29

2024-03

2023年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9篇

|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9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9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9篇《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篇一

摘要: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我国出现了“文化生态”的提法。借用生态学的方法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究文化的一个概念,它表述的是一种文化性质、存在状态。而城镇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依托,城镇化建设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构建和谐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环境,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城镇化建设中融入文化生态的理念从而带动其发展,就得联系实际、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本次调查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县城避险搬迁建设为例进行探讨分析从而提出综合性建议和对策。

一、文化生态与城镇化建设研究简述

(一)文化生态的基本涵义

文化生态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的崭新概念。其涵义应该是指由构成文化系统的诸内、外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体系。文化生态是借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文化的一个概念,表征的是文化如同生命体一样也具有生态的特征,文化体系作为类似于生态系统的一个体系而存在。就像任何一个生命体离不开其特定的生存环境、总是与其它生命体及各种生存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样。人类创造的每一种文化也是在与其它文化及所处的社会环境交流互动中演化发展的。

(二)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涵义

中国在城市化与城镇化并举的前提下,强调和突出了城镇化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二元城镇化结构。因此,对城镇化的研究,有必要区别城市化与城镇化的概念。

城镇化(urbanization)是指第二、第三产业在城市聚集,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使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市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urbanization”在字典里被直译为“城市化”、“都市化”,国内关于这一概念的理解主要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的城市化与国外的城市化或者与大多数意义下的城市化不同,中国必须注重发展小城镇,为了凸显与外国的差异性,有一位学者把中国的“urbanization”翻译为“城镇化”,中国的“城市化”称为“城镇化”且被官方采纳。

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能够有效增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能够带动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二、文化生态视角下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城镇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总结

(一)文化生态认知度不高,城镇化建设中的文化生态意识缺乏

(二)文化生态工作开展缺乏专业人才

根据上述调查发现,五峰百姓成老年化趋势,即文化人才同样处于老年化趋势当中。百姓学历普遍偏低,可用人才队伍不够壮大。除了经费和设施问题,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缺乏一支专业水平较高的社区文化管理和组织人才队伍。社区文化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主要靠一些爱好文艺的热心居民,尤其是离退休居民在维持。社区文化管理和组织队伍人才匮乏,缺乏懂文化、有经验的社会文化工作者,缺乏整体策划安排,活动凌乱粗糙。

(三)文化生态下的城镇化建设参与力度不高

三、文化生态视角下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城镇化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大规划力度,高度融入城镇化建设中的文化生态意识

需要加大挖掘文化元素力度,把握其中标志性的特点,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整体在推进过程中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融合,构建文化生态氛围需要进行物质硬件文化的同时又要把我精神文化的建设,物质硬件设施如广场、民居民楼、图书馆、博物馆等都应将文化生态元素融其中,精神文化如培养居民道德意识、灌输文学艺术理念并深化教育科学文化知识,在城镇化建设中规划一条针对对学校、图书馆等引进文献和相关书籍等教育资源。除此之外,在吸纳国内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摒弃糟粕的、不利的、具有威胁性的外来文化[5]。

(二)着力规划城镇化建设顶层设计

文化建设中的“顶层设计”,就是要宏观理清和梳理文化生态元素的同时,微观上具体的把握融入的可行性。根据上述对城镇化建设中的文化生态元素的相关梳理和整合,具体落入到实践提出以下建设意见:

1、建设文化生态园。茶文化的融入是新县城定位“生态、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茶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才能达到定位目标。比如:以渔洋河为城市生命轴线,打造生态走廊。河道边坡堤岸治理以休闲式、娱乐式为主题,涉及缓坡台阶堤岸边,两岸设计人行道、绿化带,部分区域设计车行道。

2、建设文化活动站。通过文化休闲,人的肉体和精神世界都能够彻底放松,将民俗文化融入加以渲染加工,打造成生动的、观赏性极强的文艺演出,编制带有民俗故事性的文艺汇演供人观赏,同样,作为旅游休闲,将可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3、挖掘文化元素开发旅游项目促进县城经济建设。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既是为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资源依托,更是为了让这些凝聚着少数民族智慧的资源得以传承。

(三)加强居民文化生态意识,提高城镇化建设参与力度

良好的宣传往往可有效地带动群众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政府要避免出现“剃头担子一头热”的局面。通过报纸、广播、书籍等媒介工具加大宣传文化生态投入城镇化建设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及时宣传报道在文化生态下的城镇化建设中的思路方案、实时动态和新经验,使文化生态融入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深入人心。组织与建设创业基地、创业单位、创业培训机构、创业园等。开展文化生态宣讲会,培养居民文化生态建设意识。

城镇建设现状 篇二

xx镇位于xx县西北部,两市三县交界,总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3.5万,辖58个行政村,是省级中心镇、全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一)城镇建设

近年来我镇将城镇建设作为重头戏来抓,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不断提升城镇的承载和服务能力。在建设过程中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统一规划图纸,一条街道一种风格、一种情调。构筑起“三纵四横”路网框架,建成区从0.3平方公里扩展到1.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七街一城一市一园”的城镇格局;同时对城镇东、西、北三个出口进行改造,形成了“四季长青,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明显改善了城镇面貌。在城镇建设中,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先急后缓、突出重点,以人为本、实用为上”的原则,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建设了建筑面积260平方米的为民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办事;投资280余万元建设了xx镇中心敬老院,五保老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供养目标;投资1635余万元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使全镇居民都用上了优质自来水;投资200余万元

的xx汽车站竣工通车,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同时,对xx中学、xx卫生院、仁和园、文体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城镇管理

城镇发展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为改变小城镇“重建轻管”、“有硬件,无软件”现象,我镇注重管理方式、观念、制度和机制创新,积极推进小城镇管理由“乡村管理型”向“城镇管理型”转变。制定出台了《xx镇小城镇管理办法》,与城镇居民、经营业户签订了门前“五包”协议,使城镇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编发了小城镇管理“三字经”,营造出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成立了卫生保洁和绿化队伍,筹资10万余元购置了专业洒水车,实现了城区保洁的专业化和经常化。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篇三

一、从调查情况看,我乡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八点:

(一)城镇建设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德兴乡位于陇西县西北部,东与德兴乡接壤,南临柯寨乡,西与双泉乡毗邻,北与渭源县交界,东西宽约11公里,南北长约15公里,总面积110.4平方公里,海拔2135——2447米,年降雨量约300毫米,无霜期130天左右,乡政府驻地眼窝距县城56公里。近年,我镇被县委、县政府列为小城镇建设乡镇之一,镇党委、镇政府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基础先行、分期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突出城镇改造,优化投资环境,多方筹资,精心施工,全面启动实施小城镇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区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在规划建设的范围、品位、功能布局、容积率等方面均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

(二)建设发展存在管理不到位、品位不高的现象。随着街道“两新”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向城镇中心区域集聚,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城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现有的城镇管理人员相对不足且素质较低,街道在综合治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上缺乏一定的的方法和手段,使城镇管理水平和城镇品位普遍不高,特别是城镇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摆摊设点、乱停乱放以及脏乱差等问题日益突出,城镇小、挤、乱,市容市貌不整洁,工业区平台环境不到位等现象造成整个城镇品位相对偏低。

(三)小城镇建设缺乏统一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屋建设一度出现了任其自由发展,一派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规划水平较低,缺乏县城城镇体系规划和详细规划,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就是在建筑风格方面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和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缺乏美感,同时建筑房屋还出现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

(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很差。

从调研中看出,当前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但是在道路、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落后,有些地方由于下水道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雨天还会出现积水现象,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

(五)粗放建设,居民楼发展十分缓慢。由于前期缺乏统一规划,和人

们观念落后。目前的房屋建设多沿街楼,呈现商贸和居家相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家庭的住房用地面积严重浪费,土地利用率低,从面积来看已经超出了单纯住房的需要。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的发展,土地面积将会越来越少,土地紧张局面也必将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在这一方面,居民楼的规划建设就显得举足轻重。

(六)管理滞后,小城镇环境条件较差。建设一个小城镇,造几幢房子、修几条路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把小城镇规划好、管理好。就调研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乡建办、城管办等部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充分履行职能。乡建办正式人员少,以致在小城镇建设过程监督不力;城管办行政执法难,小城镇配套设施建设落后,群众环保观念落后等造成小城镇环境较差,城管人员执法难度加大,即使通过强行清除干净,但保持难。二是部分群众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不文明行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加上一部分群众的不良习惯,乱摆摊点、乱堆乱放、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问题非常突出,“脏、乱、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七)小城镇缺乏产业支撑。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尚无带动型的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工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年来,虽然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但多数招商项目成活率低,贡献少,对小城镇建设的促进作用小。三是服务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场所缺乏,难以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八)财政困难,小城镇建设缺乏有效投入。近年来,于免除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的实施,乡镇的财源减少,特别是工业不发达的乡镇。另外小城镇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巨大,在没有上级支持的情况下,以乡镇财力搞小城镇建设,无异于杯水车薪。

二、主要措施和内容

“十二五”期间,街道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一)以农业产业规划为基点,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链。

(二)以大规模新农村建设为基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把新农村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来抓,搞好新农村的征地工作,加快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力、供水、污水、绿化等,实现新农村设施配套“三通一平”,优化新农村发展环境,切实提高新农村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继续突出新农村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以“两分两换”试点为重点,推动农房改造集聚进程。加快实施跨区域安置,探索安置新模式,努力做大做强“1”个城镇中心区域,计划到20xx年有80%以上的农户向城镇中心区域和城乡一体新社区集聚,土地节约率达到50%以上,有50%的承包土地实现流转。加强对新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和功能布局,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管理办法,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农户土地流转收入相挂钩、与政府激励参保相配套的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四)以完善功能布局为起点,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结合德行乡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道路、供水、排水、绿化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按照现代新新农村的建设要求,规划和建设医疗卫生、学前教育、农村综合服务社、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文体活动中心、公交停靠站点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探索参照城市成熟小区管理模式,实行自治式物业化管理,努力建成风格独特、品位高雅、功能完善、景观优美、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型街道。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以环保、供水、交通、垃圾处理、抗涝防汛和道路改造为重点,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二是高起点规划,建设特色小城镇。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小城镇进行重视修编,提高沿街楼建设标准。对新建沿街楼严格按新标准建设,对危旧房进行改造,提高小城镇档次,做到局部整齐划一,全局统筹协调。

三是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为小城镇发展助力。一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为小城镇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企业在小城镇落户,适量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人员向小城镇流动。三是做大做强服务业,坚持“政府倡导、社会参与”原则,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兴建一批建身、娱乐、文化、休闲场所,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四是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小城镇管理专业队伍。小城镇建设“三分建、七分管”,一支高素质的城镇管理队伍是搞好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注重加大城管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着力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提高城镇文明程度,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要加强城镇意识的教育,发挥人民群众建设管理城镇的积极性。制定加强小城镇管理的规章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城镇管理规范,把小城镇管理纳

入法制化轨道。

五是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年初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群众的好评。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建章立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坚持下去,为小城镇创造一个规范有序、卫生整洁、优美和谐的环境。

六是广辟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一是小城镇建设市场化。要改革小城镇建设方式,由建设小城镇转向经营小城镇。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的融资路子,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二是要实行财政、金融扶持政策。

制定各种优惠措施,鼓励小城镇开发建设,同时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引导、支持小城镇建设。三是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新格局。

七是做好结合工作,深入开展旧村改造工作。小城镇建设工作要与农村旧村改造结合起来,特别是镇驻地村庄,通过规划居民区、兴建居民楼等方式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使农村居民社区化、城镇化。

八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小城镇建设工作。成立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小城镇建设工作,正确处理“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方面的关系,使小城镇建设统筹、协调、有序发展。

项目调研报告 篇四

一、存在的问题

1、一户多房。

在我们采集实有房屋信息的过程中,发现一户多房的情况大量存在,主要表现为:

第一、农户拥有新旧多处房屋,有的农户拥有两处以上的房屋,甚至有房屋跨村的情况。一户多房带来的问题主要是:首先增加了信息采集的工作量,从而降低了采集信息的准确率,尤其是在房屋跨村户信息采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

其次一户多房存在一种分家不分户各自建房的情况,即户主与其亲属各居一房,而两家并未分户。此种情况造成了对于房屋实际所有者认定的困难。

2、人房分离

我乡的人房分离的情况主要是举家外出打工造成的,这种户约有100户。人房分离对于我乡信息采集工作的主要影响是降低了所采集信息的准确率,同时为了核实房屋信息工作量也有一定的增加,减缓了工作进度。

3、过度存在非法建筑

通过在实有住房登记过程中的核查,我们发现,我乡的民房约有30%没有办理必要的国土手续。发生此种问题的原因是:

第一、国土部门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力度不够;

第二、农村群众的依法依规建房的意识淡薄。

因为农村宅基地属于集体土地,管理情况比较混乱,近年来,国土部门加强了对集体土地的管理,但是由于集体土地同时也守村集体管理,故管理混乱的情况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这些非法建筑的存在不仅造成了国土管理的困难,而且也因为没有法律保障容易引起民事纠纷,是间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4、房屋权属不清

在此次信息采集中发现了一些房屋建在非居住者宅基地上的情况,这些房屋约占全部实有房屋的15%。因为目前我乡没有实行房屋产权制度,所以这些房屋的产权并不受法律保护,如果发生房主与宅基地所有人的产权纠纷,房主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这种房屋产权不清的问题之所以发生主要原因是村民私下赠与、调换、买卖农村宅基地,这些行为绝大多数只有口头协议,一旦发生纠纷双方的权益都得不到保障,政府处理起来也比较困难。

二、对策和思考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主要采取如下的措施应对:

1、对是在无法居住的房屋不予登记。主要是针对有多处住房的农户,如果其拥有的住房中存在无法居住的危房,则不登记该处房屋。对于享受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农户一律只登记新房。

2、对为分户的家庭房屋一律登记在户主名下。对于子女结婚后未与父母分户的情况,如果子女和父母分别有房,则所有房屋都登记在户主名下。

3、只登记正常居住的非法建筑,对于为正常居住的非法建筑不予登记。正常居住的非法建筑督促其屋主尽快完善相关手续,没有正常居住的非法建筑不予登记,在这些非法建筑中目前在建、尚未完工的,要求国土部门下达停工通知。

4、权属不清但有人居住的房屋登记在实际居住户名下。对于此种权属不清的问题,我们向住户建议尽快与宅基地所有者达成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协议,避免发生权属纠纷。

5、对于长期无人居住,也不清楚未来是否有人居住的房屋不予登记。这种房屋时指屋主超过三年经管且也不清楚其是否有经管意向的房屋,此种房屋大都情况较差,很多已经是危房,并不具备容纳人口居住的条件。

三、几点建议

1、从已掌握的情况来看,我乡的建房土地使用管理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多、管理力量薄弱、力度不够,群众的国土管理意识薄弱这几个主要问题。

这些问题看似独立,实际上环环相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以村集体为主,缺乏正规性,资料管理也没有系统性。因为管理力度不够,所以群众也没有建立起依法依规用地的意识,虽然近年来农村用地管理力度逐年加强,但更像是在土地资源日以珍贵的发展背景下临时抱佛脚的应急行为,没有同意规划,工作方式零敲碎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基层国土管理部门权力小、资金少、人手不足,没有形成合力,缺少与其他部门的合作。这就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应急操作的做法,针对问题主动出击,建立起一套操作性强的农村国土管理政策体系,方能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2、农村房屋也要实行不动产登记

目前我乡的房屋所属权并没有法定的相关证照可以依据,农民只有土地使用证没有房屋产权证,这意味着农村房屋的权属和土地使用权是统一的,这样做虽然管理起来简单,但是极大地限制了人口的流动性,在目前人口流动性增加、小城镇建设加快的发展背景下已显得不再适用。事实上我乡很多权属不清的房屋都是群众为了方便出行而将房屋建在公路沿线造成的,这类行为没有法定流程可走,纠纷时有发生,20xx年我乡土地相关纠纷中宅基地纠纷所占比例达到了惊人的80%,可见出台明确农村房屋权属规定已是当务之急。

3、加强对闲置房屋的管理

本次实有房屋信息采集统计处的短期闲置房屋占房屋总数的15%,如果算上没有予以登记的长期闲置房屋,这个比例将达到30%。房屋闲置的主要原因有,外出打工、周期性居住、城市购房、屋主死亡无人继承等。房屋的闲置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成为犯罪、邪教等危害社会行为的容身之所,成为治安隐患。由此我们建议对闲置房屋实行更加规规范、系统的管理,如有可能应赋予村集体处置闲置房屋的权力。

以上是我乡本次“三实”房屋信息采集行动中各种情况的归纳总结,对于我们发现的问题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引起重视,对于我们的建议希望上级部门予以采纳,期望以此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为全乡农村房屋管理工作助力。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篇五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要求,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小城镇建设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城镇建设概况

㈠调研范围及小城镇概况

1、小城镇调研范围

建成区外的五个小城镇,共辖150个行政村,500个自然村。

2、人口及资源基础资料

镇域总面积211平方公里,镇区建成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4851亩,林地面积36797.95亩。小城镇共有人口418940人,其中,从事农业95991人(其中从事林业6020人,牧业4263人,渔业874人),工业7610人,建筑业20754人,交通运输业6186人,商饮服务业8663人。

3、能源使用情况

小城镇镇域共有沼气池14个,年使用煤炭414674.5吨,秸杆14119.5吨,煤气90吨。

4、主要工业企业情况

小城镇镇域形成以面粉、奶粉、家具、空心砖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企业共24家,职工总人数901人,年工业产值26330万元,年利润2439万元。企业占地面积36321.41Hm2,建筑面积41228M2,年用电量4000393KW.H,年用水量152420吨,每年排出废水550吨,废渣81.8吨。

5、主要交通道路情况

小城镇镇域主要交通道路32条,总长207.63千米,总面积2267480平方米。

6、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

教育机构:共有托儿所3个,共托幼儿96人;幼儿园9个,共有幼儿570人;小学72个,在校学生16717人;初级中学6个,在校学生9465人;高级中学2个,在校学生6831人。

文体科技:文化站2个,占地面积3667平方米,建筑面积810平方米。

医疗设施:医院7个,可容纳124位病人;防疫保健站72个,共有床位30个。

商业金融:信用所6个;保险机构5个,参保人数12808人。

集贸设施:集贸市场5个,占地面积23175平方米,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

7、生产产值情况

小城镇镇域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71081.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58322.2万元,第二产业产值为146788万元,第三产业产值为65971万元。2005年财政收入391万元,财政支出1112万元

㈡重点小城镇发展概况

目前,××区形成了以农业镇、商贸镇为主要发展对象的小城镇发展模式。两镇发展概况如下:

1、××镇

××镇镇区规划面积5.1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96平方公里,人口1.12万人。2002年12月被列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是粮果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在发展传统相枣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甜瓜产业,2005年已形成了4万多亩的种植规模。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方面,建成了××路、××大道、××路、一环路等镇区主要道路;大力实施××镇防氟改水工程,使7个行政村2.2万人用上了符合饮用标准的卫生水。目前,镇区道路硬化率已达9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排水管网覆盖率达60%以上。

2、××镇

××镇位于××区城区东南7公里处,镇区建成面积60万平方米,镇区人口0.5万人,驻镇单位12家,个体工商户200户。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投资力度,使镇区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几年里,先后投资60万元,完成了主街道1300米的地下排水管网工程;投资12万元,实施了主街道两侧3.6万平方米的人行道彩砖铺设工程;投资40万元,开通了长500米,宽5米的混凝土××路。

二、我区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滞后管理混乱

规划起点不高,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不到位。规划建设管理的宣传工作跟不上,管理不严格,村居民建房报批意识淡薄。致使镇区道路两侧建设按照规划报批情况少,造成了沿街建筑高低参差不齐,立面效果差,镇容镇貌不整。

2、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

人员一直没有进入事业编制,福利待遇、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切身利益长期难以解决,直接影响村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基础设施仍然是薄弱环节

小城镇供水、排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绿化覆盖率低,道路高低不平,等级低、路况差,停电停水是常有的事。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财力匮乏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事业。而现行的财政体制使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财政收入仅够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无力再搞建设。城镇供水、排水、供热、环卫、防洪、路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

5、配套扶植政策有限

小城镇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植配套政策不多,上级资金配套力量太弱。比如××镇,虽然被确定为省级改革试点镇,但是,没有配套的政策及资金投入,省级改革试点镇也只是一顶空帽子。

6、企业带动效果不明显

入镇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不能形成经济带动作用。企业入住镇区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的有效方式。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几乎没有形成规模大企业,而且大部分是私营企业,融资方式匮乏,发展速度缓慢。

三、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1、高起点编制小城镇规划

按照城乡一体化进行规划,拉大小城镇骨架,提升小城镇规划建设档次。城市空间扩展步伐的加快,使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使城乡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要真正实现城区与镇区的城乡一体化,就要把更大区域内的镇区居民点、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同城市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

2、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管理水平

一方面加强基层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建设,完善乡镇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另一方面加强对各级小城镇建设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监督机构,加强对村镇建设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

3、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城镇的道路。一是抓住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争取银行贷款。四是引导新上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聚,扩大城镇规模。

4、配套相应扶植政策

城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政府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应的引导、支持。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配套相应扶植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鼓励镇街建设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我区的小城镇建设今后要在完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小城镇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

6、走企业带动战略

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当地财政税收,通过税收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收入等,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在发展企业,特别是发展当地企业上下工夫,壮大我们的经济实体,带动当地小城镇的发展。

总之,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把重点中心城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

关于支持小城镇发展、推进农民工向城镇积聚的体制政策建议 篇六

(一)合理的宣传引导。大中城市具有强大的。的劳动力集聚效应,小城镇发展上比较弱势,政府在要正确合理引导,鼓励农民工向城镇转移。一是思想引导。加强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宣传,营造小城镇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政策引导,不仅要放宽各种政策限制,还要结合实际出台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向小城镇转移,在小城镇就业甚至于安家落户。三是信息引导。在城乡之间搭建“劳务信息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劳务输出体系,提供劳务信息,拓宽农民在小城镇的就业领域。

(二)加大投入。通过完善城镇功能,丰富城镇文化,搞活城镇市场,进一步缩小城镇与大中城市生活环境的上差距,吸引农民向小城镇转移。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配套,通信快捷,功能齐全,设施完备,与周边农村和大中城市交通便利;参考经济适用房建设政策,鼓励城镇建设适宜农村、经济节约、规划合理的农民新社区,让就近转移的农民居者有其屋。二是加大招商引资投入。结合地方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前景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以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抓手,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聚集城镇人气,壮大城镇规模。

(三)提供制度保障。应从解决农民工进城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在政策和制度层面上对小城镇的发展进行必要支持和保障。同时,加快小城镇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经济由市场调节,社区向农民开放,城乡统筹就业率先在小城镇启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免除后顾之忧,为城镇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促进农民与小城镇的融合,推动小城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

项目调研报告 篇七

开展土地整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增加耕地面积的一项重要举措。县国土资源局积极争取项目,狠抓项目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为了总结经验,为今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借鉴,4月5月至4月10日,本人带领规划科和土地整理中心工作人员,深入xx镇,采取座谈会等方式对项目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xx县xx镇土地(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是我县十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中的第一个国家重点项目,总建设规模为1982公顷,总投资3048万元,该项目涉及xx镇16个村民委员会。项目于xx年1月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入库,xx年10月资金全部到位。项目于xx年11月6日开工,计划xx年4月30日完工。项目主要是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目前,已进入了收尾验收阶段。

二、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一)迅速成立班子,明确职责

为保护项目的顺利实施,县人民政府成立了xx县xx镇基本农田整理领导小组(陆政办发[xx]141号),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主任、县国土资源局局长、xx镇镇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国土、财政、农业、环保、林业、水务、审计、监察等部门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项目指挥部在县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局局长任指挥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和xx镇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主要负责指挥、协调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国土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打总体战的管理体制和良好局面。项目实施过程中,省国土资源厅、曲靖市国土资源局的领导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工程建设极为关注和重视,对工程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不辞辛劳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亲自检查过问,实地了解一线情)小编○(况,听取汇报,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各种困难。项目区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也给予了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持。

(二)强化资金监管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实施与资金的投入息息相关,资金是项目建设的保障。为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严格规范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单独核算,并订立了详细的资金风险防范方案和措施,配置了专门的财务专职会计、出纳人员,资金的支付和申请实行一支笔审批,严格财经纪律,按工程进度拨款。上述措施,使项目资金得到安全、高效运行,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了刀刃上。

(三)阳光操作,严格招投标

资金下达后,县国土资源局做为项目法人,制定了招投标方案该项目共划分为7个标段,工程委托云南国合建设招标咨询有限公司公开招投标,为使招投标工作公开公平,采用编制工程预算控制价,无标底开标确定施工企业。招标前,县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xx县xx镇土地(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招标监督委员会,在整个招投标过程中还邀请了县纪委、监察、检察、工商等部门的同志参加,招投标工作运作比较规范,公正公平。

(四)搞好宣传发动,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

土地整理建设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参与,因此,宣传发动工作显得十分重要。通过会议、广播、标语、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项目区召开了土地整理专项工作会议,进行全面动员,层层发动。制作公告牌、召开项目区群众会进行公告。并将施工进度表、施工监理制度、指挥部小组工作制度等上墙公示。

(五)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工程按时保质完成

一是严格工程监理。

在完成招投标工作的同时,项目工程监理委托xx县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配备有固定、持证的监理人员10名常住项目区指挥部,负责对七个标段工程项目的“三控制,一协调”。现场监理工作按《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监理规范》实施,施工进度表、施工监理制度、指挥部小组工作制度等上墙公示。同时当地村组干部积极配合工程质量的监督。

二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要求施工队成立项目经理部,将工程范围、内容、质量要求、施工进度、完成时限、项目负责人、实际安排的施工人数等进行挂牌公示,接受乡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和各级领导的监督。

三是坚持巡视办公,及时解决问题。

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监理人员、施工单位坚持每天现场巡视办公,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使工程质量、进度、资金得到了有效控制,合同约定得到了有效履行,各方面的工作关系得到了有效协调。

三、项目实施成效

实践证明,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深受老百姓欢迎、让广大农村群众真正受益的大好事、大实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其效应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项目修建田间道路29797米,生产道849米,农沟58424米,农渠2986米,斗沟14343米,田埂828米,闸门300道,涵管1500米,新建(改建)泵站13座。 机耕路、排灌渠密度明显增强,道路通达度和质量快速提高,防洪防涝抗旱能力进一步提升,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环境,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项目区原有耕地均为基本农田,原有耕地形状极不规则,水利和道路设施部分不配套,总体数量少,田间排水不畅,长期受水患威胁,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低,田间道路不畅通,耕作条件差。通过项目建设完善灌溉、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立农田正常的排灌功能,使项目区达到田园化、水利化水平,提高耕地质量,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现状将得到根本改变,农作物产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增的耕地可以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增加土地供养人数,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项目实施后人均耕地将由原来的0.21公顷增加到0.22公顷,人均耕地增加0.01公顷。项目实施前,人均纯收入为2175元/年,项目实施后,净收益增加489.19万元/年,人均纯收入增加596.57元/年,人均收入将达到2771.57元/年。

四、取得经验

在缺乏实践经验、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质量要求严、标准高的情况下,最终按时、按质完成了任务,为积极探索,全面推进并加快我县土地开发整理步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闯出了一条新路子,面向未来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项目符合民意、顺应民心,是深得人民群众拥护的、名符其实的“民心工程”。来源于:

第一,争取各方支持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的关键。

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对促进这项工作至关重要。xx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受到了省、市、县、镇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我县及时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县政府分管领导多次亲临施工现场,协调解决各种问题。项目建设涉及水利、农业等部门,我局十分重视与这些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这些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当地农民对项目建设也经历了从将信将疑到充分理解,从犹豫不决到积极参与的过程。事实证明,取得农民的支持和理解,既要靠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更要用实际行动让农民感受到政府是真心实意为自己办实事、办好事。

第二,因地制宜是项目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及时调整了部分规划设计方案。

第三,抓好财务管理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保证。

在财务管理上,实行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挤占专项资金,从严控制各项支出,在施工中,精打细算,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保证项目不突破预算;按工程进度及时拨付款项,并加强了审计监督。整个项目建设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全程参与项目的实施,有效地防止了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第四,维护农民利益是项目实施的根本出发点。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在马军堡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首位。比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征求农民意见本着方便生产的原则确定出水口,一般一家一个,地块较小的几家合用一个,在平整土地时根据农民意愿,一部分选择了“大平小不平”,最大程度地保护农民利益。

第五,结合新农村建设是项目实施中统筹考虑的重要内容。

土地开发整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xx整理项目在实施中注意与当地的村镇规划、农业规划相结合,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不仅增加了耕地面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还美化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五、下一步完善措施

(一)开展业务知识培训,统一工作技术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一项新兴的业务,除技术骨干以外的工作人员对业务的了解和需要掌握的知识还不够,在业余时间又很难静下心来学习,虽然在工作中能做到态度端正,虚心请教,但难免有所欠缺。下步我局将开展专题培训,确实提高工作能力,增强工作积极性。

(二)加大宣传。

在项目得到群众认可的情况下,仍然要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宣传作为首要工作,充分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法制意识、大局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使一线工作干部充分认识到项目利益和目的,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三)招聘当地民工。

在项目施工村组有条件的尽可能招用项目所在地有技术的民工,让农民群众在项目实施时就得到收益,同时也有利于项目工程的管理。

对2个电子政务项目的应用调查乡镇家庭创业项目的调研报告项目建设税收控管问题调查——关于新体制下区项目建设及其税收管理情况报告银行铁路项目调研分析推动项目发展调研讲话-调研报告搞好项目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县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发展电脑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武汉青年创业行动”项目分析报告书扩内保增建设项目监督工作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篇八

一、前言

为了对当前房价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掌握房价对广大群众的影响,我于在今年寒假期间对当今当地的城镇房价进行了一次初步简单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让我感觉到中国的房价问题已经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大问题。“衣食住行”渐渐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点问题之一。而作为一个普通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李白那样“以天为盖地为庐”的豪情。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真真切切的容身之所,需要一个温暖的避风港湾。

但是现在过热的房价却让许多人望而却步,让许多人沦为了一介“房奴”。是什么引起了房市过热,又是什么引起了城乡房价差距,又是什么引起人们对购房的热切,城乡房价的现状又是怎样的……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关心这些,了解自己所在城市民生问题已成为一种责任,一种义务。

于是,我便针对这些问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通过对民众的调查与光山当地相关网站的查询来对光山的城乡房价做一个简要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式

实地走访考察、交谈、访问、咨询、查看新闻报道、报纸、网上调查、打电话询问等有效可行的方式。

三、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城镇居民对房价问题的看法,产生高房价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四、调查时间

1月11号~2月11号

五、调查结果

(一)、房价水平的高低是相对城镇居民收入而言的,由于收入差距不断加大,从以来各年(除外)房价的上涨均超过除高收入群体以外城镇居民的收入,多数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持续下降。我们以中位数收入和中位数房价的计量的全县住房可支付性指数由的120持续下降为的83。伴随房价的过快上涨,近年逐渐突出的住房问题主要体现在3部分群体上:

1、毕业生等新就业群体。新职工收入较低,购房能力不足,同时又难以找到稳定的住房租赁房源,缺乏生活安定感。

2、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多数从事低端产业,收入较低;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进城农民永久留在城镇,导致即使收入较高的农民工多数也选择低租金租房住。这些打工农民多数居住在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带,聚集形成了大量“贫民窟”地区。

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年人。他们已经进入一生当中收入最高的

时期,住房改善愿望十分强烈,他们的住房改善需求仍会持续左右,这个群体的住房改善需求也不能忽视。

(二)根据调查与查询的资料发现,许多光山人都对于光山的房价感到偏高,虽没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如此夸张,但作为一个县级城市来说,城区和繁华地段近万甚至过万的价格无疑对于年收入只有5、6万的普通群众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负担,而郊区的房子虽说比城区和繁华地段的房价低了很多,但是7、8千的房价对于在光山有5、6万年收入的中等群体来说依然是高昂的。在光山,一位中等县民的收入在5到7万,而这对于城区和繁华地段均价近万甚至破万的房价来说是如此的无力。银行贷款成为了大众无奈的选择,而在今后的几十年中,“房奴”们要月月为了还贷款而奋斗。6千到8千的高价房价也让普通老百姓大叫吃不消。

虽然城区、繁华街道的房价持续高昂,但从房产公司的官方网站也可以看到在乡村与小镇上,当地房价与城区、繁华之地相比却普遍较低,在光山周围的村镇中,除去东城与凤凰城,其他地方的房价大多只有4、5千,这和光山城区、繁华街道之中那些动辄上万;东城与凤凰至少6千的房价一比,却是让人看到了城乡之间巨大的房价差距。

(三)、体制性和政策性原因是导致近年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增加、人口结构变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房价上涨是客观规律。但是,近年我国房价出现过快上涨,除房改形成的高住房自有化率间接提高了居民支付能力外,体制性和政策性原因是导致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原因。

1、土地供应端的绝对垄断是推动房价上涨的体制性原因。在土地财政巨额“快钱”的吸引下,作为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唯一供给方的地方政府普遍采取“饥渴型供地”,加剧房价上涨预期,呈现地价房价轮番上涨的恶性循环。房改以来,保障性住房建设滞后,绝大多数城镇居民只能通过住房市场解决住房问题,住房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供不应求形势下,房价水平只能由高收入者来决定,不断加剧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提高了房价水平。

2、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房价超常上涨。住房作为一种实物资产,受货币政策环境影响显著。以来持续的流动性过剩、应对金融危机快速增发的货币量,不断推高通胀预期,也带动了大量以保值增值为目的的投资性购房。

六、房价过高的产生的原因

(一)、供需关系不合理是高房价的重要原因。

(二)、通货膨胀及预期导致房价继续上涨。

(三)、城市化进程是房价攀升的潜在力量。

(四)、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的商品房有了极高的附加值。

(五)、炒房族的存在驱动房价飙升。

(六)根本原因:中国制度不健全,地方政府为了财政收入和升迁,勾结开发商推高房价。

七、经验体会

以上是我对城乡房价问题的一些浅见。在进行城乡调查的过程中,我自己也获取了很多知识,增长了见识。有许多以前不曾关注的问题,现在接触了,觉得很有意思。我想城乡调查不只是对我们的锻炼,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培养兴趣,了解社会的方法。同时通过这次的城乡调查不尽让我了解了我们光山县的城乡房价情况与趋势,同时也锻炼了我的调查与分析能力。这次城乡调查让我学到了很多,希望学校能够再次组织这类活动,锻炼我们的能力,提高我们的素质。

了解社会是我们这次社会调查的初衷,因此我们本着服务的精神,确定我们社会调查的主题,并与各相关单位联系,开展我的社会调查工作,深入乡村进行调查,希望能够发现问题,同时利用我所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困难,是我在整个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无论是在社会调查的准备阶段,还是在社会调查的实施阶段,我们遇到过很多的困难,每个困难都是对我的一种挑战,一种锻炼,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我可以学到很多,可以更加认识自己。寻求帮助是我解决困难的法宝,联系实际是我解决困难的钥匙,解决一个困难就是一次历练,一次收获,一次经验的积累。

我与被调查人员们之间相处轻松愉快,使得这次的整个社会调查过程充满了快乐的元素,不论是长途跋涉的时候,还是遇到困难的时候,期间都不乏欢声笑语,让人觉得如沐春风。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篇九

生态城镇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其中人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互惠共生,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建设生态型小城镇必须牢牢把握四大生态环保体系:

一是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它主要涉及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三大产业。发展生态工业,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生态农业,要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为主导,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服务业,必须办好生态旅游、绿色饭店和各种绿色服务业。

二是城镇基础设施体系。重点包括水系统、能源系统、交通系统和建筑系统。

水系统。要积极治理和预防水、旱灾害,变对抗性为适应性,建镇建房不能随便把一些湿地、河塘沟渠、洼地填起来搞开发,更不能用水泥板把河沟盖起来,在上面搞建设,水虽可通,但暗沟的防洪生态功能远不如明渠;要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尽量减少使用地下水,防止地表下沉;要增强节水意识,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节水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要树立“亲水”意识,建好城镇水网,形成良好的河流景观和滨水环境,既能为居民娱乐活动提供适宜的场所,周边地价也可随之提升。能源系统。能源是生产生活正常运行的动力和重要基础。要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推广再生能源,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在山区要大力发展小水电;在有地热的地方,要发展地能热;在沿海区域,要发展潮汐能;在有风力能源的地方,要发展风能。交通系统。交通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要根据小城镇远期发展的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设计城镇道路的布局网络,保证交通的安全、畅通、舒适、节能、无污染、节约用地;要注意把道路建成生态大道,并做到“六好”,即路修好、树栽好、房盖好、田种好、清洁生产抓好、安全文明卫生搞好。

建筑系统。要积极使用环保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妥善处理好建筑垃圾;要有鲜明个性和地域特色,并与周边自然环境相互协调;要充分考虑与水系统、能源系统、交通系统相适应,做到整体性、协调性、适应性。

三是生态环保体系。小城镇的绿化不能光种草,要做到乔灌草花科学搭配,针阔叶树种混交;要讲求树种结构选择的生态性、适应性、经济性、需求性、观赏性,形成一个多品种、多层次、相互和谐稳定的生物群落;在小城镇外围还可建设成片森林或森林带,发挥森林调节气候、清洁空气、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多项生态功能。

建设生态型小城镇,还应实施雨污分流,在不可能都建污水处理厂的情况下,要在“小微”环境上作文章。由于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污水的成本低、效果好,可以大力推广。经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后的污水,可达二类水质,完全可以作为中水回用。要将小城镇生活垃圾管理体制置于整个社会、经济、环境大系统中,通过对垃圾产生源到最终处置各环节的全过程集成管理,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对环境无害、对资源回馈、对经济不增加过度负担。

小城镇建设选址要充分考虑自然灾害因素对城镇建设的影响,避免因选址不当,屡受自然灾害困扰。如避免在地质灾害频繁的地方建设城镇;在水库下游建设城镇要做好防洪措施;不要占用河床、河道等。

四是社会事业体系。小城镇建设要统筹规划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尤其要抓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注重经济与社会、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人及自然的协调发展,注重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

上面内容就是小编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推荐访问:调查报告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9篇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2500字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2023年度最新大学会计实训报告实训总结(8篇)(完整)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通过报告,人...

22023年最新浪费调查报告(实用16篇)(2023年)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

3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报告两千字(优秀19篇)(完整文档)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我们该如...

42023年最新学生调查报告(大全8篇)(范例推荐)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报告应该...

5人员离职报告(大全8篇)【通用文档】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

62023年最新电工实训报告总结,电工类实训报告心得体会(优秀14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的作用是...

7建筑工地实践报告(优质17篇)(精选文档)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的格式和...

82023年度建筑工地实践报告,建筑工地实践报告(优质18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92023年学习报告精神感言(完整)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民盟常州市委组织机关全体同志...

102023年度政治素质考评报告

根据政治素质考察要求,本人围绕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五个方面进行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