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2024-04

风险管理报告

|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风险管理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风险管理报告

风险管理报告4篇

【篇1】风险管理报告

声誉风险管理报告(模板)

根据《声誉风险管理办法》、《风险报告管理办法》和《声誉风险报告实施细则》的要求,现分别将本行【】年【】季度声誉风险情况报告如下:

一.【】年【】季度评估主要声誉风险的形成原因

简要描述在【】年【】季度已被识别声誉风险的状态变化和跟踪情况,并做简要分析。

二.【】年【】季度声誉风险偏好和限额管理

1.风险偏好和限额管理的执行情况。简要描述当期声誉风险偏好及限额指标的现状及变化情况。

2.风险偏好和限额管理的内外部环境适应性。通过对当期市场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包括竞争环境、监管要求变化及公司战略调整、市场定位等,在回顾和校验的基础上对声誉风险偏好及限额进行修改和优化,对相关描述和指标进行动态调整。

三.【】年【】季度声誉风险的应对措施及执行情况

简要描述本行在【】年【】季度声誉风险的应对措施和执行情况。

四.声誉风险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

简要描述本行在【】年【】季度声誉风险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

五.声誉风险事件的处置情况及后续跟踪

简要描述本行在【】年【】季度声誉风险事件的处置情况及后续的跟踪情况,是否有声誉风险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否有效。

六.管理工作建议

针对当期声誉风险的管理情况提出相应的管理工作建议并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七.备注

【篇2】风险管理报告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

在铁路安全管理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办法,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这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部党组提出的安全工作新思路。通过认真学习、深入领会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丰富内涵,我们切实感到这是完全符合铁路安全生产实际的科学管理理念和方法,是实现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举措。

那么,怎样才能让安全风险控制体系落地、生根、发芽、结果呢?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抓好落实。

一、要抓好安全风险意识的强化。要把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干部职工的思想深处,贯穿到运输生产的全过程,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要采取有效措施,让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三点共识”,做到任何时候都把安全作为大事来抓,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都要立即解决,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
  二、要抓好安全风险过程控制。以人身和行车安全风险管理为重点,建立有车间特点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增强防范安全风险的能力。突出人员、设备和管理三大要素,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科学确定安全风险点,制定和落实管控措施,实现对各种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以落实安全管理规范化和职工作业标准化为重点,完善规章制度和各岗位的作业标准,实现对现场作业的有效控制

三、要抓好安全风险应急处置。进一步完善非正常情况下各项安全措施,分系统、分层次、分岗位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流程、处置措施和职责分工,做到简明实用、便于操作。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加强救援网络、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做到应急有备、响应及时、处置高效。

四、要抓好安全风险管理的考核评估。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对安全风险管控实行有效的监督,进行定期评审考核,对风险防控不力的,及时进行纠正;
对触及风险 “红线”的,尤其是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的问题,严肃追究责任,提高安全风险管理的效能。
另外还要强化车间管理能力。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被动型、执行型管理向主动型、创新型管理转变;
二是由“等、靠、要”向“自我加压、务实奉献”转变;
三是由单一型管理向综合型管理转变,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要结合自身实际,突出自身特点,积极探索车间管理办法,扎实推进,注重实效。

强化职工整体素质。一是提高劳动技能。按照“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
弱什么,强什么”的要求,把职工学习培训的内容具体化、现场化、岗位化,以职工个体技能的提高,促进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队伍整体素质促进车间安全水平的提高。二是组织职工学标、贯标、对标。学标,就是把规章制度、技术标准、设备标准、作业标准细化、具体化,组织职工学习熟知标准,全面掌握标准;
贯标,就是认真贯彻落实标准,使各项标准成为日常工作的行为规范,时时、处处得到有效落实,在标准范围内行动;
对标,就是按标操作,对标作业,保证对标不走样,作业不违规。要大力开展达标竞赛活动,营造“一章不违、精检细修”的浓厚氛围,增强职工学标、贯标、对标的自觉性。

强化现场作业安全卡控措施。一是认真抓好自控、互控、它控。深入全面地开展自控型车间、自控型班组建设,提高车间、班组、岗位的自控能力;
加强班组、岗位之间的互控,营造“个体自控、群体互控”的良好环境;
车间要强化监控手段,落实干部巡查制度,加强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控,形成自控、互控、监控三位一体的现场卡控机制。二是带班作业与跟班作业相结合。在现场作业过程中,做到工长带班作业,干部跟班监督,落实现场卡控“双保险”。

实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基础是加强对安全风险的研判,通过对安全风险的科学管控和有效处理,强化安全风险过程控制,防止事故的发生;
同时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不符合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的情况;
对安全管理控制系统实时监测,随时掌握安全风险点的动态状况,及时发现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 “关键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不断强化安全风险过程控制。确保铁路安全万无一失。

【篇3】风险管理报告

信贷风险管理报告



一、本期专题:【钢价涨跌对经济的影响】(一)对中国钢铁、电解铝行业发展中有关问题的看法

近两年来,中国部分行业发展较快,其中钢铁、电解铝、水泥、汽车、房地产和纺织六大行业引人注目。"非典"过后,国务院就委托有关部门对这些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国家发改委开展了除房地产以外五个行业的调研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与有关部门协商后向国务院提交了报告。国务院对报告十分重视,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决定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国办发[ ]103号通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在国家确定的二个热点行业中,钢铁和电解铝问题似乎更加突出。

1、近几年来中国钢铁和电解铝工业的发展

(1)产量迅速增加

1996年,中国钢产量实现双超,即产量超过1亿吨,而且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产钢国。到 ,中国钢产量达到2.2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23%,超过日本和美国钢产量之和;铝产量也是如此,1995年 187万吨, 451万吨,而且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铝生产国, 达到556万吨。

(2)行业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

如果把中国钢铁、电解铝工业的发展仅仅看成是产量增长的话,那么我认为这是不公正的。近几年来,中国钢铁工业、电解铝工业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技术经济指标大幅度改进,产品质量提高。实事求是地说,十年来,中国钢铁、电解铝行业发展的主流是好的。

钢铁行业整体进步主要标志是:管理水平提高,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技术进步步伐加快,淘汰落后取得成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大幅度改进,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在铝工业方面,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改进,1996年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1.61万千瓦时, 降到1.51万千瓦时;氟化氢排放量大幅度下降;企业生产规模也在逐步优化。

(3)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尽管两个行业在十年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在现苗头、倾向性的时候不加以积极引导,就会盲目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次要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当前两行业的突出问题,就是在一系列错误信号引导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出现了严重的盲目发展势头,由产量增长过快发展到盲目投资。

钢铁工业:1990年到1995年,钢产量由6535万吨增加到9536万吨,年均增长7.9%,年均增钢整整600万吨;1995年到 ,钢产量增加到1.29亿吨,年均增速6.2%,年均增钢670万吨; 到 ,钢产量增加到2.2亿吨,年均增速19.5%,年均增加3030万吨;

其中 ,钢增速达到20.9%,同比增加3800万吨。进入 ,钢产量的增速进一步加快,一季度,全国累计产钢6147万吨,同比增长26.4%,比上年同期增加1283万吨,按照这个速度,全年产量增加数量超过5000万吨。

铝的趋势也是如此,1990年85万吨,到  增加到299万吨,年均增速13.4%,年均增产21.4万吨。自 起,出现高速增长态势, 产量达到556万吨,三年间平均增速达到22.9%,年均增产量跃增到85.7万吨。

2、钢铁和电解铝行业到底热不热

钢铁和电解铝行业热与不热,应该以辩证、全面和发展的眼光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由事实来回答,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1)关于市场

不可否认,近几年来中国钢铁市场需求旺盛,拉动了钢铁工业的生产。可是,对市场时限性的判断却不一样,近几年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很快, 2.37万亿元,去年达到5.51万亿元,年均增长32.5%,远远超过GDP增速,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达到47.2%,经济过热时期的1993年,这个比例仅仅37.6%。这么比尽管不恰当,但也足以说明一些问题。这个增速能不能长期持续下去,不同人的判断是不同的,有不同的判断,自然有不同的决策。我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如此高速增长是不可能持久的。关于铝的市场问题,下面另讲。

(2)关于外部条件

一是原料。钢铁与电解铝是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对外部条件依赖性非常强,对环境保护影响也很大。近几年来,钢铁工业生产的外部条件越来越紧张。以铁矿石为例,原来全球一直处于过剩状态,近些年来中国进口到岸价一直在25美元左右,由于中国进口激增,造成全球供应紧张,价格暴涨。1999年5527万吨,平均价格25美元, 达到1.48亿吨,平均价格提高到32.8美元。

以来,铁矿石价格继续暴涨,一季度进口5071万吨,花费30.3亿美元,平均价格64.7美元。即使价格不再上涨,按今年进口铁矿石2亿吨计算,因价格上涨中国将比正常情况下多支出80亿美元。进口氧化铝的情况也是如此。

二是运输。

中国铁路运输量19.9亿吨,比上年增加1.2亿吨,而钢铁工业的运输需求增加1.5亿吨(按吨钢4吨运输需求计算),超过了铁路运输增加量,势必增加公路运输的压力。有人认为电解铝扩张对运输影响不大,其实不然。去年中国增产铝120万吨,每吨铝需要增加运力11吨,其中煤8吨,氧化铝2吨,产品1吨,总共需要增加1300万吨运力。

三是煤炭。每吨钢消耗原煤1.2吨,每吨电解铝消耗原煤8吨,两行业新增煤牦5500万吨,全国同期煤增产2.17亿吨。

四是电力。钢铁工业需要增加发电装机容量380万千瓦,铝工业需要300万千瓦,合计680万千瓦。全国新增装机容量仅3000万千瓦。

回过头来看,上这些钢铁、电解铝项目时,有多少考虑了这些外部条件?如果某行业的发展,超越了外部条件支撑能力,不是过热又是什么?

3、对钢铁论争的几点看法

几年来,关于钢铁的大讨论非常激烈,以致人们经常评判各种观点正确与否。其实,就钢铁本身讲都没有错。既然如此,为什么讨论这么热烈呢?

一是立场问题。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对同一经济现象的分析判断也不同。宏观与微观、行业与综合、局部与整体、当前与未来是做为一个整体考虑,还是强调其中的一个部分,结论是不同的。在追求目标方面,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地方政府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取向,中央政府考虑综合协调发展。观点源于立场,又服务于立场。

二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两类,一类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投资决策、扩大规模纯属企业行为,政府不应干涉;另一类则认为应该加强和改进政府的宏观调控。

三是全面理解十六大制定的方针还是为我所用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国家对钢铁的宏观调控不符合十六大精神,加强宏观调控就是不支持甚至扼杀非公有制经济。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也不是实事求是的。对钢铁工业进行宏观调控,是国家依据法律法规和总体外部条件状况规范钢铁企业的生产建设行为,是针对全行业的,对任何所有制企业都一视同仁,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是针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相反,有的地方并没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依法办事,造成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非公有制企业建成投产,以牺牲”资源、环境”来换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错误的,国家必须进行宏观调控。个别地方支持这样的企业发展,既对国家不负责任,也对业主不负责任。

四是以静止的观点还是发展的观点看市场问题。有的认为现在既然有市场,有效益,就应该扩大规模,以现在的市场状况决策扩建项目,决定将来的生产;有的认为市场是变化的,现在有效益不等于明天有效益,如果都无限制地扩张规模,迟早会出现严重过剩或外部条件崩溃。有的认为钢材产量发展空间有一个定数,有的认为这个定数不存在,主要取决于下游的发展需求、生产的外部条件及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贸易状况。

五是对已经配置的资源认同不认同问题。有的认为外部条件应该由市场重新配置,新建企业挤占原有外部条件是正常的,有的则认为新建和扩建企业不应挤占原有的外部条件,不应影响其它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在环保方面,有的认为缴纳了排污费,或者环保验收合格,环保问题就等于不存在了,有的则认为必须严加控制新增污染源。

六是对经济效益的理解问题。企业认为就应该是赚钱;地方政府认为企业赚钱的同时应足额上税;中央政府认为保护资源环境,不增加国家负担同样是经济效益。

七是对先进生产力的理解问题。有的认为不在淘汰范围内且能赚钱就是先进的,就能够建设;有的认为新增生产能力必须优于现有的生产能力。

八是思想方法不同。是按照发达国家钢铁工业的经历生搬硬套,还是根据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自身特点和条件发展中国的钢铁工业。另外,有的认为钢材产量发展空间有一个定数,有的认为这个定数不存在,主要取决于下游的发展需求、生产的外部条件以及进出口需求等。

综上所述,当前钢铁大讨论的本质能够归结为以下几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不要宏观调控,微观经济活动要不要置于宏观调控之下;是局部利益服从于整体利益,还是整体利益服从于局部利益;经济工作中要不要以及怎样贯彻"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按照西方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来确定中国的发展模式,还是根据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基本国情确定自己的发展模式;是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结合起来还是割裂开来考虑问题。

因此,当前钢铁的论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论争。能不能以辩证、全面和发展的眼光审视钢铁工业,能不能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论争的核心。

4、电解铝行业发展需要澄清的七个认识问题

首先是电解铝投资热不热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当前电解铝需求旺盛,产品不积压,货款能回笼,是扩大电解铝产能的好时机,不存在电解铝投资热问题。其实,一个企业的产品有销路,是保持正常生产经营和扩大产能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新建、扩建电解铝企业,除了考虑将来产品有销路外,还要考虑新增产能的电力供应和氧化铝来源,如果需要建设自备电厂,还应落实电煤来源。这些外部条件落实后,还必须经过环保部门验收。显然,近几年许多电解铝投资项目的外部条件并未完全落实,建成后就从市场抢购氧化铝、电力或电煤,超过了全球氧化铝供应能力和国内电力、电煤支撑能力,外部条件全面紧张,一些建成的产能不能投产,是典型的电解铝投资热症状。

二是产能扩张是不是需求拉动问题。众所周知,电解铝国内外市场价格早已接轨,多年以来,中国电解铝产量小于需求,每年都靠进口满足需求,因此国内市场供应不存在缺口。相反,由于近年来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电解铝消费低迷,全球连续数年供大于求,价格下滑,国外一些国家关停了部分产能,预计全球产能富裕10%。三年前,美洲地区因干旱导致供电紧张,关停了部分电解铝产能,电解铝、氧化铝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电解铝供应减少,价格上涨,而氧化铝出现富裕,价格下降,一涨一降,生产电解铝的利润空间拉大了350美元,出现暴利。而同时,中国电力供应出现阶段性过剩,成为电解铝发展的有利条件。另外,部分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采取各种优惠措施鼓励电解铝投资项目。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出现了电解铝投资热。因此,中国电解铝产能的扩张并不是由需求拉动的。

三是先进的工艺装备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不可否认,近几年新投产的铝电解槽比较先进,环保水平有很大提高。可是,再先进的工艺装备也会污染环境,环保达标不等于没有污染,况且中国的环保标准与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如果我们无限制地发展电解铝,污染物排放总量也会超过环境容量。另外,由于中国主要靠煤发电,生产一吨电解铝消耗的电能相当于八吨原煤发出的电量,这些煤在发电过程中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和粉尘。因此,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压缩本土电解铝产量,将产能向发展中国家或水电丰富的国家转移,消除本土上的污染源。

四是牺牲资源环境可否而且能否换取经济效益问题。有的地方发展经济心情迫切,把发展经济作为硬指标,而将环境保护作为软指标,认为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也不可避免。常言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经验,也有教训,我们在广泛吸收经验的同时,也应汲取教训,不能重复她们曾经走过的弯路。如果我们不保护好环境,由于中国人口密度大,将来付出的代价也会更大,因此坚决不能靠牺牲资源环境换取经济效益。况且,由于中国电解铝产能盲目扩张,现在国际现货氧化铝价格比去年初上涨了2倍多,用进口氧化铝生产电解铝已经亏损,牺牲资源环境并没有换来经济效益。

五是对电解铝投资要不要进行宏观调控问题。一种观点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是竞争时代,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负,没有必要对投资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进行调控。这是片面的,因建设电解铝项目涉及到宏观经济运行、环境保护,也对中国能源战略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应该进行宏观调控,或根据设立行政许可。

另外,据对部分地区电解铝项目资金来源进行了解,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比例相当,但自筹资金中有多少是真正的自筹并不清楚,其中不乏银行贷款、拖欠的设备款和施工款。一旦出现投资风险,银行和社会将会承担很大的经济责任。

六是中国氧化铝的发展空间问题。由于中国电解铝产能过快扩张,导致全球氧化铝供应紧张,价格暴涨,一些投资者转向投资氧化铝。中国铝土矿资源占全球的2%,但当前开采量达到10%,保有年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这样的资源状况,却有几十个氧化铝在拟建项目,这些项目三倍于现有生产规模,一旦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几年内中国储量表内铝土矿资源将消耗殆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多年来的乱采滥挖,铝土矿资源遭受十分严重的破坏,这些遭破坏的资源并没有核销,储量表已有很大亏空。因此中国氧化铝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

七是如何看待电解铝企业建设电厂问题。由于电解铝生产工艺的成熟,国内外生产手段已没有大的差异,电解铝、氧化铝和用电价格成为影响电解铝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由于国内外市场电解铝、氧化铝价格接轨,因此电解铝企业间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电价的竞争。为降低用电成本,有的建设自备电厂,使用电成本降低到发电成本水平,提高了电解铝厂的经济效益。这种做法,微观有道理,宏观不合理,在电解铝效益增加的同时,电力的效益同步减少。况且,电解铝厂上的自备电厂,有的是产业政策严禁建设的小发电机组,效率低,污染重;有的虽是大型发电机组,但难以满足电解铝厂稳定均衡的用电需求。总之,电解铝厂建设自备电厂既没有增加社会财富,也没有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只是调整了铝、电企业间的利益分配。

5、国务院督查组督查情况

钢铁和电解铝行业的盲目发展引起国务院的重视,温家宝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解决这个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方针是明确的。最近,中央的判断是部分地区、部分行业投资过度,要求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判断上来,是非常正确的。3月下旬,国务院派出了10个督查组,赴20个省份督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情况,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督查103号通知落实情况。和以往督查不同,在六个督查内容中,把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具体项目处理放在第一位。为什么,因为造成当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世界观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从技术人手,只能解决一两个问题,不能解决局部甚至全部问题。因此,这次督查,过程非常重要,目的还是让地方尽快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有了科学的发展观,解决经济问题的办法也就迎刃而解。根据10个督查组反映的情况,尽管各地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可是,由省到地市,到县级,科学发展观念越来越淡漠。有的省份,建成了28万吨电解铝产能不能投产,却还在强调发展电解铝的优势,可见转变观念之难。

最近,大家对中央如何解决这些违规建设的项目问题十分关心,特别是关于铝电价问题,铝出口退税问题,传闻很多,能够理解。最近,国务院将听取各督查组的情况汇报,至于怎样处理这些问题,请相信政府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处理好这些问题,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不要偏听偏信。对于少数违法乱纪的项目,坚决依法查处。

附件1:中国到底需要多少钢

中国到底需要多少钢?从世界经验来看,这里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对稍长时期的需求预测,很难取得一个共识。甚至能够说,对长期需求的预测,不太可能形成一个绝对性认同的数据。往往是经济形势好时,预测的需求量就高些;形势差时,需求量的预测就低些。从美国、日本历年钢铁产量的统计上,也能够看出这种预测的不可靠性。就中国而言,从1989年到 ,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9.3%,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对钢材的需求肯定还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能否持续以3000万吨的幅度增长,需要审慎对待。我认为,千万不可把这几年钢产量的急剧增长看作是经济发展的”新规律”,以为能够长期地、持续地保持这样的势头。这几年,拉动钢铁工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投资的高速增长,而这种以30%以上增幅递增的情况不可能长久保持下去。特别是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去年增长超过50%的情况并不太正常。”月有阴晴圆缺”,自然界的规律在经济领域具有一定的类比性。

现在,人们所说的钢铁工业过热现象,并不是指当前钢产量多了,而是担心由于这几年钢的需求量剧增而引发的对钢铁工业的投资热,担心钢的产能扩张过快所带来的一系列的新问题。国际钢铁协会(IISI)前些日子就指出:中国钢铁投资过热,有很大的潜在风险。虽然在当前市场需求旺盛前提下,还没有出现严重供给过剩问题,但如在建产能持续扩充,一旦市场发生较大变化,供过于求势必出现,甚至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产业性危机。

中国钢协去年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的中,也已经以大量的、有说服力的数据提出了这一问题。就社会及企业当前的投资情况看,也确实有些苗头性的现象出现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深刻理解中央强调指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并在实际工作中切实予以贯彻。如果片面追求”快速”,其结果必然是欲速不达。

现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以下简称),要求近期内对已建、在建、拟建钢铁项目进行一次认真清理,这对当前钢铁行业存在的盲目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必将起到抑制作用。能够肯定地说,如果不是中央的大力清理,继续听任盲目投资钢铁的现象自行发展下去,到 ,钢铁产能一定会远远大于3.3亿吨。一旦这些产能都释放出来,就必然会引发严重的供需失衡。而且,能够肯定,由于铁矿石资源、水资源以及其它能源和运输条件的制约,一部分在建能力很有可能成为”无米之炊”,有相当一部分能力放空,大量的投入得不到应有的产出。有观点认为,市场经济情况下,某些产品供大于求是正常现象,有利于市场竞争。但凡事都有一定的”度”,超过了合理的”度”,事情就会走向反面。

附件2: 钢材表观消费量增长13%的预测不变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吴溪淳日前表示,中国钢材市场仍将保持适度的较快增长,年初钢铁协会作出的 全年钢材表观消费量较去年增长13%左右的预测没有改变。

吴溪淳表示,中国钢材市场需求不会萎缩,仍将保持适度的较快增长。中央加强宏观调控就是为了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只要不出现经济大落,就不会出现中国钢材消费的萎缩和倒退,当然像现在这样,钢材表观消费量每年都增长20%以上也是不可能的。调控的目标是达到适度增长,为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创造条件。

她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重化工业化发展阶段,必须保持钢铁生产和消费的正常平稳适度较快增长这个大格局并没有改变。虽然钢铁低水平重复建设,新增产能很多,但受市场制约和原燃料电力运输制约,短期内也不可能迅速发挥能力,有相当数量的新增产能将推迟建设或推迟投产。

她表示,当务之急是确定符合当前市场供求关系和上下游价格变动情况的合理价位。钢铁生产企业制定钢材销售价格要依据成本,保持合理的利润率,既要做到不亏损销售,又要考虑终端用户的承受能力,努力保持市场平稳发展。

在介绍钢铁行业 以来的运行情况和问题时,吴溪淳说,从3月上旬开始,受建筑类长材价格下降及原料和产品运输困难、电力供应不足等影响,地方中小钢铁企业日产钢水平,从3月份的13.0万吨/日,降到4月份的10.32万吨/日,减产20.6%,但重点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日产水平增长3.1%,使全国日产钢水平,从3月份的70.48万吨/日,回落到4月份的69.58万吨/日,这是今年以来钢的增长势头首次出现回落。重点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钢材厂内库存情况,由年初的284万吨,上升到3月末的406万吨,增加122万吨,增长43%。

前4个月,重点统计的66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027.6亿元,同比增长70.02%;实现利润283.2亿元,同比增长116.23%;资产负债率55.04%,比上年同期的52.06%上升2.98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利润率17.44%,比上年同期的19.0%下降1.56个百分点,这反映了产品销售成本价格升高(主要是原燃料采购价格升高)。销售收入利润率(含所得税)9.28%,比上年同期的7.83%增加2.45个百分点。

吴溪淳说, 前4个月,钢铁行业运行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是:

——能源和资源的单位消耗呈上升趋势。导致消耗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原燃料质量下降以及其它管理方面出现的新问题。

——地方中小钢铁企业产能增长大大超过重点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由于地方钢铁企业主要以生产棒线材和窄带钢为主,使钢材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差距扩大。

新增钢材产量中,板带材只占38.43%,绝大部分增产的依然是长材。从4月初开始,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很高的情况下,建筑钢筋和线材价格却出现较大幅度下落,说明市场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矛盾。

——钢铁行业低水平盲目扩大产能的状况没有改变,新开工项目过多、在建规模过大、投资增长过快的问题依然严重。

——钢材市场价格大起大落没能避免。主要钢材品种市场价格从 10月起逐月上涨,涨幅最高的是螺纹钢和线材。

2月,线材价格最高为4072元/吨,比去年2月的2569元/吨上涨1503元/吨;螺纹钢今年2月为最高价,达4188元/吨,比去年2月的2653元/吨上涨1535元/吨。

以来,钢材市场出现了阶段性暴涨。春节过后(2月6日至13日一周内),螺纹钢上涨106元/吨,线材上涨96元/吨,2月13日至19日又分别上涨58元/吨和60元/吨,但只稳定了一周,随后即开始逐周下落。从4月9日开始至5月21日,连续5周,每周均下跌100元以上。螺纹钢5周时间暴跌了944元/吨,平均每周暴跌近200元/吨;线材5周时间下降了998元/吨,也是每周暴跌近200元/吨。

吴溪淳说,钢材市场大起的原因在于需求超常增长。一季度受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的拉动,以及机电出口、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高增长,都进一步扩大了对钢材的需求。

供给稍有下降。年初受设备检修、运输困难、电力不足等影响,1-2月份,地方中小钢铁企业平均日产钢水平比去年11-12月的平均日产水平下降了19.95%,地方钢铁企业生产钢筋、线材产量减少,导致社会资源减少。

流通商和用户对后期价格走势预期向上。由于国际市场长材价格1月中旬至2月上旬上涨较快,国际市场分析家认为今后还要继续上涨;同时在没有看到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出台之前,仍认为 固定资产投资还要高增长。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一些流通商和用户对后市心里预期向上,中间环节投机囤积,需求被人为地进一步放大。

钢铁企业销售政策失当,跟风频繁涨价,动摇了市场价格的稳定基础。

对于大落的原因,吴溪淳指出:一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在市场需求增势开始回落时,钢铁产量反而迅速增长,部分品种开始显现出供大于求的矛盾。从3月初开始,钢材市场需求增势开始回落,但此时的钢铁企业产量不断增加。

二是国家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4月份开始集中出台,使一部分囤货的流通商担心后市行情急下,急于抛售存货,造成市场人为需求急剧下降,价格大幅下挫。

三是对国际市场价格理解有误,国内订价参照国际价格偏高,引发进口增加。

四是钢铁企业销售政策在市场价格大幅下滑时不利于市场稳定。

附件3: 1~4月中国500万元以上的钢铁项目投资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1~4月,中国500万元以上项目中,钢铁投资增长99.1%,铝业投资增长47.7%。而且从趋势看,投资增长的惯性仍很强。

前4个月,国内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3862亿元,同比增长59.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4.6%。钢铁、水泥等行业投资增速仍很高。

以来,中国经济在进入较快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偏快、投资结构不合理、信贷增长较快以及原材料、能源等基础产品价格上涨加快和粮食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等问题。

头四个月的经济运行结果表明,这些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信贷投放在去年四季度有所控制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定反弹。

据专家分析,此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过快,尽管有一些客观因素,如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投资的需求都比较大;

在国际产业分工的过程中,国外一些加工工业向中国转移;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等。可是,40%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确实太高了些,特别是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很突出。

专家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过快,势必超出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带来重要原材料和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使经济运行绷得过紧,也会加大物价上涨的压力,带动重工业增长速度过快。而这些因素反过来又会拉动相关领域的投资,进一步推动整个投资规模的扩张。这种投资与重工业之间的内部循环,会与社会消费脱节,造成经济结构的扭曲,出现投资与消费的失衡。一旦某一环节断裂,经济就会出现问题--通货膨胀或者形成大量过剩供给能力,进而导致资产价格缩水,形成新的银行不良资产。

专家分析,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一突出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有些措施已经取得成效,有些措施的成效将会进一步显现。从前4个月的情况已经看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从高位持续回落,正朝着宏观调控期望的方向发展。

附件4:民营钢铁企业依法发展,大有前途

这一轮规模扩张的特点是:民(营)、国(有)、(行业)外、(行业)内多方投资并举。应该指出的是,钢铁行业不应该是暴利行业,现在却成了投资回报率颇高的行业。在利益的驱动下,近年来,钢铁行业吸引了大量资本流入,不少行业外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钢铁工业的积极性大为增强。这种民(营)、国(有)、(行业)外、(行业)内多方资金一起涌入钢铁行业的情况,在过去是没有的。但钢铁工业这种非常规的高利润,肯定不可能持久地延续下去。这一点必须要认识到。

在 的2.2亿吨钢产量中,民营钢铁企业产量占了一定的比重。据初步计算,去年民营企业的钢产量已经超过了5500万吨,占全国钢产量20%以上。在这些民营企业中,颇有一些有实力、有影响的企业。譬如,江苏沙钢去年钢产量超过了500万吨;河北的建龙、津西,山西的海鑫等钢产量都超过了200万吨;

江苏兴澄特钢去年的钢材产量在独立特钢企业中位居第一,达到164万吨。这些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都不低,兴澄、沙钢等企业管理水平在行业里也是有目共睹的。当前,民营钢铁企业的发展势头还在增长。

民营钢铁企业的大规模兴起和发展是一件大好事。它说明了中国的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确实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遵照十六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近几年,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使人们看到了它们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我们曾走访过一批民营企业,对它们灵活的机制、精干的机构、高速的效率,以及一些经营者的经营理念感受颇深。

我们接触的很多国有企业负责人,也都曾到民营企业学习取经,而且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借鉴了民营企业的长处,为我所用,促已发展。

可是在当前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从局部利益出发,采取了一些”特殊待遇”。譬如:

在税收方面:一些地方政府随意减免国家规定的税率和税费;在国有企业综合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享受的优惠幅度较大。有些地区甚至出现年销售额达到100多亿元的民营企业,其总税率只有3%左右的情况,而像鞍钢这样的老国有企业,综合税率高达10%以上。

在建设征地方面:有的民营企业能够极低的费用、甚至以几乎是”零地价”购得成片土地,然后以向银行抵押贷款,轻易地把项目搞上去,然后用承建单位的资金做到建设”正负零”,用制造单位的资金先把设备做起来。

在用人方面:民营企业多采取高价聘请及以各种优厚待遇来吸引国企人才。人才合理流动是一个趋势,但人才的无序竞争也给一些国有企业带来了破坏性损害。这方面国家需要加紧制定一些相应的法规,使人才市场的竞争规范化。另外,民营企业员工工资普遍不高,至于像医疗保险等”三金”这种社会保障制度,有些民营企业为降低产品成本而并未执行。

更要引起注意的是,一些钢铁企业及项目投资中,还存在一些”腐败”因素。对此,国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坚决抵制和制裁。

(二)钢价暴跌,钢铁协会急召40余家企业进京安抚

1、”尽量保住钢铁价格”

5月24日,北京,”稳定钢材市场座谈会”在华北大酒店紧急召开。会议主办单位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钢铁协会),与会座谈者是被急召进京的全国40余家大型钢铁生产企业主管销售工作的老总。

”这是国内钢市非常时期的一次非常会议。”某参会企业的一位销售经理分析,这可能是国家发改委经过钢铁协会向钢铁企业传达中央政府的信号,意在稳定钢铁企业当前的情绪。

钢铁协会常务理事黄金干分析,此会的目的就是”消除钢铁企业当前的恐慌心理,保住价格。”

其时的钢材市场价格信息显示: 4月9日~5月21日,国内线钢、螺纹钢的价格已经以平均每周降价近200元/吨的幅度连续暴跌了5周。较之2、3月份超过4000元/吨的最高价位,这两种钢材的最低价已跌至2500元/吨左右。

座谈会结束次日,马上有长治钢铁、安阳钢铁、贵阳水钢、广东韶钢等几家钢铁企业先后发布了上调几类线螺价格的信息:不同规格的线钢与螺纹钢产品分别涨价30~125元/吨(为含税价格)不等,新价格自5月26日起执行。

钢价在持续一个多月的暴跌之后终于出现一点止跌抬头的迹象,中央政府的安抚信号和行业协同的价格保卫战带给钢铁行业的刺激,究竟是短期波动还是长期回升?

2、价格”恐慌性”暴跌

就开始被警示已经过热的钢铁行业,最终没能避免大起大落。曾经十年低迷的钢铁价格,自去年上半年走出低谷、一路飙涨至历史新高、又急转直下暴跌回落,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之前”大起”的价格固然已经超出合理范围。黄金干说:”因为经销商对钢价后期走势预期很高,因此大量囤积钢材,使钢材当时供不应求的状况被人为地扩大化了”,从而导致不合理的价格畸高。但专家与行业分析师认为,涨价的根本动因是符合正常的市场机制的:全球经济复苏、特别是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劲需求造成钢材产品供不应求,从而刺激价格上涨与行业新增投资的大幅增加,这是供求关系定价的合理逻辑。

但随后突然”大落”的价格逆转却不同此理。”当前钢铁市场的供求关系其实并没有很大改变,需求依然很大,”银河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田书华认为,”钢价大跌主要是政府调控造成的市场恐慌和观望心理所致,而不是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导致的。”

在5月24日的座谈会上,钢铁协会会长吴溪淳分析钢价大落的原因时表示了同样的观点:”国家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4月密集出台,使部分囤货的流通商担心后市行情急下,急于抛售存货,因而造成市场人为需求急剧下降,价格大幅下挫。”

政府调控引起业内人士对行业前景、市场未来的恐慌和不信任感,让原本畸高的价格迅速跌至另一个极端:价格甚至跌至成本价以下了。而之前随钢材价格一起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却并无大的下降趋势,甚而在焦炭、电力、煤、运输等方面的成本只升不降,钢铁企业的命运因此而迅速逆转。

3、企业命运逆转

河北承德钢铁厂的主营产品正是涨跌幅度最大的螺纹钢。该厂北京市销售副经理翟小雷分析,螺纹钢的价格从2、3月最高价位的3800~3900元/吨,已经跌到现在的2500元/吨,但成本还是3200元/吨,短短时间内就从赚600元/吨变成了赔600元/吨。”只能这样赔本卖,厂里在建的增产项目也还要继续完成,停下来损失更大。”翟小雷说,”我们是老国企,赔本也得继续做,反应快的民营企业已经关了一部分高炉了。”

河北津西钢铁厂就是一家”反应快”的民营企业。在津西钢厂一部分职工即将暂时停工,因为国家调控了,不是前段时间的形势了,可是高炉一停,再要开工那就花钱多了。

河北津西钢铁厂与江苏铁本、宁波建龙、南钢集团、海鑫集团并列为全国五家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该厂所在的迁西县政府70%的财政收入都来自津西钢铁厂。

”虽然这五家最大的民营企业已经做得不错,但她们当前还只是钢铁行业比较边缘的角色,可能随时进入或退出。”据曲丽计算,去年这五家企业的产量总和仅占行业总产量的6.9%,”决定整个行业发展状况的依然是大型国企。”

”对大国企而言,产品种类多,冲击当然小些,可是按当前原材料、煤电运的价格趋势来看,钢价跌到这么低的水平是很不正常的,”黄金干说,”在成本不降下来之前,确实是钢铁企业最艰难的时候。现在还不知道有多少企业已经关停了。”

4、价格”保卫战”前景不明

”紧急召集大家开这个会,就是想请大家来一起研究避免价格大起大落的销售策略,尽快扭转当前钢价暴跌这种不正常的状况。”吴溪淳在座谈会上的讲话近万字,详尽分析了当前中央政府对钢铁行业以及宏观经济的调控思路、钢价大起大落的原因以及一些稳定钢价的措施和未来市场形势的判断。

”可是最后也没商量出什么有效的对策。”专家分析座谈会就是政府希望经过协会稳定钢铁企业的情绪,最初并没想到调控措施会造成钢价这么大的震荡,让很多国有企业很受损失不是政府的初衷,降低钢价也不是调控的目的。

黄金干也表示:”这个会议只是尽量消除企业的恐慌心理。政府说降低钢价不是调控的目的,那什么是调控的目的呢?” 而对于座谈会后一些线螺价格的小幅上调,黄金干说,”说不准以后的趋势,价格不是我们想保就能保住的,全在政府调控的火候。”

”现在还看不出这次的价格反弹是短期波动还是长期回升,”预测下半年钢铁上市企业的状况会非常乐观,”从第三季度7月份开始,钢价就会回升,因为原材料都会逐步降价,一部分小厂关停之后,煤电运就会相对缓解,稍微缓解一点就足够钢铁企业继续发展了。”

也有专家对行业前景比较悲观:”这两天的高报价有虚炒的成分,据我了解她们高报价的成交量并不高,现在价钱还是上不去。”

”我实在说不准钢铁行业的下一步会怎么走,”黄金干说她曾经历了80年代、90年代的两次过热和之后的调控,”政府为了‘矫枉’,一定要‘过正’的。钢铁的问题牵扯固定资产投资、煤电运等等环节,科学的发展观,这个学问太大了,全在政府调控的方式和分寸的把握。”

(三)从钢价涨跌看经济走向

针对当前中央宏观调控下钢材价格大幅波动,我们拟对钢材市场的现状和走向作些理性分析。

首先,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已见成效,但并没有在短期内大幅度地减少社会对钢材的需求。钢材预期需求将较大减少的心理,是当前钢材市场较快走低的主要原因。

从大的方面讲,中央政府决心从信贷和土地供应两个方面入手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4月下旬开始,相关措施已陆续出台,除了上调存款准备金,减少可用资金1100亿元外,主要措施有:加强对贷款的全面监测,对重点机构和客户进行直接监测;对于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市场准入条件以及未按规定程序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得发放新的贷款,已发生贷款要采取适当的方式予以纠正;

对土地继续进行清理整顿,其结果是一方面重复建设和低水平扩张的工业项目将得不到土地资源的支持,另一方面对抑制房地产过快发展起到作用。国家对城市轻轨、城市道路、广场等建设情况进行清查,城市改造速度已经放慢,城市改造和拆迁速度一旦减缓20%~30%,那么房地产需求将有较大幅度的降温。由于房地产供需两个方面可能出现减量的态势,将使钢材等建筑原材料需求量减少。

从 5月下旬至6月份后,宏观调控的相关效应将更广地体现出来。能够预见的是:新开工项目减少;像铁本这样违规又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要停一批;除了奥运等特殊需要外,城市改造将全面放慢;房地产建设速度将放慢;需求的泡沫成分会逐步减少。对钢铁行业来说,各类钢材需求将出现直接和间接的减少,特别是人们预期的钢材供应存在较大缺口的情况不会出现。

对于国际环境,我们对以下情况应谨慎分析。第一,当前国际市场上钢筋和厚板价格相对较高,但废钢、海运费和钢坯价格有较大幅度的回落;第二,世界经济的走势以及国际钢材市场相对较好,能对中国钢材市场产生多大影响?对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一是今年以来的实践表明,国际市场钢筋的高价位阻止不了国内建材价格连续多月的下跌。二是国际钢铁原材料价格的回落比不上国内快。国内废钢价格 来最高跌幅已达50%,而国际价格只回落30%左右。三是就中厚板来说,虽然国内产能较少,并需部分进口来补充,但如果建筑用的钢结构、机械加工和工程等方面的用板量减少,那么将导致中厚板的供应量相对增加。还需注意的是,中国卷板产能逐步增加,卷板开平后的平板也能够部分代替中板。

最后一点是世界经济对中国钢材市场的影响。在此,我们要强调的是:第一,世界经济的走势,对钢材需求的增加有限。美国专家指出,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靠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强劲拉动。美国资本项目等支出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贡献只占10%;第二,世界经济对国内钢材市场的影响是间接和有限的。

综合国内国际两大宏观背景分析,钢材市场在五六月份应以走低为主调,但不排除5月下旬或6月份后出现阶段性平稳状态。同时,由于国内钢材市场平均价格低于国际市场20%以上,特别是螺纹钢、线材价格在部分地区已经跌入成本区,按照价格形成机制,有可能出现强劲反弹。但考虑到 将新增钢材产能近7000万吨,在宏观调控效应进一步显现的情况下,钢铁产品特别是低端产品的钢材需求将有一定幅度的减少,其价格回升空间有限,销售情况不会太好。可是,高端钢材的进口需求量依然很大。当前,宝钢、武钢等国有钢铁企业瞄准了汽车用板等高端钢铁产品市场,积极进行转型和扩张。宝钢扩张的产能主要集中在高端钢铁产品市场。武钢几个大规模建设项目也已经过发改委的审批,正在筹建当中。

二、【宏观经济】一季度中国投资情况分析

1、投资热中的存在的反差分析

当前的投资热中存在着政策与实施效果之间、市场判断之间、投资与消费之间的明显反差,这些"反差"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运行的不协调。

(1)中央叫停,地方大干

固定资产投资过快的苗头始自 ,在短期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驱动下,投资增长势头愈演愈烈,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倾向明显。为此,国家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审批、信贷、土地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抑制措施,国家发改委年底下发了关于控制钢铁、电解铝、水泥三个行业投资的意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适当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从一季度情况看,国家出台抑制政策的效果似乎不大。一些地方,投资额有增无减,被列为低水平重复建设、加以抑制的行业更是顶风而起。一季度,钢铁行业投资同比增长107.2%,水泥行业投资增长101.4%,电解铝行业投资增速虽然有所减缓,仍达到40%的较快水平,说明了政府对投资热"叫停"的难度。在企业自筹投资资金比重较大,财政和银行投资资金比重很小的情况下,国家宏观调控似乎难以有效控制投资增长。

(2)国家担心生产过剩,企业注重短期利益

面对投资的高增长,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门担心,投资规模过大,将会造成新的生产过剩,危及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权威部门认为,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到 中国将至少形成3.3亿吨钢、1000万吨电解铝、10亿吨水泥的生产能力,产量将大大超过市场需求。倘若投资热得不到有效遏制,一两年后就会出现生产能力全面过剩、通货紧缩、经济大起大落。可是,短期利益驱动使地方政府和企业不愿放弃利润和税收这块"肥肉"。部分行业利润增幅大于利税增幅、利税增幅大于销售收入增幅、销售收入增幅大于增加值增幅,造成投资者趋之若鹜。

(3)投资高歌猛进,消费增长缓慢

投资率高、消费率偏低的现象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在当前中国投资迅猛增长的现状下,这一反差显得更加突出。从发达国家看,消费率一般在80%左右,而中国则在60%上下, 下降到56%左右。按当前态势发展下去,投资与消费增幅之间的差距必然扩大,从而使本已失衡的投资与消费关系雪上加霜。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投资当期形成需求,一旦投资项目完成,就会形成生产能力,如果消费需求不足,过大的生产能力得不到有效利用,必然导致企业生产能力闲置,银行呆坏账增加,经济低迷不振,对国民经济带来极大危害,因此消费对经济健康发展有最终发言权。消费率偏低,再加上激战不息的市场竞争压力等因素,必然对高投资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2、当前国内投资增长较快的原因分析

从中国实际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偏高有两点主要原因:

(1)经济增长的内在需求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其根本动力是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发展阶段,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和消费升级加速,推动能源、原材料型重工业、房地产、汽车以及电子通讯等相关产业的投资以及市政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加。经济增长对投资品的需求较高,特别是对钢铁、水泥等上游产品的需求更旺。因此,市场存在利润空间是各类主体、特别是非国有主体投资增加的动因。由于非国有主体投资行为是理性的,有责任和能力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其投资决策是否正确自有市场来评判,所谓的"投资过热现象"并非一定是不正常现象,关键要看经济增长、物价、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宏观调控目标协调程度如何。

(2)行政主导的投资过热

行政主导的投资过热,特别是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造成了当前投资过热的情况。一些地方政府以经营城市为手段来推动经济增长,她们运用手中的权力,调动财政、银行甚至企业的资金,投入到一些效益低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项目。今年一季度,地方投资大大超过中央投资增长。中央项目投资只增长12.1%,而地方项目投资增长却高达64.9%。因此,地方性投资项目是促成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这类投资的主体是地方政府或国有企业,她们不承担投资决策失误的后果,反而会因大上项目有政绩而加官进级,这类投资具有"软约束"的特点,属于非理性的投资行为 市场自动纠错机制难以对此类投资的失误进行惩罚。这类投资是重复建设的根源所在,是遏制当前固定资产投资膨胀的真正目标。

3、行政性手段在对投资调控中的重要性分析

为了遏制投资过热,央行率先发力。

9月,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遗憾的是,在预期的作用下,收效甚微。此举反而引发了人们对紧缩政策的预期,各路诸候纷纷赶末班车。国家随即表示要坚决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

3月24日,央行宣布从 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同时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从 4年3月25日起,再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63个百分点。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又于 4月11日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但当前货币政策对抑制投资增长的作用有限,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宏观经济理论中的弗列明-蒙代尔模型告诉我们,在开放经济中实行固定汇率体制,货币政策对抑制投资增长没有作用,这是因为紧缩货币供给将提升利率水平,吸引外资流入,为维持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必须购进外汇,投放基础货币,从而使紧缩货币供给的做法失效。尽管中国对资本项目实行管制,但外资能够经过多种渠道流入中国, 至少有377亿美元不明资金流入,今年第一季度,外汇储备增加额比外商直接投资额和外贸逆差额之和高出209亿美元。在央行不能控制外资流入的情况下,不论使用何种货币政策工具,其政策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弗列明-蒙代尔的模型同时也告诉我们,固定汇率体制下,财政政策对抑制投资增长作用最大,但财政政策从决策到执行具有很长的时滞,同时财政政策如对政府开支和税收政策调整涉及体制改革,不可能做到随心所欲,不能像货币政策随时灵活使用。

其次,当前是投资热消费不热,经济存在的问题不是宏观问题和总量问题,而是体制问题和结构问题。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解决不了体制问题和结构问题。从中长期看,解决的办法需要从改革中寻找,这就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经过的的要求,加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但中国体制改革的实践说明,体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远水难解近渴。

显然,市场调节的"无形之手"对抑制行政性主导的投资过热没有效果,政府宏观政策的"有形之手"也起不了多大作用,于是运用行政手段这"第三只手"就是必要的,当然,采取行政手段控制投资是一种微观干预措施,成本是很高的,往往会导致低效率和寻租行为,同时,有回归旧计划经济体制的嫌疑,与市场化改革方向不符合,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实际上,一系列法律的、行政的措施已相继出台,如严肃处理江苏铁本公司事件;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对所有在建、拟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清理,重点清理钢铁、电解铝、水泥、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高尔夫球场、会展中心、物流园区、大型购物中心等项目,同时清理 以来新开工的所有项目;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等。

总的来看,宏观调控的现实选择只能是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的结合。如此政策组合的目标是既包含总量控制,又有结构调整。行政措施易于操作见效快,对抑制行政性投资过热效果明显,中国经济有望在今年年底实现软着陆。

三、【行业风险快报】 (一)钢铁行业:面临投资过热

从当前看,钢铁行业还是产销两旺,可是潜伏着生产过剩,因为在建的规模过大。不但担心总量过剩,更重要的是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更加突出。去年生产钢材2.36亿吨,还进口了3700多万吨。生产和消费钢材的总和要超过日本和美国。可是新增的钢材有60%以上都是长线产品,同时还要进口近3000多万吨国内紧缺的钢材品种。新建的炼铁高炉去年有81座,其中规模合理的,也就是一千立方米以上的仅有6座。由于部分行业盲目扩张,紧接着带来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去年投资增长26.7%,投资率达到了42.7%。现在全社会在建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万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紧接着带来的第三个问题就是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和货币信贷投放过多是互为因果的。

以浙江衢州为例,矿石品位低、矿山开采成本高,本已于七十年代停止开采,在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的市场条件下又恢复了开采。以铁厂为例,高线的生铁价格使经营铁厂变得利润丰厚,山东、山西、河北等铁矿资源丰富的地区小规模铁厂大规模开办。再以钢铁业贸易为例,中国对国际市场的大量需求使得具备国际贸易资格的公司纷纷转行做了钢铁贸易。钢铁行业盲目增长的另一突出表现为价格涨势的逆向选择。钢材作为矿石的继后产品,价格应随成本,即矿石的波动而波动。而实际情况是矿石的价格上涨不是单一由市场调节的结果,而是随着钢材的上涨而上涨。

表面的红火局面已经引发了宏观调控层对钢铁业是否存在过热的思考。

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尽管已经尽量避免使用”过热”等提法,可是明确提出”要防止通货膨胀”,并对”投资规模偏大,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等现象表示了忧虑。今年中国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将适度收紧,去年中国的经济增长9.1%,但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给今年设定的增长目标只有7%左右。而在中国固定投资占了GDP的46%( 统计数据),这就意味着政府的宏观调控将直接对钢铁业市场发生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于日前的一场研讨会上也表明了中国今年将采取收缩银根的财政政策。虽然当前没有调整汇率、利率的政策出台,可是已有明确表示要严格控制银行信贷,压缩投资,这将导致今年的银行贷款将比往年来得困难。

现行的投资如果失去国家政策、银行信贷的支持是很难维持的。国家对固定投资的缩减,对GDP增长的控制将直接缩减国家的钢铁需求量,这对新建的小型企业无疑是个巨大打击。钢铁市场的减小必然导致同业竞争的加剧,此类小型企业将首当其冲成为淘汰的对象。不排除中央政令在地方得不到有效落实,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眼前利益的驱使下银行放贷得不到严格控制,这并不能为此类企业开拓市场,只能使其无谓地扩大破产资本,加大银行的呆坏帐率。因此当前对钢铁业局部过热的宏观治理已经迫在眉睫。

对于应该如何调控重复建设,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提出了不搞”一刀切”,也不搞”急刹车”,适时适度地进行调控,将主要采取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政府将加强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的指导,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包括一些行业的生产能力、销售情况、资源情况、在建规模以及世界市场情况,帮助企业进行投资决策。还将确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对一些重点行业制定能耗、最低规模、环保、安全等一系列标准,达不到的就不能进入市场。关于银行信贷,要适当和合理地控制货币信贷规模。

当前,治理钢铁行业局部过热不是简单地限制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而是对于大企业,规模效益好的、管理好的,要扶持她们做大做强、重组联合,经过促进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房地产业:面临融资困难 

1、房地产融资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这是继央行121号文件之后,政府对房地产信贷政策的又一次大调整。这两个文件的相继出台,一方面为房地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难度,使开发商取得银行资金支持的难度增大。

众所周知,房地产业是一个高度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房地产开发具有投资规模大、经营周期长、资金需要量大的特点,能否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历来是房地产业发展的关键。而长期以来,中国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因此,在央行信贷政策收紧的情况下,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房地产业必须开辟新的融资方式与融资渠道,尽快建立健全多渠道的房地产融资体系,使房地产融资趋向多元化,以保证房地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当前中国房地产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融资渠道狭窄、资金链薄弱

当前可用于房地产融资的金融产品中,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比重很小,而且手续繁杂、限制条件较多,而银行贷款却相对简单易行,因此,长期以来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贷款进行融资。当前,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资金仍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股票等直接融资比例过低,融资渠道狭窄,资金链非常薄弱。

央行121号文件和国务院18号文件的相继出台,意味着银行对企业开发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门槛的双向提高,开发商取得银行资金支持的难度增大,导致长期依赖银行贷款的房地产业”资金链”出现断裂。有关专家预言,有50%以上的房地产企业将垮台,70%以上的项目将无法继续。

企业数量多、融资规模小、融资风险高

当前,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达到3万家左右,整个行业普遍存在着数量多、规模小、资金缺乏、还贷能力差等特点。企业大部分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资产负债率高,利息负担较大,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高。而且,相继出台的贷款新政策,可能会使自有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面临破产的危险。

另外,随着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国外房地产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竞争会日趋加剧,市场体系也越来越完善。当前,中国大多数房地产业难以与具有先进管理经验、资金充裕,实力强大的外资企业抗衡。残酷的市场竞争和资金短缺会使许多中小企业被迫退出房地产市场。

银行贷款利率较高、还贷期短,与房地产项目开发不匹配

当前,中国银行贷款期限较短,贷款利率较高,无法适应房地产开发周期长、投资规模大、资金周转缓慢的特点。依据中国大多数开发企业规模和施工技术水平,高层住宅施工期约为1年半,20万平方米的居民小区滚动开发需要3至5年,而商业银行的经营支行和分行能够审批的贷款都是一年期。因此,开发商必须先还再贷,造成大量工程停工。而有的开发商在资金紧张时,只好拖欠施工单位的工程款,从而,影响项目的验收和销售,最终难以保证贷款的偿还,造成银行大量呆坏账。

市场信息渠道不畅通、缺乏健全的信用制度

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商隐瞒投资风险,在取得银行贷款后,因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贷款,造成银行大量的呆坏账,危及银行资金安全。金融业曾对30多个行业的信用状况进行了统计排序,结果房地产业排名倒数第四,仅居冶金行业、外经贸行业和酒店业之前,被列入信贷高风险行业。

另一方面,银行缺乏全面及时的房地产信息。为了确保借贷资金的顺利回收,实行高利率信贷政策,结果使低风险、稳健的开发商退出融资市场,而让那些高风险、不诚信的开发商占据融资市场,从而,大大增加了房地产融资市场的风险和银行资产损失的可能性,最终导致银行不良资产比率上升,整个金融系统承担巨大的经营压力。反过来,又制约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2)拓宽房地产业融资渠道的对策建议

大力开展上市融资

上市融资是房地产企业最经济的选择和最理想的融资渠道。经过在资本市场融资或再融资,房地产上市公司不但能够筹集到大量资金,从而,减少对银行信贷的依赖;还能够为企业以后的发展建立品牌效应,为企业作大作强奠定基础。

然而,由于中国股票市场刚刚对房地产企业上市解禁,能够进行上市融资的房地产企业并不多,大多数中小企业只能经过”买壳”的方式间接上市。当前,中国3万余家的房地产企业中只有50多家实现了在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其数量同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极不相称。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股市规模的扩大和央行房贷新政策的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上市融资的空间非常大。

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

房地产信托就是以房地产作为主要资金用途的信托产品。信托公司经过向开发商贷款(信托贷款)或直接参与投资(信托投资)等方式运作。它能够灵活充分地适应和处理房地产与金融市场之间存在的法律及其它关系,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当前央行房贷政策收紧的情况下,经过信托公司筹集资金无疑成了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新渠道。据不完全统计, 全年约有70亿元资金经过信托方式进入房地产领域。

相比而言,房地产信托具有以下优点:

(1)在供给方式上,信托比银行更灵活,能够针对房地产企业本身运营需求和具体项目,设计个性化的资金信托产品,以多种方式实施融资,增加了开发商的选择空间。

(2)信托计划能够从房地产开发资金需求的不同阶段介入,信托产品能够直接贷款、股权投资和资产证券化等的形式在不同层次、不同品位上为房地产业服务。

(3)信托公司筹集的大多是民间资金,一般房地产企业在获得土地批文后就可经过信托融资进行前期的投入,节约了时间成本。

(4)能够降低房地产企业整体融资成本,在不提高资产负债率的情况下实现融资,优化房地产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

建立房地产投资基金

房地产投资基金具有筹资迅速、风险分散、收益高等特点。它的建立,不但为房地产行业开拓了崭新的融资渠道,而且,为广大民间资本进入房地产投资领域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投资者不但能够从该基金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率,还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

当前,国内不少民间游资正在为其手中的资金寻找增殖的途径。可是,由于国内现行投资理财渠道不畅,致使大量闲散资金将商品住宅和商铺视为最佳投资途径,于是,温州炒房团现象便成为这一特殊时期的表现。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建立,能够为房地产企业和民间资本这两个渴望对接的群体创造有利条件。

在国外,住宅产业基金是房地产商除银行之外最重要的融资渠道。但由于国内当前不允许设立除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产业基金,也尚未出台,房地产基金还只是处于试探阶段,其成熟和快速发展还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但随着政策环境的逐步宽松,房地产基金的融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适度开展土地证券化

对于房地产业来说,土地和资金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土地具有保值、增值和抵御通货膨胀的作用,因此,土地是一种适合证券化的资产。土地证券化就是在不丧失土地产权的前提下,以土地收益作为担保发行证券,利用证券市场的功能,将不可转移、难以分割、不适合小规模投资的土地,转化成能够流动的金融资产,使土地资本大众化和经营专业化。它吸收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点,是一种非负债型的全新融资方式。

虽然由于土地的稀缺性,中国的土地政策越来越紧缩,开发商获得土地的难度增大,土地的上市量会受到限制。可是,作为一种全新的融资方式,土地证券化不但能够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而且,还能够分散投资风险和提高土地收益,有利于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的周转。对于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是一个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

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运用房地产产权进行金融创新已成为众多国家防范金融风险的主要手段。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具有投资时间长、流动性好、信用等级高的特点。它一方面能够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改进银行运营质量,降低银行开展住房贷款业务成本,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商业银行从资本市场源源不断地募集资金,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住房贷款融资需求。

适度发展房地产融资租赁,建立抵押资产管理公司

融资租赁主要是经过所有权的转变获取相关投资者的资金,完成项目后可经过销售收入收回所有权,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融资渠道。而建立抵押资产管理公司,主要是对抵押物的所有权进行处理,对留置的抵押物能够采用出租、出售、吸引新的投资者经营等方式处理,从而,加速房地产业资金的迅速转移和回收。

(1)回租

回租就是开发商将自己开发的物业出售以后,再租回来经营。经过回租,承租人既能够将固定资产转化为流动资金,又能够继续占用、经营原有的固定资产,是改进企业财务状况的一个好办法。

(2)回购

回购,即开发商将自己开发的某项物业卖给贷款机构,然后再用贷款机构的贷款将该项物业买回来,是一种高比率的融资方式。经过回购,开发商不但能够获得高比例的融资,而且,在贷款还清以后,便能够得到物业的产权。

2、房地产投资动态分析

(1)广东万家乐集团进军房地产业

广东万家乐股份公司已与一房地产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出资13250万元成立佛山市顺德区桂畔湾房产有限公司。

广东万家乐的合作方是佛山市知名的房地产公司新宏建房产有限公司,该公司已竣工并交付使用十几个高级楼盘,总销售收入达到7亿元。

新成立的房地产公司董事长为广东万家乐董事长张少松,且广东万家乐以其拥有的顺德3块土地使用权作价11925万元作为出资,控制新公司90%的股权,而新宏建房产公司则以现金出资1325万元,占10%的股权。

广东万家乐所拥有的上述3块地是顺德区政府用于抵偿该公司承接原大股东负债而转让给该公司的。3块土地的总面积61558.1平方米,土地的用途为商业兼容住宅。不过,上述3块土地,已被广东万家乐抵押给中国工商银行顺德支行以借款8500万元,抵押期限自 1月12日至 3月31日。

(2)外资加大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

最近,从从事二手房中介业务的台湾信义、21世纪不动产等企业,到房地产开发商凯德置地、信和置地等,以及房地产金融类企业如麦格理管理咨询公司、ING,各家对中国内地房地产业的投资都大大提速。这是内地严格控制房地产贷款、严格整理土地市场以后,市场面最直接的反应。

中国房地产无疑正在快速进入”资本为王”的时代,很多实力雄厚、觊觎中国房地产市场良久的外资企业都想把握时机在这个大市场中占领重要席位。最近的外资企业在中国房地产领域的投资,能够用波澜壮阔来形容。

台湾最大的二手房中介公司信义房产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决定到 店面总数将要达到1500家。现在,该公司的门店在200家左右,已经进入了上海、苏州、南京、杭州、北京这些城市,该公司会陆续进入更多的城市,要成为中国二手房中介第一品牌企业。除了信义房产,21世纪不动产不久前也在天津成立区域分部,正式进军天津市场。

作为行业中坚力量的外资开发商,更是不遗余力的大展身手。新加坡的凯德置地就是其中的代表。在未来5年内,该公司投资规模将翻一番。现在,她们在中国市场的投资规模已超过120亿元人民币。该公司表示,将不断寻觅契机加大在上海和北京的住宅和商用房产的投资,积极开拓广州市场,密切关注重庆、成都、大连等二线城市的发展。除了直接投资外, ,凯德置地在中国建立了房地产基金,基金的规模在1亿-2亿美元。

,中国市场在嘉德置地集团的海外收益中占有很大比重。中国市场的税前收益占集团总收益的31%,较 的12%增加了18个百分点。

一直和中国内地市场息息相连的香港房地产企业,投资更是迅猛。香港房地产五虎之一的信和置地,除了参股来福士广场19%外,一直在内地没有投资。今年,一改多年的对中国市场的观望态度,携手中海地产在内地四处出击。4月,连连在成都、深圳拿下两大地块。至此,香港地产五虎将齐聚内地。

不久前,美国洛克菲洛集团宣布参与上海外滩源改造。香港嘉华集团也明确表示,要把在上海的投资额增加至集团总投资额的30%-40%。除此之外,还有新鸿基、瑞安地产等地产大佬们也在伺机而动,准备加速发展。

最值得关注的是房地产金融领域。不久前,排名世界前三强的房地产基金ING收购了Rodamco Asia公司在北京和上海的两个房产项目。三四月份,麦格理银行的高层两次访华,希望加大在华投资。

外资在中国房地产业中地位已经举足轻重。权威人士表示,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外资投资于北京市场的房地产项目将近20个,总建筑面积在500万平方米以上。在上海,外资投资占整个市场总量的13.7%。

能够肯定,在这轮投资提速之后,外资在中国房地产业中的比重还会进一步上升。

3、房地产住房相关风险分析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高度集中。

个人住房贷款从 开始高速增长,表现出高度的集中性,这就把住房贷款风险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1)80%以上的住房抵押贷款是集中在 以后发放的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坏账比率相对较低,因而,受到商业银行的认可和追捧,在最近几年里发展迅速。1997年末,金融机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仅190亿元,到 末已经猛增至3377亿元,而到 第二季度末,又增加近两倍,达到9772亿元。

截至 6月末,国内最大的按揭银行工商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只有0.21%,上海中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良率仅为0.25%。但房地产贷款具有周期长、易受行业景气状况和其它因素影响等特点,随着贷款的增加,已发贷款存续期的延长,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潜在风险也在积聚,现在断言房地产贷款低风险还为时尚早。

首先,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具有长期性,坏账发生也具有滞后性。根据美国的经验数据,住房抵押贷款的坏账比率历史平均值达到了4.3%左右。按照美国公共证券协会(PSA)引入的标准违约假设基准,住房贷款年度违约率在贷款发放的初始月份较低,以后逐月递增,直到贷款发放后第30个月才开始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并一直持续到第60个月。之后,年度违约率开始逐月递减,直到第120个月才再次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可见,贷款发放后的3-5年是违约高发期,违约率将会高于4.3%的平均值。

虽然中国从80年代末已经开始发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至今已有十几年的积累,但住房贷款业务的高速发展是从 才真正开始的。1999年末的1358亿余额仅占 二季度末余额的14%,即扣除历年分期还款后,近90%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进入 以后发放的,加权平均存续期不足3年,坏账比率很有可能在今后的2~3年内以较大幅度上升。

另一方面,住房贷款违约率与房地产市场波动高度相关。美国1975-1993年的数据显示,违约率的发生与房屋市场价值的波动具有极强的相关性,房屋现价与抵押贷款未清偿余额之比对违约发生的解释程度甚至超过了借款者个人状况对违约的解释力。

虽然当前中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抵押率为99.97%,可是由于绝大部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是在 以后发放的,与房地产市场新一轮发展由低谷走高的运行态势一致,尚未真正经历过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的考验。因此,仅根据当前住房贷款的低违约率就得出住房贷款绝对安全的结论确实过早。

再者,住房贷款高速增长的三年恰逢中国多次降息后的利率低谷,根据当前利率确定的月还款额也相对较低,而中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采用浮动利率制,遇法定利率调整,将按相应的新利率档次执行。因此,如果央行调高法定利率,借款人的月还款额会随之相应上调,如果借款人的月收入并没有发生改变或者涨幅较小,则每月还款与每月收入之比就会上升,而月还款与月收入之比是评估借款人违约可能的最主要指标之一。特别是中国当前的利率处在相当低的水平,利率在未来的五至十年内较大幅度上扬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不能合理估计这种风险,就可能发生借款人无力还款的情况。

(2)住房抵押贷款集中于11个经济发达区,特别是高度集中于上海、北京、广东三省市

当前中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还具有明显的地域集中性。

1至4月份,工商银行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山东、深圳7家分行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231.78亿元,占到全行累计放贷款总额的60.6%。而具有住房贷款传统优势的建设银行 新发个人住房贷款的65.1%,来自11个经济发达地区的重点分行,84.4%来自60个中心城市。

11月末,工商银行广东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20亿元,占广东市场总份额约三分之一。据此推算, 末广东一省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已近1000亿元。截止 3月末,北京市中资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已达1247.9亿元。到 5月末,上海市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已达1285.14亿元。据此能够粗略估计,仅北京、上海、广东三省市,住房贷款余额已占到全国住房贷款余额的40%左右。

银行贷款高度集中在某些地域,就会面临信用集中风险。一旦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国内或国际)其它地区吸引力增强,上述地区的房价可能由于丧失支撑而下挫。这时,住房贷款高度的地理集中对经济发展的危害将会显现出来。

(3)住房抵押贷款高度集中于四大银行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又一显著特点是高度集中于四大银行。截至 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7213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87%。其中,工行稳居同业首位,占2580亿元;建行位居其次,占2125.2亿元。

个人住房贷款高速增长有利于稀释四大银行的历史坏账,可是贷款过度集中不利于提高资本充分率,而且,会对四大银行的资金流动性产生一定压力。


(三)石化工业:面临资源制约

1、石化工业发展受到资源短缺制约,利用国际油气资源面临复杂多变的风险

一是国内油气产量不能满足需要,发展石化工业面临炼油和化工资源”双瓶颈”制约。预计未来中长期内这种油气资源供需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和2020年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分别增至40%和55%以上,这将制约石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随着今后乙烯工业的大发展,国内炼厂可供化工原料的增长将赶不上乙烯生产能力增长的需要,化工轻油短缺的矛盾也将日益突出。二是全球石油资源争夺日趋激烈,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发利用海外石油资源的难度加大,石油安全供应面临严峻挑战。

2、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石化市场竞争日趋加剧

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逐步结束,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进程加快,国外大公司进入国内市场的规模和力度越来越大,许多公司纷纷追加在华投资,甚至把地区总部迁至中国,凭借其在规模、技术、资金、品牌等方面的优势,与国内企业展开激烈竞争,对石化企业带来日益严峻的挑战。—是国内油品市场按”入世”协议期限开放,将对中国炼油和销售企业造成很大冲击。二是国内石化产品市场随着关税的逐步降低和到位、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市场份额将受到石化产品进口的进一步挤压。三是市场多元化主体竞争格局正在形成,国有石化企业面临的竞争和改革压力巨大。

3、科技进步步伐加快,技术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一是国外大型石化公司拥有大批世界领先的特色专利技术和名牌产品,并不断开发先进技术,对发展中国家的石化公司形成压力。二是欧美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保护的优势,不断加强对中国石化工业发展的制约。三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经过制订和实施较高和较严的产品质量、环保标准和技术性法规等技术性壁垒措施,限制中国石化产品及关联产品的出口。

4、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给中国石化工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成本压力

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石化工业共同而紧迫的课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实现经济、实现有效和协调发展,中国石化工业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和代价。——是加快开发绿色农产工艺技术,从源头上减少甚至消除污染。二是生产清洁燃料和”绿色”石化产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将增加成本压力。

四、【企业风险快报】 (一)中石化:公司重组障碍重重

从刚刚闭幕的中国石油和化工上市公司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获悉, 该行业的重组依然处于形势紧迫与困难重重同时并存的格局之下。

1、方向性安排

  长盛基金管理公司研究部副总监梁建敏,早在三年前就向时任中石化董事长的李毅中递交过有关战略重组中石化旗下众多上市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当时李表示赞同其中的一些观点,但认为时机尚不成熟。"现在谈论这个话题确实更加现实了。"梁建敏这样表示,"可是,石化行业实施战略性重组依旧障碍重重。"

在A股上市的123家石化类企业中,有几大引人注目的集团军,中石化、中石油以及近期成立的中国化工集团均拥有数量可观的上市公司。据统计,中石化旗下当前共有11家A股公司、4家H股公司与1家红筹公司;中石油拥有4家A股公司、2家H股公司及一家红筹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合并了原先的蓝星集团与昊华集团,当前旗下有蓝星清洗、星新材料等5家A股上市公司。

各石化类上市公司之间、以及她们与各集团公司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石化板块成为体制盘根错节、主业重叠、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弊病突出的一个板块,同时,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也被严重地浪费。集团公司没有统一的品牌,无法对外树立统一的形象;下属企业营销各自负责,无法形成统一的市场,甚至出现左手打右手的局面,相互压价竞争;大部分企业在从事初加工、装置规模小,成本高,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同时,下属公司与母公司之间也存在着同业竞争。

因此,市场对于石化类上市公司重组、整合的消息从未间断。而中石化在香港及境内上市时,也向市场做出承诺,将保证公司运作的独立性,规避关联交易,对下属上市公司进行整合。之后,公司几位主要负责人也在不同场合表示了将寻找适当的机会与方式整合上市公司的”方向性安排”。

2、外资带来的压力

随着外资进入中国石化市场的脚步明显加快,现在经过重组及整合来提升中石化、中石油及中国化工等大型集团竞争力的需求,较之以往更加迫切了。

近期,有关中外石化巨头合作的消息频频传出。外资石化巨头开拓中国市场的力度明显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石化行业经过资本市场的整合来更有效地发挥总部集中资源、收益和投资的功能,以适应石化行业这一资本密集、规模经济效益突出的行业特征,这个课题已经不容拖延。

事实上,中石化当前正在内部加紧建立三级中心管理体制,即总部为决策中心;下设采油、炼油、化工、销售等4个事业部为利润中心;下属分公司为成本中心,统一管理和调度业务运作流程。在这种体制强化下,中石化旗下上市公司本身的独立性将被弱化,独立上市的必要性趋少。整合已成必然。

3、推进存在诸多障碍

,三家石化公司的重组为所谓的"方向性安排"带来了现实操作的曙光。这一年,中石化与国投电力签订转让协议,成功出让了湖北兴化的壳资源;同年,中石油也成功出让了三星石化与石油龙昌,受让方分别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及西安飞天。

今年,华中-公司频繁传出重组的传闻,且市场认可重组方的规模及实力。茂炼转债风波更被市场理解为中石化整合上市资源的一种决心。同时,中石油旗下东北一公司也被重组的传言击中。于是,人们开始揣测石化类上市公司将以何种方式以及何种力度,来推进其势在必行的一场整合高潮。

长盛基金的梁建敏在战略研讨会上作的专题报告中提出了几种操作思路和程序。她认为,包括当前中石化和中石油都有一些子公司业务完全相同。中石化按照上市时的承诺,应在适当时机吸收合并上海石化、仪征化纤、镇海炼油、北京燕化四家含H股的公司,另外对扬子石化、齐鲁石化等A股上市公司也应该考虑在适当的时候吸收合并;中石油应考虑吸收合并含有H股的吉化和A股上市公司辽河油田。对于业务重复的一些上市公司,如中石化所属的泰山石油、武汉石油,是否考虑将资产重组到一家公司里,再把集团所属的相同资产逐步纳入到这一家公司里,把上市公司做大做强,提升其再融资能力。

两大集团在进行上述重组后多余的壳资源能够考虑出让,以充分利用壳资源的价值。中国化工集团刚刚组建,当前还未着手进行下属上市公司的重组。建议中国化工集团将其化工新材料业务重组到一个上市公司,将腾出来的壳对国内一些行业进行重组,如纯碱行业、化肥行业、氯碱行业等。

可是更多的人士认为,实施石化类公司重组的困难很大。对于同时存在A股及H股的公司而言,情况特别复杂,A股与H股股价存在的巨大差异导致吸收合并的价格无法确定。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决定股价的主要因素是总股本的大小,存在着股价倒挂的现象,导致中国石化尽管业绩比上海石化和仪征化纤好,但股价却低于这两家公司,由此产生了吸收合并无法定价的问题。

对于中石化、中石油系内盘子较小的一些上市公司现在能否寻找买家,经过卖壳的方式进行重组,也存在着很大障碍。行业分析师指出,首先,这些对于中石化、中石油而言的中小型公司,在整个资本市场上并不小,如中国凤凰的总股本就有5.19亿,要找到具有足够实力、同时又具备优质盈利能力的规模资产能够接盘实在不易,符合这类条件的资产一般在资本市场上早已上市,这从中国凤凰艰难寻找买家的过程就可见一斑。其次,当前正处于石化行业的景气周期,选择当前这个时机整合行业对于中石化等公司而言成本过高。第三,石化类上市公司大多是各地方的重点大型企业,是各地方重要的税收来源与上市资源,地方政府在选择重组对象时往往有很大的倾向性。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所属上市公司

简称  股票种类  主营业务

中国石化 A、H、ADS 控股公司

上海石化 A、H    炼油、石油化工、合成树脂、合成纤维、有机化工

扬子石化 A     炼油、石油化工、合成树脂、有机化工

镇海炼油 H     炼油、石油化工、化肥

北京燕化 H     炼油、石油化工、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有机化工

齐鲁石化 A     石油化工、合成树脂、有机化工、合成橡胶、氯碱等

仪征化纤 A、H    合成纤维

湖北兴化 A     炼油、石油化工、合成树脂

中国凤凰 A     石油化工、合成树脂

石 炼 化 A     炼油、有机化工

茂炼转债 可转债   炼油

石油大明 A     石油开采、电子元器件

中原油气 A     石油、天然气开采

武汉石油 A     成品油销售

泰山石油 A     成品油销售

冠德控股 红筹股   油品及石油气贸易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所属上市公司

简称  股票种类  主营业务

中 石 油  H     控股公司

中国石油  红筹股  石油开采

吉林化工  A、H   炼油、石化、树脂、橡胶、有机、化肥、染料、氯碱

锦州石化  A     炼油、有机化工

三星石化  A     沥清、石蜡、润滑油

辽河油田  A     石油开采

中国化工集团所属上市公司

简称   股票种类  主营业务

星新材料   A     有机硅、双酚A、苯酚、丙酮、PBT等

蓝星清洗   A     清洗剂、膜、TDI等

西南化机   A     有机硅、改性塑料

天科股份   A     变压吸附技术、精细化学品等

沈阳化工   A     烧碱、聚氯乙烯、成品油、白炭黑等

(二)大红鹰:委托理财报盈遭质疑

又是一年匆匆而过,各行各业都开始盘点盈亏了。可是一则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大红鹰(600830)收回去年委托理财的同时,继续委托北京证券管理其5000万元资金。经过对大红鹰委托理财的分析认为,当前上市公司委托理财面临巨大风险,有理财需要的上市公司应当多考虑经过开放式基金来进行投资。

大红鹰是委托理财市场上的常客,最近几年一直委托北京证券理财。去年12月份,大红鹰收回了3000万元理财资金,回收收益122.5万元,收益率4.08%;同时再委托北京证券管理5000万元资金。今年12月17日,大红鹰回收了5000万元理财资金,回收收益498.9万元,收益率9.978%;同时该公司继续委托北京证券管理5000万元资金。

三问大红鹰委托理财

首先,大红鹰真实行为究竟是拆借资金,还是委托理财?

事实上,券商经过上市公司拆借资金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行为。其在签订合同时,有些经过国债投资这个名目来进行,其中约定的利率往往明显高于市场利率;当然,也能够经过委托理财的方式来拆借资金。不清楚大红鹰的委托理财是否就是北京证券的拆借行为?

其次,大红鹰委托理财是真的盈利了吗?大红鹰最近两年的委托理财都出现盈利,这是非常难得的,特别是今年下半年,国债大跌幅下跌更是令券商、银行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有市场人士怀疑,大红鹰的委托理财是否真的盈利了。

经过查询北京证券的重仓股的表现,似乎也看不到大幅盈利的迹象。北京证券的重仓股包括:商业城、方大A、双汇发展、沧州大化、健康元(太太药业)和尖峰集团等。这些股票的年度涨跌幅分别为,商业城年度跌幅高达58.14%,方大A跌幅18%,双汇发展涨44%,沧州大化跌15.4%;尖峰集团跌6.68%;健康元跌22.26%。其中,除双汇发展涨了之外,北京证券其余重仓股全部下跌,其中商业城跌幅更是高达58.14%。从这里实在看不出北京证券凭什么盈利?

那么,随后的问题就是,大红鹰此次继续委托理财,是自愿的,还是迫于无奈之举?当前显然北京证券并未在资产管理上盈利,那么,其给大红鹰的收益款有可能是付给大红鹰的资金费用。

上市公司委托理财风险凸显

从以上的个案来看,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风险正在逐步加大。

一方面,经过券商重仓股的表现有理由怀疑,部分委托理财款是否存在收不回的可能。从盘面的情况来看,券商资产管理和自营,更是能够深刻地看出券商在投资方面的困境。北京证券的重仓股从基本面来看,还算一般,但其仍免不了在 出现大面积回落的命运———那么,其它所选股票基本面较差的券商,其投资股票上的收益就更是一塌糊涂。

另一方面,券商破产的风险加大,威胁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安全。最近的券商行业统计已经显示, 券商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部分券商违规运作,最终破产清算,更是令上市公司委托理财风险倍增。比如,丰乐种业委托理财资金高达1.01亿元,由于受大连证券案件的牵连,公司委托理财损失估计将达到7000万元。

据资料显示, 从事委托理财的上市公司共36家76笔,委托总金额为35.28亿元。截至 末的公告显示,完全收回本金的仅有33笔,占总委托金额的44.6%;部分收回本金或未能收回本金的共计43笔,占总委托金额的55.4%。

能够考虑买基金

那么,上市公司应当如何来理财?这已经是摆在上市公司当前的一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指出,上市公司应当中止与券商的委托理财,如果确实有投资的需求,能够经过证券投资基金来进行。

(三)片仔癀:提示国债投资风险

05月25日,片仔癀公司发布公告,称闽发证券当前的情况可能给其国债投资带来风险。

片仔癀(600436)公告称,根据 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关于部分闲置募集资金1亿元用于购买国债的决议,公司经过闽发证券漳州营业部自主购买国债6000万元。

公司与闽发证券签订协议,约定自 8月6日至 8月5日期间,公司经过在该营业部开立的账户自行买卖闽发证券指定的国债,闽发证券则承诺,买卖其指定的国债,收益率将达到5.6%(含国债派息)。闽发证券于今年5月21日向片仔癀出具承诺函,表示有关国债投资项目在正常实施中,保证片仔癀能按期收回投资。

当前片仔癀的国债账户已被闽发证券锁定,片仔癀认为,如媒体报道的有关闽发证券情况属实,将构成上述国债投资的重大风险。

上周,先后有宁波海运(出资1.392亿元参股闽发证券)和庆丰股份(1.5亿元国债托管给闽发证券)发布了风险提示.

五、【区域风险快报】 (一)区域招商引资竞争分析

1、区域吸引外资竞争形势混乱

招商引资之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经过招商引资,不少地方解决了一些项目急需的建设资金,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开放比较早的地区,招商引资的带动作用特别明显。如今,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原先经过政策优惠形成的特区优势逐渐淡化,事实上,大部分地区对外资都已敞开了大门。在这种情况下,招商引资成了竞争高地,一些地方政府将招商引资作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不遗余力地进行各种招商引资行为。有媒体披露,为了争夺外商资源,在长三角、珠三角许多城市都活跃着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招商游击队”,这些”招商游击队”怀揣优惠的引资政策,时常到外资企业”敲门招商”。

不但如此,更有所谓零地价、送厂房、政府指定银行配套贷款(1比1甚至1比2的比例)、”5免10减半”等”政策倾销”在长三角各地引资争夺热中屡见不鲜,这意味着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的内耗问题以及发展的外部性问题不是降低了,而是随着产业同构的日益严重越来越恶化。

前不久,德国一家IT企业与已在上海投资的跨国公司中芯国际集团签订了产品配套协议,并准备在张江高科技园区投资10亿美元建设集成电路厂,但在谈判一年多快要落户时,附近一个地区以更优惠的条件把项目”拉走”了。上海外经贸委外资审批处位负责人说,那个地方开出的条件是土地更便宜,减免税收的优惠也比上海增加了一倍。

事实上,近年来基于地方利益的这种外资项目争夺战层出不穷。原在广东东莞投资的一家台资企业一个8亿美元增资扩产项目被拉到了广州开发区,全球著名笔记本电脑生产商广达电脑准备在江苏昆山投资,已经开始招工时,又被上海松江争取了过去。这些争取外商战的”筹码”就是地方让利:拼地价,比税收减免等等。

以土地为例,许多地方以成本价以下的价格招商已不是秘密。在苏州,土地开发成本大约在每亩20万元左右,而当前苏州的地价已降至每亩15万元以下。江苏吴江以及浙江宁波和杭州,则将地价直接压到了每亩5万元,无锡甚至降到2万至3万元,就是上海一些郊区也拿出了每亩5万至6万元的低价。税收政策也是争取外资的主要”绣球”。国家规定,外资企业可享受基本税15%及”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但许多城市都以各种方式突破了这一政策底线。

2、恶性竞争留下众多隐患

总投资额达3.52亿美元的东南汽车项目(以下简称东南汽车)是迄今为止福建省闽台合作的最大工业项目,成为闽侯县的重要财源。闽侯县人民政府公布的” 分部门财政收入计划表”中提到,该县 征得东南汽车7283万国税收入,3693万企业所得税。两项相加,闽侯县从东南汽车获得的财政收入约占闽侯县全年财政总收入的10%。

福州市计委权威人士透露,东南汽车城当初选址,并非只考虑闽侯县,”可是当地开出的优惠地价,还有县领导立下的拆迁‘军令状’,使得青口镇顺利胜出。”

根据闽侯县当时征用土地补偿标准,每亩农田能够得到1万-1.3万元的补偿。1995年7、8月间,县里不断派出工作队,深入青口镇,重复向农民们宣传:村里每个人口能够拿到1万的就业安置费,另外每户至少还可分到1人以上的汽车城就业指标。

在没有拿到一分钱补偿安置费的情况下,几个村配合政府开展工作,立即把自己的农田交给了政府,东南汽车城的征地工作顺利完成,东南汽车城随即进入建设阶段。可是村民们等了一年,每人只拿到800元的就业安置费。许多村民开始发愁了,”因为她们既无农田可耕作,又进不了汽车城做工,生活来源完全断掉”。

现在,各地为了招商引资,地价压得非常低,农民的补偿问题自然难以落实。这种做法造成了许多”后续”问题。

同时,外资企业利用区域间的竞争,压低了土地价格,争取到了税收优惠,而由此产生的缺口只能由地方财政补贴。

有些地方把企业在地方上实得的所得税,先在地方财政上”入库”,然后再取出来,按约定比例以”企业发展奖励基金”的名义返还给企业。还有基层干部反映,一些地方出现”零地价”或者”土地买一送一”,也是采取了类似”税收返还”的办法,每年将新增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全部或绝大部分返还给工业园区的建设主体。有的地方财政不但补贴土地差价,还补贴各种规费,广东清远市去年单补贴电价就拿出了1亿多元。

即使在苏州这样外资密集地区,直接引进国际资本带来的高增长也是经过耗费大量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的低成本为代价的。工业用地周期长达50周年以上,是不可替代的短缺资源。一份关于苏州引资情况的调研通报指出,按照苏州当前经济的增长要求,每年需新增项目用地6万亩左右;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要消耗4000亩土地,以当前14%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苏州工业用地就没有余地了。

而更大的引资比拼在长三角继续上演。典型的是上海的”173”计划。

上海 4月23日正式实施(俗称”173计划”),”173”是指上海在嘉定、青浦、松江计划建设的降低商务成本试点园区的总面积173平方公里,这三个园区是上海市当前全力运作的”经济特区”。上海的意图很明确:从降低商务成本入手,增强大上海的吸引力。

”上海的173计划实际上就是冲着浙江和江苏而来的”。浙江省的一位政府官员表示,浙江回应的方案也随即出台。

之前的浙江,征地的价格为每亩30万元,而出让价为每亩10万元,平均每出让一亩土地财政就要补贴20万元,而在”学习”了173计划后,浙江开出的政策是”对开发区的用地,按照现行标准的5O%计算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税、土地出让契税和地方提取的土地出让金”。

类似政策的出台表明招商引资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实质上是各地政府的自身财力和对未来预期的比拼。

在浙江出台新政之前,江苏出台的”八市沿江战略”亦被认做是针对173计划之举。

2OO3年7月,江苏省委召开了沿江开发会议,提出实施全新的”沿江开发战略”,涉及江苏境内的400多公里长江两岸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南通8个市区15个县(市)。

不但如此,在引资大战中,产业同构化日益严重。如长三角各地争相把电子、机械、化工与医药等产业作为本地区未来的主导产业。在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中,选择汽车的有11个城市,选择石化的有8个城市,选择通信产业的有12个城市。而苏锡常三地前五位产业几乎一样。江、浙、沪二省一市的制造业结构再次出现”往一条道上挤”的趋势。产业同构加剧引资大战,而反过来引资大战又使业已存在的低层次产业同构现象在更高的产业层次上重演。当前,长三角各地不约而同地把引资目标锁定海外大公司,争相开出更优惠的条件,致使胜利的天平不断向投资者倾斜。

3、吸引外资必须走正规途径

1-8月,长三角15个城市利用外资合计195.2亿美元,占全国50%以上。而引资中几乎不到成本的比拼,则在呼唤游戏规则。

在不久前召开的”WTO与中国一一北京国际论坛 ”会议上,商务部外资司司长

胡景岩表示,中国将在入世协议的基础上,调整吸引外资的有关政策。胡景岩表示我们现在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地方政府颁布的吸收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进行清理,也要符合世贸规则。

她同时说,在一个相当时期内,中国政府并无修改对外商投资优惠政策的打算。

胡景岩透露,中国政府已从几个方面推出更为优惠的政策,以鼓励外资,特别是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和规模。首先,中国政府将采取措施加快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的步伐,鼓励外商以参股或独资的形式成立物流公司,以尽快改变中国物流业当前相对落后的环境。其次,将在准许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方面采取突破性的措施,允许以国际通行的资产评估方法对将要被并购的国有企业进行资产评估。另外,中国政府还将采取更为优惠的政策,鼓励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前一时期影响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采购中心的出口退税问题已可望在近期内解决。中国还将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进一步完善立法,加强管理,以解除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后顾之忧。

胡景岩最后表示,上述方面的优惠政策及措施都已经过多方面论证,进入了最后的制订阶段,将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相继推出。

在此种背景下,招商引资的竞争是推动发展的磨刀石,没有竞争难有持久的繁荣。可是,如同球赛需要红、黄牌一样,笔者呼吁,当务之急是制订所有参与者共同遵循的游戏规则。否则,当超规则的商务成本之争沦为地价、财税等硬成本的”血本甩卖”时,引资大战很可能会”播下龙种,收获跳蚤”。

从国外看,美国一些城市已认识到引资中的这一问题,如阿布里斯和旁边的圣保罗结盟,接到项目的城市要以15%的投资收益作为基金,给没有拿到项目的城市,以避免恶性竞争。中国当前应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牵头,组织周边城市共同建立合作机制,包括共享税收、建立基金等方面,以防止”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局面的出现。

在此基础上,政府引导不该拼抢的地方不要去拼抢,应该做强的地方不要去争低水平的项目,在公平的环境下促进效率之争。

反过来讲,政府干预下的招商引资,使本应在成本导向下的企业投资行为与追求地方利益的政府行为合而为一,扭曲了市场信号,如听任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不但损失了地方财政,而且导致了土地等资源的巨大浪费,而解决资源的粗放利用问题,最主要的是制订科学合理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事实上,不少发达国家并不太关注GDP的增长,而更为关注就业率、贫富差距等社会发展的质量。中国当前还达不到这一水平,但对于已经度过”饥饿招商”阶段的东部一些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政绩考核不宜单纯以GDP等经济增长来衡量,应该经过增加基尼系数、就业率等社会综合发展的指标进行评价和衡量,从而促进这些地方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而不是经过拼资源获取短期增长。

各地方政府也应正视这一问题,并对不计成本的引资说”不”。如无锡市作为长三角引资主力,规定了各类经济园区项目资金投入外资的底线一一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工业用地每亩投入一般不低于250万元,19个市级重点开放园区每亩投入一般不低于150万元,其它各类工业集中区每亩投入一般不低于120万元。低于每亩120万元的不能直接供地,必须经过出租标准厂房来解决用地问题。

(二)行业区域热点快报

1、宏观调控对湖北钢铁业的影响

在国家宏观调控因素的影响下,从5月初开始,持续处于高位的钢铁市场价格开始跌声不断。湖北是全国钢铁主要产地之一,也是钢材高消费区之一,面对市场价格的波动,企业将如何应对,针对这一情况,近期对湖北省几个主要钢铁生产企业进行了一次专门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针对部分行业过热、重复投资严重状况,自 下半年开始国家先后出台了、、、等措施。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和逐步实施,对价格持续处于高位的钢铁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膨胀、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湖北省钢铁生产分布现状

 从湖北钢铁生产分布情况看,钢铁产地主要集中在武汉、黄石、鄂州三地,其中,武汉钢铁集团以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板材为主;以大冶钢铁集团为代表的黄石以生产优质型特种钢材为主;只有以鄂城钢铁集团为代表鄂州以生产建筑用材为主,当前受到宏观调控影响最大的是建筑用钢。

 国家宏观调控对钢铁企业的影响

 改进原料供应紧张局面,降低企业成本。

  全国钢铁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7亿元,同比增长96.6%。在此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又完成投资334.95亿元,同比增长107.2%。钢铁产能的快速增加和重复建设,造成铁矿石、焦碳、焦煤等原燃料供应紧张,其价格和运输费用暴涨。

 当前国家从产业、信贷、土地政策等方面提高钢铁行业的进入门槛,使钢铁的上游行业供求情况趋于合理。从近一个月国内原材料市场看,铁矿石价格下降300元/吨,废钢价格下降900元/吨,另外,海运费也有一定幅度的下调。

 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改进了上游原材料供应紧张的局面,并使其价格得以稳定并呈现回落的趋势,有利于钢铁企业原料供应的稳定及成本的降低。从湖北省情况看,5月份,湖北炼钢用铁矿石价格较上月下降了7.43%、铁精矿粉价格下降了2.88%。

 (2)钢铁价格整体出现较大水平下降。

 建筑用材价格跌声不断,生产企业遭遇重创。

 受宏观调控影响,5月份湖北省钢铁价格普遍回落,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行业,价格下滑幅度最大的也是以螺纹钢为代表的建筑用钢材。统计调查显示:5月份湖北省主要钢材调查品种中,价格下降幅度最大的是线材,较4月下降11.52%,其次是小型钢材价格,较上月下降了7.71%。其中圆(方)钢价格下降5.83%、螺纹钢价格下降12.7%、角钢价格下降4.59%。另外,其它价格下降的钢材品种有:中型钢材下降4.7%、中厚板材价格下降6.39%、优质型钢下降5.12%、薄板下降2.57%。从湖北省建筑用钢材主产企业鄂城钢铁集团5月份价格调查情况看,螺纹钢从上月的3270元/吨下降到本月中旬的2850元/吨;线材价格从上月的3026元/吨下降到本月的2900元/吨;小型材从上月的3600元/吨下降到本月中旬的2950元/吨。由于原料价格的下降无法抵消钢材价格的下降,鄂钢集团已停止螺纹钢、热轧带钢的生产线,但依然无法改变企业亏损的现状,5月份,鄂城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部分停产和降低职工工资、奖金的情况下,依然亏损几千万元。

 另外,占到武钢产量不到10%的建筑用材价格下滑也较厉害,该企业生产的螺纹钢价格从4100元/吨的年初最高价下降到现在的2800元/吨,线材价格从最高的4200元/吨下降到现在的3100元/吨。湖北省另一主要优质型钢生产企业冶钢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碳结钢本月价格也比上月下降了8.63%,合金钢价格与上月基本持平。

 双高产品价格依然坚挺。

 钢材价格的下降对部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双高”产品影响较小。据对湖北省钢铁龙头企业──武汉钢铁集团调查,该厂生产的优质型板材价格在其它产品价格不断下滑的情况下,价格依然坚挺,5月调查数据显示:

 热轧板:热轧板主要用于西气东输、路桥等国家重点工程。5月份该企业生产的普炭热轧板材较上年同期上涨26.12%,较上月上涨7.51%。

 冷轧板:主要用于家电制造,特别是冷轧硅钢片主要用于电力行业,该产品性能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5月份冷轧板价格较上月上涨了6.18%;电机用硅钢片价格上涨2.45%,变压器用硅钢片价格上涨7.56%。

 中厚板:主要用于运输、能源等国家积极鼓励发展的行业。5月份武钢中厚板材价格平均较上年同期上涨48.9%,仍高出4月份价格7.16个百分点。

 (3)短期调控政策不改变湖北省钢铁行业长期增长趋势

 本轮对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并不是意味着当前钢产量出现了供给过剩的局面,而是为了控制产能的急剧扩张,避免未来供过于求的局面出现,防止爆发产业危机。而钢铁价格的快速回调除了下游行业的实际需求受到政策影响外,还有供应商短期内大量抛售存货的因素。

中国钢铁产量约2.2亿吨,而国内钢铁消费量约为2.6亿吨。从 全年来看,国内钢材的供给依然小于需求。同时由于全球经济的恢复性增长,世界钢铁供需形势已经由长期的供过于求转变为需求略大于供给。当前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已高于国内市场,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高于国内指数25点以上。因此,今年钢材价格在短期回落后将趋于稳定。

 尽管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对钢铁需求形成相当的负面影响,但从长期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将为中国钢铁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高附加值产品和国内短缺品种的增长前景将更为乐观。

总体来看,宏观调控措施有利于迅速遏制钢铁工业盲目发展的势头,促进钢铁工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它抬高了钢铁行业的进入门槛,对于产品结构不合理,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企业,产能盲目扩张的趋势产生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缓解钢铁行业上游原材料供应短缺的紧张局面,有利于优势钢铁企业发展短缺品种,优化钢铁行业的产品结构。

2、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面临三大危机

拥有半壁江山的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出现成长速度趋缓,利润偏低且成长难度大及引进外资后劲不足等种种隐忧,特别是居于珠江三角洲龙头地位的深圳。

当前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面临产业技术空心化的危险。在看似庞大的生产能力中,中国基本上只是负责一个工序的包装和组装,其它大约90%的产业价值都产生在中国之外。

实际上,中国制造业的许多领域中科技水平跟世界的距离并没有缩小,在许多关键领域中还拉大了距离,特别是在信息产业、精密仪器、生物科技等方面。例如,一个手机的价值,中国的组装生产只占手机价值的10%,而90%的价值产生在国外。其次,传统组装工业面临危机。工艺流程逐步简化和自动化调试减少,工人减少,传统生产会产生危机,并严重影响就业。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税收新体制,防止产业技术空心化倾向。针对国际高科技项目和国际企业纷纷落户长三角地区的情况,珠三角地区应该树立紧迫意识,采取断然措施,进行”战略性招商”,以使珠三角地区在国际招商活动中赢得更加主动的地位。

数字电视引发的”消费革命”对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蕴藏着巨大商机、对于这样一个产业链,单个企业的努力是无法影响整体产业布局的。政府应该针对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发展规划,瞄准大型国际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重大招商政策。

把IC与微电子、显示与光电产业、精密机械、材料与特殊化工、生物科技与保健、全球应用研发中心、跨国企业营运中心、交通与公共设施、石油化工、技术服务与金融服务等作为战略引资的重点领域。

政府把科研投资的方向从主要投向科研机构转为主要投向企业,也就是以科研项目为龙头,以企业种子资金为铺底,以企业与科研机构、院校的结合为手段,从项目的论证开始,国家的投入就开始介入。

凡是没有企业种子资金的项目,就表明其产业前景没有落到实处,那么国家就一律不给科研经费(国家科学基础研究、战略研究除外),这样迫使科研机构和院校积极寻找企业寻求能够转化为产业的科研项目,或者把她们的科研构想主动向企业推销,以此大大加快科技与产业的结合,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财富、税收和就业,从而掌握科技发展的主动权。


六、【政策风险快报】 (一)电监会采取得力措施确保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去年底,国务院授权电监会负责全国电力安全监督管理。电监会针对当前电力供需形势和电力体制改革后厂网分开的新格局,按照国务院授权,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今年2月,电监会在北京召开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电监会1号令颁布了;及时组织制定了和;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组织制定了,并正式上报国务院。

电力安全总体平稳,三大因素需要高度重视。

6月初,国家电监会副主席史玉波介绍,今年以来,中国的电力行业安全生产的总体形势比较平稳。在各电力生产经营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电力行业未发生重、特大人身伤亡事故,未发生重、特大设备事故,未发生重、特大电网事故。

虽然1~4月电力安全总体平稳,但安全生产仍面临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一是电力供需形势趋紧,做好迎峰度夏期间的安全工作,任务很重。根据各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电量平衡分析,预计 全年电力供需形势依然紧张,加上夏季高温、电煤供应不足等因素影响,可能比 更加严峻。在考虑各地实施错峰避峰等抑制最大负荷过快增长措施的情况下,二季度电力缺口在 万千瓦以上,三季度电力缺口在2500万~3000万千瓦左右,四季度电力缺口在1000万千瓦左右。全年共计缺少电量约600亿千瓦时。

二是电力系统备用容量不足,给安全运行带来隐患。由于供需矛盾突出,发电机组几乎全部满负荷运行,系统备用容量严重不足。同时,由于机组长期满负荷运行,使得发电设备健康水平下降。

三是盗窃、破坏电力设施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据国家电网公司统计,1~4月,全系统因外力破坏所引起的事故次数占全部事故次数的43.88%,同比增长24.5%。

采取六项措施解决主要问题

如何解决当前电力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史玉波表示,要采取六个方面的措施:

1.加快电源和电网建设。截至 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3.85亿千瓦,在建规模1.3亿千瓦。预计今年全国可投产发电装机容量3700万千瓦,输变电能力也将进一步提高,这对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2.继续做好跨区跨省电力电量交易的组织工作,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用电需求。一季度全国共实现跨区送电80.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8.4%,为缓解部分地区电力紧张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进一步加强需求侧管理。按照先错峰,后避峰,再限电,最后拉电的原则,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重要用户用电。

4.严格调度运行管理,严肃调度纪律,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坚持"三公"原则,合理安排各发电厂的发电调度计划。发电厂要力求做到应修必修,及时消除缺陷,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5.制定保电措施和完善对突发事件、生产事故的应急预案。进一步强化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强化防汛安全管理。

6.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力度。加强电力企业对电力设施的特巡工作,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调,共同打击外力破坏犯罪。

史玉波认为,新形势下的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逐步确立,形成了政府综合管理,电力监管机构依法监管,电力企业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广泛支持的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和工作体系。

史玉波还介绍了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监管的重点工作:

1.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厂网分开的新形势,共同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要求电力系统中的调度机构、电网企业、发电企业、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要主动配合、协调一致,共同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形成一个所有电力企业来共同维护电力安全的局面。

2.建立有效的电力安全应急机制,制定完善可行的电力事故应急预案。要求各电力企业加快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特别是电网企业要建立有效的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的应急机制,定期组织进行反事故演练。

3.不断完善电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加强电力安全监管。电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依照的要求,在的修改中,在制定中,把加强电力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加以体现,从而使依法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促进电力安全生产。

(二)发改委等联合下发"通知"和"目录"严控行业信贷

近日,发改委、央行、银监会联合下发及。

分为禁止类目录和限制类目录两类,对属于禁止类建设项目,要坚决停止建设,已建成的要坚决淘汰、依法关闭;各金融机构要立即停止新增授信支持。

对于限制类建设项目,要立即停止审批,拟建项目一律停止建设;在建项目暂停建设,要清理整顿,分类处理;在清理整顿期间,各金融机构要停止给予新的授信支持。

【篇4】风险管理报告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策略

国电财务有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策略第1章

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电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实施,依据《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ISO31000风险管理标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监管指标考核暂行办法》等的相关要求,制定本策略。
第二条风险管理策略是公司根据风险管理目标,针对不同类型风险的属性特征,采取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换、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对冲以及风险补偿等单一策略或组合策略,并根据风险与收益相平衡的原则,进一步确定风险管理的优选顺序,明确风险管理所需人力和财力资源等的总体安排。
第三条制定全面风险管理策略财务公司的出发点是基于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具有的五大特点:(一)财务公司监管政出多门,管理难度大;
(二)财务公司面对的固有风险小,几乎不面临客户的主观道德风险;
(三)资金归集难度大,成员单位在考核时点附近容易出现资金大进大出现象,流动性冲击极大;
(四)存贷款业务客户集中,客户类型同质化,集中度风险较高,行业风险极难分散;
(五)客户范围、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均受限,受利率市场化威胁较大。
第1页共13页

第四条风险管理策略应明确哪些风险是公司不可承受的,并根据内外部形势的变化作相应调整。
第五条风险管理策略由风险管理与法律事务部制定,经风委会进行评估后确定。公司风险管理策略需落实到公司制度和流程管理中,完善各项业务制度和流程,并对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
第六条现有风险管理策略、制度和流程的可行性或有效性,如因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受到严重影响,应及时进行修订和调整。
第七条公司在实施风险管理策略的过程中,应建立和不断完善授权体系,公司所有部门必须在公司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并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使风险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到相关的部门和公司领导。
第二章信用风险管理政策第八条信用风险定义: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无力履约的风险,即一旦交易主体与交易对象形成了书面或口头等形式的交易契约后,履约责任方无法按照约定履行交易契约而形成的风险敞口均视为信用风险。目前财务公司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信贷管理部与计划投资部。
第九条信用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
公司应建立信用风险预警监测指标:依据《国电财务有限公司风险指标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细分出信用风险预警监
第2页共13页

测指标,包括:贷款规模、不良贷款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并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
公司应建立企业客户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与计分标准:依据《国电财务有限公司授信业务管理办法》,有针对性地细化公司贷款客户类型的信用评级体系,以增加信用评级的准确性和可参考性,有效降低信用风险。根据客户的经营能力,对客户的授信总额、资产负债指标、盈利指标、流动性指标、贷款本息偿还情况、关键管理人员的信用状况设置授信风险预警线,信贷管理部将以上具体指标的计算方法以附形式附注。
公司应建立资金业务交易对手信用评级体系:评级标准应综合考虑交易对手的机构性质(如大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等)、资金实力、经营规模等要素。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交易对手,设定不同的交割方式和价格浮动区间,提高对公司资金交易信用风险的控制能力。
信贷业务方面的信用风险控制,首先对客户进行调查及信用评级(公司客户信用评级模块由企业基本素质、企业银行信用、企业经济实力、财务状况、发展潜力等几方面组成),通过调查、收集资料,进行评级,得出客户信用等级,根据信用等级得出贷款风险系数,根据风险系数确定贷款方式(贷款方式:信用、保证担保、抵押、质押、保证金)。
资金和证券投资方面的信用风险控制,制订《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对手资信管理办法》,计投部每年对债券投资的交易对手
第3页共13页

进行信用评级,关注交易对手的经营情况、行业风险、管理者的诚信度、道德水准、交易动机,选择和确定交易对手名单和交易方式,并报风险管理部进行审核确认后,由信息中心人员在国电网银系统中录入,未录入国电网银的交易对手业务部门无法操作,前中后台任一部门无法单独决定交易对手。
第三章市场风险管理政策第十条市场风险定义:根据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市场风险是指因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等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表内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第十一条市场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
公司应及时采集同市场风险相关的业务信息,对公司各项业务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进行实时的监测。公司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投资审查委员会会议。每年初召开年度投资审查委员会会议,制定年度投资操作计划,拟定公司投资业务的总体投资规模、各品种分类规模,止损止盈的策略,对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利率走势、市场运行趋势等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措施规避市场风险。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市场和公司资金变化,每季度再召开季度投资审查委员会会议,制定季度投资操作计划。
公司应每天对市场进行密切跟踪,严格执行各项业务制度和操作流程中有关限额管理的规定,对限额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测。
第4页共13页

公司应采用利率风险资产与负债重新定价等方法定期对本公司的市场风险进行压力测试,了解市场价格波动对本公司盈利水平和经济价值的影响。
第四章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第十二条操作风险定义:根据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第十三条操作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
风险识别、风险量化和追踪、计量、整合管理。公司应建立完整的内控手册。
建立损失报告报送机制。建立公司《公司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根据《公司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规定,当操作风险事发生后,当事人或知情人应向部门经理报告,部门经理向分管总经理和总经理工作部报告,总经理工作部对报告内容整理后向总经理报告。
设立关键操作风险指标监测。关键操作风险指标是指代表某一风险领域变化情况并可定期监控的统计指标。关键操作风险指标可用于监测可能造成损失事的各项风险及控制措施,并作为反映风险变化情况的早期预警指标。可供选择的操作风险指标包括:每亿元资产损失率、百万元以上案发生比率、员工流动率等。
第5页共13页

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公司电脑系统应当记录和存储与操作风险损失相关的数据和操作风险事信息,为监测关键风险指标提供技术支持。
在投资业务方面:公司应不断引进和开发新的电脑系统运用于证券投资业务风险控制中,不断提高风险控制的效率,提升风险控制水平,将原本事中或事后的风险控制提到事前就进行控制。公司引进证券投资及风险控制软,专门控制证券投资业务风险。根据投委会的决议及制度规定的风控限额,包括投资总规模、个股投资规模、人员权限,事先在软中进行设置,实现风险的事前控制。在系统中设置相应的浮亏报警线,当有投资的股票浮动亏损比例超越限额时,软会自动报警,提示投资监控人员,投资监控人员会及时提示公司领导,实现了市场风险的实时预警。建议公司在国电网银系统中增设专门的模块对固定收益业务进行风险控制。监控员可以事先录入风控限额(包括投委会确定的季度投资方案确定的各项债券投资规模等),还可录入年初审批通过的固定收益业务产品的人员审批权限等数据,录入后,固定收益前台操作员无法下达超越权限或风险限额的指令,通过国电网银系统实现了风险的事前控制。另外,对于银监会规定的短期投资比例不大于40%、长期投资比例不大于30%,建议公司在国电网银系统中开发专门的模块,由风险管理部每天进行监控。
第6页共13页

在信贷业务方面:建议公司国电网银系统中的审批系统,在每笔授信未经风险管理部审查和有权审批人审批通过,授信无法生效,贷款无法发放。
第五章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第十四条流动性风险定义: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下及时满足流动性需求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有两种含义,一种为资产流动性,即指资产在市场拥有足够的流通性,可以随时大量地交易而又不发生明显的价格下跌。另一种是融资流动性,即能够筹措资金用以支付或履行其他履约义务。
第十五条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
强化资金头寸管理。公司应收集各类资金流动性监测信息,预测未来短期内的资金流动缺口。
建立流动性风险指标预警机制。根据本公司经营状况定期监测包括流动性比例、拆入资金比例、集团外负债比例、超额备付金比率等在内的各项监控和预警指标,并确定警戒线。
建立预警指标的报告流程和应急处理机制。当流动性指标出现异常情况时,公司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如制定融资计划、资产变现方案等。公司的流动管理主要是通过相关制度建设、部门协调以及操作流程规范来实现。
(1)制度建设
计划投资部为公司的流动性管理主要部门,主要负责制定与资产负债管理相关的管理办法。风险管理部对各部门的业务操作
第7页共13页

进行风险控制并编写相关内控手册。拟编制包括《公司会计制度》、《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工作暂行规程》、《公司人民币同业拆借管理暂行办法》、《资金流动性管理暂行办法》、《公司内控手册》等相关制度。
(2)部门协调
流动性管理与各部门的业务操作密切相关,涉及到计划投资部、资金结算部、财务管理部、信贷管理部、风险管理与法律事务部等多个部门。公司管理层应每年与各部门责任人签订相应的目标任务书,各部门经理再通过部门内的岗位职责将部门目标任务分解至相关责任人,让各岗位人员明确相应的岗
位职责与分工。同时为了确保各部门能发挥自身的功能达到管理目标,公司应制定严格的部门考核目标,通过明确的质量、效率、客户满意等KPI指标来规范、协调各部门的操作。
(3)操作流程
公司每年年初召开资产负债会,根据各部门了解的集团内企业全年的存、贷款及资本市场情况,对公司本年度的整体资产负债状况进行整体规划与安排。
公司每季度召开的资产负债会对年度或上季度计划的资产配置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根据本季度各部门重新掌握的集团内企业存、贷款及资本市场的情况进行下季度的资产负债配置。资产负债会后的投资会对本季度公司投资部门的资本市场投资配置计划
第8页共13页

进行审议表决。而每周召开的贷委会对公司的流动性管理也提供了及时的信息。
日常流动性管理是以季度资产负债会决议为基础的,在保证各项业务的资金需求前提下,公司需合理控制备付水平,提高整体资产配置的收益水平,并确保符合监管部门的监管比例。具体操作包括:
计划投资部需每日通过国电网银系统向财务管理部发送资金计划上报集团内客户次日预计头寸变动情况,每季度上报预计客户资金稳定性情况;
固定收益部应根据季度资产负债会所匹配的资金规模进行资产配置,具体的配置资金的使用调拨仍需提前一日向计划财务部报送;
计划财务部每日将各部门的资金使用计划及时汇总并制定资金调度安排。计划财务部每日还制作公司上一工作日的资金情况信息表向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让它们能及时了解最新的资金分布情况。
日中计划财务部还会跟踪各项业务的资金划付进程,及时与银行沟通;
若日中出现各相关部门有非资金计划内的大额资金变动的情况,它们必须及时书面通知计财部,计划财务部根据即时的资产配置情况及时调整流动性备付资金;
当公司出现临时性流动性问题时,计划财务部门将会马上协同各相关部门开展信用拆借、债券回购、信贷资产回购、转让、转贴现等变现资产方式来保证客户存款兑付与债券市场的按期支付。公司在日常经营中与多家银行展开合作,保障公司的流动性管理。
第9页共13页

日终计划财务部再次对备付资金进行调度安排,确保公司资产配置收益最大化。当出现流动性过剩时,计财部则会协同各相关部门分析实际情况。对于短期流动性过剩情况,则会要求次日固定收益部门增加短期的资产配置;
对于长期流动性过剩情况,则会通过召开临时资产负债会重新增加新的长期配置。在保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增加公司的盈利性。
对于公司临时重大的证券投资、贷款行为,应临时组织召开公司投委会、贷委会进行研究。计财部协助公司管理层控制与跟踪好资金投放的进度和规
模,及时关注公司资产负债配置的流动性问题。第六章合规风险管理政策
第十六条合规风险定义:根据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第十七条合规风险管理具体内容:
建立全公司统一适用的机制和程序,实现各部门整体配合,有效识别、计量、评估和监测合规风险。
各部门应识别、监测本身及业务条线可能产生的合规风险,集中
由风险管理与法律事务部牵头进行整体监测,督促并协助各部门建立相关制度及工作流程。
第10页共13页

各部门在内部设立明确的汇报路线,使本部门和公司能作出迅速有效的反应,并通过建立健全合规风险报告及监督体系,防范相同或类似合规风险的再次发生。
建立并保持书面程序,定期对合规风险管理状况实施评审,持续提高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对于涉及某些特殊领域的个案,或复杂的案,可咨询或聘用具有相关经验或专业的机构,以获取专业指导意见,为合规风险的有效管理提供足够的经验和专业基础。公司对外确定所有合同文本或协议均需交风险管理部合法、合规审查通过后才能签定;
所有创新业务必须经风险管理部进行合法、合规及规章审查评估通过后才可实施;
业务范围都必须在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和监管部门核准范围内,公司各项经济活动都需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各项经济指标都必须在监管部门规定的监管指标内和董事会下达的指标内。

第七章新业务风险管理政策第十八条新业务风险定义:新业务风险是指由于公司对外部环境因素估计不足或无法适应,或对新业务开发过程难以实施有效控制而造成开发活动失败给公司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第十九条新业务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
制定新业务风险管理政策与流程。公司在开展新业务之前,应当充分识别和评估其可能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
第11页共13页

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等各类风险,建立相应的内部审批程序、业务处理系统、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由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等相关部门对新业务的业务处理、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进行审核,上报董事会或风险管理委员会批准。任何新业务实施前都应经过认真的复核和评估,并确保董事会和管理层充分了解有关的风险,并能够提供充足的人力、技术和资金支持。
进行新业务的尽职调查。由业务部门负责对新产品进行尽职调查,调查结束后出具尽职调查报告。尽职调查报告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新业务的说明、可行性分析、成本效益分析、详尽的风险评估、结合公司资金状况和资本实力而确定的新业务规模风险、评估、监测和管理有关风险的程序说明等。
进行新业务的风险评估。业务部门制定的尽职调查报告应由风险管理部进行风险和合规性的评估和审核。新业务计划需得到管理层、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经风险管理部审核后的新业务计划应报管理层审核,重点审核该新业务是否适合公司的发展需求,是否具有足够的经济重要性。审核同意的新业务计划提交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董事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应根据公司的经营目标、资本实力、风险管理能力和预期涉及到的新业务的风险特征,确定是否开展该项新业务,以及新业务的开展方式和规模。
本文来自:
第12页共13页


第13页共13页

推荐访问:风险管理 报告 风险管理报告 风险管理报告 风险管理报告模板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2023年度最新大学会计实训报告实训总结(8篇)(完整)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通过报告,人...

22023年最新浪费调查报告(实用16篇)(2023年)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

3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报告两千字(优秀19篇)(完整文档)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我们该如...

42023年最新学生调查报告(大全8篇)(范例推荐)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报告应该...

5人员离职报告(大全8篇)【通用文档】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

62023年最新电工实训报告总结,电工类实训报告心得体会(优秀14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的作用是...

7建筑工地实践报告(优质17篇)(精选文档)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的格式和...

82023年度建筑工地实践报告,建筑工地实践报告(优质18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92023年学习报告精神感言(完整)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民盟常州市委组织机关全体同志...

102023年度政治素质考评报告

根据政治素质考察要求,本人围绕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五个方面进行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