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2024-05

2022年度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改革与创新(范文推荐)

|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改革与创新(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改革与创新(范文推荐)

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4篇

第一篇: 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

摘要

社会保障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计民生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十八大以来,中国党和政府通过了一系列相关会议、政策和文件,极大推动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性发展。

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有教育、就业、医疗、社保、住房等内容,具有制度更加公平、方向更加明确、目标更加清楚、制度更加规范等特征。认真分析研究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
十八大;
创新

Abstrac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the maintenance of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e government passed a series of relevant meetings, policies and documents, greatly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big education, employment, medical treatment, social security, housing, etc, with a system more fair, more clear direction and goals more clearly, such as system more standard features. Serious analysis and research the eighteenth big.

Keywords: the eighteenth meeting;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innovation

目 录

摘要 I

前言 1

一、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概述…………………………………………2

(一)社会保障概述 2

(二)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 3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1978至十八大) 3

(一)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3

(二)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 5

三、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6

(一)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 6

(二)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 9

四、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及意义 10

(一) 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协调发展 10

(二) 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10

(三) 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10

(四) 推动教育公平,提高国民素质 10

参 考 文 献 11

附录

谢辞


前 言

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良性运行的稳定器。为促使两大“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并最终促使中国梦的实现,实现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从十八大召开之后,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创新发展。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始终都把人民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要位。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民生问题,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要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我国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在原来社会保障制度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但处在新时期新阶段,国际上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国内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制度的建设与发展落后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到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是我国的伟大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对党十八大的精神进行牢牢把控、持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发展,促进全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本文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大背景,通过对比研究党的十八大前、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现状,进一步指出在十八大召开之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更加注重公平、更加明确目标、更加规范制度、更加健全法律的特色以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社会保障制度概述

(一)社会保障的涵义及特征

1.涵义

由于各个国家具体国情的差异,每个国家的社会保障的对象、目标、内容、保障形式、保障水平、保障原则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国内外的学者对社会保障并没有一个十分统一固定的描述。

社会保障即“对因为年老、失业、长期残废或者死亡而没有薪资收入的人,根据社会保障类法律规定的社会保险规划,为其提供社会保障;
其保障也包括向老年人和残废者提供的医疗花费。而且,对于被保险的残废者或退休老人和他们亲属及受保险人留下的遗嘱,遗嘱、老年、健康和残废保险计划都会每月向其提供现金保险。”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发布的《社会保障法》提出,而《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则规定,“生育、工伤、疾病、以及失业、年老、伤残和死亡等,都会带来无薪或者薪资大幅减少的后果,社会采取的和这一经济社会贫困现象进行斗争,并提供给成员保护的公共措施,即社会保障。提供的保障中还包括医疗以及对有儿女家庭实行的补贴。”如果把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相结合考虑,以上定义还有些不足:一是只片面强调了对于社会保障对象在经济和生过物质方面的帮助,忽略了对社会保障对象精神和能力培养方面的帮助;
二是只片面的突出强调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而忽略了非政府、非营利性公益事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越来越显著的位置。

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和我国的现实情况,史柏年对“社会保障”的定义更加符合我国社会保障的具体发展情况。“社会保障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保障国家的民生为目标,依据立法由国家与社会出面举办,政府机关与社会团体进行组织并实施,向那些陷入社会性风险事故困境,或者遇到各类经济困难,以及追求物质与精神需求的社会全体公民提供专业服务以及福利性物质援助的事业和制度的总称。”

2.特征

(1)社会性

社会性具体表现在:第一,保障的对象是我国所有公民,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社会保障的合法权利;
第二,社会保障的目标是解决普遍存在于社会的问题;
第三,社会保障运行的社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通过设立社会化、专门化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对社会保障相关事件提供专门的服务;
第四,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都是社会成员创造的。

(2)福利性

社会保障是以国家和社会为主体向社会保障对象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为保障对象提供经济、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社会保障的相关部门和机构都是非营利性的,他们提供的服务和帮助也多是无偿的。

(3)互济性

社会保障具有统筹互济与分担风险的特点。基金既可以在社会群体中同代人之间进行横向的转移支付,也可以在代际之间进行纵向的转移支付。

(4)强制性

强制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强制公民参加;
二是强制性缴费。这种强制性在社会保险中最为明显,公民既有权利,也有义务参与社会保险。

(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具体分为中国大陆社会保障体系和中国台湾社会保障体系,本文描述的内容均是中国大陆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大方面:

1.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社会保险,其保障对象是劳动者,目标是向公民基本的生活水平提供保障。在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主要有农村养老保险、职工类养老和公务员类养老保险,以及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等多方面内容。

2.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也叫社会救济,救助的对象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困难群体,社会救助的目标是保障社会上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水平。在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包括农村“五保”救济制度、农村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项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济自然类灾害的活动等。

3.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以满足社会群众的社会服务需要以及改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目标。当前,我国的社会福利服务已经从由国家一方向社会上弱势群体提供服务逐渐发展到由国家和社会一起面向所有公民提供服务。

4.优抚安置

优抚和安置是两项内容,是对对国家和人民有功的人员提供的保障制度。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1978至十八大)

(一)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建阶段(1978-1985)

1966-1976文化大革命这十年间,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停滞发展时期。1978年开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多项社会保障工作也开始展开,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为了解决和弥补文化大革命的遗留问题和恢复发展正常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建阶段主要包括职工的退休、退职制度的恢复、企业劳动保险的管理工作的恢复和整顿以及对国营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试点工作的进行、社会救济工作得到恢复重建。

《关于整顿与加强劳动保险工作的通知》在1980年公布,这一通知意味着我国开始对中断的管理企业类职工劳动保险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整顿和恢复。直到1985年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才正式步入改革时期。

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阶段(1986-1999)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处于改革发展时期时,内容主要有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的保障制度、改革城镇企业类职工养老保险的制度、对农村扶贫的开发、对城镇失业保险制度的设立以及开始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采用渐进的改革发展模式,先进行一段时间的试点工作,在取得一定的成效后才确定进行全方面的推广方案。伴随着80年代后期国企改革的开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由之前的由国家和单位负责转换到由国家、企业和个人这三方主体一起承担的摸索时期。

《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在1986的颁布,是我国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由社会养老保险代替职工退休制度的标志;
1991年,《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用人自主权和职工工资、保险福利费用的规定》由国务院进行颁布;
1997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和《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截止1999年10月下旬,已经约有282万人口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1998年,《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制度进入全面改革的新阶段。1999年国务院发布了标志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失业保险条例》,我国城镇失业保险制度建立起来。从1990年起,《残疾人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以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和《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法律法规先后由国家颁布出来。

3.全面发展和制度创新阶段(1999至十八大召开)

为了与社会生产力和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相适应,我国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全面的发展和创新研究。社会保险制度由之前的多个行政部门进行分别管理改为现在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
之前由企业负责社会保险事务慢慢转化成由社会机构负责管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起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到2005年,我国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约16554万。

1999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的生活问题。据资料显示,1999年我国城镇拥有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口约有266万,2000年时达到402万,到2001年,这一人口为1170万,2002年时达到了2064万,2003年,这一人口已高达2200多万人。2003年,《工伤保险条例》由国务院发布,对工伤情况和保险等具体方面都做了规定,到2003年,我国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达到7000多万。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益捐赠法》颁布;
2004年,颁布了《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并开始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到2008年,通过并实施了《残疾人保障法》;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在2009年发布出来;
2010年《社会保险法》颁布等。这一系列条例、政策法规的颁布和实行都客观的反映了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开始逐渐完善。

(二)十八大召开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社会建设方面获得了新进步。教育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全面实现了城乡免费的义务教育。提高了基本的公共服务水平以及人均享有程度。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的成果显著,全面建立了城乡基本的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形成了新型的社会救助体制。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初步建立了城乡基本的医疗卫生体制。加快推进建设保障性住房。社会管理得到加强与创新,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得到了保持。”十八大召开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虽取得一些成绩,但仍有进步的空间,不完善的与社会保障有关的法律、低程度的社会保障的社会化、不同地区的实施情况存在差异、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我国社会保障的范围和保障对象多数是集中在城市,分布不合理,而且保险的形式过于单一、范围有限、保障能力较低。此外,因为企业参与社会保障的进程时,对政府和社会的大量职能进行了分担,企业生产作用得到了削弱,继而降低了企业本身的竞争与风险应对能力。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存在资金的来源不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较低、各地区最低生活保障金高低不等的问题。而且,我国老年人口存在大基数、快增长的特点,加重社会负担,导致医疗费用和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这是现在十分棘手的一个难题。

本世纪,伴随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地位的提高等客观条件的改善,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的创新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医疗费用高、养老压力大、教育难、就业难、房价物价飞涨等难题,人口总数约13.4亿,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老龄化趋势仍在加剧,国家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障等压力明显加重。随着今年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许多家庭都将迎来上有四老、下有两小的强压生活,据统计,有74%的80后在照顾父母时感觉力不从心。由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镇劳动者就业压力增加,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带着孩子在外地上班的人员,孩子入学也成为问题;
许多地区出现家长前一天就去学校门口排“长龙”的现象,只为孩子能上好的幼儿园。另外,国内房价居高不下,有68.5%的居民感到房价高不易接受,尤其在北上广深房租已经占到白领工资的一半,房价高必然会导致一部分人住房难。

在过去的几年,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显著进步,然而,随着快速发展了社会经济,提高了公民的思想意识,在教育、医疗和生活水平等方面,人们的追求也更高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发展刻不容缓。

3、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一)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十八大的报告中规定,社会建设的加强需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与改善民生的过程中得到加强,提出的任务覆盖了与民众息息相关的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安全和环保等多方面。“人民”一词在此次报告中共出现145次,“改革”一词86次,“创新”一词为55次,“公平”一词也有20多次,充分说明国家对民生的高度重视。十八大指出,要以现在为基础,努力持续健康地发展经济;
不断扩大人民民主;
显著增强文化的软实力;
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获得重大性进展。要总体实现基本公共类服务的均等化。明显提高全民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培养创新人才的水平,使我国位列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之中,基本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使就业更充分。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持续扩大中等收入人群规模,大幅减少扶贫对象。使社会保障实现全民性覆盖,保证每个人都能享受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形成保障性住房体系,促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要多为民生牟利,多替民生解忧,把人民最关心,与其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难题解决好,在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方面获得持续性的新进展,竭尽全力将更好的生活带给人民。国家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的过程中有效的加强社会建设,必须要加快进行社会体制改革,体制的改革必然会涉及创新的方面。

自十八大以来,政府强调,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开始对城乡居民进行全面覆盖,整合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缩小城乡在社会保障过程中的差距和实施中不平等的现象,解决的现实难题要和人民群众密切相关。十八大报告中,第七部分关于“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内容中,特别强调,必须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重点来进行社会建设的加强,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进行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要全面覆盖城乡范围,建成过程中必须以保基本、全覆盖、可持续方针和多层次为原则,重点使公平性得到增强、流动性得到适应、可持续性获得保证。对社会保障的保障水平、覆盖范围、以及基本方针和保障方式等的强调,改善了以前社会保障范围覆盖小、水平不一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城乡发展的差距。为确保基金的安全并进行保值和增值,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体制建立了,筹措社会保障性基金的渠道得到了拓展,改变了之前渠道单一的情况,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在医疗和养老方面,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看病难的现状,报告中提到,要对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的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并完善,对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整合,逐渐将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做实,使基础养老金在全国范围内的统筹得以实现,使兼顾各种群体的正常调整机制与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建立起来,对人口老龄化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对老龄服务的产业和事业进行大力发展”,对养老保险实行全国统筹和调待机制,规范了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关于百姓难住房的问题,报告中明确表示,新建立的住房制度要结合政府保障和市场配置,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管理进行加强,使困难家庭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使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问题获得解决,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教育作为民族兴旺发达和社会持续进步的基石。当前,教育资源在城市相对较完善,所以,国家在进行教育公平的改善时,要把农村、贫困、民族和边远地区,以及特殊教育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增加对困难学生家庭的资助,努力让农村子女拥有与城市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就当前形势下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党中央明确指出要“完善我国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全面改进我国当前就业服务制度,加强失业保险制度改善社会人口就业率”。

社会保障是保障社会稳定,对全社会所有成员尤其是低收入阶层的社会成员在基本生活权利上予以提供保障的关键性社会安全制度。其本质是维护社会的公平与稳定从而保障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为了教育公平,国家不断提高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农村学校的经费支援和政策支持。扶贫必扶智,扶贫先治愚。《乡村教育支持计划(2015-2020)》、《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中有多项对于贫困地区教育进行扶助的政策。我国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份高校按实际情况扩大对农村等贫困地区学生的招收比例,我国多所重点高等院校对于国家的扶贫政策纷纷作出积极的响应,根据教育部对农村贫困地区扶助的精神实行了一系列在教育措施与学生待遇上对农村地区贫困生进行扶助的政策,如上海交大的“思源计划”、北大的“筑梦计划”、清华大学的“自强计划”等等,同时也有不少高等院校为农村学生在入学考试上实行了录取分数线降低政策,提高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的比例,国家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日趋公平、平等。根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2教育投入第一次实现4%的目标,2014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高达2.64万亿元,相比2010年增长了近一倍;
同时,我国小学净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以及高中入学率和高等院校入学率相对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我国都超过了同等国家教育领域入学率的平均水平。同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 51.4万所,比上年减少5432所。其中,幼儿园为21.0万所,小学及初中阶段学校为25.4万所,上年度同比减少1.2万所;
高中阶段学校为2.6万所,比上年减少548所;
高等学校为2824所,上年度同比增多36所;
2014年,我国全国各类在校生总数量为2.6亿人,上年度同比增加83.1万人;
非学历教育注册生员总数5350.3万人,比上年减少242.9万人。”我国教育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就业。我国人口众多,有超过11亿以上的社会人口,因而社会人口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
在2012年全球经济滑坡的环境下,我国国内的社会人口就业情况十分不利,就业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核心问题,为此。2012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推动实现全社会人口更高质量的就业”,按照国家权威统计数据,十八大后我国国内的社会人口就业率有了不同程度地提高,社会就业人口明显增加,国内的就业形式基本稳定。由于当前社会就业岗位不足,社会上待就业人口相对过剩,我国不同程度存在高效毕业生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毕业等于失业”,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我国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做好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大力推动高等院校毕业生多渠道进行就业、创业,举办大型招聘会,对高等院校毕业生开展多种岗位技能培训与免费就业技能指导、“三支一扶”、“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毕业生就业难,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就是难上加难,许多工作岗位都不招录残疾人,造成社会上对残疾人就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地歧视现象。2015年我国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技师学院、特殊教育院校部分毕业生同等享受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工作的通知》,以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为大量残疾人口保障了平等就业和享受补贴的基本权利。针对社会上就业困难的人员,我国每年还设有“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行动,促进农村困难人口的转移就业,与此同时,国家完善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制度,使考试和招聘过程更加透明化,减少徇私舞弊的现象,有利于形成健康公平的就业环境。

社保。由于城乡的二元结构导致我国社会保障长期存在不公平的现象。由于我国城乡发展规模具有明显差异,城乡社会人口在收入及消费水平方面差距越来越大,为此我国政府特别针对城乡差异实行了农村扶贫政策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政策推出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地改善,广大乡村地区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在农村地区大幅度扩大,从国有企业到其余非国有企业,已经逐渐建立起覆盖人群最多的社会保障计划。到2014年底,社保机构实际管理的参加社保的对象已近20亿人。到2015年6月为止,我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8.46亿人、基本医疗6.56亿人、失业保险1.71亿人、工伤保险2.08亿人、生育保险1.76亿人。近一段时期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普遍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调整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从2005到2015年,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基金已经从每月700百涨到2014年的每月2000多元,保证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要阶段性的降低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费率,并且也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合并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的“五险”将变成“四险”。不同省份地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及其他医疗失业等方面社会基本保险的缴费比例,减轻了个人缴费的压力和企业成本,企业成本减少就将有更多的资金可以投入到生产和企业的运作中,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促进国内经济市场的发展;
在保障保险待遇不变的前提下,公民个人缴费的减少可以减轻家庭的支出。将生育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合并,使制度更加规范。

医疗保险。“十二五”时期我国对乙型肝炎、艾滋病、肺结核、血吸虫病、慢性病一些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的防治工作方面取得进步。之前人们有病没钱治,不少病人都是“在家等死”,尤其对于大病重病的治疗对于普通社会人口而言开支巨大,很难承受,为治疗癌症、肾炎等大病重病动辄让一个家庭倾家荡产,十八大后,“大病医保”的实施减轻家庭看病的负担,缓解了家庭经济危机,让百姓有钱看病、看得起病。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要求地方各级财政对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人,大大加大了我国政府对社会人口基础医疗保险方面的投入。2014年底,我国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2015年,包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三项在内的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13亿多人,参保率高于95%。2016年《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出台,意见中对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了统筹安排的国家政策,解决了城镇和农村地区保障待遇不一致、政策不一、管理不同的等问题,有利于城乡医疗的协调进步发展、促进城乡两地趋于公平,促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住房。国内房价居高不下,绝大多数居民感到房价太高不易接受,尤其在北上广深房租已经占到白领工资的一半,房价高必然引发住房难的问题。住房救助制度是我国政府政策上对社会人口中的中低收入人口在住房困难问题上的福利性政府政策,是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2012年我国十八大报告根据当前广泛存在的住房问题提出了要“通过建设市场配置与政府保障共同结合的我国住房制度,大力推进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管理,实现社会上对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问题的改善与解决。”大力推动全国各地对于廉租房、公租房的建设。同年,广州共建设4万多套保障房,其中公租房就3万多套,约占总比例的77%;
浙江开展建设保障房的“阳光工程”,《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把公租房作为保障住房的主要方式,对公租房的建设面积、地段选择等方面均作出明确要求。2013年出台的《住房城乡建设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的通知》中对公租房的租金标准、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指示。到2015年底,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基本建成772万套。与此同时,也要对社会上老年人口、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提供保障,坚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完善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

(二)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

1、更加注重公平

十八大后国家从制度上努力为城乡居民、各地区群众创造一个机会公平、竞争公平的大环境。近几年国家一直强调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城乡统筹发展等,时时刻刻把公平放在首位,对农村也越来越重视。由于当前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相对较快,造成了我国普遍存在城乡差距、形成了经济与消费领域的城乡二元结构,现在国家有目的、有重点的偏向农村,在教育、就业、医疗等多个方面都将农村作为重点对象,提高农村学生在重点高校入取的比例;
为特殊人群提供与高校毕业生同等的就业环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更加透明化、就业更加公平;
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使城镇和农村居民可以拥有平等的权益;

2、目标更加明确

十八大进一步提升了社会保障在民生工作中的比重。一是进一步明确的把社会保障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是将制度和工作的重点都有意识的倾向于农村,力求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报告把以前“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为“全面建成社会保障体系”、将建设“广泛覆盖”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更改为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都更加明确了国家未来发展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3、制度更加规范

十八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规范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提出了关于基本医疗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方面的制度措施。2016年我国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建立更加规范的、城乡统筹管理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制度规定要实行城乡居民统一医疗保障、统一缴费、统一管理等措施。《关于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将基本医疗保险与生育保险相合并,进一步规范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4、法律更加健全

坚持依法治国,十八大召开后,国家连续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法规。2015年《关于全面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法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建立健全社会保障领域的法律法规,加强国家立法,营造“人设法制”的社会环境。国家人社部出台了关于《工伤保险条例》执行方面若干问题的规定。2016年我国国务院又颁布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对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发放与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

四、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及意义

社会保障制度是每个国家根据具体国情的不同而制定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为例解决群众的困难、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高度关心,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时刻影响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一)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协调发展

国内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城乡贫富差距不断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也在缩短。扶贫活动的大力开展促使贫困人口逐渐摆脱贫困,多数城乡的家庭也已经达到小康生活的水平,医疗和养老制度的完善也缓解了社会人口老龄化和看病难的压力。

(二)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人口基本权益的重要制度,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于完善能够减少社会低收入人口因各种原因而出现的生活困难与家庭因为丧失收入、造成经济和生存危机。在现代社会,家的功能和作用不断缩小,为家庭成员提供安全保障的能力也不断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国家和社会提供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应对时代发展要求、在现代生产方式下事故频发、家庭对成员保障能力弱化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社会保障为遭遇风险事故和意外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经济帮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增强社会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功能,促进社会生产和市场持续发展下去。

(三)保障社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维护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让社会在经济增长幅度出现低增长或者长时间停滞不前时,也能保持基本的稳定。

(四)推动教育公平,提高国民素质

坚持教育发展,完善教育制度,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增加我国农村及偏远地区的教育投入,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的教育发展根本原则,全面提升不同收入水平与地区人口的国民素质。

参 考 文 献

[1]十八大报告( 全文) [EB/OL]. ( 2012 - 11 - 19)[20150426]. >

第二篇: 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保障制度改革述评

  新华网北京11月6日电(记者樊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准则,做好民生保障制度改革工作,努力让基本公共服务阳光照亮13亿人。

  兜住底线,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医疗、养老、居住、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事关群众衣食冷暖,也是基本生活的“底线”。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在努力做好最基本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方面,又迈出了新步伐,以整体推进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研究制定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等作为改革重点,同时有序推进公租房、廉租房并轨,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一张全覆盖、保基本的民生保障安全网逐渐织大、织密: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完善职工和城乡居民制度转移接续的工作流程、制度安排和政策衔接;

  ——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推进以法治方式织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

  ——今后5年,我国将再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

  “保障和改善民生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由政府兜住底线,用社保安全网覆盖最大多数人,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认为。

  补上短板,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好、更幸福

  “空气不再那样清新,阳光也不再那么澄澈,绿地越来越少,天空少了鸟儿的踪迹……我有一个梦想,要让家乡的天空变得湛蓝。”这是江苏新沂市钟吾中学初一学生于雨璇的梦想。

  进入11月的第一个周末,华北多地再现雾霾,局部地区重度污染。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2.3天,四分之一国土面积和近6亿人受到影响。

  如今,空气质量、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已经超越吃饱穿暖等基本生存需求,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切的诉求,也是政府工作中亟待补上的“短板”。

  今年以来,国家以食品药品安全标准体系、监测体系、生产流通全过程可追溯体系、市场准入制度、召回制度、诚信体系等为重点,建立覆盖各环节、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
在环境保护方面,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强化多污染源综合治理。

  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工作,要求全社会都要本着对下一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项措施,强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确保防治工作早见成效,促进改善民生”。

  “要围绕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社会事业、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领域加快改革,补上短板。”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说。

  深化改革,让发展的红利惠及更多民众

  10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放宽了注册资本登记和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为居民自主创业去除了“门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站在更高的民生保障起点,光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还要用改革的办法,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工夫,创造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环境,让发展的红利惠及更多民众。

  十八大以来,用改革的办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成为党和政府施政的一个着力点,从制度上为所有人、所有企业创造公平竞争、公平发展的机会。通过深化减贫、教育、就业、创业、社保等方面的改革,在扩大横向流动的同时增强纵向流动性。

  一系列保障起点公平的具体措施近来连续出台:

  ——教育方面,国家决定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希望;

  ——就业方面,国家要求完善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加强国有企业招聘活动监管,大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

  ……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平正义是发展的活力源泉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要通过改革构建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和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制度环境。”徐绍史强调。

第三篇: 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几大亮点
作者:张荣臣
来源:《人民论坛》2016年第09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理论创新,这无疑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新常态”与供给侧改革。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实现这样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对我们是一个新的巨大挑战。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谋划和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就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在深刻理解“新常态”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新的重大战略思想的同时,还要深刻把握与经济发展新常态思想紧密联系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的思想。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这是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提出“四个全面”,并强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从而意寓着“四个全面”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更具体地说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根本发展动力;
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法治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则是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政治保证。

第四篇: 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十八大以来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作者:郭静怡
来源:《未来英才》2017年第11期
摘要:本文以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党内法规建设的决策部署为引领,以七部重要的党内法规为主线,逐一阐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党内法规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支撑和重要保障。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
制度建设;
党内法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出台和修订了一系列党内法规,为今后的党内法规工作指明了方向。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党内法规建设的决策部署
1、重大决策部署。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党内法规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十八届五中全会把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作为“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并行推进[1];
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
2、夯实法规制度基石。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新形势下构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出明确要求。2013年11月,首次颁布《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此后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
为了摸清党内法规制度的“家底”,2013年8月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2014年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再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这就为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奠定了基础。
3、推进法规体系建设。为了加快党内法规建设的体系化进程,2015年8月中央批准建立中央党内法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于2015、2016年召开了两次联席会工作会议。2016年12月,党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并召开全国党内法规工作会议,在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所有的这些决策部署吹响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二、以党内法规扎紧扎牢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笼子
全面从严治党和依规治党紧密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七部党内法规:

1、《中国共产党党章》。党章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除总纲外共十一章五十三条,它对党的性质、党员义务和权利、党的纪律等内容作出了的根本规定。其作用体现在:一调整党内关系。它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部门,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
二指导党的工作。党章具有最高的权威,是制定其他党内法规的基础和依据;
三严格党的纪律。党章是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最基本的行动指引。所以,在完善党内法规体系进程中必须始终以党章为根本依据、无条件服从党章。
2、《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基础。《准则》对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作出了系统规范,分别从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对权利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十二个方面对党内生活提出明确要求。我党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主要从这十二个方面入手,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3、《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道德高线。《准则》通过八条具体的规定为全体党员的廉洁自律行为树立了一个高标准[2]。它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践行廉洁自律规范。同时也要求广大党员要加强党性修养,使廉洁自律规范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靠理想信念立根固本,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4、《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条例》共八章四十七条,主要规定了立规目的和依据、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以及相应监督制度等。《条例》将监督的对象确定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明确指出党内监督是全覆盖、无空白。长期以来,党内存在的不愿监督、不敢監督及抵制监督现象,与党内监督缺位有很大的关系。只有积极开展监督,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充分释放出来。
5、《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监督利剑。十八大以来,中央共进行了11轮巡视,经历了党风廉政建设、六项纪律、全面从严治党三个阶段。我党的巡视工作是业务巡视,主要解决的是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三个重点问题。巡视的重要任务是保证全党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提供坚强保障。
6、《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利器。《中国共產党问责条例》共十三条,1900余字,主要规定了问责主体和对象、问责内容和事项、问责方式和方法以及问责责任落实四方面内容,着力解决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不担当、不负责等突出问题。在全面从严治党态势下,《条例》突出的是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7、《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纪律底线。《条例》共十一章一百三十三条,为广大党员和党组织的行为划出了一条不可触碰到纪律底线。该条例意义就在于通过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来带动其他纪律的严格执行。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要以身作则,敢于担当,确保把党章党规党纪落实到位;
对广大党员来说,要牢固树立纪律意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守住纪律底线。
这七部党内法规从不同的侧面构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法规体系,标志着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当前,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个正确方向,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与依规治党相结合,扎实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各项工作,形成党内法规事业新局面。参考文献
[1]赵云龙.建立健全党内法规推进全面从严治党[J].党建,2017(2):42-43.[2]张东明.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建设述略[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6,17(5):96-100.

推荐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