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24-05

匈牙利风潮的起与落

| 来源:网友投稿

新华社布达佩斯1月12日电:匈牙利边防部队去年抓获了3万多名非法越境进入匈牙利的人,这个数字比1990年增加一倍。

匈牙利不少人抱怨匈成了“欧洲走廊”,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和治安状况恶化,匈政府目前正采取各种措施严格控制来匈的外国人。

《参考消息》转载法新社1月13日电:匈牙利警方的报告说,这些人来自100多个国家,罗马尼亚人、土耳其人和中国人最多。

——代题记

去美国拒签,去加拿大拒签,去澳大利亚难,去日本难……

在北京外国驻京使馆门前,手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的人们烦躁不安。在徘徊不去的人群中,听到的是失望的长叹。日落日出,这些人们又送走一个毫无意义的等待。

出国潮在这里被突然截流,需要一个泄洪渠道;多少出国迷酝酿了数年数月的梦想突然破碎,需要一个寄存处。

西方不亮东方亮,似乎天无绝人之路,有人发现,匈牙利免办签证!虽然匈牙利地处东欧,赶不上欧美的现代与繁荣,但那毕竟是外国!面对那些发达国家的使馆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倒不如跨出国门,走向匈牙利。

很快地,北京公民因私出境咨询服务中心门前又排起长龙,咨询如何办理赴匈手续和翻译匈语、德语的人蜂拥而至……

北京市公安局中国公民因私出境接待室门庭若市,自行车一片片、一排排。申请人的目的五花八门,去工作、去学习、去开公司、去旅游……

曾几何时还萧条冷落的北京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又热闹起来,从莫斯科再转车到匈牙利,前后10天左右的行程,列车在寒流中向北向西,载着一车的梦想……

短短两三年中,出国潮涌向匈牙利,成为国人议论的新话题。然而潮涨,便有潮落,从去年10月匈牙利严格管理开始,去匈牙利的人次骤然巨减,眼下匈牙利又开始了遣返工作。被大潮推起的,又被大潮摔下,激荡回旋的起落,是历史巨人的覆手翻掌,冲刷去多少人的辛酸苦泪,又翻转出多少人的清醒与迷惑?

一、涨潮时:出国潮为何涌向匈牙利?

匈牙利地处东欧,面积比我国的江苏省还小一点。据说,匈牙利即“匈奴人”的意思,欧洲人把匈奴人和马扎尔人混同了,称他们为匈奴人,匈牙利的国名由此而来。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大帝的铁蹄曾经踏破多瑙河的宁静,他是为拓展疆土去远征。而今那些日夜兼程奔向那個陌生国度的人们又是为了什么呢,是什么东西有这么大的磁力?

是那遍地鲜花的芬芳吗?

是巴拉顿湖怡人的风光吗?

还是那里真有什么点石成金的奥秘?

去年9月,北京一家报纸曾载文分析道:赴匈热的根本原因在于匈政府为恢复和刺激经济发展,吸引外资而放宽和简化了外国人去匈的政策和手续,去匈可以免签证。这确是根本原因,但还不仅止于此。

王昌

(题字:王昌)

三年多以前的冬天,1988年12月8日,中匈两国政府为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为促进和方便两国公民往来,在北京签订了关于互免签证的协定。该协定规定:就两国而言,持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因公普通护照、普通护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归国证明书、海员证的中国公民和持外交护照、公务护照、普通护照、侨民护照、归国证明书的匈牙利公民可免办签证进入另一国境内,并可在该国逗留30天。

迄今为止,匈牙利是我国持普通护照的公民免签入境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免签证,不用再去为签证劳心费神了,不用起早贪晚地奔波了,不用提心吊胆地“候审”了,反正只要能踏上异国它乡,还管它富与穷。俗话说,要饭的哪能嫌粥稀!这确为出国迷盲目出国打开了一角天窗。

原因之二则是赴美国、加拿大等国日益困难。要真有点本事才敢落脚谋生,要有学位、有知识、有一技之长。入境事由也不能轻易改变,留学不允许打工,短期居留不许延期。而去匈牙利就简单多了,工人、农民、无业游民、个体户概不禁止,赴匈的人中小学毕业、甚至文盲的大有人在。更何况有人冒留学之名,行做卖买之实,也无人追查。请看笔者与东城区一冯姓公民的一段对话:

“你去匈牙利干什么?”

“去留学。”

“学什么?”

“不知道。”

“你入学通知书是哪所大学发的,什么专业?”

“我一个外国字也不认识,谁知道上面写了些什么?没关系,我是去练摊!还不是为了办护照,才弄了这么张入学通知书。如今国际倒爷特‘火’,可是当国际倒爷没人给咱发护照,咱们不想点办法。”

一位42岁的司机,想方设法弄到一张学习三个月匈语的入学通知书,等他办下护照来,三个月的最后一天都过去了,但他还是高高兴兴地打点行装,大包小包带了不少,风风火火地踏上了国际列车。

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把匈牙利的匈字写成“凶”,让人望而生畏。还有的写成了“兄”。

福州市郊区个体户陈某在匈牙利呆了一个月,回国后还不知道所去国家的国名怎么写,愣是把匈牙利写成“匈亚丽”。

一个穿着大花裤衩、光着脊背露着大肚子的“板爷”,拿着一张雇用合同书走进了北京市公安局中国公民因私出境接待室,其雇用合同书上写着:“本公司邀请王××担任本公司驻匈牙利布达佩斯办事处秘书,雇用期限一年,月薪12000福林……”有这么一位板爷做秘书,该公司前景会怎么样呢?

门禁一松动,形形色色的人们便闻风而至,赴匈的队伍庞杂不一。

原因之三,匈牙利的经济正面临转轨的变革,外国人投资开办的中小型公司、企业、餐馆等受到欢迎,据说在布达佩斯,注册一家公司只需一百万福林(相当于15000美元)。另外,中国的轻工日用产品在匈牙利很有市场,尤其是在赶时髦的年轻人中,中国货是正儿八经的“洋货”,一些人对中国货的崇拜程度不亚于十几年前我们盲目抢购香港的“蛤蟆镜”和电子表的狂热劲。积压库存的旅游鞋、布鞋、珍珠项链、“乞丐”包都成了抢手货,对那些去练摊的人们来说,市场是最至关重要的。

大批在匈牙利创业的中国人在布达佩斯建了一条“唐人街”,以个人姓名为商号的公司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中餐馆、小吃店、服装店鳞次栉比,有合资有独资,大小不一。

1990年7月20日开业的“中国皇宫大酒家”便是众多合资饭店中的一家,共投资33万美元,有105个座位。

一位中年妇女开的小吃店,营业面积不过十几平米,经营的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小吃,面条、饺子、馄饨之类,算不上闻名的中国大菜,却是每天门庭若市,吃客盈门。顾客中有中国人也有匈牙利人。主厨的女老板没进过烹饪学校,只是凭她在家炒菜做饭的功底便开张营业了,而且赢利颇丰。后来,女老板又把她弟弟接到匈牙利,另开了一家服装店。

这些人以正当途径艰苦创业,略有所成。不少人先后获得了永久居留证或长期居留证。于是这成功的经验给了国人以鼓励,一传十,十传百,从北京到上海,从浙江到海南,男女老少,千山万水,都奔着榜样而去。

原因之四,许多人把匈牙利当成去西欧的跳板和中转站,并不把匈牙利做为最终归宿和永久落脚点。他们在布达佩斯停留一段时间,挣了些钱或者游览了名胜风景,便开始做向西欧进军的努力。去奥地利,去意大利,去瑞士,去法国……,通过这个中转站去第三国并非易事,失败者多于成功者,但幸运儿也是大有人在。于是,哪怕只有百分之几的希望,也要做百分之几百的努力,有许多出国迷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由于上面的种种原因,赴匈热潮在1990年下半年开始升温。那时美国热刚刚开始降温,在国境线这边徘徊、望洋兴叹的人们都转过身来,开始关注匈牙利。1991年7、8、9三个月,北京市申请赴匈的人员猛增,竟占申请出国人员的20%以上。

二、国门前:五花八门的赴匈办法

俗话说,猫有猫路,狗有狗招,绞尽脑汁想着法儿去匈牙利的人们也是各显神通。

黑市交易,不惜重金

众所周知,去留学要有入学许可证件和经济保证证明或银行出具的外汇存款证明;去工作要有聘雇证明;去探亲访友要有定居国外亲友的邀请信件和在国外期间生活保证证明;去定居要有拟定居地亲友同意去定居的证明或者前往国家的定居许可证明。

别小瞧了这些证明,它们虽然是加起来没有几克重的公函纸,但对要出国的人们来说却是重似千钧。为了得到它,多少能人都想尽绝招。于是有人看准了市场,干起了倒买倒卖的黑市勾当。

镜头一去年5月的一天上午,北京市公民因私出境咨询服务中心,一个衣冠楚楚的小伙子兴致勃勃地赶来,要求翻译一封匈文的邀请信。翻译小姐见邀请书上的姓名和地址与其本人的身份证件的姓名地址不符,音同字不同,提出疑问。小伙子听明白后不禁怒发冲冠,恨恨地自语道:“真笨,说了好几遍,还是写错了。”继而,他马上满脸堆笑地对翻译小姐说:“对不起,我让匈牙利留學生预科学院再重发一份。”

当日下午,他大汗淋漓地又赶到了咨询服务中心,翻译小姐惊讶地问:“怎么这么快就邮来了?”他微微一笑说:“中午刚刚收到的。”

十几分钟后,他从咨询服务中心出来,刚要上出租车,迎面走来一位“铁磁”哥们,便一边环顾四周一边说:“今天老七差点玩了我,名字写错了,要不是换一张,2000美元就白扔了。”

镜头二1991年11月末,八名福州市郊区的农民离开了生养他们的一方热土,乘上了前往动荡不安的莫斯科的国际列车,然后他们要倒车去匈牙利。他们此行的终点站既不是莫斯科,也不是布达佩斯,却是赤道几内亚,可算是南辕北辙了。他们是以探亲访友的名义跨出国门的,为这个名义,他们每人掏了3000美元,竟也心甘情愿,准备一路走一路做劳务挣钱,看哪儿好就在哪儿住下。

镜头三1991年6月3日,广西南宁人韦伍通过一个朋友租了间办公室,堂而皇之地开始非法办理“赴匈牙利国际豪斯布达佩斯语言学院”的入学手续。短短几十天时间里,就有200多人前来咨询,其中40余人领取了“招生简章”和“入学申请表”。公安机关根据国家教委、公安部的有关规定取缔了韦伍的招生处,并将其非法收取的手续费460元全部没收,学费近2万元人民币和1500美元全部退还交款人。

镜头四1991年12月上午,一位患脑溢血刚刚康复的老者在北京市公安局外管处吐字不清地说:“我花了2200美元为女儿买了一张匈牙利的入学通知书,谁想竟是假的,去不成了。我女儿今年20岁,还没工作。看别人都去了匈牙利,她也要去。我和老伴节衣缩食,连细菜都舍不得吃,好不容易东借西凑买了这么张只有几行外国字的纸,结果上了当,我一气之下得了脑血栓……”

冒名顶替,可谓“艺高人胆大”

镜头五去年年初,中原某地,一位乡镇企业局的科长找到一个建筑公司的负责人,对他说:“为了开阔眼界,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上级决定给你们五个到匈牙利考察的名额。你们赶快办理有关手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公司负责人做梦也没想到有这等好事,马上紧锣密鼓地操办起来。很快,所需一切材料准时交到了科长手中,科长对他的工作效率很满意,拍拍他的肩膀说:“回去等着吧,我一办好护照就马上通知你们启程。”

10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三个月过去了,科长那里仍查无音信。公司负责人壮着胆子问了几次,得到的回答都是两个字:等等。

可怜的公司负责人哪里知道,他们早已成了垫脚石,合了八字相了亲,进洞房的却是别人。五本护照早已办好,五名毫不相干的人冒名顶替了他们,建筑公司负责人精心准备的材料全为别人做了嫁衣裳,率团出国考察学习之梦成了泡影。

象这种冒名顶替的手段不算新鲜,许多人的姓名、身份、工作、职业都可以是“借来”的和“买来”的,可谓移花接木,了无痕迹。

偷渡,不怕万里长征之苦

镜头六1991年8月30日,浙江省文成县的个体服装师王某只身来到春城。在一家旅馆门前,王某看见一位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子双手拿着一张当日报纸,却不认真看,戴着金边眼镜的双眼不时地左顾右盼。王某上前搭话,自报家门。中年男子点头一笑,合上报纸,转身就走。王某心照不宣,默默尾随。来到一个旅馆住下,中年男子问:“你随身带了多少钱?”

小王略有保守地说:“3000元。”因为他知道这次随别人“秘密”出国,无须他付现款,同乡已经接好关系并预先给他垫付了。

中年男子爽快地说:“好吧,先借我2000元,买点食品和零用的东西。”王某明知是诈也是有苦说不出,只好把2000元拱手相送。

三天后的一个晚上,中年男子领王某上了一辆封闭大货车,车里边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他凭感觉知道车里大约有七八个人,大家你靠着我,我挨着你,谁也不敢吭声,各怀心事。

卡车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颠簸了七八个小时,终于在一个山脚下熄了火。

天亮了,王某与同伴下了车,互相自我介绍一番之后,开始生火做饭,然后露营。一连三四天,就这样夜里爬山或乘车。有一次过一道关口,中年人让他们统统躺在大篷车上,用玉米盖在他们身上,还严厉警告说:“无论出了什么事都不准出声,不许咳嗽!”

长途跋涉了五天五夜之后,他们终于抵达了一座满是寺庙的城市。中年男子告诉他们这里是泰国首都曼谷,途中经过缅甸。下面就是想办法去罗马尼亚,最后到匈牙利。几天之后,同行的人一个又一个都被中年男子送去了,只剩下王某,因为没弄到合适的护照。直到11月14日中午,这男子才拿来一本护照给了王某,顺便又把上次剩下的1000元钱“借”去了。王某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为了这一天,他吃尽一路长征之苦,还背上了沉重的高利贷。

三、在布达佩斯:千奇百怪的生存竞争与磨难

这是一个安静的城市,没有喧闹嘈杂的声音,没有人流如织、车流如龙的繁忙和拥挤。近年来,外国人的大量涌入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大多数去匈牙利的中国人几乎都集中在布达佩斯——匈牙利的首都。

在中匈两国签订互免签证的协定之前,即使是在布达佩斯的繁华地区,在鲜花盛开的游览胜地,也只是偶尔才能见到三三两两的中国人,热情的匈牙利人还时不时地驻足观看。而今他们对中国人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在商店、市场和餐馆,可以和中国人摩肩接踵,并且为了几十福林、几百福林与卖货的中国老板或老板娘讨价还价。

布达佩斯到底有多少中国人,谁也说不清。据有关人士估计,大约有几万人。几万人在北京不算什么。但在人口只占北京五分之一的布达佩斯已经是个可观的数字了。他们在布达佩斯的职业五花八门,贫富不等,苦乐不均。做大生意的阔经理乘车来去,花天酒地;练摊的小倒们背着大旅行包每天天不亮就到自由市场抢摊位。中国货曾经非常走俏,出手快、挣钱多,随着潮起潮落,如今已大有江河日下、日渐黄昏之势了。

一位作家两年前曾被邀请访问匈牙利,因为吃不惯那里的饮食,便宁愿挨饿。有时实在忍不住,就到大街上去买中国人卖的炸油条。他说,那油条根本没炸起来,死面疙瘩似的,居然还有人排队买。卖油条的也就在当街支起锅灶,拉起一条横幅,号称“中国快餐”,挺红火。

在匈牙利百姓的眼里,中国人是发了财的“洋老外”、“洋大亨”。许多人腰包鼓起来以后便开始进赌场、逛妓院。据说一家德国人开的“帝国大厦”赌场里,服务员必须会讲点汉语,为的是吸引中国的款爷们。一位祖籍福建的小伙子才18岁,算是个傍上了大款哥们的幸运者,每天与从事偷渡生意的款哥形影不离,上午睡觉,下午逛街,晚上到欧亚俱乐部玩。欧亚俱乐部是个多功能综合性娱乐场所,可以代售飞机票、火车票,可以美容美发,有中医诊所、迪斯科舞厅、卡拉OK厅和购物中心等,在布达佩斯名声很响。欧亚俱乐部是中国人开的,工作人员和顾客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会讲普通话,连卡拉OK的歌曲磁带也来自中国。为了吸引客人,免收门票,初到布达佩斯的中国人成批成批地光顾。每天晚上10点钟以后,客人们还可以免费观看“毛片”(黄色录像)。这也许就是前边提到的那个18岁的小伙子天天到此“喝酒品茶”的原因吧。在这里一杯茶80福林(约合一美元),一杯啤酒120福林,点一首歌50福林。

到匈牙利来的人许多不懂匈语,很少与外界沟通,常常结帮成会,自成一体。为了维护各自的势力范围,北京帮、温州帮、福建帮等经常发生冲突,或尔虞我诈或大打出手,两败俱伤。有时因为排队夹塞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大动肝火,一直打到把伤者送医院抢救为止。据说,曾发生过一起有人被杀后暴尸街头的惨剧。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幸运地觅到了梦中的财宝,大多数盲目地来到匈牙利的中国人还是在生存竞争中经受着种种磨难。

北京一家工厂的某工人与小舅子一起在去年9月底到了匈牙利,他们带了两大旅行包运动套装、背心、真丝的小礼品等,天天起早贪晚,卖了一个月,还没卖掉多少。

一位天津人没带什么货去,经人介绍找到一位搞小百货批发的女同乡,每天批一点打火机、钥匙链什么的,卖多少算多少,钱挣得相当艰难。

一些女青年千辛万苦来自费留学,本想攻下学位后找个好工作,可是她们没想到走出国门并不是踏进天堂了。功课重、费用高、打工难,又怕回国丢面子,便委身于一些“大款”,变相卖淫。灯红酒绿与朝欢暮乐的背后,是痛苦或麻木的心灵,是空虚与寂寞的情怀,是毫无意义的生命。

四、大风降温:天不留客

秋天来了,美丽的巴拉顿湖微波泛起。大风降温以后,夜长日短,天气骤冷,万籁萧条,这正是天不留客。

匈牙利政府采取了强硬的严格管理措施,“欧洲走廊”要紧缩了,布达佩斯的中国人也宛如惊弓之鸟。

1991年10月4日,匈牙利政府内务部有关人士宣布,从4日开始,除持有外交护照和公务护照者外,其他外国人入境时在持有合法旅行证件的同时,还必须拥有足以支付他们在匈牙利期间生活费用的自由外汇。入境者应持有回程的机票、车票或支付手段,去第三国者也需出示相应的证明。

这位人士在解释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时指出,目前逗留在匈牙利的许多外国人既没有职业又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生活保障,这些人的滞留和活动危害了匈牙利的国家利益。

据匈牙利劳动部有关人士透露,匈失业者不断增加,失业率达5.2%,而平均100个失业者中只有六个人有重新就业的机会,失业人数不断增加的原因与匈对东欧国家贸易额大幅度下降有关系,这恐怕也是匈政府采取措施限制外国人入境的另一原因。

还有人分析认为匈政府采取强硬措施也是在为其加入欧共体而扫清家门。两个月后,即12月16日,匈牙利、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三国与欧共体正式签署了建立联系国关系的协定,从而迈出了向欧共体进军的历史性的一步。

从10月4日零点开始,匈牙利边防人员对入境外国人严格进行检查,将数以万计没有足够外汇的外国人阻拒于国门之外。

据有关人士透露,被拒绝入境者大都是东欧人,当然也不乏中国公民。至于“足够外汇”的数额,据了解,每天基本生活保障至少不低于30美元,假如要停留一个月,再加回程的飞机票或火车票款要在1000美元左右。本来一张火车票款仅仅40多美元,但黑市价已涨到150至200美元,即使这样还买不到呢。

许多在匈无学可上、无工可做、生活没保障、处境窘迫的中国公民想回国又买不到或买不起火车票,只好流浪街头。真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为了防止部分出国心切的人弄虚作假,北京市公安局签证科于1991年10月15日发出通知,规定自1991年10月20日起对赴匈人员的申请做如下规定:

1.探亲只限探望在匈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2.自费留学的学习时间必须在六个月以上,须提交在匈亲友提供的经济担保书,并须经我国驻匈使馆的认证;3.应聘工作所提交的聘书须经我国驻匈使馆的认证。

一石激起千层浪,新规定在京城惹起了一阵不小的震动,那些正打算去匈牙利的人们奔走相告,心急如焚。特别是已经拿到各种证明的人们更是生怕煮熟的鸭子再飞了,立即加快了办理国内所需证明的速度。出门坐出租,求人钱铺路,从而拉开了抢在20日之前递交申请的“大决战”帷幕。

北京市公安局中国公民因私出境接待室门前,几天内变成了繁华的闹市,嘈杂声不绝于耳。接待室的外事警官们倒是忙而不乱,总是那么彬彬有礼,既从容又认真地接待每一名申请者,仔细审阅每一份证明材料。值班的外事警官不够,又从其它岗位抽人补充,下班时间到了,他们又延长工作时间,直至接待最后一个申请者。仅两天时间、他们受理申请材料就达几百份,远远超过以往十几天的总和。

21日是个星期一,接待室门前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秩序井然。“错失良机”的申请者们神情沮丧地望着如同废纸的邀请信、入学通知书,眼眶里含着泪花。前一天,这些证明身价千金,如今却一钱不值,或许只能当做一件永久的纪念品。

而那些执著的幸运者们历经磨难终于踏上了布达佩斯的土地,但迎接他们的已不再是热情好客的市民,繁华稳定的市场,丰富的商品,林立的店铺,而是嗖嗖的冷风和虎视眈眈的警察。

他们失望了,无心久留,一些人试图前往第三国,去开垦新的市场。于是每到落霞飞红的傍晚,这些人三五成群地开始了他们的行程。他们或乘车或徒步爬山,向着匈牙利与南斯拉夫的边境进发。

月黑风高,雾重霜凝,人烟稀少的边境山地格外寂静。就在偷渡者们饥寒交迫的时刻,戒备森严的边防人员发现了他们。

南斯拉夫边防官员委婉地说:“我们国内又燃战火,你们改日再來吧。”

匈牙利边防官员藏而不露地命令:“在保证书上签字,保证在指定时间内回国。”

保证书上密密麻麻的是匈文,而这些中国公民中懂匈文的寥寥无几,听完翻译的话以后,他们将信将疑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歪歪扭扭的签名里有辛酸的眼泪和失意的悔恨。

汽车打开了门,他们鱼贯而入。不久,又被稀里糊涂地送到了一个大院子里,走进了健身房。这是匈警方设立的临时收容所。那些以“非法在匈居留”或“非法前往第三国”的原因被拘留在这里的中国公民们横七竖八地躺在地板上,用同情的目光望着新来的伙伴。

一位法国记者曾这样描述临时收容所:“到处散发着一股股腐烂的果皮、残羹剩饭与马鬃地毯混杂在一起的怪味。”“一些被拘留者说,他们在那里已呆了几个月,始终没有机会与外界联系,居住十分拥挤,有病得不到治疗,吃的也很差。……几乎每个月都有人想强行逃跑或进行绝食抗议,只有靠催泪弹和特种警察才能制服他们。”

至此,匈牙利热从沸点降至冰点。

五、回国:不信东风唤不回

1992年元月3日清晨,寒风呼啸,滴水成冰。首都的人们尚未从浓重的节日气氛中苏醒,数辆警车打着“双蹦灯”在机场路上飞驰。

7时25分,一架TU—154客机徐徐降落,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无情地打破了1992年第三个早晨的宁静,几十名北京、上海、天津、河南、广东、浙江、福建、安徽等省市的工人,干部、农民、个体户依次走下舷梯,有的双手掩面,有的紧低着头。就是在昨天,布达佩斯时间中午12时,他们忐忑不安地离开了被拘留了二、三十天的健身房,坐上大巴,又乘飞机,开始了梦寐以求的归国旅程。这不是匈警方遣送的第一批中国人,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空旷的停机坪上,刮着刺骨的寒风,吹着五星红旗猎猎飘舞。负责遣送工作的匈牙利警察身着黑色夹克衫,也许因为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说说笑笑地兴奋不已。身穿草绿色或橄榄绿色制服的中国边检战士和警官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贵宾休息室里,随机而来风尘仆仆的匈牙利移民官员向公安部和北京市公安局的负责人简略地介绍着归国中国公民的情况。她说,这部分人之所以被遣送回国,“一是因为违反了我国的有关法规,超期居留或停留;二是因为试图偷越我国边境前往第三国。”这第一批的多数人确属她所说的情况,但也有被落潮裹挟的无辜者。

如1991年10月18日,吴××等五人在匈牙利游玩时突遭警察搜查,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被怀疑有偷渡去奥地利的嫌疑,于是这五人一起被强行送到临时收容所。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上街买东西的浙江人杨××被警察拦住,警察命令他拿出证件,杨××的居留期刚过,不容申辩,他被警察请进了健身房。

一名没有随身携带护照的福建连江人在街上被警察抓获。

四名北京人和一名河南人正在屋里睡觉,匈警察破门而入,查验证件,一看居留期已过,五个人从被窝里被驱赶到了收容所。

北京机场。在宽大的休息室里,这些历尽艰辛与屈辱又有幸成为第二批被遣送者的人们,有的在整理行装,有的在认真回答边检战士们的问话,还有的在侃侃而谈,笑容在他们稚嫩或憔悴的面庞上荡漾。由于各人身份职业不同,赴匈目的和遭遇不同,他们的神情不一,心态各异。

青年工人小陈是第一个走下飞机的,当他看到熟悉的“北京”两个大字时,情不自禁地长吁了一口气。他激动地说:“在匈牙利的日日夜夜真是度日如年,我的居留期到了以后,天天去跑火车票,天天空手而返。想不到被匈警方收容,落得被遣送的下场。那时我每天盼着回国,盼着与亲人团聚。”

她,只有20多岁,穿着浅蓝色的外套,长长的秀发又黑又亮。她独自一人不说不笑,一会儿抬头望望湛蓝湛蓝的天空,任凭猛烈的寒风把秀发吹乱,一会又呆呆地盯住坚硬的水泥地面,似乎白白损失的几万元人民币会突然从地下跳出来,当摄像机或照像机的镜头对准她时,她下意识地抬起胳膊挡住脸。

他虽其貌不扬,圆圆的脸,矮矮的身材,但却是这些人里学历最高的,当过报社编辑,还当过人事科干部,在匈牙利风潮的冲击下,竟鬼使神差地只身奔赴了布达佩斯。圆了出国梦,圆不了冒险梦,无论是找工作还是上街买东西逛公园,不是遇上白眼就是遭到冷落,堂堂正正做人的自尊心受到强烈伤害,他神情严肃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去匈牙利,也是最后一次。”

这个操着浓重浙江口音的小伙子真不简单,说起谎话来理直气壮,到了这个地步了还想继续行骗。明明是花钱买的假护照,却一口咬定是他父亲在我国驻外使馆中给他申办的。三次问话,三次“死杠”。他还打算能蒙混过关,继续以华侨的身份招摇撞骗,凭假证件自由出入中国边境,他的美梦再也难圆了。

持有我国驻匈使馆出具的无犯罪证明的人,坦然轻松;

所持护照上照片与姓名不符的人,提心吊胆;

没有实现预定计划的人,后悔万分;

借了高利贷无钱偿还的人,烦躁不安;

夫妻双双把家还的人,喜忧参半;

与妻儿天各一方的人,痛楚难言……

中午,工作人员端来一盆盆大米饭和散发着诱人香味的肉末烧萝卜。这是回国后的第一顿饭,几乎每个人都吃得津津有味,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四个月没吃到大米饭了!”

一个小伙子紧接着说:“在收容所,一顿两片干面包、一碗土豆汤,可把我饿坏了。”一中年人喝完最后一口菜汤,说:“花钱买教训,值了!”

六、结尾:与一位青年教师的谈话

这第一批被遣送回国的人刚刚到京时,有一位去匈经商的前中国人民大学讲师正匆匆地收拾行装,准备重返布达佩斯。此次回国,他是与国内某国营单位商谈合营事宜的。在布达佩斯,他创建了一家贸易及实业有限公司,简称KFT,这家公司去年盛夏時节,通过了“科罗马姆——埃斯泰尔戈姆州法院”的各项认可。展望前景,他非常乐观。他说,最早华人向海外发展是参与开发南洋,然后是拉丁美洲和欧美大陆。他们胼手胝足,艰苦奋斗,许多人创业有成,既为开发当地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事业做了贡献,也为中国人脸上增光添彩。对于华侨来说,东欧一直是块空白地,他们的市场比较好,国内经济政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对于华人“拓荒者”,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尽管如此,他还是不肯把怀了孕的妻子也带去,他说他干几年以后最终还是要回来,因为在那里创业太苦了。

他说,多少年来,中国人在海外的发展史,都是一部血泪斑斑的孤儿史。在国内的人往往比较盲目,尤其是一些文化素质较差的人。如果没有足够的精神和物质准备,我劝这些人最好不要出去,在国内发展或许更好。

而那些冒险试法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不会受欢迎,也断不会有发财发迹的一天。

引用这位教师的话做结尾,是想从他的亲身体验中,找到一点切切实实的启示。从潮涨潮落的变异中,我们是否能拾到些历史留给我们的贝壳?有的打开是沙子,有的一打开,或许就是莹光闪闪的珍珠呢!

今年3月3日,匈牙利外交部发言人海尔曼·亚谱宣布:将于3月17日暂时中止匈中两国互免签证协定。

3月18日起,持因私护照、旅行证及归国证明书的中国公民必须持有效签证才能进入匈牙利领土。

3月12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也宣布:中国政府决定临时中止执行中国、匈牙利两国互免签证协定部分款项,那从1992年3月17日零时起凡持普通护照、公民护照或归国证明书的匈牙利公民进入或过境中国国境,也应事先办妥中国签证。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从1988年12月在北京签署中匈两国互免签证协定至今,三年多的时间,1100多个日日夜夜,唤起多少人的美梦,又打碎了多少个美梦,如今互免签证协定失去了往日令出国淘金者欣喜若狂的价值,从而给匈牙利风潮划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句号。

坐落在东直门外大街10号的匈牙利驻华使馆门前出现了三三两两手持中国护照申办入境签证的人们:乐或悲,喜或忧,无从知晓,只有耐心地等待,才会水落石出……

〔责任编辑:张欣欣〕

推荐访问:匈牙利 风潮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