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24-04

关系协调与结构功能耦合: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机制探究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党对于社会的有效领导和整合是中国社会成长和发展的根本保障,新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党自身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都要求党不断探索新的社会整合机制。本文以新时期党与社会关系为基本考察对象,以关系协调和结构功能耦合为视角,探讨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机制的历史发展和内在逻辑,提出新时期党整合社会的关键是二者关系的协调,结构功能耦合则是新时期党整合社会的内在机理,并进而提出实现新时期党对社会有效领导和整合要求下的关系协调与结构功能耦合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社会整合;关系协调;结构功能耦合

[中图分类号]D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0)05-0022-04

一、问题的提出:现代化与社会整合

与现代化相伴随的国家与社会的有效分离带来了现代社会的成长,现代社会的成长不仅使得与其相分离的国家建设以及社会本身的自组织要求凸现出来,更使得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的制度化和有效性成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持续和发展都有相应的组织和制度规范加以保障,使其能够在有效整合各种主体及其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应有的稳定性。由于社会的转型必将使原有的组织和制度失范,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引发社会动荡。因此,无论就社会自身发展而言,还是就作为决定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的现代国家和政党而言,提供有效的社会整合机制和能力,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社会重构所需要的秩序供给,缓解社会转型震荡,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国家和政党是有效保障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核心政治力量,其对于社会的有效整合是实现社会稳步转型的重要保障。就中国社会转型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而言,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价值理念和组织基础,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性特征可以说更好地保障了国家和政党对于社会转型有效的秩序供给,政党与国家、社会在具体制度和功能方面的不同以及在根本价值理念层面的有效统一,使得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的现代国家建设在中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整合机制有其自身的逻辑,亦有其更大的能力和价值。

二、逻辑与历史: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就其性质和根本政治理念来说,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总体利益是一致的,而正是由于这种一致性,中国共产党才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先锋队。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1]因而,虽然从根本意义上说,政党与社会以及与国家政权在组织和制度层面有着明确的区分,但是,无论是党政的分开还是激发社会的自主性都并非抛弃党的领导,而是更好地实现党的领导,更好地实现党与社会互异之后的一致性。这种党与社会的一致性逻辑不仅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的执政党角色中,更体现了其作为中国政治和中国社会的领导者所包含的深刻价值内涵,因此,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党的执政层面,更深刻地体现在党与群众的关系层面。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的整合也不仅是其作为执政党借助于国家政权的力量而开展的并作为现代国家建设的内容,更是由其基本性质所决定的党的领导和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因此关乎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大局。

从党的领导来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自近代以来从传统迈向现代的长期现代化过程中不断确立的。近代以来,伴随着外来的入侵,中国传统的社会关系不断被打破,社会利益不断分化,并进而引发社会的动荡和社会整合的危机。中国共产党通过自身建设和对于军队的有效领导解决了中国自近代迈入现代化进程以来所引发的整合危机,解决了长期困扰近代中国的主权和政权问题。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有效领导以及强大的社会整合力量,中国的社会转型便无法突破利益分化和结构重构所带来的分裂局面;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现代国家建设和政治建设,中国的社会转型也就无法有效持续下去。新中国建立后,党继续领导全国人民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的角色也由革命转向领导和执政。然而,新中国建立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现代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不足,加上受到革命时期形成的党的领导体制传统的影响,党对于社会的一元化领导不断加强,并最终形成了中央高度集权以及以党代政的党政不分的现象。这一党政不分基础上党对于社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不仅削弱了党的领导和社会整合能力,而且阻碍了国家和社会的有效成长,引发了中国的现代化危机。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原有的政治经济体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社会自主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政治体制改革也有效地梳理和规范了党政关系,这为党与社会关系的最终有效改善提供了基本的前提和保障;另一方面,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展开,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和社会结构的转变,给党的建设和整合社会的能力提出了相应的任务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党的建设,有效引导和整合社会转型中所出现的诸多不稳定因素,增强党的领导,已经成为关乎中国共产党发展以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命运的深刻问题。

从党的自身建设来看,增强政党的组织能力是党有效整合社会的基本路径,而就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现代化路程的自身特点而言,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并开发其组织功能则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有效整合社会的基本方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组织建设,并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通过其组织力量来扩大对于社会的整合能力,有效地推动了社会转型、国家建设和党自身的发展壮大。当然,新中国建立后中央的高度集权以及党政的不分所引发的党对于社会的一元化领导不仅没有增强党的组织能力,反而使得党的组织资源出现了不断损耗的现象,并最终削弱了党整合社会、领导社会的能力。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有效推进,社会转型的诸多问题更加迫切需要党的组织建设,以有效稳定社会。但现实地看,党组织资源的缺失以及对于新的社会利益和关系应对方式的缺乏,使得社会有陷入动荡的危险。在这一背景下,应对社会转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培育党的组织资源以及扩大党组织的社会覆盖面,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增强社会整合能力、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三、关系协调:党整合社会的关键

政党源自社会,以代表一定社会利益和执掌国家权力为自己的宗旨,政党的组织和制度是政党代表和执掌国家权力的重要资源。因此,作为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沟通力量,政党在具有自己特有的宗旨、组织和制度的同时,必须思考如何实现自身与国家和社会在价值、组织、制度以及功能上的相互协调。如果说党与国家政权之间的有效协调是党执政的必须要求的话,那么,党与社会关系的有效协调则是党实现社会整合、培育社会基础的重要方式。党与社会关系的协调不仅需要加强党的思想和作风建设以实现党的根本宗旨,而且需要加强党的组织制度的建设,以扩大党的组织覆盖为基本方式,以增强党的社会整合能力为基本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真正有效地实现社会的转型和发展。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如何发挥其历史基础和价值理念的优势,有效梳理和改善党在组织和制度层面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协调问题,是党的建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在价值理念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与社会在根本价值理念上是完全一致的,这一层面的关系协调即是更好地实现党的人民性和社会性。在关系协调的方式上,主要体现在党在自身思想和作风建设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与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更好地契合社会的需要,实现党的根本宗旨。但是,应该看到,党与国家和社会在组织和制度层面是有着明确的区分的。党对于社会利益的整合与代表不能因为其与社会利益根本意义上的一致性而不顾社会自身的发展需求,无视政府的组织和制度的作用,以党代社、以党代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必须在有效激发社会自主性和实现党政分开的同时培育社会力量,建设现代国家,并在此基础上协调党与国家以及党与社会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自身的政治理念以及强大的组织能力,将中国社会有效地整合起来,改变了中国自近代以来社会结构长期的分裂局面。新中国建立后,党继续通过自身的组织力量,实现了对于中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有效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培育了党的社会基础和执政资源,实现了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效领导,但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新中国建立后,党与社会的关系协调在很大程度上都体现为党对于社会的全面控制和一元化领导,这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中国超大型社会和超大型国家的稳定和整合。但同时束缚了中国社会的有效成长和自组织能力的扩大,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党的执政资源和领导能力。党社一体、党政不分的现象阻碍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效展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在带来强大的现代化发展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结构重构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对于社会的有效领导和整合的要求虽然从根本上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如何在新的社会状况下实现党与社会在思想意识上、特别是组织制度上的有效协调是党所面临的全新任务。党与社会的关系协调要从过度地以党的组织能力来改造和控制社会的关系和组织,转变为在尊重和培育社会的有效发展以及自组织能力有效成长的基础上,实现党与社会的组织与制度的关系协调,并最终实现党对社会的合理有效整合以及党与社会根本利益的协调一致。

四、结构功能耦合:党整合社会的内在机理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关系的理论逻辑和历史进程决定了党与社会关系协调的必要性和现实性,而党与社会关系协调的主要方式和内容就是实现党与社会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的有效耦合。党与社会的结构功能耦合指的是二者在相互影响基础之上的相互契合,其主要表现为党对于社会的有效组织和覆盖,从而一方面实现党对社会的有效领导,增强党的执政资源和领导能力;另一方面有效吸纳和规范社会的新变化,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有效深入,中国社会利益多元化和自主化的不断增强,新的利益主体、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的出现以及党自身所发生的变化,使得党的建设面临着新的、更为严峻的挑战。党与社会的结构功能耦合必须在培育和尊重社会自主性的同时,有效引导社会的结构转换,规避其转型风险,进而有效发挥党与社会各自的功能,并实现功能的耦合,具体来说:

首先,社会自主是实现结构功能耦合的基本前提。结构功能的耦合,其要义在于具有各自不同结构和功能的体系之间相互作用以及相互契合。就新时期党与社会的结构功能耦合来说,其基本前提就在于中国社会在有效发展基础上所获致的自主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的自主性和自身结构功能是缺失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推进,中国社会的自主性不断凸显,自身结构与功能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在面临全新社会状况时,所采取的不应是以前那种全面的和一元化的领导与控制,而是应该在保障党对于社会转型有效领导的基础上,使党与中国社会实现有效的结构上以及功能上的耦合。也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社会的自主是实现党与社会结构功能耦合的基本前提。

其次,社会发展是实现结构功能耦合的根本动力。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与这一体制相配套的中国社会管理方式和社会结构模式束缚了社会的发展意愿与动力,社会陷入长期的发展停滞之中。没有社会的有效发展,党与社会的关系只能是党对于社会的一元化领导与全面控制,社会的发展动力与空间受到极大限制。社会的长期发展停滞又反过来强化了党的一元化领导,在这一背景下,必然无法实现党与社会的结构功能耦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动能和空间得到了有效的解放,这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自主性和自身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党原有的领导方式必须进行相应的变化,而所有这些都使得党和社会面临着相同的任务,即实现结构功能的有效耦合,以保障社会的合理、稳定的转型和党对于社会的有效领导。

再次,党的建设是实现结构功能耦合的根本保障。党与社会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决定了党的建设是实现中国社会转型以及党与社会结构功能耦合的必然要求,社会所发生的诸多新变化不仅使党原有的领导方式面临着转变的需求,而且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不稳定等因素也迫切需要党更好地领导和服务社会,以实现社会的良性转型。“现代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复杂化了,如何协调这些利益关系,作为任何一方代表的其他组织都是不合适的,只有党组织超然于其他组织,通过协调利益、化解纠纷,团结和整合各种资源。这就是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空间。”[2]所以,无论是从党的性质与宗旨还是从现实的问题和考验来看,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党与社会结构功能耦合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障。

又次,党政关系协调是实现结构功能耦合的内在要求。党政关系、党社关系以及政社关系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对于其中一种关系的考察必须与其他两种关系联系起来,方能更深刻和全面地把握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发展逻辑。正是因为如此,实现党与社会的结构功能耦合,必然以有效梳理和协调党政关系为重要前提,如何有效地处理好党政关系问题直接关系到党与社会关系协调的方式和成果。

最后,协调发展是实现结构功能耦合的基本目标。党与社会在性质、结构与功能上存在着相应差异,又具有统一的内在要求。党对于社会的领导是在保障一定程度差异的基础上,通过二者功能上的耦合来实现的。因而从根本上说,没有党与社会的结构功能差异就没有二者的结构功能耦合,而没有二者的协调发展也就不是合理有效的结构功能耦合。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仅是实现二者结构功能耦合的基本目标,而且也为党的有效领导和执政基础的稳固以及社会的有效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五、路径的探索:新时期党与社会关系协调和结构功能耦合

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自身性质和作用决定了党整合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内在逻辑,党与社会关系的协调和结构功能的耦合则是实现新时期党有效整合社会的关键和内在机理。总的来看,实现新时期党与社会之间关系协调和结构功能耦合,必须立足于以下路径:

(一)统筹理路。要从根本上实现党与社会的关系协调和结构功能耦合,必须有效统筹党与社会的关系理路。党的根本宗旨和党与社会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决定了党与社会在新时期的关系协调基础上的结构功能耦合顺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趋势,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如前所述,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正是由于没有统筹好党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理路,引发了党对于社会的一元化领导,导致社会的发展活力与空间的长期受限。改革开放以来,党与社会关系的重新梳理和统筹并没有改变党与社会的根本关系和党的根本宗旨,而是更好地契合了二者的关系,更好地实现了党的领导。因而,必须转变思路,从根本上认清党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惟有如此,才能合理有效地实现党与社会的关系协调与结构功能耦合。现实地看,部分党员干部在旧有的价值理路的作用下以及在新的外在环境影响下,存在忽视党的根本宗旨与作风不正的现象,社会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价值观念的多元、迷茫与功利化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党与社会关系理路的展开与实现,影响了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因而,统筹好党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理路,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并推动社会合理价值观念的有效构建,对于党与社会的关系协调和结构功能耦合来说,就具有根本意义。

(二)完善基础。党与社会之间长期以来所建立的价值、组织和制度层面的密切联系是构成二者新的关系协调和结构功能耦合形成的基础和保障。虽然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其与党组织之间的既有关系也面临着改革的需要,但是既有的党社关系不能完全破除,党与社会之间的历史联系和紧密关联应加以完善。只有在这一基础之上才可以探索新时期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和结构功能耦合。没有原有历史、价值、组织和制度的保障,新的关系协调和结构功能耦合不仅无法有效实现,反而会削弱党对于社会的领导,增加社会的不稳定。

(三)发挥优势。要坚持党和人民、党和社会的紧密联系。党与人民群众、党与社会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以及长期以来的历史联系是实现党与社会关系协调和结构功能耦合的重要优势。为此,必须发扬和坚持党与社会、党与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和长期历史和现实中的紧密联系,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以及其他政党的根本之处,也是我们党在社会转型期实现新的和更有效的社会领导、社会整合的重要优势。

(四)探索创新。面对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全新形势,党的建设和社会转型都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原有的运行模式和关系结构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发展。党的自身建设与社会发展基础之上的关系协调和结构功能耦合必须有效应对新的环境和问题,例如在既有的公有制经济组织之外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建问题,党组织对于社会流动人员和网络虚拟层面的整合和覆盖的问题,以及党对于以新兴经济组织和新兴社会中介组织为代表的新型社会组织的覆盖问题等,都需要党在有效实现自身建设和组织覆盖的基础上,探寻与社会新变化之间新的、更有效的关系协调和结构功能耦合的路径和方法,以保障党对于社会的有效领导和社会的稳定转型。

(五)注重实效。如果说党与社会的结构功能耦合是二者关系协调背景下的必然趋向,那么,功能的有效开发则是党与社会结构功能耦合的内在要求和最终归属。具体而言,党与社会关系协调与结构功能耦合首先必须实效地推进党对于社会的领导和整合,必须有效维系和保障社会的平稳、顺利转型,也必须实现对于社会自主诉求和民主诉求的有效吸纳。此外,必须有效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思想建设和素质建设,从而在增强党组织战斗力的基础上实现党的工作实效。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1-342.

[2]李俊伟.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机制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191-192.

作者系复旦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生

■ 责任编辑:周奕韵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耦合 新时期 探究 协调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