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24-05

制造温泉关

| 来源:网友投稿

公元前480年,斯巴达人在温泉关浴血奋战了两昼夜,到第三天被波斯人团团包围。他们死不投降,坚守阵地直至最后一人,斯巴达两国王之一的列奥尼达也捐躯关上。事迹传开,希腊人化悲痛为力量,在萨拉米斯一战大败薛西斯,打开希波战争的胜利之门。

2007年,以温泉关战役为题材的好莱坞大片《300》上映,剑桥大学古典学教授保罗•卡特利奇笑称:“至少让古典学学者们得到一个表现自己何以(不仅仅在娱乐意义上)依然重要的机会。”但又不无严肃地说,好莱坞的魔爪恐怕要让观众分不清神话与史实了——四年前的《特洛伊》基于神话,而《300》则依据史实;《特洛伊》融合了《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本半史实半神话的书,但《300》却是根据一部标准的史著——希罗多德的《历史》改编的。

梦工场的产品同样语焉不详的是战争的背景:其一,斯巴达人并非独自迎战波斯人,而是作为希腊联军的领导者,这支联军的大部分都是雅典人;其二,就像讨伐特洛伊的诸位首脑勾心斗角一样,这支联军起初也是你我猜忌,一盘散沙。两军的实力对比本来就十分悬殊,700个希腊城邦里只有30个挺身参加抵抗,更让人难堪的是,投向波斯人一方来进攻自己人的希腊人,比忠于希腊本土的希腊人要多得多。在守御科林斯地峡那会儿,帖萨利人就望风而降,令薛西斯的军队长驱直入,在温泉关战役之前,波斯王一直觉得特尔斐的阿波罗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

希腊的不齐心,是因为在此前1500多年的历史里,这里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一种单一的世界观。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存在着近1000个共同体,尽管有着习俗上,特别在宗教上的一致性,还共享着如竞争和“适者生存”之类的意识形态,但政治上始终四分五裂,各自为政。斯巴达人还尤其被其他希腊人视为可畏的强邻,他们一根筋地投身于战争和备战,连女人都拥有相当高程度的自由和权利,有权继承财产和裸体互搏,男人更是一心一意地渴望为了国家及其理想牺牲生命。

大众只在乎领会那些最容易理解的价值:让人屏息凝神的战斗之美,牺牲之美,或者像希罗多德说的,列奥尼达在可以撤退时依然据守温泉关,是因为他要为斯巴达赢得光荣。站在历史学家的角度,卡特利奇的观点是:温泉关一役不但在当时,而且在日后都掩盖掉了斯巴达那些招人反感的地方。假如希腊投降波斯,希腊半岛上的奴隶买卖就可能被禁绝:波斯帝国不允许把异民族戴上锁镣刺上字,任意鞭打和强奸——根据古典时期的标准,波斯属于更加宽容也更进步的一方。

但在温泉关之后,“自由”就上升为决定希腊人行动的核心价值——尽管这种自由是相当有限的,它意味着斯巴达人在蓄养奴隶生产物质财富的情况下,可以自由地去从事战争以外的创造性劳动,意味着他们可以凭借一套分权制衡、命令与服从的系统,拥有管理自己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与民主无关:一切以军事为纲的斯巴达不适宜民主。对他们来说,自由要么全有,要么全无;你不是服从规则的自由人,就是一无所有的奴隶。

因此,波斯人的入侵给了斯巴达人一个在自由与奴役之间进行绝对取舍的机会。然而,当斯巴达人(以及雅典人)管投降波斯叫“奴役”的时候,他们指的是自治的丧失:他们将无法选择在自己的国家如何被统治,无法选择他们将与国外的何人为敌,何人为友。在这个意义上,斯巴达的独立、雅典的民主将均告不存,希腊人觉得,这与奴役没有多大差别。18世纪美国人的情况与此类似。十三个殖民地的清教徒并不知道“奴役”的事实何在,也心知乔治三世政府断然无意送他们长枷铁镣,然而伦敦那边仅仅减去了一些他们的政治自由,帕特里克•亨利先生就叫了起来:“不自由,毋宁死!”

斯巴达人从来就不把自己对美塞尼亚的原住民希洛人的所作所为称为“奴役”。他们的多利安祖先在早期扩张中,把希洛邻居变成了奴隶,后来,年轻的斯巴达人可以拿眼前见到的任何一个希洛人当活靶子,锻练自己的勇武,以便在日后和父辈一样,全身涂上橄榄油,成长为保家卫国的剽悍武士。在阿吉西劳斯主政的30年里,希洛人几乎年年遭到斯巴达的欺压和掳掠,以至于多次暴动,最终在公元前369年,配合底比斯人伊巴密浓达的入侵,给自己争来了解放。

在温泉关战死的希腊武士,事实上远不止300斯巴达人——多达700名泰斯皮阿人和底比斯人也捐躯于此役,还有一些希洛奴隶也跟着他们的主子陪葬。但是此战的莫大荣耀却被记在了斯巴达人的账上。希罗多德记下那句无人不知的碑铭,写的是“去告诉斯巴达人,我们遵从他们的法律,长眠于此”,而不是“去告诉泰斯庇耶人、底比斯人、希洛人……”因为后者没有斯巴达人那么发达的宣传机器去推广自己的英雄行为。因此卡特利奇才说:“是斯巴达人自己创造并不屈不挠地传扬温泉关的神话。”公元前480年刚过去不久,列奥尼达战死的地方就立起了一座石狮,它被永久地呼为“列奥尼达”(Leonidas,Leon即狮子)。斯巴达人为列奥尼达举行的葬礼为期十天,举国上下大放悲声,政治社会完全停摆。待到罗马兴起,希腊化时期到来,希腊人又为列奥尼达修起了神殿,复原希波战争遗址,新新旧旧的纪念墓碑林立其间。死去的国王成了普鲁塔克景仰的人,费讷隆笔下的对话者,以及1821年希腊独立战争中的精神源泉,列奥尼达比墨西哥阿兹特克人的末代君王夸乌特莫克还要荣耀,因为他的死不仅壮烈,而且直接换来了民族的生。

这样,驰名世界的温泉关既是自由的象征,也是奴役的写照,牺牲的传奇在这里上演,又从这里开始被制造。站在现代价值观的角度,卡特利奇说,温泉关战役浓缩的古代理想至今依然鲜活——有一些价值值得为之去生,值得为之去死;斯巴达人严格遵循战争的规则,与职业士兵交战,而不是屠戮平民。但拿走了这些,他们受限于环境和自身的品质的根根短板就暴露了出来,在自由与奴役的沙盘里,他们写下的是一个暧昧可疑的答案。

│建筑│

《发现教堂的艺术》(教堂的建筑图像符号与象征完全指南)

作者:(英)理查德•泰勒 译者:李毓昭

出版社:三联书店 2010.11

世界上有多少座教堂,就有多少细节、局部可以被解读。彩绘玻璃画上的人物是谁?动植物又代表着什么?教堂的空间是怎样规划布局的?所有的细节都有特别的含义吗?这不是一本讲述宗教的图书,但通过本书可以更好地欣赏教堂以及了解与之相关的宗教艺术。本书用拆解与组合方式,诠释了各种比喻与隐喻的教堂建筑的各个细部的象征。

《记忆的毁灭》(战争中的建筑)

作者:(美)罗伯特•贝文 译者:魏欣

出版社:三联书店 2010.12

贝文聚焦于一系列对建筑具有致命破坏性的战争和冲突:从16世纪初西班牙征服者将阿兹特克城市夷为平地,到二战对德累斯顿和东京的地毯式轰炸,以及前捷克斯洛伐克的战事,9•11世贸大厦的坍倒。当“图腾”建筑被争端和战事的蹂躏所毁灭时,垂危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本书揭示了一个国家与其景观是多么息息相关,消灭建筑的下意识的袭击中,潜藏着终结一个民族的复杂目标,以及“宿命地缠绕在一起的种族屠杀和文化屠杀的经验”。

《图像中国建筑史》

作者:梁思成

出版社:三联书店 2011.1

这是一部不甚完备但却是独一无二的图像中国建筑史。之所以“不甚完备”,是因为它写成于战乱中的1946年,四川宜宾偏远江村李庄。这部英文著作,由费慰梅(Wilma Fairbank)女士追回丢失二十多年的珍贵图稿,直到1984年英文版才成书。80年代末,由梁思成先生的公子梁从诫翻译为中文。借助古建筑典型的实例照片和图解,阐释中国古建筑结构体系在三十个世纪中的发展及形制的演变——孕育并发祥于史前时期,发育并成长于汉代,成熟并逞其豪劲于唐代,臻于完美醇和于宋代,显现衰老羁直之象于明代初叶,直至面对现代化挑战的当代。

│启蒙运动│

《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

作者:(美)罗伯特•达恩顿 译者:周小进

出版社: 华东师大 2010.11

该书主要对一个自18世纪末以来就被历史学家们视为不值得历史学去关注的课题——催眠术作了探讨和研究,试图说明法国大革命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及其心态,也就是说探索当时这些法国人是如何看世界的。在今天看来,这种催眠术相当荒唐无稽,缺乏科学的依据,但在当时,在18世纪80年代充满科学激情的法国,催眠术却通过其完美的展示在受过教育的法国人中吸引了众多的眼球并拥有了大批的追随者。

《启蒙运动中的法国》

作者:(法)丹尼尔•罗什

出版社:华东师大 2010.12

作者考查了旧制度下法国社会、文化与政治的光辉历史,描绘出一副空间与时间的地图,讲述了政治、文化、物质怎样进入到日常生活的节奏中去。本书的写作对象并非我们所熟悉的18世纪法国,而是社会生活的重组、思想的传播、传统生活下普通法国民众的服装、食物和装饰、读物、日常用品等。

│乡村社会│

《夏村社会》(中国江南农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结构1976-2006)

作者:萧楼

出版社:三联书店 2010.10

本书沿着费孝通“差序格局”的理论脉络,通过对江南“夏村”精致的民族志描写,提出了“差序场”的分析框架。作者认为,当下的中国东部沿海村庄已经由横向的社会整合,转变为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相结合的格局,由此,作者发展出“差序场”的概念和分析框架,并以此为核心,在村庄人格系统、文化系统和社会系统三位一体的层面,以行动和结构互动为特征,以村庄日常生活的意义构建为内容,形成了与汉学人类学传统经典理论的对话,将前人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灰地——红镇“混混”研究(1981-2007)》

作者:黄海

出版社:三联书店 2010.12

本书以湖南省北部地区的红镇为个案,以两个混混所代表的“混”生命历程为网结点,生动地展现了红镇“混混”群体的网络结构、行动模式、生成逻辑及其与乡村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又对接自1980年代以来乡村社会秩序所经历的结构性转型,解释乡村灰色化的特点和形成逻辑,理解当代乡村中的越轨行为与社会秩序,进而完成相关的理论建构。通过研究像乡村“混混”这样的“他者”,往往有助于反观主流社会自身,对国家治理模式转型更是一种有益的反思

│其他│

《上海制造》(1950-1960年代)

作者:秦风老照片馆

出版社:广西师大 2010.10

上海在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呈现出了另一种面貌集体劳动的热情取代了十里洋场的喧闹,按部就班的生活消弭了发财致富的欲望。昔日的“冒险家乐园”,在与中国城乡步调一致的行进中,已无任何冒险的“机会”可言,只是作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仍在源源不断地向全国各地提供着自己的优质产品,并以这种方式维系着曾经的优越。本书所辑录的“新闻图片”,正是上海那个特殊时代的缩影。

《明式家具之前》

作者:扬之水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1

两周家具是中国家具发展史中的第一个高峰,虽然一些图案的寓意我们尚不能准确把握,却总可以感到它是以温和的态度演绎自然,看取人生,其中充溢着生命的喜悦,而与人的生活特存一种亲昵的沟通。古老的样式其实始终在不断的复古和复古的创造中延续生命。后来高足坐的时代引起的家具变化自然是革命性的,但造型以及工艺制作的基本要素依然可以在古典的记忆里找到智慧之源。

《乱世书写》(张爱玲与沦陷时期上海文学及通俗文化)

作者:(美)黄心村 译者:胡静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2010.12

才女张爱玲在沦陷上海的出现并非偶然,她的成名也不是什么奇迹。她的周围是一群与她一样在战争夹缝中顽强生长的女性作家,她们显然不以民族自救的代言者自封,时代的号召仿佛离她们很遥远,然而她们笔下记录的却是穿越战争与占领的个人旅程。在政治高压环境里巧妙地占据了一席空间之后,她们巩固并发展了一个中层读者群,建立了一个新的文化舞台,延续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端的现代都市文化反思,也维护了上海这座饱受战争蹂躏的大都市中的文化生活。

《启蒙如何起死回生》(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困境)

作者:许纪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1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从事知识分子与中国现代思想史研究的成果,从四个方向思考“启蒙”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困境:一是回顾现代知识分子与“公共空间”在中国的成长历程;二是探讨现代中国思想史上那些面临泯灭不彰之危险、但却值得珍视的思想传统;三是借鉴罗尔斯等人的理论,解读世俗世界中的正当与善;四是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反思过去一个世纪中“启蒙”所走过的历史进程。

推荐访问:温泉 制造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