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2024-05

食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相关论文11篇

| 来源:网友投稿

食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相关论文11篇食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相关论文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论文  评分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研究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二OO九年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相关论文11篇,供大家参考。

食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相关论文11篇

篇一:食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相关论文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论文

  评分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研究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二OO九年十二月三十日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研究摘要: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实验进行改进,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改性条件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关键词:正交试验设计;正交表;大豆分离蛋白;改性一、概述正交试验设计是利用“正交表”选择试验的条件,并利用正交表的特点进行数据分析,找出最好的或满意的试验条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适用于多因素的设计问题。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人们的膳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就会使人消瘦,引起各种疾病,特别是对于儿童,会造成发育不良,智力低下。人类食用蛋白质主要有两大类,即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由于植物蛋白周期短、资源丰富、产量大等优点,在食用蛋白中占70%以上,而动物蛋白则不足30%。近年来,由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耕地面积减少,开发高营

  养、高产量的植物蛋白成为人类研究的重要目标。功能特性在食品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天然大豆蛋白的这些功能特性尚不能满足现代食品加工的要求,为此,国内外学者正谋求一些方法来改善这些功能特性。

  通过改性可以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溶解性、乳化性等,本试验主要对乳化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三因素三水平实验,影响因素较多,利用正交设计实验可以缩短实验时间,减少工作量,降低成本,因而对此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的改进。

  二、试验设计1.试验目的:研究不同条件下对蛋白质乳化性的影响。2.试验指标:用蛋白质的乳化性(y)作为考察指标,该指标越大表明影响性越大。3.确定因子与水平:本实验设定的因素水平有质量分数,离子强度,PH值。质量分数选择0.5%,1.0%,2.0%;离子强度选择0.1M,0.5M,1.0M;PH值选择5,7,9。表1因素水平表水一二三平因素A:质量分数(%)0.51.02.0B:离子强度(M)0.10.51.0C:PH57944.正交表选择:本实验为三水平三因素实验,经分析选用L(3)。9三、试验结果按试验设计方案实施后,所得的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试验结果数据表列质量分数A(%)离子强度B(M)PHC试验结果y(%)号试验号

  111135.3212241.0313344.5421247.3522349.9623137.4731356.3832140.1933244.7四、数据的方差分析1.试验结果的数据处理表3试验设计方案与试验结果计算分析表2ABC因素实验结果yy列(meq/kg油)1234号试验号11(0.5)1(0.1)1(5)135.31246.09212(0.5)2(7)241.01681.00313(1.0)3(9)344.51980.2542(1)12347.32237.295223149.92490.016231237.41398.7673(2)13256.33169.698321340.11608.019332144.71998.09K1120.8138.8112.8129.9T=396.5K2134.6131.0133.0134.7P=17468.03

  K3141.1126.6150.7131.9Q=17809.19k140.2746.3037.6043.30S=341.16Tk244.8743.6744.3344.90n=9k347.0342.2050.2343.97R6.774.1012.631.60Sj71.6425.90239.753.882.直观分析(极差分析):2.1极差大小:R>R>R质量分数离子强度PH2.2因素主次:主-----------------------次PH;质量分数,离子强度2.3添加趋势图:图1趋势图16014012010080系列16040200A1A2A3B1B2B3C1C2C32.3.1质量分数增大,则蛋白质的乳化性增强,若蛋白质的质量分数过大,会导致反应不完全,成本增加,因些选择A水平2.0%;3

  2.3.2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蛋白质的乳化性减弱,故取B水平0.1M;12.3.3蛋白的的乳化性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选择C水平PH,9。3

  3.方差分析由于因素A和C的F值分别为18.46和61.86,大于F(2,2)=9.0,因此,因0.1素A和C在显著性0.05上是显著的,因子B不显著。由于因素C的F值大于F=61.86而因素A的F值小于F,因此,因素C是显著的,因素A为可接受。0.050.05表4方差分析表4.最佳条件的选择方差来源平方和Sj自由度f均方和VF值显著性因素A(质量分数)71.64235.8218.46(*)因素B(离子强度)25.90212.956.68不显著因素C(PH)239.752119.8861.86*误差3.8821.94总和341.168F0.01(2,2),99.00F0.05(2,2),19.00F0.1(2,2),9.00在本实验中因素A和因素C是显著的,B不显著。通过上述分析,A取A,B3取B,C取C。13五、小结通过对试验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的改进,成功找出提高乳化性的最佳条件,且实验次数少,成本低,效果显著,对工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六、学习本课程的体会

篇二:食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相关论文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论文

  正交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在食品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班专姓学

  级:XXXXXXXXXX业:XXXXXXXXXX名:XXXXXXXXXX号:XXXXXXXXXX

  正交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在食品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数据处理是对数据的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变换和传输。数据的形式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形或声音等。数据经过解释并赋予一定的意义之后,便成为信息。数据处理的基本目的是从大量的、可能是杂乱无章的、难以理解的数据中抽取并推导出对于某些特定的人们来说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本文介绍了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并举例说明了该方法在食品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实验设计方法;正交试验;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正交分析法

  引言正交设计方法是处理多因素试验的一种科学的试

  验方法,它利用一种规范化的表-正交表,合理安排试验,用这种方法只进行较少次数的试验便可判断出较优的条件;若再对试验结果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还可以更全面、更系统地掌握试验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影响小麦秸秆粉碎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很有必要利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其各种因素影响的关键程度和每个因素的最优水平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确定。实验设计指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的知识,它包括从问题的提出、假说的形成、变量的选择等等一直到结果的分析、论文的写作一系列内容。它给研究者展示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概貌,试图解决研究的全过程。实验设计的活动包括如下:1.建立与研究假说有关的统计假说;2.确定实验中使用的实验处理(自变量)和必须控制的多余条件(额外变量);3.确定实验中需要的实验单元(被试)的数量及被试抽样的总体;4.确定将实验条件分配给被试的方法;5.确定实验中每个被试要记载的测量(因变量)和使用的统计分析。研究者在实验前根据研究目的拟定的实验计划及方法策略。其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实验程序,并提出将如何对实验数据作统计分析、心理实验设计的主要步骤可归纳为:①根据研究目的提出假设;②拟定验证假设的方法、程序;③选择适当的处理、分析实验数据的统计方法。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有:正交试验设计法、均匀实验设计法、单纯形优化法、双水平单纯形优化法、回归正交设计法等。可供选择的实验设计方法很多,各种试验方法都有它们的特点。所面对的任务与要解决的问题不同,选择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正交试验设计(Orthogonalexperimentaldesign)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又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

  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正交试验设计是分式析因设计的主要方法。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日本著名的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正交试验选择的水平组合列成表格,称为正交表。例如作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按全面实验要求,须进行33=27种组合的实验,且尚未考虑每一组合的重复数。若按L9(3)正交表安排实验,只需作9次,按L18(3)正交表进行18次实验,显然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因而正交实验设计在很多领域的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正交表是一整套规则的设计表格,用L为正交表的代号,n为试验的次数,t为水平数,c为列数,也就是可能安排最多的因素个数。例如L9(34),它表示需作9次实验,最多可观察4个因素,每个因素均为3水平。一个正交表中也可以各列的水平数不相等,我们称它为混合型正交表。正交试验设计的安排正交试验设计的关键在与试验因素的安排。通常,在不考虑交互作用的情况下,可以自由的将各个因素安排在正交表的各列,只要不在同一列安排两个因素即可(否则会出现混杂)。但是当要考虑交互作用时,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任意安排,将会导致交互效应与其它效应混杂的情况。因素所在列是随意的,但是一旦安排完成,试验方案即确定,之后的试验以及后续分析将根据这以安排进行,不能再改变。对于部分表,如L18(2*3^7)则没有交互作用列,如果需要考虑交互作用需要选择其它的正交表。正交试验设计的极差分析

  -1-

  在完成试验收集完数据后,将要进行的是极差分析(也称方差分析)。极差分析就是在考虑A因素时,认为其它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是均衡的,从而认为,A因素各水平的差异是由于A因素本身引起的。用极差法分析正交试验结果应引出以下几个结论:①在试验范围内,各列对试验指标的影响从大到小的排队。某列的极差最大,表示该列的数值在试验范围内变化时,使试验指标数值的变化最大。所以各列对试验指标的影响从大到小的排队,就是各列极差D的数值从大到小的排队。②试验指标随各因素的变化趋势。③使试验指标最好的适宜的操作条件(适宜的因素水平搭配)。④对所得结论和进一步研究方向的讨论。较优条件选择各因素的好水平加在一起,是否就是较优试验条件呢?理论上,如果各因素都不受其它因素的水平变动影响的,那么,把各因素的优水平简单地组合起来就是较好试验条件。但是,实际上选取较好生产条件时,还要考虑因素的主次,以便在同样满足指标要求的情况下,对于一些比较次要的因素按照优质、高产、低消耗的原则选取水平,得到更为结合试验实际要求的较好生产条件。以上介绍如何分析各因素水平的变动对指标的影响。讨论A因素时,不管其它因素处在什么水平,只从A的极差就可判断它所起作用的大小。对其它因素也作同样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谙因素的较优水平。实践中发现,有时不仅因素的水平变化对指标有影响,而且,有些因素间各水平的联合指配对指标也产生影响,这种联合搭配作用称为交互作用。而交互作用应该在试验设计时考虑到。正交试验分析方法一、直接对比法直接对比法就是对试验结果进行简单的直接对比。直接对比法虽然对试验结果给出了一定的说明,但是这个说明是定性的,而且不能肯定地告诉我们最佳的成分组合。显然这种分析方法虽然简单,但是不能令人满意。二、直观分析法直观分析法是通过对每一因素的平均极差来分析问题。所谓极差就是平均效果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有了极差,就可以找到影响指标的主要因素,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佳因素水平组合。正交试验设计的过程:1)确定试验因素及水平数;3)列出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优或较优因素水平组合。2)选用合适的正交表;4)对正交试验设计

  例1应用正交设计法筛选天麻钩藤饮优化

  处方研究1天麻钩藤饮优化处方筛选1.1优化

  处方筛选方案天麻钩藤饮由11味中药组成,将每一味中药作为一个因素,每个因素设“有”和“无”两个水平(即有此药和无此药),选择L12(211)正交表设计配方,共得12个配方。根据中医理论结合笔者临床经验,选取天麻钩藤饮正交1方、正交2方与天麻钩藤饮原方进行降压作用比较研究。1.2实验动物清洁级SD大鼠90只,雌雄各半,体质重180~220g,湖南长沙市开福区东创实验动物技术服务部提供。动物许可证号:scxk(湘)200620001。1.3药物制备附子汤(造模用),制附子20g,煎煮90min,浓缩至200ml(含生药0.10g/ml);天麻钩藤饮原方:天麻10g,钩藤15g(后下),石决明20g(先煎),山栀、黄芩各6g,川牛膝10g,杜仲、益母草、夜交藤、茯苓各12g,桑寄生9g,水煎取200ml(含生药0.67g/ml);天麻钩藤饮正交1方:天麻10g,钩藤15g(后下),石决明20g(先煎),川牛膝10g,桑寄生9g,水煎取200ml(含生药0.36g/ml);天麻钩藤饮正交2方:天麻10g,钩藤15g(后下),杜仲12g,山栀、黄芩各6g,水煎取200ml(含生药0.25g/ml)。以上药材均由南宁市一心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卡多普利(江苏常州制药厂生产),磨粉后双蒸水溶解配制成200ml(0.16mg/ml)。1.4司)1.5仪器ALC2NIBP无创尾动脉血压测定仪(上海奥尔科特生物科技有限公肝阳上亢证高血压模型按文献方法[1,2],采用钳夹左肾动脉加灌服附子汤制作大鼠肝阳上亢证高血压模型。钳夹左肾动脉以血管结扎后有血液回流,并结合顾德官等[3]报道的标准及国外较多采用的血压标准[4]:手术后凡血压比术前增高20mmHg(大于正常血压3个标准差值)且高于150mmHg者确定为高血压大鼠模型成功。术后2周加灌服附子汤4周,制备肝阳上亢证高血压大鼠模型。根据形为学改变,包括外观毛色光泽度降低、双眼结膜颜色加深变红、性情易激惹、饮水量增加及旋转时间缩短等,确定为模型成功。造模时间共6周。1.6分组与给药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六组,每组15只。正常组给予蒸馏水灌胃8周;其余五组造模后,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卡多普利组按3.31mg/(kg²d),给予卡多普利溶液灌胃;天麻钩藤饮组按13.4g/(kg²d),给予天麻钩藤饮溶液灌胃;天麻钩藤饮正交1方组按7.2g/(kg²d),给予天麻钩藤饮正交1方溶液灌胃;天麻钩藤饮正交2方按5g/(kg²d),给予天麻钩藤饮正交2方溶液灌胃。以上剂量均按动物体表面积系数折算,相当60kg成人临床剂量的5.36倍。灌胃容量均为每次20ml/(kg²d),从第7周开始每天上午8时给药,1天1次,连续给药2周。分笼饲养,正常饮食,自由饮水。

  结果进行分析,包括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5)确定最

  -2-

  1.7

  实验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第8周末各用药组血

  (P<0.05);天麻钩藤饮正交1方降压疗效与西药卡托普利相当(P>0.05),见表1。

  压均有降低(P<0.05);与卡托普利组比较,天麻钩藤饮组及天麻钩藤饮正交2方降压疗效不及卡托普利

  2

  天麻钩藤饮优化处方最佳剂量筛选

  2.1

  优化

  以18g为1水平、24g为2水平;桑寄生以9g为1水平、12g为2水平;川牛膝以9g为1水平、12g为2水平。采用L8(41³24)混合水平正交表设计,共得8个处方,见表2。

  处方不同剂量配比方案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选择降

  压效果最优的天麻钩藤饮正交1方中4味药物构成4个因素。天麻以6g为1水平、9g为2水平、12g为3水平、15g为4水平;钩藤以12g为1水平、15g为2水平;石决明

  2.2

  药物制备

  附子汤同实验一。天麻钩藤饮

  20ml/(kg²d),从第7周开始每天上午8时给药,1天1次,连续给药2周。分笼饲养,正常饮食,自由饮水。2.5实验结果第8周末各组血压均有降低(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观察各因素即处方中各药味的作用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每组血压降压差值直观分析法进行分析,见表3,4。表3天麻钩藤饮优化处方的最佳剂量筛选

  正交1方8个处方均煎煮40min,浓缩至200ml液体,各方含生药量:1方0.27g/ml,2方0.35g/ml,3方0.315g/ml,4方0.35g/ml,5方0.34g/ml,6方0.33g/ml,7方0.36g/ml,8方0.35g/ml。2.3法同优化处方筛选实验2.4造模及检测方分组与给药取40只

  清洁级SD健康大鼠,雌雄各半,体质重200±20g,随机分为八组,每组5只。每只大鼠灌胃容量均为每次

  -3-

  表4饮优化处方降压作用的方差分析

  天麻钩藤

  结果显示,在对大鼠血压的影响中,各因素即处方中各药味的作用存在显著性差异,天麻降压效果最为明显,为主药,钩藤次之,为辅药。天麻随着药量的增大对大鼠的血压影响不理想,故应该取最小剂量;钩藤随着剂量的增加,对大鼠的血压影响明显,故应当取最大剂量;石决明、桑寄生和川牛膝随着药量的增大对大鼠的血压影响不明显,考虑经济因素,在临床及科研应用中取低剂量。因此,天麻钩藤饮优化处方最佳剂量配比为:天麻6g、钩藤15g、石决明18g、桑寄生9g、川牛膝9g。3讨论丝具有降血压、减慢心率、舒张外周血管、增加心脑血管血流的作用;钩藤及其生物碱能抑制细胞外Ca2+经电位依赖性Ca2+通道的内流,抑制细胞内Ca2+释放,此作用与经典钙拮抗剂相似;桑寄生能舒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血流,起到降压作用,另外还有利尿镇静作用,可协同降压;川牛膝苯提取物有显著降压及利尿作用。本实验结果显示,天麻钩藤饮的优化处方以天麻6g、钩藤15g、石决明18g、桑寄生9g、川牛膝9g为最佳剂量

  正交设计应用于中药复方研究,有利于分析中药复方配伍的主次关系,发现中药复方最佳配伍,筛选中药复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本实验在相关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对中药复方天麻钩藤饮进行两次正交试验设计,从而找出其最佳的组方(药物配伍和剂量),为指导临床应用和中药复方的二次开发奠定基础。实验结果表明,方中天麻平肝熄风,为君药;石决明、钩藤平肝潜阳,为臣药;桑寄生补益肝肾,为佐药;川牛膝引血下行,为使药。诸药配伍,平肝熄风、滋阴潜阳作用更为突出。药理研究证实,天麻及天麻密环菌菌秸秆粉碎试验台进行试验。试验时,首先将秸秆托板放在输送带上,然后按照预定的喂入量称好物料,并将其均匀地铺放在输送装置上,最后驱动粉碎刀辊,待刀辊运转平稳后,驱动输送装置开始喂料。工作时,秸秆粉碎装置的刀辊高速旋转,高速旋转的动刀对秸秆有很强的抓取作用,秸秆在动刀的抓取作用下被卷入粉碎室,在动刀和定刀的共同作用下,秸秆被切断、打击、撕裂、揉搓成碎段或纤维状,然后经出口抛出粉碎室。秸秆粉碎过程中,转矩转速传感仪将动刀轴所受的转矩和转速等物理信号转变为连续的电信号,CRAS数据

  例2正交设计方法在小麦秸秆粉碎性能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1试验原理利用自制的

  配比。

  -4-

  采集系统(包括ADCRAS数据采集系统和SSCRAS信号与分析系统)将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记录并传送给计算机,由计算机保存和处理试验数据,以便进行数据处理和功率曲线分析。粉碎后的秸秆人工分类,用电子天平秤取质量,计算粉碎合格率。试验流程图如图1所示。图1试验流程图

  2试验内容2.1试验物料河南省洛阳地区当年自然成熟的小麦秸秆,经测试其含水率为30%。2.2

  试验喂入量模拟2.2m割幅联合收获机田间工况,按谷草比1∶1.5,产量7500kg/hm2计算,喂入量为1.98kg/s。2.3试验因素和试验水平考虑小麦秸秆粉碎的实际情况,本研究选取的试验因素为:粉碎室包角A、刀辊转速B和动定刀间隙C。查阅有关资料,考虑各个试验因素的使用范围并进行了适当扩展,取每个试验因素3个水平,具体为:A:A1=150°,A2=110°,

  交表

  A3=70°;B:B1=2600r/min(55m/s),B2=2100r/min(45m/s),B3=1600r/min(35m

  /s);C:C1=10mm,C2=20mm,C3=30mm。2.4正交表选择正交表是正交设计方法中合理组织试验,并对试验结果直接进行分析的主要工具,它可以以尽量少的试验次数,解决比较复杂的多因素试验中以下各问题:对指标的影响,哪个因素最重要,哪个因素次之;每个因素以哪个水平为最好?各个因素以什么样的水平搭配起来,指标较好。本试验有3个因素,每个因素有3个水平,所以选取如表1所示正交表。表1正次序依次为:因素B动刀转速、因素A壳体包角、因素

  2.5试验结果粉碎合格率、粉碎功耗正交试验数据

  结果如表2所示(为了数据的准确性,每个试验方案做两次,取其平均值)。

  2.6试验数据分析粉碎合格率数据分析如表3

  所示。粉碎功耗数据分析如表4所示。从粉碎合格率分析中可以看出:对于粉碎合格率,壳体包角的显著水平为一水平150°,动刀轴转速的显著水平为一水平2600r/min,动定刀间隙为一水平10mm。各因素的显著表2正交试验结果

  C动定刀间隙。保证试验指标粉碎合格率较高的最佳搭配为:因素A壳体包角为一水平、因素B动刀轴转速为一水平、因素C动定刀间隙也为一水平。

  -5-

  表3粉碎合格率正交试验数据分析

  表4功率消耗正交试验数据分析

  -6-

  从粉碎功耗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对于粉碎功耗,壳体包角的显著水平为三水平70°,动刀轴转速的显著水平为三水平1600r/min,动定刀间隙的显著水平为三水平30mm。各因素的显著次序为:因素A壳体包角、因素B动刀转速、因素C动定刀间隙。保证试验指标粉碎功耗较低的最佳搭配为:因素A壳体包角为三水平、因素B动刀轴转速为三水平、因素C动定刀间隙也为三水平。3结论1)粉碎合格率较高的最佳搭配为:壳体包角150°、动刀轴转速2600r/min(55m/s),动定刀间隙10mm。粉碎功耗较低的最佳搭配为:因素壳体包角为70°、动刀轴转速为1600r/min(35m/s)、动定刀间隙为30mm。2)各因素对粉碎合格率显著次序依次为:因素B动刀转速、因素A壳体包角、因素C动定刀间隙。对粉碎功耗显著次序为:因素A壳体包角、因素B动刀转速、因素C动定刀间隙。3正交试验设计在例优化甘蔗再生体系中的应用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供试甘蔗品种为福农95-1702和福农94-0403,

  由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提供。1.2方法1.2.1愈伤组织的诱导:选取生长健壮的无病甘蔗梢部30cm,除去叶片,切取其顶端部分约5cm。用75%的酒精擦拭其表面,消毒2~3min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剥去最外层,再75%酒精表面消毒1~2min后剥去次外层,然后小心切取直径为0.4~0.8cm,厚度为0.1~0.2cm的心叶,接种在MS+3mg/L2,4-D+30g/L蔗糖+6g/L琼脂粉,pH5.8的诱导培养基上,于26~28的暗室里培养诱导愈伤组织。1.2.2愈伤组织的继代:用镊子挑取诱导出来的呈淡黄色的胚性愈伤组织,转入MS+2mg/L2,4-D+30g/L蔗糖+6g/L琼脂粉,pH5.8的继代培养基上,每20d更换一次新的继代培养基。1.2.3试验设计:在分化培养基的优化试验中,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2],配比四因素三水平,即6-BA(因素A):

  -7-

  设A1、A2、A3分别为1.5、2.0、2.5mg/L;KT(因素B):设B1、B2、B3分别为1.0、1.5、2.0mg/L;NAA(因素C):设C1、C2、C3分别为0、0.1、0.2mg/L;活性炭(因素D):设D1、D2、D3分别为0、0.5、1.0g/L(表1)。将正交试验中选出的2个优化组合为处理,以原有再生体系MS+2mg/L6BA+0.1mg/LNAA+30g/L蔗糖+6g/L琼脂粉,pH5.8为对照CK,按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上每种组合的分化培养基接种10块经过继代两次的胚性愈伤组织,每个组织块大小应该均匀一致,直径为2mm,每个组合重复3次,在26~28,每天12~14h2000Lx的光照条件下培养,每5d观察记录化情况,45d后做统计分析。表1���正交试

  验因素水平表L9

  芽数分别为11.8个和8.6个。(4)活性炭浓度对分化的影响。由表3可得,活性炭浓度对福农951702的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显著(P<0.05),而对于福农94-0403的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为极显著(P<0.01)。表4表明,对于福农95-1702和福农94-0403,都以D3水平效果最佳,45d后,每块愈伤组织所能分化的不定芽数分别为10.7个和7.1个。2.1.3获得优化组合:根据上面的分析和表4的结果,可以得出分别适合两个基因型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成分组合,即对于福农95-1702,组合为A1B3C3D3(组合3);对于福农94-0403,组合为A3B2C1D3(组合8)。2.2优化组合与原有再生体系的比较由表5可看出,基因型间和基因型组

  合互作,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这证明了不同的基因型都需要有一个更适合它的再生条件,要找到一个适合所有甘蔗基因型高效再生的培养基是不大可能的。再由新复极差法(表6),可以进一步证明,对于福农95-1702和福农94-0403,组合3和组合8就是其优化处理水平组合,与CK相比均达极显著水平,分化

  (34)

  2

  结果与分析2.1各因素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2.1.1各因素对试验效果影响的主次:由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可以粗略地看出(表2),各试验因素对两个甘蔗基因型福农95-1702和福农94-0403不定芽分化的影响主次顺序分别为6-BA>KT>NAA>活性炭和KT=NAA>6-BA>活性炭。更进一步精密的方差分析(表3),则可以把影响福农94-0403不定芽分化的主次因素定为KT>NAA>6-BA>活性炭。2.1.2各因素对试验效果的影响:(1)6BA浓度对分化的影响。由表3看出,6-BA浓度对两个基因型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新复极差法测验(表4)表明,对于福农951702和福农94-0403,分别以A1和A3水平效果最佳,45d后,每块愈伤组织所能分化的不定芽数分别达14.8个和8.3个。(2)KT浓度对分化的影响。由表3可知,KT浓度对两个基因型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表4表明,对于福农951702和福农94-0403,分别以B3和B2水平效果最佳,45d后,每块愈伤组织所能分化的不定芽数分别达12.6个和9.0个。(3)NAA浓度对分化的影响。由表3可得,NAA浓度对两个基因型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表4表明,对于福农95-1702和福农94-0403,分别以C3和C1水平效果最佳,45d后,每块愈伤组织所能分化的不定

  能力分别提高了1.56%和1.09%。此外,由图1和图2可以直观地看到,组合3和组合8的分化芽都长得比相应的对照快,叶片颜色更浓绿,且愈伤组织的褐化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图1���优化的组合对福农95-1702的分化效果(左瓶为组合3,右瓶为

  CK)

  图2���优

  化的组合对福农94-0403的分化效果(左瓶为组合8,右瓶为CK)

  -8-

  表2���L9(34)试验结果

  注:#、、表∃%示3次重复;()内的数据为福农94-0403,其余数据为福农95-1702;不定芽数为每块接种的愈伤组织所分化的不定芽个数。表3���L9(34)方差分析结果

  注:()内的数据为福农94-0403,其余数据为福农95-1702;**表示差异极显著,*表示差异显著。表4新复极差法测验结果

  表5与3个组合下的二因素试验方差分析

  2个基因型

  -9-

  注:**表示差异极显著,*表示差异显著。表62个基因型在不同组合培养基下的差异显著性

  3讨论植物的细胞分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

  程,特别是对于遗传背景复杂的甘蔗来说更是如此。大量的实验表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种类、浓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将影响着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和生根。甘蔗组织培养中,普遍存在多酚污染,在原有分化培养基CK中培养也不例外(图1和图2)。多酚物质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能逐渐氧化成褐色的醌类物质,这些氧化物阻碍愈伤组织的正常生理代谢和养分吸收,从而使组织坏死,最终导致分化能力的降低和分化苗长势的缓慢和茎秆的细弱。从本试验的结果得出,在加入适量的活性炭对愈伤组织分化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褐化现象得到了改善。但是活性炭的用量也不能过高,否则可能会吸附生长调节物质,影响分化。本试验按照正交设计分别对两个甘蔗基因

  型愈伤组织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的9个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每个组合虽然都能分化出不定芽,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异极显著。即使是同一个优化出来的组合,再生效率也存在较大的基因型依赖性。这对今后的甘蔗组培扩繁和开展甘蔗基因工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的研究工作也证明,正交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对于选择最佳试验方案,是十分有效的工具,其优越性在于能大量减少实验次数。若四因素三水平进行常规试验时,要进行34=81次试验,而正交法只需9次,这就节省了9倍的工作量,加快了研究的进程。目前,对于甘蔗组织培养的研究工作,限于人力、物力和时间,只能对个别基因型和问题较为突出的不定芽分化阶段实施部分研究。本试验得出的优化再生体系,可以用于试验品种的遗传转化研究。

  -10-

  参考文献

  [1]刘宜柏,贺浩华,孙义伟,等.两系亚种间制种的花期花时及异交率的初步观察[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3,[2]袁隆平.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J].杂交水稻,1997,12(6):1~6.[3]彭崑生(主编).两系法杂交水稻实用技术[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袁隆平(主编).杂交水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5]陈跃进,周永龙.赤霉素在水稻异交栽培中的作用试验[J].湖北农学院学报,1998,18(1):17~20.[6]雷争峰.神力素和超浓缩神力素对两系杂交稻制种产量影响试验总结[J].杂交水稻,1997,12(3):43,44.[7]陈跃进,周永龙.赤霉素在水稻异交栽培中的作用试验[J].湖北农学院学报,1998,18(1):17~20.[8]蒋士宋.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技术总结[J].杂交水稻,2000,15(4):14,15.[9]龙和平,莫科生.培矮64S系列组合优质高产制种技术[J].杂交水稻,2001,16(2):15,16.[10]肖华伟,张化兴,吕重宏.两系杂交稻高产优质制种的实践与认识[J].湖南农业科学,1998(4):13~15.[11]刘宜柏,孙义伟,贺浩华,等.两系杂交稻制种技术的初步总结[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3,15:91~95.[12]程日庆.生长调节剂&&&植物龙在蔬菜上的使用效果[J].福建热作科技,2003,28(1):5,6.[13]田红萍,曲济兴,白莲香,等.天丰素、芸苔素内酯在粮食、蔬菜上的应用效果[J].山西农业科学,2003,32(1):[14]凌中鑫,张士伟.叶肥∋稻多收(在水稻上的增产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02,30(6):941,942.[15]肖层林,肖志清.高剂量喷施∋920(对培矮64S异交态势的改良[J].种子,1999(3):30~32.[16]陈连生,王献.培矮64S为母本的杂交稻制种∋九二0(高效使用技术[J].杂交水稻,2004,19(1):34,35.[17]赖力森.两系杂交水稻∋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技术改进[J].种子,2001(2):66,67.

  -11-

篇三:食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相关论文

  鲜切马铃薯由于切分造成机械损伤导致组织细胞破裂使细胞内的化学成分在酶的作用下相互作用迅速产生褐变引起外观色泽的变化同时改变风味造成营养物质损失降低鲜切马铃薯的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

  食品化学实验报告论文2

  黑龙江东方学院食品化学综合设计实验实验题目:果蔬褐变机制及其防止初探姓名白也学号12203102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粮食工程)年级2012指导教师姚晶学部食品与环境工程实验日期2014年6月11日食品化学综合设计实验果蔬褐变机制及其防止初探摘要介绍酶促褐变的机理及与褐变相关的酶,并从物理、化学等方面介绍了一些新近发展的酶促褐变抑制方法。鲜切马铃薯由于切分造成机械损伤导致组织细胞破裂,使细胞内的化学成分在酶的作用下相互作用,迅速产生褐变,引起外观色泽的变化,同时改变风味,造成营养物质损失,降低鲜切马铃薯的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本实验研究选用新鲜马铃薯为试材,探讨引起鲜切马铃薯褐变的多酚氧化酶的部分特性,有针对性的配合控制鲜切马铃薯褐变的护色剂和控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和物理方法,延长鲜切马铃薯的贮藏期。关键词:鲜切马铃薯;酶促褐变;机理;控制目录摘要.......................................................................................................................................I1前言(1)1.1褐变(1)1.1.1酶褐变的酶类(1)1.1.2酶促褐变的条件(1)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2.1研究目的(1)1.2.2研究意义(2)2材料与方法(3)2.1实验材料(3)2.1.1实验原料(3)2.1.2实验试剂(3)2.2实验设备(3)2.3实验方法(3)2.3.1多酚酶(PPO)液的提取和分离(3)2.3.2PPO活力的测定(4)3结果与讨论(5)3.1热烫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影响(5)3.2亚硫酸钠溶液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影响(5)3.3抗坏血酸溶液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影响(6)3.4氯化钠溶液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影响(7)结论(8)参考文献(9)致谢(10)果蔬褐变机制及其防止初探1前言1.1褐变褐变反应是食品加工中最普遍存在的一种变色现象,按其发生机制分为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两大类。对酶促褐变机理的研究,目前国内外比较接受的是酚、酚酶的区域性分布假说。酚类物质和酶在细胞内通过一系列膜系统实现区域划分布,使酶和底物相互接触而引起果蔬褐变。褐变多发生在较浅色的水果和蔬菜中,如苹果、香蕉、杏、樱桃、葡萄、梨、桃、草莓和土豆等,在组织损伤、削皮、切开时细胞膜破裂,相应的酚类底物与酶接触,在有氧情况下,发生酶促褐变。介绍与你所做实验内容有关的知识或资料。

  1.1.1酶褐变的酶类催化酶促褐变的酶类主要为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PPO活性的最适PH值为5.0~7.0,有较强的耐热性,可被有机酸、硫化物、金属离子螯合剂、酚类底物类似物所抑制。POD在H2O2存在下迅速氧化多酚物质,可与PPO协同作用加剧果蔬褐变。1.1.2酶促褐变的条件酶促褐变主要取决于果蔬中丹宁的含量,果汁中丹宁含量0.045%以下时,在空气中静置3h~4h时并不变色,而当其含量超过0.11%时,在空气中变色迅速。酶促褐变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即酚类物质、多酚氧化酶和氧。如柠檬、柑橘、菠萝、葡萄柚、西瓜、番茄等,因缺少诱发褐变的酶,故不易发生酶促褐变。含有多酚类的果蔬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首先氧化成邻醌;然后邻醌或未氧化的邻二酚在酚羟基酶催化下进行二次羟基化作用,生成三羟基化合物;邻醌再将三羟基化合物氧化成羟基醌;羟基醌易聚合而生成黑色素。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目的1.观察加工过程中物料的褐变状况。要求采用不同的防止褐变措施,观察防止褐变的结果。2.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食品在贮存和加工过程中各类型褐变的机理、反应的途径,防止褐变应采用的措施。1.2.2研究意义过去鲜切蔬菜的酶研究集中于酶活性的测定,但传统PPO酶活性的测定受到PPO酶易氧化失活及过氧化物酶的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从编码褐变关键酶基因mRNA含量的角度研究褐变抑制与酶的关系,深入揭示了褐变抑制机理,为进一步从分子生物学研究鲜切蔬菜褐变奠定了基础。2材料与方法2.1实验材料

  2.1.1实验原料新鲜的马铃薯:哈尔滨当地购买2.1.2实验试剂无水亚硫酸钠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抗坏血酸分析纯哈尔滨市新春化工厂磷酸氢二钠分析纯天津耀华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磷酸二氢钾分析纯天津化学试剂三厂丙酮分析纯哈尔滨蓝星石化工厂氯化钠分析纯天津金汇化学试剂有限公司2.2实验设备Spectrumlab54型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PB3002-N型精密电子天平美国双杰兄弟(集团)有限公司2.3实验方法2.3.1多酚酶(PPO)液的提取和分离将马铃薯快速去皮,切成厚度1~2mm的簿丝。1.称取马铃薯样品5g,共5份,至于烧杯中,放入60摄氏度水浴锅中热烫,时间分别为0s,30s,45s,60s,75s;2.称取5g马铃薯样品,共5份,放入预先配置的一定浓度(分别为0.10%、0.15%、0.20%、0.25%和0.30%)的抗坏血酸溶液,浸渍两分钟后取出,3.称取5g马铃薯样品,共5份,放入预先配置的一定浓度(分别为0、0.5%、1.0%、1.5%和2.0%)的亚硫酸钠溶液,浸渍2分钟后取出;4.称取马铃薯样品5g,共5份,放入预先配置的一定浓度(分别为0、1%、1.5%、2.0%和2.5%)的NaCl溶液,浸渍2分钟后取出。将以上处理后的马铃薯取出,加少许预先冷藏的混合磷酸盐缓冲

  液(PH值为6.0),水浴研磨,然后加入10ml磷酸盐缓冲液,于4摄氏度静置20min,上

  清液即为PPO粗酶液。粗酶液先经10ml丙酮沉淀,取沉淀,然后往沉淀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液50ml,制成纯酶液并置低温4摄氏度下备用2.3.2PPO活力的测定取混合磷酸缓冲液(PH值为6.0)1.5ml,加入1ml浓度为0.02mol/L的邻苯二酚溶液,先于30摄氏度保温5min,再加1ml的待测酶液,迅速混匀后在波长410nm处测定吸光度。每隔1min记录1次吸光度,共记录3min,重复测定3次。一个活力单位(U)定义为测定条件下每分钟引起吸光度改变0.001所需的酶量。3结果与讨论3.1热烫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影响热烫对鲜马铃薯褐变的结果见表3-1。表3-1热烫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影响

  2min0.4450.5110.2000.2070.1293min0.4800.5730.2220.2330.132图3-1热烫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影响.热烫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影响

  0.10.20.30.40.50.60.7012345时间/min吸光值由表3-1可知热烫为1分钟时抑制马铃薯褐变效果最好。3.2亚硫酸钠溶液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影响亚硫酸钠溶液对鲜马铃薯褐变结果见表3-2。表3-2亚硫酸钠溶液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影响

  2min1.0700.2240.1950.1490.1113min1.1320.2060.1710.1360.101图3-2亚硫酸钠溶液浓度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影响亚硫酸钠溶液浓度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影响

  0.20.40.60.811.200.0050.010.0150.020.025亚硫酸钠溶液的浓度吸光值由表3-2可知,当亚硫酸钠溶液浓度为2.0%时抑制马铃薯褐变的效果最好。3.3抗坏血酸溶液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影响抗坏血酸溶液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结果见表3-3表3-3抗坏血酸溶液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影响

  2min0.1590.1290.1750.1420.1123min0.1550.1260.1730.1490.242图3-3抗坏血酸对马铃薯褐变的影响

  从表3-3中可知,抗坏血酸溶液对鲜切的马铃薯褐变的效果不明显.3.4氯化钠溶液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影响氯化钠溶液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结果见表3-4

  2min1.3010.8770.4180.2840.1673min1.2380.9250.4490.2990.180图3-4氯化钠溶液的浓度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影响氯化钠溶液的浓度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影响

  0.20.40.60.811.21.400.0050.010.0150.020.0250.03氯化钠溶液的浓度吸光值从表3-4可知,当氯化钠溶液为2.5%,时抑制马铃薯褐变效果最好。结论研究了马铃薯褐变机制的条件,得出了如下结论:(1)热烫1分钟对马铃薯褐变抑制的效果最好。(2)亚硫酸钠溶液浓度为2.0%时抑制马铃薯褐变的效果最好。(3)氯化钠溶液浓度为2.5%时抑制马铃薯褐变的效果最好。通过结论,做出成品:将马铃薯快速去皮,切成1~2mm的薄片,先热烫1分钟,然后依次浸渍在浓度为2.0%的亚硫酸钠溶液,2.5%的氯化钠溶液中2分钟,再烘干,制成成品土豆干。效果如下图片。

  (烘干前)

  (烘干后)参考文献[1]付湘晋.我国天然黑色素资源研究概况[J].粮食与油脂,2005(12):42-45[2]王平,孙慧.黑米、黑豆、黑芝麻中几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2):95-98[3]赵晋府.食品工艺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08-137[4]何国庆,丁立孝。食品酶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致谢感谢指导老师姚晶老师为我们组指导了此次实验,纠正了我们的不足。感谢同组艾丽娜同学,为我们查找资料,做PPT。感谢同组初晓宇同学,为我们讲PPT并带领同组人做实验。感谢同组人的认真努力,因为有了合作的精神才把实验做好。更感谢指导老师和同班同学给予我们组的支持。

篇四:食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相关论文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研究

  学院名称:_____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00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研究

  摘要: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实验进行改进,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改性条件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关键词:正交试验设计;正交表;大豆分离蛋白;改性

  一、概述

  正交试验设计是利用“正交表”选择试验的条件,并利用正交表的特点进行数据分析,找出最好的或满意的试验条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适用于多因素的设计问题。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人们的膳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就会使人消瘦,引起各种疾病,特别是对于儿童,会造成发育不良,智力低下。人类食用蛋白质主要有两大类,即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由于植物蛋白周期短、资源丰富、产量大等优点,在食用蛋白中占70%以上,而动物蛋白则不足30%。近年来,由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耕地面积减少,开发高营养、高产量的植物蛋白成为人类研究的重要目标。

  功能特性在食品的各个

  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天然大豆蛋白的这些功能特性尚不能满足现代食品加工的要求,为此,国内外学者正谋求一些方法来改善这些功能特性。

  通过改性可以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溶解性、乳化性等,本试验主要对乳化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三因素三水平实验,影响因素较多,利用正交设计实验可以缩短实验时间,减少工作量,降低成本,因而对此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的改进

  、试验设计

  1.试验目的:研究不同条件下对蛋白质乳化性的影响。

  2.试验指标:用蛋白质的乳化性(y)作为考察指标,该指标越大表明影响性越大。

  3.确定因子与水平:本实验设定的因素水平有质量分数,离子强度,

  PH值。

  质量分数选择0.5%,1.0%,2.0%;离子强度选择0.1M,0.5M,1.0M

  ;PH值选择

  表1因素水平表

  因素「7-^平_A:质量分数(%)B:离子强度(M)C:PH

  -一--二二

  三

  0.5

  1.0

  2.0

  0.1

  0.51.0

  5

  7

  9

  4.水平三因素实验,经分析选用

  三、试验结果

  正交表选择:本实验为三

  L9(34)o

  按试验设计方案实施后,所得的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试验号红、■号、

  表2

  试验结果数据表

  质量分数A离子强度B(M)

  PHC

  (%)

  1

  1

  1

  1

  试验结果y(%)35.3

  2

  1

  3

  1

  4

  2

  5

  2

  6

  2

  7

  3

  8

  3

  9

  3

  四、数据的方差分析

  1.试验结果的数据处理

  2

  2

  41.0

  3

  3

  44.5

  1

  2

  47.3

  2

  3

  49.9

  3

  1

  37.4

  1

  3

  56.3

  2

  1

  40.1

  3

  2

  44.7

  表3试验设计方案与试验结果计算分析表

  因素

  试验号—

  A

  B

  C

  实验结果yy2

  (meq/kg

  1

  2

  3

  4

  油)

  1

  1(0.5)1(0.1)1(5)

  1

  35.3

  1246.09

  2

  12(0.5)2(7)

  2

  41.0

  1681.00

  3

  13(1.0)3(9)

  3

  44.5

  1980.25

  4

  2(1)

  1

  2

  3

  47.3

  2237.29

  5

  2

  2

  3

  1

  49.9

  2490.01

  6

  2

  3

  1

  2

  37.4

  1398.76

  7

  3(2)

  1

  3

  2

  56.3

  3169.69

  8

  3

  2

  1

  3

  40.1

  1608.01

  9

  3

  3

  2

  1

  44.7

  1998.09

  K1

  120.8138.8112.8129.9

  T=396.5

  K2

  134.6131.0133.0134.7P=17468.03

  K3

  141.1126.6150.7131.9Q=17809.1

  9

  k1

  40.27

  46.3037.6043.30

  ST=341.16

  k2

  44.8743.6744.3344.90

  n=9

  k3

  47.0342.2050.2343.97

  R

  6.77

  4.10

  12.63

  1.60

  Sj

  71.6425.90239.7

  3.88

  5

  2.直观分析(极差分析):

  2.1极差大小:RPH>R质量分数>R离子强度2.2因素主次:主-----------------次

  PH;质量分数,离子强度2.3添加趋势图:

  图1趋势图

  -^―系列1

  2.3.1质量分数增大,则蛋白质的乳化性增强,若蛋白质的质量分数过大,会导致反应不完

  全,成本增加,因些选择

  A3水平2.0%;

  232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蛋白质的乳化性减弱,故取

  Bi水平0.1M;

  2.3.3蛋白的的乳化性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选择C3水平PH=9。

  3.方差分析

  由于因素A和C的F值分别为18.46和61.86,大于Fo.i(2,2)=9.O,因此,因素A和C在

  显著性0.05上是显著的,因子B不显著。由于因素C的F值大于F0.05=61.86而因素A的

  F值小于F0.05,因此,因素C是显著的,因素A为可接受。

  表4方差分析表

  4•最佳条件的选择在本实验中因素A和因素C是显著的,B不显著。通过上述分析,A取A,B取Bi,C取

  C3。五、小结通过对试验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的改进,成功找出提高乳化性的最佳条件,且实验次数少,

  成本低,效果显著,对工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六、学习本课程的体会本学期学习了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这门课程,深切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课上老师细致

  严谨的教学,将我带入一个神奇的数字世界。研究生阶段我主修的方向是植物蛋白,实验更是

  必不可少的环节,学习了本课程之后,从单纯的记录数据,到懂得如何将自己做出的实验数据

  变为令大家认可的论文资料,

  可以缩短实

  验时间,减少工作量,降低成本,对我的启发和教导极为深刻。相信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会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给予我很大的帮助。

  方差来源

  平方和Sj自由度f均方和V

  F值

  显著性

  因素A(质量分数)71.64

  2

  35.82

  18.46

  (*)

  因素B(离子强度)25.90

  2

  12.95

  6.68

  不显著

  因素C(PH)误差

  239.753.88

  2

  119.88

  61.86

  *

  2

  1.94

  总和

  341.16

  8

  F0.01(2,2)=99.00

  感谢老师的细心教导!

  F0.05(2,2)=19.00F0.1(2,2)=9.00

篇五:食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相关论文

  11111111

  评分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研究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二OO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Word文档

  11111111

  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研究

  摘要: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实验进行改进,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改性条件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关键词:正交试验设计;正交表;大豆分离蛋白;改性

  一、概述

  正交试验设计是利用“正交表”选择试验的条件,并利用正交表的特点进行数据分析,找出最好的或满意的试验条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适用于多因素的设计问题。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人们的膳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就会使人消瘦,引起各种疾病,特别是对于儿童,会造成发育不良,智力低下。人类食用蛋白质主要有两大类,即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由于植物蛋白周期短、资源丰富、产量大等优点,在食用蛋白中占70%以上,而动物蛋白则不足30%。近年来,由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耕地面积减少,开发高营养、高产量的植物蛋白成为人类研究的重要目标。功能特性在食品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天然大豆蛋白的这些功能特性尚不能满足现代食品加工的要求,为此,国内外学者正谋求一些方法来改善这些功能特性。

  通过改性可以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溶解性、乳化性等,本试验主要对乳化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三因素三水平实验,影响因素较多,利用正交设计实验可以缩短实验时间,减少工作量,降低成本,因而对此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的改进。

  二、试验设计

  1.试验目的:研究不同条件下对蛋白质乳化性的影响。2.试验指标:用蛋白质的乳化性(y)作为考察指标,该指标越大表明影响性越大。3.确定因子与水平:本实验设定的因素水平有质量分数,离子强度,PH值。质量分数选择0.5%,1.0%,2.0%;离子强度选择0.1M,0.5M,1.0M;PH值选择5,7,

  Word文档

  11111111

  9。表1因素水平表

  因素

  水平

  一

  二

  三

  A:质量分数(%)

  0.5

  1.02.0

  B:离子强度(M)

  0.1

  0.51.0

  C:PH

  5

  7

  9

  4.正交表选择:本实验为三水平三因素实验,经分析选用L9(34)。

  三、试验结果

  按试验设计方案实施后,所得的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试验号列号1

  表2试验结果数据表

  质量分数A(%)离子强度B(M)

  PHC

  1

  1

  1

  2

  1

  2

  2

  3

  1

  3

  3

  4

  2

  1

  2

  5

  2

  2

  3

  6

  2

  3

  1

  7

  3

  1

  3

  8

  3

  2

  1

  9

  3

  3

  2

  试验结果y(%)

  35.341.044.547.349.937.456.340.144.7

  四、数据的方差分析

  1.试验结果的数据处理

  Word文档

  表3试验设计方案与试验结果计算分析表

  11111111

  因素

  A

  BC

  实验结果y

  y2

  试验号列号

  1

  2

  3

  4

  (meq/kg油)

  1

  1(0.5)1(0.1)1(5)1

  35.3

  1246.09

  2

  12(0.5)2(7)2

  41.0

  1681.00

  3

  13(1.0)3(9)3

  44.5

  1980.25

  4

  2(1)1

  2

  3

  47.3

  2237.29

  5

  2

  2

  3

  1

  49.9

  2490.01

  6

  2

  3

  1

  2

  37.4

  1398.76

  7

  3(2)1

  3

  2

  56.3

  3169.69

  8

  3

  2

  1

  3

  40.1

  1608.01

  9

  3

  3

  2

  1

  44.7

  1998.09

  K1

  120.8138.8112.8129.9T=396.5

  K2

  134.6131.0133.0134.7P=17468.03

  K3

  141.1126.6150.7131.9Q=17809.19

  k1

  40.2746.3037.6043.30ST=341.16

  k2

  44.8743.6744.3344.90

  n=9

  k3

  47.0342.2050.2343.97

  R

  6.774.1012.631.60

  Sj

  71.6425.90239.753.88

  2.直观分析(极差分析):

  2.1极差大小:RPH>R质量分数>R离子强度2.2因素主次:主-----------------------次

  PH;质量分数,离子强度2.3添加趋势图:

  Word文档

  图1趋势图

  11111111

  160140120100

  80604020

  0A1A2A3

  B1B2B3

  C1C2C3

  系列1

  2.3.1质量分数增大,则蛋白质的乳化性增强,若蛋白质的质量分数过大,会导致反应不完全,成本增加,因些选择A3水平2.0%;2.3.2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蛋白质的乳化性减弱,故取B1水平0.1M;2.3.3蛋白的的乳化性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选择C3水平PH=9。3.方差分析

  由于因素A和C的F值分别为18.46和61.86,大于F0.1(2,2)=9.0,因此,因素A和C在显著性0.05上是显著的,因子B不显著。由于因素C的F值大于F0.05=61.86而因素A的F值小于F0.05,因此,因素C是显著的,因素A为可接受。

  表4方差分析表4.最佳条件的选择

  方差来源

  平方和Sj自由度f均方和VF值显著性

  因素A(质量分数)71.64

  2

  35.82

  18.46(*)

  因素B(离子强度)25.90

  2

  12.95

  6.68不显著

  因素C(PH)

  239.75

  2

  119.8861.86

  *

  误差

  3.88

  2

  1.94

  总和

  341.16

  8

  F0.01(2,2)=99.00

  F0.05(2,2)=19.00

  F0.1(2,2)=9.00

  在本实验中因素A和因素C是显著的,B不显著。通过上述分析,A取A3,B取B1,C取C3。

  五、小结

  Word文档

  11111111

  通过对试验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的改进,成功找出提高乳化性的最佳条件,且实验次数少,成本低,效果显著,对工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六、学习本课程的体会本学期学习了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这门课程,深切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课上老师细致严谨的教学,将我带入一个神奇的数字世界。研究生阶段我主修的方向是植物蛋白,实验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习了本课程之后,从单纯的记录数据,到懂得如何将自己做出的实验数据变为令大家认可的论文资料,可以缩短实验时间,减少工作量,降低成本,对我的启发和教导极为深刻。相信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给予我很大的帮助。感谢老师的细心教导!

篇六:食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相关论文

  正交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在食品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摘要】正交试验是利用正交表安排多因素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一摘要种设计方法。他从多因素的全部水平组合中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水平组合进行试验,通过对这部分对这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面实验的情况,找出因素最佳水平组合。数据处理是对数据的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变换和传输。数据的形式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形或声音等。数据经过解释并赋予一定的意义之后,便成为信息。本文介绍了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并举例说明了该方法在食品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应用。【关键词关键词】实验设计;数据处理;正交试验;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关键词【正文】正文】影响食品性质的因素有很多,很有必要利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其各种因素影响的关键程度和每个因素的最优水平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确定。实验设计指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的知识,它包括从问题的提出、假说的形成、变量的选择等等一直到结果的分析、论文的写作一系列内容。它给研究者展示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概貌,试图解决研究的全过程。研究者在实验前根据研究目的拟定的实验计划及方法策略。其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实验程序,并提出将如何对实验数据作统计分析、

  心理实验设计的主要步骤可归纳为:①根据研究目的提出假设;②拟定验证假设的方法、程序;③选择适当的处理、分析实验数据的统计方法。日本著名的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正交试验选择的水平组合列成表格,称为正交表。例如作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按全面实验要求,须进行33=27种组合的实验,且尚未考虑每一组合的重复数。若按L9(3)正交表安排实验,只需作9次,按L18(3)正交表进行18次实验,显然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因而正交实验设计在很多领域的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正交表是一整套规则的设计表格,L为正交表用的代号,n为试验的次数,为水平数,为列数,tc也就是可能安排最多的因素个数。例如L9(34),它表示需作9次实验,最多可观察4个因素,每个因素均为3水平。一个正交表中也可以各列的水平数不相等,我们称它为混合型正交表。正交试验设计的安排正交试验设计的关键在与试验因素的安排。通常,在不考虑交互作用的情况下,可以自由的将各个因素安排在正交表的各列,只要不在同一列安排两个因素即可(否则会出现混杂)。但是当要考虑交互作用时,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任意安排,将会导致交互效应与其它效应混杂的情况。因素所在列是随意的,但是一旦安排完成,试验方案即确定,

  之后的试验以及后续分析将根据这以安排进行,不能再改变。正交试验设计的极差分析用极差法分析正交试验结果应引出以下几个结论:①在试验范围内,各列对试验指标的影响从大到小的排队。某列的极差最大,表示该列的数值在试验范围内变化时,使试验指标数值的变化最大。所以各列对试验指标的影响从大到小的排队,就是各列极差D的数值从大到小的排队。②试验指标随各因素的变化趋势。③使试验指标最好的适宜的操作条件(适宜的因素水平搭配)。④对所得结论和进一步研究方向的讨论。较优条件选择各因素的好水平加在一起,是否就是较优试验条件呢?理论上,如果各因素都不受其它因素的水平变动影响的,那么,把各因素的优水平简单地组合起来就是较好试验条件。但是,实际上选取较好生产条件时,还要考虑因素的主次,以便在同样满足指标要求的情况下,对于一些比较次要的因素按照优质、高产、低消耗的原则选取水平,得到更结合试验实际要求的较好生产条件。实践中发现,有时不仅因素的水平变化对指标有影响,而且,有些因素间各水平的联合指配对指标也产生影响,这种联合搭配作用称为交互作用。而交互作用应该在试验设计时考虑到。正交试验分析方法一、直接对比法直接对比法就是对试验结果进行简单的直接对比。直接对比法虽然对试验结果给出了一定的说明,但是这个说明是定性的,而且不能肯定地告诉我们最佳的成分组合。显然这种分析方法虽然简单,但是不能令人满意。

  二、直观分析法直观分析法是通过对每一因素的平均极差来分析问题。所谓极差就是平均效果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有了极差,就可以找到影响指标的主要因素,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佳因素水平组合。正交试验设计的过程:1、确定试验因素及水平数;2、选用合适的正交表;3、列出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4、对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进行分析,包括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5、确定最优或较优因素水平组合。例1采用乙醇水溶液和轻汽油的混合溶剂对棉仁饼进行浸出去毒(游离棉酚)。为了解该方法的去毒效果,并寻找最佳的工艺条件,因而选择3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表1因素水平表

  水平123因素A因素B因素C乙醇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小时)9040188451.585502

  实验指标:(1)粕中游离棉酚(%)(2)粕中残油率(%);选择正交表L9(3、4)安排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正交试验方案及实验结果分析表

  试验号12因素A1(90)1B1(40)2(45)C1(1)2(1.5)空列12实验结果Yi游离棉酚%残油率%0.241.170.1610.65

  3456789

  12(88)223(85)33

  3(50)123123

  3(2)231312

  3312231

  0.1150.2230.0610.120.1390.2890.112

  0.420.410.380.650.51.240.45

  粕中游离棉酚(%)

  K1K2K3k1k2k3R0.5160.4140.540.1720.1380.180.0420.6020.5110.3570.2010.1710.1190.0820.6590.4960.3150.220.1650.1050.1150.4130.430.6270.1380.1430.2090.071

  粕中残油率(%)

  K1K2K3k1k2k3R2.241.442.190.7470.480.730.2672.082.271.520.6930.7570.5070.253.061.511.31.020.5030.4330.58721.82.070.6670.60.690.27

  由此可见因素C对两个实验指标来说,都处以主要地位,并且都以C2为最优;因素B在游离棉酚中处于第二位,而在残油率中处于次要地位,故由游离棉酚来确定,且以B2为好,因素A在游离棉酚中处于次要地位,而在残油率中位于第二位,故可由残油率来决定,且以A2为最好。综合以上对两指标的分析,可得出较优的条件是A2B2C3,即乙醇浓度88%,浸出温度45℃,浸出时间2h例2膳食纤维改善馒头品质的研究膳食纤维是指能助人体小肠消化吸收,而在人体大肠能部分或全

  部发酵的可食用的植物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其相类似物质的总和,部发酵的可食用的植物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其相类似物质的总和包括多糖、寡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的植物物质具有润肠通便,调节控木质素以及相关的植物物质。具有润肠通便制血糖浓度,降血脂等一种或多种生理功能,降血脂等一种或多种生理功能并被列为第七大纤维素并被列为第七大纤维素。为对传统主食馒头进行膳食纤维强化,开发大豆豆皮膳食纤维为对传统主食馒头进行膳食纤维强化开发大豆豆皮膳食纤维功能馒头,特通过正交试验进行探讨特通过正交试验进行探讨。1、给出因素水平表

  123升温速度A30℃/小时50℃/小时100℃/小时恒温温度B600℃450℃500℃恒温时间C6小时2小时4小时降温速度D1.5倍安培1.7倍安培15℃/小时

  2、给出直观分析结果给出直观分析结果Kik1K2K32、趋势图数据表

  因素A2A1A3B2B3B1C1C3C2D3D2D1平均值ki4.5511.675.176.679.3356.59.675.56.339.33

  A54.511.67

  B9.335.176.67

  C59.676.5

  D9、336.335.5

  例3

  如山楂品种、影响山楂液化率的因素很多,如山楂品种

  山楂果肉的破碎度、果肉加水量、原料pH值、果胶酶种类、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等等。经全面考虑,最后确定果肉加水量、加酶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为本试验的试验因素,分别记作A、B、C和D,进行四因素正交试验,各因素均取三个水平,因素水平表见下表所示。

  实验因素水平加水量(ml/100g)A105090147加酶量(ml/100g)B203550酶解温度(℃)C1.52.53.5酶解时间(h)D

  123

  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

  试验号123456789A1(10)112(50)223(90)33因素B1(1)2(4)3(7)123123CD1(20)1(1.5)2(35)2(2.5)3(50)3(3.5)233112321321实验结果(液化率%)0172412472811842

  参考文献[1]李志西主编.食品实验设计与数理统计分析.西北农业大学出版,1992[2]程日庆.生长调节剂--植物龙在蔬菜上的使用效果[J].福建热作科技,2003[3]潘丽军主编.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4]朱振海.数理统计在食品加工工艺中的应用.食品科学.1985

篇七:食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相关论文

  每次试验的结果能直接分析出该因素的值是取大了还是取小了的情况222斐波纳奇法基本思想与斐波纳奇法基本思想与斐波纳奇法基本思想与061806180618法一样法一样法一样不同不同不同061806180618法按一定比例常数法按一定比例常数法按一定比例常数061806180618来缩短范围而斐按不同比例斐波纳奇数缩短范围来缩短范围而斐按不同比例斐波纳奇数缩短范围来缩短范围而斐按不同比例斐波纳奇数缩短范围给定试验次数时可使区间缩短为最小最优搜索法给定试验次数时可使区间缩短为最小最优搜索法给定试验次数时可使区间缩短为最小最优搜索法这种方法是序贯法这种方法是序贯法这种方法是序贯法它是限定试验次数并且每次做一个试验的最优方法它是限定试验次数并且每次做一个试验的最优方法它是限定试验次数并且每次做一个试验的最优方法算法简算法简算法简单适用于计算机计算单适用于计算机计算单适用于计算机计算333黄金分割法步骤

  化工学院

  制剂102

  杜娟

  100103213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在学习中的应用

  任何自然科学都离不开实验,大多数学科(化工、化学、轻工、材料、环境、医药、热工等)中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大多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如最佳的配方、工艺条件,产品性能的优化,对产品质量、环境质量作出评价等。“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课程是以概率论数理统计、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经济、科学地安排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最终达到减少试验次数、缩短试验周期、迅速找到优化方案的一种科学计算方法。它主要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试验,是产品设计、质量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在学习当中我们会接触实验,例如无机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等基础课程实验,当然还有专业课的实验。我所学专业是药物制剂,本专业与化学药物密不可分,当然更离不开实验。实验过程包括以下几步:1.实验准备①提出问题,弄清实验目标②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设计)③拟订实验大纲④实验设备、测试仪器的准备2.实验①测试②记录3.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去伪存真,提炼出我们需要的信息,以发现事物的规律。4.提交实验报告或科研报告虽然说起来步骤简便,但真正进行实验时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要对实验进行设计要做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精度。这是实验

  设计的基本宗旨,可以用一下表格说明这一点:

  方案选择实验设计

  高效的进行实验

  数据处理与分析

  得到可靠的结论

  这样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就体现了巨大的作用,实验设计——是指为节省人力、财力、迅速找到最佳条件,揭示事物内在规律,根据实验中不同问题,在实验前利用数学原理科学编排实验的过程。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为理论基础,为获得可靠试验结果和有用信息,科学安排试验的一种方法论,亦是研究如何高效而经济地获取所需要的数据与信息的方法。正确的实验设计不仅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并且是得到可信的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即经过设计的实验,效果大大提高,与不经过设计的实验相比,情况大不相同。广义上说,实验设计包括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测定参数,确定需要控制或改变的条件,选择实验方法和测试仪器,确定实测精度要求,实验方案设计和数据处理步骤等。课程中所讲述的实验设计的步骤分为:1、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指标。2、挑选因素,选取水平。3、选定实验设计方法。4、实验点安排。以及实验设计的方法:1、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有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法。2、单因素试验设计3、双因素试验设计4、正交实验设计5、各种试验方法的目的、出发点各不相同。

  根据这些基本的理论才能有实验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实验设计以及实验的进行做到科学合理,并且得到期待的可靠地结果。实验设计方法主要有:一、单因素实验设计的方法主要有:1、平均法:在确定因素范围的中点处做实验,每做一次试验后,根据试验点目标函数值的高低,就可以决定去掉左半边或右半边范围,在留下范围内的中心处在试验,用同样的方法决定去留和留下的区间,再反复的试验下去,直到达到要求平分法:根据试验点的目标函数值来决定舍弃半个因素范围平分法的优点:每次试验可去掉试验范围的一半,试验次数大大减少(适用情况:每次试验的结果能直接分析出该因素的值是取大了还是取小了的情况)2、斐波纳奇法基本思想与0.618法一样不同0.618法按一定比例常数0.618来缩短范围,而斐按不同比例(斐波纳奇数)缩短范围斐波纳奇法优点:1给定试验次数时,可使区间缩短为最小—最优搜索法这种方法是序贯法,它是限定试验次数并且每次做一个试验的最优方法单,适用于计算机计算3、黄金分割法步骤:1确定试验范围[ab]2选定试验点(0.618根据留好去坏原则,对比试验结果,缩小试验范围重复上述过程至满意结果0.382)352

  3算法简

  4在新的范围内安排试验

  0.618法(黄金分割法)适用范围:指数函数为单峰函数2预先限定了试验的批

  优点:有效减少试验次数。

  预给要求法适用范围:1如能预先确定总的试验次数数和每批试验双因素的设计理论也接触了很多。

  二、正交试验设计是利用正交表安排与分析各因素试验的一种方法,通过有代表性的水平组合进行试验,了解全面试验情况1、正交试验设计步骤:1明确试验目的,确定试验指标水平,列出因素水平表2、正交表选择原则:1因素数小于等于正交表列数表水平数满足12选最小表)析3选用正交表4试验2因素水平数等于正交5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2挑选因素,选出

  3、正交试验直观分析步骤:1计算极差R次顺序

  2根据极差R大小排列出因素主

  3计算主要因素的水平平均值,选取最有水平组合

  4、方差分析的意义:通过数据分析,搞清与数据相关的各个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5、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数据总和偏差分解为:1各因素的偏差平方和(组间平方和)2误差偏差平方和(组内平方和)6、优点: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计算工作量小,便于普及利用这些实验的设计步骤以及实验设计地方法科学有效的设计实验要进行的分点。实验设计的方法与理论在我们所学的课程中有很重要的应用例如:1、某化工工程师欲研究化学反应温度(60℃、70℃、80℃)反应时间、(1h、1.5h、2h)、催化剂用量(2kg、2.5kg、3kg)对产品产量(指标)的影响,根据找出的规律,确立最佳生产条件。2、直接过滤实验中,欲考察混凝剂硫酸铝投量,助剂聚丙烯酰胺投量,滤速对过滤周期平均出水浊度的影响。上述两个实验的进行都需要实验设计方法的理论支持,科学的设计实验分点,记录的数据后要进行数据分析,然后得到比较可靠的分析结果。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便快捷的试验方法,所以在学科中有很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我们掌握了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并能针对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学好本课程,为将来从事各专业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篇八:食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相关论文

  精品文档

  食品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40625

  课程名称:食品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英文名称:TestDesignandStatisticsMethodsinFoodscienc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6

  学分:2.0

  适用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食品加工保藏原理、食品工艺学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整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在食品科学研究和食品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主要讲述了当前食

  品科学领域常用的数据资料的整理、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等统计分析

  方法,侧重阐述了抽样方法与试验设计基础、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及其统计方法,着重介绍了

  正交试验设计的原理、步骤、方法、结果分析,课程着重于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介绍,特

  别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每一种设计或分析方法都安排有步骤完整、过程详细的实例加

  以说明,各章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且配备有习题并附简要答案以供参考和练习。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专业选修课,是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如何应用整理统计原理和

  方法进行科学实验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它是食品质量与安

  全专业专业素质教育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来说,

  《食品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既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食品科学实验能力,又可以增加对食

  品科学的理解和应用,丰富和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加强学生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

  认识和了解。通过课堂教授和演示,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当前食品科学领域常用的数据资料的

  整理、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等统计分析方法,抽样方法与试验设计基

  础、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及其统计方法以及正交试验设计的原理、步骤、方法、结果分析,课

  程着重于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介绍,特别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每一种设计或分析方

  法都安排有步骤完整、过程详细的实例加以说明,各章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且配备有习题并

  附简要答案以供参考和练习,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从事食品科学研究的专业思维模式、培养

  创造性思维能力,逐步树立健全的专业思想,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目的在于通过讲述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历史、现状、应用、特点和要求,让学生初步了

  解《食品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产生、发展历史、现状及其应用和发展概况;

  2.熟悉食品科学试验的特点和要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概述

  1.主要内容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发展概况、食品科学试验的特点与要求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统计分析最重要的是差异显著性检验,即假设检验

  3.问题与应用

  了解试验设计与统计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第二节:食品科学试验的特点和要求1.主要内容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概况、食品科学试验的特点和要求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食品科学试验的特点和要求3.问题与应用要求结合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概况,了解食品科学试验的特点和要求第二章数据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一)目的与要求1.理解和领会统计常用术语的含义;2.要求了解和深刻领会不同类型资料的性质并掌握资料的整理方法;3.掌握资料特征数的计算方法;4.掌握异常数据的检出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常用术语1.主要内容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量、准确性与精确性、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含量、随机样本;参数、统计量、准确性与精确性、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4.问题与应用统计分析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提高试验的准确性与精确性?第二节:数据资料的性质1.主要内容数据资料的来源、数量性状资料、质量性状资料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连续性变数资料、间断性变数资料;质量性状资料的特点3.问题与应用资料分为哪几类?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对于计量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有哪些?第三节:资料的整理1.主要内容连续性变数资料的整理、间断性变数资料的整理、质量性状资料的整理、常用统计表与统计图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组限、组中值、、组距、次数分布表3.问题与应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有何用途?常用的统计图和统计表有那些?第四节:资料的特征数1.主要内容平均数、变异数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全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标准差、变异系数的计算和特性3.问题与应用(1)常用的平均数有哪几类?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2)何谓变异系数?其功用是什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第五节:异常数据的处理

  1.主要内容

  异常数据的概念、检出异常值的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可疑值、极端值、异常值;对可疑值首先应从分析技术上设法找原因,如果查明是技术失误,

  不管是否是异常值均应舍弃,不必进行统计检验。

  3.问题与应用

  什么是异常数据?怎样处理?

  第三章、

  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用理论分布的规律及相互间的关系;

  2.了解有关随机变量的概率计算;

  3.基本掌握和了解t-分布及其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

  4.正确理解均数标准误及均数差树标准误的意义,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理论分布

  1.主要内容

  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抽样分布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t-分布的特征

  3.问题与应用

  了解几种分布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抽样分布

  1.主要内容:

  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均数标准误、两样本均数差数的抽样分布、样本均数差数标准误、

  t-分布;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均数标准误、两样本均数差数的抽样分布、样本均数差数标准误、

  t-分布;

  3.问题与应用

  (1)样本均数抽样总体与原总体的参数之间的关系,两样本均数差数的抽样分布与其总体的

  关系是什么?

  (2)如何解释均数标准误、样本均数差数标准误?

  第四章统计假设检验

  (一)目的与要求

  1.深刻理解统计假设检验的意义、基本原理及相关概念;

  2.要求掌握平均数假设检验的基本方法;

  3.要求了解百分率假设检验的基本方法;

  4.要求掌握总体均数、总体率等的区间估计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统计假设检验概述

  1.主要内容

  基本原理、步骤、几何意义和两类错误、两尾检验与一尾检验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原理、步骤、几何意义和两类错误

  3.问题与应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2)什么情况下作两尾检验?什么情况下作一尾检验?第二节: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检验1.主要内容单个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检验、两个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检验、统计假设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u检验、t检验3.问题与应用(1)在假设检验中,什么情况下作u检验?什么情况下作t检验?(2)统计假设检验的第一类和第二类错误各指什么?犯这两类错误的概率?各有多大?怎样控制这两类错误?第三节:假设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1.主要内容严密的试验设计和正确的试验技术;合适的统计假设检验方法;正确理解差异显著性的统计意义;合理建立统计假设,正确计算统计量;科学地结论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显著水平及其确定3.问题与应用什么是显著水平?它与假设检验结果有何关系?怎样确定显著水平?第四节:参数的区间估计1.主要内容总体平均数的区间估计、两个总体平均数差数的区间估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参数、点估计、区间估计、置信区间、置信度或置信概率3.问题与应用什么是叫参数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者有什么区别?其他问题参见课后练习题。第五章方差分析(一)目的与要求1.深刻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2.熟练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多重比较的方法;3.了解和领会方差分析的3种模型和基本假定;4.正确进行复杂数据的转换计算。(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1.主要内容平方和与自由度的分解、F分布与F检验、方差分析的线性模型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平方和与自由度的分解、F分布与F检验、3.问题与应用(1)什么是方差分析?其在科学研究中有何意义?如何进行平方和和自由度的分解?(2)如何进行F检验?第二节:多重比较1.主要内容最小显著差数法、最小显著极差法、q-检验法、多重比较的方法选择和表示方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多重比较,多重比较常用的几种方法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问题与应用

  3种多重比较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单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1.主要内容

  各处理重复数相等的方差分析、各处理重复数不相等的方差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单向分组资料

  3.问题与应用

  各处理重复数相等、各处理重复数不相等的方差分析进行方差分析时平方和、自由度以及多

  重比较中标准误的计算略有不同

  第四节:两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1.主要内容

  两向分组单独观察值试验的方差分析、两向分组有重复观察值试验的方差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无重复试验的方差分析及有重复试验的方差分析、简单效应和交互作用效应

  3.问题与应用

  对两向分组单独观察值试验的方差分析,其F检验的分母均方都是误差方MSe;对两向分组

  有重复观察值试验的方差分析时对主效应和互作进行检验随模型不同而异。

  第五节: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和数据转换

  1.主要内容

  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和数据转换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效应的可加性、分布的正态性

  3.问题与应用

  为什么有些数据需经过数据转换才能作方差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各在什么条件下应

  用?

  第六章、

  直线回归与相关

  (一)目的与要求

  1.正确理解回归、相关分析的意义及有关概念;

  2.掌握直线回归、相关分析的的基本方法;

  3.了解常见的可直线化的曲线回归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回归与相关的概念

  1.主要内容

  确定关系(函数关系)、不确定关系(相关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自变量、因变量、相关分析

  3.问题与应用

  回归与相关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直线回归

  1.主要内容

  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回归截距、回归系数的计算;直线回归的假设检验3.问题与应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实例分析第三节:直线相关1.主要内容决定系数与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计算、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决定系数与相关系数3.问题与应用相关系数的计算与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实例分析;应用直线回归与相关的注意事项第七章、试验设计基础与抽样方法(一)目的与要求1.深刻理解试验设计的意义、任务、作用及有关基本概念;2.明确食品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3.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4.能正确拟定试验计划和方案;5.掌握基本抽样方法,正确估计抽样误差和样本含量。(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试验设计概述1.主要内容意义、作用、试验设计方法的基本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试验设计、任务、作用3.问题与应用试验设计的作用有哪些?第二节: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1.主要内容介绍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试验指标、试验因素、因素水平、试验处理、试验单位、重复、全面试验、部分实施3.问题与应用正确理解试验指标、试验因素等有关基本概念,并能举例说明。第三节:食品科学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1.主要内容食品线性质量研究与非线性质量研究、食品质量研究的几个阶段、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和允许误差设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食品线性质量研究、非线性质量研究、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和允许误差设计3.问题与应用食品科学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意义是什么?第四节:食品科学试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1.主要内容基本要求、注意事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系统、效度3.问题与应用食品科学试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是什么?第五节: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主要内容重复原则、随机化原则、局部控制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重复原则、随机化原则、局部控制的概念3.问题与应用重复原则、随机化原则、局部控制三者之间的关系第六节:试验计划与方案1.主要内容试验计划、试验方案、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试验方案、受试材料、对照处理、唯一差异原则、预备试验3.问题与应用如何拟定一个试验计划?其要点是什么?第七节:试验误差及控制1.主要内容试验误差的来源、试验误差的控制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试验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减少、控制试验误差3.问题与应用试验误差的来源有哪些?如何控制试验误差?第八节:完全随机设计1.主要内容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两因素等重复完全随机设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区组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是一种全面试验设计。3.问题与应用完全随机设计有什么优缺点?第九节:样本含量的确定1.主要内容试验研究中样本含量的确定抽样检验时样本含量的估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抽样的目的、确定样本含量应具备的条件3.问题与应用几种样本含量的确定实例第八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一)目的与要求1.理解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的意义、特点及注意事项;2.根据专业知识,能正确确定区组;3.掌握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及统计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1.主要内容设计方法、设计特点、注意事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随机区组;随机区组设计主要适用于安排多个因素都同等重要的试验3.问题与应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有什么特点?与完全随机设计有什么异同?第二节:随机区组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1.主要内容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在随机区组试验中划分区组只是为了减少误差的影响,以提高试验精度,并不需要考察区组效应,故区组项不需要作F检验.3.问题与应用参见单因素与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示例。第三节:随机区组缺值估计及其统计分析1.主要内容缺值估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实例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缺值估计是根据一定的统计原理,估计出缺失单元数据的最可能值(最可信值),并以之代替缺失单元数据而参加方差分析。3.问题与应用缺值估计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是否不论缺失多少单元数据都可以进行缺值估计?第九章、正交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一)目的与要求1.理解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用途;2.熟练掌握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学会正交试验分析的两种方法,熟练掌握对不同模式的分析;4.能正确进行表头设计。(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正交试验设计的的意义1.主要内容目的、意义、正交拉丁方、正交试验设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拉丁方、正交表、正交设计3.问题与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的的意义?第二节:正交表1.主要内容正交表符号、基本性质、交互作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正交表符号的含义、交互作用3.问题与应用什么叫正交试验设计?有何特点?第三节: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1.主要内容明确目的、确定指标、列因素水平表、选择合适的正交表、进行表头设计排出试验方案;正交试验的结果分析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考核指标、表头设计、混杂、空列、正交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法(极差分析法)与方差分析方法。3.问题与应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什么叫表头设计?进行表头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五、学时分配表

  36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资源教材王钦德、扬坚主编:《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参考书林维宣主编:《试验设计》(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七、其他说明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平装]

  ~刘振学(作者),黄仁和(作者),田爱民(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数据处理基础、实验设计方法与应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简介。分别介绍测量值与误差、偶然误差的分布、误差传递等误差理论中的内容,介绍统计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与应用,介绍提高分析化学准确度的方法及质量控制方法,介绍正交实验设计、多因素序贯实验设计、随机化区组和拉丁方设计方法与应用,最后对现时最流行的大型统计软件SPSS(StatisticalProgramforSocialSciences)进行简要介绍,书末附有习题及常用的统计数表。

  本书着重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介绍了各种统计方法在化学化工、医药、环境检测、矿物加工等多方面的应用,本书把质量控制和实验设计作为重点。

  本教材适于工艺、工程类本科生和理工类研究生教学使用,尤其适用于化学化工、矿物加工、医学和环境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学等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本教材对于科研人员进行实验设计可提供很大的帮助,也可供广大分析化学工作者自学使用。本书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数据处理基础、实验设计方法与应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简介。分别介绍测量值与误差、偶然误差的分布、误差传递等误差理论中的内容,介绍统计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与应用,介绍提高分析化学准确度的方法及质量控制方法,介绍正交实验设计、多因素序贯实验设计、随机化区组和拉丁方设计方法与应用,最后对现时最流行的大型统计软件SPSS(StatisticalProgramforSocialSciences)进行简要介绍,书末附有习题及常用的统计数表。

  本书着重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介绍了各种统计方法在化学化工、医药、环境检测、矿物加工等多方面的应用,本书把质量控制和实验设计作为重点。

  本教材适于工艺、工程类本科生和理工类研究生教学使用,尤其适用于化学化工、矿物加工、医学和环境学等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本教材对于科研人员进行实验设计可提供很大的帮助,也可供广大分析化学工作者自学使用。

  前言数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掌握了数学工具,也就拿到了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理工科大学生在大学阶段会学到不少数学原理和方法,但那是纯理论的。工科大学生也学习工程数学,但很少应用于实践;而理科大学生就学到很少或根本不学。由纯数学理论到生产实践,中间似乎还缺少一些过渡。因此,完成理论联系实际,由数学的纯理论转向实际应用,就需要开设另外的课程。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是学习某些课程的必需知识,现将其独立了出来,成为化学工程和工艺、矿物加工工程等本科专业及硕士研究生教学独立的课程。又根据需要不断调整、完善。

  本书共10章,由三部分组成。1~4章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测量值与误差的分布、性质及检验;同时对方差分析这一纯数学的内容进行介绍,在简单介绍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简单推导导出一系列方差分析公式,然后重点介绍方差分析的应用,并利用方差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四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5~9章为实验设计及统计方法应用内容,主要介绍正交实验设计、多因素序贯实验设计、随机化区组和拉丁方设计的方法和应用,线性回归方法及检验,主成分分析方法及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及应用等内容;第9章为相对独立的内容,主要介绍利用误差理论进行分析化学质量管理。第10章单独成为第三部分,简单介绍目前最流行的大型统计软件之一SPSS(StatisticalProgramforSocialSciences),并结合前面各章内容对其使用进行介绍。

  本书第4章为黄仁和编写,第6章为王力编写,第7章和81、82节为田爱民编写,其余各章节为刘振学编写,由刘振学对全书内容进行统稿。在编写过程中,还结合科研和教学经验,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创作。马继红、汪兴隆和武艳菊等在读研究生参与了部分文字图表以及公式等的录入工作,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同时,在本书编著过程中,还得到了我院谭允祯院长、周仕学副院长等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鼓励,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望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第1篇数据处理基础1绪论

  1.1教学目的1.2实验设计的性质和价值1.3实验研究方法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2误差和数据处理2.1误差及其表示方法2.1.1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2.1.2准确度和精密度2.1.3误差和偏差2.1.4标准偏差的计算2.2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2.2.1频数分布2.2.2分布函数2.3误差传递2.3.1系统误差的传递2.3.2偶然误差的传递2.3.3极值误差与误差分配2.4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2.4.1有效数字2.4.2数字修约规则2.4.3运算规则2.4.4测量值的记录3有限数据统计处理3.1总体的参数估计3.1.1期望值和方差3.1.2参数估计3.2一般的统计检验3.2.1离群值检验3.2.2平均值检验3.2.3F-检验4方差分析4.1概述4.1.1基本概念4.1.2方法4.2单因素方差分析4.2.1单因素方差分析基本公式4.2.2偏差平方和4.2.3方差分析统计量4.3无重复两因素方差分析4.3.1无重复两因素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4.3.2偏差分解4.3.3自由度4.3.4方差4.3.5F-检验4.3.6方差分析表4.4无重复两因素方差分析4.4.1交互作用4.4.2偏差分解4.4.3自由度4.4.4方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4.4.5F-检验4.4.6方差分析表第2篇实验设计与统计应用5正交实验设计5.1概述5.1.1正交表5.1.2正交表的特点5.1.3正交表的优点5.1.4正交表的分类5.2正交实验设计5.2.1正交实验设计步骤5.2.2正交实验的数据处理5.3多指标的实验5.3.1综合评分法5.3.2综合平衡法5.4有交互作用的设计5.4.1正交表的选择和表头设计5.4.2按方案进行实验5.4.3结果分析5.5正交实验的方差分析5.5.1总变差的分解5.5.2分析方法5.5.3适应范围6多因素序贯实验设计6.1最陡坡法6.1.1实例6.1.2数学原理6.1.3应用条件6.2调优运算和单纯形调优法6.3消去法6.3.1“0.618”法6.3.2分批实验法6.4小结7随机化区组和拉丁7.1随机化区组7.1.1什么是随机化区组7.1.2随机化区组设计的数据处理7.1.3小结7.2拉丁方7.2.1概述7.2.2拉丁方设计的数据处理7.2.3拉丁方设计举例7.3正交方8回归分析与聚类分析初步

  ……9质量控制121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第3篇计算机程序简介10大型统计软件SPSS简介习题附录附录1Dixon检验统计量和临界值附录2Grubbs检验Tα,n值表附录3Cochran最大方差检验的临界值附录4标准正态分布表附录5t-分布表附录6F-分布表附录7相关系数临界值表附录8正交表参考文献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姓名:潘丽军//陈锦权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目录

  1绪论1.1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作用和意义1.2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发展和应用2试验设计基础2.1常用术语2.2试验计划与方案2.3试验设计常用的优良性2.4试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3数据资料的特征数与误差分析3.1数据资料的特征数3.2试验数据的误差3.3试验数据常用的表、图表达方式4方差分析4.1单因素方差分析4.2单因素试验方差分析的简化计算4.3双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5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5.1基本概念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2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与回归效果显著性检验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5.4试验因素重要程度(主次顺序)的判别方法5.5能直线化的曲线回归分析6正交试验设计6.1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思想6.2正交表6.3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6.4正交试验设计的直观分析6.5正交试验设计的方差分析7均匀试验设计7.1均匀试验设计的概念与特点7.2均匀设计的思想7.3均匀设计表7.4均匀性准则7.5均匀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7.6均匀试验设计的应用7.7含有定性因素的均匀设计7.8均匀试验设计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8回归正交试验设计8.1回归正交试验设计简介8.2一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原理8.3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9回归旋转试验设计9.1回归旋转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9.2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及统计分析9.3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及统计分析10SAS软件在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精品文档

篇九:食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相关论文

  评分

  11111111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研究

  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二OO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Word文档

  11111111

  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研究

  摘要: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实验进行改进,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改性条件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关键词:正交试验设计;正交表;大豆分离蛋白;改性

  一、概述

  正交试验设计是利用“正交表”选择试验的条件,并利用正交表的特点进行数据分析,找出最好的或满意的试验条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适用于多因素的设计问题。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人们的膳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就会使人消瘦,引起各种疾病,特别是对于儿童,会造成发育不良,智力低下。人类食用蛋白质主要有两大类,即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由于植物蛋白周期短、资源丰富、产量大等优点,在食用蛋白中占70%以上,而动物蛋白则不足30%。近年来,由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耕地面积减少,开发高营养、高产量的植物蛋白成为人类研究的重要目标。功能特性在食品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天然大豆蛋白的这些功能特性尚不能满足现代食品加工的要求,为此,国内外学者正谋求一些方法来改善这些功能特性。

  通过改性可以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溶解性、乳化性等,本试验主要对乳化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三因素三水平实验,影响因素较多,利用正交设计实验可以缩短实验时间,减少工作量,降低成本,因而对此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的改进。

  二、试验设计

  1.试验目的:研究不同条件下对蛋白质乳化性的影响。2.试验指标:用蛋白质的乳化性(y)作为考察指标,该指标越大表明影响性越大。3.确定因子与水平:本实验设定的因素水平有质量分数,离子强度,PH值。质量分数选择0.5%,1.0%,2.0%;离子强度选择0.1M,0.5M,1.0M;PH值选择5,7,

  Word文档

  11111111

  9。表1因素水平表

  因素水平

  一

  A:质量分数(%)0.5

  B:离子强度(M)0.1

  二

  三

  1.0

  2.0

  0.51.0

  C:PH

  5

  7

  9

  4.正交表选择:本实验为三水平三因素实验,经分析选用L9(34)

  三、试验结果

  按试验设计方案实施后,所得的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试验结果数据表

  质量分数A试验号列号(%)

  离子强度B(M)

  PHC

  1

  1

  1

  1

  2

  1

  2

  2

  3

  1

  3

  3

  4

  2

  1

  2

  5

  2

  2

  3

  6

  2

  3

  1

  7

  3

  1

  3

  8

  3

  2

  1

  9

  3

  3

  2

  四、数据的方差分析

  试验结果y(%)

  35.341.044.547.349.937.456.340.144.7

  1.试验结果的数据处理

  Word文档

  表3试验设计方案与试验结果计算分析表

  11111111

  因素

  A

  B

  列试验号号

  1234

  1

  2

  1

  1

  (0.5)(0.1

  1

  )(20.5

  1

  )3(1.0

  2(1))1

  5

  2

  2

  6

  2

  3

  7

  3(2)

  1

  8

  3

  2

  9

  3

  3

  K1

  120.8138.8

  K2

  134.6131.0

  K3

  141.1126.6

  k1

  40.2746.30

  k2

  44.8743.67

  k3

  47.0342.20

  R

  6.77

  4.10

  Sj

  71.6425.90

  2.直观分析(极差分析):

  C

  3

  1(5)2(7)3(9)

  231312112.8133.0150.737.6044.3350.2312.63239.75

  实验结果y

  (meq/kg4油)

  1

  35.3

  2

  41.0

  3

  44.5

  3

  47.3

  1

  49.9

  2

  37.4

  2

  56.3

  3

  40.1

  1

  44.7

  129.9

  T=396.5

  134.7P=17468.03

  131.9Q=17809.19

  43.30ST=341.16

  44.90

  n=9

  43.97

  1.60

  3.88

  2y2

  1246.091681.001980.252237.292490.011398.763169.691608.011998.09

  2.1极差大小:RPH>R质量分数>R离子强度2.2因素主次:主-----------次

  PH;质量分数,离子强度2.3添加趋势图:

  Word文档

  图1趋势图

  11111111

  系列1

  2.3.1质量分数增大,则蛋白质的乳化性增强,若蛋白质的质量分数过大,会导致反应不完全,成本增加,因些选择A3水平2.0%;2.3.2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蛋白质的乳化性减弱,故取B1水平0.1M;2.3.3蛋白的的乳化性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选择C3水平PH=9。3.方差分析

  由于因素A和C的F值分别为18.46和61.86,大于F0.1(2,2)=9.0,因此,因素A和C在显著性0.05上是显著的,因子B不显著。由于因素C的F值大于F0.05=61.86而因素A的F值小于F0.05,因此,因素C是显著的,因素A为可接受。

  表4方差分析表4.最佳条件的选择

  方差来源因素A(质量分

  数)因素B(离子强

  度)因素C(PH)

  误差

  总和

  平方和Sj自由度f均方和VF值

  71.64

  2

  35.82

  18.46

  25.90

  2

  12.95

  6.68

  显著性

  (*)不显著

  239.75

  2

  119.88

  61.86

  3.88

  2

  1.94

  341.16

  8

  F0.01(2,2)=99.00

  F0.05(2,2)=19.00

  F0.1(2,2)=9.00

  在本实验中因素A和因素C是显著的,B不显著。通过上述分析,A取A3,

  B取B1,C取C3。

  五、小结

  Word文档

  11111111

  通过对试验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的改进,成功找出提高乳化性的最佳条件,且实验次数少,成本低,效果显著,对工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六、学习本课程的体会本学期学习了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这门课程,深切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课上老师细致严谨的教学,将我带入一个神奇的数字世界。研究生阶段我主修的方向是植物蛋白,实验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习了本课程之后,从单纯的记录数据,到懂得如何将自己做出的实验数据变为令大家认可的论文资料,可以缩短实验时间,减少工作量,降低成本,对我的启发和教导极为深刻。相信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给予我很大的帮助。感谢老师的细心教导!

  Word文档

篇十:食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相关论文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论文

  陈彰旭

  (环境与生命科学系指导教师:陈彰旭)

  摘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这门课程列举典型实例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实验设计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重点介绍了多因素优化实验设计——正交设计、回归分析方法以对目标函数进行模型化处理。其适于工艺、工程类本科生使用,尤其适用于化学化工、矿物加工、医学和环境学等学科的本科生使用。其对行实验设计可提供很大的帮助,也可供广大分析化学工作者应用。关键词:优化实验设计;标函数进行模型化处理;正交设计;回归分析方法

  Experimentaldesignanddataprocessingcoursework

  ChenZhangxiu

  (EnvironmentandLifeScienceDepartment,

  Supervisor:ChenZhangxiu)

  Abstract:Theexperimentaldesignanddataprocessing"thiscoursearetypicalexamplesintroducedsomeusualexperimentaldesignandexperimentdataprocessingmethodsinscientificresearchandpracticalapplicationsofindustrialproduction,focusingonthemanyfactorsoptimizationexperimentdesign--orthogonaldesignmethod,regressionanalysistotheobjectivefunctionformodelingprocessing.Itissuitableforthetechnology,engineeringundergraduateuse,especiallyusedinchemicalindustry,mineralprocessing,medicalandenvironmentofthesubjectssuchasundergraduatesuse.Todotheexperimentdesigncanprovidealotofhelp,alsocanbetheanalyticalchemistryworkersapplications.Keywords:optimizationdesignofexperiment;standardfunctionmodelingprocessing;orthogonaldesign;regressionanalysismethod

  1引言

  实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界中大多数公式定理是由试验反复验证而推导出来的。只有经得起试验验证的定理规律才具有普遍实用性。而科学的试验设计是利用自己已有的专业学科知识,以大量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而得出的既能减少试验次数,又能缩短试验周期,从而迅速找到优化方案的一种科学计算方法,就必然涉及到数据处理,也只有对试验得出的数据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才能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在水处理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过程加上严谨规范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使水处理原理,内在规律性被很好的发现,从而更好的应用于生产实践。

  2材料与方法

  2.1供试材料

  1.论文所围绕的目标和假设

  研究的目标就是实验的目的,我们设计了这个实验是想来做什么以及想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要正确的识别问题和陈述问题,这些需要专业知识和大量的阅读文献综述等方法来获得我们所要提出的问题。需要对某一个具体的问题,并且对这个具体的问题提出假设。如水处理中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有一个适宜的PH值范围。纳米TiO2光催化-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这篇文章的目标就是采用偶联剂法将纳米TiO2附于聚丙烯多面小球上制备出小球填料,运用自行设计的“TiO2光催化-SBR”联合工艺对实际印染废水进行处理,假设:1、在正交实验中光源强度和反应时间两个因素都选取了由单因素实验确定的最佳水平进行实验操作。光源强度为4*30W,光照时间为120min。2、进水水质稳定,SBR系统的水利负荷较低,短周期运行,则微生物数量和性能、溶解氧都相对恒定。3、纳米TiO2光催化小球膜层相对均匀,不易脱落。4、两者其他条件相同,光催化实验设计只考虑催化剂添加量、pH值、溶解氧浓度三个因素;SBR工艺的实验设计只考虑暴气时间和沉淀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混合电子供体对好氧非光合微生物菌群固碳效率影响的析因实验分析,这篇文章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混合电子供体析因实验,定量描述Na2S、NaNO2、Na2S2O33种无机物的用量和比例与非光合微生物固碳量之间的关系及3种电子供体之间的两两交互作用。这个实验的假设,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Na2S、NaNO2、Na2S2O33种无机物均可促进非光合固碳微生物菌群的固碳效率,但绝对固碳效率仍较低。由于混合菌群中不同微生物种对不同的电子供体的响应可能不同,混合电子供体可能是一种理想的选择,这就是本实验的假设。因此,本实验设计混合电子供体析因实验,通过构建模型定量描述电子供体浓度与微生物固碳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几种电子供体间的交互作用及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明确电子供体对微生物固碳效率的影响,构建合适的混合电子供体浓度与比例,提升微生物的固碳效率提供指导。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电子供体析因实验的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能对混合电子供体的固碳效率进行较

  2

  好地预测。电子供体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NaNO2与Na2S对菌群固碳能力有互相抑制的作用,Na2S与Na2S2O3则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NaNO2单独作用时,对微生物的固碳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Na2S2O3的加入则产生了一定的抑制效应。化学除磷药剂中三价铁铝对生物系统活性污泥活性影响的研究,这篇文章重点研究了Fe、Al的投加对活性污泥呼吸速率的影响,并对我国南、北方两座典型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呼吸速率的影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对指导污水处理厂辅助化学除磷过程中的药剂投加量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文中没有假设,只是通过实验来得出了结论。对氯化给水和污水中产生亚硝基二甲胺的前体的研究,这篇文章中的主题就是对NDMA的前体的测定。在给水和废水氯化处理过程产生的一种定量的NDMA,测定NDMA有机前体的方法是把高剂量的单氯胺加到PH缓冲溶液中进行十天的接触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单氯胺以一种与试样浓度无关的速率衰减。通过对给水和城市污水试样的分析发现在广泛的条件下这个测定NDMA的方法健壮性和重复性较好。对于二甲胺中的GC/CI/MS/MS的分析方法也被描述和应用,并用于证明在给水和排水中并非由二甲胺的浓度单独导致了N的产生。

  3+3+

  2.2主要试剂与仪器

  实验设计是关于如何利用统计学基本知识对实验进行有效率和科学地设计和数据汇报的科学,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严密性和代表性,是实验数据的前提,决定科学研究的成败。一篇论文的题目就很大程度说明实验要做的内容。

  2.3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实验设计基本原则(1)随机化原则:以随机顺序开展实验,是使用统计方法的基石,可以保证观测值(或误差)是独立分布的随机变量,抵消潜在因素效应保证非处理因素均衡一致。(2)重复的原则:每个因子水平组合的独立重复,可以使样本均值更接近真值,能够反映实验间与实验内的变异。(3)区组化原则:用以处理讨厌因素,区组化解决可控因子。2.3.2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包括:a各种测定的因素:是单因素还是多因素实验?实验的取值即水平,测定所需要的仪器和测定方式。b样品的采集方式。c实验重复次数:应该做适当的重复实验,以减少实验偶然误差带来的影响。

  3

  d实验的材料和设备:通常有图示,判断实验程序是否可靠,帮助他人重现实验。e质量控制:空白的选取和对照的选取等,这样可以减小实验仪器或者操作所带来的误差。在徐高田等的纳米TiO2光催化-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中,实验分为两个部分的设计,一个是光催化实验设计,另一个是SBR工艺的实验设计。在光催化实验设计中由于光催化的影响因素较多,文中依据前期进行的单因素实验的结果,最终选取了催化剂添加量、pH值、溶解氧浓度3个因素为正交实验的因素,故本实验采用正交法L9(3)进行实验设计,以确定印染废水光催化预处理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此实验用到了正交实验设计,所谓正交实验设计就是安排多因素试验、寻求最优水平组合的一种高效率试验设计方法。该实验中选取了3个主要因素,3个水平,那么就应该是L9(3)共27种组合,选取其中的9个实验点,文献中的正交表符合正交表的基本性质。因此具有代表性,实验是比较可靠的。SBR工艺的实验设计中,影响SBR工艺处理效果的因素较多,主要是进水时间、曝气方式、污泥沉降性能的控制、运行周等。就本实验而言,由于进水水质较恒定,且废水经过光催化预处理,则SBR系统的水力负荷较低;而采用短周期运行,则微生物数量和性能、溶解氧都相对恒定。因此,本研究仅简单讨论SBR工艺的曝气时间和沉淀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武满满等的混合电子供体对好氧非光合微生物菌群固碳效率影响的析因实验分析中用到了析因实验设计,析因实验是一种多因素的交叉分组实验,它不仅可检验每个因素各水平间的差异,而且可检验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并已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本实验采用三因素两水平的析因实验设计,选用1个较低的电子供体浓度水平,目的是讨论混合电子供体对微生物固定CO2效率的影响。侯艳玲等化学除磷药剂中三价铁铝对生物系统污泥活性影响的研究分析可知,试验中采用了对照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单一因素的对比,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然而方法中有些不足,在对比三价铁和铝对活性污泥的影响时,应该选在同一个水厂进行比较,因A、B两厂的环境差异比较大,因此得出的结论有些牵强。另外,Al对不同菌种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没有对B厂进行相同实验结论的论证不够。因此,此文献的方法方面存在缺陷。在氯化给水和污水中产生亚硝基二甲胺的前体的研究一文中。通过前人的研究可以知道NDMA的产生是单氯胺和二甲胺缓慢的反应产生一个偏二甲肼的中间体。偏二甲肼迅速的被单氯胺或者其他氧化性物质氧化成NDMA。pH=6-8产生的速率最高。除了二甲胺,叔胺类物质也包含二甲胺官能团作为NDMA的前躯体,这些物质的在氯化中形成的NDMA比二甲胺少一个数量级。其他含胺的物质如氨酸,蛋白质,氯化时不会产生NDMA。NDMA形成有两类关键物质,单氯胺和有机氮化合物(不包括二甲胺和叔胺类物质),NDMA的前驱物的分析表明延长接触时间使用高剂量的单氯胺是有机的NDMA前驱物转化为NDMA。实验在用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均为标准方法。实验采集了两个污水厂的不同处理单元的污水和两个

  4

  3+[3][2]34[1]

  水库的天然水体进行分析。图1:NDMA的形成和氯胺的减少与时间的关系、各个处理单元NDMA形成与时间的关系、各个单元的NDMA的形成与氯胺接触时间的关系、各个处理单元氯离子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对于图1中的各种实验对于他们的样品有的加入缓冲溶液由的没有加,对于这种情况本人觉得应该统一下(都加或者不加)或者把试样pH调节到统一的pH值。在这里作者应该稍加说明一下。图2:各个处理单元NDMA形成与氯胺初始剂量的关系。每个处理单元应该多取几个氯胺的剂量,这样具有代表性,并且文章的图中取得剂量个数不统一,有的三个有的两个,本人觉得应该个数统一并且多取几个剂量。图3:NDMA前体分析结果和检测到的NDMA的量的回归关系。这个实验设计本人觉得做的散点有点偏少,并且只取了两个处理单元的污水分析结果进行分析,不具有代表性。图4:a,地表水NDMA形成与时间的关系。b,地表水NDMA形成与氯胺接触时间的关系。图5:NDMA形成与实验存储时间的关系。保存对测试没有影响,但保存超过两天的时候必须做稳定性试验来评价其基质效应。图6:NDMA的形成与pH值的关系。天然水pH=6-8产生最多,较小的pH值变化对污水是没有影响的。对于实验设计方面,应该增加代表性,就是再多找几个取样地点。这样得出的结论具有代表性。比如多找几个水库或者河流,多几个污水厂。并且还要考虑一下在天然水取样中,所取水样的水体中是否被排放了污水厂处理后的水。

  2.4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的基本特点:

  (1)总是以有限次数给出并具有一定波动性。(2)总存在误差,且是综合性的,即随机误差、系统误差、过失误差同时存在。(3)数据大都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性。(4)实验过程是一个随机过程,实验结果(响应因子)是随机变量。

  实验数据的汇报几种方式:

  a文字阐述:通过数据汇报同时阐述它的意义。b图最好,表格其次,使用excel/spss等分析软件进行分析。c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数据挖掘。同时注意数据的准确性,比如有效数字,误差,精密度等。在徐高田等的纳米TiO2光催化-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一文中关于光催化实验数据的分析,

  5

  在极差分析结果中,催化剂投加量、pH、溶解氧浓度为因素,因素有三个水平,文中计算出了K值,极差,最后作出了最有水平组合及主要影响因素。既然有极差分析,应该也做一下方差分析,这样得出的结论会更准确。在SBR工艺处理实验结果的数据中,由于只有两个因素,试验指标只有一个,因此没有做正交实验,只作了线性相关实验,在给出的图中,可以较明显的看到两个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本实验进行了单独工艺的处理研究,然后再进行了联合工艺的研究,印染废水通过光催化处理后色度得到了大量的去除,同时B/C的值也得到了提高,表明光催化反应器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能,为后续的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奠定了基础;同时因为一部分CODCr、BOD5得到去除,使得后续的SBR工艺的进水负荷得到降低,大大提高了后续工艺的处理效果,使得整个工艺脱色率达到90%,CODCr去除率达到85%,其处理效果比单独使用光催化或SBR均显著,保证了出水的达标排放。混合电子供体对好氧非光合微生物菌群固碳效率影响的析因实验分析,此文献中,运用模型函数来分析数据的可靠性,试验得出的数据表明,电子供体析因实验的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能对混合电子供体的固碳效率进行较好地预测。电子供体三因素两水平的析因实验模型函数如下:Y=a0+a1X1+a2X2+a3X3+a1,2X1X2+a1,3X1X3+a2,3X2X3+a1,2,3X1X2X3(1)

  -1)

  式中,Y代表不同电子供体的相应值,即培养96h后培养基中的TOC(mg·LNa2S、NaNO2、Na2S2O33种电子供体的浓度(g·L

  -1

  ;X1、X2、X3分别代表

  ),为函数的自变量;a0到a1,2,3为3个电子供体浓度

  水平范围下得出的模型函数的回归系数。通过DesignExpert软件完成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及模型函数的回归运算。文中每个水平作了两次重复实验,重复性不高,一般至少重复三次,得出的数据才比较有说服力。此实验另一个比较好的地方是利用了DGGE图谱分析,很好的阐明电子供体变化导致的菌群群落结构变化与固碳效率变化之间的关系。因而,得出结论加入电子供体后菌群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化学除磷药剂中三价铁铝对生物系统污泥活性影响的研究中涉及到Al和Fe的浓度在对活性污泥呼吸速率的影响以及对活性污泥中不同菌种活性的影响。由文献中的图可以看出文中的数据是可靠的。文中利用图表的形式对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了很好的说明,也得出了比较准确的结论。文中图7的纵坐标的单位长度应该与其它两个图一致起来,这样才有对比性,看起来也比较直观。氯化给水和污水中产生亚硝基二甲胺的前体的研究。本文对于数理统计方面的工作做的很好,基本上每个样都做了好几个平行实验,给出了均值和一倍的标准差。并且对于检验一个因素是否显著均采用假设检验中的t检验。得出的结论具有说服力。

  3+3+

  6

  3结果与分析

  在徐高田等的纳米TiO2光催化-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中,光催化氧化从反应机理方面分析了催化剂用量对降解效果的影响,过多或者过少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溶液的pH值对染料的TiO2光催化降解影响显著,pH值的高低既影响催化剂表面的带电状态,又影响溶液中羟基自由基∀OH的多少。在进行光催化处理工程中,进水的pH值存在最佳的范围值,又考虑到下一步进入SBR反应器进行生物处理,微生物有着其生存的最佳pH范围,因此,选取了3个进水pH水平,实验表明,最佳pH值为8.0,该结果也验证了文献理论。SBR生物后续处理实验结果分析在SBR工艺中,曝气时间对于CODCr的降解效果有着直接的关联。SBR工艺的几个运行阶段,其中曝气是工艺处于反应阶段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该阶段存在最佳的曝气时间,这是因为随着曝气作用的进行,活性污泥吸附的和水中溶解的有机物最后被降解得越彻底,在进入下一个周期时吸附和降解有机物的能力也越强。但曝气时间的增大会提高能耗。混合电子供体对好氧非光合微生物菌群固碳效率影响的析因实验分析,文中运用了DesignExpert软件,对所得出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很好的分析,结果是符合假设的,即此模型可以较好的表达非光合微生物生长的实际情况。同时利用此软件对好氧模型进行了方差分析,得出了实验要验证的结论。电子个体的交互作用是利用析因实验的方差分析得出的。不同电子供体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则运用DGGE图谱进行分析的。此实验中运用了多种分析方法,每个分析方法都比较合理准确的得出了实验结论。化学除磷药剂中三价铁铝对生物系统污泥活性影响的研究的分析,实验中基本运用的是对比分析,在图1和图2的中,只考察了Fe对两厂活性污泥呼吸速率的影响,因为两厂的污泥性状差异较大,因此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要确定造成结论不同的原因,可以做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将两厂的污泥性状调节到基本一致,在进行相同的实验,便可得到需要的结论。图3和图4表示了投加AlCl3对两座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呼吸速率的影响。说明Al对活性污泥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但是后面得出的结论“AlCl3较FeCl3对污泥呼吸速率的抑制作用更大一些”则很牵强,虽然对B厂此结论是正确的,但是对于A厂,就没法比较了,实验中所用的Fe和Al的浓度不同,没有比较的意义,且A、B两厂的差距太大,其中一定有其他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排除掉,因此设计方法有一定的问题。另外,在进AlCl3的投加对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不同菌种活性的影响这一实验时,只对A厂的活性污泥做了研究,对B厂则没有,这样就没有考虑其中的偶然因素,没有考虑两厂之间活性污泥环境的差异,缺乏一定的对比,因此,试验结论不可靠。

  3+3+3+3+

  7

  氯化给水和污水中产生亚硝基二甲胺的前体的研究。对于结果的分析的方法均采用标准方法,判断均采用数理统计的原理中假设检验的方法,具有很高可信度。但是由于实验的每个样的个数偏少,这给在做回归分析时带来的误差是巨大的,甚至使结论不可靠。还有就是可以通过相关性的分析的方法考察一下哪两个因素的相关性较为密切,从而优化实验条件。

  4结论

  1、这三篇文章在实验设计,数据表达,结果分析中充分利用了数理统计中的相关原理,体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如第一篇文章中用极差分析方法分析了纳米TiO2光催化-SBR工艺处理对印染废水影响,并用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曝气时间、沉淀时间与降解效果之间的关系。第二篇文章用析因实验分析方法分析了混合电子供体对好氧非光合微生物菌群固碳效率的影响。第三篇文章用到了对比分析这一原理。但同时在实验设计过程中环境条件的考虑方面欠妥,并不能有力的说明结论,另外每次实验进行3次平行实验,重复性较好,有利于数据的准确表达。第四篇文章在作回归分析时,试验的重复性不够,因此结论不是很可靠。2、不同的文章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的不同运用的实验原理也不相同,第二篇数据更具说服力,虽然重复次数不多,但运用了多种恰当的实验分析方法,值得以后的研究中学习。

  致谢:

  我的毕业论文试验让陈老师花费大量的心血,在此感谢陈试验方面的耐心指导与帮助;同时我还要感谢其他老师和同学的热心帮助与支持。

  参考文献:

  [1]徐高田*,校华,曾旭,徐静纳米TiO2光催化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7,27(9):1444-1450.[2]侯艳玲,刘艳臣,邱勇,何苗,施汉昌化学除磷药剂中三价铁铝对生物系统污泥活性影响的研究[J].给水排水:2010,06(36):38-41.[3]武满满,孙佩哲,胡佳俊,等混合电子供体对好氧非光合微生物菌群固碳效率影响的析因实验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1,31(6):1220-1226.[4]WilliamA.Mitch,AndreasC.Gerecke,DavidL.Sedlak*AN-Nitrosodimethylamine(NDMA)precursoranalysisforchlorinationofwaterandwastewater[J].WaterResearch:2003,37:3733-3741.

  8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论文

  姓学学

  名院号

  袁陈春环境与生命科学系910304224陈老师

  指导教师

  9

  下面是赠送的团队管理名言学习,不需要的朋友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1、沟通是管理的浓缩。2、管理被人们称之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3、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4、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人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的做事。

  10

  5、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6、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7、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8、管理者的最基本能力:有效沟通。9、合作是一切团队繁荣的根本。10、将合适的人请上车,不合适的人请下车。11、领导不是某个人坐在马上指挥他的部队,而是通过别人的成功来获得自己的成功。12、企业的成功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13、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14、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15、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16、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但是我们期待每个人工作时,都拥有许多相同的特质。17、首先是管好自己,对自己言行的管理,对

  自己形象的管理,然后再去影响别人,用言行带动别人。18、首先要说的是,CEO要承担责任,而不是“权力”。你不能用工作所具有的权力来界定工作,而只能用你对这项工作所产生的结果来界定。CEO要对组织的使命和行动以及价值观和结果负责。19、团队精神是从生活和教育中不断地培养规范出来的。研究发现,从小没有培养好团队精神,长大以后即使天天培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为人的思想是从小造就的,小时候如果没有注意到,长大以后再重新培养团队精神其实是很困难的。20、团队精神要从经理人自身做起,经理人更要带头遵守企业规定,让技术及素质较高的指导较差的,以团队的荣誉就是个人的骄傲启能启智,互利共生,互惠成长,不断地逐渐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11

  21、一家企业如果真的像一个团队,从领导开始就要严格地遵守这家企业的规章。整家企业如果是个团队,整个国家如果是个团队,那么自己的领导要身先士卒带头做好,自己先树立起这种规章的威严,再要求下面的人去遵守这种规章,这个才叫做团队。2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2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用人之长。24、做企业没有奇迹而言的,凡是创造奇迹的,一定会被超过。企业不能跳跃,就一定是(循着)一个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25、大成功靠团队,小成功靠个人。26、不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是管理者最大的疏忽。

  12

  关

  于

  教

  师

  节

  的

  名

  人

  名

  言

  |

  教

  师

  节

  名

  人

  名

  言

  1、一个人在学校里表面上的成绩,以及较高的名次,都是靠不住的,唯一的要点是你对于你所学的是否心里真正觉得很喜欢,是否真有浓厚的兴趣……--邹韬奋2、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佚名3、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5、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爱因斯坦6、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7、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8、教师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昆体良9、机会对于不能利用它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正如风只对于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动力。--西蒙10、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13

  11、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卢梭1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13、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佚名14、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布鲁纳15、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16、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17、假定美德既知识,那么无可怀疑美德是由教育而来的。--苏格拉底18、好花盛开,就该尽先摘,慎莫待美景难再,否则一瞬间,它就要凋零萎谢,落在尘埃。--莎士比亚19、养体开智以外,又以德育为重。--康有为20、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21、谁若是有一刹那的胆怯,也许就放走了幸运在这一刹那间对他伸出来的香饵。--大仲马22、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23、故欲改革国家,必先改革个人;如何改革个人?唯一方法,厥为教育。--张伯苓24、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25、愚蠢的行动,能使人陷于贫困;投合时机的行动,却能令人致富。--克拉克

  14

  26、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罗素

  27、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陶行知28、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29、弱者坐失良机,强者制造时机,没有时机,这是弱者最好的供词。--佚名有关刻苦学习的格言1、讷讷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2、勤奋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实际行动。3、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4、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5、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6、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7、人生在勤,不索何获。8、学问勤中得。学然后知不足。9、勤奋者废寝忘食,懒惰人总没有时间。10、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15

  1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骄傲是跌跤的前奏。12、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13、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14、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15、不听指点,多绕弯弯。不懂装懂,永世饭桶。16、言过其实,终无大用。知识愈浅,自信愈深。17、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18、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19、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20、天才绝不应鄙视勤奋。21、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2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23、不要心平气和,不要容你自己昏睡!趁你还年轻,强壮、灵活,要永不疲倦地做好事。24、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鉴难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权物。25、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26、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以人为师能进步。27、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16

篇十一:食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相关论文

P>  食品试验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食品试验设计与分析课程名称(英语)FoodExperimentDesignandAnalysis课程编号:B06064课程总学时:40学时(其中,讲课30学时,实验10学时)课程学分:2课程分类:专业限选课开设学期:第六学期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酿酒工程本科专业先修课程:《概率论》、《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数学课程。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酿酒工程本科专业的限定选修课之

  一。本课程主要讲述食品试验设计、论证试施、统计分析和结果评价;是在一定数学基础上、学习和掌握

  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知识后的一门专业提高课。主要培养学生正确阅读文献、判断和合理引用文献以及进

  行食品科学试验和写出试验总结的能力。

  本课不仅提

  供如何正确地设计科学实验和收集数据的方法,而且也提供如何正确地整理、分析数据,得出客观、科学

  的结论的方法。主要任务是:第一,培养学生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常用方法。第二,培养

  学生掌握正确收集、整理试验资料的方法。第三,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并能对试验资料进行正

  确的统计分析。第四,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技术,包括现行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三、课程内容、重点及难点

  理论部分(30学时)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概况,熟悉食品科学试验的特点与要求。第一节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概述第二节食品科学试验的特点与要求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统计常用术语的含义,深刻理解不同类型资料的性质并掌握资的整理方法,掌握资料特证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异常数据的检出方法。第一节常用术语

  第二节数字资料的性质

  第三节资料的整理

  第四节资料的特征数

  第五节异常数据的处理

  教学重点:常用术语、常用统计表与统计图、资料的特征数。

  教学难点:资料的特征数,异常数据的处理。

  第三章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常用理论分布的规律及相互间的关系,

  正确进行有关随即变量的

  概率计算,明确x及X1—X2抽样分布规律,掌握t分布规律及其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

  正

  确理解均数标准误及均数差数标准误的意义,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第一节理论分布

  第二节抽样分布

  教学难点:均数标准误及均数差数标准误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统计假设检验

  教学目的与要求:深刻理解假设检验的意义、

  基本原理及相关概念,掌握平均数与百分

  率假设检验的基本方法,掌握总体平均数、总体率等的区间估计方法。

  第一节统计假设检验概述

  第二节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检验

  第三节二项百分率的假设检验

  第四节统计假设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参数的区间估计

  教学重点:显著性测验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假设检验的一尾测验和两尾测验、

  两类错误、标准误的确定、成对资料与成

  组资料的区别。

  第五章方差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深刻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多重

  比较方法,领会方差分析的3种模型、期望均方和基本假定。

  第一节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多重比较

  第三节单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第四节两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教学重点:单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两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教学难点:单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两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第六章直线回归与相关

  教学目的与要求:正确理解回归、相关分析的意义及有关概念,掌握直线回归、相关分析的方法。

  第一节回归与相关的概念

  第二节直线回归

  第三节直线相关

  第四节应用直线回归与相关的注意事项教学重点:直线回归、直线相关。教学难点:直线回归、直线相关。

  第七章试验设计基础与抽样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深刻理解试验

  设计的意义、任务、作用及有关基本概念,明确食品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能拟定试验计划和方案。第一节试验设计概述第二节基本概念第三节食品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节食品试验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第五节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AW、,试验计划与方案一FH第六七节试验误差及控制第八节完全随机设计

  教学重点:食品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原则,试验计划与方案。教学难点:试验计划与方案、试验误差及控制、完全随机设计。

  第八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及统计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根据专业

  知识,正确确定区组,掌握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方法。第一节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第二节随机区组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第三节随机区组缺值估计及其统计方法教学重点: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教学难点:统计方法。

  第九章正交试验设计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正交试验的基本原

  理和用途,熟练掌握正交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第一节正交试验设计的意义第二节正交表第三节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第四节正交试验的结果分析

  教学重点: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与结果分析。教学难点: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与结果分析。

  第十章统计处理软件简介

  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掌握计算机中Excel和SPSS的数据分析使用,图形的绘制第一节介绍Excel第二节介绍SPSS

  教学重点:Excel和SPSS的数据分析使用。教学难点:Excel和SPSS的数据分析使用。

  四、学时分配表

  备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序

  内容

  第一章第二章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第八早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

  绪论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试验设计基础与抽样方法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及统计方法正交试验设计统计处理软件简介

  讲

  实

  讨习

  课苴小丿、

  作业注

  授验论题外它计题量

  1

  1

  21

  3

  3

  3

  63

  9

  62

  8

  6

  6

  2

  2

  22

  4

  22

  4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环节

  课堂讲授:《食品试验设计与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食品试

  验的一门学科。为实现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面对社会提高竞争能力的目的,

  本课程要求掌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试验方案设计,简单试验分析、方差分析及回归与相关分析;

  试验设计

  基础,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及统计方法,正交试验设计,最后正确、完整、科学的写出试验总结。

  理论课以讲授为主,辅助以电子教案和多媒体以及

  CAI课件。实验课中数据统计分析

  部分为使用统计软件的计算机教学。

  对于课程中不属于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概念范畴

  的内容,鼓励学生自学并在课堂模拟教学及讨论。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实践相结

  合,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

  作业:为巩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布置每章节的重点内容课后进行复习,并选择重点内

  容进行小测以达到学生掌握的目的。

  考试:闭卷考试。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行课程《概率论》、《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数学课程,是本课第

  3,4,5,7,8

  章的数学基础。《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卫生物》、《食品分析》等专业基础课程,是本

  门课的基础知识。本课程为后续课程《科研技能训练》

  、《生产实习》以及本科生的

  毕业论文写作打下理论基础,试验设计部分提供指导,统计分析部分提供理论依据。本课程与上述先行课程及后续课程无内容上的重复,并起到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

  七、建议教材及参考教材

  《食品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王钦德、杨坚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版

  2003年2月

  《生物统计》明道绪主编,北京,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1998《食品科学试验》姜藏

  珍、张述义、关彩虹,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食品研究与数据分析》刘魁英主编,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8

  1997

  《.试验统计方法》盖钧益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生物统计附实验设计》明道绪主编(第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试验

  设计方法》.林维宣主编,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1995

  2002

  《.生物统计》吴仲贤主编,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6

  八、责任人撰稿人:

  审稿人:

  系(院)领导

推荐访问:食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相关论文 数据处理 实验 食品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