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2024-05

高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12篇

| 来源:网友投稿

高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12篇高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高职教育质量督导评估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招生人数不断扩大规模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也由2011的660万人增加到了2018年的接近8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12篇,供大家参考。

高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12篇

篇一:高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高职教育质量督导评估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招生人数不断扩大规模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也由2011的660万人增加到了2018年的接近820万预计预估201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将增加14万人接近或达到840万其中高职招生规模在2018年也达到了3689万人由于高校招生人数的扩大竞争激烈教学资源相对缺少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教育质量问题也是一直是高校改革的热点我国政府的教育部门与高校管理者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以期保证和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研究-职业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进行研究,建立健全并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体系的时代背景,提出了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对相关高校管理者和研究人员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质量,督导评估

  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招生人数不断扩大规模,我国高

  校毕业生人数也由2011年的660万人,增加到了2018年的接近820万,预计预估201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将增加14万人,接近或达到840万,其中高职招生规模在2018年也达到了368.9万人,由于高校招生人数的扩大,竞争激烈,教学资源相对缺少,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教育质量问题也是一直是高校改革的热点,我国政府的门与高校管理者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以期保证和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构建起一套符合高职院校教学规律,与高职院校定位相吻合,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并应用这个体系,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合格毕业生,提高对地方建设的贡献度与参与度,也是高职业院校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研究的背景

  当前各高校之间的竞争压力日趋增加,而职业院校也已进入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高职院校在经历了前期的招生人数扩招、中期的内涵发展之后,更应该聚焦发展长期战略的选择,强化特色发展,注重质量求生存,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寻求高速可持续发展并进行创新改革的必经道路。教学质量是各个高校差异化竞争的关键热点,各高职院校要想立足地区发展顺利,需

  要树立品牌与质量意识,在教学团队建设,硬件基础,教学模式与管理方面提高标准,确保办学质量与效果。可以看出按照目前的教育质量标准发展下去,我国的人才培养遇到了一定的限制和阻力,为了保障高职院校能够长远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提升教育质量,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教育水平,促进高职院校稳步发展,保障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质量,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监督??,更好的检测教学效果,对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了解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和相关细节,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措施,提升教学质量。

  二、建设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理清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体系建设思路

  虽然近些年我国的高职教育改革进程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底子薄,缺乏规划性和体系性,对教学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方面没有进行规划研究,培养目标不清晰明确,教学质量常常达不到用人市场的要求,这种情况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

  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对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高校人才培养需要制定一个前瞻性强,周密且合理的计划作为支撑,才能在各个层面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开展,在教学教育质量的设定方面,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职业院校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体系建设的问题,仔细研究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体系建设的理论及方法、规律和步骤,只有理清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体系建设思路,才能保证毕设生的质量,才能为职业院校的发展道路扫清障碍。

  (二)需要把握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体系的标准和内涵,并将建设研究常态化,可持续化

  在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内涵和标准进行分析和把握,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体系不仅包括学生的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还涵盖了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团队的建设,各类实习实训的场地场馆硬件建设等层面,这些层面的建设需要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全面协调的发展建设,既要确保教育质量和督??导评估体系的长期稳定运行,也要保证这个体系能动态的适应形势的变化。

  (三)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助力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体系的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的将各类信息推送到人们面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社会,数据已经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了重要的生存因素。善于运用这些大量的数据,能带来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新时代大数据背景下科技发展带动了社会思维的变革,触及到各个领域[2]。通过运用大数据思维,能从单一的数据中找出规律和其中问题的关联,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对症下药,有所侧重点的,有的放矢的进行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还可以根据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带动质量评价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影响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变革对于当代的教育管理不仅是机遇也是挑战[3],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们应顺势而为。

  三、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体系的建设对策

  (一)质量教学领域需要更新思想,转变观念

  建设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体系既需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建设经验,也需要在思想上更新观念,转变质量教学的旧观念。在重视教师教的质量的同时,也重视学生学的质量,各高职院校应不仅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负责,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重视学生个性化潜力挖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重视多种教学形势和教学方法,协调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的质量。各高校应根据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对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体系进行建设,这样才能培养出更有活力和高素质的学生。另外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体系的建设标准不仅应重视结果质量,还应重视过程质量。高职院校追求的教学质量应该落实到学生的培养质量上,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不仅只关注毕业生就业率这样的结果质量,也要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步骤的过程质量进行把控,事实动态了解教学环节的质量,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通过诊断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做到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质量管理措施制定到位

  在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体系的建设中,需要加强质量

  管理措施,促进学校健康快速的发展,要建立一套不断完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科学分析梳理影响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价的各种环节指标,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过程质量监督??。

  各高校的对教学质量管理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将工作落到实处:

  (1)从学校管理层到教学一线教师应树立满足用人单位需要为目标,以教学质量求生存和发展。

  (2)学校要格外重视教学质量评估管理的建设,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充分依靠质量管理制度来促进提高教学质量。

  (3)各高校应在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体系建设过程中充分参考外部的质量评价制度,吸收国内外的先进质量管理经验,例如教育和培训服务供应商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29990认证等,把高职教育质量的发展放到国际大坐标系上进行比较和检验。使高校

  的办学水平,专业水平、师资水平等人才培养水平与国际接轨,真正做到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

  (三)抓好师资建设与教学环境建设

  (1)高职院校建设一支业务水平出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各高校不仅应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新人充实队伍,还应对现有的师资进行再培训再教育,努力提升在岗教师的业务水平,完善各种教师培训进修制度,鼓励年轻的教师参加各种短期培训项目,到合作企业中去学习取经,深入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业务流程,努力营造多学科教师不断进步学习的氛围。

  (2)目前高职院校中双师型人才极度缺乏,各高校应改革用人观念,多方面从企业招收一些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到学校任教,解决教师短缺,师资薄弱的问题,使得学生迅速拥有较强的企业实践能力。

  (3)政策适当倾斜,加大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提

  高教师的薪资水平,真正解决教师的子女上学,住房福利等实际问题,让教学一线的教师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对教师管理制度进一步的完善,制定切实可行的奖励和处罚措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利用大数据等先进科学技术辅助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价体系的建设

  大数据的运用,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尤其是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开展,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4]。围绕教育质量的全过程输入质量--过程质量--输出质量,基于大数据技术,通过生源质量动态监测、专业质量动态监测、学分动态监测、师资质量监测、就业质量监测等方面入手,形成对学生全面的监测与督导评估系统,并可针对生源质量、专业质量、师资质量、学分监测等各个教育质量过程实现单独监测与督??导评估。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各模块、全过程、全方面监测与评估督??导,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结束语

  在当前高职教育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价体系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需要高职高校的管理部门理清工作思路,转变思想,改革创新教学管理方法,制定合理科学的考核制度,大力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也需要政府各部门的政策经费倾斜支持、各企业与学校的互利互惠合作,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还需要适当引入大数据等新的计算机技术帮学校实现深度数据挖掘,快速采集,实现数据分析可视化,智能化,及时发现数据隐藏的关键信息,实时处理教育质量问题。由此构建出的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价体系才能具有较高的可执行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最终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2]徐冰.新时代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J].农家参谋,2019(20):288.

  [3]李萍.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管理变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9(19):138-140.

篇二:高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试论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新动向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基于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类型教育特征和新时代教育评价的总体导向,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有六方面的新动向。具体是从强调就业导向到坚持德技并修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出发点,从同行评价为主到强调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着力点,从评价学校教育的相关内容到把育训结合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增值点,从评价利益相关方到突出评价学生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关注点,从传统评价手段到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运用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突破点,从“一评一用”到“一评多用”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新亮点。

  关键词: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新动向

  引言

  伴随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迭代发展,数据的采集实时全面,数据分析复杂多样,数据应用深入广泛,大数据理论和技术在各行业融合耦合,改变着全球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方式。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推动了教育数据裂变成教育大数据,它汇集存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资产,对教育大数据的分析挖掘,可提供教育决策、教学管理、学生自适应学习、教师精准化教学、师生的教学互评等应用,逐步受到教育研究者、企业、学校、政府等的重视。

  1教育的职业教育特征

  姜大源先生对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特征有过深刻的论述,即职业教育具有跨界属性,从一元结构走向跨界的双元结构的办学格局是职业教育作为不可替代的类型教育的第一个特征。跨界是双向的,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决定了其独特的类型化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培养方式的类型化——教育与产业的双向融合。培养方式的类型化基于两个逻辑基础,一是传递的知识属性的类型化。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传授知识,如果说普通教育传授的以学科知识为主,那么

  职业教育传授的主要以技术知识为主,而技术知识有别于学科知识,具有独特的知识属性,即技术知识的独立性,有学者指出“技术知识不仅在形态上与科学知识有本质区别,而且其内容也并不是通过对科学知识的简单推演就可获得的,技术知识在内容上具有独立性,科学知识只在技术知识的结构中占较小比例,除此以外,技术知识中还有大量的其他成分”。二是职业教育的独特功能属性的类型化。如果说普通教育重要功能之一是文化传递,那么职业教育则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种功能属性决定了其必须在培养过程中与产业进行融合,所以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其赖以发展的生命线,而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产教融合培养方式则会有效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②育人主体的类型化——教师与师傅的双向转换。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育人主体的类型化是绕不过的门槛,职业教育的育人主体一直强调“双师型”“双师素质”“双师结构”,教师前面的“双”字可以看出职业教育教师类型化的典型特征,即不能满足于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素养,还需要根据自身专业的特性,了解甚至精通相应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2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新动向

  2.1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技术型人才,真正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构建和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监控举措。一方面,通过建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形成科学、客观和可行的评价结果,以促进职业院校革古纳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的跨界人才;另一方面,评价体系在教育管理上起到监控和反馈作用,通过信息反馈以实现职业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2.2从学校教育为主到坚持育训结合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增值点

  与西方国家不同,学校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态,职业教育评价显然以评价学校教育为主,育训结合意义重大,首先把教育和培训统一为一个整体。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割裂开来本身就是错误的导向,二者统一为一个整体能起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作用,有助于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良好生态,从评价的角度提出育训结合本身就是巨大的进步。其次,能体现职业教育的价值。职业教育以往不被广泛看好有很多原因,但其中关键一点是自身发挥的价值未被认可。而把培训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参与培训的数量和质量能充分体现各主体被社会认可的程度,体现职业教育的价值。最后,为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做贡献。党和政府把职业教育的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多次写入文件,育训结合是实现这一功能的核心手段。

  2.3开发系统科学的职业能力框架

  做好出口评价的最重要任务是开发系统科学的职业能力框架,通过对职业能力的系统梳理、科学分析和动态更新,为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职业教育评价提供最根本的质量保证。能力开发工作应由国家组建专业化力量完成,以确保能力条目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现阶段我国人社部门颁布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按照“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知识要求”的形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梳理,然而由于缺乏“能力”这一承载知识、技能和素养的目标性载体,对学习者学习程度和效果的评价缺乏有效抓手。教育部门将能力开发权交给了职业院校,但那些不具备人财物实力的职业院校难以开发出科学有效的能力框架,甚至直接忽略能力的开发。因此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职业能力基础模块库,实现职业能力的动态更新、查询和下载。职业院校可在基础模块库的基础上选用适合本地需求的能力模块,或根据本地产业发展的特点,按照标准程序适当开发新的能力模块。在此基础上,教育部门可根据职业能力标准开发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对每条能力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进行分析,形成基于能力模块的学习模块,供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发课程使用。

  2.4改革评价机制,完善评价治理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评价机制仍不完善,职业教育评价治理体系尚未很好地建立起来。建立健全与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和地位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完善职业教

  育评价治理体系,是深化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主题。一是要完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标准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也是职业教育评价的标尺。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标准,为职业教育评价的开展提供依据。二是要加强职业教育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落实职业教育评价的法律地位,明确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评价开展的相关规定,进一步规范职业教育评价活动和行为。

  结语

  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在评价导向、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对象和结果运用等六个方面均有新的动向,具体在评估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紧紧围绕新动向,体现新导向,凸显“德技并修”“四个评价”的实际运用及成效,彻底破除错误的、片面的评价指挥棒问题,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成明.职教强国:面向“十三五”的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及内涵[J].教育与职业,2017(12):5-10.

  [2]朱葵阳.开放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及教学互动浅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5(09):19.

  [3]查英.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进展分析与未来展望[J].职教论坛,2015(06):36-42.

  [4]张海涛,刘红娜.服务区域经济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才智,2013(01):11.

  [5]吴光辉.试论“以生为本”的教育观[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6):63-67.

篇三:高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同时由于我国高职院校本身发展历程短经验积累少内部有效的运营机制尚待激活和完善社会品牌形象尚未建立社会化程度还较低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真正做到面向社会办学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改革评价方式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社会评价制度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政府评估

  社会评价制度:高职评价方式改革的发展方向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和行业企业紧密相连的,它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因此必须把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裁判权归还给社会,改革高职评价方式,建立社会评价制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主要应包括认证制度和排行制度,其推进实施需要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发挥政府作用,需要高职院校坚持职业教育社会性、办社会的职业教育,也需要建立多元、独立、专业的社会评价中介组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政府评估;改革

  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表明,高等职业教育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动力,它的规模与质量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又依赖于完善的社会评价制度。因此,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评价方式,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建立社会评价制度的必要性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其社会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数以千万计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既具有行业性和区域性,直接为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又具有职业技能性,直接为人的就业服务;还具有市场适应性,与劳动力市场联系密切。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最为本质的属性是社会性,其他一切属性如职业性、生产性、产业性、适应性、中介性、大众性、应用性、多元性等,都是由社会性这一本质属性派生出来的。正如黄炎培先生在《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是什么》一文中指出:“职业学校有最紧要的一点,譬如人身中的灵魂,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是什么东西呢?从其本质说来,就是社会性。”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性,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社会需求约束型教育,它以社会需求为发展的根本动力,其发展规模、结构和速度乃至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都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波动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必然引发高等职业教育的涨落和变革;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扎根于行业企业,其课程设置、专业建设、教学评价等都不能离开行业的支持和企业的参与,不能游离于行业企业之外。评价是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长期以来,政府评估一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主要方式,政府是最主要的评估主体,但质量保

  障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有时甚至招致各方诟病。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无视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性,导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只能按照政府的预设轨道运行,高职院校对政府及其资源的依赖性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必须重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方式,大力推进社会评价制度建设,把本该属于社会的质量裁判权归还给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植根于社会、获得生命原动力,才能根本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迎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二)社会评价是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化的基本途径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化是指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内部健全的运行机制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获得自我发展,赢得社会承认和支持的过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就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现实和未来的发展,走社会化办学之路。社会化是我国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但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处于政府的直接管理和控制之下,以政府为中心、体现政府意志、反映政府需求、为政府服务。而社会作为职业教育参与者、使用者和消费者的主体地位长期被忽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造成了我国职业教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游离于我国社会体系之外,不能与我国社会形成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同时,由于我国高职院校本身发展历程短,经验积累少,内部有效的运营机制尚待激活和完善,社会品牌形象尚未建立,社会化程度还较低,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真正做到面向社会办学,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改革评价方式,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社会评价制度,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政府评估。尽管政府评估在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它毕竟体现的是政府的意志,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背道而驰的。而社会评价制度的建立则是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回归。第一,它可以促进高职院校间的良性竞争,并在竞争中形成自律机制,规范办学行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第二,它可以有效沟通高职院校与社会的联系,促使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办学的自主权,按照职业教育规律来发展职业教育,减少工作的盲目性;第三,它可以加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使高职院校致力于建立本地区的知识经济中心、科学文化辐射中心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为推进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第四,它可以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参与度,为市场资源选择高等职业教育提供更可信的标准和参考,从而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办学方向。

  二、社会评价制度的构建

  根据我国实际,结合国外经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应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主要部分:

  (一)认证制度认证制度是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发展得比较完善的一种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美国教育家伯顿·克拉克在《高等教育百科全书》中指出:“认证是指高等教育中,通过检查或评估,或二者兼而有之,使院校或者院校中的专业得到认可,标明达到了可接受的最低标准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过程。”认证制度的核心价值取向是:通过评估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并将符合最低质量标准的院校及专业予以公开承认,以便使学生、投资者及相关利益群体了解其质量情况;协助各院校及专业建立自我改进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证院校及专业的教育质量;为政府教育投资提供决策依据。在高职教育领域,认证的基本作用在于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最低质量,并促进高职院校质量的持续改进,它可分为专业认证、院校认证、对认证机构的认可、无评价等四类。专业认证是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进行认证,可由相关行业协会或认证机构组织实施,主要考察高职院校的专业和课程建设及其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专业认证能够使高职院校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使相关专业保持生命力,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保护相关专业免受内外不良压力的影响,有利于各种市场资源对相关专业进行投资,从而实现高职资源的优化配置。院校认证是对高职院校的整体评价,主要是对学校的物质条件、办学目标、经费来源、教育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毕业生就业情况、总体办学效益和特色等方面进行评价。院校认证应该由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委托专门的认证机构组织实施,具有强制性,认证的结果将影响学校的招生和政府拨款,因此,院校认证对各类高职院校影响重大,属于基础性评价。对认证机构的认可是为了确保认证机构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对认证机构的资质、质量及效力进行综合评估。认可活动一般可由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它是政府公权力在高职领域的实现,也是政府意志的间接表达。只有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才有资格对高职院校开展各种认证工作。无评价是对认证机构作出的评价结论进行复查和抽查,可由教育部的相关司局组织实施(如高教司评价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价委员会等),主要目的就是控制认证机构的道德风险,奖优罚劣。它对于提高无评价的各项指标质量、确立原评价的信用度、规范认证机构的运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排行制度所谓排行制度就是由第三方机构按预设的指标对高等学校进行排名。它是高校评价手段之一,是高校竞争力的适度反映,也是高等教育适应市场力量的一种体现。最早的大学排行可以追溯到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对全美本科院校进行排名。之后,世界各国纷纷效仿,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英国《泰晤士报高教副刊》的世界大学排行、加拿大《麦克林杂志》的加拿大大学排行、日本《钻石杂志》的日本大学排行等。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学排行起步较晚,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是《中国大学评价》、网大大学排行、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等。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排行可以为民众提供高职院校信息咨询,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高职院校,可以对高职院校进行社会监督,调节教育资源的配置,还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世界接轨。排行可以分为媒体排行、学术咨询机构排行两类。媒体排行主要是由热心高等职业教育、关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些报社、杂志社、电视台、电台、教育网站等相关新闻媒体单位,通过新闻报道、社会抽样调查、人物专访、院校风采、专业介绍等形式,对某一地区或某一类型的高职院校作出排名。媒体排行没有强制力,但它是高职教育质量的晴雨表,能够比较客观和真实地反映市场的变化、社会的需求和大众的心理,能够把高职领域的一些现象和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来、传播开来,并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从而对高职教育质量现象起到推动或制约作用。因此,它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学术咨询机构排行主要由一些非营利性教育研究机构定期进行。这些机构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职院校的具体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评价指标和权重,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搜集数据,最后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学术咨询机构排行具有科学性、客观性、规范性、系统性等特点,其结论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接受。同时,它还能使每所高职院校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找出自己与其他同类学校的差距,让高职院校产生压力和危机感。因此,它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影响很大。

  三、社会评价制度的推进策略

  (一)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发挥政府作用社会评价制度的推进与政府职能的转变是紧密相连的,没有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没有社会评价制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所谓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要让政府从过去直接进行社会活动的领域中退出来,着力于加强公共领域的管理和

  服务。然而,我国还处于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级政府还习惯于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思维,过多地参与和干预许多具体的社会事务和经济活动。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和管理方面,我国还是以政府为主体的管理模式,政府拥有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决策和管理的最大权力,且多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加以推行,而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诉求则难以充分表达。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与成熟,我国社会力量也不断发展与壮大,其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决策和管理的诉求也愈加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改变角色定位,让渡权力空间,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即政府只能充当“掌舵人”的角色,从宏观上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方向,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政策法规上,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逐步改变政府主导甚至包揽质量评价的现状,为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的推行提供宽松的环境和足够的空间。

  (二)坚持职业教育社会性,办社会的职业教育世界上比较典型的职业教育模式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以及日本的企业内培训模式。虽然这三种模式的具体内容不同,但它们的形成过程却有着明显的共同特征,即都是从工厂制度内部内生出来的,都始于企业界自身的需求,其发展所遵循的是内生模式,是“社会的职业教育”。而我国职业教育则是完全不同的发展历程,基本上是政府设计、生产和控制的产物,是基于政府而不是企业界的价值认识发展起来的,其发展所遵循的是设计模式,是“政府的职业教育”。应该说,政府深度介入职业教育,能够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并在短期内取得较大成效。但这也给我国职业教育带来了显而易见的不足和难以弥补的缺陷,即我国职业教育一开始就是一种缺乏企业界支持的完全学校化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机构也自然成为政府的附庸,职业院校只要尽量满足政府的要求就能获得更多的职教资源,而无须去关注劳动力市场和企业需求。这就是我国职业教育为什么总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缺乏维系生命的社会之根、社会性和社会功能都不强的主要原因,这也就是我国职业教育社会评价为什么提倡了很多年,至今却还是难以推行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积极转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坚持职业教育的社会性,建立起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市场机制,建立起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的血肉联系,才能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的推行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雨露。

  (三)建立操作规范、运行高效的社会评价中介组织社会评价中介组织是社会评价制度的运作主体。操作规范、运行高效的社会评价中介组织是社会评价制度成熟的主要标志,其主要特点是多元、独立、专业。“多元”是指既要有综合的评价组织也要有专项的评价组织,并形成一个立体的评价网络,充分发挥各种评价组织的综合和互补效应。评价组织多元化才能使组织体系更稳定,社会评价更科学;“独立”是指社会评价组织不能依附于政府和学校,要独立自主地进行评价活动。评价组织独立性才能使评价更客观、更公正;“专业”是指社会评价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性,需要有完善的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方法,评价组织的成员应由各领域的专家优化组合而成,以保证社会评价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我国教育评价中介组织经过多年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教育评价中介组织大多是作为政府部门的附属机构发展起来的,多元性不够,独立性较弱,依附性较强,因而它们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科学发展中的应有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暂时还不能被各方面普遍接受。

篇四:高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析

  李万德;李绪友

  【期刊名称】《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28)001

  【摘要】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对于促进高职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李万德;李绪友

  【作者单位】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430200;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430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优化途径[J],王德信;殷峰社2.“数据挖掘在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中的研究与应用”成果报告[J],无3.区块链视域下构建“四块串联”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J],胡隆文4.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谢鑫5.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研究[J],卢毓蓉;谢仁华;谢若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五:高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高职院校考试评价体系改革研究

  陈晓耘;文武全

  【期刊名称】《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8(034)002【摘要】高职院校考试评价是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高职院校考试评价体系中的突出问题,调查分析了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考试评价体系的现状;针对考试评价改革管理机制、考试评价制度方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考试评价体系和实践教学条件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实施效果也得到了验证.【总页数】5页(P91-95)【作者】陈晓耘;文武全【作者单位】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重庆402160;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管理处,重庆4021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8.5;G424.74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六:高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浅谈职业教育改革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能力本位”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与传统的学科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内容均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教学内容、方法的变革,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变革。然而在现实中,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很大程度上仍在沿袭学科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主,大多数的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还是围绕学科性课堂教学进行,很少以实践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建立在学科教育基础之上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化特征与实践性特色。这一状况的形成,一方面是职业教育改革还在不断地发展中,教学模式并未成熟,另一方面是适应职业教育改革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相对滞后。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学科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职业教育职业化特征和实践性特色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改革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势在必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衡量教学质量优劣的尺度和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有依据和方向,就不能说明教学质量的优劣,就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因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教学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科教育是“学科导向”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建立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学科教育基础之上

  的静态化评价体系,其强调的是学生对于学科概念、定义、理论等陈述性知识的掌握;在具体的学科中传授“学科知识”,以学科结构为基础;每个教师对自己的“学科”负责,其特点是在学科体系中学习,与工作缺乏直接的联系;课程设计按照学科系统化知识构架,按课时节次由教师安排。学科教育中虽然也有实验、实习、实训课程的安排,但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辅助性课程,并没有体现职业教育实践性“能力本位”的理念,建立在这种教育模式上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必然是以“学科”为中心而展开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通过学院主管领导、系部领导、教学督导组、教师评教和学生评教等平台实现的,评价体系的核心主体是教师而非受教育者——学生,教师“教”的质量决定了教学质量,而很少关注学生个体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而学生是“观众”。评价的内容涵盖了教材、教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是否采用多媒体)、作业、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课堂教学效果、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评价的主要方法与形式就是教师课堂教学自评、学生测评、系部与学院测评、督导组测评等课堂教学评价,具体地讲就是听课。评价项目包括教学态度(仪表教态、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教学方法手段(讲课思路、板书设计、教学语言、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学生反应、课堂效果)、特色等;评价的结果就是给教师打分,以教师课堂讲授得分和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合格课、好课、优质课、精品课、教学名师的标准。评价的结果作为教师晋升职称、

  年度考核、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的条件之一。在此评价体系下,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习,受教育者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获得一纸文凭,而并非某种能力的获得。“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高分低能”,“上课抄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完全忘记”等现象频频出现。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使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力,特别是综合职业能力的获得。在职业教育发展的今天,学科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内涵已经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客观上必然要求改革原有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有别于传统学科教育的“学科”属性,强调的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即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注重掌握技能、知识,获得合理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在具体的职业工作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以典型具体的工作任务为基础;一个教师团队共同对某一部分的学习内容负责;其特点是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习,与工作有直接的关系;课程的设计是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化实践性教学为基本点,学生有安排学

  习进程的空间。“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决定了职业教育是“行动导向”的教育,具有职业化特征与实践性特色的属性。因此,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该是动态化的评价体系,以“实践”为中心展开“学中做,做中学”。评价体系的核心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生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而教师则是“观众”。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应以企业、项目、工作过程和社会为平台;评价体系的载体不再是讲授式课堂,而是实践中真实的企业情境;评价的内容不是教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而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设计;基于职业分析的学习领域课程构架;基于“能力本位”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不是作业、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期末考试成绩;而是项目计划、项目完成情况、项目完成质量、项目评价与反馈;评价的方法是加强各学习环节的评价,注重阶段性评价与总体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企业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理论知识评价与实践操作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借鉴企业对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发展。评价的标准不再是教师课堂讲授“教”的好坏,而是学生获取职业综合能力的大小,即企业、用工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

  职业教育改革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职业教育能否健康、稳步、快速地发展,关系到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能否不断提高,关系到职业教育能否为生产、工程、管理、服务第一线

篇七:高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通过制度的确立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尽快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促进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三结束语人才是社会发展最强的推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必须要依靠人才培养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高职教育人才的评价体系-高职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构建多元社会评价机制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高职教育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担负着为社会输出人才的重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人才评定体系越来越重要。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

  第一,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定位的内在要求。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的现代化建设。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要能够在社会上就业,并且能够就好业,在岗位上实现社会价值。所以,高职教育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充分就业为目标,达到培养的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目的。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重新进行人才定位,调整办学思路,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二,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当前社会,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在当前社会的就业上,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统招本科生。但是现在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已成为社会上的共识,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和社会脱节,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低,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随着经济的转型,高职教育应该重新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重视专业技术的培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推进。

  二、构建多元社会评价机制的建议

  构建人才培养多元社会评价体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人才评价主体要有过去的政府主导向政府、企业、社会多个方面转化,使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能够客观全面的反映出人才的真实情况。毕业生评价应侧重于对教师教学水平、课程设置合理性等方面的评价。由社会上的企业单位给出对于就业学生的评价,科学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政府评价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人才评定体系。

  第二,减少评价反馈信息使用过程的功利化。由于高职教育的办学经费是靠政府支持的,导致学校在评价人才时出现重政府,轻社会的现

  象。政府主导着学校人才的培养,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没能形成良好的信息反馈,造成了人才培养与社会上的需求脱节,所以要改变评价体系中过于功利化的倾向。要严格按照社会的需求,按照市场的发展来培养人才。同时,政府主导着人才的评定,由于利益的驱使,出现了很多的徇私枉法,造成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的现象,社会的公平、公正受到了挑战,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第三,重视评价方法论的系统化、科学化。科学合理的评定体系是评定人才的关键。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出专业型的社会人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所以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实行量化评定,内外结合的评定体系。教育评价自身的合理性也应该引起关注,要及时发现评价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运用恰当的方法来估计这些偏差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矫正,重视元评价方面的研究。第四,制定稳定常态的评测制度。任何形式上的东西没有制度的保证都是空谈。国家应出台多元人才评价体系的相关制度规定,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一切按照程序进行,评定的具体方法,评定的量化指标否有有严格的规定。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的制定进行人才评定,把好学校这块的评定工作。同时,要加大监督力度,通过新闻媒体、网络举报的形式促使多元人才评定工作的有效落实。通过制度的确立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尽快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促进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

  三、结束语

  人才是社会发展最强的推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必须要依靠人才,培养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要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定体系,通过减少评价反馈信息使用过程的功利化,重视评价方法论的系统化研究,建立常态稳定的评价制度等方式,实现人才评定体系的多元化、科学化、公平化,让人才真正地发挥出自身的作用,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篇八:高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五破五立”实践教

  学评价体系

  摘要: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随着“五破五立”思想工作法的提出,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中也受其影响。文章从高等职业教育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入手,提出了适合高职“五破五立”实践教学进行评价体系,运用此体系对高职实践教学进行评价,对提升高等职业实践教学水平与质量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高职教育;五破五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引言:

  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场景中的活动,以提高和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评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发展了相应的评价方法。然而,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评价方法大多仍以传统的理论课程评价方法为基础。和评价方法相对形成的评价体系,可以全面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和特点,目前仍缺乏一套标准来判断教育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对教育的监督也不尽人意,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质量。

  一、五破五立概念

  所谓“五破五立”就是:冲破“怕承担、负责任、掉帽子”的心态,建立“大开放”观念,积极寻求资源的优势吸引项目;冲破“小富即安”、低层次发展的观念,树立“大事业”的观念,勇于开拓,勇于开拓;冲破坐等、靠、要无所作为的桎梏,树立“闯市场”的观念,以政府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冲破安于现状的“金饭碗”,带着贫穷的帽子,不求上进的桎梏,树立“不怕苦”的观念,一件件地去做,一项项地推动发展;冲破基础差、起点低、财政困难的状况,树立“赶超”的观念,从小处着手,从现在开始,不甘落后。[1]

  二、评价体系的概述

  1.评价的概念

  所谓评价,就是确立一个教育目标,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衡量预期目标的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并进一步分析比较,作出准确的价值判断。

  1.评价体系的构成

  1.评价指标:在培训过程中制定的预期目标被分解,并逐步执行操作。2.评价标准:根据确定的评价指标,将该指标的完成率与实际教学标准进行比较,作为实践训练的评价标准。

  (三)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是由合理的指标和评价标准组成的。因此,在制定评价指标和标准时,应遵循以下基本特点:

  1.客观性。它必须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科学客观地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范围,能够预测高等教育。

  2.目的性。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已经扩大了简单教学需求的满足与适应岗位需要的社会、教育和学术性的完整的教育中,正在逐步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持续改进。

  3.导向性。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中,必须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使培训评价体系能够满足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建设、改革和管理的要求。

  4.可操作性。定义的评价指标必须是可直接测量的。如果它是不可测量的,它应该逐渐分解,直到它是可测量的。因此,中等教育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原则。

  三、我国高职教学实训考核评价的现状

  (一)实训考核的内容和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化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当前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有选修课和必修课两大类。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践课应该是一样的,教学的比例应该是一样的。要求学员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训练水平评价标准,也没有一个关于学员训练的标准。老师仅能指派训练计划及评价训练的成效。评估的时间,要求和内容都是不一致的。所以,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老师对实习效果进行评价。高职院校的训练评估制度缺乏一个清晰的评估指标,因此,大部分的老师都会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实习训练。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培训评估系统。

  (二)实训考核脱离实践

  高职院校要培养高职院校的核心专业技术,既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又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又要善于运用实际操作技巧与创造性。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实习计划的选择与评估,与现实工作中的知识、技能需求有较大的差别。不相上下。高职院校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化的培训评价体系,无法有效地解决高职院校的理论问题与能力问题。对学员培训的反馈问题未能得到及时的处理与解决,忽视了对学员的培训评估[2]。

  (三)考核主体单一

  在高职院校,教师对实习教学的评价存在着偏颇的偏颇。对于学生的个别训练和综合训练,没有根据工业技术要求的标准来进行,而这些基本的准则都是被忽略的。各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等级。所以,高职院校在组织学员训练实习时,

  应该向社会公布行业规范,以便学员在实习训练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训练和实践训练,把握好关键点。

  四、“五破五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对实习教学材料的准备进行评估。实习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时间等。首先,对实习训练的教材、教学纪录进行全面、清楚的评价,并依据训练的教学目的,进行课程的实施。根据培训内容、培训方案的调整程度,是否可以提升相应的培训教学方案,若在学员中合理,若存在中断与理论课程等,则可设立相应的辅助指标。

  2.对采购,使用和维护的培训材料进行评审和评价。培训器材的购置是否合理,是否有重复购置,培训器材的使用与教学要求相符,器材的利用率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设备在使用后的清洁、维护和保养。回到所分配的工作岗位,并制定相关的训练器材评价和评价指标。

  3.参加者的人数和专业技能。职业学校是否已制定培训方案和评估方法,如果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具备工程师资格或以上资格。实习教师及其所占比例是否符合学院要求、公司是否配备必要的兼职教师、公司兼职教师数量与比例是否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要求。

  4.若系统作业系统编制了相应的评估方案及管理训练的教学,若系统的实习教学管理是全面而完备的,若严格遵循作业管理制度。是否有清楚的环境管理方案,例如5S和6S管理流程。有没有清楚的教育训练和管理机构、机构成员及其职责的清晰划分;日常训练和教育活动所需经费的数量与所需比率相符;训练与教育管理是否使用管理资讯系统[3]。

  5.实践培训教学效果的评价与评价主要体现在实践培训教学质量上。计算受训学生人数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实际培训时数是否达到高等职业培训要求的比例,学生实际培训的成果、创新工作的数量;一级及以上技能竞赛次数是否作为硬指标,教学培训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建立教学反馈意见,即学生和企业单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反映训练基地建设项目的效果。

  结语

  五破五立不仅是一种思想工作准则,它可以被运用于各个领域,其在教育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实践培训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培训的水平直接影响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本文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设计了高等职业教育“五破五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该体系能较好地反映实践教学的不足,有利于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陆虎,等.高职院校实训基地“重建轻用”问题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20,(19).

  [2]郭炯,冯英.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实施现状与策略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5):12-15

  [3]姚孔运.解放思想"五破五立"与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理念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9(10):2.

篇九:高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浅议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改革

  概要:打造专业意识较强的信息员队伍,使之在履行质量监控职责的同时具备一定的自主管理能力。提高遴选信息员的标准,加强对信息员的思想指导、专业培训,合理编排信息员队伍,如按教学单位来设立信息员队伍队长、书记员,实行信息员队伍组织化运作。信息员们按照分工,在督导引导下,分别负责对二级单位所有学生反馈的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整合、核实、填报、公布、跟踪。

  大部分高职院校现行的评价工作依然存在很多问题:1、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多数院校都简单沿用普通高等院校的评价模式。2、评价的科学性不足。一过性、结论代替过程、静态多于动态的评价方式占主流。3、评价的全面性不足。重课堂教学评价、轻课下其他教学环节质量;为分数而评价的量化评价盛行,真实全面地反映教师教学质量的质性评价受到忽略;4、评价的激励性不够。偏重定量评价,促使教师盲目追求“分数”;评价标准机械单一,不利于形成多样化教学风格,压抑教学创新能力;5、评价相关的体制和机制不够完善,影响教学评价的组织水平和结果运用等等。

  种种问题的存在,从宏观上看和高职教育发展的阶段有关,我国高职教育仍处在的“以量的扩张为主”的初级阶段,质的提高还在摸索起步中。然究其具体原因则和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现状密不可分,本文将从管理效能角度对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践改革作出思考。

  1.教学质量评价管理的效能

  学校教学管理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其评价结果为开展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依据。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管理一般通过先期组织、过程协调来促使各类评价主体完成评价工作、达到评价目标、取得评价效果。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管理效能的高低直接影响评价工作的成效。

  组织学上,管理效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完成目标的能力、组织实施的效率。从评价体系设计到评价工作的落实,都要贯穿对评价目标的把握和实施可操作性的考虑,这是确保评价质量管理能效的前提。

  2.从管理效能角度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设计的思考

  明确评价目标---公平公正、客观全面地反映教师教学质量情况是做好教师质量评价工作的前提。因此,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围绕评价目标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且具备可操作性。

  迄今为止,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多元评价主体的评价模式。整个评价体系一般由学生评价、专家评价(或细分为领导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组成,主要的评价方式为量化打分(学生评价占比最高)并适当辅以评价意见。此类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全面性仍有待提高。从评价主体上看,一是为了体现职业教育的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宗旨,应适当吸纳企业等社会力量作为评价的主体,对担任相应行业职业技能教学的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二是为了激励教师、增加评价管理的人性化色彩,应加入教师自身作为评价主体进行自评。从评价的方式上看,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的比重应予调整,应从过分突显分数考核转化为强调开放交流式的真实全面的意见反馈上来。

  权衡评价目标和可操作性,各类评价主体的量化评价比例也值得商榷。实践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模块可以增加比重,反之可以适当降低,例如增加教学表率性强、质量监控经验丰富的督导群体(一般评分较为客观公正、又比领导评教更易组织)的评价比重;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目标关联度高的主体可增加评价比重,反之可以适当降低,例如确保作为教师教学的对象、对教师教学有直观了解的学生群体的评价比重不低于40%。

  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评价标准,既要反映教学过程中的共同规律,又要反映教学的个性特色。过往的评价标准往往仅针对反应教学基本规律的典型方面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来设定。评价体系的改革过程中,建议在各类教学质量评价项目的标准中加入“教学特色和亮点”一栏,提供对个性化教学方式的质性评价,重点激励教师在教学上自主创新,发掘教学改革新思路。

  3.从管理效能角度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组织和实施的思考

  在评价实施中,围绕“全程管理、全方位管理、全员管理”的思路可试行一些改革措施:

  首先应注意建立或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相关的制度和机制,推动评价工作规范运作。例如,建立与质量评价直接相关的活动组织制度如听课制度、督导制度,保障教学评价的常规运行;建立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评价对应反馈,书面结合面谈,统计分析反馈信息、总结教师教学质量发展规律;建立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质量评价、为提升个人教学水平和教学单位整体教学质量作出不懈的努力。

  其次是对教学评价主体进行优化调整,建立更加专业化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

  一是对于督导、同行这两支评价队伍进行资源整合,可试行助理督导制。即在同行教师中定期选配教师任助理督导之职(确保每位教师都能轮岗),助理督导协

  助督导完成教学质量监控相关的工作。作为激励和保障,每位教师的“同行评价”总分可以进行细分,除了包含同行教师给予的评价分,也可将自身作为助理督导完成工作的考核分纳入其中;在督导换届选举时,助理督导中平均每年考核成绩位列前10%的同行教师可参与竞选等等。督导队伍的人选更替有助于减轻督导连任带来的工作压力,也有利于优化教学监督队伍结构。

  二是专业化学生信息员队伍的培养。打造专业意识较强的信息员队伍,使之在履行质量监控职责的同时具备一定的自主管理能力。提高遴选信息员的标准,加强对信息员的思想指导、专业培训,合理编排信息员队伍,如按教学单位来设立信息员队伍队长、书记员,实行信息员队伍组织化运作。信息员们按照分工,在督导引导下,分别负责对二级单位所有学生反馈的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整合、核实、填报、公布、跟踪。

篇十:高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教育评价改革的高职教学督导工作创新

  摘要: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开展下督导工作占据重要位置,教育评价改革需要从多方面加强评价工作,为教学督导提供有利基础,从而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文章对新时代教育评价视野的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进行浅要分析,探讨高职教学督导工作创新策略。

  关键字:教育评价;评价体系;高职教学;教学督导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逐步建立,其中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也取得了一定的探索和发展。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根据主体的不同,主要涉及督导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教师自评等。其中,学生评教作为教学质量评价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与其他评价制度共同承担了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职责。尽管理论上普遍承认学生评教有其科学性及必要性,但随着工作的推进,一些质疑如学生评教是否客观公正、结果是否真实合理等逐渐成为大家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1新时代教育评价视野的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的认识

  教学质量评价既是教学督导的任务,又是教学督导工作的手段。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及突出实战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教学督导具有监督、检查、评价、指导等职能,其目的是帮助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学督导主体与督导客体往往将教学督导工作看作监督检查。督导主体侧重于对教学客体的教学进行价值判断,重查找教师教学中的不足而轻指导,往往局限于对某一课堂或几堂课的评价,忽视对教学过程的关注,缺少对教学背景的了解和及时交流反馈,对授课教师教学改进及其专业发展的指导和帮助不足,难以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使得教学督导评价更多地是对教师教学进行约束,教学督导评价成为对教师进行管理的一种工具。由于我国职业教

  育督导工作起步较晚,使得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普遍缺乏规范性以及健全的规章制度。一是教学督导任职资格缺乏准入制度,对教学督导人员选聘无统一的标准,多数高职院校督导人员选聘采取推荐与自荐的方式,从具有高级职称的离、退休教师中选聘专职督导,从二级学院在职高级职称教师中选聘兼职督导。二是对督导工作流程、行为准则等没有明确的标准和制度规范。督导人员与教师的沟通方式单一,主要是通过听课评价表或专项评价反馈情况,很少有跟进的指导。三是缺乏对教学督导的培训评价制度。大多数教学督导没有经过相应的培训直接上岗,缺乏外部反馈和评价的监督。一些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在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着“重督教”或“只督教”、轻督学、轻督管。督教主要也是采取“随机听课”的形式来监控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标准主要是考察知识的传授,而不是以学生学习成效、能力的提升和思想价值引领的多维评价,难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2教育评价改革的高职教学督导工作创新

  2.1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

  首先,高职院校完善教学督导机制,就要制定适合本校的奖惩制度。奖惩制度是否合理,能否服众,能否达到激励教师认真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些都是完善教学督导机制应该考虑到的问题。教学督导机制,就是对教师的督导。而高职院校作为一个学校,主要人员就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在教师和学生关系中,教师又起着教学和引领的作用,所以完善教学督导机制,首先就应该先考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其次,高职院校完善教学督导机制,要让督导人员具有实权,而不是仅当没有任何实权的空架子。教学督导之所以一直没有落到实处,很大程度上和学校不重视督导的重要性、没有给予教学督导人员应有的权利有关。不得不说,没有实权的教学督导人员,自身也会懈怠对教学过程的督导,再加上教师和学校的不重视,那么教学督导机制将成为一个空壳,没有意义,不再发挥其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最后,教学督导标准的制定,要符合时代对教学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实时更新学校办学观念,经常对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可以带领教师去其他学校学习,也可以让教师自己思考更好的教学方法。其实,不仅是教学模式需要更新,教学督导标准也应该随时代更新,如放宽关于教师教学着装的要求,将科技教学软件的应用放在教师考核当中去等。

  2.2聘请专家担任教学辅导员

  教育监督是指高等教育机构的负责人监督,由授权专家组成的团队所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以监督、组织、评估、指导等方式确保高等教育质量。一支优秀的教学监督团队对最终教学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一方面,教师督导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很多教学督导来自学校外,没有内部干扰因素。他们有见识,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会积极讨论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工作更有针对性。组建教学督导监督团队不仅带来了良好的反应,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在学校相关部门采用了新思想、新观点和新做法,为高职学校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活力。因此,要积极聘请外部专家团队作为学校教育督导员,让其成为确保教育教学督导工作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

  2.3探索增值评价,激励素质提升

  增值评价也称为附加值评价,是对价值的增长量进行评判的一种评价方式。在教育评价领域,增值评价是指对学生经过阶段教育后的“发展程度”进行评定。增值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轨迹,也能够让教师看到教育的成果。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以现代职业教育学生学业发展、职业发展、个人发展、社会能力发展四个维度的发展标准作为测评内容,经过测评可以得到四个素质维度的测评结果。通过前后测评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学生在单个素质维度及综合素质方面的发展程度,并根据学生素质的发展程度对其进行评价。基于此,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学生单个维度的素质提升及综合素质提升给予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

  2.4打造适应新时代的教学督导专业队伍

  首先,高职院校选聘教学督导人员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兼顾年龄结构和利益相关者需求,组成由在职骨干教师、离退休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教管人员、学生等的专兼职督导队伍,实现教学型、专家型、实践型、管理型、学习型人员的多元教学督导的评价,增强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和“互联网+教育”在高职院校深入实施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做好教学督导工作不但需要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专业督导能

  力等,加强对教学督导人员的培训,将理论与教学督导实践相结合,强化教学督导对实践环节的学习,促进督导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有效性,以应对新时代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变化。教学督导的职责是监督、检查、评价、指导等,对其自身的监督和评价也不可或缺。强化对教学督导的工作绩效考核,可以促使教学督导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的方向推进,提升教学督导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营造教师教学与教学督导相互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同心同向的良好育人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想要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就要对教育教学督导机制优化问题给予足够重视。针对现行教学督导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督导管理制度,采用合理评价方法,提高督导人员专业水平,推动我国高校督导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铁英.高职院校教学督导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23):135-136.

  [2]王宇晓.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2020(14):91-92.

  [3]赵元英.高职院校教学督导信息化建设探析[J].山西青年,2018(24):2728.

篇十一:高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P>  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改革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多是参考普通本科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设定的,在评价理念、评价目标、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调配合。笔者实地考察和调研了海峡两岸的8所高等职业院校(台湾4所:台湾中州科技大学、台北城市科技大学、台湾东方技术学院和台湾致远管理学院;大陆4所: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对海峡两岸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业成就评价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评价体系的现状比较(一)评价理念不同我国台湾地区高等职业院校的评价理念侧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十分漫长,创新能力的体现也极具个体差异性。在过程考核中,台湾高等职业院校注重机动灵活地利用各种考核方式激发学生拓宽思路勇于探索,引导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1]。例如:在台北城市科技大学和台湾东方技术学院,通过让学生完成小论文的方式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寻找答案,通过设计小项目让学生提出方案分析研究,并通过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于过程考核灵活多样,因此,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养成学生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大陆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采用以考试结果为主

  的评价理念,这种理念易操作且较规范,但不利于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同时,由于各类专业课程理论体系的差别,其在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中所处位置、承担的作用不同,如果用近乎相同的评价理念评价学生,难以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北京联合大学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评价中都倡导检查学生课堂笔记,并按一定比例计入最终成绩,但由于执行中没有有效的控制手段,结果演变为学生上课只顾做笔记,甚至部分学生在学期结束时投入大量精力抄笔记,造成无法用分数量化优劣。

  (二)评价目标不同在我国台湾的高等职业院校中,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将考试成绩、课堂学习评价和专业实践学习评价三方面的评价结果共同作为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组成部分[2]。在台湾中州科技大学,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态度、纠正学习目标和改进学习方法,促使学生自觉跟上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和就业市场的要求,把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通过自主调整融入整个学习过程。同时,教学通过帮助学生学习,可以极大提升学习成效,提交学校需要的学习成果和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人才。

  大陆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目标过于单一,仅仅注重学生成绩的考核,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等方面[3]。因担负选拔任务,学业成就评价的考试本体功能被扭曲,进入“小考服务大

  考、大考服务升学、教学服务考试”的恶性循环。(三)评价标准不同台湾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强调

  三种评价标准(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的不可分性,提出针对评价主体(教师)、客体(学生),根据评价目标相互借鉴综合运用三种评价标准。在具体实施中,绝对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但达标程度应参考本班的教学总体水平和效果,并加入相对评价的因素[4]。相对评价以客观的教学目标为尺度。台湾中州科技大学和台北城市科技大学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非常重视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通过比较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学业成就(横向比较)以及学生在学习、实践、课程等多方面的学业成就(纵向比较),更加深入、准确地评价每位学生的学业成就。台湾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标准实施通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过程和评价主体展开,见图1。

  图1台湾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标准大陆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标准过于侧重绝对评价,强调通过班级排名、年级排名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忽视了相对评价和个人内差异评价,不能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评价其学业成就,缺少对个体横向和纵向学业成就的比较,容易造成评价结果的偏颇性。

  (四)评价内容不同在台北城市科技大学和台湾东方技术学院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正式成为学习结果的考查内容,传统评价体系中倍受冷落的程序性知识也受到关注,过程与方法评价正式列入学业成就评价内容的范围。在知识与能力上从理解、欣赏和创造三个维度展开,在过程与方法上从同伴学习过程和使用不同学习

  方法两个维度考察[5]。在大陆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被狭隘地限

  定为学科系统知识的记忆结果,具体表现为陈述性知识的再现性检测,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与收获以及在学习方法上的感悟与收获。

  (五)评价方法不同台湾中州科技大学和台北城市科技大学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方法都以标准化测验方法、主观式测验方法、形成性测验方法和综合测验方法为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技术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参加评价的积极性,同时可以通过测试成绩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台北城市科技大学、台湾东方技术学院和台湾致远管理学院都侧重于通过问卷、访谈、范例考查、档案资料分析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在这些方法中,既有量的测量与分析,也有质的研究与评判。北京联合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方法都以教师自编测验方法、客观式测验方法、终结性测验方法和学科测验方法为主,过多地强调期中、期末成绩,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无法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

  表1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教师自编测验和台湾致远管理学院标准化测验的区别

  (六)评价功能不同除了关注学生的管理功能,台湾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还具有诊断、反馈、自我评价、教育研究和导向等功能[6]。例如,

  台湾东方技术学院和台湾致远管理学院侧重评价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诊断学生在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方面的不足及存在问题,选择因材施教;注重评定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及迁移能力,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评价,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确定新的努力目标。

  大陆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片面地强调管理功能,只注重对学生学科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发展情况的检查,通过鉴定学生的学习质量对学生分等、选拔和淘汰,而对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教育功能重视不够。北京联合大学和贵州职业技术学院都根据学生学业成就的好坏,决定学生是否留级以及奖学金等级,同时,学生学业成就的好坏也是学生毕业时能否拿到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及应聘工作职位的主要依据。学生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无法系统检查自身的学习情况。

  综上,海峡两岸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在评价理念、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功能和评价方法的比较见表2。

  表2海峡两岸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的比较二、大陆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的改革思路(一)确立“能力为本”的评价理念根据“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合理设计能力培养顺序,以专项能力培养为基础、以综合实务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就业顶岗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切实可行、充分发挥引导与激励作用的全面、系统、公正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二)明确评价内容和标准,服务就业导向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人

  才培养目标以及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陆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应包括: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评价、知识运用水平的评价,即具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适应社会及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能力。

  (三)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业构成,从专业知识、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三方面构成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见图2。(四)选择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注重过程评价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是有效促进学生学业成就发展的保障。大陆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将评价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通过过程性评价动态分析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评价方法可以考虑从入学认知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和结业综合评价三个阶段进行评价。(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将学生学业的自我评价融入日常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作为评价主体,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身的学习行为与结果、品德、发展状况及个性特征进行判断与评价,是学生自我认识、分析和提高的过程。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找出自身学习的薄弱环节,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确定新的努力目标。(六)保障评价实施的高效运转合理的评价实施体系是学生学业成就评价顺利进行的保证。大陆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实施组织分散于地方、学校和课堂等多个层面,无法保障评价的专业品质[7]。因

  此,大陆高职院校要赋予教学和学生管理部门明确的评价职能。国家可

  委托相关部门或单位采取随机抽查和专项检查的方式对学业评价工作

  行督查和质量评价,达到全面、客观、准确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目标。

篇十二:高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P>  OntheReformandPracticeofLearningEffectEvaluationSystemofModer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

  作者:燕艳

  作者机构: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邢台054035

  出版物刊名: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25-27页

  年卷期:2017年第5期

  主题词:高职教育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改革实践

  摘要: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习效果评价又是判断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水平的主要手段。文章从原始理论依据出发,提出了通过此评价体系可以解决的教学问题和实施过程,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进而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推荐访问:高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评价体系 改革 高职教育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