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24-05

2023年度诗词鉴赏【10篇】(完整)

| 来源:网友投稿

诗词鉴赏1  相见欢[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  2.描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诗词鉴赏【10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诗词鉴赏【10篇】(完整)

诗词鉴赏1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

  2.描述“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所表现的意境。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离愁别恨呢?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怎能不产生“寂寞”之情?然而“寂寞”的又何止是梧桐?

  3.简述“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作用。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份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

  4.请体会“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中的“锁”字的妙处。

  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然而“锁”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得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

  5.请体会“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的妙处。

  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不堪回首,帝王江山亦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

  6.请体会“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别是”二字的妙处。

  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也难能体会。

诗词鉴赏2

  宋·晏殊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析晏殊的这首《蝶恋花》,可着一“愁”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愁?词中已明确告诉我们了,是离别之愁。古今写离愁的诗词多如牛毛,那此词有何独到之处,以致能脍炙人口。因为它能融细腻与宏阔为一体,不仅写出愁之真、之深,而且写出愁之变、之动。本词中所写之愁,不管是意蕴内涵,还是其呈现方式,均在不断流动变化着,对比分析词的上下片,这种变化体现得很明显。如果说词的上片对愁的刻画是内倾的幽深的,那么词的下片对愁的展现则是外向的悲壮的,这种格调变化有力地提升了词的品质内涵而区别于一般写离愁别恨的诗词。

  词的上片,作者寄愁于景,通过槛菊、兰花、月光等意象渲染离愁之苦,这种情感呈现方式是含蓄的,幽微的,非常的真切。“槛菊愁烟兰泣露”,传神在“愁”、“泣”二字,用拟人化手法隐约透露主人公内心情感。试着将这二字改成“绕”和“滴”,就韵味全无了。“燕子双飞去”、“月光穿朱户”,这些景象触动抒情主人公的内心隐秘处,使其内心愁绪弥漫扩散,彻夜难眠。

  内心之愁实在无法装盛了,那就只好设法排解,于是很自然地有下片“独上高楼”的举动和“欲寄彩笺兼尺素”的愿望。“望尽天涯路”似乎为情感宣泄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但天涯路的尽头是什么呢?除了虚空还是虚空,这使主人公内心之愁更深更浓了。欲寄书信,却又是山长水阔,无处可达,更使内心之愁带上一点悲凉甚至悲壮的色彩了。

  “曲尽幽微,富于变化,境界宏阔,格调高远”是晏殊这首《蝶恋花》的过人之处。

  附词话三则:

  1、词人须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2、诗词鸣不*。古诗云:“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诗词者,物之不得其*而鸣之者也。故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王国维《人间词话》

  3、大家诗词脱口而出。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诗词鉴赏3

  永遇乐

  刘辰翁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

  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

  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

  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

  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

  江南无路,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

  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

  刘辰翁词作鉴赏

  此词抒发了作者眷念故国故都的情怀。写于宋德宗景炎三年,即帝昺祥光元年。此时临安已沦陷,南宋*也濒临灭亡,这首词是作者在旅途中写成。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起首用景语渲染气氛,并点明词中景物所处的时日,着重之处在于春事谁主这个主题。璧月,有满月如璧句(宋何偃《月赋》),月如玉璧之洁白、晶莹、圆满,以璧玉咏元宵之月,极为生动传神;月明则云淡,天青云色一体难分,故曰黛云,炼字亦考究。

诗词鉴赏4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注释:

  饮君酒:劝君喝酒。

  何所之:去哪里。

  归卧:隐居。

  南山陲:终南山边。

  【解释】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你要到哪里去?你说因为不甚得志,要到终南山那边隐居。只管去吧,我不再多问,那白云没有穷尽的时候。

  译文1:

  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 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

  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 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 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

  译文2:

  请你下马喝点酒,我要好好地为你饯行。我且问你,你打算到什么地方去?你说因为官场不得意,要到终南山边去归隐。那么,你就尽管去吧,我也不再细问了。因为我知道那里的白云是悠闲自在的,你从此以后所得到的隐居之乐,也一定会无穷无尽的啊。

  译文3:

  我下马为你准备了酒食,并问你到什么地方去。你说处境不好,准备到南山边去隐居。你尽管去吧,我不再苦苦询问了,那山中的白云悠悠足够你娱乐排遣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表面看来语句*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三、四句是交代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五、六句是写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的羡慕,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否定。

  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饮”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的心情。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的一把钥匙。

  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联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则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诗人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从写法上看,前面四句,写得比较*淡,似乎无甚意味,至此两句作结,诗意顿浓,韵味骤增,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当然,这两句也不是*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淡的四句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前四句作铺垫,这两句结尾也就不会给人这样强的“清音有余”的感觉。

诗词鉴赏5

  《竹石》全诗鉴赏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

  【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 一作:韧)

  【鉴赏】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的情怀。

  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诗词鉴赏6

  《忸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几个月之前,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保持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他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艰虞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拈来《忸村》诗题,放笔咏怀,愉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

  本诗首联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诗关紧的话,提挈一篇旨意。中间四句,紧紧贴住“事事幽”,一路叙下。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而相随。从诗人眼里看来,燕子也罢,鸥鸟也罢,都有一种忘机不疑、乐群适性的意趣。物情如此幽静,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诗人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做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村居乐事,件件如意。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虽然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曰“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曰“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杜甫确实没有忘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压痛点。一旦分禄赐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所以,我们无妨说,这结末两句,与其说是幸词,倒毋宁说是苦情。艰窭贫困、依人为活的一代诗宗,在暂得栖息,杜甫能安居的同时,便吐露这样悲酸的话语,实在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强烈控诉。中联四句,从物态人情方面,写足了江村幽事,然后,在结句上,用“此外更何求”一句,关合“事事幽”,收足了一篇主题,最为简净,最为稳当。

  诗的前半写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令人赏心悦目,人在自然中感到自由、亲切、融洽。颈联写洋溢着欢乐、生气勃勃的家庭生活情景,深涵着诗人对天伦之乐的欣慰和珍惜。末两句写不求仕宦的*淡心境。这是杜甫诗中难得多见的轻松愉快之作。清代黄生《杜诗说》谓之“杜律不难于老健,而难于轻松。此诗见潇洒流逸之致”。

诗词鉴赏7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解】: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韵译】: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评析】: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 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 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诗词鉴赏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个。

  【鉴赏】

  这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的一首诗。诗人少年时代曾远离家乡蒲州,游历长安和洛阳,此诗当是他出游时的作品。在古人思乡怀亲的诗歌中,这是一首传诵人口的名作,它以真切的感受、精练的语言,细致真实地描写出自己旅居外乡思念亲人的心情。

  前两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从人们共同的生活感受中写自己远游客居的体会。一个人背乡离井,到外地作客,十分孤独冷清。特别是碰到过节的日子,看到别人欢乐地同父母兄弟团聚,自己触景生情便加倍地思念亲人。首句从一个“独”字写起,一句中重叠出现了两个“异”字,写出了“异乡“、“异客”的凄凉悲苦。第二句用词十分精确,“每”与“倍”两个虚字,不仅写出了每逢佳节来临时自己思念加深,格外怀念家中亲人的特殊感情,而且字句间也暗寓着:自己独在异乡,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家乡亲人,只不过到了节日这种感情更加强烈罢了。千百年来,这一句诗众口流传,被广泛引用,正是因为它以精确洗练的语言,表达了人们一种共同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个”,是诗人猜想、推断中的情景。这两句没有接着前两句正面具体写自己如何如何想念父母兄弟,而偏偏说家乡的兄弟们在登高游乐时思念着自己。这种想象和推断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在家时和兄弟们朝夕相处,手足难分,一旦自己只身远游,久久不归,相互之间的思念同样是很深切的。诗人从对面写兄弟们思念自己,也不是泛泛地去写,而是描绘出具体的、动人的场景:今天是重阳佳节,按照习俗要登高饮酒,插戴茱萸,家中的兄弟们此刻定然正登高游乐。他们既为节日的喜庆而兴高采烈,但是,当大家一个个插戴茱萸的时候,又会敏感地觉察到唯独我不在他们中间。在这里,诗人通过对具体情景的虚拟摹写,用“遍插”、“少一人”几个字反衬出了自己深厚强烈的思亲情绪。从全诗看,前两句写王维自己想亲人。后两句写王维设想兄弟们想自己。两两对照,情意缠绵,结构严谨而新巧。

  据史载,在安禄山占领长安时,王维曾经被迫接受伪职,两京收复后他本来要受到严厉的处分,他弟弟王缙愿意削自己的官爵为他赎罪,因而获免。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维同他兄弟之间感情的深厚,也可以推见他们在青少年时期的手足之情。情真意切是这首诗的特点,也是它得以广泛传诵的根本原因。

诗词鉴赏9

  腊八节,古代称之为“腊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而,全国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但就饮食而言,像萱草面、腊八粥、腊八蒜,至今仍然很受青睐。《礼记·杂记下》说子贡看到蜡祭的人们“皆若狂”。郑玄曾解释说蜡祭是“索飨之祭”,民众会饮,“于是时民无不醉者如狂。”会饮期间,要向神灵、尊长敬酒,还要“修刺贺君、师、耆老”。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在欢度腊八节时也是诗兴大发,为后人留下了不少咏颂腊八节的名篇佳作。

  晋·裴秀的《大腊》比较长,主要描述了古代腊祭时,向神灵报告物阜民丰,以及感谢神灵保佑的场景。“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裎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穆穆我后,务蕾蒸黎;宣力菑亩,沾体暴肌;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祥风协调,降祉白天;方隅清谧,嘉祚日廷;与民优游,享寿万年。”

  北齐诗人魏收在寒冬与众人共祭诸神时有感而发,写下《腊节》一诗:“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短短20个字,写出了寒凝大地、数九隆冬时节,人们摆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谢百神的福佑,抒发出心中的敬神之情。

  诗圣杜甫在《腊日》一诗中对当时的腊八节进行了详细记述:“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高兴之余,诗人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而不能随便离开,只好在异乡再度过一个腊八节了。

  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其中的“佛粥”就是腊八粥。喝腊八粥,至清朝为最盛。清朝道光帝就写有一首《腊八粥》诗:“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升*,还向街头击腊鼓。”

  旧时腊八,寺庙承佛祖救苦救难之义,每不吝资财,广施粥米。然而世事艰难,虽勉力周济,也无异于杯水车薪。清人李福有《腊八诗》一首,略述其事。当中有句云:“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声泣。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腊八名为节日,可我们读到诗中这些饥肠辘辘的穷人,想象他们为了一点米粥或是不顾尊严地苦苦哀求,或是争先恐后地推搡争抢,又如何能有一点过节的欢心。诗人其后发愿:“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就是一派佛心。与之相反,清人夏仁虎也有《腊八》一首,诗曰:“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清朝自雍正起,每年腊八都会在雍和宫煮粥。第一锅给神灵,第二锅给太后和帝后家眷,第三锅给王公大臣,第四锅则给*。然而,皇亲贵胄间的人情游戏,如何当得起一个佛字。夏仁虎大拍马屁,实在可笑之至。

诗词鉴赏10

  何谓诗歌的脉搏?"脉搏"就是刘勰说得"沿波讨源"中的"波",也就是古典诗歌的文本结构,我们赏析和品味作品时,并不是在内省自己的心理活动,而是集中精力于文学作品本身,关注的是文本的语言、结构;形象、思想、感情等要素。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形式、结构的赏析才有可能窥其堂奥。

  古人作诗,讲究章法、结构,注重诗歌的起承转合。"凡作诗词,要当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不可偏也。"(《苕溪渔隐丛话》)"善救首尾"这是从宏观的谋篇而言;所谓 "一步一态,一态一变"即"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励语(沈谦《填词杂说》)"是就诗歌内在的情节和脉络而言;"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虽止而意无穷(刘熙载《词概》)"是就诗歌的收束而言。因此,如果我们在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时,从诗歌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入手,就能获得解读诗歌意旨的一把钥匙。

  那么,我们怎样紧紧扣住诗歌的脉搏呢?

  (一)、抓住"起"句。

  诗文的开头,历来就有"凤头"之说。大凡经典之作,无不在如何经营"凤头"上煞费苦心,以求收先声夺人或"意在笔先"之效。

  "起"的方式很多,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意,或比兴寄托,但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开门见山、当头棒喝;一种是迂回入题、托物起兴。无论哪种"起"法,都禁忌*淡乏味.。

  "开门见山"的"起"式示例: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的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独"字当头,"偏"字相衬,如*地高岗,句式突兀,既震慑读者又点题明旨,点出作者处处"惊新"处处怀乡的宦游之慨;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中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如朔风逼面、铁骑突出,将作者悲愤焦灼之情、磊落不*之气迸射而出:这都是开门见山的"起"例。

  含蓄蕴藉、怨而不怒的诗教,使得古典诗歌迂回入题的"起"式更为普遍。

  示例: 玉阶怨 谢眺

  夕殿下珠帘, 流荧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 思君此何极。

  作者先景语后情语,以景象渲染而后委婉抒情的写法,切合"迂回"起式。

  总结:诗歌中的"起句",其作用有两点:

  1、统帅全诗,奠定基调,点明题旨;

  2、作者着意点染某种情绪,渲染某种气氛。

  (二)、重视"承"句。 "承"句的形式多种多样。

  有总接,有分承;有明顺,有暗接。但都依本文本中的固有的景路、理路、情路。恰如欧阳修在《笔说·峡州诗说》所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

  示例: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蝉院》的颔联"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竹径"和"幽处""禅房"和"花木"紧承首联中的"清晨""古寺"和"高林",既显章法的浑圆,又使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造句挺拔且寓意深长,被欧阳修称为"造意者为难工"之语。

  总结:诗歌中的"承"句的作用:

  ⑴、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缝合传递的作用,⑵、为下文铺垫和蓄势,以使"体物写志"更有根基。

  (三)、直击"转"句。

  请看下面的例子: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本诗的前两句的功用在于勾勒环境,包括时令季节和地域特色,"黄梅"和"青草池塘"相互迎合,铺就了一幅在特有的环境下人物特有的一种舒朗的、散淡的、又略带喜悦的情绪的画面。但"有约不来过夜半"一句,不仅结构上是荡开一笔,而且,也是情绪上变化的关纽所在。同时,使得"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貌似"闲适"实则是焦灼的情绪表现的含蓄而有韵味。

  由此可见,"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 "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它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品味出作者的情感诗歌主旨。故历代诗人在诗歌的"转"上,无不绞尽脑汁,以求收"振人魂魄"之功。"陡然一惊便是兴观群怨""陡然一惊,正是词中妙境。"(刘体仁《七颂堂词绎》)就是对 "转"的作用的诠释。

  示例(一)、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诗人从贬所渡江而归,离家愈近,思乡之情愈是强烈,但作者却宕开一笔,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形象的说明了作者一方面渴望得知家人的"音书"的急切心理,另一方面作者又怕家人受自己牵连的消息得到证实,所以才"情更怯"和"不敢问来人"。这里,"近乡情更怯"的"转"上接"音书断",下"关""不敢"句,把诗人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抒发的淋漓尽致。

  示例(二)、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秋丛绕舍""边绕篱边"渲染了作者喜爱菊花的氛围,作为铺垫。第三句却是结构上的过度和情感上的急转。从而使"此花开尽更无花"的千古名句更如*地高冈,既句式挺拔,更有令人"陡然一震"的功效。此诗中的"转"句作用可见一般。94年高考题的C项"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品质。"也正是"转"句作用的最好诠释。

  总之,"转"句是诗歌中重要的"结"。

  1、它是文本的思路和作者的情路转换的明显的语言标志,也是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

  2、高考命题者对其青睐有加。

  (四 )、定格"合"句

  所谓"合"就是指诗词的收束句。是作者情感和诗歌主旨的"神光所聚"所在,我们在解读古典诗歌时,对此应该"倾情关注"。

推荐访问:鉴赏 诗词 诗词鉴赏【10篇】 诗词鉴赏1 诗词鉴赏1500字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