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2024-05

(合集)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研讨发言材料汇编

|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集)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研讨发言材料汇编,供大家参考。

(合集)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研讨发言材料汇编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研讨发言材料汇编(5篇)

篇1: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要深刻领会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通过自我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了自主发展、特色显著的金融发展理念与实践路径,这些理念与路径的产生并非从天而降,而是金融业发展规律与中国国情特点相结合的产物,是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当前国内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要深刻领会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让这条特色发展之路在逐步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首先,金融作为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也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所在。实体经济与金融两者共生共荣,金融一旦脱离实体经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必须始终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促进实体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金融只有扎实服务于实体经济,扎根服务于人民大众,才会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这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最为关键之处,也是各类金融机构所要坚守的核心发展理念。

  其次,要坚持国家战略发展导向,这对于增强我们做好金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进一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金融业应有的贡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金融业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坚持提振内需这个主要基点,助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金融业还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畅通内循环的堵点,加大关键环节、关键领域的支持力度,为畅通国内大循环贡献力量。

  在这个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以及随着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新产业、新业态将产生很多金融服务的新需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效应逐步显现,这为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此外还要充分发挥金融助力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有针对性地探索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助力城乡协调发展,优化金融机构城乡布局,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还要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统筹能源安全保障和绿色转型发展,满足各类绿色经济所产生的金融服务需求。

  再次,要坚守金融工作的人民性。金融工作起于为人民大众服务,也源于人民大众的金融服务需求,金融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大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是推动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根本所在。金融发展的增长点要聚焦在解决好人民大众普遍关心的金融服务需求问题上,金融服务要体现在人民大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上,而普惠金融正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体现,金融业要根据人民大众对金融服务需求更趋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质量金融服务促进共同富裕,助力实现人民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开展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重要前提是自身具有稳健发展的基础,只有自身平稳有序才能更好发挥好金融服务的重要作用,所以金融业要持续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力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经过前期的集中攻坚,我国金融体系中长期积累的风险得到了有效处置,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金融业要始终把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摆在突出位置,保持对内外部形势的清醒认识和前瞻预判,借助创新手段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预警机制,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要严密防范资本市场异常波动风险、房地产泡沫等各类风险所引发的金融风险。同时也不能因为惧怕风险而束缚住发展的手脚,要正确处理好稳经济和防风险关系,做到稳增长与防风险两平衡、两不误。

  当今世界处于新旧格局转换之中,我国也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级金融工作者要提高政治站位,完整、准确、全面理解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深刻含义,对“国之大者”要做到了然于胸,这是人民的期望、改革的要求、历史的传承与使命的责任。我们要继续深化发展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大众,同时也通过自身的发展对世界金融发展作出重要理论贡献和实践引领,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优秀成绩。

篇2:

解码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兴业探索”

作为国内首批股份制商业银行,兴业银行成立35年来,以“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为经济建设多作贡献”为指导,在国内金融业改革发展大潮中异军突起,实现从区域银行、全国银行、上市银行,到银行集团、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多级跨越,稳居全球银行前20强。

兴业银行“商行+投行”特色鲜明,近年来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名片”打造和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集团资产规模已近10万亿元,年净利润超900亿元,服务130万户企业和近1亿居民客户。其发展壮大与找准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定位、紧跟金融改革步伐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密切相关。

“弱小”商业银行的华丽蜕变

据兴业银行最新一期财报显示,集团总资产9.89万亿元,面对今年复杂困难局面,较上年末增长6.73%。从筹办之初注册资本金迟迟凑不齐到近“十万亿”银行,兴业人感触最深的是,始终与国家金融改革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同频共振,“每一步都踩在了点子上”才有了今天。

1988年,为活跃商品经济、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兴业银行(原福建兴业银行)作为全国首批股份制商业银行,带着福建省金融改革期望应运而生。成立时,5亿元注册资本金中3.75亿元是财政划拨的国有银行“拨改贷”项目资金,实际上是继承前身福兴财务公司债务。

面对这一新生事物,福建省内除宁德、厦门、龙岩等地市财政局积极入股外几乎无人问津,兴业银行甚至曾上街摆摊吆喝募集资本金。“开门时,信贷高度集中于国家专业银行又恰遇三年经济整顿行业市场规模紧缩。”兴业银行有关负责人说,创业之初可谓百事维艰、内外交困。

当时兴业银行提出“办真正的银行”,主动变“坐商”为“行商”,以优质服务吸引客户。原兴业银行厦门办事处员工回忆,1989年秋,厦门新兴公司职员带着470万元巨款在下班时间前来请求暂存,工作人员立即返工忙活到半夜,这在以前企业是不敢想的。靠着优质服务兴业银行也逐渐在省内站稳脚跟。

1996年,兴业银行开启“二次创业”,走进金融机构“高手林立”的亚洲金融中心上海,开办第一家省外分行。面对资本雄厚、业务成熟的同行,兴业银行前瞻性把握国家金融改革和市场需求机遇,瞄准了国内年轻的资本市场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清算业务。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财经处负责人刘立菁表示,当时其他银行都觉得这块业务是“鸡肋”,兴业银行却看到了国内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机遇。这也让他们先后成为全国首批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主办存管银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证券结算银行、股票期权资金结算银行。依托银证合作开展银银合作,搭建平台深耕同业业务领域,还帮助兴业银行建立起差异化业务优势。

勇于创新让兴业不断把握住新机遇。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经济勃兴,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开启,兴业银行抓住机遇,引进国内外优质战略投资者,推进更名上市等工作;
在国内率先开启银行构建金融控股集团探索,更好地满足了市场主体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2010年前后,兴业银行先后成立兴业金融租赁、并购兴业信托,组建基金、消费金融、数字金融、理财等子公司,建立金融研究机构。与此同时,通过把握国内城镇化、绿色化发展潮流,主动挺进主战场,有效助力资产规模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发展理念提出和国家金融监管政策变化,兴业银行逐渐将业务重心转移到服务“双碳”战略、共同富裕、科技创新、“数字中国”建设,从规模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构建以香港为基地、境内自贸区为互补,以欧洲、东南亚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离岸人民币中心为前沿的国际化经营布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

穿越经济周期的守正创新

梳理兴业银行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坚持按照商业银行规律办事,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时刻绷紧风险管控的弦,稳健而又不保守地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其始终走在正确前进道路上。

成立之初,兴业银行亟需更多支持以在省内立稳脚跟。相关业内专家表示,当时不少省外同类银行选择实行总分行两级法人制度,走与地方合资建立二级分行共享收益以获得支持的路子。但经多方考察后,兴业银行认为这会给统一的经营理念的贯彻实施埋下隐患,始终坚持一级法人、统一法人。坚持稳扎稳打稳健经营,也是兴业银行的显著特点之一。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兴业银行历任“掌门人”认为,把握国家经济大势和金融政策变化,回归金融本源、按银行规律办事,与时代同频共振、主动创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才是解决发展过程中危机的根本遵循。

近年来,为推动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加大了金融乱象监管整治力度。在此背景下,兴业银行主动降低发展速度,压缩同业和非标业务,提升存贷款占比,实现了资产负债表万亿级重构,在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促进业务结构和经营发展更加均衡稳健。

随着经济发展向“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转变趋势,兴业银行近年来又推进新一轮资产负债表再重构,不断提升业务结构与经济结构契合度。截至2022年末,兴业银行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基建行业贷款增量超过全行对公贷款增量的50%,制造业贷款余额达5853亿元,位居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首位;
科创企业贷款、战略新兴产业贷款增速均在55%以上。

持续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兴业银行客户结构、资产结构、业务结构不断优化,资产质量和风险递补能力长期保持在国内银行业较好水平。2017年至2022年,不良贷款率从1.58%降至1.09%,拨备覆盖率从211.78%升至236.44%。

与此同时,兴业银行还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D建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银行防控金融风险不仅要统筹传统风险和新型风险,不断提升对各类风险的预判和驾驭能力;
更要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在坚定正确政治方向、防范政治风险上下功夫。”兴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吕家进说。

扬帆高质量发展的“航向”

如今“数字中国”“美丽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化、绿色化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所趋。

兴业银行根植福建、得风气之先,坚持“科技兴行”方略积极拥抱数字化发展潮流,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引领绿色金融探索,成绩突出。当下,其正以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持续擦亮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名片”;
全力巩固基本盘并发力普惠金融、科创金融、能源金融、汽车金融、园区金融“五大新赛道”,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竞争新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兴业银行绿色融资余额1.63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位居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首位;
理财规模、非金债承销规模分别排国内银行业第3和第2,理财综合能力连续21个季度蝉联全国性商业银行榜首;
普惠小微贷款、科创企业贷款、能源金融、汽车金融贷款余额和园区金融资产,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着眼数字时代打造未来银行。兴业银行将数字化转型提升至生死存亡的高度,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持续加大科技和人才投入,夯实技术底座完善生态场景,致力于实现“构建连接一切的能力,打造最佳生态赋能银行”。兴业银行总行科技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兴业银行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升至3.71%,科技人才队伍增加到近7000人。

如今,数字化不仅成为兴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也成为其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关键所在。

篇3: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金融业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积极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党的20D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也对金融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深刻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大意义和本质内涵,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维护好金融安全,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

强化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

新时代金融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持续强化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和专业性,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以金融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认真领会、准确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本质内涵,即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决定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方向和发展导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价值取向,这决定了金融工作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宗旨;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这决定了金融工作的发力方向和服务重点;
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这决定了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务;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开放方向,这决定了金融工作的成效和质量。

强化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管金融体制机制,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各项大政方针和宏观调控政策,确保党的号令指到哪里、金融服务就保障到哪里。必须心怀“国之大者”,在把握国家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守牢金融风险底线,始终做到关键时刻听指挥、拉得出,危急关头冲得上、打得赢,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永葆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坚持人民至上,是由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也是金融政治性的必然要求,要求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到金融红色资本中。这就决定了我国金融业的中国特色,与西方金融业的“二八定律”“金融荒漠”等情况不同,中国金融业不是少数人的工具,而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服务于国家、社会和人民。党的20D报告再次强调,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要牢固树立“金融为民”理念,想群众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金融工作的根本标准,用金融工作的实效打动人心、温暖人心、赢得人心。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覆盖面,既重视“系统的”“重要的”大型客户,也重视“民营的”“发展中的”中型客户,更重视“小微的”“农村的”“偏远的”客群,把助力人民幸福作为金融工作的价值坐标和行动遵循。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完善普惠金融、消费金融、绿色金融、财富管理等与人民利益和幸福息息相关的金融服务体系,统筹做好产品创新、流程优化和场景融合,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贴心的金融服务。

提升金融工作的专业性。一方面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正确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政策引导、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协商共议等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另一方面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提升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建立“忠专实”的金融队伍,从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高质量服务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应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提升服务品质和全球竞争力。

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把金融作为科技创新的助燃剂,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降碳、减污、扩绿重点领域,健全多层次、立体化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升农村金融供给的长期性、连续性和可持续性。金融机构尤其涉农金融机构更应强化政治担当,突出做好粮食安全、特色产业、乡村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留得住乡愁、引得来“小镇青年”。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融与实体经济适配性。健全普惠金融体系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积极构建广覆盖、有差异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供给,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拓展金融扶贫成果,切实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和可负担的金融服务。

维护好金融安全。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把维护金融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目前我国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和风险抵补能力总体较好,金融安全网络不断完善,同时内外部形势正在发生复杂变化,必须时刻绷紧风险管理这根弦。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金融体系要时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近年来,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在持续快速增长,与国内资本市场和境外市场联系更加紧密,除传统信用风险外,流动性风险、信息科技风险、外部输入风险等防控压力加大。必须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主动防范化解风险,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争取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和早期阶段。提升风险管理穿透性,将所有机构、所有业务、所有产品纳入风险管理视野,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确保重要业务系统和关键支付清算网络自主可控。

篇4:

中国人寿利明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为进一步助力全球金融业交流合作,全面展示我国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丰硕成果,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金融服务专题(以下简称“金融服务专题”)于9月2日—9月6日在北京首钢园盛大开幕。

作为2023年服贸会九大专题之一,本届金融服务专题以“服务实体守初心 创新变革向未来”为主题,涵盖展览展示、论坛峰会、洽谈交流、项目签约、成果发布等系列活动,聚焦中国式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金融服务场景,云集近百项金融成果,从不同维度展现创新技术与金融领域的深度融合,为数十万现场观众打造一场规模盛大的“一站式金融盛会”。

除举办精彩纷呈的展览活动外,本届金融服务专题还精心组织2个论坛,分别为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和2023全球PE论坛。其中,以“守正创新 开放引领——全球经济重塑与金融业变革”为主题的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邀请了国内外金融机构高管、资深经济学家、知名企业代表出席,进一步推动金融领域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委员、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利明光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作主题发言。

利明光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现代化保险,保险业应立足主责主业,强化保险姓保,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找准定位、选准路径、实现突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切实发挥好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利明光还从把握服务国家大局战略方向、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天职宗旨、积极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抓好防范化解风险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人寿在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探索和实践。

他认为,保险业要坚持“保险姓保”,进一步发挥核心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力度,深度融入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利明光主题发言全文如下: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与大家做好交流。我的体会是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现代化保险,保险业应立足主责主业,强化保险姓保,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找准定位、选准路径、实现突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切实发挥好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就此我谈四点认识,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把握服务国家大局这个战略方向

党的20D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部署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任务,对金融保险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创造了新机遇。金融保险业要履行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必须心怀“国之大者”,把自身改革发展融入国家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领域。具体到保险企业,就是要充分发挥保险功能作用,从经济补偿、社会治理、资金融通、财富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把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支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以及强化保障粮食、能源和重要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责任,作为谋划工作的发力点,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服务国家大局中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二、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天职和宗旨

党的20D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就要求金融业必须引导金融资源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保险业来说,就是要坚持“保险姓保”,进一步发挥核心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力度,深度融入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以资金支持为例,保险资金具有周期长、规模大等特点,与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天然契合,是社会直接融资的重要来源,可以通过股权、债权等多元投资方式,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科技自立自强、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领域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长期以来,中国人寿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实体经济存量投资规模已突破4.2万亿元。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发挥险资优势,更好匹配现代化产业体系多元融资需求,为实体经济输入更多源头活水。

三、积极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作为有效的市场化风险管理机制,保险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环境治理、社会管理、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灾害预防与救助等领域,发挥增强社会韧性、保障发展安全的重要作用。比如,在民生保障方面,通过开展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业务,有效服务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人民群众抗风险能力。中国人寿经办了228个大病保险项目,覆盖3.5亿人,有效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负担。在灾害救助方面,将保险纳入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成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有力补充。在风险减量管理方面,借助科技手段,从风险事后损失分担向风险事前预防、事中干预延伸,最大限度降低出险损失。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升经济社会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延伸保险机制嵌入社会治理的广度深度,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四、抓好防范化解风险这个永恒主题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将维护金融安全、防范化解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防范化解风险的关键是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保险业作为管理风险的行业,更要扎实做好自身风险的防范化解工作。首先要注重自身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坚持合规经营,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增强风险感知、风险研判、风险处置能力;
其次要注重科技赋能,运用科技手段建设全覆盖、穿透式的风险感知系统,为实现“四早”提供强大支撑;
再次要注重协同联动,与政府部门、监管部门以及其他市场主体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提早采取行动。中国人寿始终站在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践行安全发展理念,着力在合规体系建设、风险评估监测、关联交易管理、反洗钱和合规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取得了积极成效,并在守住自身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同时,积极参与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处置工作,为营造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贡献了积极力量。

各位同仁,踏上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保险重任在肩、大有可为。中国人寿愿与同业携手共进,进一步发挥保险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也希望各级政府机构、行业监管部门,以及广大客户和新闻媒体朋友们,一如既往关心支持中国人寿改革发展。

篇5: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来源:北京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总书记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我们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当前,我国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金融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有助于使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1.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金融业的最大优势。我国的金融事业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领导金融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在实现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同时,还保持了金融的长期稳定发展,这在现代经济发展史上是一个奇迹,成功的关键是坚持了党对经济金融工作的领导。

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能够确保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是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根本保障,是新中国金融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封闭到开放不断发展壮大的决定性因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金融业成功支持了根据地的斗争和发展、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前后经济金融秩序的统一和恢复。改革开放以来,又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有力支撑了宏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大局,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金融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外汇储备余额持续位居全球第一,也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保险市场,金融业发展的活力和韧性不断增强。

2.中国特色的金融机构体系 

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为主体,新型金融机构为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588家,总资产为275.82万亿元;
保险机构1026家,总资产18.33万亿元;
证券公司131家,总资产7.05万亿元;
基金管理公司123家,管理基金数量5818只,基金净值13.94万亿元。其他还有各种新型金融机构,比如股权投资、风险投资、金融科技等。总体来看,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银行类金融机构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机构数量均遥遥领先;
二是金融机构呈现多元化态势,但国有金融机构占据主导地位;
三是金融机构有混业经营趋势,但仍处于分业经营阶段。

***总书记指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根据这一精神,需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
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发挥好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
加快推进银行体系改革,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完善公司治理;
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降低准入门槛。最终目标,是要构建和完善有竞争、有活力、有效率的中国特色金融机构体系。

3.中国特色的金融市场体系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依然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直接融资规模占社会融资的比重虽然在不断上升,但占比依然较低。截至2019年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21.28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52.65万亿元,占比69%;
企业债券余额为23.09万亿元,占比10%;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余额为9.41万亿元,占比4%;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7.31万亿元,占比3%。在社会融资存量中,直接融资占比17%。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全面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加快现代化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推进货币、股票、债券、保险、外汇、衍生品和黄金等市场的协调发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高质量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4.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架构

2018年中央决定将银监会和保监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时,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则专职微观监管职能,包括金融机构的微观审慎监管,以及消费者保护等行为监管的内容。而宏观与微观之间,以及“一行两会”与其他有关部门间的协调则由金融稳定委员会负责,共同构成“一委一行两会”的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体系。总体来看,我国的金融监管框架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强调对金融工作的统一领导。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国务院统筹协调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议事协调机构,行使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对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进行业务监督及履职问责等职能。这种模式,是立足我国国情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确立的,是最适应我国现阶段金融市场发展情况的。

第二,重视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平衡。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给金融创新带来了契机,也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互联网银行的兴起,有效弥补了小微企业借贷短板。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有效识别新风险、提高监管效率,是新形势下我国金融监管工作的方向。

第三,强调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的统一。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的宏观审慎监管,银保监会负责的微观审慎监管,均统一接受金融稳定委员会的协调、指导,这从组织上保证了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统一与协调。

5.中国特色的金融风险防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把住了发展大势。但金融发展中依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隐患。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
国内经济增长动力仍需增强,金融领域潜在风险需要加强防范;
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对外合作的展开,也给新时代的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综合考虑国内外的发展环境,我国的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目前需要着重于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果断处置信用违约。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改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办法。规范各类融资行为,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二是加强监管统一协调。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强化统筹协调能力,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6.中国特色的金融改革与金融开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渐摸索出了适合国情实际的金融改革与金融开放之路,主要内容涵盖以下方面:

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实现均衡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普惠金融,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是要让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要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成本低、使用便捷等特点,渗透到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触及的人群,从而促进充分且平衡的发展。

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加强环境保护。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创新性金融制度安排,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并有效抑制污染性投资。利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为绿色发展服务。可喜的是,在绿色金融等政策的作用下,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正在不断向前推进。

积极推进金融创新,防范金融风险。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可能给金融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在以微信支付、支付宝为代表的移动支付上,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当然,金融领域的创新不可避免伴随着新的风险。因此,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

坚持金融开放,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动金融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推动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为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贸合作项目提供了融资保障和结算平台。积极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提供投融资支持。同时,稳步推进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实现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
有序开放国内资本市场、银行卡清算市场;
逐步放开、放宽或取消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限制、金融机构外资股占比限制,统一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等。

推荐访问:(合集)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研讨发言材料汇编 之路 合集 中国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