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2024-04

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发展史(完整文档)

|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发展史(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发展史(完整文档)

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发展史5篇

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发展史篇1

历史:近代中国战争史串讲

  近代中国战争从两次鸦片战争开始,到解放战争结束,成立新中国,这一段时间内发生了大大小小很多的战争,有国内的内战,也有对外的抗战,今天一起来看看1840年到1949年近代中国发生了哪些主要战争吧!

  1.两次鸦片战争

  【主要内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默写、背诵提示】(1)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南京条约》的内容。(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人民、人教两种版本教材叙述的详略差别较大,复习的关注点应放在对两次鸦片战争基本史实的了解上(时间、发动国家、战争主要结果及影响),其中《南京条约》的内容要详细掌握。

  2.太平天国运动

  【主要内容】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默写、背诵提示】(1)定都天京:背景、时间、定都天京后的主要活动(北伐、西征等)。(2)《天朝田亩制度》:颁布时间、内容、评价认识。(3)《资政新篇》:时间、内容、影响。(4)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标志、失败原因和教训、意义。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主要以选择题命题为主,考查集中于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考查。建议以过去高考试题为备考的重要参考材料,琢磨其命题角度、选项设置特点。

  3.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主要内容】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默写、背诵提示】(1)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马关条约》的内容。(2)黄海海战:背景、爱国将领、结果。(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背景、概况(时间、代表人物)、意义。(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辛丑条约》的内容。(5)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背景、在京津地区的主要战斗、结果、意义。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人民、人教两种版本教材叙述的详略差别较大,依据“提示”识记内容要点即可,其中《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是复习的重点。注意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两大范式。“革命史范式”将中国近代史视为西方殖民入侵。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现代化范式”认为改革或革命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手段:中国近代史是“多点一线”,生产发展、技术救国、阶级斗争、政治革命、制度变革、思想冲突、文化变迁等“多点”都汇聚成了“现代化”这条主线。近年来高考命题常着眼于此挖掘史实,体现命题的时代特色,需要引起注意。

  4.辛亥革命

  【主要内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默写、背诵提示】(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概况、纲领、意义。(2)武昌起义:背景、导火线、经过(武昌首义、攻占武昌和湖北军政府成立、清朝统治瓦解)。中华民国的成立:准备、成立经过、意义。(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制定机构、内容和意义。(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不同版本教材所选史实基本相同,选择题命题容易上手,因此复习要注意细节。还要注意联系,如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政体对美国共和政体的模仿;《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启蒙思想家关于“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思想观念。放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大框架下,辛亥革命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历史性巨变。对辛亥革命的影响要站在更高的视野去审视,如从政治发展史上看,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它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南京临时政府采取移风易俗的措施,使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从经济史角度看,它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上掀起兴办实业热潮,对中国工业化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主要内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默写、背诵提示】(1)五四运动:导火线、经过、结果、意义。(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时间、地点、代表、内容和意义。(3)第一次国共合作:背景(必要性、中共三大)、标志、意义。(4)北伐战争:正式北伐时间、成果。南昌起义:背景、时间、领导人、意义。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五四运动是复习的重点,注意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如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对中共成立的影响等。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要明确其含义。至于北伐战争人民版只叙述了正式北伐的时间,攻克的城市.因此要考查只能围绕国共合作的成果来进行大框架考查。

  6.国共政权的对峙

  【主要内容】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默写、背诵提示】(1)南昌起义:背景、时间、涉及的人物、经过、意义。(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背景、意义。(3)红军长征:原因、路线、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意义。(4)遵义会议:时间、内容、意义。

.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革命和遵义会议是复习的重点。建议复习时与必修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结合起来进行复习。明确遵义会议的内容主要是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军事:肯定毛泽东的军事作战基本原则;组织:改组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注意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使党和红军进入了抗日的前沿阵地,为后来抗日战争和整个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7.抗日战争

  【主要内容】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默写、背诵提示】(1)九一八事变:时间、影响。(2)七七事变:时间、影响。(3)南京大屠杀:时间、日军的暴行。(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经过、意义。(5)正面战场的抗战:四次会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6)敌后抗日斗争:洛川会议、百团大战。(7)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和正式签署投降书的时间、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

  【重点、难点破解】抗日战争史应该说是一个复习的重点。复习既要关注细节,准备应对选择题命题,更要注意分析综合,以应对非选择题命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用、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是非选择题命题的重要基点。南京大屠杀是检验日本对华战争态度的重要问题,要结合时势和材料去加深认识。复习时还要注意与世界史结合起来进行复习,做到知识的上拓下连:如台湾失与得的国内、国际背景;日本两次侵华的背景,一个腐败的政府、内争的国家给外来侵略提供了机会;对日本的认罪态度、德国的态度,我们应有的认识: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等。

  8.解放战争

  【主要内容】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默写、背诵提示】(1)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间、主要作战任务、影响)。(2)三大战役:时间、主要战役、意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渡江战役与国民政府的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涉及的内容不多,复习战略反攻、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一定要结合地图去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应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去思考。

  以上八个战争贯穿了中国近代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国名革命到新中国成立的过程,这是一段硝烟四起的历史,我们要牢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

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发展史篇2

一:羞耻学说
  有关羞耻学说的论述,在西方通常会以《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来解释服装的起源。《圣经》中讲述: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原本是裸露的,但是偷吃伊甸园的禁果后,方知羞耻,便拿无花果树叶遮体,也因此产生了服装。
  "羞涩"在心理上的动机始于自我和他人的相互依存性,是在一切合乎"礼"的行为条件下所形成的自我心理。产生羞涩感不仅仅是以"讨厌"来影响我们自身的行为,也同时会对"衣冠不整"产生排斥,并且这种态度还会阻碍我们对于某种衣服上的炫示或者随个人所好穿着某种形式的服装。

不过,以羞耻学说作为人类服装的起源学说这一观点,却也常常遭到批判,因为一些原始部落中,脱去衣服才是尊严和礼教的表征。

二、 保护学说

"生理的保护"通过服装御寒、防止外物的侵害;
"心理的保护"作为"驱邪护符"的作用帮护人们排除种种心理的矛盾和障碍。
   将服装的保护性能作为服装的起源一时间尚有争议。因为气候适应说强调服装的诞生是基于人类生理的需要。随着人类的进化,身上得体毛逐渐退化,气候的冷暖变化,直接影响人类的生理需求,因此人类早在原始社会就学会以兽皮蔽体,以抵御风寒。即使在现在,许多居住在寒冷地区的原始人仍然选择简易的"服装"蔽体防寒。

  保护学说的另一含义是指"作为防止昆虫或外界的伤害"。这种理论认为,原始人用衣服或兽皮做成的条带围在腰部,走路时条带的飘动将驱赶昆虫和其他野生动物。


到现阶段为止服装已经不仅仅是为了防寒而成为人类的保护,它随时代的变迁,保护的意义逐渐多元化。例如,武士的盔甲,足球运动员的护膝、防护面罩,消防队员特制的服装等。这些服装的保护功能逐渐完善,减少了危险和伤害。

三:
装饰学说

(一)作为阶级符号的象征:我国自古以来崇尚服装制度,有上冠的雅誉,并借服装的型制、色彩、服章等以区别阶级、维系伦常。服装在不同时期充当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象征身份和地位。

(二)借此显示优越感:装饰的目的是为了表现穿着者的力量、勇气和技能。原始人用兽皮等饰体象征自己的英武;
原始部落的人用野兽的牙齿、骨骼和刀痕等,向人们显示他在狩猎中的业绩;
军人会将勋章挂在制服上,亦是向人们展示他的功绩。

(三)借此吸引异性:不论古今中外,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为了吸引异性的主意,在服装服饰上的煞费苦心。

(四)作为吓唬敌人求得战胜的目的:从人类原始社会活动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装饰具有恐吓敌人、求得胜站的目的。所以许多原始部落会借由在身上涂抹,或戴上特制的恐怖面具以达到威吓敌人的目的。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封建制度衰落。从中国古代服装发展的历史来看,清代服装制度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几千年来世代相传的传统服装制度,由于八旗兵的进关,而遭到破坏,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异族服装。清代在中国服装史上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历史时期,它以满族的服饰装束为主,具有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这是清王朝统治者用暴力和禁令强制人们改冠易服的结果,致使中国古代服装在最后一个封建朝代发生了重大的变异。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潇洒生动,纤弱柔美的的汉族传统遭到破坏和变革。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衣袖短窄,素朴肃穆的满族旗装取得了统治地位。

十二章”即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水藻、火、粉米、黼、黻。因相传“日、月、星辰”能“普照天下”;
“山”取其仁,可仰也;
“龙”取其能变化,能兴云作雨;
“华虫”取其“文采昭著”;
“宗彝”为宗庙尊者,表示“不忘祖先”;
“藻”是有花纹的水草,取其“有文”;
“火”取其“炎上”能取暖;
“粉米”取其“养人”;
“黼”用黑白二色成斧形,象征“权威”;
“黻”用青黑二色绣成弓相背的形状,象征“见善背恶”。故用“十二章”来装饰天子之礼服吉服以象征天子“如天地之大,万物涵复载之中;
如日月之明,八方囿照临之内”。

清代服装尽管在外观形式上拼弃了许多传统的基本形制,但它内在的东西却没有改变,其精神实质与整个中华民族服装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它既体现了本民族的习俗特征,又保留了数千年遗留下来的等级制内容。清代服装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其进程随着封建末代王朝的覆灭而告终止。中国古代服装虽然结束了它的历程,然而它所显示的意义却远远超出了其本身。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逐渐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也因之日益深化,衣冠服饰也随之而了生了变化。

辛亥革命后,原有的服装形制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旧的观念仍有很大的市场,孙中山先生倡导民众扫除弊端,移风易俗,并身体力行,为中国服装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山装",对后世的影响已远远超出衣服本身。这一时期的男子服装呈现出新老交替、中西并存的"博览会"式的局面,为男装的进一步变革铺平了道路。

中式长衫上插一管自来水笔,下着西式裤子。其样式外观轮廓周正、结构合理、线条分明、功能性强,具有严肃、庄重、朴实的美感,既合乎国民的传统审美习惯,也恰当地结合了国际现代服装的审美形式与工艺。千整造型上沐现了广大民众对民主、平等_革新 ,进步等社会理想心说诚服的赞赏和接受。

五四运动后,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服装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在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下,逐步改变了中国女性千百年来固有的服饰形象。广大妇女从缠足等陋习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大胆尝试用服装充分展示自然人体美。

上袄下裙成为主流,衣服更加称身适体,上衣腰身收得较窄小,大襟右枉,袖长不过肘,袖口呈喇叭状,又称“倒大袖”。腰臀呈曲线,一卜摆有弧形、圆角、直角等,张爱玲称:“时装上也显现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短袄的下摆忽而圆,忽而尖,忽而六角形。

三绺梳头,两截穿衣: 旧时指妇女的打扮,亦借指妇女。

“三绺头”是一种"前发高束,形似凤凰头"的发型,先把头发的中间部分梳理上去,只留下两边各垂下一缕头发,用手按住,只把发角用手绕一绕再用发针固定在耳后,再梳根独辫用黑毛线捆牢。“两截衣”是指旧时女人的衣服分上下两件,不象男人只是一件长袍。

20世纪30年代始,旗袍已成为中国都市女性的重要服装。名媛明星、女学生、工厂女工悉数接受,仅面料、做工和搭配略见差异,形成具有海派文化特点的民国典型服饰形象,造就了中国现代服装史上的一页辉煌。旗袍于20世纪20年代出现。1929年旗袍底摆上升,至膝盖以下处。

1930年的旗袍长及膝盖,腰身收小,下摆收拢。1931年短旗袍兴盛,整体造型紧窄合体,腰部有较明显的曲线。1932年后,旗袍下摆复长,及脚踩或排下部,穿高跟鞋方可行走。袍身加长对旗袍的现代转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修长旗袍使下摆开祝成为必要,开权旗袍也成了现代改良旗袍的重要标志。1933年始,旗袍从低权或无权变成高权。当红明星常穿高视旗袍出人交际场,权高过膝甚至及臀,因了明星效应,遂成流行。1932年后,旗袍也曾流行花边装饰,凡衣缘处必镶之,使旗袍更显妩媚。到1935年后,名交际花陈玉梅、陈绮霞提倡低权,故旗袍开视趋小,依旧长度及地,完全盖住双脚,时人椰榆为“扫地旗袍”。长旗袍毕竟不实用,随抗战爆发,复回利于行走之长度。

作家曹聚仁说:“一部旗袍史,离不开长了短,短了长,长了又短,这张伸缩表也和交易所的统计图相去不远。”

服装流行的循环式周期性变化规律是指一种流行的服装款式被逐渐淘汰后,经过一段时间又会苗复出现大体相似的款式。所谓“长久必短,宽久必窄‘,说的就是这个规律。但这种流行的方式是在原有的特征下不断地深化和加强.使流行的变化渐进地发展。这种循环再现无论是在服装造型焦点上、色彩运用技巧上,还是服装材料使用上,与以前相比都有明显的质的飞跃。它必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运用更多现时的人文、科技的结果,必然易被社会所接纳。  

列宁装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并成为革命“时装”。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腰中束一根布带。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干练又英姿飒爽。所以它具有中西合璧的鲜明特点,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还包括中山装和旗袍。

列宁装的普及率最高,年龄适应性最广。这一男性政治领袖的着装,携带着革命的政治意识,悄悄接近并包裹了女性的身体。

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列宁装在广大的解放区的女同志中间就十分流行。耐人寻味的是,在苏联国内并没有 “列宁装”一说,也是在中国与革命领袖的名字联系起来之后,成为与中山装齐名的“革命时装”。

布拉吉在俄语中布拉吉就是连衣裙的意思,但是由于俄罗斯的连衣裙有其特有的特色,所以中国就直接将这种俄罗斯风格的连衣裙叫做布拉吉。

过于花哨、过于暴露、过于昂贵的服饰,在50年代没有受到明确的禁止,但在社会风气上受到人们自然的轻视,因为那意味着腐朽、轻佻,意味着剥削、反动,意味着资产阶级,意味着美帝国主义。崇尚刚健清新之美,是历史上每一个朝代开国之初的共同点。初期过去之后,有的走向多元繁复,有的走向衰朽淫靡,有的走向极端专制。50年代以后的中国女装,则走向了一种特殊的美学状态。

20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西装被说成是资产阶级的,布拉吉被说成是修正主义的,旗袍被说成是封建余孽,花哨的服装被斥为“奇装异服”。

色彩单调,不分男女,不分职业的军装盛行。文革”开始时,红卫兵以绿军装为时尚。身着军装,头戴军帽,臂戴红袖章,腰扎皮带,肩挎“为人民服务”的军用书包,胸配毛主席像章,这是当时最为时髦的装扮。

  

解放军是最受尊敬的人,军装也成为人们最向往的装束。受军队服装的影响,青年学生穿起了灰色四兜棉布中山装,进驻各个城市的干部也都穿起灰色的中山装。此后,又出现了青年装、学生装、军便装等其他的款式,与中山装相比,仅领、兜有点变化,形成了中山装系列。

 简单来说,解放鞋很轻便,穿起来可以健步如飞的运动,适合志愿军的军事作战特点是,这也并不是说解放鞋就没有缺点。

  所有军鞋还有几个重要的要求,就是必须保护士兵的脚部,让其双脚不要受伤,染病和过于劳累。但是解放鞋显然不具备!   为什么呢?因为解放鞋是胶底的,它的软底,不透气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弱点。不耐穿,很容易磨损 文革时期,由于解放军大量进入地方事物,军政干部充斥着地方机关。一身绿色军装,漂亮的军帽,崭新的武装带和解放鞋都是身份的象征,也成为一种人人向往的时髦装束。如果谁能穿上一双军用解放鞋走在大街上,就像现在穿一双最流行的耐克球鞋一样,会引起很多人羡慕的眼光。

解放鞋将永远成为解放军历史上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神话传奇。

20世纪70、80年代前的中国,人们的服装样式极为单调,尤其是男式服装,更为千篇一律。当时城市中的男装仅有毛式制服、中山装、茄克衫等几种,裤子大概只有一种又肥又大的直筒裤了。1977年,年轻人终于走进了高考考场,从公平的人才选拔中,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国防绿”和“蓝蚂蚁”垄断了中国人的视觉,服装款式的单调也压抑着每一个年轻人的个性。1978这个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年头里,一部分年轻人不再压抑自己的个性,敢于突破传统,当这些带着反叛心理的学生穿着喇叭裤走进了校园,闯入了更多人的视线,时尚前卫的喇叭裤让不少同学心里痒痒的。富裕点儿的同学到一些裁缝铺定做,条件不够的同学自己用原有的裤子“改装”。穿上这样的裤子,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当时世界上最时髦的。

银幕上的“红裙子”是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服装色彩和样式的一个标志性道具,一个多样化、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

90年代服装:紧身裤、踩脚裤、一步裙、nike鞋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改善、思想逐渐开放,单调的款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着装的要求,八九十年代喇叭裤、健美裤、蝙蝠衫、连衣裙掀起一阵热浪。这一时期,中国女性的日常着装意识在这个年代发生了一次彻底的革命,她们从长期以来注重价格和款式变化为更注重品牌,着装的品牌档次成为女人品位、档次的主要标志——中国女性开始以更独立的身份出现在重要的社交及商务场合,“没有件名牌的行头没法见人”成为普遍女白领的共识。

21世纪服装 21世纪服装关键词:旗袍、窄脚裤、高级定制、手工制造、运动热、高跟鞋……  

对于很多现代女性来说,最尴尬的事也许并不是穿了一件不得体的衣服,而是发现居然有人穿了一件跟自己一模一样的衣服。这叫“撞衫”,这是现代女性最不能容忍的。

如果说20 世纪90 年代中国女性对于服装的追求的要通过品牌穿出品位和档次,那么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女性对于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一部分有条件的高端女性开始向世界著名品牌商定做衣服。追求个性、标新立异是现代女性服装需求中最重要的元素。    

另一方面,传统的中国服装元素不仅女性的个体意识在服装上得到充分体现,在21世纪,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

现代:款式新颖,样式独特,服饰具有个性化、自然化和环保化。

服装的魅力不在于它纷繁复杂的设计,运用简单的设计能令服装出彩才是最难得。

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发展史篇3

中国近代化学教育的发展史

  中国近代化学教育始于19世纪60年代。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化学开始传入中国。60年代中期,在北京、上海等地首先开创了近代化学的教学活动。同治元年(1862),清政府在北京设京师同文馆,这是最早由政府开办的新式学校。1866年增设算学馆,继而设天文、格致、化学等馆,课程扩大到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学习年限8年,第7年开设化学课程。1866年始设化学课,聘法国人M.A.毕利干任化学教习,1876年建化学实验室,开展化学实验教学。1865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局,制造枪炮弹药。为训练所需人才,该局附设机械学堂,教授有关制造方面的科技知识,化学为当时教学内容之一。1867年中国近代化学先驱者和化学教育家徐寿被派到江南制造局从事化学等西方科技书籍的翻译和教学工作,先后翻译西方科技书籍180多部,其中有化学和化学工艺学书籍60多部。1874年徐寿与英国人傅兰雅等创建上海格致书院,以其译著《化学鑑原》等为教材,教授化学知识,演示化学实验,使该院成为最早开展化学教学的基地之一。此后,中国各地陆续兴办的新式学堂多设有化学课程。19世纪60年代中期至19世纪末,为中国化学教育的萌芽时期。

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第一个新学制(后称“癸卯学制”)。它以政府法令形式规定化学作为各级各类学堂的必修科目和内容,使化学教育形成体系,并在全国广泛地、逐步地开展起来。《奏定学堂章程》规定:高等小学堂学制4年,第2、3年分别授“寻常化学之形象”,“原质及化合物”等化学内容;
中学堂学制5年,第5年教授化学,每周4小时;
高等学堂学制3年,分3类学科,其中第2、3类学科(为进入理、工、农、医各科大学之预科)第2年授化学总论和无机化学,第3年授有机化学和化学实验;大学堂学制3至4年,分为8科,其中格致科(即理科)设化学门(相当于系),工科设应用化学门,农科设农艺化学门。各门设有相应的化学课程,例如,格致科的化学门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实验、应用化学、理论及物理化学、化学平衡论等化学类课程,在第3年毕业时要提交毕业课艺或自著论说(相当于毕业论文);
医科和格致科、工科、农科的其他各门也设相关的化学课程,如制药化学、卫生化学、生理化学、发酵化学、森林化学等。“癸卯学制”颁布后,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逐步创造条件,陆续开展化学教育,并开始了较正规的高等化学专门人才的培养教育,例如,京师大学堂(1898年成立,1912年改名北京大学)于1910年首先设立了格致科化学门,这是中国最早的高等化学教育机构。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癸卯学制”的历史局限性,这个时期形成的化学教育体系不完善,水平不高。

辛亥革命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教育改革的浪潮蓬勃兴起,促成北洋政府教育部于1922年颁发了新的学校系统改革案,又称“壬戌学制”。此后,化学教育得到了发展。中学实行学分制,化学为8学分,初三和高二均全年设化学课程,每周6学时,教材内容、教学水平和实验教学等不断提高。初中以后有专门的化学职业教育。高等化学教育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1919年北京大学化学门改为化学系,这是中国第一个化学系。随后较早设化学系的有南开大学(1921)、厦门大学(1921)、东南大学(1922,今南京大学)、中山大学(1924)、清华大学(1926)、四川大学(1926)、浙江大学(1928)、武汉大学(1928)、山东大学(1930)等校。据1931年统计,全国大学和独立学院化学系共有在校学生1239人,占全国在校大学生总数3.7%,并有部分大学开始了化学的研究生教育,除了在国内培养化学人才以外,还通过各种渠道派遣了一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化学,许多人学成回国,对中国的化学科学和化学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新的教育制度,并不断改革和完善,使中国化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从中学开始实施化学基础教育,从初中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都设有化学课程,共380~430学时。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和化学实验教学等不断革新、提高和完善。经过1952年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全国综合大学和大部分师范院校都设有化学系,设置了各种化学专业,确定了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制订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引进了大批苏联教材,逐步自编了一整套化学教材,建立了近代化学实验室,化学教育水平有较大提高。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化学教育受到了严重挫折。在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事业进行了拨乱反正和调整、改革,得到很大发展。到80年代中期,全国约有10万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约5000万人,中学化学教师约为17万人,化学的基础教育得到广泛的普及。中等职业和技术教育中的化学教育也有很大的发展。各高等学校调整专业设置,改革各种教学制度,更新教学内容,开设许多反映现代化学新发展的新课程,新编一批水平较高的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引进和添置一大批现代化的化学实验仪器设备,高等化学教育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到80年代中期,全国有高等学校1056所,共有化学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和教员约22019多人。全国约有250多所高等学校设立了化学系或应用化学系,设有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化学物理、高分子物理、应用化学、放射化学、辐射化学、环境化学、材料化学、食品化学、海洋化学、地球化学、医药化学等近20种约300多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近6万人。本科学制4~5年,授学士学位;
专科学制2~3年,不授学位。1981年开始,建立了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化学学科设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放射化学、环境化学等硕士专业点200多个,博士专业点近80个,1985年招收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近1500人。1985年开始设化学博士后教育点14个。有些学校和研究单位还与国外一些著名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合作关系。此外,在台湾省有10所大学设有化学系,都培养本科生,毕业生授学士学位,大部分化学系还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

高等学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多数高等学校的化学教师承担着化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双重任务。许多高等学校设有化学研究机构。例如,南开大学设有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设有物理化学研究所,南京大学设有配位化学研究所,吉林大学设有理论化学研究所,兰州大学设有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山大学设有高分子化学研究所等等,它们都还承担着国家和地方的各种研究任务。

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发展史篇4

信阳茶近代发展史

茶叶生产,历代为少数封建统治者、士大夫、山主、商人所占有,茶农无自主权,生产发展迟缓。
清乾隆时期,外国资本大肆入侵,掠夺我国大量财产,茶叶亦大量向海外输出,一度曾对茶叶生产起刺激作用。由于信阳茶园在明末毁坏严重,元气难以恢复,直到清末才有起色。
一、八大茶社
清末,李家寨有个叫甘以敬(字周原)的秀才,因青年时代受康有为、梁启超变法思想影响,向绅商及知识分子鼓吹振兴实业,并亲自开办过矿山、印刷、学校、书店、西药等事业,但均不发达。至1902年,已到不惑之年的甘以敬,为找可靠生路,回到信阳开山种茶。1903年,甘以敬与其亲戚,也是秀才出生的商会会长王子模、地主彭清阁等人商量种茶,招股集资,在震雷山成立“元贞茶社”,派人到安徽六安、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购买茶籽,并从六安请来余姓茶师指导生产,种茶3万余窝,每1万窝约合10亩,共计30亩。后因经验不足,销路不佳,生产的茶叶除分送各股东和亲友外,其余积压在山,茶叶未得发展。
在原信阳县西部的车云山,早期曾有人种过茶。因茶税重,茶园荒废,林中尚存零星茶树。清光绪时,车云山兴隆寺有个叫“偿”的和尚,到安徽六安背茶籽回来,在车云山主峰南坡山凹种茶2亩多。收茶后,这个叫“偿”的和尚将茶叶

分送给本县一些绅士品尝,得到他们的赞赏。于是,便集股开荒扩大茶园。1910年甘以敬又邀陈玉轩、王选青、陈相廷等人商办茶社,在骆驼店陈相廷家邀集亲朋多人商讨办茶社事宜。甘以敬等人认为车云山山高土肥多云雾,是种茶好场儿。于是决定组建“宏济茶社”,推举陈玉轩为社长,王选青为会计,陈相廷为经理。茶社共征集股金2000余股,每五串钱为1股,共折合1.35万元,股金分5年交清。陈玉轩、王选青、陈相廷各认一百股,其余至少认30股,有股东50多人。陈玉轩亲自向道署衙门备案领执照。同时先后派人到安徽六安、麻埠、浙江杭州、湖北咸宁等地购置茶籽,请六安茶师吴著顺、吴少堂来山指导生产,于车云山主峰千佛塔一带种茶4万余窝。接着,甘以敬又在柳林甘冲小孙家冲集股,建立“裕申茶社”,种茶3万余窝。在甘以敬等人的影响下,信阳城乡的一些绅士、地主、商人受到影响,也相继集股建社种茶。民国元年,即1912年,余子芸、僧廉泉等集股在东双河震雷山北麓胜泉寺建立“广益茶社”,种茶6万余窝。此时,除绅士、地主集股建茶社外,西、南山各地农民也陆续垦复荒芜茶园和扩种新茶园,茶园面积有所扩大。
新茶社的相继建立,加之专职管理人员对新兴事业甚感兴趣,精心经营,又请来茶师指导,茶叶生产生气勃勃。1913年,宏济茶社试采,大部分股东应邀上山庆贺。因种植的茶树是由杭州龙井购回的茶籽所生,所以,茶社为制出的茶起名为“车云龙井”。“车云龙井”成为信阳茶叶的第一个品牌。由于制出的“车云龙井”茶品质甚佳,头年制出的300余斤茶,

除社长、会计、经理各送2斤茶酬劳外,其余股东和来宾,各送半斤至1斤不等,剩余全部卖给县城同盛酱园零售,有的股东还将茶叶赠送在北京、天津、开封等地亲友。
1915年,时值中美州巴拿马运河通航,举办万国博览会。车云茶社被民国政府推荐送去春茶毛尖二斤参加展出,茶获金质奖章及奖状。宏济茶社股东和当地群众看到奖章和奖状后,情绪很高,劲头更足,并将宏济茶社改名为“车云茶社”。随后扩建茶房,添置工具,开辟新茶园。三、四年后,车云茶社茶园达80余亩。
车云茶社的兴隆和车云茶叶获奖,在信阳当地引起很大震动。当地政府随即呈部设立茶业公所,成员五人,所长由茶社社长轮流担任,任期一年,先在福惠庵商会办公,后又推举蔡竹贤、陈雨人、薛温伯、王选青、肖序玠、彭楫轩、蔡础蹻等组成董事会,筹款在信阳老城太平缸胡同路东,现信阳市浉河区老城办事处邻近新建立茶业公所,办公经费由八大茶社分摊,每年每社20串。茶叶公所负责信阳县的茶叶生产发展。在公所的统筹下,信阳城乡各地绅士、商人、地主以及和尚等纷纷集资建茶社。车云茶社的一些股东也出来单独经营,另建新茶社开荒种茶,形成为闻名遐迩的“八大茶社”。这八大茶社分别是:
“元贞茶社”,成立于1903年,地址在东双河震雷山,有茶树3万余窝,产茶500斤,由王子清和彭青阁两人合股经营。
“车云茶社”,原名“宏济茶社”,成立于1910年,地址

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发展史篇5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史
【专题要点】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鸦片战争后,列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输出商品,并在东南沿海地区创办了一些船坞和工厂这是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经济成分。
2.自然经济的解体(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2)表现:东南沿海一些地区“纺织”“耕织”分离,手工业者大批破产,中国城乡商品经济发展(3)实质: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3.洋务运动(官僚资本的产生)
(1)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2)内容:①自强、求富—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②筹划海防。③培养人才—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结果: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4)实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5)评价:积极作用:洋务派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局限性:只学习西方的科技,不改变中国的制度。说明“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二、民族工业的发展
1.晚清民族工业的兴起(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①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外商企业刺激;
洋务运动诱导。②概况: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①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困难,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②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起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倡导实业救国论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国初期的短暂春天:①原因:辛亥革命影响;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促进;
实业救国思潮影响;
一战的影响。②特点:地域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
部门不平衡(轻工业发展迅速);
短暂。③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2)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曲折发展:①1927—1936年较快发展,国民政府基本实现全国统一,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推出一些有利于发展的经济和政治措施,民族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②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沦陷区日军的吞并、挤压;
国统区的战时体制;
官僚资本的压榨等因素影响)③抗战胜利后走向萎缩;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美国商品排挤、官僚资本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等因素)④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三大改造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3.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民族资本主义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多重压迫。(2)国内政局和国际环境(3)政府的政策措施。(4)民族资本主义自身因素:民族资本的独立性与依赖性,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等。
4.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引进先进的生产方式,代表近代经济发展方向,有利于经济的近代化。(2)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逐渐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逐步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阶级基础(3)民族资产阶级倡导的立宪改良、民主共和、民主科学等主张,既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发展,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4)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挤压,始终未获得独立发展,没能成长为中国经济的主导成分【考纲要求】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本专题内容讲述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尤其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是高考的重点【教法指引】
1.了解本专题考纲,指导复习去向。
2.围绕考纲整合下列主要问题:
(1)概括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重要启示?
(2)结合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的史实,分析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3)试归纳概括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关注以下热点知识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政治变化的关系。

推荐访问:发展史 如何看待 近代中国 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发展史 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发展史 如何看待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