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2024-04

2023年度《兵车行》教案,菁选3篇【通用文档】

| 来源:网友投稿

《兵车行》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杜甫及有关背景知识;  2、教师引导学生初读全诗,在疏通诗意、理清人物事件关系的基础上,把握基调;  3、再读诗作,品味语言探究深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兵车行》教案,菁选3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兵车行》教案,菁选3篇【通用文档】

《兵车行》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杜甫及有关背景知识;

  2、教师引导学生初读全诗,在疏通诗意、理清人物事件关系的基础上,把握基调;

  3、再读诗作,品味语言探究深意;

  4、选择角度描摹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诗作掌握诗意;

  2、品味语言探究深意;

  3、选择角度描摹形象。

  教学方法:朗读理解法,质疑探究法

  课文分析:

  《兵车行》是历史上社会现实的真实记录。“诗圣”杜甫通过征夫出征、家人送别的凄惨场面与征夫的对话,真实地再现了唐王朝“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唐代长期的拓边战争给边疆少数民族和广大中原地区人民所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势的深深忧虑。

  教学时引导学生能“知人论世”,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联系已知(《石壕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诗)感受诗境,品味语言探究深意;质疑激趣,探究细节;针对学生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实践情况,拟以诵读为出发点,侧重质疑探究,以细节为突破口,玩味文本内涵。因此,结合“课标”精神,确定本诗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详述如上。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造氛围

  (幻灯出示几幅战争照片)

  师:同学们,看到这几幅画面,你作何感想呢?

  生:……

  师:战争摧毁了人们的家园,夺走了人民的生命。战争是黑色的,战争是残酷的。今天,就让我们追溯历史,回归唐朝,看看杜甫笔下描写的战争带给老百姓怎样的生离死别吧!课前要求你们自己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杜甫及有关背景知识;并且初读全诗,理清人物、事件等关系;这节课我们主要体味诗的低沉,压抑,怨愤的朗读基调和沉郁顿挫的风格。重点品味语言,探究诗作深刻的内涵。

  二、指导诵读解诗意

  师:谁先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生:有感情的朗读。(教师和学生评价)

  师:范读或听录音,说说你对全诗的感情基调有何感受?

  生:(作答并评价)(低沉,压抑,怨愤)

  师:理清全诗人物、主要事件。

  生:(家人送别,役夫申恨)

  师:(诵读指导)同学们还记得《石壕吏》吗?我们从诗中官吏抓丁的背后想象到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何等的惨痛?假如你就是阅尽人间沧桑的诗人杜甫,你又在《兵车行》里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情?请从诵读中体现出来。

  生:(朗读,齐读,交流、点评)

  师:同学们,给你10分钟时间再细心琢磨玩味诗的语言,看看你有没有更新更深的发现?

  生:(质疑,分类,整合,准备探究)

  二、品味语言探深意

  (一)循文探意知“妻子”

  师:《兵车行》中“爷娘妻子走相送”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却看妻子愁何在”,同为杜甫的诗句,同有“妻子”之语,意思是否一样呢?先说“妻子”古今意思一样吗?

  生:……

  师:在《兵车行》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一样吗?

  生:……

  师:为什么?说说理由(联系背景知识及杜甫身世家况)。

  生:……

  师:(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杜甫51岁,可是他的儿子年龄却小。上元二年〈76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的“娇儿恶卧踏里裂”,由此可知他的孩子较小。)学生若有不同意见,追问如何看待?

  生:……

  师:引导学生从“愁”字上做文章。“却看妻子愁何在”中孩子愁不愁,只是在于不同于大人的“愁”罢了,站在大人的角度看,他还不会“愁”呢,就自己而言,他也有本身的不欢乐。可见,循文探意,具备古今语言文字知识是必要的,但按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咬文嚼字话“惨别”

  师:《兵车行》一诗,开头勾勒了一幅悲戚又撕心裂肺的画面,一个“走”字是写“行人”还是写“送行人”,或是另有它意?

  生:……

  师:“走”字把“惨别”描画得撼人心魄。“尘埃不见咸阳桥”一句中“不见”是写“行人”远去了,还是写“行人”“送行者”之多?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探究,同学们说说。

  生:……

  师:(评价)诗人从视觉转而写到听觉,巧妙地运用了动词:牵、顿、拦、哭,同学们能否做一具体描述?

  生:……

  师:一“牵”一“顿”,把孩子扯住父亲衣襟,跺脚啼哭不肯放手的动作刻画得逼真传神。用一“拦”字,是妻子固执的阻拦,痛断肝肠的悲彻举止;是妻子与丈夫的生离死别,也是“征夫”爹娘久依材扉的无语凝噎。多么撕心裂肺的悲惨场面啊。这种人哭马嘶、尘烟滚滚的喧嚣气氛有没有渲染铺垫作用?

  生:……

  师:这种痛苦的根源课文中是如何表现的?

  (三)数词列举究根底

  师:我觉得好几个数量词很能说明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能详细探讨它们的作用吗?

  生:……

  师:诗中的“十五”“四十”“北”“西”写战时久,征讨远,苦难重,是“点行频”的具体陈述和真实反映;“二百州”“千村万落”更是见证“点行频”波及范围之广。诗人以“汉武开边”来影射唐王朝穷兵黩武的“不义战争”,这也是“边庭流血成海水”的根源所在。诗人正是通过几组数据表示对穷兵黩武政策的谴责和抨击,表现了对人民群众的深深同情和关怀。

  (四)反常之语见深意

  师:如果说在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属于“正常”,那么重女轻男则是最大的“反常”。在《兵车行》中,杜甫为什么让役夫讲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这样的话呢?是不是重男轻女的观念正真变了呢?

  生:……

  师:我认为这种反常观念是战祸未已,征兵不断,“边庭流血成海水”造成的,是异常的苦难造成了正常观念的被扭曲,而不是封建意识的正真改变。诗人这种翻案之笔,反常之语,正最大限度地道出了役夫们内心的愤懑与控诉。我们知道“穷则思变,变则思通”,受苦百姓处在困境,在万般无奈之时,萌生了“生女犹得嫁比邻”的异常意识,是情理之中的事。是不是真的生女好呢?

  生:……

  师:(允许学生有不同理解)生男生女都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诗人留给读者的思考是多么的深刻啊!

  同学们,如果我们继续探究下去,可能还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希望你们用一双质疑的眼睛审视所有的已知新问。

  三、选择角度摹形象

  请你展开合理想象,将《兵车行》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当堂可先练习写“出征”和“送行”场面)

  提示:

  1、切记所要做的是生动的“改写”,而不是简单的“翻译”成。

  2、选择好叙述角度(从某一个特定人物的视觉来记叙),这是构思中重要一环。

  3、根据原诗的描写和情节,在场景、细节、动作、表情等方面给与适当的补充,使文章更加合情合理,紧凑生动。

  4、对原诗提供的几个人物(如行人、爷娘妻子、道旁过者)和自己另外虚构的人物的言行予以详略得当、生动具体的描摹。

  板书设计:

  指导诵读解诗意

  诵读入情抓基调

  低沉压抑怨愤

  人物事件理清楚

  家人送别役夫申恨

  品味语言探深意

  循文探意知“妻子”

  “爷娘妻子走相送”“却看妻子愁何在”

  咬文嚼字话“惨别”

  牵、顿、拦、哭

  数词列举究根底

  “十五”“四十”“二百州”“千村万落”

  反常之语见深意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选择角度摹形象

  “出征”场面

  “送行”场面

《兵车行》教案2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杜甫诗歌章法严密、整齐之又有变化的特点。

  【教学重点】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研究杜甫诗歌章法严密、整齐之又有变化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的诗句至今还依然索绕在我们的脑海中,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三吏》中的一篇。杜甫一生写过不少以战争为题材的诗。今天,我们来读他在天宝年间目睹统治者穷兵黯武,大肆征兵,造成“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震野”的凄惨景象而写的为人民呼喊的杰作《兵车行》。

  二、作者生*和本诗的创作背景

  1、关于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出生于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的历史过程,风格沉郁顿挫,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

  2、作者生*

  (1)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读书和壮游时期,代表作《望岳》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等,十年困守的结果,使他变成了忧国忧民的诗人,文风走向现实主义。

  杜甫称做官为他们家族的“素业”——世代相袭的职业,他的各种文化教养都是与这一点相联系的。三十五岁左右,杜甫来到长安求取官职。开始,他满怀信心,“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并相信自己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滞留十年却一再碰壁。

  杜甫到长安的第二年,恰值唐玄宗下诏,命有一艺之长的人到京参加考试,而实际主持这次考试的李林甫却玩弄手段,下令不录一人,而后上表祝贺皇帝,说是“野无遗贤”。杜甫参加了这次欺骗性的考试,结果大失所望。天宝十载(751)正月,唐玄宗接连举行三个盛典,杜甫借机写了三篇《大礼赋》献给玄宗,玄宗十分赞赏,让他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但由于李林甫从中作梗,考后却永无下文。此后他又以诗干谒一些权要,如京兆尹鲜于仲通、来京朝谒的哥舒翰、左丞相韦见素等人,希望他们援引,然而并不见效。大约在杜甫到长安不久,父亲就去世了,他的生活因此变得艰困起来,为了生存,为了求官做,杜甫不得不奔走于权贵门下,作诗投赠,希望得到他们的引荐。种种努力的结果,是到天宝十四载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样一个卑微的官职,而这已是安史之乱的前夕。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45-48岁,代表作《春望》、《月夜》、《悲陈陶》、《北征》《羌村》、和“三吏”、“三别”等,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高峰。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一度被困于叛军占据下的长安。后来只身逃出,投奔驻在凤翔的唐肃宗,被任为左拾遗。这是一个从八品的谏官,地位虽不高,却是杜甫仅有的一次在中央任职的经历。但不久就因上疏申救房琯的罢相而触怒肃宗,后于乾元初被贬斥为华州司功参军。由于战乱和饥荒,杜甫无法养活他的家庭,加之对仕途的失望,他在乾元二年(759)丢弃了官职,进入在当时尚为安定富足的蜀中。从安史之乱爆发到杜甫入川的四年,整个国家处在剧烈的震荡中,王朝倾危,人民大量死亡,杜甫本人的生活也充满危险和艰难。而他的诗歌创作,因了血与泪的滋养,达到了颠峰状态。

《兵车行》教案3

  教学设计思路

  比较鉴赏李白、杜甫两位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首先需要知人论文,即结合两人不同的成长背景来理解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其次,要揣摩字句,展开想像与联想,体味不同的语言形式呈现出的别样的意境美;最后,要注意作品中的用典,把握作品的艺术特色“沉郁顿挫”是杜甫自评和诗评家公认的风格“沉郁”是指其诗以精练的字句表现广阔的意境,进而反映深刻社会现实和深沉苍凉的感情;“顿挫”是指其诗语言、韵律曲折有力,*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其诗音节铿锵,愤激难抑“沉郁顿挫”风格的完美体现使他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

  《兵车行》属于歌行体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而这首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集团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显然已超出感叹而变为怨愤这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读好这首诗这首诗又是杜甫第一篇堪称“诗史”的重要作品诗意显豁,师生朗读数遍后即可大体理解本教学设计以内容理解和艺术欣赏为重点

  1.思考诗中反映的唐代统治者连年用兵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体会诗人对穷兵黩武政策的谴责和抨击,对人民群众的深深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以及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公元755年,如烈火烹油一般的唐王朝发生了一场战乱,顿时使得这个大帝国哗啦啦如大厦倾,同时它毁了一个诗人的梦,杜甫经历了这场战乱,也经历了十分错综复杂的变化:流亡、陷贼、在皇帝身边任左拾遗、出贬华州、荒凉的洛阳道上、秦州寄居、入蜀的行程——无论是人事关系或是自然环境,都有很大的变化这样的痛苦生活经历却成就了他的诗歌创作,杜甫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歌有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我们在初中时就读过他的《石壕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兵车行》

  二、初步诵读,感悟诗情

  1.(在录音朗诵的背景下讲解)诵读提示——这首诗属于歌行体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而这首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集团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显然已超出感叹而变为怨愤,这是全诗的基调必须始终把握住这个基调,才能读好这首诗

  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战士,这是诗人亲眼所见,要表达出诗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感情,声音要沉重一些前四句可用*调读,最后两句当用升调读——这是本段的高潮点,诗人的怨愤之情初现

  第二段开头两句是诗意转换处,可以读得*缓些,声音稍稍放低,但“点行频”三字为下文叙事总纲,须重读

  以下直至结尾皆用“行人”口气读,但其中的抒情语字字都融合着诗人的感情,要跟叙事语区别开来本段可分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先叙事后抒情叙的是服役时间过长,占去人的大半生,读时当有怨而不伤之意,至“归来头白还戍边”,怨情稍稍加重读后宜作一顿,为下文直抒胸臆作铺垫下文“边庭”二句有怨有愤,为本段高潮点,应当读得掷地有声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极言战争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用“君不闻”领起,是“行人”问“长者”,也是诗人诉诸读者,感情十分强烈,有指控之意最后两句为第三层,这是“行人”为自己也为同伴们申诉委屈,读时声调放低些,寓怨愤于嗟叹之中;读完可作稍长停顿,如乐曲中的半终止,为转换话题作铺垫

  第三段前半段写秦兵家庭的困难“长者”二句是承上启下话,当用比较柔和的调子读“敢申恨”者,不是无恨,而是“申”亦无用,有奈何不得之意“且如”四句当一气读出,但速度不宜快,要作低回之势,至“租税从何出”稍稍振起,因为“行人”的怨愤在这句话中表现得含蓄而又深刻后半段顺势说到“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简直令人悲痛欲绝,读至“生女”二句当再作低回之势,声调凄楚

  最后四句为全诗高潮所在“君不见”一句当突然振起,有指点之意“古来”一句道尽战场的惨景,也集中地表达了“行人”和诗人的怨愤,要缓缓读出,“无人收”三字乃血泪铸成,尤应加以强调,使人能想见此中情景

  2.学生自由诵读,再示范读

  三、理解读,领会内容

  1.学生自读课下注释,能逐句理解诗歌内容

  示例:战车叮铃响不停,战马声声嘶啸;远征的壮丁,个个把弓箭背在腰爹娘呵妻儿呵,都匆匆跑来相送,车马扬起的尘埃,遮蔽了咸阳桥拖的拖抱的抱,拦路顿脚放声哭,悲惨的哭声,一阵阵冲上九重霄有一个行人,同情地问一个壮丁,壮丁只轻轻说:频繁地点名征兵有的人十五岁,就征去驻守黄河,到了四十岁,还编入屯田的军营当年出发,还是村长替他扎头巾,归来头白了,还要再去卫戍边境边境上的战士,鲜血已流成海水,皇上拓边的雄心,仍然没有休止你没听说吗?汉朝的华山以东,有二百多个州,千村万落,处处长满野苹和荆棘虽有健壮的妇女,把握锄犁种地,但是庄稼杂芜阡陌也难辨东西再说关东士兵,素以苦战称第一,如今被人驱赶,与狗鸡并无差异要不是你这个老人家来问究竟,我怎么敢把心中怨恨向你提起?且说像今年已经是冬天了,关西守卒没一个回家休息县官衙役急匆匆追逼租税无人种地租税从哪去筹集?早知生男孩招来许多麻烦,倒不如生女孩还来得适宜生女孩可以嫁给隔壁邻居,生男孩尸骨埋在战场草地你没看见吗?就在青海头的那边,自古以来白骨堆成山,没人去料理新鬼含冤烦恼.旧鬼不停地哭泣倘若是阴天雨天,更是啾啾咿咿

  2.教师介绍本诗写作背景,进一步加深对本诗的理解

  《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发动频繁进攻八载(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省境内)久攻不下,后虽侥幸取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这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这件事,在《资治通鉴&8226;唐纪三十二》里有生动的记载: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时任宰相)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四、重点解读

  1.前人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首诗中的警策应是哪几句?

  明确:“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两句,既揭露了“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的灾难,又指出了苦难的根源,可以概括本诗的主旨;而且锋芒直指最高统治者显示了诗人的勇气,应视为本诗之警策这两句上应“点行频”,诗歌开头送别的悲痛场面“武皇开边意未已”造成的;这两句下启关于战争带来灾难的一段叙述,正可谓“居要”如果把这一句放在本诗的开头或结尾都不合适因为诗的开头,描绘出征场面,结尾勾画古战场惨景,二者遥相呼应,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概括方式,如果把警策句放在其中任何一处都不适当

  2.重点诗句解读

  (1)“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这是对前两句“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所作的形象说明,读罢使人心酸不已古代孩子留长发,15岁开始用头巾束发如今,一个刚到束发年龄还不怎么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伍,而且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这是何等可怜啊!所以,连里正也动了心,替他束发人过40,头发渐白,又刚从前线回来,理当休息了,不料又被派到前线去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残酷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2)“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这两句写社会心理的变化在封建社会里,人们重男轻女,生男则喜,生女则悲;可是现在不同了,反以生男为“恶”,生女为“好”这种变化是由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造成的,反映了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这两句主宾分明:上句是自我宽慰之辞,为“宾”;下句是哀叹之辞,为“主”以自我宽慰烘托哀叹,更显出哀叹之深这样的心理变化也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

  (3)“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全诗不涉“长者”问语,仅写“役夫”答辞“役夫”答辞包含哪些内容?这样写法有何妙处?

  “役夫”十余年的戍边经历(“或从”以下);“山东”苦于战争,经济凋敝的状况(“君不闻”以下);征战者家庭租税(“长者”以下);边庭血战尸骨成堆的惨况(“君不见”以下)

  这种不写问语,只写答辞的手法,不仅笔墨经济,也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余地,而且凸现了社会各方面的情况

  五、赏读探究

  (1)有人说这首诗歌章法严密,请先从形式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示例1:这首诗的结构方式古称“一头两脚体”全诗共三段:第一段(即“头”)共6句(按乐句计算,下同),一韵到底;第二、三段(即“两脚”)各14句,并四次换韵从整体看,节奏整齐而又略有变化;且各段皆自有起结,拆之则三,合则为一

  示例2:诗中多运用民歌中的顶真手法如:“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这样写来,流转而下,气脉相联,累累如贯珠,朗读起来,铿锵和谐,优美动听

  示例3:诗中多处采用回应的手法,细针密线,天衣无缝如“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回应句“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回应句“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回应句“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回应句“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这样回应,拓宽了诗的广度,增加了诗的厚度从开元至天宝,从边塞到内地,从个体至群体,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表现出杜诗的厚重质实的特点

  (2)这首诗歌章法严密,再从内容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示例:本诗内容的特点有二:一是前后呼应,例如第一段以“牵衣顿足拦道哭”写战士家属,颇有生离死别之意,下面就用“边庭流血成海水”“生男埋没随百草”来证明“行人”此去决难生还;又如第二段以“千村万落生荆杞”“禾生陇亩无东西”写农村生产凋敝,第三段再说“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二是层层递进,这在“行人”答话里表现极为鲜明这篇答话由“点行频”三字领出,接着用“十五北防河”“四十西营田”为例加以证明,又以“武皇开边意未已”说明频繁征兵的原因,揭示了事情的本质,使意境加深一层循此继进,先以“君不闻”翻出一层新意,揭露“开边”战争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土地无人耕种,荆棘遍野;后说本地区人民无以为生而朝廷依旧催索租税,意境又深再顺势说到战争怎样改变了传统的社会心理,以半宽慰半哀叹的方式将怨愤之情暂时隐藏起来经过如此层层蓄势,最后更以“君不见”翻出又一层新意,描绘了古战场的阴森景象,将满腔的怨愤一齐宣泄出来,也表达了人民强烈的反战愿望

  六、思维训练

  1.改写诗歌第一段为电视连续剧《杜甫》中的一个场面要求运用电视剧的画面语言,完整、准确地反映诗歌内容

  示例:

  满天阴霾

  轰隆隆驶过的战车声,战马的阵阵嘶鸣声,喧闹混杂不清的人声,愈来愈响尘土飞扬的大道军旗、战车、队伍一队队军人,全副武装,扛着长枪,腰插弓箭走来一*官模样的人挥动着长鞭催促队伍行进

  一张青年汉子的脸,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几张军人的脸,有的两鬓染霜,有的满脸稚气,个个脸色凝重,一言不发地快步跟进

  大道两侧,无以计数的百姓人头攒动,张目驰望队伍快速通过人群

  一衣服褴褛的青年妇女奋力挤出人群冲向队伍,拦住了青年汉子的行进,一童子踉跄跄跟上,牵住青年汉子的征衣

  队伍中一阵骚动*官模样的人勒马回视,扬鞭猛喝:“不许停留!”

  青年汉子摸摸童子的头,推开女子迅速赶上行进的队伍女子瘫软在道旁童子哭叫

  白发苍苍的老妪,望着中年汉子的背影,呼天抢地.跺脚长号

  路边拥挤的人群一张张愤怒的脸哭声、呼叫声交织一片,压过车声、马声青年汉子回头,两行清泪落下

  漫天尘土中,诗人杜甫走近,种种声响在他耳畔轰鸣杜甫的视线落在近在咫尺的头

  “咸阳桥”——三个隶书的大字镌刻于路边倒塌的青石板上,逐渐覆盖了整个画面

  [旁白]天宝八载,朝廷于关中点兵开赴前线诗人杜甫目睹了咸阳桥送别的凄惨画面

  2.以“一位役夫的自述”为题,将《兵车行》中“役夫”回答长者的话语改写为现代汉语

  示例:

  一辈子打仗,村里像我这样的人多着呢记得十五岁那年,点名出征,里正给我裹了头,擐上甲,送北边守黄河四十岁了,又到西边去守边那名目叫营田——打仗就入营,不打仗就种田熬到如今,您看,头发都花白了,说不准明天还得上前线!

  “唉!这世道怎么啦!边关上午年打仗,老百姓的血都快流成海水啦,皇上还思量着扩展

  边疆日子是没法过啦!先生您听说没有,华山东面,将近二百个州县,千村万户的田园荒了,到处长的是荆棘和杞柳就是有壮实点的农妇犁地锄田,到底赶不上男子汉麦子长得横七竖八的,哪里会有好收成?

  我们这关中一带,麻烦就更多都说这里的府兵最吃得起打仗的苦,点行出征的事也就特别的勤

  官府对付百姓就像对付鸡和狗!老先生您可怜我们,我们*日里满肚皮的苦水往哪里倒?

  只说今冬眼下的事吧,发往陇西的戍卒不放回来休整,朝廷还三番五次催着要交租,田地都没人种了,您说这租税从哪里出呀!

  这不是把百姓往死路上赶吗?养个儿子还不如生个女儿好——生个女儿嫁邻家,养老送终还有点依靠;生个儿子,早晚得死在沙场上,埋没在蒿草里,您数数,村里像我这样活着的还有几个人?

  老先生您还没到青海边上走走古往今来,战死在那里的人千千万万遍地的白骨啊,连个收殓掩埋的人也没有惨哪!每到天阴雨湿,处处是唧唧啾啾的叫声,那是屈死的旧鬼新鬼在诉说着冤恨、在放声痛哭哪

推荐访问:教案 兵车行 菁选 《兵车行》教案 菁选3篇 《兵车行》教案1 《兵车行》教学设计 兵车行优秀教案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画草莓教案大班(大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

2美术教案设计意图(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

32023年小学开学第一课班会教案一年级(19篇)(精选文档)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

4最新小班安全教案玩具不能放嘴巴里(优质14篇)(范例推荐)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该如何...

5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胖和瘦,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优质11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

62023年最新美术教案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心得体会(优秀1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

7狼和小羊教案(实用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的时候需要...

8秋冬校园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5篇

秋冬校园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5篇基层干部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言材料要以设立全民国家...

9大班健康教案及反思(通用14篇)【通用文档】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

102023最新幼儿园拼音e教案大班(模板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