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24-05

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8篇)

| 来源:网友投稿

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8篇)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21财政教育投入仍然不足近十年黑龙江省财政教育投入总量屡创新高并且财政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也呈不断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2上升到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8篇),供大家参考。

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8篇)

篇一: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21财政教育投入仍然不足近十年黑龙江省财政教育投入总量屡创新高并且财政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也呈不断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2上升到2013年的349增长了149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0149个百分点这是省政府始终坚持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不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力度的成果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依然较大2012年全国财政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已经达到428进入后4时代2013年达到430而黑龙江省的财政教育投入占gdp比重依旧在4以下2013年更是下降到349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近1个百分点与北京等发达省市相比更是少之又少可见黑龙江省的财政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偏低财政教育投入总体不足的状况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

  黑龙江省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王爽王志伟

  来源:《中国市场》2016年第21期

  [摘要]教育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承载着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所需人才培养功能。若要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政府财政的大力经费支持尤为重要。文章对黑龙江省的财政教育投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得出财政教育投入分配不平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以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财政;教育经费;对策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1069

  1黑龙江省财政教育投入的现状

  黑龙江省积极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原则,围绕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先后出台一系列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促使全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步增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003—2013年全省经济总量显著提升,从GDP增长速度来看,基本都保持两位数增长,在2011年达到顶峰,增长了213%。财政教育投入随着GDP的增长则保持总量不断增长,从2003年的8109亿元持续增加到2012年的54479亿元,又回落到2013年的50128亿元,增长了618倍,高于GDP总量354倍的增长幅度;从相对量上,财政教育投入增速的变动幅度较大,最高在2007年达到494%,最低为2013年的-799%,近十年间呈M形波动,变动幅度大于GDP增速,而财政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虽起起落落,但相对比较稳定,基本都在15%左右。

  2黑龙江省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省的财政教育投入与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到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问题是存在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财政教育投入仍然不足

  近十年,黑龙江省财政教育投入总量屡创新高,并且财政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也呈不断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2%上升到2013年的349%,增长了149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0149个百分点,这是省政府始终坚持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不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力度的成果,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依然较大,2012年全国财政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已经达到428%,进入后4%时代,2013年达到430%,而黑龙江省的财政教育投入占GDP比重依旧在4%以下,2013年更是下降到349%,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近1个百分点,与北京等发达省市相比,更是少之又少,可见黑龙江省的财政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偏低,财政教育投入总体不足的状况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财政性教育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着黑龙江省教育质量的提高,阻碍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加速人才流失。

  22财政教育投入分配不平衡

  与全国财政教育经费分配结构类似,当前黑龙江省财政教育投入在城乡之间、三级教育之间存在若干分配不平衡现象,严重影响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与和谐社会提倡的公平理念相悖。

  (1)财政教育投入城乡分配不平衡。由于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特征,财政教育投入上也存在城乡分配不尽合理的现象,黑龙江省在城市中分配的教育资源过多,农村教育投入所占比例明显偏低。一方面,往往优质的学校都集中于城市,政府倾向于加大对这类学校的财政投入,使之为当地政府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也是政府绩效考核之一。另一方面,政府又强调对偏远农村教育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教育战线轮岗交流,促进农村教育长效发展。在现实与理想的无奈中,农村教育停滞不前,学生生源萎缩,师资力量更差,出现留守儿童关怀缺失、代课教师的处境等社会问题,严重影响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2)财政教育投入三级教育分配不平衡。黑龙江省的三级教育在校生结构中,高等教育在校生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1328%一直增长到2013年的1556%,中等教育在校生所占比例维持在50%左右,初等教育在校生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3883%下降到2013年的3340%[1],可见中等教育在校生数最多,是高等教育与初等教育在校生总数之和。而黑龙江省在三级教育生均财政教育投入总量上均呈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均能突破20%以上,2012年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生均财政教育投入分别为650491元、642483元、1283908元;在相对比例结构中,初级教育生均财政教育投入所占比重为2524%,中等教育为2576%,高等教育则在50%左右,可见高等教育生均财政教育投入是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之和。因此,财政教育投入在三级教育分配中严重失衡,且分配准则与学生结构完全不符,高等教育以较少的在校生数占据一半的财政教育投入,并在高等教育中按照学校层次逐级调整财政教育经费,985/211类高校多于普通高校,普通高校又多于职业教育。

  23教育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很多学校对如何获得较高的财政教育投入有明确的举措与目标,但对财政教育经费的支出都无科学的安排,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较低,最常用的预算安排就是通过各种“工程”不断提高教育机构的资本投入水平,使教育设备及环境越来越高,一味地追求硬件设施现代化,而忽视对提高教育核心水平的投入,造成资金浪费,重复建设,浮夸之风盛行,也导致优质教育资源过于集中,而市郊、农村教育资源落后,经费紧张,人才引进困难,农村教师素质偏低且依然缺乏。

  3对策及建议

  31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力度

  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黑龙江省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支出[1],努力提高财政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力争达到国家平均水平,将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做实做大,而不是一句宣传口号。

  32优化财政教育投入结构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调整财政教育投入结构,优化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方案,以“保运转、保工资、保安全”为基本准则,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经费投入,做到四个倾斜,即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向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倾斜,向特殊困难学生倾斜,向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倾斜[2]。重点向基础教育倾斜,基础教育才是教育事业得以长久发展的基石,是人们普遍关切的热点问题,如公立幼儿园数量配比非常少,导致幼儿入园困难,而私立幼儿园乱象杂生,社会矛盾严重,因此,势必要保证教育经费在城乡之间、三级教育之间合理分配,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33强化教育经费的监管,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通过建立健全财政教育的拨款制度与使用制度,强化各级监管,使教育经费使用透明化、公平化、效益化。只有高效的教育投入与监管才是提高财政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科学之举,是实现教育经费最优化的关键路径。一方面政府加强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综合采用财务报告、专项审计、评估验收等形式,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监督,确保教育经费使用的安全和效益[2];另一方面,鼓励各级学校通过申报专项基金形式,实现专款专用,方便监督与管理,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改革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鼓励全社会监督,对教育经费无效使用的机构严厉惩治。

  参考文献:

  [1]陈洋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财政教育支出政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5

  [2]白凤娇当前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1)

  [3]孔繁娟,刘红娟辽宁省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品牌,2015(9)

篇二: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县财政教育经费投入调研报告

  一、我县财政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我县现有教师*****人,其中:在职在编7177人,离退休3186人。

  教育系统占全县财政供养人口的50%左右。全县有高中5所,初中22所,小学39所,幼儿园44所,职业学校1所,成人学校14所。学生数*****人,其中:学前教育*****人,义务教育*****人,普通高中*****人,职业教育7850人。

  2021年,财政教育投入*****万元,占财政经常性收入50.94%,占公共预算收入43.09%,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万元,大附加5089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增长15.62%。1、全面落实各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保证全县教师工资足额准时发放;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公用经费达省定标准,幼儿教育2021年达省定标准。2、健全政府资助机制,资助达省定标准

  学前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义务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助学金,按省定标准及时发放。

  宏志班和高中残疾生给予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用等补助。3、高中教育投入大幅度提高

  2021年高中实行综合预算,追加投入1500万元。2021年五所高中预算安排5903万元(含公用经费),比上年增长123%。启动高中化债务化解,近三年累计投入近1.2亿元用于高中阶段债务化解,有效地学校减轻债务学校压力,保障学校正常运转。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行免收学费

  中等专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艺术相关表演专业除外)全面免收学费。对非全日制正式学籍涉农专业1-2年级学生免收学费。免学费补助由财政全额负担。5、城乡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近三年,各镇校安工程有序推进;开发区国际学校投入1亿多元;新建**中学投入从2.6亿元增加至3.2亿元;新建三所幼儿园业已经投入使用;在建新城安宜小学计划投入1亿元;城乡学校27片塑胶化运动场地正在紧张施工之中。6、教育事务管理投入持续增长

  由于校园安保人数增加及工资标准提高,校园安保经费逐年增长,2021年财政投达623万元;成人教育经费、师资培训经费足额拨付;今年新增退休教师住房补助及80年代辞退民办教师生活补贴两项支出,预计需财政资金750万元。另外光华回收在即,光华资产评估0.9亿元。

  我县财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近年来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有力地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从近三年人大、政协提案、议案数量看,2021年财政关于教育主办事项10件,2021年主办6件,2021年主办1件,数量明显下降。二、我县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

  我县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存在主要表现为两个矛盾和两个不平衡。(一)上级有关教育投入刚性考核指标与地方财力匹配的矛盾

  《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简称“教育法定三增长”。“三增长”成为历年上级有关部门对地方教育投入刚性考核指标。除此以外,还有各类教育公用经费生均拨款、各类助学金标准、校舍维修生均拨款、职业学校生均拨款等各项明细考核指标,2021年更是量化到按GDP的4%考核。尽管近几年我县教育投入主要指标达到上级考核要求,但要满足各项考核指标考核,就我县财力而言,困难重重。

  1、我县财政经常性收入总量偏低,地方财力相对不足,财政保障压力巨大。

  2021年我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万元,增长0.6%。财政经常

  性收入*****万元,增长11.37%,2021年我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万元,增长14.52%。财政经常性收入*****万元,增长15.61%。意味着2021年教育投入增长不低于11.37%,2021年不低于15.61%。

  扬州市教育局、统计局发布的《关于2021年扬州市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的公告》(教育经费统计报表):

  县市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公共预算收入财政经常性收入占公共预算比占经常性收入比

  *****************43.09%50.94%仪征**********(不含化工园)*****22.95%26.41%高邮***************35.96%43.59%江都***************29.70%38.73%上例数据显示2021年我县财政经常性收入在周边市县最低,而教育投入最高,占经常性收入一半,占公共预算四成,与我县财力不相匹配。2、事权和财权不对等,转移支付总量偏低。目前省财政对我县财力教育转移支付补助每年1500万元,与苏北部分县市差距较大。2021年1-12月中旬教育转移支付,**(人口90万元)6568万元,在50家县(市)中,仅仅排在第26位,比沭阳县(人口186万)少*****万元;比处在第10位的赣榆县(人口115万)少*****万元;比处在第15位的阜宁县(人口110万)少9084万元。就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而言,根据新的财政体制,我县虽归为苏北二档,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是其中较大的项目,经测算,2021年省补资金占64%,2021年省补资金占61.3%,2021年体制调整后省补资金只占60%,省补比例不升反降。高中教育、学前教育除助学金省补60%以外,其它全部由县级财政负担,随着高中教育“三限’政策实施、学生数的减少,高中教育投入与日俱增。3、教育部门创建项目多,对财政投入要求高。

  2021年创建教育现代化合格后,又要启动新一轮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创建;2021年开展“三区同创”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每项创建都要求增加财政投入都有具体、明确的考核指标。(二)教师总体严重超编与结构性缺编矛盾

篇三: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二财政投入与非财政投入双管齐下进一步强化多主体多渠道的教育融资格局三对三级教育实行有差别的财政投入政策优化教育资金的分配结构四建立有关教育财政投入的法律法规五建立规范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间教育的均衡发展中央六把教育收费纳入合理化规范化七改进国家教育投入预算及管理制度八加大财政支持教育的力度调整财政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九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十建立合理教育财政分担体制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中的责任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越来越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公共管理学

  ————《我国政府财政性教育投入现状分析、不足原因及其对策》

  摘要

  教育经费支出是衡量教育发展状况及其政府重视教育程度的重要指标。财政在支持教育发展,促进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财政投入是我国教育投资的主要渠道,尽快建立完善的教育财政投入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我国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入手,考察分析了目前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教育财政投入政策的基本思路。关键词:教育投入;财政支出;投入分析;三级教育

  目录

  摘要………………………………………………………………………………1前言………………………………………………………………………………1一、在政策的极大推动下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投入的现状……………………1(一)近二十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变化(二)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比较(三)地区之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对比分析(四)各级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分配(五)农村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变化二、目前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2(一)教育财政投入虽然增长很快,但与教育发展的需要仍不相适应(二)教育财政投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三)教育收费不规范(四)预算制度有待完善三、完善我国教育财政投入措施的基本思路…………5(一)政府应当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保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趋势。(二)财政投入与非财政投入双管齐下进一步强化多主体多渠道的教育融资格局(三)对三级教育实行有差别的财政投入政策,优化教育资金的分配结构(四)建立有关教育财政投入的法律法规(五)建立规范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间教育的均衡发展中央(六)把教育收费纳入合理化、规范化(七)改进国家教育投入预算及管理制度(八)加大财政支持教育的力度,调整财政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九)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十)建立合理教育财政分担体制,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中的责任结论……………….8

  前言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越来越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专门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教育事业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教育投资是发展教育事业的物质保证,教育财政投入是我国教育投资的主要渠道。

  教育投入,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是财政支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近年来,我国政府财政教育投入的大量增加有力地支持了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经济不发达,财力也不充裕,教育投入规模和教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近几年,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教育经费总体规模不断增长。因此,研究中国财政教育投资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在政策的极大推动下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投入的现状(一)近二十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变化

  1.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不断增加,但其增幅小于财政收入。从1996年到2007年,除2006年外,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幅始终小于财政收入的增幅。2007年,我国政府在相关文件中提出,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2008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才超过了财政收入增幅。

  2.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始终偏小。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即GDP的比例,本世纪达到4%”。事实上直到2008年,这一比例也只有3.33%,始终未达到4%的目标。

  (二)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比较

  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始终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到2006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3.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6%。相比之下,美国的这一比重在各年都超过了5%,印度、韩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也皆高于中国。这反映出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教育上的投入仍然不够。

  (三)地区之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对比分析

  1.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上的对比。自从1994年分税制实行以来,中央财政收入基本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半数以上,但中央教育经费支出占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比例始终不到

  1

  10%。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把义务教育的投资支出全部下划给地方政府。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教育制度,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经费大约75%由乡镇负担,20%由县负担,5%由省和中央负担。教育经费投入的重心过低,使得地方政府负担过重,执行力不足。

  2.东中西部省份投入上的对比。根据2008年中国教育行业投资评价报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出现地域性差别。相对于东中部而言,西部地区的经费投入偏低。

  (四)各级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分配

  教育经费的分配不均体现了我国在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上的失衡。世界多数国家教育经费支出一般呈现出宝塔型结构,即在分配教育经费时,优先满足初、中等教育发展的资金需求,在此基础上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资。而在中国,却出现了“倒三角”的异常局面。

  (五)农村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变化

  农村义务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经费的重点投入项目,近年来,我国一直加大在农村义务教育上的投入力度,逐渐普及农村义务教育。从1995年到2008年,农村普通中小学生的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增幅均在十倍左右。但农村普通中小学生的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与全国的同比基本保持在80%-90%,始终不足100%,这表明我国在义务教育的财政性投入上始终存在着城乡差异。但近年来,这种差异正逐渐减小。从1999年开始,我国在农村普通中、小学生上的均教育经费支出越来越来趋近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比值在2008年分别达到了0.93和0.95。

  二、目前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育财政投入虽然增长很快,但与教育发展的需要仍不相适应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便开始使用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这一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公共教育经费是否充足,以及政府对教育投资努力程度的高低。世界银行对“公共教育支出”的定义是“对公共教育的公共支出加上对私立教育的补贴”。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采用“财政性教育经费”这一指标度量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经费。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首次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20世纪末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此后,这一目标又经过一系列政策、文件反复说明、强调,但直到2006年,这一目标仍然没有实现,2002年以后却有下降趋势。事实上,4%的比例只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1999年《世界科技发展报告》统计,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5.5%,发达国家在6%以上。1999年美国教育投入占GDP的7.7%,成为世界上教育经费支出最高的国家,从而为其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OECD国家在1998年该指标也达到了5.8%的平均水平,韩国、加拿大等国家超过了6%,甚至达到7%。在发展中国家,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水平也有4%。[1]而截至2006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2.27%。

  2

  (二)教育财政投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一国教育投入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该国为教育事业结构及其重点的选择,影响着教育事业的整体面貌。为了保证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家均应当投入适量比例的教育费用,而且将这些费用在各级、各地区学校之间合理分配。事实表明,即使教育投资数额比较充裕,如果缺乏合理的结构,不仅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而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阻力。

  1.三级教育投入分配结构不合理。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反映了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的分布状况和国家对各级教育的支持力度,教育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教育自身的发展。一个国家教育投资结构的比例变化应与本国教育、经济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在发展中国家,最迫切需要的是发展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因为中等、初等教育投资的社会效益要远远高于高等教育。所以三级教育投入的分配结构应呈“金字塔”形,即初等教育投资比例最高,其次是中等教育投资,高等教育投资比例最低。如果违反了三级教育投入分配的客观规律性,将会受到惩罚。埃及和委内瑞拉等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经费所占比重在1980年分别达到30.9%和39.2%,比除美国以外的任何发达国家都要高得多。结果,大学毕业生大量失业,人才流失严重。印度在1960年代高教经费开支将近占总开支25%,大大高于美国以外的任何发达国家,结果也造成人才大量外流和失业;1970年代后,印度开始调整教育投资结构,高教经费开支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人才流失情况也随之缓和。我国教育水平较低,经济还处在欠发达阶段,对三级教育实行有差别的财政投入政策,在政府有限财力中用于教育支出的部分,应首先保证基础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金的分配结构。但是,近年来,虽然我国加大了对九年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对于旨在增加个人收入的教育,如普通高校,中专以及提高劳动技能的各种岗前培训、轮训等,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作了相应的部分退出,但仍然出现了高等教育逐步扩张,初等教育却相对萎缩的状况。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比重依然偏高,对初、中等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教育财力在三级教育间的分配比例严重失调2.地区间教育投入分配结构不合理。(1)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之间差异明显。在我国以行政分权和分税制为特征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在教育提供上居于主导地位,负担着几乎全部的基础教育拨款和占高等教育总投资近一半的地方高等院校的拨款。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直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投入的资金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教育经费支出的地区差异更为突出。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基础教育上。2005年,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指标最高的上海市小学生均预算内经费为7940.77元,初中为8421.50元;最低的河南省仅为小学744.46元,初中908.05元,相差10倍左右。同年,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北京、上海的小学生均预算内经费超过了1000元,安徽、河南、湖北、贵州、陕西等省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66.52元,安徽省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仅为63.50元,上

  3

  海为1865.70元,相差28.3倍。(2)城乡之间教育的投入存在明显差距,尤其是基础教育。我国有80%以上的小学、64%

  以上的初中设置在农村。在国家对教育投入总量既定的前提下,城市和农村的教育投入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从公平原则看,城乡学生的生均政府教育投入应当相等。但事实并非如此。2005年河南农村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619.97元,而全国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平均为1159.21元,是前者的1.86倍。当前我国城乡教育的投入结构明显不合理,造成了农村教育资金严重不足。

  2001年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在农村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这是对原有农村基础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突破,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明确将农村基础教育的责任主体由农民转交给政府。然而,从近两年的实施效果来看,“以县为主”并不能切实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的实施。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实际上主要还是由农民自己负担的。在全部投入中,乡镇一级的负担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间财力与基础教育责任不对称。在当前我国的财力分配格局中,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握了主要财力,但承担的基础教育责任很小。县乡政府财力薄弱,却承担了大部分的基础教育经费。因此,要缩小城乡之间教育的投入差距,就必须完善农村教育投资体制,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3.经费使用结构不合理。教育事业经费可以分为个人部分和公用部分。个人部分指教学、科研人员的工资、福利费以及学生的助学金、奖学金等。公用部分包括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等。上世纪90年代,个人经费居高不下,近年来情况略有好转,预算内公用经费增长一直速度高于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的增长。2005年,个人经费占教育事业经费的79.2%,可见目前个人经费支出的比重仍然很高。

  (三)教育收费不规范

  目前全国教育收费额已占到我国全部教育支出的一定比例。教育收费是教育资金来源的一个渠道,但目前教育收费尚未规范,乱收费现象严重。2004年有教育专家保守估算,10年来我国教育乱收费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2005年9月,发改委公布全国价格举报的六大热点,教育乱收费蝉联首位。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开展教育乱收费专项检查,查出教育乱收费逾21亿元。教育乱收费致贫现象越来越严重。

  (四)预算制度有待完善

  资金来源预算控制不严。财政一般收入、教育附加收入等没有放在一个制度内统一管理。大量的政府收入游离于预算之外,政府财力分散。另外,目前教育预算中实行功能性预算编制方法,通过不同的行政渠道,编制和下达教育经费,比如基建资金、设备资金等预算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不同科目中,财政部门不能对教育部门的资金需求有一个全面了

  4

  解,也不能有效的控制这些资金的使用。

  三、完善我国教育财政投入措施的基本思路(一)政府应当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保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趋势。

  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没有一个国家真正将教育全面推向市场,政府仍然也必须是教育的主要投资者,大力增加教育经费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潮流。教育作为一种具有明显外部性的准公共产品,尤其是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作用,决定了政府在教育发展上负有不可推御的责任。在我国,政府部门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常常不能如客观经济社会生活所要求的那样,保证对教育的必要投入,有时甚至不能满足对政府教育投入规模的基本要求。在当前财税体制和收支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应当确保教育经费的重点投入。在预算安排时,各级政府要在保证落实《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中央、地方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重,地方财政的超收部分也应更多地用于教育投入。

  (二)财政投入与非财政投入双管齐下,进一步强化多主体、多渠道的教育融资格局

  1.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经费,要逐步建立起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合理分担机制。当前,许多国家已经拓宽了高校经费来源的渠道。以英国为例,直到1980年代末,英国各类高校的全部经费几乎由各级政府承揽。1990年代初开始实施大学生贷款制,强制大学生及其家长支付一部分上学费用。与此同时,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和迫使高等学校在与工商企业联姻的过程中获得它们的经费支持,甚至通过大力扩招东南亚地区留学生的办法增加教育经费。英国一改以往高教经费来源单一化的模式,开始走上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路子。在我国,尽管财政投入仍然是高等教育资金来源的重要力量,但仅靠财政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继续挖掘财政潜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基础上,调整教育经费的分担结构,实现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充分发挥市场力量。高等教育在国家给予大支持的前提下,加大学生、家长对教育成本的分担力度,增大高校自筹经费的比例。要进一步改革办学体制,彻底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扩大非政府投资规模。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政府应给予必要的奖励与扶持,原则上其办学经费应由办学者和受益者合理承担。2.对社会投资办学实行税收优惠与鼓励。目前我国非财政教育投资主要指社会团体、企业、个人捐集资办学。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已明显向企业和个人倾斜,有能力捐集资办学的企业、个人不在少数,潜力很大。对于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投资兴办的各种学校、培训机构,可对其营业收入、所得额予以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对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对教育单位、培训机构、科研机构的捐赠,按照《中国教育发展纲要》中的规定,对用于教育的捐资、集资实行税前列支,免除所捐款项的税收。

  5

  3.发行教育公债。“教育公债”是一种政府专为筹集教育经费发行的公债。发行教育公债虽然也要考虑偿还能力,但不必如借贷款项需有信用保证。教育支出不但是一种消费,同时也是一种投资活动。如果教育发展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且具有偿还能力,也是一种可以采用的筹措教育经费的方式,我国可以尝试通过发行建设性公债来为教育开辟财源。如美国有41个州为解决校舍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都曾发行过教育公债。

  (三)对三级教育实行有差别的财政投入政策,优化教育资金的分配结构

  1.公共财政要根据现阶段实际情况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向初等教育的倾斜。初等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根据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对基础教育尤其是初等教育的优先投入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保障。财政应当力保等级教育的最低支出水平,提高初等教育中财政支出的数量。2007年两会提出免除全国农村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这表明我国教育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2.高等教育应当部分产业化。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它虽具有产业的属性,但不能完全产业化。只能是高等教育的某些部分实行产业化,如后勤保障、服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等。公共财政教育投入在高等教育层次做出相应的退出,政府拿出有限的财政资金去支持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要按照成本分担靠中央和各级政府拨款外,社会投入、学生个人缴费以及发展校办产业等应占相当的比例,实现教育投入的多元化转变。

  (四)建立有关教育财政投入的法律法规

  立法手段是保证教育投资稳定来源和稳步增长的最有效手段,它带有无条件执行的强制性。因此,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制定了有关教育财政的法律和法规,以确保教育经费的供给和需求。例如美国,美国实行分权制,教育经费分联邦、州、地方自上而下地确定经费额。根据联邦宪法的规定,美国联邦有权为教育课税和拨款。在各州宪法中也大都有关于教育方面的专门条款,其中教育投资占有重要地位。此外,美国还有许多为专门目的而设立的法律,如《国防教育法》、《基本教育机会补助法》、《高等教育设备法》、《双语教学法》、《合作研究法》等。在这些以各具特殊目的的教育法规中都规定了特殊的经费预算。反观我国,我国教育财政投入立法严重滞后,尚未见到全国人大制定的教育财政投入专门法律,只在学校条例或教育法规中有关于教育财政投入方面的条款。随着全国税费改革的实施,教育经费短缺、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急需有关教育财政投入的法律法规出台。教育财政投入立法的基本内容应包括立法依据、目的,基本原则、使用范围,明确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与义务,及财政教育投入的来源、比例,还应包括分配结构、比例、数额,监督管理机制等等。

  (五)建立规范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间教育的均衡发展中央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应以客观变量为基础,考虑到地区差异,给落后地区以适当的照

  6

  顾,平衡地区间的教育财政状况,逐步缩小地区间差异,促进地区教育协调发展。主要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基础教育倾斜,增加中西部地区教育的投入,完善农村教育投资体制,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这样才可能逐步缩小地区教育投入差距。例如,中央政府可以通过专项拨款或补贴,加大经济落后地区教育专项资金的数额,促进教育资源分配的横向公平。

  (六)把教育收费纳入合理化、规范化

  轨道教育收费较好地解决了我国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问题,但要注意教育收费的合理化、规范化。教育部规定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清理学校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严格按“一费制”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收费。坚决制止以改制为名乱收费,进一步规范公办学校办学行为,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坚决制止与招生录取挂钩的乱收费。切实加大对教育乱收费的查处力度。同时应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扶助贫困学生,保证教育公平。

  (七)改进国家教育投入预算及管理制度

  1.对各类来源的财政性教育资金实行统一管理。从一般税收中拨付的资金,要与教育附加投入、预算外收入等放在一个账户内管理。对一些资金使用权属于学校的预算外资金,财政要设计出既要承认其使用权又要防止其滥用的管理办法。2.建立统一的部门预算。在预算中,可将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建支出合并,实现教育经费预算单列。将其预算科目细化、级次升格。编制预算时,应先由教育部门在生均费用等客观标准基础上提出预算申请,然后由财政及计划部门根据财力可能,平衡需求与供给,由财政部门编制教育经费预算,并纳入国家预算,报人大审议批准。3.监督教育投入资金的使用。现阶段的教育财政投入监督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种被动的事后监督,教育财政投入监督的方式存在滞后性,监督方式过于单一,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整体作用。应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育财政投入监督方,建立财政本身的监督机构,稽核资金的拨付与使用状况、使用效果或效率,对教育拨款要通过政府审议、人大监督形式来监督。

  (八)加大财政支持教育的力度,调整财政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

  我国政府要转变观念,在有限的财政能力中确保教育支出的优先增长,加大财政收入中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同时,要调整支出结构,提高基础教育经费比重,减少高等教育经费比重。同时,为满足第三产业发展对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的大量需求,政府还应加大对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投入。

  (九)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

  现在,政府已经对西部地区给予了更大的教育经费投入,并且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普九”工作正得到有效地开展,但由于西部省份经济基础的薄弱性,地级的财政收入低,中央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7

  (十)建立合理的教育财政分担体制,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中的责任

  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主体的重心不宜太低。世界有不少国家主要由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特别是教育工作者的工资、义务教育经费、基建费、设备费等基本开支,最好由这两级政府统筹,其它的非常规费用由基层政府筹措。再就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支出应由“中央+省+市+县”共同分担。东部发达地区各省市,其农村义务教育可以以省市为单位,进行城乡一体统筹规划,明确县、地、省、中央四级财政的分担比例,以利于在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结论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当今的中国,教育的私人回报率远低于其社会回报率,投资于教育,社会得到的回报远大于私人能够得到的回报,因此,是政府,而不是社会公众,应当承担起教育投资的主要责任,以期获得更大的收益。从国际上来看,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教育的私人回报率是高于社会回报率的,在中国出现这种反常情况的原因主要有:1.在教育总投入中,国家公共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太低,社会公众投入部分过大;2.中国劳动力市场尚未健全,个人劳动的边际收入不等于其创造的边际产值。因此,加大教育经费的政府投入刻不容缓。同时,要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还必须注意省际之间的平衡,政策上应该适当向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以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倾斜,缩小城乡、地区、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最终建立一个公开、公平的教育公共财政制度,使教育经费保障和配置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只有如此,在科技发达的世纪,中国才能实现其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

  8

  参考文献

  [1]王军.试论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基础教育供给[J].山东社会科学,2005,(11)。[2].沈百福.我国教育投资的进展与问题[J].教育科学,2003,(2)。[3]彭寿清.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生产力研究,2005.[4]刘泽云.我国教育财政体制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03(7)。[5]曹文.政府教育投入的国际比较占经验借鉴[J].教育与经济,2001,(2)。[6]赵光辉.财政对教育投入的相关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讨论,2005,(7)。[7]刘建发.关于我国教育财政投入立法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5,(11)。

  9

篇四: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经费配置机制滞后于高校分类管理总体改革需要高校分类管理总体改革要求完善资源配置机制但目前广西高校经费配置仍然实行基本支出项目支出模式基本支出主要根据编制内人员数量学生人数和统一的标准核定教职工工资和公用经费项目经费切块分别评审安排无法体现不同类型层次专业的办学成本差异并进行分类支持各切块的项目经费通过竞争性等方式安排易形成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院校赢者通吃局面经费过度向部分高校倾斜区域内欠发达地区新建本科获得项目支持总量较少其教育软硬件办学条件差距进一步拉大

  广西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措施

  2010年财政部、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高校生均拨款的意见,广西财政、教育部门为提高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作出积极努力,广西普通高校财政投入总量开始持续大幅增长,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显着提高。本文以2010年广西高校财政投入情况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财政投入基本特征,揭示存在问题,提出完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政策建议,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财政经费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激励作用,促进高等学校办出特色上水平有着积极参考价值。一、2010年以来广西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情况分析通过对2010年以来教育经费统计和广西教育厅汇总的部门决算数据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得出广西普通高等教育投入(不含成人高等教育)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继续大幅度增加国家系列加大教育投入的政策出台后,广西地方各级财政积极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大了对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财政投入,2010年以来广西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总量快速增长。2010年,全区高等教育事业收入76.97亿元,其中财政投入37.37亿元,占比为48.55%,2011年全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总量56.36亿元,比2010年增长50.82%,此后继续分别以32.36%、6.21%比例快速增长,到2013年达到79.23亿元,比2010年的37.37亿元总量增加超过一倍,增长212%.财政投入占高等学校经费收入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2010年末为48.55%,从2011年开始不断加大,分别达到56.36%、61.31%和60.04%,财政投入作为高等学校投入主渠道的地位不断巩固和加强,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基本得以落实。广西2010年以来高等教育投入情况详见表1.2.生均拨款水平增幅仍远低于全国平均增幅高校生均拨款水平是财政投入水平和强度的重要衡量指标,代表着高校学生享有的政府投入水平。在中央政策支持和要求下,20112013年广西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总量逐年持续快速增长,生均公共财政预算事业费支出也随之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小于总量增长,根据教育经费统计相关数据,此期间广西高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事业费支出情况详见表2.从本表可以看到,2013年,广西高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事业费支出达到13382.09元,比2010年的6902.44元翻番,增加6480元,逐年增长幅度达到47.9%、21.96%、7.48%,增速低于财政投入总量增速。2012年生均公共财政预算事业费支出整体达到12000元水平,此后的2013年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但直到2013年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2209.63元的差距,说明受经济总量、财力水平等多种因素制约,尽管广西财政已积极努力,但高校生均拨款水平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投入结构可以理解财政资金的配置状况,体现为财政资金支持和使用的方向、范围和用途以及在不同院校间分配的结果,从方向上看包括基本运行费用和项目经费等,从对象上表现为经费各院校之间的分配。在对教育厅所属的20所高校2010年以来决算数据进行分析时可以看到,高校财政投入结构上存在以下特征和问题:1.经费投入配比度不高,高校经费需求与保障之间关系不对等按照支出方向进行分类,对教育厅所属的20所普通高校近年来的支出结构分类情况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到,从2011年开始高校财政拨款支出大幅度增加,但新增经费基本投入项目支出,基本支出增幅较小。2011年至2012年,项目支出逐年增幅分别达到188.08%和62.77%,项目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发生根本性改变,从2010年的38.67%迅速提高到2012年的73.44%,只有到2013年由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增加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高校财政拨款支出结构才略有改变,人员经费比上年增加29240万元,而项目支出减少15339万元,下降4.14%.但从整体上说近年来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比维持在3:7左右,表明在2010年以来财政投入高校的经费主要以专项的形式安排。学生教学和培养工作是高校最基础、最主要的工作,财政投入应对高校学生的培养所需予以充分保障。《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明确高校教育培养成本由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和固定资产折旧四部分构成,根据广西物价局高校培养成本监审报告相关数据,广西高校2011年不含固定资产折旧的生均培养成本为1.33万元,按照生均学杂费0.45万元进行测算,由财政负担的培养成本应达到0.88万元。但按照2013年统计和财务数据,以广西高校财政拨款支出中基本支出占比45%测算(考虑到国家奖助学金是在核算中作为项目经费,因此对基本支出占比调整),实际财政承担的生均培养成本只有0.6万元,与实际需要约有0.28万元的缺口,高校教学等维持费需求与财政负担形成不对等关系,对基本办学投入的相对不足导致财政投入的结构性失衡。由于没有基本办学经费稳定增长机制,财政投入的大幅度增长并未能有效改善广西高校基本运行费用长期不足的现状,为弥补基本运行费用不足而拆借使用项目资金的情况在高校中以不同形式存在。2.项目经费比重过大配置效率偏低,财政投入有效性有待提高现行项目经费分配是一种由上而下行政主导机制,基本上由主管部门设立项目后按程序分配下达,作为经费使用主体的高校参与程度较低。随着投入总量的不断扩大,项目资金数量和总量也在不断增大,项目资金安排过多过碎在以下方面影响了财政资金效率发挥:一是配置效率不高,易造成资金闲置。由于项目安排评审时间历时较长,一些大额资金直至到第四季度才安排下达,预留给高校的执行时间不足,形成大量资金结余。据对20所高校财务数据进行统计,2011-2013年,分年度资金结余达到4.12亿元、4.95亿元、7.13亿元,逐年增长率分别达到20%、44%,分别占当年项目资金收入数的15.3%、11.78%和16.7%,财政资金长期滞留闲置直接影响了资金安排使用效率。二是无

  法调动和发挥高校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行政主导下部分项目资金缺乏合理规范的科学论证,项目安排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过多的项目导致财政投入碎片化并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在没有经费稳定增长机制情况下,为获得更多资金支持,高校忙于各类项目的申报争取资金,带有一定投机性和盲目性。各类下达的项目资金预定限制性使用条件使校内获得支持的项目集体或个人具有排他性支配权,学校无法将其根据办学和发展所需进行整体规划实施全面预算,资金使用忙于赶进度花出去而没有长远打算,成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以至于高校出现一边办学经费捉襟见肘一边大量资金结余闲置的怪象。3.经费配置机制滞后于高校分类管理总体改革需要高校分类管理总体改革要求完善资源配置机制,但目前广西高校经费配置仍然实行基本支出+项目支出模式,基本支出主要根据编制内人员数量、学生人数和统一的标准核定教职工工资和公用经费,项目经费切块分别评审安排,无法体现不同类型、层次、专业的办学成本差异并进行分类支持,各切块的项目经费通过竞争性等方式安排,易形成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院校赢者通吃局面,经费过度向部分高校倾斜,区域内欠发达地区新建本科获得项目支持总量较少,其教育软硬件办学条件差距进一步拉大。同时,过多的项目经费使得高校只能按照限定性条件安排使用,事实上束缚和限制了高校办学自主权,无法真正起到使用财政资金引领和支持高校合理定位、错位发展、特色办学作用,社会所诟病千校一面也在所难免。三、改革完善广西高等教育投入机制的建议尽管2010年以来广西高校财政投入呈现总量持续增长,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显着提高的可喜局面,但是广西高校财政投入的生均水平仍然较低,结构失衡、效益不高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加以解决。1.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广西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目前我国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实行的是以地方财政为主、中央为辅机制,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力度不仅仅与地方财政投入的努力程度直接相关,也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力规模密切相关。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各地大学从当地获得支持的力度相差较大,广西高校多渠道筹措资金能力较为薄弱,需要财政给予更多的扶持。目前,广西与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仍在继续拉大,建议中央在安排教育投入时,更多地从经济与教育协调发展的角度,从地区之间均衡发展的需要以及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考虑,继续加大对包括广西的高校的支持力度,减小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差距。2.改革完善现行高等教育经费配置机制针对当前广西高校基本运行费用不足、财政投入效率、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确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高等教育经费配置机制,主动适应高等教育

  改革要求,将基本支出+项目支出拨款方式向生均定额拨款+项目支出+绩效拨款转变。(1)建立以生均综合定额拨款为基础的高等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以充分保障高校经费基本运行为目标,对高校教学、科研等履行基本职能所需的人员、公用经费成本财政分担方式调整为以生均定额拨款为基础,根据学生培养成本的构成要素,按照不同层次、类别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科学合理的确定财政经费生均经费供给标准。在此建议拟定的广西高校生均综合定拨款由人员经费(不含离退休支出)和公用经费两部分构成,用于保障高校开展教学等基本职能的日常运行所需,其中:人员经费可以教育部规定的高校生师比为依据折算应配置教师人数和标准教师经费补助标准核定;公用经费以标准学生人数以及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和调整系数确定,在这里调整系数由学校层次、类别等多种因素确定。从教育教学成本补偿的角度,拟定的生均综合标准可参照相关成本监审报告,以60007000元左右的标准安排,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财政收入增幅等因素定期调整。当然,具体执行的标准还需要决策者组织开展更多的调查统计分析综合各项因素研究确定。(2)加大现有项目预算资金整合力度。广西本级财政安排的高等教育项目资金的设置应当紧密围绕党委、政府高等教育战略部署,把性质、用途相近的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和管理,稳定现有专项资金规模和数量,保持专项与生均拨款的合理比例。对确实需要保留的专项,要加强项目编制的审核、论证,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集中财力办自治区层面的高等教育重大工程。对新增财力投入高等教育的,尽量通过提高生均综合拨款和绩效拨款的形式安排。3.以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为契机,推进实施广西高等教育绩效拨款制度以生均经费为基础决定拨款额度的模式易使高校形成盲目扩大办学规模、开设更多低成本专业的内在非良性动力,为节约教学成本降低对专业建设、教学质量和基础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的关注和投入,不利于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了更好发挥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支持引导作用,在财政加大投入的同时,优化经费配置和使用应是连环相扣措施。为充分调动和激发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主观能动性,有必要以财政部推进实施的预算绩效管理为契机,建立广西高等教育绩效拨款制度,适度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构建合理的整体绩效评价制度和系列体现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指标体系实施对高校的绩效量化评价,以量化结果和预先设定的经费分档核定方式确定绩效拨款金额,真正将拨款与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挂钩,形成高校校际间和学校内部院系、教学科研人员的良性竞争局面,有效激发高校办学活力。定期绩效评价结果决定经费额度形成的外部压力,势必激发高校形成把预算管理重点从把拨款拿回来向用好来转变的内在动力,将学校发展目标责任落实和创造绩效纳入体系,真正实行与学校目标管理以及校内各环节有机地协

  调的全面预算,以绩效为核心优化人、财、物资源配置,使得财政投入取得更大的办学效益,有效引导和促进广西高校健康发展。

  1.陆莹,乐晓丹。江苏省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对绩效的影响研究。教育财会研究,2013(6)。2.曹寸,桑晨燕。高校绩效预算实施思考。财会通讯,2014(11)。3.唐万宏。高等教育投入机制改革的政策导向。中国高教研究,2007(6)。

篇五: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和改革对策

  摘要教育是一国发展的源动力,发展教育事业是提高一国国际竞争力和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的重要举措。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都有较大的进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际地位也逐步提高。同时,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战略机遇期。因此,在公共财政体制下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目前我国应关注的重点。本文在分析了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现状之后,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以促进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投入现状总量分析结构分析改革对策

  一、引言

  教育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教育问题应是我国目前以及长期关注的重点;同时,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且是一种优值品,它具有间接性和迟效性。具体而言,首先,教育作为准公共物品而言,既可以满足人的求知欲,具有私人物品的属性,它也可以增加人们的社会法律知识并增加人们的技能,从而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其次,教育是一种难以数量化的、具有特殊价值的优值品。优值品是指那些消费者对其评价低于市场合理评价的商品。在现实生活中,个人的偏好、愿望和要求通常会与市场或社会的偏好不一致,个人对福利的判断标准和整个国家或社会的判断标准也不尽相同,显然教育具有这一特性。例如,由于教育是一种长期投资,它与经济建设等性质的投资相比,具有间接性和迟效性,有些消费者为了眼前的一些利益,甚至不愿对其子女进行教育投资。因此,基于上述考虑,研究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步入21世纪之后我国又加入了WTO。同时,我国在不断的发展中渐渐意识到教育对一国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强调自主创新能力在竞争中的重要地位,这些都与教育密切相关。我国在教育上的投入也不断增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通过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现状。

  (一)我国财政教育投入总量分析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对教育消费的需求大大增加,但由于我国教育投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承担,导致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以占世界5%的公共经费,支撑着拥有世界学生25%的庞大教育规模。国际上衡量教育投入有一条基本线,即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要达到4.07%~4.25%,才能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

  据统计,我国人均GDP早已跨入800

  ~1000美元行列,但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在2022年人均GDP达到6337.74美元时,财政教育支出才达到GDP的3.93%,2022年之后比重甚至还有所下降。而据世界银行统计,早在2001年,美国、日本、英国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已达到4.8%,古巴、哥伦比亚等中低收入国家更高达5.6%。由此可知,我国财政教育投入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投入仍严重不足,投入水平也远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教育投入也有明显差距。

  (二)我国教育投入结构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虽然我国教育投入总额逐年增长,但相对于我国逐年增加的教育需求来说仍然是不足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关注教育投入总量以外,合理的教育投资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1.我国的教育投入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失衡。我国目前政府间的教育支出责任体制为:基础教育投资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和省级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的形式进行补助;高等教育则实行中央和省级两级政府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的体制。这一体制使地方政府承担了更多的教育支出责任。2022年,国家财政教育支出总额23041.7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为1253.62亿元,占比为5.44%,地方为21788.09亿元,占比为94.56%。由此可知,地方是负担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主要责任主体,对教育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我国分税制下,地方政府没有相应的财权,从而出现了财权与政府支出责任划分不匹配的现象,最终导致教育投入不足的现象。

  2.我国的教育投入存在区域性的差异和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的制约及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明显的地区差异,教育的发展也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及不均衡。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领域,自从1985年教育改革后,基础教育就由各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但是较高层次的地方政府财政更愿意把资金投资于高等教育,而对于基础教育,各级政府均不愿提供,最后只能是将其层层下放,最终将其下放到乡镇一级。而全国各乡镇基本都缺少必要的财政经费来投资基础教育,且不同地方财力各不相同,结果导致基础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例如,教师工资水平低、教书积极性差,学生上不起学,学校基础设施落后等现象,这些都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3.我国财政教育投入在三级教育之间的分配比例不合理。从财政教育投入在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上的配置比例来看,大部分政府财政教育资金投入了高等教育。以2022年我国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数据为例,普通小学生的生均教育经费是5122.04元,普通初中是6854.86元,普通高等学校是14975.53元。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生均投入大约是基础教育的2倍。由上述分析可知,在三级教育的资金配置上,政府用于高等教育的投入相对较高,对初等教育投入相对较少。而初等教育的社会效益最大,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最大。财政教育资金的不合理分配导致政府在初等教育上缺位而在高等教育上越位的现象发生。

  三、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改革对策

  (一)深化政府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维持教育经费的可持续性

篇六: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支出现状及问题

  班级:会计1202姓名:学号:我国教育支出现状及问题随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的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呈现出整体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落后。对于社会巨大的教育资金需求来说,我国教育支出总量仍显不足,财政支出结构也不合理,当前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教育支出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进而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教育一直是政府非常看重的问题,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XX年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实现了4%的目标,我国的教育事业呈现出整体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尽管教育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首项,但教育支出结构却存在着种种问题和弊端,影响了教育资金的使用效果。如何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的结构,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问题。1、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我国对于财政教育支出上一直保持高度重视,改革开放后实现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财政教育支出从1978年的75.05亿到20XX年的*****亿,投入总量上不断增加,增长速度也十分迅速,是财政支出中增速最快的项目之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财政教育投入仍不足。1993年提出在本世纪末财政教育经费支出

  1/8

  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20XX年提出确保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增长幅度,20XX年明确20XX年实现4%的目标。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一直增加,20XX年财政教育支出达*****亿元,占GDP*****亿元的4.08%。

  财政教育支出统计表年份财政教育支出(亿元)财政支出(亿元)占财政支出比例(%)GDP(亿元)占GDP比例(亿元)20XX年*****.63*****.6616.69*****.43.3320XX年*****.09*****.93

  2/8

  16.03*****.33.5920XX年*****.07*****.1616.32*****.43.6520XX年*****.70*****.7915.10*****.83.9320XX年*****.00*****.9717.46*****.0

  3/8

  4.08二、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1、财政教育支出投入不足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总量上虽然持续增加,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16%-21%,并且在20XX年达到财政教育支出占GDP4%的目标。然而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政府性教育拨款占各国GDP的5%,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达到4%的目标用了三十多年,距离5%仍有差距,并且将各国财政教育支出平均后,我国人均财政教育支出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各国20XX年财政教育支出统计表国家财政教育支出(亿美元)学生人均财政教育支出(美元)美国80967743英国12265834俄罗斯869

  4/8

  1850巴西11401683中国21958732、城乡教育支出不均衡长期以来,我国固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而这种思维定式,使得在做决定时保持着一定的惯性,忽视了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以及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没有足够收入支持教育费用,并且农村中小学学生人数占全国中小学人数80%左右,而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2%-2.5%,形成了教师资源匮乏、设施落后的恶性循环。3、三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三级教育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财政教育支出对三级教育的支出结构比例反映了国家教育资源的分布状况,对三级教育的支出重视程度以及支持力度。世界各国大多对初等教育支出最多,中等教育次之,高等教育最少。然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中,高等教育占很大的比重,而初、中等教不足,形成了与

  5/8

  我国国情不相符的“倒金字塔”模式。我国三级财政支出教育统计表年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

  6/8

  ***-*****4、地区间教育支出差距大我国地域宽广,各地区差异明显,造成了各地方发展速度不均,经济实力不同,而教育上很多是由地方政府负责,致使各区域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发达地区教育水**高于落后地区教育水平,东部地区教育水平高于中部地区教育水平,中部地区教育水平高于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形成与东中西部经济水平差异趋势一样的东中西部教育水平梯形分布。5、学校之间教育支出不平衡我国义务教育普及阶段,应保持着各校之间资源平衡,以确保学生的利益,但自发形成或经过评选设置的重点校在地区内学校间享受优待,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和教育宗旨。我国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和大学除了上述问题,还存在择校费的问题,这部分费用没有纳入财政预算,这种学校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致使学校间差距加大。6、财政教育支出责任不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财权上,中央政府占总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大,而在教育事权上,则是将责任不断下放给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教育上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中央拥有财力却没有尽到责任,地方政府特别是财政收入不好的地方政府对于教育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方式主要是直接

  7/8

  拨款,方式单一,没有充分利用像减免税、补贴利息等财政工具。

  8/8

篇七: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问题分析一、我国的教育支出现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达程度、教育投入水平常常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素质、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准。教育支出在各国财政支出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各国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目标。

  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然而,教育是分初、中、高几个层次的,而多数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程度,通过宪法对初级教育若干年的义务教育。但从实践上看,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般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教育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科技进步又来源于教育。二是避免因教育差距而形成的的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三是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和不完善。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一国财政教育投入的规模和结构是影响教育经费效益的主要因素。经济越发达,极差越小,各级教育经费的极差在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之间的差距比较大,高收入国家初级教育经费与高级教育经费之比为1:2.2,而低收入国家则高达1:12.2,中国各级教育人均经费之差则高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加大教育经费投入问题,教育经费来源构成的基本特征仍是以政府投入为主,但目前已经形成了多种形式、多元化的教育资金来源结构。国家财政教育经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二是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三是企业办学、校办产业等其他财政性教育经费。二、我国财政教支出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规模不足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虽近几年大幅上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支出经费及其

  占GDP的比重严重偏低,近几年我国财政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已经到了3%左右,但仍低于世界平均5%左右的水平。自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4%的目标以来,一直没有实现,《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稿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在2012年达到4%,财政教育支出的平均增速明显低于财政支出总量和GDP的上升速度。同时,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出现逐年下降趋势。

  (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失衡一是在初、中、高等教育方面教育支出的分配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忽视初级教育,

  重视高等教育。根据统计,我国初中高等人均教育经费与人均GDP的比例分别为0.05,0.15,1.93.二是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投资不足,支持力度不够,这严重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得调整和经济模式的改变。三是地区性支出不均衡。我国对中西部的财政教育支出投入较小,东部地区的教育财政性经费占国家教育财政性经费的比重远高于中西部。四是城乡教育财政性支出失衡。农村教育长期落后,2006~2010年,我国农村中小学学生占全国总人数的80%以上,虽然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将由原来的2182亿元增加到至少2652亿元,2009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由去年的小学240元/年.人、初中390元/年.人提高到小学300元/年.人、初中500元/年.人,共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149.885万元,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占GDP得比重仍低于1%,而发达国家初中和小学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集中在2%~2.5%。长久来看,这进一步加大了城乡的收入分配差距,形成农村地区恶性循环。三、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政策建议(一)加强教育投资制度建设,明确各级政府对不同教育在投资方面的标准和责任,切实确保教育投入机制的有效运行,实现教育投资的法制化,规范化,合理化。提高中央和地方政

  府的教育经费占总支出和GDP的比例,根据不同的标准,制定相应的政府教育经费支出的增长比例。(二)加强转移支付制度在教育方面的作用,促进,促进地区间教育的均衡。一方面加强财政专项教育转移支付力度,重点解决落后地区教学设施,师资,环境等问题;另一方面,完善各地之间的转移支付制度,从经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进行转移支付,弥补落后地区的财政教育缺口,实现政府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各地的均衡化。(三)促进教育投入渠道多元化。一国教育的发展不可能全部依赖单一的政府教育投入,还需要社会各方的合作努力,因此在加大财政教育性投入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鼓励企业,个人扶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力发展高校的产业化,提高校企之间的合作,充分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教育彩票,教育公债的发行等渠道,利用社会和民间的投资来增加教育投入,减轻政府负担,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四)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是解决教育经费总量过小,社会教育资源不足的关键措施。首先,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扩大,确保预算内教育支出的稳定增长,在安排预算时,中央和地方在教育拨款上的增速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速,提高学生人均教育经费,教育公用经费和教师工资和福利。其次,提高我国教育经费预算级次,调整预算体系和程序,将教育经费从二级分配提升到国家预算的第一次分配,单列教育经费。(五)调整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适当提高基础教育的经费支出比重,建立农村义务教育专项基金,加大对中西部教育投入力度,建立教育扶贫工程,尽快解决中西部学校教学资源短缺问题,提高公用经费保障资金和硬件设施维修资金,建中西部统一的教职工工资制,提高教学质量,对东部地区所需教育资金主要由地方财政支持的中央应给予适当奖励,扩大教育普及和受益面,提高全面基本素质,缩减城乡,地区间的差距。(六)加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队伍建设。可激励城乡教师的合理流动;加强落后地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可让他们定期到师范类专业高校进行培训;将教师津贴和工资纳入政府预算,完善教师在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大农村及落后地区的师资力量,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质量,进而保证我国基础教育的高水准。(七)完善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监督和评估机制。首先,加强对预算内财政教育支出的监管。防治贪污、挪用教育经费等违法现象的发生。其次,定期进行对学校教育经费的使用方面的评估,是评估结果与得到的教育经费数额挂钩。以促进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合理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职业发展。四、总结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简单的看到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所存在的问题,包括了支出投入占GDP的比重不足,规模和结构不尽合理,城乡之间配置失衡,地区差异过大,以及支出方式不合理等几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国家给了相应解决对策。当然,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所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几个方面,问题的复杂性也会更大,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优化之路还漫长,更多的解决对策也要根据不同问题对症下药。由此,才能真正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和保障。

篇八: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2013年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在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我国尽管今年来民办教育有所发展但高等教育几乎都是由政府提供的而真正能接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在我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因此可以说在经费支出上明显偏高从而也可以反映出初等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普通百姓往往不是教育体制下真正的受益人

  我国财政支出在教育方面的问题及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财政教育支出也不断增长,但同时存在较多问题。

  一、国际财政教育支出分析国外教育经费来源一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拨款,即是“财政性教育拨

  款”;二是私人出资(如非政府性组织的捐赠),近些年来呈上升趋势。从11年的数据分析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政府性教育拨款占各国GDP比重的5%。(而我国尚为4%的目标而奋斗)

  我们可以看看其后的因素:1、基础教育的普及政策和城乡教育的均等化程度。一般而言,城乡教育均等化越高,拨款水平也就越高。2、后中等教育政策。3、高等教政策,各国因分担政策的不等化,而有较大差异。

  有数据表明:OECD国家中央、州和地方的分担比例平均为46.5:27.5:27.1,可以看出中央政府承担了主要角色。

  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发展状况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下表:表1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GDP的比重

  财政支出总财政支出/亿

  年份

  GDP

  额/亿元

  元

  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

  /%

  教育支出占GDP比/%

  2011

  12309.66

  48486.89

  659878.3

  15.68

  2.79

  2012

  14161.08

  53930.28

  703084.0

  15.21

  2.80

  2013

  16248.36

  60422.73

  869407.0

  15.18

  3.01

  2014

  18380.21

  79781.35

  889529.9

  16.32

  3.32

  2015

  20449.63

  82592.66

  900670

  16.32

  3.48

  2016

  21309.66

  97220.00

  985353

  16.37

  3.6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1、我国的教育总额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增加,从数据上,近年来

  的教育支出增长大致保持在10%,表明了教育支出有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也可以说明我国是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着重对教育方面较大投资。

  2、我国的教育支出已不可忽略的成为了财政支出的大项。亦可以说明党和

  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从已实施的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中,我们也可

  以清晰的看到这一点。

  但财政性教育支出比重既在于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在于其占GDP的

  比重。而后者的数据从数据统计上来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此外,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结构、

  在高等、中等、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及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基于这几

  点,一在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而从可得数据上看,

  我国地方是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主力军。这一点与发达国家恰好相反。

  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我国在高等、中等、初等的三级教育上的经费

  投入是所有国家中相差的最为悬殊的。三、从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看,东部

  地区教育支出明显高于中西部,且差距呈日益增大的趋势。

  接下来,我们换一个视角进行分析。从上述第二段的现状看来:财政教育

  支出结构失衡,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区域失衡和结构不合理现象,加之教育

  资源整体配置效率不高。表现在:

  一、区域配置不均衡,这首先在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失衡,东中西部的发

  展呈阶梯式发展。表现形式就在于东中西部对教育支出的比重问题上。

  也在于各地官员对教育投入的重视程度,贵州省虽作为我国的第一贫

  困大省,但其对教育的支出却占省总产出的7%之高。这各中也不能忽视的就是中央财政缺乏平衡和协调的能力。

  二、三级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不合理。投入比例严重失调。相比投入较高

  的高等教育,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整体水平较低。这也多半源

  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不完善等。下面的表格可以

  更明晰的反映出这一信息:

  表2三级教育均支出比例国际比较

  国家类型

  初中高三级学生教育经费投入结构比

  1

  低收入国家

  1:2.7:12.8

  中高收入国家

  1:1.2:2.9

  高收入国家

  1:1.5:2.2

  世界水平

  1:2.7:3.0

  中国

  1:1.98:16.84

  资料来源:《2013年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在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我国,尽管今年来民办教育有所发展,但

  高等教育几乎都是由政府提供的,而真正能接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在

  我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因此,可以说,在经费支出上,明显

  偏高,从而也可以反映出初等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普通百姓往往不

  是教育体制下真正的受益人。教育不公亦由此体现。

  根据以上分析得来的部分问题,对策方案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着手。

  二、加强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实施。想提高教育性财政费用的支出,首

  先就要有充足的财政收入来源。我国数据表明,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

  很快,但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却偏低。我们理当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三、缩小地区间的差异。在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客观事实,

  为了缩小基础教育支出水平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就需要政府做好平衡

  和协调工作,完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四、优化三级教育结构。现阶段的我国,国民的受教育普及率还不是很

  高。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应体现在引进市场机制,实现全社会参与战

  略,采取自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办法办学。

  参考文献1、《经济师》2013年第五期《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问题分析》.韩爽韩继深2、《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和对策分析》.周楚书3、《教育发展研究》2016年第三期《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马国贤马志

  远

  2

  4、网页:中国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政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请况》《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问题初探》.许盛5、网页:雅虎资讯2016-03-11

  3

推荐访问: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投入 财政 教育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2023年度我教育梦演讲稿分钟(优秀10篇)【完整版】

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用到演讲稿的地方越...

2公司廉政主题党课主持词【完整版】

同志们:按照工作安排,今天我们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暨廉政主题党课,通过宣讲政策,剖析案例,达到以案...

32023年度在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

同志们: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令人难忘的****已渐行渐远,充满希望的****正阔步走来。经...

4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

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

52023年度纪委书记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大会上廉政教育报告(全文)

同志们:这次报告会,是按照《*县纪检监察干部教育整顿实施方案》要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作...

62023年度市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部署要求,扎实...

7主题教育党课:在主题教育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品格

同志们: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82023年度锚定目标任务,落实重点措施,全力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主题教育动员会讲话【优秀范文】

锚定目标任务落实重点措施全力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同志们: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30日召开了会...

92023年主题教育研讨发言:努力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精选文档)

同志们: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102023年度市委政法委主题教育阶段总结(范文推荐)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委政法委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及省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