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2024-05

当前位置: 高远文库网 > 心得体会 >

弟子规1心得体会10篇

| 来源:网友投稿

弟子规1心得体会10篇

弟子规1心得体会篇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涕,次谨信……”听着低年级小同学朗诵的《弟子规》,我不禁联想到了五年级夏令营时,老师要我们背《弟子规》时的情景。暑假里,李老师每天抽出一节课时间,让我们练习背诵《弟子规》。不到两个星期,我们便背得滚瓜烂熟了,圆满地结束了假期的经典诵读活动。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我们又回到了学校。中秋节的前夕,我们六(3)班一部分同学去戒毒所慰问演出,我们为接受戒毒的哥哥姐姐们表演《弟子规》。他们看了我们的表演,热烈鼓掌。我心里得意洋洋,为自己的表演成功而高兴。其实,我当时并未真正地理解文中的内涵,只是为背诵而背诵,为表演而表演。

记得在一次月假时,奶奶从绍兴回来了。爸爸见我闲着便叫:“文文,我们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烂,里面还有一股莫名的臭味,还是别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还有事,你们去吧。”爸爸妈妈走后,我便看起电视来,完全把老师在学校说的话抛到脑后了。

一天早上,我去值周。来到一年级教室旁,我听到低年级同学在读《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开始,我还没在意,可当同学们说:“对待爷爷奶奶,绝对不能抱有讨厌、嫌弃的态度。”我的脸顿时红了。记得在一次月假时,奶奶从绍兴回来了。爸爸见我闲着便叫:“文文,我们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烂,里面还有一股莫名的臭味,还是别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还有事,你们去吧。”爸爸妈妈走后,我便看起电视来,完全把老师在学校说的话抛到脑后了,压根就没想起还有什么“弟子规,圣人训”之类的古训。我越想脸越发烧得厉害。他们,似乎在嘲笑我对爷爷奶奶的不尊敬。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做到《弟子规》的要求。

又是一次放月假。我回到了家,立刻拎起一袋水果,跑到奶奶家。奶奶正在打扫院子,我看见了,连忙过去帮忙。奶奶见我如此孝敬,眼角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我还给奶奶端茶送水,嘘寒问暖……

回到家,妈妈叫我做家务,我正在看书,便不想回应,更不想去做。可当我一想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便立刻去做。从此以后,虽然我有许多事不愿意做,但一想起《弟子规》的教诲,我便努力做到。

想当初,我只把背《弟子规》当做一个任务,而如今,我明白《弟子规》有更深一层的道理。《弟子规》,一本讲道理的书,一本能让人明辨是非的书,一本能使人进步的书。《弟子规》,我的老师,我成长的好伙伴,我人生的导航仪!

弟子规1心得体会篇2

不知不觉,开学已经两个月了。学校也开展了“我学《弟子规》”活动。老师号召我们回家都读一下《弟子规》我回到家,心想:《弟子规》我倒是第一次读,既然老师极力号召,那肯定是不错的,先读一读《弟子规》吧。

“弟子规,圣人训……”我刚开始读,只觉得朗朗上口,并没有细细品味其中的意思,我开始读一阵思考一阵,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我思考一阵,接着不由得惭愧了,想想自己一起,总喜欢一个人去外面玩,而我的爸爸妈妈却担心得到处找,不停地叫我的名字,直到我玩累了,倦了,我才会回家,爸爸妈妈叫我做一点小事我也不情不愿的,那里做到了父母呼应勿缓呢?有何尝做到了父母命,行勿懒呢?惭愧之余,更觉得我应该接着读下去,当我读到“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边”时我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父母对我那么好,而我直到现在都这么任性,总是按我的想法做,不管出门回家都不会对父母说一声,害的父母总是担心我的安全,我却非常懒散,完全不把这当一回事。我怎么可以这样呢?不行,我一定要改变这现状!

我心想:我必须要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但做些什么呢?我冥思苦想,对了,就帮妈妈拖地和洗碗吧!说干就干,我立刻准备拖地的工具,我把扫把拿来,把地面,床底,沙发底下我都扫了个遍,“呼”刚扫完地我就累的气喘吁吁了,怎么能放弃呢?我鼓励自己,接着拿来拖把,先学妈妈的样子放水洗了洗拖把,接着便带着有水的拖把走向房间,开始认真的一格一格的拖了起来,还没到四分之一呢,我就累得都不想走路了,不能放弃!我鼓励自己:“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开始一边背弟子规一边拖地,心中也浮现出妈妈回家时看到干干净净的地的喜悦表情,我已经下定决心了,那就一定要做完!更何况,这还是弟子规给我的教导呢。

慢慢的,慢慢的,我终于一步一步拖完了,我已经累急了,把拖把放在墙上就倒在了沙发上,出必告,反必面,《弟子规》真的告诉了我很多东西啊!等下我一定要在再读一些。劳动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好像我刚拖完地妈妈就回来了。她看着拖得干干净净的地,可以说是惊呆了,接着里面搂住我说:“我儿子长大了,懂事了。”我看出来了,妈妈笑了,那是欣慰的笑。我看到妈妈的样子,心里美滋滋的,心想:我以后一定要像今天一样,让妈妈开心。吃完饭后妈妈有如往常一样收拾碗筷,我连忙起来拉住妈妈的手“妈妈,我郑重宣布:以后拖地和洗碗本人承包了,您可以放假了。”说罢,我开始收拾碗筷,一边哼着《弟子规》一边洗碗去了。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弟子规1心得体会篇3

读了《弟子规》一书,使我获益良多。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担任着多种角色,妻子、子女、母亲、教师,如何在这种物欲横流的今天找到方向,我想这本书给我们的启示很大。

一、孝敬之道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可到底怎么做到孝呢?就如弟子规中所说“入则孝”,就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都要尽到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之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在孝敬好父母的同时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因为这样我们的父母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孝”的另一个方面,我认为还要照顾好自己,时刻关怀自己,不要让父母担心我们的生活。关心家人,关注自己!我认为这就是孝的根本体现。

二、教育之道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家长,我们担负着教育子女、教育学生的重任。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可能重来一次。首先做人父母者,就要为孩子的生活起居、家庭教育等等负责,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因此,我们做父母的不仅仅要教给他知识,也应该教给他生活的道理、做人的修养。当然,这要求我们自己就应该有一份积极的人生态度。另外作为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外,更重要是深入挖掘教材,对学生应更多一些情感抚育、人文教育,继而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让他们从我们身上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因此,不论是教师、家长哪种身份,我们既要教会孩子懂得“长者立,幼勿坐。长着坐。命乃坐”“过犹待,百步余”的礼节,又要让学生拥有“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良好心态。

三、处事之道

作为生活中的一份子,单位中、家庭中做人处事的方法关系到我们与同事与家人是否融洽。“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让我进一步明白了一个道理,便是对待工作和生活应该在把握节奏的同时要保持正确的态度;“话多说,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是在告诫我们言多必失,做人应该谨慎守信;“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是在提醒我们要想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做到德才兼备,而绝非什么御人之术。谨、信、仁三点告诉我们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做什么事情都要时刻谨慎,而且要遵守承诺并且要对待家人、同事要仁慈,以诚相待。立身处世谨言慎行,做人处事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从容面对各种工作和压力,从而感受到快乐。

读了《弟子规》一书,它让我们明白许多人生道理,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也会使我们对幸福的诠释迸发出无限的感想!

弟子规1心得体会篇4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它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有关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的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内容请点击下方↓↓↓

★有关中学生读《弟子规》个人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弟子规的个人心得体会★

★个人读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800字★

弟子规1心得体会篇5

昨天也有提到,人要避免很多坏的习性的养成,昨天也提到赌的问题、好色的问题,还有古书当中说的四个习性不能长,叫“骄、奢、淫、逸”。在这个“逸”当中,最重要的是要从小让孩子养成勤劳的态度,做家事的习惯。昨天也讲到做家事有哪些好处?第一个,习劳知感恩,懂得感恩;第二个,养成勤劳的态度,做事能力也会一点一滴的积累。所以,做事能力绝对不是长大才学,从小在家里就可以训练;再来,锻链他的意志力;最后,他的人际关系会特别好。  我在教书的过程曾经教过自然科,每一次上完课就有很多的器材要收拾。有几位学生他都很自然的,你都没有叫他,他都留下来帮忙你整理,帮忙你打扫。诸位朋友,您看到这样的学生,你的内心怎么样?心生欢喜。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一定会多加照顾,所以孩子勤奋很容易得到长辈的提携跟关怀、爱护。在跟平辈相处,假如他很勤奋,对他的人缘也是有直接的影响。比方说他到大学去念书,假如刚好跟几位同学一起住在一个寝室,他一进去看到别人在打扫客厅,他马上就动手去跟他一起做,留给同学是什么印象?是懂得处处帮忙,处处体谅别人辛劳的这一分态度。虽然还没有相处,这个动作已经赢得同学对他非常好的印象,很容易就融入团体之中。

但是,假如他在家里都不帮忙,到了团体里面,比方说在寝室当中,别人在打扫,他依然看着他的电视,那其他同学对他的观感就不大好。不帮忙还不打紧,因为在家里不帮忙就不知道做事人的辛苦,有时候拿了东西乱放,忘东忘西的。到时候很多的公物人家要用的时候找不到,这个时候他在团体当中的信用跟印象就会愈来愈差,人家的怨言慢慢积累,到最后就会爆发出来。我们在“谨”这个部分有提到,“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这些好的生活习惯都会影响孩子往后的团体生活;不然不只帮不上人的忙,还会给人家添乱子。所以,勤劳的习惯、劳动的习惯,对他人际关系也是直接相关。

很多大学生被学校退学,原因是什么?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老师跟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住在一起跟他相处。在深圳有位大学生被学校退学,报纸刚好报他,画了一张漫画,戴了一个学士帽,然后他的母亲在喂他吃饭,内容里面写到“专业的高材生,生活的低能儿”。诸位朋友,不要觉得很夸张,他大学时候确实还是他妈妈喂他吃饭,因为他跟他妈是死对头,假如没有他妈妈喂,他不吃,这么大了还这么样让父母操心。

但是我们话说回来,孩子为什么会是这种态度?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当初可能在两、三岁的时候,喂一次饭要喂多久?要全家跑全场;喂一次饭要一两个小时,喂下来腰都快断掉了。所以无规则不成方圆,教育孩子一定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绝对不能放纵孩子;到他养成习惯,长大了,要扭转都扭转不回来。所以这个孩子在学校里面,比方说去找老师,到老师家也不会看时间,有时候正中午老师在睡觉,也去按老师的电铃。进去以后要跟老师借电脑,吃东西他掉满地,都不整理。所以老师很怕他,同学也很怕他。我们希望孩子往后人生能够走得顺利,就要养成这些好的习惯才行,不然他这些坏习惯无形当中都是他人生很大的阻力。我们知道哪些是好,要尽力去养成,哪些是不好,要尽力去改过;当然从我们做起,进而当孩子的榜样。

这个“亲所好”,我们也可以把它再延伸开来,当作不只是父母,我们的亲人所希望的,我们做得到也要尽力去做。比方说妻子、儿女一定希望我们能够多陪伴他,有句话是说,所有的成功都取代不了家庭的失败。很多人说,现在我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陪孩子?他们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有没有道理?这个叫找藉口。人只要有心,一定可以把事情做好。当然确确实实人情当中也是有很多情况会发生,所以一定要学习一个能力,叫拒绝的能力。不然你的时间统统会耗在应酬,耗在很多对家庭、对人生不大有相关的事情上。

拒绝容不容易学?诸位朋友,你觉得拒绝容不容易?不容易。拒绝他人,我们可以拿出两大法宝,这两个法宝拿出来,一般朋友就不会为难你。第一个法宝就是父母。比方说朋友要找你去花天酒地,你实在是不想去,一去又要熬到半夜一、两点,谈的都是什么?“言不及义,好行小慧”的这些言语,你实在不想去,你这个时候就可以把父母请出来。就跟他说:我已经答应我妈妈要回去,今天晚上陪她,我已经一、两个礼拜前就答应她了,所以我得回去。一般的朋友听到你要回去探望父母,他会怎么样?他当然应该不会勉强你。说不定你这么一讲,他也突然想到:我也很久没有回去看我父母了。反而你这个拒绝还唤醒了他的孝心,这是第一个法宝。

第二个法宝是妻儿。当你不想去无谓的应酬,你可以跟他说:今天晚上我要跟我儿子讲两个德育故事,都已经跟他约好了,因为我现在一起跟他在做《弟子规》,来当我们的家规。《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孩子还小,我不会失信于他,所以我必须回去。当你把这两个王牌拿出来,基本上,朋友不会强你所难。假如两张王牌拿出来还是没用,还是硬要拉你去,怎么办?假如是这样的朋友,我看人生应该有所取舍,这样的朋友应该敬而远之。

当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就能够去“亲所好,力为具”。我们之前也有提到晨昏定省,常常回家看父母,父母会很欢喜。有些年轻人他也会利用礼拜六或礼拜天回家看父母,怎么看?带着一、两个孩子,一进门就坐在沙发上,开始在那里看报纸。两个夫妻都坐在沙发上,孩子一进来就东跑西跑,爷爷奶奶忙得不亦乐乎。在厨房里面,一大早出去买菜,回来又赶快煮菜,然后煮完以后端出来,我们放下报纸:吃饭了!然后一起吃饭,吃完饭也没有帮忙收拾碗筷,帮忙洗碗,吃完饭就说:妈,我要走了。拍拍屁股,把孩子带走了。爷爷奶奶坐在沙发上喘了几口气,累死了,不如还是不要回来,清净一点。所以我们就要理解到,我们回家探望父母一来是尽孝心,二来也要多体恤父母。我们跟父母先打好电话:菜我们已经买好了。回去的时候,夫妻俩应该主动去做菜,这样才能减少父母的负担,我们这颗孝心才是真正有尽到。我们看下一句: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身体不好了,身体受伤了,会让父母非常担心。所以我们昨天也提到病从口入,对于自己的饮食要非常的谨慎,要吃得健康,让父母不操心。除了吃方面,比方说在生活细节上也要多多关照身体,春秋之际气温变化很大的时候,要记得添加衣服。我在教书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已经寒流来袭了,他都穿什么衣服?穿一件短袖的,在那里觉得他很不怕冷,这个时候我都会跟他说:把衣服穿上。接着我跟他说:假如你感冒了,谁照顾你?他想想:爸爸妈妈。我说:对!假如你生病了,是你自己照顾自己,那我没话说;但是你一生病都是拖累家人,所以你应该有责任让自己不生病。你看你一生病,妈妈还要请假,还骑着摩托车带你去看医生,再把你送回家里。而且不只是这样忙碌,她在公司上班,心里安不安?不安稳。所以时时要注意冷暖,不要让身体着凉。比方说我们在运动、在爬山会有大量汗水,所以在做运动的时候也要记得带毛巾,带乾衣服。当我们在这些细节当中都能够关照身体,那你的父母对你就会愈来愈放心。

很多年轻人(青少年),他说:我父母怎么管我这么多!我会反问他:父母为什么管你这么多?当然是你很多的行为不能让父母放心。假如你都能够真正好好照顾自己,父母对你放心了,你就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假如你很多事都不会照顾自己,父母反而不提醒你,那不就父母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了!你要体谅父母的用心,进而要让自己更懂事,这样才能真正你自由又让父母放心。所以,我们的生活也要规律,不要常常熬夜,熬夜一天要几天才补得过来?可能要好几天才补得过来。我们时常关注饮食,关注生活规律,让自己的身体能够有很好的调养。  有个孩子他感冒了,在日记上写了一行字,他说:我感冒了,我很难过,不是因为我感冒难受,而是因为感冒是不孝。你看孩子他接受《弟子规》的教诲,他面对很多事的观照能力、自我反省的能力就会与一般的孩子不同。《孝经》在“开宗明义章”也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诲,一个人的孝道一定是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落实,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我们接着看下一句,“德有伤,贻亲羞”。当我们的道德有损伤,会让父母蒙羞,会让家人蒙羞,甚至于会让国家民族都蒙羞。在汉朝末年,有个臣子叫董卓,后来董卓有了权势就拿着权势作乱,后来很多人起而攻伐他。董卓后来下场很不好,他的家族都被处死,他的母亲已经九十多岁了,还到刑场被处死。所以当我们当子女的,假如我们的行为还造成父母这么大的痛苦,那就真是没有把子女做好。现在是没有这种“灭九族”的刑罚了,但是我们在事业当中假如出了差错,比方说公司被倒了,都有可能连累父母。父母已经辛苦了大半辈子,到时候连他的退休金也都保不住;甚至于还有可能到了年老的时候还要走法院,那时候就很凄凉了。所以我们为人子的人生要诚信、要稳紮稳打,不可好高骛远,造成自己犯下了错误,也连累了自己的父母。所以“德有伤,贻亲羞”。

那德无伤,假如我们的道德能够不断的提升,用我们的德行去造福社会、造福国家,就能够做到《孝经》说的“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个就是“孝之终也”。“以显父母”,是不是要父母去世以后才来显?不是!你当下能够很年轻的时候就能够好好奉献社会,你的父母会引以为光荣,那他的后半生内心会非常的安慰。孟子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诲,孟子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事奉父母,人生第一大事;“守孰为大?守身为大”,对自己的操持,“守身为大”,也就是守住自己的身、名节,绝对不能做出违反道德、违反法律的事情,而让父母难堪。当我们的行为不符合道德,父母蒙羞,家人也蒙羞,甚至于连下一代也有可能蒙羞。现在因为网路太发达,人跟人之间的交流很频繁,假如没有判断力,又没有理智,很有可能会犯下让自己一生遗憾的事情,所以守身很重要。  现在市面上讲很多“一夜情”,这不只自己蒙羞,可能连让子女都会抬不起头来,所以我们自己要谨言慎行,不可以自取其辱。其实人为什么会犯下这样的过失?在男士当中,可能是太过纵欲了,这都是因为从小没有志向,人生只以享乐去挥霍自己。所以让孩子有志向,他就不会被这些社会污染所影响。女的为什么也会去犯下这样的过失?很多是因为爱慕虚荣,爱慕虚荣就很喜欢听好话,很多存心不良的男士,他用这些花言巧语,就很有可能让这些女士踏出错误的一步。所以我们自己也要反省,不能犯这样的过失。再来,要让孩子从小不爱慕虚荣,让孩子要有人生的志向,人生充实,人生道德有提升,就不会犯下这些“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错误。这是“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父母跟我们相处得很好,我们也尽力奉养父母。当然父母也有可能脾气有不好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也要能够包容、能够宽恕,因为每个人情绪都会有起伏。人与人相处,我们要记住一个原则,“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一定要做对”。假如今天父母对我们在情绪上比较不好,我们也用不好的情绪对待父母,其实父母错了,我们也错了!假如我们错了,还有没有资格去批评别人错?就没有了。所以不管是父母也好,或者你身旁所有的亲友也好,纵使他们用不对的态度对你,我们依然要用对的态度去面对他们,不然我们也是跟他一般见识,根本没有资格去说别人错。这是个理智的态度,不管别人对不对,我自己首先一定要做对。因为有这样的人生态度,我们中国有很多的圣哲,都能够在“亲憎我”的状况之下,他依然保持他那一分至诚的孝心。也由于这颗至诚的孝心,能够去扭转家庭的气氛,进而家庭和乐。  在周朝的时候,有个孝子叫闵子骞,他的母亲比较早去世,父亲娶了个后母。后母比较对待他不好,在冬天的时候做衣服,因为后母又生了两个弟弟,用棉花帮两个弟弟做棉袄,但是却用芦花帮他做衣服。做起来衣服确实很大,蓬蓬的,但是芦花不保暖。刚好他的父亲叫他帮他驾车,因为冷风飕飕吹过来,所以闵子骞一边驾车一边发抖。他父亲一看衣服都穿那么厚了还在发抖,你这个行为很有可能会让你的后母的名节受到损害,人家看了还以为后母在虐待小孩。所以就很生气,拿着鞭子就抽闵子骞,结果鞭子一打,衣服破了,芦花飞出来。他父亲看了很生气,这继母怎么可以虐待我的儿子?气冲冲的一回家就要把他后母休了。  在这个情急之下,闵子骞马上就跪下去,他就跟他父亲哀求,他说父亲,不要赶后母走,因为“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母亲假如离去,我跟两个弟弟都要挨饿受冻。闵子骞讲出这席话,他的父亲听了很感动,气也就消下来。他的后母更觉得很惭愧,一个这么小的孩子都能念念为她的孩子,也为她着想,而她这么大的人却跟一个孩子斤斤计较。所以闵子骞的这一分心、这个德行感化了他的后母,从此家庭过得很和乐。

诸位朋友,假如闵子骞没有用这种宽恕、包容,没有用至诚的孝心去对待他的后母,这个家庭往后会怎么样?会搞得家破人亡。所以,人面对事情,绝不能够意气用事,假如都是以怨报怨,结果绝对不圆满。我们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用一颗真诚,用一颗孝心,才能上演人生一出一出的好戏。

另外也有位孝子叫王祥,历史上他有个很着名的故事,叫“王祥剖冰”。就是在很寒冷的天气当中,他的后母叫他去抓鱼给她吃,在冰天雪地当中有没有鱼可以抓?没有!假如王祥不去抓鱼会怎么样?可能会挨打,甚至后母不让他进门。面对后母这样的对待,他依然没有怨言,还是到了冰天雪地独自流泪哭泣。由于这分诚心,天地都感动了,地面就裂开来,跳出了两条鱼,他拿了两条鱼回去奉养后母。当然,无理的要求绝对不是只有这一件事。在很多事上还是百般刁难,王祥并没有因为这样而退缩。有一次外面要下雨了,他的后母跟他说:现在外面刮风下雨,假如果树上的果子掉下来,那我就要处罚你。王祥就跑出去抱着这些果树在哭泣,祈求它们不要掉下来。这一分真心也是感动,我们说植物、矿物都会因为人心而有所感应,确实果子也掉没有几颗。所以很多情况都是由于王祥这一分孝心才能够化险为夷。

所以诸位朋友,要感动一个人、感化一个人容不容易?不容易!要很有耐心才行。王祥感动他后母不是小时候,到他大了,也娶老婆了,他的后母不只虐待他,连他的太太也一起虐待。不过他的这一分德行已经感动了他的弟弟王览,王览是他后母生的弟弟。因为他的德行,所以弟弟对他非常的尊敬,每次后母在虐待王祥还有王祥的太太,王览都会带着他的太太一起去帮忙他的兄长王祥。后来王祥的德行愈来愈好,名声也远播出来,他的后母心生嫉妒,很不高兴,居然拿了毒的饮料(毒酒)要给王祥吃。结果因为他弟弟事先已经知道了,在那个情急之下,他的弟弟把那杯酒夺过来,当场要帮他哥哥喝下去。诸位朋友,他的弟弟已经是用什么来劝他的母亲?用死来劝母亲。所以当场他母亲就把那个酒打翻,自己也觉得很惭愧,她的儿子居然能以死来保他的兄长,她又怎么能做人这么没有分寸?这个动作也唤醒他母亲的良知。所以两个兄弟的赤诚,也把家庭转化过来。  朝中刚好有位大臣叫吕虔,吕虔他手上有把宝剑,他就送给王祥,他说有这把宝剑的人可以庇荫后代子孙,都会很有成就。王祥拿到这把宝剑,第一个念头是什么?不是占为己有,马上送给他的弟弟,也祝福他的弟弟以后的子孙能够昌盛。确实有这样的兄弟,这么好的德行,他的后代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化,因为《易经》说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所以,王祥、王览的后代绵延了九代都是公卿,都在朝中当了大官,服务社会国家。所以,我们确确实实要用一颗真诚心,去转化家庭里面的不圆满。这个叫“亲憎我,孝方贤”。我们接下来看下一段经文,我们一起把它念一遍: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这里提到的就是父母有过失,这个“亲”我们也可以再把它意义延伸开来,就是你所有的亲人、朋友有过失,我们都有责任去规劝,叫“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其实这句经文非常精辟,它不只告诉我们劝诫亲人是我们的本分,连方法、态度,甚至于劝诫的时机都帮我们点出来。

我们来看看,规劝一个人应该注意到:第一个是存心,第二个要注意时机,第三要注意态度跟方法,第四还要注意很有耐性。劝一个人也不容易,很有修养。您有没有劝亲友的时候,当场劝,他从此以后就改过,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假如有,你一定要介绍他给我认识,因为他可能是颜渊转世。因为颜渊做到什么?“不二过”。现在还有这样子的人,一定要叫他出来弘扬中国文化。一般成年人因为很多行为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已经冻了那么久,你那个火要慢慢烤才会把它融化掉。

所以,一开始我们劝诫亲友,要先观照到自己的存心,一定是要一颗念念为对方好的心,而不是一种控制:你就是要听我的,不听我的就不行。假如我们是这种控制的态度,一种强势的态度,可能会出现反效果。所以我们有些经验,劝别人劝到吵起来都有,甚至于让对方恼羞成怒,这样子我们就失去当初劝诫他真正的目的。所以,时时要记住这颗存心,就是要希望他更好。当这一分心很坚定的时候,方法、态度你自然而然会去修正自己。

像我们在教书的时候,很多小孩子很喜欢过来告状。他过来告状,我们就会问说:你现在在讲这个同学哪里没做好,你是用什么样的心来告诉老师?是幸灾乐祸?还是真的想要让这个同学改过?也让孩子看看自己的存心。然后我们接着跟他说:假如你真正希望这个同学改过,那你自己去跟他讲,不用老师来讲。当然前提之下,你要在班上建立一些很好的做人、做事态度。比方说,全班都学过《弟子规》,《弟子规》里面有一句话叫“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一个人面对别人的称赞,会觉得诚惶诚恐;面对别人的规劝,会觉得感谢你指出我的缺点。当全班都有这样的态度,这位同学过去规劝另外一个同学,他们就能够互相成就、感谢,就看到另外一个同学会跟他鞠躬:谢谢你,指出我的缺点。当孩子懂得去规劝别人,当孩子也懂得接受别人的规劝,这样的态度都会对他的人生有很大的助力。所以,劝别人第一个要先注意到存心问题。

第二个,时机。什么样的时机规劝人比较好?俗话说,“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在称赞别人的优点,称赞别人做的好事,你可以在人群当中讲,因为可以让其他的人“见人善,即思齐”;你给他的肯定,他也会更积极去努力。但是规过,规劝别人的过失应该要私底下,没有其他人的时候。为什么?为什么要没有其他人?因为我们成人最重的是什么?面子!面子很贵,对不对?面子一斤要多少钱?所以一个人道德、学问要成就,首先要把一个东西卖出去,要把面子卖出去。待会儿有人要卖的话,我来买。但是人情要能够体谅到,要能顾虑别人的面子,所以要“规过于私室”。当你做出这样的动作,对方也会觉得你很替他着想。假如你是在公众讲出来,可能当场就有可能发生冲突、辩论,所以规过于私室,这就是抓对时机。

《论语》里面也有一句话提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时机已经到了,你可以劝诫他,但是你却没有劝他,这样“失人”;我们就失职了,失了子女之职,或者失了朋友之职。“不可与言,而与之言”,时机还没到,你太急躁,就跟他讲了,这样是“失言”;你可能就讲错话了,你的善心可能就行了恶事,就失言。

所以劝诫,在我们整个五伦关系上都要有这样的本分,父子要劝诫,君臣也要劝诫。因为你接受公司的这分职责,就应该有责任把公司辅佐好,当然也要把领导人辅佐好,所以君臣关系也要劝诫。再来夫妻,那当然要,要相夫教子。再来,兄弟也要互相劝诫,还有朋友,这都是我们为人的本分。所以要提高自己劝诫别人的智慧,才能透过我们的言语对我们的亲友的人生有所助力。

《弟子规》这句话提到了“谏不入,悦复谏”,这个“悦”字是很有学问的。就是当父母第一次没有接受,要在什么时候再劝?什么时候?高兴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要察言观色,“悦复谏”。态度跟方法?“怡吾色,柔吾声”,这就是态度,我们平心静气;因为你动了气,就会让他也动气,你不动气,他就不容易动气。所以我们要“怡吾色,柔吾声”,然后又要抓对时机劝诫。再来“悦复谏”,这个“复”是什么意思?对,一二再,再而三,复就是要很有耐性才行。这个耐性是从哪里发出来的?从孝心,从友爱的心,从尽忠职守的心,一定会持续去做得到。

所以我们假如今天劝别人没有效果,我们要理解到问题不在对方,而在自己。当我们处处反省自己,那我们劝诫别人的智慧就会愈来愈高,自然而然别人就会感受到我们的真心诚意,一定会把他转化过来。所以,我们抱持一个态度,假如别人不听我们的劝告,是因为我们“德未修”,所以“感未至”,感应还没到。

劝别人还有一个前置作业,我们也要考虑到。孔子在《论语》里面有提到“君子信而后谏”,君子劝别人有一个前提,一定要先对方很信任他,他才劝诫;假如对方还不够信任他,“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假如对方还没有信任我们,我们就规劝他,他还会以为我们是不是有意中伤他。所以今天要规劝别人,首先要赢得对方对我们很深的信任。所以父亲、领导者,或者你的另外一半,你的朋友、兄弟对你有信任,你劝诫才会有效果。

如何赢得别人的信任?我们都很渴望亲人、朋友对我们很信任,信任是求来的吗?信任绝对不是求来的!我们很多时候都很羡慕,你的人缘为什么这么好?大家为什么都这么信任你?我们只在结果当中打转,没有从原因去思考。好,那我们下一节课再来了解,为什么一个人能赢得别人的信任!谢谢大家。

弟子规1心得体会篇6

记得第一次遇到《弟子规》,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幅古朴而精致的封面,给我的第一印象:《弟子规》是一本儿童读本,我漫不经心的翻开书,当我翻开书本看到《弟子规》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让我读起来感到非常亲切,好像听到古圣先师谆谆的教诲,就像清澈的小溪流入我的心田。当我从头到尾读完《弟子规》,我感到心头一亮。原来小小一本《弟子规》是指导我们如何正确的做人、待人、处事、待物,是教导我们生活、学习应有的礼仪与道德规范。

《弟子规》篇幅不长,分五个部分。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和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做人要讲信用、讲仁义、讲道德,也就是做人要厚道,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必做的事,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不要浪费光阴,要抓紧时间精力去学习技艺等其他有益的知识学问。

《弟子规》的每一句,就是我们的一言一行,“置冠服,有定位,”衣帽应放置在该放的地方,要放整齐:“兄道友,弟道恭,”哥哥要友爱弟弟,弟弟对哥哥要恭敬:“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在生活中教导我们尊敬老人:“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我们每个人与朋友相处,如果听到讲自己的过失或缺点就生气不高兴,听到人家赞誉你、夸奖你,你就很欢喜、很高兴,如果是这样,时间一长,真正的好友会远离你,不好的朋友,损友就是不好的朋友,他会渐渐地接近你。为什么呢?因为人不会轻易宣扬别人的过失,如果朋友间的交往达不到一定的程度,他不会指出你的过失,而人往往很难发现自己的过失,如果朋友指出你的不对,看到你很生气,下一次,他肯定不会再讲,为什么?他怕跟你结怨,所以如果没有雅量不能接受朋友的规劝,你的好朋友当然会渐渐离你而去,不好的朋友会渐渐接近你:“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学习要有恒心有毅力,理论和实践必须相结合,否则学到的只是肤浅、表面的东西,不会有成就。

读《弟子规》要用我们的心地去感悟,《弟子规》的每一句都是我们每个人心性的流露,“父母呼,应勿缓”虽然只是对父母一个恭敬的行为,但是心中要时时刻刻对父母保持孝敬!我认为《弟子规》确实是指导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一本好书,时常能把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弟子规》进行约束,反省自己的过失并能改正,假以时日,相信自己会有很大的进步。

弟子规1心得体会篇7

《细讲弟子规》是蔡礼旭老师“幸福人生讲座”的讲演稿。刚刚拿到这本书,只有一个感想,这么厚的书我什么时候能够读完呢?而且给家长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我只是看了一下目录,第一次推荐自己没有读过的书实在是很心虚,但是目录上以孝为主的内容就有了很强的说服力,对家长说,一定要培养出一个孝顺的孩子,不然把孩子各方面培养的再优秀都白费。

我读了第一页就有一种很迫切地要读完的感觉,这种感觉中有一些“恰逢知己”的喜悦,更有“先见之明”的自负,因为我们学校有很多同学早已背熟了那本小小薄薄的《弟子规》。可是,随着蔡老师的谆谆深入,我的心一点点变得沉重,我忽然懂得我活过的这二十多年尚不知何为做人,我真的枉为人子,更枉为人师!哪些为圣贤而下跪的八十老翁,也的确是真情所致。

以为自己是个善良的人,是个有道德的人。而且把孝顺看的很重,小学二年级开始只要放假在家就为父母做饭,看着父母吃下我做的饭菜是我最大的幸福,不顶撞父母,不惹他们生气,我觉得就是孝顺了。而且孝顺也是我当年择偶的重要标准。工作后,给学生读关于母亲的文章时,失声痛哭,家长以为我家里出了什么事情。曾经在苏州参见新教育试验培训时,看过感念父母恩情的视频说体会的时候,哭的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回来后,以感恩为主题的家长会上,让众多的家长感动的和孩子一起抽泣。全区语文教师下水文比赛的时候,我以母亲为题,边写边掉泪……尽管如此,百善孝为先,对照蔡老师讲解的《弟子规》,连根本的“孝”字我却没有做好,只是每一次都触动我的.心灵让我自责的哭泣,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但我没有从根本上读懂“孝”字,没有这个根基,我不懂得礼敬,不懂得谦卑,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爱人,甚至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做的很好!还振振有词的教育孩子要及时尽孝。

原来以为《弟子规》就是来约束孩子行为的,让学生们背,我不背。我仅仅是要求他们会背。兴致来的时候,我也会给他们讲一讲肤浅的道理,觉得是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其实我懂得的也只是那么一丁点儿肤浅的意思,我从没有真正深入地去思考,去读,去做。至圣先贤的教诲,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却在埋怨孩子不听话,埋怨孩子不讲礼貌,埋怨孩子自私不替人着想。可是我又做到了多少?我不懂得“身教重于言教”,“上行下效”这句话,我并没有懂得真实的意思!

做为老师,我舍本求末,没有把经典融入我们的生活。直到今天,我才懂得《弟子规》是用来做的,不是拿来背的,孩子在没有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之前,知识只是他们傲慢的资本!

感谢蔡老师让我清醒过来。他让我懂得自己有太多太多的不足,太多太多的欠缺。面对这本书,我有一种得遇圣贤的感慨。引用本书后记中的话:《弟子规》教诲我们,真正幸福的源泉在于时时以一种恭敬的心,以一颗付出的心,对待他人,要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心境,要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境界,那么,您的人生之舟一定会划向幸福的彼岸。您当下是幸福的,您才可能给您周围的人带来幸福,才有可能给您的孩子带来幸福,所谓“教儿教女先教己”。

真想让天下父母都读一读蔡老师的《细讲弟子规》,都来认真学习《弟子规》。因为“一杯清水,把一滴墨汁滴下去,时间才一秒,可是你要花多少秒才能恢复到本来的清净呢?可能十倍、百倍。孩子的思想也是一样!”人生至要莫若教子,《弟子规》孩子要学,老师要学,父母更要学。学会恭敬,学会谦卑,学会付出,学会感恩,学会爱人。幸福的人生不在金钱,不在地位,不在名利,而是生活在感恩和爱人的世界里,我们有谁不想,让孩子的人生之舟划向幸福的彼岸?

弟子规1心得体会篇8

学习《弟子规》,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它告诉我们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都要尽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不孝敬,又怎么能去爱别人呢?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的孩子还会去学习,自己的行为不光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记得有一则小笑话是说,有个老人年纪大了,双手经常哆嗦,他的儿子儿媳嫌弃他,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人打破了一个碗,老人的儿子儿媳非常生气,对着老人发了一顿火,从此之后,让老人用木碗吃饭。有一天,这对夫妇发现自己的儿子在玩木头,就问儿子在干什么,儿子说在给他们做碗呢,等到他们老的时候给他们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值得期待。

弟子规1心得体会篇9

按公司要求,我背完弟子规;接着,按公司要求,写心得体会。

两者的不同之处,是:按公司要求背弟子规时,我感到迷茫无奈;但在按公司要求写时,我觉得确实有一些有意义的话要记下来,以留后用。

第一感:弟子规只是一个基础,但它将带给我们一个真正的人生。

从很早时听说弟子规开始,我就是一个不喜欢弟子规的人。因为我最不喜欢拘束自己,尤其不喜欢拘束自己的思维。我认为社会的创造性来自对格局、对细节、对具体、对方法的放任思考,并最后对所有的思考信息形成融会贯通。这才是做事之道。

正是这个思维导致了今天的我──集大失败与小成功于一身的综合体。年的生活和工作生涯里,我以上述思想为指导原则,做了很多值得记忆的事情,但也经历了太多的人生波折。

在背弟子规的过程,我突然发现,其实在我不拘一格做事的思维里,缺乏一个基础的生活工作准则。这是影响现在的深层次原因。因为工作的目的是生活,工作的目的决不是工作。否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以至延伸至工作问题。

弟子规只是一个做人的基础,并不是很高的要求。但有了这个基础的生活原则,我们将走进一个真正的人生。看看我们的许多误区吧“有余力,则学文”,而我们呢,可能更多的是“有余力,则孝悌”。工作忙成为不回家的极为正当的理由。总叙说得好,首孝弟,次谨信。也就是说,“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是排在余力学文前的;对父母的“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而我们,可能都在或多或少地违反着这一大的原则。

弟子规不是信仰,是一种做人的准则。换句话说,不做好它,不能说没信仰,可能会没了做人的底线,或说可能会缺德。

第二感:弟子规十分细致。看短实长,看粗实细。

1080字看似短,其实它包含了长达一生的生活智慧。孝悌谨信,爱人亲仁,余力学文──可以作为我们几十年生活的基础准则。

1080字看似粗,但它告诉了我们生活的每一细节。它告诉我们“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它告诉了我们“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它告诉了我们要“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它告诉了我们“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你难道没有一种细致入微的感受吗?

第三感:背,这才是真正的理解!!!

不要说:“我理解了,就可以背不过。”其实错了。背过了,理解一定不同。相信这句话──先接受才有理解。你都没完全接受,何谈理解?当你背过,当你能合上书,依然说出来原话时,你会感到这是一个十分奇妙的过程。你就好像突然理解了一样。其实,我们很多人,同丢失了很长时间的弟子规一样,也把“背诵”丢失了正是对背诵的丢失,造就了我们现在的浮躁。似乎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说不上来。

第四感:综合感觉。

礼节是多么的重要。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对好坏善恶的态度。等等。其实,有了这个做人的基础,成功将会水到渠成。也许,成功仅此而已。而已!而已……感触发完了。再背一遍吧。背过了,那就力行下去吧。

弟子规1心得体会篇10

《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

那一个笑声与泪水交织的夏天,别了母校,刚摘下红领巾,满带稚气的我考上了华泰。刚开学,学校就发了一本小小的书——《弟子规》,还要全文背诵。刚开始,我只是应付着读着。一天早上,家中停了电,出于无聊,我随手拿起那本小书看了起来。渐渐才发现它——《弟子规》的内容如此精彩。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而我还在埋怨着…。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

感恩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需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品读《弟子规》,品读《入则孝》,实践《弟子规》实践《入则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做人基本准则——《弟子规》吧!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弟子规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弟子规的心得 弟子规心得体会1000字左右 弟子规感悟心得体会 弟子规13篇心得体会 弟子规理解和心得体会 看完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1000字以上 弟子规总结感悟 弟子规感悟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2023质量管理体系心得体会(模板8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

22023年度最新谈自己心得体会(20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

32023参观广州心得体会(汇总8篇)【优秀范文】

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我们如...

4全国科普心得体会(通用8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

52023年三体系总结心得体会(实用11篇)(完整)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

6团员心得体会(大全10篇)(范例推荐)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

7游苏州心得体会(汇总16篇)【优秀范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想要好...

8观看先锋心得体会(优质8篇)【优秀范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

9新时代心得体会(模板12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

10指南心得体会幼儿园(9篇)(完整文档)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