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2024-04

婚俗收藏品向博物馆的转化利用

|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1. 长江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重庆 408100;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劳动经济学院,北京 100026)

摘 要:随着国家对民间博物馆支持力度加大,民间收藏品向博物馆的转化利用成为时代命题。文章对婚俗收藏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回顾和分析,针对婚俗收藏品的特点进行了以婚俗为主题的博物馆策展设计。该设计的主体内容包括婚俗文化静态展览区、婚俗文化动态呈现区、“婚礼穿越”体验游功能区、藏品数字化展览区、主题餐厅功能区、婚俗及其他纪念品区六大功能区。最后,从衍生产业链、旅游引力效应、示范和放大效应等角度阐明了婚俗收藏品博物馆化后的溢出效应。

关键词:博物馆;婚俗;收藏品;转化利用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20)01-0076-06

引言

2010年,国家文物局等七部委联合颁发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1],首次公开使用“民办博物馆”概念,将促进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提上日程。2015年2月9日国务院公布《博物馆条例》[2],进一步明确了非国有博物馆的法律身份,并在设立条件、提供社会服务、规范管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财税扶持政策等5个方面给予非国有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同等的法律权益。2012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显示,民办博物馆有479家[3],至2016年底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已达1297家[4];2018年11月23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指出,我国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已达1500家[5]。2016年2月24日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中,提出了“鼓励民间文物合法收藏,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方案,并指出在保护藏品的同时,合理适度地发挥文物资源在旅游业中的作用。[6]国家政策为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民间博物馆创办和设立的热潮。民间博物馆的创办和设立需要依托于行之有效的策展设计。本文旨在以汴梁婚俗文证博物馆为例阐释婚俗收藏品的转化利用,通过合理布展充分发挥婚俗收藏资源的价值,实现其与旅游、婚庆等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效果。该项研究对于其他以主题收藏品作为内容的民间博物馆设计也具有参考价值。

国外博物馆设有专职策展人。策展人运用专业而丰富的展览手段,在布展前搜集藏品的信息,并利用藏品内含的信息讲述展览主题;采用声、光、电等手段,增强对参观者和游客听觉、视觉以及触觉的冲击力。国内博物馆目前把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统纳入策展范畴。多数博物馆没有专门的策展部门,其策展能力受到馆舍面积、研究能力等条件的制约,在策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作为质优文化资源,收藏品具备吸引游客、消费者和研究者的内在魅力。策展搭建起了收藏品与游客、消费者、研究者之间的桥梁,其设计直接影响着后三者对其关注的程度,因此追求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策展设计对于博物馆转化利用极为必要。

本文首先对中国婚俗收藏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回顾和评论,然后根据婚书文证收藏品的特点,围绕“爱情梦”的展览主题,为汴梁婚俗文证博物馆进行了策展设计。以旅游求知与求乐功能相结合为主线,以吸引人们观看和体验婚俗文化为归宿,针对婚俗收藏品设计了六大功能区。通过策展进一步发挥出婚俗收藏品在衍生产业链、旅游引力效应、示范和放大效应等方面的溢出效应。

一、婚俗收藏品的发展状况

私人收藏是设立非国有博物馆的基础。研究婚俗文证博物馆的策展设计,就需要考察民间婚俗文证的收藏。在物质生活达到丰裕后,人们就会不断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物市场逐步开放并活跃起来,1982 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确认了文物所有权的多种形式,明确规定了民间文物的合法性,为民间文物收藏活动奠定了法律基础。婚姻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婚俗文证类藏品记载着婚姻文化的变迁,受到了民间收藏家的青睐,婚俗收藏逐渐兴起并持续发展。

关于民间婚俗收藏的兴起条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社会上大众对爱情与幸福婚姻的追求心理。婚俗收藏品折射了人们寻找爱情的潜在内心需要,体现了大众对幸福婚姻的情感寄托。第二,各种具有影响力的文物寻宝鉴宝节目,如华豫之门等,为民间婚俗收藏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加强了收藏者对于婚俗搜藏的特定兴趣和偏好。第三,社会价值观的导向。在知识经济时代,崇尚文化、尊重历史的教育和熏陶,使民众对稀缺文物资源愈发重视和珍惜。第四,婚俗收藏品自身具备多重非使用价值。例如,有些手写婚书和婚俗用品的手绘图案就如同精美的艺术品,不仅具备史学研究价值,更兼具审美性的文化价值。其五,婚俗收藏品具有一定的投资功能。婚俗收藏品是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个年代的婚俗收藏品供给不会增加,但婚俗收藏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升温,这就使婚俗收藏品具备了潜在的升值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婚俗收藏家。知名婚俗收藏家主要有江苏省胡剑明、福建省张祖仁、江西省黄其友、湖北省肖琴学、河南省张洪军等。随着文化旅游逐渐高涨,各地收藏家纷纷将其藏品以展览的形式与民众共享。民间婚俗收藏逐步由个人行为转化为社会行为,各地婚俗文证博物馆相继成立。例如,福州婚俗收藏馆主要展示福州婚俗;江南婚俗博物馆展示了江南百年婚俗变迁;江西省“百年婚书馆”收藏了自清代至今的2600余份全国各地的婚书;鄞州区婚俗博物馆主要展示婚礼实物,如婚房、迎亲船只等。因地利之便,兼受龙亭区政府所托,本文选取开封市张洪军的婚俗收藏品进行策展设计。

二、婚俗收藏品案例分析

张洪军原系开封电厂职工,现已退休在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张洪军就开始收藏婚书等各种纸质文物,至今已形成初具规模的收藏体系,藏品种类涵盖婚书、契据、笔记、书表、票据、歌影、证书、毛主席诗词语录、军事材料、印章模类,其中尤以婚书收藏富有特色。《中国新闻报》《大公报》《世界经济报》《中国日报》(外文版)等对其民间婚书及文证收藏都曾经进行过报道,国家文物局于20世纪90年代为其题词“婚书收藏为华夏婚俗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依据”。张洪军从事收藏婚书的事业最初源于兴趣,在收藏整理過程中,逐步对婚书藏品有了系统的研究、鉴别与认知。随着藏品数量的增多,他对婚书收藏的品味以及其收藏婚书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大幅提升。在此情况下,他的收藏动机历经了由个人喜好到为民众提供教育、为社会普及知识和传承文化的转变。

其藏品中纸质文物的年代区间为清朝至近现代,总数为2万余件。藏品中婚书的主要类型如表1所示。

可以将其婚书收藏品的特征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婚书收藏种类多样。其婚书收藏涵盖了订婚、结婚、离婚、续婚等人生婚姻的不同阶段。其中订婚分为无条件的和有条件的订婚,在古代社会这两种婚姻形式并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例如童养媳婚书和卖身契约婚书都是旧时女子苦难的象征。结婚证书在清代以前多体现为民间程式,直到民国才有了政府官员签名的证书,例如民国集团结婚证书。离婚在清代以前体现为一纸休书,到了民国时期则有了民主协商的脱离婚书、两顾脱离婚书等,在解放以后则需要有政府的婚姻判决书,这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

第二,婚书收藏历史片段完整。藏品中最早的婚书是清朝乾隆年间的,清代及之前的婚书都是手写的。婚约表现形式多样,如口头约定、庚帖代婚书等。清朝官方颁发的结婚证称为“龙凤贴”,太平天国时期出现了“合挥”结婚证,这些都是婚姻契约的较早形式。在张洪军的收藏品中还有一张元代的婚书,这显示出中国的婚聘文化源远流长。民国时期的婚书多出自专业画家之手,最具代表性的是用毛笔书写的婚书,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艺。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5月1日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之后,在婚书中新娘新郎的名字第一次并列在一起,而结婚双方的父母、媒人、证婚人不再出现在婚书中。60年代,中国处于经济困难期,缺乏条件制作精美的结婚证,当时的结婚证制作工艺粗劣,留世也特别少。“文化大革命时期”,婚书的规格较小,内容有毛主席头像、毛主席语录、林彪题词、向日葵、红宝书,少了传统的花鸟虫鱼、日月星辰等。

第三,婚书收藏体现了地域性特征。张洪军收藏的婚书所属地域以开封市为主,兼及全国二十几个省、直辖市、自治区。[7]开封是北宋时期的国都,在北宋覆灭后成为金国的国都,从元朝开始直至解放后的50年代一直是河南省的首府,因此文化荟萃,民间留存丰富。在访谈中了解到,张洪军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每月从工资中拿出大部分用于购买各类收藏品,初期主要在当地进行收藏。到后来,在开封本地难以收藏到珍品,张洪军开始在全国奔波。因此,其收藏的婚书主要体现的是中原婚俗文化,少数收藏品反映了其他地区的婚俗文化。

张洪军所收藏的婚俗用品还包括婚礼喜簿册、司仪用语册、洞房花烛喜堂语册、婚书外套、结婚照片、结婚对联,以及老式花轿、拜天地器物等实用物品。除了婚俗文证,张洪军还大量收藏了其他文证档案,如表2所示。

三、婚俗收藏品向博物馆转化利用的策展设计

婚书文证收藏品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其对婚俗文化及相应主题的传递主要借助于不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对于此类藏品,策展设计的核心是“替纸说话”,使承载文化内涵的婚书文证藏品,以及内容中属于各年代的撰文,能够轻松生动地呈现给参观者和游客。此外,受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约束,民办婚俗主题类博物馆的策展规模、功能区设计以及表现手法均要与实际情况相匹配。在进行策展设计时,应以游客为中心,采用多种文化展示手段,适当运用现代高新科技,以通过内容布局和炫酷技术对参观者进行合理的引导。

所设计的汴梁婚俗文证博物馆主要分为六大功能区,其中主要包括婚书及爱情邮票的静态展览、婚俗文化的动态呈现、“婚礼穿越”体验游、藏品数字化展览室、主题餐厅功能区、婚俗及其他题材的纪念品区。

(一)婚俗文化静态展览区

该展览区是博物馆收藏品的基础陈列区,基本功能是概述博物馆收藏品,并适当展出部分文物珍品,以供游客大致了解博物馆收藏品及其文化。

在陈列布局上,首先进行婚书文证的展览。例如,可以使用碑刻撰写“婚俗赋”“世界爱情辞”等对婚俗及爱情文化进行宏观的概括。以时间为主线展示婚书,并依据不同婚礼的相应程序将整个婚俗流程所涉及的婚书进行完整系列的展现,使游客从某种结婚联姻所需的婚证婚书中能够感知不同时期的婚俗文化。其次,运用感应技术把不同时期的婚俗礼仪或爱情文化载入文字载体上,当游客进入区域范围时,数字屏幕自动呈现文字内容供游客阅读。

静态展览区以婚书的陈列和婚俗爱情文化的介绍为主,并辅之以婚俗器物。它通过婚书样式和图案、婚书纸张质量和记载内容的演变展示婚俗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变迁。游客可以在欣赏不同婚书和婚俗器物等文化载体的过程中获取相关婚姻文化,接受传统知识教育。

(二)婚俗文化动态呈现区

婚俗文化动态呈现区属于婚俗文证博物馆的核心功能区。主要有游戏模拟婚礼展览室,经典婚礼片段舞台剧表演室,皮影戏或动漫小剧场演播室三个分区。

模拟婚礼展览室把古代的婚姻文化与现代的科技游戏结合起来。通过相对简单的电脑小游戏设计抛绣球、比骑射等环节使游客获得心仪对象,进而选择某时期的婚礼习俗进行完婚。模拟婚礼可以使游客在虚拟而短暂的时空里感受婚礼的快乐,并将其模拟婚礼过程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其他游客。如此以来,游客自身也成为旅游地特定空间的“填充”元素[8]。

经典婚礼片段演播室依据中国历史上经典婚恋故事的某个片段,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昭君出塞等的特色镜头,采用真人舞台剧或影像表演的形式进行演绎。一方面,可以与戏剧院团进行合作,提高婚俗主题戏剧的品质与吸引力,分时段以戏剧表演的形式展现婚俗的文化内容。此外,可以采用数字影像技术,模拟真人演出婚姻爱情故事的某些片段,以高科技手段给予人们更强烈的冲击力。

剧场演播室可以以中国某一历史时期或者有特色的民族婚俗仪式为文化原型,按照婚恋程式制作相应的情景式动漫剧或皮影小剧场。例如,选取清朝的婚俗礼仪,或者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少数民族婚俗等,制作成剧情丰满、人物有张力的动画,并采取游客感应的方式进行放映。游客進入展馆后可以直观上欣赏到特定历史时期或不同民族的传统婚礼文化,从而使冗杂的婚俗文化简洁明了,生动具体地呈现出来。动画展览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游客在其中可以享受动画带来的轻松愉悦感和美感,同时领略到中国博大的婚俗文化。

(三)“婚礼穿越”体验游功能区

“婚礼穿越”体验游是博物馆的另一核心功能区。此功能区可侧重于游客参与。游客如果置身于中国结婚场景的再现中可以获取真实的婚俗礼仪体验,体会不同时期的婚姻文化,进而产生真实的“穿越结婚”效应。婚礼体验仪式可以满足老年游客的怀旧情愫,也可以让青年游客感受过去的婚姻习俗,获取“超时空”的生活体验。

此功能区的运行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与婚庆公司合作。博物馆提供结婚场地,提供拍摄创意婚礼的婚书及司仪手册,以及其他相关的结婚用品;由婚庆公司向预备结婚的准新人或者拍摄怀旧婚礼的老年人推介。二是推广游客即兴的体验式婚礼。博物馆婚俗体验区可设置独立的结婚大礼堂,在礼堂中有一套完整的结婚仪式布局;或者只需一个实体性质的空间,运用舞台灯光技术变化出不同时期的结婚场景布置。游客可以在几套经典的历史结婚仪式中有选择性地进行体验。这与换古装拍照留念有本质的区别。由于婚礼是一套系列流程,游客可以自主选定体验全过程亦或某个片段。体验区是一个小的区域,所以在举行游客体验仪式时,应限制每次进行体验的游客数量。

(四)藏品数字化展览区

此展览室的主要功用是数字化保存所有文证资料。主要涉及两部分:第一,有鉴于纸质藏品不易保存,该展览室对博物馆收藏的所有婚书文证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运用信息技术加以保存。第二,该展览室侧重展示除婚书类题材之外的其他文证类藏品。

依据文证藏品的不同主题,进行分篇制作,输入数据库中。设置相应主题形状的显示屏,游客可以点击选择,查看自己感兴趣的篇目,如荣誉证书篇、藏品文物篇、政治风云篇等。每篇涵盖主要的证书票据和相应的文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可以将其与梁祝化蝶等爱情题材的故事相结合,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场面,采取影雕制作方式展示或在展览室四壁上进行大屏幕放映。这样一来,游客在感受艺术美的过程中就可以获取想了解的史证信息。

(五)主题餐厅功能区

博物馆中的餐饮业可从宏观上分为三大主题:婚俗类、荣誉类、创意手工艺类。婚俗类主题餐厅布局和用餐工具要与相应历史时期的婚俗文化相匹配。例如,内部基础设施、音乐、装饰艺术等均要体现出与结婚喜庆有关的气息。荣誉类主题餐厅可以和单位表彰宴会以及学生毕业的庆祝宴、毕业宴相结合,如此一来参观者或消费者既能感受获得荣誉的喜庆,又能享受切实的优良服务。创意手工类主题餐厅的餐具用品形状等均应与其格调一致,可将各种特色的风筝等手工艺品装裱后作为餐厅内部的装饰。除体验视觉美感之外,旅游者还可以享受高品质的就餐饮食服务。此类主题餐厅可以在博物馆餐饮功能区运营,并采取许可加盟的方式将藏品的文化内容推广到餐饮业,进而营造独特餐饮品牌。

(六)婚俗及其他纪念品区

欣赏与购买纪念品是游客旅行与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婚俗文证博物馆的纪念品供应区可以提供4类物品:一是爱情纪念品,如微雕技术下的小饰物、现拍现做嵌有恋人姓名的情侣杯、与爱情婚姻有关的物品;二是文证纪念品,例如在不侵权的条件下翻版制作的各类证书等;三是传统手工艺纪念品,例如化蝶风筝;四是邮政明信片纪念品,如完整成套的缩印爱情邮票等。在该展区,应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不断与时俱进。在体现藏品主题的同时,可以融入现代科技元素,以形成具有科技含量的高品质文化纪念品,通过特色纪念品的供给创造需求。纪念品类似于博物馆的微名片,可以向游客传递博物馆及旅游地的相关文化。

四、婚俗收藏品博物馆化后的溢出效应

除上述设计的主体功能之外,博物馆的策展还存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溢出效应,这体现为衍生产业链、旅游引力效应、示范与放大效应。

(一)衍生產业链

由博物馆衍生的产业包括婚俗用品产业、相关图书出版产业和影视拍摄产业,它们体现了婚俗文证不同方向的价值。

第一,博物馆体验功能区及其他主题活动的开展会相应带动婚俗用品的生产。可生产的婚俗用品包括不同时期的结婚礼服、首饰配件,以及与婚姻相关的信物类产品,如荷包、锦囊等。不同时期的礼服元素和结婚仪式有可能给服装设计业提供灵感,使服装设计能够古今结合,催生新的礼服文化产品。博物馆可以考虑与服装设计企业、服装加工企业、荷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合作,多方共同推动衍生设计和生产的融合创新,并为博物馆的文化旅游提供源源不断的符号印记。

第二,可以开展婚俗文证的整理和研究,并将成果以图书方式出版。博物馆收藏品涉及面广泛,题材独特,其中不乏珍品,蕴含着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根据收藏品内容,可开发两类书籍:一是开发关于藏品不同主题的介绍性书籍。可以将婚书婚证、创意手工艺品、雷锋画册等按收藏类型进行编辑;也可以进行专题性质的介绍,例如,在附有图片的前提下可对新中国早期地方单位公章、印模、杂志等历史文物及其相关用途进行简单阐释。二是开发关于藏品的研究型书籍。对于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票据藏品,可与某方面部门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由研究人员结合历史背景资料对藏品的内容及其流变进行分析,并将有关研究成果辑录成书,以实现收藏品的研究价值。

第三,可以根据收藏品或收藏经历拍摄制作相关的电影电视剧。博物馆是在收藏家的藏品基础上建立的,展馆呈现出来的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其背后的收藏故事也耐人寻味。这些无疑都是潜在的可供开发的影视素材。例如,关于抗美援朝的专题藏品中有河南和开封援朝委员会印发的文件原件、志愿军人在朝鲜的战地日记等,它们可以为影视创作提供更多的真实情景。也可以将收藏家在全国各地收集藏品的经历、背景或故事拍摄成宣传片或纪录片等。

(二)旅游引力效应

博物馆的核心吸引物即婚俗文证博物馆这一文化实体,能够吸引游客,并对社会起到传递文化知识的作用。其中,动态呈现功能区,“婚礼穿越”体验区和数字化展览区等功能区的设计,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视觉美感、体验参与以及摄影等多重旅游凝视的需要。主题餐厅功能区和纪念品区作为次级吸引物能够为旅游者提供所需要的饮食和购物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并对形成博物馆品牌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各种手工艺品和婚俗类饰品等的开发为游客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有助于游客驻留。

婚俗文证博物馆构成开封市文化景观的一部分,除自身的旅游吸引力之外,还提高了开封市作为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吸引力。婚俗文证博物馆与当地其他文化景观形成了相互补充的层级关系,从而催生了游客旅游需求,增加了游客驻足时间。旅游停留时间的延长有利于游客更深层次地了解当地文化。因此,婚俗文证博物馆不仅可以吸引来自异国他乡的游客,使他们了解到中国尤其中原地区的婚俗文化,还提高了游客接入本地文化的可能性。

(三)示范与放大效应

可以将婚俗文证博物馆的策展视为旅游地公共“掮客凝视”的范畴。该策展设计除了对外来游客凝视形成吸引和引导外,给婚俗文证博物馆辐射范围内的当地游客也提供了认知和体验婚俗文化的窗口。同时,作为一个机构,婚俗文证博物馆自身的存在和运转会产生相应的文化价值。[9]婚俗文证博物馆提供了游客欣赏和体验婚俗文化的环境,使游客和民众在满足文化旅游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中国婚俗文化在历史上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身份建构意义,对开封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多样化起到了烘托效果。在更宽泛的社会意义上,婚俗文证博物馆的有效设计对社会发展和文化传递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力量,从而对社区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结语

本文总结了婚俗收藏品的发展状况,基于对特定案例收藏者藏品的分析进行了转化利用的设计。将博物馆划分为婚俗文化静态展览区、婚俗文化动态呈现区、“婚礼穿越”体验游功能区、藏品数字化展览区、主题餐厅功能区、婚俗及其他纪念品区等六大功能区。这六大功能区依托于博物馆所收藏婚俗文证的内容、特征和象征意义,互为依托、互相补充又保持各自的独立存在价值,充分发挥了馆藏资源的作用。在策展中对博物馆的经济和社会影响进行了必要的考量,以发挥出婚俗收藏品转化利用的衍生产业链、旅游引力效应、示范和放大效应等溢出效应。

我国民间博物馆正在逐年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间收藏的勃兴,这也成为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成熟期后文化复兴的一个标志。在众多民间收藏品中,婚俗用品、婚俗文证的收藏能够较多地融入到人们对于传统的关注中,折射出了我国婚姻关系的历史性变迁。对此进行以展示为主的转化利用以供更多的人了解传统具有较强的文化传承和批判意义。

注 释:

[1] 《国家文物局 民政部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文化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民办博馆发展的意见》,http:/// cul/ 201 7/12-19/ 8404166.shtml,2017-12-19.

[5] 李政葳:《我国博物馆数量40年内增长14倍,九成免费开放三成非国有》,http://culture.gmw.cn/2018-11/23/ conten t_32035102.htm,2018-11-23.

[6] 《国务院常务会议:五举措加强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http:///culture/gd/201602/25/t20160225_ 907920 4.shtml,2016-02-25.

[7] 张军伟、邹双:《婚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与政策——以汴梁婚俗大观园开发为例》,《时代金融》,2013年第8期。

[8] 万童蛟:《基于“旅游凝视”理论的电视旅游节目研究》,重庆大学,2013年。

[9] [澳]思罗斯比·戴维:《经济学与文化》,王志标、张峥嵘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文化消费的经济贡献及其优化发展研究”(2016BJJ008)。

作者简介:王志标(1980―),男,河南汝州人,博士,教授,长江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执行主编助理,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冉东凡(1992―),女,河南开封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产业。

推荐访问:婚俗 收藏品 博物馆 转化 利用

上一篇:方兴未艾的奥运收藏

下一篇:王刚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