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2024-05

执政党民主建设的议程:科学建党的新视阈

|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摘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科学发展观建构科学党建观,需要强化执政党的民主建设。中国共产党必须把民主政治贯彻到国家建设和自身建设之中,制定执政党的民主建设议程,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行顶层设计,规划中国民主政治的目标、模式、战略和路径,制定民主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渐次实现中国的民主化。其关键是把民主政治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统一起来,以党内民主拉动国家民主或人民民主,最终实现国家制度层面的民主化,建构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

关键词 民主建设议程 科学建党 党内民主 执政党建设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

作者 胡伟,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030)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为加强自身建设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和艰辛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如何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经历90年风雨沧桑、取得史无前例成功,同时也经受前所未有挑战的中国共产党所必须思考和解决的课题。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历史性转变的今天,尤其需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找出执政党建设的新理念、新方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把党的建设推到新的高度。其中,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科学党建观,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特别是把执政党的民主建设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民主建设:科学建党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时代坐标。科学发展观,不仅要贯穿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也要贯彻在政治发展和党的建设领域。如何以科学发展观建构科学的党建观,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目前,一些党建工作虽然也下了不少功夫,有了一些进展,但之所以成效还不够显著,甚至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做到以科学的党建观为指导,还没有把握住执政党建设的逻辑,这是目前我们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例如,有违背社会发展潮流和趋势进行“党建”的;有违背党的执政规律进行“党建”的;还有的缺乏问题意识,理论与实践带有盲目性;或者缺乏创新意识,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或者缺乏系统思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者缺乏独立思考,一哄而起,一哄而上。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缺乏对于党所处的新的历史条件、环境和方位的深刻把握,未能根据党建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并作出适应性的变革。

以科学发展观建构科学党建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关于科学理论、科学制度和科学方法,内容极为丰富,但是总揽全局,站在政党执政规律和政治发展逻辑的历史高度上看,科学理论、科学制度和科学方法归结到一点,就在于必须坚持民主和法治的基本路径。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以及政党演变和运作的基本规律来看,民主和法治不仅是迄今最科学的理论,也是最科学的制度、最科学的方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建设的方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新要求,这不是偶然的,反映出我们党对于执政规律把握的成熟以及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自觉。只有坚持科学执政和科学决策,才能实现党的建设的科学化。而要坚持科学执政和科学决策,就必须坚持民主执政、民主决策和依法执政、依法决策。在现代中国,政治上的进步尽管有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就是从专制向民主、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这是政治文明演进的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因此,执政党建设也离不开民主和法治的基本取向。民主执政、民主决策和依法执政、依法决策,对于执政党来说就是最科学的制度、最科学的方法,因此也构成了最科学的理论。

无论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还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民主离不开法治,法治也离不开民主,两者相辅相成。而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本身就涵盖了法治的内容。并且,就政治发展的一般进程而论,民主相对于法治具有目标上的逻辑优先性。目前在不少人当中存在一种模糊认识,认为中国要先搞法治后搞民主,重法治而轻民主,甚至还有一种日渐强大的反民主声音,这是值得警醒的。自“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扬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以来,“民主”在中国还没有在思想理论领域遇到过如此强烈的排斥。“民主是个好东西”本来是一个不言而喻的公理,但一个常识性命题在当下却变成了一个扑朔迷离、争辩不清的难题。因此,这里不得不首先为民主“正名”。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高举民主的旗帜?党建科学化为什么离不开民主?对此,可以从很多角度加以论证,这里主要讲三个基本观点:

第一,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内容。革命导师早就指出,社会主义与民主是不可分离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民主”都是中国共产党高扬的一面旗帜;社会主义中国也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一种基本的政治理念和治国纲领。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当今的国际和国内社会中,中国所面临的民主化张力也越来越大。在目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在世界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同时并存的历史条件下,在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特殊情况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开展的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且是政治制度的竞争。社会主义要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而且要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精髓,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之一。能否建立高度的民主政治,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决定社会主义制度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课题。

第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是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也应当看到,这些成就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同保障人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加以改革。特别是腐败现象十分严重且未得到有效的抑制,权力监督和制约没有取得结构性突破,党群和干群关系趋于紧张,政治参与的渠道和机制滞后,群体性事件不断上升,政治调控机制衰变与老化,公共权力的越位和缺位凸现,决策民主化缺乏具体的制度安排,民主不够和集中不够并存。这已经造成当前维稳的代价越来越高,稳定的成本越来越大。要真正解决这

些问题,从根本和长远上说,就需要一套完善的民主政治的制度和机制。民主政治的发展,必将有利于从体制上加强政治合法性,改善共产党执政水平和国家的治理水平,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也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政治环境,为对外开放创造更加适宜的制度条件。这在现阶段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日益融入国际社会的背景下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第三,民主政治建设也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当前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党面临着日益复杂和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以及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仅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而且需要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新环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探索党建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必然在党的建设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从世界的经验来看,唯一的执政党如何维护长治久安,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脱离民主政治的基本范畴。以往民主政治只是被看作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国家建设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实际上,民主政治也应当成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科学党建观,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有机统一,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有机统一,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与“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有机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科学理论、科学制度和科学方法的有机统一,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决策方式。而其中最为关键的、目标上具有逻辑优先性的,是要加强执政党的民主建设,以民主化推进党建的科学化和法制化。

科学建构执政党的民主建设议程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民主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党不仅在形式上要把民主作为一种必须尊重的基本价值,而且要认真面对如何实践民主的现实问题。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向全中国和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战略目标之一。从2l世纪中国将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世界大国、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模式将构成人类文明的重要价值和宝贵财富的战略视野和历史责任出发,现阶段以及今后中长期我国应当切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速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把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庄严承诺真正兑现,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并拥有一个更好的国际形象。同时,中国的民主化也需要考虑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历史传统与政治文化的特殊属性、超大规模且不平衡发展的社会一经济状况,以及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处境等具体国情,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稳妥推进,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必须把民主政治贯彻到国家建设和自身建设之中,这不仅是一种政治姿态,而且应当在行动上积极推进,形成一套有关民主政治发展的科学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制定并实施执政党民主建设的议程,全面、深刻、具体地回答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民主和怎样实现这一民主的问题。

在民主理论和路线上,中国共产党坚决否定了西方的民主模式,否定了多党竞争、三权分立和议会民主,这是毋庸置疑的。不破不立,但“破”本身并不等于“立”。中国的民主理论建构,关键是要拿出中国自己所肯定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是能够自立于世界民主之林的。没有“立”,也就无法彻底去“破”。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建构与战略选择,必须把民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并提出切实可行、积极稳妥的民主化战略和策略。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以及其他国家民主的特殊性,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强调我国民主政治的特殊性,注重中国特色、中国国情和中国模式,并不等于也不应该去抹杀民主的普遍性。任何类型的民主政治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结晶,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敢于吸收人类一切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只有在对人类千百年来的政治文明继承和扬弃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十六大提出“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这一重要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我们既无法跳出中国的具体情况发展民主政治和建设政治文明,也不能以不适合国情为借口把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拒之门外。因此,执政党在民主建设的问题上,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充分研究和借鉴政治文明的普遍性,正确分析和判断政治文明的特殊性,敢于并善于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问题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不能只停留在抽象的原则和理论层面,而是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党建观为指南,进行具体的战略规划、制度设计、路径选择和步骤安排,这就是制定执政党民主建设议程的意义所在。在当今中国的背景下,执政党民主建设的议程,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集全党和全国之智慧,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厘清中国民主政治的目标、模式、战略和路径,制定出未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并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加以实施和推进,渐次实现中国的民主化。通过执政党民主建设议程的制定和实施,规避民主化过程的陷阱和误区,以免出现那种由于条件不成熟、民主化过程激进而导致民主质量低下甚至民主失败的结果,这在不少民主化国家都有过深刻的教训。从国际视野看,这实际构成了中国民主的政治工程学或宪政工程学。中国的民主化不能“摸着石头过河”,而应当制定自己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指引民主进程.满足社会期待,抑制激进诉求,解决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民主和怎样实现这一民主的问题。

科学建构执政党的民主建设议程,根本是要处理好民主政治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道路。之所以如此,除了中国的政治现实、意识形态、历史条件、发展阶段和国家目标等一系列因素外,这也是一个崛起的世界大国的国际责任和地位所决定的。毛泽东早就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贡献。而一个世界大国对人类的最重要贡献,就是发展模式的创新、民主模式的创新。中国执政党民主建设的议程,应当包含在国家建设与政党建设双重视野下的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战略、计划和步骤,涵盖包括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建设在内的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全部内容。正确辨明和处理党的建设和民主建设、党内民主和

人民民主的关系,是执政党民主建设一个重要的主题,也是党建科学化的根本之道。

科学建构执政党的民主建设议程,要义是把主观能动与客观条件统一起来,形成中国民主制度设计的政治工程学。根据国际上的权威研究,民主发展可区分为现代化途径、结构途径和转型途径三种,分别强调民主化变迁的社会一经济条件、不同阶级的权力结构的变化因素以及在政治冲突中领导精英的能动作用。这三种途径,大而化之可概括为结构主义学派(即“结构论”)和精英战略选择学派(即“转型论”或“过程论”),前者更加关注民主化变迁的客观条件和因素,后者则更加看重政治领导在民主化过程中的政治艺术、战略和策略。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国情,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具有强大的领导力和动员力,因此中国的民主发展应当采用“结构论”与“转型论”有机统一的观点,更多吸收精英战略选择学派的研究途径,重点对中国民主化的战略目标、路径选择和制度设计,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同时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研究和规划。

科学建构执政党的民主建设议程,重点是厘清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自内而外与自外而内的不同民主化战略,规划我国的民主路线图,选取成本最小而收益最高的民主化路径。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与实现中国的民主发展辩证统一起来,走体制内民主化的道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各地的民主试验异彩纷呈,但也明显带有五花八门、零敲碎打的问题,在“民粹主义”与“权威主义”之间畸轻畸重而走向非此即彼的两极化,对公民参与的不适当动员大大超出目前制度化水平的吸纳能力,以及理论上过高的“民主”定位与实际具体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严重滞后的矛盾等等,都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而这些问题还没有被充分地认识。为此,要把握好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代议民主与参与民主、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逻辑关系和各自功能,注重民主与效率、多数与少数、精英与大众的平衡,划清民主政治与民粹主义的界限。

总之,在当今国内和国际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执政党的民主建设议程是满足人民期待、维护政治合法性、化解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基本途径,也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只有在执政党民主建设议程的指引下,审时度势、不失时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执政党民主建设的科学战略

就执政党的民主建设议程而言,根本原则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把民主政治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统一起来,建构民主政治发展的中国模式。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才能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原则落实好?具体应当如何操作?需要从哪里人手?这是需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原则上讲一讲是不难的,具体操作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三者的有机统一,分解开来就是要把党的领导与民主、党的领导与法治以及民主与法治这三方面统一起来。其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艰巨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与民主统一起来。

把坚持党的领导与民主统一起来,这在当今世界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上,是一个尚未破解的难题。因为目前世界上民主政治的普遍模式,就是多党竞争。因此国际上不少人都把民主制与多党制挂起钩来,甚至认为中国如果要实行民主政治,就必然要改变一党执政的局面,坚持共产党领导与民主发展不可兼容。而中国共产党则必须破解这一世界难题,不仅不能把坚持共产党领导与民主发展对立起来,而且还要运用共产党巨大的组织资源和政治优势发展中国的民主,同时还要在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从而把坚持党的领导与民主有机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走通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之路。这是构建执政党民主建设议程的基本前提和重点难点所在。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唯一可能的模式是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以共产党的党内竞争替代党际竞争或多党竞争,并以党内民主拉动国家民主或人民民主,最终实现国家制度层面的民主化。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党内民主,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辩证统一起来的有效途径。执政党民主建设议程的研究规划,必须循着这一路径展开。

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大思路,也构成了我国执政党民主建设的战略愿景。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两个“生命”,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涵和精神实质;而“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战略思想,则揭示了这两个“生命”的内在逻辑关系。从理论上说,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内容,但两者的发展应当有一个逻辑顺序。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赖以发展的前提,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关键。这是因为,共产党是执政党,党内民主形不成,人民民主也就无从谈起。邓小平曾精辟地指出:“在我们党内和国家内,必须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要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这种局面首先要从党内造成。我们国家也要造成这样一种局面。但是,如果党内不造成,国家也造不成。我们党一定要造成这样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我们党内一定要有充分的民主。”…党内民主的不断推进,必将带动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所决定的。

从更为宽广的视野看,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战略是区别于西方多党民主模式的一种构想,其基本宗旨在于既能保证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又能顺应民主政治的发展和趋势。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超越西方式民主,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通过党内民主的制度化来逐步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形成一种非政党竞争的民主体制。这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逻辑,也是中国民主模式建构的战略选择。按照西方学者的话语,中国的党内民主化思路可以“在一党威权体制和多党民主体制之间寻求适合中国发展的第三条道路”。一些人也总是把民主制与多党制画等号,实际上,民主不取决于什么政党制度,而是取决于人民能否选择自己的政府,从而把合法性建立在人民的选择之上。政党的轮流执政只是这种制度安排的一种形式,而不是民主的精神实质。古希腊没有政党政治,但有民主实践;甚至在近代西方,不少主张民主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包括美国的一些“建国之父”)也反对多党政治。民主的内容是确定的,但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根据我国的国情,应当尝试一种非西

方式党际竞争的民主模式,以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化来实现政治民主。同时,党内民主化只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起点而非终点,党内民主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带动整个国家的民主政治的进步。

党内民主的模式不仅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构想,而且已经深入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其中以党内差额选举的改革尤为引人注目。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中央委员会的预选实行了候选人多于应选名额5%的差额选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内民主的一大突破。2007年党的十七大上,中央委员的差额选举比例又进一步扩大到8.3%,候补中央委员的差额比例扩大到9.6%,而且在政治局委员候选人的提名上也首次实行了民主推荐的方法,党内民主改革在高层得到实质性推进。而在四川平昌等地,进行了公推直选乡镇党委班子的改革,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可见,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不仅成为我国民主化的大战略,而且构成了民主化的新实践。

在谈到发展党内民主的问题上,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民主与集中、党内民主与党的团结的关系。目前之所以在推进党内民主的问题上存在种种疑虑,大多是担心发展党内民主会削弱党的集中统一,造成党的软弱涣散,甚至破坏党的团结。这种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理论上站不住脚,其症结就在于没有划清民主政治与无政府主义的界限,把民主与集中对立起来,把民主看作是不要权威。实际上,民主并不是无政府主义,而是一种统治秩序和制度安排,它本身就包含了权威和集中。而且,民主最能够维护权威的合法性,从而形成广泛的团结和统一。从现实世界看,真正的民主体制都是稳固和强大的,能够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而非民主体制通常都是脆弱的,一个接一个地土崩瓦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也表明,党内过去存在的“家长制”和“一言堂”现象,曾经对党和国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危害。相反,凡是党内民主发扬得比较好的时候,也是党和国家的事业最为兴旺发达的时候。这充分说明,发扬党内民主对于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统一和团结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此必须予以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综上所述,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科学党建观,以民主制度推进党的建设,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科学建构我国执政党的民主建设议程,是具有90年历程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理念、新课题、新取向。只要中国共产党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和民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够挺立于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潮头,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中国就一定能够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入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优秀论文,是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也是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政治文明视野下的中国国家形象与民主建构研究”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建构与战略路径研究》(11&ZD01 9)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06-307

编辑 杜运泉

推荐访问:建党 执政党 议程 民主 科学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