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2024-05

教师如何实现国家教育目的7篇

| 来源:网友投稿

教师如何实现国家教育目的7篇教师如何实现国家教育目的  1、谈谈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答:(1).认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在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情况下,经济发展主要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如何实现国家教育目的7篇,供大家参考。

教师如何实现国家教育目的7篇

篇一:教师如何实现国家教育目的

  1、谈谈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答:(1).认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在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情况下,经济发展主要靠经济活动人口素质的提高,随着生产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的质量在经济发展中将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2).了解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我国人力资源现状不容乐观。首先,表面数量多,实际数量少,造成人力资源供给不足。其次,质量不高,结构失衡,低层操作型人才缺少,中层次人才过剩。知识多、技能少,理解能力强、创新能力弱,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战略型人才短缺,人才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认识我国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的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与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的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

  (4).认识强国必先强教的伟大战略新时期的教育之爱,第1页

  应该表现在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高质量的教育,真正承担起增生人力资本的历史重任。

  (5).认识教育承担的历史责任。教育是培养人才与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根据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进行教育创新。2、举例说明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答:以人为本,就是说,与制度、规定相比,人最重要,最值得关注。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就要关注学生主体,就要以学定教,就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

  在我的体育课上,始终以学生的需求为我教学的出发点。以学生的兴趣分成各个活动小组,如篮球组,排球组,羽毛球组等,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训练与要求。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是指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确立主体性,必须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首先,师生在人格上要互敬互爱。尊师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关于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因为这是单向的要求,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敬,互相爱护。其次,师生在教学中要民主平等。常言道,“尊其师,则信其道”。师生之间的互敬互爱表达在教学中就是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快乐友爱的享受,充分发扬教学民

  第2页

  主,积极营造一种以真诚、热爱、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另外,教师还可通过表扬、激励等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其主体意识。教育要以人为本,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才是教育的本质与核心。3、举例说明教师如何将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答:(1)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课业负担观。教师的课业设计应立足于学生实际,结构要优化,课业内容要注重学科联系,把握好数量限度、时间跨度与难易程度。笔答式作业要注重巩固基础,课堂作业应注重新知,课外作业注重知识的拓展性、启发性、综合性、趣味性,克服重复练习、无效练习、惩罚练习与粗制滥造练习的现象。中小学生的课业量更要把握好“度”,严禁把增加作业量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只有把握好作业时间与量这个“度”,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2)教师要建构多元评价机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版面的评价手段,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采用自评、他评、互评相结合。自我评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并且消除由他人评价引起的极度焦虑。适度的焦虑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过度焦虑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且过度焦虑易产生心理障碍,自评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没有外部评价的教学是不真实的,必

  第3页

  须通过他人的评价才能看到优劣,才能对优劣作出判断。组织合理的评价,可以给批判性与独创性的思维树立必要的合适的标准,必须把自评、他评、互评结合起来。当学生对自己分数不满意时,可要求自考,直到满意为止,这样有利于学生弥补不足,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能减轻学生因考试焦虑而产生的心理压力。4、你觉得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教育公平可行吗?谈谈你的对策。

  我认为这是可行的。需要做到:第一,要树立“教育公平”的观念。教师要实现教学公平,必须具有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与评价观。今天的教师已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输者,而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教师要实现这种转变,首要的前提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学生观的转变。正确的学生观的要义是尊重学生,要把学生当成一个具有完整生命意义的“人”来对待。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人天生就具有差异性,因此,我们要容忍学生的差异存在,并将其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考虑;人是具有复杂情感的高等动物,因此,我们需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并有效地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第二,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是一句空话,要把这个理念落实在教学中去,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当然,课堂上的学习自始至终充满着“接受”与“亲

  第4页

  历”的矛盾,而且,学生不能事事都亲自经历一番,必须向教师请教,向书本请教,必须学习大量的间接知识。但这不能作为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借口,就是接受间接知识,也需要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因此,教师不能以知识传授者、施与者的身份对待学生。否则,教育公平就是一句空话。

  第三,要在大班额集体教学的环境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都是具体的人,都是有个性的人,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尊重孩子就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现实的问题是,我们仍在实行班级授课制,而且班额较大,这是促使“教育不公平现象”产生的客观原因之一。试想,面对几十个孩子甚至上百个孩子,我们的教师该有多大的“神力”才能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与发展呢!但是,教师也不是完全的无能为力,也不能因此就放弃对学生个性的关注。我们的教师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很多集体教学条件下关注个体的好经验、好方法。比如,组织小组教学,就是关注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充分开发学生资源的一个好策略。改变形式僵化的排位方式,实行座位轮换或实行“小组圆桌”式排座,也能实现学生在教室这个“学习场”中有公平的机会,是解决由于空间位置占有的不同而产生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有效途径。

  第5页

  第四,在教学行为中追求“教育公平”。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意无意地做出对学生“不公平”的举动,如习惯性地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喜欢表达的学生,把关注的目光始终投在离自己所处位置较近的区域内的学生,对自己欣赏的学生赞赏有加,等等。我们不经意间的“不公平”举动,可能会影响某些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教师的态度,甚至是对整个人生的态度。而这种结果显然是与基础教育的初衷——“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背道而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公平是相对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尽量克服意识形态中存在的偏见,时刻提醒自己“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并对自己以往“不公平”的教学行为作出适当调整,使其努力接近“教育公平”。

  5、你认为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答: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一、精彩的课前导言,让学生产生认知失调,促进学生进入兴奋状态

  (1)讲故事法(2)设置疑问法(3))习题导入法

  (4)生活实例导入法(5)史料导入法法

  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可以根据学科与教学的具体内容来确定,但都要注意满足导入的四个特征:(1)趣味性,要能让学生感到有吸引力;(2)启发性,要能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3)

  第6页

  前后知识的关联性,要把知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前后衔接;(4)实用性,能达到突出学科主题,抓住学生心弦的效果。

  二、加强直观教学,创设产生兴趣的教学情景。

  三、讲授的语言要生动、幽默

  教师要把深刻的教学内容通过生动、幽默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深入浅出,寓庄于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疲劳,保持振奋的精神状态,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活跃课堂气氛,弱化教学矛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幽默语言来教学呢?

  1.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幽默语言来进行教学

  2.教师要明确语言幽默的目的,挖掘教材中幽默的因素,使语言幽默服从教学内容的需要

  3.语言幽默也要注意学生的年龄与理解水平,做到适当运用

  四、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不同学科之间,以及学科的具体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联系,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6、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7页

  答:第一,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经验,特别是生活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一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

  第二,教学中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多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实践更有利于创新。所以,我们要开创一切条件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体育课本来就是以实践为主的,但是仍然有许多同学不愿意动,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了游戏、竞赛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7、你认为应如何加强师德建设?

  答:(1).不体罚,守住教师职业的底线;体罚是“教师职业道德底线”,是“高压线”,触摸不得。触摸了,就可能受到行政甚至法律的制裁。教师应该对其有“躲之犹恐不及”的警觉,不能再怀疑体罚是否有用,是否有道理了。在学生没有认识错误的时候,体罚只能增加其逆反心理,还会挫伤其自尊与自信。体罚是最愚蠢的教育方法,是教师无能的表现。教师要坚决拒绝体罚。何况,从社会学方面理解,学生是被服务者,教师是服务者,学生是“上帝”,服务的

  第8页

  最基本理念是“上帝喜欢”,哪有体罚“上帝”的道理?(2).不搞有偿补课,遵守教师的职业操守。教师应该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极少数教师身上存在“该讲的内容上课不讲,而是放到课后有偿家教的时候讲”的情况,甚至有极个别教师利用职务之便,组织学生进行有偿家教,以谋取私利。这样的行为违背了教育的宗旨,也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形象。

  (3).不迁怒于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也会感染学生的情绪。教师心情愉快、热情饱满地面对学生,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上课。相反,如果教师郁郁寡欢,那学生也会无精打采。教育是心灵、人格的塑造。情感、情绪、情操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如果将沮丧的心理状态带到教室,非但课上不好,还会把学生当作“出气筒”、发泄对象,生出各种各样的事端来。

  快乐地当教师,这不仅是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崇高的职业追求。看淡功名利禄,放下急功近利,把教育当成一种美学,于淡泊中体会愉悦。如此一来,倦怠的心理就会烟消云散,收获就会越来越多,也会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任凭教室外红尘滚滚,我保持教室里一片净土。这样教师就能收获快乐,学生同样也能收获快乐。

  (4).去贪欲,享受教师的职业幸福。幸福是人的主观内心感受。幸福就是干自己喜欢的事,结果得到大家认同,社

  第9页

  会认同。一个人喜欢什么工作,不仅是天赋方面对这项工作比较适应,也是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喜欢是什么?喜欢本身就是持久的动力,就意味着自觉地投入,并预示事业的成功。教师不仅有爱的奉献,也有爱的获得,不能收获爱的职业谁也难以坚持。8、谈谈你对“教师培训既是义务,又是福利,既是前行的加油站,又是整装的训练场”的理解。答:(1).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总要求。教育部提出的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与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师资保障。要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完善培训制度,统筹城乡教师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机制,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坚持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进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境内培训与境外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新突破。

  (2).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任务。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任务是:紧紧围绕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

  第10页

  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实施“国培计划”为抓手,推动各地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今后五年,对全国1000多万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支持100万名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选派1万名优秀骨干教师进行海外研修培训;组织200万名教师进行学历提升;采取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促进中小学名师与教育家的培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专业化水平

  (3).创新教师培训模式与方法,提高教师培训质量。1)积极创新培训模式。2)不断优化培训内容。3)努力改进培训方式方法。4)积极开展教师远程培训。5)建立与完善校本研修制度。6)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7)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

  (4).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与专业发展。1)完善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2)建立严格的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3)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4)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5)强化教师培训质量监管。9、为什么说合作与交流是放大个体研究成果、保障校本研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答:一是校本研修不能是教师个人的分散研究。校本的行动研究具有分散、个案的特点。一个人的一个教育叙事,可能只是一个个别的经验,一个教师的案例研究只能涉及到一个小小的教育行动。这样的研究优势是扎根于教育实践,弊病是研究过于细

  第11页

  小。有人把这样的研究称作“草根研究”是不无道理的。教师的群体行动研究则可以使个体的研究成果积累起来,积沙成塔,积腋成裘,使研究成果得以放大。而且,经常坚持群体研究,可以造就一个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氛围、气势,使学校的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研究中来,使每个人的智慧都汇入集体的洪流。总之,合作能使研究深入发展,持续发展,能使研究成果得以放大,能使研究逐渐成为日常生活,造就一个学校的研究文化。

  二是校本研修也不能局限于校内。从宏观层面看,校内的教师合作还不足以克服校本研修分散、个案的弊端。一个学校的教师人数不多,总体水平有限,如果把研究局限在校内,就会产生“萝卜炖萝卜还是一锅萝卜”的局面,校本研修也不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用区域性联合教研克服这样的弊端。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把校与校的隔阂打通了。我们完全可以把校本研修活动放置到网上,开展区域性联合教研,或者把校本研修做到全国去,做到海外去。这样的“校本”,既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又有开阔的研究视野,它对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建设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

  三是专业引领。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高级形式。校本研修不能只局限于个体研究,局限于行动研究,局限于本园的研究。校本研修不能“坐井观天”,更不能“坐井研究井”。开阔教师眼界,拓展教师思维,提高教师研究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专业引领。值得指出的是,以上三种引领方式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往往综合在一起使用。不能简单地分类,更不能机械地应用。

  10、举例说明教师如何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答:(1).要加强自身信息化能力的培养,提高信息素养。

  参加计算机模块的学习与进修,向学校的信息教师请教。

  (2).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3)积累自己的教育资源库。为丰富自己的教学,进行各种

  教学资源的积累。

  第12页

  (4).要学会多媒体网络教学。第13页

  

  

篇二:教师如何实现国家教育目的

  作为教育目的的立德树人既在层次上提升课堂教学让师生可以从因为课堂教学目的层次过低而形成的教学事务和应试训练中解放出来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为了达成立德树人这个更高层次的教学目的强调积极的参与式学习以及理解迁移应用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深度学习成为技术驱动的世界必要的学习技能它需要有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来支撑和践四立德树人课堂的可行性在课堂教学没有指向立德树人的时候其在目的取向上一定是模糊的即使也有尊重学生或者重视学生成长的课堂教学原则但在课堂教学目的取向的立意上依然没有立德树人这么高远在过程指向上采用的各种教育教学方法自然会更加机械与短浅

  教师,如何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尽管教育的途径有很多,有线上或线下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可以选择,但课堂教学在我国教学过程中占主流地位,教育者也非常地重视课堂教学上出现的问题。可当大家讲足够多的时间用于课堂教学策略上时,教学育人的本质却越来越远。为实现知识传递高效性和教学的有效性这两个重要目标,与高效性和有效性对应的课堂教学目标已经变了方向。尤其是进入全面深化可改之后,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实现和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化、细化、具体化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许多教育者甚至透过方法、策略和模式进行教学时,只能看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考试中的正确率,看到的是成绩的起伏和排名的变化,进而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引导,这也是课堂教学唤醒学生立德树人需要完成的任务。

  一、立德树人目标的迷失及其实现的困境教育者在教学课堂目标的选择决定其专业发展路径的调整,也决定了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基于这样的考量,不管对课堂教学多么重视,与其重要性相比都是应该的,也都是不够的。可是,问题并不在于是不是要重视课堂教学,而是应该重视课堂教学的哪个方面。如何营造一个充满兴趣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才是有意义的。教学与学习相互适应了,教学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对学习的引领作用。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让学习更有兴致是当代发展课堂教学的主流思想,这也主导着课堂的变革和改革的方向。一个只热衷于手段,却不考虑这些手段所带来的结果是非理性的。由于长期以来对课堂教学目的的忽视,让我们看到了课堂教学在过程与方法上的“热闹”,但在育人层次上的提升和课堂教学科学性上的提高仍然困难重重,课堂教学实践改革时常给人过于追求理想的非理性印象。二、教学相长需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适应教育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需要相互呼应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当我们发现教学适应学习的好处时,也应该注意到这种教学方法是否被过度使用。从教学来看,学习是跟着学生走的,不同的学生自然有着不同类型的学习,要让教学适应不同类型的学习,就要求教师在教

  学方法上多姿多彩,在教学内容的解读上多种多样。教学的多样性,加大了教学适应学习的更大可能。当教育者在教学上尽力或,对学生如何适应教师,学习怎样适应学习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在人数上,学生占多数,老师占少数,学生适应教师的难度小于教师适应学生,而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本就是教育过程中的应有之意。

  三、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立德树人是实现教学的目标,更是统筹课堂教学的核心灵魂。学校教育不应局限于帮助青少年获取文化知识,更应帮助青少年选择信仰体系、坚定理想信念。当把立德树人作为课堂教学的目的时,课堂教学的立意就从有效传授学科知识,提升到了培养学生的素养与德性,更可以上升到培养社会人才与国家栋梁。有了这个抽象而又高远的目的,才让课堂教学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让“人”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而不再是知识传授的载体或者工具。当教学失去明确的目标,教育者找不到课堂教学的本质时,又何来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教学工具呢?当课堂教学没有自己的目的时,课堂中的教师还是学生,都成为满足外在要求或者达成教学指标的工具,除了暂时受指标达成而获得激励之外,更多的人会因为达不成教学指标,或者在相对比较中获得较低评价而受到打击。只有让课堂教学回归立德树人,才能够重新回归育人本质,在课堂教学中激活师生作为课堂主人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有了立德树人这个更加高远的教育目标,才让课堂教学有了更加明确、更加清晰的发展方向,才不至于陷于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短浅教学指标的约束之中。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与具体的课堂目标是什么,与课堂上怎么上课,看起来相去甚远,但正因为有了距离上的高远,才有了课堂视野上的开阔,才可能找到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与之相支撑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模式的人文性,要提高教学策略的科学性,从而全方位建成素质教育育人模式,不能仅仅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进行价值判断,更要看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服务的教学目的的层次性与前瞻性。作为教育目的的立德树人,既在层次上提升课堂教学,让师生可以从因为课堂教学目的层次过低而形成的教学事务和应试训练中解放出来,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为了达成立德树人这个更高层次的教学目的,“强调积极的参与式学习以及理解、迁移应用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深度学习,成为技

  术驱动的世界必要的学习技能,它需要有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来支撑和践行。

  四、立德树人课堂的可行性在课堂教学没有指向立德树人的时候,其在目的取向上一定是模糊的,即使也有尊重学生或者重视学生成长的课堂教学原则,但在课堂教学目的取向的立意上依然没有立德树人这么高远,在过程指向上采用的各种教育教学方法自然会更加机械与短浅。因此,当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时,整个课堂教学的指向是清晰的,尽管其各个环节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但指向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是贯穿始终的。尽管在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上,会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照顾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真正主导课堂教学过程,仍然是学科知识的有效传授,要求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生为本,其目的不是以学生的成长为本,是要让学生成长超越于学科知识。要发挥基础知识的育人功能,有两种不同的取向,一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充分应用来熟悉和巩固基础知识,另一是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来提升学科素养。这两个过程也具备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目的,但直接服务的目的仍然是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本身,缺乏对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没有充分发挥基础知识本身对学生学习素养和学科素养的提升功能。前者需要教师在讲授学科知识时,把学科知识与其生成时代,尤其是学科知识的诞生所应对的问题结合起来,如此才可能还原学科知识的生成过程及其生成意义;后者需要教师在讲授学科知识时,能够明晰不同学科知识点在其发展史中的地位与功能,从而帮助学生以学科发展史的角度来建立学科知识结构。在学科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越深刻,知识讲授时对教学方法的依赖就越小,但触及学生学科思维的程度却更深,对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也变得更直接。课堂教学的确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不论是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考验,还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对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还不仅是如何调整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的事,更是要整体性调整课堂教学范式,更好地顺应立德树人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从而更有效地完成立德树人对课堂教学提出的任务与要求。

  

  

篇三:教师如何实现国家教育目的

  但是有时这并不是偏向而是无形中我们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欣赏但是我们还是不得不提醒自己在欣赏好的孩子的同时也要去关心一下那些成绩不突出也没有什么技能的孩子因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一切为了孩子这里面的为了孩子是为了每一个孩子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教师应当如何实现教育公正

  谈到教师公正,这个确实是个能够让每个教师都能发自己内心深醒的问题,因为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是不能在教学上做到教育公平公正,而是我们教师也是平常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倾向了那些学习成绩好或者是有特殊才能的孩子。但是有时这并不是偏向,而是无形中我们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欣赏,但是我们还是不得不提醒自己,在欣赏好的孩子的同时也要去关心一下那些成绩不突出也没有什么技能的孩子,因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一切为了孩子,这里面的为了孩子是为了每一个孩子,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所以我认为:

  首先,教育者本身应该具有公正,公平对待每个学生的心态。其次,教育者的素质必须达到一个适合任教的标准(现在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教师不堪恭维。)第三,应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待遇,使之专心从教。所谓教师的公正,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它表现在教师与自身、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学生等人际关系。教师的公正或教育公正,是一条至关重要的职业道德范畴。中国古代形成的“有教无类”的概念既是我们教育的传统,也是全部教育的本质要求。

  首先,要自觉进行人生修养。自觉进行人生修养首先是由公正的价值依赖性决定的。就是说如果没有价值观上的必要修养,理解和实践公正一开始就是不可能的。教育公正更是如此。没有价值自觉,就没有教育公正。

  其次,要提高教育素养。教育公正的实现不能仅仅是一种心理的东西,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的实践的法则。

  再次,要正确对待惩罚的公正。正确对待惩罚的公正十分重要是因为惩罚在一定条件下是有教育意义的。惩戒权一直是教师的职业权力和工具。

  最后,要做到公正与仁慈的结合。公正本身是一个社会性和历史性的范畴。公正并不能解决教育中的全部问题。比如再公正的惩罚仍然是可能会对学生造成某种程度上身心伤害的措施。所以就必须有相应的补救措施。又比如,学习生活中始终存在竞争。教师的任务是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但是我们知道,只要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优胜者就只能是少数。那么,对那些在竞争中落败的学生怎么办?所以教师的公正原则必须与教师的仁慈原则相结合。这一结合既可以增强教育公正的教育效能,也可以同时教会学生做一个既公正又仁慈的人。

  总而言之,教育公正在我们的教学中是缺一不可的不成文规定,让作为教师的我们给每个孩子一次机会,给他们一个

  展示自我的空间,让他们的童年留下更多美好和有意义的回忆。

  

  

篇四:教师如何实现国家教育目的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学高为师,德高为〞,教师是一个的神圣岗位,要为人师表,时时处处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在政治思想上起引导作用,在师德上起示作用,在智能上起培育作用.实际工作中,教师以学生为本,勤奋工作,乐于奉献,锐意进取,努力做到教书育人,不仅赢得学生的欢送,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教者,传授知识也;育者,培养思想品德也.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也就是说:既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根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央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具体落实在教师职业行为上就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开展.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开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开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开展的“四有〞新人.具体地说,教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展学生的智能;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课上课下教学活动和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开展.教书和育人的紧密结合,其结果必然是学生的德才兼备.

  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但是,应当清楚的熟悉到:“育〞是根本,由于它包含着人们的希望,表达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所以,“教〞是技术层面的,“育〞是价值层面的,后者赋予前者以意义.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开展智能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课与课外相统一,以及注重培养自学水平和创造精神的现代教学观.要彻底抛弃以考分上下、升学率上下论成败的腐观念,树立以各种根本素质全面提升、个性特长充分开展为标准的教育质量观,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开展,用整体、综合的观点要求和衡量学生,从过去仅仅看分数转变为去看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个性特长和身体心理健康等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提升思想修养,强师德铸师魂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学习教育教学业务知识、课改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与时俱进,走在学习的前列,做终身学习和锐意创新的楷模.自觉增强师德修养,以身作那么,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

  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去影响学生和培养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当我们把爱撒向每个孩子的时候我们也会回报更多的爱,爱加爱就是爱的平方.

  真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学习教育教学业务知识、课改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与时俱进,走在学习的前列,做终身学习和锐意创新的楷模.自觉增强师德修养,以身作那么,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去影响学生和培养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当我们把爱撒向每个孩子的时候我们也会回报更多的爱,爱加爱就是爱的平方.

  二、忠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当自己每天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到家,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一点耐心的时候;当三岁儿子每个月快乐地拿着幼儿园发的?全勤宝宝奖?的奖状向我炫耀的时候;当孩子发烧住院几天自己不能照顾看着老公熬红的眼睛的时候,我曾经流过无数次心酸的泪水.但是当我踏上神圣的讲台时,所有的心酸和苦楚全部抛到了九霄云外,看到一双双求知假设渴的眼睛,总是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怎能不面带微笑的对着一个个可爱的学生们,同事们总是说我是型的教师,每天乐呵呵的,我要让我的每一缕洒向每一名学生,将我的每一份爱都献给学生和我钟爱的教育事业.

  三、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

  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人师表,以身作那么,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堂和课间穿插时事容,和学生一起为中国的快速开展而感到骄傲,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热情.其次,以饱满的工作

  热情和勤奋好学的求知精神引导学生乐于奉献、

  吃苦耐劳;以自己老实守信、礼貌待人的品

  德要求学生待人热情、友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再次,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每次都是提前来到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能够耐心的回答和解说;上课从不迟到和早退,至今没有由于个人原因请过一次假、调过一次课,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最后,对学生不说贬低人格的语言,不说侮辱性的语言,在说话的方式上尽可能符合学生们的接受心里,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多替学生去着想;授课时基本保持紧、活泼.

  四、牢记神圣使命,为人师表,率先垂

  教育兴那么国兴、教师强那么国强,在几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饯行着教师这一神圣使命.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德高为.用自身的典范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不言,下自成蹊".

  五、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课上或课间,我会有意识的去和同学谈心.比方,如何找到自己的目标;如何与其他同学进行相处,尤其是异性同学之间;如何看待学习与学生工作之间的关系;如何面对以后的毕业和就业等等.对于这样话题,学生都很感兴趣,这个时候我感觉我们不仅是师生关系,同时也是学长与学弟、学妹之间的关系.这就使得在我的课堂上,师生关系很融洽,学生能够愿意去学习,有了困难、困惑也能想到我,对此我感到很有成就感.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但我仍时刻关注高职教育的开展,时刻关心学生的开展,有一种保持“上进〞的精神.我愿意把爱心献给学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力争做教书育人的先锋.

  

篇五:教师如何实现国家教育目的

  要想成为优秀教师需要的是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索精神要带着理性的目光审视自己的昨天和今天审视从他人那里学习来的经验审视一切正在使用的方法与正在讲授的知识他会自己设定活动的目的自己把握教学的过程并会根据整体的需要去调整自己会主动地超前地意识到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会走在改革的最前沿有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在更高的层次上拓宽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教学技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解?

  答:我国的教育目的在不同时期表述不完全一致,但是,这些不同的表述在总体上又是统一的。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三点。

  (一)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在社会生产和分工的基础上考察人的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既十分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坚定的价值取向,又认为社会存在是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到了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和人的闲暇时间极其充裕,消灭了人压迫人和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彻底地实现。所以,人的全面发展只能是一个随着社会历史条件变化而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我们制定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和正确认识、处理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关系的方法论。这就既避免了将社会发展与个人全面发展对立起来,抽象地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片面性;又避免了将满足社会需要,在阶级社会实际上是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作为教育的唯一和根本目的,否定个人和个性发展的价值,用社会需要取代个人需要的片面性。

  从我国教育目的的以上表述可以看出,我们始终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方向,始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这实际上是现阶段落实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表现。但是我们不能将“全面发展”理解为只有德、智、体三个方面。人的精神结构中除了品德和智力两个方面,至少还应包括审美等能力的培养,还应当包括健全的心理素质这一维度。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个性的自由发展,使学生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更是我国教育长期和根本的任务。当然,全面发展也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我们只能实现在一定历史阶段最大可能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结合实际谈谈教育理论修养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性?

  答: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人才素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也离不开教师,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最终都要通过教师的教育实践才能实现。

  教育改革对教师群体、教师个人及教师这一职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形成了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教师发展理论。

  一、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来看。首先,社会的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原来的某些教育内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许多新的教育内容又在不断地涌现,这就要求教师自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要求现代教师具有不断更新自己教育技术的意识,不断追求新知,并有意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浓厚的科研意识。因此,“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其次,课程改革的实施意使课程开发不再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教师也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这样,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源于学校的教学实践,就是说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采集数据,明确开发的顺序和方法,于是在这个开发过程中,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教师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对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分析,以便对自己的实践有一个理论上的理解或解释,并发现其中的长处与不足,为以后的改进作好准备。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课堂教学实践,并成为一个对自己实践不断反思的“反思实践者”。第三,教师的工作,包括教学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使自己在职前培养中初步奠定的合理知识结构能在以后的教师工作中发挥作用,就要在保持知识结构的开放性的同时,还必须学习和提高自己“转识成智”的能力,即用智慧去驾驭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转换知识观,而且了解不同学科、不同场合、不同目的所使用的不同知识形态,采取不同的传递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能够在这些知识面前善于判断、选择、取舍,并能够进行不同知识的组合、转换,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习着手解决问题。教师创造性的这一特点必然要求教师要研究所传递的知识及其构成,研究传递知识的方法与途径,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将知识、方法、价值融为一体。第四,在现代社会的知识理论中,由于知识本身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知识的含义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知识的建构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和突出。知识成了人们进行思维的原料,教学是通过作为思维系统的知识来增进人的自由,发掘人的创造力,所以知识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在于理解,而不在于认知与回忆。根据这种新的知识观,教师的教

  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也是一个创造新知识的活动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

  生都是作为主体而进入教育过程的,他们通过协商、互动的方式共同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建构,

  这就意味着对教师素质、能力方面的要求提高了,即教师必须是一个研究者,才有资格、有

  能力担负起建构性知识的教学任务,创造性地设计一种开放的、有助于师生合作及学生独立

  探究的学习情境,在积极的、主动的、创造的学习活动氛围和背景中,帮助学生去发现、组

  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包办他们。

  二、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因分析,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必要。

  首先,教师的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就教师的知识结构而言,以知识的功用出发将教师

  知识分为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和心理学

  的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即关于课堂情境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本

  体性知识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上的关系,且并非本体性知识越多越好。同时,

  条件性知识也只有在具体实践的情境中才能发挥功效,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而这类知

  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

  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和确认,靠他人的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从这个角度看,教师成为研究

  者是教师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其次,从普通教师到优秀教师,大致需要经历掌握学科

  知识、获得教学技能、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等三个阶段。知识是通过职前和职后的学习获得的,

  技能的提高主要靠自我的悟性与经验的积累。但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

  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不管其实际教龄有多长,其真正价值也只是经验的重复,充其量也只是

  一个“教书匠”。要想成为优秀教师,需要的是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索精神,要带着理性的目

  光,审视自己的昨天和今天,审视从他人那里学习来的经验,审视一切正在使用的方法与正

  在讲授的知识,他会自己设定活动的目的,自己把握教学的过程,并会根据整体的需要去调

  整自己,会主动地、超前地意识到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会走在改革的最前沿,

  有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在更高的层次上拓宽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

  成自己的教学技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第三,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

  形成教育信念的必要前提。教育信念是人们确证、认定、坚信并执着追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

  理想,是支配教育者教育行为的内驱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一旦上升为教师的教育信念,

  就会成为其生活、工作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愉快的追求。教育信念是使教师摆脱“教书匠”的

  困惑,使平凡的工作得以升华,变得更富有价值的关键所在。形成教育信念,是教师专业发

  展的最高境界,但教师的教育信念不是教师头脑里固有的,它除了受理论指导,经验的总结

  更是通过对已有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审视、反思和辨析,经过自己潜心的理论钻研和探索,

  敢于坚持自己深思熟虑的教育观念,并不懈地确信、恪守、实践,才能形成自己成熟的教育

  信念。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

  机遇;而对于我们这些实践者,要用自身的发展为课程改革打好每一块基石!

  

  

篇六:教师如何实现国家教育目的

  我的中国梦一个教师的中国梦就是渴盼通过教育让我们找回曾有的优美与崇高让我们现在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学生将来的每一位公民骄傲幸福地生活在自我的家园中

  二、教师怎样才能实现中国梦、教育梦?

  有一段话这样写道:

  “我不能成为诗人,

  但是我可以培养出诗人;

  我不能成为科学家,

  但我有可能培养出科学家„„因为我是教师,

  我

  的手中孕育着无限未来的希望,

  我的价值在学生的身上体现,

  我的青

  春和梦想在学生的身上灿烂。”老师是孩子实现梦想道路上的引导

  者,我们肩负着帮助每一个孩子实现他们梦想的重要责任。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

  应该付出怎样的努

  力才能实现孩子的梦想呢?爱岗敬业、爱学生、爱家长是教师实现

  “中国梦、教育梦”的必要条件;不断学习,大胆实践,敢于创新是

  实现教师“中国梦、教育梦”的有力保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廉

  洁从教,以教师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指导学生,是实

  现“中国梦、教育梦”的重要任务。

  、

  如何将教师梦融入中国梦?

  爱是维系师生情的纽带。

  的确,

  一个积极热情,

  工作卓越的教师,

  总能将爱源源不断的注入学生心中,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取得学生的信

  任,

  去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

  激起他们的情感浪花,

  塑造高贵的灵魂。

  “中国梦”与个人梦唇齿相依,

  我们追逐自己的梦,

  本身构成了“中

  国梦”的一块块基石。

  “中国梦”的建构,

  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

  提供了平台和土壤。

  

  

篇七:教师如何实现国家教育目的

  引领教师专业化开展与成长之门谈

  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场所,教师是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媒介,学校不仅有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成长的义务,而且还有培养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开展的责任.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学校既应当强调“生本〞,更要重视“师本〞.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治理者,其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治理策略直接影响着教师专业化开展与成长.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曾表示:“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因此,学校和校长如何有效地引领教师专业化开展和成长于我国教育而言至关重要.

  李岚清副总理曾说:“一位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批好教师;一批好教师,就能带出一批好学生,办出一所好学校.〞校长只有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努力为他们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才能做到“教师要爬多高的楼,校长就要为教师搭多高的梯.〞站在一个教师的角度,我认为校长引导教师专业成长,就是要为教师专业开展提供效劳,给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先在物质层面上,校长根据教师需要进行校园硬件设施建设,解决教师的生活和办公问题,如教师的住宿环境、办公环境等等,让教师在学校感受了舒适、舒心和温暖,教师才有可能将心扎根于学校,将热情挥洒在校园.

  建筑可以被摧毁,文化却不易被撼动.校长作为学校改革开展的带头人,担负着引领学校和教师开展,理应将开展作为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秉承先进教育理念和治理理念.首先,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学校目标治理和绩效治理机制,实施科学治理、民主治理,推动学校可持续开展.其次,注重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凝聚师生智慧,建立学校开展共同目标,完善学校各部门人员安排和制度建设,形成学校开展合力,形成学校领导班子的凝聚力,认真听取党组织对学校重大决策的意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最后,学校需多进行?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关注教师心理成长:教师问题行为的心理预防?、?中国师德手册?、?名师讲述最能感动学生的心灵教育?等师德专题读书活动.通过学习、反思、讨论,调节心理,陶冶情操,让全体教师坚决了职业信念,形成了“爱学生、爱事业,爱学校〞的良好风气.

  需要,是人的开展最强大的动力.学校应注重目标引领,引导每位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近、中、远期自我开展目标,学校根据各位老师的现状和自身特点,给每位教师量身定做,提出明确的、通过努力预期可以实现的建议开展目标,利用好?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记录教师在师德、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等方面的开展情况.对表现优

  秀的教师进行优秀典型树立,予以肯定和奖励,由此激发教师自主开展的积极性,使原来的“学校要我开展〞变为“我自己要开展〞.激发教师自主开展的内在动力,形成在各项教学活动、业务竞赛、课题研究、培训进修等方面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局面.

  教师的成长还学校、校长提供学习平台和展示平台.国务院教育部在13年

  公布实施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中提出: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开展的制度,推行校本教研,完善教研训一体的机制,落实每位教师五年一周期不少于

  360学时的培训要求.因此,学校通过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提供条件,以此促进教师专业成

  长.一是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外出培训和校本培训,拓展教师专业知识.为了让教师有亲历和名师面对面学习的时机,学校应坚持

  “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走出去〞听名师的课,感受名师的教学魅力.但多数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校外培训因时间、经济等问题学校不可能把所有教师都送出去学习,而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面临教学实践中的困境切实需要解决.面对客观现实,要求外出学习归来的教师完成三个一:一篇学情报告、一节汇报展示课、一份教学反思.这就使更多的教师共同分享了外出培训的收获,使一人的外出学习惠及更多的人,提升培训效益.校本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可持续性开展的有力保证.二是除了教师外出学习,还可以通过专家引领,激发教师职业追求.首先是借力,即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进行专业引领.聘请省、市级专业研究人员来校讲座、作专题报告、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诊断等,来提升教师的理论素质,加快专业开展.通过专家引领,“我上先行课,你在后边学〞.把专家引领和支持青年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结合起来,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出本学校的名师.三是同伴合作,修炼教师业务素质.把骨干教师培养、名师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推行青年教师培养结对子制度,把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才.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案例教学分析、同伴观摩课研讨、章节说课讨论、同课异构等方式,积极倡导“合作教研〞、“自主教研〞、“开放教研〞,教师之间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共同分享教育教学资源,互相学习,彼此支持,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

  搭建展示平台,定期举办学校公开研讨课、教学研讨会,积极承办学区、市等各级各类

  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创造公开教学、公开研讨、公开辩论的时机.通过优课展示、定课研究、同课异构,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发校内教师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的合作、探究、交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开展,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二是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水平.课题是教育实践和教育熟悉进一步开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师之间就最为关注的教学问题进行研讨,可以不断地开展教师个人的教学思想和反思个体的教学的行为,理性地答复教学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的问题,从而将实践经验提升为有价值的理论熟悉.教师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一系列活动过程中,能够依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思考,进行研究,自觉地参加到学习和研究的行业,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三是专家引领,激发教师职业追求.首先是借力,即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进行专业引领.聘请省、市级专业研究人员来校讲座、作专题报告、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诊断等,来提升教师的理论素质,加快专业开展.通过专家引领,“我上先行课,你在后边学〞.把专家引领和支持青年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结合起来,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出本学校的名师.四是校长引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学论文,把教学实践中的得失成败上升到理论高度,并积极推荐优秀文章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对教师的成果进行宣传展示,无疑是他们扩大影响的“快车道〞,是提升工作热情的“助推器〞.让教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内驱力,增加每位教师的成功时机.俗话说:“表扬用喇叭,批评用〞,对于教师取得的成绩,校长不妨“小题大做〞,大张旗鼓地宣传展示,由于教师看重的往往不是物质奖励,他们更看重精神鼓励,“名声在外〞和“声名远播〞会让他们顿觉“风光无限〞.

  

推荐访问:教师如何实现国家教育目的 目的 如何实现 教师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