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2024-05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11篇

| 来源:网友投稿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11篇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不良资产证券化2020年总结及2021年展望  2020年不良ABS发行单数与规模均实现显著增长,且自年初疫情爆发以来一跃成为受关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11篇,供大家参考。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11篇

篇一: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不良资产证券化2020年总结及2021年展望

  2020年不良ABS发行单数与规模均实现显著增长,且自年初疫情爆发以来一跃成为受关注最多的债券品种。究其原因,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不良债务人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双降,多数银行不良率较去年末有所抬升,开始积极寻求在清收、核销之外的化解方式。

  另一方面,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第三次扩容和发行审核提速增效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机构参与不良ABS发行的热情和动力。至此,不良ABS已成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2020年度不良ABS市场运行情况的盘点总结。

  【一】2020市场发行概览(一)2020年,不良ABS共发行55单,发行规模282.60亿,在其他类型产品发行不及预期的情况下逆势增长,助力不良资产处置超1,500亿元全市场来看,截至2020年底,信贷ABS共发行184单,规模共计8,041.90亿,同比明显下滑。但是,同期不良ABS发行单数较去年增加26单,同比增长89.66%,占市场比重从2019年的15.93%提升至29.89%;发行规模增加139.11亿元,同比增长96.95%,占市场份额从去年的1.49%提升至3.50%,在疫情影响下呈现逆势增长。面对近年来金融业不良率不断攀升、资产质量下迁压力加大的情势,不良ABS充分发挥了拓宽金融业不良处置渠道、增强不良贷款处

  置力度的作用,2020年共助力15家金融机构处置各类不良资产超1,500亿元,相比去年增加105.70%,市场地位日益凸显。

  图12016-2020年不良ABS发行单数及规模

  数据来源:wind,中债资信整理图22020年各类ABS产品发行规模占比

  数据来源:wind,中债资信整理(二)发起机构中大型商业银行占鳌头,资产管理公司首次加入发行市场从发起机构来看,参与数量增加至15家,参与机构类型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其中,国有银行仍占据主力地

  位,中国建设银行的发行规模居第一位,发起9单,规模达104.29亿元,其次为中国工商银行,发起8单,发起规模54.42亿元。不良ABS已成为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的常态化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此外,随着第三次不良ABS试点扩容,贵阳银行、东方资管及华融资管首次加入该市场,发行主体愈加丰富。

  表12020年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统计

  数据来源:wind,中债资信整理(三)对公类不良重新兴起,基础资产品种新增车贷不良本年度发行的不良ABS基础资产类型涵盖个人信用类、个贷抵押类及对公类三种。其中个人信用类不良共发行39单,占不良ABS总发行单数的70.91%,发行金额共计92.69亿元,规模同比增长34.29%,依然稳固占据不良ABS的主流地位。个贷抵押类不良发行8单,发行金额130.36亿元,规模同比增长75.05%。对公类不良则是在经历去年的发行空白后重新兴起,共发行8单,发行金额59.55亿元,其中包含两单小微企业不良ABS。此外,

  中国工商银行发行市场首单以个人汽车不良贷款入池的ABS[1],不良类ABS基础资产种类更加丰富。

  图32016-2020年各类不良ABS发行单数

  数据来源:wind,中债资信整理图42016-2020年各类不良ABS发行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wind,中债资信整理(四)优先档发行利率随市场下行,全年整体呈低位波动态势,与同期限国开债收益率及正常类产品间利差收窄

  2020年资金面整体较为宽松,不良优先档发行利率继续下行,平均发行利率3.70%,同比下降24bp。年内,发行利率呈低位波动态势,其中四、五月份最低达到2.50%,自六月后由于疫情消退、经济回暖,央行逐步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致利率有所回升。年末产品发行量较大,利率继续走高,抬升了发起行的融资成本。

  图52019-2020年不良ABS优先档证券发行利率情况(%)

  数据来源:wind,中债资信整理2020年,不良ABS优先档发行利率与同期限国开债收益率相比,利差从2019年均值140bp降至124bp,与其他正常类同期限产品如车贷ABS相比利差从2019年均值65bp降至45bp,均呈收窄趋势。这表明不良ABS经过多年发行和运营,在具备相对较为完整的表现周期且整体回收表现普遍强于预期后,投资人对其认识及接受程度较之前有所提升,产品投资价值被进一步挖掘。图6不良ABS与正常类同期限ABS优先级发行利率对比(%)

  数据来源:wind,中债资信整理(五)二级市场成交活跃度突出,流动性持续改善从交易情况来看,不良ABS全年现券交易量为154.31亿元,同比增长69.83%,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优先档换手率达42.55%,与正常类ABS优先档换手率27.54%相比,成交活跃度相对突出,流动性进一步增强。随着不良ABS逐步被市场所认可,其在二级市场的交易越发踊跃,投资潜力逐步提升,投资者成熟度日益增强,正在形成一批以银行、证券公司为主要参与方,以私募机构为补充的稳定的投资群体,预计未来二级市场交易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图7不良ABS产品各年成交金额

  数据来源:wind,中债资信整理

  存续表现总结(一)整体回收情况良好,与中债资信预测回收基本保持一致截至2020年底,个人信用类不良共有22单产品处于存续期,除去近期新发行尚无表现期的产品,其余10单产品的累计真实回收/累计预测回收区间介于0.89~1.64之间,均值为1.29,90%的产品处于1以上,回收情况较好。中债资信在谨慎客观的原则下,考虑宏观经济环境、发起机构催收政策、季节性回收波动等因素的影响,预测估值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个人信用类不良贷款的未来回收水平。图82020年存续期内个人信用类不良项目真实回收/预测现金流

篇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我国不良资产处置的进展、问题和发展趋势

  张明

  

  一、我国不良资产处置的背景和取得的进展

  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和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由于长期以来对国有企业发放政策性贷款,以及自身经营效率低下等原因,造成不良资产比率居高不下。这一问题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依照国际通行的不良资产处置程序,在1999年成立了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家国有独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资产来剥离商业银行帐面上的不良资产,以降低其不良资产比率。资产管理公司依据不良资产的具体情况,或者继续持有并盘活这些资产、或者通过将不良资产打包拍卖的方式进行变现。我国不良资1产处置模式基本上借鉴了美国模式。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自成立以来,总共以账面价格向四大商业银行收购了总额达214000亿元的不良资产。而且为了防止道德风险,国务院随即公布,不再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追加剥离不良贷款,现有不良贷款由商业银行依法处理。也就是说,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存量被固定在14000亿元人民币左右。此外的不良资产应该由商业银行自行消化处置。迄今为止,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中国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003年6月底,中国境内主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2.95万亿元,以五级分类法确定的不良贷款合计达2.54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19.6%,比年初下降3.51%。其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00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2.19%,比年初下降4.02%。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截至到2003年6月底,处置了47.2%的不良资产,资产回收率是31%,现金回收率是22%。但是这一数据受到了国际权威投资服务机构的质疑。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2002年的一份报告估计,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高达40~45%,因为绝大多数剥离给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贷款未能清收,这些贷款依然存在于中国脆弱的金融体系内,仍然需要国家注资来

  1

  美国是通过建立重组信托公司(RestructuringTrustCorporation,RTC)来完成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RTC在出售不良资产时严格遵循一整套的标准程序,这一程序事先通过资产处置手册予以详细公布。RTC对大多数的不良资产通过招投标竞价出售,竞标前,由RTC负责把同类资产打包,并预估每个资产包的回收价值,RTC在此基础上对不良资产处置进行监控。对不同类资产的处置,RTC采取标价出售、公开拍卖等方法,有时鼓励“卖方融资",也就是把资产出租给买方。在处置的后期阶段,RTC大量使用证券化的处置手段,不良资产被更进一步细分,以便吸引更小一些的买主。2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来源于三个渠道:其一,国家财政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拨付了400亿元资本金;其二,人民银行提供了5700亿元的再贷款;其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向对应的四大行发行了8200亿元的金融债券。1

  核销。而标准普尔在近期一份报告中宣布,中国不良贷款的实际比例可能高达50%,约达7490亿美元。

  二、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实践面临的问题

  困扰着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实践的问题之一在于不良资产的回收率不高。目前四家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现金回收率基本在22%左右。但是麦肯锡公司2002年9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其他一些亚洲国家(如韩国和马来西亚)的资产回收率为50%~70%。我国不良资产的低回收率从根本上来看是由不良资产的结构所决定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接收的不良资产多为无担保贷款和4年以上的问题贷款,而且,较易回收的房地产资产仅占7%左右,大多数为不易回收的制造业资产。而美国重组信托公司RTC当年管理的不良资产中,房地产资产占到了46%。根据国际经验,我国不良资产回收率不可能太高。此外,目前已经回收的不良资产大都是14000亿资产组合中质量较好的一部分资产,在资产处置效率不变的前提下,剩下的不良资产的回收率只会更低。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良资产的质量也有着自然3下降的趋势。此外,通过国家财政注资来解决不良资产的做法也受到了一些质疑。高盛公司的高级经济学家JohnAnderson认为,要使中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达到可接受的水平,估计需要2万亿元的人民币。2003年年中,SMHarner&Co.总裁StephenHarner在《亚洲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通过国家财政向中国国有银行注入资金,从而解决不良贷款的“大爆炸式”(BigBang)的改革做法并不现实。拯救中国银行业需要人民币3万亿元的资金,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0%,通过国家财政注资来解决银行业的不良贷款问题受到国内债务容量的限制。而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进一步指出,将拯救银行业资金同已有的国债加在一起,在中国金融领域采取“大爆炸式”改革需要筹措的国债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70%,并且这个数字尚不包括缺乏资金支持的社保体系债务。再次,资产管理公司面临违约风险。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为了收购不良资产,向四大商业银行发行了面值为8200亿元的十年期金融债券。鉴于目前资产管理公司的低收益率,2009到年债券到期时,它们可能无法偿付本金,而国有商业银行可能会承担这一损失,从而加大国有银行未来面临的风险。

  目前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实践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制度性障碍:其一,缺乏合理价格形成所需的发达的市场体系,包括充分的买方和卖方市场,发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处理抵押品所需的房地产二级市场、抵押品市场等。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不仅不健全,而且规模小,难以满足大规模处置的交易需求。这进一步导致了资产回收预期不高;其二,缺乏合理的价格形成所需的外部环境,如完善的法律环境,社会信用体系,审慎会计制度,充分的信息披露机制等。其三,缺乏科学的定价手段。我国对不良资产评估的规定近乎空白,既缺乏对不良贷款的准确分类,也缺乏科学的不良资产评估方法。

  3

  不良资产处置的“冰棍”理论认为,不良资产处置的时间越长,不良资产的回收率越低。2

  三、我国不良资产处置的发展趋势

  目前在暗流涌动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中酝酿着两大趋势:第一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直接与外资进行合作处置不良资产;第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借上市改制之机会直接从内部剥离不良资产。近期以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表示出在国外上市的兴趣,并且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已经率先展开上市改制工作。虽然自1999年剥离掉14000亿人民币的不良资产后,国家已经宣布不会进行不良资产的二次剥离以防范道德风险。但是到目前为止四大商业银行又形成了20000亿左右的不良资产,单纯依靠商业银行自身努力很难消化这些不良资产,从而符合国外资本市场的上市规定。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和央行副行长李若谷分别在不同场合发表讲演时暗示,国有商业银行解决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问题是关键,国有商业银行更多应该依靠自救来解决自身问题。即使财政援手,也可能只是注资方式而不是剥离方式。换句话说,政府已经明确表示,第二次不良资产剥离至少在目前来说没有可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四大商业银行纷纷加快了与跨国投行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开展合作的步伐。2003年6月,工行就与高盛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约定将建立合资企业以共同处置工商银行拥有的价值人民币100亿元左右的不良资产。2003年7月8日,中国建设银行与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签订合同,达成共同成立合作企业的初步意向,计划由中国建行向合作企业移交5.19亿美元的不良贷款。而在2003年11月14日,花旗集团对外宣布通过拍卖竞标的方式购买了中国银行账面价值18亿美元的不良贷款。而一些民间资本也对不良资产处置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中金丰德、中诚信、信中利、恒丰美林、新华通等中小公司已经进入了不良资产处置领域。而凯利资产服务公司则代表着资产管理公司和外国投行合作进入资产处置领域的新趋势。这些中小公司能够很好地填补大投行们留下的空间。在他们看来,大投行往往关注大项目、资产包,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对于小笔的不良资产处置,大投行不愿问津,只能由商业银行或者资产管理公司自行处置。而零散的、不便于打包的不良资产是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手中不良资产的主要形式。这就意味着在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很大的利润空间。而民间资本投资于不良资产领域的特点在于,这些公司并不打算简单地从银行或者资产管理公司手中低价买进不良资产再高价卖出,而是希望通过对收购的不良资产进行重组、改造而提升它们的价值再择机出手,也就是说它们希望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入场。目前在理论界讨论较多的一种方案是进行不良资产的内部剥离。即在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改制之际,将整个银行的全部资产剥离到三家公司。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的股份公司,将原银行的管理机构注入控股公司,而将全部不良资产剥离到银行集团所属的内部资产管理公司,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分成“好银行”、“新银行”和“坏银行”。这一方案的逻辑是:其一,如果好银行和新银行发展得足够快和足够好的话,那么就足以弥补和冲抵坏银行的坏账;其二,如果不把优质资产和不良资产剥离的话,不良资产会进一步流失,并且还有可能侵蚀那些优质资产。对这种方案的批评在于,这纯粹是一种为了上市而实施的权宜性方案,没有触及到降低不良资产比率的实质性问题。将不良资产剥离到一个新公司并不能减少不良资产的存量。如

  3

  果四大银行按照这种方案在国内上市的话,鉴于其巨大的规模,银行风险可能转嫁到股市,从而造成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风险联动,造成更大的经济隐患。因此,我国不良资产处置领域的发展趋势可能是多种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并存。一种可能的前景是,如果能够对不良贷款的成因进行区分的话,可以将由政策性贷款导致的不良资产转交给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最终可以由国家财政注资解决。对于由商业银行自身经营不善造成的不良贷款,商业银行或者与国外机构投资者合作进行处置,或者通过自身努力加以消化。这种方案体现了行为与责任相匹配的原则。

  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通讯方式: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南湖西园113楼1108室(100102)。电子邮件:zhangyuxuan@263.net。

  4

篇三: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

  响分析

  摘要:疫情的爆发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了严重影响,进而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率纷纷上升,如何有效处置不良资产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有效遏制银行经营风险增加的金融产品,逐渐受到商业银行追捧。本文介绍了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做出可行性分析,最后提出发展建议,得出结论。

  关键字: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置不良资产,建议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起源与发展现状

  1991年6月,美国的重组托管公司(RTC)成功推出世界第一个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意大利成功效仿美国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成为全球第二大证券化市场。日韩借助不良资产证券化解决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产生的一系列后遗症。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成熟,不良资产证券化从政府支持的银行业重组和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再到市场上逐渐形成了一批专门从事不良资产证券化投资的机构者运作,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历史至今已有30多年。

  反观国内市场,2005年4月20日,随着《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的颁布,我国正式拉开了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序幕。2006年12月,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推出了我国的首批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2016年5月,《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和配套表格先后颁布,不良资产证券化在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和招行开启试点工作,金额500亿元。2017年开始不良资产证券化扩大试点,2020年全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行达281.4亿元,规模是2019年的近两倍。

  二、商业银行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一是转移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将银行的不良贷款打包转移,从而降低不良贷款形成的风险;二是降低不良资产的处置成本。相比其他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通过“证券化”方式处置不良资产的交易成本较低,同时可加快变现速度;三是促进银行资产流动性。资产证券化能够改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状况,可以降低银行由于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带来的各种风险;四是促进金融市场的创新与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道德风险,促使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紧密联系,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创新与发展。

  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

  1.相关法规政策不完善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估值、定价、信用评级等环节较为复杂,参与主体多,正确处理每一个环节至关重要。当前,该领域法律法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缺少充分的法律保障,有些还与目前存在的法律法规有所冲突,这些信贷资产的风险,最终会因为政策缺失而转嫁到投资者身上。

  2.存在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实现不良资产出表,提升自身信贷资金的流动性,但可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流动性投资风险。如,次级基础资产打包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会给资产池造成暂时的现金流缺口,无法保证正常的还本付息。

  3.不良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估值、定价等环节尚不成熟

  第一,信息披露不完善,无法充分揭示风险,投资者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拒绝参与投资;第二,资产证券化市场被人为分割,二级市场发展的不完善影响一级市场有效定价,不良资产证券化缺少统一的交易市场;其三,无外部独立估值机构。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定价主要考虑基于不良资产可回收现金流,但实际操作中,可回收现金流需要专业机构重新估值。

  4.投资者群体及市场成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一般被分为次级和优先级。次级债券相对风险较高,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能力有较高要求。投资者往往选择有收益保障的优先级债券,造成多数次级债券纷纷打包转让至资产管理公司,从而限制了不良资产证券化规模的扩张。

  四、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

  1.配套政策支持

  随着资产证券化市场配套法律制度愈发成熟,2020年初我国发布了相关政策支持疫情影响下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2020年初,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对于中小型企业要给予经济政策支持”的疫情工作通知,这不仅降低了投资者以及投资机构的风险,还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资金沉淀。1月25日,中美两国在华盛顿签署了协议,提出了更高更多方面的合作,这就意味着外国金融投资者以及投资机构可参与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我国证券化市场也将更具竞争力。目前,我国关于不良资产证券化政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配套政策也将趋于完善,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政策支持将越来越完善。

  2.市场环境

  在疫情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资产纷纷升高,在此背景下,不良资产供应市场扩大,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需求量也日渐增多。第一,我国不良贷款率、不良资产率持续增长,国内金融市场环境恶化,监管部门相继出台政策以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商业银行亟需处置不良资产,轻装上阵以响应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号召;第二,市场间投资者主体发展潜力较大,全球经济萎靡导致外资不断流入国内市场,这些资金充足稳定的机构投资者对国内投资有些浓厚兴趣,不良资产证券也在其中;第三,不良资产的合理组合以及信用增级大大降低了个人投资者的风险,从而吸引了许多个人投资者投资不良资产证券。

  3.不良资产证券化逐渐受到青睐

  2020年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行单数与规模均实现显著增长,且自疫情爆发以来一跃成为受关注最多的债券品种。究其原因,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不良债务人还款意愿还与款能力不足,大多银行不良率较去年末略有提升,开始积极寻求在清收、核销之外的化解方式;另一面,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第三次扩容和发行审核提速增效,进一步提升了金机构参与NPAS发行的积极性。至此,不良资产证券化已成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未来发展建议

  1.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第一,资产证券化涉及许多立法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较大的整改,法律修改这一流程过于冗长、耗时,现阶段亟需专门制定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制度;第二,完善《证券法》。随着金融市场逐渐成熟,《证券法》应增加关于不良资产证券化操作、定价等方面内容;第三,与现行法律相衔接。我国是一个法治化国家,现行的制度与《证券法》的有些条例自相矛盾,应该在坚守现有基本法律的情况下,给予不良资产证券化与法律体系相配套的政策,减少矛盾冲突。

  2.培育投资者,加快资本市场发展

  第一,培育投资者。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尚不成熟,许多投资者对其认识不够全面。因此,要加大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宣介与培训,提高投资者的认知度;第二,加快资本市场发展。在一级市场建立公正合理的利率结构体系,以防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定价失真。在二级市场上,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投资主体多数为银行,这就导致不良资产仍银行体系内流转,并未分散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因此,要完善一级、二级市场,分散银行风险,促进资本市场成熟发展。

  3.创新产品模式

  国际上不断涌现出新的金融产品,然而我国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形式过于单一,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进度缓慢,成效也一般。因此创新产品模式非常重要,必须在资本市场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不良资产证券化在资本市场的认可度。

  以加快银行资产的周转,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同时,面对不同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针对性地创新产品,加大不良资产处治力度以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

  2

篇四: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资产证券化方法在国际上早有成功的先例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通过直接向企业融资或者流向市场的方式出售或者偿还给企业的债权人这样既可以及时且有效地提高债权人的现金流动又能做到将商业银行在持续经营状态下的各项交易的办成效率大大提升这样才能在直接融资的进程下为它的债权人和企业本身获得更多的利润回报

  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

  风险分析

  作者:李沐来源:《时代金融》2020年第34期

  摘要:2020年,我国多项的经济统计数据均到达了历史同期最低点,经济转型刻不容缓。在全球经济增速下行和我国经济结构性转型双向的强大经济压力之下,我国实体经济内部普遍存在的许多风险逐渐地暴露出来,由此不断地推高了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本文立足于近几年的经济数据,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并剖析形成原因,从而论述了商业银行发展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并分析了发展这一模式的风险,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

  一、引言

  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中表示,2019年全球银行业整体的经济增长强劲动能明显不足,金融流动性风险有显著上升的趋势,金融市场的监管环境也将愈趋严格,并且全球银行业的整体发展环境也会继续分化,需要各方统筹运作,做好兼顾发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资产证券化方法在国际上早有成功的先例,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通过直接向企业融资或者流向市场的方式出售或者偿还给企业的债权人,这样既可以及时且有效地提高债权人的现金流动,又能做到将商业银行在持续经营状态下的各项交易的办成效率大大提升,这样才能在直接融资的进程下,为它的债权人和企业本身获得更多的利润回报。但是,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形成的金融政策生态圈与国外又有明显的不同,不良贷款资产的证券化问题仍然是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重要金融政策研究课题。

  此外,2020年,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下,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资金流短缺的巨大压力,同时,几乎全体商业银行也都承受着不良贷款率急剧上升的风险。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发展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以及在当今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风险分析及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建议,力求在新形势下,提出一些针对当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资产证券化行之有效的建议措施,应用于实际。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一直都处于中高速增长的趋势,尤其在2016年之前,增速尤为明显。虽然从2016年开始,不良贷款增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势头,但是商业银行整个不良贷款余额仍然维持着不低的上升趋势。2017年和2018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7057亿元和20322亿元,相较于上一年同期不良贷款的增长率分别为12.8%和21.66%。表面上看,整体不良贷款余额依然可控,但持续上升的余额却不容乐观,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到2019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拨备不良贷款覆盖率的比率为1.86%,与行业要求的金融监管风险标准的5%对比极低,拨备的覆盖率是186.08%,贷款损失的预备余额甚至超过4万亿元,总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拨备较为充足,因此其拥有一定的承受风险的能力。但是,在当前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国家的多项经济指标都较为低迷。疫情使得经济受到重大的创伤,某些企业受到的影响巨大,风险也迅速攀升,这对银行信贷资产也形成一定的压力。到2020年3月,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的整体数额超过两万亿元,比率为1.91%,相比于上一个季度末增长了1986亿元。

  (二)原因分析

  原因一:经济形势下行。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当年美国著名的次贷危机,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整体的不良贷款率和它的经济增长率基本都表现出显著的的负向相关性。在那次次贷危机中,美国经济跌入谷底,受到整个金融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随之迅速攀升;到2009年美国的整体经济开始逐渐回暖,我国也一样,不良贷款率开始出现慢慢下降的趋势。从这个典型案例中,可以明显地发现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大多情况下是与整个实体经济大环境增长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在2020年新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压力持续下行,经济增长率较低,成为不良贷款率持续快速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原因二:房地产行业的低迷。众多数据表明,我国的平均房价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貸款率的增速呈现负相关。一旦房价下降,就会使得以土地和住房资产为主要抵押物的房地产贷款和抵押担保机构减少,从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分母增速过低,因此我国不良贷款率就显示出迅速上升的势头。在2020年1至2月,我国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和商品房的销售额增速分别为-39.9%和-35.9%,达到了近年来的最低谷。由于需求市场萎缩,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减少,市场的购买能力下降,从而使得整体经济发展缓慢,致使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大幅上升。

  原因三:信用风险的存在。信用风险也会加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反过来又加剧违约事件的发生,在这样的双向作用下,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也都会随之呈现攀升的趋势。

  原因四:关注类贷款的比例增大。关注类贷款的比例增大也会导致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的双升。关注类贷款多数代表的是借款人具备按时如数偿还本息的能力,只是会有一部分存在

  对偿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产生不良结果的潜在风险的可能性,这种风险很可能会被转化为不良贷款,因此这类贷款的数量增多自然也就会直接带来不良贷款的数量增多。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2020年要把有效地防控金融风险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提高总体的风险综合防控水平;要进一步严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可能发生的风险,细化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分类,加大对各类风险和隐患的综合排查力度;还要严控可能发生的风险增量,更加快速地处置商业银行存量信贷风险,提高损失补偿能力;同时也要加强排查各类风险和处置环境,坚决防范和遏制企业逃废债行为。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主要运作模型

  如今,我国商业银行组织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流程如下:作为发起者的银行会将不良贷款的债权交付给信托公司作为委托,在收到债权委托之后,信托公司开始进行不良贷款的财产信托建立工作,得以实现有效的风险隔离。随后,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被信托机构向外发行,广泛投放给投资者。另一方面,为了确保评级结果具有公正性,这一资产证券需要来自两家评估公司完成评级的工作,资产证券化也是中国一切债务融资工具内仅有的适合应用双评级制度的业务。最后,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将会进一步发行,此时的主要对象为银行之间在债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主体,并且发起人务必需要预留既定比例的证券,预防道德风险的爆发。信托存续时期,信托公司通常情况下会让发起人持续承担贷款服务机构,基本担负的工作有管理资产池的日常管理、维持以及回收等工作。

  四、风险分析

  (一)定价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价格的影响因素不仅有证券基础的资产价值和收益和证券信用增级等,而且还会有一些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设计操作技巧和它的价值。一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定价过低,就会导致投资者对其投资的欲望降低,因此它极可能会慢慢被淘汰出金融市场;相反,如果证券化的定价太高,则意味着将会积累大量的风险,亏损也将会随之广泛地蔓延,甚至进一步将风险扩大到整个商业银行体系中。

  (二)流动性及现金流风险

  流动性风险指的是无法在没有任何损失时及时还清负债。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虽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项目发起机构资金的流动性,但同时也要关注到其给发起机构自身会带来流动性投资潜在性风险的可能性,比如下述三种:第一,会有短暂性现金流的缺口在证券化资产池中发生,从而没有办法来确保特定日期的证券的本金和利息;第二,如果发生集中出现好多个证券化产品交易的现象,会使得其中流动性增大的商业银行被迫承担巨大的资金和流动性的储

  备需求;第三,会导致商业银行过度地依赖于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在市场中获取更多的融资,甚至过度地扩大了证券化的规模。

  (三)信用风险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体系建成时间不久,还没有完成全面有效的数据库建设,整个征信体系的权威性也亟待加强。而目前国内大多数信用评级和增级机构都存在信用较低、规模不大、运营经验不足等问题,有的机构在评级环节中会将虚假及片面的信息隐藏起来,从而没有将全部风险表现出来。此外,我国外部评级市场建设也不够完善,由于机构不同,它们的评级标准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性,使得投资者不能对评级的真实性有清晰完整的判断。

  五、对策建议

  (一)合理筛选基础资产

  不良贷款证券化,不良贷款就其字面的含义分析,其实和“次贷”相比基本并无不同,然而分析其实质,次贷危机内部暗含投资银行对投资者的欺骗,不良贷款证券化直接清楚地显示出资产的风险以及质量。某些企业假设经营状况优秀,仅仅是轻微逾期,亦或是企业破产,债务仅仅可以作为损失冲销,则这部分资产并不符合被证券化的条件。真正适合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其实仅有那些能够实现部分的收回,亦或是通过能力能够收回,然而其回收比例以及时间尚未明确的不良贷款才能够包括在内。行业协会或监管部门可设计管理的方法,为中介机构、发起者选择设计资产的标准,提升评估方法的质量,增强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运营效率以及可信度。

  (二)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第一,需要完善法律体系。评估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基础的资产质量关乎债务人信息的精准度、全面性,所以在立法的过程中需要仔细地规定好信息的贮存、传播、传递等,确保评估口径一致,评估结果精准。第二,需要设置高效的监管框架。我国人民银行牵头,担负整体的监管工作,联同财政部、发改委、最高法、最高检等相关部门形成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分享监管信息,具体部门则承担监管不良贷款证券化资产质量的工作。最后,利益为驱使的市场化征信属于相对比较高效的征信形式。2018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审批并且发放第一家个人征信机构牌照,将来在综合互联网中众多信息的前提下,对选择符合标准的不良贷款资产也会有很大的益处。

  (三)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监管

  一方面,应当设计具有专业性的监管评级机构的法规,以便统一规范评级机构所涉及的多种问题,实现市场标准的一致。另一方面,需要在专项立法中为监管部门授予专业监管评级机

  构的权利。如今,我国人民银行、发改委、银保监会关于各个市场的评级机构都具有着监管权,却有一定的问题,即监管口径错位,监管信息无法顺利流通的问题,倡导整合每个部门的监管权利,增强监管的效率。最后,需要构建严谨的评级机构追责机制。这之中所具有关联的评级机构均在整个金融市场内形成较大影响力,本来应当公平、独立地开展工作,然而次贷危机的教训显示,评级机构并非本身就极为公正,针对其行为也需要有必要的限制措施,对被评级对象、公众投资者造成危害的,同样需要承担责任。

  六、结论

  随着法律法规的發布与逐渐完善,信贷资产证券化不断走向成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整体发展趋势已经势不可挡。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发展的两面性。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如果发展好了,可以及时有效地化解金融风险,提升金融市场效率;如发展不好,则会导致其市场的混乱、风险的扩散并最终导致多方利益受损。因此,在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进一步发展阶段,各方都要始终保持高度审慎的态度,做到趋利避害。

  虽然2020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持续增长,但不良贷款资产交易下行趋势明显,同时,不良贷款资产项目的线下尽调、磋商谈判等工作受疫情影响难以开展。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使得不良资产处置难度加大,一些传统方式和渠道受到较大冲击。因此,要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稳健发展,一方面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快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建设;另一方面,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自身要加强创新,开发更多适应新形势、新需求的产品或模式,提升业务和管理水平,迎接新市场和新挑战。

  参考文献:

  [1]乔小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04):69-73.

  [2]高蓓,张明.不良资产处置与不良资产证券化:国际经验及中国前景[J].国际经济评论,2018(01):124-142+7.

  [3]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课题组.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J].上海金融,2013(11):71-77.

  [4]姚建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审计风险的评估与应对[J].财会通讯,2020(05):138-142.

  [5]杨迪川.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进展、交易特点与建议[J].福建金融,2019(12):54-58.

  [6]王亮亮,王跃.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国际经验[J].中国金融,2020(02):69-70.

  [7]乔小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04):69-73.

  [8]刘红霞,幸丽霞.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融资动机研究——基于2005-2014年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试点的实证检验[J].南方金融,2015(04):4-14.

  [9]高炜.不良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践探析[J].西南金融,2016(07):44-48.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篇五: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目前国内融资的刚性兑付的潜规则尚未真正意义上的打破导致大量理论上应该事先风险隔离的不良资产化证券仍面临的隐性风险承担问题尽管这些风险可能不会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但是相关的声誉风险会进一步蔓延到amc迫使amc不得不在不良资产证券化结构中增加对劣后级证券的持有实际上提高了发起证券的成本或者尽可能的选择名义上为不良实际上是正常的资产进入资产池避免发生投资者不理性损失赔偿事项

  不良资产证券化给AMC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银监会于2015年批准中国银行并重启了首单“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本文通过分析不良资产证券化给AMC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其未来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中应解决的问题,希望对AMC(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有所启发。

  标签:不良资产证券化;AMC;机遇和挑战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破冰”

  根据银监会2015年11月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2014年末仅不到0.81%,而2015年三季度末急升至1.59%,极其接近2%的风险警戒线,银行业不良贷款形势严峻。银监会于2015年12月批准中国银行并重启了首单“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为市场化处置不良资产打开了“一扇窗户”。

  AMC作为专业不良资产处置金融机构,拥有丰富的不良资产处置经验,且一直以来不断探索和积极实践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方法和途径,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破冰”对AMC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但也存着现实的挑战。

  二、不良资产证券化,AMC面临的机遇

  1.解决资产负债周期错配?

  AMC业务发展分为两个阶段:政策性处置阶段和商业化业务阶段。政策性处置阶段,AMC主要负债来自银行借款,利用政策优势获得银行低息借款,收购不良资产后中长期持有处置,其资产负债错配问题已较严重。商业化业务阶段,AMC积极探索负债业务,如通过资本、发债、保险资金等方式调整负债结构,但就其负债比例来看,银行借款所占比例仍很大;在资产业务方面,虽投资了不同类型、不同周期(主要为中短期)的商业化项目,但不良资产处置所占比例仍很大,业务周期仍较长。此种业务模式下,AMC资产负债周期错配问题仍较突出,流动性风险仍较大。

  对AMC而言,目前的业务模式下,资产管理的成本较高,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可有效打破当前过度依赖银行借款的负债格局和资产负债周期错配的风险,有效降低资金成本,在目前杠杆率限制规定下,有效扩大经营规模,降低不良资产收购处置的短期持有、处置问题。

  2.实现存量项目的风险化解?

  AMC收购并持有的存量项目多为不良资产,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AMC短期内迅速处置可能性少,且此类项目一般需要在经济较好时方能取得较高收益,这意味其持有资产期间较长,管理或者处置的风险比较高。同时AMC也自

  投大量房地产等传统行业的项目,随着该等行业不景气,很多项目变成了“不良资产”。

  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AMC可用出售存量项目的资金开展不良资产收购或者投资新项目,加快资产的流动性,有助于突破经济资本的限制,调整业务结构,实现较快调整目标。?

  3.实现AMC营利模式转型

  AMC传统的营利模式,是一种“类银行”模式的赚取利差模式。受到企业履约能力的下降以及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其营利空间将会大大压缩,因此AMC迫切地需要转变营利模式,即向轻资本的经营模式和高增值型的“大资管”、“大投行”经营模式转变。

  对AMC而言,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满足资本监管和杠杆监管的要求,缓解监管机构对其资本和资金约束。同时AMC可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扩大不良资产主业规模、提升资产处置效率、分散风险,在为其他金融同业、高成长企业、新兴产业行业提供高增值的服务,增加财务顾问费、资产管理费等中间收入,实现营利模式的转变。?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AMC面临的挑战

  1.法律制度、政策方面的限制

  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涉及多方交易主体,法律关系复杂,交易结构链条长,必须有比较完善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法律体系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作为支撑。而现实情况是目前我国在资产证券化领域仍然缺乏的专门法律或行政法规,不良资产证券化方面的规定就更加稀缺,支持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政策也很匮乏或者说基本没有。

  2.不良资产证券估值定价的限制

  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行定价中,存在现金流不稳定、估值定价困难的困难。较正常类债权面言,不良资产是逾期不能还本付息的资产,其现金流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在不良资产批量处置时常常需要折扣转让,折扣的幅度涉及各方利益,而不良资产定价通常是以未来可回收现金流扣除回收成本为基础,再考虑流动性溢价和其他投资的机会成本后确定,其主观性很强,因此,估值难度非常大。

  3.投资者认同方面的限制

  投资者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认可度普遍偏低,甚至有投资者对其存在偏见,如有人就觉得不良资产具有不稳定和难预测的现金流,其很难作为证券化的标的,如果实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就是向广大投资者转移“有毒资产”,将引发类似美国“次贷”危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大量证券投资者大都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

  上的机构客户,这类机构客户的风险厌恶度高,较少投资不良资产证券。

  4.基础资产产生现金流的限制

  一般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多属高收益债券,通过以时间换空间的操作,其投资价值一般比较高。但在经济“新常态”的下,基础资产的还本付息能力下降,此类证券可能难以获得市场投资主体认可。由于基础资产可能难以按照证券化初期预定方案产生足够的现金流,有可能突破原方案设计的压力测试值,那么就可能对AMC产生的较大的压力。AMC发行不良资产证券的预期收益可能会被市场所低估,其难以获得足够的现金流或者融资成本将显著上升。?

  5.风险隔离机制方面的限制

  目前国内融资的刚性兑付的潜规则尚未真正意义上的打破,导致大量理论上应该事先风险隔离的不良资产化证券仍面临的隐性风险承担问题,尽管这些风险可能不会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但是相关的声誉风险会进一步蔓延到AMC,迫使AMC不得不在不良资产证券化结构中增加对劣后级证券的持有,实际上提高了发起证券的成本,或者尽可能的选择名义上为不良实际上是“正常”的资产进入资产池,避免发生投资者不理性损失赔偿事项。四、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AMC需要解决的问题

  1.需要国家法律政策方面的支持

  AMC公司应共同向国家有关机关提出建议,建立健全不良资产证券化法律体系;同时还应获得国家政策方面的优惠措施或支持,如不良资产证券上市交易、税收优惠等。

  2.提高不良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池的配置

  充分发挥AMC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的专业能力,提高不良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池的配置能力。通过对不良资产证券基础资产进行整合、搭配,从而将不同类别的不良资产收益整合为稳定、可预期的资产池,达到不良证券化对稳定现金流的要求,避免发生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违约风险。

  3.培育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投资者

  AMC应充分培育国内处机构投资者,与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是要发掘国内的养老投资基金、保险公司、企业年金等构成不良资产证券化最主要的投资者。二是要发掘国际机构投资者,特别是欧美的机构投资者,因为他们在这一方面具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管理经验。

  4.做到真正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隔离

  AMC发行不良资产证券,要做到真正的风险隔离。一是要做到基础资产的

  “真实出售”,不管是基于所有权转让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还是基于收益权转让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二是要做到真正的破产隔离。从而能够真正意义上发挥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作用。

  5.提高不良证券化的收益水平

  提高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收益水平,使其收益要远高于同期国债和银行存款,考虑到流动性劣于股票等权益类产品,其风险水平也必须低于权益类产品,这样能够获得长期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如银行、保险、私募基金等。还应充分引入信用评级和证券发行等中介机构信用,不良资产透明度和收益率便大幅提升,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追捧。同时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定价要向浮动利率定价转变,以降低利率风险。

  总之,不良资产化证券化作为一种市场化处置不良资产的措施,能够有效解决AMC资产负债错配,实现存量项目的风险化解,实现AMC营利模式转型。AMC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多年的不良资产处置经验,取得法律法规、政策方面的支持,在保证产品良好的安全性、流动性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收益率,充分构建风险防线,培育合格投资者,扩大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需求,发展壮大自身。

  参考文献:

  [1]李皓.中国华融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方案设计.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闫衍.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与展望[J].财经,2015(10).

  [3]沈炳熙,马贱阳.关于我国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几点认识[J].金融研究,2007(12).

  [4]孙建东.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证券化面临的困难及对策陈素[J].经理日报,2007.

  [5]陈野华,卓贤.我国AMC不良贷款证券化的模式选择[J].金融研究,2005(3).

篇六: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问题相较于美国欧洲各国及日本等金融发达国家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成熟度还相对较低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支持的需求又比较大在此情况下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于金融机构丰富业务模式盘活存量资产拓展资金来源提高盈利能力进而推动债券市场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资产证券化行业发展规模及四大发展趋势分析

  资产证券化是指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过程。它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资产证券化种类范围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2004年,证监会发布《关于证券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年,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为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资产证券化实践从此在中国拉开了帷幕。由此开始,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历程经过了三个阶段。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

  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发起者将风险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出去,有助于发起者改善各种财务比率,提高资本的运用效率,满足风险资本指标的要求;最后,便于进行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证券化使发起者可以更好的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取得精确、有效的资产与负债的匹配。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优缺点

  随着证券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ABS)规模正持续走高,2020年12月我国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ABS)产品规模18307亿,较2019年同期增加4027亿,同比增长28.2%。

  2018-2020年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ABS)产品规模及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整理随着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快速发展,我国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ABS)产品只数持续增长。2020年12月我国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ABS)产品只数1788只,较2019年同期增加437只,同比增长32.35%。

  2018-2020年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ABS)产品只数及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整理我国基金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相较于证券公司业务发展较慢,产品规模相对较小。

  2020年12月我国基金子公司资产证券化(ABS)产品规模2693亿,较2019年同期增加724亿,同比增长36.74%。

  2018-2020年基金子公司资产证券化(ABS)产品规模及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整理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资产证券化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决策建议报告》数据显示:相较于证券公司,我国基金子公司资产证券化(ABS)产品数量整体较小。2020年12月我国基金子公司资产证券化(ABS)产品数量286只,较2019年同期增加74只,同比增长34.91%。

  2018-2020年基金子公司资产证券化(ABS)产品只数及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整理对于特定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如不良资产证券化,还存在信用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等多种风险。我国在资产证券化方面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对于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管理,无论是在风险意识上、管理技术上还是在经验上,都还存在不足。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问题

  相较于美国、欧洲各国及日本等金融发达国家,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成熟度还相对较低,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支持的需求又比较大,在此情况下,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于金融机构丰富业务模式、盘活存量资产、拓展资金来源、提高盈利能力,进而推动债券市场发

  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趋势

  -全文完-

篇七: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不良资产证券化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与路径选择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背景及含义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一直居高不下。我国于1999年先后成立了信达、长城、东方、华融等4家资产管理公司专门负责接管四大国有独资银行的不良债权。2003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共处理不良资产逾5000亿元,回收现金则只有994亿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后,银行的逾期贷款不再正常上升,出现了“赖账经济”,那么很可能由此导致国家金融风险的逆向上升。虽然经过六年的努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从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我们应该看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仍然任重而道远。目前,我国资产管理公司是用债权转股权的方式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这种债转股的方式在目前来看,有利于缓解国有企业债务负担过重的现状,在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够清晰,公司治理结构不够规范的情况下,也有助于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但是,

  从长远来看,该方式的弊端也会逐渐暴露出来。由于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的资产回收率和现金回收率低以及国有商业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急需寻找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因而探索一种可以有效地解决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不良资产,并能有效的处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的未处置的不良资产的方法,是当务之急。正因为债转股的弊端逐渐凸现,我国商业银行吸取了国外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正在开始施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利用资产证券化的特点使不良资产与银行风险剥离开来,从而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坏账率,扫除一切阻碍其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使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加大。不良资产证券化(Non-performingAssetsecuritization,简称NPAS)是将流动性较差的金融不良债权进行组合、包装,使之在可预见的未来产生的现金流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并在此基础上配以适当的信用增级,提高其信用质量,将该组资产预期现金流的收益权转换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动、信用等级较高的证券的过程。众所周知,我国的信用风险高度集中在银行,而

  不良资产证券化则可以有效地把信用风险从银行配置到其他市场领域,从而降低信用风险在银行的高度集中,同时为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进行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提供新的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这些功能完全符合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10月30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阐述的战略重点,其对于促进银行业以市场化手段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和加快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必将有长足发展,必将成为我国未来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形成的原因21世纪中国经济飞速的发展,经济上升时期,企业投资愿望增强,社会资金需求加大,银行会相对放松信贷准入条件贷款投放速度加快;持续的信贷高增长会导致信贷膨胀,从而引发通货膨胀,产生经济泡沫。当经济转入调整时期,信贷投放速度放缓,这时如果企业对外负债水平较高、经济收益减少,一旦向银行再融资出现困难,企业的按期偿债能力就会减弱,不良资产开始逐步暴露。然而不良资产问题制衡着我国商业银行的持续与健康发展,所以政府要尽快出台相关措

  施解决这个问题,使我国商业银行能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绝对的竞争优势。由此,衍生出不良资产证券化,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不良资产有上升趋势以及导致不良资产上升的“罪魁祸首”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有上升的趋势,虽然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手法日益完善,但却改变不了日益膨胀的“不良资产军团”。归根究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上升的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宏观经济形势剧烈波动及投资膨胀,是导致大量无效资产的政策性原因。投资的增长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前提条件是进行有效的投资,即投资的增长形成有效的供给,经济增长质量达到预期目的。超出国民经济增长的投资膨胀,在银行方面的反映就是大量信贷资产呆滞于陷入困境的企业中。

  第二,信贷资金财政化。当80年代初实行“中短期设备贷款”和“拨改贷”后,企业的新建项目也开始依靠银行贷款,到80年代中期财政已基本不向企业增资拨款,应由财政支付的一

  些固定资产投资改由银行向企业贷款,应由财政支付给企业的流动资金也改由银行向企业贷款解决,应由财政拨付的国家储备物资资金改由银行向企业贷款。企业对银行的过份依赖逼迫银行不得不发放一些质量不高的贷款。

  第三,财税体制畸形,致使国有企业注资不足。建设银行的基建贷款,中国银行的固定资产外汇贷款和工行、农行的技改贷款,本应由财政作为企业的资金无偿拨付给企业,但规定向银行借款,使得相当部分国有企业的自有资本比例过低。企业税收方面,虽然1993年7月实行了新税制,但长期处于旧税制下的国有企业已是积重难返,改革开放之初国有企业原有自有流动资金占30%,现在工业企业降到了10-20%,商业企业只有3%,国有企业负债率高达80%以上,已无能力偿还银行贷款。

  第四,银行体制性原因。银行的体制决定着银行的行为、动机和方向。受传统计划投资体制的制约,专业银行基本没有信贷自主权,这不仅表现为政策性投资贷款要听命于政府,其经营性贷款限额以上的部分也不能自主决定。这些“点贷”项目因为选择不当,致使贷款形成大量逾期。

  第五,银行经营管理上的原因。一方面银行的信贷体制有问题,许多项目虽经集体审批,但责任人不够明确,出了问题责任不清。另一方面,贷款决策缺乏科学的信息咨询系统,对贷款项目的可行性调查,通常是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静态分析多,动态分析少;立足区域性眼光分析多,站在全局性角度分析少,受其局限,造成相当多的贷款项目未竣工便成为风险性呆账贷款项目。其次是银行内部存在重贷轻收现象,忽视贷中管理,没能用自身在信息方面的优势来减轻信贷风险。因此,银行经营管理上的偏差,造成信贷资金运营上的许多疏漏。第六,银行经营未真正步入法制化轨道。一是金融部门不适当的业务竞争,削弱了银行信贷的监督管理。企业利用银行之间的竞争漏洞,乘机多头开户、多头贷款、甚至多头套现,从而形成贷款风险。二是银行贷款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个别信贷人员有章不循,以贷谋私,自我引入风险。三是银行信贷投放中缺乏健全严格的法律程序,合同及抵押、担保等手续不够完善。纵观上述原因,银行为处理这块巨额的不良资产,实行了多种的解决方法,比如兼并重组、债

篇八: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

  作者:卢睿斌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2013年第8期

  卢睿斌

  (中国银行总行,北京100818)

  摘要:笔者主要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条件出发,探讨了不良资产证券化可行性,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F812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22-00-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条件

  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不良资产的不断积累,不仅影响银行的正常运转。同时,威胁着国家的金融系统安全运行。对不良资产进行估值,然后推向市场,吸引资金来分散风险,是不良资产处理的新思路。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将分散不良资产造成的风险,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需要具备内外双重条件。

  (一)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外部条件

  1.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保证,在进行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政府在其制度的完善以及证券的担保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2.专业机构处置不良资产

  专门机构来处理不良资产,以确保不良资产回收效益的最大化,资产管理公司可以从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从而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资产管理可以利用债转股、打包、债务重组、资产证券化贷款的处理方法等,是资产证券化可以转换到管理,资产管理公司应该扮演服务者,来推动资产证券化。

  3.国外中介机构、国外投资者参与不良资产证券的发行

  需要引进国外中介机构、国外投资者参与不良资产证券的发行,因为不良证券的发行需求是主要面向国际的。特别是发达国家具有实力的需求者,因为在国内,对不良资产证券的需求比较有限,资本市场投资的结构存在较多的不合理的地方,所以国内的不良资产证券需要面向国际的投资者,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几个外部条件存在,是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础。

  (二)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内部条件

  1.具备稳定的、可预测的未来现金流量

  资金的证券化一般都具有这个特点。因为其资产的具体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所以具备进行证券化的条件的,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其一,不良资产是具有价值的,资产管理公司从商业银行分离出来的不良资产。这些不良资产的质量不高,但是具有价值的资产还是存在的,例如不动产的抵押,从合同的角度开看,贷款违约了,但是资产管理公司是拥有这些资产的抵押权的,这种抵押权是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的。其二,因为不良资产的本质决定了其市场价值,虽然其市场价值比不上合同约定的本息价值,但是其实际价值还是存在的,所以这并不影响到证券发行的价值的确定。其三,不良资产中,有些是因为暂时的原因无法及时的偿还的,这从狭义上讲不能够算不良资产,但是其可以参与不良证券之中的,其可以作为证券化的支撑资产。

  2.资产池现金流量具有规律性

  当一定数量的不良资产在一起的时候,形成的资产池的现金流是有一定的规律性,资产证券化,通过结构性重组,然后在证券化推向市场,实现流动性和转换的流动性。对于不良资产而言,虽然单个的资产的现金流量不确定因素较多,但是根据其具体的情况,然后进行合理的组合,就能够有效的分担风险,这样就能够保证未来现金流量的确定和可预测性。

  3.买卖方间利益均衡

  买卖方之间利益均衡是进行证券化的最基本条件,投资者进行投资的目的不是占有不良资产,其主要是获得投资收益,合理的回报是保证交易实现的先决条件。这三个内部条件,为不良资产的证券化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

  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能够促进我国的金融体制的改革。我国商业银行长期的运转存在较多的不良资产的累积,不良资产的累积给银行的继续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威胁着我国的金融体系的安全,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显得日益重要。只有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开展不良资产的证券化,探讨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可行性。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优势

  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将银行的风险降低,增强资产的流动性,同时改善负债结构、金融市场为投资提供了各种工具。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会进行传输和分布,可以改变风险集中,相对于其他形式的不良资产处理、资产证券化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是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够提升银行资本的充足率,可以提升资金的流动性。一个稳定的商业银行,其资本的充足率应该不低于百分之八,不良资产的证券化能够降低资金的风险,减少风险资金的数量。

  二是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够引入市场机制,可以提升资金的配置效率,证券化面向国际,能够扩充投资者的选择空间,同时资产证券化能够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减少道德风险的产生。

  三是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够有效的降低资产的处置成本,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通过投资银行、评级机构和担保机构等,各种金融工具的运用,可以降低不良资产的处理的经济成本;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抵押给银行的资产处理,负债结构改善,确保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和风险。

  四是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银行可以获得低成本的资金来源,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它不能在原抵押贷款投资,商业信贷投资者可以通过资产支持证券控股.它是一种间接投资,银行当证

  券出售,以保持它的一些资产继续服务,并获取利润,这也是银行资金的来源,用于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

  五是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够促进金融市场的结合,银行通过这种手段,可以将资金用于发放贷款,购买金融资产以及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从而加强金融市场中交易市场的联系,有助于市场的结合。

  (二)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可行性

  推动不良资产证券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其相对复杂,需要国家局部证券化的环境和基础,并且对市场需求也有一定的要求。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体系基本健全,目前已经具备了开展不良证券化的基本条件,其为不良资产的证券化提供了保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经济增长形势很好,国内地资本需求量大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经济条件基本成熟,金融资产在国民中占有的比重也提升了。金融体制改革不断进行,给不利资产证券化奠定了基础。

  2.不良资产证券化涉及领域广泛,需要律规范保证

篇九: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

  .

  ..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与路径选择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背景与含义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一直居高不下。我国于1999年先后成立了信达、长城、、华融等4家资产管理公司专门负责接收四大国有独资银行的不良债权。2003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共处理不良资产逾5000亿元,回收现金那么只有994亿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后,银行的逾期贷款不再正常上升,出现了“赖账经济〞,那么很可能由此导致国家金融风险的逆向上升。虽然经过六年的努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从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我们应该看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仍然任重而道远。目前,我国资产管理公司是用债权转股权的方式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这种债转股的方式在目前来看,有利于缓解国有企业债务负担过重的现状,在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够清晰,公司治理结构不够规的情况下,也有助于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但是,从长远来看,该方式的弊端也会逐渐暴露出来。由于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的资产回收率和现金回收率低以与国有商业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急需寻找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因而探索一种可以有效地解决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不良资产,并能有效的处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的未处置的不良资产的方法,是当务之急。正因为债转股的弊端逐渐凸现,我国商业银行吸取了国外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正在开始施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利用资产证券化的特点使不良资产与银行风险剥离开来,从而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坏账率,扫除一切阻碍其开展道路上的障碍,使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加大。不良资产证券化〔Non-performingAssetsecuritization,简称NPAS〕是将流动性较差的金融不良债权进展组合、包装,使之在可预见的未来产生的现金流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并在此根底上配以适当的信用增级,提高其信用质量,将该组资产预期现金流的收益权转换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动、信用等级较高的证券的过程。众所周知,我国的信用风险高度集中在银行,而不良资产证券化那么可以有效地把信用风险从银行配置到其他市场领域,从而降低信用风险在银行的高度集中,同时为银行开展中间业务、进展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改革开展提供新的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这些功能完全符合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10月30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阐述的战略重点,其对于促进银行业以市场化手段进展资产负债管理和加快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必将有长足开展,必将成为我国未来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形成的原因21世纪中国经济飞速的开展,经济上升时期,企业投资愿望增强,社会资金需求加大,银行会相对放松信贷准入条件贷款投放速度加快;持续的信贷高增长会导致信贷膨胀,从而引发通货膨胀,产生经济泡沫。当经济转入调整时期,信贷投放速度放缓,这时如果企业对外负债水平较高、经济收益减少,一旦向银行再融资出现困难,企业的按期偿债能力就会减弱,不良资产开始逐步暴露。然而不良资产问题制衡着我国商业银行的持续与健康开展,所以政府要尽快出台相关措施解决这个问题,使我国商业银行能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绝对的竞争优势。由此,衍生出不良资产证券化,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不良资产有上升趋势以与导致不良资产上升的“罪魁祸首〞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有上升的趋势,虽然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手法日益完善,但却改变不了日益膨胀的“不良资产军团〞。归根究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上升的必然性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宏观经济形势剧烈波动与投资膨胀,是导致大量无效资产的政策性原因。投资的增长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开展的必要条件,但前提条件是进展有效的投资,即投资的增

  1/6

  ..

  .

  ..

  长形成有效的供应,经济增长质量达到预期目的。超出国民经济增长的投资膨胀,在银行方

  面的反映就是大量信贷资产呆滞于陷入困境的企业中。

  第二,信贷资金财政化。当80年代初实行“中短期设备贷款〞和“拨改贷〞后,企业

  的新建项目也开始依靠银行贷款,到80年代中期财政已根本不向企业增资拨款,应由财政

  支付的一些固定资产投资改由银行向企业贷款,应由财政支付给企业的流动资金也改由银行

  向企业贷款解决,应由财政拨付的国家储藏物资资金改由银行向企业贷款。企业对银行的过

  份依赖逼迫银行不得不发放一些质量不高的贷款。

  第三,财税体制畸形,致使国有企业注资不足。建设银行的基建贷款,中国银行的固定

  资产外汇贷款和工行、农行的技改贷款,本应由财政作为企业的资金无偿拨付给企业,但规

  定向银行借款,使得相当局部国有企业的自有资本比例过低。企业税收方面,虽然1993

  年7月实行了新税制,但长期处于旧税制下的国有企业已是积重难返,改革开放之初国有企

  业原有自有流动资金占30%,现在工业企业降到了10-20%,商业企业只有3%,国有企业负

  债率高达80%以上,已无能力偿还银行贷款。

  第四,银行体制性原因。银行的体制决定着银行的行为、动机和方向。受传统计划投资

  体制的制约,专业银行根本没有信贷自主权,这不仅表现为政策性投资贷款要听命于政府,

  其经营性贷款限额以上的局部也不能自主决定。这些“点贷〞项目因为选择不当,致使贷款

  形成大量逾期。

  第五,银行经营管理上的原因。一方面银行的信贷体制有问题,许多项目虽经集体审批,

  但责任人不够明确,出了问题责任不清。另一方面,贷款决策缺乏科学的信息咨询系统,对

  贷款项目的可行性调查,通常是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静态分析多,动态分析少;立足区

  域性眼光分析多,站在全局性角度分析少,受其局限,造成相当多的贷款项目未竣工便成为

  风险性呆账贷款项目。其次是银行部存在重贷轻收现象,无视贷中管理,没能用自身在信息

  方面的优势来减轻信贷风险。因此,银行经营管理上的偏差,造成信贷资金运营上的许多疏

  漏。

  第六,银行经营未真正步入法制化轨道。一是金融部门不适当的业务竞争,削弱了银行信贷

  的监视管理。企业利用银行之间的竞争漏洞,乘机多头开户、多头贷款、甚至多头套现,从

  而形成贷款风险。二是银行贷款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个别信贷人员有章不循,以贷谋私,自

  我引入风险。三是银行信贷投放中缺乏健全严格的法律程序,合同与抵押、担保等手续不够

  完善。

  纵观上述原因,银行为处理这块巨额的不良资产,实行了多种的解决方法,比如兼并重组、

  债务破产和债转股等多种形式的解决方法。其中,债转股是最常用的解决方法,但却存在着

  一些缺陷,导致银行不能长期使用。

  处理不良资产的主要解决方法和手段之一的“债转股〞存在

  着一些弊端

  债转股是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把银行对一局部企业的债权转化为股权,帮助企业走出困

  境,从而防和化解金融风险。在我国,这种方法是普遍使用的解决不良资产的手段方式。从

  实施债转股几年的经验来看,债转股对于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的化解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

  绩,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债转股只对少数国有企业有效。债转股只对那些有着开展

  潜力、管理和规章制度比拟健全规,只是由于缺乏资本金,企业负债率过高,财务本钱过大,

  造成企业经营亏损而无法形成良性企业积累机制的特定国有企业有效。但是对于大多数生产

  技术水平低、经营管理落后而又负债累累的国有企业实施债转股,却不能实现预定的债转股

  政策目标。另一方面债转股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国有企业的

  盈利能力取决于企业的自身条件和资产管理公司改善企业的能力。对于债转股的企业来说,

  其自身条件是不容乐观的,而通过债转股过得了企业经营权和控制权的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

  的经营前景也是一个未知数。

  2/6

  ..

  .

  ..

  既然债转股这种解决方法存在着这种弊端,银行必须考虑个别企业的开展情况,从而另辟蹊径,寻求更有效的解决方法。据知西方国家将不良资产转化为证券,从而出售给投资者后,使原本资金流量不大的不良资产产生了现金流,使银行有充足的现金流去补充核心资本。这种方法,令原本由银行承当的风险转嫁给投资者,使银行更好的开展。西方施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成效对我国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启示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积累也越来越多,已成为银行深化体制改革的瓶颈,是引发金融危机的最大隐患。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自身与政府都加大了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虽在化解不良资产存量和降低不良资产比率上都取得一定成效,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和比例仍然很高,并且不良资产规模呈动态增长趋势。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国在化解不良资产的问题上寻找新的思路。从欧美兴旺国家处理信贷资产的实践来看,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创新工具,可成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方式。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开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实践说明资产证券化对于解决一些国家银行系统积累的不良资产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不良资产证券化在各国的开展差异很大,主要产生在出现过金融或银行业危机的国家或地区,但并非这些国家都有不良资产证券化,解决银行系统风险的迫切程度和政府支持力度是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否在一国获得开展的决定因素。

  最初源于19世纪80年代末美国的危机处理机构——重组信托公司〔RTC〕推出“N〞系列计划来处置其与房地产有关的不良贷款和准不良贷款〔包括单家庭按揭、多家庭贷款和商业房地产贷款〕、房地产,“N〞系列发行了140亿美元证券,并首次引入浮动利率债券、专业抵押品管理机构、现金储藏等形式。RTC的实践推动了美国商用房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开展,促进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规化。美国是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最大发行国,发行额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意大利虽然作为世界第六大经济国,但受90年代早期经济衰退和监管不严的影响,银行系统不良资产比例在1996年累积高达贷款总额的11.2%,总量达169万亿里拉。为解决不良贷款问题,意大利于1999年4月通过证券法,并特别允许对不良资产证券化产生的折扣损失分五年进展摊销,有力地刺激了该国的贷款证券化和资本市场的开展。自1997年8月第一笔不良资产证券化以来,意大利已发行了32笔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总发行金额达98.4亿欧元,是全球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第二大市场。随着欧美不良资产市场的不断成熟,逐渐形成了一批专门从事不良资产投资的机构投资者。90年代中期后,这些投资者纷纷进入亚洲市场成为亚洲不良资产与其支持证券的主要购置力。据统计,从1991年起各类投资基金已将90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亚洲不良资产市场。相比拟而言,开展中国家的机构投资者缺乏足够的资金与技术实力,国零售市场的开展尚处于空白。外资的参与促使这些地区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运作走向国际化。如日本和国的大局部不良资产证券化都是采取离岸方式,针对欧美机构投资者发行。此外,外资机构凭借着专有技术以各种中介机构的身份几乎垄断性地介入到证券化过程。外资的参与使亚洲不良资产市场不断深化,市场环境不断改善。实践证明,资产证券化对于批量处置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具有积极作用。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为不良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强烈的供应动力,我国金融市场逐渐深化、国机构投资者逐渐成熟,为不良资产证券化提供了潜在的需求和市场环境,一系列经济与金融立法的实施,为开展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初步的制度框架。但资产证券化对一国的法律、会计和税收制度有特别要求,需要政府部门特别是经济管理部门作出积极相应、大力推动。目前,我国还缺乏资产证券化所需的法律政策环境和制度安排,在很多方面还存在操作性障碍。为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改善银行体系的资产质量,建议根据市场的开展情况,分阶段、逐步地改善

  3/6

  ..

  .

  ..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制度环境,提高政策明朗度,降低资产证券化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本钱,推动资本市场的开展。总的来说,正因为债转股这种方式对处理我国局部企业的不良资产时蕴含不利因素,所以我国向西方国家吸取经验,引进不良资产证券化,但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在很多问题上还没得到完善,并且存在不少障碍,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时遇到的障碍终究是什么!我国实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障碍不良资产的在因素决定着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施行。而且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是目前的形势下化解我国巨额不良资产的一种理性选择。但是就我国的经济现状来分析,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能够健康地施行开来,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首先是我国先天的金融体系的缺陷,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不足;其次是很多其他客观原因的制约。正是这种种原因的驱动下,才导致了我国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出现了诸多问题和障碍。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些问题的所在之处。缺乏专业规的评级机构资产评估、信用评级、会计处理等要素是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重要的组成局部。在规的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资信评估起到了增加投资者信心,为市场提供信息,提高交易透明度的作用。然而,我国目前缺乏被市场投资者所承受和认可的在国、国际金融市场有影响力的资信评级机构,没有建立起能表达政府全面信用支持的有效的信用增级机制。现有的资信评估机构缺乏统一的组织形式和运作规,独立性不强,出具的评估结果难以得到广阔投资者的认同,与资产证券化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同时,不规、不统一的评估方式,进一步加大了证券的发行本钱,影响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行。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创新金融工具,涉与到很多新的法律问题,需要依靠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规其运作,明确各参与主体的地位、权利和义务关系。目前资产证券化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我国现有的《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公司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等法律和行政法规,都未对不良贷款的证券化问题做过任何的规定,直至目前我国对于该问题的法律法规还是空白。2005年4月22日正式颁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方法》,只是一个方法,立法层次比拟低。而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两个试点也只是在该方法的根底上先行运转起来。另外,诸如中国土地注册、抵押、会计、披露、税收制度、SPV的法律地位都未完善,直接针对不良资产的法律框架还未形成,各参与主体的地位、权利和义务关系尚不明确,法律保障根底不充分。缺乏理性机构投资者和专业技术人才在资产证券化最为兴旺的欧美市场,其资本市场比拟成熟,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投资者为机构投资者,而不是分散的个人投资者。反观我国的资本市场,由于进入的法律障碍以与对资产证券化认知限制等多方面原因,我国目前缺乏理性的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对国家的有关政策以与国际上的金融创新品种缺乏了解,而由于不良贷款的独特性,其证券化的根底更不结实。另外,资产证券化涉与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技术性强,对人才的要求也很高,必须有一批既懂得国际上成熟的经验,又了解我国具体情况的复合型人才。但资产证券化对我国而言仍属于新事物,业专家尚处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阶段,相关的从业人员更是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这直接制约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进展。缺乏适宜的证券化载体〔SPV〕证券化载体〔SPV〕是资产证券化发起人与投资者之间的重要中介机构,SPV设立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发起人的破产风险对资产证券化的影响,即如果发起人破产,证券化资产不被列为清算财产,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然而国目前尚没有一家具有SPV功能的机构,

  4/6

  ..

  .

  ..

  对SPV的设立也没有提出统一的可行性方案,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设立SPV也还存在一些障碍。虽然1999年新成立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与美国的SPV有些相似,但它们不是以资产证券化为唯一目的,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SPV。所以我国还需尽快组建SPV。对资产证券化缺乏统一的监管和协调体系我国的资本市场历来受到国家的严格监管,资产证券化作为资本市场的新型融资工具和手段,潜伏着很大的道德风险,面临着对其如何进展监管的问题。另外,资产证券化涉与到担保、非银行金融业务、法律、会计、税收等多方面因素,单个的业务分工管理难以适应,因此必须建立统一的监管和协调机构。但我国目前并没有对资产证券化进展监管和协调的专门机构,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我国实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政策建议正是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先天不足,才导致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施行的路上存在着很多障碍。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想化解这些障碍,我国政府部门必须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根据我国在施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剖析其原因,实事,有效地去解决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施行的根本问题,使不良资产证券化在中国能够健康的开展开来,从而有效地处理我国巨额的不良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开展扫除一切障碍。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信用评级体系不良资产支撑的证券能否售出,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定价与评估是否合理。实行信用增级的目的在于弥补不良贷款初始组合时的信用等级与投资者所要求的信用等级之间的差距,从而增加对投资者的吸引力。由于国目前缺乏一个资质水平高、运作规的信用评级机构,因此可考虑由政府出面设立一家专业从事证券化信用评级服务的机构;或者通过政府特许的方式,选择一些在国际上具有较高资质和声誉的评级机构,从而建立一个组织形式独立、经营上自负盈亏的评级机构来规评级运作,提高信用评级的透明度,真正做到公正、独立的评估,树立良好的信誉和权威,使其成为广阔投资者普遍承受和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建立与证券化相关的法律制度证券化融资的一般方法是发行不同形式的证券,但这方面将受到许多法律的约束。因此从现在开始就应该着手构筑资产证券化所需要的法律框架并研究制定有关的法规,如制定与完善《公司法》、《证券法》、《信托法》、《担保法》、《破产法》以与《会计法》等的有关条款,尤其应当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开展的特点并根据资产证券化运作的具体要求出台一部《金融资产证券化条例》,并将其提高到国务院条例的层次,为今后开展各类资产证券化业务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建立符合市场机制运作的特设载体〔SPV〕在美国,SPV是以资产证券化为唯一目的的、有法律限制的、独立的信托实体,其在开展业务时,不受银行等相关利益机构以与财政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影响和控制,也不得破产,或远离破产的侵扰。然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资产管理公司承当了大量的不良资产的处理任务,可能的亏损必然殃与其自身信誉,存在着破产或被重组的可能;如果资产管理公司充当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公司,对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公司的运作要求必然会束缚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贷款资产的手脚,一定程度上会妨碍资产管理公司实现其既定目标。所以我国必须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建立SPV。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可以由政府出面组建国有独资形式的特设信托机构,也可在政府的担保下由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国有商业银行自行设立。建立统一的资产证券化监管体系建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监管体系,需明确监管的主体。鉴于证监会拥有丰富的证券监管经验,并且在全国围又有比拟完备的监管体系,因此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监管可以采取以证监会为主,银监会为辅,同时其他部门也承当一定的职责的监管体系。另外,在监管

  5/6

  ..

  .

  ..

  过程中,须特别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加强对根底资产的审查,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其次,严格限制SPV的业务围,禁止其从事任何与资产证券化无关的业务;再次,规资产证券化的运作程序,如真实销售的认定、信用增级与评级、会计处理以与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与交易等关键环节,还要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尤其是资信评级机构的管理。参考文献郭世江,卢春华,长征.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J].特区经济,2006,(5)志坚.中国金融前沿问题研究[M].中国金融,2003董琦.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难点与风险研究[J].经济界,2006,(1)晓宇,凯,万松.对国有商业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分析研究[J].金融时报,2005,〔4〕王爽.不良资产证券化在中国[J].商业银行时报,2007,〔11〕邓淑萍.我国实行资产证券化[J].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6〕王景兰.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关问题初探金融时报,2006余振纲,邱菀华.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J]财务与会计,2008,〔7〕白海洁,宋瑞敏.论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增级方法[J]商业时代,2008,〔2〕瑞永.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探讨[J]市经理学院学报,2005,〔3〕仝玲,菡.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可供选择的路径[J]时报,2005

  6/6

篇十: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作者:赵群来源:《经营者》2020年第16期

  赵群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资产证券化的功能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展望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资产证券化产生于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已经从美国传入欧洲、亚洲,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都是世界上资产证券化发展规模十分庞大的国家,尤其是美国,是当前资产证券化发展规模最大的国家。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起步较晚,且经历了诸多波折,时至今日,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相比,仍处于发展探索阶段。本文基于资产证券化的功能特点以及国内外的实践,就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一、资产证券化的功能特点

  资产证券化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其功能特点主要表现为改善资产流动性、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以及使金融机构经营模式更多样等。但资产证券化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影响,其在拓展金融机构资金来源的同时,也会导致金融机构在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放宽审批标准,从而增加信贷风险,影响金融稳定。此外,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说,资产证券化会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对宏观经济金融的稳定性存在不利影响。

  虽然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对比较快速,但就整体而言,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更需要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在此情况下,对资产证券化的功能需求比较积极。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盘活银行的存量资产,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有助于加快债券市场发展,增加其广度和深度,促进金融市场协调发展,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等。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始于2005年,虽然至今已经有了15年的时间,但基本还是处于试点阶段。从发展历程来说,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试点启动阶段、试点暂停阶段以及试点重启阶段。

  2005年4月,我国正式开始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颁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成为我国开始发展资产证券化的标志。

  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遇到阻滞,2009年到2011年间国内的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一度暂停,这一时期的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发展缓慢,整体可视为暂停阶段。

  2011年8月之后,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开始重启。最先重新启动的是券商资产证券化试点,2012年5月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也开始重启,并在2013年逐步扩大试点额度。之后ABN(Asset-BackedMedium-termNotes,资产支持票据)、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也陆续重新启动。在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重新启动的同时,国家政策层面也对资产证券化进行

  了逐步的松绑。2014年11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了资产证券化备案登记工作流程,次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注册、银监会备案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当年银监会批复了27家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办资格。之后,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陆续发布了各类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操作规则。

  目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主要有3种类型,即信贷ABS(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资产证券化)、企业ABS以及ABN。从2016年到2019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迅猛,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国全年共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23439.41亿元,年末市场存量为41961.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7%和36%。其中,信贷ABS发行9634.59亿元、企业ABS发行10917.46亿元、ABN发行2887.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5%和129%,分别占发行总量的41%、47%和12%,占市场总量的48%、42%和10%。

  三、我国资产证券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资产证券化的制度建设问题

  虽然资产证券化在我国正式启动实施已经有15年的时间,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完成资产证券化的制度建设,所面临的问题突出表现为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会计和税收制度界定不明确。

  目前,我国尚没有针对资产证券化的专门性的法律法规,由此导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资产证券化的实践操作中存在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冲突的地方,另一方面是虽然部分法律法规对资产证券化有所支持,但相关规定已经滞后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实际。资产证券化工作过程中的法律依据多依靠零散、不全面的司法解释,这在很大程度上对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在会计和税收制度上,一是现行的会计准则中有关会计要素、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合并、会计披露的界定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难以有效适用于资产证券化的情况;二是由于税法对资产证券化没有专门的规定,所以对于结构相对复杂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存在重复征税问题,违反了税收中性原则;三是对于信托形式的SPV(SpecialPurposeVehicle,指特殊目的的载体,也称为特殊目的机构/公司),信托法等法律制度没有明确税制主体框架。

  (二)资产证券化的监管问题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特征较为复杂且难以计量,这使得对其进行监管的难度比较大。我国资产证券化尚处于发展的初期,相对注重其特点与功能的积极作用,加上学界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当前主要还是集中于实践应用,在理论研究方面基础还比较薄弱,使得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相对滞后,监管实践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来说,资产证券化参与主体较多,但实际受到监管的却不是很多;资产证券化增加流动性和风险转移等基本功能,本身实质上就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存在较大影响;在监管层面、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方面存在不足,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人有较高的道德风险,使得监管有时力有未逮;资产证券化导致传统的融资中介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更加紧密,风险跨市场传递的隐患较大,且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篇十一: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P>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资产证券化最早创设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历了不到半个世纪的发展便成为金融市场中主流的直接融资工具,并于2005年在我国开始正式试点。通过回顾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分析,将其从试点阶段到高速发展这十余年划分为四个阶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问题政策建议

  一、绪论

  资产证券化是指利用结构金融理论支持下的相关技术,对符合证券化要求资产的风险和收益要素进行分离和重组,使其成为能够满足不同风险偏好者的投资需求并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流通的证券。它主要是通过发行证券从而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实现直接融资。更具体的来说,某些特定的资产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可以产生稳定的并且可被预见的现金流,通过过结构安排,将部分资产中的收益和风险要素重组与分离,在一定程度上将缺乏流动性但可以产生未来现金流收入的资产转换成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的并且可以流通的有价证券的过程。2005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开始正式试点,在这十余年间业务发展有过高速前进亦有停滞不前。我国资产证券化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当前经济发展的不断创新与推进,必将迎来一轮新的机遇。因而回顾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现状,分析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应的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建议。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一)探索阶段:20世纪末

  1992年三亚市开发建设总公司发行的以土地为标的物的“三亚地产投资券”为我国资产证券化探索先例。在那之后,不良资产证券化受到了国际投资者的关注与肯定,资产证券化步入了高速发展的道路。但是,前期的探索阶段依然存在着许多漏洞,例如法律法规、信息披露等方面从根本上不能满足投资者的要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二)试点阶段:2005年

  2005年3月正式启动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第一次试点,试点以来的第一个规范化项目是由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第一期“开元”CLO项目。该项目采用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优先级债券和在私募方式发行次级债券的两种发行方式。之后,由中国建行牵头,委托中信信托有限公司,通过优先级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次级证券向建设银行定向发行为信用支持的MBS产品,成为我国我国第一例成功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的代表。但因为2022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以此为契机引发的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重重的挫败了资产证券化业务,使其失去了近三年的发展机会,但是相关主体对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仍在进行不断的探索。

  (三)试点扩大阶段:2022年~2022年

  2022年后,我国资产证券化止步不前,陷入僵局。2022年,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重新步入了正轨。伴随着国家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支持,相关配套措施也逐步跟进,2022年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与银监会下发了文件《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紧接着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办法》与《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我国证券化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

  (四)常规化发展阶段:2022年至今

  2022年,我国资产证券化业高速发展,全年共发行各类债券118749.8亿元,较2022超出约30000亿元,同比增长速度为27%。继2022年国务院发布的文件后,盘活信贷存量可以算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支柱业务,2022年我国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数量为60余单,发行总规模约为2820亿元,和14年相比足足增加了一倍多,由此可见2022年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行数量已肉眼可见的速度上升,发行数量远超上一年度,并且超出2倍之多。关于参与证券市场的有关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是原有的主力机构外,城商行、农商行、资产管理公司也纷纷投入,占有一席之地。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发展良好正是借助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从而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三、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

  (一)参与主体范围不断扩大

  各大金融机构自资产证券化新规发布后纷纷试水,包括中信、光大、华夏、浦发等27家银行也在不久前刚刚经过中国银行监督委员会批复获得了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发行者,已经从原有的城市商业银行,逐步扩大范围,其中包括了国家政策性发展银行、农商行、外资注入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还包括汽车消费金融公司、财务公司等。不仅主要发行者数量日益增加,投资主体的结构也日益丰富。拿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举例,在持有人结构整体上,国内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集中程度高,其中近七成占比的为商业银行。随着经济的逐年发展,参与投资的人们自身的创新意识也逐渐提高。大型的财务管理公司、各类投资基

  金公司、城市与农村的信用合作社等等也一步一步的纳入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者的考虑范围内。

  (二)基础资产范围逐步扩大

  资产证券化投资依托于相应的金融产品,随着发展已经逐渐形成特有的基础资产池。其基础资产池内包含的产品主要可以分成5个部分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中小企业贷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一般中长期贷款和不良贷款。《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是监管部门在12年中旬下发的用来鼓励选择多元信贷资产作为基础资产的相关政策,其中多元信贷资产包括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鼓励选择符合条件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贷款等多种多样的信贷资产。

  (三)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业务不断创新

  目前,我国较为重要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类:首先是指机构资质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主要负责发行的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其次是企业资产支持证券,它可以通俗的理解为管理机构为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具有为特定的资产管理服务的以此为依托的证券。最后是资产支持票据,相应的管理机构则是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從中不难看出,当前资产证券化产品日趋多元化,各行各业也有积极参与,其中不乏交通、证券、电力、房产、林业、银行、基金、保险等众多行业。发散思维,踊跃创新也是当前业务发展的新常态。如阿里巴巴与东方证券公司合作推出的以信贷资产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业务—“阿里小贷”。这是证券公司首次以信贷资产为基础资产开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2月6日在深交所挂牌转让的华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华夏苏宁云创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是首个房地产投资基金在资产证券化

  业务备案制后于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渣打中国作为国内首批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外资银行之一,发行的第一单信贷资产证券化商品为“臻骋2022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这开创了在华成功发行的先河。诺亚财富与阿里小贷公司发行首只私募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由此可见,证券资产化产品种类日益丰富,资产证券化业务不断创新。

  (四)发行规模不断扩大

  2005年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开始正式实行。其中,由建行和国开行负责发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发行规模达到了约为7.2十亿人民币。2006年后的两年间发行规模分别达到了11.58十亿人民币、17.808十亿人民币和30.201十亿人民币。好景不长,全球范围的次贷危机与金融危机的相继爆发,致使我国的有关部门不得不重新调整我国的资产证券化的步伐。2022年初,创新型信贷资产证券化才由央行重新批准进行。2022年中旬,有关于重新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并扩大进程的通知才由央行联合银监会、财政部、卫生部门发布。一年后,发行总数与2022年相比多出5倍。

  四、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缺失

  随着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逐步推广加深,相应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不断丰富,即使在前几年的起步阶段,其也因为自身所有的复杂结构和庞大数量,要求必须有相应的大量专业人才进行维护,而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产品与稀缺的人才不成正比,尤其在我国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技术经验的人才极度缺乏,人才储备量相当不足,并且相关参与方的人才储备量也相对不足。

  (二)缺乏流动性的二级市场交易

  二级市场是有价证券的流通、交易场所,是可以进行有价证券买卖的市场。换句话说,二级市场可交易任意的过去的金融商品,从而达到为投资者提供资金流动。但中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市场受制于其规模。投资的主体大部分为银行,而银行间的互持现象往往十分严峻,银行持有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比例占八成以上。截至12年中下旬,仍有50%以上。

  (三)政府过度干预

  中国资产证券化的道路时间较短,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备。资产证券化业务受各方面的影响例如相应政策不完善、监管不力、相应服务机构的公信力缺失等。当今,关于如何促进资产证券化发展中国的商业银行缺乏一定的主动性。首先,投资主体如商业银行的吸收存款与发放贷款的业务可以依靠利率管制此项政策获得高额的利润;其次,银行难以将优质资产进行证券化的行为,有关机构一直严加控制。

  (四)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制度缺失

  由于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一直依靠于法律法规的限制与监管,而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与相应的法律制定建设不相匹配,因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无法保证。目前,《信托法》、《破产法》等是关于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法律法规,但是法律法规应该落实到细小之处,例如在规范此类行为方面的法规尚未完善。

  五、促进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培养与发掘综合性人才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市场的一手推进,金融市场的组成多种多样,资产证券化市场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教育更应该落到实处、

  落到方方面面,不仅要落实专业知识也要关注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起心中的道德底线。注重人才教育,不仅仅是在校人员或者是在职人员都要做到懂法守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培养高专业性的团队,多样化发展。为挖掘综合性人才也可以从学校抓起,金融机构或有关部门可以和高效达成合作,提早制定培养计划、利用资源,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提前为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储备专业人才。

  (二)健全资产证券化法律体系

  2005年开始正式试点至今已经过去了十余年,但是仍然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完备的体系对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我国一直存在的弊病是相关负责监管的部门因为数量庞大而导致的职能分散,虽然在这一段时间以来偶有一些相对应的法律规范制定与出台。但是,注意力不能只放在完善其种类商,审批程序的简化也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此同时扩充业务范围。

  (三)提高利率改革的速度,放开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为了将不良资产证券化是银行实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第一目的,银行往往通过优良资产作为基础资产进行证券化从而获得利润,与优良资产相对应的不良资产也是银行基础资产的一部分,然而不良资产在长久来看会阻碍银行资金的流动性,进一步影响银行的获利,不利于长久的发展,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利率改革。利率管制是我国目前一直实行的利率制度,这主要是指银行的收入可以由存款與贷款的利息差实现,降低对证券化业务的踊跃性,为了改善依赖于存款与贷款的利息差收入可以考虑取消利率管制,同时采取一定奖励措施鼓励银行将不良资产证券化,提高其业务的积极性,提高收入。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批准号:14NDJC086YB)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批准号:LQ13G030012)

推荐访问: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未来发展 不良资产 证券化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