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2024-05

南水北调水源地发展困难问题建议9篇

| 来源:网友投稿

南水北调水源地发展困难问题建议9篇南水北调水源地发展困难问题建议  南水北调实施后南四湖水资源管理问题与思考  杨朝晖;温国玉  【期刊名称】《治淮》  【年(卷),期】2015(000)01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水北调水源地发展困难问题建议9篇,供大家参考。

南水北调水源地发展困难问题建议9篇

篇一:南水北调水源地发展困难问题建议

  南水北调实施后南四湖水资源管理问题与思考

  杨朝晖;温国玉

  【期刊名称】《治淮》

  【年(卷),期】2015(000)012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杨朝晖;温国玉

  【作者单位】淮河水利委员会233001;沂沭河水利管理局2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1.南四湖基本情况南四湖地处江苏与山东两省交界地区,由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湖相连而得名。湖区面积1280km2(上级湖609km2,下级湖671km2),南北长126km,东西宽5~25km,周边长311km。南四湖为浅水型平原湖泊,湖盆浅平,北高南低。南北狭长,形如长带,由西北向东南延伸。湖腰最窄处(昭阳湖中部)的二级坝枢纽将南四湖一分为二,坝北(坝上)为上级湖,坝南(坝下)为下级湖。上级湖包括南阳湖、独山湖及部分昭阳湖,正常蓄水位34.5m(废黄河基面,下同),相应库容8.0亿m3,死水位33.0m,相应库容2.02亿m3,下级湖包括微山湖及部分昭阳湖,正常蓄水位32.5m,相应库容8.06亿m3,死水位31.5m,相应库容3.27亿m3。南四湖汇集南四湖流域53条大小河流来水,具有防洪、排涝、灌溉、城市供水、养殖、航运及旅游等多种功能,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和北方地区最大的淡水湖,也是苏鲁两省约1.27万km2南四湖供水区的主要供水水源地。随着国家水资源实

  施最严格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管理措施的落实,尤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后,南四湖水资源管理难度越来越大。2.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基本情况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利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扩大规模,向北延伸,向苏北、皖东北、鲁西南、鲁北和山东半岛供水。工程建成后,多年平均抽江水量87.66亿m3,调入下级湖29.70亿m3,过黄河4.42亿m3,送到胶东8.83亿m3。工程于2013年建成试运行。1.管理体制和机构依据水利部授权,南四湖全湖及自南四湖取水的河段由淮委沂沭泗水利管理局统一管理。沂沭泗水利管理局直属的南四湖水利管理局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授权对管辖范围内的主要河道、湖泊、枢纽及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南四湖水利管理局下设6个基层管理局,分别为二级坝水利枢纽管理局、韩庄水利枢纽管理局、韩庄运河水利管理局、上级湖水利管理局、下级湖水利管理局、蔺家坝水利枢纽管理局。2002年,山东省济宁市成立了南四湖湖东大堤管理处(2006年更名为济宁市南四湖水利管理局),负责南四湖水资源的统一开发管理、利用、调度、保护和合理配置。2012年9月,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山东省湖泊保护条例》,将南四湖纳入了山东省湖泊保护名录,并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湖泊的保护和管理工作。2004年,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将微山湖纳入了江苏省湖泊保护名录,并明确江苏省境内的微山湖,除流域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外,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2014年10月,南水北调办成立了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国务院于2014年2月公布的《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提出“国务院确定的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单

  位具体负责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行和保护工作”。2013年,水利部印发《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水量调度方案(试行)》,明确东线一期工程水量调度由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会同江苏、山东省相关单位具体负责实施,水量监测、水质监测由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会同江苏省、山东省相关单位负责,流域机构主要负责省际间调水计划具体实施情况的监督。2.管理现状南四湖由于其地理位置独特,历来是淮河流域水事矛盾和纠纷较多的区域。经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规划和建设,南四湖地区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防洪、排涝和灌溉工程体系,洪水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随着该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用水矛盾愈显突出。为了解决用水矛盾,1980年5月原国家农委和水利部提出了对南四湖水量的分配办法,明确南四湖上级湖用水以山东为主;南四湖下级湖用水以江苏为主,两省分水量,上级湖蓄水位34.5m时,江苏可用1.5亿m3;下级湖蓄水位32.5m时,山东可用1.5亿m3,如果达不到这一蓄水位,两省分水量均按比例相应减少。但由于缺少必要的控制工程和监督手段等原因,该办法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执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南四湖用水矛盾逐步由“激烈”向“协商”转变。南四湖地处江苏省与山东省交界地区,地理位置独特、省际矛盾多,且水资源匮乏、水旱灾害频繁。面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水资源管理的新形势,南四湖水资源管理难度越来越大。1.流域管理手段不足南四湖入湖河流53条,现状河口有控制工程的为9条,其中流域直管工程3处;大大小小引水涵洞、提水站200多处,这些引、提水工程均为地方水管单位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每到用水季节,各地市无节制超引湖水,造成水资源浪费,加剧了缺水矛盾,甚至危及湖区生态环境。2014年、2015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

  工程运行后,南四湖在用水高峰时期水位仍长期低于死水位。特别是2014年8月,南四湖上、下级湖水位均为2003年以来同期最低值,低于最低生态水位,部分区域湖底裸露干裂,湖区渔业损失巨大,航运严重受阻,生态濒临危机。2.缺乏必要的水量监测、计量措施南四湖入湖河流多、提引水工程多,如何监控南四湖进出湖水量难度较大。南四湖周边53条入湖河道既能排洪,其中27条也可以取水,周边众多的涵闸和泵站等其他取水口门,均未建立取水监管设施,南四湖周边取水口门175处,绝大多数取水口门没有必要的计量监控设施,水量难以准确计量,取用水监管的难度大。即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配套的“南四湖水资源监测计量工程建设”实施,也仅能控制南四湖进出水量的80%左右。3.多头管理、政令不畅南四湖水资源管理是多头管理模式,包括水利部淮委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南四湖水利管理局,苏、鲁两省现有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运行管理部门,山东省还设置了南四湖水利管理局等管理部门,且苏鲁两省各地市对南四湖的水资源管理有不同看法,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在南四湖的水资源管理问题上难以协调统一。另外,苏鲁两省环境保护、航道管理、渔业等部门分别负责各自的环境监测、航运、渔业养殖等。在依法管理中政出多门,导致政令不畅,造成了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困难。4.南水北调工程效益难以发挥南水北调东线受水区存在江水北调、引黄济青、南水北调以及地下水等多种水源,价格差异较大。受多重因素影响,南水北调水价高于当地原有水价,导致各地使用南水北调水不积极。如2013~2014年度南水北调水量调度计划确定的山东省供水量仅为7750万m3,仅占国务院批准多年平均净供水量13.53亿m3的5.7%,供水量过小,致使工程运行效益无法正常发挥。另一方面,南水北调水与南四湖当

  地水难以区分,这也不利于各地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南四湖水资源。1.加快建立南四湖水资源管理方案体系,推动南四湖水资源管理立法针对南四湖水资源利用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应按照来水可以监测、用水可以计量、来用水统一管理调度的原则,编制南四湖水量分配、南四湖水质水量监测、南四湖水量调度及南四湖取水工程管理等方案,构成南四湖水资源管理方案体系。并根据南四湖水量分配、调度、工程管理等方案的执行情况,适时启动《南四湖管理条例》立法工作,通过立法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各项措施规范化、制度化,使南四湖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保护、节约、配置等工作有法可依。2.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国家实行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南四湖水资源管理涉及流域管理部门、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和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航道管理部门等。需要理顺事权划分,从水资源统一管理、分区分级负责、分级实施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明确流域、省管理的相关内容,并建立健全南四湖流域管理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流域机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作用,统筹协调流域管理中的重大事项。3.加强用水计量与监测,提高流域管理能力南四湖周边入湖河道众多,一方面为南四湖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同时也成为引提湖水的主要通道。由于大部分入湖河道入湖口都没有控制性工程,水资源统一管理难度大。因此,要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有必要在各主要引水河口建设一定的水闸、水量测量措施加以控制。南四湖水利管理局下辖6个基层管理局,水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点多、面广、量大,涉及行业部门多,任务繁重,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能力,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

  4.推行区域综合水价改革,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输水通道,为有效管理当地水、跨流域调水,必须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水价问题。一方面可以适当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区别同一区域不同供水水源,通过调整水资源费,特别是增加不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供水水源成本(例如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的生态用水),或者明确给予南水北调水一定政府补贴等方式,平衡不同水源供水价格,以达到优先使用区域外调水,改善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另一方面运用市场手段,通过推行区域综合水价改革,在一定行政区域内(市或县)实现各类供水水源同一价格,促进区域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各地市正在推行区域综合水价改革,2015年4月公布的《山东省南水北调条例》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考虑本行政区域内南水北调供水价格与当地地表水、地下水等各种水源的水资源费和供水价格,推行区域综合供水价格。”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输水通道,下级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水量调蓄湖泊之一。为做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保护工作,湖区周边地市在治污、保护生态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建议全方位多层次构建生态补偿政策体系框架,建立健全覆盖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生态与环境保护激励约束机制

篇二:南水北调水源地发展困难问题建议

  南水北调工程征地移民工作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以淮安市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为例

  贾士权【摘要】淮安市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征地移民安置工作包括工程征地移民和环境移民,工程范围涉及城区、郊区和农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低、不同阶段、范畴的工作衔接难度大、矛盾错综复杂协调难、征迁手续办理难等.进一步推动南水北调工程征地移民安置工作,应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强化地方政府职能、实施动态管理、兼顾地方拆迁法规等方面做出政策调整与完善.【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卷),期】2010(008)004【总页数】3页(P155-157)【关键词】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淮安市;移民安置【作者】贾士权【作者单位】淮安市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建设处,江苏,淮安,22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1.3

  征地移民工作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水北调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做好征地移民工作,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加快工程建设的需要。

  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以来,征地移民工作不断加快实施步伐,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但征地移民工作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经济和工程实施的不可预见因素较多;部门规章、地方文件不协调、不配套,在征地补偿和生产安置等方面执行困难;征地手续办理程序多,周期长等。要顺利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征地移民工作,必须认真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针对地方及工程实际情况,调整、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1截污导流工程征地移民基本情况淮安市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主要任务是将污水集中处理后尾水排入清安河经淮河入海水道排入海,对里运河城区段进行清淤,以改善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里运河淮安城区段水质。工程涉及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的西安路、长西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的新港、东湖、枚乘路办事处,清浦区的浦楼街道办事处和清安乡,楚州区淮城镇等9个乡镇,20个行政村(居委会),计划占用土地面积81.6hm2,其中永久征地30.3hm2,临时占地51.3hm2,拆迁安置1279户,拆迁总面积107466.99m2,总投资3.33亿元①。目前已完成房屋拆迁1216户,拆迁面积94780.93m2,临时占地34.1hm2,永久征地28.93hm2手续已上报国土资源部。淮安市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征地移民安置工作包括工程征地移民和环境移民,它是保证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同时直接关系到工程沿线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水质改善效果。淮安市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征地移民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由于工程范围涉及城区、郊区和农村。工程征地移民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工程实施已有两年多,超过了国家规定的18个月工期,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仍有12686.06m2房屋没有拆除,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制约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进度,而且也影响了地方城市建设和水环境整治。因此淮安市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征地移民工作力度亟待加强,进度需进一步加快,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尽快发挥效益。

  2征地拆迁工作问题识别谈及征地拆迁工作的困境,从政府领导、行业专家到专业人士一至认为拆迁难。拆迁难是因为法规死,现实活,情况复杂,期望高,资金有限,矛盾尖锐,工作难做。就淮安市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2.1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低土地征用标准是由国土部门根据相关政策,按照农村集体土地人均占有面积进行评估,出具土地价格评估报告确定的。淮安市征用农用耕地的补偿标准一般为45~75万元/hm2,市区、郊区集体土地150~300万元/hm2②(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淮安市市区土地基准地价的通告》淮政发[2005]106号;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市区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淮政发[2007]33号;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施细则的通知》淮政发[2007]42号;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淮政发[2004]56号;淮安市物价局、淮安市国土资源局、淮安市人民政府拆迁管理办公室《关于淮安市市区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补助标准的通知》淮价复[2007]16号。);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淮安市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为25.5~33万元/hm2。淮安市城市房屋拆迁安置一般按市场评估价格为2700~3500元/m2(含附属设施),小户型居民安置还要按照地方拆迁管理办法不足60m2补足60m2,那么也就是说地方政府不仅要贴补国家补偿之外的差价部分,还要额外购置房屋面积差额和补偿地方政策差价部分。郊区房屋补偿标准在1500元/m2,农村房屋一般补偿指导价格在500~750元/m2,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淮安市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为城市砖混楼房478元/m2,砖混(木)平房329~376元/m2,相当于地方补偿标准的12%;农村楼房350元/m2,砖瓦房320元/m2,相当于地方补偿标准的50%。地面附着物补偿标准也低,比如一般树木(10~15cm以下)砍伐地方补偿标准为100元/株,成材树(35cm以上)砍伐50元/株,而国家发改

  委批复的淮安市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一般树木补偿标准为20元/株,成材树砍伐补偿为45元/株。2.2不同阶段、范畴的工作衔接难度大一是前期准备与实施阶段工作对接难。主要表现在可研报告及初步设计与实施阶段工作内容和范围发生了变化。可研报告、初步设计批复的内容在实施阶段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不少地方因地方发展建设需要,提前实施了有关工程内容,导致实施阶段方案调整幅度很大,也有的地方因缺少人的行为活动控制,出现了房屋等实物量增加现象;二是征地拆迁与工程目标进度难以对接。政策性强的规范化征地拆迁难以满足超前实施的工程进度要求。三是规范化的资金管理与需要一定灵活性的人性化拆迁工作对接难。许多被拆迁人不能按规定提供足够的资产证明材料(无证资产),按政策这部分资产属于违章建筑,不应该补偿或者给予象征性的补偿,但从人性化角度考虑,这些人大多属于弱势群体,必须给予稳妥安置。四是规范化程序与项目拆迁总体拆迁进度要求难以一致。办理拆迁红线、建设用地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拆迁许可证、拆迁通告、选择房地产评估机构等正常手续最快的也要两个月,遇到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有较大争议的需要法院裁决的最快的也要半年,根据目前征地拆迁办理情况,结合类似工程,南水北调征地拆迁至少要两年(一般房屋拆迁过渡期限定在18个月),而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整个工程总体进度(包括拆迁)控制在18个月。2.3矛盾错综复杂难协调一是被拆迁人效益最大化与拆迁人拆迁成本最小化的矛盾。在国家批复的征地移民资金标准很低的情况下,为减轻地方政府财政负担,拆迁人追求拆迁成本最小化,而被拆迁人考虑到种种因素,左邻右舍攀比,等待观望,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谈判往往要经过多少轮反复,甚至有的在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情况下还需要仲裁机构或法院裁决。二是原则性与灵活性难以把握一个“度”。坚持原则性事实上就是严格执行政策,灵活性往往都是照顾性、偏离原则的操作行为,两者之间很难把

  握“度”。2.4抢搭抢建抢栽抢种“四抢”现象普遍南水北调东线开工建设的消息很快就传到群众中,不能排除有的群众有投机心态,加楼层、封院子、外搭外建、抢栽抢种,有的临时把户口迁进来等等。有些人为了使临时增加的实物量变成合法化,还办理了假证,这给证件“真假”核实界定与合法赔付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同时也影响了征地移民实施进度。2.5征迁手续办理难征地移民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手续必须完备。国土部门在办理土地征用手续时,要求每个项目必须作为整体打包上报审批。由于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江苏段总体可研报告没有得到批复,各单项工程无法办理相关征地手续,截止目前,许多已开工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征地手续尚未办理。南水北调涉及到的城市拆迁更是手续繁琐、环节多,办理一个项目拆迁,需要到规划局办理拆迁红线、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规划用地许可证,到国土部门办理建设用地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到建设部门办理拆迁许可证、发布拆迁通告、选择房地产评估机构等。3问题原因分析3.1组织机构不健全目前各地尽管成立了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或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水利部门,办公室成员全部由水利部门从机关内部抽调人员组成。这样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实际上只是一种临时机构,真正办事的却只有水利部门,工作极不顺利。3.2前期工作不到位主要是规划设计部门为降低成本,缺乏实地调查勘探,凭主观“闭门造车”,引用的图纸过于陈旧,不能反应现状地形地貌,同时对一些基本资料的调查不细、不深、不透,调查表没有经过征迁方和被征迁方签字认可,对地方经济指标缺乏深入的分析研究,

  导致上报的规划设计文本脱离实际,与现状悬殊很大,掩盖了征地移民实际情况,主要表现在实物量、工程选址、赔偿标准等方面。比如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河道整治没有事先划好征地拆迁红线,导致征地拆迁工作被动,同时也影响了工程整治工期;弃土区红线图上有许多房屋和企业,而现状什么也没有,这给征地拆迁实施方案编制和赔偿兑付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3.3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跨度大增加了许多变数国家南水北调有相当一部分工程2002年就已申报批准立项了,许多工程可研报告文本资料都出自2002年-2003年,然而到了2006年-2007年国家发改委才正式批复相关工程可研报告,2007年-2008年才对工程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从组织申报到实施时间跨度达5年到6年之久。期间工程实施范围内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变化,地方建设需要,过程性实物量增减、物价上涨幅度较大。不少国家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内容因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都已做完了,从而减少了一部分工程内容;也有的因居民改善居住条件对原有房屋进行了改建扩建,使得房屋质量数量有了较大变化等。3.4被拆迁户的维权意识增强自2007年10月份试行《物权法》以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少被拆迁户对自有财产维权的意识增强了,力度也加大了,甚至出现了被拆迁户维权过度现象,漫天要价。过去一些国家工程强制性拆迁已经不可能了,拆迁方与被拆迁方之间讨价还价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谈判的轮回也越来越多,达不成一致意见需要仲裁以及法院判决的现象频频发生。4完善政策的几点建议4.1强化统筹安排,尽量减少地方负担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调剂南方部分水资源以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项国家性输水调水工程。就江苏本身而言,水资源相对充沛,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并没有北方

  那样迫切,但为了顾全大局,在实施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各方面做出了很多积极有意义的工作。因此在实施工程时,统筹考虑,不能为了一方的利益去牺牲另一方利益,把工程征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补划、工程和征地拆迁资金压力大比例的加给淮安,特别是经济基础薄弱的苏北地区,国家批复的征迁标准偏低,地方配套压力特别大。建议征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补划要在省际之间加以调剂;国家要加大投入力度,尽可能地减少地方配套资金。4.2强化政府职能,全力推进征迁工作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实施的覆盖面广、影响大、政策性强、得民心的一项世纪性宏伟工程,因此国家必须抓好工程前期准备、组织实施、后期运行管理工作。首先要自上而下明确责任主体和职责(各级政府为一级法人),由政府牵头,建设、国土、水利、环保、城管、文物等相关部门参与,办事机构一定要从各部门抽调专人组成。其次要落实相关部门责任。各部门应该承担本部们相关工作,具体工作应按部门职责和职能分解到位,由各部门抽用的人员按规定期限和要求办理。4.3实施动态管理,适时调整范围标准工程可研申报审查到工程实施阶段的时间跨度大,国家有必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地方建设、市场变化、物价调整等情况,建立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征地拆迁动态数据库,适时调整工程范围内的实物量和补偿标准,在工程初步设计批复时应使用最新实物量和补偿标准数据作为补偿依据,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工程实施时的征地补偿情况,也能够有效地推动南水北调征地移民工作。4.4加强法规研究,提高政策可操作性由于各地经济社会、人的素质等都不一样,因此各地各级人民政府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地方征地拆迁管理办法或细则。国家是根据每个专项工程特点和要求来制定政策,对各地实际情况考虑不够,这让地方政府执行起来很难,因此国家在制定南水北调工程有关政策时,必须加大对南水北调工程范

  围内的各地征地拆迁法规研究,在考虑共性化问题时,也要考虑个性化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得出台的政策更具可操作性。4.5确定工程规划控制区,提出生产建设限制意见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国家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和改善沿线水质的一项重点工程,应该等同于水源地来保护,同时为了减少重复性建设带来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国家应该在建设初期,划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保护区域或规划控制区,保护或控制区内严格限制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这样就可以控制实物量变化和过热的经济增长因素给南水北调工程征地移民工作带来的一些不必要的困难。对即将开工建设的工程,建议各级政府通过广播、电视、布告等宣传方式,宣传到即将搬迁的每一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对宣传后的“四抢”现象坚决予以重罚,严格控制人口和实物量的增加。4.6规范建设行为,严格招投标管理为了优化设计,保证方案投资省且切实可行;施工工艺高,质量好;监理公正公平,负责任;建议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全部实行招投标,并严格合同管理。一定要坚持前期准备工作到位,拆迁红线划定后,拆迁完毕具备“三通一平”施工条件,方可进行施工招投标,避免工程仓促上马,拆迁工作被动且增加成本,同时也影响工程工期。

篇三:南水北调水源地发展困难问题建议

  调水工程实施生效后主要向城市供水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挤占农业用水超采地下水的局面还当地水源于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使得地下水位上升消除地下水漏斗干涸的洼淀河渠湿地将得到补水因缺水而萎缩的部分湖泊水库湿地会重现生机修复沿线植被都会产生生态环境效益

  关于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及防范措施2

  关于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及防范措施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主要是为解决京、津和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而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解决沿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工程建设将对区域生态环境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了解工程建设对水源地及工程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保护生态环境,并对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带来的破坏采取一定防范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什么是南水北调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南水北调工程简介[1]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

  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

  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陶岔渠首闸(河南淅川县),沿豫西南唐白

  .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供水。中线工程已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计划2013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2014年汛期后全线通水。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

  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

  立方米,建设时间约需40-50年。建成后将解决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1]

  南水北调对局部地区的生态影响三、南水北调带来的影响(一)东线工程1994年已完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通过水利部预审。针对东线工程的不利影响,其主要评价结论如下:1、调水对长江口地区的影响由于长江径流量大,调引水量小,调水对引水口以下长江水位、海水上溯、河道淤积、河口拦门沙的位置和长江航运等影响甚微2、关于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问题目前,黄淮海平原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排水系统,并积累了丰富的防治土壤盐碱化的经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仍属补水性质,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3、关于血吸虫病区北移根据现场对北纬33°15′以北地区自然环境中钉螺的生存和繁殖实验以及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的实践证明,因气候原因,大规模调水不会将南方的血吸虫病区扩散到北纬38°以北地区。(二)中线工程1995年已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经

  原国家环保局审查同意。由于加高丹江口大坝,改变了丹江口水库及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削减了洪峰流量,对中下游的防洪有利,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主要评价结论如下:

  1、移民环境问题由于丹江口水库淹没耕地20万亩和移民22万人(1990年调查),数量较大,如全部就地安置移民,将会加大库区环境压力,除就地安置一部分移民外,还可采取综合措施和外迁移民到新增灌区安置等措施予以妥善解决。2、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调水130—140亿m3占丹江口坝址断面径流量的1/3,占汉江流域径流量的22%,可能会引起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变化3、对中下游航运的影响调水130—140亿m3,河道水位将下降0.6至1.0米,对航运和沿江的引水有一定影响4、对下游河道造床运动的影响调水130—140亿m3(引水规模500m3/s),对汉江中下游出现800—1000m3/s的天数减少约20天,出现1000—3000m3/s的天数减少约100天,对汉江下游河道冲淤和环境容量有一定影响中线工程对环境的积极影响一)改善水源地生态环境1.有效降低水质污染。水源地的水质污染主要有由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和集中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和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物质和人畜粪便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河流沿岸城镇的部分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库造成水质污染。水源地的造纸厂、化肥厂、冶炼厂,都是排放污水的大户,虽然实现了达标排放,但由于运行费用昂贵,环保设施不能正常运行,致使大量的废水、污水顺流而下汇入丹江口水库,废水中的有害物质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例如被当地政府机构内部人士称作“纳税大户”的淅川铝业集团,表面上发展“势头良好”,但新建项目会造成严重

  的大气污染,影响当地民生;排出的污水和碳素老厂的废水汇入丹江支流,对南水北调的水质造成严重的威胁。丹江口水库主要汇水支流老灌河流域的西峡、淅川两县城目前无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污染日趋严重。南水北调的工程实施,将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通过发展生态工业治理,推进污水的资源化和再利用,可以有效治理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和集中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丹江口水源地的点源污染。

  其次,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物质和人畜粪便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水源地流域属农业主产区,种植业占主导地位。刹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农药施用量大,含磷、砷、汞类高毒高残留农药对环境造成危害;农牧用水将土壤中的肥料和盐分带入库中,大量畜禽粪便随地表径流流入水库,易造成水源水质富营养化,势必影响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质量。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将设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带动生态林业、生态畜牧业、绿色农业的发展,可有效解决水源地面源污染比较严重问题。

  2.有利于改善水源地周围的局部小气候。丹江口水库目前水域面积约774km2,大坝加高将使水域面积增加至1050km2,水面将扩大近370km2,下垫面性质的改变,水面及其周围区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热量、水气交换发生相应变化,进而导致水源地周围局部小范围气候变化。正常蓄水后,水源地陆地表面空气湿度将增加,周围地区夏季日平均气温将降低,冬季日平均气温将增高;水源地水面扩大将使水体蒸发量相应增大,这些都将加快水源地局地小范围水循环过程,将引起水源地周围小范围内降水量增加。

  3.将有效遏止水土流失。水源地部分山区特别是丘陵地区植被稀疏,土壤凝固力差,加之当地居民大规模垦林开荒,导致地表裸露,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时,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建立小流域综合防治体系,根据划定的水土流失不同类型区因地制宜配

  置治理措施,可以有效遏止水土流失。国家对饮用水源地的水土保护项目的实施,将对坡地退耕还林、干渠两侧造护堤林、重点地区

  建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产生有力的推动,形成水源区水土保持的良好局面。

  (二)改善总干渠沿线生态环境1.保证生态用水。调水将有效缓解受水区灌溉用水、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的紧张局面,引水后由于受水区地面水供应增加,可以防止因超采地下水带来的危害,部分水量将用于地下水回灌及生态用水,阻止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控制和防止地面沉降对环境的危害。2.对局部小气候将产生积极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渠道两侧将各建50米的生态防护林带,在防护林带外侧营造农田林网,形成绿色生态屏障;在沿线水库、河道、景区、城镇等重要节点加大污染治理和绿化力度,营建环库、环城生态防护带,建设湿地生态保护区,建设生态园林城镇,形成一道纵贯南北的绿色生态长廊,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局部小气候将产生积极影响。3.有利于水污染的治理。为确保输水干线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二类标准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规划与实施方案中制定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国家和各级政府将会加大对水源地和沿线区域的环境治理和环境投资力度,这将推进沿线地区加快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4.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调水工程实施生效后,主要向城市供水,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挤占农业用水、超采地下水的局面,还当地水源于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使得地下水位上升,消除地下水漏斗,干涸的洼、淀、河、渠、湿地将得到补水,因缺水而萎缩的部分湖泊、水库、湿地会重现生机,修复沿线植被,都会产生生态环境效益。另外,利用南水北调优质水源增加沿线城市供水,可以改善卫生条件美化环境,加大农林牧业灌溉用水,可以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变污水灌溉为净水灌溉,减轻耕地污染及对农副产品的危害。(三)生态效益显著根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制定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中对需水量、调水量、工程建设方案、南水北调水的分配方案等规划,

  中线工程河南段生态系统产生的的效益是巨大的。一期工程通水后,年增加有效灌溉面积33.1万hm2,农田生态系统效益59.59亿元;增加林地面积9.83万hm2、森林生态系统效益30.32亿元。可维持的城市绿地面积3.46万hm2,30.55亿元;湿地面积4530hm2、生态环境效益价值7.26亿元。

  二、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一)对水源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1.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水库区作为调水的水源,在大坝加高后,水库岸坡稳定性、库周水土流失等将会发生变化。大坝加高后淹没区面积将扩大,减少了局部区域的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水源地周围大量的植被被淹没而引起植被减少,另外水源地20余万移民安置中开垦荒地、建房等生产生活活动和木材需求可能使森林面积减少,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2.土地淹没改变了原有的湿地结构系统,野生生物生长环境被破坏,打破了水源区动植物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另外加高大坝后局部库湾处水流变缓,水体交换性能较差,加上被淹土地中营养物质的溶出,可能造成局部库湾水体的富营养化。3.大坝及干渠以及配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和填筑、土料场的取土及弃渣等引起的植被破坏,对施工区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施工中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若随意排放,将污染周围地表水环境。(二)对干渠沿线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1.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工程建设改变沟谷的原生地貌,破坏植被,增加了沟谷斜坡的不稳定性;渠系的修建损坏了渠道两侧自然边坡的稳定性,同时形成许多新的开挖或填筑的高陡边坡,遇到强降雨,不稳定地段可能产生重力侵蚀。隧洞开挖及渠道挖方工程产生的大量弃渣,因削坡而增加的大量松散物质,都将成为泥石流的物质源。中线工程输水总干渠为新开挖渠道,并建有隧洞、管道、暗涵和渡槽等工程设施。在工程施工期和运行初期,河道开挖、筑堤、弃土堆置、施工道路修筑、施工企业建设等活动,将占压破坏地表植被、扰动表层土壤结构、改变地形现状,

  在重力作用和降雨情况下极易引发水土流失。2.中线干线地下水位高于渠底的地段约402km,自流内排段约

  267km,抽排与自流内排相结合的地段约54km。当内排段地下水位高于干渠渠底,单向自动控制阀门和集水廊道将地下水导入干渠,若干渠附近的工农业污染物和居民生活污染物污染内排段区地下水,这些污染物就可能随地下水进入输水渠道而污染干渠水质。

  3.中线工程跨四大水系长距离调水,大规模工程建设将在短期内使当地环境产生剧烈变动,部分防洪除涝体系将被大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局部地区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减少部分土地和森林资源,并对原有水系及植被生态造成影响,还可能造湿地结构的破坏,从而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4.引水工程将增加受水区农业灌溉水量,使部分地区地下水位升高,在土壤含盐碱地区可能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在低洼地区,还可能引起土壤沼泽化。

  5、第一期调水对环境影响不大中线第一期工程的调水规模为80—90亿m3。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丹江口水库由年调节改善为不完全多年调节,增加调节库容116亿m3。通过合理调度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调水对汉江中下游水位的影响不大,对枯水期的水位还有所改善,可保持现有水电站发电效益。(三)西线工程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三条河的径流量约221亿m3,西线工程初步规划三条河年平均调水量为120~170亿m3,占这三条河总径流量的54~77%,对下游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由于西线工程目前仍处于规划阶段,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深入,调水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因子有待进一步明确,西线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结果及其相应的减免措施将逐步提出。(四)东、中线工程对长江口的综合影响东线、中线的总调水规模为260—320亿m3,占长江口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3%左右,对长江口枯水期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小。通过适

  当的避让和调度措施,如东线工程在枯水期利用调蓄工程向北送水,暂仃抽取江水,加上三峡工程建成后的巨大调蓄作用,可保证长江口枯水期流量不小于现状。

  东线应急(第一期)和中线第一期工程的总调水量为120亿m3左右,仅占长江口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1.25%,对生态环境基本无影响。

  如何消除南水北调对生态的不利影响(一)编制原则1.突出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规划将紧紧把握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动因进行重点规划,使工程的综合效益得以充分发挥,负面效应得到重视并提出防范措施。2.源于流域规划,高于流域规划由工程引发的跨流域流量、流态、流质变化,以及由输水主干渠及其联接的调蓄湖库形成的新的生态系统变化,都是工程活动造成的跨流域生态环境影响,需要针对跨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防治对策。因此,工程生态环境规划既源于流域规划,又高于流域规划。3.统一分区、统一目标、统一规划规划把东、中、西三线工程所影响的四大流域各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按调水对不同区域的生态影响特点,统一划分为调水区、输水区和受水区,统一确定生态保护目标、范围和时限,统一规划,使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与原有的流域、区域生态保护任务相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保护系统。4.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规划将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的生态保护总方针,对各类生态管理区、水源保护区,规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削减调水不利影响的同时,综合发挥法制、行政和经济手段,实现对工程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改善。5.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三阶段并重规划将分区域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期等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生态保护要求,以完整地体现生命周期评价和绿色设计理念。6.为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规划要力求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前瞻性分析,从生态系统的变化与调控措施的效果进行方案评估,制定与主体工程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工程立项到实施、运营的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水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东线调水区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建成后,总调水规模448亿m3,占长江多年平均入海量的5%,占枯水期水量的7%,总体对长江口入海水量影响不大,对引水断面以下的水位、水质、河道淤积、长江航运等以及河口地区赤潮发生率、河口拦门沙位置变化等也影响甚微。可能对长江口产生一定影响的主要是东线工程调水。但即使当2030年东线抽江规模达到800m3/s时,调水量也仅占长江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1.6%,影响也不大。但为了减轻在特殊枯水期对长江口盐水入侵的可能影响,应在长江大通水文站流量小于10000m3/s时,采取“避让”措施,减少抽江流量。2.西线调水区坝下局部河段流量减少、水位有所下降,但总体影响不大。由于调水区水库处于低污染区,因调水引起的水质变化较小对引水枢纽以下河段的生物种群及局部气候变化基本无影响;因建库诱发滑坡、崩塌的可能性增加,但地震风险不大。另外,对库区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以及坝址区鼠害隐患,应注意进一步调查并积累背景资料。由于调水区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流域工农业需水量分别占其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3%、5.1%和7.1%,调水对其未来工农业用水基本无影响;库区淹没及移民影响相对较小,且较易采取措施补偿。3.中线调水区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130亿m3时,调水量约占丹江口坝址断面径流量的1/3,占汉江流域径流量的22%,加上丹江口水库大坝的加高,都会引起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变化。在不考虑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的情况下,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汉江中下游出现800~1000m3/s中水流量的天数将减少约20天,出现

  1000~3000m3/s大水流量的天数将减少约100天,结果可能会造成河道冲淤情况的变化,对防洪有一定不利影响;汉江中下游河道水位下降0.29~0.051m,沿江两岸部分引水灌溉取水口和抽水站需要改建,对中下游航运有一定影响。这些影响可采用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予以缓解。

  丹江口库区水质变化不大,而汉江中下游河道的纳污能力会有所下降,但由于丹江口水库的调蓄,加上引江济汉等工程,其影响将得到减缓。

  水库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季度变化以及现存量不会发生明显改变;丹江口水库库容大,且坝体设有深孔,泥沙淤积不致影响水库寿命。

  通过模型模拟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影响,在调水量为130亿m3、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华”出现的概率约增加10%~20%,当调水量为95亿m3时,“水华”出现的概率没有增加。中线一期工程建成后,库区及总干渠将有永久占地和移民问题,且主要集中在丹江口水库周边地区。因此,移民问题将是中线调水区关注的一个重点,尤其是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库区新老移民的安置需妥善解决。南水北调的意义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兴建南水北调工程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北方益缺水的严重局面,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同时对水源地库区和沿线区域环境带来显著的改善,总之利大于弊。其不利影响可以通过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及社会综合治理得到减免和消除,从而使得南水北调工程发挥巨大的投资效益。

篇四:南水北调水源地发展困难问题建议

  论南水北调供水效益充分发挥的制约及对策

  吴海峰;苗洁【期刊名称】《《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2)005【总页数】6页(P5-10)【关键词】南水北调;水资源保障;供水效益;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者】吴海峰;苗洁【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8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事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优质水资源更成为十分重要的稀缺战略资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京津冀豫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自工程通水以来,水质达标优良稳定,供水范围不断扩大,受水区居民用水品质得到极大改善,为沿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但是,中线工程在资源配置、基础设施、水价机制和水质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工程效益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高效利用南水北调中线优质水资源,是受水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本文以河南为例,就用好用足南水北调中线优质水源、

  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谈谈看法,仅供参考。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取得的显著成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工程运行平稳,受水区域不断扩大,受益人口逐步提高,有效保证了居民用水,改善了生态环境,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困局,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升了城镇化建设水平,对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支撑作用。1.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状况河南省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全省水资源总量不足全国的1.42%,人均水资源量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5。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少地方的用水量已接近甚至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南水北调建成通水后成为河南省可靠的重要水源,受水市县用水紧张状况得到极大缓解,城镇供水“单一性、脆弱性”得到有效化解,为河南深入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贸区等国家战略规划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受水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能和活力。2.显著提升了居民饮用水品质提升居民用水品质,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前,河南省受水区的供水水源主要来自于黄河水、境内及周边的径流或水库和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差,硬度大、口感差、水垢多。有的地方水源污染严重,劣质饮水造成癌症高发。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输水水质优良,始终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明显提高了受水区居民用水水质,彻底改变了一些地区长期饮用污染水、高氟水、苦咸水的状况,大大改善了民生保障水平,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增强,普遍反映丹江水味甘甜、口感好、不结垢、益健康,迫切希望不间断使用南水北调水。南水北调已由原来规划的“替补”水源变为城镇不可或缺的“主力”水源。

  3.明显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一是生态补水优化了城市水生态环境。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抓住丹江口水库来水充沛的有利时机,向沿线河湖、水库、湿地进行生态补水,缓解了河道、水库缺水状况,改善了河湖水质。此外,通过水源置换和生态补水,大大提高了供水量,用于河湖水系的生态用水相应增加,有利于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宜居环境。目前许昌市已通过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郑州、新乡等受水区也在加快生态水系建设。二是压采地下水促进了地下水源涵养和回升。受水区用丹江水置换出超采的地下水,遏制了地下水超采局面,提高了地下水源涵养功能,沿线城市地下水位得到不同程度回升。同时,总干渠水面及两侧的生态廊道也在直接助力沿线生态建设。如,郑州市境内干渠长达129公里,渠道水面达1.5万亩,对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发挥了明显作用。4.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一是水质保护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为确保水质安全,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企业被关停,有可能导致水体污染的企业也按计划改造或外迁,促进了产业优化布局。同时,水源地和干渠沿线加快调整种养结构,积极推广生态循环农业,限制、淘汰高污染工业项目,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工业,一些地区初步形成了生态产业体系,确保发展增量不增污。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在农业发展方面,工程有效缓解了城市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的矛盾,增强了农业抵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增收。在工业发展方面,充足的水源为工业项目落地提供了强力保障,优质的水源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南水北调通水后,沿线多地过去受制于水的旅游业被盘活。5.加快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一是提高了受水城市吸纳人口的能力。调水工程输来大量优质水源,大大提高了受水区水资源承载能力,促进了沿线城市经济发展,不断吸引农村人口向附近受水城

  镇转移,形成或壮大以工程为纽带的一批城镇和工业园区。二是提高了沿线城市建设水平。郑州在市区段干渠两侧各200米范围,高标准规划建设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总长61.7公里,总面积近25平方公里。许昌依托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打造“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城市景观,大大提升了城市品位。三是增强了城市发展动力。随着干渠生态带建设和水库、河湖水质改善,市县干渠沿线、水库和河湖周边楼面地价迅速提升,过去以主要街道为轴线的地价模式转变为以人居环境为核心的地价模式。这些区域房地产投资和开发加速,环境质量、商住条件、公共服务及相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土地增值潜力巨大。二、制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效益充分发挥的主要因素虽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范围不断扩大,用水量逐年增加,但各地用水不均,部分受水市县用水情况不理想。就河南来说,消纳调水量少、慢,富余水量指标较多,供水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待提高。从调研情况看,影响调水水量消纳、制约工程效益发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城市发展与规划目标不一致,用水需求不足南水北调受水市县的水量指标是依据城市发展规划和需求预测而定的,充分利用南水北调水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近些年来,受水城市发展差别较大,有的地方发展较快,如郑州市的经开区、航空港区、新郑市等,分配水量远不够用。但是,也有部分受水市县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与规划目标不一致,导致用水需求不足,如城区人口规模上不去、产业转型升级较慢、产业集聚区配套水厂没建成等。由于不少受水市县用水需求未达到规划预期,要在短期内完全消纳南水北调分配的水量有难度。2.水厂及配套管网建设进度较慢,有水用不上受水区城镇水厂及管网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的终端用户,也是工程发挥效益的关键,其投资、建设和管理由各受水市县负责。受土地、资金等因素的限制,部分市县新增受水水厂及供水管网建设进度较慢,老水厂及旧管道升级改造未完成,成

  为制约当地通水用水的瓶颈。有的水厂虽建成但供水规模没达到规划供水规模。有的水厂虽已建成但因水厂配套供水管网、终端用水户不足等因素影响,仍未供水运行。由于受水水厂建设滞后,导致一些规划受水区仍未实现通水。建成并供水运行的水厂中,实际供水量未达到规划量的要求,受水情况距离规划目标尚有差距。3.受水区地下水利用比重仍大,水源置换不力按照《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实施方案(城区2015-2020年)》,计划全省受水城区地下水压采总量为2.7亿m3,2017年底全省地下水压采任务已完成,但各受水区压采进度不平衡,个别受水市县压采进度较慢。虽然南水北调通水后为受水区压采地下水提供了条件,但由于与使用南水北调水相比,抽取地下水成本要小得多,加上地下水压采监督的难度又大,不少受水区内还存在大量自备井,地下水在城区供水中所占比仍然较大。此外,一些开发区、工业园区水厂建设及公共供水管网铺设不到位,因为还未得到置换水源,无法封停企业自备井。地下水置换不充分造成南水北调配套水厂供水量较少,无法达到设计供水规模。4.缺少调蓄工程,制约了供水范围扩大南水北调总干渠为单线输水,在水源地枯水年份或遇到突发事件、干渠检修等情况时,难以保证全线通水,尤其是对于那些仅有南水北调水一种水源的水厂影响较大。河南省现有水库调节库容有限,多年平均仍有1.84亿m3的分配水量无法调节利用。原规划“十三五”时期在许昌、郑州、新乡、安阳等地建设6座调蓄工程,由于涉及到征地拆迁、资金投入等问题,各地调蓄工程建设进展不大。因为普遍缺少调蓄工程,无法“存”入必要的调节水,使受水市县应对干渠和管道停水断水风险的能力明显不足,也影响了供水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更无法利用调蓄工程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及通过综合开发带动当地旅游、地产等产业发展。5.供水价格未调整到位,水厂用水不积极当前南水北调供水价格体系尚未完全理顺,城市终端供水价格未调整到位,影响了

  供水效益的发挥。受水水厂主要向所在地城区供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一般由基本水价、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和城市附加费等4部分组成,其中,基本水价是指自来水公司的售水价格。采用地下水作为水源的原水价格主要由抽采地下水成本和水资源费两部分组成,而水资源费由水厂代收代缴,实际征收率低,导致受水水厂实际使用地下水源的原水价格比南水北调供水价格低的多。受利益驱动,水厂更倾向于使用成本较低的地下水或黄河水作为水源,使用丹江水的积极性不高。6.水权交易开展有限,新增用水需求难落实南水北调通水后,水量供给、水质改善、环境优化等效益显著,不少地方对南水北调水的需求日益强烈。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一是受制于工程本身的建设规模标准,包括干渠的断面通水能力、分水口门的布置位置、配套工程泵站和线路的取水输水能力等,难以从工程本身能力上满足新增供水目标区域的供水;二是受制于水量指标分配,没有多余的水量指标,难以保障新增供水目标区域稳定持续的水量供应。虽然水权交易平台已经搭建,但面临着有买方无卖方的被动局面,大部分受水市县担心指标跨区域转让后收不回来,不愿或不敢进行水权交易,使得新增的用水需求指标难以真正落实。7.水源区经济发展落后,水质保障任务艰巨一方面是治污减排任务重。农村面源污染突出,垃圾和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缺口大、运行费用高。若不能保证垃圾、污水处理项目正常运转,将导致分散污染变成集中污染,对水质安全影响较大。工业点源治理、排污口整治、尾矿库治理等项目资金仍无着落,也给污染治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另一方面是生态建设任务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大部分处于山地或丘陵地带,水土流失治理难度大,宜林荒山面积大。丹江口水库及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石漠化面积较多,不进行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会持续扩大。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实施造林绿化尚缺乏资金支持。干渠两侧生态带建设用地问题难解决,严重制约着生态带的建设和维护。

  此外,由于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水源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三、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效益的对策提升用水品质、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群众生活品质、增加人民幸福感的必然要求。为了用好用足南水北调水,充分发挥中线工程供水效益,促进沿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优质水资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寻找南水北调与当地发展的结合点,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优质水源,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依据南水北调水资源和当地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按照环保要求实施新建项目准入政策,加快污染企业退出,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循环化和高端化发展。全面提高产业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构建以中高端产品为主导的区域特色产业链。利用南水北调还原挤占的农业用水,重点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大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农业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保护和干渠两侧生态建设,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建成生态长廊,打造成一条靓丽的绿色精品旅游线,提升旅游业的形象和竞争力。2.依托南水北调水资源保障能力,建设宜业宜居生态城市带水是生态源泉,维系着城市生态系统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是一条重要的城市带。充分利用南水北调调水资源提升城市品位,把沿线城市建设成为具有中原特色的生态城市带,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和重要内容。要增强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振兴生态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生态环境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改造河湖水系,发展海绵城镇,努力把南水北调中线建成一条经济发达、社会繁荣、便捷舒适、环境优美的宜业宜居生态城市带。形成以高新技术、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生态产业体系,拥有蓝天碧水、空气清新、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建成文明昌盛、生活富裕、生态优良、城市洁净、设施健全、生活舒适的城市带,使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城市率先跨入全国先进生态文明城市行列,享有和谐的自然生态,达到高效的经济生态,形成文明的社会生态。3.加大地下水压采力度,推进置换为南水北调水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力度。切实将丹江优质水源作为受水区供水的优先水源,加快以丹江水替代超采的地下水,严格禁止开采深层地下水,新建园区一律不允许使用地下水,努力改善地下水源环境。加大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工作、加快公共供水管网范围内自备井关闭步伐,同时,加快推进地下水压采监控计量体系建设,实现对地下水超采情况的动态监控,尤其要加强对双水源水厂的监控。严格实施城区地下水压采年度计划,加快地下水压采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加大立法推动置换地下水,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开采地下水的行为,强化受水市县地下水压采考核并采取必要的奖罚措施。积极推进水资源税改革,地下水税额要远高于地表水,超采地区的地下水税额要高于非超采地区,严重超采地区税额要大幅高于非超采地区。4.加快配套受水水厂及管网建设进度,增强消纳南水北调水能力加快南水北调工程配套水厂建设,扩大受水区自来水管网覆盖度,提高供水水量和水质安全的保障能力,有关部门要在资金、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水利、住建和南水北调办等有关部门应积极协调,合力解决受水水厂及管网建设等通水入户的制约因素。鼓励地方广开资金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运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通过居民吃水、企业用水、地下补水、水库存水、河道冲水等途径,提高消

  纳南水北调水的能力,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供水效益。为避免丰水年工程运行调水能力的闲置,应加大对南水北调工程调蓄水库充库和生态补水的政策支持,并研究建立调蓄水库充库水量损耗补偿和生态补水价格优惠等长效机制。5.尽快建设断水应急工程和调蓄工程,提高输水供水保障水平现实表明,受水区对南水北调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加快断水应急工程和相关调蓄工程建设,是保障受水市县优质水源供水安全、增强工程输水保障能力的重大举措。要积极争取和加快建设南水北调调蓄工程,包括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与已建水库的连通工程、新建南水北调总干渠调蓄工程、建设受水城市调蓄池等,有关部门要在征地拆迁、资金投入等方面积极支持。通过这些工程,能储则储,当储则储,灵活调节供水量和蓄水量,实现南水北调受水区三水联合调度,盘活南水北调和当地水资源,使总干渠与各调蓄工程之间水流进出自如,解决南水北调年度来水不均匀与用水不匹配、渠管检修和单线输水等问题,实现南水北调受水城市跨市域调配,形成完善的丰枯调剂、运行安全、清水绿岸的现代水利设施网络,提高受水区供水保障水平。科学规划并协调推进调蓄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并通过综合开发带动调蓄工程周边地区旅游、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6.合理增加工程供水目标,扩大南水北调受益范围为了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让更多群众共享南水北调建设成果,应合理扩大工程供水范围,有效处置部分地方取用水结余指标,提高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效益。鼓励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和较大用水户建设直接引水工程,增加引用丹江水直供水量。鼓励有指标节余的受水市县扩大供水范围,加快辖区内新增用水户的规划和建设,推进乡镇管网与城市供水管网衔接。同时推进实施乡村供水集中连片工程建设,创造条件扩大丹江水供水范围,构建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体系,促进乡村振兴。近期加快实施新增受水地区的相关供水配套工程建设。参照《南水北调中

  线工程补充规划》扩大供水范围,尽早研究远期扩大供水目标及现有受水城市扩大供水规模,尽早制定相应新增受水城市的供水建设规划。7.积极开展水权交易,优化配置调水资源培育水权水市场、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开展南水北调水权交易,是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有效手段,也是充分发挥供水效益的必然要求。加快推进水量交易试点工作,规范南水北调水量交易行为,不断完善水量交易机制、交易流程、交易价格。有效推行水权转让供水模式,针对一方有节余指标不愿交易、一方急需用水却无指标问题,建立对水权转让的激励机制和用水指标的约束机制。通过完善水权收储转让形式,将分散于各市县的结余指标统一收储,然后在南水北调受水区、非受水区之间统筹配置和调度,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解决需求方缺水问题的同时,缓解受水区地方财政缴纳南水北调基本水费的压力。积极推进水权交易信息系统建设,探索建立交易资金管理和使用办法,完善水权确认、水量交易和风险防控机制。通过创新水权交易机制,优化受水区水资源配置,消化南水北调富裕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8.建立并完善区域水价体系,促进高效节约用水目前南水北调供水价格体系尚未完全理顺,不仅城市终端供水价格未调整到位,而且运行初期工程水价补偿机制也未建立。要创新区域水价形成机制,把南水北调水纳入区域供水系统共同分摊,统一测算,建立有利于当地水和南水北调水合理配置的水价体系。充分运用价格杠杆调节用水行为,促进高效节约用水、循环用水,优化用水结构。一要合理确定本区域居民和工商业用水价格,实行用水阶梯水价,细化制定价格分年分期调整计划、并稳步落实,对超计划或超定额用水实行加倍征收水费;二要对地下水超采区、严重超采区严格限制或禁止地下水开采,充分利用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政策,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实行差别化的水价格政策;三要加快转变用水方式,减少不合理用水需求,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高水资源利

  用效率;四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和水价形成的基础作用,讲究按水质分层次用水,合理使用丹江水、地下水和地表水,合理配置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和农业用水。保障为居民生活和食品、医药行业提供优质的丹江水。园林和高耗水企业应使用中水,加强工业用水循环利用。丰水年可多用生态水。9.加大环保和生态建设力度,构建水质保护长效机制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努力修复和改善水生态系统,涵养和提高优质水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建立水源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加强受水地对水源地的支援及协作,加大南水北调水质保护和生态带建设力度,促进库区干渠两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绿色化,发展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生态产业集群。加快实施“十三五”治污规划,落实分区域治理责任和分类治理目标,进一步完善水质监测体系,全方位构建保护和改善调水水质的长效机制,确保调水水质稳定达标并持续向好。完善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水源区和干渠保护区的生态补偿力度,为保护水质做出贡献的地区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国家应加大预算和专项资金对南水北调水源区和干渠环保区污染防治及水土保持的支持,出台水源区及干渠沿线污染企业退出、养殖取缔的补偿政策,编制实施丹江口移民后续帮扶发展规划,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和丹江口库区周边的生态带建设,支持水源区绿色农业发展,鼓励利用南水北调水向受水区进行生态补水。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于文静.千里水脉润北方——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成效综述[DB/OL].新华网,2019-02-16.[2]常理.一渠清水润南北[N].经济日报,2016-12-20(13).[3]杨朝兴.绿色发展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经济带建设[J].林业经济,2016,(11).

  [4]吴海峰.南水北调工程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1).[5]吴海峰.建设南水北调中线生态城市带研究[J].中州学刊,2010,(6).

篇五:南水北调水源地发展困难问题建议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对策研究

  张乐群;吴敏;万育生【摘要】水质安全是决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败的最关键因素,水质安全保障是水库日常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目前,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存在污染源类型复杂、面源污染突出、部分支流污染严重、库湾存在富营养化趋势、消落区经济发展与水质保护矛盾突出等问题,这些都是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工作面临的挑战.对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问题的主要成因进行了分析,建议从政策制度、管理机制以及工程技术措施等方面建立水质安全保障体系.【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8(000)001【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饮用水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体系【作者】张乐群;吴敏;万育生【作者单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442700,丹江口;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430010,武汉;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442700,丹江口【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

  南水北调工程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其中,中线工程是

  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向河南、河北、北京及天津4省(直辖市)供水。2014年12月12日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截至2017年10月底,已累计供水超过108亿m3,出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Ⅰ~Ⅱ类水平,惠及京津冀豫沿线5300多万居民,现已成为京津两市主要的饮用水水源。作为饮用水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目标是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总氮保持稳定)。丹江口水库水质不仅直接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综合效益的发挥,而且密切关系水源区与受水区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经过“十二五”丹江口水源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努力,污染源得到进一步控制,水源涵养能力有所增强,库区水功能区划完成,纳入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达90%以上。然而,水库水质的保障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如神定河、泗河、老鹳河等入库支流部分河段水质尚未达标或未稳定达标,水体中总氮浓度偏高,库湾存在富营养化风险等。水源区涉及范围广(包括湖北、河南和陕西3省46个县(市、区)),消落带经济发展与水质保护工作矛盾突出,库区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水库水质安全保障风险,亟须从政策制度、管理机制以及工程技术措施等方面建立水库水质安全保障体系。一、研究区域概况1.地理位置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汉江干流与其支流丹江的交汇处,由1973年建成的丹江口大坝截汉江、丹江形成汉库和丹库两部分。水库横跨湖北和河南2省,河南省境内涉及南阳市淅川县(16个乡镇)和西峡县(17个乡镇);湖北境内涉及十堰市区域内十堰市区(14个乡镇、办事处)、丹江口市(17个乡镇、办事处)、郧县(18个乡镇)和郧西县(16个乡镇)。2.水库特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丹江口大坝由原162m加高至176.6m,设计蓄水位

  增加至170m。蓄水位为170m时,相应库容为290.5亿m3,水库面积为1050km2,库岸线长4604km,回水长度汉江194km,丹江93km。水库由年调节水库变为不完全多年调节水库,具有防洪、供水、发电、灌溉、航运等综合功能。3.水库水量与水质丹江口水源区水资源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5—10月径流量占全年70%~80%。流域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主要入库河流约16条,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为388亿m3,主要来自汉江干流与其支流丹江。目前,丹江口水库水质以Ⅰ~Ⅱ类为主,中营养状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丹江口水库和中线取水口水质稳定并保持Ⅱ类水平,库区总氮浓度不劣于现状水平。二、水质安全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1.部分支流入库断面水质仍难达标入库河流水质直接关系库区水质安全,丹江口水库库周直接入库的河流有16条,控制流域面积9万km2,占整个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源区流域面积(9.52万km2)的94.5%。2015年入库河流水质监测指标年均值评价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丹江口水库入库支流水质状况总体较好,全年优于或者超过Ⅱ类水质标准的监测断面达70%。不同入库支流监测断面间水质状况差异明显,Ⅰ类、Ⅱ类、Ⅲ类、Ⅴ类、劣Ⅴ类水质均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全年水质状况为Ⅱ类的监测断面比例最高,达66%,全年水质状况Ⅰ类的监测断面为4%,全年水质状况为Ⅲ类的监测断面也占22%,说明丹江口入库支流水质状况整体良好。然而,部分入库支流局部存在较为严重的污染,入库支流中全年水质状况为Ⅴ类和劣Ⅴ类的监测断面也各占4%,超标频次较高的支流包括神定河、泗河、犟河以及老鹳河等,超标水质参数主要包括总磷、氨氮、CODMn和CODCr等。

  图1入库支流水质类别评价结果(2015年数据)2.局部库湾水体富营养化形势严峻大坝加高后,丹江口水库岸线长达4604km,岸线曲折,形成大量库湾,库湾水体流动性较差,营养盐容易累积,水体具有较高富营养化风险。2015年库湾富营养化监测结果显示丹库库体和汉库库体的营养状态指数(EI)值分别为39和45,水库库湾为48,为中营养状态;汉江和丹江局部库湾为57和50,为轻度富营养状态,且库湾水域富营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2015年浮游植物监测结果显示,丹江口水库藻密度最高的区域位于回水末端及库湾区域,该类水域为丹江口库区富营养化及水华发生的高风险区域,影响供水水质安全。丹江口水库库周点源已基本得到控制,但面源污染和随支流而来的污染物对水库水体营养状态构成极大威胁,入库河流总氮浓度在2~10mg/L。此外,受水库蓄水后回水顶托影响,部分库湾污染物扩散能力减弱,水体自净能力进一步削弱。每年4月中旬—5月下旬春夏交替之际,水温上升到藻类生长繁殖适宜范围时,支流库湾水域发生水华的风险较大。3.消落带污染问题突出消落带是水库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源工程最后一道安全屏障。受周期性水位消涨影响,水库消落带成为库区最为敏感的生态脆弱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投入运营后,丹江口水库正常蓄水达到170m时,增加淹没面积为307.7km2。随着季节变换和调度运行安排,库周将形成大量的消落带土地,面积约435km2。丹江口水库消落带内有大量土地处于淹没和非淹没交替状态,特别是面积近26万亩(1亩=1/15hm2)的农田,化肥使用量188~356kg/hm2,最高达646kg/hm2,化肥利用率仅为15%~35%。当消落带进入淹没状态时,其中吸附的营养物质(氮、磷和有机质等)、重金属、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逐渐释放出来,威胁库区水质安全;当其出露时,周边居民受利益驱动利用消落带耕地资源

  进行农业种植活动(枯水期种植玉米、芝麻、青菜等作物),对消落带土壤无序开垦,利用方式和管理模式不当导致库区新增淹没区土壤侵蚀和氮、磷随地表径流流失,以及化肥农药残留物、作物秸秆等在涨水期进入水库,库区水质污染风险增大。三、水质安全问题的主要成因分析1.入库污染负荷削减困难丹江口汉库库周的十堰市工业发达、城镇人口规模大,丹库库周淅川县以农业经济为主。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径流等。据统计,2015年水源区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17万t,氨氮2.23万t,总氮5.96万t,其中农业(含农村生活污水和农田废水)对COD、氨氮和总氮的贡献比例分别为49%、43%、74%,已成为水源区主要污染源。水体污染的根本来源不仅是湖库水体本身,更重要的是流域内与土地利用息息相关的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库周县市经济快速发展,但水污染防治水平不能满足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需要,各类配套设施仍处于发展阶段,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环境基础设施规模不足,处理标准较低,运营管理水平不足等;此外,随着水源区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生活和农业生产产生的污染物处理量赶不上排放量。2.消落带管理职权不明晰水库消落带是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交替的过渡地带,对面源污染、营养物质循环和水土流失有强烈的缓冲和过滤作用,也是受自然、人为作用干扰的区域。丹江口水库作为饮用水水源地,消落带的管理成效直接关系供水水质安全。依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丹江口库区消落带土地属国家所有,由工程管理单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管理,并在服从水库统一调度和保证工程安全、符合水土保持和水质保护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当地县级人民政府优先安排给当地农村移民使用。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库区消

  落带范围广,管理任务重,管理难度大,加上缺乏相关配套的实施细则、指导意见,以及政策法规不健全,如管理单位和地方政府的职权范围、人员配置、管理手段和资金来源均无相关办法,导致库区消落带管理工作陷入困境。目前,河南省淅川县成立了库区资产资源管理开发局,统一对库区淅川县消落带进行管理,但其管理职责没有得到明确授权。部分消落带为库区周边居民自发利用,原耕地部分绝大多数仍在进行耕种,由于周边居民对消落带特殊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使消落带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未得到有效发挥,反而破坏了库区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现象的发生。四、水质安全保障对策水质安全保障是丹江口水库水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也是一项复杂和高难度的系统工程,亟须从政策制度、管理机制以及工程措施等多方面建立保障体系。1.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针对丹江口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的重要地位,结合水库特点,加快水源区保护立法进程,尽快出台“丹江口库区水质保护管理办法”“丹江口库区消落带管理办法”“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等。通过出台法规、条例及管理办法,明确丹江口水库管理单位与地方政府在水质安全保障方面的相关职责。建立消落带土地保护与利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基于谁投入、谁使用、谁收益、谁保护的原则,考虑以类似租赁的形式将消落带交由承包户经营,并将环境保护责任纳入合同条款中,约定造成环境污染事件后各方应承担的责任。建立合理的政策扶持机制,对有益于消落带保护的利用模式,如林业模式、牧草模式,国家和地方应在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扶持,促进好的模式得到有效推广。2.制定水质安全保障管理措施(1)加强对支流污染的整治力度

  已经达到水质目标的要保持并持续向好,未达到水质目标的要加大治理力度。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后不达标的废水成为支流水质不达标的原因之一,若要保障库区水质安全,需加强支流污染整治。结合上游水源区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针对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以及优先控制单元治理方案,并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逐级分解落实水质保护目标和任务,提高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水平。从政策上加以引导,限制水源区审批新的重污染企业,革新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于效率低下的重污染企业果断搬迁或关闭;通过引进、升级污水处理技术,提高已有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及处理能力。以推行河长制为契机,推进尚未达标或未能稳定达标支流的水质改善工作,由地方政府各级党政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治理,承担包括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水生态修复、加强执法监督在内的主要任务,将河流及沿岸环境治理分片划入所属地方,明确责任人,治理成果纳入政绩考核,提高入库支流水环境治理的行政效率。(2)实施水源区分区分类管理根据《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基于不同区域对丹江口水库水质的影响和作用,对水源区进行总体分区,实施差异化管理。水源区总体划分为水源地安全保障区、水质影响控制区、水源涵养生态建设三类区域。①水源地安全保障区涉及丹江口水库水域、水库周边以及老鹳河、淇河、丹江、滔河、天河、犟河、泗河、神定河、剑河、官山河、浪河等流域。该区以丹江口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核心,重点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全面削减各类污染负荷、治理不达标入库支流,强化水污染风险管控。②水质影响控制区涉及湖北黄龙滩水库以上堵河流域、汉江陕西白河县以上和安康水库以下的汉江流域。该区重点围绕总氮负荷的削减,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完善改善城镇环境基础设施。

  ③水源涵养生态建设区涉及安康以上的汉江流域,主要任务是治理水土流失,开展退耕还林还草,稳定推进重点镇、汉江干流沿岸建制镇及以上行政区的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水源涵养能力。(3)建立水源区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体系为保障丹江口水资源监测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应充分利用水源区各部门已有监测站网及工作基础,完善区域布局,适当增加站网密度;调整和优化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将水源区水环境、水生态、水文、陆域生态、潜在风险源等多种监测对象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监测指标体系,使监测体系能灵敏清晰地反映水源区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及生态环境变化趋势,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的能力和层次。通过建立水源区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体系,确保准确、及时获取水源区水质、排污、生态、水土流失、风险源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污染治理工程及措施等多方面数据与信息。综合监测体系将进一步对现有的监测系统进行整合、补充和完善,使监测系统所提供的指标更加全面,数据时效性更强,覆盖面更广,数据的质量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显著加强。3.水质安全保障工程技术措施目前,丹江口库区水质总体较好,在加强管理的同时,需要对部分支流、局部库湾开展工程技术整治。从库区污染物产生的源头、传输途径与末端3个环节,采用技术手段削减污染物产生量。在污染产生源头上,通过生态农业技术削减农业污染物负荷,通过农村分散污水处理技术控制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源,通过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削减城镇生活污水污染源,通过工业废水减排技术削减工业污染源。在污染传输过程中,利用人工湿地、人工快渗技术对入库河流河岸带污染实施阻控,结合生态护岸技术与河流生境恢复技术,加强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维护河岸带的生态效应,减少入库河流对污染物的运输。在传输末端,即丹江口水库库区对污染物实施控制,主要采用的技术包括以库岸水循环系统和库岸阻滞系统为核心的水资源

  保护技术,维持上游水处理的效果并防止二次污染。此外,结合库岸带植被构建与库湾综合治理,将库岸带生态资源最大化利用,保护库岸带生态环境,维持水资源净化效果。综合运用各项水资源保护关键技术,并针对具体情况匹配相应的辅助技术,形成完善的水资源保护技术体系,从污染物产生的源头、传输过程以及最终的末端加以控制,实现入库污染物的削减目标。

  【相关文献】

  [1]王文静,高鹏程,李捷,等.丹江口水库典型入库支流水质评价与趋势分析[J].水资源保护,2016,32(3).[2]汪朝辉,谭勇,李喆,等.丹江口水库典型库湾及支流富营养化评价研究[J].人民长江,2012,43(8).[3]黄文敏,毕永红,胡征宇,等.丹江口水库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37(1).[4]曾祉祥,雷沛,张洪,等.丹江口水库典型消落区土壤氮磷赋存形态及释放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5,35(5).[5]张红叶,蔡庆华,孔令惠,等.丹江口水库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2,18(1).[6]王振华,黄茁,吴敏.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保护立法及建议[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5,32(6).[7]朱媛媛,田进军,李红亮,等.丹江口水利水质评价及水污染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35(1).[8]王晓,郝芳华,张璇.丹江口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最佳管理措施优选[J].中国环境科学,2013,33(7).

篇六:南水北调水源地发展困难问题建议

  关于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议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匮乏与水质恶化已经成为制约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特点所带来的北方缺水态势,造成每年上千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是优化我国水资源空间配置、缓解北方缺水的重大举措,工程建设给核心水源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当地经济发展、生态平衡、水质监测、水量保证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产生的主要问题1.核心水源区经济保持稳步增长的困难骤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给核心水源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保证“一库清水向北流”,地处核心水源区的十堰市,否决了一批拟建的黄姜加工项目,关停了一些造纸企业和黄姜加工企业,企业的“关停并转”直接造成财政收入每年减少约3648万元;规划迁建企业121家,迁建期内年减少市、县财政收入2.9亿元;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低碳、低污染的新兴产业,每年需增加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约4.89亿元。另外,生态移民投资2003年—2010年为7.89亿元,2011年—2020年为9.85亿元。资金缺口剧增,短期内可能造成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2.核心水源区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尚未到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使北方受水区受益的同时,对水源区和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约束。无论是从社会公平还是生态公平的角度,受水区都应该对水源区进行补偿。然而,根据各地土地淹没面积大小对水源区进行补偿的现行办法,使得十堰市得到的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最小,生态贡献多、生态保护责任大与生态补偿力度小的矛盾日益突出,矛盾的突显将会进一步影响到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转,因此,需要重新构建起更合理的核心水源区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使生态补偿切实到位。3.核心水源区水质水量的监测能力明显不足对核心水源区水质、水量的监测是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前提,构建科学、优化的核心水源区水质、水量空间立体监测网络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基础。目前,核心水源区水质、水量的监测能力明显不足,特别是大范围内农业和蔬菜业引起的面源污染难以有效控制和管理,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管理缺乏基础支撑,无法确保调水决策的科学性。因此,需要建立长期的流域水质水量空间立体监测网络,并基于监测结果对现有影响水质的产业进行调整,对现有水环境污染进行治理。这些工作的落实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仅仅依靠当地政府难以解决,需要国家层面从流域综合管理的角度进行协调处理和投入。4.中线工程对调水不确定性的重视程度不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对可调水量的分析与规划中,主要依据的是1956年—1998年天然入库水量的历史水文记录资料、按预计的人口及产业增长率和固定额定需水量情况下计算的上游需水量。近年来气候变化的趋势日益明显,1999年出现了1956年以来的最小年入库水量。因汉江上游来水严重偏少,2006年丹江口水库水位两度降至死水位以下运行。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完成后,陕西、湖北两省在汉江上游规划的梯级开发及调水工程涉及的水量就达数十亿立方米。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气候变化及上游用水量方面的因素考虑和重视程度不够,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中线工程调水目标的完成,甚至出现枯水期无水可调的局面。二、建议1.建立“国家级生态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和大坝加高工程所在地,肩负着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及保障库区水质的重大责任。目前核心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矛盾。因此,在强调核心水源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如何保持其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是南水北调工程稳定运行的前提与保障。在现行经济模式与管理体制下,核心水源区实现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发展有较大难度,存在着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建议国家以核心水源区为地域范围成立“国家级生态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下面简称“试验区”)给予试验区特殊的优惠政策,支持试验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兼顾供水目标与发展目标的新型发展模式。①探索构建兼顾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地方政府、管理人员政绩的新的评价体系,

  形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②加大中央对试验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支持力度,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补偿、长治工程项目、土地开发整理、农村能源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加大中央投资比例,逐步取消地方配套资金,建立中央财政支持的试验区水源保护专项资金、产业发展资金和生态保护资金;③按“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南北双赢”的原则,探索建立受水区域城市对口支援试验区县市的机制。围绕试验区特色优势产业,受水区通过项目投资、资金注入、技术支持、人才派遣、市场共建等多种途径,帮助试验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试验区可持续发展,在互惠互利中达到南北双赢的目标。2.建立支撑南水北调运行的生态补偿机制。十堰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为保证丹江口水库水质水量,在失去相关产业发展机会的同时,还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为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全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对核心水源区的生态建设者和保护者进行合理生态补偿。①优化生态补偿额度的估算方法。在估算生态补偿额度时,建议兼顾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直接成本包括水污染防治投入、水土保持投入、生态移民搬迁费用及其他损失费用等;机会成本指十堰市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所放弃的经济发展收益。按新的生态补偿计算方法,十堰市水源区生态补偿的总额在2003年—2010年约为66.8亿元、2011年—2020年约为79亿元。②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建议采取以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为主、市场交易为辅的方式进行,建立“以水补水”的良性循环机制。适当提高资源水价和环境水价,明确开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使用费,用于库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生态补偿资金的分配建议以核心水源区范围内的区县为单元,根据“谁贡献大,谁多得益”的原则进行分配。③进一步丰富补偿的内涵,除了资金补偿以外,建议将技术、智力支持作为补偿项目,构建“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建设机制。建议在对核心水源区进行资金支付的同时,进一步重视增强核心水源区自身的造血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核心水源区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的力度,帮助核心水源区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支持核心水源区发展对环境友好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核心水源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3.建立保障南水北调安全的水质监控系统。在丹江口库区上游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控制断面增设水质监测站点,使水质监测站点覆盖全流域所有重要支流。在具体站点位置规划中应兼顾行政区划,使监测结果能够反映主要污染区域,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翔实数据。①在现有水环境监测网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工业、生活排污口和农业生产区,通过优化监测网点布局,进一步增强对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监测的能力;②引入高新技术手段,充分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实时监测能力和遥感技术的空间大面积同步监测能力,增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的时空监测能力;③在现有水质监测机构和站网的基础上,组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环境监测中心,协调流域内现有各单位水质监测站点,实现水质监测数据的共享,规范水质监测流程,实现流域水质一体化监测,从而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与可比性;④合理规划污染控制分区,构建污染防治分区责任制,增强水环境管理能力。4.建立降低南水北调水量风险的保障机制。应高度重视库区上游水利工程的水量截留及气候变化对调水水量保证的不确定性影响。通过建立水量保障与预警机制,积极防范影响核心水源区稳定供水的风险,保证中线工程“有水可调,安全调水”。①气候变化使得流域内降水的变幅增大,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入库流量的稳定性降低,中线工程可调水量的不确定性逐年升高。建立成立相关机构,构建与气象部门有效沟通的平台。在确定年调水量调度方案前,动态分析近年来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建立可调水量的气候评估机制,降低调水中的气候变化风险,构建调水运行中的气象风险预警机制。②联合丹江口库区上游水利部门,建立水资源规划协调机制,合理规划不同区域的水库截留与调度水量,避免水资源开发的无序性。在可调水量难以长期保证的情况下,考虑从区外调水,保证调水工程的长期稳定性。通过对库区上游各水利部门的统一调度,以保证调水的安全性。另外,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由于水库调蓄库容的变化,消落带的位置和范围都会随之发生改变,新的消落带问题需要加强监测,以减少水量变化的生态环境风险。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是我国优化水资源空间配置的一项创世之举,更是新世纪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次重要实践。“一江清水入库”、“一库清水北送”是南水北调工程成功的前提条件,要做到这一点仅仅靠库区污染治理显然难以持续,关键是要通过政策倾斜,

  增加投入促进核心水源区体制创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管理模式优化,使受水区与供水区实现双赢,促进共同发展,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世纪丰碑。

篇七:南水北调水源地发展困难问题建议

  思考南水北调中线调蓄水库运行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摘要:根据南水北调的工程规划来看,完成了中线一期工程的供水计划后,要通过受水区中的调蓄水库将城市占用的生态与农业用水返还回去。为了确保水库能够正常运作,实现有效管理,就要适当改变水库的运行管理方法。鉴于此,本文将对当前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以便能够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优化方案,进而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度,推进调蓄水库有序运行,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调蓄水库;运行管理;问题;措施

  从主要目标来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旨在提供充足的工业与生活水源,以满足受水区人们的多重用水需求。因此,有必要加强水库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做到统一调配受水区和外调水当中的水资源,进一步提升各个区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有效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

  一、调蓄水库运行管理的常见问题(一)管理单位的收益降低,影响正常运作一般来说,农业用水价格较低,城市生活与工业用水价格较高,在供水结构出现调整的情况下,水库管理单位的水费收入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当中线一期工程开始进入供水阶段以后,大多数水库的农业用水增多,城市生活与工业用水下降。这样一来,水库管理单位的水费收入和总收益都会有所降低。例如,东武仕水库的农业用水所占比例为14%,工业用水所占比重为84%。随着中线外调水量的增加,水库当中的地表水使用量将大幅度减少,水库要改变农业与工业的供水比例,将工业的供水减少,并将减少的部分返还给农业。由于该水库管理单位一直是自收自支管理模式,水费收入占总收益的96%。在没有财政性经费的支持下,将工业的供水减少,便致使其水费收入和总收益降低,继而将对管理单位实际运营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即使有财政性经费,通常也只占小部分比例,不足以解决水库管理单位经费紧张的问题。(二)农业用水返还困难,存在较多客观问题首先,水库管理单位的积极性不强。这主要是因为将城市用水返还给农业后,不能够增加管理单位的收益,而且农业用水的收缴率通常不高,水费征收往往会有较大难度。其次,供水方和用水方缺乏统筹协调。现阶段,大部分水库管理单位都没有创建利益分配机制来对供用水进行统筹协调管理,因而很难将农业用水返还工作落到实处。再者,农业灌区的配套设施有待完善。由于灌溉用水一直被占用,很少真正使用配套设施进行灌溉,许多设施受到破坏后没有及时修理,以至于达不到农业灌溉的要求。(三)水库功能定位不合理,达不到实际要求首先,当前水库都具有公益性职能,但由于财政经费不足,资金没有保障,很难充分发挥这一职能的积极作用。其次,黄壁庄、岗南、白龟山等水库定位是饮用水的重要水源地,由于城市的生活供水量骤减,这些水库的供水任务也随之变少,这样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对水源地的保护,进而可能影响定位功能实现。再者,有关资料显示,常庄、尖岗的功能定位有待完善,需要明确其城市供水、水量调蓄和防洪职责[1]。(四)地方准备不足,水库无法实现有序运行现阶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受水区依然将工作重点置于压采地下水、建设配套工程等方面。尽管就水资源规划来看,有提及如何分配利用本地水和外调水,但是没有综合分析供水结构及其影响,也没能制定科学合理的配套政策,没做好充足的准备,很难有效改变运行管理方式,会对水库良性运作产生影响。二、调蓄水库运行管理的改进措施(一)加强统筹规划,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第一,要进行总体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水资源配置方案。水资源配置包括地下水、本地地表水和外调水等方面。总的来说,为了实现多水源的合理配置,要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和农业用水返还、配套设施等多种方案,并结合受水区具体情况来拟定水资源配置

  方案[2]。这样做有利于调整水资源结构,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第二,要优化配套设施,加大建设与管理力度。这要求有关部门对当前配套工程建设和

  配套设施使用情况等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据此拟定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行性的优化方案。例如,对于破损的农业灌溉设施,要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新;对于工业与城市生活用水设施,也不能够废弃使用,要定期进行维修;对于城市备用水源,要建设供水设施进行管理,并定期做好运营维护工作。

  (二)优化功能定位,促进水库良性运作第一,要对水库的功能变化情况进行评估,从而找准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定位。自南水北调工程投入使用以来,许多受水区调蓄水库的功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甚至有些彻底发生了改变。随着中线工程的通水,这些水库的功能必然要再次进行调整。通常,要透彻分析中线工程通水后会给水库运行管理带来哪些好处和不便,并结合水库的功能变化历程、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最原始的设计功能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要对水库的供水、灌溉以及防洪等多重功能进行科学界定,并对这些功能的主次地位进行分析,以充分完善、细化水库的功能定位[3]。第二,要对地表水水源地功能进行深化。在完成中线工程通水计划的情况下,水库既能够发挥调蓄作用,同时也可以用来调节、补偿水资源。此时,即使水库不再供给工业与城市生活用水,也是一种良好的备用和应急水源。因此,不仅不能够降低对水质的要求,还要做好水库基本管理,加强水源保护。(三)科学分类管理,加大管护经费投入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进一步深化,水库管理单位也可以顺应改革形势重新进行分类。水库的功能与管理运行方式都可以作为分类依据。在河南省中有7个水库,这些水库都是财政全额拨款,并采取收支两条线的方式进行财务管理,有较稳定的管护经费来源,要做到合理调整运行管理方案,并没有太大的困难。如果能够将财政性经费和水费收入的关系妥善解决好,就可以降低对财政拨款和水库运转的影响。在河北省中有6个调蓄水库,其中黄壁庄、岗南以及东武仕水库管理单位的经费来源多为水费收入,因而随着城市供水量减少,总收益也会骤降。而朱庄、西大洋以及岳城水库兼具经营性与公益性两种职能,既要用以支持供水、发电,也要发挥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其经费来源有两种途径,一是财政性拨款,二是水费收入[4]。针对河北省水库管理单位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措施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其一是改变水库管理单位的定位,将其划分到公益一类当中,通过全额财政拨款以及收支两条线的方式完善管理。其二是将管理单位划分到公益二类中,通过财政差额补助的形式进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要对经营与公益两种职能做出明确界定。三、结语近几年,随着中线工程通水计划的实施,为了合理配置水资源,沿线受水区水库要充分发挥其调蓄、供水、灌溉等多重功能。由于区域环境和管理现状存在差异,为了转变水库运行管理方式,不仅要加强统筹规划,也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进一步优化功能定位,进行分类管理,以确保运行管理方案切实可行。

篇八:南水北调水源地发展困难问题建议

  关于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及防范措施

  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主要是为解决京、津和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而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解决沿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工程建设将对区域生态环境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了解工程建设对水源地及工程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保护生态环境,并对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带来的破坏采取一定防范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什么是南水北调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南水北调工程简介[1]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西线工程在

  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

  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中线工程: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陶岔渠首闸(河南淅川县),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供水。中线工程已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计划2013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2014年汛期后全线通水。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

  立方米,建设时间约需40-50年。建成后将解决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1]

  南水北调对局部地区的生态影响三、南水北调带来的影响

  (一)东线工程

  1994年已完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通过水利部预审。针对东线工程的不利影响,其主要评价结论如下:

  1、调水对长江口地区的影响

  由于长江径流量大,调引水量小,调水对引水口以下长江水位、海水上溯、河道淤积、河口拦门沙的位置和长江航运等影响甚微

  2、关于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问题

  目前,黄淮海平原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排水系统,并积累了丰富的防治土壤盐碱化的经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仍属补水性质,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

  3、关于血吸虫病区北移

  根据现场对北纬33°15′以北地区自然环境中钉螺的生存和繁殖实验以及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的实践证明,因气候原因,大规模调水不会将南方的血吸虫病区扩散到北纬38°以北地区。

  (二)中线工程

  1995年已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经原国家环保局审查同意。由于加高丹江口大坝,改变了丹江口水库及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削减了洪峰流量,对中下游的防洪有利,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主要评价结论如下:

  1、移民环境问题

  由于丹江口水库淹没耕地20万亩和移民22万人(1990年调查),数量较大,如全部就地安置移民,将会加大库区环境压力,除就地安置一部分移民外,还可采取综合措施和外迁移民到新增灌区安置等措施予以妥善解决。

  2、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调水130—140亿m3占丹江口坝址断面径流量的1/3,占汉江流域径流量的22%,可能会引起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变化

  3、对中下游航运的影响调水130—140亿m3,河道水位将下降0.6至1.0米,对航运和

  沿江的引水有一定影响

  4、对下游河道造床运动的影响

  调水130—140亿m3(引水规模500m3/s),对汉江中下游出现

  800—1000m3/s的天数减少约20天,出现1000—3000m3/s的天数减少约100天,对汉江下游河道冲淤和环境容量有一定影响

篇九:南水北调水源地发展困难问题建议

  统一分区统一目标统一规划规划把东中西三线工程所影响的四大流域各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按调水对不同区域的生态影响特点统一划分为调水区输水区和受水区统一确定生态保护目标范围和时限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规划将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的生态保护总方针对各类生态管理区水源保护区规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削减调水不利影响的同时综合发挥法制行政和经济手段实现对工程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改善

  关于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及防范措施南水北调工程是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而实施的一项重摘要:津和华北平原中西部及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主要是为解决京、主要目标是以解决沿线城市生活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而建设的,工程建设将对区域生态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了解工程建设对水源地及工程沿线地区生环境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并对南水北调工程对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带来的破坏采取一定防范显得尤为重要。保护生态环境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什么是南水北调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1]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西线工程在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因长江上

  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京杭大运河利用抽引长江水,扬州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长输水线路。.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近经隧

  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烟威。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中线工丹江口大加高后扩容汉丹江口水调水经陶渠首闸(河南淅川县),沿豫西南唐河流域西侧长江流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黄淮平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黄继续沿京广铁路西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北。中线工程主要河河天北省市沿线2余座城市供水。中线工程已20013日开工计201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201年汛期后全线通水西线工:在长江上通天、支流雅砻江大渡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巴颜喀拉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陕晋(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渭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甘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黄河下补水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205年调水总规模44亿立方米,中东14亿立方米,中13亿立方米,西17亿立方米。整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4417亿立方米,西13亿立方米,中14亿立方米,其中东线立方米,建设时间约需40-50年。建成后将解决700多万人长期饮用[1]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南水北调对局部地区的生态影响三、南水北调带来的影响

  (一)东线工程

  1994年已完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通

  过水利部预审。针对东线工程的不利影响,其主要评价结论如下:

  1、调水对长江口地区的影响

  由于长江径流量大,调引水量小,调水对引水口以下长江水位、海

  水上溯、河道淤积、河口拦门沙的位置和长江航运等影响甚微

  2、关于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问题

  目前,黄淮海平原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排水系统,并积累了丰富

  的防治土壤盐碱化的经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仍属补水性质,在

  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

  3、关于血吸虫病区北移

  根据现场对北纬33°15′以北地区自然环境中钉螺的生存和繁

  殖实验以及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的实践证明,因气候原因,大规模调

  38°以北地区。水不会将南方的血吸虫病区扩散到北纬

  (二)中线工程

  年已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1995改

  变了丹江口水库由于加高丹江口大坝,经原国家环保局审查同意。及

  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削减了洪峰流量,对中下游的防洪有利,但也

  给生态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主要评价结论如下:、移民环境问

  题1,1990年调查)(20万亩和移民22万人由于丹江口水库

  淹没耕地数量较大,如全部就地安置移民,将会加大库区环境压力,

  除就地安还可采取综合措施和外迁移民到新增灌区安置等措置一部

  分移民外,施予以妥善解决。

  2、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

  影响3占汉江流域,1/亿130—140m3占丹江口坝址断面径流量的调水%,可能会引起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变化径流量的22、对中下游航运的影响33米,对航运和1.0,河道水位将下降0.6至140调水130—亿m沿江的引水有一定影响、对下游河道造床运动的影响433,对汉江中下游出现)s/500m(引水规模m亿140—130调水.33/s—3000m的天数1000m1000/s的天数减少约20天,出现—800减少约100天,对汉江下游河道冲淤和环境容量有一定影响中线工程对环境的积极影响一)改善水源地生态环境1.有效降低水质污染。水源地的水质污染主要有由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和集中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和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物质和人畜粪便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河流沿岸城镇的部分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库造成水质污染。水源地的造纸厂、化肥厂、冶炼厂,都是排放污水的大户,虽然实现了达标排放,但由于运行费用昂贵,环保设施不能正常运行,致使大量的废水、污水顺流而下汇入丹江口水库,废水中的有害物质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例如被当地政府机构内部人士称作“纳税大户”的淅川铝业集团,表面上发展“势头良好”,但新建项目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当地民生;排出的污水和碳素老厂的废水汇入丹江支流,对南水北调的水质造成严重的威胁。丹江口水库主要汇水支流老灌河流域的西峡、淅川两县城目前无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污染日趋严重。南水北调的工程实施,将加大

  水污染防治力度,通过发展生态工业治理,推进污水的资源化和再利用,可以有效治理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和集中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丹江口水源地的点源污染。.其次,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物质和人畜粪便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水源地流域属农业主产区,种植业占主导地位。刹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农药施用量大,含磷、砷、汞类高毒高残留农药对环境造成危害;农牧用水将土壤中的肥料和盐分带入库中,大量畜禽粪便随地表径流流入水库,易造成水源水质富营养化,势必影响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质量。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将设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带动生态林业、生态畜牧业、绿色农业的发展,可有效解决水源地面源污染比较严重问题。2.有利于改善水源地周围的局部小气候。丹江口水库目前水域面积约774km2,大坝加高将使水域面积增加至1050km2,水面将扩大近370km2,下垫面性质的改变,水面及其周围区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热量、水气交换发生相应变化,进而导致水源地周围局部小范围气候变化。正常蓄水后,水源地陆地表面空气湿度将增加,周围地区夏季日平均气温将降低,冬季日平均气温将增高;水源地水面扩大将使水体蒸发量相应增大,这些都将加快水源地局地小范围水循环过程,将引起水源地周围小范围内降水量增加。3.将有效遏止水土流失。水源地部分山区特别是丘陵地区植被稀疏,土壤凝固力差,加之当地居民大规模垦林开荒,导致地表裸露,极易

  造成水土流失。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时,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建根据划定的水土流失不同类型区因地制宜配立小流域综合防治体系,置治理措施,可以有效遏止水土流失。国家对饮用水源地的水土保护项目的实施,将对坡地退耕还林、干渠两侧造护堤林、重点地区建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产生有力的推动,形成水源区水土保持的良好局面。

  (二)改善总干渠沿线生态环境1.保证生态用水。调水将有效缓解受水区灌溉用水、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的紧张局面,引水后由于受水区地面水供应增加,可以防止因超采地下水带来的危害,部分水量将用于地下水回灌及生态用水,阻止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控制和防止地面沉降对环境的危害。2.对局部小气候将产生积极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渠道两侧将各建50米的生态防护林带,在防护林带外侧营造农田林网,形成绿色生态屏障;在沿线水库、河道、景区、城镇等重要节点加大污染治理和绿化力度,营建环库、环城生态防护带,建设湿地生态保护区,建设生态园林城镇,形成一道纵贯南北的绿色生态长廊,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局部小气候将产生积极影响。3.有利于水污染的治理。为确保输水干线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二类标准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规划与实施方案中制定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国家.和各级政府将会加大对水源地和沿线区域的环境治理和环境投资力

  度,这将推进沿线地区加快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4.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调水工程实施生效后,主要向城市供水,可

  以有效解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挤占农业用水、超采地下水的局面,还当地水源于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使得地下水位上升,消除地下水漏斗,干涸的洼、淀、河、渠、湿地将得到补水,因缺水而萎缩的部分湖泊、水库、湿地会重现生机,修复沿线植被,都会产生生态环境效益。另外,利用南水北调优质水源增加沿线城市供水,可以改善卫生条件美化环境,加大农林牧业灌溉用水,可以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变污水灌溉为净水灌溉,减轻耕地污染及对农副产品的危害。(三)生态效益显著

  根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制定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中对需水量、调水量、工程建设方案、南水北调水的分配方案等规划,中线工程河南段生态系统产生的的效益是巨大的。一期工程通水后,年增加有效灌溉面积33.1万hm2,农田生态系统效益59.59亿元;增加林地面积9.83万hm2、森林生态系统效益30.32亿元。可维持的城市绿地面积3.46万hm2,30.55亿元;湿地面积4530hm2、生态环境效益价值7.26亿元。

  二、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对水源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一(1.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水库区作为调水的水源,在大坝加高后,水库岸坡稳定性、库周水土流失等将会发生变化。大坝加高后淹没区面积将扩大,减少了局部区域的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水源地周围大

  量的植被被淹没而引起植被减少,另外水源地20余万移民安置中开垦荒地、建房等生产生活活动和木材需求可能使森林面积减少,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土地淹没改变了原有的湿地结构系统,野生生物生长环境被破坏,打破了水源区动植物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另外加高大坝后局部库湾处水流变缓,水体交换性能较差,加上被淹土地中营养物质的溶出,可能造成局部库湾水体的富营养化。

  3.大坝及干渠以及配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和填筑、土料场的取土及弃渣等引起的植被破坏,对施工区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施工中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若随意排放,将污染周围地表水环境。

  (二)对干渠沿线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1.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工程建设改变沟谷的原生地貌,破坏植被,增加了沟谷斜坡的不稳定性;渠系的修建损坏了渠道两侧自然边坡的稳定性,同时形成许多新的开挖或填筑的高陡边坡,遇到强降雨,不稳定地段可能产生重力侵蚀。隧洞开挖及渠道挖方工程产生的大量弃渣,因削坡而增加的大量松散物.质,都将成为泥石流的物质源。中线工程输水总干渠为新开挖渠道,并建有隧洞、管道、暗涵和渡槽等工程设施。在工程施工期和运行初期,河道开挖、筑堤、弃土堆置、施工道路修筑、施工企业建设等活动,将占压破坏地表植被、扰动表层土壤结构、改变地形现状,在重力作用和降雨情况下极易引发水土流失。2.中线干线地下水位高于渠底的地段约402km,自流内排段约

  267km,抽排与自流内排相结合的地段约54km。当内排段地下水位高于干渠渠底,单向自动控制阀门和集水廊道将地下水导入干渠,若干渠附近的工农业污染物和居民生活污染物污染内排段区地下水,这些污染物就可能随地下水进入输水渠道而污染干渠水质。

  3.中线工程跨四大水系长距离调水,大规模工程建设将在短期内使当地环境产生剧烈变动,部分防洪除涝体系将被大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局部地区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减少部分土地和森林资源,并对原有水系及植被生态造成影响,还可能造湿地结构的破坏,从而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4.引水工程将增加受水区农业灌溉水量,使部分地区地下水位升高,在土壤含盐碱地区可能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在低洼地区,还可能引起土壤沼泽化。

  5、第一期调水对环境影响不大3。m丹江口大坝加高后,80中线第一期工程的调水规模为—90亿丹江口水库由年调节改善为不完全多年调节,增加调节库容116亿3。通过合理调度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调水对汉江中下游水位的影m响不大,对枯水期的水位还有所改善,可保持现有水电站发电效益。

  (三)西线工程3,西线工程m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三条河的径流量约221亿3,占这三条河总径流m170亿初步规划三条河年平均调水量为120~

  量的54~77%,对下游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由于西线工程目前仍处于规划阶段,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深入,调水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因子有待进一步明确,西线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结果及其相应的减免措施将逐步提出。

  (四)东、中线工程对长江口的综合影响3,占长江口多年平均m—260320亿东线、中线的总调水规模为入海水量的3%左右,对长江口枯水期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小。通过适当的避让和调度措施,如东线工程在枯水期利用调蓄工程向北送水,暂仃抽取江水,加上三峡工程建成后的巨大调蓄作用,可保证长江口枯水期流量不小于现状。.3m120亿东线应急(第一期)和中线第一期工程的总调水量为%,对生态环境基本无左右,仅占长江口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1.25影响。如何消除南水北调对生态的不利影响(一)编制原则

  1.突出工程生态环境影响

  规划将紧紧把握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动因进行重点规划,使工程的综合效益得以充分发挥,负面效应得到重视并提出防范措施。

  2.源于流域规划,高于流域规划

  由工程引发的跨流域流量、流态、流质变化,以及由输水主干渠

  及其联接的调蓄湖库形成的新的生态系统变化,都是工程活动造成的跨流域生态环境影响,需要针对跨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防治对策。因此,工程生态环境规划既源于流域规划,又高于流域规划。

  3.统一分区、统一目标、统一规划

  规划把东、中、西三线工程所影响的四大流域各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按调水对不同区域的生态影响特点,统一划分为调水区、输水区和受水区,统一确定生态保护目标、范围和时限,统一规划,使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与原有的流域、区域生态保护任务相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保护系统。

  4.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

  规划将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的生态保护总方针,对各类生态管理区、水源保护区,规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削减调水不利影响的同时,综合发挥法制、行政和经济手段,实现对工程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改善。

  5.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三阶段并重

  规划将分区域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期等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生

  态保护要求,以完整地体现生命周期评价和绿色设计理念。

  6.为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从生态系统的规划要力求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前瞻性分析,变化与调控措施的效果进行方案评估,制定与主体工程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工程立项到实施、运营的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水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东线调水区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建成后,总调水规模448亿m3,占长江多年平均入海量的5%,占枯水期水量的7%,总体对长江口入海水量影响不大,对引水断面以下的水位、水质、河道淤积、长江航运等以及河口地区赤潮发生率、河口拦门沙位置变化等也影响甚微。

  可能对长江口产生一定影响的主要是东线工程调水。但即使当2030年东线抽江规模达到800m3/s时,调水量也仅占长江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1.6%,影响也不大。但为了减轻在特殊枯水期对长江口盐水入侵的可能影响,应在长江大通水文站流量小于10000m3/s时,采取“避让”措施,减少抽江流量。2.西线调水区坝下局部河段流量减少、水位有所下降,但总体影响不大。由于调水区水库处于低污染区,因调水引起的水质变化较小

  对引水枢纽以下河段的生物种群及局部气候变化基本无影响;因建库诱发滑坡、崩塌的可能性增加,但地震风险不大。另外,对库区应注意进一步调查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以及坝址区鼠害隐患,并积累背景资料。

  由于调水区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流域工农业需水量分别占其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3%、5.1%和7.1%,调水对其未来工农业用水基本无影响;库区淹没及移民影响相对较小,且较易采取措施补偿。

  3.中线调水区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130亿m3时,调水量约占丹江口坝址

  断面径流量的1/3,占汉江流域径流量的22%,加上丹江口水库大坝的加高,都会引起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变化。在不考虑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的情况下,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汉江中下游出现800~1000m3/s中水流量的天数将减少约20天,出现1000~3000m3/s大水流量的天数将减少约100天,结果可能会造成河道冲淤情况的变化,对防洪有一定不利影响;汉江中下游河道水位下降0.29~0.051m,沿江两岸部分引水灌溉取水口和抽水站需要改建,对中下游航运有一定影响。这些影响可采用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予以缓解。

  丹江口库区水质变化不大,而汉江中下游河道的纳污能力会有所下降,但由于丹江口水库的调蓄,加上引江济汉等工程,其影响将得

  到减缓。水库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季度变化以及现存量不

  会发生明显改变;丹江口水库库容大,且坝体设有深孔,泥沙淤积不致影响水库寿命。通过模型模拟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影

  响,在调水量、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华”出现的概率约增加m3亿为130时,“水华”出现的概率没有增加。95亿m310%~20%,当调水量为中线一期工程建成后,库区及总干渠将有永久占地和移民问题,且主要集中在丹江口水库周边地区。因此,移民问题将是中线调水区关注的一个重点,尤其是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库区新老移民的安置需妥善解决。

  南水北调的意义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

  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兴建南水北调工程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北方益缺水的严重局面,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同时对水源地库区和沿线区域环境带来显著的改善,总之利大于弊。其不利影响可以通过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及社会综合治理得到减免和消除,从而使得南水北调工程发挥巨大的投资效益。

推荐访问:南水北调水源地发展困难问题建议 水源地 南水北调 困难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