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2024-05

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14篇

| 来源:网友投稿

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14篇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2014年7月10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14篇,供大家参考。

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14篇

篇一: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2014年7月10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文化**的

  战略部署,市委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实施了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加强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市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通过实施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文化惠民工程,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市有市、县(市、区)级艺术馆(文化馆)8个,从业人员68人;有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7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83万余册,从业人员72人,阅览室座位近2000个;有市、县(市、区)级博物馆、纪念馆14个,从业人员292人,年均举办展览50多次,举办培训90多次;有演出场馆9个,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从业人员331人,年均服务观众44万人次,其中服务基层观众35万人次;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34个,总藏书50多万册,从业人员184人;已完成全市178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工程全面覆盖的建设任务;全市1900个行政村(含居委会)实现了有线广播村村响;建成7个县级、134个乡镇街道办共141个广播室;建成了57个激情广场文化活动示范点。(二)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是成功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自2007年以来,我市承办了海峡客家高峰论坛、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第五届福建艺术节、红旗颂等大型文化活动近20场次,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二是积极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以来,全市共送书下乡50多万册书,各种歌舞、汉剧专场等下乡演出近300多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2万多场次,三是每年开展的书香八**全民阅读活动富有特色。每年开展优惠售书活动,开展每周推荐一本好书的电视专题论坛,举办中国梦.劳动美、阅读与人生、与快乐、与成长等全市职工读书征文活动。四是激情广场活动如火如荼。各活动点均按照要求添置了灯光、音响、乐器等演出器材,已建成具有健全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具备必要的水电、卫生、安全保卫等基础条件,每个点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都有固定的大家唱、大家舞、大家乐的队伍,各项活动有序开展。五是群众性文化活动向品牌化发展。近年来,先后举办了红土地歌曲比赛、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首届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首届海峡客家山歌大赛、海峡客家书画展、首届海峡客家风情节暨定光佛文化节和被誉为天下第一龙的连城县姑田镇游大龙、被誉为乡村狂欢节的连城县罗坊乡走古事等传统文娱活动,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品牌性农村文化活动。(三)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据不完全统计,博物馆、群众文化艺术馆、图书馆、电台、电视台和乡镇文化站、乡镇广电站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现有文化类专业技术人员531人,其中群文博137人(高级职称17人、中级60人、初级60人),图书资料的47人(高级3人、中级23人、初级21人),艺术专业118人(高级13人、中级51人、初级54人),播音主持35人(高级3人、中级13人、初级19人),记者编辑122人(高级18人、中级36人、初级68人),其他类72人。(四)公共文化服务投入逐年增长。十一五以来,我市文化文物事业财政投入逐年增长。2007年--2013年,我市文化、文物事业费分别为3484.8万元、3144万元、13385.4万元、13582万元、15076万元、20631万元、3156万元。为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推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市委、市政府设立了2012年至2016年**市农村文化建设补助资金。第一批**市农村文化建设补助资

  金300万元已下拨到全市57个村级(社居)文化阵地、群众性业余文艺院团,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设施。

  (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在公共文化建设中,许多地方都能总结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满足群众不同需求的工作方法和路子。**区共有各种规模文化大户49户,如**镇的林亿汉文化站、大池北溪张大振的科技致富指导站、东城东门章金河的家庭文化室和雁石礼邦陈开煌夫妇的益民科技文化室等。**县大力推广湖雷镇连塘村农民读书社的经验,成功创办了53个农民读书社,其中7个已验收达到七个有标准。连城县运用先进文化改造庙堂、祠堂,使之成为弘扬先进文化、服务广大农民的基层文化阵地。在大力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各地积极探索文化自我发展壮大的机制,培育发展扎根于农村的民办文化,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民间职业剧团就是孕育并扎根于农村这片广大市场的一支重要文艺队伍。它们是长年活跃在广大农村、乡镇,运用为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服务于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文艺轻骑兵。据各县上报统计全市共有演出队伍200多支。如**区采茶灯演出队遍布全区,有100多支队伍;**县汉剧演出队有77支。各地加强管理和引导,定期组织对民间职业剧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组织业务培训,提高剧团演职员的演艺水平,因地制宜举办民间职业剧团调演比赛。二、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过程中,尽管政府和文化部门都付出了不少努力,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市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各县(市、区)和乡镇文化站设施,大多数建于七、八十年代,由于各级财政下拨经费不足,设施建设配套不全、规模偏小、无论是质量、结构、布局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审美需求,不能适应现阶段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市本级没有图书馆,**图书馆虽然是市区共建馆,由于受到管理体制、投入机制等限制,其整体发展水平、业务辐射范围、管理服务能力等方面都无力承担市一级的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现代图书馆理论,图书馆服务半径为3公里,人口在20-150万应该规划两处图书馆,随着我市新城区的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增长,急需在新城区新建**市图书馆。**市艺术馆现有馆舍建筑面积不足1500平方米,未能达到三级馆(最低级别)所要求2500平方米的最低等级标准,成为不列级别的馆,受到场馆的限制,众多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无法全面体现,而且根据文明城市检查的标准和要求,**市艺术馆是创建精神文明城市检查的必检单位,若再不抓紧重建设,势必影响创建文明城市的评比。**市博物馆主体工程于2009年建成,因没有资金进行布展空在那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博物馆(区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办公条件简陋,导致去年迎检时只能按三级博物馆上报,影响了争取免费开放补助资金的额度。虽然目前七个县(市、区)均已建成公共图书馆并免费向群众开放,但在第五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中,由于馆舍面积小、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等原因,除**图书馆被评为一级图书馆外,其他都是二级馆,图书馆改造升级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市图书馆建设和**市艺术馆建设已纳入我市十二五规划,但由于资金等问题,虽然立项却一直无法推进。2.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部分已建成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偏低,一些被挪用和挤占,导致一些文化阵地流失,不少适宜开展文化活动的闲置会堂、校舍等集体资产被变卖。如:连城图书馆虽设有外借室、电子阅览室等功能室,但由于设备落后,一些配套服务设施没有跟上,图书馆的读者不多,图书馆应有的效应未能充分发挥。一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虽然按要求配有书报阅览室、信息共享工程点、综合展示厅等,但不少书刊杂志过期,适用性不强,加上没专人管理,无法定期开放,没能充分发挥作用。各县(市、区)于2012年新建和改造的演出场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闲置的现象。(三)公共文化设施资金不足。尽管我市每年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费呈增长态势,但根据国�

篇二: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公共文化服务情况汇报

  篇一:兴国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兴国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兴国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所辖1个综合文化站18个农家书屋。近年来,

  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善农村村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一)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健全一是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镇在县城解放北路的宣传文化中心新建办公活动场地,成立了兴国镇综合文化站,初步解决了镇文化站的办公活动场地。已在18个行政村建成19个农家书屋,2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我镇28个村已全部联网,农村有线电视用户45000余户,安装卫星接收设施355套。广播覆盖率达98%,电视覆盖率达到93%。二是持续深入开展“十个一”工程。即创建一批达标农家书屋;新建一批新农村文化设施;培养一支文化工作队伍;扶持一批农民业余剧团;建设一批文化信息资源网点;建立一支电影放映队;培育一批特色文化村;打造一批文化产业;申报一批文化名村;树立一批村、社区文化示范点。“十个一”工程的深入实施,,拓展和延伸了先进文化的传播渠道。(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1、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开展情况我镇始终把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为落脚点,充分发挥“政府买单,农民看戏、看电影,开展文体活动”的惠民政策,认真组织开展好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到目前为止,累计送戏下乡演出56场,送电影下乡99场,开展文体活动18场,观众累计达241万人次。三项活动

  1

  的开展进一步丰富活跃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受到了群众的赞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目前,我镇通过收集整理,完成了资料的编制工作,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大项九小项,主要包括:(一)民间美术:书法美术;书画蛋雕;秦安做幛。(二)曲艺:秦安小曲;(三)民间手工技艺:陶艺;皮毛加工;剪纸。(四)民间习俗:酸辣肚丝汤;(五)民间信仰:娲乡圣母庙会;以上各项目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三)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1、镇综合文化站人员情况全镇共有人员5人(其中4人兼文化员),40岁以下人员24人,40岁以上3人。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中级职称1人。我镇每年不定期对镇文化员进行文化市场、文物普查、图书整理借阅等方面培训,进一步提高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3、村级文化队伍情况我镇现有的农家书屋19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28个,以上两个文化活动场所都有工作人员,但绝大多数是由村委会干部兼职,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根据上级规定,有2个农家书屋聘用了残疾人员为书屋工作人员,每人每月工资200元,其余人员无报酬。(四)存在的问题:1.文化设施缺失。由于镇财力困难,全镇28个村6各社区中有9村5个社区无文化室。2.文化活动减少。乡村公共文化活动是农民获取精神食粮的主要途径,村上一般年初无规划,平时无安排,年终无考核,任其自行消涨。3.文化活动经费没有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成了产业,镇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不足,特别是公共文化这块难以顾及;我镇经费本来就困难,没有精力来办群众文化;农村集体经济所剩无几,无法投入文化活动;社会捐助缺乏必要的投入机制,有钱不愿投入,使农村文化经费十分匮乏。4.文化活动人才匮乏。除了镇综合文化站站长是专职干部外,其余为兼职或临时

  2

  雇用,真正从事文化工作的专业人员寥寥无几。文化活动的开展仅仅局限于每年的节假日,且形式比较单一,对群众的教育影响不大。原来配备的文化专干已外出另谋职业,即使有个别文化专干工作也不专被改做其他工作。

  二、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措施和建议(一)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社会事业建设的总体规划。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较薄弱,特别是乡镇一级,无法开展正常的文体活动,难以较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我建议应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县社会事业建设的总体规划,同其他建设齐头并进。(二)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工作队伍。人才的缺乏是公共文化体系难以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要采取多创形式培养一支爱文化、懂文化、爱岗位的高素质的文化工作队伍。(三)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阵地建设。县级财政应适当安排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满足文化事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体系,确保村村通长期有效运行,量力而行地建好村级广播站、图书室、阅览室、电教电影室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确保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的实施,即基本实现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四)要把文化建设与服务农村经济相结合。利用电教室、阅览室向群众传授种养技能,通过举办讲座、展览、播放专题片等形式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帮助。(五)要大力扶持民间文化市场主体。广开门路,拓宽文化主体,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城乡文化服务和文化市场服务相结合的综合型服务体系,满足城乡多层次的文化需求。篇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20xx年7月10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文化**的战略部署,市委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实施了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加强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3

  和水平,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市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通过实施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文化惠民工程,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市有市、县(市、区)级艺术馆(文化馆)8个,从业人员68人;有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7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83万余册,从业人员72人,阅览室座位近2000个;有市、县(市、区)级博物馆、纪念馆14个,从业人员292人,年均举办展览50多次,举办培训90多次;有演出场馆9个,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从业人员331人,年均服务观众44万人次,其中服务基层观众35万人次;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34个,总藏书50多万册,从业人员184人;已完成全市178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工程全面覆盖的建设任务;全市1900个行政村(含居委会)实现了有线广播村村响;建成7个县级、134个乡镇街道办共141个广播室;建成了57个激情广场文化活动示范点。(二)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是成功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自20xx年以来,我市承办了海峡客家高峰论坛、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第五届福建艺术节、红旗颂等大型文化活动近20场次,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二是积极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以来,全市共送书下乡50多万册书,各种歌舞、汉剧专场等下乡演出近300多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2万多场次,三是每年开展的书香八**全民阅读活动富有特色。每年开展优惠售书活动,开展每周推荐一本好书的电视专题论坛,举办中国梦.劳动美、阅读与人生、与快乐、与成长等全市职工读书征文活动。四是激情广场活动如火如荼。各活动点均按照要求添置了灯光、音响、乐器等演出器材,已建成具有健全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具备必要的水电、卫生、安全保卫等基础条件,每个点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都有固定的大家唱、大家舞、大家乐的队伍,各项活动有序开展。五是群众性文化活动向品牌化发展。近年来,先后举办了红土地歌曲比赛、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首届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

  4

  大赛、首届海峡客家山歌大赛、海峡客家书画展、首届海峡客家风情节暨定光佛文化节和被誉为天下第一龙的连城县姑田镇游大龙、被誉为乡村狂欢节的连城县罗坊乡走古事等传统文娱活动,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品牌性农村文化活动。

  (三)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据不完全统计,博物馆、群众文化艺术馆、图书馆、电台、电视台和乡镇文化站、乡镇广电站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现有文化类专业技术人员531人,其中群文博137人(高级职称17人、中级60人、初级60人),图书资料的47人(高级3人、中级23人、初级21人),艺术专业118人(高级13人、中级51人、初级54人),播音主持35人(高级3人、中级13人、初级19人),记者编辑122人(高级18人、中级36人、初级68人),其他类72人。

  (四)公共文化服务投入逐年增长。十一五以来,我市文化文物事业财政投入逐年增长。20xx年--20xx年,我市文化、文物事业费分别为3484.8万元、3144万元、13385.4万元、13582万元、15076万元、20631万元、3156万元。为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推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市委、市政府设立了20xx年至

  20xx年**市农村文化建设补助资金。第一批**市农村文化建设补助资金300万元已下拨到全市57个村级(社居)文化阵地、群众性业余文艺院团,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设施。

  (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在公共文化建设中,许多地方都能总结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满足群众不同需求的工作方法和路子。**区共有各种规模文化大户49户,如**镇的林亿汉文化站、大池北溪张大振的科技致富指导站、东城东门章金河的家庭文化室和雁石礼邦陈开煌夫妇的益民科技文化室等。**县大力推广湖雷镇连塘村农民读书社的经验,成功创办了53个农民读书社,其中7个已验收达到七个有标准。连城县运用先进文化改造庙堂、祠堂,使之成为弘扬先进文化、服务广大农民的基层文化阵地。在大力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各地积极探索文化自我发展壮大的机制,培育发展扎根于农村的民办文化,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民间职业剧团就是孕育并扎根于农村这片广大市场的一支重要文艺队伍。它们是长年活跃在广大农村、乡镇,运用为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服务于农民精神

  5

  文化生活需求的文艺轻骑兵。据各县上报统计全市共有演出队伍200多支。如**区采茶灯演出队遍布全区,有100多支队伍;**县汉剧演出队有77支。各地加强管理和引导,定期组织对民间职业剧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组织业务培训,提高剧团演职员的演艺水平,因地制宜举办民间职业剧团调演比赛。

  二、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过程中,尽管政府和文化部门都付出了不少努力,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市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各县(市、区)和乡镇文化站设施,大多数建于七、八十年代,由于各级财政下拨经费不足,设施建设配套不全、规模偏小、无论是质量、结构、布局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审美需求,不能适应现阶段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市本级没有图书馆,**图书馆虽然是市区共建馆,由于受到管理体制、投入机制等限制,其整体发展水平、业务辐射范围、管理服务能力等方面都无力承担市一级的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现代图书馆理论,图书馆服务半径为3公里,人口在20-150万应该规划两处图书馆,随着我市新城区的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增长,急需在新城区新建**市图书馆。**市艺术馆现有馆舍建筑面积不足1500平方米,未能达到三级馆(最低级别)所要求2500平方米的最低等级标准,成为不列级别的馆,受到场馆的限制,众多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无法全面体现,而且根据文明城市检查的标准和要求,**市艺术馆是创建精神文明城市检查的必检单位,若再不抓紧重建设,势必影响创建文明城市的评比。**市博物馆主体工程于20xx年建成,因没有资金进行布展空在那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博物馆(区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办公条件简陋,导致去年迎检时只能按三级博物馆上报,影响了争取免费开放补助资金的额度。虽然目前七个县(市、区)均已建成公共图书馆并免费向群众开放,但在第五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中,由于馆舍面积小、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等原因,除**图书馆被评为一级图书馆外,其他都是二级馆,图书馆改造升级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市图书馆建设和**市艺术馆建设已纳入我市十二五规划,但由于资金等问题,虽然立项却一直无法推进。

  6

  2.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部分已建成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偏低,一些被挪用和挤占,导致一些文化阵地流失,不少适宜开展文化活动的闲置会堂、校舍等集体资产被变卖。如:连城图书馆虽设有外借室、电子阅览室等功能室,但由于设备落后,一些配套服务设施没有跟上,图书馆的读者不多,图书馆应有的效应未能充分发挥。一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虽然按要求配有书报阅览室、信息共享工程点、综合展示厅等,但不少书刊杂志过期,适用性不强,加上没专人管理,无法定期开放,没能充分发挥作用。各县(市、区)于20xx年新建和改造的演出场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闲置的现象。

  (三)公共文化设施资金不足。尽管我市每年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费呈增长态势,但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国家文化部要求: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应占财政当年总支出的1%,而20xx年我市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0.76%。我市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对文化事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够,尤其是县(市、区)、乡镇,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与其他社会事业投入相比,显得相当悬殊,再加上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投融资体制不够健全,公共文化事业资金投入分散,需要大量资金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活动往往因资金不足而搁浅。一些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由于资金不够,不能满足改造提升需求。

  (四)文化队伍良莠不齐。按照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要求,每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应配备在编和正式聘用的专职人员不少于2人,我市共有13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需配备从业人员不少于268人,而目前现有全市文化站从业人员仅184人,至少还缺84人,这184人中兼任其他职务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总量总体不足,基层文化队伍普遍存在干部配备不齐、队伍老化等问题,大多数乡镇文化站只有一人,且身兼数职。

  (五)文化生活内容单调。许多人几乎没有文化消费概念,文化生活消费偏低,有些家庭文化生活年支出几近于零;文化生活方式单一,多数人的文化生活就是跳跳广场舞、激情广场大家唱等活动;文化生活品味不高,不少群众的消遣活动仅仅是看电视,买票看电影、看戏的非常少。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总体布局和规划建议

  7

  (一)出台文化设施用地规划。我局于20xx年3月份组建后,将解决文化设施用地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市政府的关心重视和市规划局的大力支持下,城乡规划设计院起草编制了《中心城市主城区文化设施专项规划》。通过多次的座谈论证修改,形成了《中心城市主城区文化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目前正在进一步的修改中。建议加大力度,推动《专项规划》的实施,进而以点带面,各县(市)也着手推动此项工作。

  (二)完善文化设施。加强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全覆盖。在中心城区,重点建设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充分发挥这些场馆的辐射作用。将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部设置到位,将图书馆全部提升到二级以上标准,加强县级数字影院建设,在乡镇(街道)级,主要是实现标准化,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确保设备配置、活动开展、人员配备等达标。在村(社区)级,主要是实现普及化,建设好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室。健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机制。

  (三)加强政府引导。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是主体,应发挥主导作用,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制度方面。积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政策,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责任制,纳入财政预算,确保顺利高效运行。二是经费方面。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政策,确保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投入增长幅度。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保障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购买重要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开展重要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所必需的资金。用好、用足农村文化建设补助资金。三是人才方面。在引进高层次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同时,加强县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设,确保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2人,实行专人专用,做到90%以上村(社区)至少有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文化指导员)。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专业技术职称。

  (四)拓展融资渠道。坚持把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与社会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建设渠道有机结合,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年来,我市特色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除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外,主要是发动部门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结果。如:恒亿集团积极支持新农村文化建

  8

  设,从20xx年起,启动恒亿百村文化工程,计划在全市范围内100个村创建100个文化中心,每个文化中心投资10万元,

  总投入1000万元。目前已剪彩92个,年底前将基本完成100个文化中心建设。20xx年开始,与中国移动**分公司联合举办新年音乐会,为**观众献上了一场场精彩、高雅的视听盛宴。

  (五)提高使用效率。一是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对建成且已投入使用的公共文化设施,要加强检查指导制度、考核评比制度。在确保政府投入为主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扩大投入渠道,进一步充实基层文化阵地活动经费。基层文化设施应是三分建七分管,后续资金的投入十分重要,建议财政部门应每年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基层文化设施的设备更新、添置。在确保专人负责的同时,增加热心工作的人员参与到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中来。二是提高文化演艺场馆的使用效率。建议实施全市演艺联盟,前5年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采用捆绑巡回演出,在此基础上再探索通过市场化运作,把这些演艺场馆委托社会力量或专业机构进行经营管理,提高场馆使用效率。

  (六)拓宽体系范畴。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xx年我国将形成相对完善的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建立相对稳定的农民工文化经费保障机制,农民工文化服务将切实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民工是游离在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外的一个较大群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他们基本上享受不到,而城里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离他们又有一定的距离。为此,建议我市拓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范畴,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篇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成市长以及各位领导: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县上下牢固树立“共建共享”理念,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构建“链条完整、功能完善、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我谨代表

  9

  县政府就近些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情况作一汇报。一、我县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做法与成效(一)着力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1.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软

  环境。20xx年6月,**县委、县政府专题召开读书会,研究海洋文化大县建设。在此基础上,召开了海洋文化大县建设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海洋文化大县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和《关于加大扶持竹根雕艺术创作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等三个政策性文件,明确了文化事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海洋文化大县建设的方向。同时,建立海洋文化大县建设工作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运作机制,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宣传文化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良好工作局面,确保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

  10

篇三: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

  根据上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督察检查的要求,现将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顶层设计情况县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5年以来,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统一规划,加强协调机制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同步发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共建共享。(一)高度重视,奠定工作基础2015年,县出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确定了主要任务,理清了实施步骤,建立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成立以县领导为组长,文化、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的协调小组,力争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完善投入机制、强化考核管理和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实现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有效保障,多样文化需求有效满足,构建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全县公共文化协调发展。(二)建立标准,明晰工作方向县对照《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法规,结合县实际,制定了《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从基本服务项

  1

  目、硬件设施、人员培训几方面,分别明确了21个大项、42个小项的十三五期间的文化服务重点内容,并以县委正式文件下发。(三)强化协调,完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投入保障机制。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落实保障常住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需资金,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专款专用。每年免费开放资金按时拨付,加大基层文化设施设备配发、人员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为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提供了优良的保障。二是统筹推进共建共享。发挥政府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统筹作用,完成了文、图两馆新建达标,建立辐射到村的文化服务网络。做好各项重大文化惠民项目在基层的统筹实施和资源整合工作。对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共享工程、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等已有的重大惠民项目,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推进融合发展,使其更好地继续发挥作用。大力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设计、实施了面向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的贫困村送文化、留守儿童送书等项目。扎实推进以“悦空间”为代表的文化馆总分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实现了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三是加快推进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乡镇街道公共文化队伍特别是街道和社区、镇街和行政村的文化队伍建设,配强基层文化机构人员。深化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体服务志愿者”走进村实践站,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提供文体培训,培养业余文化人才。

  2

  四是提升群众参与意识。组织群众文化需求调查,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参考,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主体意识,调动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基层公共文化的积极性。二、标准执行情况(一)基本服务项目1.读书看报。一是县现有1个公共图书馆、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3个社区以及219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以上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完全对外免费开放,并免费提供图书、报刊借阅服务。二是县图书馆藏书总量不断增加,目前人均藏书量为0.7册,人均年新增公共图书馆藏量0.035册。三是县每年4至9月开展“一本书的力量”主题全民阅读活动,活动围绕选、送、换、读、品五大系列,开展活动上百次,活动县乡联动,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活动覆盖全县30%的居民。四是全县219个农家书屋可阅览借阅的图书1500册以上;报纸期刊10种以上,电子音像制品100余种;每年通过农民自主选书等方式确定采购目录,新增图书在70种(册)以上,其中农民自主选书占县农家书屋采购出版物总量的90%。每年安排专人负责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出版物的配送工作。在寒暑假期间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亲子阅读、小手拉大手”等全民阅读活动。五是在人流密集的政务中心、街道、体育馆、商场等场所,设置阅报栏,及时更新《人民日

  3

  报》《日报》《城市晚报》等报纸刊物,为群众提供快捷的资讯服务。2.广播电视。一是广播通过无线模拟提供7套节目,其中微波站现播出模拟调频广播节目4套,分别为:lFM89.0中国之声、FM92.9综合广播、FM105.4乡村广播、FM104.5交通文艺台;孤山子发射台现播出模拟调频广播3套分别为:FM95.5中国之声、FM97.6综合广播、FM99.5乡村广播。二是微波站现已完成数字化转换,满足地面数字电视21套。电视节目分别为:中央1套综合频道、中央2套财经频道、中央4套中文国际频道、中央7套农业军事频道、中央9套记录频道、中央10套科教频道、中央11戏曲频道。中央12套社会法制频道、中央13套新闻频道、中央14套少儿频道、中央15套音乐频道、英文国际频道、卫视、都市、生活、公共、乡村、法制、影视、通化综合频道、综合频道。孤山子镇发射台现播出的模拟电视节目分别为:中央一套综合频道、中央7套农业军事频道、卫视、乡村。三是每年完成“一村一月免费放映一场”数字电影,每年5月份组织12个放映队,在全县219个行政村,500多个村屯放映2628余场数字电影。从年初各项计划到年末省院线的各项验收,圆满完成电影放映任务。四是县影剧院每年都为全县中小学生放映两部以上爱国主义影片和科普教育影片。通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和科普教育影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民族自豪感、文化的归属感和爱国主义情怀。3.文体活动。一是每年开展送演出下基层45场演出。结合群众需求创作关东吕剧小戏小品、歌曲、舞蹈、二人转等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

  4

  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二是县体育局每年开展全县速滑比赛、全县职工乒乓球赛、中老年篮球邀请赛、老年人门球赛、全县职工排球赛、全民健身日展示活动、全县气排球赛、全县大众篮球赛、全县排球邀请赛等多样化的赛事,极大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我县每年培训100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展全县协会年检工作,提高了全县群众文体活动水平。我县充分发挥了群众性体育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方面的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了2016年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殊荣。三是建成了一统河体育景观带、柳舞龙翔、柳浪青帆、柳染丹青广场等各具特色的城市21景和世纪广场、南山健身公园、湿地公园,新建河北新区田径运动场,升级改造了体育健身中心,构建了群众15分钟体育“健身圈”。积极推进“幸福社区”建设,全县13个社区面积全部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全都建有多功能健身活动室,室外全部配有健身路径。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为全县15个乡镇、219个行政村建设文体活动站及文体健身活动场地。坚持因地制宜、因需而建的原则,通过项目申报、财政补贴、器材捐赠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大力推进公共体育资源向基层延伸。目前,我县已经实现了多点布局、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网络。3.数字文化。县级、乡镇(街道)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均建有公共电子阅览室,县图书馆建有公共电子阅览室,免费提供上网服务,县数字图书馆积极扩充数字资源量,不断充实电子书资源,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种类繁多,整合县域旅游、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

  5

  用技术等数字资源6TB,为群众提供了优良的数字共享服务。4.免费开放。一是县图书馆实施无障碍零门槛进入,馆内公共空间设施场地以及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免费向群众提供。二是县文化馆功能室全部免费开放,为残疾人配备了无障碍设施。三是县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实行免费开放模式运营,周二至周日开馆,周一闭馆维护,全年免费开放时间为300天以上。四是县体育健身中心室外场地每天免费对外开放,室内场地每天固定时间段免费对全县群众开放;河北多功能健身中心和英利多功能健身中心每天固定时间段免费对全县群众开放。在公共场所提供全民健身器材,保障群众文体活动需求。五是县青少年宫免费对未成年儿童开放。六是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开放。设有图书借阅、电子阅览、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服务内容,常年错时错位开展服务活动,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5.特殊群体服务。在文化公共设施如图书馆、文化馆设立无障碍通道,设立残疾人卫生间,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送书上门服务;县图书馆设有盲人阅览室,内有盲文书籍72册,读屏电脑2台,听书机10台,并开展盲人阅读服务。博物馆实行免费参观制度,罗通山城等景区节假日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实行门票减免。(二)硬件设施。进年来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以图书馆、文化馆、少年宫为内容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代表,全县文化设施硬件得

  6

  到了完善和提高。一是县图书馆总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25平方米,建筑主体为3层。现有阅览室座席270个,馆藏文献近19万余册、其中电子书籍4万册、盲人书籍72册、地方文献268册。2018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国家三级图书馆]。二是县文化馆地上建筑5004平方米、地下1132平方米,建筑主体为3层。现有博物馆、书法馆、书法创作室、美术创作室、综合活动室、声乐教室、会议室、舞蹈教室、器乐教室、群众文化服务中心等功能室。2018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国家三级文化馆]。同时建设青少年宫3933.04平方米,主要功能有报告厅及各类活动用房、设备用房等;三是县博物馆展厅使用面积550平方米。分展览区、办公区、观众服务区、库房区。其中展览区面积400平方米;办公区面积100平方米;库房面积50平方米。配装陈列设施及展示设备。展厅及库房安装了红外报警监视设备和消防设施。四是已建成一个体育健身中心、两个综合性多功能健身中心和一个体育公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设我县公共游泳馆。五是县微波站安装了广播电视播出的监听、监看设备,能够及时监测模拟广播节目、模拟电视节目、地面数字电视节目的播出情况,安装的监测设备符合行业的基本要求和相关规定。六是全县15个乡镇、3个街道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上,实现了零门槛、无障碍进入。室外活动场地配置了全民健身路径、篮球架、羽毛球柱和灯光照明设施。保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日常对外免费开放,切实发挥综合文化站的文化主阵地作用,凉

  7

  水、驼腰岭等文化站已经被评为上等级站,其中孤山子站被评为一级站。七是全县219个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小广场已达到全面覆盖。其中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大多依托于村部建设,总体活动面积占村部总面积50%以上,并配备公益岗位人员;村级文化小广场硬化面积800平方米以上,配备了全民健身路径、篮球架、5人足球设施、科普文化宣传栏、LED大屏幕、灯光照明等基础设施,达到了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内部设施建设“两室、一场、一栏”的基本要求。八是县图书馆配备1辆图书流动服务车,为流动图书服务提供保障。县博物馆配备车辆用于博物馆日常流动展览。县文化馆配备了流动服务车,方便开展流动文化服务。(三)人员培训十三五期间,我县高度重视文化人才培养,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在县级层面,每年招收事业编制人员,增加事业编制。结合乡镇机构改革,乡镇综合文化中心均核定编制,每个社区均设一名文化工作公益岗,实现文化专人专岗。积极推荐文化工作者参加上级举办的交流培训,目前以专业为主、志愿者、业余骨干为辅、基本胜任地方公共文化服务发展需要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已经初步形成。三、惠民项目进展情况(一)文博图三馆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情况。按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组织建设了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于2016年进入筹备阶段,于2018年4月正式施工,2020年1月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总投资8500万元。

  8

  规划用地面积19008.4平方米,建筑面积18145.76平方米。其中图书馆建筑面积4125平方米,建筑主体为3层建筑,主要功能有书库、阅览室、自修室、多功能活动厅、管理用房、小型会议室、地方文献库等;文化馆地上建筑面积500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132平方米,其中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内设博物馆、展览馆、活动室、阅览室、会议室、美术创作室、群众文化服务中心等。(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截止到目前,县219个行政村、13个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实现全面覆盖,整合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文化小广场等文化资源,并配备了全民健身路径、篮球架、科普文化宣传栏、LED大屏幕、灯光照明等基础设施。基本达到了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内部设施建设“两室、一场、一栏”的建设要求。(三)村文化小广场建设情况。于2017年实现全县219个行政村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全覆盖,并将建设推进到自然屯,目前小广场面积、设施均已达到上级标准,广场文化功能齐全,极大的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四)总分馆制建设情况。“十三五”期间,全县推进社区、乡镇“阅空间”分馆建设,建成13个社区“阅空间”分馆,15个乡镇“悦空间”分馆,4个学校分馆。图书馆推行总分馆制以来,共发放图书10000余册,分馆以县图书馆馆藏资源为基础,形成了以县馆为中心,以分馆为网点,面向群众,深入群众身边的图书流通网点,填补了群

  9

  众书源匮乏的困境,受到了群众们的欢迎。文化馆推行总分馆制以来,全县文化工作者队伍得到有效整合,重点是在文化馆与文化站之间实现“人员互通、设施成网、资源共享、服务联动”,提高县域文化馆体系服务效能。构建完整的服务体系,以县文化馆为核心总馆,其他乡镇文化站作为分馆,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文化馆服务体系。(五)理事会推进情况。县图书馆理事会于2017年成立,理事会设理事11名。在过去的几年里,每年召开理事会议,不断的总结经验,帮助工作人员优化工作结构,并对图书馆管理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大大提高图书馆决策效率,提升图书馆决策的科学性。(六)免费开放推进情况。一是县图书馆实施无障碍零门槛进入,馆内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以及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向群众提供。办证免费、文献资源借阅免押金、检索与咨询、公益性讲座和展览、基层辅导、流动服务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实行365天开馆制。二是县文化馆功能室全部免费开放,为残疾人配备了无障碍设施。每年开展了许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群众、专业教学的文化免费开放培训,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文化惠民的好处。通过专业老师的培训,使得基层群众及艺术团队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目前为止,已有近万人次参加了培训,每年面向全县人民群众开展约780多节免费开放课和发放学习资料,通过专业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市民群众的文化层次、文化水平、文化品位,免费开放工作

  10

  取得初步成效。三是县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实行免费开放模式运营,周二至周日开馆,周一闭馆维护,全年免费开放时间为300天以上。2020年底前将免费开放罗通山城博物馆、“五七”干校旧址博物馆、三合村乡村博物馆。四是县体育健身中心室外场地每天免费对外开放,室内场地每天固定时间段免费对全县群众开放;河北多功能健身中心和英利多功能健身中心每天固定时间段免费对全县群众开放。在柳染丹青广场、世纪广场、南山广场等公共场所配备健身器材,并对损坏的健身器材进行了修复、更换。五是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开放。设有图书借阅、电子阅览、群众文化活动及培训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服务内容,常年错时错位开展服务活动,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七)文化志愿者工作进展情况。按照《县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成立以我局为牵头单位,县教育局、导航街道、中岗街道、采胜街道、文学艺术届联合会为责任单位的文体服务志愿者队伍。吸纳文艺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乡土文化人才、退休文体工作者等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志愿者,并组织辅导老师为各责任单位的志愿者队伍进行辅导、培训,加强志愿者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整体服务水平,确保志愿者们能为群众更好的提供文体服务。同时,积极组织志愿者们利用业余时间,采取集中性活动与经常性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活动载体,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志愿服务,弘扬志愿精神,扩大社会影响,精心设计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文体活动,发挥文体服务志愿队的作用,满足群众生活各方面

  11

  需求,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良志愿服务活动。(八)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培育和建设等重点文化惠民项目推进情况。一是以县“书法之乡”为依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书法进万家活动,开展千幅春联下乡、翰墨新农村、送福送温暖等活动。让书法走进农村,走进基层,普及书法基础知识,使之成为我县文化站建设独树一帜的品牌文化项目。二是举办迎新春群众文艺汇演。群众文艺汇演在每年年初举办,作为县“百姓春晚”深入人心,政府搭台,百姓唱戏,将百姓一年的生活变化搬上舞台,让百姓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美好生活和对艺术的追求。节目形式多种多样,以勺画、泥人、羽毛画为代表的县非遗项目表演,展现了文化风貌,同时还将非遗文化进行有效的宣传。群众文艺汇演的举办极大的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热情,群众的节目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由王忠文老师辅导,社区舞蹈演员表演的《老蒯闹翻天》(演员的平均年龄65岁)参加了省、市的文化节活动,得到了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并取得优异的成绩。群众文艺汇演已经成为百姓迎接新年的一道文化盛宴,不仅能体现百姓的文化素养的提高,同时也能反映出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三是举办正月十五秧歌汇演。秧歌作为最具东北特色的艺术形式,被百姓所喜乐见。为了活跃春节节日气氛,营造欢乐祥和的文化氛围,每年的正月十五举办秧歌汇演。以各个乡镇为演出单位,进行室外秧歌表演。秧歌汇演已经成为百姓春节必备的精神食粮,更有群众自发进入演出队伍同演员们一起载歌载舞,节日氛围十分浓厚。虽然秧歌汇演的形式没有过多的变化,但是能充分调动百姓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能让群众

  12

  切实感受到接地气的文化氛围和水平的展示。这也是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本质工作和最根本的工作性质。四是各种旅游节庆活动。根据我县全域旅游的整体思路,组织插秧节、芍药节、枫叶节、冬捕节等文化活动。通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我县农业、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的整合,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打造美丽乡村名片,加强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传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充分展现了广大农民对丰收的渴望与期盼,推介了东北文化,更体现出对传统技艺的尊重与传承。2019年4月份开展“古韵罗通山·文化旅游城”走进温岭经贸旅游文化周专场演出,取得圆满成功。五是举办县全民才艺大赛。为深入挖掘、推广地方优秀品牌文化,选拔、培养、推介各类优秀人才,为文化强县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举办县全民才艺大赛。大赛自举办以来选拔出很多优秀人才和精品节目,为群众提供了一个比较宽松的舞台,让各个年龄段和各个行业的百姓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不仅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和精品文艺节目,同时为群众文艺汇演提供了新鲜的血液和有生力量。六是举办广场文化周。结合“七一”“十一”等重点节庆,坚持举办广场文化周活动。整合教育专场、公安专场、群众专场,让群众在演出活动中体会生活水平提高和提升幸福感,充分体现的人文文化。四、“悦空间”制总分馆开展情况(一)活动开展情况。一是订阅各类报刊、杂志,满足读者的需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二是推广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更方便读者阅读的移动图书馆。三是开展“一本书的力量”全民阅读活动。活动围

  13

  绕“选”“送”“换”“读”“品”五个主题,同时发挥各类阅读组织的推动作用,扩大活动辐射面,推进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四是开展“文化大讲堂”系列活动。包括健康讲座、棋类、声乐、广场舞、秧歌等各类培训。五是开展征文、绘画、原创作品征集活动。如“青青草”杯原创作品大赛活动。六是开展主题展览(线上+线下)活动,发挥文化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二)具体工作举措。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为加强总分馆建设的领导,成立由图书馆、文化馆组成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通报建设情况和研究解决问题,使工作常态化。二是制定工作方案。制定《县公共文化“悦空间”——“图书馆+艺术馆”总分馆共建模式实施方案》,明确总分馆建设总体要求、建设任务、职责分工、建设标准以及实施步骤。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县15个乡镇分馆建设任务。三是夯实工作举措。严格规范分馆管理制度,每周开放时间达到56小时以上。激活现有文化资源存量实现图书馆资源的优化和共享,并向所有分馆提供县数字图书馆网上资源及移动图书馆资源。加大分馆服务力度,根据分馆需要提供培训、管理、设备等支持。四是强化督察检查。每年进行至少一次督察检查,实地了解建设情况,及时查找存在问题并进行认真整改,推广建设中好的做法和经验,推动全县项目的扎实开展。五、需求反馈机制建设工作一是采取主动方式,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进行采集。定期性深入至工厂、机关单位、学校、社区等,以一些经常光顾图书馆或者对图书馆

  14

  发展比较关心的人群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调研问卷或者沟通交流的方式,来了解这些人群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议或意见,以此作为制定工作计划,改进优化服务的重要参考。二是畅通沟通渠道。通过建立征求意见箱、微信公众号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能够随时随地提意见、提想法、提建议的渠道,使群众能够随时参与进来进行反馈,及时了解群众需求。三是建立需求分析采纳流程。定期对通过各种途径采集到的文化服务需求反馈信息进行整理和梳理,对采纳的信息,组织文化工作相关负责人及外部相关人士就一些重要的需求进行分析论证,决定是否进入实施流程,对于执行的方案,进一步采集意见,组织相关领域内的专业人士进行商讨,共同促进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较多市民提出的需求但无法采纳的意见,在公开平台上及时说明情况、解释原因,取得公众理解。此外,在公共服务需求意见落地并转化为突施成果后,依然要通过不断地跟踪、采集公共反馈意见,了解实施质量。六、发展短板及主要原因一是人才不足,专业性人才比较匮乏,满足工作需求,开展人才引进需要一个过程。二是差异化文化服务仍旧需要加强,比如基层特别是农村,常住人口减少,当前主要居住的基本是老年人群,现有的文化服务针对性不够。应整合文化资源,更新服务方式,提高文化服务效率。七、下步工作想法(一)健全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进一步调动基层对文体工作的重视

  15

  程度,继续推动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各类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考评,树立成本观念、服务观念、效率观念,努力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群众文化权益均等化。在各种文化惠民政策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群众文化自觉性,推进社区文化、乡镇文化、村庄文化、家庭文化建设,进行差异化服务,营造良好的群众文化活动氛围。加快繁荣文艺精品创作,鼓励原创,培育精品,形成创作梯次,争取每年都有优质的文艺作品出产。(三)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根据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需求,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整合,以基层为重点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尝试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四)加快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建议增加乡镇文化站管理人员数量,提高待遇,保证免费开放工作经常化。我县大部分乡镇文化站仅有1-2名专(兼)职工作人员,随着文体工作的发展和免费开放工程的实施,已经难以应对目前的工作,现有待遇无法有效的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农村群众文化队伍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尚未完全调动起来,下一步将争取以精干高效、分步到位的原则,增加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数量,为每个乡镇文化站配备更多的专业人员,同时适当提高他们的待遇,专职专用,保证免费开放工作的经常化。

  16

  17

篇四: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报告今年以来,区文化和旅游局仔细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疫情防控安排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重点工作攻坚任务,以创新求发展,积极推动"放管服'工作,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积极探究和创新数字文化服务,原创文艺优秀作品在公众号集中展播,网络点击量达xxxxxx余次,让百姓体验群众文化新生活,不断提升群众文化参与度。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行业监管,压紧压实责任

  一是坚决做好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启动联防联控机制,确保责任落实、防控措施。联合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对全区文化新闻出版经营单位、文保单位进行抽查,确保疫情初期的停止营业。二是全面排查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要求复工复产企业进行备案制度查,不定期检查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和防护措施。三是强化文化新闻出版行业领域监管。制定xxxx年安全生产工作重点,聘请第三方对文化新闻出版行业进行安全生产评估检查,共检查经营场所xxx余处,查出隐患xx处,均已整改完毕。四是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行动、宣传战果,震慑犯罪,通过各种渠道发放各类宣传材料、通告等近xxx余份;以规范"三书一函'办理为牵引,依法严厉打击文化旅游领域内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活动,形成长效机制,严防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活动,全年共出动人员xxx余人次,检查文化旅游企业和经营业户xxx余家。

  (二)加强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

  一是文化抗疫线上活动不打烊。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文化志愿服务,策划制作了全民"艺'起学-广场舞教学、古筝教学、乐理知识教学等网络培训课程。推出非遗"云'展廊、戏曲"云'演出、群文"云'服务等各类线上文化活动xxx余期,线上参与群众达x万余人次。开展"阳光战疫'原创文艺作品征集活动,推出歌曲、快板、漫画等各类群众文艺作品xxx余件,多部作品被中宣部"学习强国'、xx新闻网等平台转载转发。二是深入推动精准文化惠民工程。全年向农村社区、城市社区、商住小区等配送综艺演出、乐队专场、流动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xxx场、公益电影xxxx余场次。三是加强原创文艺作品创作生产。原创抗疫文艺作品《砸泥壶》获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表演奖提名;泥塑非遗短视频作品获得x省非遗短视频大赛二等奖;柳腔作品《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等x件作品分别获"携手抗疫共克时艰--xx非遗人在行动'xx市优秀非遗作品特别奖、一等奖和优秀奖。四是精准推动"惠民公益电影放映'服务。制定《xxxx年度低票价商业电影惠民放映服务实施办法》,发放免费电影票xxxx余张,为我区公共文化服务改革项目顺利推动奠定了基础。

  (三)积极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一是提升基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积极推动相关社区文化中心改造提升进度,改造提升xx处社区文化中心。二是加强专职文化管理员队伍建设。组织全区专职文化管理员队伍专题培训x次,解读省、市基层文化中心建设标准,明确业务职能目标及工作任务,提高服务效能。三是推动数字图书馆建设。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的xx小时自助图书馆并实现对外开放,建设数

  1/2

  字阅读小程序,进一步丰富广大读者阅读渠道。四是推动社区图书室配套完善。为农家书屋配送图书xxxxx余册,其中为全区x个经济薄弱社区配送图书xxxx余册。设立流动图书服务点x处、城市书坊x处、朗读亭x处。五是开展第十一届读书节系列活动。举办x.xx世界读书日国学视频讲座,开展线上阅读活动、读书征文等各类主题活动xx余场,开辟了"xx历史文化'线上专栏。xx街道获评"x省第五届全民阅读书香之乡'。

  (四)积极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一是开展全区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排查。制定《xx区不可移动文物排查的工作方案》,对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开展实地排查。二是签订文物保护安全责任书。以区政府办公室名义公布全区文保单位及不可移动文物点文物安全管理直接责任单位,并签订文物保护安全责任书。三是加强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整理挖掘xx个区级申报项目和x个区级传承人项目;于同刚等x人入选第四批xx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作品展、民俗艺术展演等非遗传习活动xxx余场次。四是推动xx博物馆陈设布展。x月份,陈设布展工作正式启动,目前陈设布展各项工作正在克服各种困难全力推动,争取年底基本完成陈设布展工作。

  (五)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家广播电视总局备案公示xx部国产动画片,其x东x部均为园区企业xx传媒有限xx拟制作项目。xx同宇文化独立制作的短片《灯》获加拿大第八届国际华语电影节红枫叶最佳短片导演奖。二是提升音乐吧特色街区品质,助力时尚城建设攻势。培育扶持音乐酒吧,为x家音乐酒吧争取市级资金扶持xx万元。x月份成功举办xx市酒吧音乐节乐队大赛复赛、决赛及颁奖典礼,我区禾木汇酒吧获最佳组织奖,OFFICE酒吧乐队获二等奖。三是加大财力投入,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xxxx年投入xxx万元开展我区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x月举办文化惠民消费季启动仪式暨文创市集活动,xx家企业成为区级签约商户。积极争取市级定向券xxx万元,累计使用市、区级消费券xxx万元,拉动文化消费xxx万元,使我区群众充分享受到文化惠民的优惠政策。

  二、典型工作完成情况

  深入开展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创建工作。争创了x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x处--xx镇街道xx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xx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x处--xx镇街道xx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xx街道综合文化站、xx社区旅游信息咨询中心、xx民超生态游乐园,为我区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奠定了经验基础。

  一是加强重点园区建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式发展。发挥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引领作用,推动产业园区集聚发展。海峡两岸文化创意园区入驻企业xx家,营收逾x.x亿元,纳税逾x.xx亿元。红岛汇科创中心园区注册影视xxxx余家,其中xx家企业已获影视拍摄许可证。今年国

  2/2

篇五: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海珠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导读:本文海珠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海珠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2008年11月18日)尊敬的王部长、各位领导:下午好。受邓书记委托,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就我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情况作一个简要的汇报。一、海珠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新时期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的新目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进一步推动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满足城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激发创新活力,提升海珠区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在市的正确领导下,海珠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指标,始终坚持“五个注重”,着力构筑“五个平台”,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一)注重加大投入,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平台近几年来,我区加大了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各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我区文、图、博三馆齐全,文化馆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连续两次、图书馆连续三次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博物馆是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市重点建设文化项目广州市群艺馆海珠分馆、广州市少儿图书馆海珠分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和潘鹤雕塑艺术园先后在我区落成。粤海第一关纪念馆、“十香园”第一期工程相继建成。先后确立三批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18个,新确立区国防教育基地3个。

  目前,全区省一级以上文化站占全区总数的89%,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区街道文化站存在的不达标状况。图书服务网点日益完善,分别开设了区图书馆赤岗、土华、琶洲三个分馆;在华洲街土华村、小洲村、南洲街西窖村、官洲街仑头村、琶洲街黄埔村开设了5个“农家(社区)书屋”示范点,今年我区还将建成17个“农家书屋”;设立海军通讯连、赵广军工作室、南粤印社等基层图书服务点七个。

  继2004年区投资400余万元建成海印“周周乐”群众文化广场后,我们争取市的支持建成了赤岗街的“鹭江文化广场”、沙园街的“广重文化广场”、素社街的“大家乐文化广场”、南洲街的“爱都青年文化广场”。并陆续打造了中大北门文化广场、洲头咀绿化文化广场、北山公园、庄头公园、龙潭公园、磨碟沙公园等新的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为加强和改善公共文化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注重满足干部群众文化需求,构筑公共文化供给平台完善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体系是基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必要条件。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干部群众,以全体干部群众为导向就要认真研究他们的需求,对他们的文化需求进行分类分析,区别不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努力为他们提供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

  近几年来,我区先后探索建立了“海珠讲坛”、“海珠区理论教育讲师团”、“海珠区宣传文化干部大学堂”、“海珠区街坊讲坛”等4个公共文化内容配送品牌,形成了菜单式服务的运行模式。如以配送优质讲座资源为主的“海珠讲坛”,以提高全区宣传文化干部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海珠区宣传文化干部大学堂”,以“周周乐”群众文化广场等为阵地开展的“公益文化春风行”、“经典电影社区行”等,将丰富文艺套餐配送到街道、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便可以享受文化大餐,受到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和广泛的欢迎。

  (三)注重支持创作文艺精品,构筑公共文化创新平台我区自1995年以来,区文化系统获得全国性奖项103个,并6次荣膺“群星奖”及“蒲公英奖”,在全市各区中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区进一步加大了对文艺创作的支持力度。全区宣传文化战线干部立足基层,面向群众,注重从实践中吸取创作营养,文化文艺创作质量不断提升,一批作品获得了国家级大奖。其中美术作品《伐木场》、舞蹈作品《老火靓汤》、曲艺作品《新娘借官》荣获全国“群星奖”,舞蹈《人鸟情》、《哈罗,靓姨》获广东省文艺创作一等奖。街舞《魔力锁舞》、《极力舞动》分别荣获CCTV全国第四届电视舞蹈大赛“银奖”及上海、香港国际街舞邀请赛等多项冠军。今年,我区组织创作的男声四重唱《咸水歌、疍家情》作为广州市唯一的节目荣获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首届农民文艺汇演“银穗”奖;在11月17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日结束的第四届广东省音乐舞蹈花会上,我区创作的街舞《阳光总在风雨后》获金奖,男声四重唱《咸水歌、疍家情》获银奖。

  今年,我区还利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有利契机,举办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歌咏比赛以及三十年来我区获奖文艺作品展演等大型活动,激发了全区本土艺术爱好者的创作热情,讴歌海珠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成就。

  (四)注重整合全区文化资源,构筑公共文化品牌展示平台打造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公共文化品牌是展示城区文化底蕴、满足群众公共文化需求的良好载体。近几年来特别是去年来,我区在市的支持和关心下,对岭南画派发祥地“十香园”进行修缮保护,并籍此成功举办了首届“广州岭南书画艺术节”,精心组织了五大系列28场不同规模的岭南书画艺术展览,擦亮了岭南书画的品牌。鼓励和支持各街道按照“一街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的思路,挖掘自身的文化特色,开展各具特色的品牌创建活动,在全区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经多年努力,目前我区各街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滨江街每年举办的咸水歌歌会,昌岗街每年都举办的地区钢琴比赛,素社街街头的曲艺展演,沙园街的群众合唱团,南华西街的粤曲,南石头街的书画等均成为各自街道的知名品牌。2005年,我区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书画之乡,滨江街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咸水歌艺术之乡,南华西街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粤剧艺术之乡,南石头街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书画、摄影艺术之乡。与此同时,加大了对广彩、广绣、剪纸等海珠民间传统文化的挖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掘和整合力度,利用中秋佳节举办活动,邀请广彩、广绣、榄雕、剪纸、书法等方面的大师现场展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五)注重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构筑公共文化遗产保护平台我区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名人辈出,地上、地下遗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民间流传着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几年来,我区在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方面有了新突破。在第四次文物普查中,全区共挖掘整理出文物线索285条,包括遗址、墓葬、祠堂、庙宇、民居、石刻等多种类型。目前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登记在册的普查项目共计37项,其中,广州木雕、广州咸水歌、广式家具工艺、陈李济中药、岭南古琴已成功入选广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广州咸水歌、广式家具工艺、陈李济中药、岭南古琴已成功入选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广式家具工艺、陈李济中药、岭南古琴已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此同时,为理清海珠历史文化脉络,我们先后编辑出版了《甲午名将邓世昌》、《海珠古诗录》、《文史纵横》、《居巢、居廉白描手稿》、《居巢、居廉研究》等系列读本,为加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公共文化素质教育奠定了良好条件。二、海珠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体会在加强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六点体会:(一)必须重视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一个地方的发展,经济为“形”,文化为“神”,光有经济没有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文化,那是“有形无神”,只有二者同步发展,才叫“形神兼备”。这些年,我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是与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宣传文化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分不开的,也是与区委、区政府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分不开的。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市区共向黄埔古港、潘鹤雕塑艺术园、广州市少儿图书馆海珠分馆、“十香园”纪念馆等文化项目投入经费约1.5亿元,这些投入为我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借此机会,我代表海珠区委、区政府对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一直以来对我区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必须重视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的教育从根本的意义上讲,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创作出一流的公共文化文艺精品,都依赖于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的培养。缺乏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一定的支持是难以想象的。我区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的教育问题,在区委全会、区委常委会议及全区领导干部参加的“海珠讲坛”上,区领导都经常强调这一问题,我区出台的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中也将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的教育问题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的树立,有利于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把调查研究作为改进和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对策,也有利于各级宣传文化干部在实践的土壤中把握基层和群众多层次、多方面、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三)必须重视公共文化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创新尤其重要,它是一个社会的公

  民是否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激发社会整体创造能力,形成整个社会创新意识的基础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区文文艺创作质量不断提升,一批作品屡获国家、省、市相关奖项,这是与长期以来我区坚持创新精神的培养分不开的。比如,我们积极探索文化馆管理的新模式。针对我区特点,提出“一馆多中心(基地)”的管理模式,成立了流行舞基地,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最近,流行舞基地组织创作的街舞《阳光总在风雨后》把街舞和抗震救灾主题紧密结合起来,赋予现代表现形式以主旋律的内涵,取得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受到了国内舞蹈界专家的一致好评。最近,我们正抓紧建立现代舞培训中心、戏剧创作基地、漆画工作室。

  (四)必须重视公共文化品牌的打造文化品牌是文化工作生命力的来源,文化品牌打造是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灵魂。近年来,我区立足实际,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不断加大对全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深度和力度,相继打造了岭南书画艺术节等文化品牌,有效提升了我区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加快了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特别是去年,我区成功举办了首届“广州岭南书画艺术节”。在首届“广州岭南书画艺术节”上,来自海内外的岭南画派五代传人齐聚海珠共襄岭南画派发展大计;由数名书画艺术家共同创作的巨幅扇面画《十色天香》成功载入上海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基尼斯世界纪录;参加这次书画活动的群众达数十万人次,成为我区有史以来书画展览活动最密集、参观人数最多、群众覆盖面最广的群众文化盛事。岭南书画艺术节也因此成为了广州市文化建设新的亮点和品牌。

  (五)必须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文化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竞争力归根结底决定于文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培养和引进优秀文化人才,建立高质量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一直是我区文化建设工作长抓不懈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区“文、图、博”三馆大力实施专业人才引进制度,针对性地从声乐、戏曲、图书管理、文物博物等不同领域逐步汲取新鲜血液。通过新老更替,三馆已基本实现年轻化、专业化的老、中、青合理配置。获中国首届农民文艺汇演“银穗”奖殊荣的男声四重唱《咸水歌、疍家情》就是我区文化战线年轻人创作、表演的杰作。今年以来,结合十七大召开后全区宣传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区加大了对全区宣传文化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逢双月开设“海珠区宣传文化干部大学堂”,对他们进行文化修养等多个层面的培训。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有利于形成一个有利于文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社会氛围,吸引各种优秀专业人才特别是思想素质高,有开拓精神,懂文化、能经营、善管理的文化经营管理型人才到我区创业发展,不断为我区文化工作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新的活力。(六)必须重视公共文化社会力量的整合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用品无法满足全体民众的差异化需求,需要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非营利的各种社会力量的广泛介入,提供多元的、多样的产品与服务,以形成良性竞争、多元互补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的要求,又可以改变过去由政府包办时期公共文化服务品种单一的局面,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比如,陈李济岭南中药博物馆的建设,龙潭白纶生公祠、黄埔村北帝庙等历史文化古迹的修复等就是在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完成的。此外,我们还正在与“芳华十八”集团合作,在小洲村建设岭南民族乐器展览馆。实践证明,这些探索是卓有成效的。

  各位领导,近几年,海珠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基层文化服务能力还不能有效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与海珠区日益增长的人口密度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还十分突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还需要加强,与海珠区作为建设中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对文化工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随着广州市“南拓”、“中调”战略的逐步实施和深入推进,广交会已整体迁驻海珠区,以广州电视观光塔为标志的城市新中轴线和白鹅潭文化观光休闲区在我区的建设,必将为海珠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将借全党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东风,始终坚持以广州市建设“首善之区”新目标、新定位引领海珠新发展这个主题,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出发,全面整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合全区公共文化资源,完善文化设施,创新文化管理,丰富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拓展文化服务,为把海珠区打造成为现代化中心城区而努力。

  谢谢大家。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篇六: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情况汇报

  一、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断推进(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文

  化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基本建成。1、县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提升。一是文化馆、图书馆总

  分馆制建设持续推进,目前已建成文化分馆15个,图书分馆12个;免费开放政策全面落实,年均服务群众15000人次。二是建成了八旗广场、御路广场、箭亭广场等综合性文体活动广场,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三是“一场两馆”联动效应逐渐显现,运动场利用频率不断提高,大型演出、汇演、比赛等活动接连不断;2019年6月,建筑面积18000多平米的民族体育馆投入使用,基本可满足县内所有文化体育活动需要;2019年10月,珍珠球馆改造提升工程基本完工,达到国内先进标准,为文体活动特别是传统珍珠球运动提供了场地支持。

  2、乡镇、街道文化纽带作用日益凸显。全县15个乡镇均建有综合文化站,站舍内配备电脑、音响、室内健身器材等设备,配发图书近18000册,并配有专职文化干部负责日常工作。每年为文化站补充各类文体设备,2019年为各文化站累计发放服装3000套,室内大型音响15套,便携音响30台,乒乓球台一套,象棋桌一个。各乡镇文化站作为联系县城和农村的“中间人”,其纽带作用日益凸显,在

  建设基层文化阵地、扶持文艺团体发展、培训基层文化人才、组织农村文化活动、搭建基层文化交流平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2019年6月全省

  而至,期间由文旅局、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组织的各种演出、展览、汇演等文化活动共计30多场,极大丰富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文体活动多样化。按照“月月有活动,节节有演出,处处有亮点”的文化工作目标,广泛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年均组织、承办、联办、指导各类文艺演出、文艺比赛、汇演、展览、阅读、体育比赛等群文活动50余场次,形成了传统重大文体活动年年办,乡镇特色文化活动月月有,广场文化活动周周乐的良好文化氛围,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特色文化活动亮点纷呈,二道镇石场村农民春晚已连续举办五届,成为当地一项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小孤山镇农民文化艺术节已成功举办四届,营城子镇民间艺术节已举办五届,在当地都有极大反响。

  3、惠民工程深入化。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一是文化用品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年均为基层文艺团体发放服装近万套、扇子5000多把、便携音响150多台;二是文化下乡范围更加广泛,除了文化物资发放,每年利用文化小分队、送戏下乡等活动平台,为基层送演出70余场,发送各类书籍共计15000余册,送春联、福字、年画计约12000幅,书法名家现场书写春联、福字近600幅,拍摄全家福150多张,惠及基层群众6万多人。三是各类文体培训不断加强,采取县内集中培训和下乡现场辅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每年组织舞蹈、书法、乐器、体育等各类培训近30场,年均培训近5000人次。四是“阳光工程”农村文化志愿者行动计划深入落实,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从2016年开始,招募了卢晶、张慧敏、张秋菊等几名农村文化志愿者,

  通过志愿者的努力工作,基层文化活力得到很大激发,文化活动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

  (三)文化扶贫持续发力,坚持扶贫先扶志和扶智的理念,各项政策向贫困村倾斜。

  1、动员贫困村群众开展、参与各类文化活动。以2019年为例,8月初,通过各乡镇文化站举办全县基层秧歌、广场舞展演活动,动员全县14个乡镇20个贫困村21支秧歌队的872名秧歌爱好者,和14支广场舞队的423名广场舞爱好者参加汇演。指导西苇镇孤山河村举办秧歌比赛,指导二道镇宏明村举办文艺汇演,此外,支持二道镇石场村举办农民春晚,已连续举办五届。

  2、针对贫困村文化惠民力度不断加大。一是送演出以贫困村为重点,每年文化小分队及送戏下乡等活动,都以贫困村为重点,年均为贫困村演出20多场。二是发放文化用品适当倾斜,仅2019年针对贫困村发放的服装就达到6500套(件),扇子3000多对,便携音箱近50台。三是针对贫困村的培训力度逐渐加大,2019年6月末,组织文化馆舞蹈老师下乡培训,对我县靠山镇、小孤山镇、莫里青乡等乡镇的贫困村300多名舞蹈爱好者进行了广场舞培训;8月中旬,组织全县27个贫困村60余名文艺骨干到民族体育馆进行集中培训,由专业舞蹈老师讲解理论知识,并进行现场辅导。

  3、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一是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目前,我县27个贫困村实现文化小广场全覆盖。二是贫困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我局在2018年年底前,就为全县27

  个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齐了每个村价值3万元的设备,贫困村高标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建成。

  (四)保障政策逐步完善2018年,根据上级文件指示要求,我局制定了《县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和《县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发布,同时,向县政府报备。二、文艺精品创作、展演百花齐放大地历史悠长、人杰地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发展,2017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县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县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文化工作者和文艺创作者提供了政策保障。文艺创作者们用笔书写满乡故事,诞生了一大批精彩的文艺作品和精品剧目。(一)精品文艺作品不断涌现。2016年以来,诗词《临江仙·七夕》获全国最美原创诗词大赛一等奖;歌词《萨满婆婆晚情浓》获得市原创歌曲大赛歌词一等奖;大戏《虎将军和云燕儿》获

  部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颁发的“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7年,神话歌舞二人转《额鹰》获得省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经过非遗中心发掘整理,目前,我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25项,其中省级非遗2项,分别是萨满文化遗存和珍珠球,市级非遗23项,涉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戏曲、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生活礼仪、民间信仰,民间知识、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传统医药等多个方面。有省级非遗传承人1名,县级传承人33名。2018年5月,在我局的申请下,我县荣获省文化厅颁发的“珍珠球民间艺术之乡”称号,并被省文化厅确立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19年9月,珍珠球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文化交流活动广泛开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化交流互动对提升地区文化,开拓眼界,提高文化工作者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传播展示形象和满乡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一)积极参与国家级比赛。2016年以来,组建舞蹈队,五次参加由国家体育总局及文化部举办的全国舞蹈大赛,获得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3次,把满乡舞蹈特色和文化魅力充分展示给全国观众,提升了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参与省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坚持文化走出去的理念,积极主动展示、学习、提高。以艺术团为主,参加省二人转小品艺术节,获得诸多荣誉,为文化增光添彩;2019年6月8号,长春市作为主场城市,迎来了中国

  风神韵》作为地区唯一代表,向观众展示了满乡魅力。五、制约和困难十三五”期间,县文化事业取得了一些成绩,呈现出积极向好

  的发展态势。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文体设施的短板依然存在,公共文体服务的质量标准有待提高;文化产业基础十分薄弱;专业文化人才极度匮乏;城乡差距依然很大。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更大的投入、更扎实的措施,真抓实干、稳步推进解决。

篇七: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几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丰富和活跃城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现将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我县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文体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以改变基础设施,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工作的突破口,通过跑上争取资金和争得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先后完成了总投资1300余万元的县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总投资1200余万元的县文化中心建设;总投资300余万元的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总投资80余万元的33个村级农民健身场地建设;总投资200余万元的县文化馆维修改造工程建设;总投资130余万元的全县优秀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完善了我县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了较高水平的文娱活动场所。为了给农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积极促进文化体育“五项惠民工程”建设。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上,新建8个达标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条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程上,目前全县共创办农村文化大院78个,覆盖9个乡镇近60%的农村人口;在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上,从省州争取资金建设农家书屋176家,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难”、“求知难”的问题;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上,建立起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支中心1个、乡镇共享工程服务室9个和村基层服务点129个,基本形成了贯通全县各乡镇村屯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上,修建农民健身场地33个,改变了农民“以劳带健”的传统健身模式;基本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全面覆盖。二、丰富文化生活,提升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的幸福感。一是以广场为阵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城乡群众的业余生活。充分利用长白山文化博览城等广场,每年组织30—40场广场文化活动,为群众生活增添了浓郁的文化色彩。二是调动社区群众积极性,活跃社区文化活动。文化馆积极协调帮助社区和老年组织,成立业余活动队伍。明月镇两个街道办事处所属的8个社区,均已组建文化活动队伍,县老年协会还成立了老年合唱团、老年交谊舞表演队和朝鲜族舞蹈队等。这些群众性文艺队伍扎根于基层,活跃在社区,有效推动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三是组织文化下乡活动,为农民群众送去精神食粮。县文化馆每年都组织演出小分队,利用农闲季节深入村屯,送文艺下乡,为农民演出,平均每年演出达50场以上,较好地满足了农村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四是活跃了朝鲜族民俗文化活动,找到文化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为了配合长白山旅游,在旅游沿线,我们加大了对万宝红旗村等重点村屯的扶持力度,抽出专人到万宝镇红旗村辅导,编排朝鲜族舞蹈节目、培训人员,组建民俗表演队,年均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既丰富了我县旅游文化内涵,又为红旗村民增加了收入。五是乡镇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组建9个乡镇文化体育工作站,落实安排专业工作人员13名,在他们的带领下,乡镇文化工作得到加强。各乡镇都能根据自身的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六是积极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我县图书馆原有图书5万余册,通过三年的努力藏书量已增加到8万余册,年借阅1万余人次,每年订阅100多种报刊。为扩大功能,图书馆

  设置了电子阅览室,在县内设立了十余个图书流通站,全面启动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农村、社区、学校、部队建立了基层服务点,并将“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与“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全省第一个进行了两个工程的结合尝试,得到了省文化厅及省图书馆的肯定,被评为全省共享工程先进单位,首批被列为国家共享工程示范县,得到价值68万元的共享工程设备。以县图书馆为主阵地开展了系列读书活动,吸引广大城乡群众参与,通过阅读活动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感受了快乐。县图书馆也喜获第五届读书节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三、深挖民族文化、强化保护意识,加大市场监管,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健康发展。加强对文物的搜集、保护和研究工作,特别是搜集、整理、保护了近现代革命历史遗迹,使其在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发挥了作用。我县现有2处省级、6处州级、6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圆满完成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我县境内文物遗迹在册的共有109处。截止目前,已完成9个乡镇的实地调查,普查和复查革命遗迹、革命战迹地180多处,新发现140多处。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成效显著。我们加强对朝鲜族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和普及。几年来,我县编排的《天堂圣水》、《奔向明天》、《牙拍舞》、朝鲜族民族打击乐《喜庆农家》等节目,先后在全州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在全国迎春花卉展演中获得金奖。同时,加大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力度,已对5类2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有效保护和深入挖掘,其中《鹤舞》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牙拍舞》、《老白山皮制作技艺》、《两江口松花砚制作工艺》、《朝鲜族拔草龙游戏》和《朝鲜族龙头游戏》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朝鲜族民间游戏踩地神》和《隋氏铁制品工艺》已被列入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老白山张氏皮匠》、《松花砚制作工艺》和《朝鲜族龙头游戏》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民间舞蹈《鹤舞》、《牙拍舞》和民俗游戏《拔草龙比赛》、《龙头游戏》等为代表的一批民俗节目,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电台等传媒录制播放。狠抓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净化了文化市场环境。全县现有文化经营场所106家,其中,网吧22家,练歌厅16家,2012年通过改制,将脏乱差的25家小型游戏场所整合为大型动漫游戏场所4家,音像制品零售点7家,大型音乐酒吧4家,书报刊零售摊点18家,印刷厂7家,打字复印社24家,台球厅4家。近年来,文化市场办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使县的文化市场更加健康繁荣、有序发展。我县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连续5年被省文化厅评为先进单位。通过几年的工作,我县的文化体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得到了国家、省州各级相关部门的好评,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省行政执法工作先进单位、省“共享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州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州文化工作标兵单位、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州“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州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州“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县“好班子”、县“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先进集体、县“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县“平安单位”、县“道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四、找准问题、明确任务,力促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再上新台阶。我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进展有目共睹,但相对于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该项事业的长远发展来说,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文化、体育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系统人员老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体事业发展。2、公益场馆运营维修经费难以得到保障。3、探索群众文化体育新途径、新招法不多,提高文体工作者整体素质措施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找准问题、明确任务,借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重点抓

篇八: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情况汇报

  一、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断推进(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文化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基本建成。1、县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提升。一是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持续推进,目前已建成文化分馆15个,图书分馆12个;免费开放政策全面落实,年均服务群众15000人次。二是建成了八旗广场、御路广场、箭亭广场等综合性文体活动广场,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三是“一场两馆”联动效应逐渐显现,运动场利用频率不断提高,大型演出、汇演、比赛等活动接连不断;2019年6月,建筑面积18000多平米的民族体育馆投入使用,基本可满足县内所有文化体育活动需要;2019年10月,珍珠球馆改造提升工程基本完工,达到国内先进标准,为文体活动特别是满族传统珍珠球运动提供了场地支持。2、乡镇、街道文化纽带作用日益凸显。全县15个乡镇均建有综合文化站,站舍内配备电脑、音响、室内健身器材等设备,配发图书近18000册,并配有专职文化干部负责日常工作。每年为文化站补充各类文体设备,2019年为各文化站累计发放服装3000套,室内大型音响15套,便携音响30台,乒乓球台一套,象棋桌一个。各乡镇文化站作为联系县城和农村的“中间人”,其纽带作用日益凸显,在建设基层文化阵地、扶持文艺团体发展、培训基层文化人才、组织农村文化活动、搭建基层文化交流平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2019年6月全省第二次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中,我县有景台镇、三道镇等6个文化站被评为三级站。全县10个社区均建有文化服务中心,我局为每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配发了音响、秧歌服、广场舞服、扇子等文化用品。3、农村文化阵地不断夯实。截至目前,我县共建成农村文化小广场228个,计划年底前,实现高标准农村文化小广场全覆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有序推进,按照“两室一场一栏(图书室、文体活动室、文化小广场、文化宣传栏)”的标准,目前已建成107个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计划年底前,实现187个行政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载体多元、活动多样、惠民深入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1、服务载体多元化。经过我局不断努力,目前已打造成几个在当地比较有影响力的活动载体。一是文旅局文艺轻骑兵文化文艺小分队,每年元旦春节期间,组建小分队,把丰盛的文化套餐送到基层,包括演出、培训、春联年画、服装音响等。近年来小分队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形成了品牌效应,受到农村群众的广泛欢迎,成为农民朋友两节期间的一道文化大菜。二是送戏下乡,满族艺术团有限公司每年利用近一个月时间,把精彩的文艺演出送到全县各村屯,每年为农民朋友演出近50余场。三是农民、市民文化节,每年夏秋,文化节如约而至,期间由文旅局、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组织的各种演出、展览、汇演等文化活动共计30多场,极大丰富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文体活动多样化。按照“月月有活动,节节有演出,处处有亮点”的文化工作目标,广泛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年均组织、承办、联办、指导各类文艺演出、文艺比赛、汇演、展览、阅读、体育比赛等群文活动50余场次,形成了传统重大文体活动年年办,乡镇特色文化活动月月有,广场文化活动周周乐的良好文化氛围,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特色文化活动亮点纷呈,二道镇石场村农民春晚已连续举办五届,成为当地一项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

  小孤山镇农民文化艺术节已成功举办四届,营城子镇民间艺术节已举办五届,在当地都有极大反响。

  3、惠民工程深入化。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一是文化用品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年均为基层文艺团体发放服装近万套、扇子5000多把、便携音响150多台;

  二是文化下乡范围更加广泛,除了文化物资发放,每年利用文化小分队、送戏下乡等活动平台,为基层送演出70余场,发送各类书籍共计15000余册,送春联、福字、年画计约12000幅,书法名家现场书写春联、福字近600幅,拍摄全家福150多张,惠及基层群众6万多人。三是各类文体培训不断加强,采取县内集中培训和下乡现场辅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每年组织舞蹈、书法、乐器、体育等各类培训近30场,年均培训近5000人次。四是“阳光工程”农村文化志愿者行动计划深入落实,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从2016年开始,招募了卢晶、张慧敏、张秋菊等几名农村文化志愿者,通过志愿者的努力工作,基层文化活力得到很大激发,文化活动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

  (三)文化扶贫持续发力,坚持扶贫先扶志和扶智的理念,各项政策向贫困村倾斜。1、动员贫困村群众开展、参与各类文化活动。以2019年为例,8月初,通过各乡镇文化站举办全县基层秧歌、广场舞展演活动,动员全县14个乡镇20个贫困村21支秧歌队的872名秧歌爱好者,和14支广场舞队的423名广场舞爱好者参加汇演。指导西苇镇孤山河村举办秧歌比赛,指导二道镇宏明村举办文艺汇演,此外,支持二道镇石场村举办农民春晚,已连续举办五届。2、针对贫困村文化惠民力度不断加大。一是送演出以贫困村为重点,每年文化小分队及送戏下乡等活动,都以贫困村为重点,年均为贫困村演出20多场。二是发放文化用品适当倾斜,仅2019年针对贫困村发放的服装就达到6500套(件),扇子3000多对,便携音箱近50台。三是针对贫困村的培训力度逐渐加大,2019年6月末,组织文化馆舞蹈老师下乡培训,对我县靠山镇、小孤山镇、莫里青乡等乡镇的贫困村300多名舞蹈爱好者进行了广场舞培训;8月中旬,组织全县27个贫困村60余名文艺骨干到民族体育馆进行集中培训,由专业舞蹈老师讲解理论知识,并进行现场辅导。3、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一是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目前,我县27个贫困村实现文化小广场全覆盖。二是贫困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我局在2018年年底前,就为全县27个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齐了每个村价值3万元的设备,贫困村高标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四)保障政策逐步完善2018年,根据上级文件指示要求,我局制定了《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和《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发布,同时,向县政府报备。二、文艺精品创作、展演百花齐放大地历史悠长、人杰地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发展,2017年,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文化工作者和文艺创作者提供了政策保障。文艺创作者们用笔书写满乡故事,诞生了一大批精彩的文艺作品和精品剧目。(一)精品文艺作品不断涌现。2016年以来,诗词《临江仙·七夕》获全国最美原创诗词大赛一等奖;歌词《萨满婆婆晚情浓》获得市原创歌曲大赛歌词一等奖;大戏《虎将军和云燕儿》获第四届“曹禺杯”全国优秀剧本征集一等奖;剧本《李连贵传奇》入选2018——2021省重点文艺项目;拉场戏《五万块》在首届“金百花”全国小型戏剧戏曲作品展演赛中获最佳剧目奖;

篇九: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

  根据上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督察检查的要求,现将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顶层设计情况

  县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5年以来,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纳入统一规划,加强协调机制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同步发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共建共享。

  (一)高度重视,奠定工作基础

  2015年,县出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的主

  要目标、基木原则,确定了主要任务,理清了实施步骤,建立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成立以县领导为组长,文化、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的协调小组,力争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完善投入机制、强化考核管理和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实现城乡群众基木文化权益有效保障,多样文化需求有效满足,构建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全县公共文化协调发展。

  (二)建立标准,明晰工作方向

  县对照《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法规,结合县实际,制定了《县基木

  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从基木服务项目、硬件设施、人员

  培训几方面,分别明确了21个大项、42个小项的十三五期间的文化服务重

  点内容,并以县委正式文件下发。

  (三)强化协调,完善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投入保障机制。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将基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落实保障常住人口享有基木公共文化服务所需资金,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专款专用。每年免费开放资金按时拨付,加大基层文化设施设备配发、人员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为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提供了优良的保障。

  二是统筹推进共建共享。发挥政府在基木公共文化服务方而的统筹作用,完成了文、图两馆新建达标,建立辐射到村的文化服务网络。做好各项重大文化惠民项目在基层的统筹实施和资源整合工作。对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共享工程、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等己有的重大惠民项目,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推进融合发展,使其更好地继续发挥作用。大力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设计、实施了而向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的贫困村送文化、留守儿童送书等项目。扎实推进以“悦空间”为代表的文化馆总分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实现了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

  三是加快推进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乡镇街道公共文化队伍特别是街道和社区、镇街和行政村的文化队伍建设,配强基层文化机构人员。深化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体服务志愿者”走进村实践站,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提供文体培训,培养业余文化人才。

  四是提升群众参与意识。组织群众文化需求调查,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参考,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公民参与公共

  文化服务建设的主体意识,调动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基层公共文化的积极性。

  二、标准执行情况

  (一)基本服务项目

  1.读书看报。一是县现有1个公共图书馆、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3个社区以及219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以上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

  网络己完全对外免费开放,并免费提供图书、报刊借阅服务。二是县图书馆藏书

  总量不断增加,目前人均藏书量为0.7册,人均年新增公共图书馆藏量0.035册。三是县每年4至9月开展“一木书的力量”主题全民阅读活动,活动围绕

  选、送、换、读、品五大系列,开展活动上百次,活动县乡联动,取得良好的社

  会反响,活动覆盖全县30%的居民。四是全县219个农家书屋可阅览借阅的图书1500册以上;报纸期刊10种以上,电子音像制品100余种;每年通过农民自主选书等方式确定采购目录,新增图书在70种(册)以上,其中农民自主选书占县农家书屋采购出版物总量的90%o每年安排专人负责农家书屋补充更

  新出版物的配送工作。在寒暑假期间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亲子阅读、小手拉大手”等全民阅读活动。五是在人流密集的政务中心、街道、体育馆、商场等场所,设置阅报栏,及时更新《人民日报》《日报》《城市晚报》等报纸刊物,为群众提供快捷的资讯服务。

  2.广播电视。一是广播通过无线模拟提供7套节目,其中微波站现播岀模拟调频广播节目4套,分别为:IFM89.0中国之声、FM92.9综合广播、FM105.4乡村广播、FM104.5交通文艺台;孤山子发射台现播出模拟调频广播3套分别为:FM95.5中国之声、FM97.6综合广播、FM99.5乡村广播。

  二是微波站现己完成数字化转换,满足地面数字电视21套。电视节目分别为:中央1套综合频道、中央2套财经频道、中央4套中文国际频道、中央7套农业军事频道、中央9套记录频道、中央10套科教频道、中央11戏曲频道。中央12套社会法制频道、中央13套新闻频道、中央14套少儿频道、中央15套音乐频道、英文国际频道、卫视、都市、生活、公共、乡村、法制、

  影视、通化综合频道、综合频道。孤山子镇发射台现播出的模拟电视节目分别

  为:中央一套综合频道、中央7套农业军事频道、卫视、乡村。三是每年完成“一村一月免费放映一场”数字电影,每年5月份组织12个放映队,在全县219个行政村,500多个村屯放映2628余场数字电影。从年初各项计划到年

  末省院线的各项验收,圆满完成电影放映任务。四是县影剧院每年都为全县中小学生放映两部以上爱国主义影片和科普教育影片。通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和科普教育影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民族自豪感、文化的归属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3.文体活动。一是每年开展送演出下基层45场演岀。结合群众需求创作

  关东吕剧小戏小品、歌曲、舞蹈、二人转等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二是县体育局每年开展全县速滑比赛、全县职工乒乓球赛、中老

  年篮球邀请赛、老年人门球赛、全县职工排球赛、全民健身H展示活动、全县

  气排球赛、全县大众篮球赛、全县排球邀请赛等多样化的赛事,极大提高了人民

  群众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我县每年培训100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

  展全县协会年检工作,提高了全县群众文体活动水平。我县充分发挥了群众性体育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方面的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

  成效。获得了2016年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殊荣。三是建成了一统河体

  育景观带、柳舞龙翔、柳浪青帆、柳染丹青广场等各具特色的城市21景和世纪

  广场、南山健身公园、湿地公园,新建河北新区田径运动场,升级改造了体育健

  身中心,构建了群众15分钟体育“健身圈”。积极推进“幸福社区”建设,全县13个社区而积全部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全都建有多功能健身活动室,室外全部配有健身路径。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为全县15个乡镇、219个行政

  村建设文体活动站及文体健身活动场地。坚持因地制宜、因需而建的原则,通过项目中报、财政补贴、器材捐赠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大力推进公共体育资源向基层延伸。目前,我县己经实现了多点布局、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网络。

  3.数字文化。县级、乡镇(街道)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均建有公共电子阅览

  室,县图书馆建有公共电子阅览室,免费提供上网服务,县数字图书馆积极扩充数字资源量,不断充实电子书资源,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种类繁多,整合县域

  旅游、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用技术等数字资源6TB,为群众提供了优

  良的数字共享服务。

  4.免费开放。一是县图书馆实施无障碍零门槛进入,馆内公共空间设施场地

  以及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免费向群众提供。二是县文化馆功能室全部免费开放,为残疾人配备了无障碍设施。三是县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实行免费开放模式运营,周二至周日开馆,周一闭馆维护,全年免费开放

  时间为300天以上。四是县体育健身中心室外场地每天免费对外开放,室内场

  地每天固定时间段免费对全县群众开放;河北多功能健身中心和英利多功能健身中心每天固定时间段免费对全县群众开放。在公共场所提供全民健身器材,保障群众文体活动需求。五是县青少年宫免费对未成年儿童开放。六是乡镇综

  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开放。设有图书借阅、电子阅览、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服务内容,常年错时错位开展服务活动,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5.特殊群体服务。在文化公共设施如图书馆、文化馆设立无障碍通道,设立

  残疾人卫生间,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送书上门服务;县图书馆设有盲人阅览

  室,内有盲文书籍72册,读屏电脑2台,听书机10台,并开展盲人阅读服务。

  博物馆实行免费参观制度,罗通山城等景区节假日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实行门票减免。

  (二)硬件设施。进年来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以图书馆、文化馆、少年宫为内容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代表,全县文化设施硬件得到了完善和

  提高。一是县图书馆总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25平方米,建筑主体为3层。现有阅览室座席270个,馆藏文献近19万余册、其中电子书籍4万册、盲人书籍72册、地方文献268册。2018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国家三级图书馆]。二是县文化馆地上建筑5004平方米、地下1132平方米,建筑主体为3层。现有博物馆、书法馆、书法创作室、美术创作室、综合活动室、声乐教室、会议室、舞蹈教室、器乐教室、群众文化服务中心等功能室。2018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国家三级文化馆]。同时建设青少年宫3933.04平方米,

  主要功能有报告厅及各类活动用房、设备用房等;三是县博物馆展厅使用而积

  550平方米。分展览区、办公区、观众服务区、库房区。其中展览区面积400平方米;办公区而积100平方米;库房而积50平方米。配装陈列设施及展示

  设备。展厅及库房安装了红外报警监视设备和消防设施。四是已建成一个体育健身中心、两个综合性多功能健身中心和一个体育公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建设我县公共游泳馆。五是县微波站安装了广播电视播出的监听、监看设备,能够及时监测模拟广播节目、模拟电视节目、地面数字电视节目的播出情况,安

  装的监测设备符合行业的基本要求和相关规定。六是全县15个乡镇、3个街道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上,实现了零门槛、无障碍进入。

  室外活动场地配置了全民健身路径、篮球架、羽毛球柱和灯光照明设施。保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日常对外免费开放,切实发挥综合文化站的文化主阵地作用,凉水、驼腰岭等文化站己经被评为上等级站,其中孤山子站被评为一级站。

  七是全县219个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小广场己达到全而覆盖。

  其中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大多依托于村部建设,总体活动而积占村部

  总而积50%以上,并配备公益岗位人员;村级文化小广场硬化而积800平方米以上,配备了全民健身路径、篮球架、5人足球设施、科普文化宣传栏、LED

  大屏幕、灯光照明等基础设施,达到了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内部设施建设“两

  室、一场、一栏”的基木要求。八是县图书馆配备1辆图书流动服务车,为流

  动图书服务提供保障。县博物馆配备车辆用于博物馆日常流动展览。县文化馆配备了流动服务车,方便开展流动文化服务。

  (三)人员培训

  十三五期间,我县高度重视文化人才培养,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在县级层而,每年招收事业编制人员,增加事业编制。结合乡镇机构改革,乡镇综合文化中心均核定编制,每个社区均设一名文化工作公益岗,实现文化专人专岗。积极推荐文化工作者参加上级举办的交流培训,目前以专业为主、志愿者、业余骨干为辅、基木胜任地方公共文化服务发展需要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己经初步形成。

  三、惠民项目进展情况(一)文博图三馆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情况。按照《现代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组织建

  设了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于2016年进入筹备阶段,于2018年4月正式施工,2020年1月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总投资8500万元。规划用地而积19008.4平方米,建筑而积18145.76平方米。其中图书馆建筑面积4125平方米,建筑主体为3层建筑,主要功能有

  书库、阅览室、自修室、多功能活动厅、管理用房、小型会议室、地方文献库等;

  文化馆地上建筑面积5004平方米、地下建筑而积1132平方米,其中地下一

  层、地上三层。内设博物馆、展览馆、活动室、阅览室、会议室、美术创作室、群众文化服务中心等。

  (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截止到目前,县219个行政村、13个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己实现全而覆盖,整合了文化

  大院、农家书屋、文化小广场等文化资源,并配备了全民健身路径、篮球架、

  科普文化宣传栏、LED大屏幕、灯光照明等基础设施。基本达到了村综合性

  文化服务中心内部设施建设“两室、一场、一栏”的建设要求。

  (三)村文化小广场建设情况。于2017年实现全县219个行政

  村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全覆盖,并将建设推进到自然屯,目前小广场而积、设施均已达到上级标准,广场文化功能齐全,极大的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四)总分馆制建设情况。“十三五”期间,全县推进社区、乡镇“阅

  空间”分馆建设,建成13个社区“阅空间”分馆,15个乡镇“悦空间”分馆,4个学校分馆。图书馆推行总分馆制以来,共发放图书10000余册,分

  馆以县图书馆馆藏资源为基础,形成了以县馆为中心,以分馆为网点,面向群众,深入群众身边的图书流通网点,填补了群众书源匮乏的困境,受到了群众们的欢迎。文化馆推行总分馆制以来,全县文化工作者队伍得到有效整合,重点是在文化馆与文化站之间实现“人员互通、设施成网、资源共享、服务联动”,提高县域文化馆体系服务效能。构建完整的服务体系,以县文化馆为核心总馆,其他乡镇文化站作为分馆,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文化馆服务体系。

  (五)理事会推进情况。县图书馆理事会于2017年成立,理事会设理事

  门名。在过去的几年里,每年召开理事会议,不断的总结经验,帮助工作人员优化工作结构,并对图书馆管理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大大提高图书馆决策效率,提升图书馆决策的科学性。

  (六)免费开放推进情况。一是县图书馆实施无障碍零门槛进入,馆内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以及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向群众提供。办证免费、文献资源借阅免押金、检索与咨询、公益性讲座和

  展览、基层辅导、流动服务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实行365天

  开馆制。二是县文化馆功能室全部免费开放,为残疾人配备了无障碍设施。每年开展了许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群众、专业教学的文化免费开放培训,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文化惠民的好处。通过专业老师的培训,使得基层群众及艺术团队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目前为止,己有近万人次参加了培训,每年而向全县人民群众开展约780多节

  免费开放课和发放学习资料,通过专业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市民群众的文化层次、文化水平、文化品位,免费开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三是县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实行免费开放模式运营,周二至周日开馆,周一闭馆维护,全年免费开放时

  间为300天以上。2020年底前将免费开放罗通山城博物馆、“五七”干校旧址博物馆、三合村乡

  村傅物馆。四是县体育健身中心室外场地每天免费对外开放,室内场地每天固定时间段免费对全县群众开放;河北多功能健身中心和英利多功能健身中心每天固定时间段免费对全县群众开放。在柳染丹青广场、世纪广场、南山广场等公共场所配备健身器材,并对损坏的健身器材进行了修复、更换。五是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开放。设有图书借阅、电子阅览、群众文化活动及培训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服务内容,常年错时错位开展服务活动,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七)文化志愿者工作进展情况。按照《县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成立以我局为牵头单位,县教育局、导航街道、中岗街道、采胜街道、文学艺术届联合会为责任单位的文体服务志愿者队伍。吸纳文艺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乡土文化人才、退休文体工作者等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志愿者,并组织辅导老师为各责任单位的志愿者队伍进行辅导、培训,加强志愿者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整体服务水平,确保志愿者们能为群众更好的提供文体服务。同时,积极组织志愿者们利用业余时间,采取集中性活动与经常性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活动载体,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志愿服务,弘扬志愿精神,扩大社会影响,精心设计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文体活动,发挥文体服务志愿队的作用,满足群众生活各方而需求,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提

  供优良志愿服务活动。

  (八)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培育和建设等重点文化惠民项目推进情况。一是以县“书法之乡”为依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书法进万家活动,开展千幅春联下乡、翰墨新农村、送福送温暖等活动。让书法走进农村,走进基层,普及书法基础知识,使之成为我县文化站建设独树一帜的品牌文化项目。二是举办迎新春群众文艺汇演。群众文艺汇演在每年年初举办,作为县“百姓春晚”深入人心,政府搭台,百姓唱戏,将百姓一年的生活变化搬上舞台,让百姓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美好生活和对艺术的追求。节目形式多种多样,以勺画、泥人、羽毛画为代表的县非遗项目表演,展现了文化风貌,同时还将非遗文化进行有效的宣传。群众文艺汇演的举办极大的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热情,群众的节目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由王忠文老师辅导,社区舞蹈演员表演

  的《老蒯闹翻天》(演员的平均年龄65岁)参加了省、市的文化节活动,得

  到了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并取得优异的成绩。群众文艺汇演己经成为百姓迎接新年的一道文化盛宴,不仅能体现百姓的文化素养的提高,同时也能反映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三是举办正月十五秧歌汇演。秧歌作为最具东北特色的艺术形式,被百姓所喜乐见。为了活跃春节节日气氛,营造欢乐祥和的文化氛围,每年的正月十五举办秧歌汇演。以各个乡镇为演出单位,进行室外秧歌表演。秧歌汇演己经成为百姓春节必备的精神食粮,更有群众自发进入演出队伍同演员们一起载歌载舞,节日氛围十分浓厚。虽然秧歌汇演的形式没有过多的变化,但是能充分调动百姓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接地气的文化氛围和水平的展示。这也是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木质工作和最根木的工作性质。四是各种旅游节庆活动。根据我县全域旅游的整体思路,组织插秧节、

  芍药节、枫叶节、冬捕节等文化活动。通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我县农业、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的整合,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打造美丽乡村名片,加强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传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充分展现了广大农民对丰收的渴望与期盼,推介了东北文化,更体现出对传统技艺的尊重与

  传承。2019年4月份开展“古韵罗通山•文化旅游城”走进温岭经贸旅游文

  化周专场演出,取得圆满成功。五是举办县全民才艺大赛。为深入挖掘、推广地方优秀品牌文化,选拔、培养、推介各类优秀人才,为文化强县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举办县全民才艺大赛。大赛自举办以来选拔出很多优秀人才和精品节目,为群众提供了一个比较宽松的舞台,让各个年龄段和各个行业的百姓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不仅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和精品文艺节目,同时为群众文艺汇演提供了新鲜的血液和有生力量。六是举办广场文化周。结合“七一”“十一”等重点节庆,坚持举办广场文化周活动。整合教育专场、公安专场、群众专场,让群众在演出活动中体会生活水平提高和提升幸福感,充分体现的人文文化。

  四、“悦空间”制总分馆开展情况(一)活动开展情况。一是订阅各类报刊、杂志,满足读者的需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二是推广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更方便读者阅读的移动图书馆。三是开展“一木书的力量”全民阅读活动。活动围绕“选”“送”“换”“读”“品”五个主题,同时发挥各类阅读组织的推动作用,扩大活动辐射面,推进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四是开展“文化大讲堂”系列活动。包括健康讲座、棋类、声乐、广场舞、秧歌等各类培训。五是开展征文、绘画、原创作品征集活动。女『'青青草”杯原创作品大赛活动。六是开

  展主题展览(线上+线下)活动,发挥文化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二)具体工作举措。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为加强总分馆建设的领导,成

  立由图书馆、文化馆组成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通报建设情况和研究解决问题,使工作常态化。二是制定工作方案。制定《县公共文化“悦空间”——“图书馆+艺术馆”总分馆共建模式实施方案》,明确总分

  馆建设总体要求、建设任务、职责分工、建设标准以及实施步骤。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县15个乡镇分馆建设任务。三是夯实工作举措。严格规范分馆管理制度,每周开放时间达到56小时以上。激活现有文化资源存量实现图书馆资

  源的优化和共享,并向所有分馆提供县数字图书馆网上资源及移动图书馆资源。加大分馆服务力度,根据分馆需要提供培训、管理、设备等支持。四是强化督察检查。每年进行至少一次督察检查,实地了解建设情况,及时查找存在问题并进行认真整改,推广建设中好的做法和经验,推动全县项目的扎实开展。

  五、需求反馈机制建设工作

  一是采取主动方式,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进行采集。定期性深入至工厂、机关单位、学校、社区等,以一些经常光顾图书馆或者对图书馆发展比较关心的人群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调研问卷或者沟通交流的方式,来了解这些人群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议或意见,以此作为制定工作计划,改进优化服务的重要参考。

  二是畅通沟通渠道。通过建立征求意见箱、微信公众号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能够随时随地提意见、提想法、提建议的渠道,使群众能够随时参与进来进行反馈,及时了解群众需求。

  三是建立需求分析采纳流程。定期对通过各种途径采集到的文化服务需求反

  馈信息进行整理和梳理,对采纳的信息,组织文化工作相关负责人及外部相关人士就一些重要的需求进行分析论证,决定是否进入实施流程,对于执行的方案,进一步采集意见,组织相关领域内的专业人士进行商讨,共同促进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较多市民提出的需求但无法采纳的意见,在公开平台上及时说明情况、解释原因,取得公众理解。此外,在公共服务需求意见落地并转化为突施成果后,依然要通过不断地跟踪、采集公共反馈意见,了解实施质量。

  六、发展短板及主要原因一是人才不足,专业性人才比较匮乏,满足工作需求,开展人才引进需要一个过程。二是差异化文化服务仍旧需要加强,比如基层特别是农村,常住人口减少,当前主要居住的基木是老年人群,现有的文化服务针对性不够。应整合文化资源,更新服务方式,提高文化服务效率。

  七、下步工作想法(一)健全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进一步调动基层对文体工作的重视程

  度,继续推动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各类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考评,树立成本观念、服务观念、效率观念,努力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群众文化权益均等化。在各种文化惠民政策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群众文化自觉性,推进社区文化、乡镇文化、村庄文化、家庭文化建设,进行差异化服务,营造良好的群众文化活动氛围。加快繁荣文艺精品创作,鼓励原创,培育精品,形成创作梯次,

  争取每年都有优质的文艺作品出产。

  (三)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根据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需求,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整合,以基层为重点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尝试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

  (四)加快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建议增加乡镇文化站管理人员数量,提高

  待遇,保证免费开放工作经常化。我县大部分乡镇文化站仅有1-2名专(兼)

  职工作人员,随着文体工作的发展和免费开放工程的实施,己经难以应对目前的工作,现有待遇无法有效的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农村群众文化队伍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尚未完全调动起来,下一步将争取以精干高效、分步到位的原则,增加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数量,为每个乡镇文化站配备更多的专业人员,同时适当提高他们的待遇,专职专用,保证免费开放工作的经常化。

篇十: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近几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投入和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现就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一)区级两馆作用明显区文化馆是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成立于1956年(前身为西区文化馆)20__年7月新馆在__区潇__中路大学科技园创业大厦落成总面积3600多平方米(包括区政府内群众艺术演艺厅)办馆以来始终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充分发挥组织、指导、辅导、示范、推动作用。拥有高素质专业艺术人才队伍和现代化阵地设施设有排练大厅、健身房、练歌房、培训室、画室、录音室配有高档音响、钢琴、健身器材、排练录音设备能够开展辅导培训、文艺演出、电影、展播、文化知识讲座和展览等群众性文化艺术娱乐活动。排练大厅可同时容纳100人排练节目健身房、练歌房均可同时容纳50人左右多功能培训演艺中心设60平方米舞台一个座位255个。

  区图书馆于20__年7月建成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设有图书阅览大厅、电子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图书采编室馆藏书总容量可达20万册现藏书10万册报刊杂志200余种电子图书2

  万多册。阅览大厅面积700平方米有座位148个少儿阅览室130m2有座位24个电子阅览室达300m2有电脑18台。

  (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全区共有15个街乡镇文化站其中11个街道(乡)全部拥有文化站办公室和≥500M2以上的多功能室内文化活动室20__年并入我区管理的四个镇也将加大投入今年拟重点进行__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自20__年起市、区两级开展了对社区宣传文化法制中心扶植建设工作为使社区宣传文化法制中心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实现社会效率的最__我们从建设规模、服务功能、设施配备、管理工作、建设资料等方面进行指导、督促和落实到20__年全面完成了我区65个社区宣传法制中心的建设共投入资金130万元。

  自20__年始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全区逐步开展了农村文化活动室建设目前已建成26个农村文化活动室拥有室内、外活动场地、图书阅览室、健身路径、文体团队并经常开展活动。

  20__年建设农家书屋1个20__年从__划过来的四个镇有农家书屋5个今年拟建设1个。

  20__年政府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建成全国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区支中心1个、街道(乡)基层服务点11个充分利用阵地优势开展信息资源服务。

  20__年我区开始建设未成年人绿色上网场所同年完成10家未成年人绿色上网场所建设20__年区政府加大建设投入建成20家并进一步加强了管理、督促要求各场所定时开放发挥作用。20____年将继续__20家。场所规模以适用为主电脑终端控制在10台以上场地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并由团区委负责在全区组织招募一批有计算机和网络特长的青年志愿者担任义务辅导和义务网管员为未成年人上网提供免费指导、培训。场所建设经费实行区级财政投入为主街镇适当补充为辅。每家场所由区财政每年负责1万元维护运行费用市级财政每年奖励1万元直接补给各场所街道、乡、镇参照此标准给予补助。

  (三)坚持场馆公益性对外开放不断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区图书馆“全天候、开放式”全年对社会公众开放年接待读者6万人次办卡、借阅等全部实行免费制;区文化馆包括练歌房、排练厅、多功能演艺厅和培训室等设施全年对社会公共开放全区各文艺团队、机关部门、单位年开展活动达100多次;各街乡镇(社区、村)文化活动场所全部实行免费对外开放年开展活动150场以上。

  总的来说我区的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和总量相对于群众的文化需求仍显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基层特别是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贫乏。

  二、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近几年成功组织策划了“中国__元宵灯会”、“葡萄文化艺术节”、“__首届花卉博览会文艺演出”、“__房交会文艺演出”、“迎春联欢会”、“龙狮欢舞闹春节”等全区大型节会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创作了一批文艺作品:小品《拆迁故事》、花鼓戏《__区的新市民》、歌曲《__放歌》、快板《廉政之风》、歌曲《家住__江边》等选送一批作品参加全国、全省大赛获奖选送节目《特别幸福》获20__年省艺术节“三__蒲公英”金奖

  活动爱好者和数百名活跃于各门类文化艺术事业单位的文艺工作者。其中在全市有影响并获得多种奖项的团体有:翼之梦艺术团、爱晚艺术团、锦绣艺术团、英才园艺术团、红叶艺术团等。

  20__年以来还建立了__区文艺人才库目前纳入人才库的人才达到100多名为__区文化名城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文化人才保证。

  四、文化服务保障不断强化1、领导更加重视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都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在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方面不仅建设了新的两馆同时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方面给予关心支持。20__年成立了区文化市场稽查大队、区图书馆20__年成立了区文物管理所同年区文化馆明确为副科级事业单位。20__年、20____年区文化市场稽查大队增加编制2个20____年解决区文管所编制1个有效地保证了全局工作的运转。

篇十一: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P>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为完善公共文化建设体系积极出政策建机制搭平台推精品育人才初步形成了覆盖面较广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氛围良好的发展态势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为完善公共文化建设体系,积极出政策、建机制、搭平台、推精品、育人才,初步形成了覆盖面较广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氛围良好的发展态势,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为进一步落实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着力解决新形势下公共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城市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2021年就对市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开展了调研,常委会领导赴江苏、浙江考察学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左新军主任高度重视,要求把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看作是整改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要作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市人大常委会根据疫情防控条件,改变了常规的调研、视察方式,在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的协助下,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6个县(市)区43个办事处进行了抽样调查,占全市总数的79%,基本反映了目前全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情况。

  一、基本特点和主要成绩银川市是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图书馆8个、文化馆8个,县级两馆覆盖率100%,乡镇文化站覆盖率100%,农家书屋覆盖率100%,直播卫星“村村通”巩固率达到100%,“户户通”安装率100%。年均开展广场文化演出1000场次以上,送戏下乡演出1000场次以上,公益电影放映*****场次以上,组织开展各类大型文化活动(赛事)50项,参与群众300万人次以上。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支持体系基本形成。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向社会力量购买

  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方案、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方案等政策措施,打好了政策基础。二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现有乡镇(街道)文化站49个、文化广场12个、街道中心图书馆22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0个、城市阅读岛30个、农家书屋274个、农民文化大院87个。三是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内容和数量较为丰富。据抽样调查统计,乡镇街道以上单位组织的全民阅读活动达350次以上,全民普法、健身、科普活动达650次以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410次以上。四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措施得到改善。据抽样调查,免费或优惠开放的公共文化设施达到310处以上,公共文化服务岗位210个以上,公共文化服务人员290人以上,公共文化服务监督检查130次以上。

  重点推动了五项:第一,补齐短板,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推进银川文化园文化艺术博览中心、银川秦腔传承保护基地等项目建设;

  整合打造了一批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本构建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第二,按需定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行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机制,实行“你点单·我送戏”服务模式,组织开展“四送六进”“美丽乡村文化大集”“一元剧场”“市民艺术节”等活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第三,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扩大文化影响力。重点推出了“中国银川贺兰山文化旅游节”,举办贺兰山音乐节、非遗博览会等11项126场主题活动,吸引近10万名游客参与。举办第三届中国·银川互联网电影节。第四,促进转化与创新,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各类传承活动近千场次,参加学生人数约10万人次。成功举办了2019全国文化遗产日宁夏主会场活动,全年组织各类非遗传承展示活动1000余次。第五,拓宽发展渠道,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重点购买服务及实施项目177个,参与企业团队105家,撬动社会资本5700万元。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一)农村和社区文化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抽样调查反映,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服务中心场馆老旧、设备落后,利用率有待提高;

  三区都存在新建社区和老旧小区没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现象,基层文化阵地缺失问题不容忽视。

  (二)公共文化资金投入普遍不足。没有建立长效的资金投入制度,没有吸引社会投资的政策环境,公共文化经费开支难以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维护费用缺乏,许多公共文化活动因为缺乏基本经费而无法开展。

  (三)公共文化重数量、轻质量现象较为普遍。公共文化活动和场所粗放型管理、支摊子方式随处可见。一些乡镇文化设施注重对外宣传展示,忽视本地村民的文化需求,图书阅读室随意放置了大量旧书刊或专业研究书藉,忽略村民日常生活生产需要;

  一些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居民上班我上班”、“你休息我休息”,只重门开着,不管人进门。一些基层文化活动只看重举办和次数,不过问观众数量和人群,不看重社会效益,活动没有主题,匆匆完成任务了事。

  (四)文化人才队伍缺口较大。复合型管理人才少,内容创意型人才少。抽样调查反映,基层文化站、乡村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专干一般都身兼数职,普遍存在“专干不专”、“专而不精”情况,做不到开展质量较高或周期较长的文化活动。据抽样调查统计,2021年全市文化专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也只有140多人次。

  三、今后工作建议(一)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思想性、针对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规定,以“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精神做下去。要在大街小巷、公共场所、乡村和居民社区等广泛宣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人和事,在各种新媒体、公共文化设施和各类文化活动中,积极契入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使城市和农村文化生态主题鲜明,处处彰显正能量。(二)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要求,以街道文化活动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为

  重点,编制专项规划,补齐和改善基层文化站点。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整合利用不同领域、不同系统的文化设施,实施学校、企业等社会公共文化设施资源的开放共享,形成场馆服务、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相结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银川文化园等项目建设,科学设计服务提供方式和内容,改革服务管理机制,发挥大项目建设辐射带动作用。

  (三)完善多元有效的投入机制和效能评价制度。加大对基层基础设施的投入,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乡镇和社区公共文化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完善提升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建设;

  鼓励各类群众文化服务单位在保障基本群众文化服务的基础上,采取“以文养文、以文补文、以文促文”的方式,利用文化经营收入补助群众文化服务活动的不足,形成公共文化投入的良性循环。建立公共文化设施每天使用次数、每天服务人数、每天有效开放时间(小时)的效能考核评价制度。强化以社会效益为重点的投入产出关系,扶持效益好的场所和活动,调整取消闲置无效的服务,建立长效投入补助机制。

  (四)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方式。积极推行数字图书馆、图书总分馆、流动图书馆、图书漂流点、市民一卡通、通借通还等多种方式,建立以市图书馆为核心,县乡村(社区)城乡一体、资源共享和方便快捷的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采取聘任文化辅导员、文化志愿者服务、政府采购服务等方式,创新文化服务方式,丰富新型文化业态。注重打造特色文化服务品牌,培育“书香银川·百姓讲堂”等文化活动品牌,推动形成学习型社会。

  (五)培育有素质、有活力的人才队伍。继续实施好大规模计划。采取灵活的招聘用人方式,大力发展和补充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和人员,重点配好配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站长,多渠道培育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村、社区文化员队伍。全面启动文化志愿服务工作,鼓励退休干部、教师和文化工作者不定期志愿服务,发展文化员和文化辅导

  员队伍,培养一大批热爱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社会人员。

篇十二: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P>  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的树立有利于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把调查研究作为改进和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对策也有利于各级宣传文化干部在实践的土壤中把握基层和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三必须重视公共文化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创新尤其重要它是一个社会的公民是否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激发社会整体创造能力形成整个社会创新意识的基础组成部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海珠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海珠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20xx年11月18日)

  尊敬的王部长、各位领导:下午好。受邓书记委托,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就我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情况作一个简要的汇报。一、海珠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新时期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的新目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进一步推动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满足城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激发创新活力,提升海珠区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在市的正确领导下,海珠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指标,始终坚持“五个注重”,着力构筑“五个平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台”,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一)注重加大投入,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平台近几年来,我区加大了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各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我区文、图、博三馆齐全,文化馆连续两次、图书馆连续三次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博物馆是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市重点建设文化项目广州市群艺馆海珠分馆、广州市少儿图书馆海珠分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和潘鹤雕塑艺术园先后在我区落成。粤海第一关纪念馆、“十香园”第一期工程相继建成。先后确立三批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18个,新确立区国防教育基地3个。目前,全区省一级以上文化站占全区总数的89%,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区街道文化站存在的不达标状况。图书服务网点日益完善,分别开设了区图书馆赤岗、土华、琶洲三个分馆;在华洲街土华村、小洲村、南洲街西窖村、官洲街仑头村、琶洲街黄埔村开设了5个“农家(社区)书屋”示范点,今年我区还将建成17个“农家书屋”;设立海军通讯连、赵广军工作室、南粤印社等基层图书服务点七个。继20xx年区投资400余万元建成海印“周周乐”群众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化广场后,我们争取市的支持建成了赤岗街的“鹭江文化广场”、沙园街的“广重文化广场”、素社街的“大家乐文化广场”、南洲街的“爱都青年文化广场”。并陆续打造了中大北门文化广场、洲头咀绿化文化广场、北山公园、庄头公园、龙潭公园、磨碟沙公园等新的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为加强和改善公共文化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注重满足干部群众文化需求,构筑公共文化供给平台完善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体系是基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必要条件。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干部群众,以全体干部群众为导向就要认真研究他们的需求,对他们的文化需求进行分类分析,区别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努力为他们提供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近几年来,我区先后探索建立了“海珠讲坛”、“海珠区理论教育讲师团”、“海珠区宣传文化干部大学堂”、“海珠区街坊讲坛”等4个公共文化内容配送品牌,形成了菜单式服务的运行模式。如以配送优质讲座资源为主的“海珠讲坛”,以提高全区宣传文化干部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海珠区宣传文化干部大学堂”,以“周周乐”群众文化广场等为阵地开展的“公益文化春风行”、“经典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电影社区行”等,将丰富文艺套餐配送到街道、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便可以享受文化大餐,受到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和广泛的欢迎。(三)注重支持创作文艺精品,构筑公共文化创新平台我区自1995年以来,区文化系统获得全国性奖项103个,并6次荣膺“群星奖”及“蒲公英奖”,在全市各区中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区进一步加大了对文艺创作的支持力度。全区宣传文化战线干部立足基层,面向群众,注重从实践中吸取创作营养,文化文艺创作质量不断提升,一批作品获得了国家级大奖。其中美术作品《伐木场》、舞蹈作品《老火靓汤》、曲艺作品《新娘借官》荣获全国“群星奖”,舞蹈《人鸟情》、《哈罗,靓姨》获广东省文艺创作一等奖。街舞《魔力锁舞》、《极力舞动》分别荣获cctv全国第四届电视舞蹈大赛“银奖”及上海、香港国际街舞邀请赛等多项冠军。今年,我区组织创作的男声四重唱《咸水歌、疍家情》作为广州市唯一的节目荣获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首届农民文艺汇演“银穗”奖;在11月17日结束的第四届广东省音乐舞蹈花会上,我区创作的街舞《阳光总在风雨后》获金奖,男声四重唱《咸水歌、疍家情》获银奖。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今年,我区还利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有利契机,举办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歌咏比赛以及三十年来我区获奖文艺作品展演等大型活动,激发了全区本土艺术爱好者的创作热情,讴歌海珠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成就。(四)注重整合全区文化资源,构筑公共文化品牌展示平台打造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公共文化品牌是展示城区文化底蕴、满足群众公共文化需求的良好载体。近几年来特别是去年来,我区在市的支持和关心下,对岭南画派发祥地“十香园”进行修缮保护,并籍此成功举办了首届“广州岭南书画艺术节”,精心组织了五大系列28场不同规模的岭南书画艺术展览,擦亮了岭南书画的品牌。鼓励和支持各街道按照“一街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的思路,挖掘自身的文化特色,开展各具特色的品牌创建活动,在全区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经多年努力,目前我区各街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滨江街每年举办的咸水歌歌会,昌岗街每年都举办的地区钢琴比赛,素社街街头的曲艺展演,沙园街的群众合唱团,南华西街的粤曲,南石头街的书画等均成为各自街道的知名品牌。20xx年,我区被评为广东省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民族民间艺术书画之乡,滨江街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咸水歌艺术之乡,南华西街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粤剧艺术之乡,南石头街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书画、摄影艺术之乡。与此同时,加大了对广彩、广绣、剪纸等海珠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整合力度,利用中秋佳节举办活动,邀请广彩、广绣、榄雕、剪纸、书法等方面的大师现场展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五)注重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构筑公共文化遗产保护平台我区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名人辈出,地上、地下遗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民间流传着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几年来,我区在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方面有了新突破。在第四次文物普查中,全区共挖掘整理出文物线索285条,包括遗址、墓葬、祠堂、庙宇、民居、石刻等多种类型。目前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登记在册的普查项目共计37项,其中,广州木雕、广州咸水歌、广式家具工艺、陈李济中药、岭南古琴已成功入选广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广州咸水歌、广式家具工艺、陈李济中药、岭南古琴已成功入选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广式家具工艺、陈李济中药、岭南古琴已成功入选第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此同时,为理清海珠历史文化脉络,我们先后编辑出版了《甲午名将邓世昌》、《海珠古诗录》、《文史纵横》、《居巢、居廉白描手稿》、《居巢、居廉研究》等系列读本,为加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公共文化素质教育奠定了良好条件。二、海珠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体会在加强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六点体会:(一)必须重视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一个地方的发展,经济为“形”,文化为“神”,光有经济没有文化,那是“有形无神”,只有二者同步发展,才叫“形神兼备”。这些年,我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是与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宣传文化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分不开的,也是与区委、区政府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分不开的。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市区共向黄埔古港、潘鹤雕塑艺术园、广州市少儿图书馆海珠分馆、“十香园”纪念馆等文化项目投入经费约1.5亿元,这些投入为我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借此机会,我代表海珠区委、区政府对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一直以来对我区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二)必须重视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的教育从根本的意义上讲,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创作出一流的公共文化文艺精品,都依赖于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的培养。缺乏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一定的支持是难以想象的。我区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的教育问题,在区委全会、区委常委会议及全区领导干部参加的“海珠讲坛”上,区领导都经常强调这一问题,我区出台的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中也将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的教育问题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的树立,有利于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把调查研究作为改进和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对策,也有利于各级宣传文化干部在实践的土壤中把握基层和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三)必须重视公共文化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创新尤其重要,它是一个社会的公民是否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激发社会整体创造能力,形成整个社会创新意识的基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础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区文文艺创作质量不断提升,一批作品屡获国家、省、市相关奖项,这是与长期以来我区坚持创新精神的培养分不开的。比如,我们积极探索文化馆管理的新模式。针对我区特点,提出“一馆多中心(基地)”的管理模式,成立了流行舞基地,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最近,流行舞基地组织创作的街舞《阳光总在风雨后》把街舞和抗震救灾主题紧密结合起来,赋予现代表现形式以主旋律的内涵,取得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受到了国内舞蹈界专家的一致好评。最近,我们正抓紧建立现代舞培训中心、戏剧创作基地、漆画工作室。(四)必须重视公共文化品牌的打造文化品牌是文化工作生命力的来源,文化品牌打造是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灵魂。近年来,我区立足实际,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不断加大对全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深度和力度,相继打造了岭南书画艺术节等文化品牌,有效提升了我区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加快了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特别是去年,我区成功举办了首届“广州岭南书画艺术节”。在首届“广州岭南书画艺术节”上,来自海内外的岭南画派五代传人齐聚海珠共襄岭南画派发展大计;由数名书画艺术家共同创作的巨幅扇面画《十色天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成功载入上海基尼斯世界纪录;参加这次书画活动的群众达数十万人次,成为我区有史以来书画展览活动最密集、参观人数最多、群众覆盖面最广的群众文化盛事。岭南书画艺术节也因此成为了广州市文化建设新的亮点和品牌。(五)必须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文化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竞争力归根结底决定于文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培养和引进优秀文化人才,建立高质量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一直是我区文化建设工作长抓不懈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区“文、图、博”三馆大力实施专业人才引进制度,针对性地从声乐、戏曲、图书管理、文物博物等不同领域逐步汲取新鲜血液。通过新老更替,三馆已基本实现年轻化、专业化的老、中、青合理配置。获中国首届农民文艺汇演“银穗”奖殊荣的男声四重唱《咸水歌、疍家情》就是我区文化战线年轻人创作、表演的杰作。今年以来,结合十七大召开后全区宣传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区加大了对全区宣传文化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逢双月开设“海珠区宣传文化干部大学堂”,对他们进行文化修养等多个层面的培训。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有利于形成一个有利于文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社会氛围,吸引各种优秀专业人才特别是思想素质高,有开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拓精神,懂文化、能经营、善管理的文化经营管理型人才到我区创业发展,不断为我区文化工作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新的活力。(六)必须重视公共文化社会力量的整合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用品无法满足全体民众的差异化需求,需要非营利的各种社会力量的广泛介入,提供多元的、多样的产品与服务,以形成良性竞争、多元互补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的要求,又可以改变过去由政府包办时期公共文化服务品种单一的局面,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比如,陈李济岭南中药博物馆的建设,龙潭白纶生公祠、黄埔村北帝庙等历史文化古迹的修复等就是在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完成的。此外,我们还正在与“芳华十八”集团合作,在小洲村建设岭南民族乐器展览馆。实践证明,这些探索是卓有成效的。各位领导,近几年,海珠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基层文化服务能力还不能有效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与海珠区日益增长的人口密度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还十分突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还需要加强,与海珠区作为建设中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对文化工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随着广州市“南拓”、“中调”战略的逐步实施和深入推进,广交会已整体迁驻海珠区,以广州电视观光塔为标志的城市新中轴线和白鹅潭文化观光休闲区在我区的建设,必将为海珠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将借全党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东风,始终坚持以广州市建设“首善之区”新目标、新定位引领海珠新发展这个主题,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出发,全面整合全区公共文化资源,完善文化设施,创新文化管理,丰富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拓展文化服务,为把海珠区打造成为现代化中心城区而努力。谢谢大家。

篇十三: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P>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

  近年来,我市以构建符合现代文化发展规律、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络基本形成一是以市图书馆和市文化馆“两大馆”为中心,以乡镇文化站为纽带,以村文化活动室为支撑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络已覆盖全市城乡。市文化馆现为“国家一级馆”、“全国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实现了“引进人才、充实队伍、完善内部设施、完善功能、加强培训、服务群众、辅导促进我市群众文艺活动深入开展”的目标任务。市图书馆现为“国家一级馆”、“全国文明图书馆”,完成了“重新布局,增强服务意识,增加设施设备,优化服务环境,抢救修复古籍,乡(镇)、村、社区图书室建设”的目标工作。全市有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2个,乡镇文化广场1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18个,覆盖率100%。村文化活动室182个,行政村和社区书屋222个,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51个,移动数字图书馆1个,农民工文化驿站19个,留守儿童文化之家18个,文化培训演出基地1个,“馆校读书角”31个。全市文化活动阵地面积XX平方米,平均每万人拥有5280平方米。二是投入1674万元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支中心1个,乡镇基层服务站18个、行政村服务室80个。三是以市图书馆为中轴,以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为依托,初步把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农村科普宣传、法制宣传等资源进行了整合利用。投入1100万元,采用“光纤共缆”传输方式(农村有线广播与有线电视光纤共缆传输),建成17个农村乡镇广播站,182个行政村和1个乡镇社区广播室的“村村响”工程,实现农村有线广播全覆盖。改造完成“智慧城市·高清”高清电视30000户,建成36个“文化院坝智慧乡村#络综合服务平台”。二、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一是坚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近年来,全市免费送文化下乡演出500余场,每年放映公益电影2300余场。举办“春、夏、秋、冬”四季主题系列文体活动。每年定期举办新年音乐会、“春联贴民心送福到万

  家”义务书写春联、迎春美术作品展、初一巡游大拜年、广场文艺演出、广场电影周、“元宵灯谜”竞猜、龙狮舞迎春展演、“龙狮闹春”烧耍龙狮灯、保保节民俗文艺演出、文艺调演等活动。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结合特色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做到了年年有系列、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

  二是文艺创作取得新成果。我市先后出台《市优秀文学艺术成果奖励办法》和《市文化艺术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建立文艺创作激励机制,完善文艺精品评价体系,文艺精品层出不穷。每年获省级以上表彰的文学艺术作品数十件之多。突出的有王道义书法作品获文化部群星奖金奖,谢兴华书法作品获中国书法兰亭奖,戏剧小品《回家》获中央文明办、文化部等9部门文艺展演银奖,余显跃的漫画作品《最后拍卖》获美协全国评述金猴奖,国家发明专利“隐形练字法”在央视《我爱发明》栏目播放。舞蹈《三星堆祈福迎宾舞》参与“一带一路”文化合作活动。“人飞天梦”微型报告文学《翱翔飞天梦》、《几十年前的谜》在《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公开发表。“罗永嵩书自撰楹联作品晋京展”在北京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展览。

  三是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成效显著。图书馆、文化馆和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实现了零门坎、无障碍全面对外开放,坚持每天开放8小时,每周免费开放时间达56个小时。

  市图书每年接待读者10万余人次,开展万人参与各类大型主题读书活动20余次,送书下乡及“你读书.我买单”购书活动近万册。专题活动形式多样,通过开展元宵节猜灯谜、“我做小小图书管理员”夏令营活动、“共读一本书·点亮一座城”万人共读和“夜读雒城”全媒体阅读推广活动等,扎实推进全民阅读工作。先后获评“全国阅读推广优秀项目”、“202X年省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并顺利通过“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县级一级馆”评估定级。

  市文化馆改善馆内条件,拓宽市民免费活动场地,增设了多功能排练厅(室)、美术书法培训室等。重点打造公益培训品牌,推出春、秋季成人公益艺术培训和暑期青少年公益培训精品课程,覆盖舞蹈、声乐、美术、书法、戏曲、国学和手工等内容,每年开设课程40余门,培训学员6000余人次。定期开设“名师讲堂”公益讲座,每季度邀请省级以上专家现场授课,声乐、摄影、营养、插花艺术悉

  数奉上,积极推动全民艺术普及。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结合自身特色开展活动,每年免费服务活动人数达16

  万余人次。三、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日益完善一是注重文化队伍建设。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平均配备有编制的文化专干,

  182个行政村和39个城乡社区均配备有享受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和文化志愿者。充分利用大学“村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乡土文化能人服务公共文化,利用学生、青年团员等开展文化志愿服务。通过文化干部和业余骨干大轮训,全市有业余文化队伍350余支,人数达10000余人。202X年市文广局邀请省级专家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非遗保护工作培训,加强了我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二是各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形成了部门相互支持、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宣传部门发挥协调作用,纳入了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发改部门在公共文化设施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予支持;财政部门在资金投入方面给予倾斜;规划、建设、国土等部门在项目建设中全力支持;工会、团委、妇联、文联等群众组织积极参与,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是基础保障迈上新台阶。基层人员配备不断加强。通过增设文化管家岗位、发展文化志愿者、引导基层文化人才兼职文化站工作等充实乡镇文化力量。经费投入得到保障,202X年省级下达指标万元,202X年省级下达指标万元,202X年省级下达指标万元,202X年省级下达指标万元。

篇十四: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P>  Knowledgeisobtainedfromhardwork,andanyachievementistheresultofhardwork.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范文

  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______的党中央,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全局。20__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繁荣文艺创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______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重要任务,积极促进艺术创作、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的繁荣发展。开展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实施舞台艺术精品

  工程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以及京剧、地方戏、民族音乐、美术等专项扶持发展规划,推出了一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美术作品。设立国家艺术基金,扶持引导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电影年产量保持世界第三大国地位,电视剧年产量位列世界第一。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大主题,推出了一批重点出版物。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持续开展优秀出版物推荐、全民阅读报刊行、全民数字阅读活动,20__年共吸引8亿多人次参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心连心”、“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结对子、种文化”、文化志愿服务、全民健身、广场文化活动等,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近年来,国家在推进国家图书馆新馆、国家博物馆等一批高水平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统筹推进城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根基。年以来,中央投入40多亿元资助地方建设1086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2.42万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20__年以来,已投入16亿元支持214个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新建和改扩建。投资17亿元对偏远农村地区1229座广播电视高山骨干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补助。为解决基层文化设施“空壳”问题,安排乡镇文化站和城市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专项资金,对基层文化设施设备购置进行补助。截至20__年底,全

  国共建__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3117个,文化馆(含群艺馆)3313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1110个,公共博物馆、纪念馆3473个,工人文化宫1300多个,青少年宫700多个,科技馆350多个,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3000多个。开设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564个,广播电视传输发射台站21000多个。各类出版物发行单位12万多家,发行网点17万多处,建设阅报栏、阅报屏7.2万余个,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2万多个。

  (三)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活力明显增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围绕突出公益属性、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发展活力,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建立协调机制,成立由文化部门牵头、25个部门参加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加强对文化事业改革的分类指导,明确划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等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通讯社、时政类报刊社、公益出版社等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一批公共文化机构组建理事会,探索形成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和流动服务等模式。积极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优惠开放。全国2780个公共博物馆、347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及43510个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已实现免费开放,服务人次大幅增加。加强行业组织建设,推动成立中国文化馆协会、图书馆学会、博物馆协会、广播电视协会等,发布一批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

  (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增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总量。坚持把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作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抓手,以基层为重点扎实推进。“十二五”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推进,已基本实现全国已通电农村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截至20__年底,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99%和98.6%。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成3.55万个乡镇(街道)基层服务点、70万个村(社区)基层服务点,基本实现覆盖所有乡镇、行政村。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建设数字院线252条、放映队约5万支,年放映800万场,年观众人次约15亿。全国县级城市拥有数字银幕超过7200块,已有10个省(区、市)实现了县城数字影院全覆盖。农家书屋工程建成60.1万家书屋,为边远地区建成1.6万家卫星数字农家书屋。这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有效弥补了基层资源的不足,改善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条件。

  (五)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统筹考虑群众的基__化需求和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作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和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向公益事业捐赠减免税收的重要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北京、安徽等地通过举办惠民文化消费季,免费发放文化优惠卡等形式激活文化消费需求。截至20__年底,北京累计发放文惠卡151.06万张,通过文惠卡发生的交易额达

推荐访问: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体系建设 情况汇报 街道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