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2024-05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14篇)

| 来源:网友投稿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14篇)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在中医文献学与医史学领域致力于中医古籍的收集与整理研究曾主持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的后期编纂工作亲自鉴别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收藏的7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14篇),供大家参考。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14篇)

篇一: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在中医文献学与医史学领域致力于中医古籍的收集与整理研究曾主持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的后期编纂工作亲自鉴别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收藏的7000余种中医线装书并曾率先研制了适于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的中医药主题词表该词表是汉语主题词表的组成部分汉语主题词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20年03月11日04:19:10作者阳光博爱2006年5月25日,我国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个,其中包含9个传统医药项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和中国针灸学会联合申报的针灸项目列为其中之一。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教习活动,针灸项目评选出了两位代表性传承人,分别为王雪苔和贺普仁,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10年11月16日,由中国申报的“中医针灸”项目正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程莘农、贺普仁、郭诚杰、张缙4位为传承人代表。程莘农(1921~),中医、针灸专家,江苏省淮安市人。师从民国温病大家陆幕韩,19岁时独立悬壶应诊。1947年11月获得中华民国考试院颁发的医师证书,1954年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医学本科进修班学习,毕业后留该校任教。1957年被调到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工作,1975年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工作至今。历任研究室主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世界针灸联合会副主席等职,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20世纪90年代被指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医药与卫生工程学部院士,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程莘农指出针灸疗疾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贯彻理、法、方、穴、术的统一性,并提出了“辨证宜精、治疗宜专”的独到见解,总结出了一种易学、易教、病人痛苦小的进针法,取名为“三才进针法”,取意天、人、地三才,即是浅、中、深,进针时分皮肤、浅部和深部三个层次操作。程莘农主编和撰写的针灸专业著作,已经成为国内外针灸教学的主要范本,其中主要有《中国针灸学概要》《中国针灸学》《针灸精义》等。《中国针灸学》在长达30余年的时间内,再版了许

  多次,被译为英、法、西等多种语言,一直是中国国内国际针灸教学的教材,也是欧美各国的中医学子们认识和学习针灸的入门向导。

  继承人代表:程洪锋、杨金生、王宏才、程凯、王莹莹等。贺普仁(1926~),字师牛,号空水先生,河北省涞水县人。1956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20世纪90年代被指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现任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中国科协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高级顾问、北京针灸学会会长、北京针灸三通法研究会会长、中国国际针灸考试中心副主任等职。创立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中医针灸病机学学说和独具特色的针灸治疗体系——“贺氏针灸三通法”,即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其中用火针治疗疑难病为其针法的一大特色,他依照古籍中的记载自制针具,挖掘了几近失传的火针疗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终于使火针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和满意的疗效,特别是在治疗乳腺癌、帕金森氏综合征、运动神经元损伤等疑难病方面显示出较好的功效。继承人代表:周德安、曲延华、王麟鹏、王桂玲、陈海英等。王雪苔(1925~2008),出生于辽宁省义县。1944年至1948年,先后在锦州医学院与国立沈阳医学院攻读西医学并于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直属华北卫生学校任教。1951年,协助朱琏建立中央卫生部针灸疗法实验所,任学术秘书兼教研组组长。1955年12月,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后,历任针灸、中医文献、医史等研究室负责人、针灸研究所所长、中医研究院副院长等职。王雪苔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1961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现名中国中医科学院)创建了中医文献资料研究室,并对古代文献、现代中医药信息和民间秘方验方等做出大量的整理研究工作;1978~1979年参与筹建了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前身)和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针灸专业委员会;1985年将针灸专业委员会升格为中国针灸学会,并任副会长,主持常务工作;1980~1981年主持创办了《中国针灸》杂志;1979~1984年与鲁之俊共同发起创建

  了北京针灸学院。1982~1987年筹备并主持了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创建工作,并先后被选为秘书长和主席,为世界针联的巩固和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建设性工作。王雪苔从事中医研究涉及针灸学、中医文献学、中国医学史等学科。曾主持腧穴名称国际标准化工作,指导腧穴定位国际标准化工作,并曾担任国家攀登计划“经络的研究”项目顾问。在中医文献学与医史学领域,致力于中医古籍的收集与整理研究,曾主持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的后期编纂工作,亲自鉴别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收藏的7000余种中医线装书,并曾率先研制了适于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的中医药主题词表,该词表是《汉语主题词表》的组成部分,《汉语主题词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继承人代表:黄龙祥、吴富东、王振坤、刘炜宏、梁繁荣等。

篇二: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浅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分类及生存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在社会的历史衍变长河之中开创和发明的承担并负载着各民族独特记忆与灵魂的宝贵财富,它作为一种无形的传统文化凭借人们的继承并通过传承人的言传身教得以延续。但人往往是传承链中最为脆弱的部分,受市场经济波及,他们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若干挑战。许多传承人往往迫于生存压力、缺乏经济动力和物质条件而放弃自己所掌握的技艺,致使很多珍贵的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因此,了解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大业中的重要位置和效用并强化对其保护手段,才可以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自发性、能动性和开创性,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业的蒸蒸日上。

  标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理论分类;立法分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发掘我国传统文化蕴藏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要求,对其进行继承和创新,充分展现华夏的精神风范。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活态性,能够生动形象地反映某些民族文明传统的演变和发展,近年来因其不断消亡使得中国的一些传统技艺和文化无人知晓,往往只存在于民间传说之中,传承人普遍面临着老龄化和后继乏人等挑战。故此,加强并完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相关保护制度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事业意义非凡。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概念及其认定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简单来地说即身怀绝技之人,他们不仅仅是知晓有关技术技艺的人还是一个活体藏宝阁。根据不同类别差异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我国立法明文规定的就有代表性传承人,他们是代表性项目的具体存在形式,其认定条件和标准非常严格。即担负捍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责任,并且被公众所认可的拥有一定感染力、象征力和威望的人。简而言之,要想成为代表性传承人,除满足法条明定的条件以外还必须能够承担起维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并且还得是具备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代表型人士。身为代表性传承人,就必须担当起相较于一般传承者更重要的义务,同时也可以享受更为广泛的权益。笔者认为的传承人则是先继后传的人,即先继承相关知识、技艺、技能,再将这种传承传播出去并发扬光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界定

  1.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定的标准和认定程序

  有关传承人的界定,各国的确定标准和程序大有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就对我国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标准作出了清晰的规范和界定。目前的认定标准是:首先继承者应当精通并能驾驭其继承的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技能;其次他

  们还应当在某些特别的地域中拥有较大的知名度和感染力并且具有象征性;最后还应当踊跃地发展和传播与承继相关的活动和事业。而关于认定程序,要严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国家级象征性项目的规定认真审批,并向社会公布通过认定的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的名单。

  2.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应具备的条件

  然而我国大部分学者则认为,只有自愿献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事业,熟练掌握该民族或区域内具有特殊性的技艺、技能,并为当地群众所承认和熟识的人才是代表性传承人。总而言之,怀揣某种或多种杰出的技艺和技能是对其认定的基础条件,且为当地群体、民众所公认的能够代表某项传统民族文化和技艺、技能的、有一定社会影响力,还能够不断地尽力改变和创新和开发新技术技艺是其次要条件。

  笔者认为,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联通与承接,并在其流传、承接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即能够将先贤们所创造和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进行承接,再将其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创新或者保有其固有的特征进行流传是传承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传承人,不仅仅需要精通相关传承,还须在传承过程中具有相当的创造力,能够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艺里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智慧,努力加深自己对于所承受的知识的理解,并把其对于传统文化和对当下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的感悟以不改变原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性质和结构的方式进行流传。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种类

  (一)理论分类

  笔者认为在理论上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细分为综合属性传承人、单一性的传承人,个体传承人和群体传承人以及本源和外源性传承人。

  1.单一属性传承人和综合属性传承人

  单一属性传承人的存在性质和综合属性的传承人有着本质不同。单一属性的传承人将自己的才能、智慧与其所掌握的本领紧密结合,使该项技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征。他们在才艺表演跟技艺承继上基本以个人为单位,是某些特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志性象征。这些传承人往往具备相当高的专业水平和独特的才能与技艺。比如身为绍兴章家猴戏重要代表人物的六小龄童塑造了经典“孙悟空”的形象,后人难以超越。某些传承有广泛的群众性,广阔的文化空间是其进行使用的基础条件,如传统节日、团体进行的活动、群体信仰和仪式等。而在这些公共参与性较强的民间风俗活动中具有组织和推动力量的关键性人物,即在某种传统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承载和掌握着特定知识的人或在举行风俗文化活动中具有相当权威的人往往被称为拥有综合性质的传承人。

  2.个体性传承人和具有群众性质的传承人

  個体性传承人和具有群体性质的传承人拥有差异性的传承习惯和方式。传统中医、手工艺等专业性、技能性强的行业凭借其独有技巧往往只传给男性后代而不传女性,当然也有例外,这种家族式的继承是个体性传承人的根源;群体传承人顾名思义就是以群体作为基石而进行继承的艺人,故具有相当的局限性。

  3.本源性传承人与外源性传承人

  本源与外源性传承人的主体不同。本源性传承人往往只在统一的族群内进行传承,传承人将自己从前辈人所承继的知识和技艺进行独创性地加工和技术改进从而促进它的改变。本源性传承往往是经由某个地区或者某个民族的许许多多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改进、加工和完善并融合当地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后所形成的。外源性传承人顾名思义即源于外族而并非本来就承继有相应的技艺的传承人,他们长时间地专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钻研,对其进行保护以供自己使用,并在这项事业中投入了自己大量的心血和智慧。外源性传承人通常具有创造性,他们对某些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和完善,从而使自己的灵魂与该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乳交融。比如王洛宾,他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山歌进行了搜集、整理,同时将自己对山歌的理解和感悟以独特的创造力融入其所掌握的知识之中而被人们称为西部歌王。

篇三: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关于公布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公布日期】2017.04.27•【字号】宁文通发〔2017〕40号•【施行日期】2017.04.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

  正文

  自治区文化厅关于公布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宁文通发〔2017〕40号

  各市、县(区)文化局,厅直属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促进活态传承,鼓励和支

  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2016年底,自治区文化厅组织开展了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认定工作。经各地申报、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确定高尚忠等33名传承人为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予以公布。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

  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各级文化部门、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鼓励和支持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各传承人要认真履行义务,积极开展传承活动,为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2017年4月27日

  附件:

  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33人)

  项序号

  目

  项目类别

  姓名

  申

  性民出生日

  报

  保护单位

  别族期

  地

  区

  民间故事2人

  1

  民间故事

  民间文学

  高尚忠

  石嘴山市男汉1964.11

  石

  文化馆嘴

  山市

  2

  民间故事

  民间文学

  于清海

  固

  原

  泾源县文市男回1970.9

  化馆泾

  源

  县

  回族山花儿3人

  3回族山花儿

  传统音乐

  李海军

  中

  卫

  海原县文市男回1978.2

  化馆海

  原

  县

  4回族山花儿

  传统音乐

  禹明江

  固男回1952.6泾源县文原

  化馆市

  泾

  源县

  5回族山花儿

  传统音乐

  苏正合

  固

  原

  隆德县文市男回1947.1

  化馆隆

  德

  县

  舞狮1人

  6

  舞狮

  传统舞蹈

  魏学祥

  吴

  吴忠市非

  男汉1964.6

  忠

  遗中心

  市

  黄羊钱鞭1人

  7

  黄羊钱鞭

  传统舞蹈

  刘加祥

  中

  中宁县文卫

  男汉1959.12化馆

  市

  中

  宁

  县

  传统戏剧1人

  8

  皮影

  传统戏剧

  魏善义

  中

  卫

  海原县文市男汉1943.6

  化馆海

  原

  县

  曲艺1人

  9石嘴山宣卷

  曲艺

  杨汝清

  石

  嘴

  山

  石嘴山市

  男汉1942.8

  市

  文化馆

  平

  罗

  县

  南营武术1人

  吴

  忠

  市

  传统体育游艺

  青铜峡市

  10南营武术

  牛银侠女汉1970.4

  青

  与杂技

  非遗中心

  铜

  峡

  市

  六盘山木版年画1人

  六盘山11

  木板年画

  传统美术

  任晓辉

  自

  自治区非

  女汉1968.4

  治

  遗中心

  区

  剪纸1人

  12

  剪纸

  传统美术

  张云仙

  银

  川

  银川二中市女汉1964.1

  教育集团兴

  庆

  区

  刺绣2人

  13

  刺绣

  传统美术

  李夏音

  吴

  吴忠市非

  女汉1976.11

  忠

  遗中心

  市

  114

  刺绣

  传统美术

  赵秀兰

  吴

  忠

  市

  红寺堡区

  女汉1969.2

  红

  文化馆

  寺

  堡

  区

  民间绘画1人

  15民间绘画

  传统美术

  吴

  忠

  田

  同心县文市

  女回1970.3

  坤

  化馆同

  心

  县

  16

  砖雕

  17

  泥塑

  18

  泥塑

  砖雕1人

  传统美术

  田义仁

  中

  卫

  海原县文市男回1945.5

  化馆海

  原

  县

  泥塑2人

  传统美术

  王永红

  银银川市贺

  川兰县王氏

  市女汉1968.3泥塑工作

  贺室(有限

  兰公司)

  县

  传统美术

  侯思荣

  中

  中卫市文

  男汉1956.8

  卫

  化馆

  市

  杨氏家族泥塑1人

  杨氏家族19

  泥塑

  传统美术

  杨贤雄

  固

  原

  隆德县文市男汉1975.7

  化馆隆

  德

  县

  古建筑彩绘技艺1人

  古建筑彩绘技20

  艺

  传统美术

  陈进德

  中

  中卫市文

  男汉1960.4

  卫

  化馆

  市

  赵氏木板雕花技艺1人

  赵氏木板21

  雕花技艺

  传统美术

  固

  赵

  固原市群

  女汉1983.6

  原

  荣

  艺馆

  市

  贺兰砚制作技艺3人

  贺兰砚制作技22

  艺

  传统技艺

  张向东

  自

  自治区非

  男汉1968.9

  治

  遗中心

  区

  贺兰砚制作技23

  艺

  传统技艺

  自

  石

  自治区非

  男汉1968.11

  治

  飚

  遗中心

  区

  贺兰砚制作技24

  艺

  传统技艺

  郝延强

  银

  银川市西川

  夏区文化市男汉1973.2

  体育旅游西

  局夏

  区

  羊羔酒酿造技艺1人

  羊羔酒酿造技25

  艺

  传统技艺

  宁夏灵州

  唐氏羊羔灵唐

  男汉1976.12酒文化传武震

  承有限公市

  司

  麻编1人

  26

  麻编

  传统技艺

  银

  银川市高

  川

  新技术开

  张

  市

  女汉1967.11发区巴鸟

  璟

  金

  麻编手工

  凤

  坊

  区

  花灯扎制技艺1人

  花灯扎制27

  技艺

  传统技艺

  王国祥

  吴

  忠

  市

  红寺堡区

  男汉1943.2

  红

  文化馆

  寺

  堡

  区

  中宁蒿籽面1人

  28中宁蒿籽面

  传统技艺

  于振玲

  女汉1968.9中宁县文中卫

  化馆市中宁县

  枸杞传统栽培技艺1人

  枸杞传统29

  栽培技术

  传统技艺

  张伟中

  中

  卫

  中宁县文市男汉1948.1

  化馆中

  宁

  县

  原州民间古建筑技艺1人

  原州民间30

  古建筑技艺

  传统技艺

  固

  原

  崔

  原州区文市

  男汉1942.12

  仁

  化馆原

  州

  区

  陈氏回族医技1人

  陈氏回族31

  医技十法

  传统医药

  吴

  陈

  吴忠市非

  男回1964.7

  忠

  堃

  遗中心

  市

  高台马社火2人

  32高台马社火

  民俗

  吴

  忠

  市

  郭

  红寺堡区

  男汉1964.1

  红

  锐

  文化馆

  寺

  堡

  区

  33高台马社火

  民俗

  梁鸽飞

  隆德县文男汉1974.8

  化馆

篇四: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6.05.20•【文号】国发[2006]18号•【施行日期】2006.05.20•【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

  正文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06〕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现予公布。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的精神和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

  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国务院二○○六年五月二十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一、民间文学(共计31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

  1Ⅰ-1

  苗族古歌

  2Ⅰ-2

  布洛陀

  3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4Ⅰ-4

  牡帕密帕

  5Ⅰ-5

  刻道

  6Ⅰ-6

  白蛇传传说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云南省梁河县云南省思茅市贵州省施秉县江苏省镇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市

  Ⅰ-7

  梁祝传说

  江苏省宜兴市

  山东省济宁市

  河南省汝南县

  8Ⅰ-8

  孟姜女传说

  9Ⅰ-9

  董永传说

  江苏省东台市

  河南省武陟县

  湖北省孝感市

  10Ⅰ-10西施传说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

  山东省淄博市山西省万荣县

  浙江省诸暨市

  11Ⅰ-11济公传说

  12Ⅰ-12满族说部

  13区

  Ⅰ-13河西宝卷

  14Ⅰ-14耿村民间故事

  15Ⅰ-15伍家沟民间故事

  16Ⅰ-16下堡坪民间故事

  17Ⅰ-17走马镇民间故事

  18Ⅰ-18古渔雁民间故事

  19Ⅰ-19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20Ⅰ-20谭振山民间故事

  21Ⅰ-21河间歌诗

  浙江省天台县吉林省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

  河北省藁城市湖北省丹江口市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重庆市九龙坡区辽宁省大洼县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辽宁省新民市河北省河间市

  22Ⅰ-22吴歌

  江苏省苏州市

  23Ⅰ-23刘三姐歌谣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24Ⅰ-24四季生产调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孜

  Ⅰ-25玛纳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

  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

  文艺家协会

  26自

  Ⅰ-26江格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

  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

  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

  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7Ⅰ-27格萨(斯)尔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甘肃省

  四川省

  云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

  公室

  28Ⅰ-28阿诗玛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

  29Ⅰ-29拉仁布与吉门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0Ⅰ-30畲族小说歌

  福建省霞浦县

  31Ⅰ-31青林寺谜语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间音乐(共计72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

  32Ⅱ-1

  左权开花调

  33Ⅱ-2

  河曲民歌

  34Ⅱ-3

  蒙古族长调民歌

  35Ⅱ-4

  蒙古族呼麦

  36Ⅱ-5

  当涂民歌

  37Ⅱ-6

  巢湖民歌

  38Ⅱ-7

  畲族民歌

  39Ⅱ-8

  兴国山歌

  40Ⅱ-9

  兴山民歌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左权县山西省河曲县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安徽省马鞍山市安徽省巢湖市福建省宁德市江西省兴国县湖北省兴山县

  41Ⅱ-10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县

  42Ⅱ-11梅州客家山歌

  广东省梅州市

  43Ⅱ-12中山咸水歌

  广东省中山市

  44Ⅱ-13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亚市

  45Ⅱ-14儋州调声

  海南省儋州市

  46Ⅱ-15石柱土家啰儿调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47Ⅱ-16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Ⅱ-17傈僳族民歌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

  49Ⅱ-18紫阳民歌

  陕西省紫阳县

  50Ⅱ-19裕固族民歌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51Ⅱ-20花儿

  甘肃省康乐县、和政县、岷县

  (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

  儿会、二郎山花儿会、老爷山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

  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县、乐都县

  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山花儿)

  52Ⅱ-21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Ⅱ-22聊斋俚曲

  山东省淄博市

  54Ⅱ-23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55Ⅱ-24川江号子

  重庆市

  四川省

  56Ⅱ-25南溪号子

  重庆市黔江区

  57Ⅱ-26木洞山歌

  重庆市巴南区

  58Ⅱ-27川北薅草锣鼓

  四川省青川县

  59Ⅱ-28侗族大歌

  贵州省黎平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

  自治县

  60Ⅱ-29侗族琵琶歌

  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

  61Ⅱ-30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Ⅱ-31彝族海菜腔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Ⅱ-32那坡壮族民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

  64Ⅱ-33澧水船工号子

  湖南省澧县

  65Ⅱ-34古琴艺术

  中国艺术研究院

  66Ⅱ-35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

  67Ⅱ-36蒙古族四胡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68Ⅱ-37唢呐艺术

  河南省沁阳市

  甘肃省庆阳市

  69Ⅱ-38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四川省茂县

  70Ⅱ-39辽宁鼓乐

  辽宁省、辽阳市

  71Ⅱ-40江南丝竹

  江苏省太仓市

  上海市

  72Ⅱ-41海州五大宫调

  江苏省连云港市

  73Ⅱ-42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Ⅱ-43舟山锣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Ⅱ-44十番音乐

  福建省龙岩市、福州市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茶亭

  十番音乐)

  76Ⅱ-45鲁西南鼓吹乐

  山东省嘉祥县

  77Ⅱ-46板头曲78Ⅱ-47宜昌丝竹79Ⅱ-48枝江民间吹打乐80Ⅱ-49广东音乐81Ⅱ-50潮州音乐82Ⅱ-51广东汉乐83Ⅱ-52吹打(接龙吹打、金桥吹打)84Ⅱ-53梁平癞子锣鼓85Ⅱ-54土家族打溜子86Ⅱ-55河北鼓吹乐87Ⅱ-56晋南威风锣鼓

  河南省南阳市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湖北省枝江市广东省广州市、台山市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广东省大埔县重庆市巴南区、万盛区

  重庆市梁平县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河北省永年县、抚宁县山西省临汾市

  88Ⅱ-57绛州鼓乐

  山西省新绛县

  89Ⅱ-58上党八音会

  山西省晋城市

  90Ⅱ-59冀中笙管乐

  河北省固安县、涞水县、霸州市

  (屈家营音乐会、高洛音乐会、

  高桥音乐会、胜芳音乐会)

  91Ⅱ-60铜鼓十二调

  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贞

  丰县

  92Ⅱ-61西安鼓乐

  陕西省

  93Ⅱ-62蓝田普化水会音乐

  陕西省蓝田县

  94Ⅱ-63回族民间器乐

  宁夏回族自治区

  95Ⅱ-64文水鈲子

  山西省文水县

  96Ⅱ-65智化寺京音乐

  北京市

  97Ⅱ-66五台山佛乐

  山西省五台县

  98Ⅱ-67千山寺庙音乐

  辽宁省鞍山市

  99Ⅱ-68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江苏省苏州市

  100Ⅱ-69武当山宫观道乐

  湖北省十堰市

  101Ⅱ-70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哈密

  (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地区、麦盖提县

  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102Ⅱ-71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

  103Ⅱ-72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间舞蹈(共计41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04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门头沟区

  105Ⅲ-2

  秧歌

  河北省昌黎县

  (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胶山东省商河县、胶州市、海阳市

  州秧歌、海阳大秧歌、陕北秧陕西省绥德县

  歌、抚顺地秧歌)

  辽宁省抚顺市

  106Ⅲ-3

  井陉拉花

  河北省井陉县

  107Ⅲ-4

  龙舞

  重庆市

  (铜梁龙舞、湛江人龙舞、汕广东省湛江市、汕尾市

  尾滚地金龙、浦江板凳龙、长浙江省浦江县、长兴县、奉化市

  兴百叶龙、奉化布龙、泸州雨四川省泸县

  坛彩龙)

  108Ⅲ-5

  狮舞

  河北省徐水县

  (徐水舞狮、天塔狮舞、黄沙山西省襄汾县

  狮子、广东醒狮)

  浙江省临海市

  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

  109Ⅲ-6县、颍上县

  花鼓灯

  安徽省蚌埠市、凤台

  (蚌埠花鼓灯、凤台花鼓灯、

  颍上花鼓灯)

  110乐安县

  Ⅲ-7

  傩舞

  江西省南丰县、婺源县、

  (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

  舞)

  111Ⅲ-8

  英歌

  广东省揭阳市、汕头市

  (普宁英歌、潮阳英歌)

  112Ⅲ-9

  高跷

  山西省稷山县

  (高跷走兽、海城高跷、辽西高辽宁省海城市、锦州市

  跷、苦水高高跷)

  甘肃省永登县

  113Ⅲ-10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县

  114Ⅲ-11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县

  115Ⅲ-12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Ⅲ-13安塞腰鼓

  陕西省安塞县

  117Ⅲ-14洛川蹩鼓

  陕西省洛川县

  118Ⅲ-15兰州太平鼓

  甘肃省兰州市

  119Ⅲ-16余杭滚灯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120Ⅲ-17土家族摆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Ⅲ-18土家族撒叶儿嗬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122Ⅲ-19弦子舞

  西藏自治区

  (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四川省巴塘县

  123Ⅲ-20锅庄舞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迪庆锅庄舞、昌都锅庄舞、玉西藏自治区

  树卓舞)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124Ⅲ-21热巴舞

  西藏自治区

  (丁青热巴、那曲比如丁嘎热巴)

  125Ⅲ-22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区

  126Ⅲ-23苗族芦笙舞

  贵州省丹寨县、贵定县、纳雍县

  (锦鸡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滚

  山珠)

  127Ⅲ-24朝鲜族农乐舞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象帽舞、乞粒舞)

  辽宁省本溪市

  128Ⅲ-25木鼓舞

  贵州省台江县

  (反排苗族木鼓舞、沧源佤族木鼓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

  舞)

  129Ⅲ-26铜鼓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

  130Ⅲ-27傣族孔雀舞

  云南省瑞丽市

  131Ⅲ-28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

  旗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32Ⅲ-29蒙古族安代舞

  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

  133Ⅲ-30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Ⅲ-31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135Ⅲ-32黎族打柴舞136Ⅲ-33卡斯达温舞137Ⅲ-34舞138Ⅲ-35傈僳族阿尺木刮139Ⅲ-36彝族葫芦笙舞140Ⅲ-37彝族烟盒舞141Ⅲ-38基诺大鼓舞142Ⅲ-39山南昌果卓舞143Ⅲ-40土族於菟144Ⅲ-41塔吉克族鹰舞塔吉克自治县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海南省三亚市四川省黑水县四川省九寨沟县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景洪市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同仁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

  四、传统戏剧(共计92项)

  序号编号

  项目名称

  145Ⅳ-1

  昆曲

  江苏省

  浙江省

  上海市

  北京市

  湖南省

  146Ⅳ-2

  梨园戏

  147Ⅳ-3

  莆仙戏

  148Ⅳ-4

  潮剧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莆田市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

  149Ⅳ-5

  弋阳腔

  江西省弋阳县

  150Ⅳ-6

  青阳腔

  安徽省青阳县

  江西省湖口县

  151Ⅳ-7

  高腔

  浙江省衢州市、松阳县

  (西安高腔、松阳高腔、岳西高安徽省岳西县

  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湖南省辰溪县、泸溪县、常德市

  152Ⅳ-8

  新昌调腔

  浙江省新昌县

  153Ⅳ-9

  宁海平调

  浙江省宁海县

  154Ⅳ-10永安大腔戏

  福建省永安市

  155Ⅳ-11四平戏

  福建省屏南县、政和县

  156Ⅳ-12川剧

  四川省

  重庆市

  157Ⅳ-13湘剧158Ⅳ-14广昌孟戏159Ⅳ-15正字戏160Ⅳ-16秦腔161Ⅳ-17汉调桄桄162Ⅳ-18晋剧163Ⅳ-19蒲州梆子164Ⅳ-20北路梆子165Ⅳ-21上党梆子166Ⅳ-22河北梆子167Ⅳ-23豫剧168Ⅳ-24宛梆

  湖南省衡阳市江西省广昌县广东省陆丰市陕西省陕西省汉中市山西省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山西省忻州市山西省晋城市河北省河南省河南省内乡县

  169Ⅳ-25怀梆170Ⅳ-26大平调171Ⅳ-27越调172Ⅳ-28京剧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山东省上海市173Ⅳ-29徽剧江西省婺源县174Ⅳ-30汉剧

  河南省沁阳市河南省濮阳县、滑县、延津县河南省周口市中国京剧院

  安徽省、黄山市湖北省武汉市

  175Ⅳ-31汉调二簧176Ⅳ-32泰宁梅林戏177Ⅳ-33闽西汉剧178Ⅳ-34巴陵戏179Ⅳ-35荆河戏180Ⅳ-36粤剧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181Ⅳ-37桂剧182Ⅳ-38宜黄戏183Ⅳ-39乱弹

  陕西省安康市福建省泰宁县福建省龙岩市湖南省岳阳市湖南省澧县广东省文化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宜黄县浙江省台州市、浦江县

  184Ⅳ-40石家庄丝弦185Ⅳ-41雁北耍孩儿186Ⅳ-42灵丘罗罗腔187Ⅳ-43柳子戏188Ⅳ-44大弦戏189Ⅳ-45闽剧190Ⅳ-46寿宁北路戏191Ⅳ-47西秦戏192Ⅳ-48高甲戏193Ⅳ-49碗碗腔(孝义碗碗腔)194Ⅳ-50四平调

  河北省石家庄市山西省大同市山西省灵丘县山东省河南省滑县、濮阳县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寿宁县广东省海丰县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山西省孝义市

  河南省商丘市、濮阳市

  195Ⅳ-51评剧河北省滦南县辽宁省沈阳市196Ⅳ-52武安平调落子197Ⅳ-53越剧上海市198Ⅳ-54沪剧199Ⅳ-55苏剧200Ⅳ-56扬剧201Ⅳ-57庐剧202Ⅳ-58楚剧203Ⅳ-59荆州花鼓戏

  天津市宝坻区

  河北省武安市浙江省

  上海市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扬州市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湖北省湖北省潜江市

  204Ⅳ-60黄梅戏

  安徽省安庆市

  湖北省黄梅县

  205Ⅳ-61商洛花鼓

  陕西省商洛市

  206Ⅳ-62泗州戏

  安徽省宿州市、蚌埠市

  207Ⅳ-63柳琴戏

  山东省枣庄市

  208Ⅳ-64歌仔戏

  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

  209Ⅳ-65采茶戏

  江西省赣州市

  (赣南采茶戏、桂南采茶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

  210Ⅳ-66五音戏

  山东省淄博市

  211Ⅳ-67茂腔

  山东省高密市、胶州市

  212Ⅳ-68曲剧

  河南省

  213Ⅳ-69曲子戏

  甘肃省敦煌市、华亭县

  (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

  214Ⅳ-70秧歌戏

  河北省隆尧县、定州市

  (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朔州山西省朔州市、繁峙县

  秧歌戏、繁峙秧歌戏)

  215Ⅳ-71道情戏

  山西省右玉县、临县

  (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太康河南省太康县

  道情戏、蓝关戏、陇剧)山东省莱州市

  甘肃省

  216Ⅳ-72哈哈腔

  河北省清苑县、青县

  217Ⅳ-73二人台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山西省河曲县

  河北省康保县

  218Ⅳ-74白字戏

  广东省海丰县

  219Ⅳ-75花朝戏

  广东省紫金县

  220Ⅳ-76彩调

  广西壮族自治区

  221Ⅳ-77灯戏

  重庆市梁平县

  (梁山灯戏、川北灯戏)四川省南充市

  222Ⅳ-78花灯戏

  贵州省思南县

  (思南花灯戏、玉溪花灯戏)云南省玉溪市

  223Ⅳ-79一勾勾

  山东省临邑县

  224Ⅳ-80藏戏

  西藏自治区

  (拉萨觉木隆、日喀则迥巴、日喀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

  则南木林湘巴、日喀则仁布江嘎尔、

  山南雅隆扎西雪巴、山南琼结卡卓

  扎西宾顿、黄南藏戏)

  225Ⅳ-81山南门巴戏

  西藏自治区

  226Ⅳ-82壮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227Ⅳ-83侗戏

  贵州省黎平县

  228Ⅳ-84布依戏

  贵州省册亨县

  229Ⅳ-85彝族撮泰吉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230Ⅳ-86傣剧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231Ⅳ-87目连戏

  安徽省祁门县

  (徽州目连戏、辰河目连戏、南乐湖南省溆浦县

  目连戏)

  河南省南乐县

  232Ⅳ-88锣鼓杂戏

  山西省临猗县

  233Ⅳ-89傩戏

  河北省武安市

  (武安傩戏、池州傩戏、侗族傩安徽省池州市

  戏、沅陵辰州傩戏、德江傩堂戏)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沅

  陵县

  贵州省德江县

  234Ⅳ-90安顺地戏

  贵州省安顺市

  235Ⅳ-91皮影戏

  河北省唐山市、邯郸市

  (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山西省孝义市

  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辽宁省瓦房店市

  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陆丰皮影浙江省海宁市

  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湖北省潜江市

  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广东省汕尾市

  源皮影戏)

  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富

  平县、乾县

  甘肃省环县

  辽宁省凌源市

  236Ⅳ-92木偶戏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漳州市

  (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辽宁省锦州市

  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辽西木湖南省邵阳县

  偶戏、邵阳布袋戏、高州木偶广东省高州市、潮州市

  戏、潮州铁枝木偶戏、临高人偶海南省临高县

  戏、川北大木偶戏、石阡木偶戏、四川省

  郃阳提线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贵州省石阡县

  戏)

  陕西省

  浙江省泰顺县

  五、曲艺(共计46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

  237Ⅴ-1

  苏州评弹

  (苏州评话、苏州弹词)

  238Ⅴ-2

  扬州评话

  239Ⅴ-3

  福州评话

  240Ⅴ-4

  山东大鼓

  241Ⅴ-5

  西河大鼓

  242Ⅴ-6

  东北大鼓

  黑龙江省

  243Ⅴ-7

  木板大鼓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江苏省扬州市福建省福州市山东省河北省河间市辽宁省沈阳市

  河北省沧县

  244Ⅴ-8

  乐亭大鼓

  245Ⅴ-9

  潞安大鼓

  246Ⅴ-10京东大鼓

  247Ⅴ-11胶东大鼓

  248Ⅴ-12河洛大鼓

  249Ⅴ-13温州鼓词

  250Ⅴ-14陕北说书

  251Ⅴ-15福州伬艺

  252Ⅴ-16南平南词

  253Ⅴ-17绍兴平湖调

  254Ⅴ-18兰溪摊簧

  255Ⅴ-19贤孝

  河北省乐亭县山西省长治市天津市宝坻区山东省烟台市河南省洛阳市浙江省瑞安市陕西省延安市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南平市浙江省绍兴市浙江省兰溪市甘肃省武威市、临夏市

  (凉州贤孝、河州贤孝)256Ⅴ-20河南坠子257Ⅴ-21山东琴书258Ⅴ-22锣鼓书259Ⅴ-23绍兴莲花落260Ⅴ-24兰州鼓子261Ⅴ-25扬州清曲262Ⅴ-26锦歌263Ⅴ-27常德丝弦264Ⅴ-28榆林小曲265Ⅴ-29天津时调

  河南省山东省上海市南汇区浙江省绍兴县甘肃省兰州市江苏省扬州市福建省漳州市湖南省常德市陕西省榆林市天津市

  266族自

  Ⅴ-30新疆曲子

  治州

  267Ⅴ-31龙舟说唱

  268Ⅴ-32鼓盆歌

  269Ⅴ-33汉川善书

  270Ⅴ-34歌册

  (东山歌册)

  271Ⅴ-35东北二人转

  吉林省

  黑龙江省海伦市

  272Ⅴ-36凤阳花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湖北省荆州市湖北省汉川市福建省东山县辽宁省黑山县、铁岭市

  安徽省凤阳县

  273Ⅴ-37答嘴鼓

  274Ⅴ-38小热昏

  275Ⅴ-39山东快书

  276科尔

  Ⅴ-40乌力格尔

  沁右翼中旗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277Ⅴ-41达斡尔族乌钦

  278Ⅴ-42赫哲族伊玛堪

  279Ⅴ-43鄂伦春族摩苏昆

  280州

  Ⅴ-44傣族章哈

  福建省厦门市浙江省杭州市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

  黑龙江省黑龙江省黑龙江省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

  281Ⅴ-45哈萨克族阿依特斯萨克自治州

  282Ⅴ-46布依族八音坐唱

  六、杂技与竞技(共计17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贵州省兴义市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

  283Ⅵ-1

  吴桥杂技

  284Ⅵ-2

  聊城杂技

  285Ⅵ-3

  天桥中幡

  286Ⅵ-4

  抖空竹

  287Ⅵ-5

  维吾尔族达瓦孜

  288Ⅵ-6

  宁德霍童线狮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吴桥县山东省聊城市北京市北京市宣武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建省宁德市

  289Ⅵ-7

  少林功夫

  河南省登封市

  290Ⅵ-8

  武当武术

  湖北省十堰市

  291Ⅵ-9

  回族重刀武术

  天津市

  292Ⅵ-10沧州武术

  河北省沧州市

  293Ⅵ-11太极拳

  河北省永年县

  (杨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河南省焦作市

  294Ⅵ-12邢台梅花拳

  河北省邢台市

  295Ⅵ-13沙河藤牌阵

  河北省沙河市

  296Ⅵ-14朝鲜族跳板、秋千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297斡尔

  Ⅵ-15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

  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

  族自治旗

  298Ⅵ-16蒙古族搏克299Ⅵ-17蹴鞠七、民间美术(共计51项)

  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淄博市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

  300Ⅶ-1

  杨柳青木版年画

  301Ⅶ-2

  武强木版年画

  302Ⅶ-3

  桃花坞木版年画

  303Ⅶ-4

  漳州木版年画

  304Ⅶ-5

  杨家埠木版年画

  305Ⅶ-6

  高密扑灰年画

  306Ⅶ-7

  朱仙镇木版年画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河北省武强县江苏省苏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山东省潍坊市山东省高密市河南省开封市

  307Ⅶ-8

  滩头木版年画

  湖南省隆回县

  308Ⅶ-9

  佛山木版年画

  广东省佛山市

  309Ⅶ-10梁平木版年画

  重庆市梁平县

  310Ⅶ-11绵竹木版年画

  四川省德阳市

  311Ⅶ-12凤翔木版年画

  陕西省凤翔县

  312Ⅶ-13纳西族东巴画

  云南省丽江市

  313Ⅶ-14藏族唐卡

  西藏自治区

  (勉唐画派、钦泽画派、噶玛嘎孜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画派)

  314Ⅶ-15衡水内画

  河北省衡水市

  315Ⅶ-16剪纸

  河北省蔚县、丰宁满族自治县

  (蔚县剪纸、丰宁满族剪纸、中阳山西省中阳县

  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扬州辽宁省锦州市

  剪纸、乐清细纹刻纸、广东剪纸、江苏省扬州市

  傣族剪纸、安塞剪纸)

  浙江省乐清市

  广东省佛山市、汕头市、潮

  州市

  云南省潞西市

  陕西省安塞县

  316Ⅶ-17顾绣

  上海市松江区

  317Ⅶ-18苏绣

  江苏省苏州市

  318Ⅶ-19湘绣

  湖南省长沙市

  319Ⅶ-20粤绣

  广东省广州市、潮州市

  (广绣、潮绣)

  320Ⅶ-21蜀绣

  四川省成都市

  321剑河

  Ⅶ-22苗绣

  贵州省雷山县、贵阳市、

  (雷山苗绣、花溪苗绣、剑河苗绣)县

  322Ⅶ-23水族马尾绣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

  323Ⅶ-24土族盘绣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24Ⅶ-25挑花

  湖北省黄梅县

  (黄梅挑花、花瑶挑花)

  湖南省隆回县

  325Ⅶ-26庆阳香包绣制

  甘肃省庆阳市

  326Ⅶ-27象牙雕刻

  北京市崇文区

  广东省广州市

  327Ⅶ-28扬州玉雕

  江苏省扬州市

  328Ⅶ-29岫岩玉雕329Ⅶ-30阜新玛瑙雕330Ⅶ-31夜光杯雕331Ⅶ-32金石篆刻(西泠印社)332Ⅶ-33青田石雕333Ⅶ-34曲阳石雕334Ⅶ-35寿山石雕335Ⅶ-36惠安石雕336Ⅶ-37徽州三雕(婺源三雕)337Ⅶ-38临夏砖雕

  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辽宁省阜新市甘肃省酒泉市浙江省杭州市西泠印社

  浙江省青田县河北省曲阳县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惠安县安徽省黄山市江西省婺源县甘肃省临夏县

  338Ⅶ-39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

  四川省色达县

  339Ⅶ-40潮州木雕

  广东省潮州市

  340Ⅶ-41宁波朱金漆木雕

  浙江省宁波市

  341Ⅶ-42乐清黄杨木雕

  浙江省乐清市

  342Ⅶ-43东阳木雕

  浙江省东阳市

  343Ⅶ-44漳州木偶头雕刻

  福建省漳州市

  344Ⅶ-45萍乡湘东傩面具

  江西省萍乡市

  345Ⅶ-46竹刻

  上海市嘉定区

  (嘉定竹刻、宝庆竹刻)

  湖南省邵阳市

  346Ⅶ-47泥塑

  天津市

  (天津泥人张、惠山泥人、凤翔泥江苏省无锡市

  塑、浚县泥咕咕)

  陕西省凤翔县

  河南省浚县

  347Ⅶ-48塔尔寺酥油花

  青海省湟中县

  348Ⅶ-49热贡艺术

  青海省同仁县

  349Ⅶ-50灯彩

  浙江省仙居县、海宁市

  (仙居花灯、硖石灯彩、泉州花灯、福建省泉州市

  东莞千角灯、湟源排灯)广东省东莞市

  青海省湟源县

  350Ⅶ-51嵊州竹编

  浙江省嵊州市

  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89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

  351Ⅷ-1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宜兴市

  352Ⅷ-2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安徽省界首市

  353Ⅷ-3

  石湾陶塑技艺

  广东省佛山市

  354治县

  Ⅷ-4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

  355族自治州

  356英吉沙

  Ⅷ-5Ⅷ-6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县、喀什市、吐鲁番地区

  357Ⅷ-7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江西省景德镇市

  358Ⅷ-8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陕西省铜川市

  359Ⅷ-9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

  浙江省龙泉市

  360Ⅷ-10磁州窑烧制技艺

  河北省峰峰矿区

  361Ⅷ-11德化瓷烧制技艺

  福建省德化县

  362Ⅷ-12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

  陕西省澄城县

  363Ⅷ-13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江苏省南京市

  364Ⅷ-14宋锦织造技艺

  江苏省苏州市

  365Ⅷ-15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江苏省苏州市

  366Ⅷ-16蜀锦织造技艺

  四川省成都市

  367Ⅷ-17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

  上海市徐汇区

  368Ⅷ-18土家族织锦技艺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

  自治州

  369Ⅷ-19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海南省五指山市、白沙

  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

  苗族自治县、乐东黎族

  自治县、东方市

  370Ⅷ-20壮族织锦技艺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

  371Ⅷ-21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

  日喀则地区

  372Ⅷ-22加牙藏族织毯技艺

  青海省湟中县

  373Ⅷ-23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

  鲁番地区

  374Ⅷ-24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江苏省南通市

  375Ⅷ-25苗族蜡染技艺

  贵州省丹寨县

  376Ⅷ-26白族扎染技艺

  云南省大理市

  377Ⅷ-27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江苏省苏州市

  378Ⅷ-28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福建省龙岩市

  379Ⅷ-29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

  江西省

  380Ⅷ-30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市、三江侗族自治县381Ⅷ-31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382Ⅷ-32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383Ⅷ-33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云南省大关县384Ⅷ-34玉屏箫笛制作技艺385Ⅷ-35阳城生铁冶铸技艺386Ⅷ-36南京金箔锻制技艺387Ⅷ-37龙泉宝剑锻制技艺388Ⅷ-38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389Ⅷ-39芜湖铁画锻制技艺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

  贵州省雷山县江苏省苏州市贵州省雷山县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山西省阳城县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龙泉市浙江省杭州市安徽省芜湖市

  390Ⅷ-40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湖南省凤凰县391Ⅷ-41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392Ⅷ-42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乡族撒拉族自治县393Ⅷ-43景泰蓝制作技艺394Ⅷ-44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395Ⅷ-45明式家具制作技艺396Ⅷ-46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沁旗397Ⅷ-47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398Ⅷ-48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

  贵州省雷山县

  云南省陇川县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

  北京市崇文区北京市朝阳区江苏省苏州市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

  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兰州市

  399Ⅷ-49万安罗盘制作技艺400Ⅷ-50雕漆技艺401Ⅷ-51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402Ⅷ-52扬州漆器髹饰技艺403Ⅷ-53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404Ⅷ-54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405Ⅷ-55厦门漆线雕技艺406Ⅷ-56成都漆艺407Ⅷ-57茅台酒酿制技艺408Ⅷ-58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409Ⅷ-59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410Ⅷ-60绍兴黄酒酿制技艺

  安徽省休宁县北京市崇文区山西省平遥县江苏省扬州市浙江省天台县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厦门市四川省成都市贵州省四川省泸州市山西省汾阳市浙江省绍兴市

  411Ⅷ-61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

  山西省清徐县

  412Ⅷ-62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

  江苏省镇江市

  413Ⅷ-63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

  福建省武夷山市

  414Ⅷ-64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四川省自贡市、大英县

  415Ⅷ-65宣纸制作技艺

  安徽省泾县

  416Ⅷ-66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

  江西省铅山县

  417Ⅷ-67皮纸制作技艺

  贵州省贵阳市、贞丰

  县、丹寨县

  418Ⅷ-68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

  云南省临沧市、香格里

  拉县

  419Ⅷ-69藏族造纸技艺

  西藏自治区

  420Ⅷ-70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

  鲁番地区421Ⅷ-71竹纸制作技艺浙江省富阳市422Ⅷ-72湖笔制作技艺423Ⅷ-73徽墨制作技艺黄山市屯溪区424Ⅷ-74歙砚制作技艺江西省婺源县425Ⅷ-75端砚制作技艺426Ⅷ-76金星砚制作技艺427Ⅷ-77木版水印技艺428Ⅷ-78雕版印刷技艺

  四川省夹江县

  浙江省湖州市安徽省绩溪县、歙县、

  安徽省歙县

  广东省肇庆市江西省星子县北京市荣宝斋江苏省扬州市

  429Ⅷ-79金陵刻经印刷技艺

  江苏省南京市

  430Ⅷ-80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

  四川省德格县

  431Ⅷ-81制扇技艺

  江苏省苏州市

  432Ⅷ-82剧装戏具制作技艺

  江苏省苏州市

  433Ⅷ-83桦树皮制作技艺

  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

  治旗

  黑龙江省

  434Ⅷ-84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

  治县

  435Ⅷ-85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

  黑龙江省

  436Ⅷ-86浏阳花炮制作技艺

  湖南省浏阳市

  437Ⅷ-87黎族钻木取火技艺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

  治县

  438Ⅷ-88风筝制作技艺

  山东省潍坊市

  (潍坊风筝、南通板鹞风筝、拉萨江苏省南通市

  风筝)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439Ⅷ-89凉茶

  广东省文化厅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

  务局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

  九、传统医药(共计9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

  440Ⅸ-1

  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441Ⅸ-2

  中医诊法

  442Ⅸ-3

  中药炮制技术

  中国中药协会

  443Ⅸ-4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

  中国中药协会

  444Ⅸ-5

  针灸

  中国针灸学会

  445Ⅸ-6

  中医正骨疗法

  446(集

  Ⅸ-7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

  团)有限责任公司

  447Ⅸ-8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北京同仁堂

  浙江省杭州市

  448Ⅸ-9

  藏医药

  西藏自治区

  (拉萨北派藏医水银洗炼法和藏药仁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青常觉配伍技艺、甘孜州南派藏医药)

  十、民俗(共计70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449Ⅸ-1

  春节

  文化部

  450Ⅸ-2

  清明节

  文化部

  451Ⅸ-3

  端午节

  文化部

  (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西塞神舟会、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

  罗江畔端午习俗、苏州端午习俗)

  县、黄石市

  湖南省汨罗市

  江苏省苏州市

  452Ⅸ-4

  七夕节

  453Ⅸ-5

  中秋节

  454Ⅸ-6

  重阳节

  455兴市

  Ⅸ-7

  京族哈节

  456族自

  Ⅸ-8

  傣族泼水节

  治州

  457察布

  Ⅸ-9

  锡伯族西迁节

  查尔锡伯自治县

  458Ⅸ-10火把节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云南省西双版纳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彝族火把节)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459Ⅸ-11景颇族目瑙纵歌

  云南省陇川县

  460Ⅸ-12黎族三月三节

  海南省五指山市

  461Ⅸ-13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

  黑龙江省

  462Ⅸ-14瑶族盘王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

  广东省韶关市

  463池市

  Ⅸ-15壮族蚂(虫+另)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

  464Ⅸ-16仫佬族依饭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

  佬族自治县

  465Ⅸ-17毛南族肥套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

  南族自治县

  466Ⅸ-18羌族瓦尔俄足节治州467Ⅸ-19苗族鼓藏节468Ⅸ-20水族端节469Ⅸ-21布依族查白歌节470Ⅸ-22苗族姊妹节471Ⅸ-23独龙族卡雀哇节自治县472Ⅸ-24怒族仙女节自治县473Ⅸ-25侗族萨玛节474Ⅸ-26仡佬毛龙节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

  贵州省雷山县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贵州省贵州省台江县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

  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

  贵州省榕江县贵州省石阡县

  475Ⅸ-27傈僳族刀杆节476Ⅸ-28塔吉克族引水节和播种节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477Ⅸ-29土族纳顿节治县478Ⅸ-30都江堰放水节479Ⅸ-31雪顿节480Ⅸ-32黄帝陵祭典481Ⅸ-33炎帝陵祭典482Ⅸ-34成吉思汗祭典市483Ⅸ-35祭孔大典

  云南省泸水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

  四川省都江堰市西藏自治区陕西省黄陵县湖南省炎陵县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

  山东省曲阜市

  484Ⅸ-36妈祖祭典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485Ⅸ-37太昊伏羲祭典河南省淮阳县486Ⅸ-38女娲祭典487Ⅸ-39大禹祭典488Ⅸ-40祭敖包盟489Ⅸ-41白族绕三灵490Ⅸ-42厂甸庙会491Ⅸ-43热贡六月会492Ⅸ-44小榄菊花会

  福建省莆田市

  甘肃省天水市

  河北省涉县浙江省绍兴市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北京市宣武区青海省同仁县广东省中山市

  493Ⅸ-45瑶族耍歌堂494Ⅸ-46壮族歌圩495Ⅸ-47苗族系列坡会群族自治县496Ⅸ-48那达慕盟497Ⅸ-49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提县498Ⅸ-50秦淮灯会499Ⅸ-51秀山花灯自治县500Ⅸ-52全丰花灯

  广东省清远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麦盖

  江苏省南京市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

  江西省修水县

  501Ⅸ-53泰山石敢当习俗502Ⅸ-54民间社火山西省潞城县503Ⅸ-55鄂尔多斯婚礼市504Ⅸ-56土族婚礼505Ⅸ-57撒拉族婚礼县506Ⅸ-58马街书会507Ⅸ-59胡集书会508Ⅸ-60安国药市509Ⅸ-61壮族铜鼓习俗

  山东省泰安市陕西省宝鸡市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

  河南省宝丰县山东省惠民县河北省安国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510Ⅸ-62楹联习俗511Ⅸ-63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512Ⅸ-64惠安女服饰513Ⅸ-65苗族服饰(昌宁苗族服饰)514Ⅸ-66回族服饰515Ⅸ-67瑶族服饰县、贺州市516Ⅸ-68农历二十四节气517Ⅸ-69女书习俗518Ⅸ-70水书习俗自治州

  中国楹联学会江苏省苏州市福建省惠安县云南省保山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

  中国农业博物馆湖南省江永县贵州省黔南苗族布依族

篇五: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近十年国内关于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述评

  摘要:为了推动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有必要对近十年国内学界关于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反思。文章肯定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现有研究中的不足,指明今后深化研究的方向,对于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傳承[1]。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长期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智慧结晶,是各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宁夏地区是中原农业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的交融碰撞之地,积淀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研究目光,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了推动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有必要对近十年国内学界关于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反思。

  一、研究内容与主要观点

  自200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启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建立62个非遗保护传承基地,普查确认了2968项非遗资源。目前公布了四批83项自治区级名录项目,其中贺兰砚制作技艺、回族民间器乐、固原砖雕等18个项目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共确认了176名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人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现阶段,国内学界关于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集中于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薛正昌采用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提出了针对宁夏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六盘山花儿保护的具体建议。韩宏、韩煦阐述了宁夏

  学校传承“花儿”已经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应当建立完善可行的机制,编写“花儿”教材,培训“花儿”教师,拓展教学途径和手段,扩宽“花儿”的教学、演唱和创作的平台[3]。陶雨芳主张要建立六盘山花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并提供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除了研究六盘山花儿之外,杨文笔将回族服饰作为研究对象,讲述了回族服饰的演变史,回族与时俱进的“文化自觉”体现在回族服饰的创新与传承中。最后明确了回族服饰创新中的市场需求与研发空间,大众化倾向造成了传统回族服饰市场需求相对萎缩,回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得回族服饰的需求隐藏着一定的市场潜力,在市场需求中开拓回族服饰“三性”的研发空间[4]。特别提到2007年宁夏首届回族舞蹈回族服饰展示会上,回族服饰设计的风格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薛正昌从历史传承与雕刻类别两个方面介绍了隆德县杨氏家族雕塑艺术,可分为雕塑彩绘,十二生肖,传统题材,吸纳、仿古建筑木刻,彩绘与壁画,雕刻及其杂类。并指出这种雕塑艺术深受地域文化遗存的影响[5]。

  二、学术贡献与不足

  近十年国内学界关于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不仅为学界的相关研究做了较好的学术积累,而且为其他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概括而言,近十年关于宁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学术贡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弥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空白。自新中国成立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受到了党与政府的关注,特别是在2004年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课题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宁夏地区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中,许多独具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挖掘,

  弥补学术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空白,深化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

  第二,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对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为当地政府在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时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同时,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也为其他地区,特别是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提供了一些参考。对宁夏地区带有地域性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挖掘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寻找到了营养源泉与精神动力。

篇六: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范文(精选4篇)

  一、填空题

  1、地域文化的主要内涵是指地域范围内人们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通常以方言、饮食、民族信仰、民间建筑等形式直观的表现出来。

  2、地域文化的特征有:独特性、传统性、多元性、界限的模糊性和行政区域的限定性。

  3、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4、我国2022年前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昆曲〔2001年〕、古琴艺术〔2003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022年〕、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2022年〕。

  5、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特点是: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综合性、民族性、地域性。

  6、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清末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将传统戏曲根本特征概括为“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齐如山在此根底上提出了“有声必歌,无动不舞〞的国剧原理。中国戏曲是“唱念做打〞的结合体,其中,“唱、念〞即为歌,“做、打〞即为舞。

  7、苏州评弹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是说、噱、弹、唱。

  8、中国曲艺艺术又叫“说唱艺术〞,其主要特点是说唱故事、一曲多变〔主要指以唱为主的曲种〕、演员的表演是艺术传播的唯一方式。

  9、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民族器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10、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属太仓州〕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立昆之宗魏良辅〔明代〕开创“水磨腔〞,从而逐渐形成了昆曲在行腔上“缠绵婉转、柔漫悠远〞的艺术特点。

  11、古琴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琴棋书画〞之首。古琴琴派是具有共同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现江苏地区主要的琴派有虞山派〔以常熟为中心〕、广陵派〔以扬州为中心〕、金陵派〔以南京为中心〕、梅庵派〔以南通为中心〕

  12、明式家具的主要特点是:结构严谨〔主要指榫卯技艺〕、线条流畅、工艺精良、漆泽光亮。

  13、列举一下江苏非遗省级及以上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苏州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南京金箔锻制技艺、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苏州剧装戏具制作技艺、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等。

  14、列举一下江苏非遗省级及以上传统美术技艺:无锡惠山泥人、扬州玉雕、秦淮灯彩、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金坛刻纸、常州梳篦、苏绣、南京剪纸、扬州剪纸、徐州剪纸、扬州盆景艺术、徐州香包、邳州纸塑狮子头等等。

  15、列举一下江苏非遗省级及以上民俗活动:溱潼会船、金坛抬阁、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苏州端午习俗、秦淮灯会等等。

  16、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原那么是本真性、整体性、可解读性、可持续性。

  17、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的标准有:A应当具有珍贵的价值〔历史、艺术、科学等〕;B应当是独特的,具有民族、群体文化特征的;C应当是依附并现存于特定民族、群体、区域或个体生活中的;D应当是面临濒危状况、需要抢救和保护的;E应当是符合人性、顺应开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

  18、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方式有:A抢救性保护、B建立以代表性传承人为核心的传承机制、C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D倡导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实践、E数字化保护

  19、非遗的传承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是指民间文化艺术的优秀传承人,即掌握着具有重大价值的民间文化技艺、技术,并且具有最高水准的个人或群体。非遗的保护主体:是指负有保护责任、从事保护工作的国际组织、各国政府相关机构、团体和社会有关部门及个人;其中主要保护机构包括化艺术研究院〔所〕、文化馆〔群艺馆〕、民间团体〔学会、协会等〕、公共文化机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传统艺术表演团体等等及社区和民众。

  20、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理念主要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这是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药物类工程根本属于传统手工艺,其文化内涵和技艺价值要靠人的手工创造来发挥、通过生产实践过程才能真正实现的特点。

  二、简答题

  1、简述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

  (1)自然环境的不同

  (2)政治权力的影响

  (3)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

  (4)移民导致的文化融合

  (5)宗教的影响

  (6)外来文化的影响

  2、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点。

  一、地域特色鲜明。江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上具有浓郁的江南韵致和水乡特色,但因为苏南、苏中、苏北存在地理环境上的差异,江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色。江南吴地风土清嘉,吴侬软语,因此,苏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特点雅致、柔美、精细,其歌谣、舞蹈清丽灵秀,戏剧、曲艺细腻委婉,传统手工玲珑雅洁;苏北平原广阔,其山也高,其风也烈,故而,苏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特点浑朴、刚毅、

  粗暴,透露出刚烈的楚汉雄风,其落子舞热烈欢快,柳琴戏、梆子戏高亢激昂,剪纸、年画夸张古朴;以江淮名邑扬州为代表的苏中地区,那么是兼综南北,柔中带刚,其民风习俗淳朴闲适,充满俚趣,故而,苏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琢玉髹漆技艺巧夺天工,说书唱曲艺术雅俗兼备,平实中藏精致,精致中见平实。

  二、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江苏自古物产富饶,经济兴旺,苏州有“人间天堂〞之美称,扬州在盛唐时也曾是世界上有名的极为繁华的都市,交通的兴旺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繁荣,经济的富庶促进了手工技艺的开展和兴盛。这两地的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都十分丰富且极具特色。

  三、内涵丰富,影响深广。江苏文化虽有自身的文明源头,但从宏观上来看,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之下的一元,它的开展也是不断吸取多种文化的结果,因而显现出一种兼容并蓄的特点。江苏文化的这样一种品格,使得江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非常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内涵。江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又以其自身的特质和魅力对其他地域和其他种类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昆曲对其他剧种的影响就是最好的说明。

  3、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的根本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根本的特性在于遗产的“无形化〞和“活态化〞。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均通过口、手、肢体、行为和技能来表达,因此不具备实物特性;由于它的完成过程和传承系统完全依赖于人,这就决定它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活态〞化性质。这一性质,一方面使中华文明穿越千百年时空保持至今,另一方面又使多种遗产传承受阻、并大量走向濒危甚至消亡。

  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人的价值,重视活的、动态的、精神的因素,重视技术、技能的高超、精湛和独创性,重视人的创造力,以及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反映出来的该民族的情感及表达方式、传统文化的根源、智慧、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这些意义和价值的因素。

  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有物质的因素、物质的载体,但其价值并非主要通过物质形态表达出来,它属于人类行为活动的范畴。有的借助于行动才能展示出来,有的需要通过某种高超、精湛的技艺才能被呈现和传承下来。他们作为民族〔社群〕民间文化,它的存在必须依靠传承主体〔社群民众〕的实际参与,表达为特定时空下一种立体复合的能动活动,如果离开这种活动,其生命便无法实现。

  总之,特定的价值观、生存形态以及变化品格,造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特征。

  三、论述题〔两题任选其一作答,共计25分。〕

  根据所学知识和内容,举例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之美。

  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总览

  白族扎染:大理民族扎染采用民间图案,通过对传统的扎染工艺进一步渲染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艺术化、抽象化和实用化融为一体的工艺品。其工艺由手工针缝扎,用植物染料反复泠染制而成,产品不仅色彩鲜艳、永不褪色,而且对皮肤有消炎保健作用,克服了现代化学染料有害人体健康的副作用。大理白族扎染是白族人民的传统民间工艺产品,该产品集文化、艺术为一体,其花形图案以规那么的几何纹样组成,布局严谨饱满,多取材于动、植物形象和历代王宫贵族的服饰图案,充满生活气息。其扎染分为扎花和浸染两个环节。扎花是以缝为主、缝扎结合的手

  工扎花方法,具有表现范围广泛、刻或细腻、变幻无穷的特点:浸染采用手工反复浸染工艺,形成以花形为中心,变幻玄妙的多层次晕纹,凝重素雅,古朴雅致。大理白族扎染以纯绵布、丝绵绸、麻纱、金丝绒、灯芯绒等为面料,目前除保存传统的土靛染蓝底白花品咱外,又开发出彩色扎染的新品种。产品有匹色布、桌巾、门帘、服装、民族包、帽子、手巾、围巾、枕巾、床单等上百个品种。

  大理三月街:三月街的会期逐渐延长,一般3至5天,多到10天;而且,除了进行大规模的物资交流外,还举行赛马、民族歌舞等文娱体育活动。三月街又名观音市,相传南诏细奴罗时,观音于三月十五日到大理传经,因此每年届时,善男信女们便搭棚礼拜诵经并祭之。三月街成了讲经说佛的庙会。由于大理地处交通要道,古代云南信佛者甚众,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庙会逐渐演变成了滇西地方贸易集市和节日。

  白族民居彩绘:白族建筑彩绘是在建造王宫、寺庙的过程中,工匠对建筑进行一定的装饰绘画根底上产生的。民居彩绘多为雕画结合,在大门、屋檐部制作丰富的木雕装饰彩绘,照壁上那么用泥做斗拱与局部浮雕,彩绘与雕刻协调配合,相辅相成。彩绘工艺独具特色,最讲究彩绘的打底工序。木结构建筑一般多用猪血、桐油和是会调和而成的猪血灰打底;泥砖墙上那么用纯质熟石膏与白棉纸拌和,制成“纸筋灰〞抹在需要彩绘的部位,待半干时再进行彩绘,这样可以保证彩绘不容易褪色。彩绘颜料多以矿物质颜料为主。白族建筑彩绘不仅用于宗祠、庙宇和大型古建筑群体,还广泛用于白族民居建筑。民居彩绘在其独特的色彩和图案装饰房屋的同时,也被赋予了祛邪避灾,祈祥求福等丰富含义。

  巍山彝族打歌:巍山彝族男女老幼都会打歌,逢年过节要打歌,赶庙会要打歌,婚丧嫁娶要打歌,老人成福百日(去世后百日)要打歌,三

  年脱孝要打歌,看电影要打歌,开会前后要打歌。“芦笙一响,脚杆就痒。笛子一吹,调子就飞。〞但凡有人群聚会的地方都要打歌。山彝族婚、丧都离不开打歌。巍山彝族的恋爱婚姻比拟自由,不少青年男女都是在打歌场上相识而结婚的。彝族办喜事,要举行“花子闹房〞,即请十二人分别扮成乞丐、厨师、绅士、算命先生、猴子等,他们要即兴唱调子说吉利话,扮演者都要具备打歌唱调子的才华,晚间,打歌更是不可缺少的大事。彝家办丧事,要以打歌祭奠。但受祭者必须是活过花甲的老人,年寿越高,打歌场面越大。打歌时要唱述死者的生平,葬礼十分隆重,届时要请“阿毕〞诵经,请客人通宵达旦打歌。热闹三天后才送葬。起棺、入土、下葬、送客谢客时都要打歌。当死者满百日或上新坟、脱孝时也都要到坟地上打歌。这类打歌有严格的规程,必须遵守,歌场必须由权威人士来主持。

  南涧彝族跳菜“跳菜〞又名“抬菜舞〞或“捧盘舞〞,是滇西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一种拥有1200余年历史的民间舞蹈,是南涧境内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彝族民间婚宴喜庆时为宴请来宾而举行的一种隆重的上菜仪式,是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原生态宴席舞蹈。千百年南涧彝族民间仍然还非常完好的保存着婚宴喜庆“跳菜〞的习俗。

  葛根会:

  是白族岁时风俗。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地点在

  大理古城北门外的文笔村。此会相传始于唐代,民国《大理县志稿》载:

  “初五日,城西北三里三塔寺游人如蚁,留连胜境,倘佯登眺,襟抱豁然,

  有卖春酒、烧猪肉、生螺黄、生螺狮、凉米线,供人瞰吹醉饱与薄片葛根

  者,故俗称葛根会云。〞此会以交易葛根和游览三塔寺风光为主,同时有

  名食小吃供人享用,还有卖小娃娃玩具等。葛根是产于大理地区的一种藤

  本植物,其根块含有大豆黄酮、淀粉、异黄、葛素等,有壮阳生泽、健脾

  开胃的作用。是日从文笔通向三塔寺的街道两侧都是卖葛根的摊子,上摆

  葛根、砧板、菜刀和土碱。凡赶会的各族群众都要购买葛根,卖者将葛根

  切成片售给买者,买者就用葛根沾上碱食用,并把葛根带回家中,供家人食用。吃过葛根之后,人们就成群结队地游览三塔寺,直到下午,方各自散去。观音会:宗教节日,时在农历二月十九日。据传是日为观音大士诞辰。旧时前元吉村洞门坡观音庙香火极盛,并演戏赶集,专卖耧、犁、耱、耙、镢、镢、镰把、扁担等农具。全县各观音庙、白衣庵皆诵经聚会,民间设观音位,蒸供敬献。60年代洞门坡因修公路大桥,原观音庙址被埋,随庙会迁往后元吉村,时至今日,庙会十分火爆,但已演变成物资交流会。享祀观音的的习俗活动大体有:届期或其前后,吃斋茹素,谓之“观音素〞;祷祝许愿、复原,多是妇女焚香舍物,祷祝以求子嗣,得嗣那么还所许之愿。

  蝴蝶会:白族民间娱乐风俗。流行于云南大理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前后,是苍山去弄峰下蝴蝶泉边彩蝶最多的时节,大如手掌,小似钱币,五彩缤纷,美丽异常。附近群众纷纷前去欣赏彩蝶,举行野餐,谈演洞经古乐,祈祷风调雨顺,年轻人借此谈情说爱,寻找意中人。民间称为“蝴蝶会〞。蝴蝶会听起来耸人听闻,实际上并不奇怪。只要你身临其境,而后仔细观察一下就会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四月正中百花盛开的季节,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只彩蝶来此聚会,连须钩足,首尾衔接,悬于树枝之上,成为一串串色彩缤纷的蝶花。有时哄然腾空,漫天飞舞,随后又马上成串结团挂于树上,与泉水相映,成为奇异绚丽的立体景观。

  白族大本曲:大理白族大本曲是用汉文记录白族语言的唱本,因有一定人物、情节,所以又称为本子曲。它是大理白族特有的一种古老的民间益艺,每逢节日,一人说唱,一人三弦伴奏,其唱词中大理白语、汉语混用,以大理白语为主,汉字白读,多为“三七一五〞或“三五二七〞、“七七一六〞的格式。《五代会要》中有《南诏上大唐皇帝舅书》附有转韵诗一章,诗3韵,共10联,类似“击筑词〞。这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

  最早记录大理白族大本曲的史料。明代有杨黼《词记山花咏苍洱境》〔俗称“山花碑〞〕,大理白族大本曲其唱腔有3腔、9板18调。3腔一般指大理南腔、北腔、海东腔3个艺术流派。9板是根本唱腔,南北两派有所不同,一般指平板、高腔、黑净、提水、阴阳、大哭、小哭、边板、路路板。“18调〞〔或13腔〕是辅助唱腔,分别为螃蟹、老麻雀、新麻雀、花谱、家谱、起经大会、蜂采蜜、放羊、上坟、道情、祭奠、阴阳、琵琶、花子、拜佛、问魂、思乡岭、血湖池调等等。大理白族大本曲韵式主要分为“花上花〞、“油鲁油〞、“捞利捞〞、“翠幽幽〞〔一说,“翠茵茵〞〕4大韵,下又分假设干小韵,唱腔悦耳动听,内容丰富。大理白族大本曲其唱本为汉字记白音,内容有移植外地剧目或新创作的大理民间故事,剧情生动,情节感人,大理白族大本曲是祖国民间音乐中的一支奇葩。

  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如今,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白族三道茶,以前,一般由家中或族中长辈亲自司茶。现今,也有小辈向长辈敬茶的。制作三道茶时,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样的。

  海东白族耍海会:邓川、上关、喜洲一带的耍海时间从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开始,大理、下关一带的耍海时间从农历八月初八开始,耍海的内容大同小异。邓川、喜洲的白族群众身着民族盛装,聚会于弥苴河两岸和洱海之滨,举行用彩船游河泛海、唱山歌对调子等活动,持续三至五天。会期,家家户户都要接姑娘请客,节日隆重程度如同过春节。大理、下关沿海的白族群众除举行划船耍海对歌活动外,还要举行规模盛大的龙船比赛活动。赛前,参赛的各村都要彩画龙船,并在船上挂彩和插旗,将龙船

  装扮得绚丽多姿。比赛时,看谁最先绕过海心的标记转回到岸边,最先回到者为冠军。观看和助战的人群聚集在海边,摇旗呐喊,为参赛龙舟助威。

  白族刺绣:白族刺绣是白族妇女手工艺。流行于大理白族聚居区各县城乡。广泛运用于服饰、头饰、鞋帽、裹背、针线包、枕套、帐帘等日常生活用品。常用图案有牡丹、佛手、石榴、菊、桃、梅、竹等花果及狮、虎、龙、凤、金鱼、公鸡、松鼠、蝴蝶等动物和几何图形。刺绣前或是直绘图样,或是剪纸作底,再用各色彩线配绣。绣硬件绣品时,可把绣品直接置于手上;绣软件大物时,那么用花绷作圈架。图案以洱源、剑川最繁富,色彩那么以大理下关山区最艳丽。在农村,刺绣水平如何是衡量一位少女才智聪颖与否的重要标志。刺绣品以往自产自销,互赠有无。

  白族服饰:大理白族长期劳动形成的审美观和民族风情,突出表达在白族服饰中,白族崇尚白色,衣物以白色为贵,再配以色彩比照明快而映衬协调、挑绣精美的披挂,充分反映了白族人在服装艺术上的高度智慧。白族服饰总体上看,男子的穿戴简洁朴素,中老年服饰较为淡雅,姑娘和小孩服饰比拟艳丽。以年轻姑娘的服装为例,上衣多为白色或浅色襟衣或衬衣,紧袖管上镶有各色花边。外罩多为红色,浅蓝色为主的领褂。下穿白色或浅色长裤。腰系短围裙,镶有花边,缀有绣花图案。宽花腰带和飘带紧束腰身,头梳独辨,盘于叠成长条形的桃花或印花头巾中间,再缠以红头绳,左侧飘吊着一束雪白的缨穂,手腕上戴银质或玉石的手镯。脚穿绣花鞋。这一身打扮,浓艳而又不失庄重,线条美丽,婀娜多姿,飘然假设舞,十分讨人喜欢。大理白族织绣纹样以花卉图案较为常见,如头巾、围腰、飘带、背带、草帽带、鞋面等,大多以花草植物为主。

  大理石工艺:理石是以大理岩为代表的一类岩石,包括碳酸盐岩和有关的变质岩,相对花岗石来说一般质地较软。常见岩石有大理岩、石

  灰岩、白云岩、夕卡岩等。大理石的品种划分,命名原那么不一,有的以产地和颜色命名,如丹东绿、铁岭红等;有的以花纹和颜色命名,如雪花白、艾叶青;有的以花纹形象命名,如秋景、海浪;有的是传统名称,如汉白玉、晶墨玉等。因此,因产地不同常有同类异名或异岩同名现象出现。

  大营镇萂村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萂村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大营镇境内,全村1402户,5769人,人均耕地面积1.7亩,人均收入1706元〔2022年〕。萂村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是一个家家藏书、户户种花的村庄,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还是南诏贵族大义宁国主杨干贞的故里。萂村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各个自然村古建筑的装饰多绘画雕塑,寺庙多绘龙、凤、狮、虎,民居一般绘南瓜龙花。斗拱重叠、屋角飞翘,具有浓厚的白族风格。萂村民居现存多处古老的四合院,前厅后院,修廓曲庑备极精巧。现在民居95%为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及钢混结构较少。村民衣着装饰是典型的古老白族服装,女性衣前短后长,有老、中、青和已婚、未婚之分。萂村妇女心灵手巧,刺绣主要用于衣服鞋帽及其他生活用品,图案鲜艳,工艺精美。逢年过节,萂村几乎是传统刺绣艺术的盛大展览会。民间文化浓郁厚重,从古到今代代相传,一年一度的“接天子、接本主〞仪式最具代表性;绕三灵、霸王鞭、大本曲、白族对歌、洞经古乐、耍龙舞狮、古装表演、栽秧会等是村民热情参与的文化活动。萂村民居建筑别具特色,村落由张、赵、杨三大姓的民居群组成,各姓氏相对集中,布局井然,庭院巍峨,山泉沿石巷穿流,是宾川地区最能表达白族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的典型。

  白族绕三灵:(绕山林)又称祈雨会,绕三灵堪称是白族最富于激情的节日。白语叫“观上览〞,即洲逛山林的意思。时间为每年农历4月23日至25日,届时大理、洱源的白族群众都要停下生产,离家沿苍山脚下、洱海之滨尽情游乐歌舞,途径崇圣寺佛都,圣源寺神都、金圭寺仙都

  等地。每队领头的是两位年长男子,他们共挟一支杨柳,高八尺许,横一彩绸,一葫芦。一手挟枝,一手执蚊帚,或一把扇,或一块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拍打,后面跟着众男女,充满狂欢情绪,历时三日三夜。一向温和文雅的白族人,在这三天里尽情挥洒着自己的情感和欢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白族狂欢节〞。

  本主节:本主是大理地区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大理白族本主意即“本境福主〞,是一个村或几个村的保护神。大理白族本主节祭祀时要杀猪、宰羊,前去念经祭。大理白族信奉的本主名目繁杂,有传说中的神,也有历代的统治者,还有忠臣、孝子、烈女节妇及少量的自然神等。村民不管升官发财、疾苦病痛、生儿育女都要去本主庙祈求保佑。各村白族信奉的本主有神、烈女贞妇,孝子忠臣等。所以大理民间有“五百神王〞的说法。有人戏称:“大理白族本主的神灵比希腊众神还要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本主节日,比方本主诞辰之类。人们通常都会在固定的时间用固定的方式祭祀自己的本主。

  洱海开海节:每年的七月初,那些在等待出港打渔的渔船将同时在有4000年历史的渔村古镇双廊启航出港,即时,游人可以在渔村百镇双廊观看到红山庙会前500亩洱海水域中,数百艘渔船同时启航出海。其中有的挂着风帆,有的摇着双橹,有的采用鱼鹰捕鱼、鱼罩捕鱼、丝网捕鱼、搬罾捕鱼、手撒网捕鱼等传统捕鱼方式捕鱼。

  魏宝山朝山会:巍宝山朝山会时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十五日。到了那个时候,巍山和邻境大理、洱源、弥渡、南涧、漾濞、凤庆、云县等市县内的各族人民群众身穿自己绚丽的民族服装,怀着喜悦的心情到巍宝山朝山赶会。届时,巍山民间洞经会会在各个殿宇里演奏古朴优雅的洞经音乐。

  大理白族火把节:火把节是中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都过的一个传统民族节日,时间一般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以彝族和白族过得最隆重和认真。大理地区的白族过六月二十四日,彝族过六月二十五日。节日这天,各村寨教师阿竖一把大火把,在上面插上写有“五谷丰收〞、“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桔祥语言的大小升斗和五色彩旗,挂上火把梨、花红等水果和包子馒头。天黑前,各户都要扶老携幼绕大火把,求清吉平安。

  白族的婚礼:白族的婚礼常常随着居住地域的不同,存在很大差异。但是都办得十分隆重而热闹。大理白族的婚礼。实际上在结婚的前一天就已经开始了。这天晚上,男方家的天井里燃起篝火,屋里屋外挤满了人。白族的民间艺人被邀请到婚礼上演唱“大本曲〞和“吹吹腔〞。三弦声锁呐声响成一片.里里外外充满了欢乐气氛。艺人们更是倍展其能,这就是白族的婚前踩棚习俗。

  巍山彝族祭祖节:每年二月初八,居住巍山境内的彝族男女老少都要聚集到南诏土主庙祭奠先王,并以彝族最传统的打歌等形式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坐落在中国道教名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巍宝山北麓的南诏土主庙,是祖国西南彝族地区最大、最古老的一座庙宇,也是全国800万彝族同胞的祭祖圣地。祭祖仪式在南诏土主庙里举行,活动主要有鸣礼炮、上香、奏大乐、奏中乐、奏细乐、毕摩诵《祭祖祈福经》为大家祈福、敬茶、敬酒、敬高香等的仪式。

  漾濞核桃节:每年的9月初是中国大理漾濞核桃节,漾濞抓住机遇,举全县之力,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全力打造核桃知名品牌、提升产业水平、推动特色旅游,向外界充分展示漾濞核桃产业开展成就,弘扬核桃文化,切实将民族风情、人文资源、旅游资源与漾

  濞核桃品牌宣传结合起来,形成“漾濞因核桃闻名,核桃因漾濞畅销〞的良性互动,借此东风使漾濞融入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开展的大舞台。

  剑川石宝山歌会:大理剑川石宝山歌会,会期为每年农历7月27日至29日。届时,大理剑川县及邻近的大理、洱源、云龙、兰坪、鹤庆、丽江等县的白族青年男女及歌手便云集大理剑川石宝山,对歌玩耍。

  弥渡密祉花灯会:弥渡县密祉乡是闻名遐迩的《小河淌水》的发源地,元霄节闹花灯是这里的传统节日。届时大寺街广场中央百灯跃动,群狮翩翩起舞,群龙戏珠滚滚翻腾,麒麟奔腾双凤朝阳,金鸡独立鸡蚌相争,彩船荡漾,鲤鱼翻身。背娃娃的大脚婆齐跷灯,充满朝气的的学生将跳灯欢歌,此时对着山歌一路走来的马帮便驮着茶叶、食盐、红糖等也到场凑热闹,把花灯表演逐渐推向高潮。

  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庆渝东南地区入选工程分别是:酉阳古歌、四川评书、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锣鼓艺术〔小河锣鼓〕、高台狮舞、四川扬琴、四川清音、金钱板、荣昌陶器制作技艺和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倚山临水而建、造型独特的土家吊脚楼,是老重庆吊脚楼的代表,这种传统建筑技艺最早可追溯到东汉,现在武陵山区还能看到上万处吊脚楼,多建于清代,在当地又称作“干栏〞、“千柱落地式〞或“转角楼〞,营造工艺科学、构思巧妙。吊脚楼在营造时,充分利用当地石、木材料,飞檐翘角,穿枓勾心,不用一颗铁钉,全部是用木条做铆,牢固耐用,还能抗七八级的地震,有“墙倒楼不倒〞的说法。

  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谭小兵表示,目前土家吊脚楼的生存状况堪忧,标准化、模式化的新兴建筑工艺加速取代吊脚楼传统建筑工艺。“对于我市最后一位掌墨师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万朝乡69岁的刘成海,我市已为他申报国家级传承人,鼓励他开门授徒,以保存好重庆的传统吊脚楼技艺。〞

  《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献集成》介绍了武陵地区的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内容,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武陵地区是指以武陵山脉为主线的由湘、鄂、渝、黔接壤地区构成的一个特殊地理区域。一、土家族梯玛神歌二、土家族山歌三、土家族哭嫁歌四、土家族挖土锣鼓歌五、苗族古老话六、苗族歌谣七、都镇湾故事

  〔一〕桑植民歌(二〕石柱土家哕儿调(三〕利川灯歌(四〕酉阳民歌(五〕长阳山歌

  (六〕鞍子苗歌二、劳动号子

  (一〕南溪号子(二〕酉水船工号子(三〕长江峡江号子三、土家族打溜子四、锣鼓及其他(一〕宣恩薅草锣鼓(二〕喜花鼓(三〕建始丝弦锣鼓(四〕土家斗锣(五〕土家族咚咚喹(六〕鹤峰围鼓民间舞蹈一、土家族摆手舞二、土家族撒叶儿嗬三、土家族毛古斯舞四、湘西苗族鼓舞五、宣恩土家族八宝铜铃舞

  六、地龙灯七、建始闹灵歌八、耍耍九、地盘子十、肉连响

  十一、莲花十八响十二、龙舞十三、松桃瓦窑四面花鼓十四、张家界高花灯传统戏剧一、高腔二、花灯戏(一〕思南花灯戏(二〕恩施灯戏三、傩戏(一〕德江傩堂戏(二〕鹤峰傩愿戏(三〕恩施坛傩四、阳戏

  五、木偶戏(石阡木偶戏〕六、文琴戏七、南剧八、鹤峰柳子戏九、巴东堂戏

  曲艺一、南曲二、恩施扬琴三、利川小曲四、满堂音

  杂技与竞技一、苗族武术二、中塘向氏武术

  传统手工技艺一、土家族织锦技艺二、苗族服饰与银饰锻制技艺

  (一〕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二〕苗族服饰三、印染工艺

  四、朗溪竹板桥造纸五、玉屏箫笛制作工艺六、恩施傩面具制作工艺七、凤凰纸扎

  民俗一、仡佬族毛龙节二、仡佬族敬雀节三、恩施社节四、思南上元沙洲节五、土家族舍巴日六、秀山花灯七、苗族椎牛祭八、乾州春会九、土家族过赶年十、苗族赶秋节

  十一、土家女儿会十二、土家族哭嫁重庆地区:南溪号子民间音乐黔江区

  鞍子苗歌民间音乐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秀山民歌民间音乐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薅草锣鼓民间音乐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民歌民间音乐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后坝山歌民间音乐黔江区摆手舞民间舞蹈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面具阳戏传统戏剧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阳戏传统戏剧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余家傩戏传统戏剧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塘向氏武术杂技与竞技黔江区县龙凤花烛传统手工技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朗溪竹板桥造纸传统手工技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秀山花灯民俗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丰都庙会民俗丰都县湘西苗族民歌、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毛古斯、湘西辰河高腔、土家族哭嫁歌、土家族织锦、苗族银饰、土家族摆手舞位于湖南西部的湘西地处武陵山区,为土家族、苗族聚集地区。长期以来,湘西土家族、苗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包括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神话、传说、歌谣、鼓舞、织锦、刺绣、印染等,与湘西的自然环境,古村镇、古建筑相依相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

  化生态区域。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湘西州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96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凤凰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座〔里耶古镇、芙蓉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056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0项,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8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4人。

  目前,该州已有苗族鼓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24个,乾州春会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50个,河溪香醋等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190个;拥有国家级非遗工程传承人18人,省级非遗工程传承人24人,民间工艺大师30名。龙山县、永顺县、吉首市保靖县纷获“全省非遗保护十强县〞,土家族织锦技艺、苗族四月八、湘西苗族鼓舞被评为“全省十大最具魅力非遗工程〞。

  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后,将通过完善保护实验区范围内的国家、省、州、县〔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完善四级名录工程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体系及保护机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和传习所等方式,对保护实验区内的传统技艺等文化遗产工程加以保护与扶持。屈盛瑞在挂牌仪式上指出,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对于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影响,提高民众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促进湖南省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湖南省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按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和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制定科学的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积极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程及其传承人保护,并突出社会公众的文化

  主体地位,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营造有利于文化生态可持续开展的良好社会气氛,为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促进文化大开展大繁荣及经济社会开展,做出积极的奉献。

  武陵山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工程名单〔新入选工程〕

  一、民间文学

  盘瓠传说

  湖南省泸溪

  县

  土家族哭嫁歌

  湖南省永顺县、古丈县

  酉阳古

  歌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二、传统音

  乐

  利川灯歌

  湖北省利川市

  三、传统舞蹈

  桑植

  仗鼓舞

  湖南省桑植县

  四、传统戏剧

  张家界阳

  戏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

  五、曲艺

  三棒鼓

  湖

  北省宣恩县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赛龙

  舟

  湖南省沅陵县,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区,贵州省铜仁市、镇远

  县

  七、传统美术

  苗画

  湖南省保靖县

  八、传

  统技艺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湖北省咸丰县,湖南省永顺县,重

  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十、民俗

  苗族四月八

  湖南

  省吉首市

  土家年

  湖南省永顺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

  ▪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第二批▪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体育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扩展工程▪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体育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民俗第三批▪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中式服装制作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第四批▪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

  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局部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局部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篇七: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关于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精选范文4篇)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4篇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篇1一、填空题

  1、地域文化的主要内涵是指地域范围内人们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通常以方言、饮食、民族信仰、民间建筑等形式直观的表现出来。

  2、地域文化的特征有:独特性、传统性、多元性、界限的模糊性和行政区域的限定性。

  3、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4、我国2022年前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昆曲(2001年)、古琴艺术(2003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022年)、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2022年)。

  5、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是: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综合性、民族性、地域性。

  6、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清末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将传统戏曲基本特征概括为“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齐如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声必歌,无动不舞”的国剧

  原理。中国戏曲是“唱念做打”的结合体,其中,“唱、念”即为歌,“做、打”即为舞。

  7、苏州评弹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是说、噱、弹、唱。

  8、中国曲艺艺术又叫“说唱艺术”,其主要特点是说唱故事、一曲多变(主要指以唱为主的曲种)、演员的表演是艺术传播的唯一方式。

  9、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民族器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10、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属太仓州)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立昆之宗魏良辅(明代)开创“水磨腔”,从而逐渐形成了昆曲在行腔上“缠绵婉转、柔漫悠远”的艺术特点。

  11、古琴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琴棋书画”之首。古琴琴派是具有共同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现江苏地区主要的琴派有虞山派(以常熟为中心)、广陵派(以扬州为中心)、金陵派(以南京为中心)、梅庵派(以南通为中心)

  12、明式家具的主要特点是:结构严谨(主要指榫卯技艺)、线条流畅、工艺精良、漆泽光亮。

  13、列举一下江苏非遗省级及以上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苏州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州御窑

  金砖制作技艺、南京金箔锻制技艺、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苏州剧装戏具制作技艺、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等。

  14、列举一下江苏非遗省级及以上传统美术技艺:无锡惠山泥人、扬州玉雕、秦淮灯彩、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金坛刻纸、常州梳篦、苏绣、南京剪纸、扬州剪纸、徐州剪纸、扬州盆景艺术、徐州香包、邳州纸塑狮子头等等。

  15、列举一下江苏非遗省级及以上民俗活动:溱潼会船、金坛抬阁、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苏州端午习俗、秦淮灯会等等。

  16、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是本真性、整体性、可解读性、可持续性。

  17、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的标准有:A应当具有珍贵的价值(历史、艺术、科学等);B应当是独特的,具有民族、群体文化特征的;C应当是依附并现存于特定民族、群体、区域或个体生活中的;D应当是面临濒危状况、需要抢救和保护的;E应当是符合人性、顺应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

  18、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方式有:A抢救性保护、B建立以代表性传承人为核心的传承机制、C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D倡导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实践、E数字化保护

  19、非遗的传承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是指民间文化艺术的优秀传承人,即掌握着具有重大价值的民间文化技艺、技术,并且具有最高水准的个人或群体。非遗的保护主体:是指负有保护责任、从事保护工作的国际组织、各国政府相关机构、团体和社会有关部门及个人;其中主要保护机构包括化艺术研究院(所)、文化馆(群艺馆)、民间团体

  (学会、协会等)、公共文化机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传统艺术表演团体等等及社区和民众。

  20、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理念主要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这是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药物类项目基本属于传统手工艺,其文化内涵和技艺价值要靠人的手工创造来发挥、通过生产实践过程才能真正实现的特点。二、简答题

  1、简述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1)自然环境的不同(2)政治权力的影响(3)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4)移民导致的文化融合(5)宗教的影响(6)外来文化的影响2、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点。一、地域特色鲜明。江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上具有浓郁的江南韵致和水乡特色,但因为苏南、苏中、苏北存在地理环境上的差异,江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色。江南吴地风土清嘉,吴侬软

  语,因此,苏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特点雅致、柔美、精细,其歌谣、舞蹈清丽灵秀,戏剧、曲艺细腻委婉,传统手工玲珑雅洁;苏北平原广阔,其山也高,其风也烈,故而,苏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特点浑朴、刚劲、粗犷,透露出刚烈的楚汉雄风,其落子舞热烈欢快,柳琴戏、梆子戏高亢激昂,剪纸、年画夸张古朴;以江淮名邑扬州为代表的苏中地区,则是兼综南北,柔中带刚,其民风习俗淳朴闲适,充满俚趣,故而,苏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琢玉髹漆技艺巧夺天工,说书唱曲艺术雅俗兼备,平实中藏精致,精致中见平实。

  二、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江苏自古物产丰饶,经济发达,苏州有“人间天堂”之美称,扬州在盛唐时也曾是世界上有名的极为繁华的都市,交通的发达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繁荣,经济的富庶促进了手工技艺的发展和兴盛。这两地的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都十分丰富且极具特色。

  三、内涵丰富,影响深广。江苏文化虽有自身的文明源头,但从宏观上来看,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之下的一元,它的发展也是不断吸取多种文化的结果,因而显现出一种兼容并蓄的特点。江苏文化的这样一种品格,使得江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非常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内涵。江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又以其自身的特质和魅力对其他地域和其他种类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昆曲对其他剧种的影响就是最好的说明。

  3、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的基本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根本的特性在于遗产的“无形化”和“活态化”。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均通过口、手、肢体、行为和技能来表达,因此不具备实物特性;由于它的完成过程和传承系统完全依赖于人,这就决定它人

  在艺在、人亡艺绝的“活态”化性质。这一性质,一方面使中华文明穿越千百年时空保持至今,另一方面又使多种遗产传承受阻、并大量走向濒危甚至消亡。

  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人的价值,重视活的、动态的、精神的因素,重视技术、技能的高超、精湛和独创性,重视人的创造力,以及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反映出来的该民族的情感及表达方式、传统文化的根源、智慧、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这些意义和价值的因素。

  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有物质的因素、物质的载体,但其价值并非主要通过物质形态体现出来,它属于人类行为活动的范畴。有的借助于行动才能展示出来,有的需要通过某种高超、精湛的技艺才能被呈现和传承下来。他们作为民族(社群)民间文化,它的存在必须依靠传承主体(社群民众)的实际参与,体现为特定时空下一种立体复合的能动活动,如果离开这种活动,其生命便无法实现。

  总之,特定的价值观、生存形态以及变化品格,造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特征。

  三、论述题(两题任选其一作答,共计25分。)

  根据所学知识和内容,举例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之美。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篇2灯盏糕:温州小吃首推灯盏糕。市区解放街(解放北路)和鼓楼街的

  交叉口,就是大名鼎鼎的扁头灯盏糕了。据说,清光绪年间温州有姓陈的兄弟二人,在市区东门陡门头路亭制卖一种形似灯盏的点心,形似灯盏,独具风味,一时名声大振,便被称为“灯盏糕”。味道自然不同凡响,外皮酥松脆甜,肉馅则煞是爽口。

  瓯塑:瓯塑,俗称彩色油坭塑,又称“彩色浮雕”,是浙江温州独有的民间艺术,是温州市独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它是用桐油和泥碾细合成为原料,运用堆塑技艺的手法,用于装饰寺院、庙宇门壁和民间嫁妆品,如梳妆盒以及家具漆器等。源于汉代,由中国漆器艺术中的堆漆工艺发展演化而成,色彩丰富,技法繁多,题材广泛,规格不限,广泛应用于建筑浮雕、壁画、装饰图案及艺术挂件等。“瓯塑”与“黄杨木雕”“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一塑”。

  瓯绣:瓯绣,又称画帘,是浙江温州的地方传统艺术,产于瓯江地区;也是浙江“三雕一绣”特种工艺品之一,由中国传统刺绣发展而来。它与湘绣、苏绣、蜀绣合称中国四大名绣。瓯绣是中国出口名绣之一,不仅被国家珍藏,还被作为国礼赠送,有“发绣外交”之说。瓯绣是从装饰生活用品逐渐发展起来的刺绣工艺,早期的绣品有神袍、戏装、寿屏等,后来又扩展到刺绣山水、人物、走兽、书法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装饰效果,是中国刺绣工艺中独具特色的精品。2001年浙江省将其列为重点保护艺种之一;2022年入选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瓯绣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有《白石老人》、《鹤鹿同春》、《锦羽迎春》等。

  细纹刻纸:细纹刻纸是浙江省乐清市流传的一项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主要集中在乐清市象阳镇的寺前村、后横村,北白象镇的东才村及乐成镇、柳市镇、翁垟镇等地。乐清细纹刻纸具有纤细优美的风格,与粗犷豪放的北方剪纸对照强烈。它的刀法精妙入微,图案细如发丝,工而不腻,纤而不繁,可以在一寸见方的纸面刻出50条线条,其纹样细如发丝,且凭竹刀打的经纬格子线,随心所欲地刻出装饰纹样。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篇3

  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庆渝东南地区入选项目分别是:酉阳古歌、四川评书、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锣鼓艺术(小河锣鼓)、高台狮舞、四川扬琴、四川清音、金钱板、荣昌陶器制作技艺和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倚山临水而建、造型独特的土家吊脚楼,是老重庆吊脚楼的代表,这种传统建筑技艺最早可追溯到东汉,现在武陵山区还能看到上万处吊脚楼,多建于清代,在当地又称作“干栏”、“千柱落地式”或“转角楼”,营造工艺科学、构思巧妙。吊脚楼在营造时,充分利用当地石、木材料,飞檐翘角,穿枓勾心,不用一颗铁钉,全部是用木条做铆,牢固耐用,还能抗七八级的地震,有“墙倒楼不倒”的说法。

  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谭小兵表示,目前土家吊脚楼的生存状况堪忧,标准化、模式化的新兴建筑工艺加速取代吊脚楼传统建筑工艺。“对于我市最后一位掌墨师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万朝乡69岁的刘成海,我市已为他申报国家级传承人,鼓励他开门授徒,以保存好重庆的传统吊脚楼技艺。”

  《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献集成》介绍了武陵地区的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内容,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武陵地区是指以武陵山脉为主线的由湘、鄂、渝、黔接壤地区构成的一个特殊地理区域。

  一、土家族梯玛神歌

  二、土家族山歌

  三、土家族哭嫁歌

  四、土家族挖土锣鼓歌

  五、苗族古老话六、苗族歌谣七、都镇湾故事

  (一)桑植民歌(二)石柱土家哕儿调(三)利川灯歌(四)酉阳民歌(五)长阳山歌(六)鞍子苗歌二、劳动号子(一)南溪号子(二)酉水船工号子(三)长江峡江号子三、土家族打溜子四、锣鼓及其他(一)宣恩薅草锣鼓(二)喜花鼓(三)建始丝弦锣鼓(四)土家斗锣

  (五)土家族咚咚喹(六)鹤峰围鼓民间舞蹈一、土家族摆手舞二、土家族撒叶儿嗬三、土家族毛古斯舞四、湘西苗族鼓舞五、宣恩土家族八宝铜铃舞六、地龙灯七、建始闹灵歌八、耍耍九、地盘子十、肉连响十一、莲花十八响十二、龙舞十三、松桃瓦窑四面花鼓十四、张家界高花灯传统戏剧一、高腔

  二、花灯戏(一)思南花灯戏(二)恩施灯戏

  三、傩戏(一)德江傩堂戏(二)鹤峰傩愿戏(三)恩施坛傩

  四、阳戏五、木偶戏(石阡木偶戏)六、文琴戏七、南剧八、鹤峰柳子戏九、巴东堂戏

  曲艺一、南曲二、恩施扬琴三、利川小曲四、满堂音

  杂技与竞技

  一、苗族武术二、中塘向氏武术

  传统手工技艺一、土家族织锦技艺二、苗族服饰与银饰锻制技艺

  (一)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二)苗族服饰三、印染工艺四、朗溪竹板桥造纸五、玉屏箫笛制作工艺六、恩施傩面具制作工艺七、凤凰纸扎民俗一、仡佬族毛龙节二、仡佬族敬雀节三、恩施社节四、思南上元沙洲节五、土家族舍巴日六、秀山花灯

  七、苗族椎牛祭八、乾州春会九、土家族过赶年十、苗族赶秋节

  十一、土家女儿会十二、土家族哭嫁重庆地区:南溪号子民间音乐黔江区鞍子苗歌民间音乐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秀山民歌民间音乐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薅草锣鼓民间音乐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民歌民间音乐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后坝山歌民间音乐黔江区摆手舞民间舞蹈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面具阳戏传统戏剧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阳戏传统戏剧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余家傩戏传统戏剧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塘向氏武术杂技与竞技黔江区县龙凤花烛传统手工技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朗溪竹板桥造纸传统手工技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秀山花灯民俗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丰都庙会民俗丰都县

  湘西苗族民歌、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毛古斯、湘西辰河高腔、土家族哭嫁歌、土家族织锦、苗族银饰、土家族摆手舞

  位于湖南西部的湘西地处武陵山区,为土家族、苗族聚集地区。长期以来,湘西土家族、苗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包括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神话、传说、歌谣、鼓舞、织锦、刺绣、印染等,与湘西的自然环境,古村镇、古建筑相依相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化生态区域。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湘西州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96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凤凰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座(里耶古镇、芙蓉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056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0项,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8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4人。

  目前,该州已有苗族鼓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4个,乾州春会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0个,河溪香醋等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90个;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18人,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24人,民间工艺大师30名。龙山县、永顺县、吉首市保靖县纷获“全省非遗保护十强县”,土家族织锦技艺、苗族四月八、湘西苗族鼓舞被评为“全省十大最具魅力非遗项目”。

  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后,将通过完善保护实验区范围内的国家、省、州、县(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体系,完善四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体系及保护机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和传习所等方式,对保护实验区内的传统技艺等文化遗产项目加以保护与扶持。屈盛瑞在挂牌仪式上指出,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对于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影响,提高民众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促进湖南省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湖南省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按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和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制定科学的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积极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及其传承人保护,并突出社会公众的文化主体地位,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营造有利于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为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武陵山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

  一、民间文学

  盘瓠传说

  湖南省泸溪

  县

  土家族哭嫁歌

  湖南省永顺县、古丈县

  酉阳古

  歌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二、传统音

  乐

  利川灯歌

  湖北省利川市

  三、传统舞蹈

  桑植

  仗鼓舞

  湖南省桑植县

  四、传统戏剧

  张家界阳

  戏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

  五、曲艺

  三棒鼓

  湖

  北省宣恩县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赛龙

  舟

  湖南省沅陵县,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区,贵州省铜仁市、镇远

  县

  七、传统美术

  苗画

  湖南省保靖县

  八、传

  统技艺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湖北省咸丰县,湖南省永顺县,重

  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十、民俗

  苗族四月八

  湖南

  省吉首市

  土家年

  湖南省永顺县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篇4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二、内容

  1、口头传统和表述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三、国务院4级非遗保护体系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省+市+县”共4级保护体系四、节日展会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现代化,我国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保护现状堪忧。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22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至此,我国已经有了“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标志”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歌曲”,对于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五、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22年6月1日起实施[8]。

  六、指导方针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开始放弃了原始的生活方式,那些代表着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非物质渐渐湮灭在了历史的边缘,下面就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谈几点看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二、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创造保护、传承、发展良好氛围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构成了有别于其它城市的特色与风格。近年来,伴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行动的启动,全球性的保护、珍视口头和非物质遗产逐渐掀起热潮。包括中国“昆曲”、“古琴”这两种凝聚中华文化特质的古老艺术在内,已经有46种世界各地的民间艺术登上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名录”。然而,申遗不等于保护,仅仅是申遗,远远不够,重要的是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能像文物一样被保护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死的,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七、意义

  八、指导原则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要充分尊重民众的创造性,以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为普查的指导原则。所谓全面性,即在普查和采集过程中,

  要避免教条主义和机械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全面调查和采录。所谓代表性,即在普查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对一切民间文化现象平均使用力量,要善于发现在一个地区的范围内,哪些形式、哪些作品、哪些类型、哪些民俗现象是有代表性的,抓住了这些,就抓住了主流的或主要的东西。因此,代表性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抽样调查的性质。所谓真实性,即按照民间文化作品和民俗表现形态,真实地、不加修饰地将其记录和描述下来,更不要以自己的想象或凭自己的知识和爱好去篡改民间文化作品。只有把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三者结合起来、统一起来,符合这“三性原则”的普查和采录成果,才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九、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篇八: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二署名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署名权可以理解为在传承人的表演传承制造的活动中及因为此活动所产生的作品中以适当的方式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来源或出处不仅要指出传承人的情况还要指出作为居民团体的来源如部落还需指出作为地理位置的来源如某国某省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权利

  [摘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是如今对保护非遗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要保护传承人,就必须先明确传承人应该拥有一些什么样的权利。文章通过一个案例引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权利的分析,明确提出了应该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和保护非遗传承人应该拥有的传承权、署名权、改编权等权利,这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途径。[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权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核心方式就是保护非遗的传承人,而要保护传承人,很重要的一个前提便是明确传承人所拥有的权利。这样能使传承人能够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更清晰明了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以便使其权利得到行使,在权利受到侵害时及时得到救济。以下我们将通过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案例,分析传承人的权利。在贵州的一位苗歌老艺人病逝,老艺人的儿子就找到艺人的徒弟,要求返还从他父亲那里学去的苗歌。后来,徒弟将从老艺人那里收集到的民歌用电脑录音,刻好光碟送过去。结果艺人的儿子还埋怨徒弟送他的光盘里录的歌都不到他父亲教的十分之一,说徒弟故意隐瞒和保守,不愿意按照学到的原样奉还。而徒弟觉得很冤枉,他现在所掌握的苗歌不止从老艺人那里学的,还有很多是他从周围村落的其他艺人处学习的,他不可能把这些民歌都送给老艺人的长子。但老艺人的长子听不进去,非要强迫他全部还回去。徒弟很无奈,他开始反思:如果那些传给他民歌的传承人一旦去世,他们的后代都来找他要回自己父亲或母亲生前的歌,他该怎么办?继承和收集整理前人遗留下来的民歌,是在抢救国家的文化遗产,收集整理者有没有必要都返还给传承人的后代?如果不返还,会不会违法?如果要返还,以什么方式才恰当?会不会像自己那样,把收集的文本重新朗读、录音、刻成光碟送过去?还是把文本也一起送过去?他觉得,这对收集整理者不公,因为他自己也花了心血,整理出来的材料也是他的成果啊!①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传承人处境的尴尬和现实对传承人保护的缺失。为了解决传承人的困境,保护传承人的权利,我们必须得明确传承人到底拥有那些权利?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将传承人的权利与创造群体的权利区别开。虽然在实践中有些传承人同时也是民间文学艺术创作的参与者,但在事实上,传承人与创作者的法律地位是有区别的,我们在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时,有必要将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者——民族群体进行区别。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由一个人或是某几个人在一段短时间内就可以创造出来的,那些能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都是经过了千百年的反复锻造与发展才能形成的,创造它的是一个历经千年的群体,是一个庞大而漫长的过程。因此若要说探究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归属,笔者认为最合适也是最应该的主体就是创造它的这个群体。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它的所有权主体就是创造它的这个民族群体。根据我们国家的情况来说,即使是经过了民族的识别认为是同一个民族的群体,但由于生活的地域相隔甚远,仍然存在很多不同的民族文化。比如说彝族就分散在很多个不同的地区,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习惯,甚至语言都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人类学中的一个概念“社区”是比较合适的,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表示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主体应该是创造出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的全部成员。用民法上的说法就是,这种非物

  质文化遗产是属于整个社区共同拥有的,社区是所有权人。既然是所有权人,那么社区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所有权,可以在合法的范围内自由地处理其权利。从现在各国的立法和案例来看,要行使这种权利是完全可行的。创造群体可以自己成立一个机构,来管理共同事务;也可以由政府专门成立一个专门管理文化事务的部门,来行使群体的文化权利,在遇到与民族利益有关的重大事项时可举行全社区投票。这些机构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获得的利益应该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振兴。在世界上有很多个这样的案例,如,1998年,一个新西兰泳装制造商Moontide公司,投放了一批新的女式泳装,这些泳装的设计是由模仿Maori人设计的Koru连锁状的形状设计及采用了其材料。Moontide公司与一个Maori企业家共同开发了泳装生产线,并与地方社区的一位长者达成使用Koru花纹的协议:销售泳衣收入的一部分归NgatiRanginui人的PiriakauHapu(下属部落)所有。②从现在我国的法律体系来看,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著作权中的作品的性质相同——都是人们的智力成果,因此现在很多专家和学者都指出在我国还没有建立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别保护制度的情况下,适用著作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行的办法。在司法实践中,也确有这样的案例——白秀娥剪纸案。但是,只要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其实二者之间存在很多差异,硬要将二者归在同一法律制度中保护是存在问题的。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具有独特性,但是缺乏著作权要求的“独创性”要素;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主体是一个横亘古今的民族群体,在侧重于保护个体权利的知识产权制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主体为不明确的作者;再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都是采用口头语言的表达形式,不具有固定性,而著作权将固定性作为作品受保护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在英美法系国家;第四,著作权的保护期是有限的,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最后,著作权保护的只是作品,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十分广泛,除了民间文艺外,还有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信仰等等,其中很多都是在知识产权领域看来已经进入了“公有领域”的知识,是每个人都可以合理自由使用的。以上这些都说明了虽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借鉴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其特性,笔者认为应该建立一个特殊的保护系统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特殊保护。考虑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与知识产权所保护客体的性质相同,这个特殊保护的制度可以隶属于知识产权制度之下,与其他几个知识产权制度平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说,他们在一般情况下是民族社区群体成员中的一员,他或者是精通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或者是掌握杰出的技术、技艺、技能,在社区、群体、族群有一定的影响力。从他们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上来看,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有者、掌握者、使用者,但是他绝对不是所有者。即使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某几个人或某个人掌握,也不能表明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就由该个人所有。例如,被誉为“西部歌王”的王洛宾,为我国西部民歌的传承耗费了毕生精力,他先后收集整理、改编翻译了十几个民族的700多首民歌,并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西部特色的优秀民歌,使中国的西部民歌不仅流传全国,而且传遍世界。但他只能作为他所收集、整理与演唱歌曲的传承人,而非这些西部民歌的创作者和所有权人,他能够享有的权利只能是对这些西部民歌在创作作品的著作权和对其表演活动的表演者权,而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有权。因此他根本没有权利授权其他组织或个人使用这些民歌,更不能因此收取费用,而那些由他授权的组织的主张对这些民歌的著作权更是如无源之水一样,没有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明确了一个问题:传承人并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人,只是持有者或使用者。因此,在案例中的苗歌老艺人的徒弟只能被作为传承人,他没有权利独占所学到的苗歌,他所掌握的那些苗歌所有权是归属于整个民族群体的。这是要确定的第一个问题,下面我们讨论,这个徒弟拥有什么权利。一、传承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拥有传承权,是指传承人有权利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承给自己选择的传承人。为了让文化遗产更好更广泛地传承与振兴,对下一代传承人的选择并不限制在社区群体之内,可以由传承人自己选择有天赋和适宜继承的人选。但是考虑到对社区文化的精神感情和文化积淀,可以偏向选择该社区的成员作为传承人。传承人对于用何种方式进行传承,可以自己根据自然环境条件、传承技艺的特性和下一代传承人的个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传承。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传承也耗费了很多精力和物力,传承人可以收取合理的费用。二、署名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署名权可以理解为,在传承人的表演、传承、制造的活动中及因为此活动所产生的作品中,以适当的方式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来源或出处(不仅要指出传承人的情况,还要指出作为居民团体的来源,如部落,还需指出作为地理位置的来源,如某国某省)。这里的“以适当方式”是指注明的内容要正确,方式要适当,不能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形象,例如对反映民间文化的美术作品,不能在美术作品的原件上表明作品出处,而应当在用其他的方式来注明。在上文中提到的《示范性条款》中第5条第l款规定了署名权:“在一切向公众传播的印刷出版物中,均须以适当方式注明一切来源明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达形式的出处,指出所适用的有关表达形式所出自的居民团体或(和)地理位置。”署名权是传承人的一种精神上的权利或身份权,意味着对其活动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不可以出让或买卖。三、改编权改编权是作者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是著作权领域的基本术语,与原创相对应。对于传承人是否应当享有改编权,是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传统著作权上的客体,不属于作品;再则传承人并不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者,因此在理论上,他肯定不能在没有经过创作者同意的情况下,将文化作品随意改动。但是传承人也并不是与文化遗产毫无关系的人,他是持有者或占有者,他懂得其中的文化内涵,在很多情况下他还是所有权群体中的一员。因此笔者认为,传承人应该拥有对其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改编权。此处的改编权与著作权中的改编权并非等同,传承人作为民族文化的持有者,不需要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者的同意,便可以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益的改编。有的学者还认为,不应授予传承人改编权,以利于民间文学艺术的发展与传播。③郑成思教授认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改编者多是艺术家,其改编的目的多不在营利,而在发扬或提高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艺术水平,如果要求作为改编者的艺术家们事先取得许可及事后支付使用费,有可能妨碍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发掘、发扬、提高和传播。笔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就在于它的活态性,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固态物质,而是一种传达民族精神,体现民族文明的活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定程度上有稳定性和固定的状态,但并不代表不能将之改进。传承人作为民族民间文化的代表人物和杰出掌握者,在一定程度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修改,使其更进一步地适应现代的发展,这对于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振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不授予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改编权,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损害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权主体的利益,阻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振兴。较好的方式是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改编权,传承人无须取得所有权主体的同意而进行改编,但应注明据以改编的民族文学艺术的来源。这种改编权也应当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损害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特有的民族性和传承性。四、表演者权表演者权,是指表演者依法对其表演所享有的权利,是著作权中邻接权的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者,对其表演享有的表演者权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传承人的表演者权又与一般的表演者权又所不同,其不同主要表现在,虽然传承人表演的作品不是其所有的作品,但是在其取得的合理报酬的范围内,可以不需要所有权主体的同意,也不需支付费用。这是因为,传承人虽然在使用不属于他的作品表演,但他也是在为民族的文化振兴和传承做出贡献,并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影响的范围更加广泛。这样不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也弘扬了民族的文化。因此,无需许可与付费。但若是超过了明显和合理范围的商业利益,就必须向所有权主体支付报酬。五、获得国家帮助权获得帮助权是指原始材料提供者为了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和政策帮助的权利。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者是这个民族群体,但是我国任何的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无法分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财富,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所有人的责任。国家可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其提供支持,还可以从各方面的政策上积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振兴。传承人有权利从国家、政府获得经济上的帮助和政策上的支持;政府可为传承人的传承活动提供所需的场所,创造条件和环境。2008年,国家和云南省安排了专项经费,帮助传承人提高生活水平和改善传承条件,开展传承活动,补贴标准按国家级传承人每人每年8000元,省级传承人每年3000元。2009年云南昆明市市级传承人,每人每年有2500元生活补助。昆明市还利用市文化馆桂香楼建立“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并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的等活动。六、传承人权利的期限在一般的知识产权制度中,对权利的保护都是有期限的,当权利的存续超过了一定的时限后,主体的权利不再受到保护,权利客体也自然进入了公有领域。这样的时限的限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在笔者看来是不合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一个存在了成百上千年的文化,若将其视为知识产权中的客体,毫无疑问,非遗早就是属于公有领域内了,这样主体的权利也不可能得到保护。“无保护的权利,不是权利”这是法律上的真理。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者的权利都没有办法得到保护,更谈不上保护传承人的权利了。这样的时限限制既不利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利于保护传承人和所有权人。因此,笔者认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不应该设置有限的期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是一个长久、持续的过程。如果非要在这个权利上加一个期限的话,应该是永久,这些永久的权利既包括人身的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利。七、案例总结在案例中,老艺人作为苗歌的一代传承人,他有权利选择下一代传承人,并将所传承的艺术传授给他,这种选择的权利完全在于传承人自己决定。当老艺人去世后,徒弟成为了新一代的传承人,他也有选择下一代传承人的权利。若是老

  艺人的儿子向徒弟要求学习父亲所传下来的苗歌,徒弟可以自己决定是教还是不教。当老艺人去世后,其长子向徒弟要求返还苗歌,这样的想法是基于民事权利中的继承权。普通情况下当父母去世后,其子女有继承权,可以从被继承人那里继承遗产。按照知识产权法上来说,著作权中作品的财产权是可以由继承人继承的。但继承的前提是,被继承人拥有著作权。本文前面已经讨论过了,在这个案例中若要真的给苗歌找一个著作权人,这个人只可能是创作苗歌的苗族群体,而不是某一个传承人,老艺人只是一个持有人、使用者、传承人,不是所有权人。既然并非著作权人,也就没有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可以继承,因此艺人长子基于继承权所主张的返还看似有理,其实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徒弟完全可以拒绝返还。但徒弟最后还是将所学的苗歌录成了碟,还给了老艺人的家人,笔者认为这完全是一种道德和良心的驱使,在法律上他没有这样的义务,对于徒弟学习到的其他苗歌也是同样的道理。徒弟现在作为新一代的苗歌传承人,对所学到的苗歌拥有改编权。他可以对苗歌的具体传唱方式或内容进行改编,也可以对苗歌的表现形式进行改编。老艺人以前的苗歌都只是口头传唱,是一种口头的艺术形式,徒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将其记录、整理下来,做成文字的记录,也可以用录像、录音的方式记录下来。对于这些改编的作品,他是享有改编者权,这可以用现有的知识产权体现进行保护。徒弟用自己所学习的苗文记录整理下来的苗歌资料,也不需要交给老艺人的家人。若是其他人对这些苗歌的表现形式进行合理的使用,传承人不应该阻止和干涉。徒弟还可以利用这些传承的苗歌进行一定的表演,并获得适当的利益用于维持生计和发展、传承苗歌,这不需要得到许可或是付费。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权利的确定,是保障、落实、行使传承人权利的基础与前提。非物质遗产传承人所传承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这顶皇冠上的最为璀璨的一个明珠,确实保障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权利,这对于保证非物质遗产的顺利传承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注释]①案例由中央民族大学校友W于2009年提供。②“IntellectualPropertyandTraditionalCulturalExpressions/folklore”,BookletNo.1oftheseriesofBookletsdealingwithintellectualpropertyandgenetic,resources,traditionalknowledgeandtraditionalculturalexpressions/folklore;WIPO,P.14.③段宝林:《中国民间文学概要》(增订本),北京人学出版礼,1988年版,第286页。[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权利保护研究”阶段研究成果。

篇九: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简介

  (一)传统音乐1、刘赤诚(古琴艺术)刘赤诚,男,1938年12月生,中国古琴各大派系中之“诸城派”第三代代表传人。出身于艺术世家,五岁即承庭训,从其父—著名国画家、古琴家刘嵩樵习琴,8岁已登台演奏。后受业于诸城派始祖王燕卿其入室弟子徐立荪宗师门下,继承了该派全部曲目,尽得艺术精髓。青年时代已驰誉琴坛。在长达六十余载的操缦生涯和艺术实践中,立足传统,忠实本派,博观约取,融古开今,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琴旨高蹈,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创造了回锋、滚轮、闪滑、荡吟等新的演奏技法,极大强化发展了诸城派古琴演奏艺术的内涵,使具有山东典型地方音腔的琴曲风味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演奏洒脱开张,沉雄茂密,形神并重,风格浓郁。其传略被辑入《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中国音乐家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经常接受多家报社、电台、电视台专访报道及电视播出。几十年来,为我国古琴音乐遗产的研究、整理、继承和发扬,作出意义深远的贡献。

  (二)传统舞蹈1、冯国佩(蚌埠花鼓灯)冯国佩,男,1914年8月15日生,他的花鼓灯艺术的传承方式是家

  族式的,一代代传下来的,到冯国佩这一代已有四代玩灯的历史,其祖父、叔父以及冯姓家族的许多人都是玩灯的名手,并各有特点,冯国佩自幼喜爱玩灯,在二叔、三叔的教授下,他20岁时便以扮演“兰花”的惟妙惟肖、脚腿功夫出名而饮誉乡里,被冠以“小金莲”。

  冯国佩艺术特点主要是:脚下溜,韵律强,身姿美,情感真,神态媚。艺术风格集中表现在《抢扇子》、《抢手绢》、《新游春》等节目里,他塑造的女角“兰花”秀丽中含端庄、娴静里有活泼、温柔中露风流、腼腆时藏幽默,既典雅又不失质朴。其动作特点是潇洒大方、灵活、流畅、舞台调度开阔。冯国佩在继承中创新,他独创了“斜塔”、“野鸡溜”、“大拐弯”、“雁落沙滩”等一系列舞蹈动作。

  几十年来,他先后多次赴北京、合肥教授花鼓灯,传播花鼓灯种子,门下弟子何止三千,其中大多数同志已成为著名的舞蹈编导、舞蹈表演艺术家和优秀的舞蹈教员。如今,冯国佩的家乡冯嘴子有专门的花鼓灯班子,花鼓灯在该村的传承率达到80%。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的专家在考察后认为,冯国佩是花鼓灯的梅兰芳,冯嘴子在整个花鼓灯的传播领域中占主体和主导地位,是花鼓灯保护价值最高的生态播布区。至今,仍有中央文艺院团的演员到蚌来向冯老学习技艺。

  冯国佩既是花鼓灯表演者,又是向国际上介绍花鼓灯的先导者。花鼓灯之所以能传遍全国影响世界,他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他在我国现代民间舞蹈史,特别是汉民族民间舞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82年出版的《中国艺术家辞典》将他记入典籍、永存史册。

  2、郑九如(蚌埠花鼓灯)

  郑九如,男,1920年5月生,郑九如是花鼓灯艺术怀远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舞蹈动作干净利落,节奏感强,显得又脆又俏。在完成舞蹈动作时,他特别注意对四肢的控制,给人以灵巧敏捷的美感。他善于运用空拍步伐的后勾和头部的转动,显得轻快干脆,别具一格。他的舞蹈洒脱大方,飘逸流畅,姿态优美。还擅长创作演唱灯歌,并打一手好鼓。他的灯歌调式丰富,曲调婉转悠扬,亲切感人,歌词用韵严谨,出口成章。

  14岁跟父亲学艺玩灯,成为怀远西南乡享有盛名的兰花。后来母亲去世,他为守孝经常穿着一双白鞋上场玩灯,因他身材苗条,扮相俊秀,服饰素雅,观众只认白鞋不知其名,久而久之便赢得“小白鞋”艺名。1958年被怀远县文工团聘任为花鼓灯教师,他一面授徒传艺,一面对兰花的传统舞汇进行筛选整理,加工组合,大胆打破“大花场”与“小花场”的局限。华东舞蹈学校、空政、湖北、宁夏等歌舞团都曾邀请其前去教授舞蹈和锣鼓。不少全国著名舞蹈家如资华筠、黄毓舒、姚亚男、高倩等曾先后多次登门求教。

  1990年安徽省首届花鼓灯会上被评为“安徽省花鼓灯十大老艺人”之一。其创造的花鼓灯艺术流派——郑派是花鼓灯兰花三大流派

  之一。现为中国舞协会员、安徽省舞协理事。

  3、陈敬芝(凤台花鼓灯)陈敬芝,艺名“一条线”,1919年出生于凤台县陈巷村,12岁开始学习花鼓灯,至今已有七十六年的从艺生涯。1958年,调入县文化馆工作,1962年至1964年,到省艺校担任花鼓灯舞蹈教师;1983年,被中

  央舞院聘请教学。在此期间,也应上海舞院、广州舞院、总政歌舞团、蚌埠、淮南、霍邱等单位之邀前去传授花鼓灯技艺。1984年至今在县艺校教学。

  1986年,编导的舞蹈《黄毛丫头》荣获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创作二等奖;1990年在安徽省第一届花鼓灯会上,获得表演特等奖,并授予全省十大老艺人称号;1992年在安徽省第二届花鼓灯会上表演的舞蹈《代代花》获一等奖。

  现为中国舞协会员,安徽省舞协理事。

  4、王传先(颍上花鼓灯)王传先,男,1923年生,1939年师承颍上花鼓灯艺人唐佩金,专攻“大兰(腊)花”,“小清唱”,系唐派传人,是唐派花鼓灯关门弟子。王传先主演“大兰花”。由于身材细挑,脸蛋俊美,颇具女性之优美,天生一副的好嗓子,唱腔悠美,被沿淮人民誉为“小蜜蜂”的称号。擅长民间锣鼓,唱、扭、扮相都得到群众的喜爱。他的花鼓灯技艺以抖、颤、颠见美,犹如一条抖动的绳,因而又获得“一条绳”艺名,并流传至今。他擅长演出大花场中“二龙出水”、“乌龙摆尾”、“蛇褪皮”、“别篱笆”、“偷梁换柱”“走四门”、“五朵门”、“三引场”、“堆花”、“卸花”、“满天星”等二十来种舞蹈。“长篱笆”“团篱笆”“双门转子”“单门转子”等,并掺杂了杂技和武术的表演技巧,在台上做出各种优美的造型。小游场也是他的拿手好戏,扮“兰花”上场独舞或与鼓架子配对演出,一手拿手帕一手持折扇,表演花鼓灯的各种身法、步法、架式和技

篇十: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报告(2)

  3、自2007年我市成功申报了《何家棍》、《回族服饰》、《张氏回医正骨》、《同心干花儿》、《回族口弦》、《盐池皮影》、《盐池手工二毛皮制作》、《盐池手工地毯制作》》等16项区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2008年初《张氏回医正骨》被确定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六月《老毛手抓》、《张家枪》、《陈氏回医十技法》、《同心莲花山青苗水会》、盐池的《刺绣》、《剪纸》、青铜峡的《二毛皮制作技艺》七项被批准为自治区级第二批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目前全市共有23项为自治区级项目,其中《张氏回医正骨》2008年2月被批准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38项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吴忠市现有文化部授予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点)6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个。

  (三)、注重继承,力求创新

  注重梳理,重点培育,全面创新,做到继承和发扬相结合,培育和创新相结合。通过举办"民间传统社火调演"、"宁夏(吴忠)回族文化宣传周"、"奥运圣火传递"等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群众文化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保护、开发、传承这一动态的保护路子。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精髓,结合时代精神,创作出了一些文化精品。其中《穆民扇》获得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金奖,同时还获得全国第二届"四进社区"文艺展演三等奖。舞蹈《欢乐的羊响板》获得全国第三届"四进社区"文艺展演二等奖,《盖碗舞》获三等奖。特别是2008年迎奥运期间,吴忠市在组织奥运圣火传递活动时,市委、市政府把体现回乡风情、回族特色文化作为一条主线,为合理利用、动态保护、传承和发扬特色文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进一步宣传宁夏,展示吴忠回族文化,2008年市文化馆业余回族艺术团组织参加了奥运广场文化演出和韩国安城民间文化交流演出,把回族服饰、回族舞蹈、回族武术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品带到了全国、带向世界,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回族文化艺术特色的魅力。

  吴忠文化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总量丰富,门类齐全,除曲艺、杂技外,几乎囊括了所有的项目,主要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体育竞技、传统医药、消费习俗及民风民俗等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区域特色文化。通过几年的普查,我们已掌握的项目有:

  (一)民间文学类:

  1、《盐池野狐岭传说》(市级项目);2、《青铜峡的传说》;3、《牛首山的传说》;4、《一百零八塔的传说》;还有杜海同志收集的谚语38条和毛学贵收集的谚语和歇后语109条等。

  (二)民间音乐类:同心回族干花儿、同心回族口弦、同心回族口弦、盐池民间小调、青铜峡民间《供五经》、吴忠民间鼓王韩金武、花儿歌手王德勤、民间歌手马明礼等。

  另外有民间集成的吴忠说唱、数花、道情演唱、数来宝、坐唱、吴忠小曲子共18首,民间集成里的器乐曲、社火锣鼓谱例共89首。

  (三)民间舞蹈类:青铜峡《喜牛舞》、《小花灯舞》(市级项目)、《单鼓舞》、《民间秧歌》,吴忠马莲渠《大兴渠武狮》、《魏家车门武狮》(市级项目)、《罗家湖舞龙》(市级项目)、《金积东门舞龙》等,其中《大兴渠武狮》、《魏家车门武狮》、《罗家湖舞龙》、《金积东门舞龙》四个社火队在吴忠都传承了百年以上。

  (四)传统戏剧:吴忠地区的传统戏剧最早以地摊戏和皮影戏为主,后来以秦腔和眉户剧为主。这里主要介绍市区原吴忠秦腔剧团情况和业余团队的情况及盐池皮影(自治区级项目)。

  (五)民间美术类:青铜峡《一百零八塔泥塑》、《大坝刺绣》、《大坝高氏皮影》、《红星彩塑》、《瞿靖木板画》、《怀仁烫雕、石雕》、《蒯桥泥塑》、《董府》(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板桥道堂》(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马月坡寨子》、《四旗梁子拱北》、《张璟麻编》、《烧造》、《马兆忠阿文书法》剪纸、刺绣等.

  (六)民间手工技艺制作类:盐池手工二毛皮制作(自治区级项目)、盐池手工地毯制作(自治区级项目)、同心回族箍窑(自治区级项目)、红寺堡赶毡(自治区级项目)、《青铜峡柳编》(市级项目)、《瞿靖胡氏擀毡》(市级项目)、《社火道具制作》、《回族二毛皮传统制作》(市级项目)、《二锅头传统酿造工艺》(市级项目)、《衡器制作》(市级项目)、《韦氏乐器制作》、《回族乐器制作》、《柴家纸坊》、《张寡妇黄酒》、《老毛手抓》、(自治区级项目)《木刻》、同心编背篼(市级项目)、红寺堡兆莲酿醋(市级项目)

  (七)消费习俗类:《回族服饰》、《穆民新村》、《马玉海喜包份子》、《八宝茶》、《回族婚嫁习俗》等。

  (八)民间知识类(回族医学):回族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成理论体系,具有自身独特的卫生保健功能,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吴忠回族医学有代表的是《张氏回医正骨》(国家级项目)、《陈氏回医十法》(自治区级项目)、《马氏济慈堂》等。

  (九)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类:《何家棍》(自治区级项目)、《张家枪》(自治区级项目)、《木球》(市级项目)、《方棋》(自治区级项目)、《杨氏教门拳》(市级项目)、《青铜峡营南武术杂技》(市级项目)、《莲湖底盘武术》、《青铜峡押加》、同心的《打梭》(自治区级项目)、《方棋》(自治区级项目)。

  吴忠河东有谚语:何棍张枪,盖世无双,《何家棍》、《张家枪》曾在反清起义中屡建战功,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成为中华武术两朵艳丽的奇葩,在回族武术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十)传统医药类:《青铜峡中医接骨》、《青铜峡中医烧烫伤》。以及东塔民间医生王永亭,王永亭63岁,原是乡村赤脚医生,后跟姨夫张连升学习中医,擅长针灸,他的针灸在吴忠及周边地区很有名,治疗中风、偏瘫为一绝,每天来针灸的人络绎不绝。现在吴忠市东塔寺乡卫生院开门诊,由儿子王川传承。

  文化空间:《首山庙会》(市级项目)、《同心县莲花山青苗水会》(自治区级项目)等。

  四、保护存在问题与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保护现状并不乐观,与我市经济建设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相比,不少方面存在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

  (一)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有相当部分的人对此项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甚至有些相关领导对此工作了解不多,重视不够。

  (一)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尤其是搞研究的人员几乎没有。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努力改善这种状况。

  (二)专项资金不足,致使设施简陋,办公条件差,普查经费不能保证,普查工作人员经常下乡普查,没有专项的经费,全凭一腔热情在默默无闻的工作。同时,因为经费问题,也影响项目申报。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由于资金缺乏,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室简陋、狭小,没有足够的空间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四)民间艺人处于无人管理的无序状态,大部分艺人凭着对艺术的执着和热情在传承,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好这一口",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

  鉴于以上状况,我们今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一)、努力营造氛围,通过电视媒体、报纸,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通过培训、外出学习等手段培养自己的人才,提高非遗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工作人员,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三)、按照2006年自治区人大颁布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第一章第四条:"将非物质文化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由政府、财政局协调努力争取将非物质文化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以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持续发展。

  (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给予适当的补贴,使他们不必为生计忙碌,安下心来传承他们的技艺。另外,给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授予民间艺术家的称号,让他们有荣誉感和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五)、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需要经费,还要在制度和机制上下功夫,调动政府相关部门、民间艺人及其他社会力量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吴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篇十一: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P>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目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进入美术院校的意义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保护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二美术学院参与非遗剪纸保护工作的必要性二美术学院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存在的问题一提高美术学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保护意识二开设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课程加强学科建设三主题活动开展少形式单一四活动覆盖面窄效果不显著五学术研究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六师资力量缺乏七与专业实践碰撞较少三美术学院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保护工作的可行性对策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重要性确立方向1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

  美术学院作为传播民间艺术,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新一代艺术家的重要场所,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责无旁贷。如何将历史留给我们的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下去,如何将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思维及符号系统发扬致深致远,是值得美术学院师生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迫切的课题。

  (1)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保护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又称剪花、窗花、刻纸,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为满足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在生活中创造、又回归于生活的一种主要民间美术形式。在群众的民俗礼仪、衣食住行、宗教信仰等等的社会活动中处处展现。它是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之一,维系着整个民间艺术最本源的文化根基,因此为艺术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源泉。剪纸于xx年被我国列为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从此开始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发掘和保护工作[1]。

  (2)美术学院参与非遗剪纸保护工作的必要性。

  目前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教学体系仍处在一个单一化的视觉教育价值观,即以西方近现代视觉文化价值为主导的教育体系。但是人

  类美术传统是多样性的,中国积淀深厚、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民间美术传统更是不能忽视的活态文化传统。我们的美术教育应该有这个传统的一席之地,也应该认真的通过教育传承去___其中蕴含的独特艺术价值和本土文化精神。教育不应该放弃对民族文化根性的认知、探索与反思[2]。

  民间剪纸从它诞生开始,就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民族性很强。综合其独特的造型特征、题材、表现形式和创作心理等,都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也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3]。在强调艺术创作民族化和本土化的今天,可以从传统民间剪纸艺术这种民族文化的本源中寻找启示,从中寻找创作的艺术形式、语言符号和思维上的突破,并与国际通行的艺术理念相接轨,进而产生新的飞跃。使现代艺术创作能够建立在传统文化的脉络上,从而在国际设计舞台上演绎出独一无二的中国风采。美术学院作为传播民间艺术,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新一代艺术家的重要场所,我们应该汲取传统民间剪纸中的优秀基因,把传统民间剪纸与现代艺术创作密切结合起来,更好地发展现代艺术,因此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工作中责无旁贷。如何将历史留给我们的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下去,如何更好地继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间美术的瑰宝,是非常值得美术学院师生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迫切的课题。

  (1)提高美术学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保护意识。

  笔者对宁夏大学美术学院5个专业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30份,进行关于“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认识”的问卷调查,显示:1、___程度偏低;2、院内了解途径较窄;3、院外实践活动较少。

  (2)开设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课程,加强学科建设。

  美术院校师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生力军,对他们的.培养主要依靠___学科建设、科研政策扶持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开设。总体上看,我国高校大多没有开设与剪纸艺术相关的课程;就少部分院校开设的课程而言,也是起步较晚、涉及面较窄,并没有被系统化,且没有长远规划。

  (3)主题活动开展少、形式单一。

  由于保护、传承剪纸艺术在全国部分美术院校才刚刚起步,所以多数的美术院校缺乏经验,开展的关于剪纸艺术的文化活动主要是以讲座、展览等形式展开,很少能达到与学生互动的效果。学生普遍认为活动单一,无法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参与保护的意愿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关于剪纸艺术的主题活动非常重要[4]。

  (4)活动覆盖面窄,效果不显著。

  美术院校开展相关的活动一般只在本学院开展,而且多流于形式,在活动结束后也缺乏资料的搜集和,导致传承剪纸艺术的深度和延续性很难达到。

  (5)学术研究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掘。

  美术院校对于剪纸艺术的相关科研立项较少,且缺乏与其他院校、民间___的学术交流活动。

  (6)师资力量缺乏。

  由于美术院校师资力量的匮乏,造成科研力量薄弱,研究成果少,从而影响了美术院校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作用。

  (7)与专业实践碰撞较少。

  剪纸艺术的传承与美院传统专业艺术创作的实践___较少,导致不能让美院师生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创作的积极性和灵感,严重阻碍了剪纸艺术的传承。

  针对上述研究成果,呈现出诸多美术学院保护和传承剪纸艺术的问题。对此,笔者根据美术学院师生调查问卷的结果,走访其他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学者,深入剪纸艺术的传承人的创作,提出以下有利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可行性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明确重要性、确立方向。

  1、提高美术学院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度,明确其重要性。

  2、美术学院要了解自身院系特点,包括办学理念、发展规划、人文环境等,再结合本土资源、地域民族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传承、发展剪纸艺术。

  (2)教学模式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5],开展派遣保护工作。

  1、走进校园,走近师生。宁夏大学美术学院曾多次邀请剪纸领域的学者、民间艺术家、非遗传承人来校举办讲座、报告会、作品展等民间艺术团体走进校园的活动,一场场精彩的演讲和作品展,极大地吸引了广大学生,拉近了学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之间的距

  离,使剪纸艺术在校园不断“升温”,激发了不少美院师生的创作欲望,开拓了许多科研新视角。

  2、___美院师生定期采风、写生。定期安排美院师生组队,深入非遗项目剪纸的发源地,亲身体验和学习剪纸艺术,与民间艺人深入交谈,了解其背后的创作环境、创作心理、题材,并___师生研讨会,最后实地进行艺术创作活动,从而使这一艺术形式更好地与当下艺术创作发生碰撞,产生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篇十二: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P>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

  美术学院作为传播民间艺术,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新一代艺术家的重要场所,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责无旁贷。如何将历史留给我们的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下去,如何将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思维及符号系统发扬致深致远,是值得美术学院师生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迫切的课题。

  (1)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保护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又称剪花、窗花、刻纸,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为满足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在生活中创造、又回归于生活的一种主要民间美术形式。在群众的民俗礼仪、衣食住行、宗教信仰等等的社会活动中处处展现。它是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之一,维系着整个民间艺术最本源的文化根基,因此为艺术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源泉。剪纸于xx年被我国列为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从此开始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发掘和保护工作[1]。

  (2)美术学院参与非遗剪纸保护工作的必要性。

  目前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教学体系仍处在一个单一化的视觉教育价值观,即以西方近现代视觉文化价值为主导的教育体系。但是人

  类美术传统是多样性的,中国积淀深厚、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民间美术传统更是不能忽视的活态文化传统。我们的美术教育应该有这个传统的一席之地,也应该认真的通过教育传承去___其中蕴含的独特艺术价值和本土文化精神。教育不应该放弃对民族文化根性的认知、探索与反思[2]。

  民间剪纸从它诞生开始,就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民族性很强。综合其独特的造型特征、题材、表现形式和创作心理等,都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也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3]。在强调艺术创作民族化和本土化的今天,可以从传统民间剪纸艺术这种民族文化的本源中寻找启示,从中寻找创作的艺术形式、语言符号和思维上的突破,并与国际通行的艺术理念相接轨,进而产生新的飞跃。使现代艺术创作能够建立在传统文化的脉络上,从而在国际设计舞台上演绎出独一无二的中国风采。美术学院作为传播民间艺术,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新一代艺术家的重要场所,我们应该汲取传统民间剪纸中的优秀基因,把传统民间剪纸与现代艺术创作密切结合起来,更好地发展现代艺术,因此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工作中责无旁贷。如何将历史留给我们的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下去,如何更好地继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间美术的瑰宝,是非常值得美术学院师生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迫切的课题。

  (1)提高美术学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保护意识。

  笔者对宁夏大学美术学院5个专业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30份,进行关于“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认识”的问卷调查,显示:1、___程度偏低;2、院内了解途径较窄;3、院外实践活动较少。

  (2)开设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课程,加强学科建设。

  美术院校师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生力军,对他们的.培养主要依靠___学科建设、科研政策扶持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开设。总体上看,我国高校大多没有开设与剪纸艺术相关的课程;就少部分院校开设的课程而言,也是起步较晚、涉及面较窄,并没有被系统化,且没有长远规划。

  (3)主题活动开展少、形式单一。

  由于保护、传承剪纸艺术在全国部分美术院校才刚刚起步,所以多数的美术院校缺乏经验,开展的关于剪纸艺术的文化活动主要是以讲座、展览等形式展开,很少能达到与学生互动的效果。学生普遍认为活动单一,无法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参与保护的意愿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关于剪纸艺术的主题活动非常重要[4]。

  (4)活动覆盖面窄,效果不显著。

  美术院校开展相关的活动一般只在本学院开展,而且多流于形式,在活动结束后也缺乏资料的搜集和,导致传承剪纸艺术的深度和延续性很难达到。

  (5)学术研究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掘。

  美术院校对于剪纸艺术的相关科研立项较少,且缺乏与其他院校、民间___的学术交流活动。

  (6)师资力量缺乏。

  由于美术院校师资力量的匮乏,造成科研力量薄弱,研究成果少,从而影响了美术院校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作用。

  (7)与专业实践碰撞较少。

  剪纸艺术的传承与美院传统专业艺术创作的实践___较少,导致不能让美院师生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创作的积极性和灵感,严重阻碍了剪纸艺术的传承。

  针对上述研究成果,呈现出诸多美术学院保护和传承剪纸艺术的问题。对此,笔者根据美术学院师生调查问卷的结果,走访其他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学者,深入剪纸艺术的传承人的创作,提出以下有利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可行性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明确重要性、确立方向。

  1、提高美术学院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度,明确其重要性。

  2、美术学院要了解自身院系特点,包括办学理念、发展规划、人文环境等,再结合本土资源、地域民族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传承、发展剪纸艺术。

  (2)教学模式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5],开展派遣保护工作。

  1、走进校园,走近师生。宁夏大学美术学院曾多次邀请剪纸领域的学者、民间艺术家、非遗传承人来校举办讲座、报告会、作品展等民间艺术团体走进校园的活动,一场场精彩的演讲和作品展,极大地吸引了广大学生,拉近了学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之间的距

  离,使剪纸艺术在校园不断“升温”,激发了不少美院师生的创作欲望,开拓了许多科研新视角。

  2、___美院师生定期采风、写生。定期安排美院师生组队,深入非遗项目剪纸的发源地,亲身体验和学习剪纸艺术,与民间艺人深入交谈,了解其背后的创作环境、创作心理、题材,并___师生研讨会,最后实地进行艺术创作活动,从而使这一艺术形式更好地与当下艺术创作发生碰撞,产生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篇十三: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P>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精选4篇)

  第1篇: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是各个国家文明发达程度的代名词,是一个国家历史传承的珍珠国宝。当今国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不多,保护意识不强,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技艺濒临后继无人的窘境,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与保护。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一、浅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非物质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特征如下:第一,活化石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新的成分,但是这些成分的分量还是很有限的。第二,实践性。非书面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特点,通过世代的口头相传,使相关的技艺和对世界的认知进行传播延续。在不脱离民族特殊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体现。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非物质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武库,是民族精

  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保护和弘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相关介质来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一种形式,在历史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历了朝代更迭、环境变迁,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反映着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生活状态,在民间进行生产传播,具有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较为困难,因为其是通过口头、经验、实践进行传递,与物质文化的保存y度相比比较严重。在历史变迁中,很多会随着民族的迁移而消失。所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第2篇: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篇十四: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P>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6.22•【字号】宁政发[2007]91号•【施行日期】2007.06.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

  正文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通知(宁政发[2007]91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自治区文化厅确定的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作名录(共31项),现予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

  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2005〕101号)的精神,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附件: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名单二○○七年六月二十二日附件: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名单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

  民间音乐:(3项)

  1

  北武当庙寺庙音乐

  石嘴山市、平罗县

  2

  回族器乐(口弦)自治区文化馆、西吉县、同心县

  3

  回族山花儿

  自治区文化馆、海原县、同心县

  民间舞蹈:(4项)

  4

  舞狮(海原胡湾狮子中宁刘庙狮子)海原县、中宁县

  5

  舞龙

  中卫市

  6

  隋唐秧歌

  7

  回族踏脚

  传统戏剧:(1项)

  8

  皮影

  杂技与竞技:(4项)

  9

  何家棍

  10

  打梭

  11

  方棋

  12

  南营武术杂技

  民间美术(4项)

  13

  民间绘画

  14

  剪纸

  中宁县泾源县

  贺兰县、盐池县

  吴忠市海原县同心县青铜峡市

  平罗县、隆德县海原县、同心县、隆德县

  15原县

  刺绣

  16

  杨氏家族泥塑

  传统手工艺(8项)

  17

  黄渠桥羊羔肉制作技术

  18

  枸杞传统栽培技术

  19

  中宁蒿子面

  20

  草编

  21

  擀毡

  22

  箍窑

  23

  二毛皮制作

  24

  手工地毯制作

  红寺堡开发区、同心县、海

  隆德县

  平罗县中宁县中宁县彭阳县

  红寺堡开发区同心县盐池县盐池县

  传统医药(2项)

  25

  回族汤瓶八诊

  26

  张氏回医正骨

  民俗(5项)

  27

  回族婚礼

  28

  祭河神

  29

  高台马社火

  30

  六盘山九龙莲花池祭祀民俗

  31市

  回族服饰

  杨华祥吴忠市

  海原县中卫市隆德县隆德县自治区文化馆、吴忠

推荐访问: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宁夏 继承人 文化遗产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