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2024-04

2023年度南*庙导游词3篇【精选推荐】

| 来源:网友投稿

南*庙的导游词1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光临南*庙。夫子庙地处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是南京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是新兴的文化、商业、游览中心和庙市合一的繁华之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南*庙导游词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南*庙导游词3篇【精选推荐】

南*庙的导游词1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光临南*庙。夫子庙地处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是南京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是新兴的文化、商业、游览中心和庙市合一的繁华之地。

  夫子庙,又叫孔庙、文庙,是祭祀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方。孔子在古代被人们尊称为孔夫子,故其庙宇俗称“夫子庙”。由于儒学的正统地位,它的创始人孔子备受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士子们的尊崇,祀奉他的孔庙遍布全国各地,有的地方还不只一个。夫子庙作为封建士子崇拜的场所,大多与教育设施(如学宫、贡院等)布置在一起,即所谓的庙附于学,一般是在学宫的前面或一侧。

  历史上,南京城区的夫子庙曾有三处,一处在今市*大院内,另一处在朝天宫。现在我们要参观、游览的,是第三处,也是最有名气的一处。它是宋景佑元年(1034年)从朝天宫迁来的,初为建康府学,元为集庆路学,明初为国学,后为应天府学,清迁出府学,改为江宁、上元两县学。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1869年)重建,抗战中为日军焚毁。现存夫子庙为80年代初重建。它采用前庙后学,孔庙在前,学宫在后,后来设立的贡院被布置在学宫的左侧。因此,南*庙比较完整的格局包括三部分,即孔庙、学宫、贡院。以大成殿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及两侧的主要建筑和以明远楼为中心的江南贡院陈列馆成为夫子庙地区最主要的旅游观光点。

  夫子庙地区由于悠久的历史、方便的水上交通,使其在夫子庙出现之前,就已成为古代南京比较有名的“佳丽地”和名士聚居地,因此除了以上所述主要景点外,还有吴敬梓故居、古桃叶渡、萃苑、百年老店一条街、文德桥、王谢故居、乌衣巷、媚香楼等景点。

  现在我们已站在夫子庙中轴线的起点部分—夫子庙广场。环顾四周,南有泮池、照壁、木坊,东西两侧有聚星亭、魁光阁及商业区,北有中轴线上主要建筑大成殿和分布于孔庙东西两侧的东、西二市,形成了夫子庙地区区别于其他城市孔庙的独特氛围,即历史上形成的庙市合一的格局。

  请看广场前的这一条河,它叫秦淮河,是南京人民的母亲河,全长110公里,孕育了早期的南京文明。流经广场的这一段是内秦淮河的一部分,建庙时被改造为泮池,因曲阜孔庙泮水流过而得名。南岸的一堵红墙,是建于明万历(1575年)年间的大照壁,长达110米,气势磅礴,为全国照壁之最。照壁起遮蔽和装饰作用,是整个夫子庙建筑群的开始。泮池北岸石栏则为明正德(1514年)年间所建,是历经了沧桑变迁之后,成为夫子庙建筑群中唯一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小品,抗战前曾加以修整。游人至此,凭栏小憩,观览秦淮秀色,心旷神怡。

  泮池西侧的文德桥现为汉白玉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因为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逢农历11月15日子时左右,皓月当空,凭栏俯视,在桥的两边分别可看到桥影将河中明月分成两个半月,被称为“文德分月”。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一书中就有记述,如果您有机会的话,不妨在农历11月15日来文德桥边看一看。

  文德桥南乌衣巷口的一组徽派建筑群,为“王谢古居”。作为东晋豪族王谢两大家族聚居区,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唐刘禹锡名作《乌衣巷》的诗句,使乌衣巷、王谢旧居变得非常有名,现为“南京六朝历史文化陈列馆。”大家有时间可以进去参观参观。

  现在我们看石栏北侧是新复建的天下文枢坊,表明此处为天下文化中心。三门四柱,颇为壮观。在古代,它与后面的棂星门对应,用于帝王出巡朝圣祀孔,中间高门坊是皇帝幸临的御道,左右供郡亲王出入,一般的官员臣民不能通行,因而*时都用木栅栏封闭起来。

  庙前广场西侧的聚星亭,六角飞檐、古朴大方,外表看双重飞檐翘角,貌似两层结构,其实只有一层,亭名取群星聚集、人才荟萃之意。再请看东边,临水而立的小院子是魁光阁,阁内的魁星亭,三层六面,下临秦淮,景致独特。古有“奎主文章”之说。奎星即魁星,是文运兴旺之兆,是科举时考试夺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历代学子奉为神灵。魁光阁与聚星亭东西犄角相望,互为呼应,融为一体。

  庙前广场北面的石砌坊门,是孔庙第一道大门—棂星门,六柱三门,古朴优美,中间横楣刻有篆文“棂星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取名之由是要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思。三门之间镶嵌有牡丹图案的砖刻浮雕,精雕细琢,美仑美奂。石柱顶端皆用云板,即华表之意,作为一种标志。此乃皇帝祭孔的仪门。

  走过棂星门,我们就来到大成殿的大成门前。

  大成门,又称戟门,是夫子庙的正大门,两旁为持敬门。封建时代只有官员可以由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门进出。进入门内,左右分别树有四块古碑:东边有元至顺二年(1331年)的《封至圣夫人碑》和(封四氏碑),西边有公元1330年的残碑《集庆孔子庙碑》和由市*迁来的甫齐永明二年(484年)的《孔于问礼图碑》。以《孔子问礼图碑》为著。

  院落甬道两旁排列了孔子十二门生中的八位,即闵损、冉耕、冉求、端木赐、冉雍、宰予、言偃和仲由,均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状甚虔诚,栩栩如生。

  向前看,大成殿前的*台为丹墀,俗称露台,高1.4米,东西宽21.8米,南北长“14.0米,四周围以石栏,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角设有石灯笼。此露台用作祭祀和歌舞。露台中央的孔于雕像格外引入注目,青铜质地,达4.18米,重乙37吨,做工精细,维妙维肖,体态丰盈,面部慈祥、深沉,眉宇间透露出伟大思想家特有的睿智,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露台两旁原是两庑,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和存放祭祀、仪礼、佾舞用具的处所。现缩为小两庑,改为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墨迹的碑石30余块,供游人欣赏。

  露台尽头即为巍峨庄严的夫子庙主殿—大成殿,高16.22米,宽27.3米,进深27.9米,是重槽歇山顶的仿古建筑。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书“大成殿”。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大成”当指孔子。“大成”一词,源出《札记.学记》,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又见于《孟子.万章》。“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屋脊鸱吻中有造型精美的`“双龙戏珠”立雕,这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轻秀之势,与北方孔庙屋面采用黄色琉璃瓦的富丽恢宏之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之意,这亦是南*庙更接近俗文化的表现之一,亦或称之为“入乡随俗”吧。整座建筑重檐飞翘,斗拱交错,气势雄伟;殿堂七楹,殿廊环立26根仿木圆柱;前后花格长门16扇,内殿藻井枋檩,素雅肃穆。殿中央陈列有高6.5米、宽3.5米的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画像前二侧还有12位门生中的另4位,即孟子,孔汲,曾参、颜回,前面还陈列有柷、琴、卧箜篌,编磬,编钟、古筝、鼓等古代乐器。

  四周墙壁悬挂了38幅反映孔子生*事迹的镶嵌壁画,称为“孔子圣迹图”,是由浙江乐清2OO匠师采用取自浙江、福建,内蒙古、辽宁、青海、广西、广东等省(区)的内玉石,鸡血冻、寿山石,翡翠绿、周村冻等石中名晶及黄金、珠宝、罗钿等贵重的珠宝饰件,耗3年之功雕成,总投资580万元人民币。画面采用*古典全景式构图方式,辅以考证有据的细部描述,做工精细,色泽自然,富有立体感,给人以逼真神奇之感。每幅面高2.5米,宽1.3米,画中有人物408位,造型面目自然、栩栩如生。38幅壁画分别是圣迹之图、题首前言、尼山致祷、麒麟玉书、二龙五老、钧天降圣、俎豆学礼、职司委吏、命名荣贶、职司乘田、问礼老聃、在齐闻韶、晏婴沮封、退修诗书、夹谷会齐、归田谢过、诛少正卯;女乐文马、因膰去鲁。匡人解围。丑次同车之一,丑次同车之二、宋人伐木、楛矢贯隼、适卫击磬、学琴师襄、西河返驾、灵公问陈、子路问津、在陈绝粮、子西沮封、作歌丘陵,杏坛礼乐、跪受赤虹、西狩获麟、梦奠两楹、治任别归、汉高祀鲁。体现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典范形象,这恰如殿中对联所写“气备四时兴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真乃谓“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由大成殿东庑北门出,经东市即进入学宫区。

  东市和西市是由原来进出学宫的东、西甬道改成,用作秦淮河上往返船只经销商品的场所,现已成为夫子庙地区最具特色的工艺美术晶、文化用品销售场所和文化活动场所。

  学宫是封建时代培养人才的场所,有不同层次,如县学、府学(路学、州学等)和国学,都与孔庙毗邻,以示儒学立国,修身的正统地位。学宫包括明德堂、尊经阁、敬一亭、崇圣祠和青云楼等单体建筑。走进学宫大门,就是古风盎然的明德堂,是士子们每月朔、望日朝圣(即孔子)之后,集中听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伦理和*法令)的场所,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对于明德堂的名称,可能有的游客要问,各地夫子庙建筑群中只有“明伦堂”,何以南*庙例外,叫作“明德堂”?确实,南*庙内,明德堂原来也称“明伦堂”,只是当年元军即将攻克南京之时,身陷囹圄的民族英雄南宋宰相文天祥,为了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以明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故保留至今。明德堂后的尊经阁,始建于明朝中期,高三层,18.7米,重檐丁字脊歇山顶,气象非凡,是当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尊经书院分置尊经阁后两边。崇圣祠祀孔子父母,现为梨园;青云楼清时改为图书馆;尊经书院为讲课之所,相当于现在的教室。尊经阁后小高地,叫卫山,建有敬一亭,天下文庙皆有敬一亭始于明嘉靖时,亭内立皇帝御题的“敬一箴”,作为生员士子的座右铭。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敬业之意。

  游完学宫,向东过贡院西街走数十米,就是江南贡院。利用这一段时间,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夫子庙的其他情况。夫子庙地区除了夫子庙自身建筑之外,还有更为引人注目的民风民俗、特色市场和风味小吃。

  其一,南京人向有过灯节的习俗,六朝时期佛兴灯旺,作为帝王之都的南京,每至元宵节,灯火满市井,为全国之冠。明朝时放灯时间延长,正月初八为上灯节。十八日为落灯节,是我国历史上为时最长的灯节,那时南京人几乎“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由此,延至清代以及近代,南京灯节都极为隆重,以夫子庙地区为最盛。建国以后,夫子庙灯会在*的支持和组织下,每年的正月,夫子庙的大街小巷、店堂铺面、河房屋顶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前来观赏的人群络绎不绝,熙熙攘攘,煞是壮观,其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灯彩式样之多,在全国同类灯会中均名列前茅。

  其二,夫子庙除了它的文化特色外,其商业文化也比较发达,首先是夫子庙建筑群两侧的东、西二市就以其丰富的工艺美术晶、古玩、字画及其他文化用品交易而显示出文化的商业性价值,其次在夫子庙还有小商品市场、花鸟虫鱼市场和古玩、珍藏品交易市场,体现了南京人的一种闲适心态和文化品位。夫子庙已成为现代商品云集的商业中心区之一。

  其三,夫子庙还是南京四时茶食的发源地,随着各种节令的更替和食俗的形成,夫子庙秦淮小吃因时更新,各种茶食店铺,摊贩小吃,应有尽有,成为我国东南地区历史最久、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旅游区。从泮池文德桥至文源桥方圆百米左右的市面,风味饮食店就有数十家之多。可谓咸甜荤素风味迥异;东西南北各有千秋。最著名的店面有百年老店永和园、六凤居、老正兴、奇芳阁、蒋有记等,风味名点和小吃有数百种,极大地强化了夫子庙的区域性特征。

  好,我们已到了始建于1168年的江南贡院遗址。江南贡院是专门用来考试的场所,起初规模并不大,只供府、县学考试之用。明初乡试、会试集中在此举行。后贡院规模扩大,待到清朝,正式定名为江南贡院,已经是规模空前,形成东起姚家巷,西至学宫、孔庙,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的方形整体,其号舍达两万多个,在当时全国贡院中首屈一指。民国之后,贡院冷落,只有明远楼等,作为历史文物被保留下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明远楼,上下三层,四四方方,飞檐出甍,面面皆窗,它本是贡院举行考试期间用来警戒和发号施令之所。如今楼下拱门内保留的明、清和民国年间的石碑,详尽记载了江南贡院的盛衰历史。为有效地保存封建时代科举考场的情景,8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在此建立了“江南贡院陈列馆”,复建了以“千字文”命名的部分号舍,陈列了神态各异的应试学子的塑像,供人们参观。同时,游人们还可以亲自体会一下“金榜题名”的古趣。各位朋友,您不想试一试?

  游罢夫子庙的主要观光点,我们大概可以把夫子庙的特点归纳为以下两点。

  第一,夫子庙是一个庙市合一的活动场所,这是其最大特色,而其他城市的孔庙建筑及其文化氛围通常与商业文明、市井文化相隔离。在夫子庙,一方面是围墙内严谨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是围墙外、秦淮河*充满活力的商业文明,如工艺美术品、小商品、花鸟及现代商场、批销中心,以及业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俗文化,如传统的民风民俗—秦淮灯彩、秦淮风味小吃、云锦工艺、南京白局等,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夫子庙的繁华和与众不同。学宫、孔庙与市场(东西市等)、俗文化(秦淮民风民俗等)和谐相处,高雅的儒学文化与通俗的市井文化、商业文化相互兼容、共同发展,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秦淮文化。

  第二,夫子庙建筑布局中有许多*之最。如象征南京母亲河—秦淮河的长达110米的高大照壁,是全国最大的;泮池是以天然河道秦淮河的一段改作的,是所有孔庙中独一无二的。由此可知,秦淮河在夫子庙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南*庙学宫明德堂的名称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大成殿“三宝”—孔子画像、雕像和孔子生*事迹壁画,堪称全国之最。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南*庙的与众不同,地方*和国家旅游局自80年代以来,开发并形成了以夫子庙为中心的秦淮风光带。在东起东水关、西迄西水关的十里秦淮,发掘出那些被历史湮没的秦淮胜迹,如瞻园、白鹭州、中华门城堡以及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和沿河景观,即所谓的“四点一线”,形成了集山水、园林、市街、河房河厅和民风民俗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现已布局井然,初具规模,景致独特,美不胜收,成为全国旅游景区四十佳之一。基于此,有关部门还开辟了“夜泊秦淮”水上游旅游线路和陆上游一条线,成为继“湖南路灯光夜市”后又一颗照亮南京一片天空的“夜明珠”,使得夜晚的南京城更显魅力。

  各位朋友,夫子庙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合作!

南*庙的导游词2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这是我小时候对夫子庙的第一认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如果你是一名旅游爱好者,曾经来过南京,但是没有去过夫子庙,那真是等于白来了!

  夫子庙是南京的着名景点,历史悠久。夫子庙靠着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就像*的长江与黄河一样。秦淮河上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水里不时跃出来可爱的小鱼,坐在夫子庙的画舫上看风景,别有一番滋味。

  看夫子庙,一定要在晚上来。这时夫子庙灯火通明,霓虹灯五光十色,把城市的上空找的宛如发生了极光一般,十分华丽,此时此刻,人们也不顾着夜晚的疲惫,都来夫子庙闲逛。饿了?哈哈,没问题!FOLLOE ME!鸭血粉丝汤,鸡汁汤包,羊肉串,不够再去KFC!麦当劳也有!还有南京的臭豆腐等经典小吃……对了!还有盐水鸭!盐水鸭可是南京的特产!欢迎品尝!盐水鸭的其中一种叫桂花鸭,在盐水鸭的层次上精益求精,含着桂花的清香。夫子庙当人不是“二号狮子桥”光是吃,也有许多时尚的商铺任你逛。当然,你的眼球也是不会闲着的,夫子庙是很久以前的一个古建筑,蕴含着老南京风味,那墙壁上的精雕细刻,屋顶的绚丽国花纹,美不胜收。还有,那夜晚的秦淮河也更是美丽,那清澈的水面倒映着繁星点点的夜空,绿树,建筑,还有那五颜六色的灯光,把秦淮河照的五彩缤纷。

  到了元宵节,夫子庙更是人山人海,大街小巷里都有卖花灯的小店,有可爱的兔子灯,古老的走马灯、孔明灯。除了花灯,在元宵节那几天里,夫子庙里还有许多的元宵店。元宵有大有小,大的里面有芝麻,小的泡糖水,都十分好吃。

  我们相信,不仅视夫子庙,更是南京,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未来会更加美好!

南*庙的导游词3

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来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画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每当元宵节南京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赏灯。这种风气在明代就已盛行,据说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当他来到秦淮河畔,看到*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亭台楼阁,风景宜人,随口说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开了金口,左右就连夜差人赶造画舫,以博取皇帝欢心。从此,秦淮画访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节时分,更是河上水灯万盏齐放,*龙灯飞舞,歌声、鼓声、欢声、笑声,连绵不绝,通宵达旦,真可谓“秦淮灯火甲天下”。难怪南京有“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的民谚。

  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成泮池,又称月牙他。古时候皇帝讲学的学宫叫辟雍,诸侯讲学成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秀才走两边的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

  再请各位看河对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夫子庙的照壁。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历泽年),长达110米,为全们照壁之冠。各位游客:这座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三年(337年),当时成帝采纳了王导的建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决定立大学于秦淮河畔。原来只建有学宫,孔庙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学富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庙是一个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它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围南临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东端,东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规模庞大。夫子庙虽屡遭破坏,但各代都加以兴修扩建,到清末民初,其楼阁、殿宇的结构和布局堪称东南之冠。现在的夫子庙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几年重建的。请大家回头看,这座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间。这座临街傍水的建筑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

  现在我们来到了清代开辟的庙前广场,广场东西两端竖有两块碑,高有一丈许,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马”,表示对圣人孔子的崇敬。左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宁乡贤朱芙峰等人筹资重建。这是一座在日军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当作“四旧”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复了原来的风貌。广场正中的这座牌坊,叫“天下文枢坊”。请大家继续随我往前走。这座门叫棂星门,这是孔庙的庙门。据传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兴。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来被毁,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过,现在所见到的极星门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极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南*庙的导游词3篇扩展阅读


南*庙的导游词3篇(扩展1)

——介绍南*庙导游词3篇

介绍南*庙导游词1

  南*庙即孔庙,始建于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夫子庙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江南贡院荟萃而成,是秦淮风光的精华。

  孔庙富有明清色彩。它以大成殿为中心,从照壁至卫山南南京《夫子庙》北成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配列,占地广约26300*方米。四周围以高墙,配以门坊、角楼。

  中心庙院:院内植有银杏八棵,古灯对称有致,中间一条笔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此丹墀是祭孔时举行乐舞的地方,正中竖立一尊青铜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是全国最大的孔子青铜像。

  大成殿:夫子庙的主殿,高16.22米,阔28.1米,深21.7米。殿内正中悬挂一幅全国最大的孔子画像,高6.50米、宽3.15米。殿内陈设仿制2500年前的编钟、编磬等十五种古代祭孔乐器,定期进行古曲、雅乐演奏,演出反映明人祭孔礼仪的大型明代祭孔乐舞,使观众听到春秋时代的“钟鼓之乐”、“琴瑟之声”,展现二千多年前另古乐风貌。大殿四周是孔子业绩图壁画,形神并具。

  文化艺术展:中心庙院碑廊里陈列着被誉为“中华一绝”的雨花石展览。大成殿内也经常筹办其他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展,宣传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

  从大成殿后门走出,即进入学宫参观区。学宫是科举时代本省学子读书的最高学府,为使士子接受教化,渐知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所以学宫总是和孔庙建在一起。作为江苏古代文教中心的"学宫位于大成殿后,以明德堂、尊经阁为主体,“东南第一学”门匾由清末状元秦大士题写。


南*庙的导游词3篇(扩展2)

——南*庙导游词3篇

南*庙导游词1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光临南*庙。夫子庙地处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是南京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是新兴的文化、商业、游览中心和庙市合一的繁华之地。

  夫子庙,又叫孔庙、文庙,是祭祀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方。孔子在古代被人们尊称为孔夫子,故其庙宇俗称“夫子庙”。由于儒学的正统地位,它的创始人孔子备受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士子们的尊崇,祀奉他的孔庙遍布全国各地,有的地方还不只一个。夫子庙作为封建士子崇拜的场所,大多与教育设施(如学宫、贡院等)布置在一起,即所谓的庙附于学,一般是在学宫的前面或一侧。

  历史上,南京城区的夫子庙曾有三处,一处在今市*大院内,另一处在朝天宫。现在我们要参观、游览的,是第三处,也是最有名气的一处。它是宋景佑元年(1034年)从朝天宫迁来的,初为建康府学,元为集庆路学,明初为国学,后为应天府学,清迁出府学,改为江宁、上元两县学。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1869年)重建,抗战中为日军焚毁。现存夫子庙为80年代初重建。它采用前庙后学,孔庙在前,学宫在后,后来设立的贡院被布置在学宫的左侧。因此,南*庙比较完整的格局包括三部分,即孔庙、学宫、贡院。以大成殿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及两侧的主要建筑和以明远楼为中心的江南贡院陈列馆成为夫子庙地区最主要的旅游观光点。

  夫子庙地区由于悠久的历史、方便的水上交通,使其在夫子庙出现之前,就已成为古代南京比较有名的“佳丽地”和名士聚居地,因此除了以上所述主要景点外,还有吴敬梓故居、古桃叶渡、萃苑、百年老店一条街、文德桥、王谢故居、乌衣巷、媚香楼等景点。

  现在我们已站在夫子庙中轴线的起点部分—夫子庙广场。环顾四周,南有泮池、照壁、木坊,东西两侧有聚星亭、魁光阁及商业区,北有中轴线上主要建筑大成殿和分布于孔庙东西两侧的东、西二市,形成了夫子庙地区区别于其他城市孔庙的独特氛围,即历史上形成的庙市合一的格局。

  请看广场前的这一条河,它叫秦淮河,是南京人民的母亲河,全长110公里,孕育了早期的南京文明。流经广场的这一段是内秦淮河的一部分,建庙时被改造为泮池,因曲阜孔庙泮水流过而得名。南岸的一堵红墙,是建于明万历(1575年)年间的大照壁,长达110米,气势磅礴,为全国照壁之最。照壁起遮蔽和装饰作用,是整个夫子庙建筑群的开始。泮池北岸石栏则为明正德(1514年)年间所建,是历经了沧桑变迁之后,成为夫子庙建筑群中唯一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小品,抗战前曾加以修整。游人至此,凭栏小憩,观览秦淮秀色,心旷神怡。

  泮池西侧的文德桥现为汉白玉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因为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逢农历11月15日子时左右,皓月当空,凭栏俯视,在桥的两边分别可看到桥影将河中明月分成两个半月,被称为“文德分月”。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一书中就有记述,如果您有机会的话,不妨在农历11月15日来文德桥边看一看。

  文德桥南乌衣巷口的一组徽派建筑群,为“王谢古居”。作为东晋豪族王谢两大家族聚居区,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唐刘禹锡名作《乌衣巷》的诗句,使乌衣巷、王谢旧居变得非常有名,现为“南京六朝历史文化陈列馆。”大家有时间可以进去参观参观。

  现在我们看石栏北侧是新复建的天下文枢坊,表明此处为天下文化中心。三门四柱,颇为壮观。在古代,它与后面的棂星门对应,用于帝王出巡朝圣祀孔,中间高门坊是皇帝幸临的御道,左右供郡亲王出入,一般的官员臣民不能通行,因而*时都用木栅栏封闭起来。

  庙前广场西侧的聚星亭,六角飞檐、古朴大方,外表看双重飞檐翘角,貌似两层结构,其实只有一层,亭名取群星聚集、人才荟萃之意。再请看东边,临水而立的小院子是魁光阁,阁内的魁星亭,三层六面,下临秦淮,景致独特。古有“奎主文章”之说。奎星即魁星,是文运兴旺之兆,是科举时考试夺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历代学子奉为神灵。魁光阁与聚星亭东西犄角相望,互为呼应,融为一体。

  庙前广场北面的石砌坊门,是孔庙第一道大门—棂星门,六柱三门,古朴优美,中间横楣刻有篆文“棂星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取名之由是要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思。三门之间镶嵌有牡丹图案的砖刻浮雕,精雕细琢,美仑美奂。石柱顶端皆用云板,即华表之意,作为一种标志。此乃皇帝祭孔的仪门。

  走过棂星门,我们就来到大成殿的大成门前。

  大成门,又称戟门,是夫子庙的正大门,两旁为持敬门。封建时代只有官员可以由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门进出。进入门内,左右分别树有四块古碑:东边有元至顺二年(1331年)的《封至圣夫人碑》和(封四氏碑),西边有公元1330年的残碑《集庆孔子庙碑》和由市*迁来的甫齐永明二年(484年)的《孔于问礼图碑》。以《孔子问礼图碑》为著。

  院落甬道两旁排列了孔子十二门生中的八位,即闵损、冉耕、冉求、端木赐、冉雍、宰予、言偃和仲由,均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状甚虔诚,栩栩如生。

  向前看,大成殿前的*台为丹墀,俗称露台,高1.4米,东西宽21.8米,南北长“14.0米,四周围以石栏,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角设有石灯笼。此露台用作祭祀和歌舞。露台中央的孔于雕像格外引入注目,青铜质地,达4.18米,重乙37吨,做工精细,维妙维肖,体态丰盈,面部慈祥、深沉,眉宇间透露出伟大思想家特有的睿智,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露台两旁原是两庑,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和存放祭祀、仪礼、佾舞用具的处所。现缩为小两庑,改为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墨迹的碑石30余块,供游人欣赏。

  露台尽头即为巍峨庄严的夫子庙主殿—大成殿,高16.22米,宽27.3米,进深27.9米,是重槽歇山顶的仿古建筑。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书“大成殿”。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大成”当指孔子。“大成”一词,源出《札记.学记》,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又见于《孟子.万章》。“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屋脊鸱吻中有造型精美的“双龙戏珠”立雕,这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轻秀之势,与北方孔庙屋面采用黄色琉璃瓦的富丽恢宏之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之意,这亦是南*庙更接近俗文化的表现之一,亦或称之为“入乡随俗”吧。整座建筑重檐飞翘,斗拱交错,气势雄伟;殿堂七楹,殿廊环立26根仿木圆柱;前后花格长门16扇,内殿藻井枋檩,素雅肃穆。殿中央陈列有高6.5米、宽3.5米的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画像前二侧还有12位门生中的另4位,即孟子,孔汲,曾参、颜回,前面还陈列有柷、琴、卧箜篌,编磬,编钟、古筝、鼓等古代乐器。

  四周墙壁悬挂了38幅反映孔子生*事迹的镶嵌壁画,称为“孔子圣迹图”,是由浙江乐清2OO匠师采用取自浙江、福建,内蒙古、辽宁、青海、广西、广东等省(区)的内玉石,鸡血冻、寿山石,翡翠绿、周村冻等石中名晶及黄金、珠宝、罗钿等贵重的珠宝饰件,耗3年之功雕成,总投资580万元人民币。画面采用*古典全景式构图方式,辅以考证有据的细部描述,做工精细,色泽自然,富有立体感,给人以逼真神奇之感。每幅面高2.5米,宽1.3米,画中有人物408位,造型面目自然、栩栩如生。38幅壁画分别是圣迹之图、题首前言、尼山致祷、麒麟玉书、二龙五老、钧天降圣、俎豆学礼、职司委吏、命名荣贶、职司乘田、问礼老聃、在齐闻韶、晏婴沮封、退修诗书、夹谷会齐、归田谢过、诛少正卯;女乐文马、因膰去鲁。匡人解围。丑次同车之一,丑次同车之二、宋人伐木、楛矢贯隼、适卫击磬、学琴师襄、西河返驾、灵公问陈、子路问津、在陈绝粮、子西沮封、作歌丘陵,杏坛礼乐、跪受赤虹、西狩获麟、梦奠两楹、治任别归、汉高祀鲁。体现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典范形象,这恰如殿中对联所写“气备四时兴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真乃谓“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由大成殿东庑北门出,经东市即进入学宫区。

  东市和西市是由原来进出学宫的东、西甬道改成,用作秦淮河上往返船只经销商品的场所,现已成为夫子庙地区最具特色的工艺美术晶、文化用品销售场所和文化活动场所。

  学宫是封建时代培养人才的场所,有不同层次,如县学、府学(路学、州学等)和国学,都与孔庙毗邻,以示儒学立国,修身的正统地位。学宫包括明德堂、尊经阁、敬一亭、崇圣祠和青云楼等单体建筑。走进学宫大门,就是古风盎然的明德堂,是士子们每月朔、望日朝圣(即孔子)之后,集中听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伦理和*法令)的场所,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对于明德堂的名称,可能有的游客要问,各地夫子庙建筑群中只有“明伦堂”,何以南*庙例外,叫作“明德堂”?确实,南*庙内,明德堂原来也称“明伦堂”,只是当年元军即将攻克南京之时,身陷囹圄的民族英雄南宋宰相文天祥,为了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以明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故保留至今。明德堂后的尊经阁,始建于明朝中期,高三层,18.7米,重檐丁字脊歇山顶,气象非凡,是当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尊经书院分置尊经阁后两边。崇圣祠祀孔子父母,现为梨园;青云楼清时改为图书馆;尊经书院为讲课之所,相当于现在的教室。尊经阁后小高地,叫卫山,建有敬一亭,天下文庙皆有敬一亭始于明嘉靖时,亭内立皇帝御题的“敬一箴”,作为生员士子的座右铭。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敬业之意。

  游完学宫,向东过贡院西街走数十米,就是江南贡院。利用这一段时间,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夫子庙的其他情况。夫子庙地区除了夫子庙自身建筑之外,还有更为引人注目的民风民俗、特色市场和风味小吃。

  其一,南京人向有过灯节的习俗,六朝时期佛兴灯旺,作为帝王之都的南京,每至元宵节,灯火满市井,为全国之冠。明朝时放灯时间延长,正月初八为上灯节。十八日为落灯节,是我国历史上为时最长的灯节,那时南京人几乎“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由此,延至清代以及近代,南京灯节都极为隆重,以夫子庙地区为最盛。建国以后,夫子庙灯会在*的支持和组织下,每年的正月,夫子庙的大街小巷、店堂铺面、河房屋顶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前来观赏的人群络绎不绝,熙熙攘攘,煞是壮观,其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灯彩式样之多,在全国同类灯会中均名列前茅。

  其二,夫子庙除了它的文化特色外,其商业文化也比较发达,首先是夫子庙建筑群两侧的东、西二市就以其丰富的工艺美术晶、古玩、字画及其他文化用品交易而显示出文化的商业性价值,其次在夫子庙还有小商品市场、花鸟虫鱼市场和古玩、珍藏品交易市场,体现了南京人的一种闲适心态和文化品位。夫子庙已成为现代商品云集的商业中心区之一。

  其三,夫子庙还是南京四时茶食的"发源地,随着各种节令的更替和食俗的形成,夫子庙秦淮小吃因时更新,各种茶食店铺,摊贩小吃,应有尽有,成为我国东南地区历史最久、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旅游区。从泮池文德桥至文源桥方圆百米左右的市面,风味饮食店就有数十家之多。可谓咸甜荤素风味迥异;东西南北各有千秋。最著名的店面有百年老店永和园、六凤居、老正兴、奇芳阁、蒋有记等,风味名点和小吃有数百种,极大地强化了夫子庙的区域性特征。

  好,我们已到了始建于1168年的江南贡院遗址。江南贡院是专门用来考试的场所,起初规模并不大,只供府、县学考试之用。明初乡试、会试集中在此举行。后贡院规模扩大,待到清朝,正式定名为江南贡院,已经是规模空前,形成东起姚家巷,西至学宫、孔庙,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的方形整体,其号舍达两万多个,在当时全国贡院中首屈一指。民国之后,贡院冷落,只有明远楼等,作为历史文物被保留下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明远楼,上下三层,四四方方,飞檐出甍,面面皆窗,它本是贡院举行考试期间用来警戒和发号施令之所。如今楼下拱门内保留的明、清和民国年间的石碑,详尽记载了江南贡院的盛衰历史。为有效地保存封建时代科举考场的情景,8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在此建立了“江南贡院陈列馆”,复建了以“千字文”命名的部分号舍,陈列了神态各异的应试学子的塑像,供人们参观。同时,游人们还可以亲自体会一下“金榜题名”的古趣。各位朋友,您不想试一试?

  游罢夫子庙的主要观光点,我们大概可以把夫子庙的特点归纳为以下两点。

  第一,夫子庙是一个庙市合一的活动场所,这是其最大特色,而其他城市的孔庙建筑及其文化氛围通常与商业文明、市井文化相隔离。在夫子庙,一方面是围墙内严谨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是围墙外、秦淮河*充满活力的商业文明,如工艺美术品、小商品、花鸟及现代商场、批销中心,以及业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俗文化,如传统的民风民俗—秦淮灯彩、秦淮风味小吃、云锦工艺、南京白局等,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夫子庙的繁华和与众不同。学宫、孔庙与市场(东西市等)、俗文化(秦淮民风民俗等)和谐相处,高雅的儒学文化与通俗的市井文化、商业文化相互兼容、共同发展,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秦淮文化。

  第二,夫子庙建筑布局中有许多*之最。如象征南京母亲河—秦淮河的长达110米的高大照壁,是全国最大的;泮池是以天然河道秦淮河的一段改作的,是所有孔庙中独一无二的。由此可知,秦淮河在夫子庙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南*庙学宫明德堂的名称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大成殿“三宝”—孔子画像、雕像和孔子生*事迹壁画,堪称全国之最。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南*庙的与众不同,地方*和国家旅游局自80年代以来,开发并形成了以夫子庙为中心的秦淮风光带。在东起东水关、西迄西水关的十里秦淮,发掘出那些被历史湮没的秦淮胜迹,如瞻园、白鹭州、中华门城堡以及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和沿河景观,即所谓的“四点一线”,形成了集山水、园林、市街、河房河厅和民风民俗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现已布局井然,初具规模,景致独特,美不胜收,成为全国旅游景区四十佳之一。基于此,有关部门还开辟了“夜泊秦淮”水上游旅游线路和陆上游一条线,成为继“湖南路灯光夜市”后又一颗照亮南京一片天空的“夜明珠”,使得夜晚的南京城更显魅力。

  各位朋友,夫子庙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合作!

南*庙导游词2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画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每当元宵节南京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赏灯。这种风气在明代就已盛行,据说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当他来到秦淮河畔,看到*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亭台楼阁,风景宜人,随口说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开了金口,左右就连夜差人赶造画舫,以博取皇帝欢心。从此,秦淮画访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节时分,更是河上水灯万盏齐放,*龙灯飞舞,歌声、鼓声、欢声、笑声,连绵不绝,通宵达旦,真可谓“秦淮灯火甲天下”。难怪南京有“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的民谚。

  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成泮池,又称月牙他。古时候皇帝讲学的学宫叫辟雍,诸侯讲学成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秀才走两边的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

  再请各位看河对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夫子庙的照壁。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历泽年),长达110米,为全们照壁之冠。各位游客:这座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三年(337年),当时成帝采纳了王导的建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决定立大学于秦淮河畔。原来只建有学宫,孔庙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学富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庙是一个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它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围南临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东端,东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规模庞大。夫子庙虽屡遭破坏,但各代都加以兴修扩建,到清末民初,其楼阁、殿宇的结构和布局堪称东南之冠。现在的夫子庙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几年重建的。请大家回头看,这座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间。这座临街傍水的建筑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

  现在我们来到了清代开辟的庙前广场,广场东西两端竖有两块碑,高有一丈许,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马”,表示对圣人孔子的崇敬。左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宁乡贤朱芙峰等人筹资重建。这是一座在日军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当作“四旧”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复了原来的风貌。广场正中的这座牌坊,叫“天下文枢坊”。请大家继续随我往前走。这座门叫棂星门,这是孔庙的庙门。据传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兴。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来被毁,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过,现在所见到的极星门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极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南*庙的导游词3篇(扩展3)

——孟子庙导游词-导游词3篇

孟子庙导游词-导游词1

  孟庙是一处长方形、具有五进院落的古建筑群,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排列,有些地方又因地制宜地进行了适当安置。逐院前进,起伏参差,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建筑雄伟,院院不同,格局迥异,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和古建筑的特点,是国内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代表作品。

  孟庙正南门为“棂星门”。门内左右各一坊,左名“继往圣”,右名“开来学”。

  第一进院落的北壁正中为“亚圣庙石坊”。第二进院落的砖铺甬道两侧尽是古老的苍松翠柏,往北为“泰山气象门”。进入此门后,即为第三进院落。此院左右各有门通往庙外,左名“知言门”,右名“养气门”,是过去出于孟庙的主要通道。“养气门”外南侧建有“亚圣木坊”;门内南侧建有“祭器库”三楹。“知言门”内南侧建有“省牲所”三楹。此院北壁,三门并列。正中之门为“承圣门”,门之左侧建有“康熙御碑亭”;左为“启贤门”;右为“致敬门”。“承圣门”内第4进院落即分为东、西、中三路。中为孟庙主体建筑“亚圣殿”,其后为“寝殿”,其前左右两侧建有“东庑”和“西庑”各七楹,院中有“天震井”和“乾隆御碑亭”。东路“启贤门”内为“启圣殿”,其后为“孟母殿”。从“启贤门”到“启圣殿”甬路两侧,竖立着为数众多的历代碑刻,称之为“孟庙碑林”。西路“致敬门”内为一过道小院,东垣有一小门可通往中路“亚圣殿”院,北壁有一小门为“斋戒门”。这一小院四周墙壁上镶嵌着历代名人谒孟庙题咏等数十块小型碑刻。“斋戒门”内建有“致严堂”三楹。堂前有两株元代所植的参天银杏,古老的紫藤萝缠绕着银杏树,凌空而上,蜿蜒曲折,美妙奇绝。“亚圣殿”前的露台两侧各有一小门。东名“礼门”,通往东路“启圣殿”院;西名“义路”,通往西路“致严堂”后院的“祧主祠”。“寝殿”西侧亦有一小门,通往西路的最后一处小院“焚帛池”。孟庙总计建有各型殿宇64楹,碑亭2座,木门坊4座,石坊1座。


南*庙的导游词3篇(扩展4)

——临汾尧庙导游词10篇

临汾尧庙导游词1

  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旧址在汾河以西,,西晋元康年间迁至汾河东岸,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658年),庙址由府城西南迁至城南现址。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

  龙凤之脉

  尧宫甬道中间由龙凤图案刻制的中轴线叫“龙凤之脉”,从大门开始一直通到广运殿,长达300米。龙和凤均为尧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标志,这里的龙凤之脉就是*最吉祥的龙凤通道。

  文物雕塑

  陈列于尧宫甬道两旁的器物是出土于陶寺文化遗址的,700年前我们祖先的生产方式,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生活器具、以及礼仪用品和乐器等。这些文物石雕生动地展示了尧时期的生活和文化,使尧庙更具有历史实证和文化内涵。

  仪门

  “仪门”就是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帝尧的帝王君臣及*民百姓,凡到此处,必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然后恭恭敬敬的严肃前行。仪门门额上的“文明始祖”题词,是对帝尧创始文明政治的最高评价。仪门背面题词“光披四表”,原是清康熙帝为尧殿题写的门匾,意为尧的功德象日月光浑润泽四方万民。

  五凤楼

  “五凤楼”始建于唐乾封年间(公元666年),是尧庙宫内历尽沧桑劫难而幸存的一座文物古建筑,系明清时其的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式,二层有边梯可上。

  “五凤楼”亦称“光天阁”,意为帝尧之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人们把尧与他共同开创基业的四位大臣誉为“五凤”,在尧庙筑楼经念,遂有“五凤楼”。此楼象征君臣团结,天下大治。唐以后历代筑城建殿时都设“五凤楼”,以示河清海宴,国泰民安。 “五凤楼”下层三孔砖券门洞,直通“广运殿”。古代祭祀帝尧时,君主从中间步入,文武大臣从旁洞通行。

  尧井台

  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上古时期,人们都是择水而栖,沿河而居。尧“寻蚁造井”,人类就围井而居,改变了依赖河流而住的状况,遂有了村落、乡镇、城市,形成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至今人们把城市称为市井,把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称为市井文化、市井文明,把井看做为家,把远离家乡叫做“背井离乡”。这口井也被称为“天下第一井”。

  尧宫古柏

  尧井四周有四棵沧桑的古柏,西侧这两棵为“柏抑楸”和“柏抱槐”,即柏树中又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

  柏抱楸,每年四五月间,柏枝丛中盛开红色楸花,游人无不称奇。柏抱槐据传是600多年前从西安慈恩寺移植而来,每逢夏初,柏树从中槐花盛开,芳香四溢,甚为可观。

  东侧这两棵古柏,一棵叫“鸣鹿柏”,一棵叫“夜笑柏”。传说唐代在寝宫雕塑帝尧与夫人鹿仙女的圣橡时,突然跑来一对梅花鹿在柏树下欢蹦鸣叫,故称此树为“鸣鹿柏”,至今它的枝丫树杈,长相酷似梅花鹿角。

  “夜笑柏”系古时一僧人从印度移植而来,昼伏夜长,树寿绵长,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发出沙沙之声,颇似人的笑声,故称“夜笑柏”。

  蟠龙图雕

  镶在尧殿月台台阶上的这个“蟠龙图雕”,是根据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彩绘陶盘”上的蟠龙畋象放大制作的,这贴画蟠龙畋是我国最早的龙的图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龙”。龙型简洁古朴,龙嘴衔含稼禾,反映了人类对农业文明的追求与崇尚。

  广运殿楹联

  广运殿楹联是20xx年尧宫大修之后,由尧都区区长宿青*所撰,著名书法家樊习一先生书写。对联以根祖为题,高度概括了尧对中华民族的重要贡献,突出了尧庙的根祖本色。

  上联:“居*阳倚河汾深植民族之根”,意为尧定都*阳,依托黄河、汾河流域的优越条件,协和万邦,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民族,所以说,中华民族始于尧,尧都是民族根祖所在。

  下联:“启文明定中华垂誉国家先祖”,意为尧钦定历法,创建文字,开凿水井,结束了原始生产方式,开始实现向文明过渡的历史转折,并创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国家管理形式,因而才有“*之称始于尧”之说,尧被誉为国祖和文明先祖。

  广运殿

  “广运殿”亦称尧殿,是帝尧召见群臣的殿堂。殿宽9间,进深5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高达27米。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故曰“广运殿”。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说帝尧功德无量,人民简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他。尧与四位大臣的铜象是20xx年元朋18日安放的。威仪祥慈的帝尧坐像高达5米,形象逼真朴实的四大臣圣像高达4.1米。

  尧是五帝之一,姓伊祁,名放勋,13岁被封到陶地任职,15岁被封到唐地为唐侯,因而亦称陶唐氏。尧16岁被推为首领,在位90年,他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推进农耕,用古朴的科学推动了人类的进步;设立“华表木”“敢谏鼓”,实行禅让,首开民主政治之先河;教化民众,协和万邦,创尧天舜日之盛世。孔子赞尧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帝尧高寿114岁而终,至今民间将高寿者亦称为“尧年”。

  尧两侧与尧并称为“五凤”的四位大臣是:四岳,尧时期掌管山岳祭祀的官儿。后稷,是主掌农业的大臣。羲和,尧时期的天文学家和掌管历法的官儿。皋陶,尧时期任大理之职,是方管刑律的大臣,他执法如山,公正廉明,据说“画地为牢”就是他民明的。

  广运殿为尧庙建筑群的主殿。该项目为国家级重点修复工程,建筑面积为2400余*米,工程造价为105万元(1983年造价)。建筑为清代无斗拱大木作建筑。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的资深古建筑专家冯冬青先生根据现状构件和历史资料,主持勘测、复原设计和工程技术指导。该项目修复设计时间为1983年6月-- 1987年7月。

  寝宫

  尧的寝宫始建于唐麟德年间(公元664年),宫内供奉着帝尧与其夫人鹿仙女的塑像。传说帝尧定都*阳不久,去仙洞视察民情,巧遇鹿仙女,双方相爱,择日成婚。成婚之处就在鹿仙洞。成婚那夜,对面山峰红光照射,状如腊烛。此后,人们把帝尧与夫人分女成婚的山洞称之为“洞房”,世上才有了洞房花烛夜之说,所以华夏儿女反成婚之居皆称为“洞房”。

  祭祖堂

  *人自古以来有崇拜祖先的美德,尧舜禹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是伟大的先祖。尧庙祭祖堂是炎黄子孙祭祀先祖的殿堂,供奉着尧舜禹君臣后裔姓氏牌位,涵盖了千家姓大部分。在祭祖文化堂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先祖,知道自己的根脉,寻到血缘之根,精神之魂和根祖文化之源。

  虞舜殿

  舜殿的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殿内虞舜塑像高3.5米,打破了神化官化色彩,以人文先祖的形象进行了设计雕塑。尧在位70年时访到舜,考察三年后由舜辅政20年,禅让于舜,而后8年故世。舜又效仿帝尧,在老年将帝位禅让于禹。这就是*历史上被千古颂传的“尧舜禅让”。

  舜姓姚,名重华,属有虞氏,故称虞舜。舜接替尧位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刑罚,广旋仁政,使四海宾服,国泰民安,将国家治理得政通人和,天下安乐,创建了千古颂扬的“尧天舜日”太*盛世。舜20岁时以孝闻名,30岁时尧举用他,50岁时代行天子政事,61岁接替尧登上帝位。登位39年到南方巡视,逝于苍梧境内,葬于江南九嶷山。

  大禹殿

  大禹殿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禹姓姒,名文命。尧任用鲧治理洪水,鲧采用拦挡堵截的办法治理,结果没有成功,被流放羽山而死。舜推荐禹治水。禹受命后劳苦身躯,精心治理,治水十三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后开通了九座大山,疏浚了九大湖泽,疏导了九条大河,划定了九州地界,终于完成了*治水土的大业,加而受到老百姓的热爱。于是帝舜便将其位禅让于禹。舜逝世,禹即天子位,国号为夏后,故禹也被儿为夏禹。殿内大禹塑像高3.5米,取材于“大禹治水”,突出了先祖对农业水利的贡献,塑像古朴自然,与我们更加贴近,充分体现了尧庙的祖庙特征。

  中华帝尧钟

  钟楼内悬挂的在华帝尧钟,重达21吨,喻指铸造于21世纪;高366公分,象征农历一年366天;直径240公分,象征一年24个节令;钟齿为12个,寓意一年12个月;钟面镶铸着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羲和制历,皋陶神判,和合议政,藜羹鹿裘,历山访贤,禅让虞舜八幅图案,展示着丰厚了尧文化底蕴,歌颂了“三圣”的业绩功德,赞誉了钟鸣鼎盛的尧天舜日。

  “尧典壁”廊

  “尧典壁”位于尧宫东侧,南北长达300米,高3.3米,镶有碑石380块,镌刻3万余字,是全国第一座雕刻尧、舜、禹历史文献的纪念壁,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碑文内容由南往北伸展,图文并茂,共分为13辑,即:《尚书。尧典》、《尧典图说》、《尚书。舜典》、《舜典图说》、《尚书。大禹谟》、《大禹谟图说》、《尚书。禹贡》、《禹贡图说》、《帝王赞尧》、《先贤咏尧》、《本纪尧传》、《典籍评尧》、《史载记尧》等。“尧典壁”是一部三圣功绩的精化史,“尧典壁廊”被誉为“天下第一廊”。

  天下第一鼓

  “中华帝尧鼓”称之为天下第一鼓。迄今为止,天下还没有比它大的鼓。这面鼓直径3.11米,高1.2米,鼓的两面均是整张牛皮而著,20xx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帝尧“敢谏鼓”,广开言路,开张圣听,纳谏除弊,开创了民主理政之先河,带来了“尧天舜日”之盛世。置鼓于尧庙,就是要弘扬帝尧精神,传承文明,恢弘正气。此鼓是襄汾县红跃鼓厂承制。厂长卫红跃历经半载,寻遍全国十三个省市才觅到了这两张牛皮,制成了这面象征先祖民主精神的大鼓。

  华表

  尧殿两侧木桩,是尧设立的“诽谤木”,亦称华表木。《辞海》记载:“华表,亦称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桩”。尧是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正是要博纳众谏,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以便改进朝政。为了打消大家的顾忌,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就特意树起了这一诽谤木。可以说,“诽谤木”是体现尧民主政治的初评。随着时代的推移,诽谤木演变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但已失去帝尧设立诽谤木的本意,成了历代帝王皇宫的装饰物和帝王尊严的标志物。

  华表为尧所创,始于尧都。20xx年我们在尧都广场筑建了“尧都华表”,高达21米,寓意21世纪;柱身蟠曲着中华世纪龙,苍劲威武,顶端的冲天吼,生机勃勃,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底座有长城图案和黄河壶口瀑布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社稷永固,为*第一华表。

  千家姓纪念壁

  在尧宫门前的广场西侧,有高达6.6米,长达100米的千家姓纪念壁,以长城造型,花岗岩构筑,气势宏伟,可谓天下之最。纪念壁镌刻1566个姓氏,以*传统书法真、草、隶、篆四种字体雕刻,并镶有“华夏子孙,同根共祖”八个显赫大字。纪念壁前的“叶落归根”大型铜雕,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根深,有着浓厚的血脉联系。

  *地形立体图

  位于华表广场的*地形立体图,是按十亿分之一的比例微缩制作,面积为9600*米,分为四种色区,山川、河流、高原、*原、湖泊、岛屿等立体展现,新颖别致,气势壮观,可谓全国最大的*地形立体微缩景观。

  二十四节气图

  尧任命羲和、羲仲等人观察天象,根据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了历法,一年以366天为一周期,剩下的天数用润月的办法解决,这就是农历的来历。尧钦定历法,有序了农业,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因而在宫前尧门通道两侧刻制了象征日月星辰的`石雕和二十四节气日历图,使帝尧功绩得以形象展现,国祖尧庙更具文化特色。

临汾尧庙导游词2

  临汾市是山西主要的粮食产区,该区境内有雄伟高峻的山峰,清澈奔涌的泉水,稀有珍贵的动植物。在普遍缺水的黄土高原上,临汾市的绿化成果相当可观,因而又有“花果城”之称,并正越来越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睐。

  到临汾旅游主要是为了欣赏距其165公里处的壶口瀑布,至于临汾市本身的景点则是以历史文化遗迹为主。临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帝王——尧的都城,由此可知,在很久以前,这里就是人类生息劳作的场所。

  临汾景点以临汾为中心向四周呈现辐射状。洪洞县的霍山广胜寺,其飞虹塔是*最高的琉璃宝塔;古大槐树,是明初山西向中原大移民的集合出发地;明代监狱(又称苏三监狱)是*现存最早的古代县级衙狱;襄汾的丁村文化遗址,以发掘出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而闻名中外;丁村民俗博物馆,原为典型的明、清民居,现为展示晋南民俗文化的场所;侯马的晋国遗址,是春秋时代晋国都城新田所在地;尧庙和尧陵的存在,足以证实尧都*阳之说。

临汾尧庙导游词3

  中华始祖之一的尧身后,后工钱了眷念他——古代的第一个名君,在临汾城南四公里的"处所构筑了尧庙。地址地叫尧庙村,因为帝尧建都临汾,因而史称“尧都*阳”。尧庙建于临汾,更证实了这一说法的正确。

  尧,听说是帝喾的后世,黄帝的五世孙,名放勋,号陶(音yao)唐氏,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古帝。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惟天为大,唯尧侧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可见尧王好事无量,众民爱慕。

  尧庙前有一古朴门楼,正中刻有“古帝尧庙”四个大字,东、西双方横楣上写着“就日”和“瞻云”。庙始建于晋代,后经唐、元、明、清历代建筑,不绝扩大。庙内前面有对象朝房、光天阁、尧井亭,后头有尧宫、舜宫、禹宫、万寿宫,最后是寝宫,对象双方尚有很多房舍、庭院。据史传,尧庙局限最大时占地七百八十余亩。

  进了尧庙,起首看到的是奇丽的五凤楼。它始建于唐代乾封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汗青。楼高十九点三米,三层十二檐,楼底有砖建窑廊三孔,有直通三层角柱十三根,甚为宏伟。楼顶竖立陶人三十余个,陶狮为中,风吹可上下走动,异常雅观。听说,尧王常同他的四个大臣(既两位宰相。两位阁老)登楼远眺,而其时人们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为“五凤”,并有“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五凤楼”之名便由此而来。

  五凤楼的后头有尧井亭。该亭始建于东晋太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汗青。亭为六角高檐楼阁情势,小巧玲珑,很是别致。亭中水井听说是尧王亲手所掘。井的直径八寸,井壁为两层,外层有卯榫砖九块一圈,叠圈砌成。相传尧井通海,至今井下泉水汩汩,清冽可饮。

  广运殿亦称尧宫,是召见众臣共商国是的处所,也是庙内的主体构筑。始建于唐显庆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汗青。殿高二十三米,通进深二十六点三米,通面宽四十三米。殿内有十二米通顶立柱四十二根。柱下石基座镌刻风雅,狮子、麒麟有声有色,各式花草竟斗可妍,实为海内有数。大殿龛内,有高达二米八的唐塑尧王像,双方站着两位宰相和两位阁老。尧王,听说姓伊,是尧庙南八里伊村人。伊村现尚存刻有“帝尧茅茨土阶”的石碑。相传尧王早年就住在土阶上的茅草房子里。《韩非子.五蠹》中写道:尧王住的茅草屋,吃的野菜根,不加调味,用土缸盛饮水,粗布仅掩身材,冬天披鹿皮,衣履不到破烂不堪不换。可见尧王的糊口异常费力。

  广运殿后是寝宫,始建于唐代麟德年间,距今约一千三百多年。宫龛内塑有尧王和其老婆的像。听说尧王的老婆是鹿仙女,生于姑射山中。山上现有鹿仙女洞、鹿仙女照镜石(一亩多大)、梳妆台等。

  庙内苍劲的古柏,植于晋代,高十数米,直径两米多,异常有数。个中的柏抱槐、柏抱楸,每至夏季,柏树中间盛开着槐花、秋花、奇趣盎然,堪助游兴。

  尧陵位于尧庙东北30公里的郭村和涝河之间。尧陵的陵丘为纯净黄土建成,高五十米,环周八十米,陵上松柏翠,周围土崖环峙,涝河水经陵前南流。远眺如一高耸的丘峦,异常壮观。尧陵前筑有祠庙,听说是唐初建设。金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碑记说,唐太宗征辽曾驻跸于另外,因谒尧陵遂塑己像。元、明、清历代均有修缮。祠内现存有山门、牌楼、厢屋、献殿、垛殿、寝殿、碑亭等构筑,机关紧凑,木雕风雅,红墙绿瓦,分外精明。

  祠内,存有碑碣十余通,碑文记实了尧王故绩及尧陵沿革;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立的一块碑上刻有尧陵全图,至此生涯齐备。

临汾尧庙导游词4

  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旧址在汾河以西,,西晋元康年间迁至汾河东岸,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658年),庙址由府城西南迁至城南现址。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

  龙凤之脉

  尧宫甬道中间由龙凤图案刻制的中轴线叫“龙凤之脉”,从大门开始一直通到广运殿,长达300米。龙和凤均为尧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标志,这里的龙凤之脉就是*最吉祥的龙凤通道。

  文物雕塑

  陈列于尧宫甬道两旁的器物是出土于陶寺文化遗址的,700年前我们祖先的生产方式,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生活器具、以及礼仪用品和乐器等。这些文物石雕生动地展示了尧时期的生活和文化,使尧庙更具有历史实证和文化内涵。

  仪门

  “仪门”就是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帝尧的帝王君臣及*民百姓,凡到此处,必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然后恭恭敬敬的严肃前行。仪门门额上的“文明始祖”题词,是对帝尧创始文明政治的最高评价。仪门背面题词“光披四表”,原是清康熙帝为尧殿题写的门匾,意为尧的功德象日月光浑润泽四方万民。

  五凤楼

  “五凤楼”始建于唐乾封年间(公元666年),是尧庙宫内历尽沧桑劫难而幸存的一座文物古建筑,系明清时其的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式,二层有边梯可上。

  “五凤楼”亦称“光天阁”,意为帝尧之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人们把尧与他共同开创基业的四位大臣誉为“五凤”,在尧庙筑楼经念,遂有“五凤楼”。此楼象征君臣团结,天下大治。唐以后历代筑城建殿时都设“五凤楼”,以示河清海宴,国泰民安。 “五凤楼”下层三孔砖券门洞,直通“广运殿”。古代祭祀帝尧时,君主从中间步入,文武大臣从旁洞通行。

  尧井台

  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上古时期,人们都是择水而栖,沿河而居。尧“寻蚁造井”,人类就围井而居,改变了依赖河流而住的状况,遂有了村落、乡镇、城市,形成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至今人们把城市称为市井,把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称为市井文化、市井文明,把井看做为家,把远离家乡叫做“背井离乡”。这口井也被称为“天下第一井”。

  尧宫古柏

  尧井四周有四棵沧桑的古柏,西侧这两棵为“柏抑楸”和“柏抱槐”,即柏树中又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

  柏抱楸,每年四五月间,柏枝丛中盛开红色楸花,游人无不称奇。柏抱槐据传是600多年前从西安慈恩寺移植而来,每逢夏初,柏树从中槐花盛开,芳香四溢,甚为可观。

  东侧这两棵古柏,一棵叫“鸣鹿柏”,一棵叫“夜笑柏”。传说唐代在寝宫雕塑帝尧与夫人鹿仙女的圣橡时,突然跑来一对梅花鹿在柏树下欢蹦鸣叫,故称此树为“鸣鹿柏”,至今它的枝丫树杈,长相酷似梅花鹿角。

  “夜笑柏”系古时一僧人从印度移植而来,昼伏夜长,树寿绵长,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发出沙沙之声,颇似人的笑声,故称“夜笑柏”。

  蟠龙图雕

  镶在尧殿月台台阶上的这个“蟠龙图雕”,是根据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彩绘陶盘”上的蟠龙畋象放大制作的,这贴画蟠龙畋是我国最早的龙的图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龙”。龙型简洁古朴,龙嘴衔含稼禾,反映了人类对农业文明的追求与崇尚。

  广运殿楹联

  广运殿楹联是20xx年尧宫大修之后,由尧都区区长宿青*所撰,著名书法家樊习一先生书写。对联以根祖为题,高度概括了尧对中华民族的重要贡献,突出了尧庙的根祖本色。

  上联:“居*阳倚河汾深植民族之根”,意为尧定都*阳,依托黄河、汾河流域的优越条件,协和万邦,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民族,所以说,中华民族始于尧,尧都是民族根祖所在。

  下联:“启文明定中华垂誉国家先祖”,意为尧钦定历法,创建文字,开凿水井,结束了原始生产方式,开始实现向文明过渡的历史转折,并创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国家管理形式,因而才有“*之称始于尧”之说,尧被誉为国祖和文明先祖。

  广运殿

  “广运殿”亦称尧殿,是帝尧召见群臣的殿堂。殿宽9间,进深5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高达27米。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故曰“广运殿”。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说帝尧功德无量,人民简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他。尧与四位大臣的铜象是20xx年元朋18日安放的。威仪祥慈的帝尧坐像高达5米,形象逼真朴实的四大臣圣像高达4.1米。

  尧是五帝之一,姓伊祁,名放勋,13岁被封到陶地任职,15岁被封到唐地为唐侯,因而亦称陶唐氏。尧16岁被推为首领,在位90年,他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推进农耕,用古朴的科学推动了人类的进步;设立“华表木”“敢谏鼓”,实行禅让,首开民主政治之先河;教化民众,协和万邦,创尧天舜日之盛世。孔子赞尧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帝尧高寿114岁而终,至今民间将高寿者亦称为“尧年”。

  尧两侧与尧并称为“五凤”的四位大臣是:四岳,尧时期掌管山岳祭祀的官儿。后稷,是主掌农业的大臣。羲和,尧时期的天文学家和掌管历法的官儿。皋陶,尧时期任大理之职,是方管刑律的大臣,他执法如山,公正廉明,据说“画地为牢”就是他民明的。

  广运殿为尧庙建筑群的主殿。该项目为国家级重点修复工程,建筑面积为2400余*米,工程造价为105万元(1983年造价)。建筑为清代无斗拱大木作建筑。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的资深古建筑专家冯冬青先生根据现状构件和历史资料,主持勘测、复原设计和工程技术指导。该项目修复设计时间为1983年6月-- 1987年7月。

  寝宫

  尧的寝宫始建于唐麟德年间(公元664年),宫内供奉着帝尧与其夫人鹿仙女的塑像。传说帝尧定都*阳不久,去仙洞视察民情,巧遇鹿仙女,双方相爱,择日成婚。成婚之处就在鹿仙洞。成婚那夜,对面山峰红光照射,状如腊烛。此后,人们把帝尧与夫人分女成婚的山洞称之为“洞房”,世上才有了洞房花烛夜之说,所以华夏儿女反成婚之居皆称为“洞房”。

  祭祖堂

  *人自古以来有崇拜祖先的美德,尧舜禹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是伟大的先祖。尧庙祭祖堂是炎黄子孙祭祀先祖的殿堂,供奉着尧舜禹君臣后裔姓氏牌位,涵盖了千家姓大部分。在祭祖文化堂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先祖,知道自己的根脉,寻到血缘之根,精神之魂和根祖文化之源。

  虞舜殿

  舜殿的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殿内虞舜塑像高3.5米,打破了神化官化色彩,以人文先祖的形象进行了设计雕塑。尧在位70年时访到舜,考察三年后由舜辅政20年,禅让于舜,而后8年故世。舜又效仿帝尧,在老年将帝位禅让于禹。这就是*历史上被千古颂传的“尧舜禅让”。

  舜姓姚,名重华,属有虞氏,故称虞舜。舜接替尧位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刑罚,广旋仁政,使四海宾服,国泰民安,将国家治理得政通人和,天下安乐,创建了千古颂扬的“尧天舜日”太*盛世。舜20岁时以孝闻名,30岁时尧举用他,50岁时代行天子政事,61岁接替尧登上帝位。登位39年到南方巡视,逝于苍梧境内,葬于江南九嶷山。

  大禹殿

  大禹殿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禹姓姒,名文命。尧任用鲧治理洪水,鲧采用拦挡堵截的办法治理,结果没有成功,被流放羽山而死。舜推荐禹治水。禹受命后劳苦身躯,精心治理,治水十三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后开通了九座大山,疏浚了九大湖泽,疏导了九条大河,划定了九州地界,终于完成了*治水土的大业,加而受到老百姓的热爱。于是帝舜便将其位禅让于禹。舜逝世,禹即天子位,国号为夏后,故禹也被儿为夏禹。殿内大禹塑像高3.5米,取材于“大禹治水”,突出了先祖对农业水利的贡献,塑像古朴自然,与我们更加贴近,充分体现了尧庙的祖庙特征。

  中华帝尧钟

  钟楼内悬挂的在华帝尧钟,重达21吨,喻指铸造于21世纪;高366公分,象征农历一年366天;直径240公分,象征一年24个节令;钟齿为12个,寓意一年12个月;钟面镶铸着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羲和制历,皋陶神判,和合议政,藜羹鹿裘,历山访贤,禅让虞舜八幅图案,展示着丰厚了尧文化底蕴,歌颂了“三圣”的业绩功德,赞誉了钟鸣鼎盛的尧天舜日。

  “尧典壁”廊

  “尧典壁”位于尧宫东侧,南北长达300米,高3.3米,镶有碑石380块,镌刻3万余字,是全国第一座雕刻尧、舜、禹历史文献的纪念壁,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碑文内容由南往北伸展,图文并茂,共分为13辑,即:《尚书。尧典》、《尧典图说》、《尚书。舜典》、《舜典图说》、《尚书。大禹谟》、《大禹谟图说》、《尚书。禹贡》、《禹贡图说》、《帝王赞尧》、《先贤咏尧》、《本纪尧传》、《典籍评尧》、《史载记尧》等。“尧典壁”是一部三圣功绩的精化史,“尧典壁廊”被誉为“天下第一廊”。

  天下第一鼓

  “中华帝尧鼓”称之为天下第一鼓。迄今为止,天下还没有比它大的鼓。这面鼓直径3.11米,高1.2米,鼓的两面均是整张牛皮而著,20xx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帝尧“敢谏鼓”,广开言路,开张圣听,纳谏除弊,开创了民主理政之先河,带来了“尧天舜日”之盛世。置鼓于尧庙,就是要弘扬帝尧精神,传承文明,恢弘正气。此鼓是襄汾县红跃鼓厂承制。厂长卫红跃历经半载,寻遍全国十三个省市才觅到了这两张牛皮,制成了这面象征先祖民主精神的大鼓。

  华表

  尧殿两侧木桩,是尧设立的“诽谤木”,亦称华表木。《辞海》记载:“华表,亦称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桩”。尧是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正是要博纳众谏,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以便改进朝政。为了打消大家的顾忌,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就特意树起了这一诽谤木。可以说,“诽谤木”是体现尧民主政治的初评。随着时代的推移,诽谤木演变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但已失去帝尧设立诽谤木的本意,成了历代帝王皇宫的装饰物和帝王尊严的标志物。

  华表为尧所创,始于尧都。20xx年我们在尧都广场筑建了“尧都华表”,高达21米,寓意21世纪;柱身蟠曲着中华世纪龙,苍劲威武,顶端的冲天吼,生机勃勃,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底座有长城图案和黄河壶口瀑布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社稷永固,为*第一华表。

  千家姓纪念壁

  在尧宫门前的广场西侧,有高达6.6米,长达100米的千家姓纪念壁,以长城造型,花岗岩构筑,气势宏伟,可谓天下之最。纪念壁镌刻1566个姓氏,以*传统书法真、草、隶、篆四种字体雕刻,并镶有“华夏子孙,同根共祖”八个显赫大字。纪念壁前的“叶落归根”大型铜雕,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根深,有着浓厚的血脉联系。

  *地形立体图

  位于华表广场的*地形立体图,是按十亿分之一的比例微缩制作,面积为9600*米,分为四种色区,山川、河流、高原、*原、湖泊、岛屿等立体展现,新颖别致,气势壮观,可谓全国最大的*地形立体微缩景观。

  二十四节气图

  尧任命羲和、羲仲等人观察天象,根据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了历法,一年以366天为一周期,剩下的天数用润月的办法解决,这就是农历的来历。尧钦定历法,有序了农业,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因而在宫前尧门通道两侧刻制了象征日月星辰的石雕和二十四节气日历图,使帝尧功绩得以形象展现,国祖尧庙更具文化特色。

临汾尧庙导游词5

  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旧址在汾河以西,,西晋元康年间迁至汾河东岸,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658年),庙址由府城西南迁至城南现址。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

  龙凤之脉

  尧宫甬道中间由龙凤图案刻制的中轴线叫“龙凤之脉”,从大门开始一直通到广运殿,长达300米。龙和凤均为尧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标志,这里的龙凤之脉就是*最吉祥的龙凤通道。

  文物雕塑

  陈列于尧宫甬道两旁的器物是出土于陶寺文化遗址的,700年前我们祖先的生产方式,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生活器具、以及礼仪用品和乐器等。这些文物石雕生动地展示了尧时期的生活和文化,使尧庙更具有历史实证和文化内涵。

  仪门

  “仪门”就是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帝尧的帝王君臣及*民百姓,凡到此处,必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然后恭恭敬敬的严肃前行。仪门门额上的“文明始祖”题词,是对帝尧创始文明政治的最高评价。仪门背面题词“光披四表”,原是清康熙帝为尧殿题写的门匾,意为尧的功德象日月光浑润泽四方万民。

  五凤楼

  “五凤楼”始建于唐乾封年间(公元666年),是尧庙宫内历尽沧桑劫难而幸存的一座文物古建筑,系明清时其的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式,二层有边梯可上。

  “五凤楼”亦称“光天阁”,意为帝尧之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人们把尧与他共同开创基业的四位大臣誉为“五凤”,在尧庙筑楼经念,遂有“五凤楼”。此楼象征君臣团结,天下大治。唐以后历代筑城建殿时都设“五凤楼”,以示河清海宴,国泰民安。 “五凤楼”下层三孔砖券门洞,直通“广运殿”。古代祭祀帝尧时,君主从中间步入,文武大臣从旁洞通行。

  尧井台

  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上古时期,人们都是择水而栖,沿河而居。尧“寻蚁造井”,人类就围井而居,改变了依赖河流而住的状况,遂有了村落、乡镇、城市,形成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至今人们把城市称为市井,把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称为市井文化、市井文明,把井看做为家,把远离家乡叫做“背井离乡”。这口井也被称为“天下第一井”。

  尧宫古柏

  尧井四周有四棵沧桑的古柏,西侧这两棵为“柏抑楸”和“柏抱槐”,即柏树中又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

  柏抱楸,每年四五月间,柏枝丛中盛开红色楸花,游人无不称奇。柏抱槐据传是600多年前从西安慈恩寺移植而来,每逢夏初,柏树从中槐花盛开,芳香四溢,甚为可观。

  东侧这两棵古柏,一棵叫“鸣鹿柏”,一棵叫“夜笑柏”。传说唐代在寝宫雕塑帝尧与夫人鹿仙女的圣橡时,突然跑来一对梅花鹿在柏树下欢蹦鸣叫,故称此树为“鸣鹿柏”,至今它的枝丫树杈,长相酷似梅花鹿角。

  “夜笑柏”系古时一僧人从印度移植而来,昼伏夜长,树寿绵长,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发出沙沙之声,颇似人的笑声,故称“夜笑柏”。

  蟠龙图雕

  镶在尧殿月台台阶上的这个“蟠龙图雕”,是根据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彩绘陶盘”上的蟠龙畋象放大制作的,这贴画蟠龙畋是我国最早的龙的图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龙”。龙型简洁古朴,龙嘴衔含稼禾,反映了人类对农业文明的追求与崇尚。

  广运殿楹联

  广运殿楹联是20xx年尧宫大修之后,由尧都区区长宿青*所撰,著名书法家樊习一先生书写。对联以根祖为题,高度概括了尧对中华民族的重要贡献,突出了尧庙的根祖本色。

  上联:“居*阳倚河汾深植民族之根”,意为尧定都*阳,依托黄河、汾河流域的优越条件,协和万邦,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民族,所以说,中华民族始于尧,尧都是民族根祖所在。

  下联:“启文明定中华垂誉国家先祖”,意为尧钦定历法,创建文字,开凿水井,结束了原始生产方式,开始实现向文明过渡的历史转折,并创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国家管理形式,因而才有“*之称始于尧”之说,尧被誉为国祖和文明先祖。

  广运殿

  “广运殿”亦称尧殿,是帝尧召见群臣的殿堂。殿宽9间,进深5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高达27米。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故曰“广运殿”。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说帝尧功德无量,人民简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他。尧与四位大臣的铜象是20xx年元朋18日安放的。威仪祥慈的帝尧坐像高达5米,形象逼真朴实的四大臣圣像高达4.1米。

  尧是五帝之一,姓伊祁,名放勋,13岁被封到陶地任职,15岁被封到唐地为唐侯,因而亦称陶唐氏。尧16岁被推为首领,在位90年,他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推进农耕,用古朴的科学推动了人类的进步;设立“华表木”“敢谏鼓”,实行禅让,首开民主政治之先河;教化民众,协和万邦,创尧天舜日之盛世。孔子赞尧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帝尧高寿114岁而终,至今民间将高寿者亦称为“尧年”。

  尧两侧与尧并称为“五凤”的四位大臣是:四岳,尧时期掌管山岳祭祀的官儿。后稷,是主掌农业的大臣。羲和,尧时期的天文学家和掌管历法的官儿。皋陶,尧时期任大理之职,是方管刑律的大臣,他执法如山,公正廉明,据说“画地为牢”就是他民明的。

  广运殿为尧庙建筑群的主殿。该项目为国家级重点修复工程,建筑面积为2400余*米,工程造价为105万元(1983年造价)。建筑为清代无斗拱大木作建筑。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的资深古建筑专家冯冬青先生根据现状构件和历史资料,主持勘测、复原设计和工程技术指导。该项目修复设计时间为1983年6月 -- 1987年7月。

  寝宫

  尧的寝宫始建于唐麟德年间(公元664年),宫内供奉着帝尧与其夫人鹿仙女的塑像。传说帝尧定都*阳不久,去仙洞视察民情,巧遇鹿仙女,双方相爱,择日成婚。成婚之处就在鹿仙洞。成婚那夜,对面山峰红光照射,状如腊烛。此后,人们把帝尧与夫人分女成婚的山洞称之为“洞房”,世上才有了洞房花烛夜之说,所以华夏儿女反成婚之居皆称为“洞房”。

  祭祖堂

  *人自古以来有崇拜祖先的美德,尧舜禹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是伟大的先祖。尧庙祭祖堂是炎黄子孙祭祀先祖的殿堂,供奉着尧舜禹君臣后裔姓氏牌位,涵盖了千家姓大部分。在祭祖文化堂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先祖,知道自己的根脉,寻到血缘之根,精神之魂和根祖文化之源。

  虞舜殿

  舜殿的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殿内虞舜塑像高3.5米,打破了神化官化色彩,以人文先祖的形象进行了设计雕塑。尧在位70年时访到舜,考察三年后由舜辅政20年,禅让于舜,而后8年故世。舜又效仿帝尧,在老年将帝位禅让于禹。这就是*历史上被千古颂传的“尧舜禅让”。

  舜姓姚,名重华,属有虞氏,故称虞舜。舜接替尧位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刑罚,广旋仁政,使四海宾服,国泰民安,将国家治理得政通人和,天下安乐,创建了千古颂扬的“尧天舜日”太*盛世。舜20岁时以孝闻名,30岁时尧举用他,50岁时代行天子政事,61岁接替尧登上帝位。登位39年到南方巡视,逝于苍梧境内,葬于江南九嶷山。

  大禹殿

  大禹殿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禹姓姒,名文命。尧任用鲧治理洪水,鲧采用拦挡堵截的办法治理,结果没有成功,被流放羽山而死。舜推荐禹治水。禹受命后劳苦身躯,精心治理,治水十三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后开通了九座大山,疏浚了九大湖泽,疏导了九条大河,划定了九州地界,终于完成了*治水土的大业,加而受到老百姓的热爱。于是帝舜便将其位禅让于禹。舜逝世,禹即天子位,国号为夏后,故禹也被儿为夏禹。殿内大禹塑像高3.5米,取材于“大禹治水”,突出了先祖对农业水利的贡献,塑像古朴自然,与我们更加贴近,充分体现了尧庙的祖庙特征。

  中华帝尧钟

  钟楼内悬挂的在华帝尧钟,重达21吨,喻指铸造于21世纪;高366公分,象征农历一年366天;直径240公分,象征一年24个节令;钟齿为12个,寓意一年12个月;钟面镶铸着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羲和制历,皋陶神判,和合议政,藜羹鹿裘,历山访贤,禅让虞舜八幅图案,展示着丰厚了尧文化底蕴,歌颂了“三圣”的业绩功德,赞誉了钟鸣鼎盛的尧天舜日。

  “尧典壁”廊

  “尧典壁”位于尧宫东侧,南北长达300米,高3.3米,镶有碑石380块,镌刻3万余字,是全国第一座雕刻尧、舜、禹历史文献的纪念壁,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碑文内容由南往北伸展,图文并茂,共分为13辑, 即:《尚书。尧典》、《尧典图说》、《尚书。舜典》、《舜典图说》、《尚书。大禹谟》、《大禹谟图说》、《尚书。禹贡》、《禹贡图说》、《帝王赞尧》、《先贤咏尧》、《本纪尧传》、《典籍评尧》、《史载记尧》等。“尧典壁”是一部三圣功绩的精化史,“尧典壁廊”被誉为“天下第一廊”。

  天下第一鼓

  “中华帝尧鼓”称之为天下第一鼓。迄今为止,天下还没有比它大的鼓。这面鼓直径3.11米,高1.2米,鼓的两面均是整张牛皮而著,20xx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帝尧“敢谏鼓”,广开言路,开张圣听,纳谏除弊,开创了民主理政之先河,带来了“尧天舜日”之盛世。置鼓于尧庙,就是要弘扬帝尧精神,传承文明,恢弘正气。此鼓是襄汾县红跃鼓厂承制。厂长卫红跃历经半载,寻遍全国十三个省市才觅到了这两张牛皮,制成了这面象征先祖民主精神的.大鼓。

  华 表

  尧殿两侧木桩,是尧设立的“诽谤木”,亦称华表木。《辞海》记载:“华表,亦称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桩”。尧是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正是要博纳众谏,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以便改进朝政。为了打消大家的顾忌,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就特意树起了这一诽谤木。可以说,“诽谤木”是体现尧民主政治的初评。随着时代的推移,诽谤木演变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但已失去帝尧设立诽谤木的本意,成了历代帝王皇宫的装饰物和帝王尊严的标志物。

  华表为尧所创,始于尧都。20xx年我们在尧都广场筑建了“尧都华表”,高达21米,寓意21世纪;柱身蟠曲着中华世纪龙,苍劲威武,顶端的冲天吼,生机勃勃,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底座有长城图案和黄河壶口瀑布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社稷永固,为*第一华表。

  千家姓纪念壁

  在尧宫门前的广场西侧,有高达6.6米,长达100米的千家姓纪念壁,以长城造型,花岗岩构筑,气势宏伟,可谓天下之最。纪念壁镌刻1566个姓氏,以*传统书法真、草、隶、篆四种字体雕刻,并镶有“华夏子孙,同根共祖”八个显赫大字。纪念壁前的“叶落归根”大型铜雕,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根深,有着浓厚的血脉联系。

  *地形立体图

  位于华表广场的*地形立体图,是按十亿分之一的比例微缩制作,面积为9600*米,分为四种色区,山川、河流、高原、*原、湖泊、岛屿等立体展现,新颖别致,气势壮观,可谓全国最大的*地形立体微缩景观。

  二十四节气图

  尧任命羲和、羲仲等人观察天象,根据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了历法,一年以366天为一周期,剩下的天数用润月的办法解决,这就是农历的来历。尧钦定历法,有序了农业,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因而在宫前尧门通道两侧刻制了象征日月星辰的石雕和二十四节气日历图,使帝尧功绩得以形象展现,国祖尧庙更具文化特色。

临汾尧庙导游词6

  今天是国庆节,下午妈妈带我去尧庙。

  我进去的时候第一4102眼就看见的就是风光秀丽的五凤楼,两层我们1653从旁边的楼梯上去的,那楼梯真高,上去后,我还看到了《圣旨展》我在认识了慈禧太后,听导游简介,五凤楼是由,一人升天,四凤齐鸣,四凤是指尧身边的大臣,应而得名。

  五凤楼的后面就是《尧井亭》,据说是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后,太阳落在地下,地下十分干旱,以前,人们都是用河流来吃水的,因为天气干旱,河流里的水都干了,人们就发愁,尧有一天在大树下休息,突然看到蚂蚁的洞穴,蚂蚁一般都居住在潮湿的洞穴里,于是尧便开始挖起了井找到了水源,为了纪念尧把这口井叫尧井,也称天下第一井,井的旁边有,“夜笑柏”“鸣鹿柏”“柏抱槐”“柏抑楸”这四种树。我们又见到了尧字璧大约有一千多个尧字,都是名人写的,有一个尧字像人在跑步真有。

  我们去看了铜钟,重大约有21吨,厚度大约一分米,还有尧殿两侧树木桩,叫诽谤木,是尧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就是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便于改进朝政,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还有尧和夫人睡觉的地方,叫寝宫,后来,我们来到天下第一鼓,是世界上最大的鼓,鼓的直径大约3米,高大约1。2米。鼓的两面是整张牛皮做的,在20xx年前纳入世界纪录,听导游讲解,鼓内有弹簧,击小鼓就能听大鼓的声音又叫母子连心鼓,这就是尧庙的风光秀丽!

临汾尧庙导游词7

  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旧址在汾河以西,,西晋元康年间迁至汾河东岸,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658年),庙址由府城西南迁至城南现址。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

  龙凤之脉

  尧宫甬道中间由龙凤图案刻制的中轴线叫“龙凤之脉”,从大门开始一直通到广运殿,长达300米。龙和凤均为尧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标志,这里的龙凤之脉就是*最吉祥的龙凤通道。

  文物雕塑

  陈列于尧宫甬道两旁的器物是出土于陶寺文化遗址的,700年前我们祖先的生产方式,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生活器具、以及礼仪用品和乐器等。这些文物石雕生动地展示了尧时期的生活和文化,使尧庙更具有历史实证和文化内涵。

  仪门

  “仪门”就是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帝尧的帝王君臣及*民百姓,凡到此处,必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然后恭恭敬敬的严肃前行。仪门门额上的“文明始祖”题词,是对帝尧创始文明政治的最高评价。仪门背面题词“光披四表”,原是清康熙帝为尧殿题写的门匾,意为尧的功德象日月光浑润泽四方万民。

  五凤楼

  “五凤楼”始建于唐乾封年间(公元666年),是尧庙宫内历尽沧桑劫难而幸存的一座文物古建筑,系明清时其的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式,二层有边梯可上。

  “五凤楼”亦称“光天阁”,意为帝尧之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人们把尧与他共同开创基业的四位大臣誉为“五凤”,在尧庙筑楼经念,遂有“五凤楼”。此楼象征君臣团结,天下大治。唐以后历代筑城建殿时都设“五凤楼”,以示河清海宴,国泰民安。 “五凤楼”下层三孔砖券门洞,直通“广运殿”。古代祭祀帝尧时,君主从中间步入,文武大臣从旁洞通行。

  尧井台

  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上古时期,人们都是择水而栖,沿河而居。尧“寻蚁造井”,人类就围井而居,改变了依赖河流而住的状况,遂有了村落、乡镇、城市,形成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至今人们把城市称为市井,把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称为市井文化、市井文明,把井看做为家,把远离家乡叫做“背井离乡”。这口井也被称为“天下第一井”。

  尧宫古柏

  尧井四周有四棵沧桑的古柏,西侧这两棵为“柏抑楸”和“柏抱槐”,即柏树中又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

  柏抱楸,每年四五月间,柏枝丛中盛开红色楸花,游人无不称奇。柏抱槐据传是600多年前从西安慈恩寺移植而来,每逢夏初,柏树从中槐花盛开,芳香四溢,甚为可观。

  东侧这两棵古柏,一棵叫“鸣鹿柏”,一棵叫“夜笑柏”。传说唐代在寝宫雕塑帝尧与夫人鹿仙女的圣橡时,突然跑来一对梅花鹿在柏树下欢蹦鸣叫,故称此树为“鸣鹿柏”,至今它的枝丫树杈,长相酷似梅花鹿角。

  “夜笑柏”系古时一僧人从印度移植而来,昼伏夜长,树寿绵长,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发出沙沙之声,颇似人的笑声,故称“夜笑柏”。

  蟠龙图雕

  镶在尧殿月台台阶上的这个“蟠龙图雕”,是根据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彩绘陶盘”上的蟠龙畋象放大制作的,这贴画蟠龙畋是我国最早的龙的图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龙”。龙型简洁古朴,龙嘴衔含稼禾,反映了人类对农业文明的追求与崇尚。

  广运殿楹联

  广运殿楹联是20xx年尧宫大修之后,由尧都区区长宿青*所撰,著名书法家樊习一先生书写。对联以根祖为题,高度概括了尧对中华民族的重要贡献,突出了尧庙的根祖本色。

  上联:“居*阳倚河汾深植民族之根”,意为尧定都*阳,依托黄河、汾河流域的优越条件,协和万邦,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民族,所以说,中华民族始于尧,尧都是民族根祖所在。

  下联:“启文明定中华垂誉国家先祖”,意为尧钦定历法,创建文字,开凿水井,结束了原始生产方式,开始实现向文明过渡的历史转折,并创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国家管理形式,因而才有“*之称始于尧”之说,尧被誉为国祖和文明先祖。

  广运殿

  “广运殿”亦称尧殿,是帝尧召见群臣的殿堂。殿宽9间,进深5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高达27米。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故曰“广运殿”。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说帝尧功德无量,人民简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他。尧与四位大臣的铜象是20xx年元朋18日安放的。威仪祥慈的帝尧坐像高达5米,形象逼真朴实的四大臣圣像高达4.1米。

  尧是五帝之一,姓伊祁,名放勋,13岁被封到陶地任职,15岁被封到唐地为唐侯,因而亦称陶唐氏。尧16岁被推为首领,在位90年,他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推进农耕,用古朴的科学推动了人类的进步;设立“华表木”“敢谏鼓”,实行禅让,首开民主政治之先河;教化民众,协和万邦,创尧天舜日之盛世。孔子赞尧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帝尧高寿114岁而终,至今民间将高寿者亦称为“尧年”。

  尧两侧与尧并称为“五凤”的四位大臣是:四岳,尧时期掌管山岳祭祀的官儿。后稷,是主掌农业的大臣。羲和,尧时期的天文学家和掌管历法的官儿。皋陶,尧时期任大理之职,是方管刑律的大臣,他执法如山,公正廉明,据说“画地为牢”就是他民明的。

  广运殿为尧庙建筑群的.主殿。该项目为国家级重点修复工程,建筑面积为2400余*米,工程造价为105万元(1983年造价)。建筑为清代无斗拱大木作建筑。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的资深古建筑专家冯冬青先生根据现状构件和历史资料,主持勘测、复原设计和工程技术指导。该项目修复设计时间为1983年6月-- 1987年7月。

  寝宫

  尧的寝宫始建于唐麟德年间(公元664年),宫内供奉着帝尧与其夫人鹿仙女的塑像。传说帝尧定都*阳不久,去仙洞视察民情,巧遇鹿仙女,双方相爱,择日成婚。成婚之处就在鹿仙洞。成婚那夜,对面山峰红光照射,状如腊烛。此后,人们把帝尧与夫人分女成婚的山洞称之为“洞房”,世上才有了洞房花烛夜之说,所以华夏儿女反成婚之居皆称为“洞房”。

  祭祖堂

  *人自古以来有崇拜祖先的美德,尧舜禹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是伟大的先祖。尧庙祭祖堂是炎黄子孙祭祀先祖的殿堂,供奉着尧舜禹君臣后裔姓氏牌位,涵盖了千家姓大部分。在祭祖文化堂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先祖,知道自己的根脉,寻到血缘之根,精神之魂和根祖文化之源。

  虞舜殿

  舜殿的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殿内虞舜塑像高3.5米,打破了神化官化色彩,以人文先祖的形象进行了设计雕塑。尧在位70年时访到舜,考察三年后由舜辅政20年,禅让于舜,而后8年故世。舜又效仿帝尧,在老年将帝位禅让于禹。这就是*历史上被千古颂传的“尧舜禅让”。

  舜姓姚,名重华,属有虞氏,故称虞舜。舜接替尧位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刑罚,广旋仁政,使四海宾服,国泰民安,将国家治理得政通人和,天下安乐,创建了千古颂扬的“尧天舜日”太*盛世。舜20岁时以孝闻名,30岁时尧举用他,50岁时代行天子政事,61岁接替尧登上帝位。登位39年到南方巡视,逝于苍梧境内,葬于江南九嶷山。

  大禹殿

  大禹殿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禹姓姒,名文命。尧任用鲧治理洪水,鲧采用拦挡堵截的办法治理,结果没有成功,被流放羽山而死。舜推荐禹治水。禹受命后劳苦身躯,精心治理,治水十三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后开通了九座大山,疏浚了九大湖泽,疏导了九条大河,划定了九州地界,终于完成了*治水土的大业,加而受到老百姓的热爱。于是帝舜便将其位禅让于禹。舜逝世,禹即天子位,国号为夏后,故禹也被儿为夏禹。殿内大禹塑像高3.5米,取材于“大禹治水”,突出了先祖对农业水利的贡献,塑像古朴自然,与我们更加贴近,充分体现了尧庙的祖庙特征。

  中华帝尧钟

  钟楼内悬挂的在华帝尧钟,重达21吨,喻指铸造于21世纪;高366公分,象征农历一年366天;直径240公分,象征一年24个节令;钟齿为12个,寓意一年12个月;钟面镶铸着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羲和制历,皋陶神判,和合议政,藜羹鹿裘,历山访贤,禅让虞舜八幅图案,展示着丰厚了尧文化底蕴,歌颂了“三圣”的业绩功德,赞誉了钟鸣鼎盛的尧天舜日。

  “尧典壁”廊

  “尧典壁”位于尧宫东侧,南北长达300米,高3.3米,镶有碑石380块,镌刻3万余字,是全国第一座雕刻尧、舜、禹历史文献的纪念壁,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碑文内容由南往北伸展,图文并茂,共分为13辑,即:《尚书。尧典》、《尧典图说》、《尚书。舜典》、《舜典图说》、《尚书。大禹谟》、《大禹谟图说》、《尚书。禹贡》、《禹贡图说》、《帝王赞尧》、《先贤咏尧》、《本纪尧传》、《典籍评尧》、《史载记尧》等。“尧典壁”是一部三圣功绩的精化史,“尧典壁廊”被誉为“天下第一廊”。

  天下第一鼓

  “中华帝尧鼓”称之为天下第一鼓。迄今为止,天下还没有比它大的鼓。这面鼓直径3.11米,高1.2米,鼓的两面均是整张牛皮而著,20xx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帝尧“敢谏鼓”,广开言路,开张圣听,纳谏除弊,开创了民主理政之先河,带来了“尧天舜日”之盛世。置鼓于尧庙,就是要弘扬帝尧精神,传承文明,恢弘正气。此鼓是襄汾县红跃鼓厂承制。厂长卫红跃历经半载,寻遍全国十三个省市才觅到了这两张牛皮,制成了这面象征先祖民主精神的大鼓。

  华表

  尧殿两侧木桩,是尧设立的“诽谤木”,亦称华表木。《辞海》记载:“华表,亦称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桩”。尧是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正是要博纳众谏,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以便改进朝政。为了打消大家的顾忌,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就特意树起了这一诽谤木。可以说,“诽谤木”是体现尧民主政治的初评。随着时代的推移,诽谤木演变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但已失去帝尧设立诽谤木的本意,成了历代帝王皇宫的装饰物和帝王尊严的标志物。

  华表为尧所创,始于尧都。20xx年我们在尧都广场筑建了“尧都华表”,高达21米,寓意21世纪;柱身蟠曲着中华世纪龙,苍劲威武,顶端的冲天吼,生机勃勃,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底座有长城图案和黄河壶口瀑布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社稷永固,为*第一华表。

  千家姓纪念壁

  在尧宫门前的广场西侧,有高达6.6米,长达100米的千家姓纪念壁,以长城造型,花岗岩构筑,气势宏伟,可谓天下之最。纪念壁镌刻1566个姓氏,以*传统书法真、草、隶、篆四种字体雕刻,并镶有“华夏子孙,同根共祖”八个显赫大字。纪念壁前的“叶落归根”大型铜雕,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根深,有着浓厚的血脉联系。

  *地形立体图

  位于华表广场的*地形立体图,是按十亿分之一的比例微缩制作,面积为9600*米,分为四种色区,山川、河流、高原、*原、湖泊、岛屿等立体展现,新颖别致,气势壮观,可谓全国最大的*地形立体微缩景观。

  二十四节气图

  尧任命羲和、羲仲等人观察天象,根据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了历法,一年以366天为一周期,剩下的天数用润月的办法解决,这就是农历的来历。尧钦定历法,有序了农业,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因而在宫前尧门通道两侧刻制了象征日月星辰的石雕和二十四节气日历图,使帝尧功绩得以形象展现,国祖尧庙更具文化特色。

临汾尧庙导游词8

  古帝尧庙位于临汾市南约三公里处。尧庙汉魏期间始建于汾西古*阳城,晋惠帝元康年间徙尧庙于汾东原上。唐显庆三年(658)徙庙于城南今址。历代修葺,屡遭战乱,今存山门、五凤楼、广运殿、寝宫等,棂星门、仪门已毁。

  山门正中门额嵌“古帝尧庙”四字,歪路东刻“就日”,西镌“瞻云”,意为人们依就如葵花向太阳,万民展望如五谷盼甘霖。山门以南两旁栽植柏树,原对象厢房百余间无存,仅有零星直立着的历代碑石。西边新迁建琉璃九龙壁一座,面东。正面矗立五凤楼,雄奇俊秀,原名光天阁,意为尧舜光全国之明。楼下有三个砖券门洞直通中院,楼上重檐之下,围设围廊门台,登高望远,宫表里风景一清二楚。顶上脊饰陶俑31个,风物杂谈,人物个个有声有色。五凤和鸣象征天降仁君,君臣连合,河清海宴,国泰民安。穿过五凤楼,即是尧井亭,亭形六角,周设围栏,井深十米,上加篷盖,传说为帝尧亲凿,实为启迪后人饮水思源,不忘帝尧好事。原本两侧的獬羊亭、冥荚亭今已无存。现存对称的四株古柏,一日柏抱楸、二日柏抱槐、翠柏丛中紫红楸花、皎洁槐花盛开。三日鸣鹿柏,四日夜笑柏,传说曾有梅花鹿来树下嘶鸣。夜笑柏或说原产于印度,每年腊月三十日夜,树上沙沙作响,似笑语声,故名。

  再后的广运殿高峻宏伟,为祭奠帝尧之主殿。1987年当局拨款大落架重修,庙貌崭新。殿基高2米,长五条压边。殿前月台宽广可容数百人参祭。月台前正中砌滚砖成坡,边砌石条,中心嵌有二龙戏珠青石巨雕,除皇宫外,非一样*常庙殿全部。殿高27米,宽九间,进深五间,周设围廊32间,表里共计77间,近似故宫太和殿。该殿重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饰边,脊立五彩琉璃脊饰,鸾翔凤翥,金碧光辉。殿内直立12根18米高的通天柱子,每根柱下都有石雕柱础,水磨青石,光洁可鉴。浮雕麒麟、狮、象、花草、禽兽,形象传神,刻工风雅,具有较高的艺术代价。殿中砖木神龛中,彩塑帝尧圣像,高2.8米,身着九章服,头戴*天冠,帝王威仪,精神奕奕,旁立四男侍,龛台下四大臣分立两旁,传说左为方季、五满,右为单非、禾覃。龛前居中直立两根盘龙大往,彩塑缠柱盘龙,威严可怖,名曰虬柱。殿前正中上方有二层彩楼,与大殿一体组成,新奇别致。殿内靠前墙两分各有悬空木梯可上彩楼。登楼远望,尧宫景致,尽收眼底。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民无能名”依张守节《谥法解》为:“民无能名曰神。”后院为帝尧寝宫,宫内彩塑帝尧及其老婆像。寝殿两旁新修长廊对象各20间,供展览旅行之用。北魏诏祀帝尧于*阳,往后历朝“谨按祀典,诸前代帝王,三年一祭,那时以春之仲月,其地以其时所居国邑,祭奠……唐尧于*阳府”。元初大局限重建,“为地上百亩,为屋四百间”,忽必烈帝诏赐其宫曰“光宅之宫”,殿日“文思之殿”,门曰“宾穆之门”,并赐白金200两,良田15顷,为赡宫香火费。明代扩建为三圣(尧舜禹)庙,清康熙帝亲临*阳诏令重修尧庙,建万寿行官,御笔题匾,尧殿曰:光披四表;舜殿曰:浚哲文明;禹殿曰:万世永赖。诺示每年三月十八日起庙会,会期一月,至四月二十八日祭尧。届时官绅侨民谨慎祭奠,三台唱戏,庙会热闹不凡。战乱往后,庙会废止。令人遗憾的是,1997年,广运殿被人存心放火点火,火灭殿塌,造成难以挽回的丧失。广运殿已于1999年复建。

  古帝尧陵位于临汾市东,郭行乡北郊村西,距市区35公里。

  尧陵依山傍水,建在山脚下一个半岛形的岩石丘上,涝河环抱,岩崖下潺潺西流,陵丘高50米,周3O0米,古柏葱茂,世称神林。山门面河临岸,上建戏台,下为砖券门洞,呈楼阁式。进了山门,对象原为看戏楼台,北面为仪门,系木构牌楼,斗拱层层叠架,飞檐阁下倾轧,布局精妙,鬼斧神工。坊上前书“*章黎民”,背书“协和万邦”,已往此处为下马坊,文武官员晋谒尧帝陵寝时,至此均须下马落轿。入仪门中院正中为献殿,面阔三间,高峻敞朗,对象为配殿。献殿后有石阶13级,踏阶而上,原有正殿五间,现存搭建的碑廊,中竖“古帝尧陵”作为符号的石碑,与殿宇同为明代万积年间修造,两旁分列着元、明、清期间碑碣。中轴线两侧,各有厢房耳房,碑廊下石阶两旁,对象各有一院,正面留下砖券窑洞一排,原献殿对象的斋室12间以及神厨已毁,陵西守墓人构成的村庄亦疏弃了。

  尧陵祠宇始建年月不详,据金代碑载,唐太宗李世民交战曾屯兵于此,祭扫帝尧。唐初改建陵园祠宇,并塑唐太宗像于配殿之中,宋、元、明、清历代修葺。传说尧死往后,万民悲哀,人们不谋而合,从数里外的土丘上挖土背负到这沙石岩丘上来,于是掬土成山,留下此纯净黄土会萃的陵丘。相传献殿后13级石阶中的第七阶后有洞可通悬棺井穴。传说有人撬开阶石,找到洞口,用绳索缚鸡吊下,初则闻鸡啼声,待提绳而上时,却不见了鸡头,从此这无人再去探讨。还说悬棺穴底,有净水潜流,登殿顶俯首侧耳,犹闻潺潺水声。陵东3里有下马庄,再东3里有上马台,传为尧往浮山巡察或避暑由此上马,返来时到下马庄下马步行,去尧庙祭拜其母,至今履迹可辨。已往尧陵由周围八村共管,官府减免其差徭,确保祀尧的香火用度,春秋二祭沿袭不废,逢会唱戏,邻县乡民会合。日寇入侵、战乱往后庙会废止,至今未复。

临汾尧庙导游词9

  古帝尧庙位于临汾市南约三公里处。尧庙汉魏时代始建于汾西古*阳城,晋惠帝元康年间徙尧庙于汾东原上。唐显庆三年(658)徙庙于城南今址。历代修葺,屡遭战乱,今存山门、五凤楼、广运殿、寝宫等,棂星门、仪门已毁。

  山门正中门额嵌“古帝尧庙”四字,旁门东刻“就日”,西镌“瞻云”,意为人们依就如葵花向太阳,万民瞻望如五谷盼甘霖。山门以南两旁栽植柏树,原东西厢房百余间无存,仅有零散竖立着的历代碑石。西边新迁建琉璃九龙壁一座,面东。正面耸立五凤楼,雄奇俊秀,原名光天阁,意为尧舜光天下之明。楼下有三个砖券门洞直通中院,楼上重檐之下,围设围廊门台,登高望远,宫内外景物尽收眼底。顶上脊饰陶俑31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五凤和鸣象征天降仁君,君臣团结,河清海宴,国泰民安。穿过五凤楼,便是尧井亭,亭形六角,周设围栏,井深十米,上加篷盖,传说为帝尧亲凿,实为启示后人饮水思源,不忘帝尧功德。原来两侧的獬羊亭、冥荚亭今已无存。现存对称的四株古柏,一日柏抱楸、二日柏抱槐、翠柏丛中紫红楸花、洁白槐花盛开。三日鸣鹿柏,四日夜笑柏,传说曾有梅花鹿来树下嘶鸣。夜笑柏或说原产于印度,每年腊月三十日夜,树上沙沙作响,似笑语声,故名。

  再后的广运殿高大雄伟,为祭祀帝尧之主殿。1987年*拨款大落架重修,庙貌崭新。殿基高2米,长五条压边。殿前月台宽阔可容数百人参祭。月台前正中砌滚砖成坡,边砌石条,中心嵌有二龙戏珠青石巨雕,除皇宫外,非一般庙殿所有。殿高27米,宽九间,进深五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近似故宫太和殿。该殿重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饰边,脊立五彩琉璃脊饰,龙飞凤舞,金碧辉煌。殿内竖立12根18米高的通天柱子,每根柱下都有石雕柱础,水磨青石,光洁可鉴。浮雕麒麟、狮、象、花卉、禽兽,形象逼真,刻工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殿中砖木神龛中,彩塑帝尧圣像,高2.8米,身着九章服,头戴*天冠,帝王威仪,神采奕奕,旁立四男侍,龛台下四大臣分立两旁,传说左为方季、五满,右为单非、禾覃。龛前居中竖立两根盘龙大往,彩塑缠柱盘龙,威严可怖,名曰虬柱。殿前正中上方有二层彩楼,与大殿一体构成,新颖别致。殿内靠前墙两分各有悬空木梯可上彩楼。登楼眺望,尧宫景色,一览无余。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民无能名”依张守节《谥法解》为:“民无能名曰神。”后院为帝尧寝宫,宫内彩塑帝尧及其夫人像。寝殿两旁新修长廊东西各20间,供展览参观之用。北魏诏祀帝尧于*阳,以后历朝“谨按祀典,诸前代帝王,三年一祭,其时以春之仲月,其地以当时所居国邑,祭祀……唐尧于*阳府”。元初大规模重建,“为地上百亩,为屋四百间”,忽必烈帝诏赐其宫曰“光宅之宫”,殿日“文思之殿”,门曰“宾穆之门”,并赐白金200两,良田15顷,为赡宫香火费。明代扩建为三圣(尧舜禹)庙,清康熙帝亲临*阳诏令重修尧庙,建万寿行官,御笔题匾,尧殿曰:光披四表;舜殿曰:浚哲文明;禹殿曰:万世永赖。诺示每年三月十八日起庙会,会期一月,至四月二十八日祭尧。届时官绅侨民隆重祭祀,三台唱戏,庙会热闹非凡。战乱以后,庙会废止。令人遗憾的是,1997年,广运殿被人故意纵火焚烧,火灭殿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广运殿已于1999年复建。

  古帝尧陵位于临汾市东,郭行乡北郊村西,距市区35公里。

  尧陵依山傍水,建在山脚下一个半岛形的岩石丘上,涝河环绕,岩崖下潺潺西流,陵丘高50米,周3O0米,古柏葱茂,世称神林。山门面河临岸,上建戏台,下为砖券门洞,呈楼阁式。进了山门,东西原为看戏楼台,北面为仪门,系木构牌坊,斗拱层层叠架,飞檐左右排出,结构精妙,巧夺天工。坊上前书“*章百姓”,背书“协和万邦”,过去此处为下马坊,文武官员晋谒尧帝陵寝时,至此均须下马落轿。入仪门中院正中为献殿,面阔三间,高大敞朗,东西为配殿。献殿后有石阶13级,踏阶而上,原有正殿五间,现存搭建的碑廊,中竖“古帝尧陵”作为标志的石碑,与殿宇同为明代万历年间修造,两旁排列着元、明、清时代碑碣。中轴线两侧,各有厢房耳房,碑廊下石阶两旁,东西各有一院,正面留下砖券窑洞一排,原献殿东西的斋室12间以及神厨已毁,陵西守墓人组成的村落亦荒废了。

  尧陵祠宇始建年代不详,据金代碑载,唐太宗李世民征战曾屯兵于此,祭扫帝尧。唐初改建陵园祠宇,并塑唐太宗像于配殿之中,宋、元、明、清历代修葺。传说尧死以后,万民悲痛,人们不约而同,从数里外的土丘上挖土背负到这沙石岩丘上来,于是掬土成山,留下此纯净黄土堆积的陵丘。相传献殿后13级石阶中的第七阶后有洞可通悬棺井穴。传说有人撬开阶石,找到洞口,用绳索缚鸡吊下,初则闻鸡叫声,待提绳而上时,却不见了鸡头,此后这无人再去探究。还说悬棺穴底,有清水潜流,登殿顶俯首侧耳,犹闻潺潺水声。陵东3里有下马庄,再东3里有上马台,传为尧往浮山巡察或避暑由此上马,回来时到下马庄下马步行,去尧庙祭拜其母,至今履迹可辨。过去尧陵由周围八村共管,官府减免其差徭,确保祀尧的香火费用,春秋二祭相沿不废,逢会唱戏,邻县乡民齐集。日寇入侵、战乱以后庙会废止,至今未复。

临汾尧庙导游词10

  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旧址在汾河以西,,西晋元康年间迁至汾河东岸,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658年),庙址由府城西南迁至城南现址。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

  龙凤之脉

  尧宫甬道中间由龙凤图案刻制的中轴线叫“龙凤之脉”,从大门开始一直通到广运殿,长达300米。龙和凤均为尧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标志,这里的龙凤之脉就是*最吉祥的龙凤通道。

  文物雕塑

  陈列于尧宫甬道两旁的器物是出土于陶寺文化遗址的,700年前我们祖先的生产方式,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生活器具、以及礼仪用品和乐器等。这些文物石雕生动地展示了尧时期的生活和文化,使尧庙更具有历史实证和文化内涵。

  仪门

  “仪门”就是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帝尧的帝王君臣及*民百姓,凡到此处,必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然后恭恭敬敬的严肃前行。仪门门额上的“文明始祖”题词,是对帝尧创始文明政治的最高评价。仪门背面题词“光披四表”,原是清康熙帝为尧殿题写的门匾,意为尧的功德象日月光浑润泽四方万民。

  五凤楼

  “五凤楼”始建于唐乾封年间(公元666年),是尧庙宫内历尽沧桑劫难而幸存的一座文物古建筑,系明清时其的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式,二层有边梯可上。

  “五凤楼”亦称“光天阁”,意为帝尧之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人们把尧与他共同开创基业的四位大臣誉为“五凤”,在尧庙筑楼经念,遂有“五凤楼”。此楼象征君臣团结,天下大治。唐以后历代筑城建殿时都设“五凤楼”,以示河清海宴,国泰民安。 “五凤楼”下层三孔砖券门洞,直通“广运殿”。古代祭祀帝尧时,君主从中间步入,文武大臣从旁洞通行。

  尧井台

  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上古时期,人们都是择水而栖,沿河而居。尧“寻蚁造井”,人类就围井而居,改变了依赖河流而住的状况,遂有了村落、乡镇、城市,形成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至今人们把城市称为市井,把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称为市井文化、市井文明,把井看做为家,把远离家乡叫做“背井离乡”。这口井也被称为“天下第一井”。

  尧宫古柏

  尧井四周有四棵沧桑的古柏,西侧这两棵为“柏抑楸”和“柏抱槐”,即柏树中又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

  柏抱楸,每年四五月间,柏枝丛中盛开红色楸花,游人无不称奇。柏抱槐据传是600多年前从西安慈恩寺移植而来,每逢夏初,柏树从中槐花盛开,芳香四溢,甚为可观。

  东侧这两棵古柏,一棵叫“鸣鹿柏”,一棵叫“夜笑柏”。传说唐代在寝宫雕塑帝尧与夫人鹿仙女的圣橡时,突然跑来一对梅花鹿在柏树下欢蹦鸣叫,故称此树为“鸣鹿柏”,至今它的枝丫树杈,长相酷似梅花鹿角。

  “夜笑柏”系古时一僧人从印度移植而来,昼伏夜长,树寿绵长,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发出沙沙之声,颇似人的笑声,故称“夜笑柏”。

  蟠龙图雕

  镶在尧殿月台台阶上的这个“蟠龙图雕”,是根据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彩绘陶盘”上的蟠龙畋象放大制作的,这贴画蟠龙畋是我国最早的龙的图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龙”。龙型简洁古朴,龙嘴衔含稼禾,反映了人类对农业文明的追求与崇尚。

  广运殿楹联

  广运殿楹联是20xx年尧宫大修之后,由尧都区区长宿青*所撰,著名书法家樊习一先生书写。对联以根祖为题,高度概括了尧对中华民族的重要贡献,突出了尧庙的根祖本色。

  上联:“居*阳倚河汾深植民族之根”,意为尧定都*阳,依托黄河、汾河流域的优越条件,协和万邦,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民族,所以说,中华民族始于尧,尧都是民族根祖所在。

  下联:“启文明定中华垂誉国家先祖”,意为尧钦定历法,创建文字,开凿水井,结束了原始生产方式,开始实现向文明过渡的历史转折,并创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国家管理形式,因而才有“*之称始于尧”之说,尧被誉为国祖和文明先祖。

  广运殿

  “广运殿”亦称尧殿,是帝尧召见群臣的殿堂。殿宽9间,进深5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高达27米。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故曰“广运殿”。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说帝尧功德无量,人民简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他。尧与四位大臣的铜象是20xx年元朋18日安放的。威仪祥慈的帝尧坐像高达5米,形象逼真朴实的四大臣圣像高达4.1米。

  尧是五帝之一,姓伊祁,名放勋,13岁被封到陶地任职,15岁被封到唐地为唐侯,因而亦称陶唐氏。尧16岁被推为首领,在位90年,他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推进农耕,用古朴的科学推动了人类的进步;设立“华表木”“敢谏鼓”,实行禅让,首开民主政治之先河;教化民众,协和万邦,创尧天舜日之盛世。孔子赞尧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帝尧高寿114岁而终,至今民间将高寿者亦称为“尧年”。

  尧两侧与尧并称为“五凤”的四位大臣是:四岳,尧时期掌管山岳祭祀的官儿。后稷,是主掌农业的大臣。羲和,尧时期的天文学家和掌管历法的官儿。皋陶,尧时期任大理之职,是方管刑律的大臣,他执法如山,公正廉明,据说“画地为牢”就是他民明的。

  广运殿为尧庙建筑群的主殿。该项目为国家级重点修复工程,建筑面积为2400余*米,工程造价为105万元(1983年造价)。建筑为清代无斗拱大木作建筑。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的资深古建筑专家冯冬青先生根据现状构件和历史资料,主持勘测、复原设计和工程技术指导。该项目修复设计时间为1983年6月-- 1987年7月。

  寝宫

  尧的寝宫始建于唐麟德年间(公元664年),宫内供奉着帝尧与其夫人鹿仙女的塑像。传说帝尧定都*阳不久,去仙洞视察民情,巧遇鹿仙女,双方相爱,择日成婚。成婚之处就在鹿仙洞。成婚那夜,对面山峰红光照射,状如腊烛。此后,人们把帝尧与夫人分女成婚的山洞称之为“洞房”,世上才有了洞房花烛夜之说,所以华夏儿女反成婚之居皆称为“洞房”。

  祭祖堂

  *人自古以来有崇拜祖先的美德,尧舜禹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是伟大的先祖。尧庙祭祖堂是炎黄子孙祭祀先祖的殿堂,供奉着尧舜禹君臣后裔姓氏牌位,涵盖了千家姓大部分。在祭祖文化堂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先祖,知道自己的根脉,寻到血缘之根,精神之魂和根祖文化之源。

  虞舜殿

  舜殿的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殿内虞舜塑像高3.5米,打破了神化官化色彩,以人文先祖的形象进行了设计雕塑。尧在位70年时访到舜,考察三年后由舜辅政20年,禅让于舜,而后8年故世。舜又效仿帝尧,在老年将帝位禅让于禹。这就是*历史上被千古颂传的“尧舜禅让”。

  舜姓姚,名重华,属有虞氏,故称虞舜。舜接替尧位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刑罚,广旋仁政,使四海宾服,国泰民安,将国家治理得政通人和,天下安乐,创建了千古颂扬的“尧天舜日”太*盛世。舜20岁时以孝闻名,30岁时尧举用他,50岁时代行天子政事,61岁接替尧登上帝位。登位39年到南方巡视,逝于苍梧境内,葬于江南九嶷山。

  大禹殿

  大禹殿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禹姓姒,名文命。尧任用鲧治理洪水,鲧采用拦挡堵截的办法治理,结果没有成功,被流放羽山而死。舜推荐禹治水。禹受命后劳苦身躯,精心治理,治水十三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后开通了九座大山,疏浚了九大湖泽,疏导了九条大河,划定了九州地界,终于完成了*治水土的大业,加而受到老百姓的热爱。于是帝舜便将其位禅让于禹。舜逝世,禹即天子位,国号为夏后,故禹也被儿为夏禹。殿内大禹塑像高3.5米,取材于“大禹治水”,突出了先祖对农业水利的贡献,塑像古朴自然,与我们更加贴近,充分体现了尧庙的祖庙特征。

  中华帝尧钟

  钟楼内悬挂的在华帝尧钟,重达21吨,喻指铸造于21世纪;高366公分,象征农历一年366天;直径240公分,象征一年24个节令;钟齿为12个,寓意一年12个月;钟面镶铸着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羲和制历,皋陶神判,和合议政,藜羹鹿裘,历山访贤,禅让虞舜八幅图案,展示着丰厚了尧文化底蕴,歌颂了“三圣”的业绩功德,赞誉了钟鸣鼎盛的尧天舜日。

  “尧典壁”廊

  “尧典壁”位于尧宫东侧,南北长达300米,高3.3米,镶有碑石380块,镌刻3万余字,是全国第一座雕刻尧、舜、禹历史文献的纪念壁,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碑文内容由南往北伸展,图文并茂,共分为13辑,即:《尚书。尧典》、《尧典图说》、《尚书。舜典》、《舜典图说》、《尚书。大禹谟》、《大禹谟图说》、《尚书。禹贡》、《禹贡图说》、《帝王赞尧》、《先贤咏尧》、《本纪尧传》、《典籍评尧》、《史载记尧》等。“尧典壁”是一部三圣功绩的精化史,“尧典壁廊”被誉为“天下第一廊”。

  天下第一鼓

  “中华帝尧鼓”称之为天下第一鼓。迄今为止,天下还没有比它大的鼓。这面鼓直径3.11米,高1.2米,鼓的两面均是整张牛皮而著,20xx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帝尧“敢谏鼓”,广开言路,开张圣听,纳谏除弊,开创了民主理政之先河,带来了“尧天舜日”之盛世。置鼓于尧庙,就是要弘扬帝尧精神,传承文明,恢弘正气。此鼓是襄汾县红跃鼓厂承制。厂长卫红跃历经半载,寻遍全国十三个省市才觅到了这两张牛皮,制成了这面象征先祖民主精神的大鼓。

  华表

  尧殿两侧木桩,是尧设立的“诽谤木”,亦称华表木。《辞海》记载:“华表,亦称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桩”。尧是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正是要博纳众谏,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以便改进朝政。为了打消大家的顾忌,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就特意树起了这一诽谤木。可以说,“诽谤木”是体现尧民主政治的初评。随着时代的推移,诽谤木演变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但已失去帝尧设立诽谤木的本意,成了历代帝王皇宫的装饰物和帝王尊严的标志物。

  华表为尧所创,始于尧都。20xx年我们在尧都广场筑建了“尧都华表”,高达21米,寓意21世纪;柱身蟠曲着中华世纪龙,苍劲威武,顶端的"冲天吼,生机勃勃,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底座有长城图案和黄河壶口瀑布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社稷永固,为*第一华表。

  千家姓纪念壁

  在尧宫门前的广场西侧,有高达6.6米,长达100米的千家姓纪念壁,以长城造型,花岗岩构筑,气势宏伟,可谓天下之最。纪念壁镌刻1566个姓氏,以*传统书法真、草、隶、篆四种字体雕刻,并镶有“华夏子孙,同根共祖”八个显赫大字。纪念壁前的“叶落归根”大型铜雕,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根深,有着浓厚的血脉联系。

  *地形立体图

  位于华表广场的*地形立体图,是按十亿分之一的比例微缩制作,面积为9600*米,分为四种色区,山川、河流、高原、*原、湖泊、岛屿等立体展现,新颖别致,气势壮观,可谓全国最大的*地形立体微缩景观。

  二十四节气图

  尧任命羲和、羲仲等人观察天象,根据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了历法,一年以366天为一周期,剩下的天数用润月的办法解决,这就是农历的来历。尧钦定历法,有序了农业,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因而在宫前尧门通道两侧刻制了象征日月星辰的石雕和二十四节气日历图,使帝尧功绩得以形象展现,国祖尧庙更具文化特色。


南*庙的导游词3篇(扩展5)

——兰州城隍庙导游词3篇

兰州城隍庙导游词1

  兰州刻葫芦之所以有名,与一批批技艺精湛的艺人们不同的创作风格大有关系,民间流传自成三派,代表人物为阮文辉、王德山、陈唯一。阮文辉的《东坡赤壁夜游图》,刻在一枚直径2厘米的椭圆形葫芦上。图中有一叶扁舟,舟中6人,无不神情生动;舟外远山近树,疏密有致。同时,还刻有537字的《前赤壁赋》,字迹娟秀工整,令人称道。而王德山博采传统画技之长,刻意求新,把《西厢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作品中的人物,巧妙地刻画在葫芦上,并配以诗词文字、风景山水,使雕刻葫芦工艺更臻完美。

  而陈唯一的雕刻艺术别开生面,独具匠心,图文并茂,出类拔萃。刻山水不用稿本,很多配画都是自创、自补、自配诗稿,表达形式活泼自由,才高意广。如他的“唐诗配画”、“八仙过海”、“八仙庆寿”、“百子图”、“聊斋故事”等,均是传世之作。他爱动物,刻画动物是他的拿手好戏,尤其是刻画老虎,堪称一绝。他的“十二属相”、“八骏马”作品中的各类动物,形神兼备,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二三十年代,兰州民间艺人李文斋,能书善画,懂诗文,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以刻葫芦维持生计,对刻葫芦工艺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贡献。所刻葫芦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桃花源记》、《赤壁赋》、《兰亭序》等。他的雕刻技巧,人物寥寥数笔,求其意态,强调神似;山水花卉疏淡相宜,形神兼备,注重风致;题款文字细如蚊足,点缀成行,滞洒自如。李文斋的葫芦作品被誉为全国工艺品中的“绝技”。由于他的努力,刻葫芦艺术声誉日隆,被人誉为“妙艺”,驰名京津,远销海外。自此之后,刻葫芦竟成达官贵人的宠物、古董商人猎取的对象。

  李文斋藐视权贵,品行高尚。一九三八年腊月,李文斋因不肯给伪兰州市局长冼觐康奉献雕刻葫,被无辜关进监狱,死于非命。其学生王德山乃李文斋爱婿。他勤奋好学,功底深厚,刀笔细腻,作品曾销售及苏联及西欧各。获得好评。四十年代初,兰州雕刻葫芦的题材甚广,诗词、书文、山水、人物皆入画,使雕刻葫芦日臻完善。*后,雕刻葫芦更是大放异彩,并于一九五九年开始出口国外。今雕刻葫芦名家阮文辉是第四代艺人。他继承父业博采众长,大胆采用刀刻法,针、刀并用,以刻、铲、刮、磨多种方法,表现*画的勾勒、点垛、渲染、皱擦,从而仿刻出历史名家的泼墨、写意山水,以及名画家徐悲鸿、齐白石的画格遗韵,使雕刻葫芦放出新的异彩。

  今天,在兰州,刻葫芦艺人多在城隍庙设摊雕刻。小小的刻葫芦,作为集兰州传统文化、民间工艺和地域特色于一身的工艺品,渐渐走出了兰州、走出了甘肃。现在兰州雕刻葫芦最出名的是陈氏雕刻葫芦和阮氏雕刻葫芦。

兰州城隍庙导游词2

  兰州城隍庙又名纪信庙,明代重修后改易现名,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汉将军纪信。其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张掖路步行街中段。城隍是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兰州城隍庙在兰州市张掖路。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汉将军纪信,又名纪信庙。明代重修后改易现名。清乾隆年间(1736—1795)毁于大火,后重修。坐北向南,占地120*方米,建筑面积4000*方米。大门3间,为忠烈侯坊,二门为硬山顶式环廊戏楼,北有卷棚歇山顶式享殿,后为重檐歇山顶式正殿,左右有厢房、钟鼓楼等。回廊下原有壁画,现已不存。1956年辟作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


南*庙的导游词3篇(扩展6)

——宁夏高庙保安寺导游词3篇

宁夏高庙保安寺导游词1

各位游客: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250余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原,俨然是银川*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贺兰山*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来满布刀光剑影。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激励过众多热血男儿奔赴沙场,报效国家!

  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约有670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特有的种类,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等。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170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蓝马鸡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1983年被定为宁夏区鸟。山下有丰富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作势头工艺品的名贵原材料

  贺兰山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风景游览点,如避暑胜地小滚钟口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口双塔等等。游客们可以从中尽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自然、历史和人文的风韵之美,一定会回味无穷。

  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前往参观具有“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画。

宁夏高庙保安寺导游词2

各位游客: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250余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原,俨然是银川*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贺兰山*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来满布刀光剑影。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激励过众多热血男儿奔赴沙场,报效国家!

  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约有670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特有的种类,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等。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170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蓝马鸡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1983年被定为宁夏区鸟。山下有丰富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作势头工艺品的名贵原材料。

  贺兰山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风景游览点,如避暑胜地小滚钟口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口双塔等等。游客们可以从中尽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自然、历史和人文的风韵之美,一定会回味无穷。

  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前往参观具有“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画。

宁夏高庙保安寺导游词3

  滚钟口,俗称“小口子”,西距银川市区约四十公里。此山口三面环山,山口面东敞开,形似大钟。在景区中央有一座小山,又像是钟内悬挂着的钟锤,人称“钟铃山”,“滚钟口”由此得名。

  滚钟口山峦起伏,岩石峻峭,林木葱茏,巍峨秀丽。在西夏时,就是“西夏古名胜地”。当时,李元昊曾于山沟北部建造了一处规模宏大的避暑宫苑。现在在这片参差错落的20多处建筑遗址上,散落的砖、瓦、器物残片遗物,还俯拾即是。明清时,这里也大兴土木,建造庙宇、楼阁,修建了贺兰庙、老君堂、大悲阁、斗母宫、小洞天、关帝庙、兴隆寺、晚翠阁、观音庙等14处庙庵台阁,这些建筑依山临险,随势自然,错落有致。山内的三座山峰之上,还建有三座造型优美、小巧别致的白色*式塔。始建于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贺兰庙,庙宇坐落在半山之上,分为上中下三层台院,三座殿宇连成一体。主殿泥塑彩像,两侧绘有滚钟口全景图和贺兰庙全景图,殿宇雕梁画栋,蔚为壮观。据史料载:明清时期,每年六月,城镇村堡的善男信女多进香山寺,轮骑络绎不绝,名曰“朝山”,亦借以游览涤暑。景区南侧山旁的“*寺”,有*也门的马克伦丁·本·欧斯曼长老“拱北”墓,他曾在16世纪末远涉重洋来到*,在银川等地传教30多年。每逢*的传统节日,远近*纷纷前来念经朝拜,以示纪念。

  小滚钟口经过历代修葺建设,成为一处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春夏之际,小滚钟口内满谷高杉,一片葱绿。来到景区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棵苍劲葱茏的古槐和勃勃生机的长青松柏。进入景区,漫步于山道上,只见满山遍谷的洋槐、翠柏、白杨绿阴遮盖沟坡,郁郁葱葱。沟间坡地的山果树上挂满了晶莹欲滴的红山果和红酸枣。山涧里一缕清泉涓涓流淌。山中绿树、红花争相辉映,绚丽多彩。?

  南望群山,有三峰峭立,形似笔架,人们称它为“笔架山”。山下有人采佳石为砚,因而又称曰“砚石笔架山”。若拾级而上,登临山颠“望海亭”,可凭高四览,向西远眺,但见峰峦起伏,势若奔浪;极目东望,又见千里*畴,像风*浪静的海洋,天地相间处,云烟浩渺浑然融为一体。在这里还可观赏到“日出笔架”、“月光别钟铃”、“石嶂穿白云”等自然景观。如逢朝晖夕映时,又可观赏到“贺兰佛光”之景,堪与“峨眉宝光”争妍。六月暑日,在景区西边沟尽头的青羊溜山巅上,蓝天晴空,白雪盖顶,这就是古宁夏八景之首的“贺兰晴雪”。

  在景区北部一条宽窄变异、蜿蜒曲折的深沟内,多有寺庙遗址,故称“大寺沟”。沟内树木苍翠,泉水清澈,怪石林立,“狮吼”、“卧虎”、“顽猴”、“仙人指路”、“青羊跳涧”等奇石,神态各异,令人叹为观止。顺沟向西而下,有巨石立于沟间,上刻“西爽亭”三个大字,这里山势开阔,泉水叮咚,绿草如茵,是最舒坦幽静的休息之地。

推荐访问:导游词 孟庙导游词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