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2024-04

2023年度《海洋是未来粮仓》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

| 来源:网友投稿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练习及答案1  阅读下列说明文回答问题。(13分)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海洋是未来粮仓》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海洋是未来粮仓》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练习及答案1

  阅读下列说明文回答问题。(13分)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xx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4、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5、第②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2分)

  16、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什么?(4分)

  17、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4分)

  答案:

  14、不能去掉。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所以使用了“之一”一词,就使表达更严密、更准确。

  15、本文的说明中心是“只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海洋资源,人类未来的粮食需求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与之无关的内容就不必加以说明了。

  16、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的重要性。

  17、一是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二是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三是海洋中有众多的鱼虾,四是相对于近海资源而言,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潜力巨大、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扩展阅读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扩展1)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10篇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了解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了解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 分析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自己分析课文,培养分析能力。

  课型及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事理说明文。学习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握文章要点,了解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人类当今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大家看了上面的图表和文字大家有什么感想?得出了什么结论?

  2.跟我走进大海!(展示有关大海资源的图片)

  在生物资源方面,海洋中存活着20多万种生物。专家测算,海洋的初级生

  产力每年为6000亿吨,其中可供人类利用的鱼类、贝类、虾类、藻类等,每年为 6亿吨,而现在全世界的捕捞量仅为9000万吨左右。海产品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来源,目前海产品提供的蛋白质约占人类食用蛋白质的22%。在不破坏生态*衡的前提下,海洋每年可以产出的水产品足够300亿人食用,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等于全球所有耕地提供农产品的`1000倍。

  二、三分钟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3.这篇文章阐释了什么道理?

  三、动动脑筋思考:

  作者是如何来安排本文的内容的?

  全文共7自然段,按总——分——总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指出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第二部分(3~6),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3),总说海洋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粮仓的原因。

  第二层(4~6),分说:藻类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4);

  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5);

  海洋鱼虾还有捕捞潜力挖掘(6)。

  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四、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课文在阐释事理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1. 采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

  第一部分(第1~2段)和最后一段,就运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如,第一部分中主要是议论,它清楚地阐述了开发利用海洋是人类摆脱人口剧增、耕地不足、资源短缺等生存危机的希望所在。

  在提出说明重点“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前,先以议论的方式强调: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将直接关系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2)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这样写能引起读者的重视,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了铺垫。再如,最后一段在总结全文所述的基础上,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人们相信,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这议论性的结论照应了文章开头,总结了文章的说明部分,有利于读者进一步认同海洋开发利用的价值,增强“海洋意识”。

  2. 运用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第二部分(第3~6段)具体阐释为什么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总说部分(第3段)首句先对“粮仓”中的“粮食”作诠释,接着举例子、列数字说明这类“粮食”产量之多、质量之好。

  分说部分(第4~6段)逐一说明。

  第4段先用分类别的方法,说明藻类种类之多;然后举海带的例子,列数字说明其增产潜力之大;再举国外培育出藻类新品种的例子,并列数字说明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最后拿一公顷水面生产的藻类与陆地上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作比较,突现海洋的开发利用价值。

  第5段主要用举例子与列数字相结合的说明方法强调肉眼看不到的浮游生物也是人类丰富的“食品”源。

  第6段举了南极磷虾的例子,列数字说明磷虾产量高,再将其与全世界的捕鱼量作比较,说明磷虾资源的丰富。

  五、过渡衔接 :

  段与段之间过渡既自然又精致,有时一两个字便使上下文连接得天衣无缝。如:第2段,首句总结第一段内容,第二句“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这样”指代首句,即把文章转入列出人们对生存危机的看法。第3段首句“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承上转入介绍文中特指的“粮食”。第4段首句“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承上所举例子导入详细介绍藻类。第5段首句“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中,“除海藻类”承上文,后面一句则揭示本段主要介绍“浮游生物”。第6段首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用“至于”更换话题,转入详细介绍“鱼虾”。末段则以“综上所述”概括全文的阐释,然后水到渠成地再次道出本文所要说的事理。

  六、总结写作方法:

  (一)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表达的准确性。

  ①世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②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③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明确:

  1.“最”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

  机。

  2.“更”突出人们对“鱼虾”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较前两者又深了一层。

  3.“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准确,客观。

  (二)总结本文写作特点:

  1.说明和议论结合阐明事理。

  2.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3.语言准确、严密

  4.过渡自然。

  七、考考你:

  判断下列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据报道,现在每年向海洋倾倒约600~1000万吨石油,1万吨汞,25万吨铜,390万吨锌,30万吨铅和100万吨有机氯农药。

  2.海底隧道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例如大贝耳特海峡、多佛尔海峡等处,修建海底隧道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3.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 “ 卧虹 ”“ 飞虹 ” 等。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5.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三千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一千五百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两千五百小时。

  6.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八、课外拓展:

  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现今人们保护环境的主题,大家能明白国家的“禁渔”的目的吗?

  2. 大家想一想,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为了让我们能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该怎么办?

  九、作业:

  探究性学习:班级分为若干小组,讨论下列一些专题,要求人人找资料,准备下一节课发言。每个小组要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展示。

  1.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

  2.重返海洋,人类能做些什么?

  (1)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2)海洋矿物资源开发;

  (3)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4)海水资源综合利用;

  (5)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中的多种说明方法及作用。

  2.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

  3.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分析文中说明方法的作用及其准确的语言。

  2.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难点:

  1.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

  2.如何关注海洋的现状和未来。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人口剧增,若干生存危机也日益显露出来,粮食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大海是一个比陆地还广阔的世界,里面充满了形形色色的生物,有人预言:“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海洋怎么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海洋,走进《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这篇文章,一探究竟。

  2.播放有关海洋资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海洋。

  (二)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基础积累。

  请学生在文中标注出生字和重点词语并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海藻()褐()藻鹧鸪()()石莼()

  (三)学习交流,整体把握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方法:学生分小组,派代表陈述自学结果,教师点拨。

  明确:大海是粮仓是因为大海里有—— ①海藻类食物。海藻类中有多种类别的可食用藻类。数量大,品种多,增产潜力大,而且许多海藻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类所需的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海藻食品,提供蛋白。②丰富的浮游生物,加工食品。③海洋中众多的鱼虾是人类熟悉的食物,远洋渔业还有待开发,潜力巨大。

  归纳:

  1.海藻数量多

  2.浮游生物丰富

  3.鱼虾众多

  2.这样多的海洋食物应如何开发?

  明确:

  (1)要加大开发力度。从全文可知,当前海洋食物的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

  (2)要加强人工养殖,要不断研究培育新品种。

  (3)不能破坏生态*衡。开发要适度,不能只顾眼前。

  (4)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四)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1、看示例。

  例如: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互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分析: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藻类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2、说发现。

  明确:本文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有效地说明了“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1)分类别。如介绍可食用的藻类,作用:将“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按“褐藻类”“红藻类”“绿藻类”分类进行说明,突出藻类种类之多。

  (2)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如:举海带的例子。如:“提高了20xx多倍”“1公斤顷可获得20吨蛋白质”用数据说明其增产潜力之大。如:介绍南极的磷虾一节,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用:突出其产量高等等。

  (3)作诠释。如对“粮食”的解释。联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对“胡萝卜素”的解释,《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中对“雨林”和“二氧化碳”的解释。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3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分的说明结构。

  2. 进一步学习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环节设计:

  一. 引入新课

  讨论:什么是粮食?

  二. 初读课文

  读了文章,你知道粮食的含义是什么?

  讨论,明确;

  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

  粮食的含义

  广义的粮食:能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环节一。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明确: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提示,点拨:这就是文章的标题。由此可见,说明文可以什么为标题?讨论,明确:可以说明的内容或对象为标题)

  提问:跟标题意思相同或意义相近的句子,文中还有哪一句?

  讨论,明确:第二段最后一句中“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继续讨论:作者为什么会写这篇说明文来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讨论,明确:“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师小结:作者从现实问题入手,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而写。

  2. 环节二。探讨: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讨论,明确:(1)海藻(2)浮游生物(3)鱼虾

  (4)深海远洋中还有许多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潜力巨大

  3. 环节三。文章的说明结构是哪一种?

  讨论,明确:先总说,后分说,最后总结。

  四. 精读课文。

  1. 环节一。探讨:文章3、4、6段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1) 第三段

  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

  作用:突出、有力地说明海藻数量庞大,蛋白质含量丰富

  (2)第四段

  A.“人们比较熟悉的…………浒苔等”(练习二第1小题)

  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

  作用:确凿、条理充分在说明海藻种类繁多。

  B.“它们在人工在精心养殖下…………同类营养物。”(练习二第2小题)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用:确凿、突出、有力的说明在人工精心养殖下,海藻的产量不断翻新,增长潜力巨大。

  (3)第六段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用:确凿、突出、有力的说明”我们还可以开辟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产量很高。

  师小结。

  2. 环节二。

  说明文是客观、科学地对事物进行说明、介绍,所以说明文语言要准确。细读课文,看一看哪些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讨论,明确:(结合练习三):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最” :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严重的环境问题。

  “之一” :准确说明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不止一种。

  (提示解题方法:这个词去掉与否意义上有什么异同,两相比较体会作用)

  (2)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事物。

  “更” :突出熟悉的程度。

  (3)尽管还有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近” :表明近海鱼虾的捕捞快到极限,但不是极限,说明准确,客观。

  五. 课堂小结

  1. 说明的主要内容

  2. 说明的结构

  3. 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4. 说明语言的准确

  六. 布置作业

  1. 把成语补充完整再写出其意思 : 言 听:

  2. 完成练习二和练习三

  3. 写一篇说明事理的短文

  附板书

  海藻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蛋白

  质含量丰富

  强调大海是

  浮游生物也丰富 人类未来的

  大海完全有可能成 粮仓 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远洋深海的鱼虾年产量很高 (总结全文)

  (总) 深海远洋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海

  洋生物,潜力巨大

  (分)

  说明方法: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了解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了解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 分析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自己分析课文,培养分析能力。

  课型及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事理说明文。学习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握文章要点,了解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人类当今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大家看了上面的图表和文字大家有什么感想?得出了什么结论?

  2.跟我走进大海!(展示有关大海资源的图片)

  在生物资源方面,海洋中存活着20多万种生物。专家测算,海洋的初级生

  产力每年为6000亿吨,其中可供人类利用的鱼类、贝类、虾类、藻类等,每年为 6亿吨,而现在全世界的捕捞量仅为9000万吨左右。海产品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来源,目前海产品提供的蛋白质约占人类食用蛋白质的22%。在不破坏生态*衡的前提下,海洋每年可以产出的水产品足够300亿人食用,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等于全球所有耕地提供农产品的1000倍。

  二、三分钟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3.这篇文章阐释了什么道理?

  三、动动脑筋思考:

  作者是如何来安排本文的内容的?

  全文共7自然段,按总——分——总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指出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第二部分(3~6),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3),总说海洋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粮仓的原因。

  第二层(4~6),分说:藻类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4);

  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5);

  海洋鱼虾还有捕捞潜力挖掘(6)。

  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四、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课文在阐释事理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1. 采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

  第一部分(第1~2段)和最后一段,就运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如,第一部分中主要是议论,它清楚地阐述了开发利用海洋是人类摆脱人口剧增、耕地不足、资源短缺等生存危机的希望所在。

  在提出说明重点“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前,先以议论的方式强调: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将直接关系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2)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这样写能引起读者的重视,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了铺垫。再如,最后一段在总结全文所述的基础上,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人们相信,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这议论性的结论照应了文章开头,总结了文章的说明部分,有利于读者进一步认同海洋开发利用的价值,增强“海洋意识”。

  2. 运用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第二部分(第3~6段)具体阐释为什么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总说部分(第3段)首句先对“粮仓”中的“粮食”作诠释,接着举例子、列数字说明这类“粮食”产量之多、质量之好。

  分说部分(第4~6段)逐一说明。

  第4段先用分类别的方法,说明藻类种类之多;然后举海带的例子,列数字说明其增产潜力之大;再举国外培育出藻类新品种的例子,并列数字说明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最后拿一公顷水面生产的藻类与陆地上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作比较,突现海洋的开发利用价值。

  第5段主要用举例子与列数字相结合的说明方法强调肉眼看不到的浮游生物也是人类丰富的“食品”源。

  第6段举了南极磷虾的例子,列数字说明磷虾产量高,再将其与全世界的捕鱼量作比较,说明磷虾资源的丰富。

  五、过渡衔接 :

  段与段之间过渡既自然又精致,有时一两个字便使上下文连接得天衣无缝。如:第2段,首句总结第一段内容,第二句“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这样”指代首句,即把文章转入列出人们对生存危机的看法。第3段首句“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承上转入介绍文中特指的“粮食”。第4段首句“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承上所举例子导入详细介绍藻类。第5段首句“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中,“除海藻类”承上文,后面一句则揭示本段主要介绍“浮游生物”。第6段首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用“至于”更换话题,转入详细介绍“鱼虾”。末段则以“综上所述”概括全文的阐释,然后水到渠成地再次道出本文所要说的事理。

  六、总结写作方法:

  (一)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表达的准确性。

  ①世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②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③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明确:

  1.“最”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

  机。

  2.“更”突出人们对“鱼虾”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较前两者又深了一层。

  3.“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准确,客观。

  (二)总结本文写作特点:

  1.说明和议论结合阐明事理。

  2.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3.语言准确、严密

  4.过渡自然。

  七、考考你:

  判断下列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据报道,现在每年向海洋倾倒约600~1000万吨石油,1万吨汞,25万吨铜,390万吨锌,30万吨铅和100万吨有机氯农药。

  2.海底隧道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例如大贝耳特海峡、多佛尔海峡等处,修建海底隧道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3.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 “ 卧虹 ”“ 飞虹 ” 等。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5.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三千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一千五百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两千五百小时。

  6.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八、课外拓展:

  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现今人们保护环境的主题,大家能明白国家的“禁渔”的目的吗?

  2. 大家想一想,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为了让我们能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该怎么办?

  九、作业:

  探究性学习:班级分为若干小组,讨论下列一些专题,要求人人找资料,准备下一节课发言。每个小组要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展示。

  1.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

  2.重返海洋,人类能做些什么?

  (1)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2)海洋矿物资源开发;

  (3)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4)海水资源综合利用;

  (5)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中的多种说明方法及作用。

  2. 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

  3. 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 分析文中说明方法的作用及其准确的语言。

  2. 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难点:

  1. 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

  2. 如何关注海洋的现状和未来。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导语: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人口剧增,若干生存危机也日益显露出来,粮食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大海是一个比陆地还广阔的世界,里面充满了形形色色的生物,有人预言:“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海洋怎么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海洋,走进《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这篇文章,一探究竟。

  2. 播放有关海洋资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海洋。

  (二)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基础积累。

  请学生在文中标注出生字和重点词语并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海藻( ) 褐( )藻 鹧鸪( )( ) 石莼( )

  (三)学习交流,整体把握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方法:学生分小组,派代表陈述自学结果,教师点拨。

  明确:大海是粮仓是因为大海里有—— ①海藻类食物。海藻类中有多种类别的可食用藻类。数量大,品种多,增产潜力大,而且许多海藻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类所需的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海藻食品,提供蛋白。②丰富的浮游生物,加工食品。③海洋中众多的鱼虾是人类熟悉的食物,远洋渔业还有待开发,潜力巨大。

  归纳:1.海藻数量多 2.浮游生物丰富 3.鱼虾众多

  2.这样多的海洋食物应如何开发?明确:(1)要加大开发力度。从全文可知,当前海洋食物的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2)要加强人工养殖,要不断研究培育新品种。(3)不能破坏生态*衡。开发要适度,不能只顾眼前。(4)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四)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1、看示例。

  例如: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互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分析: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藻类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2、说发现。

  明确:本文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有效地说明了“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1)分类别。如介绍可食用的藻类,作用:将“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按“褐藻类”“红藻类”“绿藻类”分类进行说明,突出藻类种类之多。

  (2)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如:举海带的例子。如:“……提高了20xx多倍……”“……1公斤顷……可获得20吨蛋白质……”用数据说明其增产潜力之大。如:介绍南极的磷虾一节,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用:突出其产量高等等。

  (3)作诠释。如对“粮食”的解释。联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对“胡萝卜素”的解释,《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中对“雨林”和“二氧化碳”的解释。

  (五)说明文语言的品读分析。

  方法:学生先在书上批注自己的理解,小组内发言,陈述自己的理解,然后全班自由发言,学生相互评点,教师点拨、小结。

  1、分析副词在说明文语言中重要作用。

  ① 世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② 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③ 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明确 :①“最”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机。“之一”说明还有其他的环境问题,这就从范围上强调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严重的环境问题中的一种。

  ②“更”突出人们对“鱼虾”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较前两者又深了一层。③“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准确,客观。

  2、分析第一部分的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好处和最后一部分议论的好处。

  明确:第一部分的议论清楚地阐述了开发利用海洋是人类摆脱人口剧增,耕地不足,资源短缺等生存危机的希望所在。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了铺垫。

  最后一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照应开头。

  (六)拓展延伸

  1.大海不仅仅是我们人类的大粮仓,它还蕴含了其他资源,谁能来为我们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大海。

  2.你知道海洋污染的现状吗?

  3.我们该如何保护海洋资源?

  (七)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了海洋为什么是人类未来的粮仓,明白了在说明事理时,恰当地使用副词,能使说明的语言更准确,使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能使事理说明文变得更明白易懂;我们通过相互交流、讨论,更加深了对这一蕴含丰富宝藏的海洋的了解与认识,我们知道:海洋不仅是人类未来的粮仓,它还蕴含着无尽的矿藏、能源,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增强海洋意识,都有保护好海洋资源的责任和义务。

  (八)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二、三题。

  2. 课外阅读介绍海洋知识的文章。

  3.未来人们吃什么?怎样吃?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科幻文章。

  板书设计:

  1.海藻数量多?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浮游生物丰富?

  3.鱼虾众多

  说明方法: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作诠释等。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教学设计三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中运用的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 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xx年10月12日,随着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我们在挑战宇宙、征服自然的道路上有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而在“上天、下海、入地”这三条人类摆脱若干生存危机的出路中,以海洋的潜力最大,是人类未来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人类的故乡——海洋。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

  (一) 初读课文

  1、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海藻( ) 褐( )藻 鹧鸪( )( ) 石莼( )

  2、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明确: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提示,点拨:这就是文章的标题。由此可见,说明文可以什么为标题?讨论,明确:可以说明的内容或对象为标题)

  (二). 再读课文,

  1. 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展示,师归纳:(1)海藻(2)浮游生物(3)鱼虾(4)深海远洋中还有许多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潜力巨大

  2、文章的说明结构是哪一种?

  讨论,明确:先总说,后分说,最后总结。

  (三). 点读课文。

  1.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展示+教师归纳

  (1) 第三段

  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

  作用:突出、有力地说明海藻数量庞大,蛋白质含量丰富

  (2)第四段

  A.“人们比较熟悉的…………浒苔等”(练习二第1小题)

  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

  作用:确凿、条理充分在说明海藻种类繁多。

  B.它们在人工在精心养殖下…………同类营养物。”(练习二第2小题)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用:确凿、突出、有力的说明在人工精心养殖下,海藻的产量不断翻新,增长潜力巨大。

  (3)第六段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用:确凿、突出、有力的说明”我们还可以开辟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产量很高。

  师小结。

  (四)、品读. 说明文是客观、科学地对事物进行说明、介绍,所以说明文语言要准确。细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试找出来并分析。

  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展示+教师归纳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最” :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严重的环境问题。

  “之一” :准确说明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不止一种。

  (提示解题方法:这个词去掉与否意义上有什么异同,两相比较体会作用)

  (2)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事物。

  “更” :突出熟悉的程度。

  (3)尽管还有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近” :表明近海鱼虾的捕捞快到极限,但不是极限,说明准确,客观。

  三、释疑归纳

  师生小结,总结本节内容,形成板书,

  四、当堂检测,反馈堂清

  1.大海不仅仅是我们人类的大粮仓,它还蕴含了其他资源,谁能来为我们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大海。

  2.你知道海洋污染的现状吗?我们该如何保护海洋资源?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6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海洋的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学习识别和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以及了解《十万个为什么》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掌握运用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关注海洋的现状和未来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简介《十万个为什么》的相关知识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是人类“未来的大粮仓”,是人类“未来的大矿场”,是人类“未来的大能源库”,是人类“未来的大药房”,是人类“未来的大建材基地”,是人类“未来的栖身地”——————

  二、整体感知 问题设置 探究明确

  1、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明确:本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一>、(1—2)说明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二>、(3—6)阐释海洋可能成为粮仓的原因。

  <三>、(7) 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三、详读本文第二部分

  设问:

  1、列举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2、本部分运用哪些说明方法?

  3、本部分的结构?

  明确:可以提供 ①海藻食品,提供蛋白。②浮游生物,加工食品。③远洋鱼虾,潜力巨大。

  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作诠释(结合课后二)

  本部分结构:先总后分

  四、分析第一部分的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好处和最后一部分议论的好处。

  明确:第一部分的议论清楚地阐述了开发利用海洋是人类摆脱人口剧增,耕地不足,资源短缺等生存危机的希望所在。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了铺垫。

  最后一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照应开头。

  五、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表达的准确性。

  ①世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②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③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明确:

  1“最”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机。

  2“更”突出人们对“鱼虾”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较前两者又深了一层。

  3“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准确,客观。

  六、课外延伸:

  1、为什么要保护海洋?

  2、我国的海洋经济现状如何?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中的多种说明方法及作用。

  2. 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

  3. 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 分析文中说明方法的作用及其准确的语言。

  2. 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难点:

  1. 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

  2. 如何关注海洋的现状和未来。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导语: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人口剧增,若干生存危机也日益显露出来,粮食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大海是一个比陆地还广阔的世界,里面充满了形形色色的生物,有人预言:“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海洋怎么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海洋,走进《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这篇文章,一探究竟。

  2. 播放有关海洋资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海洋。

  (二)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基础积累。

  请学生在文中标注出生字和重点词语并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海藻( ) 褐( )藻 鹧鸪( )( ) 石莼( )

  (三)学习交流,整体把握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方法:学生分小组,派代表陈述自学结果,教师点拨。

  明确:大海是粮仓是因为大海里有—— ①海藻类食物。海藻类中有多种类别的可食用藻类。数量大,品种多,增产潜力大,而且许多海藻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类所需的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海藻食品,提供蛋白。②丰富的浮游生物,加工食品。③海洋中众多的鱼虾是人类熟悉的食物,远洋渔业还有待开发,潜力巨大。

  归纳:1.海藻数量多 2.浮游生物丰富 3.鱼虾众多

  2.这样多的海洋食物应如何开发?明确:(1)要加大开发力度。从全文可知,当前海洋食物的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2)要加强人工养殖,要不断研究培育新品种。(3)不能破坏生态*衡。开发要适度,不能只顾眼前。(4)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四)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1、看示例。

  例如: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互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分析: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藻类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2、说发现。

  明确:本文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有效地说明了“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1)分类别。如介绍可食用的藻类,作用:将“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按“褐藻类”“红藻类”“绿藻类”分类进行说明,突出藻类种类之多。

  (2)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如:举海带的例子。如:“……提高了20xx多倍……”“……1公斤顷……可获得20吨蛋白质……”用数据说明其增产潜力之大。如:介绍南极的磷虾一节,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用:突出其产量高等等。

  (3)作诠释。如对“粮食”的解释。联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对“胡萝卜素”的解释,《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中对“雨林”和“二氧化碳”的解释。

  (五)说明文语言的品读分析。

  方法:学生先在书上批注自己的理解,小组内发言,陈述自己的理解,然后全班自由发言,学生相互评点,教师点拨、小结。

  1、分析副词在说明文语言中重要作用。

  ① 世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② 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③ 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明确 :①“最”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机。“之一”说明还有其他的环境问题,这就从范围上强调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严重的环境问题中的一种。

  ②“更”突出人们对“鱼虾”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较前两者又深了一层。③“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准确,客观。

  2、分析第一部分的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好处和最后一部分议论的好处。

  明确:第一部分的议论清楚地阐述了开发利用海洋是人类摆脱人口剧增,耕地不足,资源短缺等生存危机的希望所在。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了铺垫。

  最后一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照应开头。

  (六)拓展延伸

  1.大海不仅仅是我们人类的大粮仓,它还蕴含了其他资源,谁能来为我们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大海。

  2.你知道海洋污染的现状吗?

  3.我们该如何保护海洋资源?

  (七)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了海洋为什么是人类未来的粮仓,明白了在说明事理时,恰当地使用副词,能使说明的语言更准确,使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能使事理说明文变得更明白易懂;我们通过相互交流、讨论,更加深了对这一蕴含丰富宝藏的海洋的了解与认识,我们知道:海洋不仅是人类未来的粮仓,它还蕴含着无尽的矿藏、能源,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增强海洋意识,都有保护好海洋资源的责任和义务。

  (八)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二、三题。

  2. 课外阅读介绍海洋知识的文章。

  3.未来人们吃什么?怎样吃?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科幻文章。

  板书设计:

  1.海藻数量多?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浮游生物丰富?

  3.鱼虾众多

  说明方法: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作诠释等。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教学设计三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中运用的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 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xx年10月12日,随着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我们在挑战宇宙、征服自然的道路上有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而在“上天、下海、入地”这三条人类摆脱若干生存危机的出路中,以海洋的潜力最大,是人类未来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人类的故乡——海洋。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

  (一) 初读课文

  1、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海藻( ) 褐( )藻 鹧鸪( )( ) 石莼( )

  2、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明确: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提示,点拨:这就是文章的标题。由此可见,说明文可以什么为标题?讨论,明确:可以说明的内容或对象为标题)

  (二). 再读课文,

  1. 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展示,师归纳:(1)海藻(2)浮游生物(3)鱼虾(4)深海远洋中还有许多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潜力巨大

  2、文章的说明结构是哪一种?

  讨论,明确:先总说,后分说,最后总结。

  (三). 点读课文。

  1.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展示+教师归纳

  (1) 第三段

  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

  作用:突出、有力地说明海藻数量庞大,蛋白质含量丰富

  (2)第四段

  A.“人们比较熟悉的…………浒苔等”(练习二第1小题)

  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

  作用:确凿、条理充分在说明海藻种类繁多。

  B.它们在人工在精心养殖下…………同类营养物。”(练习二第2小题)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用:确凿、突出、有力的说明在人工精心养殖下,海藻的产量不断翻新,增长潜力巨大。

  (3)第六段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用:确凿、突出、有力的说明”我们还可以开辟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产量很高。

  师小结。

  (四)、品读. 说明文是客观、科学地对事物进行说明、介绍,所以说明文语言要准确。细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试找出来并分析。

  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展示+教师归纳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最” :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严重的环境问题。

  “之一” :准确说明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不止一种。

  (提示解题方法:这个词去掉与否意义上有什么异同,两相比较体会作用)

  (2)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事物。

  “更” :突出熟悉的程度。

  (3)尽管还有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近” :表明近海鱼虾的捕捞快到极限,但不是极限,说明准确,客观。

  三、释疑归纳

  师生小结,总结本节内容,形成板书,

  四、当堂检测,反馈堂清

  1.大海不仅仅是我们人类的.大粮仓,它还蕴含了其他资源,谁能来为我们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大海。

  2.你知道海洋污染的现状吗?我们该如何保护海洋资源?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8

  教学目标

  一、了解有关海洋的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学习识别和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以及了解《十万个为什么》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为掌握运用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二、教学难点为如何关注海洋的现状和未来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简介《十万个为什么》的相关知识。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是人类“未来的大粮仓”,是人类“未来的大矿场”,是人类“未来的大能源库”,是人类“未来的大药房”,是人类“未来的大建材基地”,是人类“未来的栖身地”——————

  二、整体感知问题设置探究明确。

  1、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 、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明确:本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一>(1—2)说明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二>(3—6)阐释海洋可能成为粮仓的原因。

  <三>(7)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三、详读本文第二部分:

  设问:

  1、列举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2 、本部分运用哪些说明方法?

  3 、本部分的结构?

  明确:可以提供

  ①海藻食品,提供蛋白。

  ②浮游生物,加工食品。

  ③远洋鱼

  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作诠释(结合课后二)

  本部分结构:先总后分

  四、分析第一部分的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好处和最后一部分议论的好处。

  明确:第一部分的议论清楚地阐述了开发利用海洋是人类摆脱人口剧增,耕地不足,资源短缺等生存危机的希望所在。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了铺垫。

  最后一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照应开头。

  五、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表达的准确性。

  ①世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②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③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明确:

  1、“最”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机。

  2、“更”突出人们对“鱼虾”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较前两者又深了一层。

  3、“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准确,客观。

  六、课外延伸:

  1 、为什么要保护海洋?

  2 、我国的海洋经济现状如何?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9

  一、新课导入

  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末,在取得繁荣进步的同时,若干生存危机也日益显露出来,而入地、下海、上天则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三大出路,其中尤以海洋的潜力最大,是人类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海洋,走进《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这篇文章。

  二、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海藻(zǎo) 石莼(chún) 浒苔(hǔ)

  提供(ɡōnɡ)

  2.生词注解

  生死存亡:生存或者死亡。也比喻局势危急,已到最后关头。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3.作者名片

  严济运,*工程院院士,上海气象局研究员,曾参与主编《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

  三、自主学习(二)——合作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思考:你从文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归纳:1.海藻数量多。

  2.浮游生物丰富。

  3.海洋鱼虾众多。

  (二)深层理解

  再读课文,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和说明顺序。

  文章1、2两段从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说起,提出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文章3~6段以先总后分的方式,具体阐释为什么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7段总结前文的说明,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

  由此可见,本文采用逻辑顺序阐释事理,是按照“总起-具体阐释(先总后分)——总结”的结构进行的。这样使文章条理清晰,事理明确。

  四、走进语言

  学习本文说明的语言

  比较语言的准确性。

  例:原句: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改: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范围)

  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程度)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2.尽管近海的鱼是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点拨明确】1.“最”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机。

  2.“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准确、客观。

  五、板书设计

  人类危机大海可能成

  为未来粮仓海洋是

  未来粮仓

  总起强调 分说 总结、照应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中的多种说明方法。

  2。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

  3。了解海洋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

  教学重点:

  分析文中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大海图片)

  师讲授: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末,在取得繁荣进步的同时,若干生存危机也日益显露出来,而入地、下海、上天则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三大出路,其中尤以海洋的潜力最大,是人类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海洋,走进《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这篇文章。(出示第一张幻灯片,以大海为背景)?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二、自由朗读课文

  你从文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三:学生生自由朗读课文

  你从文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海藻数量多

  浮游生物丰富

  海洋鱼虾众多

  师归纳:

  1.海藻数量多

  2.浮游生物丰富

  3.海洋鱼虾众多

  四、学习本文说明方法

  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自由交流)(第四张幻灯片)

  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

  五、学习本文说明语言:

  (出示幻灯片五:比较语言的准确性)

  原句: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改: 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范围)

  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程度)

  (生自由学习,找找文章中表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批注你的理解。)

  六、拓展学习(出示第六张幻灯片)

  师:大海不仅仅是我们人类的大粮仓,它还蕴含了其他资源,谁能来当一回小院士,用图片、模型为我们介绍你了解的大海?

  谁能来当一回小院士,用图片、模型

  为我们介绍你了解的大海?

  要求:

  1.语言准确且生动

  2.能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3.仪态自然大方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扩展2)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10篇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1

  一、新课导入

  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末,在取得繁荣进步的同时,若干生存危机也日益显露出来,而入地、下海、上天则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三大出路,其中尤以海洋的潜力最大,是人类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海洋,走进《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这篇文章。

  二、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海藻(zǎo) 石莼(chún) 浒苔(hǔ)

  提供(ɡōnɡ)

  2.生词注解

  生死存亡:生存或者死亡。也比喻局势危急,已到最后关头。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3.作者名片

  严济运,*工程院院士,上海气象局研究员,曾参与主编《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

  三、自主学习(二)——合作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思考:你从文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归纳:1.海藻数量多。

  2.浮游生物丰富。

  3.海洋鱼虾众多。

  (二)深层理解

  再读课文,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和说明顺序。

  文章1、2两段从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说起,提出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文章3~6段以先总后分的方式,具体阐释为什么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7段总结前文的说明,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

  由此可见,本文采用逻辑顺序阐释事理,是按照“总起-具体阐释(先总后分)——总结”的结构进行的。这样使文章条理清晰,事理明确。

  四、走进语言

  学习本文说明的语言

  比较语言的准确性。

  例:原句: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改: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范围)

  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程度)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2.尽管近海的鱼是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点拨明确】1.“最”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机。

  2.“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准确、客观。

  五、板书设计

  人类危机大海可能成

  为未来粮仓海洋是

  未来粮仓

  总起强调 分说 总结、照应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了解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了解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 分析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自己分析课文,培养分析能力。

  课型及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事理说明文。学习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握文章要点,了解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人类当今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大家看了上面的图表和文字大家有什么感想?得出了什么结论?

  2.跟我走进大海!(展示有关大海资源的图片)

  在生物资源方面,海洋中存活着20多万种生物。专家测算,海洋的初级生

  产力每年为6000亿吨,其中可供人类利用的鱼类、贝类、虾类、藻类等,每年为 6亿吨,而现在全世界的捕捞量仅为9000万吨左右。海产品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来源,目前海产品提供的蛋白质约占人类食用蛋白质的22%。在不破坏生态*衡的前提下,海洋每年可以产出的水产品足够300亿人食用,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等于全球所有耕地提供农产品的`1000倍。

  二、三分钟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3.这篇文章阐释了什么道理?

  三、动动脑筋思考:

  作者是如何来安排本文的内容的?

  全文共7自然段,按总——分——总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指出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第二部分(3~6),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3),总说海洋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粮仓的原因。

  第二层(4~6),分说:藻类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4);

  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5);

  海洋鱼虾还有捕捞潜力挖掘(6)。

  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四、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课文在阐释事理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1. 采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

  第一部分(第1~2段)和最后一段,就运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如,第一部分中主要是议论,它清楚地阐述了开发利用海洋是人类摆脱人口剧增、耕地不足、资源短缺等生存危机的希望所在。

  在提出说明重点“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前,先以议论的方式强调: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将直接关系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2)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这样写能引起读者的重视,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了铺垫。再如,最后一段在总结全文所述的基础上,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人们相信,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这议论性的结论照应了文章开头,总结了文章的说明部分,有利于读者进一步认同海洋开发利用的价值,增强“海洋意识”。

  2. 运用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第二部分(第3~6段)具体阐释为什么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总说部分(第3段)首句先对“粮仓”中的“粮食”作诠释,接着举例子、列数字说明这类“粮食”产量之多、质量之好。

  分说部分(第4~6段)逐一说明。

  第4段先用分类别的方法,说明藻类种类之多;然后举海带的例子,列数字说明其增产潜力之大;再举国外培育出藻类新品种的例子,并列数字说明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最后拿一公顷水面生产的藻类与陆地上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作比较,突现海洋的开发利用价值。

  第5段主要用举例子与列数字相结合的说明方法强调肉眼看不到的浮游生物也是人类丰富的“食品”源。

  第6段举了南极磷虾的例子,列数字说明磷虾产量高,再将其与全世界的捕鱼量作比较,说明磷虾资源的丰富。

  五、过渡衔接 :

  段与段之间过渡既自然又精致,有时一两个字便使上下文连接得天衣无缝。如:第2段,首句总结第一段内容,第二句“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这样”指代首句,即把文章转入列出人们对生存危机的看法。第3段首句“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承上转入介绍文中特指的“粮食”。第4段首句“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承上所举例子导入详细介绍藻类。第5段首句“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中,“除海藻类”承上文,后面一句则揭示本段主要介绍“浮游生物”。第6段首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用“至于”更换话题,转入详细介绍“鱼虾”。末段则以“综上所述”概括全文的阐释,然后水到渠成地再次道出本文所要说的事理。

  六、总结写作方法:

  (一)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表达的准确性。

  ①世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②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③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明确:

  1.“最”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

  机。

  2.“更”突出人们对“鱼虾”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较前两者又深了一层。

  3.“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准确,客观。

  (二)总结本文写作特点:

  1.说明和议论结合阐明事理。

  2.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3.语言准确、严密

  4.过渡自然。

  七、考考你:

  判断下列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据报道,现在每年向海洋倾倒约600~1000万吨石油,1万吨汞,25万吨铜,390万吨锌,30万吨铅和100万吨有机氯农药。

  2.海底隧道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例如大贝耳特海峡、多佛尔海峡等处,修建海底隧道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3.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 “ 卧虹 ”“ 飞虹 ” 等。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5.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三千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一千五百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两千五百小时。

  6.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八、课外拓展:

  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现今人们保护环境的主题,大家能明白国家的“禁渔”的目的吗?

  2. 大家想一想,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为了让我们能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该怎么办?

  九、作业:

  探究性学习:班级分为若干小组,讨论下列一些专题,要求人人找资料,准备下一节课发言。每个小组要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展示。

  1.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

  2.重返海洋,人类能做些什么?

  (1)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2)海洋矿物资源开发;

  (3)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4)海水资源综合利用;

  (5)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3

  教学目标

  一了解有关海洋的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 学习识别和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以及了解《十万个为什么》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为掌握运用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二 教学难点为如何关注海洋的现状和未来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 导入:简介《十万个为什么》的相关知识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是人类“未来的大粮仓”,是人类“未来的大矿场”,是人类“未来的大能源库”,是人类“未来的大药房”,是人类“未来的大建材基地”,是人类“未来的栖身地”------

  二 整体感知 问题设置 探究明确

  1 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 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明确:本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一> (1-2)说明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二> (3-6)阐释海洋可能成为粮仓的原因。

  <三> (7) 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三 详读本文第二部分

  设问:1。列举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2 本部分运用哪些说明方法?

  3 本部分的结构?

  明确:可以提供 ①海藻食品,提供蛋白。②浮游生物,加工食品。③远洋鱼虾,潜力巨大。(板书)

  说明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作诠释 (结合课后二)

  本部分结构:先总后分

  四 分析第一部分的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好处和最后一部分议论的好处。

  明确:第一部分的议论清楚地阐述了开发利用海洋是人类摆脱人口剧增,耕地不足,资源短缺等生存危机的希望所在。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了铺垫。

  最后一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照应开头。

  五 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表达的准确性。

  ①世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②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③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明确 : 1“最”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机。

  2“更”突出人们对“鱼虾”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较前两者又深了一层。

  3“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准确,客观。

  六 课外延伸:

  1 为什么要保护海洋?

  2我国的海洋经济现状如何?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了解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了解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 分析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自己分析课文,培养分析能力。

  课型及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事理说明文。学习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握文章要点,了解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人类当今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大家看了上面的图表和文字大家有什么感想?得出了什么结论?

  2.跟我走进大海!(展示有关大海资源的图片)

  在生物资源方面,海洋中存活着20多万种生物。专家测算,海洋的初级生

  产力每年为6000亿吨,其中可供人类利用的鱼类、贝类、虾类、藻类等,每年为 6亿吨,而现在全世界的捕捞量仅为9000万吨左右。海产品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来源,目前海产品提供的蛋白质约占人类食用蛋白质的22%。在不破坏生态*衡的前提下,海洋每年可以产出的水产品足够300亿人食用,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等于全球所有耕地提供农产品的1000倍。

  二、三分钟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3.这篇文章阐释了什么道理?

  三、动动脑筋思考:

  作者是如何来安排本文的内容的?

  全文共7自然段,按总——分——总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指出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第二部分(3~6),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3),总说海洋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粮仓的原因。

  第二层(4~6),分说:藻类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4);

  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5);

  海洋鱼虾还有捕捞潜力挖掘(6)。

  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四、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课文在阐释事理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1. 采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

  第一部分(第1~2段)和最后一段,就运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如,第一部分中主要是议论,它清楚地阐述了开发利用海洋是人类摆脱人口剧增、耕地不足、资源短缺等生存危机的希望所在。

  在提出说明重点“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前,先以议论的方式强调: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将直接关系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2)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这样写能引起读者的重视,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了铺垫。再如,最后一段在总结全文所述的基础上,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人们相信,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这议论性的结论照应了文章开头,总结了文章的说明部分,有利于读者进一步认同海洋开发利用的价值,增强“海洋意识”。

  2. 运用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第二部分(第3~6段)具体阐释为什么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总说部分(第3段)首句先对“粮仓”中的“粮食”作诠释,接着举例子、列数字说明这类“粮食”产量之多、质量之好。

  分说部分(第4~6段)逐一说明。

  第4段先用分类别的方法,说明藻类种类之多;然后举海带的例子,列数字说明其增产潜力之大;再举国外培育出藻类新品种的例子,并列数字说明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最后拿一公顷水面生产的藻类与陆地上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作比较,突现海洋的开发利用价值。

  第5段主要用举例子与列数字相结合的说明方法强调肉眼看不到的浮游生物也是人类丰富的“食品”源。

  第6段举了南极磷虾的例子,列数字说明磷虾产量高,再将其与全世界的捕鱼量作比较,说明磷虾资源的丰富。

  五、过渡衔接 :

  段与段之间过渡既自然又精致,有时一两个字便使上下文连接得天衣无缝。如:第2段,首句总结第一段内容,第二句“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这样”指代首句,即把文章转入列出人们对生存危机的看法。第3段首句“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承上转入介绍文中特指的“粮食”。第4段首句“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承上所举例子导入详细介绍藻类。第5段首句“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中,“除海藻类”承上文,后面一句则揭示本段主要介绍“浮游生物”。第6段首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用“至于”更换话题,转入详细介绍“鱼虾”。末段则以“综上所述”概括全文的阐释,然后水到渠成地再次道出本文所要说的事理。

  六、总结写作方法:

  (一)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表达的准确性。

  ①世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②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③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明确:

  1.“最”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

  机。

  2.“更”突出人们对“鱼虾”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较前两者又深了一层。

  3.“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准确,客观。

  (二)总结本文写作特点:

  1.说明和议论结合阐明事理。

  2.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3.语言准确、严密

  4.过渡自然。

  七、考考你:

  判断下列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据报道,现在每年向海洋倾倒约600~1000万吨石油,1万吨汞,25万吨铜,390万吨锌,30万吨铅和100万吨有机氯农药。

  2.海底隧道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例如大贝耳特海峡、多佛尔海峡等处,修建海底隧道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3.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 “ 卧虹 ”“ 飞虹 ” 等。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5.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三千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一千五百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两千五百小时。

  6.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八、课外拓展:

  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现今人们保护环境的主题,大家能明白国家的“禁渔”的目的吗?

  2. 大家想一想,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为了让我们能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该怎么办?

  九、作业:

  探究性学习:班级分为若干小组,讨论下列一些专题,要求人人找资料,准备下一节课发言。每个小组要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展示。

  1.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

  2.重返海洋,人类能做些什么?

  (1)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2)海洋矿物资源开发;

  (3)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4)海水资源综合利用;

  (5)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中的多种说明方法。

  2。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

  3。了解海洋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

  教学重点:

  分析文中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大海图片)

  师讲授: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末,在取得繁荣进步的同时,若干生存危机也日益显露出来,而入地、下海、上天则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三大出路,其中尤以海洋的潜力最大,是人类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海洋,走进《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这篇文章。(出示第一张幻灯片,以大海为背景)?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二、自由朗读课文

  你从文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三:学生生自由朗读课文

  你从文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海藻数量多

  浮游生物丰富

  海洋鱼虾众多

  师归纳:

  1.海藻数量多

  2.浮游生物丰富

  3.海洋鱼虾众多

  四、学习本文说明方法

  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自由交流)(第四张幻灯片)

  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

  五、学习本文说明语言:

  (出示幻灯片五:比较语言的准确性)

  原句: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改: 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范围)

  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程度)

  (生自由学习,找找文章中表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批注你的理解。)

  六、拓展学习(出示第六张幻灯片)

  师:大海不仅仅是我们人类的大粮仓,它还蕴含了其他资源,谁能来当一回小院士,用图片、模型为我们介绍你了解的大海?

  谁能来当一回小院士,用图片、模型

  为我们介绍你了解的大海?

  要求:

  1.语言准确且生动

  2.能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3.仪态自然大方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6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海洋的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学习识别和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以及了解《十万个为什么》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掌握运用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关注海洋的现状和未来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简介《十万个为什么》的相关知识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是人类“未来的大粮仓”,是人类“未来的大矿场”,是人类“未来的大能源库”,是人类“未来的大药房”,是人类“未来的大建材基地”,是人类“未来的栖身地”——————

  二、整体感知 问题设置 探究明确

  1、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明确:本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一>、(1—2)说明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二>、(3—6)阐释海洋可能成为粮仓的原因。

  <三>、(7) 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三、详读本文第二部分

  设问:

  1、列举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2、本部分运用哪些说明方法?

  3、本部分的结构?

  明确:可以提供 ①海藻食品,提供蛋白。②浮游生物,加工食品。③远洋鱼虾,潜力巨大。

  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作诠释(结合课后二)

  本部分结构:先总后分

  四、分析第一部分的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好处和最后一部分议论的好处。

  明确:第一部分的议论清楚地阐述了开发利用海洋是人类摆脱人口剧增,耕地不足,资源短缺等生存危机的希望所在。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了铺垫。

  最后一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照应开头。

  五、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表达的准确性。

  ①世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②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③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明确:

  1“最”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机。

  2“更”突出人们对“鱼虾”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较前两者又深了一层。

  3“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准确,客观。

  六、课外延伸:

  1、为什么要保护海洋?

  2、我国的海洋经济现状如何?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中的多种说明方法及作用。

  2. 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

  3. 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 分析文中说明方法的作用及其准确的语言。

  2. 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难点:

  1. 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

  2. 如何关注海洋的现状和未来。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导语: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人口剧增,若干生存危机也日益显露出来,粮食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大海是一个比陆地还广阔的世界,里面充满了形形色色的生物,有人预言:“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海洋怎么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海洋,走进《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这篇文章,一探究竟。

  2. 播放有关海洋资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海洋。

  (二)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基础积累。

  请学生在文中标注出生字和重点词语并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海藻( ) 褐( )藻 鹧鸪( )( ) 石莼( )

  (三)学习交流,整体把握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方法:学生分小组,派代表陈述自学结果,教师点拨。

  明确:大海是粮仓是因为大海里有—— ①海藻类食物。海藻类中有多种类别的可食用藻类。数量大,品种多,增产潜力大,而且许多海藻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类所需的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海藻食品,提供蛋白。②丰富的浮游生物,加工食品。③海洋中众多的鱼虾是人类熟悉的食物,远洋渔业还有待开发,潜力巨大。

  归纳:1.海藻数量多 2.浮游生物丰富 3.鱼虾众多

  2.这样多的海洋食物应如何开发?明确:(1)要加大开发力度。从全文可知,当前海洋食物的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2)要加强人工养殖,要不断研究培育新品种。(3)不能破坏生态*衡。开发要适度,不能只顾眼前。(4)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四)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1、看示例。

  例如: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互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分析: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藻类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2、说发现。

  明确:本文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有效地说明了“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1)分类别。如介绍可食用的藻类,作用:将“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按“褐藻类”“红藻类”“绿藻类”分类进行说明,突出藻类种类之多。

  (2)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如:举海带的例子。如:“……提高了20xx多倍……”“……1公斤顷……可获得20吨蛋白质……”用数据说明其增产潜力之大。如:介绍南极的磷虾一节,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用:突出其产量高等等。

  (3)作诠释。如对“粮食”的解释。联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对“胡萝卜素”的解释,《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中对“雨林”和“二氧化碳”的解释。

  (五)说明文语言的品读分析。

  方法:学生先在书上批注自己的理解,小组内发言,陈述自己的理解,然后全班自由发言,学生相互评点,教师点拨、小结。

  1、分析副词在说明文语言中重要作用。

  ① 世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② 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③ 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明确 :①“最”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机。“之一”说明还有其他的环境问题,这就从范围上强调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严重的环境问题中的一种。

  ②“更”突出人们对“鱼虾”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较前两者又深了一层。③“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准确,客观。

  2、分析第一部分的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好处和最后一部分议论的好处。

  明确:第一部分的议论清楚地阐述了开发利用海洋是人类摆脱人口剧增,耕地不足,资源短缺等生存危机的希望所在。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了铺垫。

  最后一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照应开头。

  (六)拓展延伸

  1.大海不仅仅是我们人类的大粮仓,它还蕴含了其他资源,谁能来为我们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大海。

  2.你知道海洋污染的现状吗?

  3.我们该如何保护海洋资源?

  (七)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了海洋为什么是人类未来的粮仓,明白了在说明事理时,恰当地使用副词,能使说明的语言更准确,使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能使事理说明文变得更明白易懂;我们通过相互交流、讨论,更加深了对这一蕴含丰富宝藏的海洋的了解与认识,我们知道:海洋不仅是人类未来的粮仓,它还蕴含着无尽的矿藏、能源,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增强海洋意识,都有保护好海洋资源的责任和义务。

  (八)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二、三题。

  2. 课外阅读介绍海洋知识的文章。

  3.未来人们吃什么?怎样吃?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科幻文章。

  板书设计:

  1.海藻数量多?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浮游生物丰富?

  3.鱼虾众多

  说明方法: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作诠释等。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教学设计三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中运用的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 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xx年10月12日,随着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我们在挑战宇宙、征服自然的道路上有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而在“上天、下海、入地”这三条人类摆脱若干生存危机的出路中,以海洋的潜力最大,是人类未来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人类的故乡——海洋。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

  (一) 初读课文

  1、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海藻( ) 褐( )藻 鹧鸪( )( ) 石莼( )

  2、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明确: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提示,点拨:这就是文章的标题。由此可见,说明文可以什么为标题?讨论,明确:可以说明的内容或对象为标题)

  (二). 再读课文,

  1. 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展示,师归纳:(1)海藻(2)浮游生物(3)鱼虾(4)深海远洋中还有许多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潜力巨大

  2、文章的说明结构是哪一种?

  讨论,明确:先总说,后分说,最后总结。

  (三). 点读课文。

  1.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展示+教师归纳

  (1) 第三段

  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

  作用:突出、有力地说明海藻数量庞大,蛋白质含量丰富

  (2)第四段

  A.“人们比较熟悉的…………浒苔等”(练习二第1小题)

  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

  作用:确凿、条理充分在说明海藻种类繁多。

  B.它们在人工在精心养殖下…………同类营养物。”(练习二第2小题)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用:确凿、突出、有力的说明在人工精心养殖下,海藻的产量不断翻新,增长潜力巨大。

  (3)第六段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用:确凿、突出、有力的说明”我们还可以开辟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产量很高。

  师小结。

  (四)、品读. 说明文是客观、科学地对事物进行说明、介绍,所以说明文语言要准确。细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试找出来并分析。

  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展示+教师归纳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最” :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严重的环境问题。

  “之一” :准确说明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不止一种。

  (提示解题方法:这个词去掉与否意义上有什么异同,两相比较体会作用)

  (2)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事物。

  “更” :突出熟悉的程度。

  (3)尽管还有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近” :表明近海鱼虾的捕捞快到极限,但不是极限,说明准确,客观。

  三、释疑归纳

  师生小结,总结本节内容,形成板书,

  四、当堂检测,反馈堂清

  1.大海不仅仅是我们人类的.大粮仓,它还蕴含了其他资源,谁能来为我们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大海。

  2.你知道海洋污染的现状吗?我们该如何保护海洋资源?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中的多种说明方法。

  2。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

  3。了解海洋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

  教学重点:

  分析文中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大海图片)

  师讲授: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末,在取得繁荣进步的同时,若干生存危机也日益显露出来,而入地、下海、上天则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三大出路,其中尤以海洋的潜力最大,是人类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海洋,走进《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这篇文章。(出示第一张幻灯片,以大海为背景)?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二、自由朗读课文

  你从文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三:学生生自由朗读课文

  你从文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海藻数量多

  浮游生物丰富

  海洋鱼虾众多

  师归纳:

  1.海藻数量多

  2.浮游生物丰富

  3.海洋鱼虾众多

  四、学习本文说明方法

  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自由交流)(第四张幻灯片)

  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

  五、学习本文说明语言:

  (出示幻灯片五:比较语言的准确性)

  原句: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改: 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范围)

  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程度)

  (生自由学习,找找文章中表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批注你的理解。)

  六、拓展学习(出示第六张幻灯片)

  师:大海不仅仅是我们人类的大粮仓,它还蕴含了其他资源,谁能来当一回小院士,用图片、模型为我们介绍你了解的大海?

  谁能来当一回小院士,用图片、模型

  为我们介绍你了解的大海?

  要求:

  1.语言准确且生动

  2.能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3.仪态自然大方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中的多种说明方法。

  2.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

  3.了解海洋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

  教学重点:

   分析文中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大海图片)

  师讲授: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末,在取得繁荣进步的同时,若干生存危机也日益显露出来,而入地、下海、上天则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三大出路,其中尤以海洋的潜力最大,是人类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海洋,走进《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这篇文章。(出示第一张幻灯片,以大海为背景)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二、自由朗读课文,[配乐]其他人勾画文章内容,你从文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出示海洋生物图片,第二张幻灯片)?

   你从文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三:生自由朗读课文,交流文章主要内容(出示第三张幻灯片)

  你从文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海藻数量多

  浮游生物丰富

  海洋鱼虾众多

  师归纳:1.海藻数量多

  2.浮游生物丰富

  3.海洋鱼虾众多

  四、学习本文说明方法

  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自由交流)(第四张幻灯片)

  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

  五、学习本文说明语言:

  (出示幻灯片五:比较语言的准确性)

  原句: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改:

  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范围)

  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程度)

  (生自由学习,找找文章中表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批注你的理解。)

  六、拓展学习(出示第六张幻灯片)

  师:大海不仅仅是我们人类的大粮仓,它还蕴含了其他资源,谁能来当一回小院士,用图片、模型为我们介绍你了解的大海?

  谁能来当一回小院士,用图片、模型为我们介绍你了解的大海?

  要求:1.语言准确且生动

  2.能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3.仪态自然大方

  板书设计

   海洋

  1.海藻量大?

  2.浮游生物丰富?

  3.鱼虾众多

  粮仓?

  作比较、作诠释、分类别、列数字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了解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了解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 分析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自己分析课文,培养分析能力。

  课型及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事理说明文。学习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握文章要点,了解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人类当今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大家看了上面的图表和文字大家有什么感想?得出了什么结论?

  2.跟我走进大海!(展示有关大海资源的图片)

  在生物资源方面,海洋中存活着20多万种生物。专家测算,海洋的初级生

  产力每年为6000亿吨,其中可供人类利用的鱼类、贝类、虾类、藻类等,每年为 6亿吨,而现在全世界的捕捞量仅为9000万吨左右。海产品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来源,目前海产品提供的蛋白质约占人类食用蛋白质的22%。在不破坏生态*衡的前提下,海洋每年可以产出的水产品足够300亿人食用,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等于全球所有耕地提供农产品的1000倍。

  二、三分钟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3.这篇文章阐释了什么道理?

  三、动动脑筋思考:

  作者是如何来安排本文的内容的?

  全文共7自然段,按总——分——总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指出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第二部分(3~6),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3),总说海洋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粮仓的原因。

  第二层(4~6),分说:藻类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4);

  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5);

  海洋鱼虾还有捕捞潜力挖掘(6)。

  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四、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课文在阐释事理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1. 采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

  第一部分(第1~2段)和最后一段,就运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如,第一部分中主要是议论,它清楚地阐述了开发利用海洋是人类摆脱人口剧增、耕地不足、资源短缺等生存危机的希望所在。

  在提出说明重点“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前,先以议论的方式强调: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将直接关系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2)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这样写能引起读者的重视,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了铺垫。再如,最后一段在总结全文所述的基础上,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人们相信,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这议论性的结论照应了文章开头,总结了文章的说明部分,有利于读者进一步认同海洋开发利用的价值,增强“海洋意识”。

  2. 运用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第二部分(第3~6段)具体阐释为什么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总说部分(第3段)首句先对“粮仓”中的“粮食”作诠释,接着举例子、列数字说明这类“粮食”产量之多、质量之好。

  分说部分(第4~6段)逐一说明。

  第4段先用分类别的方法,说明藻类种类之多;然后举海带的例子,列数字说明其增产潜力之大;再举国外培育出藻类新品种的例子,并列数字说明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最后拿一公顷水面生产的藻类与陆地上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作比较,突现海洋的开发利用价值。

  第5段主要用举例子与列数字相结合的说明方法强调肉眼看不到的浮游生物也是人类丰富的“食品”源。

  第6段举了南极磷虾的例子,列数字说明磷虾产量高,再将其与全世界的捕鱼量作比较,说明磷虾资源的丰富。

  五、过渡衔接 :

  段与段之间过渡既自然又精致,有时一两个字便使上下文连接得天衣无缝。如:第2段,首句总结第一段内容,第二句“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这样”指代首句,即把文章转入列出人们对生存危机的看法。第3段首句“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承上转入介绍文中特指的“粮食”。第4段首句“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承上所举例子导入详细介绍藻类。第5段首句“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中,“除海藻类”承上文,后面一句则揭示本段主要介绍“浮游生物”。第6段首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用“至于”更换话题,转入详细介绍“鱼虾”。末段则以“综上所述”概括全文的阐释,然后水到渠成地再次道出本文所要说的事理。

  六、总结写作方法:

  (一)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表达的准确性。

  ①世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②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③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明确:

  1.“最”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

  机。

  2.“更”突出人们对“鱼虾”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较前两者又深了一层。

  3.“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准确,客观。

  (二)总结本文写作特点:

  1.说明和议论结合阐明事理。

  2.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3.语言准确、严密

  4.过渡自然。

  七、考考你:

  判断下列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据报道,现在每年向海洋倾倒约600~1000万吨石油,1万吨汞,25万吨铜,390万吨锌,30万吨铅和100万吨有机氯农药。

  2.海底隧道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例如大贝耳特海峡、多佛尔海峡等处,修建海底隧道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3.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 “ 卧虹 ”“ 飞虹 ” 等。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5.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三千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一千五百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两千五百小时。

  6.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八、课外拓展:

  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现今人们保护环境的主题,大家能明白国家的“禁渔”的目的吗?

  2. 大家想一想,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为了让我们能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该怎么办?

  九、作业:

  探究性学习:班级分为若干小组,讨论下列一些专题,要求人人找资料,准备下一节课发言。每个小组要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展示。

  1.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

  2.重返海洋,人类能做些什么?

  (1)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2)海洋矿物资源开发;

  (3)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4)海水资源综合利用;

  (5)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扩展3)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答案5篇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答案1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 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xx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 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也不夸张。

  15、第②自然段划线句子中的这样指代什么?这句话在本段起何作用?( 2分)

  16、下面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在完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还可以改成哪种书面形式表示?( 2分)在不破坏生态*衡的前提下

  17、第④自然段使用了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来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其中有一个句子使用了三种说明方法,这个句子是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3分)

  18、第⑥自然段划线句子,结合第④自然段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 的意思,似乎需要增加一个词,其表意更准确些,这个词应该是__________( 2分)

  1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的④⑥自然段,具体地说明了未来粮仓的粮食海藻、浮游生物及鱼虾等。

  B、这是一篇浅显的事理说明文,阐释了海洋能成为未来粮仓的主要原因及结果。

  C、文章的语言浅显明白,通俗易懂,适合于初中生阅读理解,这也是文章的语言特色之一。

  D、文章的标题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形象生动,便于理解。

  参考答案:

  15、( 2分)这样指代: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资源短缺)( 1分)作用:引出人们对生存危机的看法。( 1分)

  16、( 2分)(每问1分)

  ①补充说明,使文章表达更严密。②将句子用小括号括起来 或(在不破坏生态*衡的前提下)。

  17、( 3分)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xx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 ( 1分)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具体,准确,鲜明。( 2分)

  18、( 2分)也(更)

  19、( 3分)B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12分 )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6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可获得6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 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也不夸张。

  1、第②自然段划线句子中的“这样”指代什么?这句话在本段起何作用?( 2分)

  2、下面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在完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还可以改成哪种书面形式表示?( 2分)在不破坏生态*衡的前提下

  答:

  3、第④自然段使用了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来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其中有一个句子使用了三种说明方法,这个句子是,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3分)

  4、第⑥自然段划线句子,结合第④自然段“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 ”的意思,似乎需要增加一个词,其表意更准确些,这个词应该是__________( 2分)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的④—⑥自然段,具体地说明了未来粮仓的粮食——海藻、浮游生物及鱼虾等。

  B、这是一篇浅显的事理说明文,阐释了海洋能成为未来粮仓的主要原因及结果。

  C、文章的语言浅显明白,通俗易懂,适合于初中生阅读理解,这也是文章的语言特色之一。

  D、文章的标题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形象生动,便于理解。

  答案

  1、( 2分)“这样”指代:“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资源短缺)( 1分)作用:引出人们对生存危机的看法。( 1分)

  2、( 2分)(每问1分)

  ①补充说明,使文章表达更严密。②将句子用小括号括起来或(在不破坏生态*衡的前提下)。 3、( 3分)“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6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 ”( 1分)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具体,准确,鲜明。( 2分)

  4、( 2分)也(更)

  5、( 3分)B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答案3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xx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也不夸张。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题目:

  1、第②自然段划线句子中的“这样”指代什么?这句话在本段起何作用?

  2、下面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在完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还可以改成哪种书面形式表示?

  在不破坏生态*衡的前提下

  3、第④自然段使用了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来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其中有一个句子使用了三种说明方法,这个句子是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4、第⑥自然段划线句子,结合第④自然段“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的意思,似乎需要增加一个词,其表意更准确些,这个词应该是__________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④—⑥自然段,具体地说明了未来粮仓的粮食——海藻、浮游生物及鱼虾等。

  B、这是一篇浅显的事理说明文,阐释了海洋能成为未来粮仓的主要原因及结果。

  C、文章的语言浅显明白,通俗易懂,适合于初中生阅读理解,这也是文章的语言特色之一。

  D、文章的标题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形象生动,便于理解。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答案:

  1、“这样”指代:“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资源短缺)作用:引出人们对生存危机的看法。

  2、①补充说明,使文章表达更严密。②将句子用小括号括起来或(在不破坏生态*衡的前提下)。

  3、“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xx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具体,准确,鲜明。

  4、也(更)

  5、B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12分 )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6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可获得6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 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也不夸张。

  1、第②自然段划线句子中的“这样”指代什么?这句话在本段起何作用?( 2分)

  2、下面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在完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还可以改成哪种书面形式表示?( 2分)在不破坏生态*衡的前提下

  答:

  3、第④自然段使用了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来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其中有一个句子使用了三种说明方法,这个句子是,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3分)

  4、第⑥自然段划线句子,结合第④自然段“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 ”的意思,似乎需要增加一个词,其表意更准确些,这个词应该是__________( 2分)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的④—⑥自然段,具体地说明了未来粮仓的粮食——海藻、浮游生物及鱼虾等。

  B、这是一篇浅显的事理说明文,阐释了海洋能成为未来粮仓的主要原因及结果。

  C、文章的语言浅显明白,通俗易懂,适合于初中生阅读理解,这也是文章的语言特色之一。

  D、文章的标题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形象生动,便于理解。

  答案

  1、( 2分)“这样”指代:“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资源短缺)( 1分)作用:引出人们对生存危机的看法。( 1分)

  2、( 2分)(每问1分)

  ①补充说明,使文章表达更严密。②将句子用小括号括起来或(在不破坏生态*衡的前提下)。 3、( 3分)“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6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 ”( 1分)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具体,准确,鲜明。( 2分)

  4、( 2分)也(更)

  5、( 3分)B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答案5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xx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也不夸张。

  1、第②自然段划线句子中的“这样”指代什么?这句话在本段起何作用?

  2、下面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在完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还可以改成哪种书面形式表示?

  在不破坏生态*衡的前提下

  3、第④自然段使用了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来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其中有一个句子使用了三种说明方法,这个句子是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4、第⑥自然段划线句子,结合第④自然段“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的意思,似乎需要增加一个词,其表意更准确些,这个词应该是__________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④—⑥自然段,具体地说明了未来粮仓的粮食——海藻、浮游生物及鱼虾等。

  B、这是一篇浅显的事理说明文,阐释了海洋能成为未来粮仓的主要原因及结果。

  C、文章的语言浅显明白,通俗易懂,适合于初中生阅读理解,这也是文章的语言特色之一。

  D、文章的标题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形象生动,便于理解。

  答案

  1、“这样”指代:“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资源短缺)作用:引出人们对生存危机的看法。

  2、①补充说明,使文章表达更严密。②将句子用小括号括起来或(在不破坏生态*衡的前提下)。

  3、“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xx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具体,准确,鲜明。

  4、也(更) 5、B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扩展4)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1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以光先帝遗德 (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④悉以咨之(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9、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分)

  20、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分)

  21、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分)

  答案:

  13.①卑鄙:出身卑微 ②光:发扬光大 ③简拔:选择提拔 ④咨:询问

  14.①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啊。

  ②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15.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20.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

  ③*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21.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2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①臣赋②性拙直,遭时艰难③,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④病在膏肓⑤,命垂⑥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⑦,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⑧,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⑨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⑩。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注释】①伏念:俯伏而思念。②赋:禀赋,受之于天的性质。③艰难:指三国鼎立,蜀国人少国小,魏吴比较强大的斗争形势。④何期:哪里想到。⑤膏肓:不能医治的部位。⑥垂:将要。⑦寡欲:克制享乐的欲望。⑧先君:死去的国君(指先主刘备)。⑨屏黜:罢免。⑩尺寸:微小的。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1)躬耕于南阳( )

  (2)约己爱民( )

  (3)悉仰于官( )

  2.翻译下列句子。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亲自,亲身。

  (2)克制。

  (3)全部,都。

  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3.D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

  5.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意对即可)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3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躬耕于南阳 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尔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不毛 不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彰其咎 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文段后回答: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亲自 从那时以来 不长草木 显示

  2.希望陛下把讨伐逆贼和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

  3.(1)积极献言,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

  (2)*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

  (3)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扩展5)

——《论美》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

《论美》阅读练习及答案1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以彼。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象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

  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秋色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

  阅读题:

  1.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肃然起敬:

  愧悔:

  2.对“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往往是机遇,而不是公式”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规范的是不美的,根据公式创造的也是不美的,只有机遇才是美的。

  B.只有机遇才是美的,规范的是不美的,根据公式创造的也是不美的。

  C.美的创造和发现需要机遇,而不需要规范它,也不需要公式限制它。

  D.美不应该用规范和公式去限制它,而是在适当的机遇中发现和表现它。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5分)

  4.第二、四、五段主要各使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5分)

  答案:

  1.肃然起敬:很严肃地敬重起米。愧悔:羞愧与悔恨。

  2.D

  3.示例: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美。

  4、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论美》阅读练习及答案2

  阅读下面文章,第—4题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1.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肃然起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愧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往往是机遇,而不是公式”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规范的是不美的.,根据公式创造的也是不美的,只有机遇才是美的。

  B.只有机遇才是美的,规范的是不美的,根据公式创造的也是不美的。

  C.美的创造和发现需要机遇,而不需要规范它,也不需要公式限制它。

  D.美不应该用规范和公式去限制它,而是在适当的机遇中发现和表现它。

  【答】( )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四、五段主要各使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肃然起敬:很严肃地敬重起米。愧悔:羞愧与悔恨。

  2、D。

  3、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美。

  4、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扩展6)

——李清照《武陵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清照《武陵春》阅读练习及答案1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阅读练习一

  14、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参考答案

  14、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15、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中的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留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阅读练习二

  8.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人忧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

  9.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分)

  阅读答案

  8.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9.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阅读练习三

  3、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4、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①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②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3、 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每问1分,共2分】

  4、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阅读练习四

  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答:倦梳头,泪先流;(2分)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答:又多又重。(2分)

  3.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物是人非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4.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阅读练习五

  1、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

  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2、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3、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4、[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答: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作者简介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鉴赏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词的下片在挖掘主人公的内在情感方面更加细腻,更加深邃。

推荐访问:粮仓 海洋 答案 《海洋是未来粮仓》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练习及答案1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阅读答案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