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2024-05

《秦士录》阅读答案3篇

| 来源:网友投稿

《秦士录》阅读答案1  邓弼,秦人也。身长七尺,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一日,独饮娼楼,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秦士录》阅读答案3篇,供大家参考。

《秦士录》阅读答案3篇

《秦士录》阅读答案1

  邓弼,秦人也。身长七尺,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一日,独饮娼楼,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酒酣,解衣箕踞。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气耳。四库书从君问。两生遽摘七经数十义叩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相顾惨沮,不敢再有问。弼索酒,被发跳叫曰: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

  泰定末,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阍卒②不为通,弼曰:若不知关中有邓弼耶?连击踣数人,声闻于王,王令隶人捽入。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尚未臣顺;西南诸蛮,虽曰称臣奉贡,而称制与*等。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止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庭中人闻之,皆缩颈吐舌。王曰:尔自号壮士,解持矛鼓噪,前登坚城乎?曰:能。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曰:能。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曰:能。王顾左右曰:姑试之。问所须,曰:铁铠良马各一,雌雄剑二。王即命给与,阴戒善槊③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然后遣弼往。王自临观,暨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面目无色。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云雾中,连斫马首堕地,血涔涔滴。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乃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有删节)

  【注释】①秦:地名,今陕西一带。 ②阍(hūn)卒:守门的兵士。③槊:长矛。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 贱:轻视。

  B.君何至相视如涕唾 相:互相。

  C.两生素负多才艺 负:仗恃。

  D.阴戒善槊者五十人 阴:暗地里。

  11、下列句子分成四组,全能表现邓弼文才武艺的一项是 ( )

  ①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 ②酒酣,解衣箕踞。

  ③历举传疏,不遗一言。 ④若不知关中有邓弼耶?

  ⑤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⑥但见双剑飞舞云雾中,连斫马首堕地,血涔涔滴。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用极简略的文字,从邓弼的外形写到勇力,最后交代其使酒任气,突出其性格中的一个狂字。

  B.邓弼求见德王时,德王三问,邓弼回答只三个能字,如此简洁明快,显示了他的自恃自傲和胸有成竹。

  C.德王为了试探邓弼的身手,给了邓弼铁甲一副,战马一匹,雌雄宝剑两口,让邓弼孤军奋战,结果邓弼杀掉了五十个持长矛的敌人,让德王抚髀欢叹。

  D.本文以虎虎有生气的笔触,绘声绘色地刻画了一个能文能武、亦狂亦侠、蔑视礼法、有意用世的秦士形象,反映出封建统治者彼此倾轧造成的对人才的压抑,表达了对邓弼一生的惋惜和感慨。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3分)

  (2)泰定末,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3分)

  (3)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4分)

  答案:

  10.B

  相在这里指我。《孔雀东南飞》中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中的相就是这种用法,根据上下文也很容易推导出来。

  11.C ②表现邓狂放不羁。④表现邓的狂妄和自信。⑤表现邓的傲慢和对德王的不满。

  12.C 邓弼杀掉了所有的敌人是不正确的,文中说是连斫马首堕地。

  13.(1)你们(如果)最终也不答应我,(我)一定杀了你们,(然后)亡命逃往荒山僻野罢了,不能忍受你们的窝囊气!(不我从,不接受我的邀请,是宾语前置句式,译出一分;亡命走山译对一分,亡和走都是逃跑的意思;句意一分。)

  (2)泰定末年,德王任职西御史台,邓弼写了几千字的信,笼在袖中去拜见德王。(造译对一分;袖在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笼在袖中,译对一分;句意一分。)

  (3)德王上本向天子推荐邓弼,恰逢丞相与德王不和,这件事被搁置下来。(本句共三个得分点,诸是之于的意思,会是恰逢的意思,隙有矛盾、不和的意思,每个得分点一分,句意一分,共四分。)

  【参考译文】

  邓弼,陕西人。身高七尺,能以力大服众。邻居的牛正在相斗,无法分开,邓弼用拳头击打牛的背脊,牛立刻背脊被折断,跌倒在地。但是他嗜好喝酒,并且酒后使性,怒视旁人,人们见了他总回避,说:他是狂人,别接近他,接近他就一定要受到羞辱。

  一日,邓弼独自在青楼饮酒,两位书生经过楼下,(邓弼)赶忙下去拉他们一同喝酒。两位书生向来瞧不起邓弼,便竭力拒绝他。邓弼发怒说:你们(如果)最终也不答应我,(我)一定杀了你们,(然后)亡命逃往山泽罢了,不能受你们的窝囊气!两位书生迫不得已,只好听从了他。酒兴浓时,邓弼解开衣服,两腿像簸箕一样*,席地而坐。两书生向来听说他酒后会撒酒疯,便想起身离开,邓弼制止他们说:不要走!我也粗略读过一点书,你们怎么把我看做口水鼻涕一样?我今日并非想请你们喝酒,而是想略吐胸中不*之气罢了。经、史、子、集四部的.书籍任凭你们提问。两书生随即从七部经典中,摘出几十条来问,邓弼一一举出传文和疏证,不漏掉一句话。邓弼笑着问:你俩服还是不服?两人彼此相看,颜色惨淡,再也不敢提问了。邓弼又叫添酒,披头散发跳着说:我今天压倒"饱学之士"了!古人学经是要养气,如今的人一穿起读书人的衣服,反而就毫无生气,只是想舞文弄墨,视一世豪杰为小儿,这怎么可以呢?你两个算了吧。两书生向来自恃博学多才,听了邓弼的话,感到非常羞愧。

  泰定末年,德王任职西御史台,邓弼写了几千字的信,笼在袖中去拜见德王。守门的士兵不替他通报,邓弼便接连击倒好几个人,声音让德王听到了。德王叫侍卫把邓弼抓进去,想鞭打他。邓弼用咄咄逼人的语气说:您为什么不礼遇壮士?如今虽然号称天下无事,但东海岛上的部族(指日本),还没有称臣降服;西南众多野蛮部落,虽然说称臣进贡,却行使与中原皇帝一样的礼制。如果您能得到一两个像我这样的人才,让他们带领十万精锐善战的士卒去征伐,那么普天之下,就没有哪一处不是大王您的疆土了。大王您怎么不礼遇壮士呢!堂上的人听了这番话,大家都缩起脖子,吐出舌头。德王说:你自称壮士,懂得拿起兵刃,大呼直前攻占坚固的城堡么?回答:行!德王问:于百万军中,能够刺杀大将吗?回答:行!在兵败突围时,能够保护主帅(安然脱险)吗?回答:当然!德王对左右的人说:姑且试试看。又问邓弼需要什么,邓弼说:铁甲一副,战马一匹,雌雄宝剑两口。德王吩咐照给。暗里派出精于用长矛的壮士五十人,飞马出东门外(埋伏)。然后叫邓弼前去。德王亲自观战,当邓弼到达东门外,埋伏在那里拿着长矛的士兵一起逼进;邓弼吼声如虎,直奔向前。所有人马,惊惧倒退五十步,大惊失色。一会儿,烟尘漫天,只见双剑飞舞在云雾之中,连连砍下的马头落在地上。德王拍着大腿,高兴地说:真是英雄!真是英雄!

  于是吩咐拿酒奖赏邓弼,邓弼就站着喝酒,也不跪拜。

  德王上本向天子推荐邓弼,恰逢丞相与德王不和,这件事被搁置下来。邓弼知道后慨叹道:天生一副铜筋铁骨,不让我在疆场上建立功勋,竟然让我默默无闻地困死在草野,这是命!也是时运啊!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于是到王屋山做了道士,十年后死去。

《秦士录》阅读答案2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邓弼,秦人也,身长七尺,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一日,独饮娼楼,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酒酣,解衣箕踞。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气耳。四库书

  令隶人捽入。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尚未臣顺;西南诸蛮,虽曰称臣奉贡,而称制与*等。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为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王曰:“尔自号壮士,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曰:“能。”“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曰:“能。”王曰:“姑试之。”阴戒善槊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暨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连斫马首堕地。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乃命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邻牛方斗不可擘 擘:分开

  B.酒酣,解衣箕踞。两生雅闻其酒狂 雅:向来

  C.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气耳 速:邀请

  D.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 首领:为首的人,头领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邓弼的才智或勇略的一项是( )

  ①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

  ②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

  ③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

  ④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

  ⑤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

  ⑥乃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弼,秦地人,身材高大,力气极大,而且嗜好喝酒,常常借酒使性,羞辱旁人,因此大家看见他就都远远地躲避开。

  B.邓弼强拉两位儒生到娼楼喝酒,并与他俩比试学问。邓弼博通经传,对答如流,让两儒生自愧弗如。

  C.邓弼带着文稿,强闯德王府,向德王力陈征服天下的策略,德王感佩,称之为“壮士”。

  D.德王向朝廷举荐邓弼,但丞相与德王不和,便从中作梗阻止。邓弼因此悲叹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于是遁迹山林。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

  (2)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也。

  阅读答案:

  4.D.(首领:头和脖颈,指性命)

  5. D.(①说邓弼好使酒,②说他倔强自尊,⑥表现他不拘小节)

  6.C(“德王感佩”不对,德王不相信他,找人试之。)

  7.(1)两位书生向来瞧不起他这个人,便竭力拒绝他。邓弼发怒说:“你俩如果一定不依从我,我一定杀死你俩,然后逃进山林里,我绝不能忍受你俩的羞辱!(得分点:素,贱,不我从,其他为句意分)

  (2)两书生向来自恃博学多才,听了邓弼的话,感到非常羞愧。他俩回去后去询问与邓弼交往的朋友,邓弼的朋友也说从未看见邓弼拿书本吟咏诵读过。(得分点:负,游,*,其他为句意分)

  【参考译文】

  邓弼,秦地人,身高七尺,能够凭气力在众人中称雄。邻家的牛正争斗得难以分开,邓弼用拳头击打牛的背脊,牛立刻背脊折断,跌倒在地。但是他嗜好喝酒,并且酒后使性,怒视旁人,人们见了他总回避,说:“狂徒不可接近,接近他就一定要受到羞辱。”

  答,一点都没有遗漏。邓弼笑着问:“你俩服还是不服?”两书生再也不敢提问。邓弼披头散发跳着说:“古人学经是要养气,如今的人一穿起读书人的衣服,反而就毫无生气,只想卖弄学问,把世上的豪杰当作小孩子看待,这怎么可以呢?你两个算了吧。”两书生向来自恃博学多才,听了邓弼的话,感到非常羞愧。他俩回去后去询问与邓弼交往的朋友,邓弼的朋友也说从未看见邓弼拿书本吟咏诵读过。

  泰定末年,德王任职西御史台,邓弼写了数千字的文书,笼在袖中去拜见德王。守门的士兵不替他通报,邓弼便接连击倒好几个人,德王命令差役把邓弼揪了进去。邓弼用咄咄逼人的语气说:“您为什么不礼遇壮士?今天虽然号称天下无事,但东海岛上的部族(指日本),还没有称臣降服;西南众多野蛮部落,虽然说称臣进贡,却行使与中原皇帝一样的礼制。如果您能得到一两个像我这样的人才,让他们带领十万精锐善战的士卒去征伐,那么东西两方,凡日光所照之处,就没有哪一处不是大王您的疆土了。大王您怎么不礼遇壮士呢!”德王说:“你自称壮士,那么你在百万军中,能够斩杀大将吗?”邓弼回答说:“能够。”。“突破重围,击溃敌阵,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吗(首领:头和脖颈)?”说:“能。”德王看看左右说:“姑且试试看。”德王暗中命令五十名擅长使槊的人,骑马赶快到东门外。等到邓弼来到,众槊齐发;邓弼大呼奔走,那五十人急忙后退五十步躲避。一会儿,烟尘漫天,只见双剑飞舞,顷刻马首被纷纷砍落坠地。德王拍着大腿高兴地说:“真是壮士啊!真是壮士啊!”于是吩咐拿酒奖赏邓弼,邓弼就站着喝酒,也不跪拜。

  德王于是上书把邓弼推荐给天子,正巧丞相与德王不和,便故意阻挠,致使德王举荐不成。邓弼知道后慨叹道:“上天生我一具铜筋铁肋,却不让我在疆场上建立功勋,竟然让我默默无闻地困死在草野,这是命运啊!这也是时运啊!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随后就跑进王屋山做了道士,十年后死去。

《秦士录》阅读答案3

  1邓弼,秦人也,身长七尺,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2一日,独饮娼楼,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酒酣,解衣箕踞。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气耳。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两生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不敢再有问。弼被发跳叫曰:“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也。

  3泰定末,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阍卒不为通,弼连击踣数人,王令隶人捽入。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尚未臣顺;西南诸蛮,虽曰称臣奉贡,而称制与*等。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为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王曰:“尔自号壮士,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

  曰:“能。”王曰:“姑试之。”阴戒善槊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暨弼至,众槊进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连斫马首堕地。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乃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4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

  5史官曰:弼死未二十年天下大乱中原数千里人影殆绝玄鸟来降失家竞栖林木间使弼在必当有以自见惜哉弼鬼不灵则已若有灵吾知其怒发上冲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 贱:鄙视

  B.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气耳 速:邀请

  C.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 负:享有

  D.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驰骋:卖弄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乃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②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

  B①此何可哉!君等休矣②命也,亦时也。尚何言?

  C①虽曰称臣奉贡,而称制与*等 ②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

  D①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②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弼,秦地人,身材高大,力气极大,而且嗜好喝酒,常常借酒使性,羞辱旁人,因此大家看见他就都远远地躲避开。

  B.邓弼强拉两位儒生到娼楼喝酒,并与他俩比试学问。邓弼博通经传,让两儒生非常羞愧,自此他俩再也不敢拿书吟诵。

  C.邓弼带着文稿,强闯德王府,建议德王要居安思危,礼贤下士,并指出,若能这样做,就能安抚边夷,天下皆为王土。

  D.德王向朝廷举荐邓弼,但丞相与德王不和,便从中作梗阻止。邓弼因此悲叹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于是遁迹山林。

  7.断句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

  弼 死 未 二 十 年 天 下 大 乱 中 原 数 千 里 人 影 殆 绝 玄 鸟 来 降 失 家 竞 栖 林 木 间 使 弼 在 必 当 有 以 自 见 惜 哉 弼 鬼 不 灵 则 已 若 有 灵 吾 知 其 怒 发 上 冲 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3分)

  ②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3分)


《秦士录》阅读答案3篇扩展阅读


《秦士录》阅读答案3篇(扩展1)

——《日知录》阅读答案3篇

《日知录》阅读答案1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五代史 冯道传 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管仲)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权术诡计)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选自顾炎武《日知录》)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故不为苟得也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则祸败乱亡 / 国恒亡

  C.国乃灭亡 / 乃不知有汉

  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 君将哀而生之乎

  小题2:请找出与“立人之大节”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悍吏之来吾乡

  B.寓之酒也

  C.前人之述备也

  D.无案牍之劳行

  小题3:、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人 之 不 廉 而 至 于 悖 礼 犯 义 其 原 皆 生 于 无 耻 也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6分)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小题5:甲乙选文各用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4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小题4:

  (1)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

  (2)羞耻对于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行巧诈之事的人,没有地方用得着羞耻。


《秦士录》阅读答案3篇(扩展2)

——《秦巨伯》阅读答案3篇

《秦巨伯》阅读答案1

  秦巨伯

  瑯琊①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注释:①瑯琊: 古郡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胶南县。

  ②坼:裂开。

  6.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乃置伯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伯意悟 目似瞑,意暇甚

  D.夜皆亡去 广故数言欲亡

  7.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怀刃以去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C.乃是两人也 陈涉乃立为王

  D.伯恨不得杀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巨伯的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杀了两孙子。

  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9.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秦巨伯》)

  译文: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译文:

  参考答案:

  6.C 7.A 8.C

  9. 翻译。(6分,每小题3分)

  (1)译文:(我们)做子孙的,难道能这样做吗?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去试试看。

  (译出宁、更得1分,整个句子通畅2分)

  (2)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分内的事情。

  (译出所以、职分、判断句式2分,句意通畅1分)

  【附】文言文翻译

  瑯琊①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瑯琊人秦巨伯,六十岁了,有一次喝醉了酒赶夜路,经过蓬山庙,他忽然看见两个孙子来迎接他,搀扶着他走了一百多步,接着就抓住他的脖子把他按在地上,咒骂说:老奴才,你那一天用棍棒打了我,我今天要杀了你。秦巨伯回想起来,那一天确实是用棍棒打了这个孙子。于是,秦巨伯假装死了,两个孙子就扔下他走了。秦巨伯回到家,想要整治两个孙子。两个孙子又怕又恨,连连叩头说:我们做子孙的,难道能这样做吗?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试试看。秦巨伯心里这才醒悟过来。

  过了几天,秦巨伯又假装喝醉了,到蓬山庙附近走来走去,又看见两个孙子走来了,他们照样搀扶秦巨伯,秦巨伯就一下子把他们紧紧抓住,鬼动弹不得,带回家里,竟然是两个人。秦巨伯把鬼放在火上烧烤,肚子和脊背都被烤焦并且裂开了。他们把鬼抬出去扔在院子里,夜里鬼都逃走了。他很遗憾没有把鬼杀掉。

  一个多月之后,秦巨伯又假装喝醉了酒去赶夜路,他怀里揣着刀子离开了家。家里人却不知道这件事。到了深夜,秦巨伯还没有回来。他的孙子恐怕他又被这个鬼缠住了,就一起去迎接他。秦巨伯竟然刺杀了他们。

《秦巨伯》阅读答案2

  瑯琊①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注释:①瑯琊: 古郡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胶南县。②坼:裂开。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乃置伯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伯意悟

  目似瞑,意暇甚

  D.夜皆亡去 广故数言欲亡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怀刃以去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C.乃是两人也

  陈涉乃立为王

  D.伯恨不得杀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巨伯的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杀了两孙子。

  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4.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秦巨伯》)

  译文: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译文:

  [参考答案]

  1.C 2.A 3.C

  4. (1)(我们)做子孙的,难道能这样做吗?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去试试看。

  (2)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分内的事情。


《秦士录》阅读答案3篇(扩展3)

——《送严士元》阅读答案3篇

《送严士元》阅读答案1

  送严士元

  刘长卿①

  春风倚棹阖闾②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④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④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4.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诗人善于炼字,首联“倚”字,把春天拟人化,富有生气,以此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而“寒”字,既写出了春寒料峭,阴晴不定的特点,而且也为诗人与朋友相聚相别营造了氛围。

  B.诗人写景善于调动各种感官,使景物富有层次感。颔联中“细雨湿衣”“闲花落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得听不到。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方面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恋恋不舍之事;还寄托了与友人相遇后别离的复杂情思。诗人将景、事、情三者巧妙的糅合在一起。

  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该句中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蕴含于其中,因为在*古代诗歌中,“芳草”喻指情感不断,像芳草一样延伸。

  15.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6分)

  阅读答案:

  14.D【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D项,“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诗人的想象,是虚写。

  15.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不同点: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②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情感与手法的`对比鉴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可先分别分析两首词(诗)的句子各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然后进行对比,找出异同。本题中,两首诗歌表现出的都是诗人人生悲惨命运的体现,人生遭遇各种各样的贬谪,如“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以及“一片冰心在玉壶”,与好友短暂相离,又无奈的分别,如“君去若逢相识问”“*明送客楚山孤”,展现出一种依依惜别的人生不舍情怀。王昌龄的诗歌意思是:在这春风乍起的日子,我们的船停泊在苏州城外,水国的天气带着初春的寒意,忽阴忽晴。蒙蒙细雨不觉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树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一点响声。薄暮时你离开了,夕阳下江上孤帆远去;湖南碧草如茵,绵延万里,充满了我的惜别深情。如果有相识之人问到我的境遇,请你转告他们,我命途多舛,已是被青袍所误的一介书生。作者通过“一片冰心在玉壶”来展现出自己的高洁志向,即便是遭受贬谪,却仍然不改内心的高洁情操,极其鲜明的展现出不屈从于恶势力,凸显出一种顽强的斗争意识。刘长卿的诗歌意思是: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全诗充满着一种牢骚,诗歌通过直接抒发自己怨天尤人的情调,展现出自己内心的满腹才华,但得不到重用,内心极为不高兴。据此分析即可。

《送严士元》阅读答案2

  送严士元①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为青色。

  (1)上诗颈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请作简析。(4分)

  (2)清代学者方东树说此诗(第)三、四句卓然名句,千载不朽,试赏析这两句诗。(3分)

  参考答案:

  13.(7分)【(1)(4分)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2分)实写目送孤帆远去(1分),虚写想象中湖南的景物(1分),都是对朋友深挚感情的反映(1分);万里情直抒胸臆,惜别之情尤其突出(1分)。本小题最多得4分。

  (2)(3分)细雨看不见,看看衣服已湿,说明时间过了很久;(1分)闲花既说明落花很轻,又可见作者心在叙谈而不在赏景;(1分)拈出细雨、闲花,笔触细腻,表明作者心目中忘了时间、天气、景物,(1分)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了作者与朋友相见的惬意心情。(1分)本小题最多得3分。】


《秦士录》阅读答案3篇(扩展4)

——榆树阅读答案3篇

榆树阅读答案1

  我记事起,老家 门外就有棵大榆树,足足有三层房那么高。虽然农村的树木一般没人用心修剪,但它的树形却正像一把巨大的雨伞,撑出好大一片荫凉。除去特别寒冷的冬日,大部分日子,我常在树下玩耍,在树下读书。村子里有许多榆树,但是长得这么高大、这么漂亮,以它为先。

  我家院子在村口,每次从村子外面回来,没看到老家的房子,先看到大榆树。虽然它不像迎客松那样伸着臂膀,但它让我知道到家了。春天,一串一串的榆钱迎风摇曳,那嫩黄嫩黄的颜色,让人看上去觉得心里酥酥的痒痒的,半个村子的人都来采榆钱。我家门外的空地和大榆树归一位堂兄家所有。堂兄和我关系极好,每年春天都让我第一个上树采榆钱。

  榆树的生命力强。头一年随风飘落的榆钱,第二年就会生根发芽,长出嫩绿的小树苗。不用刻意去呵护它、浇灌它,只要没人去践踏它、铲掉它,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门外这棵大榆树到底是有人栽种的,还是飘落的榆钱自己长出来的,始终没有人说得清。

  农民把榆树叫作救灾树。它的榆钱可以吃,至今仍然是家乡做蒸菜的传统食材。它的叶也可以吃,洗净之后掺到玉米面、高梁面中,再稍微放一点儿盐,不论蒸窝窝还是贴饼子,都让人从寻常粗粮中吃出诱人的滋味。它的树皮更是珍贵,晾干之后,在碾子上轧成面,极富黏性。榆树皮是可以拿到集市上换钱的。

  母亲出身贫寒,特别善于烹调野菜。榆钱、榆叶这种野菜是家家户户都吃的,不必说了。有些别人家不吃的,比如柳树的嫩叶,也被母亲捋回家来,用开水焯过之后,再用凉水浸泡三天,拧干水分做凉拌菜吃。我们不仅吃过,还"喝"过野菜。端午节那天,母亲会去采一种叫作茶棵子的野菜,把它的嫩叶洗净晾干之后,用来泡水喝,那便是我们小时候喝过的"茶叶"。*原不比山区,没有太多野生果树,杜梨是极少可以吃的野果子。没有熟透的时候又酸又涩,很少有人吃。等到熟透了,又早被鸟儿啄光了。母亲趁果实不熟的时候摘回来,用棉被捂上,捂到不再酸涩,拿出来分给我们吃。那毕竟是少见的水果。

  然而,我们发现母亲从来不到门外的大榆树上去采榆钱。我们采回来之后,母亲会精心地为我们做了吃,但她自己从来不去采。有时候发现她甚至捧着榆钱悄悄落泪。我们曾经以为是生活的艰辛让母亲伤感,可为什么她不回避到别的树上去采树叶、采野果呢?长大之后才知道我四舅的命运竟然与这棵榆树密切相关。母亲告诉我,在她的五个哥哥当中,四舅最是英俊,也最疼爱母亲。1943 年四舅十九岁,母亲八岁。那年河北*原大早,家中断粮。四舅上树采榆钱,母亲在下面看着。突然,四舅一不小心,从高高的树权上摔了下来,摔成重伤。母亲吓得哇哇大哭,却手足无措。人们听到母亲的哭声赶来救助。四舅的命保住了,但是不能干重活了,于是到安徽毫州投奔叔叔学做生意,谁知这一去再也没有回来。母亲说她一闭眼就能看到姥姥家屋后那棵大榆树,看到四舅采榆钱的情景,看到四舅从榆树上摔下来的那一瞬间……从此,母亲尽量回避采榆钱。

  我们那一带盖房子崇尚杉木檩榆木梁。有一年堂兄家翻盖房子,刨掉榆树做了房梁。从此站在院子里向外望去,不见了大榆树,我好长一段时间觉得有些失落。但有时想,不见了也好,至少不再天天触动母亲心中的伤痛了。谁知,有一天母亲说∶挺想那棵大榆树的,那么大的一棵榆树,灾荒年能救不少人的。河北*原的东部沿海地区,历史上曾经叫作渤海郡。汉宣帝时期派一个叫龚遂的人出任太守。《汉书·龚遂传》记载,龚遂治理渤海郡的诸多措施中,有一条是"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所谓务农桑,第一条居然是每个人要种一棵榆树。由此看来,早在西汉时期,榆树的备荒和救灾作用,就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近年来,老家的院子旁边开发了一个很大的明清古典家具市场。市场兴建之初,我以为冠以"明清古典家具",肯定是红木家具。后来才知道,这个市场主打老榆木品牌。榆树本来就是上等的木材,耐腐蚀,有韧性,而榆木落梁历经风化,木性更加稳定。加工时刨面光滑,木纹美丽,而且极具沧桑感。随着人们生活水*的提高,老榆木家具越来越受追捧。真没有想到榆树还有如此的余韵。只是不知道,那堆满市场的老榆木中,有没有小时候我家门外那棵大榆树。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春天里门外如同巨伞的大榆树上的榆钱迎风摇曳,嫩黄嫩黄的,吸引了半村子的人来采摘,这是作者喜欢它的原因之一。

  B.第三段写榆树的旺盛生命力,第四段写榆钱、榆叶、榆树皮都能吃,这些是对一般榆树的介绍,同时也是对门外大榆树的介绍。

  C.文章插叙四舅的事情,既是在解释母亲从不去门外大榆树上采摘榆钱的原因,又间接写出了大榆树曾经起过救灾的作用。

  D.文末写古典家具市场,点明榆木是上等木材,与前文写榆叶、榆钱、榆树皮的作用相呼应,意在揭示榆树全身都是宝的主旨。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对大榆树进行介绍,并用村中其他众多的榆树进行衬托,突出了它高大、漂亮的特点,字里行间透露出深深的赞美之情。

  B.文章提到始终没有人能说得清门外大榆树是有人栽种的还是自己长出来的,旨在使其带有强烈的神秘感,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C."堂兄和我关系极好"的交代,表明两家的关系极好,这使后文"我"家的人把大榆树当成自家的树采榆钱的内容显得很合理。

  D.文章末句对堆满市场的老榆木中有无门外那棵大榆树的猜测,照应了题目、开头、上文所写大榆树的内容,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

  8.文章第五段用了许多文字写柳叶、茶棵子、杜梨,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 分)

  9.文章引述《汉书·龚遂传》并进行评论,其作用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6分)

  答案

  6.D【解析】错在"意在揭示榆树全身都是宝的主旨"。文章末段写明清古典家具市场,确实写了榆木的价值,但文章的主旨不是揭示"榆树全身都是宝",而是对榆树进行赞美,进而赞美家门口的大榆树,表达作者的思念之情。

  7.B 【解析】错在"旨在使其带有强烈的神秘感"。文章说大榆树不知是怎么长出来的,只是在讲它生长时间长,并不是要使它带有神秘感。

  8.①表现了母亲善于从野外寻找并制作食物的特点,表现母亲对孩子的爱,使母亲的形象生动丰满。②与后文母亲从不到门外大榆树上采榆钱形成对比,引出后面对此原因的阐述。③以柳叶、杜梨等相类物品的作用来侧面烘托门外榆树的作用之大。(每点2分,共 4分。答出两点且意思对即可。)

  9.①印证了前文的"农民把榆树叫作救灾树"和母亲所说的"灾荒年能救不少人的",使之更令人信服。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加深了读者对榆树的了解。③侧面表现了门外大榆树的作用之大,暗含着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意、赞美之情。(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榆树阅读答案2

  我喜爱花草树木,但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那满山遍野的榆树,就好像与鲜艳的桃杏争艳竟美似的,柔软碧绿的枝条上挂满了微红的小骨朵,在春风的吹佛下,骨朵中间吐出嫩嫩的、圆圆的,惹人喜爱的小榆树英。

  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人们捋完它的叶,扒光它的皮,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不!榆树只要有根,就能战胜死亡,倔强地生长。

  榆树从不夸耀自己。在百花争艳的公园里,它并不招引游客,但它像哨兵一样,往往生长在公园四周,似乎在为百花挡风,驱赶寒冷。

  榆树在不见人烟、一望无际的沙丘上,也能顽强地生长。它经得起寒冷、暑热和干旱,能在那里愉快地安家落户。

  榆树的品格勇敢、坚强,我赞美榆树!

  《榆树》阅读题目

  1、根据拼音,找出文中相对应的词语。(2分)

  (1)luō()(2)jué jiàng()

  2、文中第一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2分)

  (1)改(2)改

  3、从文中摘抄出两个成语,并用这两个成语分别造一个句子。(4分)

  4、作者为什么说“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3分)

  5、文章第二段中“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改成“它也一样能活。”你认为好吗?为什么?(3分)

  6、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3分)

  7、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你最爱什么?用你的妙笔写一段赞美的话吧,100字左右。(3分)

  《榆树》阅读答案

  1、(1)捋(2)倔强

  2、(1)竟改竞(2)佛改拂

  3、春暖花开满山遍野百花争艳一望无际安家落户(造句略)

  4、因为榆树美丽、坚强、勇敢,从不夸耀自己。

  5、不好,因为原句运用了设问,强调指出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

  6、(1)只要有根就能生长;(2)为百花挡风、驱赶寒冷;(3)生长在沙丘上,经得起寒冷、旱热和干旱。

  7、略。

榆树阅读答案3

  榆树

  汪曾祺

  ①侉奶奶住到这里一定已经好多年了,她种的八棵榆树已经很大了。

  ②这地方把徐州以北说话带山东口音的人都叫做侉子。这县里有不少侉子。他们大都住在运河堤下,拉纤,推独轮车运货,碾石头粉,烙锅盔,卖牛杂碎汤……

  ③侉奶奶她姓什么?不知道。大家都叫她侉奶奶。大人、小孩,穷苦人,有钱的,都这样叫。倒好像她就姓侉似的。侉奶奶怎么会住到这样一个地方来呢?她是哪年搬来的呢?不知道。好像自从*开天地,这里就有一个侉奶奶。

  ④侉奶奶住在一个巷子的外面。后街边有一条很宽的阴沟,正街的阴沟水都流到这里,水色深黑,发出各种气味,蓝靛的气味、豆腐水的气味、做草纸的纸浆气味。跳过这条大阴沟,有一片空地。侉奶奶就住在这里。侉奶奶的家是两间草房。独门独户,四边不靠人家。侉奶奶家左边长了很高的草。右边是侉奶奶种的八棵榆树。

  (5)侉奶奶靠给人家纳鞋底过日子。附近几条巷子的人家都来找她,拿了旧布,袼褙和一张纸剪的鞋底样。侉奶奶就按底样把旧布、袼褙剪好,“做”一“做”,然后就坐在门口小板凳上纳。扎一锥子,纳一针,“哧啦——哧啦”。有时把锥子插在头发里“光”一“光”。侉奶奶手劲很大,纳的针脚很紧,她纳的底子很结实,大家都愿找她纳。也不讲个价钱。给多,给少,她从不争。多少人穿过她纳的鞋底啊!

  (6)侉奶奶一清早就坐在门口纳鞋底。她不点灯,睡得早,天上一见星星,她就睡了。起得也早。别人家的烟筒才冒出烧早饭的炊烟,侉奶奶已经纳好半只鞋底。除了下雨下雪,她很少在屋里(她那屋里很黑),整天都坐在门外扎锥子,抽麻线。有时眼酸了,手乏了,就停下来四面看看。

  (7)正街上有一家豆腐店,有一头牵磨的驴。每天上下午,豆腐店的一个孩子总牵驴到侉奶奶的榆树下打滚。驴乏了,一滚,再滚,总是翻不过去。滚了四五回,哎,翻过去了。驴打着响鼻,浑身都轻松了。侉奶奶原来直替这驴在心里攒劲;驴翻过了,侉奶奶也替它觉得轻松。

  (8)街上的,巷子里的孩子常上侉奶奶门前的空地上来玩。他们在草窝里捉蚂蚱,捉油葫芦。捉到了,就拿给侉奶奶看。“侉奶奶,你看!大不大?”侉奶奶必很认真地看一看,说:“大。真大!”孩子玩一回,又转到别处去玩了……

  (9)侉奶奶吃得真是苦。她一年到头喝粥。三顿都是粥。*常是她到米店买了最糙最糙的米来煮。侉奶奶也吃菜。她的“菜”是她自己腌的红萝卜。啊呀,那叫咸,比盐还咸,咸得发苦!——不信你去尝一口看!

  (10)只有她的侄儿来的那一天,才变一变花样。

  (11)侉奶奶有一个亲人,叫“牛”,是她的侄儿。过继给她了。牛在运河堤上卖力气,也拉纤,也推车,也碾石头。他隔个十天半月来看看他的过继的娘。他的家口多,不能给娘带什么,只带了三斤重的一块锅盔。娘看见牛来了,就上街,到卖熏烧的王二的摊子上切二百钱猪头肉,用半张荷叶托着。还忘不了买几根大葱,半碗酱。娘俩就结结实实地吃了一顿山东饱饭。

  (12)侉奶奶的八棵榆树一年一年地长大了。香店的杨老板几次托甲长丁裁缝来探过侉奶奶的口风,问她卖不卖。榆皮,是做香的原料。丁裁缝来一趟,侉奶奶总是说:“树还小咧,叫它再长长。”

  (13)人们私下议论:侉奶奶不卖榆树,她是指着它当棺材本哪。

  (14)榆树一年一年地长。侉奶奶一年一年地活着,一年一年地纳鞋底。那些捉蚂蚱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大。侉奶奶纳他们穿的鞋底,尺码一年比一年放出来了。侉奶奶也一年年地见老了,她时常病病歪歪的,连粥都不想吃,在她的黑洞洞的草屋里躺着。有时出来坐坐,扶着门框往外走。

  (15)一天夜里下大雨。瓢泼大雨不停地下了一夜。很多人家都进了水。丁裁缝怕侉奶奶家也进了水了,她屋外的榆树都浸在水里了。他赤着脚走过去,推开侉奶奶的门一看:侉奶奶死了。

  (16)丁裁缝派人把她的侄子牛叫了来。得给侉奶奶办后事呀。侉奶奶没有留下什么钱,牛也拿不出钱,只有卖榆树。

  (17)丁裁缝找到杨老板。杨老板倒很仁义,说是先不忙谈榆树的事,这都好说,由他先垫出一笔钱来,给侉奶奶买一身老衣,一副杉木棺材,把侉奶奶埋了。

  (18)侉奶奶安葬以后,榆树生意也就谈妥了。杨老板雇了人来,咯嗤咯嗤,把八棵榆树都放倒了。新锯倒的榆树,发出很浓的香味……

  (选自汪曾祺《故里杂记》,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榆树,起到线索作用,侉奶奶去世,榆树被锯倒,又具有象征意义。

  B.第5段运用细节描写,视听觉结合,语言委婉含蓄,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C.作者对小说中的人、事,既不居高临下也不刻意拔高,是地道的*民视角。

  D.小说采用散文化的结构,淡化情节,看似随意,实则苦心经营。

  13.请简要分析侉奶奶这一人物形象特点。(6分)

  14小说写了侉奶奶及相关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

  12.(3分)B(“语言委婉蕴藉”错,应为:语言*淡质朴,多用方言口语)

  13.(6分)穷困孤单:居住环境差,常年喝粥吃腌菜,靠纳鞋底维持生计;孤身一人,除了侄子,别无亲人。勤劳实在:每天起早,一整天坐着纳鞋底,纳鞋底用力,鞋底纳得结实。善良无争:替毛驴攒劲,耐心对待孩子,主顾给钱她不讲价。重视亲情:为侄子准备饱饭。

  评分建议:要结合文本分析。每点2分,答出3点满分。如果答到“有童心”,亦可酌情赋分。

  14.(6分)对生活困窘的侉奶奶等底层小人物命运的同情。对淳朴善良、与世无争的理想人格的颂扬。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的肯定。对充满人情味的故里的眷念。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秦士录》阅读答案3篇(扩展5)

——除夜阅读答案3篇

除夜阅读答案1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诗歌的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2)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历来为人激赏,称其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薮》),请你说说其妙处。(3分)

  (3)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一句中既写到悲又提及笑,这样写是否矛盾?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3分)谁相问,用设问的语气(1分),交代诗人的处境。这两句写出诗人长夜枯坐,举目无亲的孤独(1分),这样写更能鲜明突出诗人除夕之夜的凄苦、寂寞之情。(1分)

  (2)(3分)这两句形象地写出诗人身处异地,与家人远隔万里的难堪处境(1分)。其中一年将尽万里未归,构成对仗,把悠远的时间感、广漠的空间感,对照并列在一起,自有一种意绪茫茫、百感交集的情思。(2分)

  (3)(4分)不矛盾(1分)。前事可悲,今复可笑(1分)。诗人悲的是往事不堪回首,而这笑字包含着对自我的嘲笑,也包含着对现实无奈的苦笑(1分),其中蕴含着诗人对不合理现实的愤慨不*。这一悲一笑极为伤感。(1分)

  相关阅读练习

  1.试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

  2.试赏析尾联中又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1.万家团聚之际,驿馆长夜枯坐,只有寒灯相伴,表明诗人孤独寂寞之境;用设问开篇,更能突出诗人孤苦凄凉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又为副词,表示重复或继续,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表达的是诗人年年岁岁不变的际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透露出人生迟暮、前景渺茫的无奈悲凉心境。

  (3)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传统节日时独自滞留他乡的孤苦之情,这个传统节日是除夕或春节。

  诗中点题的句子是:一年将尽夜(或:明日又逢春)。 (2分)

  (4)结合一、二句,分析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孤独之情的。(2分)

  答:作者通过一个设问句,引出了自己年夜独宿旅馆(1分),只有与孤灯相伴的凄苦境遇,表达了作者孤苦凄凉的心情(1分)。

  (5)全诗充满了凄凉之意,但作者为何用一个笑字?请具体分析。(2分)

  答:笑,是苦笑之意,蕴含了作者对自己孤苦境遇的无奈(1分),是含着辛酸眼泪的自嘲的笑。

  阅读练习二:

  (1)支离笑此身中的笑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一句明日又逢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用得好,一个笑字与前句的悲字相呼应,是对一生经历的自我嘲笑。(1分)作者追忆往事又回到现实,满怀无奈、辛酸与不*之气。(2分)

  (2)但新的一年又要来到,反衬作者日渐衰老,满腹愁绪,倍感凄凉,使他的愁苦心情更加沉重。(3分)

  阅读练习三:

  1.诗的前四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说明。 (5分)

  2.试赏析尾联中又字的妙处。(5分)

  3.结尾明日又逢春一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①刻画出一位羁旅思乡者的形象。(2分)②除夕之夜,诗人无离故乡,滞留驿舍,无人问候,只有寒灯为伴,孤独凄凉。(3分)

  2.①又,再一次。(1分)②愁苦叹息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1分)③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表达的是诗人年年岁岁不变的际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透露出人生迟暮、前景渺茫的无奈悲凉心境。(3分)

  3. 内容上:表达对宦海艰险、羁旅漂泊、年渐退暮的无尽感慨。(2分)结构上:①点明题目或呼应前文一年将尽夜。(2分)②这样作结留有余味或言有尽而意无穷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2分)(分析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在这寂寞的旅店中有谁来看望慰问,只有一盏冷清的孤灯与人相伴相亲。

  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

  回首前尘竟是一事无成,令人感到悲凉伤心;孤独的我只有苦笑与酸辛。

  愁苦使我容颜变老,白发爬满双鬓,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

  赏析

  魏晋时期,晋武帝曾亲自参与整顿旧旅店,开设新旅店近畿辐凑,客舍亦稠,冬有温庐,夏有凉荫,刍秣成行,器用取给,让人宾至如归之感。南北朝时,出现一种新兴的旅馆邸店。它是供客商食宿、存货和交易的场所。其时,洛阳还开设有四夷馆招待四邻各国的贡使和客商。隋朝建置的典客署,则用于招待西域各族和日本诸国的客商和使者。唐宋时期,客舍、客铺、客栈等都统称旅店,有官办和民办两种。唐太宗曾下诏令京城内为朝觐官员造邸第三百余所。其时,全国还有驿站一千六百三十九所。旅馆之称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戴叔伦有一首《除夜宿石头驿》写道: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近夜,万里未归人,诗中就提到旅馆。

  诗人作诗,如果是思想感情的自然发泄,总是先有诗,然后有题目,题目是全诗内容的概括。这首诗的题目是除夜宿石头驿,可知诗的内容主要是除夜和夜宿。夜宿的地点是石头驿,可知是在旅途中夜宿。

  第一联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就写明了一个孤独的旅客夜宿在旅馆中。接着用第二联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补充说明这个夜是除夜,这个人是离家很远的人。

  第三联转写这个人大年夜独宿在旅馆中的思想感情。寥落悲前事是说过去的一切事情,也就是种种生话遭遇,都是非常寂寞,非常失意,只会引起悲感。支离笑此身是说现在这个漂泊天涯的躯体,又如此之支离可笑。上句回想过去,没有得意事可供现在愉快地回忆;下句是自怜,现在已没有壮健的躯体能忍受流浪的生活。

  第四句紧紧地承接上句。愁颜与衰鬓就是此身的支离形状。这样一个既忧愁,又衰老的旅客,独宿在旅馆里,明日又将逢到春天,真不知今后的命运如何。明日又逢春这一句,有两个意义:第一,它的作用是点明题目,结束全诗。今晚是除夕,明天是新年初一,春季的第一天。写的是明日,意义却在今夕。第二,作者用了一个又字,其思想基础是对于逢春并没有多大乐观的希望。年年逢春,年年仍然在漂泊中,而到了明天,又是一年的春天了。这一句底下,作者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这就是所谓馀味。

  宋人姜夔在他的《白石道人诗说》中曾谈到诗语以有含蓄为贵,他说:诗贵含蓄,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谨于此,清庙之瑟,一唱三叹,远矣哉。后之学诗者,可不务乎?若句中无馀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善之善者也。

  可知最好的诗,必须做到句有馀味,编有馀意,总起来说,就是不可把话说尽,要留有让读者思考的馀地。作诗者固然要达到这样一种艺术高度,读诗者也需要具备一种探索馀味、馀意的"高度欣赏力。

  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唐人五律中的著名作品。其所以著名,完全是由于颔联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历代以来,到年三十还住宿在旅馆里的人,总会感伤地朗诵这两句,以为诗人已代他形象地说出了寥落支离的情绪。因此,这两句诗成为唐诗中的名句。虽然这两句诗并不是戴叔伦的创作成果,而是化用了梁武帝《冬歌》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诗句,但是他换了两句的结构,强调了夜和人,放在他这首诗中,有了创新,就成为警句

除夜阅读答案2

  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黄沙。

  旧游似梦徒能说,逐客如僧岂有家。

  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独成花。

  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1.这首诗的首联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5分)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解析】:分析诗歌的手法,要注意句中的标志词语;解答第二问,首先要描述再现景象,再概括其特点。

  【参考答案】:首联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傍晚大雪细密如碎米一般飘落地上,河水凝结成冰,仿佛有人抽泣般冷涩流动不畅,黄沙在冰面上滑动,描写了大雪纷飞、天气寒冷、冰天雪地的景象。(修辞2分,翻译诗句2分,概括1分,共5分)

  2.【解析】: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要结合诗中所写的事情,从中概括出诗人的感受。

  【参考答案】:孤苦无依和感激喜悦之情。天气严寒,诗人远离朋友,漂泊无依,使君黄师是在深夜送来酥酒,让孤独无依的诗人一家倍感温暖。表达了诗人身处困境对友人相助的感激、喜悦之情。(总写思想感情2分,分析4分,共6分)

  全诗:

  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黄沙。

  旧游似梦徒能说,逐客如僧岂有家。

  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独成花。

  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关右土酥黄似酒,扬州云液却如酥。

  欲従元放觅拄杖,忽有曲生来坐隅。

  对雪不堪令饱暖,隔船应已厌歌呼。

  明朝积玉深三尺,高枕床头尚一壶。

除夜阅读答案3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3)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2分)

  (4)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除夜作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2)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3)凄清(孤寂、凄凉、冷清)

  (4) 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的无比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秦士录》阅读答案3篇(扩展6)

——《娘亲》阅读答案3篇

《娘亲》阅读答案1

  娘亲

  ①以前,我很难理解,为什么古人把妈妈叫“娘亲”。现在年纪越大,明白得越多。

  ②回国前,我给家里人准备了礼物。轮到妈妈时,给她打了电话,说商场里的耐克鞋子正在热卖,问她穿多大的尺码。妈妈干脆地回绝说:“不要买,我什么都不缺。”

  ③回到家,我把给大家的礼物分发出去,唯独没有母亲的。当时,我穿着短袖空手而归,因为心里有数,妈妈会替我打点一切。果然,结亲从柜子里找出N年前冬天我离开上海时丢下的陈年老裤,一试,大小刚刚好。

  ④只住一夜,一大早我就要走了,我不让母亲送,天那么冷,又是上班高锋,去的时候我们打车,而母亲的克勤克俭,是一定要坐公交车的。

  ⑤母亲说:“我前两天和你爸买票的时候就探好路了,你一个人去不熟悉,找不到地方怎么办?我陪你,反正我有的是时间。”

  ⑥我心头一酸。母亲有的是时间,而我分给她的,却只有一夜。

  ⑦写电视剧《蜗居》时,我劳累得不行。妈妈来看我,她摸着我的脸说:“你怎么面黄肌瘦的,过得不好吗?上次回来还唇红齿白的。”我说,前段时间太累了,又睡得少。

  ⑧妈妈撅嘴,过半晌说:“一个女人,这么劳碌做什么?你真的很像你爸,不怕吃苦。”

  ⑩妈妈更不乐意了:“努什么力啊?不要写了,伤身体。我才不在意你是否有名有钱,你健康就好。才30多岁,看着就那么老,哪像你18岁的时候,脸光滑得像个剥了皮的煮鸡蛋……

  (11)在长途汽车站的检票口,检票员把妈妈拦住了。我检过票,回头对妈妈说:“回去吧,我走了。”

  (12)妈妈却转身小跑起来,边跑边说:“我从另一个门溜进去,到车上看你。

  (13)离发车只有几分钟而已,另一扇门很远,我怕妈妈过来的`时候大约只能看见汽车绝尘而去,吓得连忙跑步上车,把行李塞给司机,自己赶紧从里面往外迎。

  (14)两人在另一扇门汇合,我再三催促妈妈回家。妈妈坚持着,她要看着车走。

  (15)妈妈送我上了车,看着时刻表说:“还有一两分钟,等司机上来我就下去。“妈妈一边嘱咐我,一边不时回头看钟,最后说了一句;“时间怎么过得这样快?

  (16)车子发动了,妈妈有些笨拙地跳下车去,司机关门急了些,差点儿夹到妈妈的腿。

  (17)在车离开的一刹那,望着母亲略显蹒跚的背影,我掉下泪来。

  (18)还是娘亲。

  (摘自《视野》20xx年第3期,有删节。作者:六六)

  1.本文按时间先后顺序主要写了哪几个阶段的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在下面写字格里。

  (1)

  (2)

  (3)

  2.从写作手法角度,说说文章第③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联系上下文内容,说说第⑨段中画横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4..文章第⑦—⑩自然段插叙了母亲以前来看“我”时的事情,结合文章语境,具体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5.前后照应是本文突出的特点。请以文章开头和结尾为例,简要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

  1.回国前 回到家 去送行

  2.“N年前”在这里表示时间很久,我记忆模糊;“大小刚刚好”则表示母亲记忆犹新。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深刻体现母亲对我体贴入微的关爱。

  3.过渡(承上启下)揭示了前边母亲坚决回绝买东西的真正原因,引起下边母亲不乐意的记叙。

  4.对母亲关心我的情节和拒绝买东西原因起补充作用;丰富母亲形象,突出中心。

  5.示例:文首写“娘亲”,开篇点题,总起全文;结尾写“娘亲”,首尾呼应,进一步抒发对母亲的无限深情,深化主题。


《秦士录》阅读答案3篇(扩展7)

——《金石录》后序阅读答案解析和原文翻译3篇

《金石录》后序阅读答案解析和原文翻译1

  《金石录》后序(节选)

  [宋]李清照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礼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纟束①,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②。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 )!( )虽处忧患困穷,( )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慄。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刓缺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寇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选自吕无党抄本《金石录》,参校李文辑《漱玉集》)

  【注】①纟束(shū):一种像苎布的稀疏的织物,此指布制衣服。②铅椠(qiàn):校勘。

  往:过;受:感受。看一眼便心领神会。形容人机智灵敏。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朔望谒告 望:盼望。

  B.浸觉有味,不能自已 浸:渐渐。

  C.以中否角胜负 角:竞争,比赛。

  D.冠诸收书家 冠:超出众人。

  5.A。【解析】A望:月圆的那一天,一般是农历每月十五日。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甘心老是乡( )!( )虽处忧患困穷,( )志不屈。

  A.也然而B.矣故而

  C.与故然D.矣故乃

  6.B【解析】第一空,注意语气语感。第二、三空,注意语意关系。

  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遇书史百家字不刓缺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

  A.遇书史 / 百家字不刓缺 / 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 / 作副本

  B.遇书史百家 / 字不刓缺本 / 不讹谬者 / 辄市之 / 储作副本

  C.遇书史百家字 / 不刓缺本 / 不讹谬者 / 辄市 / 之储作副本

  D.遇书史百家 / 字不刓缺 / 本不讹谬者 / 辄市之 / 储作副本

  7.D【解析】联系前文疏通句意,注意句式的整齐和虚词标志。

  8.下列对这篇序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妇俩对金石、字画、书籍等文物酷爱有加,曾因无力购买徐熙的一幅《牡丹图》,“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可见他们收集文物的不易和对文物的珍惜。

  B.他们享有一般人不曾享有的快乐:灯下校书赏画,饭后指述典故,坐归来堂饮茶猜书等,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生活更甘美的呢?

  C.夫妇俩本是心甘情愿,盼望着这样一直过到老,可是身处忧患穷困,更有金人来犯,便产生了动摇与不和,生活开始发生改变。

  D.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小事件,似琐屑异常,但却颇有情致,夫妇之间相敬如宾、恩恩爱爱的形象在读者面至为清晰。

  8.C【解析】所谓“不和”是金人来犯之前,而且文中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主要突出丈夫对书籍文物的倍加珍惜;同时,他们心里的志愿一直不变,精神上得到高度满足。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便有饭蔬衣纟束,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4分)

  译文:

  (2)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3分)

  译文:

  (3)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3分)

  译文:

  9.

  (1)就有了(即使)吃蔬菜穿布衣(节衣缩食),也要游遍辽远的地方,搜尽天下的古文奇字的志愿。

  (2)(明诚又)接连担任了两个郡的太守,拿出他的全部薪俸,来从事书籍的校勘。

  (3)金兵攻陷青州,所提的一共十几屋东西,不久(已经)都化为灰烬了。

  【参考译文】

  我在建中辛巳年(靖国元年),才嫁给赵氏。当时先父担任礼部员外郎,丞相(指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在担任礼部侍郎,我的丈夫赵明诚年方二十一岁,正在太学做学生。赵、李两家本是寒族,向来清贫俭朴。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休息,出去时,典押了衣服,换取五百铜钱,走进相国寺,购买碑文和果子。回到家中,我们面对面地坐着,一边展开碑文观赏起来,一边品尝咀嚼果子,自己觉得很像远古时代葛天氏的臣民(那样自由和快乐)。两年后,明诚出仕做官,就有了即使吃蔬菜穿布衣(节衣缩食),也要游遍辽远的地方,搜尽天下的古文奇字的志愿。日积月累,资料越积越多。丞相在*(即中书省)工作,亲戚故旧中也有人在各馆阁工作,常常有《诗经》以外的佚诗、正史以外的逸史,以及从鲁国孔子旧壁中、汲郡魏安釐王墓中发掘出来的古文经传和竹简文字,于是就尽力抄写,渐渐感到很有趣味,以至欲罢不能。后来偶尔看到古今名人的书画和夏、商、周三代的珍器古玩,也还是脱下衣服买下来。曾记得崇宁年间,有一个人拿来一幅南唐徐熙所画的《牡丹图》,卖价二十万钱。当时即使贵家子弟,要筹备二十万铜钱,难道容易做到吗?我们把它留了两夜,终究因为想不出法子而还给了他。我们夫妇俩为此面对面惋惜怅惘了好几天。

  后来我们回青州故乡闲居了十年。仰有所取,俯有所入,衣食之外有了富裕。明诚又接连担任了(莱州和淄川)两个郡的太守,拿出他的全部薪俸,来从事书籍的校勘。每得一本,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集,题上书名。得到书画和彝鼎,也摩挲把玩或摊开来欣赏,指摘上面的毛病,每晚以烧完一枝蜡烛为常准。因此所收藏的古籍,都能做到纸张精致,字画完整,超过许多收藏家。我天性偶然还能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煮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猜中与否争胜负,决定饮茶的先后顺序。猜中了,便举杯大笑,以至把茶倒在怀中,反倒饮不到一口茶而起来。甘心在这个环境中过一辈子了!所以我们虽处于忧患困厄之中,而胸中的志愿从没有屈服过。

  收集整理书籍的任务已经完成,就在归来堂中建起书库,在大橱编上了甲乙丙丁的号码,放上书册。如需讲读,就拿来钥匙开橱,在簿子上登记,然后取出所要的书籍。我有时稍稍损坏或弄脏了书籍,他定要给以批评,并责令在污损处涂上雌黄,用楷书补上,不再像过去那样*易随和了。这样做(指收藏书籍)本为寻求适意,如今反而弄得紧张顾虑。我性子实在忍耐不住,就想办法不吃第二道荤菜,不穿第二件绣有文采的衣裳,头上没有明珠翡翠的首饰,室内没有镀金刺绣的家具。遇到史籍和诸子百家之书,只要字不残缺、版本不假的,就马上买下,储存起来作为副本。向来家传的《周易》和《左氏传》,原有两家流派的注疏最为完备。于是都罗列在几案上,堆积在枕席间,我们(对于这些书)都彼此心意相通,看一眼便心领神会,这种乐趣远远超过声色狗马之上。

  到钦宗靖康元年,明诚做了淄川太守,听说金军进犯京师汴梁,一时间四顾茫然,只见满箱满笼(都是书籍),一边恋恋不舍,一边怅惘不已,心知这些书籍必将不是自己的东西了。……十二月,金兵攻陷青州,所提的一共十几屋东西,不久(已经)都化为灰烬了。


《秦士录》阅读答案3篇(扩展8)

——《雪儿》阅读答案3篇

《雪儿》阅读答案1

  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我望着它那金黄的眼珠,喃喃说道□雪儿,你去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我把雪儿轻轻捧起,雪儿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然后向蓝天飞去。

  1.将语段中缺少的标点符号补充完整。

  2.写一句“我”为雪儿欢呼时说的"话。

  3.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我”这样照顾雪儿、关心雪儿是因为()

  A.“我”珍爱生命,富有同情心。

  B.“我”孤单寂寞,雪儿给我带来了快乐.

  C.雪儿是一只信鸽。

  (2)“我”和雪儿离别时的心情是()

  A.欢呼,兴高采烈。

  B.兴奋,依依不舍。

  参考答案:

  1.:“。”

  2.示例:雪儿,你终于可以展翅高飞了。

  3.(1)A(2)B

推荐访问:答案 阅读 秦士录 《秦士录》阅读答案3篇 《秦士录》阅读答案1 秦士录原文及翻译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