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2024-05

2022年度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2022年)

|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2022年)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4篇

第一篇: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

XX医院帮扶XX医院

医疗技术协作签约暨揭牌仪式活动方案

一、签约时间、地点、主持人

时间:2015年12月12日下午15:30

地点:住院大楼一楼门前

主持人:

二、签约双方

甲方:

乙方:

三、参加人员、职务

局领导: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参会人员:各科室(值班人员除外)、机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

拟邀请媒体:电视台 报社

四、签约仪式议程安排

1、主持人做开场白,介绍主要来宾和领导

2、甲方签约代表致辞

3、乙方签约代表致辞

4、局领导致辞

5、签约仪式开始

由礼仪小姐引导并摆放签约文件夹、笔等。

1)双方共同入座签约台,相互致意握手,一起入座。

2)礼仪小姐要协助签字人员打开文本,用手指明签字位置。双方代表各在己方的文本上签字,然后互相交换,代表再在对方文本上签字。

3)签字完毕后,双方应同时起立,交换文本,并相互握手,祝贺合作成功。其他随行人员及参会人员则应该以热烈的掌声表示喜悦和祝贺。

6、签约仪式结束。

7、揭牌仪式。

现场在门诊住院大楼一楼门前,双方代表同时为牌匾揭幕。

8、主要领导、嘉宾合影。

9、全体参加签约仪式的领导莅临现场指导工作。

10、仪式结束,到酒店就餐。

五、主要筹备工作

1、确定签约人、礼仪小姐人、参加仪式的主要来宾和领导、邀请的媒体、工作人员、具体项目负责人。(负责人:)

2、会场布置:横幅(分别是“热烈祝贺我院成为XX医院医疗技术帮扶协作医院”和“热烈欢迎XX医院领导及专家到我院指导工作”;
签约现场3条:“XX人民医院帮扶XX医院医疗技术协作签约暨揭牌仪式”、“热烈祝贺我院成为XX市人民医院医疗技术帮扶协作医院”和“热烈欢迎XX市人民医院领导及专家到我院指导工作”;
背景板制作、桌签、签约本、会场桌子摆放及人员就座位置安排、确定礼仪小姐(需6位礼仪小姐:2位负责现场,2位引导入场,2位引导签约人签约)。门诊大楼一楼显示屏打出“热烈祝贺我院成为XX市人民医院医疗医疗技术帮扶协作医院”和“热烈欢迎XX市人民医院领导及专家到我院指导工作”。(负责人:
总务科)

3、确认就餐酒店、标准和就餐人员。(负责人:)

4、到会人员纪念品的准备和发放。(负责人:)

六、会场布置

1、签约仪式背景板标题:XX医院与XX市人民医院医疗技术帮扶协作签约暨揭牌仪式。

2、签约台:暗红色平绒(或红布)铺底,上放小型鲜花、桌签、签约台正向右侧安排主持人席,并配话筒。

3、会场安排:领导座次的安排。签约台后留有余地,供礼仪小姐站在后面。

背 景 墙

XX市人民医院领导

局领导

XX医院领导

XX市人民医院代表

XX市人民医院代表

XX市人民医院代表

XX市人民医院代表

我院参会人员

我院参会人员

媒体工作人员

4、音响和放映设备。

5、办公楼门口横幅内容:

热烈欢迎参加XX市人民医院医疗技术帮扶我院协作签约仪式的各位领导、来宾

七、其他

1、准备签约文件夹、笔6支(责任人:)

2、横幅、牌匾制作、桌签的打印(责任人:)

3、会场准备及布置、鲜花、矿泉水(责任人:)

4、话筒架及话筒、音响和放映设备(责任人:)

5、预约媒体(责任人:)

6、全程摄影、摄像(负责人:)

7、新闻稿撰写(负责人:)

8、新闻专题报道(负责人:)

9、休息室准备(负责人:)

10、礼仪小姐负责引导XX市人民医院等来宾到休息室(办公楼三楼会议室)。

八、所需物资资金预算

物料名称

数量

置放地点

负责部门

费用预算

会场布置

1个

住院大楼一楼门前

院办、政工

会场物品

若干

院办、总务

横幅

8条

现场

政工、总务

牌匾

1个

大楼门口

政工、总务

背景板

1幅

大楼门口

医务

签字物品

2套

现场

院办

新闻稿

3份

媒体

政工

新闻专题

3份

媒体

院办、财务

与媒体洽谈商议

招待费用

1次

就餐酒店

院办、财务

领导讲话

2份

现场

院办

音响、放映

1套

现场

电脑中心

宣传片

2个

现场

院办、政工

仪式流程

若干

现场

院办

主持人词

2份

现场

资料袋

若干

现场

院办

礼仪小姐

6名

现场

护理部

工作人员

若干

现场

院办、工会

鲜花

若干

现场

院办、工会

矿泉水

4箱

现场

院办、财务

休息室茶、水果、纸巾

若干

办公楼三楼会议室

院办、财务

九、活动主要议程

日期

时间

内容

主持人

2015-5-12

15:25

领导和嘉宾进场

礼仪小姐引导

15:30

主持人介绍主要来宾和领导

15:35

XX医院院长致辞

15:40

XX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致辞

15:15

局领导致辞

15:50

双方进行签约

15:55

揭牌仪式

16:00

仪式完成,嘉宾合影

16:15

参观医院,指导工作

17:00

酒店就餐

第二篇: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

  一、建立有效的工作协商推进机制

  (一)建立高层会商制度。建立两市政府负责同志互访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1次高层会晤,研究决定重大合作事项,指导和推动城市合作工作。(市政府办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二)建立两市战略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两市合作,协调解决合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评估总结合作成果,提出推进合作的重点方向建议。联席会议由两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牵头负责,两市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下设日常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两市发改委,负责日常合作事宜的沟通、协调等工作。(市发改委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三)建立两市工作专题组机制。由两市对口部门根据合作领域设立专题组,专题组要加强联系,根据协议内容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积极贯彻落实领导会晤、合作联席会议议定事项。(市发改委牵头,各相关部门负责具体推进落实)

  二、明确扶贫协作工作重点任务

  (一)加强产业合作。加强两市招商引资合作,定期开展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积极组织联合招商活动,推进两市产业协同联动发展。支持双方城市龙头企业到对方城市投资兴业,围绕高端能化、装备制造、智能终端、服务业、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合作,推动产业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构建能源供应消费共同体,应对重要能源生产消费波动,保障两市各种能源供应稳定。支持两市间产业转移,将延安建设成为"大西安"发展的资源物资储备基地、物流中心和油煤气电等能源资源供应基地。(市发改委牵头,市招商局、工信委具体负责与西安市联系对接开展定向招商,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区配合推进落实)

  (二)加强园区结对合作。推动两市园区之间开展结对合作,支持互设分园或分支机构,鼓励两市园区在规划建设、产业培育、人才培养、招商引资等方面开展合作。支持西咸新区与延安新区、西安高新区与延安高新区、曲江新区与南泥湾景区之间建立结对合作关系。(市发改委牵头,延安新区、高新区、南泥湾景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县区具体推进落实)

  (三)加强智慧产业领域合作。携手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信息产业,共同推进信息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打通信息快速"通道",建成连通北京、西安、延安骨干接点的高速链路。推进云计算数据中心统筹规划布局和共建共享,西安市将延安市设为数据异地灾备基地。鼓励英雄互娱、北京云真等互联网企业或成熟产品融合发展,共同开展数据资源共享关联分析和融合利用,共同打造特色鲜明、西部领先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产业生态圈,共建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两市在用地、用电、IDC数据中心资源等方面给予优惠。(市网信办牵头,市工信委、商务局等相关部门和县区配合推进落实)

  (四)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两市共建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推动两市大型科学仪器、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强产业技术合作,合作遴选实施一批重大攻关项目和重点应用项目,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支撑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强科技服务交流合作,推动两市联合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推进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交流。(市科技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县区配合推进落实)

  (五)加强商贸领域合作。共同建设内外贸发展平台,积极为双方经济要素交流开拓市场,做好信息、资源交流共享,促进两市内外贸易协同发展。积极邀请对方城市组团参加各类经贸活动,为双方城市产品展销、招商活动提供帮助。利用现有平台大力推介两地农产品销售,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两地农产品知名度、影响力。联合开展口岸和空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加强外贸服务和通关报关联系对接。加强金融领域合作,积极组织参与对方组织的重大金融活动,联合开展金融培训,组织金融干部交流。搭建两地上市后备企业对接平台,利用国家证监会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政策,鼓励支持西安市拟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在延安注册落户、在西安经营发展,成果两市共享。积极推进两地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联保业务,支持当地企业获得融资支持。(市商务局牵头,市招商局、农业局、市金融办、机场迁建办配合推进落实)

  (六)加强农业合作。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和三产融合发展为目标,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农旅一体化、农业科技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支持做好农特产品宣传和销售工作,支持在两市互设直销门店、销售中心和进入高端市场。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探索建立稳定的农牧产品供销关系,大力推进绿色农产品保供基地建设。(市农业局牵头,相关部门、县区配合推进落实)

  (七)加强医疗卫生领域合作。建立重点医院及重点科室之间结对合作关系,推行远程医疗会诊协作机制。联合设立医疗专家库,为老红军、老八路、老干部提供健康体检、疾病诊治等医疗服务。定期选派医技人员到对方城市相关医院进行挂职、培训和岗位学习实践。支持两市医疗工作者共享网上医疗教育培训资源。联合实施医疗精准扶贫项目,在眼科白内障、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等专业领域实施一系列扶贫项目。支持西安市儿童医院与延安市妇女儿童医院建立结对合作关系。(市卫生局牵头,相关部门、县区配合推进落实)

  (八)加强文化旅游合作。加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旅游互动交流,共同开拓联合打造完整的精品旅游线路和丰富的旅游产品及销售体系。鼓励双方文化旅游企业合作开发旅游项目,增进双方传媒产业合作,定期联合组织文化演出、旅游推介和会展。开展两市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推进两市公交、地铁等"一卡通"工作。(市旅发委牵头,市文广局、城管局、新区管委会等部门和县区配合推进落实)

  (九)加强教育合作。强化教育系统的衔接,鼓励优质学校加强学科建设、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两市开展校际工作交流与合作,互派校(园)长、教师队伍学习、实践。两市分别确定3-5所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之间建立结对关系,进行结对交流。加强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合作,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探索建立研学旅行基地,密切开展两市间中小学生夏令营、冬令营等系列活动。支持两地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加强人才培训、就业合作。(市教育局牵头,相关部门、县区配合推进落实)

  (十)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共同探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合作,建立重大环境科研课题研究合作机制。加强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合作,提高双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积极推进疗养、健康养老等方面合作,合力打造健康、养老生态基地。(市环保局牵头,市水务局、林业局、卫计局等部门和县区配合推进落实)

  (十一)加强干部人才合作。每年互派一批干部赴对方城市党、政、企进行挂职锻炼,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交流学习。探索建立两市人才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党政企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开展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教育、培训和实践活动。支持将西安市作为延安党政企干部"新理念、新发展"实训基地,支持将延安市作为西安市党政企和大中小学生的革命传统、党性教育基地和红色教育培训基地。鼓励两市人社部门组织多层次人才交流合作及劳务输出,联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市委组织部牵头,相关部门、县区配合推进落实)

  (十二)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合作。推动两市在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方面的交流,共享在改革创新、建章立制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共同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市政府法制办牵头,相关部门、县区配合推进落实)

  三、工作要求

  (一)思想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两市合作工作,全面深入学习西安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搭上"大西安"枢纽城市的快车,借助"大西安"门户建设的平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方面深化合作,促进资源、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充分流动起来,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二)扎实推进合作。各相关部门、各县区要把与西安的合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组建强有力的工作团队,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积极主动与西安市对口部门联系对接,确保各项合作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三)加强信息报送和督查督办。各部门、各县区要及时将两市合作进展情况报至市发改委重大项目前期策划科,做到信息互通共享(联系人:刘斌,电话0911-*******)。市发改委、市政府督查室加强督查检查工作,定期通报进展情况,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

  一、《实施方案》的出台背景

  开展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为推进我县医联体建设和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x〕32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桂政办发〔xx〕1号)《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桂卫发〔xx〕36号)《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钦州市开展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钦政办〔xx〕133号)、《钦州市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钦政办〔xx〕10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总体要求

  《方案》明确了医联体建设的指导思想及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区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模式,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工作目标:开展医联体建设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内容。《实施方案》明确了两步走的工作目标。xx年,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年内至少与3家以上卫生院建成明显成效的医联同体;xx年,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

  三、医联体模式

  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是指由不同级别、类别医疗机构之间,通过纵向或横向医疗资源整合所形成的医疗机构联合组织。通过试点推进,目前我县医联体有四种模式:一是医联体是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重点探索以县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镇一体化管理,与镇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我县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为核心,构建三个全覆盖的县域医疗共同体。二是三二医疗联合体及医疗集团。我县县级3家医院分别选择与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机构合作,组建一个三二医联体或医疗集团,鼓励镇级卫生院参与三二医联体或医疗集团组建及管理。三是专科联盟。以若干所医疗机构特色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充分发挥专科协同网络的作用,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区域间若干特色专科联盟。以县人民医院与医科大一附院组建胸痛联盟为代表。四是面向基层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鼓励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四、实施保障措施

  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医联体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医疗资源和医疗技术下沉的制度、措施,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

  (一)进一步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加大中央、自治区基建投资支持力度,加快补齐医联体发展短板,提高全市内疑难重病诊疗能力、县级医院综合能力以及远程医疗协作水平,推动医联体更好在基层发挥作用。各级政府要落实办医主体责任,落实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强化财政补助与医院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机制。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产权归属保持不变,继续按照原渠道拨付财政补助经费。鼓励医联体通过技术支援、人才培养等方式,吸引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并发挥作用。

  (二)进一步发挥医保经济杠杆作用。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合理拉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间报销水平差距,增强在基层看病就医的吸引力,引导参保患者有序就诊。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引导医联体内部形成顺畅的转诊机制,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三)完善人员保障和激励机制。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落实医院用人自主权,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职称晋升办法,实行科学评价,拓展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

  (四)进一步强化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探索以医联体参与网上药品集中采购,逐步形成药品在医联体内共享与配送机制。

  (五)建立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强化考核和制度约束,建立医联体考核指标体系,重点考核医联体技术辐射带动情况、医疗资源下沉情况等,不单纯考核业务量,要将二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情况、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情况以及基层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比例、居民健康改善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引导二级医院履行责任、完善措施,主动帮扶基层,切实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人事任免、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并与医务人员绩效工资、进修、晋升等挂钩。

  五、工作协作机制

  通过加强建设,使医联体内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

  (一)完善医联体内部组织管理和协作制度。制定医联体章程,规定主体单位与其他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等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在医联体成立理事会。

  (二)落实医联体内职责分工、功能定位。在医联体内建立利益共享和责任分担机制,调动各成员单位积极性,落实各自功能定位。

  (三)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分级诊疗服务。根据医联体内各机构功能定位,明确双向转诊服务流程,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发挥医保政策调节作用。

  (四)促进人力资源在医联体内部有序流动。医联体成员内部可以统一调配医技等资源,发挥现有医疗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率。

  (五)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通过资源下沉,提升能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六)完善医保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对医联体的支撑作用。依靠人口健康信息区级平台,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在医联体内部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医联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

  (八)保护患者就医选择权。

  六、实施时间安排

  一是在xx年3月底前完成筹备工作;二是在xx年5月底前完成组织实施,全面启动医联体建设;三是在xx年5月依据实施方案开始实施;四是在每年6月、12月落实工作评估和绩效考核。由卫计部门牵头按《广西医疗联合体建设考核方案》(桂卫发〔xx〕8号)要求开展医联体建设评估。

  (七)组织实施

  开展医联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地坚持不懈加以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做好统筹安排,完善配套措施,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二加强部门协调。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和联动互动,及时出台配套文件,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保证改革措施有效落实,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促进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体制机制创新,共同推进医联体建设。三是加强督查评估。要建立医联体效果评估机制和绩效考核方法,严格落实责任制和问责制。四是加强宣传培训。加强开展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要充分发挥公共媒体作用,加强对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的宣传,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引导群众逐步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逐步形成有序就医格局。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xx-2020年)的通知》《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关于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有关要求,持续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重点制度的建设与巩固

  (一)科学建立预约诊疗制度。进一步扩大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比例,力争预约时段精准到30分钟,缩短患者按预约时间到达医院后等待就诊的时间。优化预约诊疗流程,避免门诊二次预约导致重复排队的情况。科学合理安排预约放号时间,避免深夜放号、凌晨放号等情况。在做好预约挂号、检查检验集中预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医疗资源调配,鼓励开展门诊取药、门诊治疗、住院床位、日间手术、停车等医疗相关流程的预约服务,提高就诊便利性。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预约诊疗志愿者服务。

  (二)不断完善远程医疗制度。扩大远程医疗覆盖范围,三级医院重点发展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和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承担贫困县县级医院对口帮扶、对口支援等任务的医院,要与受援医院搭建远程医疗协作网,建立远程医疗工作制度,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常态化。有条件的三级医院要积极建立远程医疗中心,推广"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服务模式,提高基层疾病诊断能力。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探索利用移动终端开展远程会诊。丰富远程医疗服务内涵,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搭建医疗机构与患者居家的连续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提高疾病管理连续性和患者依从性。

  (三)大力推动结果互认制度。制订完善检查检验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广泛开展相关人员培训,提高操作和诊断水平。发挥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质控中心作用,加大医疗质量控制力度,提高检查检验同质化水平。在医联体内率先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通过省级、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要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不断增加互认的项目和医疗机构数量。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引入第三方保险,建立起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风险共担机制,减少因互认造成的医疗纠纷和经济损失。

  二、加强重点服务的完善与优化

  (四)大力推进区域就诊"一卡通"。整合各类就诊卡,积极推进地级市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有条件的省级行政区域实现患者就诊"一卡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统筹辖区内各医疗机构的挂号手机软件、网站,建立统一平台,方便患者就诊。城市医疗集团应当搭建信息平台,在集团内部率先实现"一卡通",力争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连续医疗服务。

  (五)持续加强麻醉医疗服务。确定分娩镇痛试点医院,深入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鼓励医院开设麻醉门诊、疼痛门诊,加强儿童、老年人、肿瘤患者的镇痛服务。有条件的医院探索建立门诊无痛诊疗中心、儿童镇静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舒适化的新需要。积极应用快速康复理念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手术患者医疗服务质量,缩短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日。

  (六)着力推广多学科诊疗服务。推进国家多学科诊疗试点和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以消化系统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为突破,推动医疗机构针对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和查房制度。探索建立疑难复杂专病临床诊疗中心。推进中医多专业联合诊疗和中医综合治疗,开展经典病房试点工作。

  (七)不断丰富曰间医疗服务内涵。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研究确定第二批日间手术病种,提高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制定日间手术病种诊疗规范和日间手术中心管理规范,提高日间手术规范化程度。探索建立医护联合门诊、医院社区一体化术后伤口管理中心,提高术后伤口照护质量。拓展日间服务的病种和服务类型,进一步提升住院床位使用效率。

  (八)继续优化急诊急救服务。建立院前医疗急救中心(站)与院内急诊的信息共享机制,力争到2020年,各地逐步建立起基于"五大中心"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体系和院前院内信息共享网络,实现急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快速、高效、高质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整合资源,探索开展有医疗服务需求的非院前医疗急救患者的转运服务,加强相关工作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

  (九)提高老年护理服务质量。建立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制定完善老年护理服务指南规范,加强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培训,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增加护理院(站)、护理中心数量,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加快发展社区和居家护理服务,积极开设家庭病床,扩大老年护理服务供给,不断满足老年人群健康服务需求。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提高中医护理水平。

  (十)开展长期用药的药学服务。加大药师配备力度,持续开展药学服务培训,重点提高长期用药的药学服务能力。鼓励药师参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为长期用药患者提供用药信息和药学咨询服务,开展个性化的合理用药宣教指导。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探索开展用药随访、病情监测、药物重整等工作,为长期用药患者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三、工作要求

  (一)认真组织实施。以二级及以上医院为重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继续按照行动计划有关要求,巩固改善医疗服务各项工作制度。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要加强领导,建立重点工作跟踪、研究指导和督促落实的工作机制,结合《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xx2020年)考核指标的通知》和本方案要求,切实做好实施工作。要大力推进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管理改革,依法对电子注册相关信息公开,加快医疗资源信息共享。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推进完善院务公开制度,及时公开改善医疗服务的措施,方便群众便捷获取有关医疗服务信息。

  (二)提升医院满意度。各医院要加强面向患者的信息化服务,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餐饮、网络、阅读等就医环境,改善卫生间状况,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要不断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和就餐、安保等后勤保障条件,完善值班室、淋浴室等基本生活设施,提升医院员工满意度。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督促辖区内所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加入全国医院满意度监测平台,建立满意度管理制度,动态监测患者就医体验和医务人员执业感受,指导医院查找并解决影响医患双方满意度的突出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定期向各省份反馈医院满意度评价结果。

  (三)强化宣传引导。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将宣传与改善医疗服务同步推进,加强典型案例的挖掘和宣传,展示工作成效,树立行业形象。工作中发现的先进典型和工作亮点,要及时形成书面材料报送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组织媒体,加强对各地、各医疗机构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

内容仅供参考

第三篇: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卫办综函〔2011〕 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

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的通知

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根据《财政部、卫生部关于下达2010年医改补助资金的通知》(财社〔2010〕270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卫办综函〔2010〕1046号)精神,我部制定了《2010年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联系人: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信息标准处

胡建平 汤学军

联系电话:68792481、68792477

二〇一一年一月 日

(信息公开形式:依申请公开)

2010年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一、摘要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以及资源整合、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建设原则。为充分利用远程会诊提高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按照《财政部、卫生部关于下达2010年医改补助资金的通知》(财社〔2010〕270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卫办综函〔2010〕1046号)要求,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建设目标和重点内容。

本项目拟构建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核心的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和以部属(管)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高端远程会诊系统,未来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省级远程会诊平台和部级远程会诊平台,形成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安全实用的远程会诊平台;
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专科诊断、远程监护、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及双向转诊、远程预约等功能,有效提高中西部地区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1.建设基层远程会诊系统。中西部省(区、市)依托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设立远程会诊中心,部署相应的软硬件设备,选聘相关专家建立省级医院专家库,为基层医院提供远程会诊服务。

2.建设高端远程会诊系统。依托部属(管)综合医院建立远程会诊中心,部署先进的数字化远程会诊设备和应用系统软件,建立部级医院专家资源库,为中西部地区的医院提供高端远程会诊服务和技术帮带。

3.扩展、整合已有的远程会诊系统。已建立远程会诊系统的省(区、市),要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加强各省级医院建设的远程会诊系统的整合,逐步形成省级远程会诊平台,共同为市(县)级医院提供远程会诊服务。

4.与应急指挥系统视频平台互联。条件允许时鼓励远程会诊系统与卫生行政部门应急指挥视频交换平台互联互通,满足在应急状态下把医院救援图像、视频、声音等信息传送到指挥中心的需要,实现视频指挥调度和专家紧急会商。

5.制定关于远程会诊管理的规章制度。各项目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医院要通过项目实施,研究提出有关远程会诊各方权利义务分担、医疗责任认定、患者隐私保护、长效运行机制建立等方面的制度规范。

(二)2011年建设目标和重点内容。

1.2011年建设目标。中西部省(区、市)卫生厅(局)各选择1家本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与5家省内偏远地区的县级医院建立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卫生部指定12家部属(管)综合医院,对口支援西部12个省(区、市),各与该省选定的1家省会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1家地市级综合医院建立高端远程会诊系统。

2.2011年重点内容。完成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和高端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完成相关软、硬件的采购、安装和调试,建立基本专家资料库,实现与基层试点医院的网络连通。对于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应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双向转诊、远程预约及影像、心电的远程诊断功能;
高端远程会诊系统除要实现基层远程会诊系统所应实现的功能,还应实现远程监护、远程手术指导、远程病理诊断等高端远程会诊服务。

二、项目背景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群众看病难问题突出。近年来,网络通信、计算机、数字化医疗设备和医疗信息化得到很大发展,特别是宽带网络和先进的流媒体数据压缩传输技术及标准的发展为推进远程会诊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国家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面向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远程会诊,并提出资源整合、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建设原则。为充分利用远程会诊提高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卫生部提出了中西部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

三、项目建设原则与目标

(一)建设原则。

1.顶层设计,统一标准。从全局出发,依照统一设计,推动基层与高端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2.立足当前,分步实施。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设备、人员等资源,根据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需求,分轻重缓急,逐步推进、完善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3.技术成熟,互联互通。充分考虑远程会诊发展需要,采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采取开放架构设计,支持互联互通,易于扩展升级。

4.保障安全,注重实用 。信息及系统安全建设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远程会诊建设和应用,涉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病人,系统必须方便实用、安全可靠、易于维护。

(二)总体目标。

建设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核心的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和以部属(管)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高端远程会诊系统,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专科诊断、远程监护、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视频会议、远程数字资源共享、双向转诊、远程预约等功能,促进东西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医疗服务均等化,有效加强中西部省(区、市)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题。

未来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省级远程会诊平台和部级远程会诊平台,形成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安全实用的远程会诊平台。

(三)具体目标。

1.建设基层远程会诊系统。中西部省(区、市)依托本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设立远程会诊中心,部署相应的软硬件设备,选聘相关专家建立省级医院专家库,为基层医院提供远程会诊服务。

中西部每个省(区、市)选择5家地处偏远的县级医院(包括卫生部重点联系的县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站点,部署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开展远程会诊试点工作。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双向转诊、远程预约及影像、心电的远程诊断功能。

依托公共通信网络建立满足远程医学基本业务的远程医学专用网络,带宽不低于4M。为保障远程会诊各项业务的顺利进行,推荐使用数字专线。

2.建设高端远程会诊系统。依托部属(管)综合医院建立远程会诊中心,部署先进的数字化远程会诊设备和应用系统软件,开展高端远程会诊活动。建立部属(管)专家资源库,为中西部地区的医院提供远程会诊服务和技术帮带。

西部12个省(区、市)卫生厅(局)各选择1家省级综合医院和1家地市级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站点,部署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开展高端远程会诊试点工作。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监护、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双向转诊、远程预约及影像、心电、病理远程诊断功能。

依托公共通信网络建立满足远程会诊高端业务的远程会诊专用网络,带宽不低于10M。为保障远程会诊各项业务的顺利进行,推荐使用数字专线。同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远程会诊各项业务的健康有序开展。

3.扩展、整合已有的远程会诊系统。已建立远程会诊系统的省(区、市),要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参照本技术方案,重点关注远程会诊系统应用面(譬如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监护等)的扩展,加强各省级医院建设的远程会诊系统之间的整合,逐步形成省级远程会诊平台,共同为市(县)级医院提供远程会诊服务。

4.与应急指挥系统视频平台互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远程会诊系统与卫生行政部门应急指挥视频平台互联互通,满足在应急状态下把医院救援图像、视频、声音等信息传送到指挥中心的需要,实现视频指挥调度和专家紧急会商。

5.制定关于远程会诊管理的规章制度。远程会诊涉及不同地域、不同机构间的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它的顺畅运行需要相关规章制度的保障。各项目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医院要通过项目实施,研究提出有关远程会诊各方权利义务分担、医疗责任认定、患者隐私保护、长效运行机制建立等方面的制度规范。

四、项目技术方案

(一)远程会诊系统架构。

1.基层远程会诊系统。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基层医院提供远程会诊服务,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双向转诊、远程预约及影像、心电的远程诊断功能。

基层远程会诊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下:

图4-1 基层远程会诊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基层远程会诊系统的功能示意图如下:

图4-2 基层远程会诊系统的功能示意图

2.高端远程会诊系统。部属(管)综合医院为省(地市)级医院提供高端远程会诊服务,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监护、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双向转诊、远程预约及影像、心电、病理远程诊断功能。

高端远程会诊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下:

图4-3 高端远程会诊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高端远程会诊系统的功能示意图如下:

图4-4 高端远程会诊系统的功能示意图

(二)远程会诊系统设计。

远程会诊系统的设计遵循安全、实用、先进、易维护、可扩展等原则。系统对参与远程会诊的人员应有明确的角色界定及相应的权限分配,对所开展的服务项目有规范的业务流程和功能模块支撑,保障远程会诊各参与方实现信息对称和无障碍的沟通,以达到满意的应用效果。

远程会诊系统的业务数据库和服务器操作系统均应使用当前行业内的主流产品,尽可能降低系统维护的技术难度。

远程会诊系统包括远程会诊管理子系统、病历资料采集子系统、远程专科诊断子系统、远程监护子系统、视频会议子系统、远程教育子系统、远程数字资源共享子系统、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子系统八个子系统。

1.远程会诊管理子系统。按照实现方式,远程会诊包括交互式远程会诊和离线式远程会诊。

(1)交互式远程会诊。支持会诊专家与申请医生、患者间的实时交互式远程会诊;
支持患者的临床需求,实现患者在病床上就能实时接受专家远程会诊服务;
支持会诊专家对异地病床上的患者视频画面进行远程控制;
针对危重症患者,支持床边监护仪等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传输,为会诊专家提供连续、动态的诊断依据。

(2)离线式远程会诊。支持会诊专家与申请医生间的非实时离线式远程会诊;
支持申请医生提交会诊申请信息和病历资料;
会诊专家根据实际情况,非实时浏览会诊申请信息和病理资料,并编写和发布会诊报告;
申请医生再浏览会诊报告。

按照实现功能,远程会诊系统可分为普通远程会诊与急重症远程会诊两类。基层医院的普通远程会诊系统部署在基层医院的远程会诊室,为全院的门诊和住院病人提供远程门诊会诊、远程预约会诊等普通远程会诊服务;
急重症远程会诊系统部署在基层医院的急重症患者抢救科室或重症监护病房(ICU),为患者提供急重症远程会诊服务。

远程会诊管理子系统用于远程会诊过程的管理,应基于B/S的架构设计,减少终端用户的维护工作量,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应包含如下功能模块:

图4-5远程会诊管理子系统功能示意图

上述功能模块详述见表4-1。

表4-1 远程会诊管理系统功能列表

功能模块

功能描述

应用医院

功能属性

会诊申请

会诊申请提交与修改;
专家信息查询;
病历资料提交与查询等

省级、地市级、县级医院

基本功能

会诊管理

会诊申请管理;
病历资料管理;
会诊报告浏览等

部属医院、省级医院

基本功能

专家会诊

病历资料浏览(医学影像、心电图、病理图片等);
会诊报告编写、修改与发布;
会诊报告模板管理等

部属医院、省级医院

基本功能

专家管理

专家信息管理;
权限管理等

部属医院、省级医院

基本功能

统计分析

按医生、医院、病种等进行统计分析

部属医院、省级医院

推荐功能

系统管理

基础数据维护;
权限管理;
服务器信息监控等

部属医院、省级医院

基本功能

2.病历资料采集子系统。

病历资料采集子系统应支持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实时信号的处理,主要功能如下:

(1)模拟信号处理。病人的胶片及纸质病历、化验单、图文报告等通过扫描方式实现数字化。系统支持扫描文件的传输、存储和阅读,支持病历资料的手工录入。

胶片资料。建议胶片使用医学专用扫描仪处理,能支持输出为DICOM 3.0影像文件。

纸质资料。纸质资料使用普通平板扫描仪处理,扫描文件以JPEG格式保存。

(2)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应支持借助DICOM网关从具有DICOM 3.0接口的影像设备获取患者的影像资料,也应支持自PACS图文工作站导入DICOM 3.0影像。

系统支持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中心等系统间实现互联互通。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根据卫生部已经颁布的有关电子病历的标准规范,导出患者病历信息,远程会诊系统支持针对导出信息的导入、传输、存储和阅读。

(3)实时生命体征信号处理。系统支持床边呼吸机、监护仪等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传输,实现对患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连续、动态观察。

3.远程专科诊断子系统。远程专科诊断子系统应支持影像、心电、病理的远程诊断功能。

(1)远程影像诊断。支持从标准DICOM 3.0接口的影像设备或PACS系统获取患者的影像资料,并进行存储、再现以及相应的后处理操作。建立基于DICOM 3.0协议,B/S架构, WEB浏览方式的远程放射会诊系统,支持影像资料的后处理、关键图标注、保存,支持影像会诊报告的书写、发布,支持报告模板功能。支持远程影像会诊过程中多方进行医学影像(含静态和动态)的实时交互式操作。支持远程会诊专家在任意位置通过互联网安全认证后,进行远程影像会诊。

有条件的上下级医院,可建立科室对科室的远程影像诊断服务关系。

(2)远程心电诊断。支持从数字心电图机采集心电图信息,并进行无损的数据传输、存储和再现,把基层医院的静态心电图数据传送给上级医院会诊专家。支持专家对心电图的判读、打印,支持报告的书写、发布。12导数字心电图支持通过Internet、GPRS、电话线等方式传输心电图数据。数字心电图数据可存储为XML、DICOM等通用数据格式。支持不同病例及历史资料的分析、对比。

有条件的上下级医院,可建立科室对科室的诊断服务关系。

(3)远程病理诊断。采用病理切片数字化扫描技术,将病理切片转换成由完整数字图像组成的虚拟数字切片。病理切片的全自动显微镜必须符合国家医疗器械的管理条例。支持对虚拟数字切片进行缩放操作,支持对关键图的标记、保存,支持病理图文报告的书写、发布。病理切片扫描、病人信息上传、专家会诊、报告下载都在远程病理会诊平台上进行操作和管理。

有条件的上下级医院,可建立科室对科室的诊断服务关系。

4.远程监护子系统。支持基层医院的危重症患者在病床上实时接受专家的远程监护服务。针对危重症患者,支持床边呼吸机、监护仪等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传输,实现对病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连续、动态观察。

远程监护功能与病人床边的视频会议结合,实现专家与申请医生、床边病人的远程互动式交流,达到良好的实时会诊、持续监护的效果;
支持会诊专家远程云台实时控制病人的视频,支持预置多个病人观察视角并支持快速切换。

5.视频会议子系统。视频会议子系统为远程会诊服务提供音视频交互功能,其主要功能如下:

(1)支持医学专家与申请医院医生、病人的远程互动交流、会诊。支持对异地的摄像头进行远程控制,实时调整观察视角;
支持危重症患者的床边需求,患者在病床上就能实时接受专家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服务。

(2)支持会诊申请医院与不同卫生部属(管)医院及不同省级三级甲等医院间开展远程会诊服务;
支持跨专科、跨机构、跨区域的多专家同时对同一基层患者进行实时联合会诊。在向不同医院申请会诊时,系统应快速无缝切换,增强系统响应效率和扩展能力。

(3)开展远程教育,支持授课专家音视频和课件幻灯的同步,双方可互动交流,支持培训过程的实况转播和录像。

(4)支持各医疗机构间的高清视频会议,满足医疗机构间学术交流、病例讨论、经验分享等业务需求。

(5)音视频录制/回放,支持会诊、会议、教学过程的录制和录像回放。

(6)在条件允许时可与应急指挥系统视频平台进行互联,支持音视频信息的报送。

系统基本配置:

(1)采用基于IP网络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

(2)采用H.323协议框架技术,同时支持H.264等主流音视频协议。

(3)解像度:分辨率≥1280×720P。

(4)帧速率:30帧/秒。

(5)双流:支持H.239标准,第二路视频流分辨率≥1280×720P。

(6)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视频会议系统。注重系统向前向后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7)支持双屏显示应用。

(8)与应急指挥视频交换平台互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远程会诊视频会议系统与国家、省级应急指挥视频交换平台互联,实现应急会商与突发事件相关图像信息的报送。

6.远程教育子系统。支持实时交互和课件点播两种培训模式。

实时交互培训应能保证授课专家音视频与课件播放同步,支持培训参与方实时交互,支持对培训过程的录像,并保存为通用文件格式存储在远程会诊中心,支持进行流媒体课件的制作、整理、归类。实时交互培训应包括对远程手术观摩、远程护理示教及远程教学查房的支持。

支持课件点播服务,具备新增、删除、上传、查询等课件管理功能。

7.远程数字资源共享子系统。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共享医学图书情报资源,为其查阅医学文献提供便利,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同时,支持上级医院把具有典型意义的病历、案例分析、手术录像等资料与下级医院共享,供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参考、学习

8.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子系统。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和远程预约。支持上级医院出院病人信息自动下转至病人所属基层医疗机构,由基层对病人进行随访与院后管理,引导病人当地复查复诊。

支持基层医院完成预约挂号、预约检查、转院申请等操作,支持上级医院完成相关申请受理及信息反馈。

(三)远程会诊通信网络及数据中心。

1.通信网络。稳定、可靠的网络系统支撑是远程会诊业务有效开展的前提保证。远程会诊业务开展过程中具有数据传输量大、交换频繁、呈现效果要求高、网络承载压力大等特点,而参与会诊的医院分布范围广且各网络运营商间仍有通信不畅的问题。因此,各部属、省级、地市级医院在建设远程会诊网络时需要考虑网络带宽、保证网络稳定性(减少抖动和丢包)以及网络运营商的选择问题。

(1)远程会诊中心:建设基于公网的专用网络,试点期间带宽不低于独享10M(建议使用数字专线),需要至少2个公网固定IP地址,地市级医院需要1个公网固定IP地址。建议有远程会诊协作关系的双方医院尽量选择同一网络运营商,并要求该运营商提供网络质量保障(QoS) ,保证网络稳定性(减少抖动和丢包)。

(2)基层医院:县级医院建设基于公网的独享4M专用网络(建议使用数字专线),需要1个公网固定IP地址,同时建议与归属的省级医院选择同一网络运营商,并要求该运营商提供QoS,保证网络稳定性(减少抖动和丢包)。

2.数据中心。建设远程医疗数据中心,实现远程医疗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是开展远程医疗业务的基础。远程医疗数据中心作为远程医疗管理系统的中枢,实现各类远程医疗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并为远程医疗各应用系统,如远程教育系统、远程数字资源共享系统等提供数据挖掘和分析支持。

构建数据中心涉及服务器和存储的配备以及运行环境建设,建设时鼓励利用已建区域卫生平台的相关资源(场地、网络及存储设备等),避免资源浪费。建议在机房中放置专用机柜安装相关设备,以更好地解决维护和安全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远程医疗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备份及容灾体系。

五、机构设置及运行条件

(一)机构设置。

根据部属(管)、省、地市、县各级医院功能、任务和技术水平,国家远程会诊机构分为三个层级:部级远程会诊中心、省级远程会诊中心、基层远程会诊站点。

1.部级远程会诊中心的主要职能。

(1)为疑难危重患者提供远程会诊服务;

(2)对各省远程会诊中心进行业务指导;

(3)承担远程会诊业务技能的培训任务;

(4)负责部级远程会诊中心的业务管理及系统维护。

2.省级远程会诊中心的主要职能。

(1)为省内疑难危重患者提供远程会诊服务;

(2)向部级远程会诊中心提出远程会诊申请;

(3)对省内远程会诊站点进行业务指导;

(4)承担本省远程会诊业务技能的培训任务;

(5)负责省级远程会诊中心的业务管理及系统维护。

3.基层远程会诊站点的主要职能。

(1)向上级远程会诊中心提出远程会诊申请;

(2)接受上级远程会诊中心提供的远程会诊服务;

(3)负责远程会诊站点的业务管理及系统维护。

(二)远程会诊机构运行条件。

1.部级远程会诊中心的运行条件。

(1)需要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有不少于1名业务管理人员和1名系统维护人员;

(2)能满足本方案所要求的高端远程会诊系统的运行条件;

(3)有开展远程会诊业务的独立场地,场地要求参见附件3;

(4)有完善的远程会诊管理规章制度及信息保密措施;

(5)有远程会诊专家库的维护机制(建议专家库由所在医院自行维护)。

2.省级远程会诊中心的运行条件。

(1)需要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有不少于1名业务管理人员和1名系统维护人员;

(2)能满足本方案所要求的远程会诊系统的运行条件;

(3)有开展远程会诊业务的独立场地,场地要求参见附件3;

(4)有完善的远程会诊管理规章制度及信息保密措施;

(5)有远程会诊专家库的维护机制(建议专家库由所在医院自行维护)。

3.基层远程会诊站点的运行条件。

(1)需要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不少于1名业务管理人员和1名系统维护人员;

(2)能满足本方案所要求的远程会诊系统的运行条件;

(3)有开展远程会诊业务的独立场地,场地要求参见附件3;

(4)有完善的远程会诊管理规章制度及信息保密措施。

附件1

软、硬件建议配置

远程会诊项目建议配置清单

序号

名称

技术指标

高端会诊系统

基层会诊系统

部属医院

省、市医院(2家)

省级医院

县级医院

(5家)

一、网络建设

1

专线接入4M

4M数字专线,含初装费、2年租费

5

2

专线接入10M

10M数字专线,含初装费、2年租费

1

2

1

3

路由器

100M/广域接口2个/局域接口4个

1

2

1

4

路由器

10M/广域接口1个/局域接口4个

5

5

防火墙

100M

1

2

1

6

交换机

三层24端口 100/1000BaseT

1

2

1

二、硬件设备

1

Web服务器

标配两个四核CPU处理器,16GB(4×4GB)DDR3,3×146G,两个千兆以太网口,双电源,三年7×24保修

1

1

 

2

数据库服务器

标配两个四核CPU处理器,16GB(4×4GB)DDR3,3×146G,两个千兆以太网口,双电源,三年7×24保修

1

1

3

存储

IP磁盘列储存单元(双控制器),8×300G SAS 6GB 3.5"15k

1

1

4

服务器机柜

42U,含KVM,PDU,4个托盘

1

1

 

5

MCU

20×2M(可扩展至80×2M)

1

1

6 

录播服务器

1024×768分辨率,不小于25帧,VGA硬件编码;
可以同时录制2路视频,3路音频,1路VGA信号。

1

1

7

UPS

2KVA/1小时

2

5

8

UPS

10KVA/1小时

1

1

 

9

高端会诊工作站

商用机,CPU:四核,3G内存,双头独显:1G,含专业中文版操作系统,配置19"液晶显示器1台,5M专业竖屏1台

1

10

基层省级会诊工作站

商用机,CPU:四核,3G内存,双头独显:1G,含专业中文版操作系统,配置19"液晶显示器1台,3M专业竖屏1台

1

 

11

基层县级会诊工作站

商用机,CPU:四核,3G内存,独显:1G,含专业中文版操作系统,配置19"液晶显示器1台,含DICOM网关

 

5

12

医用胶片扫描仪

扫描幅面最大可支持14"×17", 满足所有医用胶片扫描要求。CCD探测器,光学分变率不低于600dpi,支持DICOM等多种图形格式输出

1

5

13

数字心电图机

12导联同步采集, USB接口

2

5

14

病理虚拟切片系统

支持虚拟切片的自动采集、分析、对比、传输、观察、远程诊断、会诊和教学。支持可调节放大倍数、易操作的放大镜功能。支持多种远程会诊资料传递方式

1

2

15

高清视音频交互终端

720P-1080P高清音视频终端,含高清摄像头,1个全向麦克,1个音频处理单元(含功放和扬声器)。功能要求见技术方案

2

4

16

高清视音频交互终端

720P高清音视频终端,含高清摄像头,1个全向麦克,1个音频处理单元(含功放和扬声器)。功能要求见技术方案

2

10

17

液晶电视55吋

55寸,分辨率:1920×1080

1

2

18

液晶电视46吋

46寸,分辨率:1920×1080

1

5

19

机柜

30U,符合ANSI/EIA RS-310-D

1

2

1

5

20

扫描仪

平板式扫描仪,扫描方式:CCD,光学分辨率:4800 dpi,色彩转换:48位,接口:USB2.0

2

1

5

21

办公用一体机

A4幅面打印/复印/传真

1

2

1

5

三、系统软件

1

操作系统软件

服务器用,与数据库软件匹配

1

1

 

2

数据库软件

主流数据库

1

1

 

四、应用软件

1

远程会诊系统

功能要求见技术方案

1

1

2

杀毒软件

网络版

1

1

3

杀毒软件

单机版

1

2

1

5

五、工程实施

1

系统集成

 

1

2

1

5

2

业务技术培训

 

1

2

1

5


附件2

数据交换标准

一、用于交换的医疗数据文件格式

根据所实现远程会诊业务功能的不同,可采用的医疗数据文件格式包括但不限于:

(一)符合DICOM 3.0标准的医学图像文件、BMP或JPG等主流图片文件。

(二)XML文件;
WORD文档、TXT文本文件、PDF文档等文件格式。

二、医疗数据交换形式

对于远程会诊所需的患者基本信息以及患者病历文书,可由申请会诊方进行采集,采集方式根据申请会诊医院的医疗信息化程度决定。

(一)如条件具备,可参照国家卫生部2009年8月发布的《WS3电子病历数据组与数据元(征求意见稿)》直接从电子病历系统提取会诊所需数据,并以XML格式导入远程会诊系统。信息传递时应附加索引文件,对所传信息的名称、类型、长度等加以说明。一般会诊申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1.会诊申请基本信息(申请会诊医院名称、申请会诊科室、会诊类型、邀请会诊科室、会诊专家名单、专家类别、会诊要求等);

2.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国籍、民族、出生日期、职业等);

3.检查诊断信息(患者体征信息、现病史摘要、检验结果、医学影像等)。

(二)如不具备直接提取电子数据的条件,建议将患者检查结果处理为符合DICOM3.0标准的医学图像文件,将患者的病历文档处理为WORD文档、TXT文本文件、PDF文档或清晰度可满足阅读的BMP或JPG等主流图片文件再进行传输。

(三)所有信息应该使用可读性较强、通用医学术语进行表示,避免使用含义不清的英文缩写或自定义编码等。


附件3

远程会诊场地建设建议

为保证远程会诊及视频会议整体效果,对远程会诊室内部环境和附属设备做如下建议:

一、房间条件

远程会诊室的大小根据应用需要确定,不宜低于20平方米。

二、室内装修

远程会诊室装修的总体原则是:结构简洁大方、色彩协调舒适、采用亚光材质、减小光线干扰。墙面宜采用米黄、淡蓝或浅灰等中性色调,有条件的单位可适当使用吸音材料,创造良好的声学环境;
地板应采用浅色亚光地板,忌用黑、白或过分鲜艳的颜色;
天花板应采用600mm×600mm乳白色矿棉吸音板吊顶,便于布线和安装视频会议专用灯具;
采用避光窗帘遮挡,避免自然光射入;
采用两组色温的三基色灯具照明,视频会议专用灯具选用4000°K色温,灯具要独立设置开关,便于调整室内光线亮度,与会者脸部位置光照度不低于500 lux;
第一排座位至摄像头要保持必要的取景距离。

三、室内布局

液晶电视屏幕尺寸和安装数量应与房间大小相匹配,放置在与会者对面适当位置,屏幕中心距地面高度约1.5米,距第一排与会者距离约为4~6倍的屏幕高度,屏幕尺寸应大于42吋,最好不要超过65吋;
单台电视机时摄像头应安装在电视机上端居中位置;
两台电视机时,应安装在两台电视机之间。镜头高度最好与与会者眼睛持平;
放置在工作台的显示器和其他电子诊疗设备,以不遮挡摄像头取像为宜;
会诊室宜用浅色背景,采用亚光面料喷绘,避免反光影响效果。


附件4

建议业务管理流程和监管制度

相关会诊和管理制度应与医政部门和医保部门协商,并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加以确定。

一、业务管理流程

(一)日常业务由医务部门管理,系统维护由信息网络部门负责。

(二)远程会诊分普通会诊和急会诊。

(三)会诊前工作。

申请会诊方按要求填写《远程会诊申请单》,经远程会诊中心,向提供会诊单位传输会诊申请单及符合会诊要求的各种数字化的病历资料;
提供会诊方根据会诊目的及要求,审核会诊资料。

1.除急会诊外,医务管理人员应在会诊前查阅患者的各项病历资料,符合会诊要求的应确定会诊时间,并及时通知会诊申请方,否则可要求申请单位补齐资料后再定会诊时间。

2.普通会诊应在24小时内确定会诊专家,2天内安排会诊;
急会诊应在2小时内安排会诊。 

3.会诊:会诊双方应在会诊时间前10分钟,到达会诊现场。会诊前5分钟,由申请单位接通会诊线路,实施会诊;
会诊完毕,由会诊专家填写会诊意见,传输给对方;
会诊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

4.会诊后工作:会诊双方应按病案管理要求,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登记和存档;
注意做好病例的随访及反馈工作。

5.远程会诊过程中应注意病人的隐私保护,对重要病人、特殊病种进行远程会诊,应采取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

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制度

建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针对远程会诊制定相应的准入机制,以及远程会诊各方权利义务分担、医疗责任认定、患者隐私保护、业务监管和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的规范制度。


卫生部办公厅 2011年1 月 日印发

校对:周红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第四篇: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

基层远程医疗会诊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群众看病难问题突出的问题,国家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面向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远程会诊,并提出资源整合、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建设原则。为充分利用远程会诊提高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卫生部提出了中西部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

建立以省级综合医院为核心的基层远程系统和以国家级医院为核心的高端远程会诊系统。5家县级人民医院开展基层远程会诊。

二.建设原则及目标

(一)建设原则

顶层设计,统一标准:从全局出发,依照统一设计,推动基层与高端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立足当前,分步实施: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设备、人员等资源,根据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需求,分轻重缓急,逐步推进、完善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技术成熟,互联互通:充分考虑远程会诊发展需要,采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采取开放架构设计,支持互联互通,易于扩展升级。

保障安全,注重实用:
信息及系统安全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远程会诊建设和应用,涉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病人,系统必须方便实用、安全可靠、易于维护。

(二)总体目标

建设以人民医院为省级远程会诊中心的的基层远程医疗会诊平台,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双向转诊、远程预约、远程专科诊断等功能,促进我省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医疗服务的均等化,有效加强我省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未来实现与部级远程会诊平台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三、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系统架构

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系统, 采用B/S架构,大集中模式,具备可扩展性时机成熟时可在各地区建立地区级平台。系统由一套软件、一个网站、一个数据中心构成,组网采用10MB/4MB光纤专线组成。

一套软件:按照卫生部技术方案要求设计具体建设方案,按照国家有关政策采取招投标方式选择软件开发商进行平台开发。

一个网站:建立远程医疗会诊服务网,用于远程视频教学录像点播、远程视频教学信息的通知、数字共享资源的查询、阅览等。

一个数据中心:省级建立远程医疗数据中心,实现远程医疗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远程医疗数据中心作为远程医疗管理系统的中枢,实现各类远程医疗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并为远程医疗各应用系统,如远程教育系统、远程数字资源共享系统等提供数据挖掘和分析支持。

网络:采用初步建成的卫生信息专网进行组网。

整个系统包括远程会诊管理、病历资料采集、远程专科诊断、远程监护、视频会议、远程教育、数字资源共享、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数据中心、电子身份认证、短信平台、费用结算等子系统。

(一)远程会诊管理子系统

按照实现方式,远程会诊包括交互式远程会诊和离线式远程会诊。

1、交互式远程会诊:支持会诊专家与申请医生、患者间的实时交互式远程会诊;
支持患者的临床需求,实现患者在病床上就能实时接受专家远程会诊服务;
支持会诊专家对异地病床上的患者视频画面进行远程控制;
针对危重症患者,支持床边监护仪等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传输,为会诊专家提供连续、动态的诊断依据。

2、离线式远程会诊:支持会诊专家与申请医生间的非实时离线式远程会诊;
支持申请医生提交会诊申请信息和病历资料;
会诊专家根据实际情况,非实时浏览会诊申请信息和病理资料,并编写和发布会诊报告
申请医生再浏览会诊报告。

包含如下功能模块:

功能模块详述见表。

表 远程会诊管理系统功能列表

功能模块

功能描述

使用单位

会诊申请

会诊申请提交与修改;
专家信息查询;
病历资料提交与查询等

省级、地市级、县级医院

会诊管理

会诊申请管理;
病历资料管理;
会诊过程记录、报告浏览等。

三级医院、县级医院、省卫生厅

专家会诊

病历资料浏览(医学影像、心电图、病理图片等);
会诊报告编写、修改与发布;
会诊报告模板管理等

三级医院

专家管理

专家信息管理;
权限管理等

三级医院

统计分析

按医生、医院、病种等进行统计分析

省卫生厅、各级医院

系统管理

基础数据维护;
用户及权限管理;
服务器信息监控等

省卫生厅、各级医院

(二)病历资料采集子系统

病历资料采集子系统应支持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实时信号的处理,主要功能如下:

1、模拟信号处理:病人的胶片及纸质病历、化验单、图文报告等通过扫描方式实现数字化。系统支持扫描文件的传输、存储和阅读,支持病历资料的手工录入。胶片资料:建议胶片使用医学专用扫描仪处理,能支持输出为DICOM3影像文件。纸质资料:纸质资料使用普通平板扫描仪处理,扫描文件以JPEG格式保存。

2、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应支持借助DICOM网关从具有DICOM3接口的影像设备获取患者的影像资料,也应支持自PACS图文工作站导入DICOM3影像。

系统支持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中心等系统间实现互联互通。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根据卫生部已经颁布的有关电子病历的标准规范,导出患者病历信息,远程会诊系统支持针对导出信息的导入、传输、存储和阅读。

3.实时生命体征信号处理:系统支持床边呼吸机、监护仪等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传输,实现对患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连续、动态观察。

(三)远程专科诊断子系统

远程专科诊断子系统应支持影像、心电、病理的远程诊断功能。

1、远程影像诊断

支持从标准DICOM 接口的影像设备或PACS系统获取患者的影像资料,并进行存储、再现以及相应的后处理操作。建立基于DICOM 协议,B/S架构, WEB浏览方式的远程放射会诊系统,支持影像资料的后处理、关键图标注、保存,支持影像会诊报告的书写、发布,支持报告模板功能。支持远程影像会诊过程中多方进行医学影像(含静态和动态)的实时交互式操作。支持远程会诊专家在任意位置通过互联网安全认证后,进行远程影像会诊。

有条件的上下级医院,可建立科室对科室的远程影像诊断服务关系。

2、远程心电诊断

支持从数字心电图机采集心电图信息,并进行无损的数据传输、存储和再现,把基层医院的静态心电图数据传送给上级医院会诊专家。支持专家对心电图的判读、打印,支持报告的书写、发布。12导数字心电图支持通过Internet、GPRS、电话线等方式传输心电图数据。数字心电图数据可存储为XML、DICOM等通用数据格式。支持不同病例及历史资料的分析、对比。有条件的上下级医院,可建立科室对科室的诊断服务关系。

(四)视频会议子系统

视频会议子系统为远程会诊服务提供音视频交互功能,其主要功能如下:

1、医学专家与申请医院医生、病人的远程互动交流、会诊。支持对异地的摄像头进行远程控制,实时调整观察视角;
系统支持危重症患者的床边需求,患者在病床上就能实时接受专家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服务;

2、系统支持会诊申请医院与不同卫生部属(管)医院及不同省级三级甲等医院间开展远程会诊服务;
支持跨专科、跨机构、跨区域的多专家同时对同一基层患者进行实时联合会诊。在向不同医院申请会诊时,系统应快速无缝切换,增强系统响应效率和扩展能力;

3、开展远程教育,支持授课专家音视频和课件幻灯的同步,支持双方互动交流,支持培训过程的实况转播和录像;

4、支持各医疗机构间的高清视频会议,满足医疗机构间学术交流、病例讨论、经验分享等业务需求;

5、音视频录制/回放,支持会诊、会议、教学过程的录制和录像回放;

6、可与应急指挥系统视频平台进行互联,支持音视频信息的报送。

7、系统基本配置:

(1)采用基于IP网络的全高清视频会议系统

(2)采用协议框架技术,同时支持等主流音视频协议

(3)解像度:分辨率≥1280×720P

(4)帧速率:30帧/秒

(5)双流:支持标准,第二路视频流分辨率≥1280×720P

(6)支持双屏显示应用

(7)与应急指挥视频交换平台互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远程会诊视频会议系统与国家、省级应急指挥视频交换平台互联,实现应急会商与突发事件相关图像信息的报送。

(五)远程教育子系统

支持实时交互和课件点播两种培训模式。实时交互培训应能保证授课专家音视频与课件播放同步;
支持培训参与方实时交互;
支持对培训过程的录像,并保存为通用文件格式存储在远程会诊中心,并支持进行流媒体课件的制作、整理、归类。实时交互培训应包括对远程手术观摩、远程护理示教及远程教学查房的支持。支持课件点播服务,具备新增、删除、上传、查询等课件管理功能。

(六)远程数字资源共享子系统

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共享医学图书情报资源,为其查阅医学文献提供便利,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同时,支持上级医院把具有典型意义的病历、案例分析、手术录像等资料共享给下级医院,供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参考、学习。

(七)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子系统

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和远程预约。支持上级医院出院病人信息自动下转至病人所属基层医疗机构,由基层对病人进行随访与院后管理,引导病人当地复查复诊。支持基层医院完成预约挂号、预约检查、转院申请等操作;
支持上级医院完成相关申请受理及信息反馈。

(八)电子身份认证子系统

接入即将建设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实现对单位和个人进行跨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认证,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

(九)短信平台子系统

支持站内短消息通知和手机短信通知,系统内部用户可通过站内短消息功能发送一对一或一对多通知,亦可通过手机短信平台手动或自动进行事物处理通知。便于及时有效处理会诊申请,实现会诊时间提醒等。

(十)费用结算子系统

支持远程会诊收费标准设置,用于远程医疗会诊费用的查询、结算、汇总等。

(十一)远程会诊通信网络及数据中心

通信网络

远程会诊通信网络全部采用光纤专线组网,即接入卫生信息专网(由移动网络组建),各节点带宽分配如下:远程会诊中心:采用100MB移动光纤网络出口,具有备用线路,固定IP地址。基层医疗机构:采用4MB移动光纤接入,具备固定IP地址。

数据中心:省级远程医疗数据中心采用双机热备、光纤存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统一规划到在建的卫生信息大平台中。实现各类远程医疗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并为远程医疗各应用系统,如远程教育系统、远程数字资源共享系统等提供数据挖掘和分析支持。

推荐访问:协作 机制 医疗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文件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