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2024-05

2023结草衔环历史典故【通用文档】

|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结草衔环历史典故【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结草衔环历史典故【通用文档】

结草衔环的历史典故1

  结草衔环:永怀感恩之心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后汉书·杨震传》。

  【释义】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历史典故】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春秋时,晋国的魏武子有个爱妾。魏武子生病后,对他的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后来,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打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掉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衔环”典故则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陰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像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后世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流传至今,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成长心语】

  *时,如果别人对自己有恩惠,往往会用“结草衔环”来表示要感恩报德。懂得感恩的心灵,是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最美的心灵;懂得感恩的生命,是行走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值得敬重的生命。同时,这两个典故也旨在告诫人们“善有善报”,“勿以善小而不为”。


结草衔环的历史典故扩展阅读


结草衔环的历史典故(扩展1)

——历史典故:结草衔环3篇

历史典故:结草衔环1

  结草衔环

  【解释】: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唐·白居易《赎鸡》诗:“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

  【示例】: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二位爷的恩典,~,一定会报答你二位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四回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比喻感恩戴德,至死不忘

  结草衔环典故

  这句成语是由“结草”和“衔环”两个典故结合而来的。“结草”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武子的儿子)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尔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衔环”是古代神怪小说上记载的一个故事,见《后汉书·杨震传》李贤注引《续齐谐记》。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晋国的魏武子在生病时,曾嘱咐他的儿子魏颗,在他死后,把一个没有生过儿子的妾嫁出去。后来武子病重了,又告诉魏颗,在自己死后让他这个妾陪葬。武子死了以后,魏颗觉得父亲病危时的语言可能是神志不清时的胡言乱语,便依照他以前的吩咐把武子的爱妾嫁出去了。后来,魏颗领兵和秦国打仗,看见战场上有个老人把遍地的草都打成了结子,缠住秦军的战马,使秦军兵将纷纷坠马,魏颗因此获胜并俘虏了秦将杜回。当夜,魏颗做了个梦,梦见在战场上结草的老人自称是那位出嫁妾的父亲,是用此来报答魏颗不把自己女儿拿来陪葬之恩的。

  据古代神怪小说载:东汉杨宝在9岁时,从华阴山北捉了一只受伤的黄雀,杨宝把它带回家饲养,等伤好后把黄雀放了。过后,杨宝梦见黄雀化作一个黄衣童子回来报恩,自称是西王母的使者,并口衔4枚白环,说杨宝的子孙将来都会像白环一样珍贵。后来,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和玄孙杨彪果然都飞黄腾达。

  这是两个很荒诞的故事,可能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因为这两个故事都含有知恩必报的意思,所以后人把它们结合成一句成语“结草衔环”,形容感恩图报。


结草衔环的历史典故(扩展2)

——结草衔环解释及典故 (菁选2篇)

结草衔环解释及典故1

  结草衔环解释

  【拼音】: jié cǎo xián huán

  【解释】: 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结草衔环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大臣魏武子卧病在床,交代儿子魏颗:“我的爱妾还年轻,我死后,你让她改嫁他人吧!”魏武子临死之前,神志不清,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爱妾跟着陪葬。”

  魏武子死后,魏颗认为应该听从父亲神志清醒时的嘱咐,便让父亲的爱妾改嫁了。后来晋王命令魏颗为将军,出战秦国的杜回时,战场上突然出现一位神秘老人,把地上的野草纠结在一起,绊倒了秦军的马匹,让晋军大获全胜,帮助魏颗打了胜仗,立下战功。

  当天晚上,魏颗梦见了这位老人,原来他是那位爱妾的父亲,特地前来报答魏颗没有牺牲他女儿的性命,让她殉葬的恩情。

  汉朝人杨宝,九岁时路过华山,看到一只受到猛禽攻击的黄雀,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杨宝将这只黄雀带回家中细心照料,直到它伤势痊愈,才放它回归大自然。

  不久,杨宝梦见一个黄衣童子前来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你的善心救助,我感激不尽,特地送来四个白玉环,它可保佑你的子孙品格如玉般洁白无瑕,官至三公,执掌朝政。”后来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都在朝中担任要职,并以为官清廉刚正的`美名流传于后世。

  根据“老人结草”和“黄雀衔环”这两个故事,引申连成“结草衔环”这句成语,形容受恩深重,努力报答,至死不忘。

  典故引用诗词:

  书怀(宋·蔡戡)

  扁舟东下自夷犹,胸次浑无一物留。

  世味横陈如嚼蜡,人生变灭似浮沤。

  休休且毕山林愿,去去空怀畎亩忧。

  自念秋毫皆帝力,衔环结草若为酬。

结草衔环解释及典故2

  结草衔环:永怀感恩之心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后汉书·杨震传》。

  【释义】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历史典故: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春秋时,晋国的魏武子有个爱妾。魏武子生病后,对他的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后来,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打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掉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衔环”典故则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像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后世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流传至今,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结草衔环的历史典故(扩展3)

——结草衔环的成语典故

结草衔环的成语典故1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春秋时,晋国的魏武子有个爱妾。魏武子生病后,对他的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后来,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打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掉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衔环”典故则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像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后世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流传至今,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结草衔环的历史典故(扩展4)

——岳飞的历史典故5篇

岳飞的历史典故1

  【岳飞墓前的四奸像】

  人们在杭州西湖岳王庙里的岳飞墓前游览、凭吊的时候,在追忆岳飞抗金的壮丽业绩的同时,总是要对四个面向岳墓而跪的铁铸四奸像咒骂一番。然而,这四奸像的铸造简史是怎样的呢?

  宋、元时期,岳飞墓前还没有群奸像,最早出现于明朝中期,是浙江都指挥使李隆在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命令工匠铸造的。当时铸造的只是秦桧和其妻王氏及万俟卨三个,也不是铁铸的,而是铜铸的。这三个铜铸的奸像都赤身*、反剪双手跪在岳坟前。

  由于人们热爱忠良,憎恶奸佞,铜奸像经常遭到砸击和敲打,长此经往就破烂不堪了。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浙江按察副使范来,鉴于铜像破不成形,就令人重新铸造,还增添了迫害岳飞要犯张俊的奸像。

  范来调离浙江以后,浙江巡抚王汝训将张俊、王氏两奸像抛沉于西湖中,又把秦桧、万俟卨两奸像移跪于岳王庙前。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范来再次来浙江任提刑按察使,他发现原来他令人铸造的岳坟前面的四奸像没有了,就不惜解囊捐献,又重新铸造。这样,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四奸像再度跪在岳飞墓前。

  约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岳飞墓前曾经一度出现了五个铁奸像,新增加的就产参与谋害岳飞的重要罪犯罗汝辑。到了清雍正年间,五奸铁像又破损,王氏的铁头已被打落在地。

  鉴此浙江总督李卫又重铸了四奸像。乾隆年间四奸像又毁,浙江巡抚熊学鹏又再铸,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乾隆年间铸的。

  岳墓前的四奸像给予我们揭示了一条真理:凡是做过有益于人民的事的人,永远受到人民的敬仰。凡是做过有害于人民的事的人,将永远受到历史的审判,被人们唾弃!

岳飞的历史典故2

  【精忠报国】

  南宋抗金英雄岳飞背刺“尽忠报国”四字,昭示爱国心迹,历来为人称道。但是岳飞背部的字究竟是何人所刺,《宋史》没有详细记载。

  民间流传有多种版本,一种说法是岳母刺字,激励岳飞报效国家。也有人考证说,岳飞背上刺字乃是宋朝兵制使然。岳飞背上的“尽忠报国”究竟从何而来,历史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岳飞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历史上确有其事,很有可能源自岳母鼓励儿子上战场的意愿,但不是岳母亲手所刺。

  《宋史·岳飞传》有记载,当岳飞入狱之初,秦桧等密议让何铸审讯。岳飞义正词严,力陈抗金军功,爱国何罪之有?并当着何铸面“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里”。浩然正气,令何铸汗颜词穷。

  岳飞的母亲姚氏是一个农家妇女,识字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不可能亲手在岳飞背上刺上“尽忠报国”四个字。但极有可能的是,他母亲为了鼓励他放心去战场打仗,请人在岳飞背上刺的。

  关于岳飞背部刺字还有一种说法,岳飞久怀报国之志,曾三次从军抗金杀敌。他于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十九岁时第一次应募入伍,背部刺字大约是此时所为,因为北宋末年“刺字为兵”的制度仍在贯彻执行。所以岳飞在背部刺上“尽忠报国”四字明志。

  两宋时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国家正规军完全靠募兵的时代。汉唐和元明清都是实行征兵制,所谓征兵就是一种兵役,只要是国家的公民,都要被强行服兵役。两宋的募兵制则是国家从老百姓中招募士兵,国家出钱雇佣他们。所以宋朝的军队都是国家花钱养的雇佣兵,人员来源比较复杂,游民、饥民和犯过法的人都可以应募入伍,这就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为了加强对军队的管理和控制,“刺字为兵”就成为了一种规范运作的制度,只要是应募入伍的士兵,都要刺字作为标记。赵匡胤认为应该把兵和民分开,兵民分开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有利于皇帝的统治。南宋人牛弁《曲洧旧闻》也说:“艺祖(宋太祖)*定天下,悉招聚四方无赖不逞之人,刺字以为兵。”

  据古书零星记载,一般是取“松烟墨”,入管针(管状针头)画字于身,直刺肌肤,涂以药酒即成。

  宋朝有两种军队需要刺字,一种是禁军,就是国家的作战部队;一种是厢军,相当于现在的工程兵,国家的大型公共工程,比如修桥补路等,都是由厢军来完成。

  禁军和厢军都有各自固定的番号,为了便于识别和管理,士兵刺字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各自所属部队的番号,不会是其他的内容。这样使得士兵不能随心所欲地流动和逃跑。

  还有牢城兵,比如说水浒传里面的林冲,他犯罪之后被发配到沧州当兵,这种兵是带有徭役性质的,也会刺上诸如牢城第几指挥之类的标记。

  从岳飞背部刺字的内容——“尽忠报国”来分析,不可能是他应募当兵的时候刺上去的。而且刺字的部位也不符合宋朝的规定,宋朝给士兵刺字叫做黥面,最开始刺在脸上,人为地把士兵和社会普通阶层分开,这对士兵是一种歧视。

  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社会,武将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文官尤其是进士出生的人,社会地位都很高的,武官都受到严重的社会歧视。因为当时就是一个尚文的时代,连军官都受到歧视,更不用说普通的士兵了。

  当然也不乏有开明的士大夫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这种歧视士兵的做法并不太好,希望做一些必要的调整。后来有很多刺字就改刺在手臂、手心、手背或者是虎口上了。而且给士兵刺字的目的是防止士兵逃跑或者犯法,便于管理和控制,所以才会选择刺在脸上和手心手背这些相对明显的地方。

  如果像岳飞那样刺在背上,太隐蔽了,根本没有任何标识作用。所以这也说明岳飞背部的“尽忠报国”不符合“刺字为兵”的募兵制度。

  有一些关于岳飞的史料记载,把“尽忠报国”写作了“精忠报国”。这很可能和宋高宗有关系。岳飞在对抗金兵入侵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了表彰岳飞,当时的皇帝宋高宗御赐了“精忠岳飞”四个字给岳飞,并且让手下人做成了一面写有“精忠岳飞”的旗帜。

  以后凡是岳飞出征的时候,都会带上这面写有“精忠岳飞”的大旗帜。到了明清以后,“尽忠报国”就变成了“精忠报国”,这实际上是明清人的误解。

  明清时期,把“尽忠报国”变为“精忠报国”,更多的是在宣扬一种帝权,因为“精忠”这两个字是宋高宗御赐的。想要激励当时的老百姓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发扬这样一种精忠报国的精神。

  实际上,在元朝的时候,蒙古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地位相对低下。到了明朝,尽管朱元彰建立起*统治的*,但实际上明朝时期,外患仍然很严重,北方的蒙古势力很强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全体老百姓用这种“精忠报国”的精神来巩固和捍卫*的*。所以“尽忠报国”就慢慢流传成了“精忠报国”。

岳飞的历史典故3

  【岳飞与大肉面】

  南宋朝廷奸臣弄权,赵构又怕岳飞迎二帝还朝而失去宝座,所以一天之内竟连下十二道金牌,火速催岳飞班师。

  在岳飞返京途中,曾在一古寺停留。方丈见民族英雄到此,送上香茶热情款待。方丈学问高深,他想:元帅奋战疆场,屡败金兵,令人敬佩,此番他回来,定是奸臣阴谋陷害忠良,凶多吉少,他暗示元帅不如造反,或是潜身林野、隐迹江湖,再另选良策。

  方丈难以直言,只得在送上面条时,故意将大肉藏于面底,请元帅用膳。岳飞见是一碗光面,也只得吃了,方丈用手示意翻一翻,岳飞这才发现碗底里还有一块大肉。

  岳飞明白方丈要他翻一翻的用意是要他造反,岳飞想:以身许国,一生立志恢复中原,雪国之耻,尽忠报国。*旨意怎好违抗。岳飞与方丈谈了自己的想法。方丈见他如此忠心不敢相劝了。

  岳飞离寺返京,不久便屈死在风波亭。消息传来,人们谈起这个吃面的故事。就这样,这种面也流传开来了。等到岳飞*昭雪后,人们将大肉放在面的上面,成了经济实惠的大肉面。几百年来,现在又改成了大排面、子排面,成为杭州面类中很有特色的一种。

岳飞的历史典故4

  【岳母刺字】

  民族英雄岳飞系我国家喻户晓、人人崇敬的历史人物,其爱国的胸怀激励着一代代青年。歌颂岳飞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传颂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极为流行。

  但是岳母刺字的故事,历史上却查无依据。宋人的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的曾孙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编》也没有记录。

  岳母刺字始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书云:“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但书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

  至明朝中叶,岳飞的故事开始广为流传。成化年间创作的《精忠记》,也仅提及岳飞背脊有“赤心救国”字样。

  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熊大本的《武穆精忠传》记有岳飞见汤阴家乡有人因生活所迫,聚啸山林,为自勉和勉人,乃去钱请工匠在背上深刺“尽忠报国”四字。

  明末,由李梅草创,冯梦龙改定的《精忠旗传奇》,内称:“史言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系飞令张宪所刺”。如若这样,“精忠报国”是岳飞成为大将后,命部将张宪刺的。

  “岳母刺字”,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杭州钱彩评《精忠说岳》,该书第22回,回目“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

  内容为,岳飞不受杨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后还有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岳飞,倘若一时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会毁于一旦。于是祷告上苍神灵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

  该书叙述岳母刺字时,先在飞脊背上,用毛笔书写,再用绣花针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描述得具体而详细。

  但有些学者认为,纹身刺字是一门特技,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绝非一般常人所能。岳母乃家庭妇女,不可能具有这种技艺,显然是作者按照元、明有些传记中有岳飞背上刺字的记叙,加以想象发挥,艺术加工构造的。

  因此,岳飞脊背上有否刺字?所刺何字?是谁之手刺的?尚是个难解之谜。

岳飞的历史典故5

  直捣黄龙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

  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惜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

  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率领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

  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

  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结草衔环的历史典故(扩展5)

——“笔”的历史典故3篇

“笔”的历史典故1

  汉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以后,请了一个大学问家班彪整理西汉的历史。班彪有两个儿子名叫班固、班超,一个女儿叫班昭,从小都跟父亲学习文学和历史。

  班彪死了以后,汉明帝叫班固做兰台令史,继续完成他父亲所编写的历史书籍,就是《汉书》(一部记载西汉历史的书)。班超跟着他哥哥做抄写工作。哥儿俩都很有学问,可是性情不一样,班固喜欢研究百家学说,专心致志写他的《汉书》。班超可不愿意老伏在案头写东西。他听到匈奴不断地侵扰边疆,掠夺居民和牲口,就扔了笔,气愤地说:“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死在书房里呢。”

  就这样,他决心抛弃他的案头工作去从军(文言叫做“投笔从戎”)。

  公元73年,大将军窦固出兵打匈奴,班超在他手下担任个代理司马,立了战功。

  窦固为了抵抗匈奴,想采用汉武帝的办法,派人联络西域各国,共同对付匈奴。他赏识班超的才干,派班超担任使者到西域去。

  班超带着随从人员三十六个先到了鄯善(在今新疆境内鄯音shàn)。鄯善原来是归附匈奴的,因为匈奴逼他们纳税进贡,勒索财物,鄯善王很不满意。但是这几十年来,汉朝顾不到西域那一边,他只好勉强听匈奴的命令,这次看到汉朝派了使者来,他就挺殷勤地招待着他们。

  过了几天,班超发现鄯善王对待他们忽然冷淡起来。他起了疑心,跟随从的人员说:“你们看得出来吗?鄯善王对待咱们跟前几天不一样,我猜想一定是匈奴的使者到了这儿。”

  话虽这样说,毕竟只是一种猜想。刚巧鄯善王的仆人送酒食来。班超装得早就知道的样子说:“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几天?住在什么地方?”

  鄯善王和匈奴使者打交道,本来是瞒着班超的。那个仆人给班超一吓,以为班超已知道这件事,只好老实回答说:

  “来了三天了,他们住的地方离这儿三十里地。”

  班超把那个仆人扣留起来,立刻召集三十六个随从人员,对他们说:“大家跟我一起来到西域,无非是想立功报国。现在匈奴使者才到几天,鄯善王的态度就变了。要是他把我们抓起来送给匈奴人,我们的尸骨也不能回乡了。你们看怎么办?”

  大家都说:“现在情况危急,死活全凭你啦!”

  班超说:“大丈夫不进老虎洞,怎能掏得到小老虎(文言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趁着黑夜,到匈奴的帐篷周围,一面放火,一面进攻。他们不知道咱们有多少人马,一定着慌。只要杀了匈奴的使者,事情就好办了。”

  大家说:“好,就这样拼一拼吧!”

  到了半夜里,班超率领着三十六个壮士偷袭匈奴的帐篷。那天晚上,正赶着刮大风。班超吩咐十个壮士拿着鼓躲在匈奴的帐篷后面,二十个壮士埋伏在帐篷前面,自己跟其余六个人顺风放火。火一烧起来,十个人同时擂鼓、呐喊,其余二十个人大喊大叫地杀进帐篷。

  匈奴人从梦里惊醒,到处乱窜。班超打头冲进帐篷,其余的壮士跟着班超杀进去,杀了匈奴使者和三十多个随从,把所有帐篷都烧了。

  班超回到自己的营房里,天刚发白。班超请鄯善王过来。鄯善王一看到匈奴的使者已被班超杀了,就对班超表示愿意服从汉朝的命令。

  班超回到汉朝,汉明帝提拔班超做军司马,又派他到于阗去。明帝叫他多带点人马,班超说:“于阗国家大,路程又远,就是多带几百人去,也不顶事。如果遇到什么意外,人多反而添麻烦。”

  结果,班超还是带了原来的三十六个人到于阗去。

  于阗王见班超带的人少,接见的时候,并不怎么热情。班超劝他脱离匈奴,跟汉朝交好。他决定不下,找巫师向神请示。

  那个巫师本来反对于阗王跟汉朝友好,他装神弄鬼,对于阗王说:“你为什么要结交汉朝?汉朝使者那匹浅黑色的马还不错,可以拿来给我。”

  于阗王派国相向班超去讨马。班超说:“可以,叫巫师自己来拿吧。”

  那巫师得意洋洋地到班超那儿取马。班超也不跟他多说,立刻拔出刀把他斩了。接着,他提了巫师的"头去见于阗王,责备说:“你要是再勾结匈奴,这巫师就是你的榜样。”

  于阗王早就听说班超的威名,看到这个场面,也吓得软了,说:“愿意跟汉朝和好。”

  鄯善、于阗是西域的主要国家,他们结交了汉朝,别的西域国像龟兹(音Qiǖ cí,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疏勒(在今新疆喀什噶尔一带)等也都跟着跟汉朝和好了。

  西域各国从王莽执政时期起,跟汉朝不相往来已经有六十五年。到了这时候,才恢复张骞通西域时期的那个局面,双方又经常有使者和商人交往。

  过了两年,汉明帝死去,他的儿子刘炟(音dá)即位,这就是汉章帝。


结草衔环的历史典故(扩展6)

——励志的历史典故3篇

励志的历史典故1

  1、【磨杵成针】

  [出处] 宋代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记载,李白幼年时,在路上碰见一个老大娘,正在磨一根铁杵,说要把它磨成一根针。李白很感动,改变了中途辍学的念头,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励志成语解释】: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2、【囊萤映雪】

  [出处] 囊萤:唐代房玄龄等《晋书·车胤传》记载,晋代车胤年少时家贫,苦学不倦,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数十,用来照明,夜以继日地读书。映雪:《孙氏世录》记载,晋代孙康,聪明而好学,家贫无油,冬天常映雪读书。

  【励志成语解释】: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3、【破釜沉舟】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励志成语解释】:打破饭锅,凿沉渡船。比喻决一死战。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4、【锲而不舍】

  [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励志成语解释】:不断地镂刻下去。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5、【有志不在年高】

  [出处] 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励志成语解释】:不一定是年纪大的人才有抱负。谓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来衡量。

  6、【有志者事竟成】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励志成语解释】: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7、【愚公移山】

  [出处] 《列子·汤问》记载:古代有一个北山愚公,年已九十。他门前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碍出入,决心铲*大山。有个叫智叟的老头笑他愚蠢,他反驳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他率领全家每天挖山不止,终于感动了上帝,命夸娥氏二子把山背走。

  【励志成语解释】:比喻以顽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人定胜天的斗争精神去征服自然、改造世界。

  8、【凿壁借光】

  [出处]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励志成语解释】:凿穿墙壁以借邻家的光亮。形容勤学苦读。

  9、【勤能补拙】

  [出处] 宋代黄庭坚《跛奚移文》:“持勤补拙,与巧者俦。”

  【励志成语解释】:只要勤奋就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

  10、【人定胜天】

  [出处] 《逸周书·卷三·文传》:“兵强胜人,人强胜天。”

  【励志成语解释】:人的智慧和力量可以战胜自然。

  11、【水滴石穿】

  [出处]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吏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励志成语解释】:连续不断的水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有恒心,事情总会成功。

  12、【韦编三绝】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励志成语解释】: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泛指勤奋读书,刻苦治学。

  13、【闻鸡起舞】

  [出处] 唐代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励志成语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练武。形容有志之士及时奋发努力。

  14、【卧薪尝胆】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春秋时代,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忍辱负重立志报仇,他夜里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的滋味,以策励自己不忘报仇雪耻。

  【励志成语解释】: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15、【悬梁刺股】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北宋李?等《太*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励志成语解释】:因怕困倦影响学习,而把头发束起来吊在屋梁上,用锥子刺大腿。形容勤学苦读。

  16、【笃志好学】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侯霸传》:“霸矜严有威容,家累千金,不事产业。笃志好学,师事九江太守房元。”

  【励志成语解释】:忠实于学习,很专心。

  17、【废寝忘食】

  [出处] 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励志成语解释】:顾不上睡觉,忘记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地干某一件事情,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了。

  18、【金石为开】

  [出处]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六:“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而况人乎?”

  【励志成语解释】: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被打开了。比喻只要一个人心诚志坚,努力去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

  19、【力争上游】

  [出处] 清代赵翼《闲居读书作》之五:“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励志成语解释】:努力争取达到最先进。

  20、【夜以继日】

  [出处] 《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

  【励志成语解释】: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从事某个活动。


结草衔环的历史典故(扩展7)

——名人的历史典故3篇

名人的历史典故1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名人的历史典故2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 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 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 “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 “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 “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 “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 便站起来讥讽地说: “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 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 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 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

  齐威王轻蔑地说: “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 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 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名人的历史典故3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结草衔环的历史典故(扩展8)

——报恩的成语故事:结草衔环

报恩的成语故事:结草衔环1

  1、结草典故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爱妾祖姬,无子。魏武子生病时嘱咐儿子魏颗说:“我若死了,你一定要选良配把她嫁出去。”后来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有伴。”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祖姬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其弟责问为何不尊父临终之愿,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是你所嫁出去的夫人的父亲,你用了先人发给你的好的命令,没有让我女儿陪葬,所以我结草抵抗杜回来报答你!

  结草原文

  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及洛,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左传·宣公十五年》)

  2、衔环典故

  杨震(公元59一公元124,东汉初)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黄雀只吃黄花,百日之后羽毛丰满,振翅飞走。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像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衔环原文

  《续齐谐记》第三:弘农杨宝,性慈爱。年九岁,至华阴山,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逐树下,伤瘢甚多,宛转复为蝼蚁所困。宝怀之以归,置诸梁上。夜闻啼声甚切,亲自照视,为蚊所啮,乃移置巾箱中,啖以黄花。逮十余日,毛羽成,飞翔,朝去暮来,宿巾箱中,如此积年。忽与群雀俱来,哀鸣绕堂,数日乃去。是夕,宝三更读书,有黄衣童子曰:“我,王母使者。昔使蓬莱,为鸱枭所搏,蒙君之仁爱见救,今当受赐南海。”别以四玉环与之,曰:“令君子孙洁白,且从登三公事,如此环矣。”宝之孝大闻天下,名位日隆。子震,震生秉,秉生彪,四世名公。及震葬时,有大鸟降,人皆谓真孝招也。

  续齐谐记曰:“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 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引自《后汉书·卷五十四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首段注2)

  后世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作为报恩的典故,流传至今。


结草衔环的历史典故(扩展9)

——苦尽甘来的历史典故

苦尽甘来的历史典故1

  卧薪尝胆

  勾践,春秋末越国国君(前497—前465)在位。又名菼执。曾败于吴,屈服求和。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成强国。公元前473年灭吴。

  越系古越人所建之国,越王允常时其国渐强,故楚国乃联越以制吴。前496年,勾践即位后不久,即打败吴国。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反躬自问:“汝忘会稽之耻邪?”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对此却毫不警惕。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吴太子。夫差仓卒与晋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前473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亡。越王勾践*吴,乃声威大震,乃步吴之后尘,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南),周天子使人命勾践为“伯”(霸)。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诸称霸王”不过此时,春秋行将结束,霸政趋于尾声,勾践已是春秋最后的一个霸主了。

  当勾践刚刚灭吴称霸,范蠡居功至伟,封上将军,但是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所以明智地选择了功成身退,“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范蠡曾遣人致书文种,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未能听从,不久果被勾践赐剑自杀。传说范蠡改名陶朱公,后以经商致富。

推荐访问:结草衔环 典故 历史 结草衔环历史典故 结草衔环的历史典故1 结草衔环的历史典故 衔环结草典故是什么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