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24-05

马克思主义作文【完整版】

|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克思主义作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马克思主义作文【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作文4篇

【篇一】马克思主义作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论文

也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中国传统哲学只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进行自我革命,才能适应新的时代,获得新的生命力,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生作用,就必须中国化。它不仅要与中国的现实实际相结合,而且要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化等历史实际相结合,使自己具有中国的内容、中国的作风和中国的气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基本特征
  
  一、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指出每一个民族的具体特点和发展道路。历史已经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而要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又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取得具体的民族形式。
  产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给中国人民一个观察国家命运的崭新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入主动,也引起中国哲学的革命,为中国哲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传统哲学只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进行自我革命,才能适应新的时代,获得新的生命力,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生作用,就必须中国化。它不仅要与中国的现实实际相结合,而且要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化等历史实际相结合,使自己具有中国的内容、中国的作风和中国的气派。
  二、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构成这个灵魂的要素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这里,首要的因素是时间,而这个时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系性演进来说,就是时代问题。根据列宁的时代观,把握时代的性质和特征,主要把握三条:一是时代的主要矛盾,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时代主题;
二是基于主要矛盾运动规律而形成的时代发展趋势;
三是时代领导阶级的特征及其历史使命。我们应该用这样的时代观观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毛泽东同志生活和战斗在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用毛泽东同志的话来说就是“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它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要求,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拓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和和平改造资本主义的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就是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时代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则是另一个新时代的产物,这个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适应时代要求,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邓小平理论就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时代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江泽民同志所处的时代仍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但形势有了根本变化,出现了新特征,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江泽民同志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新成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研究和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性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革命性是同实践性紧密相连的,马克思称自己的哲学历史任务就是用革命的实践改变资本主义旧世界,创建共产主义新世界。所谓改造世界,既包括改造客观世界,也包括改造主观世界,即改变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这个思想的一个基本含义就是要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它当然继承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时,揭示了革命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制造舆论,组织力量,夺取政权,改变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
  所谓制造舆论,实际上就是思想革命,使理论成为革命的先导;
所谓组织力量,实际上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创建共产党,把革命力量凝聚起来;
所谓夺取政权,实际上就是搞政治革命,把政权掌握在人民手中;
所谓改变生产关系,实际上就是经济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最后达到发展生产力的目的,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更深刻的社会革命。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群众性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群众性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马克思主义不是哪个天才坐在房子里想出来的,而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来源于群众的实践;
二是马克思主义是否正确,不是哪个人说了算,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才是检验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三是马克思主义如果不和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就一点用处也没有,马克思主义只有掌握了人民群众,才能化作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性特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得到了完整体现。体现的集中点,就是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人民群众的解放不是靠神仙和皇帝的恩赐,而是靠人民群众自己,就在于毛泽东提出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二是要把这些观点化作现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人民群众的结合。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践行群众路线的伟大成果。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性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本身就内涵创新性:一是它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二是它批判地改造了中国传统思想,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使传统思想跟上了时代步伐。从这个意义上说,创造性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
  怎样创新?就是在坚持中发展,把坚持和发展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运动的经验总结,也是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正如毛泽东所说: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不读不得了;
但每个新时代的理论家,都必须写出新的著作,以适应新的实践发展的要求。
  创新马克思主义走什么道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要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生命线。
  三、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是与我们党的历史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1.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首先要有主心骨,老祖宗不能丢,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的立党立国之本。同时,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创新,形成新的理论成果,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实践,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2.坚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入研究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深入回答现实生活提出的、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建构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新形态,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3.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必须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以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以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为目的,深入研究党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成功经验,通过理论创新,进一步揭示执政规律,使党的理论工作真正为党的建设服务。

【篇二】马克思主义作文

马克思主义如何能赢得中国

张赶年 2010212365 2010级自然地理

中国共产党靠什么把一个近8000万人的大党凝聚起来?是信仰。靠什么让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成为了燎原之势,使“舶来品的马克思主义”赢得了中国?还是信仰。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不难发现:信仰坚定,党的事业才可能昌盛;
信仰淡化,党的事业则会受挫。这已是被历史所证明的道理。

  “主义譬如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政党。

  就政党的本质来说,信仰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为什么政党是这个样子,而不是别的什么样子,源于它的信仰。中国共产党如此重视政党信仰,既是对政党本质的深刻认知,又是对工人阶级政党先锋队性质的高度自觉。信仰来不得半点含糊,也来不得一丝虚伪。不丢信仰之名却放弃信仰之实,可能会有暂时的蝇头小利,却终会导致政党大厦的坍塌。这在世界上一些政党的实践中是有血的教训的。

  有的人可能会问:在现代社会,信仰在政党中的地位好像并不怎么重要啊,像美国的两个党,它们之间连政策差别都越来越小了,更不用说在主义理念上的差异了。而且它们的党员登记只有在选举的时候才进行,社会公民在哪个党登记,就是哪个党的党员,今年是共和党,四年后登记为民主党也可以。这话说的也没错,但它说出的只是现象而不是本质。现代西方政党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大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不论哪一个政党对资本主义社会都是认可的。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差别只是在如何更好地保持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具体方法步骤上有差异罢了。而且由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阶级结构相对统一,中间阶层选票相对集中,使得无论是两党制还是多党制,其政党政策都向“中间化”靠拢。但要据此说这些政党没有信仰就错了。他们的信仰就是对资本主义的信仰,他们的信仰不仅“坚定不移”,而且还不容置疑;
不仅自己相信,还要求别人也相信。现在,一些西方国家极力推销其价值观,何尝不是一种希望传播自己信仰的冲动。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以消灭剥削的旧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其奋斗目标,当然要确立起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共产主义信仰。这一信仰不能绝对地说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信仰水火不容(因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在扬弃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不回避对资本主义社会有益成分的汲取)。但也一定要有自己根本性的新规定、新要求、新内容,一定要明确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信仰截然不同的新信仰。

信仰是旗帜鲜明的,无需遮遮掩掩。信仰靠真诚而赢得尊重,靠坚定而得以实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中国共产党,就源于它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与对共产主义的不懈追求。正因为信仰对于政党的根本性意义,中国共产党对于信仰给予了高度重视。毛泽东所说的“主义譬如一面旗帜”就是讲信仰的。只有旗帜竖了起来,才会应者云集,知道向哪里去靠拢。邓小平特别强调,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所以,他进一步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人对信仰是身体力行的。毛泽东说过:“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不仅毛泽东自己,连他的家人也投入到了这个事业中来。对于毛泽东来说,中国的独立,中国人民的解放,社会主义的建设,共产主义的实现这些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仅是他矢志追求的目标,更是他全部生命意义的价值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是如此,千千万万为中国革命献出自己生命的普通共产党人何尝不是如此!

  “精神的原子弹”共产主义信仰的这种能力来自其科学性。

  曾几何时,西方社会对共产主义信仰视为洪水猛兽,甚至不惜撕开其文明的面纱采取暴力手段必欲除之而后快。为什么如此?绝不仅仅是因为共产主义信仰与他们的信仰相对立,更主要的是共产主义信仰有实现其追求的能力,堪比“精神的原子弹”。一些土著部落的信仰被西方社会供在博物馆里还美其名曰“多样化”,是因为它们对西方资本主义没有威胁的能力。

  共产主义信仰的这种能力来自其科学性。共产主义体现在现实的经济政治生活中就是为了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最大多数人是“无产阶级”也好,是“工人阶级”也罢,还是“中产阶层”等等,其称谓随着时代的不同,可能会、也可以有不同的说法,但它必须确实是一个社会中的最大多数。直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的每一发展方式都有其有利群体,有其被牺牲群体。现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就是有利于一小部分群体的发展方式,他们可以利用对资本、专利乃至规则控制的优势来为部分群体的为所欲为提供保障。甚至连“民主”这样在西方意识形态中的神圣东西,也毫不回避是精英的游戏,在这样的情形下,绝大多数的群体被边缘化了。就算有些群体被纳入“全球化”的轨道,也不过是被作为廉价打工者而工具化了,在温水煮青蛙的状态中逐渐走向异化。

  有人可能会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老百姓都富裕了。此话不假。国内矛盾国际化是目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态势,美国人日子过得确实不错。美国利用美元是国际货币的优势地位把金融危机都转嫁到其他国家去了,美国的次贷让全世界为其买单。如果资本主义的发展能让全世界60多亿人都过上美国人的生活,世界大概也就没有了信仰的对立,但这在资本主义制度的逻辑框架中是不可能的。

  共产主义不是要让所有人都变成无产阶级,而是要通过创造社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让每一个人都能有全面发展的可能,是要通过消灭资产阶级的同时消灭无产阶级来实现无产阶级的整体解放。这也就是为什么恩格斯强调共产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的发展要着眼于全世界60多亿人。

  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信仰以及由信仰延伸出来的理想信念,既不是出自痛恨资本主义的道德义愤,也不是源于向往共产主义的善良愿望,而是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不是基于满足需求而是源于对利润的追求,劳动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不是作为主体而是成为资本获取剩余价值的工具。这样的发展方式是不可能持续的,这样的发展方式是背离公平正义和没有前途的。只有尊重每一个人的发展权利,只有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发展,社会才能真正走向繁荣与发展。

  诚然,对于现代世界来说,社会主义社会刚刚破题,共产主义社会尚没有成为现实。但是,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到来并不意味着共产主义运动没有在进行。马克思恩格斯说:“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进行着超越资本主义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就是我们在现时代的共产主义运动。

  面对党内有些同志信仰意识的淡化,勿忘小平同志的警告:不能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

  毋庸讳言,随着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执政党执政时间的延伸,党内有些同志的信仰意识存在逐渐淡化的危险。有些同志以为:政权在手,一切事情都好办;
政权在手,一切资源都归我们支配,一切力量都服从我们调度。其实,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道理也是不能这样讲。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信仰的力量,才赢得了政权,取得了执政地位。所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在对其政党宗旨信仰理论的领导上,而不仅仅是对政党成员的领导;
是政党成员通过信仰来实现政党追求,而不是政党成员拉大旗作虎皮以政党的名义来谋取自己的利益。

  应该说,在当下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下,坚守共产主义的信仰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资本主义内在活力的继续释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式微,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不像我们过去曾设想的那样一目了然,而是隐藏在目前资本主义社会尚不断展现繁荣的社会现象中。透过资本主义社会表面的繁华看出背后的危机与必然的消亡,透过共产主义运动目前的式微看出其必然的胜利与铁的法则,需要大觉悟,需要大定力,需要大无畏。

  必须看到,当前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有些党员虽没公开明确地否认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但实际上在心底里、在行动上已经不再相信共产主义了。这种情况是值得警惕的。你公开反对共产主义没关系,你站到共产党的对立面去批判这个党也没关系。共产党从来不缺反对者,共产党也从来不怕反对者。对手的存在还可让我们党更加警觉,更加自律,更加有斗志。怕就怕“拉大旗作虎皮”、“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共产主义”的招牌,行着非共产主义的作为,侵蚀党的信仰,败坏党的宗旨。

我们通过毛泽东晚年的经历可以看出,一个有信仰的政治家可能会犯错误,但只要我们有一套规范的政治体制与政治运行机制,其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现代政治发展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条件。因此,面对有些党员信仰意识的淡化,勿忘小平同志的警告。他曾经特别指出:“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还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一个政党信仰的生命力不存在于经典著作里,也不存在于文件报告中,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每一个政党成员的一举一动中。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以来的历史让我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是用共产主义信仰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觉悟者;
现在,为整个国际社会瞩目的“中国道路”就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实践自己信仰与主义的杰出成果。

【篇三】马克思主义作文

二、简答题

1、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它们的基本形态或形式。

答:(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 又称“素朴唯物主义”.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即现代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基本内核’,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创立的一系统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 答案参见教材P25-26

2、结合《渔夫的誓言》的案例分析运动和静止的主要关系。

答: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它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和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设想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

稳定的平衡状态。

相对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况:一是在机械运动中特定事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
二是事物处于量变阶段,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
绝对的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的状态;
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并不否认相对静止;
承认相对静止,但不能把静止绝对化。

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形而上学不变论;
借口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答案参见教材P9

古时候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切实际,一次次碰壁也将错就错,死不回头。这年春天,听说市场上墨鱼的价格很高,于是他便立下誓言;
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但是,此次鱼汛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好空手而归。上岸后,他才得知,现在市场上螃蟹的价格最高。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次出海一定只打螃蟹。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到了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鱼,他只好空手而归。晚上,渔夫躺在床上,十分懊悔。于是,他发誓:无论是遇到螃蟹,还是墨鱼,他都捕捞。可第三次出海,墨鱼、螃蟹,渔夫都没有遇到,他遇到的只是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渔夫没有赶上第四次出海,就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离开了人世。

3、简述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

答案参见教材P25—26

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它们的区别是:哲学的物质范畴揭示的是一切物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是普遍的。物质结构理论讲的物质是关于某一具体物质形态的组成成分及其结构特点。

(2)它们的联象是:一方面,哲学物质范畴要以物质结构理论为基础,物质这个普遍性的范畴要以对具体事物结构的认识为前提,没有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没有对个别物体结构的认识,物质这种一般性的认识也不可能产生。哲学的物质范畴要不断地从物质结构理论中吸取营养,才能使自身不断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哲学的物质范畴能给物质结构的认识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正确的物质观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和研究,能起巨大的椎动作用。在现代,人们要深化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和研究,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指导。

(3)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学说之间是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4、有一天,鲁国城郊飞来一只罕见的海鸟。猎人们知道鲁侯喜欢养鸟,就捉住海鸟,献给他。鲁侯惟恐海鸟死去,就把它当成贵宾,供养在庙堂里,下令高级厨师每天给海鸟准备丰盛的酒席,叫乐队演奏高雅的乐曲,让海鸟欣赏优美的歌舞。可是那只海鸟却被吓得神魂颠倒,连一点东西也不敢吃,一滴水也不敢喝,三天后就活活饿死了。

结合材料,说明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答案参见教材P31—32

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绝对不运动、一点不变化的事物是没有的。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预见未来,做好工作,就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现点看问题。

二、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主观

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鲁侯养鸟

有一天,鲁国城郊飞来一只罕见的海鸟。猎人们知道鲁侯喜欢养鸟,就捉住海鸟,献给 他。鲁侯惟恐海鸟死去,就把它当成贵宾,供养在庙堂里,下令高级厨师每天给海鸟准备丰

盛的酒席,叫乐队演奏高雅的乐曲,让海鸟欣赏优美的歌舞。可是那只海鸟却被吓得神魂颠倒,连一点东西也不敢吃,一滴水也不敢喝,三天后就活活饿死了。鲁侯对海鸟真是关怀备

至,尽心尽力,可他是用供养自己的力法来养海鸟,海鸟怎么受得了呢? 它告诉我们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而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5、运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阐明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答案参见教材P45—46以及P147

(1)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克服了前两个阶段的局限性,保留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因素,又增加了更高级的新内容,从而使事物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因而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第二,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否定之否定阶段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仿佛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使事物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周期性.另外,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新事物最初出现的时候总是比较弱小的,不完善的.新事物只有经过反复曲折的斗争,才能最终战胜旧事物.还由于某些偶然的原因,事物的发展会出现暂时倒退,这也是曲折性的一种表现.

(2) 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循环论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直线论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3) 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对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充满必胜的信心.事物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新事物代替战胜旧事物,社会主义必然最后战胜资本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定会取得成功.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何时候都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动摇.

其次,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准备.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困难、遭受

各种挫折,我们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克服各种困难、走曲折的路.要反对看不到我们伟大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盲目乐观态度,也反对形形色色的悲观论调. 6、赵翼《诗论》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的观点解释上述诗歌。

答案参见教材P38—40

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三、论述题

7、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答案参见教材P14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揭示了人类认识的起源过程和规律.认识从实践开始,并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然后再回实践中去,达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认识过程的两次大的飞跃是:一次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二次是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至无穷.

这一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是完全一致的.党的群众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是与从实践到认识完全一致的.到群众中去是与从认识到实践完全一致的.可见,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8、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处在一个动荡飘摇的时代,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相继失败,让中国的有志青年陷入迷茫。实践的不成功,让人们转而寻找更合适中国的道路。俄国十一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为中国的将来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中国人经过数次失败后,得出结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共成立后,由于对中国国情本身的认识不全面,造成在国共合作中中共处于被动的局面,以至最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虽然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国民党内部的右派反共势力排斥异己,单方面破坏国共合作造成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中共错误的认识阻碍了实践的顺利发展。

根据材料分析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参见教材P53—54;
9、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对民;
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中政治部分的核心内容.经济基;
还可以这么想,资本主义社会也是阶级社会,阶级社会;
10、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移到产品中去,而不创造新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
1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与当代资本主;
西方的资本主义阶

答案参见教材P53—54

9、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对民众进行政治统治的手段? 答案参见教材P77—78

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中政治部分的核心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由整个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政治领域的集中体现;
反过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上层建筑政治部分的核心内容,势必要保护派生它的资本主义根本制度也就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而这一保护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就是统治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众.

还可以这么想,资本主义社会也是阶级社会,阶级社会的重要标志就是一个阶级一旦成为统治阶级之后,会利用一切国家权力来维护自身的统治,也就是说一切国家权力的行使,根本目的都在于维护自身的统治.政治制度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在政治领域的统治,经济制度则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在经济领域的统治,而意识形态则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在思想意识领域的主导地位.

10、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生产自动化的主要表现:一是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利用,用机器操纵机器,代替了工人大量的体力劳动和部分的脑力劳动;
二是自动化生产线的广泛使用,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工人大大减少,甚至出现了少数的所谓“无人工厂”。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根据这些情况,指出技术和科学“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源泉”,并且认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已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了。”这种看法正确么,为什么? 答案参见教材P75-76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只是意味着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了,不论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它们在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它们的价值是在工人生产它们的过程形成的,在它们参加产品的生产时,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

移到产品中去,而不创造新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总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自动化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它的普遍采用会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资本家全体获得比过去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1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与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参见教材P84—87

西方 的资本主义阶级革命是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最早的,接着是美国的独立自主的战争,最后是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影响最深,最全面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指的是整个资产阶级革命一直到现在的资产阶级。当代的资本主义新发展是奠定在原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上的。

12、微软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对美国新经济有重要贡献的成功企业,但微软仍遭遇垄断案。1994年7月,美国政府与微软达成一项协议,即不再要求计算机制造商将其视窗操作系统作为必备原件安装。但在1995年11月因与对手网景公司划分浏览器市场遭到拒绝,微软便要求安装视窗操作系统必须同时安装其“探索者”浏览器。1997年10月,微软实施将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捆绑出售。捆绑销售使微软市场份额大增,从原有的3%~4%的市场份额上升至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为此,美国反托拉斯部门与微软公司开始了漫长的诉讼之路。2000年6月,地方法院法官判决微软公司分解为两个独立公司。政府拆分微软行为在于保护市场竞争。微软不服又提出上诉。其结果微软虽未被拆分,但上诉法院确认微软的市场垄断事实,违反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

什么叫垄断?试述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

答案参见教材P82-84

垄断:即独占,指少数大资本家联合起来对某种商品绝大部分的生产和销售的控制。

(1)自由竞争必然导致生产和资本集中.原因在于:①自由竞争的结果是“大鱼吃小鱼

”;
②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的发展;
③“联合制”的实现.

(2)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会引起垄断.①生产和资本集中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产

生了垄断的可能性.②生产和资本集中达到一定程度,又使垄断成为必要.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领域占统治地位

,成为全部经济生活基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

13、论述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基本原理及其对我国正确认识与处理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义。

答案参见教材P97-100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产、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这就是说,以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是一切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解题过程]答: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人们在为生存所进行的生产活动中,必然要发生两种关系,一是人同自然的关系,即社会生产力;
一是人与人的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构成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的重要的条件,是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因为:社会的主体是人,历史是人创造的,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维持生存。而为了生存和生活需要衣、食、住及其他物质资料;
这些物质资料都是通过生产劳动获得的。生产劳动又总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进行的,因而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第一要素,是社会这一特殊机体的物质担当者和基础。整个社会形态,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社会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等等,都是建立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的。在此意义上,没有生产方式就没有人类社会本身。”

1)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与竞争并存的格局仍不会改变。其根本原因:第一,垄断并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垄断产生以后,不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且又促进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所以不可能消除竞争。第二,不存在“绝对的垄断”。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了不可能形成一家垄断组织独霸天下的局面;
同时社会需要多样化,并有多变性,这使垄断企业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的生产和流动。第三,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在取得了一定的垄断地位后,由于存在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多分内在动力和面临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外在压力,垄断组织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

(2)通过微软垄断案至少可领悟以下经济学原理: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的核心;
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政府反垄断行为表明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但必要的国家干预是保证经济正常发展不可缺

14、歌曲:《国家》节选 一玉口中国 一瓦顶成家 都说国很大 其实一个家 一心装满国 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 在天地的家 有了强的国 才有富的家 国的家住在心里 家的国以和矗立 国是荣誉的毅力 家是幸福的洋溢 国的每一寸土地 家的每一个足迹 国与家连在一起 创造地球的奇迹

根据所学知识,阐述国家这一政治现象的起源与特征。

答案参见教材P105-107

起源:国家不是与市民社会一起诞生的,它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或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它应当是一个历史现象,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诞生,又会在一定阶段消失。

西方政治学界对国家起源的研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对人类不同的政治社会形态进行比较,以看出相对于其他政治权力组织形式,现代国家的特殊性。一种是对西方国家的发展轨迹进行历史的观察与描述。

第一种思路的结果是对现代国家三个特点的总结(即国家起源的三个标志):

1)统治者及官员的专业化。

2)权力中心的集中化。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统一的、金字塔形的法律体系(在法制国家内:宪法法律法规行政命令)或规范体系。

3)政治权力的制度化、非人格化、非家族化。这首先意味着抽象的公共权力与执政者的分离:执政者不是国家、不是公共权力本身,而只是它的一定时期内的执行者,或最多是代表。它还意味着公共权力的行使应严格限制在法定的范围之内,其运用应严格遵守现行法律,而非统治者的个人好恶,要去除一切不确定性。

通过第二种思路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是在市民;
特征:国家的起源充分表明,国家在本质上是适应阶级;
第一,它是按照地狱而不是按血缘为标志来划分和组织;
第二,它设有特殊权利机关,即常任官吏、特殊的武装;
第三,它拥有征收赋税以维持自身存在的特征;
15、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及其在社会主;
(1)科学是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2)在现代社会中

通过第二种思路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是在市民社会中逐渐生长起来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被人创造出来的。

特征:国家的起源充分表明,国家在本质上是适应阶级统治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国家产生与社会管理的需要有着密切关系。分工出此案之后,生产活动和产品的交换有了很大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权威组织来保证生产以及交换的顺利进行,同时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并成为某些人的职业,使得这种权威组织不仅十分需要而且成为可能。

与原始氏族组织相比较,国家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它是按照地狱而不是按血缘为标志来划分和组织居民;

第二,它设有特殊权利机关,即常任官吏、特殊的武装队伍,以及各种强制性的机关;

第三,它拥有征收赋税以维持自身存在的特征。

15、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

答案参见教材P121-123

(1)科学是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科学技术虽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但当它渗透到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中,就会引起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发生重大变化,并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生产迅速发展。

(2)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不仅是一般的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因为:

①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古代,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人们体力劳动;
在近代,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主要因素仍然是资金、劳动力和资源的投入;
而当代,科学技术因素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比重中超过一半,有些地区和部门甚至高达60%?90%。从而,科学技术因素成为与古代和近代生产力相区别的基本特征之一。

②科学技术已全面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之中。无论是劳动者技能的提高,劳动工具的变革和创新、劳动对象的开拓,还是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配置,生

产活动最优化的组织管理,都是通过科学技术的作用来实现的。科学技术与生产已经一体化了,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③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①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重大贡献;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到战略性地位,认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③现代科学技术对发展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要求我国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把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求我国必须发展高科技的知识经济,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早日实现。

16、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

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衡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间,他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试论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参见教材P119-120

社会改革是同一社会形态对某些不适应的方面和环节的调整,不改变该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是社会发展中的量变或部分质变。

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一种新生社会制度的改革,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制度,同时要消灭旧制度的残余,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一种原有制度的社会改革,主要任务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部分或环节进行某些局部调整,使其能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1、改革的实质和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到自我完善或持续存在与发展,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更新.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第一,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
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对该社会制度的社会体制某种程度的调整,不改变该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第二,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反对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政权;
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发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社会革命一般是由下层群众首先发动的,而社会改革则是自上而下展开的.第三,社会革命就其一般规律而言,往往要通过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形式,实现国家政权的转移;
社会改革虽然也要付出代价,甚至流血和牺牲,但一般说来,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

社会改革对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在一定社会制度的后期,向新社会制度过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还出现了新社会制度的萌芽.这时的社会改革,虽然以维护旧社会制度为主旨,但又往往包含着承认甚至促进新社会制度萌芽成分的内容.

第三,在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更.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既是对改革及其发展要求的反映,又为改革开拓道路,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总之,社会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通过对一定社会制度下的不合理的社会体制的改善和革新,不断巩固、完善一定的社会制度或使其持续存在,从而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有某种程度的发展.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篇四】马克思主义作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部分的思考

作者:崔海亮

作者机构:西藏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咸阳712082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双)

ISSN:1671-0568

年:2012

卷:000

期:002

页码:27-30,26

页数:5

中图分类:G64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

摘要:全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使用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教材的“绪论”部分并没有科学地说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说明“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不论是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还是从当今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实来看,都应该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写入教材,应该厘清“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教材“绪论”部分不涉及“西方马克思主义”,不仅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回避了当今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实。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是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推荐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