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24-05

2023年《菩萨蛮》李清照诗词鉴赏3篇(范文推荐)

| 来源:网友投稿

《菩萨蛮》李清照诗词鉴赏1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菩萨蛮》【内容】: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菩萨蛮》李清照诗词鉴赏3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菩萨蛮》李清照诗词鉴赏3篇(范文推荐)

《菩萨蛮》李清照诗词鉴赏1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菩萨蛮》 【内容】:

  归鸿声断残云碧, 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 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 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 西风留旧寒。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注释】: 归鸿:这里指春天北归的大雁。 碧:青绿色。 背窗:身后的窗子。 凤钗: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钗名有时因钗头的形状而异。 人胜:古时正月初七为“人日”,剪彩为人形,故名人胜。胜,古代妇女的首饰。 角:古时军中乐器。有彩绘者,也称画角。 漏: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 牛斗:即牛宿(二十八宿之一,相当于摩间羯座之一部分)、斗宿(二十八宿之一,相当于人马座一部分)。非一般的所说北斗星和牵牛星。

  【赏析】: 此词当为李清照南渡后的"作品。上片写黄昏后的室内外的景象,及永夜思念家乡的情景。下片写拂晓室内外的景象和女主人难以看到梅花的惆怅,不言愁而愁自见。不假雕饰,意境幽远。


《菩萨蛮》李清照诗词鉴赏3篇扩展阅读


《菩萨蛮》李清照诗词鉴赏3篇(扩展1)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3篇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1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鉴赏

  《菩萨蛮》,亦作《子夜歌》,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均两仄韵转两*韵,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

  词上片描绘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起始两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写女子褪色走样的眉晕、额黄和乱发,是隔夜的残妆。“小山”,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据传唐玄宗造出十种女子画眉式样,有远山眉、三峰眉。小山眉等;“小山重叠”即指蹙眉紧锁的样子。“金”指额黄,即在额头涂黄,这是六朝以来妇女的化妆习俗。“金明灭”隐现明灭,意为脱落褪色的额黄留下或明或暗的痕迹。“鬓云”,发髻蓬松如云,即指头发;“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即面颊,“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全句是说乱发垂下,掩住面颊。这两句所写待起未起的情景。三、四句,“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写刚起床的“弄妆”,“懒”引全句,并非不起,是娇懒形态,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先“画蛾眉”,承起句“小山”;“弄妆”、“梳洗”紧承次句“鬓云香腮雪”。“迟”字,与“懒”相为呼应,极富层次感,而多少时光和心绪,都包含在这两字中,由外表进入到内心的描写。

  下片前两句写妆成后的明艳,极绘其人之美。“弄妆”虽迟,终究会完毕,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人面“交相映”!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三四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意为穿上丝绸短袄时,忽然看见衣服上有新帖的双金鹧鸪。“新贴”,即新鲜的“花样子”,剪纸贴于绸帛,作为刺绣的“蓝本”;“丝绸短袄”,指丝绸短袄;“金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当时的衣饰,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全词到此戛然而止,并没有抒写女子看到双双金鹧鸪的心情。单联系全词,我们可以领会到词人所要表达的寓意。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一定有触景伤情,自怜孤独。“双双”二字,是全篇点睛之笔,正是上片“懒”和“迟”的根源。从词面看,描写女子的孤独苦闷心境,诚如清代常州词派张惠言评价云“此感士不遇之作也”,何尝不是暗寓自己没落的身世之感。

  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代表温庭筠词作深密曲折的艺术风格,字句涵义多重,表意含蓄曲折,不失为传世佳作。


《菩萨蛮》李清照诗词鉴赏3篇(扩展2)

——李清照《菩萨蛮》阅读答案

李清照《菩萨蛮》阅读答案1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咏梅

  朱淑真

  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透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1)朱词“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一句在表达上颇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答:这一句运用比拟的写法,赋予“梅花”人的情感,(2分)作者似乎埋怨花不知人,实则表达了词人渴望理解的心境。(2分)

  或:这一句运用对比的写法,(1分)花依旧与人变瘦对比,“人怜花”而“花不知”对比,(2分)突出了词人的幽思寂寞之苦。(1分)

  (2)两首词都描写了早春景色,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李词表达的是由早春明媚的春光引发的思乡怀人的故国之思(2分),朱词表达的是因早春梅花而兴起的孤独寂寞的身世之感。(2分)

  对比赏析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上片写作者早春日里用醉酒浓睡来开解浓重的乡愁的情景,下片写她除了神经受到麻醉否则是不会忘记故乡的愁苦心绪。全词通篇采用对比手法,上片写早春之喜,下片写思乡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构思超妙。

  《菩萨蛮·咏梅》这首词,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质。作者在词中以梅花自况,直接和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以及对美与生活的热爱。


《菩萨蛮》李清照诗词鉴赏3篇(扩展3)

——李白菩萨蛮古诗鉴赏

李白菩萨蛮古诗鉴赏1

  菩萨蛮

  作者:李白

  *林[1]漠漠[2]烟如织,寒山[3]一带伤心碧[4]。暝色[5]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6],宿鸟[7]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8]。

  【注释】

  [1]*林:*原上的树林。

  [2]漠漠:广阔遥远看不清楚的样子。

  [3]寒山:荒凉的山。

  [4]伤心碧:形容颜色极为青碧,惹人感慨伤怀。

  [5]瞑色:暮色。

  [6]伫立:久久地站立。

  [7]宿鸟:回巢的鸟。

  [8]长亭接短亭:古代设在大道旁工人休息停留或送别践行的亭舍,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

  【李白】

  (本词相传为李白所作,但具体作者已不可考)

  李白(701-762),字太白。生于西域碎叶城。五岁随父亲入蜀,在蜀地读书漫游,二十五岁出蜀。天宝初年在朝中任供奉翰林,两三年后赐金放还离京。安史之乱中,入永王李璘幕府,后来李璘起兵失败,李白被流放夜郎,中途获得赦免,最终死在当涂(今安徽省)。李白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诗意奔放,想象大胆。李白写的词也风骨清峻,历来为后人所称道。

  【赏析】

  这首词写作者望远怀人的忧愁。词从远景起笔,*原上的树林因为烟雾笼罩而看不清楚,荒凉的山上只是一片令人伤心的"碧色,景色非常凄凉忧伤。而下一句点出了这种投射在景物上的伤心的来源在黄昏高楼上独自远眺,满腹愁思的主人公。他在楼上徒劳地久久站立,看着鸟儿疾飞归巢,而怀念的远行人却不能回到家乡,因而问出了悲伤地问题:何处是规程?可是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他怀念的人依然没有归来,而他面对的只有漫漫长路上为行人准备的长亭短亭,于是他的忧愁也就愈发悠长蔓延了。


《菩萨蛮》李清照诗词鉴赏3篇(扩展4)

——《菩萨蛮》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

《菩萨蛮》阅读练习及答案1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1)、本词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3分)

  (2)、这首词表达感情含蓄委婉,请结合下阕对此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幅春天烟雨迷蒙中,草木生机勃勃(1分),渔翁醉眠桥畔(1分)的闲适自得(1分)的图画。 (3分)

  (2).下闺抒情含蓄委婉。一方面借用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典故,表明自己对自然、田园的渴慕之情;另一方面借问答收束全词,通过君行到自知含蓄地表达田园风光美好,向往归隐之意,意味无穷。(3分)

  赏析

  据此词原序所说,这首《菩萨蛮》当是戏拟王安石集句诗之作。

  开首二句以极自然轻盈的笔法描绘了一幅闲适悠雅的溪桥野渔图。一片氤氲迷蒙的山岚水雾中,是烟是雨,叫人难以分辨,真是空翠湿人衣。溪边桥畔,有渔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来惊破他的好梦。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化用杜甫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西郊》)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这句诗。两句诗不仅从字面看放这里十分熨贴,而且从原作的意境看,也与这首词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诗句的媒介,将读者导向了杜甫的诗境,这些诗境又反过来丰富了这首词本身的意蕴。这样便活画出整个风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世界。

  江山如有待为作者移用的杜甫《后游》中的诗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这样,词上下片意境相应,只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潜,遂又随手拈来了杜甫的另一句诗此意陶潜解(《可惜》),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

  杜甫感叹生不逢时,恨不能词的最后二句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接住杜甫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杜甫《可惜》)诗意,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不学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后尘。作者决心归隐,但到底去何方,却无可告,不过如随之而去,一定会明白他的"踪迹。这一结语将上面贯串下来的情志意趣,结束得非常工稳,飘逸而含蓄。

  这首词全靠直接剥录他人诗句而成,虽非作词之正道,却也颇有移花接木之妙。

《菩萨蛮》阅读练习及答案2

  菩萨蛮①

  [宋]张元干

  三月晦②,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珠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注释】①选自《全宋词》。②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18.下列词作表达的情感与本词最接近的一首是()

  A.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B. 《江城子·密州出猎》

  C.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D. 《卜算子·咏梅》

  19. 下面是根据本词改编的湖本片段,请填写横线处的内容。

  友人:又是一年春去也,又老了一岁喽!(摇头)唉……

  词人:老朋友,虽然我们挡不住时间的流逝,但是①_______

  友人:(悲伤地)看看,看看,你我的胡子都白啦!

  词人:②()这些不妨事,阻挡不了我们留住春天的精气神嘛。(高兴地,举杯)来来来!一起来!别让花儿笑话咱们。

  【答案】18. B 19. ①. ①即使年老,我们的精气神也可以像年轻人那样啊。 ②. ②摘花插在头上,翩翩起舞。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本词,通过插花起舞、把酒留春,表达了词人壮志依存,不服老的襟怀。作者投闲的二十余年,并未忘掉中原遗恨,但又是抱着“心存自在天,脚踏安乐地”的旷达情怀。

  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表达了作者为国效力壮烈情怀,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以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B.《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C.《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卜算子·咏梅》表达了诗人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的悲观情绪,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和高洁人格的自许之情。

  就词人不服老的精神状态,不忘中原遗恨,报效朝廷的豪情来说,B项的词作与本词的情感最接近。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诗句内容的能力。

  首先读懂整首词的意思,然后结合相关的诗句填写合适的语句。注意上下文连贯。

  (1)根据“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珠未妨”分析,第①空可填写“即使年老,我们的精气神也可以像年轻人那样啊”。

  (2)根据“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分析,第②空可填写“摘花插在头上,翩翩起舞”。

《菩萨蛮》阅读练习及答案3

  菩萨蛮

  韦 庄①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②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 ①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人,生活年代为唐末五代战乱时期。所作词语言清丽温婉,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②垆:酒店里安放酒缸的土台。

  (1)江南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词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江南景色明丽,生活悠闲,人物美好,游子流连忘返。

  (2)对江南的留恋与赞美,故乡因战乱而景象凄凉,使人伤心断肠,寄托着有家难归的深沉感喟。


《菩萨蛮》李清照诗词鉴赏3篇(扩展5)

——菩萨蛮韦庄说课稿 (菁选3篇)

菩萨蛮韦庄说课稿1

  说教学目标:

  1、鉴赏全词通过传神的神态、容貌、动作的描写来曲折细腻地刻画人物内心活动的手法。

  2、把握全词反衬手法的运用。

  3、了解温词的语言风格,正确评价其思想价值。

  说教学重点:

  1、鉴赏刻画描写人物的方法。

  2、鉴赏词中关键字词。

  说教学难点:

  学习把握反衬手法的运用。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什么要学习古典诗歌?

  明确: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途径——鉴赏。

  二、简介花间词和南唐词

  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温韦外尚有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等共18人,后蜀赵崇祚将此18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亦称作“西蜀词派”。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

  (二)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三)花间词派,向来是“温韦”并称。温词如周昉、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簇金结绿,韦词如吴道子笔下的淡妆美人,疏朗清秀;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如清新明丽之芙蓉。温词多“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多“显而疏”,易于直接触*感的感动。

  同学们可以通过对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和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学习,用心体会温词和韦词以上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作者简介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四、鉴赏诗歌

  1、结合小注,自读。

  提醒注意:一个词语有几种不同的注解,诗无达诂。以小注②“小山”为例,分析证明此处理解为“眉”更好。

  2、齐读,整体感知内容,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结合词意给“女性”添加定语并作具体分析(指导学生完成)。

  贵族、美丽、寂寞

  整合答案:这首词刻画了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3、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先解析题目,明确这是考察对艺术手法的把握,这也是鉴赏的第二步),讨论完成。

  描写:肖像、动作(细节)、着装

  4、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

  明确: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5、整合前边的分析过程及结果,形成一段完整的赏析文字,由学生完成。

  明确: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感情深藏不露,但可以从“懒”、“迟”的动作中窥探出,又可从她“双双金鹧鸪”的衣饰图案中发现——原来她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此词正是通过描写一个女子晨起梳妆之过程、姿容服饰之精美,表现了她慵散无聊的心绪,自矜自怜的情怀。

  6、“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明确:反衬。

  看似*常之笔,实是绝妙的反衬手法。女主人公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却是成双成对的金鹧鸪,这不仅给她哀怨的心绪添上几分酸楚和难堪,也点出了她追求的是“成双成对”、“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理想。

  规律总结:

  衬托的概念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又分为两种形式:

  1、正衬;

  2、反衬。

  方法指导:

  如何解答衬托类题目?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烘托本是*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互相形成对比映衬,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最后两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以成双成对的“鸳鸯”衬托出人孤寂的心情。反衬也叫反映,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

  石头城(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析】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者对雪景的描写可谓一绝,用的就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正是寒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却下得紧了”,这是从正面入手,直接突出雪大风猛;“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那间草亭已被雪压倒了”,“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是从侧面入手,通过写草屋的摇振、倒塌,火种的浸灭来间接突出风雪之猛烈。两种描写手法的结合,使风雪的特点更为突出了。

  知识迁移:

  对比和反衬的区别:

  这两种手法虽然都同时出现正反两个方面,但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反衬只突出一个方面(正),另一个方面(反)只是作为陪衬。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中尽管同时出现“噪”“鸣”和“静”“幽”,但作者主要表现的是“林静”和“山幽”,写“蝉噪”和“鸟鸣”的目的只是为了陪衬,因为蝉和鸟的声音听得越清楚,山林就越幽静。对比则不同,正反两个方面都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句句对比,作者既要表达陶者的劳而不获,又要表达剥削者的不劳而获;既有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又有对剥削者的憎恶。两相对照,鲜明而强烈。

  课堂训练

  1、词,又称、等,滥觞于,兴盛于,主要有和两个大的流派。

  2、温庭筠,字,派之开山鼻祖,与并称“温韦”。

  3、拓展阅读

  谒金门、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ruó)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试分析“皱”字的好处。

  (2)试比较本词与温词《菩萨蛮》的异同。

  五、小结。

  六、布置课后作业。

菩萨蛮韦庄说课稿2

  说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2、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说教学方法

  诵读法、精读法、讨论法

  说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

  2、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

  说教时安排:

  一课时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看注解,合理想像,同学合作,理出词的大意:

  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在晨阳的映照下金光闪闪忽明忽灭,蓬松如云的鬓发将掩未掩到雪白的脸颊,臃懒地起身后画起漂亮的眉毛,迟迟地梳理打扮。插上头上的花饰,仔细地在镜子的前后照来照去,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穿上新贴图案的绣花丝绸短袄,那图案上是成双成对金色的鹧鸪。

  2、概括上下片所写内容。

  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形象。

  下片:梳妆打扮的过程。

  三、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发言

  1、找出词的韵脚,再前后读一读,说说在语感上有怎样的听觉之美?明确:韵脚分别是“灭”、“雪”,“眉”、“迟”,“镜”、“映”,“襦”、“鸪”,两仄两*,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富于听觉之美。这就是词这种文学作品特有的音乐美。

  2、词写了哪些意象?想一想作品如何营造出视觉之美的?

  明确:篇中写了“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美好的环境,柔美的鬓发,雪白的肤色,美丽的装饰,美妙的女子,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3、“双双金鹧鸪”和前面哪些写照相照应?又有怎样的含义?

  明确:“双双金鹧鸪”与“懒”和“迟”相照应,见物生情,顾影自怜,孤独哀伤。

  4、词中的女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又有怎样的情怀?

  明确:篇中女主人公并非“无情”,只是她的“情”深藏不露,偶尔从“懒”、“迟”的动作中轻轻逗出,不经意地又从她“双双金鹧鸪”的衣饰图案中淡淡映现—原来她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客观而论,此词表面所写不过一女子晨起梳妆之过程、姿容服饰之精美,及其慵散无聊之心绪、自矜自怜之情怀,描绘了一幅唐代宫廷仕女图。其深层含义,可以联系到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含蓄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5、赏析“度”字的妙处。

  俞*伯先生指出:”’度’字含有飞动意。”叶嘉莹女士《迦陵论词从稿》也说:”’度’字生动,……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在词人的联想中,”云”字乃从”鬓”字生出,”度”字又从”云”字生出。词人再于”度”字添一”欲”字,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试想:于金光明灭之中,云鬓飘拂之际,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富有生气,岂不更撩人乎?

  6、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这首《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你能从“约文微词”中感受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吗?

  指导:

  A、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什么“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试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五、六两句,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结拍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鹧鸪似乎在叫:”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而她的哥却早已出门远去,这怎不教人难挨难耐呢?

  B、结合上片中的“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你能感受到这首词的意境特点吗?

  孤独寂寞

  C、这首词通篇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7、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你同意吗?说说理由。(此题言之成理即可)

  8、理解艺术风格: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四、作业:背诵全词。

菩萨蛮韦庄说课稿3

  说教学目标:

  1、鉴赏全词通过传神的"神态、容貌、动作的描写来曲折细腻地刻画人物内心活动的手法。

  2、把握全词反衬手法的运用。

  3、了解温词的语言风格,正确评价其思想价值。

  说教学重点:

  1、鉴赏刻画描写人物的方法。

  2、鉴赏词中关键字词。

  说教学难点:

  学习把握反衬手法的运用。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什么要学习古典诗歌?

  明确: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途径——鉴赏。

  二、简介花间词和南唐词

  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温韦外尚有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等共18人,后蜀赵崇祚将此18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亦称作“西蜀词派”。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

  (二)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三)花间词派,向来是“温韦”并称。温词如周昉、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簇金结绿,韦词如吴道子笔下的淡妆美人,疏朗清秀;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如清新明丽之芙蓉。温词多“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多“显而疏”,易于直接触*感的感动。

  同学们可以通过对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和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学习,用心体会温词和韦词以上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作者简介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四、鉴赏诗歌

  1、结合小注,自读。

  提醒注意:一个词语有几种不同的注解,诗无达诂。以小注②“小山”为例,分析证明此处理解为“眉”更好。

  2、齐读,整体感知内容,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结合词意给“女性”添加定语并作具体分析(指导学生完成)。

  贵族、美丽、寂寞

  整合答案:这首词刻画了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3、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先解析题目,明确这是考察对艺术手法的把握,这也是鉴赏的第二步),讨论完成。

  描写:肖像、动作(细节)、着装

  4、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

  明确: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5、整合前边的分析过程及结果,形成一段完整的赏析文字,由学生完成。

  明确: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感情深藏不露,但可以从“懒”、“迟”的动作中窥探出,又可从她“双双金鹧鸪”的衣饰图案中发现——原来她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此词正是通过描写一个女子晨起梳妆之过程、姿容服饰之精美,表现了她慵散无聊的心绪,自矜自怜的情怀。

  6、“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明确:反衬。

  看似*常之笔,实是绝妙的反衬手法。女主人公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却是成双成对的金鹧鸪,这不仅给她哀怨的心绪添上几分酸楚和难堪,也点出了她追求的是“成双成对”、“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理想。

  规律总结:

  衬托的概念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又分为两种形式:

  1、正衬;

  2、反衬。

  方法指导:

  如何解答衬托类题目?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烘托本是*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互相形成对比映衬,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最后两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以成双成对的“鸳鸯”衬托出人孤寂的心情。反衬也叫反映,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

  石头城(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析】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者对雪景的描写可谓一绝,用的就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正是寒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却下得紧了”,这是从正面入手,直接突出雪大风猛;“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那间草亭已被雪压倒了”,“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是从侧面入手,通过写草屋的摇振、倒塌,火种的浸灭来间接突出风雪之猛烈。两种描写手法的结合,使风雪的特点更为突出了。

  知识迁移:

  对比和反衬的区别:

  这两种手法虽然都同时出现正反两个方面,但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反衬只突出一个方面(正),另一个方面(反)只是作为陪衬。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中尽管同时出现“噪”“鸣”和“静”“幽”,但作者主要表现的是“林静”和“山幽”,写“蝉噪”和“鸟鸣”的目的只是为了陪衬,因为蝉和鸟的声音听得越清楚,山林就越幽静。对比则不同,正反两个方面都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句句对比,作者既要表达陶者的劳而不获,又要表达剥削者的不劳而获;既有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又有对剥削者的憎恶。两相对照,鲜明而强烈。

  课堂训练

  1、词,又称、等,滥觞于,兴盛于,主要有和两个大的流派。

  2、温庭筠,字,派之开山鼻祖,与并称“温韦”。

  3、拓展阅读

  谒金门、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ruó)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试分析“皱”字的好处。

  (2)试比较本词与温词《菩萨蛮》的异同。

  五、小结。

  六、布置课后作业。


《菩萨蛮》李清照诗词鉴赏3篇(扩展6)

——李清照爱国诗词

李清照爱国诗词1

  《词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

  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首词杨金本《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

     【简析】

  红日西沉,晚霞映照着溪亭,玩了一天的游人渐渐归去,独有年少的词人依依不舍,流连忘返。是刚饮过美酒,还是酒意未消?是景色宜人,惹词人陶醉?她游玩兴尽方驾回舟。湖上娇艳的荷花向她绽开笑脸,轻柔的晚风推着她的船儿。她情不自禁的荡起双桨,往前划去。划呀,划呀,竟不知不觉误入荷花深处,进也不能,退也不能,怎么办?她用足力气,蓦然间响起一阵扑簌簌的声音,原来沙滩上的沙鸥和鹭被她惊飞了。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五绝绝句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词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词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菩萨蛮》李清照诗词鉴赏3篇(扩展7)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翻译、注释、赏析1

  原文: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⑴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⑵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⑶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⑷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⑸罗襦:丝绸短袄。

  ⑹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翻译:

  眉妆漫染

  叠盖了部分额黄

  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

  懒得起来

  画一画蛾眉

  整一整衣裳

  梳洗打扮

  慢吞吞

  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

  对了前镜

  又对后镜

  红花与容颜

  交相辉映

  刚穿上的绫罗裙襦

  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韪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国“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记号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此由(1)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下无内在联系;(2)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误以为此乃“小山屏”之简化。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然“小山屏”者,译为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为状词;“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既以“小山”为屏,又以“金明灭”为日光照映不定之状,不但“屏”“日”全无着落,章法脉络亦不可寻矣。

  重,在诗词韵语中,往往读*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此处声*而义去,方为识音。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曰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未起也。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弄妆”再点题,而“梳洗”二字又画龙点睛承鬓之腮雪而来。其双管其并下,脉络最清。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应,近与“弄”字互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迟”字,多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

  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所以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与人面,亦交互重叠,至于无数层次!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

  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新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为刺绣之“蓝本”者也。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此处之所感所触,乃与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相应。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之妙。

  此词对后世颇有影响。电视连续剧《后宫甄嬛传》剧终曲曾采用此词原文为歌词,由刘欢作曲,姚贝娜演唱。

推荐访问:菩萨 鉴赏 诗词 《菩萨蛮》李清照诗词鉴赏3篇 《菩萨蛮》李清照诗词鉴赏1 宋词菩萨蛮李清照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