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2024-05

初中历史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浅议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深入研究历史对象,引导学生勇于从不同的角度质疑、思考,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创造性和发散性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

所谓问题意识,从认知心理学上讲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发现新的发现、发明与创新。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被扼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学会提问,大胆发问。要意识到:能够提出问题,是善于思考的表现,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提高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提高理解历史能力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使学生问题意识的显现与发展获得环境的肯定与支持。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使用平对话式和启发式的语言表述方式,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现个性。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展,各种奇思妙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因此,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向学生呈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应该尽量与其在现实世界中的情况相接近,能够吸引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就是“抛砖引玉”,引发学生探究问题,刺激学生继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包括合情合理的常规性问题,更提倡非常规性问题。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敢于提出的问题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并对每一个问题都给予科学的回答或适当的解释,即使有些问题超越了教师所能解答的范围,也不要回避,可告诉学生让老师充分考虑后再解释,或者和学生一起探究。例如,我在讲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开国大典》这一内容时,首先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观看纪录片《开国大典》,启发学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间、地点、会议名称、重要人物等基本要素进行“自问自答”小竞赛活动。并深层挖掘教材,鼓励学生还能提出那些新问题,如找不到答案,我们可以共同研究解决。很多同学有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这一重大问题,问题回答的很圆满。突然,有位女生大胆提出“开国大典为什么要用五十四门礼炮齐鸣二十八响?”。这时,我对她强烈的质疑能力与良好的问题意识表示充分肯定,然后,引导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究。有些同学开口就说“礼炮二十八响”是指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刚好是二十八年;有些同学说“五十四”是为了纪念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有些同学说“五十四”是代表中国五十四个民族,马上有人反驳:中国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四”到底有什么寓意呢?同学们都陷入沉思。这时候,我才亮出答案:“礼炮二十八响”是指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刚好是二十八年,“五十四”是为了纪念1919年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同学们都恍然大悟。一个直观的问题情境创设,一个新颖的非常规性问题的推出,同学们积极热烈的讨论,整个教学过程同学们自始至终民主、和谐、平等的合作探究,增强了同学们的问题意识,又使同学们品尝到成功的合作学习的喜悦。总之,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舒民主的情境氛围,激励学生不断思考,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体创造力。

二、从深入研究历史对象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勇于从不同的角度质疑、思考,不断增强学生创造性和发散性的问题意识

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我们学习历史也是如此。《标准》在教学建议指出“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横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与渗透。”所以,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变换不同的视角,多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变换不同的视角,会让我们对同一个知识点产生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从哪些角度质疑、发问呢?以下几个角度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的。

1、比较。历史事件大多由时间、地点、过程、人物、起因、性质、影响等要素组成。比较不同的历史事件,可以从这些要素出发,寻找他们的异同点,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例如,在中招复习中,引导学生从时间、原因、性质、重要战役等要素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异同。通过分析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两个跨度比较大的历史事件的理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熏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归纳。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性质、影响等要素归纳类似的一些类似的历史知识,例如,从时间角度归纳,1689年,俄国彼得大帝改革,同年还发生什么大事?(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从地点角度归纳,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欧洲本主义萌芽也开始于意大利,这是历史的巧合吗?为什么?从性质角度归纳,苏(俄)历史上有哪些改变社会性质的重大事件?(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91年苏联解体。)

3、例证。在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概括性很强的历史知识时,联系一些具体的、生动的事例,可以加强对历史的理解,同时,也体现了历史学科史论结合的特点。比如,在学习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这一课时,学生对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线索有了初步了解,有些问题意识很强的学生就会产生一个疑惑:既然文化大革命是领导者错误发动的,那么当时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应该负多大的历史责任?这时我播放陕北民谣《东方红》,激发学生讨论:如何评价历史伟人毛泽东?同学们积极发言,有的说:“他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有的说“他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有的说“他晚年被人利用,轻率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在同学们各抒己见的时候,我及时抛出唯物主义观点:我们应该一分为二,联系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最终一篇篇精彩的说理性强的优秀文章张贴在学校橱窗里,同学们对伟人毛泽东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也体会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更好的了解过去,审视今天,瞻望明天。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途径 意识 初中历史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