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2024-05

温病教学中应用“以纲带目”教学法的探讨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温病学是基础向临床过渡的桥梁课程,对于中医药高校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温病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的困难性,“以纲带目”教学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体在温病教学中,主要分为以病为纲、以史为纲、以医家为纲3种方式。“以纲带目”教學法为提高温病学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以纲带目;教学方法;温病学;中医药高校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9.04.018

中图分类号:R2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9)04-0070-03

Abstract: The course of Febrile Diseases is a bridge course from the basis to clinic,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ents of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articularity of febrile diseases determines the difficulty of the teaching. The teaching method of “guiding the outline with the subject” has rich connotation and various forms. Specifically in the teaching of febrile diseases, there are mainly three ways: outline with diseases, outline with history, and outline with doctors. The teaching method of “guiding the outline with the subject” could provide new ideas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is course.

Key words: guiding the outline with the subject; teaching methods; course of Febrile Diseases;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温病学是中医学经典课程,是学习中医学的必修课。温病学的理论经验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长期以来一直指导着临床实践。作为衔接临床与理论的桥梁,温病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习好温病成为广大中医学子迈入中医殿堂的重要一步。好的教学方法对于温病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掌握温病知识。“以纲带目”教学法是执简驭繁的教学方法,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应用于温病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温病学的特殊性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主要是阐述温病的病因、发病、病理变化、诊断方法、治疗及其预防方法,从而有效防治急性外感热病,并为临床内外妇儿各科有关病证的防治奠定基础[1]。

1.1  学科双重性

刘景源教授指出,从学科性质来说,温病学应该是临床课程,但是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讲基础理论知识,所以应列为从基础向临床过渡的桥梁课程,可以说是临床基础课程;并提出温病学说与伤寒学说不同,温病学说形成年代较晚,到现在约260年,在中医学领域里是一个年轻的学科[2]。对于温病的学科性质,张之文教授提出从温病学概念内涵所包括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分析,温病学属于临床学科性质。但是温病学的基础理论及其独特的诊疗方法又是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故一般称温病学为经典学科也是理所当然的[3]。孟澍江教授提出温病学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可以归纳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能够有效指导临床实践两点。温病学是一门具有临床学科性质的学科,又是一门具有基础学科功能的学科,因而它的学科性质是具有双重性的[4]。

1.2  学科构建时代

温病学形成年代较晚,并不是指温病学历史短暂,而是相较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学科而言,其完善理论体系的提出相对较晚,虽然早在《内经》等著作中就有温病内容的相关论述,但由观点、理论到学科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温病学学科发展性较大,且随着更多未被控制的感染性疾病、未知的感染性疾病的出现,既往温病学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现代温病学应时而生,成为解决温病学历史争端、对应现代疾病谱变化的新学科。反观《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学科,在教材建立后,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变动,但主体架构依然未发生改变。而温病学则在不断的细化和完善中。

1.3  争议多,时代性强

理论观点争议多、学科时代性强是温病学另一重要特点,争议性与温病学应时发展、不断完善的时代性特点是一致的。温病学是在《伤寒杂病论》《内经》等温病学观点的基础上,经过多位不同时期的医家不断完善形成的,在温病学学科体系构建过程中,不同时代的医学特色均被融入其中。由于非一人之作,所以温病学中呈现多元化并存局面,发病学说的伏气与新感之辨、学科类型的寒温之争等都是学科中存在的争议,且随着古代经典内容与现代传染病学知识相融合,温病学既要在经典中求纲目,又需要在实践中谋发展。现代医学与中医经典理论结合、多元化并存的局面也导致了温病学争议性观点的存在。

2  “以纲带目”教学法

纲者,纲领、纲目、纲要之意,东汉·许慎《说文》载“纲,维紘绳也”,言纲乃提网之总绳。《尚书·盘庚上》云“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言事物有纲则有条不紊。纲指事物的法度,是提挈引领的总要;目者,细目、要目、细节之意,《尔雅·广诂》言“目,要也”。《韩非记·外储说右下》云“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则鱼已囊矣”,言纲举则目张,意指把握总要、重点,则细节、次要内容也能够掌握。

“以纲带目”教学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达到纲举目张的学习效果,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首先介绍所学内容的主要纲要,然后通过纲要引出细节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而不是漫无目的、散乱的学习。“以纲带目”教学法的纲并不是单纯的教材目录,而是对于教学内容提炼出来的简明扼要的纲,具有一定规律性,根据教学侧重点不同其所列之纲也有所不同。

3  “以纲带目”教学法在温病学中的应用

国医大师张灿岬早年执教温病,在其温病教学中强调,对于“初学之人,意在简要,授以规矩准绳,理法自明”[5],实际上就是“以纲带目”教学法的论述。温病学是一门临床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是古代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认知理论相结合所得,温病学历史时间跨度大,理论观点多元化、争议多。针对其学科特点,温病教学中应用“以纲带目”教学法主要分为以病为纲、以史为纲、以医家为纲三大类。

3.1  以病为纲

温病学疾病名目繁多,分类方法多样,且随着温病学与现代传染病学的结合,中西病名混用,导致温病学病名日渐增多。赵绍琴教授认为关于温病的病名,历代温病学家的说法不尽相同,对每一个病名的理解亦不完全一致。因而,难免有一病数名,或名同而病异的混乱现象,使初学者难于掌握。温病病名的复杂性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以此作为一种对温病进行分类的方法,也有其一定意义。但总体来看,名称虽多,就其病变性质而论,不外温热病与湿热病两大类别[6]。以病为纲教学方法的应用必须先对温病学病名进行规范化,而赵绍琴教授的观点给我们以启示,对于温病病名要做到纳新而不废古、分类以统诸病,这种分类方法能够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在授课过程中,介绍温病学病名的特点,提出简单的病名分类方法,介绍某类温病共性,然后逐一列述其病名细目及内容。如清代叶天士《温热论》载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意指湿温为病,因体质差异、邪气偏胜、主病脏腑不同,而形成“脾湿”“胃湿”两类[7]。以湿温为纲,以脾湿、胃湿为目。再如吴鞠通《温病条辨》“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则温病为纲,具体疾病为目。需要明确的是,过分强调现代医学病名等同于温病某类,容易导致学生记忆混乱,不能理解疾病本意,重视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但不能舍本逐末,丢掉中医学的特色。如温病学教材论述大头瘟一病,言现代疾病颜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表现与大头瘟相符者,可据此论治。以大头瘟为纲,以现代疾病为目,却又强调临床实际,不生搬硬套。

3.2  以史为纲

李士懋提出,温病学的形成,无疑是中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但其中颇多疑窦,致使后人争论不休。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皆取决于对温病本质的认识[8]。而想要正确认识温病的本质,就必须追本溯源,探源析流,从温病的历史沿革去分析理解。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200余年的历史,大致可分为萌芽、成长、完善和发扬4个阶段。根据温病学发展的历史,以时间为主线,以纲带目,论述各个阶段的代表医家、主要医学作品、学术观点及发展的特点。温病学是广大中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对于经验的总结,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新的内容。在以史为纲的教学中,不能抛掉建国后温病学发展的成果,这些成果符合时代要求,在授课过程中,这些内容能够增强学生临床的自信心和对中医的自豪感,激发学习热情。源清则流澈,从温病本源出发,不断对于温病学内容做加法,让学生了解整个温病学发展史,以史为纲,条理清晰,符合学生诉求。5版《温病学》教材将温病学发展分为:战国到唐代、宋到元代、明到清代、新中国成立前后4个时期,对于其中每一时期的学术特点、代表著作进行论述。例如,以宋到元代时期为目,举例论述,对于朱肱辛温之剂佐入寒凉的介绍,就是具体的目;又如,对于王安道“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学术思想进行论述时,列举吴鞠通对其“始能脱却伤寒,辨证温病”的论述,体现了温病教学以史为纲,但不是绝对地切分,而是有条理性、联系性的学习。

3.3  以医家为纲

以医家为纲的教学方法主要用于对于温病学经典内容的教学。温病学经典是温病学理论的源头,具有重要意义。张思超教授强调温病经典是中医经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术、中医临床、中医文化的重要源泉。言简理奥的中医温病学古典经文,承载并蕴藏着中医外感热病的临床大智慧。熟谙经典,发皇古今,由博返约,是中医人成才的必然过程[9]。由于温病学经典的重要性,就要求教师必须讲好温病经典,而如何把握好温病经典,以医家为纲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以医家为纲,而后对温病学代表性医家及其著作和学术思想进行简要介绍。例如,由叶天士的《温热论》可引申出卫气营血辨证的内容。以医家为纲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医家之间的差异性对比,同时也需要明确医家间的联系,例如,吴鞠通对于叶天士学术思想的继承,在其《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医医病书》中,均对叶氏思想有所发挥。以某一位医家学术思想为纲,具体疾病或治法方药为目,以纲带目,亦是常用教学方法,例如,以吴鞠通为纲,分别论述其对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等不同类型的温病,能更好地把握吴氏学术思想;又如,方药中《温病条辨讲解》即是在吴鞠通原有布局上,遵从原文结构,据病阐发,学习经典的方法。

4  小结

“以纲带目”教学法是一种执简驭繁的教学方法,结合温病学学科特点及教学难点,针对不同内容,灵活变通,能够更好地促进温病学的规范化教学,将温病学内容系统化,便于教师更好地授课,增强学生学习温病学的积极性,更好地掌握温病学的特点,条理清晰地把握温病学内容,夯实基础,促进理论到临床实践的转换。

参考文献

[1] 谷晓红,冯全生.温病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

[2] 刘景源.刘景源温病学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3] 张之文.张之文温病学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

[4] 孟澍江.孟澍江溫病学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

[5] 张灿岬.实用温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1.

[6] 赵绍琴.赵绍琴医学全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7.

[7] 姚鹏宇,刘亚娟,张思超.浅析“胃湿”[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36(4):5-7.

[8] 李士懋,田淑霄.李士懋、田淑霄临床经验集:相濡医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69.

[9] 张思超.温病经典临床心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1.

(收稿日期:2019-04-01)

(修回日期:2019-05-22;编辑:魏民)

推荐访问:教学法 探讨 教学中 纲带目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