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2024-05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的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始终把讲政治摆在党的建设的突出位置,在党的政治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力地推进了党的各项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的政治建设中的政治路线、坚定“两个维护”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等若干问题进行探讨,总结历史上党的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基本经验和实践指导,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新中国70年;党的政治建设;政治路线;“两个维护”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9)03—0015—06

[作者简介]黄德锋,男,江西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红色文化与执政党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党建思想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的政治建设中的政治路线、坚定“两个维护”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等若干问题进行探讨,总结历史上党的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基本经验和实践指导,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政治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政治路线是党全部活动的生命线,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就是确立和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有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党就能不断开辟正确道路并沿着这一道路胜利前进。党在不同时期实现其历史使命的伟大进程中,政治路线往往起着决定作用。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因此,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始终是决定党和国家事业生死存亡的政治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吸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政治路线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积极探索发展道路这个政治方向问题,而这又集中表现为党在这一时期的政治路线。毛泽东同志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党能否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的基本路线,关系到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政治路线作为政党的基本纲领,集中反映了黨在不同时期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目标。列宁指出:“一个政党如果没有纲领,就不可能成为政治上比较完整的、能够在时态发生任何转折时始终坚持自己路线的有机体。”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任务,确定党的政治目标和政治方向,从而制定出政治路线,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这是我们党在政治建设中得出的基本结论。

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通过对中国基本国情和革命形势的正确分析和判断,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终于找到一条引领中国革命成功的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的伟大目标。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二十四年来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了,并且还在证明着,毛泽东同志所代表的我们党和全国广大人民的奋斗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政治路线始终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问题。1949年,中央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实现了党在夺取全国政权后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就把恢复和发展经济摆上自己的工作日程。当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结束时,党中央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又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毛泽东同志作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讲话,以及党的八大对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国内主要矛盾的转变的正确分析,可以说是这一时期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主要成果,为以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以来近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奠定了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发展基础,也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但是,受当时国内外复杂形势的影响,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出现重大的失误,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的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在“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下,放弃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1978年12月,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作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政治路线就是在20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此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命运的道路问题。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对于指导全国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在党的基本路线中增加了“和谐”的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党的基本路线中增写了“美丽”,把原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修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修改充分体现了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认识以及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因此,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明确党的基本路线,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基本国情的发展道路。7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这条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长期的艰辛探索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正如邓小平同志所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因此,不管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对党的政治路线的深刻认识和经验总结。

二、坚定“两个维护”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的领导。毛泽东同志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1957年他又讲:“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邓小平同志也认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十九大新修订的党章中就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由此可见,没有党的领导,或者党的领导受到削弱,都会严重影响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不管以后面临什么问题和挑战,我们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根本保证。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列宁看来,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地位,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重要保证。他提出:“誰要是因为俄共(布)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就否定权威,削弱党的领导,谁就是无政府主义的支持者……任何对党中央权威的削弱,都是对反动势力的帮助。”毛泽东同志指出:“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中央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破坏这种必要的统一,是不允许的。”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没有这一条,就是乱哄哄,各行其是,怎么行呢?不能搞‘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不能搞违背中央政策的‘对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维护党中央权威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关系党、民族、国家前途命运”。他在多次讲话中都强调坚持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极端重要性。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要政治上坚定、在思想上自觉、态度上坚决、行动上果断。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央的话不听,国务院的话不听,这不行。特别是有困难的时候,没有中央、国务院这个权威,不可能解决问题。有了这个权威,困难时也能做大事。”2014年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党的各级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的教育,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016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强党的领导关键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四个意识”体现了我们党对坚持集中统一领导和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正确认识,是我们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对党建规律探索的新成果。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全党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这“四个意识”中,强化核心意识是根本。因此,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根本就是要维护领袖的核心地位。1873年,恩格斯专门发表著名的《论权威》一文,指出:“权威和服从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确定的,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无产阶级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夺取政权以后,都必须维护无产阶级专政的权威,利用这个权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新政权,并运用这个政权去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列宁强调:“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他明确提出:“培养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中国共产党在加强党的领导核心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就充分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但党的领导核心不是自封的,而是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是被群众所公认的权威,有着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基础。党在一定的社会形势下选择什么样的人或集团作为领导核心,是保证党的正确方向,带领全党和人民群众不断走向胜利的关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党终于在土地革命战争的最后时期,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和全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最大成就,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最大保证。”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历史也充分证明了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重大意义和实际作用。邓小平深刻地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因为有毛主席作领导核心,‘文化大革命’就没有把共产党打倒。第二代实际上我是核心。因为有这个核心,即使发生了两个领导人的变动,都没有影响我们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始终是稳定的。”他进一步强调,“开宗明义,就是新的常委会从开始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注意和维护这个集体和这个集体的核心。”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明确了习近平同志在全党和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进一步强化了习近平同志的领导核心地位。栗战书同志指出:“深刻认识维护党中央权威与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高度统一的,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中央权威首先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当前,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国内外各种不确定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全党同志必须更加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两个维护”,始终做到政治上坚定拥护核心、思想上高度认同核心、行动上坚决追随核心、组织上自觉维护核心、情感上衷心爱戴核心,这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政治保障。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近14亿人口和8900多万名共产党员,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时代任务,必须始终做到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切实维护领袖的核心地位。只有这样,国家发展、人民生活、民族复兴才能有坚实保障,这是70年来我们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深刻认识和经验总结。

三、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70年来,我们党坚持正确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执政之本,把群众的利益放在自己最高位置,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不变的初心和使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执政基础更加广泛、执政根基更加夯实、执政地位更加稳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群众”有着丰富的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列宁继承了马克思的群众观,他强调:“正是劳动群众才应该是全部国家生活的基础。”毛泽东同志历来关心群众生活,重视群众工作,还在中央苏区时期,就提出“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问题,他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由此,我们党逐渐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赢得了亿万人民群众的倾力支持,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国家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毛泽东同志经常走到群众中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疾苦,要求共产党人始终保持革命戰争年代的群众感情,他指出:“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这两条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邓小平同志始终关心百姓疾苦,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他指出“要坚决批评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的错误”。他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和胆识反思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验教训,他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他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一条中国人民走向富裕幸福的康庄大道,他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厚的人民情怀。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根基。当前,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各种矛盾和问题突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我们党形成了新的考验和挑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克服当前的困难和挑战,不断增强党的执政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生活“念兹在兹”,他走遍全国访贫问苦,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充分地体现了他深厚的民生情怀。他明确要求:“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大刚闭幕,他就提出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之后,他又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在短时间内解决1亿多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赢得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十九大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决清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以优良的党风和良好的作风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方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归根到底是不断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从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样才能从人民群众当中获取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力量;另一方面,党的政治建设的成效如何最终必须由人民来评判。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一形象生动的精辟论述时刻提醒我们,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做好党的一切工作最高标准,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能否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不仅是方式方法问题,更是政治立场问题。建国后,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要“向群众寻求真理”、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他明确指出:“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就是我党从来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问题。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邓小平同志认为:“只要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地做工作,把道理向群众讲清楚,就能得到群众的同情和谅解,再大的困难也是能够克服的。”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胡锦涛同志也指出:“九十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新时代我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更加注重发展和生活的质量,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环境和安全等方面的期待越来越高,这些对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面对新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政治建设中始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筑牢执政之基,夯实执政之本,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在执政党建设特别是在党的政治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不同历史时期加强党的领导,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政治建设问题关系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制定和执行,关系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两个维护”,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这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责任编辑:彭银春

①《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载《人民日报》2018年1月6日。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47页。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9页。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72页。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41页。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载《求是》2013年第1期。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1页。

推荐访问:若干问题 新中国成立 年来 思考 政治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