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2024-05

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6篇

| 来源:网友投稿

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6篇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市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市科技局局长霍建君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目标,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6篇,供大家参考。

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6篇

篇一: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市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市科技局局长霍建君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目标,通过政策引导、主体培育、平台打造、载体带动等一系列举措,使企业的科技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为加快推进我市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积累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一、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现状从科研机构建设层面看,目前我市工业企业设立科研机构的总数达到183家,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的比例达到51.4%,科研机构平均拥有科技人员数为23人。同时,市级以上各类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已增至54家,其中省级以上12家,各中心累计拥有各类科技人员3365人,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7%。三年来,各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2.8亿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3.6%,获得各类授权专利1615件,承担实施宁波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236项,引进博士、硕士生及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190人,开发的新产品帮助各依托企业累计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249.1亿元,占企业销售总额的69.4%。从科研经费投入层面看,2007年全市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累计达到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在宁波各县(市、区)中居第三位,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6.4亿元,

  1

  占科技活动内部经费支出总额的81.7%,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比上年增长18.5%。同时,我市企业科研经费规范建账的意识进一步增强,目前经税务部门初步审核,我市2007年度可享受企业技术开发费150%抵扣的企业已增至14家,抵扣额6972.9万元,同比增长65.7%,加计额为3486.5万元,预计企业可使企业少缴所得税额958.8万元。

  从科技创新人才层面看,目前我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0.9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1万人,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2万人,每万人口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056人。据对我市324家有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企业的调查,这些企业已有各类科技活动人员5672人,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3187人,具有高级和中级职称的人数分别为610人和2476人,科技活动人员占企业职工总人数的比例达到4.1%。同时,35家宁波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人才的效应尤为突出,共集聚和吸引各类人才3250人,占企业职工总人数的比例达到19.4%。

  从创新成果层面看,今年以来,我市已累计申报宁波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44项,其中国家级58项;已推荐上报宁波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7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6项。今年1-5月份,我市规模以上企业已实现新产品产值72.2亿元,同比增长21%,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8.8%,已累计新增宁波市级以上新产品96只;获得授权专利1154件,其中发明专利23件、实用新型专利426件,授权总量累计达到10523件(在全省率先突破1万件)。

  从科技型企业层面看,目前我市有各类科技活动企业324家,其中宁波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5家,在全市百强企业和

  2

  百家纳税大户中,科技型企业占了半壁江山。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步提高,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点,并形成了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两大百亿产业群,今年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共创产值96.68亿元,同比增长21.9%,高出全市工业总产值增幅11.4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3.9%,预计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将达到22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将达到24%。今年1-5月份,全市24家产值超2亿元工业企业中,科技型企业占了50%,累计实现产值44亿元,同比增长25.3%,高出全市规模企业平均增速11.5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科研经费投入仍显不足。近年来,我市企业技术开发经费、R&D经费投入总量虽然呈增长趋势,但还远远不够,特别是2007年全市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0.9%,低于全省平均值1.3%的水平。市财政科技经费投入虽然每年逐步递增,但仍跟不上我市经济发展的速度。研发投入的不足,导致多数企业无力进行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战略研究,技术创新活动普遍维持在一些低端技术的研发上,制约了企业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只有10家(鄞州已达29家、北仑已达17家),宁波市级只有25家,并且我市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大量集中在家电、化纤、轴承等行业,而对照国家新修订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要求,我市企业符合条件的不多,重新认定和申报的形势不容乐观。同时,从2007年度统计数据看,各镇(街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3

  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其中产值超30亿元的有4个,不足6亿的有3个。

  3、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亟待增强。目前我市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家数不足全部规模企业的五分之一,大部分企业新产品开发意识有所提高,但由于科技创新人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不多,模仿跟踪多,自主开发能力不强。在征集企业技术难题时,部分企业没有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应付了事的多。我市企业每年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较多,但覆盖面不广,且绝大多数集中在家电行业,化纤、轴承、汽车零部件等主导行业中数量很少。在市里组织的一些科技合作活动中,企业家亲自参与的不多。由于企业负责人对科技研发投入重视不够,目前技术开发费150%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情况不是很理想。

  4、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尚需加强。为企业提供专利申请、技术价值评估、信息咨询等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很少,且服务功能单一、专业化程度不高,尚无法满足企业创新需求。在我市的一些主导产业中尚缺少一批以共性技术服务为切入点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同时,有关职能部门间支持平台建设的工作合力不够,平台建设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仅靠某个部门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三、下一步对策措施1、坚持“工业立市”战略不动摇,明确创新发展的总方向。在当前企业面临困难,企业家信心指数不高的情况下,作为政府和政府部门,最重要的一条是坚定“工业立市”战略不动摇,明确创新发展的总方向。当前我市经济既是传统产业发展的困难

  4

  期,更是依靠科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期,要坚定走科技创新必由之路,重燃企业家创新创业信心指数,激发企业创新创业热情,努力把企业家的关注点集中到创新,兴奋点引导到创新,利益点荟萃到科技进步。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坚持创新,某种程度上通过困难倒逼,我市的产业层次一定能上新的台阶。

  2、服务企业发展模式转型,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努力促使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带动性强的高新技术项目生根开花。针对我市创新人才缺乏,创新力量薄弱的现状,必须借助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力量,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坚持“领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针,有针对性地开展“百家企业进院校,千名专家到企业”活动,带领企业走进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定期举行科技项目发布会,招引外部科技资源,支持和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产学研联合实体,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创新问题以及转型发展问题。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科技合作,抓紧建设虚拟科学院、市产学研联合研究院等,拓展产学研合作渠道和方式,利用网络、会展、论坛等载体,进一步提高科技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为企业集聚科技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3、帮助指导企业应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提升传统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传统产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传统产业的改造将成为我市结构调整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努力提高传统产品的科技含量,积极收集我市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及关键性技术难题,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与此同时,分类有序地推进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进一步总结经验,规范其认定、考核和奖励办法。在家电、化纤、轴承、汽车零部件等重

  5

  点优势行业,通过公开招标形式,利用政府引导、多方投资的模式,组建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应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是抓好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品的融合,使传统产品焕发新的生命力。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另一方面更要鼓励企业加快现有生产装备改造,提高装备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企业实施ERP等制造管理过程信息化,从整体上提升我市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鼓励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加强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产品扶持,提高批量生产能力。对列入国家高新技术及产业领域的产品,按其销售额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通过排摸,对具有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高科技项目,政府各部门共同形成合力,帮助解决生产要素制约,促进企业尽快上马投产。

  4、积极培育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支持科技含量高、正在实施的科技项目实行产业化。要从根本上扭转我市经济结构的现状,必须进一步整合有效资源,把鼓励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大力扶持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发展。一是在政策方面要重点倾斜,尤其是加大对企业前期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用足用好“存量政策”,防止“政策放空”,化解他们在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化方面面临的风险。二是在融资方面要放宽政策,要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担保资金,以帮助他们解决发展过程中融资困难的问题,同时加强与银行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争取他们能给予企业前期技术开发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坚定企业发展信心。三是鼓励投资公司积极参与中小企业科技项目风险投资,对风险投资公司参与中小企业科技项目投资的给予政策支持。四是优化发展环

  6

  境,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建立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等的长效服务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努力营造一流的“软硬件环境”。

  与此同时,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组织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建立重点项目保护目录,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产品及其项目采取保护、跟踪、扶持措施,抓好已批准国家级项目的实施。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加快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鼓励企业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加快公司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视管理创新,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决策和经营分离,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管理、运营体制和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

  5、深化帮企扶企惠企的三项实质性工作。一是积极主动地抓好150%加计抵扣除政策的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150%加计扣除政策是一项含金量十分高的扶植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执行不够理想。下一步,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与沟通,加大对企业的指导、政策的宣传、企业技术开发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把落实技术开发费享受财税优惠政策作为扶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重点。二是积极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工作。着手研究申报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主动上门开展指导工作。三是大力扶持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发展。主动出击,努力招引专利申请、技术价值评估、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以进一步满足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各方面需求。

  6、加大创新成果、专利的保护力度,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加强指导。以点带面,大力推进企业专利试点工作,培育和创建

  7

  各级专利示范企业,加大专利成果产出力度,抓好重点企业的申请量,确保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增幅10%以上。加强服务。完善专利检索服务平台,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快企业专利数据库建设。加强与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的协作。加强专利代理服务机构建设,鼓励中介服务机构开展专利申请等科技服务。加强管理。我市是一个专利授权大市,但近年来专利纠纷也比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所以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及环境建设,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扩大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和力量,有可能的话组建市知识产权局,同时成立市专利协会。加大专利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环境,保护专利权人的正当权益,着力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八年七月二日

  8

篇二: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市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市科技局局长霍建君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目标,通过政策引导、主体培育、平台打造、载体带动等一系列举措,使企业的科技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为加快推进我市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积累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一、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现状从科研机构建设层面看,目前我市工业企业设立科研机构的总数达到183家,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的比例达到51.4%,科研机构平均拥有科技人员数为23人。同时,市级以上各类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已增至54家,其中省级以上12家,各中心累计拥有各类科技人员3365人,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7%。三年来,各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2.8亿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3.6%,获得各类授权专利1615件,承担实施宁波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236项,引进博士、硕士生及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190人,开发的新产品帮助各依托企业累计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249.1亿元,占企业销售总额的69.4%。从科研经费投入层面看,2007年全市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累计达到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在宁波各县(市、区)中居第三位,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6.4亿元,占科技活动内部经费支出总额的81.7%,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比上年增长18.5%。同时,我市企业科研经费规范建账的意识进一步增强,目前经税务部门初步审核,我市2007年度可享受企业技术开发费150%抵扣的企业已增至14家,抵扣额6972.9万元,同比增长65.7%,加计额为3486.5万元,预计企业可使企业少缴所得税额958.8万元。从科技创新人才层面看,目前我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0.9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1万人,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2万人,每万人口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056人。据对我市324家有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企业的调查,这

  1

  些企业已有各类科技活动人员5672人,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3187人,具有高级和中级职称的人数分别为610人和2476人,科技活动人员占企业职工总人数的比例达到4.1%。同时,35家宁波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人才的效应尤为突出,共集聚和吸引各类人才3250人,占企业职工总人数的比例达到19.4%。

  从创新成果层面看,今年以来,我市已累计申报宁波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44项,其中国家级58项;已推荐上报宁波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7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6项。今年1-5月份,我市规模以上企业已实现新产品产值72.2亿元,同比增长21%,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8.8%,已累计新增宁波市级以上新产品96只;获得授权专利1154件,其中发明专利23件、实用新型专利426件,授权总量累计达到10523件(在全省率先突破1万件)。

  从科技型企业层面看,目前我市有各类科技活动企业324家,其中宁波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5家,在全市百强企业和百家纳税大户中,科技型企业占了半壁江山。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步提高,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点,并形成了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两大百亿产业群,今年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共创产值96.68亿元,同比增长21.9%,高出全市工业总产值增幅11.4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3.9%,预计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将达到22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将达到24%。今年1-5月份,全市24家产值超2亿元工业企业中,科技型企业占了50%,累计实现产值44亿元,同比增长25.3%,高出全市规模企业平均增速11.5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科研经费投入仍显不足。近年来,我市企业技术开发经费、R&D经费投入总量虽然呈增长趋势,但还远远不够,特别是2007年全市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0.9%,低于全省平均值1.3%的水平。市财政科技经费投入虽然每年逐步递增,但仍跟不上我市经济发展的速度。研发投入的不足,导致多数企业无力进行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战略研究,技术创新活动普遍维

  2

  持在一些低端技术的研发上,制约了企业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只有10家(鄞州已

  达29家、北仑已达17家),宁波市级只有25家,并且我市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大量集中在家电、化纤、轴承等行业,而对照国家新修订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要求,我市企业符合条件的不多,重新认定和申报的形势不容乐观。同时,从2007年度统计数据看,各镇(街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其中产值超30亿元的有4个,不足6亿的有3个。

  3、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亟待增强。目前我市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家数不足全部规模企业的五分之一,大部分企业新产品开发意识有所提高,但由于科技创新人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不多,模仿跟踪多,自主开发能力不强。在征集企业技术难题时,部分企业没有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应付了事的多。我市企业每年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较多,但覆盖面不广,且绝大多数集中在家电行业,化纤、轴承、汽车零部件等主导行业中数量很少。在市里组织的一些科技合作活动中,企业家亲自参与的不多。由于企业负责人对科技研发投入重视不够,目前技术开发费150%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情况不是很理想。

  4、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尚需加强。为企业提供专利申请、技术价值评估、信息咨询等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很少,且服务功能单一、专业化程度不高,尚无法满足企业创新需求。在我市的一些主导产业中尚缺少一批以共性技术服务为切入点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同时,有关职能部门间支持平台建设的工作合力不够,平台建设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仅靠某个部门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三、下一步对策措施1、坚持“工业立市”战略不动摇,明确创新发展的总方向。在当前企业面临困难,企业家信心指数不高的情况下,作为政府和政府部门,最重要的一条是坚定“工业立市”战略不动摇,明确创新发展的总方向。当前我市经济既是传统产业发展的困难期,更是依靠科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期,要坚定走科技

  3

  创新必由之路,重燃企业家创新创业信心指数,激发企业创新创业热情,努力把企业家的关注点集中到创新,兴奋点引导到创新,利益点荟萃到科技进步。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坚持创新,某种程度上通过困难倒逼,我市的产业层次一定能上新的台阶。

  2、服务企业发展模式转型,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努力促使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带动性强的高新技术项目生根开花。针对我市创新人才缺乏,创新力量薄弱的现状,必须借助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力量,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坚持“领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针,有针对性地开展“百家企业进院校,千名专家到企业”活动,带领企业走进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定期举行科技项目发布会,招引外部科技资源,支持和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产学研联合实体,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创新问题以及转型发展问题。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科技合作,抓紧建设虚拟科学院、市产学研联合研究院等,拓展产学研合作渠道和方式,利用网络、会展、论坛等载体,进一步提高科技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为企业集聚科技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3、帮助指导企业应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提升传统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传统产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传统产业的改造将成为我市结构调整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努力提高传统产品的科技含量,积极收集我市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及关键性技术难题,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与此同时,分类有序地推进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进一步总结经验,规范其认定、考核和奖励办法。在家电、化纤、轴承、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优势行业,通过公开招标形式,利用政府引导、多方投资的模式,组建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应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是抓好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品的融合,使传统产品焕发新的生命力。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另一方面更要鼓励企业加快现有生产装备改造,提高装备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企业实施ERP等制造管理过程信息化,从整体上提升我市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4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鼓励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加强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产品扶持,提高批量生产能力。对列入国家高新技术及产业领域的产品,按其销售额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通过排摸,对具有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高科技项目,政府各部门共同形成合力,帮助解决生产要素制约,促进企业尽快上马投产。

  4、积极培育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支持科技含量高、正在实施的科技项目实行产业化。要从根本上扭转我市经济结构的现状,必须进一步整合有效资源,把鼓励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大力扶持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发展。一是在政策方面要重点倾斜,尤其是加大对企业前期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用足用好“存量政策”,防止“政策放空”,化解他们在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化方面面临的风险。二是在融资方面要放宽政策,要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担保资金,以帮助他们解决发展过程中融资困难的问题,同时加强与银行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争取他们能给予企业前期技术开发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坚定企业发展信心。三是鼓励投资公司积极参与中小企业科技项目风险投资,对风险投资公司参与中小企业科技项目投资的给予政策支持。四是优化发展环境,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建立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等的长效服务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努力营造一流的“软硬件环境”。

  与此同时,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组织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建立重点项目保护目录,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产品及其项目采取保护、跟踪、扶持措施,抓好已批准国家级项目的实施。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加快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鼓励企业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加快公司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视管理创新,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决策和经营分离,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管理、运营体制和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

  5、深化帮企扶企惠企的三项实质性工作。一是积极主动地抓好150%加计抵扣除政策的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150%加计扣除政策是一项含金量十分高的扶植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执行不够理想。下一步,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

  5

  调与沟通,加大对企业的指导、政策的宣传、企业技术开发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把落实技术开发费享受财税优惠政策作为扶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重点。二是积极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工作。着手研究申报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主动上门开展指导工作。三是大力扶持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发展。主动出击,努力招引专利申请、技术价值评估、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以进一步满足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各方面需求。

  6、加大创新成果、专利的保护力度,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加强指导。以点带面,大力推进企业专利试点工作,培育和创建各级专利示范企业,加大专利成果产出力度,抓好重点企业的申请量,确保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增幅10%以上。加强服务。完善专利检索服务平台,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快企业专利数据库建设。加强与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的协作。加强专利代理服务机构建设,鼓励中介服务机构开展专利申请等科技服务。加强管理。我市是一个专利授权大市,但近年来专利纠纷也比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所以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及环境建设,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扩大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和力量,有可能的话组建市知识产权局,同时成立市专利协会。加大专利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环境,保护专利权人的正当权益,着力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八年七月二日

  6

篇三: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

  要鼓励科研的“冒险”精神,积极支持不违背基本科学原理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的“非共识”研究项目.

  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是金钱买不到的,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单纯靠投入换不来的。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持续增长我国的综合实力,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要靠科学技术,关键是自主创新能力要大幅度提高,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何总不如我们期望的呢?

  巨额投入≠能力提升

  对于我国科技工作的现状,政协委员十分担忧。今年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收到的聚焦科技创新的提案有107件。梳理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令人深思-—

  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已经连续多年无人问津.

  取得像胰岛素那样为世界所认同、并对全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成果长期没有。

  在汽车工业领域,我国自主研发、比较成熟的高端车型几乎没有,绝大多数车型来自于仿造,发动机等核心动力部件依赖进口。

  在大型民航客机制造等高端领域,我们仅限于总装、组装,核心尖端部件都源于进口.

  在医疗领域,所用最新的西药95%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所有尖端最新医疗设备95%以上来自西方国家,我们自主创新研发几乎为零。以CT为例,进口品牌最高已发展到640层CT、双源CT、能谱CT,而国产品牌64层CT还没能推出来,国产16层CT仍没有心脏扫描功能,差距越拉越大。

  据预测中国将会在2013年,成为世界研究与发展投资领域里新的领头羊。科技界的政协委员担心的是,虽然投入直线上升,却很难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尖端自主创新科研成果。北京糖尿病医院院长、英国皇家医学会院士王执礼委员感叹地说“只有经济总量而没有抢占科学技术制高点,我们永远要受制于人。”

  我国科技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使得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速度较进口品牌落后很多,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这种情况与我们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极不相符,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科技发展上不断增加的投入极不相符。

  为什么我们国家拥有大量的科研机构、大批的科技人才,却出不了高质量的科技成果?

  前几年,各方的意见集中在科研经费投入上。这几年国家大幅度增加科研投入,2000年到2010年,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从46。7亿元增长至324。0亿元,增幅为594%。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经费由13。5亿元增长到95亿元,增幅为604%。美国近10年研究和发展的投入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7%,欧盟27国为2.9%,中国为19。1%。我国科研经费增长的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令人瞩目。

  尽管科研创新总要有一个过程,不能急功近利,但是巨额投入与能力投入之间没有等号。遥感应用专家周成虎委员和中科院院士陈运泰委员说:“我国整体科研实力的提高一直令人不满意,与这种高强度投入很不相称.”

  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是金钱买不到的。我国科技发展的实践又告诉我们,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单纯靠投入换不来的.创新文化氛围缺失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原因可能很多,但我认为科研创新文化氛围的缺失和科技评价体系的扭曲是主要的原因。”化学专家王梅祥委员一语道破。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不仅由于社会外部环境不佳,而且科技人员从事原创研究的内在动力也不足。张庆成委员这样分析:“客观总结和科学分析世界科技发展和我国科技活动的现状,不难看出我国的基础科研、工程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等研究活动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原始创新性,缺乏重大原始创新的思想、方法、技术和产品.”

  王梅祥认为:“我们尚未在全社会形成真正的创新文化氛围,对‘新、奇、特'的思想和事物常持怀疑、否定甚至打击的态度。全社会也是为一味求稳、求全、求成功的理念所主导,结果导致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缺失。”。

  科学家们举了很多例子,比如:在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立项时,我们总是询问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进展,或询问他们是否获得成功。若国外无成功先例,我们自己的申报通常就被认为不可行或者可行性差,得不到资助和立项.

  比如,同全社会存在的“跟风"和追逐“时髦"的风气一样,在科技研究领域,不少科研人员也喜欢追“热点”,追逐知名科学家,追赶已获得国际大奖的研究方向,美其名曰是“对前沿科技热点的敏锐性”,久而久之却成为他人研究和研究方向的追随者,甚至是复制者,彻底失去了创造和创立前沿科技研究方向、引领发展潮流的能力。

  比如,学术界缺乏“批判、质疑和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评奖也已异化为追逐名利和荣誉的游戏。

  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到北京、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调研发现,部分省、市、地区企业、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在创新过程中热情虽然很高,但创新意识难以满足客观需要,在具体实施上感到很迷惘。出现这些问题在于没有具体的科学创新理论的指导,只是按照上级的部署搞创新。

  因此,王梅祥提出,现阶段要鼓励科研的“冒险”精神,积极支持不违背基本科学原理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的“非共识”研究项目。

  功利的管理引发恶性循环

  体制性的弊端,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瓶颈。

  “真正有价值的科研,要么着重于基础理论性研究,要么专注于社会实用领域研究,而这些科研课题,大多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功力才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而不是一朝一夕、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王执礼的看法代表了许多政协委员的意见。

  他们讲述了国内大多数科研院所的现状,大多有着逼迫学生必须在一两年内做出东西并发表文章才能毕业的制度,这样就逼得学生和导师无心也无力做真正有价值的理论基础性和前沿实用性的科研课题,而只模仿国外别人的课题,依葫芦画瓢,做一些没有原创性没有突破性的垃圾课题,最后匆匆发几篇无关痛痒的垃圾文章.这样,学生好毕业,导师好根据这些文章的数量申请科研经费。科研经费申请下来,又接着做另一些于社会没有多少价值的科研课题。如此恶性循环,实际上既浪费了国家的财政资源和导师、学生的精力与时间,又使中国的科研整体呈现出创新性和创造力的缺乏。

  这些情况触及到科研管理体制问题,王执礼说:科研管理体制比较保守、僵化,有些还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没有像经济领域一样完全实行对外开放,真正融入世界科技发展大格局,其中最严重的一点是:急功近利而又虚浮于事。

  科技界的政协委员特别呼吁:“我们的科研项目审批制度亟待改进。”他们说,现在国家把大量的科研任务交给政府科研机构承担,实行科研项目立项逐级申报、成果鉴定逐级审批,缺乏公平、公正、开放的竞争机制。这种非竞争机制,使得众多的研究院所在科研领域形成垄断地位。科研项目申请者如果与项目评审成员没有学术关系、师生关系,则很难获得批准,更不可能得到项目经费。这使许多非常优秀的年轻科技人员失去了发展机会,失去了创造优秀科研成果的条件。

  有的科研人员为获得项目、通过评审,把大部分精力用于人际公关,无心真正的科学研究。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学术论文数量接近世界前五名,而真正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比例,则位于世界100名以后,严重影响了国家科研事业的发展。正如周成虎、陈运泰委员所说:“一些科研学术带头人整天忙于东奔西跑争取项目,一个研究小组同时承担若干不同方向的研究项目,或者是承担相类似的若干小项目,项目多多,成果聊聊。造成此种结果的原因既有体制问题,也有机制问题,其中科研立项体制的不合理应得到纠正。”

  这样的科研项目审批制度容易滋生科研腐败,不仅腐蚀了政府官员,而且腐蚀了科技人员。时至今日还有人通过学术造假产生论文,搞虚假数字和简单重复劳动,浪费了宝贵的精力、财力。除了科研项目审批制度,如何建立科学的科技评价制度,也引起了政协委员的关注。王梅祥说,在我国,科技评价一直颇受争议,至今尚难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基础研究、工程技术以及新产品开发等不同研究属性的研究活动的评价标准时常互相混淆。结果是基础研究不注重原创性发现,工程技术研究不注重重大发明,产品开发人员不关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设计。更有甚者,临床医生也不比一心一意救死扶伤,却比发表的论文数量。

  在科技评价中重论文数量,轻科研质量,忽视科研的真正价值,忽视科技活动所解决的科学问题以及对科技发展的贡献.

  与此同时,在科技评价中缺乏批判和质疑的精神,自我吹嘘,相互吹捧的浮夸风仍较盛行,甚至也时有造假等违背科研道德规范的事件发生.

  大家都说,这样的科研管理体制不改不行了!

  轻视非职务发明阻塞创新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我国一方面严重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民间却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难以得到支持和承认。一方面我国90%以上企业没有专利,另一方面大量非职务发明专利成果却难以转化实施。这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李玉光注意到的。

  什么是非职务发明呢?它是指非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非依靠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若申请专利则专利权属于个人。

  据统计,自1985年起至2010年底,我国非职务专利授权总量累计已超182万件,占全部授权量的47%,相应的非职务发明人约140万人,形成了一个数量相当大的社会创新群体,其中既有科技人员和干部,也有个体工作者、农民、工人、医生、教师、退休人员和学生,这一群体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已不容忽视。但现实情况是,非职务发明难以得到科技界主流的重视和认可,难以得到金融投资界的支持,专利成果也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李玉光委员在《关于重视、支持非职务发明,促进科技创新的提案》中提出:虽然非职务发明专利水平参差不齐,但这是发明创新的源泉,其中不乏重大原创发明.现在缺少发现、鉴别、培育、支持这些专利成果的政策和机制,导致一些重大原创发明被埋没,也导致这一创新群体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有些人多年付出精力、财力执著于发明创造,得不到经费支持,家庭生活趋贫化。他们不仅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而且普遍存在不满情绪。李玉光认为,解决非职务发明人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也应该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

  与轻视非职务发明相仿的是许多高校、科研院所瞧不起横向合作,轻视社会服务,关起门来培养人才,关起门来搞学科建设,把论文、职称和奖励当作科研目的.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陶凯元委员说:近年来,企业研发投入逐年高速增长,已

  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70%以上.现在,有的高等院校主动深入企业、与企业合作研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样的高等院校获得来自企业委托的经费已经超过来自国家财政纵向科技经费的3倍。但是,也有许多高等院校不屑于同企业合作,致使我国协同创新动力不足.

  为什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样的科技公共资源只对体制内单位开放,将民间科技力量拒之门外?张庆成委员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体制封闭、崇洋媚外、文凭歧视是重要的原因。一说到原创科技,许多人只知道古时的“四大发明",这是何等的无奈。要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反思,全面进行改革.

  把科技创新搞上去,不仅是科技人员的使命,也是全社会的义务。

篇四: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科技局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更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创建独立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转变步伐,是现代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我市经济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要素制约,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加强我市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

  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为代表的综合类创新平台;二是以嘉兴毛衫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嘉兴市皮毛和制鞋工业科学研究所、杭白菊规范化生产技术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为代表的行业类创新平

  台;三是以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技术中心)为代表的企业类技术创新平台。

  (一)综合类创新平台——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综合类创新平台主要是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开展研发提供基础设施,同时为企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开展法律、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咨询和代理服务,提供保障条件,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人才,转移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重要基地。我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于2004年9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同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通过5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市加快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培育和发展高新产业的一个重要载体。截止目前,中心孵化面积1.7万平方米,产业化用房2.6万平方米(包括开发区参股的一幢标准厂房和租用的二幢标准厂房共14800平方米),现有在孵企业54家,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工、机电一体化、网络与软件、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电器等高新技术领域。在孵企业职工文化层次较高,大专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50%以上,其中博士7名、硕士12名。目前中心已培育规模企业4家,其中比华丽电子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2009年,科创中心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孵化器,在孵企业销售收入预计可超亿元。

  中心不但在科技企业孵化上取得明显成效,还在大院名校等创新资源和创新载体的引进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桐乡技术转移中心、上海高校桐乡技术转移中心、中科院电工所桐乡新能源中心、上海桐乡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台湾大学亚泰(桐乡)新能源科学研究院,北京红树林公司浙江分公司等相继成立并入驻,更加密切了我市企业跟大学、科研单位和国资企业的联系,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后盾。

  在管理体制上,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性质为国有独资企业,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注册资金人民币200万元。目前正在办理增资手续,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市经济开发总公司以实物资产投资20%的股份。科创中心现有管理人员9名。市科技孵化器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科技副市长任组长,发改局、经贸局、财政局、科技局、开发区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其主要职能是协调孵化器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决定孵化器运行中的方向和政策。

  (二)行业类科技平台建设日渐完善

  行业科技创新平台是整合集聚相关创新资源,支撑行业自主创新与科技进步的重大公共科技创新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建设主要依托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本领域广大中小企业、科研人员提供研发、中试转化、检测、设计、咨询、培训等服务,对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组织联合攻关,形成从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到产业化一条龙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区域创新集群。我市通过近十年的建设,目前共建有行业科技平台9家,其中浙江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1家(嘉兴毛衫产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2家(毛衫后整理技术、杭白菊规范化生产技术),嘉兴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4家(蚕业、鞋业、高桥蔬菜、皮草),桐乡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2家(大麻家纺、乌镇养鸭)。毛衫产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构架比较完善,运行良好,并创办了320毛衫设计创意广场,在省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正在申报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嘉兴市皮毛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先进的检测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后盾为今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杭白菊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也为各自行业的技术服务和产业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发展迅速

  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隶属于企业的具有高层次、高水平的研究与开发机构,中心任务是为本企业的技术进步服务,为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和生产技术水平提升提供技术和技术储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十多年来,我市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企业研发机构,截止目前,共建有桐乡市级以上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5家(由科技系统认定),技术中心89家(由经贸系统认定),其中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3家,省企业技术中心8家。全市企业已与全国80余所高等院校、100余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其中30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建创新载体15家。以研发中心为企业创新平台,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产学研联合开发,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的企业科技创新体系。

  二、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共识,各层面认识上还有一定差距。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科技、财政、税务、土地、建设等多个部门,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题需要多部门协调解决。虽然在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发展中建有协调机制,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还缺乏必要的政策和有效的具体措施。从我市综合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来看,虽然科技局制订了《桐乡科技创业服务中心2008-2012年建设规划方案》,但还没有上升到全市层面,难于在后续建设上形成合力。目前租用的11600平方米的孵化大楼容纳20多家企业已经呈饱和状态,服务功能难以发挥和拓展。而建成的新孵化大楼由于建设用地的限制,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增加幅度并不大。目前招商势头相当好,今年已批准入驻20家,预计到明年底现有的孵化厂房将全部用完(包括开发区划入的三幢标准厂房)。

  2、缺少规划,资源整合度不够高。目前我市创新平台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规范的管理,整合度不够高,难以形成资源共享的规模效益。比如我市科技孵化器建设长期处于走一步看一步的状态。2004年底开业时的规模仅5500平方米,不久已经捉襟见肘;搬迁到目前租用的11600平方米的孵化大楼也是权宜之计,容纳20多家企业已呈饱和状态,服务功能难以发挥和拓展。目前入驻的新孵化大楼由于建设用地的限制,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对于真正实现研发、服务、加速、产业化一条龙的科技孵化城存在巨大差距。同样,行业重大创新平台、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建设也存在建设目标不明确、服务不到位的情况,个别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存在重复建设问题。

  3、投入不足,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就我市科创中心建设经费投入而言,经费来源单一,由科技局从每年预算内的科技专项经费中安排;投入力度不大,2007—2009三年共投入1730万元,不足部份暂由中心贷款解决。每年我市孵化器建设市财政安排经费仅500万元,由于新大楼建设和房租数额较大,因此存在较大资金缺口,财政资金对平台建设引导作用还不够。在综合性、行业平台运行上,政府搭好台,唱戏的主角还是政府,市场经济的氛围还不浓,如毛衫平台虽然建有领导小组,基本完成了前期资源整合,但在实际操作上缺少抓手。由于其运行方式等问题的原因,对于真正毛衫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关键技术还是无法通过定向委托、联合招标等妥善解决,机制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平台本身作用的发挥。

  4、人才紧缺,创新能力相对滞后。创新平台在紧缺型专业人才引进服务方面还不能跟上企业创新需求的步伐,特别是一些紧缺的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海外留学归国人才,虽然引进方面下了一些功夫,但是留住人才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我市多数企业已认识到科研投入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多数也设立了研发机构,但普遍感到科研人才

  的匮乏和难以招聘到高层次人才。虽然与不少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但其中较大比例只是挂牌,提供的实际服务较少,科研人员落户桐乡为我市产业发展服务的更少。企业研发人才,特别是高级创新人才匮乏,已经成为我市自主创新的“瓶颈”。

  三、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

  科技创新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市处于新一轮经济发展的起点,无论传统产业的升级,还是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需要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

  1.加强领导,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协同机制。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培养创新人才、转化创新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项工作涉及面广,仅凭科技部门一家之力是难以做好的,必须得到领导高度重视,各方达成共识,充分调动力量,才能将这个重大工程抓好。因此建议成立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领导小组,市长、分管市长任正、副组长,科技、开发区、发改、经贸、财政、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任组员。各部门密切配合,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在全社会营造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

  2.科学规划,明确各类创新平台的建设目标。由于目前我市存在不同类别的创新平台,建设主体、发展目标和水平各不相同,因此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分类推进。

  对于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要加大投入、快速发展。要正视与兄弟县市的差距,快马加鞭,奋力追赶。根据市政府专题会议精神,在2012前,科创中心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建成55000平方米左右的集孵化、加速器、产业园和服务中心为一体的科技创业园,

  力争认定为国家级综合科技孵化器。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总投资2300万元的第一期工程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第二期工程计划2010年上半年启动,2011年底完工,在现科创中心大楼东侧建成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的孵化和加速器;第三期工程再建一幢孵化大楼,同时结合开发区和高铁新区规划,划出一定区域,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形成研发、服务、加速、产业化一条龙的科技孵化体系。

  对于行业科技创新平台,要结合实际、稳步发展。现有的几大行业创新平台,要针对各自行业特色,紧密结合产业,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的体制、机制,探索出一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科技创新规律和产业发展需要的新路子,在政府资助、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中寻求平衡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行业创新平台应有的作用。省级毛衫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要继续拓展功能,进一步支撑产业升级;皮草创新平台要瞄准省级重大平台的创建目标,完善机制,同时紧密结合我市皮草产业的实际需求,发挥优势,提升行业技术水平;新能源研发中心要以中科院电工所的技术为支撑,保持行业技术领先地位,充分体现竞争优势;农业产业的科技创新平台要加强与高校和研究院的联系,重点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科技部门引进的四川苍溪红心猕猴桃,已经种植成功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值得大力推广的农业产业,需要在现有基础上重点扶植,完善技术创新与服务平台,打造我市万亩长三角优质猕猴桃基地。

  对于企业研发中心,要政策引导、鼓励发展。我市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一直得到政策支持,在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措施,引导更多企业以各种形式,建设各类研发机构,如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等。争取通过一年的引导,实现亿元企业研发中心全覆盖;到2012年,争取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工程)中心达到2家以上、省级企业研发中心50家以上。

  3.加大投入,形成完整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抓科技创新平台,必须突出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使有限的人力、财力和设备集中用于重点行业、专业领域的科技攻关和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创新要素的作用。

  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抓好科技专项资金整合。这几年,我市科技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但是和兄弟县市相比偏少,如2008年财政决算的8400万科技经费中,科技部门实际掌握仅2100余万,大多分散在经贸、发改等各个部门,绩效不够明显。因此,既要加大投入,又要加以整合,特别是集中财力扶持创新平台建设。如市科创中心建设中,需要增加财政专项经费,还要辅以税费减免政策的支持。对于行业创新平台和企业研发中心,采取政策性补贴、科技项目等形式的支持。同时,建议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更多的社会风险投资企业投资初创型科技企业。

  另一方面,强化管理,创新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对企业的服务功能。首先要解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动力问题,解决好非政府投入与公共服务职能的矛盾。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行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做到平台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对象社会化、绩效评估科学化。进一步完善科创中心功能,加强对在孵企业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引进、发挥各类中介机构的作用,提供包括技术、专利、融资、财务、人才等方方面面的服务,努力形成一个多功能的服务体系,降低孵化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孵化成功率。

  4.拓展合作,吸引人才转化成果。积极引进大院名校,联合共建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虽然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科技合作,引进了中科院电工所、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创新载体,解决了不少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但是与嘉兴地区兄弟县市相比,规模较小、档次较低,差距比较明显,今后要花大力气引

  进更多国内一流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探索引进国外知名研究机构,使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落户我市,促成我市社会资本与高新项目的结合,达到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要正视科技创新团队、创新人才不足,特别是创新领军人才紧缺的客观实际,创新和完善机制,引进和培养一流的创新领军人才,特别是引进一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员,形成强大的创新团队。重点完善创新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借鉴湖州市“南太湖精英计划”做法,瞄准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及其优秀创新团队,设立专项资金,出台激励政策,依托创新平台,实现高层次人才为我所用,支撑我市经济新一轮发展。

篇五: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

  2018年3月16日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科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创新环境日益优化。通过深入实施“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我市创新主体和高新产业实现了加速发展。我市科技创新平台更加丰富,创新链和产业、资金链、服务链实现有效对接。科技创新为我市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但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四个不足”: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上步伐不快,全市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企业院士工作站数量不少,但是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低,参与市场竞争、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二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优惠政策落实不够,还没有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为辅助的投入体系。近年来,全市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远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投入不足成为本埠企业后续研发匮乏、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三是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不足。大多本埠企业对市场变化趋势缺乏深入研究,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研发推广力度

  不大,创新要素和生产要素不能有效组合,尤其是缺少自主技术和核心技术。新兴产业技术多数还处于追踪、模仿阶段,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业态培育滞后,技术集成化、经营信息化、质量标准化等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整体滞后。

  四是产业融合支撑不足。科技与文化、教育、旅游、生态、城市管理和服务业的渗透融合不够,科技投入、研发创新和推广应用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产业之间融合度不强、集聚度不高。自主研发创新、支持团队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氛围不浓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还没有真正形成。

  下步工作建议:(一)加大对地市重点科技项目的支持。作为边远城市,我市科技资源和资金都有限。但是我们也有一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秀科技项目,希望这些项目能够得到省里的重点支持,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带动主导产业的发展。(二)帮助引进产业亟需的高端技术人才。我市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对高端人才有较强的需求,由于我们的视野有限,层次不高,与产业高端人才很难建立联系。希望省里在这方面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三)组织开展高端技术交流合作。为了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我们也经常联合一些院校、科研机构组织开展一些技术交流合作,但是层次低、影响小,效果不理想。希望省里

  能针对全省各地市的情况,进行分类组合,组织开展一些专题性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高层次的技术交流合作,帮助我们引进一些优势项目和技术,促进产业的发展。

篇六: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

  2018年3月16日

  最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科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创新环境日趋优化。通过深切实施“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打算”,我市创新主体和高新产业实现了加速进展。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加倍丰硕,创新链和产业、资金链、服务链实现有效对接。科技创新为我市经济转型进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可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进展的要求也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址。要紧表此刻“四个不足”: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上步伐不快,全市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企业院士工作站数量很多,可是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低,参与市场竞争、带动产业进展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二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人材引进、科技功效转化等优惠政策落实不够,尚未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为辅助的投入体系。近年来,全市R&D(研究与实验进展)经费支出远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投入不足成为本埠企业后续研发匮乏、人材流失的要紧缘故。

  三是科技功效转化运用不足。大多本埠企业对市场转变趋势缺乏深切研究,新技术、新产品、新功效研发推行力度不大,创新要素和生产要素不能有效组合,尤其是缺少自主技术和核心技术。新兴产业技术多数还处

  于追踪、仿照时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业态培育滞后,技术集成化、经营信息化、质量标准化等科技功效转化运用整体滞后。

  四是产业融合支撑不足。科技与文化、教育、旅行、生态、城市治理和服务业的渗透融合不够,科技投入、研发创新和推行应用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产业之间融合度不强、集聚度不高。自主研发创新、支持团队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气氛不浓厚,公共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尚未真正形成。

  下步工作建议:(一)加大对地市重点科技项目的支持。作为边远城市,我市科技资源和资金都有限。可是咱们也有一些具有鲜明地址特色的优秀科技项目,希望这些项目能够取得省里的重点支持,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带动主导产业的进展。(二)帮忙引进产业亟需的高端技术人材。我市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进展对高端人材有较强的需求,由于咱们的视野有限,层次不高,与产业高端人材很难成立联系。希望省里在这方面给予咱们帮忙和支持。(三)组织开展高端技术交流合作。为了产业和企业的进展,咱们也常常联合一些院校、科研机构组织开展一些技术交流合作,可是层次低、阻碍小,成效不睬想。希望省里能针对全省各地市的情形,进行分类组合,组织开展一些专题性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高层次的技术交流合作,帮忙咱们引进一些优势项目和技术,增进产业的进展。

篇七: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

  2018年3月16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科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创新环境日益优化。通过深入实施“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我市创新主体和高新产业实现了加速发展。我市科技创新平台更加丰富,创新链和产业、资金链、服务链实现有效对接。科技创新为我市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但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四个不足”: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上步伐不快,全市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企业院士工作站数量不少,但是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低,参与市场竞争、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二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优惠政策落实不够,还没有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

  资本为辅助的投入体系。近年来,全市

  R&D(研究与试验发

  1

  展)经费支出远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投入不足成为本埠企业后续研发匮乏、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三是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不足。大多本埠企业对市场变化趋势缺乏深入研究,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研发推广力度不大,创新要素和生产要素不能有效组合,尤其是缺少自主

  技术和核心技术。新兴产业技术多数还处于追踪、模仿阶段,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业态培育滞后,技术集成化、经营信息化、质量标准化等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整体滞后。

  四是产业融合支撑不足。科技与文化、教育、旅游、生态、城市管理和服务业的渗透融合不够,科技投入、研发创新和推广应用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产业之间融合度不

  强、集聚度不高。自主研发创新、支持团队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氛围不浓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还没有真正形成。

  下步工作建议:

  (一)加大对地市重点科技项目的支持。作为边远城市,我市科技资源和资金都有限。但是我们也有一些具有鲜明地

  方特色的优秀科技项目,希望这些项目能够得到省里的重点支持,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带动主导产业的发展。

  (二)帮助引进产业亟需的高端技术人才。我市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对高端人才有较强的需求,由于我们的视野有限,层次不高,与产业高端人才很难建立联系。希

  2

  望省里在这方面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三)组织开展高端技术交流合作。为了产业和企业的

  发展,我们也经常联合一些院校、科研机构组织开展一些技术交流合作,但是层次低、影响小,效果不理想。希望省里能针对全省各地市的情况,进行分类组合,组织开展一些专题性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高层次的技术交流合作,帮助我们引进一些优势项目和技术,促进产业的发展。

  3

篇八: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

  2018年3月16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科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创新环境日益优化。通过深入实施“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我市创新主体和高新产业实现了加速发展。我市科技创新平台更加丰富,创新链和产业、资金链、服务链实现有效对接。科技创新为我市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但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四个不足”: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上步伐不快,全市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企业院士工作站数量不少,但是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低,参与市场竞争、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二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优惠政策落实不够,还没有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为辅助的投入体系。近年来,全市R&D(研究与试验发

  1

  展)经费支出远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投入不足成为本埠企业后续研发匮乏、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三是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不足。大多本埠企业对市场变化趋势缺乏深入研究,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研发推广力度不大,创新要素和生产要素不能有效组合,尤其是缺少自主技术和核心技术。新兴产业技术多数还处于追踪、模仿阶段,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业态培育滞后,技术集成化、经营信息化、质量标准化等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整体滞后。

  四是产业融合支撑不足。科技与文化、教育、旅游、生态、城市管理和服务业的渗透融合不够,科技投入、研发创新和推广应用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产业之间融合度不强、集聚度不高。自主研发创新、支持团队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氛围不浓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还没有真正形成。

  下步工作建议:(一)加大对地市重点科技项目的支持。作为边远城市,我市科技资源和资金都有限。但是我们也有一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秀科技项目,希望这些项目能够得到省里的重点支持,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带动主导产业的发展。(二)帮助引进产业亟需的高端技术人才。我市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对高端人才有较强的需求,由于我们的视野有限,层次不高,与产业高端人才很难建立联系。希

  2

  望省里在这方面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三)组织开展高端技术交流合作。为了产业和企业的

  发展,我们也经常联合一些院校、科研机构组织开展一些技术交流合作,但是层次低、影响小,效果不理想。希望省里能针对全省各地市的情况,进行分类组合,组织开展一些专题性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高层次的技术交流合作,帮助我们引进一些优势项目和技术,促进产业的发展。

  3

篇九: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三加快推进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建议目前我国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要按照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和配置资金链突破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宏观经济依然处在探底的“L”型底部,呈波动发展状态,稳定经济发展的压力依然高企。从宏观层面看,我国劳动力供给增速从2012年开始递减,资源环境压力剧增,科技创新竞争力不强,严重制约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的实现,亟需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我国经济质量与全要素生产率。从微观层面看,企业劳动力、原材料成本加速上升,加之“五险一金”以及汇率的持续上升,企业发展愈加艰难,必须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强化科技创新措施,才能够持续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我国主要产业规模、体量目前在世界上已经做到了最大,资本、劳动力以及科技人员规模较为丰富,但是科技创新水平与产业竞争力薄弱,制约因素主要是国家政策以及体制机制不完善,限制了创新资源的集聚以及创新活力的释放。

  一、我国科技创新现状

  我国总体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刚刚达到2.11%,总量约为2300亿美元(2016年)。基础研究投入占总研发投入的比重只有5.2%,严重偏低,源头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颠覆性的创新。而美国总体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高达2.8%,总量在5100亿美元以上(2016年),研发投入总量相当于我国的2倍以上,基础研究投入占总研发投入的比重高达19.0%,显著高于我国基础研究投资。由此导致的科技创新能力差距十分明显。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其创新能力代表着国家的竞争力。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究开发强度只有0.7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水平,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只有23%,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占比仅有万分之三。我国企业创新投资总体水平偏低,企业研发投资占全球总量的7.2%,远低于美(38.6%)、欧(27%)、日(14.4%)。这些差距,导致我国企业创新能力更加薄弱,民营企业平均年龄只有3.9岁。

  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长期以来倾向于产业发展规模的扩张,重产值轻研发,忽略核心技术,由此导致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缺芯少核”局面难以改观,已成为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短板和软肋。目前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尚很不完善,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远

  没有形成,距离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二、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我国科技创新除了科技研发投入总量不足与结构不优、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外,还面临如下问题与挑战。

  (一)政府科技创新治理机制不完善

  一是我国科技创新治理涉及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教育部、人社部、中央编办、国务院国资委、知识产权局、金融等多个部门,科技创新治理可谓“九龙治水”,分工不明,职责交叉,有的行业领域政出多门;二是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政府督导、激励与评价机制不健全、不配套,与科技创新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创新相关的人、财、物等制度由人社、财政、中央编办等机构制定,而创新体系与创新能力则分别由科技、教育、发改、工信、国资委等机构建设,创新资源难以有效配置,部门之间协同性差,甚至相互扯皮,致使科技创新效率不高;三是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机制构建不成熟,金融服务力度严重滞后。

  (二)科技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滞后

  当前我国人才管理机制僵化。一是引进与选拔尖端人才的制度竞争力不强,目前核心问题依然是真正的尖端人才缺乏;二是科技人员跨部门跨区域流动十分困难,不能够给研发人员创造一个宽松、无障碍的工作环境,创新潜力与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三是高校院所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不尽完善,科研人员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如何发表更多文章上,缺乏鼓励长期基础研究积累和包容失败的机制和政策,致使科研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

  (三)自主创新战略实施忽略了区域差异性特征

  我国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差异很大,创新本身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呈现出引进、消化吸收、集成创新、原始创新等不同的特征,要求具有集聚相应创新资源的能力。因此,科技创新政策与组织模式不能一刀切,各地都引进人才,都建设创新中心,都做孵化器,但是缺乏创新成果,低水平循环。不仅浪费创新资源,而且会延误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

  (四)科技成果转化存在较大障碍

  成果转化涉及科技成果来源、资金投入、利益分配、产业化运作、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因素,目前缺乏相应利益机制的设计及其相关配套制度、法律,现行《科技成果转化法》由于可操作性差难以有效落实。成果转化需求的人、财、物管理呈现“一刀切”局面,不能充分尊重和维护创新人员的智慧贡献与知识产权,既导致了创新人员与企业都不愿意把资金和时间投入到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先进技术研发领域,也因缺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而降低了转化效率。

  (五)科技创新生态有待完善

  一是国家科技研发投入总量不足与结构不优,尤其是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经费严重不足,国家重大科技计划投入分散,联合创新机制没有形成;二是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管理与科技创新规律严重不符,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障碍,严重干扰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新效果,科研人员很多精力经常性地用于应付审计、监督环节;三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产品和技术被侵权的现象普遍存在,全社会尊重、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现行科技创新企业的财税政策、科研费用的加计扣除政策以及科技金融服务政策,对科技创新支持缺乏应有的力度。现行增值税抵扣政策难以落地,企业的税负严重偏高,大大降低了企业盈利能力,企业缺乏足够的研发资金。

  三、加快推进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建议

  目前我国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要按照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和配置资金链,突破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一)完善政府创新治理机制

  进一步完善政府科技创新治理的顶层设计,厘清相关政府机构的分工与职责,清理、废除不适应创新发展需求的各项法律法规与相关制度,调整并完善相关的人、财、物管理制度,使之适应创新体系建设、研发以及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要求。

  (二)选择高效的自主创新路径

  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选择高效的自主创新路径。一是对于国际科技前沿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战略性共性技术的突破,选择建立若干国家级区域创新中心,以高校院所为创新活动起点,通过科技成果向应用环节的逐步演进来拉动经济系统的创新活动,最终带动整个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打造若干地方区域创新中心,实现差异化发展;二是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企业新产品开发需求为导向进行技术研发,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抓手,通过产学研合作,优化配置中央和地方创新资源,实现自主创新目标。国家要出台真正管用的政策措施,激励企业自觉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三)大力创新人才管理制度

  创新我国人才引进与管理制度,制度要具有国际竞争力,制度设计要有人才退出机制;严格按照科技创新规律设计、制定高校、院所、企业等不同岗位科研人员的绩效分类评价体系,把科研人员的精力和时间聚焦在深入研究原创技术与关键核心技术上。人才是科技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管理制度要允许科技人员自由流动,创造出宽松、无障碍、人尽其能的工作环境,使研发人员的创新潜力与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

  (四)大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进一步强化国家科技研发投入总量增加力度,大力提升基础研究投资比重;按照科技创新规律完善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与管理制度;完善支持企业创新的普惠性税收政策、科研费用的加计扣除政策以及科技金融服务政策,拓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行业范围,切实为创新型企业减负。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技创新文化氛围,为研发人员与创新型企业创造出“输得起、再发展”的生态条件。

  减少政府干预,破除地方和行业保护,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主体,政府在制定科学研究方向、技术发展导向、标准制定、知识产权监管、破除区域和行业障碍、加强市场推广方面发挥作用。

  (五)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内在需求。要继续深化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加快专利法、著作权法的修改,强化知识产权

  保护,依法严肃处理各种侵权行为,实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真正把违法成本显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慑作用发挥出来。

  (六)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

  充分尊重和维护创新人员的智慧贡献与知识产权,在国家层面设计成果转化股权激励机制,切实把创新团队的股权提高到70%以上;围绕降低成果转化成本,调整成果转化中涉及的现行无形资产、税收、上市等管理政策;研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与交易平台,彻底废除现行不适应成果转化的人、财、物管理制度,促使创新人员与创新型企业真正愿意从事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创新活动,通过长期的创新和技术积累,从而使我国关键技术、材料和部件真正实现国产化,促使科技成果得到及时、有效的转化。

篇十: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百度文库-止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伙I要鼓励科研的“冒险”精神,积极支持不违背基本科学原理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的“非共识”研究项目。

  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是金钱买不到的,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单纯靠投入换不来的。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持续增长我国的综合实力,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要靠科学技术,关键是自主创新能力要大幅度提高,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何总不如我们期望的呢?

  巨额投入H能力提升

  对于我国科技工作的现状,政协委员十分担忧。今年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收到的聚焦科技创新的提案有107件。梳理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令人深思一一

  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已经连续多年无人问津。

  取得像胰岛素那样为世界所认同、并对全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成果长期没有。

  在汽车工业领域,我国自主研发、比较成熟的高端车型儿乎没有,绝大多数车型来自于仿造,发动机等核心动力部件依赖进口。

  在大型民航客机制造等高端领域,我们仅限于总装、组装,核心尖端部件都源于进口。

  在医疗领域,所用最新的西药95%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所有尖端最新医疗设备95%以上来自西方国家,我们自主创新研发儿乎为零。以CT为例,进口品牌最高已发展到640层CT、双源CT、能谱CT,而国产品牌64层CT还没能推出来,国产16层CT仍没有心脏扫描功能,差距越拉越大。

  据预测中国将会在2013年,成为世界研究与发展投资领域里新的领头羊。科技界的政协委员担心的是,虽然投入直线上升,却很难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尖端自主创新科研成果。北京糖尿病医院院长、英国皇家医学会院士王执礼委员感叹地说“只有经济总量而没有抢占科学技术制高点,我们永远要受制于人。”

  我国科技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使得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速度较进口品牌落后很多,逼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这种情况与我们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极不相符,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科技发展上不断增加的投入极不相符。

  为什么我们国家拥有大量的科研机构、大批的科技人才,却出不了高质量的科技成果?

  前儿年,各方的意见集中在科研经费投入上。这儿年国家大幅度增加科研投入,

  百度文库・止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000年到2010年,基础硏究的经费投入从46.7亿元增长至324.0亿元,增幅为

  594%o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经费11113.5亿元增长到93亿元,增幅为604%。美国近10年研究和发展的投入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7%,欧盟27国为2.9%,中国为19.l%o我国科研经费增长的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令人瞩目。

  尽管科研创新总要有一个过程,不能急功近利,但是巨额投入与能力投入之间没有等号。遥感应用专家周成虎委员和中科院院士陈运泰委员说:“我国整体科研实力的提高一直令人不满意,与这种高强度投入很不相称。”

  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是金钱买不到的。我国科技发展的实践乂告诉我们,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单纯靠投入换不来的。创新文化氛围缺失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原因可能很多,但我认为科研创新文化氛围的缺失和科技评价体系的扭曲是主要的原因。”化学专家王梅祥委员一语道破。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不仅山于社会外部环境不佳,而且科技人员从事原创研究的内在动力也不足。张庆成委员这样分析:“客观总结和科学分析世界科技发展和我国科技活动的现状,不难看出我国的基础科研、工程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等研究活动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原始创新性,缺乏重大原始创新的思想、方法、技术和产品。”

  王梅祥认为:“我们尚未在全社会形成真正的创新文化氛围,对'新、奇、特'的思想和事物常持怀疑、否定其至打击的态度。全社会也是为一味求稳、求全、求成功的理念所主导,结果导致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缺失。”。

  科学家们举了很多例子,比如:在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立项时,我们总是询问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进展,或询问他们是否获得成功。若国外无成功先例,我们自己的申报通常就被认为不可行或者可行性差,得不到资助和立项。

  比如,同全社会存在的“跟风”和追逐“时髦”的风气一样,在科技研究领域,不少科研人员也喜欢追“热点”,追逐知名科学家,追赶已获得国际大奖的研究方向,美其名曰是“对前沿科技热点的敬锐性”,久而久之却成为他人研究和研究方向的追随者,其至是复制者,彻底失去了创造和创立前•沿科技研究方向、引领发展潮流的能力。

  比如,学术界缺乏“批判、质疑和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评奖也已异化为追逐名利和荣誉的游戏。

  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到北京、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调研发现,部分省、市、地区企业、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在创新过程中热情虽然很高,但创新意识难以满足客观需要,在具体实施上感到很迷惘。出现这些问题在于没有具体的科学创新理论的指导,只是按照上级的部署搞创新。

  因此,王梅祥提出,现阶段要鼓励科研的“冒险”精神,积极支持不违背基本科学

  2

  百度文库・止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原理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的“非共识”研究项目。

  功利的管理引发恶性循环

  体制性的弊端,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瓶颈。

  “真正有价值的科研,要么着重于基础理论性研究,要么专注于社会实用领域研究,而这些科研课题,大多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功力才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而不是一朝一夕、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王执礼的看法代表了许多政协委员的意见。他们讲述了国内大多数科研院所的现状,大多有着逼迫学生必须在一两年内做出东西并发表文章才能毕业的制度,这样就逼得学生和导师无心也无力做真正有价值的理论基础性和前沿实用性的科研课题,而只模仿国外别人的课题,依葫芦画瓢,做一些没有原创性没有突破性的垃圾课题,最后匆匆发儿篇无关痛痒的垃圾文章。这样,学生好毕业,导师好根据这些文章的数量申请科研经费。科研经费申请下来,乂接着做另一些于社会没有多少价值的科研课题。如此恶性循环,实际上既浪费了国家的财政资源和导师、学生的精力与时间,乂使中国的科研整体呈现出创新性和创造力的缺乏。

  这些情况触及到科研管理体制问题,王执礼说:科研管理体制比较保守、僵化,有些还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没有像经济领域一样完全实行对外开放,真正融入世界科技发展大格局,其中最严重的一点是:急功近利而乂虚浮于事。

  科技界的政协委员特别呼吁:“我们的科研项LI审批制度亟待改进。”他们说,现在国家把大量的科研任务交给政府科研机构承担,实行科研项L1立项逐级申报、成果鉴定逐级审批,缺乏公平、公正、开放的竞争机制。这种非竞争机制,使得众多的研究院所在科研领域形成垄断地位。科研项U申请者如果与项U评审成员没有学术关系、师生关系,则很难获得批准,更不可能得到项U经费。这使许多非常优秀的年轻科技人员失去了发展机会,失去了创造优秀科研成果的条件。

  有的科研人员为获得项口、通过评审,把大部分精力用于人际公关,无心真正的科学研究。据统讣,我国每年产生的学术论文数量接近世界前五名,而真正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比例,则位于世界100名以后,严重影响了国家科研事业的发展。正如周成虎、陈运泰委员所说:“一些科研学术带头人整天忙于东奔西跑争取项U,一个研究小组同时承担若干不同方向的研究项LL或者是承担相类似的若干小项LL项LI多多,成果聊聊。造成此种结果的原因既有体制问题,也有机制问题,其中科研立项体制的不合理应得到纠正。"

  这样的科研项L1审批制度容易滋生科研腐败,不仅腐蚀了政府官员,而且腐蚀了科技人员。时至今日还有人通过学术造假产生论文,搞虚假数字和简单重复劳动,浪费了宝贵的精力、财力。除了科研项LI审批制度,如何建立科学的科技评价制度,也引起了政协委员的关注。王梅祥说,在我国,科技评价一直颇受争议,至今尚难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基础研究、丄程技术以及新产品开发等不同研究属性的研究活动的评价标准时常互相混淆。结果是基础研究不注重原创性发现,工程技术研究不注重重大发明,产品开发人员不关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设计。更有甚者,临床医

  3

  百度文库・止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生也不比一心一意救死扶伤,却比发表的论文数量。

  在科技评价中重论文数量,轻科研质量,忽视科研的真正价值,忽视科技活动所解决的科学问题以及对科技发展的贡献。

  与此同时,在科技评价中缺乏批判和质疑的精神,自我吹嘘,相互吹捧的浮夸风仍较盛行,甚至也时有造假等违背科研道德规范的事件发生。

  大家都说,这样的科研管理体制不改不行了!

  轻视非职务发明阻塞创新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我国一方面严重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民间却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难以得到支持和承认。一方面我国90%以上企业没有专利,另一方面大量非职务发明专利成果却难以转化实施。这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李玉光注意到的。

  什么是非职务发明呢?它是指非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非依靠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若申请专利则专利权属于个人。

  据统计,自1985年起至2010年底,我国非职务专利授权总量累计已超182万件,占全部授权量的47%相应的非职务发明人约140万人,形成了一个数量相当大的社会创新群体,其中既有科技人员和干部,也有个体工作者、农民、工人.医生、教师、退休人员和学生,这一群体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已不容忽视。但现实情况是,非职务发明难以得到科技界主流的重视和认可,难以得到金融投资界的支持,专利成果也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李玉光委员在《关于重视、支持非职务发明,促进科技创新的提案》中提出:虽然非职务发明专利水平参差不齐,但这是发明创新的源泉,其中不乏重大原创发明。现在缺少发现、鉴别、培育、支持这些专利成果的政策和机制,导致一些重大原创发明被埋没,也导致这一创新群体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有些人多年付出精力、财力执著于发明创造,得不到经费支持,家庭生活趋贫化。他们不仅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而且普遍存在不满情绪。李玉光认为,解决非职务发明人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也应该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

  与轻视非职务发明相仿的是许多高校、科研院所瞧不起横向合作,轻视社会服务,关起门来培养人才,关起门来搞学科建设,把论文、职称和奖励当作科研LI的。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陶凯元委员说:近年来,企业研发投入逐年高速增长,已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70%以上。现在,有的高等院校主动深入企业、与企业合作研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样的高等院校获得来自企业委托的经费已经超过来自国家财政纵向科技经费的3倍。但是,也有许多高等院校不屑于同企业合作,致使我国协同创新动力不足。

  4

  百度文库•讣每个人平等地提升口我!

  为什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样的科技公共资源只对体制内单位开放,将民间科技力量拒之门外?张庆成委员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体制封闭、崇洋媚外、文凭歧视是重要的原因。一说到原创科技,许多人只知道古时的“四大发明”,这是何等的无奈。要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反思,全面进行改革。把科技创新搞上去,不仅是科技人员的使命,也是全社会的义务。

  5

篇十一: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P>  学习-----好资料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

  要鼓励科研的“冒险”精神,积极支持不违背基本科学原理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的“非共识”研究项目。

  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是金钱买不到的,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单纯靠投入换不来的。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持续增长我国的综合实力,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要靠科学技术,关键是自主创新能力要大幅度提高,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何总不如我们期望的呢?

  巨额投入≠能力提升

  对于我国科技工作的现状,政协委员十分担忧。今年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收到的聚焦科技创新的提案有107件。梳理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令人深思——

  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已经连续多年无人问津。

  取得像胰岛素那样为世界所认同、并对全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成果长期没有。

  在汽车工业领域,我国自主研发、比较成熟的高端车型几乎没有,绝大多数车型来自于仿造,发动机等核心动力部件依赖进口。

  在大型民航客机制造等高端领域,我们仅限于总装、组装,核心尖端部件都源于进口。

  在医疗领域,所用最新的西药95%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所有尖端最新医疗设备95%以上来自西方国家,我们自主创新研发几乎为零。以CT为例,进口品牌最高已发展到640层CT、双源CT、能谱CT,而国产品牌64层CT还没能推出来,国产16层CT仍没有心脏扫描功能,差距越拉越大。

  据预测中国将会在2013年,成为世界研究与发展投资领域里新的领头羊。科技界的政协委员担心的是,虽然投入直线上升,却很难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尖端自主创新科研成果。北京糖尿病医院院长、英国皇家医学会院士王执礼委员感叹地说“只有经济总量而没有抢占科学技术制高点,我们永远要受制于人。”

  我国科技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使得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速度较进口品牌落后很多,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这种情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况与我们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极不相符,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科技发展上不断增加的投入极不相符。

  为什么我们国家拥有大量的科研机构、大批的科技人才,却出不了高质量的科技成果?

  前几年,各方的意见集中在科研经费投入上。这几年国家大幅度增加科研投入,2000年到2010年,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从46.7亿元增长至324.0亿元,增幅为594%。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经费由13.5亿元增长到95亿元,增幅为604%。美国近10年研究和发展的投入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7%,欧盟27国为2.9%,中国为19.1%。我国科研经费增长的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令人瞩目。

  尽管科研创新总要有一个过程,不能急功近利,但是巨额投入与能力投入之间没有等号。遥感应用专家周成虎委员和中科院院士陈运泰委员说:“我国整体科研实力的提高一直令人不满意,与这种高强度投入很不相称。”

  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是金钱买不到的。我国科技发展的实践又告诉我们,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单纯靠投入换不来的。创新文化氛围缺失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原因可能很多,但我认为科研创新文化氛围的缺失和科技评价体系的扭曲是主要的原因。”化学专家王梅祥委员一语道破。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不仅由于社会外部环境不佳,而且科技人员从事原创研究的内在动力也不足。张庆成委员这样分析:“客观总结和科学分析世界科技发展和我国科技活动的现状,不难看出我国的基础科研、工程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等研究活动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原始创新性,缺乏重大原始创新的思想、方法、技术和产品。”

  王梅祥认为:“我们尚未在全社会形成真正的创新文化氛围,对‘新、奇、特’的思想和事物常持怀疑、否定甚至打击的态度。全社会也是为一味求稳、求全、求成功的理念所主导,结果导致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缺失。”。

  科学家们举了很多例子,比如:在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立项时,我们总是询问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进展,或询问他们是否获得成功。若国外无成功先例,我们自己的申报通常就被认为不可行或者可行性差,得不到资助和立项。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比如,同全社会存在的“跟风”和追逐“时髦”的风气一样,在科技研究领域,不少科研人员也喜欢追“热点”,追逐知名科学家,追赶已获得国际大奖的研究方向,美其名曰是“对前沿科技热点的敏锐性”,久而久之却成为他人研究和研究方向的追随者,甚至是复制者,彻底失去了创造和创立前沿科技研究方向、引领发展潮流的能力。

  比如,学术界缺乏“批判、质疑和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评奖也已异化为追逐名利和荣誉的游戏。

  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到北京、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调研发现,部分省、市、地区企业、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在创新过程中热情虽然很高,但创新意识难以满足客观需要,在具体实施上感到很迷惘。出现这些问题在于没有具体的科学创新理论的指导,只是按照上级的部署搞创新。

  因此,王梅祥提出,现阶段要鼓励科研的“冒险”精神,积极支持不违背基本科学原理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的“非共识”研究项目。

  功利的管理引发恶性循环

  体制性的弊端,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瓶颈。

  “真正有价值的科研,要么着重于基础理论性研究,要么专注于社会实用领域研究,而这些科研课题,大多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功力才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而不是一朝一夕、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王执礼的看法代表了许多政协委员的意见。

  他们讲述了国内大多数科研院所的现状,大多有着逼迫学生必须在一两年内做出东西并发表文章才能毕业的制度,这样就逼得学生和导师无心也无力做真正有价值的理论基础性和前沿实用性的科研课题,而只模仿国外别人的课题,依葫芦画瓢,做一些没有原创性没有突破性的垃圾课题,最后匆匆发几篇无关痛痒的垃圾文章。这样,学生好毕业,导师好根据这些文章的数量申请科研经费。科研经费申请下来,又接着做另一些于社会没有多少价值的科研课题。如此恶性循环,实际上既浪费了国家的财政资源和导师、学生的精力与时间,又使中国的科研整体呈现出创新性和创造力的缺乏。

篇十二: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P>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

  要鼓励科研的“冒险”精神,积极支持不违背基本科学原理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的“非共识”研究项目。

  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是金钱买不到的,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单纯靠投入换不来的。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持续增长我国的综合实力,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要靠科学技术,关键是自主创新能力要大幅度提高,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何总不如我们期望的呢?

  巨额投入≠能力提升

  对于我国科技工作的现状,政协委员十分担忧。今年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收到的聚焦科技创新的提案有107件。梳理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令人深思——

  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已经连续多年无人问津。

  取得像胰岛素那样为世界所认同、并对全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成果长期没有。

  在汽车工业领域,我国自主研发、比较成熟的高端车型几乎没有,绝大多数车型来自于仿造,发动机等核心动力部件依赖进口。

  在大型民航客机制造等高端领域,我们仅限于总装、组装,核心尖端部件都源于进口。

  在医疗领域,所用最新的西药95%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所有尖端最新医疗设备95%以上来自西方国家,我们自主创新研发几乎为零。以CT为例,进口品牌最高已发展到640层CT、双源CT、能谱CT,而国产品牌64层CT还没能推出来,国产16层CT仍没有心脏扫描功能,差距越拉越大。

  据预测中国将会在2013年,成为世界研究与发展投资领域里新的领头羊。科技界的政协委员担心的是,虽然投入直线上升,却很难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尖端自主创新科研成果。北京糖尿病医院院长、英国皇家医学会院士王执礼委员感叹地说“只有经济总量而没有抢占科学技术制高点,我们永远要受制于人。”

  我国科技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使得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速度较进口品牌落后很多,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这种情况与我们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极不相符,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科技发展上不断增加的投入极不相符。

  1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为什么我们国家拥有大量的科研机构、大批的科技人才,却出不了高质量的科技成果?

  前几年,各方的意见集中在科研经费投入上。这几年国家大幅度增加科研投入,2000年到2010年,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从46.7亿元增长至324.0亿元,增幅为594%。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经费由13.5亿元增长到95亿元,增幅为604%。美国近10年研究和发展的投入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7%,欧盟27国为2.9%,中国为19.1%。我国科研经费增长的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令人瞩目。

  尽管科研创新总要有一个过程,不能急功近利,但是巨额投入与能力投入之间没有等号。遥感应用专家周成虎委员和中科院院士陈运泰委员说:“我国整体科研实力的提高一直令人不满意,与这种高强度投入很不相称。”

  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是金钱买不到的。我国科技发展的实践又告诉我们,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单纯靠投入换不来的。创新文化氛围缺失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原因可能很多,但我认为科研创新文化氛围的缺失和科技评价体系的扭曲是主要的原因。”化学专家王梅祥委员一语道破。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不仅由于社会外部环境不佳,而且科技人员从事原创研究的内在动力也不足。张庆成委员这样分析:“客观总结和科学分析世界科技发展和我国科技活动的现状,不难看出我国的基础科研、工程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等研究活动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原始创新性,缺乏重大原始创新的思想、方法、技术和产品。”

  王梅祥认为:“我们尚未在全社会形成真正的创新文化氛围,对‘新、奇、特’的思想和事物常持怀疑、否定甚至打击的态度。全社会也是为一味求稳、求全、求成功的理念所主导,结果导致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缺失。”。

  科学家们举了很多例子,比如:在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立项时,我们总是询问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进展,或询问他们是否获得成功。若国外无成功先例,我们自己的申报通常就被认为不可行或者可行性差,得不到资助和立项。

  比如,同全社会存在的“跟风”和追逐“时髦”的风气一样,在科技研究领域,不少科研人员也喜欢追“热点”,追逐知名科学家,追赶已获得国际大奖的研究方向,美其名曰是“对前沿科技热点的敏锐性”,久而久之却成为他人研究和研究方向的追随者,甚至是复制者,彻底失去了创造和创立前沿科技研究方向、引领发展潮流的能力。

  比如,学术界缺乏“批判、质疑和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评奖也已异化为追逐名利和荣誉的游戏。

  2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到北京、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调研发现,部分省、市、地区企业、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在创新过程中热情虽然很高,但创新意识难以满足客观需要,在具体实施上感到很迷惘。出现这些问题在于没有具体的科学创新理论的指导,只是按照上级的部署搞创新。

  因此,王梅祥提出,现阶段要鼓励科研的“冒险”精神,积极支持不违背基本科学原理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的“非共识”研究项目。

  功利的管理引发恶性循环

  体制性的弊端,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瓶颈。

  “真正有价值的科研,要么着重于基础理论性研究,要么专注于社会实用领域研究,而这些科研课题,大多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功力才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而不是一朝一夕、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王执礼的看法代表了许多政协委员的意见。

  他们讲述了国内大多数科研院所的现状,大多有着逼迫学生必须在一两年内做出东西并发表文章才能毕业的制度,这样就逼得学生和导师无心也无力做真正有价值的理论基础性和前沿实用性的科研课题,而只模仿国外别人的课题,依葫芦画瓢,做一些没有原创性没有突破性的垃圾课题,最后匆匆发几篇无关痛痒的垃圾文章。这样,学生好毕业,导师好根据这些文章的数量申请科研经费。科研经费申请下来,又接着做另一些于社会没有多少价值的科研课题。如此恶性循环,实际上既浪费了国家的财政资源和导师、学生的精力与时间,又使中国的科研整体呈现出创新性和创造力的缺乏。

  这些情况触及到科研管理体制问题,王执礼说:科研管理体制比较保守、僵化,有些还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没有像经济领域一样完全实行对外开放,真正融入世界科技发展大格局,其中最严重的一点是:急功近利而又虚浮于事。

  科技界的政协委员特别呼吁:“我们的科研项目审批制度亟待改进。”他们说,现在国家把大量的科研任务交给政府科研机构承担,实行科研项目立项逐级申报、成果鉴定逐级审批,缺乏公平、公正、开放的竞争机制。这种非竞争机制,使得众多的研究院所在科研领域形成垄断地位。科研项目申请者如果与项目评审成员没有学术关系、师生关系,则很难获得批准,更不可能得到项目经费。这使许多非常优秀的年轻科技人员失去了发展机会,失去了创造优秀科研成果的条件。

  有的科研人员为获得项目、通过评审,把大部分精力用于人际公关,无心真正的科学研究。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学术论文数量接近世界前五名,而真正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比例,则位于世界100名以后,严重影响了国家科研事业的发展。正如周成虎、陈运泰委员所说:“一些科研学术带头人整天忙于东奔西跑争取项目,一个研究小组同时承担若干不同方向的研究项目,或者是承担相类似的若干小项目,项目多多,成果聊聊。造成此种结果的原因既有体制问题,也有机制问题,其中科研立项体制的不合理应得到纠正。”

  3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这样的科研项目审批制度容易滋生科研腐败,不仅腐蚀了政府官员,而且腐蚀了科技人员。时至今日还有人通过学术造假产生论文,搞虚假数字和简单重复劳动,浪费了宝贵的精力、财力。除了科研项目审批制度,如何建立科学的科技评价制度,也引起了政协委员的关注。王梅祥说,在我国,科技评价一直颇受争议,至今尚难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基础研究、工程技术以及新产品开发等不同研究属性的研究活动的评价标准时常互相混淆。结果是基础研究不注重原创性发现,工程技术研究不注重重大发明,产品开发人员不关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设计。更有甚者,临床医生也不比一心一意救死扶伤,却比发表的论文数量。

  在科技评价中重论文数量,轻科研质量,忽视科研的真正价值,忽视科技活动所解决的科学问题以及对科技发展的贡献。

  与此同时,在科技评价中缺乏批判和质疑的精神,自我吹嘘,相互吹捧的浮夸风仍较盛行,甚至也时有造假等违背科研道德规范的事件发生。

  大家都说,这样的科研管理体制不改不行了!

  轻视非职务发明阻塞创新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我国一方面严重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民间却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难以得到支持和承认。一方面我国90%以上企业没有专利,另一方面大量非职务发明专利成果却难以转化实施。这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李玉光注意到的。

  什么是非职务发明呢?它是指非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非依靠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若申请专利则专利权属于个人。

  据统计,自1985年起至2010年底,我国非职务专利授权总量累计已超182万件,占全部授权量的47%,相应的非职务发明人约140万人,形成了一个数量相当大的社会创新群体,其中既有科技人员和干部,也有个体工作者、农民、工人、医生、教师、退休人员和学生,这一群体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已不容忽视。但现实情况是,非职务发明难以得到科技界主流的重视和认可,难以得到金融投资界的支持,专利成果也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李玉光委员在《关于重视、支持非职务发明,促进科技创新的提案》中提出:虽然非职务发明专利水平参差不齐,但这是发明创新的源泉,其中不乏重大原创发明。现在缺少发现、鉴别、培育、支持这些专利成果的政策和机制,导致一些重大原创发明被埋没,也导致这一创新群体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有些人多年付出精力、财力执著于发明创造,得不到经费支持,家庭生活趋贫化。他们不仅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而且普遍存在不满情绪。李玉光认为,解决非职务发明人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也应该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

  4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与轻视非职务发明相仿的是许多高校、科研院所瞧不起横向合作,轻视社会服务,关起门来培养人才,关起门来搞学科建设,把论文、职称和奖励当作科研目的。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陶凯元委员说:近年来,企业研发投入逐年高速增长,已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70%以上。现在,有的高等院校主动深入企业、与企业合作研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样的高等院校获得来自企业委托的经费已经超过来自国家财政纵向科技经费的3倍。但是,也有许多高等院校不屑于同企业合作,致使我国协同创新动力不足。为什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样的科技公共资源只对体制内单位开放,将民间科技力量拒之门外?张庆成委员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体制封闭、崇洋媚外、文凭歧视是重要的原因。一说到原创科技,许多人只知道古时的“四大发明”,这是何等的无奈。要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反思,全面进行改革。把科技创新搞上去,不仅是科技人员的使命,也是全社会的义务。

  5

篇十三: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P>  自主创新活劢尚未成为全市企业癿普遍行为从调研情况看市属三大企业在科技创新意识上还丌强在科研平台建设与利申报上还很弱有癿企业在经历了多年癿发展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甚至连一项与利都没有自身建立癿研发平台也只是简单癿化验戒检测产品质量离科研开发还有很大癿距离部分企业仅满足二维持现状因循守旧重生产经营轻科技创新癿现象较为普遍积极迚行自主创新活劢以实现技术储备癿危机感丌强导致企业缺乏长进竞争力

  工作心得:关于全市科技创新的现状和思考

  为全面深入了解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有关情况,谋划科技创新未来发展蓝图。我带领市科技局先后深入开发区、金川集团公司、金铁集团公司、金泥集团公司、金化集团公司等重点企业、民营企业,围绕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科技经费投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企业自主创新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召开县、区科技工作者,以及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进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现状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工作全局,认真落实“科教兴市”战略,以集聚科技资源、建设创新载体、提升创新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全市科技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科技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一)政策环境建设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专利资助办法》、《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认定若干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鼓励科技创新,对企业或个人自主研发、引进吸收再创新项目和技术以及高层次人才引进等给予重点扶持和奖励。从201X年开始,我市设立了科技专项奖励基金(其中:市级财政每年拨付100万元,

  县区财政每年各拨付100万元),对每年在科技创新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单位和创新人才给予奖励。一系列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创新的积极性,科技创新的氛围逐渐浓厚,为“科教兴市”发展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健全。我市从提升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出发,着力构建企业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取得显著进步。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研发机构9个、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农业科技示范园2个。并已建成生产力促进中心4家,各类科技咨询服务机构10家,我市还积极推动科技孵化器建设,在经济开发区正在建设建筑面积26200平方米的科技创新创业园,其中包括技术研发平台、创业平台、技术成果交易平台、检验检测平台、电子商务平台、投融资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的7大服务平台。

  (三)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科技投入的引领下,企业科技驱动发展意识不断增强,科技投入比重逐步提高。一是科技项目立项层次不断提高。2010年至201X年,全市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33项,其中“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27项,国家支撑计划4项,星火计划2项,共争取国家科技研发经费达2700多万元。二是专利申请、授权量增长迅速。专利申请量由2010年的193件提高到201X年的519件,授权量由61件提高到268件,分别增长了2.69倍和4.39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件,居全省第3位。2010年至201X年,全市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获省级科技奖励8项。三是科技人

  才结构趋向合理。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科技人员4.96万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600多人,其中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70多人,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达992人。科技人员组成结构趋于合理,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8.3%,中级职称人员占44.2%,初级职称人员占47.5%。四是科技成果转化率明显提升。全市应用类科技成果转化率由2010年的20%提高到201X年的35%,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0年的1.276亿元增长到201X年的2.242亿元。

  二、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科技创新工作还存在一些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经费投入不足。近些年来,我市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随着我市GDP的不断提高,多年来市级科研经费还是维持在240万元,并没有按政策要求随着GDP的增长而增长。同省内兄弟市州科学技术支出有一定的差距,财政性科技投入总体上虽有增加,但还不能满足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此外,我市尚未设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及科技创业融资担保机构,科技创业风险投入机制尚未形成。企业R&D投入意识还不强,导致多数企业无力进行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战略研究,技术创新活动普遍维持在对一些低端技术的研发上。

  (二)科技创新管理体制还不够顺畅。现行管理体制带来了科技资源的分散管理,全市科技创新活动的事权、财权存在多头管理现象,缺乏有效整合,市本级科技资金分配权分散在科技局、工信委、农林口等多个部门,这种多头管理、职责交叉的状况容易导致一些项目单位重复申报、套取财政性科技资金,如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方面,科技局的研发中心专项资金和工信委的企业技术中心都可以扶持,完全杜绝重复

  申报还难以做到。另一方面,有些科技项目资金分配存在撒胡椒面的问题,有限的资金被分割和分散使用,虽然照顾到方方面面,但由于补助金额较小,难以对企业起到支持和引导进行科技创新的作用。

  (三)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还不够突出。自主创新活动尚未成为全市企业的普遍行为,从调研情况看,市属三大企业在科技创新意识上还不强,在科研平台建设、专利申报上还很弱,有的企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甚至连一项专利都没有,自身建立的研发平台也只是简单的化验或检测产品质量,离科研开发还有很大的距离,部分企业仅满足于维持现状,因循守旧,重生产经营、轻科技创新的现象较为普遍,积极进行自主创新活动以实现技术储备的危机感不强,导致企业缺乏长远竞争力。

  (四)产学研用结合还不够紧密。市内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数量相对较少、层次相对较低,金川集团公司一支独秀,且主要限于单一的技术合作,且合作模式单调,尤其是以产权为纽带,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化配置、集成的深层次合作形式还没有形成。其次,科技人才缺乏,高级以上人才数量较少,高学历、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极为缺乏。在调研中发现,我市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公司和医院,民营企业中科技人才很少,很多都是外聘在职或是退休的技术人员,科技创新和研发力量薄弱。

  (五)科技创新政策的运用还不够充分。一是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上。科技创新政策宣传不够到位,宣传形式较为单一。目前,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布政策是各部门常用的宣传形式,但相关部门网站的政策法规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时以及综合性、配套性不够强等问题,不便于企业全面了解相关政策。二是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上。

  如,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作为国家普惠制激励政策,对于引导和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研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调研中发现,我市对该政策的运用不够充分,许多企业都不清楚政策,没有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这一政策。再如,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与同类城市相比差距较大,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引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三是政策体系完善上。2006年以来,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出台了60条配套政策,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78项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内容涉及科技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人才队伍和科普建设、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方面。我市通过颁布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补充、细化了国家促进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促进了政策的落地和有效实施。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市在促进科技创新金融支持方面尚存在不少空白。如缺乏规范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科技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支撑,投融资瓶颈尚未有效解决。

  三、加快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议(弘利遴选)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我市《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施意见》,加快我市转型升级步伐,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发挥政府在促进科技创新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要继续深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第一驱动力”的理念。科技创新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对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真正在思想认识上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

  作,切实保证国家促进科技创新相关政策的落实到位,通过一系列鼓励、优惠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扶持企业科技创新,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定期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及时研究、安排、部署科技工作,解决科技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并就科技与经济对接的重大问题形成决议决定。

  (二)进一步落实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我市鼓励促进科技创新创业政策,充分调动全社会科技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确保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要逐年提高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确保本级财政科技经费支出增长幅度高于本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二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做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工作,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相关部门联系沟通机制,规范流程,同时,加强对企业的培训,帮助企业改进内部管理,完善研发制度和财务制度,实现相关税收政策的无缝衔接。三是落实各类专项补助资金。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利申报等,集中政府有限的政策资源支持科技创新,及时按出台的政策规定落实补助或奖励资金,逐步将奖励资助重点转移到科技创新和对地方经济社会的贡献质量上来。

  (三)进一步加快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一是创新财政资金扶持方式,综合运用贷款贴息、风险补贴、引导基金等市场化的方式来配置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逐步形成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机制和企业融资风险的分散补偿机制。二是探索建立政策性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形成以政策性风险投资为主体的风险投资机制,示范带动我市风险投

  资机构的发展,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风险投资业,分散企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风险,并吸引市外风险投资机构来我市投资科技企业或科技项目。三是推动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推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多种形式的融资担保,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制定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政策,引导金融资本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配置力度,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

  (四)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千方百计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逐步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一是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建利益与风险共担合资公司,共建研发机构,联合科技攻关,推动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省、市外大城市设立研发机构,吸引和利用市外科技人才为企业发展服务。二是加大对行业龙头企业研发机构的支持力度,逐步改变全市企业研发机构规模小、水平低,企业技术创新层次低的问题,通过支持龙头企业研发机构上规模,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加快技术能力的积累和提升,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对全市企业提升技术创新层次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服务机构作为产学研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对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主要是加快我市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建设。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中心孵化能力,将其建设成为为科技创新创业人员提供科技项目孵化、资金支持、后勤保障、信息咨询等全程服务的名符其实的科技孵化器,吸引科技人员带高新技术项目进中心孵化,促进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成长。四是推进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建设,建立科技资源共享的激励和运行机制,促进物质、信息、人才等科技资源的共享使用,减少企业科技创新成本。

  (五)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要紧紧抓住国家化解过剩产能的有利机遇,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通过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及示范应用,大力促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及成熟技术等科技成果的推广及示范应用,促进有色冶金、化工、能源等传统产业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要在新能源、有色金属深加工、化工循环、现代农业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双自”创新型企业。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的评价和认定工作,引导企业争创省级和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促进社会资源要素向创新型企业转移,发挥创新型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孵化”作用,加速新知识、新技术的转化和应用,鼓励科研机构以技术入股创办实体。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企业研发费用优惠政策,切实发挥科技政策的引导作用,鼓励支持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申请设立科技型企业,加大财政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性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加强专利技术运用转化平台建设,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和执法保护力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信用制度,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市场和文化氛围,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交易、保护和管理能力,促进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

  (六)进一步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力度。科技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要紧紧围绕有色金属深加工、化工循环、新能源、生产性服务业、文化旅游、健康医疗、香草花卉等产业,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技术合作、高薪聘请、短期租赁等柔性引才方式,聘请一批重点产业的领军人才和科技顾问,引进一批高层次紧缺人才。要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合作教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建立高等学校、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制度,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要依托重大人才计划以

  及重大科研、工程、产业攻关、国际科技合作等项目,重视发挥企业作用,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要围绕“人才特区”建设,进一步落实好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现有人才的待遇,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要强化“为发展服务、为企业服务、为人才服务”的理念,使各类人才享受优惠待遇和个性化便利服务,确保高层次人才能引得进、留得下、用得上。

篇十四: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P>  关于三公司科技创新、研发项目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和管理提升措施的报告公司技术研发部:根据《科技创新组开展管理提升活动专项工作方案》中铁三技〔2012〕269号的要求,我公司对针对其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认真分析了我单位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发项目管理、科技创新指标完成及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1、科技创新和研发项目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我们公司没有技术开发部,技术创新管理工作由工程管理部兼管,工作任务重,存在一人兼职多个工作岗位的情况,使得科技术创新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局限性;2、由于兼职人员对科技创新、研发项目管理提升活动在思想认识上深度不够,缺乏创新意识;3、科技创新制度建设及激励机制不完善,对技术创新人员的激励制度,无法在总队和各项目得到贯彻。4、科技人才不足。公司、总队、项目三级科技创新人员短缺,总队和项目无专职技术创新管理人员。由此制订了具体提升措施:1、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公司、总队主要领导亲自抓创新工作的投入,并有得力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健全科技管理组织和科技机构,并把科技管理与科技开发区分开来。2、公司、总队、项目三级领导都要在技术人员和施工生产人员中贯彻科技创新意识,使其认识到科技创新与研发对解决施工生产中的问题和难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明确和细化工作任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观摩学习和培训。

篇十五: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P>  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

  2018年3月16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科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创新环境日益优化。通过深入实施“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我市创新主体和高新产业实现了加速发展。我市科技创新平台更加丰富,创新链和产业、资金链、服务链实现有效对接。科技创新为我市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但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四个不足”: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上步伐不快,全市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企业院士工作站数量不少,但是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低,参与市场竞争、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二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优惠政策落实不够,还没有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为辅助的投入体系。近年来,全市R&D(研究与试验

  1/3

  发展)经费支出远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投入不足成为本埠企业后续研发匮乏、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三是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不足。大多本埠企业对市场变化趋势缺乏深入研究,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研发推广力度不大,创新要素和生产要素不能有效组合,尤其是缺少自主技术和核心技术。新兴产业技术多数还处于追踪、模仿阶段,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业态培育滞后,技术集成化、经营信息化、质量标准化等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整体滞后。

  四是产业融合支撑不足。科技与文化、教育、旅游、生态、城市管理和服务业的渗透融合不够,科技投入、研发创新和推广应用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产业之间融合度不强、集聚度不高。自主研发创新、支持团队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氛围不浓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还没有真正形成。

  下步工作建议:(一)加大对地市重点科技项目的支持。作为边远城市,我市科技资源和资金都有限。但是我们也有一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秀科技项目,希望这些项目能够得到省里的重点支持,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带动主导产业的发展。(二)帮助引进产业亟需的高端技术人才。我市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对高端人才有较强的需求,由于我们的视野有限,层次不高,与产业高端人才很难建立联系。希

  2/3

  望省里在这方面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三)组织开展高端技术交流合作。为了产业和企业的

  发展,我们也经常联合一些院校、科研机构组织开展一些技术交流合作,但是层次低、影响小,效果不理想。希望省里能针对全省各地市的情况,进行分类组合,组织开展一些专题性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高层次的技术交流合作,帮助我们引进一些优势项目和技术,促进产业的发展。

  3/3

篇十六: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P>  结果是不断引进不断落后在技术上一直跟着别人跑不但耗费国家大量外汇而且使许多高精尖技术和高技术产品依赖国外进口这不仅强化了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对外依赖性而且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科技进步水平不利于改变我国技术落后面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我国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近几年来,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但目前我国科技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本文试图对我国科技进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一、我国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科技进步主体错位在我国传统科技体制下,政府是科技进步的唯一主体,企业作为政府行政机关的附属物,仅仅是科技成果的被动受体。这种政府主导型科技进步机制的最大缺陷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严重不足,科技进步缺乏充满活力的微观主体。这是导致我国长期以来科技发展严重滞后的根本性原因。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开始向独立的经济主体和市场主体转化,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有所增强。但是,迄今为止,从总体上看,政府主导型科技进步机制仍未发生根本改变,企业作为科技进步主体的地位仍未真正确立。第一、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科技创新的动力和压力不足。在现行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技术水平落后并不必然导致其破产和倒闭,企业进行技术投资和技术改造也未必得到多少实际利益,相反,还可能会损失一部分近期利益;即使能够给企业带来利益,也未必发生在现任经营者的任期内。这样对现任企业经营者来说,自然不愿意进行科技创新。在推行承包制过程中,虽然有的承包合同把/保技术进步0作为承包内容之一,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对技术创新动力不足问题。企业承包者。,1994年为0.48%,1995年为0.49%,1996年为0.48%,1997年为0.47%。从1990年到199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以每年平均10%以上的幅度上升,而投资在科技上的数字却下跌了45%。再看教育投入,近些年来,国家各级财政在依法保障和不断完善教育投入主渠道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从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或绝对量看,有较大和较快增长,但是自1986年以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的增长速度却明显放慢,1991)1996年依次为2.85%、2.75%、2.52%、2.52%、2.46%、2.44%,呈逐年下降趋势。离5教育法6规定的到本世纪未这一比例达到4%的要求差的甚远。3.科技成果的推广扩散能力较差技术扩散是指/一项创新在最初的商业之后的继续利用0,它包括别的创新者使用采纳这项创新,也包括原来的创新者扩大它的用途。技术扩散对提高新技术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它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科技体制改革滞后,我国科技成果与生产环节相脱节,科技成果的扩散能力较差,大批有实际经济价值的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许多科技成果长期停留在样品、展品或礼品阶段,科技成果的利用率很低。据世界银行估计,目前中国已形成的科技成果只有10)30%被应用于生产,其余的则被闲置或浪费。4.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引进技术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目前在技术引进过程中,许多企业把技术引进的着眼点放在贪多、贪快上,盲目地追求技术引进的数量和速度,忽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使技术引进的利用率较低,许多企业在使用引进技术方面也存在一定偏差。它们往往用引进的新技术来扩大企业生产能力,或用其改变生产条件和生产结构,而忽视用引进的技术来扩大本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因而形不成引进、消化、吸收、提高、推广的良性循环。结果是不断引进,不断落后,在技术上一直跟着别人跑,不但耗费国家大量外汇,而且使许多高精尖技术和高技术产品依赖国外进口,这不仅强化了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对外依赖性,而且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科技进步水平,不利于改变我国技术落后面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十分有限。5.全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科技人员数量较少目前,我国每万人中科技人员的比重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科技人员的总体素质也不高,全国科技人员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比例很小。我国科技人员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处于生产第一线的企业科技人员太少,在工业企业中,从事技术开发的科技人员更少。目前,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拥有工程技术人员约178.5万人,从事技术开发的不足36万人,平均每个企业只有4)5人。二、加快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的战略对策1.确立企业科技进步主体地位确立企业科技进步主体地位,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素质和效益的重要制度保障。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具备追求技术创新的强大动力和压力。第二,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企业留利使用上,加大用于技术创新部分的比重,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加快建立自己的技术研究和开发机构,发挥在技术进步和扩散中的/辐射源0作用。第三,完善企业技术进步考核指标。在对企业及领导人考核上,切实纠正过分看重速度、产值,忽视技术创新和效益的偏向,要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指标的考核。2.建立完善的科技投入体系,增加科技教育投入科技、教育投入是进行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物质基础,是一种高回收率、高效率的生产性投入。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技术进步的决定6中要求,到200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gnp的比例达1.5%,而目前我国这一比重只有0.69%,可见实现这一目标的任务十分艰巨。第一,深化改革,改善不合理的科技投入负担结构,特别是加大企业技术投资。首先,增加中央财政对科教的投入。要使政府从竞争性投资领域退出来,集中资金用于基础性和公益性投资,特别是增加对科技的投资。其次,改革科技管理体制,调整国家科技投入的使用结构。最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充分运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引导企业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第二,加快形成全社会、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投入体系。首先,要进一步拓宽科技投入资金的来源渠道。逐步扩大风险投资、国外金融机构的科技贷款、创业投资等科技投入渠道,形成一个既有政府拨款,又有自筹资金;既有国内金融贷款,又有国外金融机构贷款;既有无偿使用的经费,又有有偿使用的资金的多形式、多渠道、全社会的科技投入体系。

  其次,加快建立科技开发银行。通过股份制形式,把分散的科技资金集中起来,发挥聚积效益,更好地扩大科技投资、风险投资、信托咨询、科技保险和吸引外资等业务,保证科技贷款资金安全与增殖。

推荐访问: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科技创新 我市 原因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