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2024-05

人民利益至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本价值追求(2022年)

|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民利益至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本价值追求(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人民利益至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本价值追求(2022年)

人民利益至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本价值追求6篇

第一篇: 人民利益至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本价值追求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个概念,两者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也有根本的区别。在目前,学术界对两者之间的联系讲的较多,而对两者之间的区别,阐释的不到位,更有甚者,把两者之间等同起来,把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使用,而较多的业内人士虽然也认识到两者之间有区别,但认识不到位,总是模模糊糊,这样就势必造成在一些地方的使用不够准确。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科学的确立,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来对这两个概念界定清楚,把两者之间的区别、联系说清楚。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概念 区别 联系

正文: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提法,作为一个特定政治意义上的概念,是在1938年10月中共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在这次大会上,毛泽东做了《论新阶段》的著名报告,他在报告中说,“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的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适应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1]1941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又提到“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员,才算好教员”,[2]在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再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跟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统一,一个普遍一个具体,两个东西的统一就叫中

国化。”“各国具体的历史、具体的传统、具体的文化都不同,应该区别对待,应该允许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具体化,也就是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简单说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指一个过程,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是一个结果。具体地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实践时,先进思想家将其结合中国国情并逐渐使之符合中国国情进而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强调的是“中国化”这个趋势和过程,中心词为中国化;
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符合融合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和理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是强调结果,中心词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渐渐中国化之后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个结晶,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区别

2.1两者之间不一样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一个为一个过程,另一个为一个结果,过程与结果不能混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它的要义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结合的本身就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长期的和曲折的,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其结果就是出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2两者之间不一样的状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在变化和发展为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其状态表现为“正在变化和发展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变化为和发展为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其理论形态表现为“已经变化为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表现为一个过程,随着这个过程的展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就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而衡量这种理论状态的具体标志就是,是否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理论形态。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不同的理论形态,都是马克思主义与特定历史阶段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2.3两者之间不一样的范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哲学命题,属于哲学范畴,强调的是认识方法、思想方法问题,所反对的是教条主义,注重的是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必须民族化。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则是一个政治学范畴,强调的是发展结果,强调的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理论。

2.4两者之间不一样的“质”与“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质与量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总的量变过程,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则是在这一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的结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联系

3.1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同样,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进程,他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关系。

3.2两者之间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总的量变过程,它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一种连续性的过程,无限发展的过程,只要共产主义还没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不可能完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就要继承。

3.3两者统一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当中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实现的理论基础和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必然结果就是产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来自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的需要。而在这一动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更有区别,两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总之,中国共产党人沿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轨道,结合中国具体的实际,不断为马克思主义也为中国的理论宝库进行着创造性的理论工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这一理论工作的结晶。时代在发展,历史在进步,我们坚信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一步前进,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将在马克思主义这棵大树上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1 卷)[C].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658- 659.

[2]毛泽东文集(第 2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吴冷西.十年内战(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450- 451.

第二篇: 人民利益至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本价值追求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的文化融合,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但是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其有自身的内涵和特征。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不断显现,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价值 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党执政的指导思想,在我党执政为民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党的实践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一种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在传入到另一种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当中时,都要在坚守自己本身的同时与当地的文化环境逐渐融合。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历史和政治环境当中逐渐产生和发展完善的。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个“结合”有着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说,近现代的中国革命没有马克思主义不行;
二是说,有了马克思主义不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不行。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应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来把握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能把形式和内容分开,比如说,把内容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而把形式看作是中国化。另一方面它是道路和形态的统一。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形态。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同样作为反映客观的主观也应该是不断变化的。视认识和改造世界卫己任的马克思主义,也必然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而失去真理性。所以我们称马克思主义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那与时俱进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本身就内涵创新性意义:一方面,它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另一方面,它批判地改造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吸取其精华,摈弃其糟粕,使中国传统思想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使传统思想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从这个意义上说,创造性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要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路。邓小平说:“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
“要向前看,就是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否则我们就不能胜利前进”;
并告诫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我觉得这就是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的真谛,也是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生命线。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相继诞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不仅成就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业,而且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希望。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群众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不是某个人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来源于群众的实践。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不是某个人确认的出来的,而是经过人民群众的长期的实践检验证明的。最后,马克思主义如果不和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就一点用处也没有,马克思主义只有掌握了人民群众,才能化作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性特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得到了完全的体现。这个体现的集中点,就是毛泽东提出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人民群众的解放不是靠神仙和皇帝的恩赐,而是靠人民群众自己,这个思想化作理论观点,就在于毛泽东提出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另一方面,要把这些观点化作现实,就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只有在这个观点中,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人民群众的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坚持和践行群众路线的结晶和伟大成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待事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活的灵魂。而构成这个灵魂的要素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这里,首要的因素是时间,而这个时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系性的演进来说,就是时代问题。邓小平同志参与了毛泽东思想的创造。但我们现在所说的邓小平理论,则是另一个新时代的产物,这个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发展、合作”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要潮流,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邓小平理论就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时代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是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紧密相联的,马克思称自己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的哲学,这个哲学的历史任务就是用革命的实践改变资本主义的旧世界,创建共产主义的新世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所谓改造世界,既包括改造客观世界,也包括改造主观世界,即改变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我觉得这个思想的一个基本含义就是要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社会的价值

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所经历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不可或缺巨大作用。在先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各种挫折并失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马克思主义并以其作为救国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国革命才有了新的出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全国人民先后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充分证明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正是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才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我国的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和政治建设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构建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的生机活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等,都离不开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以上各个方面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目前的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共产党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我党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壮大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相关。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坚持、运用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产物。

从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看,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挫折。从这个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不同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收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只有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我们党的事业才能胜利发展。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关乎党的生命。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必须与时俱进地研究、提出、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共产党今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

1、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要义,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行动。如果根本就不相信马克思主义,行动同马克思主义根本不沾边,何谈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所谓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坚持构成这个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持贯穿于这些基本原理之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要义,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谓“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
用马克思主义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要认清我国目前的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
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
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恩格斯这个著名论断的精神实质,用中国的语言来表达,就是研究问题不能从本本出发,而要从实际出发。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问题,首要的也是必须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中国的国情是一个历史造成的现实,是一个国际环境中的客观存在。人们只有适应它,洞察它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正确地开拓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

3、马克思主义最终要由群众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动力。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分界线就是是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一旦由群众掌握,就可以更加自觉地发挥自己的历史创造力,并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现实。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理论,在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且让人民群众掌握并运用它,必将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余庆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点启示[J].管理观察.2009.09.

[2]李广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想象力[J].社会科学研究,2010.01.

[3]邓伟志.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多样化问题[J].社会科学.1985. 06.

[4]洪光星.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历史[J].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1.

第三篇: 人民利益至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本价值追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常提常新的历史任务,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改造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到习总书记“中国梦”的提出,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着中国人民不断探索、不断奋斗的结果。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文化背景

我们知道,在五四时期的文化论战中主要有陈独秀、李大钊激进主义的文化观、梁漱溟保守主义的文化观和胡适自由主义的文化观。后来陈独秀、李大钊接受了唯物史观,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三足鼎立的态势。这一态势构成了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的基本格局。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三足鼎立的态势和格局,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传播、确立,并逐渐成为主导呢?从文化根源上看,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两难选择的产物

从文化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确立,归根结底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西方文化和固有文化都陷入了一种肯定-否定、否定-肯定的架构之中,即对西方文化是要肯定的,在现代化方面它是“先生”,但是“先生”老是欺负“学生”,作为“侵略者”,又要否定。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劲攻势和近代中国的节节败退,屡战屡败,不适应时代的中国传统文化是要否定的,但是否定中又有民族性、民族感、民族精神的问题,因此又要肯定。要肯定的又要否定,要否定的又要肯定,构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于文化认识的矛盾和复杂背景。

2.两次危机的结果

所谓两次危机,一是儒学的危机,1905年废除科举,1911年辛亥革命,使儒学先后退出教育和政治领域。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对儒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和猛烈的抨击,儒学在道德伦理、文化精神和价值认同方面产生了全面危机。二是西方文化的危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多少人生灵涂炭,战后的欧洲一片萧条。1918年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揭露了西方文化的危机。稍后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也揭露了西方文化的危机,并转向文化保守主义。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人只能寄希望于第三条道路。

第四篇: 人民利益至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本价值追求

论文标题: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院系专业: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交通运输专业

时间:2015/5/16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从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也是两次飞跃,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且,在新的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有了新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先总诉一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特点本身所决定的,又是我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关于马克思主义实现本土化,在我国来说既是实现中国化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都曾反复强调自己创立的理论要与各国实际相结合。而且马克思、恩格斯就曾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而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需解决的问题。”1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1942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又说到:“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2从毛主席话中:“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出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并以此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正是由于这样,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便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也是两次飞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然,在新的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有了新的发展。

紧接着我们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毛泽东思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西列宁主义。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规律,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弄清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领导力量和前途,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毛泽东领导我们党,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一重大问题。

第五篇: 人民利益至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本价值追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郑晓亮

2011年06月20日15:43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论,是中国共产党的终极奋斗目标。90年的风雨历程,处处展现中国共产党为之顽强战斗、不怕牺牲、坚忍不拔、风险无畏的生存理念与发展辛路,幕幕彰显中国共产党为之传承优秀、理论创新、正大光明、为民宗旨的正义品格与思想本质,最终归结为一个全党共识的经验结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而延伸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本质——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这里,我们看到三个基本观点:第一,到《共产党宣言》问世之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过去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第二,因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时代正处于资产阶级时代,这个时代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阵营;
第三,共产主义运动即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共产党人要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运动的整个利益。我们从中看到一个根本性观点和本质性内容,即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共产党是代表天下所有劳动人民。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阵营之中,共产党代表的就是无产阶级这个劳动大军。《宣言》的阶级斗争学说产生于那个时代,客观反映了社会背景,科学回答了阶级社会的本质属性,鲜明揭示了剥削制度的黑暗性和残酷性。

一个半多世纪过去了,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没有改变。无论人们承认与否,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所阐释的那种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剥削制度依然存在,关键是我们结合时代形势如何认识,理论上如何阐释,虽然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许多概念词句与时代发展有所不同,但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并没有过时。当今社会与《共产党宣言》问世的时代相隔160多年,马克思主义仍有强大生命力。当今世界,劳动人民仍占人类人口的绝大多数。人类离开了劳动就无法继续生存,这是自然赋予人类的客观法则。凡是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无论叫什么名称都具有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劳动人民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生产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劳动者。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仍然在劳动人民中占绝大多数,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他们根本利益的使命没有改变。到目前为止,虽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挫折,但是并不能改变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还没有一个学说或理论超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五种形态规律的科学认识。以人民利益为服务宗旨,这是《共产党宣言》对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本质的要求和性质的定位。中国共产党90年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她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她是《共产党宣言》伟大旗帜的继承者和捍卫者,她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实践者和保护者,她的发展历程突出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光辉。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诞生,都依据《共产党宣言》并结合中国革命的国情,主张“共产党将要引导革命的无产阶级去向资本家争斗,并要从资本家手里获得政权--这政权是维持资本家的国家的;
并要将这政权放在工人和农人的手里,正如一九一七年俄国共产党所做的一样”。经过28年武装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此,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得到翻身解放,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这段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成功指导了中国革命实践,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宣言》的承诺,“把国家政权放在工人和农民手里”,建立了由工人阶级领导(通过自己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即《共产党宣言》所说的无产阶级专政。又经过29年的革命与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建设的国情,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虽然曾犯了“左”的错误,但仍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民主政权进一步巩固,独立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这段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指导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生产资料收回公有的承诺,建立了生产资料为绝大多数人所有(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后经曲折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又经过30多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改革的国情,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空前跨越,人民民主政权更加巩固,国家经济实力连续跃升,直至达到世界第二位(GDP),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另世界瞩目,开始走向世界强国。这段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功指导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别在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把发展民生作为重点,突出把最广大人民利益作为改革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维护全体人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再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和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

90年伟大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过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本质——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党的发展历程不断体现着一个历史的主线和发展的本质进行:主要依靠中国工人、农民及广大知识分子,团结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爱国者和建设者,这种依靠贯穿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创建、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历程,贯穿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十年建设探索、文化大革命、在徘徊中前进四个阶段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历程,贯穿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革命、建设、改革三大历程中,虽然有曲折与失误、但从根本上讲,始终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体现着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革命时期突显其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指导,在中国建设时期突显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理论指导,在改革时期突显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指导中国科学发展。毛泽东思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大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人民民主政权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结晶。

理论探索与实践历程的90年,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实践成果——人民民主政权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的科学本质统一于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有两个真谛:其一,这是由党的宣言与宗旨的性质所决定的;
其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人民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任何力量也打不破,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人民力量的参加,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成功。90年的春秋历程告诉全党: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保护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体现,脱离人民,背叛人民,与人民为敌,终究会走向失败。胜利永远属于人民,属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是这样,建设时期是这样,改革时期也是这样,今后仍然是这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要求是—切为了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经验的根本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真理性认识和规律性体现。

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继续指导着中国人民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和开展新的实践活动,引领中国科学发展。不论形势如何变化、社会如何变迁,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人民执政性质不能改变。党的主张为了人民、来源于人民、依靠人民、保护人民。全党特别是决策部门和决策者想问题、拟规划、做决策、办事情,只有想人民利益、为人民利益,才能取得人民信任,取得人民支持、拥护,人民才能积极参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任何以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的决策都必须坚决反对,任何为了人民利益的决策都要坚决支持。当全局利益与人民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必须采取最大限度的补偿措施,使人民群众理解和支持。已经造成损害人民利益的事坚决纠正,总结教训;
将要造成损害人民利益的事坚决制止,预防危害;
为人民造福的事,总结经验,继续发扬。各级纪检、检查、监督部门和媒体都应当行使自己的职责,把注意力集中于为民谋利益之中。只要我们永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把全党思想统一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上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扬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与挫折,战胜一个又一个风险与挑战,不断夺取抗灾和发展的新胜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隆重召开;
我们就一定能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结合中,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科学创新、科学发展,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与振兴中华的全中国人民的意愿;
待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们就一定能够更加自豪地说,中华民族百年梦想基本实现,祖国更加强大,人民更加幸福,中国共产党更加彰显其伟大、光荣和正确的风采阳光。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第六篇: 人民利益至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本价值追求

人民利益至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价值追求

作者:娄金海;缪昌武
作者机构: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2;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2来源:理论导刊ISSN:1002-7408年:2013卷:000期:003页码:68-70,78页数:4中图分类:D61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人民利益至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充分体现人民利益至上的理论,人民利益至上也必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追求.党的事业发展实践表明:人民利益至上始终贯穿于新民主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大中国化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之中.只有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不断深入和拓展.

推荐访问: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 至上 人民利益至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本价值追求 人民利益至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本价值追求 如何理解人民至上价值理念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