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2024-05

近十年我国德育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近十年来我国德育理论较过去的十年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德育基本理论方面着重对德育本质、德育目标、德育功能以及德育过程进行探究。当前我国德育理论研究现状突出表现为聚焦“制度”“生态”“生活”等关键词展开讨论。德育理论研究走向可归纳为:一体化走向、立体化走向和多样化走向。

[关键词] 德育理论;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9-0016-03    

一 当前我国德育理论研究现状

(一)德育基本理论研究

1 德育本质的释义

对德育本质的探究,离不开对德育内涵的释义和基本概念的相关陈述。狭义的德育即道德教育,容易理解,而广义的德育在学术界可谓是百家争鸣,自改革开放以来,德育这一基本概念被引用得最广泛的便是把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治教育、道德教育一并囊括在德育实施范畴之内,这一论述也逐渐得到了官方认可。时至今日,随着经济文化不断发展,信息大爆炸接踵而来,人们对这一广义的德育概念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班华教授指出,德育即育德,也就是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说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直到2011年,在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当代学校德育模式建构研究”课题的一个子课题中,江苏南京德育研究者提出“主体育德”这一新视域,直接凸显了学生主体“自育”的作用,并显明了其科学性,这有别于传统的德育理论。

德育的本质即超越现实。人要回归一个真正的人,这就需要使他们所构建的社会更能适合和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和发展,而不是背离人的需要和发展;同时也使得人通过生产劳动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都能成为人的附属产品,不是成为控制人、统治人的工具,从而让一个本服从于人的世界真正回归人。苏格拉底把人定义为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人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通过积极和主动的创造来满足自身需要,德育的终极意义便是晓以人正义、善良和勇敢,使人从当下社会中不断提升自己,塑造自己,超越现实,继而反作用于当下社会,使社会往更和谐更理想的方向发展。

德育的本质或教育的本质即生命。德育是生命成长的需要,是使人生命具有神性的事業,这个过程是以拯救灵魂为最高原则的自我小宇宙的不断建构,是个体精神生命化和生命精神化的趋向性过程。使人在德育过程中体验生命的价值,理解生命的内涵,提升生命的温度,丰富自身的生命,最后达到德育与生命共存共生的理想状态。

2 德育目标的确立

在德育目标的选择研究过程中,德育目标层次和序列问题成为学界争论的一大焦点,鲁洁、王逢贤在《德育新论》中提出:“所谓德育目标的层次,是指同一目标在不同级次学校班级的德育过程中,具有高低不同的要求,形成符合学校、班级实际的标准。所谓序列,是指把同一目标中的不同层次,按其高低的不同要求,顺次形成一个承前启后的体系。”目前,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已经对德育目标进行了分层级的确立,中小学和大学实行不同的德育目标;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目前我国德育目标分层问题亟待解决,应对大中小学确立一体化逻辑进路的德育目标,使学生在遵循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德育目标,旨在促进各层级德育目标的有效衔接和整合,达到德育目标一体化、完整化、科学化。

德育目标社会本位倾向也成为近十年来学界备受关注的问题,纵观我国自先秦时期到近代的德育思想,德育目标的选择大多为统治阶级服务,也正是受到传统德育思想的影响,我们所提倡的德育也往往出现社会本位的趋向。基于这一点,我国有学者指出德育目标的选择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科学结合起来,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又能服务于社会,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又能满足自身需要。

2014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根据时代的要求,提出要加强中小学德育的几个薄弱方面内容,包括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2017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当前我国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至此,德育不单单局限在政治教育范畴,而是根据党的十九大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需要的全方位德育,其中既包括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包括公民意识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等,真正构建一个完善、丰富的大德育体系。

3 德育功能的探讨

对德育功能的理解是整个德育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探究德育重要性的基础。对德育功能的探讨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便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话题,鲁洁教授自1992年起,在多篇论文中多角度论述了德育的各项功能,她分别从社会性功能和个体性功能阐述了德育除了政治功能以外,还具有经济、文化、生态、自然性和享用性功能。在社会性功能和个体性功能的研究问题孰轻孰重上,一直存在着长期而持续的争论,有的学者认为德育应着重发挥其社会性功能,有的则认为德育应侧重发挥个体性功能而漠视社会性功能,但无论哪一种观点,都无不是在说明德育在教育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者们不同的德育功能观最终将有助于人们更加接近真理。

2008年,檀传宝教授在《中国德育》期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德育功能,即教育性功能,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以及德育作为教育的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两个方面。在教育的整个思想历史长河中,我们对教学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划分是较为明确的,若教学只是单单传授知识和技能,那教育则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而德育的教育性功能便是促进人在德育活动中提升其精神价值,完善健全的人格。总而言之,教育性功能既是德育在完成塑造人的历史使命上的本质体现,也是同时支持智育、体育、美育三方面工作发挥实际作用的体现,与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和个体性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德育研究焦点分析

1 制度育德——以“善”的制度涵养“善”的德性

最早提出制度德育这一概念的是杜时忠教授,他在《制度德性与制度德育》一文中对制度德育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认为“制度德性比个人德性更具普遍性,制度德性是个体德性的基础和前提”,并主张学校应通过正义、道德的制度来培养正义、道德的个人,认为学校通过“制度育德”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在观念上,要认识到制度的育人作用,承认制度的育德功能;第二步,实现学校教育制度改造,制订优良的学校制度;第三步,把有形的具体的学校制度化为学校生活方式,建构制度生活。在此期间,关于制度德育的学术论文相继被刊登发表,以“制度德育”为主题、篇名和关键词,时间跨度为2008年到2018年,通过CNKI进行检索,剔除重复及不相关的文献,共搜索到26篇文献资料,其中学位论文有3篇,期刊论文23篇。对收集到的文本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已有的研究主要从制度德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探究,学者认为制度德育具有教育学价值、伦理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在制度德育实施过程中坚持用正义的制度来“涵养”德性,以“制度德性”养成“个人德性”,以道德制度培养“道德人”,强调以合乎德性的制度培养“人性向善”的学生,促进学生“道德善”的过程,以人性化的制度培养“人性善”的学生,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让道德浸化人心,让真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学生心灵得到美的净化和享受的目的。

当前,我国人性危机被社会所关注,集中表现在以下物欲泛滥导致的信仰危机、利己主义横行导致的道德危机和人的功能化导致的价值危机三个方面。制度德育在这样的环境通过在学校构建一整套“善”的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重塑人的内心,力求扩大人心最深处的一方净土,发扬人的“善性”,反作用于德育制度的建设。

2 生态润德——以新的生态坏境滋润人的德性

自20世纪7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生态环境教育的目标以来,学术界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生态德育,近十年来,生态德育更是成为德育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生态德育进行理论探析和实施的必要性,在当前人们都极力呼吁尊重自然万物、珍爱生命和学会关心的大背景下,生态德育所倡导的育人理念印证了其现代化、科学化、多样化和全球化的特点。在研究生态德育的过程中,有学者认为生态德育对生态文明建设、培育现代生态人格,以及对促使人类道德与道德教育的飞跃和对德育学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让学生践行生态美,融入宇宙万物生命总体,最终不断追寻天人合一的崇高境;但也有学者反对这种观点,指出生态德育实质是借鉴德育形式,但以生态伦理学作为“本体论承诺”的实践理性和实践形态,否定生态伦理学之学科内核,只能陷入虽善良但空洞的生态道义说教,与现实无涉。

无论是哪一种观点,其最终都有同样的价值诉求,即在生态伦理学的指导下,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视界出发,为人类营造一个崭新的、净化的生态环境,从而滋养人的德性,塑造高尚的人格。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若把人作为“目的”,建立文明的生态环境也是为了让人去支配自然,那就容易陷入“人类中心论”的观念之中,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得到最根本性的保障,因此如何让人就道德上真正关怀自然和保护自然,让人与自然互利共赢,值得每一个德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不断探索与反思,并在德育理论和模式上突破与创新。

3 生活养德——德育回归生活与生活建构德育

自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学界普遍认可德育回归生活的理论研究,即生活德育论,在当代中国学校德育改革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之一,这一理论有其先进性,确证了生活与道德的紧密联系,捍卫了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独特价值和地位,即德育不是为某一教学目标服务,而是为学生生活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直到2010年,学者们开始突破德育回归生活的局限,冯建军教授指出生活是德育的根基,而不仅是德育的手段,更是德育的根本,生活与德育具有本体的关系,因此他主张德育就是生活德育,是个体在完整的生活内容中,以道德的生活方式,自觉建构一种道德生活。

反觀生活德育论,人们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对德育是否行之有效的判断标准往往是:德育是否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是否让学生在生活中把分数看为第一等等。一味倡导德育是为生活服务,德育是生活的手段,生活是德育的目的,这显然容易走向功利主义的道路,当眼前看似积极的生活正悄无声息取代德育的地位而支配人们的思想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思考德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德育究竟还能否以道德和正义育人?德育又该如何前行?让德育回归生活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重新审视生活与德育的关系,既要在生活中渗透德育的方方面面,让生活滋养德育的实施,也要在德育的实施过程中建构道德和纯净的生活蓝图。

二 我国德育理论研究走向分析

(一)德育体系走向一体化

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修订了不同学段的德育目标,其背后的德育原则便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避免出现“一刀切”的教育现象,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活动与交往中、在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中实现的,从小学到高中,道德的形成过程也随着儿童身心的发展而不断渐进,并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将大中小学德育目标互相衔接和整合,使德育目标理论被赋予更深刻的意义,并为德育体系做出全新全面的解释,有助于教育者根据学生的需要真正的走进学生,使德育理念贯穿学生整个人生发展轨迹,实现德育终身可持续发展。

(二)德育实施走向立体化

2017年,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强调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和组织育人的“十大”育人体系,赋予了德育更加权威和全方位的实践内涵,这表明德育不再是一个点的德育,或是一个孤立的、缺少与社会各方面相互联系的德育,而是一个试图突破过去活动式的、专项式的德育,一个能促进道德发展多样化的德育,使德育成为一种不再只立足于解决社会某一道德问题的实践活动。“十大”育人体系真正做到了学校德育的全覆盖,从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过程来看,发展具有长期而又复杂的特点,在实施全面德育的时候就需要建构一个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使得“三全”格局可以贯穿于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细节和片段,做到每个人都成为德育的主角,每一处环境都是德育的区域,每一个活动都有德育的影子,让德育在实施过程中真正被细化和落实,从而让德育实施从孤立走向立体,用丰富的德育知识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三)德育内容走向多样化

“德”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它是“礼”的辅助,因为要有“德”的修养,才能达到作为规范“礼”的作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从先秦时期到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德育的内涵常常源于满足政治的需要,后来逐渐回归到人的发展上来,并开始呼吁德育人本化和人性化。古人常说人无德不立,自2010以来,我国颁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不断完善新时期德育的新内容,使德育逐渐从单一和狭义的政治教育走向了丰富、完善的“大德育”,即被学术界所普遍认可的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不同时期将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德育主题囊括在整个德育内容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新德育的内涵、目标、过程和实施,使单一的德育内容被纳入新时代的新思想。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该把握学校德育的主旋律,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一直是德育内容的主旋律,德育的开展围绕主旋律而有序地进行,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如今我们对社会主義、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认识已经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更新,并赋予其新时代的意义,若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始终演奏过去的主旋律,或是迅速过渡到新时代的主旋律上来,都是一件不合理的做法,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有一个对主旋律接纳和吸收的转变过程。

参考文献:

[1]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2]刘永和,主体育德:学校德育的新视域[J].现代教学,2016(Z2).

[3]鲁洁,教育社会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王义祥)

推荐访问:理论研究 德育 展望 近十年 回顾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