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4-05

文化旅游消费数据监测指标体系12篇

| 来源:网友投稿

文化旅游消费数据监测指标体系12篇文化旅游消费数据监测指标体系  作者:郭益盈[1]作者机构:[1]四川旅游学院,成都610100出版物刊名:经济研究导刊页码:161-162页年卷期:2019年第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旅游消费数据监测指标体系12篇,供大家参考。

文化旅游消费数据监测指标体系12篇

篇一:文化旅游消费数据监测指标体系

  作者:郭益盈[1]作者机构:[1]四川旅游学院,成都610100出版物刊名:经济研究导刊页码:161-162页年卷期:2019年第22期主题词:大数据指数;智慧城市;文化气质

  摘要:禀赋独特的城市气质,为成都旅游文化的转型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坚实根基.结合当前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成都有条件、有能力、有底气走在城市管理大数据应用的前列,从而为国家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本.

篇二:文化旅游消费数据监测指标体系

  三提升我国城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分析我国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前景十分光明且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应该牢牢把握文化创意产业在政治的支持下实现有序的可持续发展创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政府首先需要加大我国的人才引进以及不断完善我国的人才培养体系高素质人才是我国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也是实现文化创新目标的重要源动力我们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和基础知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以及热忱的爱国之心

  文化创意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

  摘要:低碳经济时代,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逐渐成为世界主要国家优先发展的“绿色朝阳产业”。党中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本文结合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以及我国典型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促进我国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综合实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实证分析;有效措施

  引言:

  作为我国大力扶持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模式,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升级和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文化创意旅游较强的目的性,参与这种旅游的人能够在旅游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信息知识。

  一、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内涵

  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我国大力扶持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模式,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升级和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旅游的项目和目的决定了其文化含量,除了常规地旅游外,还有许多为满足专门目的开展的旅游活动,如:汉诗旅游、历史探秘旅游、书法学习旅游、围棋交流旅游、名人足迹寻访旅游、民族风俗旅游,这类文化旅游项目,不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于我国深厚底蕴地传承以及弘扬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创意元素的加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典型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凭借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资本优势以及文化优势大力发展其文化产业,致力将文化产业培育成继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之后的首都经济新的发展目标。在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中不仅指出了六个文化创意产业中心,2009年国务院所出台的政治性纲领文件中,进一步为北京创意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有效增强北京创意文化产业地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京不仅具有数量规模较大的历史遗迹,还具有人文科学素养较高的学校、金融产业机构以及科技产业集聚区,这些都是发展文化创意旅游行业的重要推动力,截至2012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长值为2189.2亿元,占全市GDP高达12.3%。

  除了北京之外,上海市也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地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上海市连续多年保持10%以上的产业增长速度,2012年上海市政府发布的《2012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长值为226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将重点放在不断发展的建筑、金融、贸易、制造等行业上,对于过去的老厂房、老仓库的改造也没有忽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崛起绝非偶然,这其中体现了

  上海为了发展文化创意旅游行业而不断深入的文化体制创新改革,还体现了完善的投融资服务以及区域和行业之间的高度配合性。

  除此之外,深圳以及杭州等城市的文化创意旅游行业近几年来也呈现蓬勃发展的局势,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腔、强的历史过程,深圳市在2004年所发布的《深圳市实施文化立市战略规划纲要》,杭州市也在2009年颁布《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这两项政策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城市文化创意的发展,其中不仅涉及到动漫、建筑、设计等产业的创意发展,还涉及到旅游景区和创意园的构建,目标是将深圳和杭州分别打造为“创意设计之都”以及“东方休闲之都。”

  三、提升我国城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我国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前景十分光明,且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应该牢牢把握文化创意产业,在政治的支持下实现有序的可持续发展,创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政府首先需要加大我国的人才引进以及不断完善我国的人才培养体系,高素质人才是我国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也是实现文化创新目标的重要源动力,我们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和基础知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以及热忱的爱国之心。除此之外,我国政府部门也需要构建完善合理的文化产业政策法律体系,加强各大城市的相关政策支持,政府还可以设立专门的产业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和指导地区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所涉及到的各部门的需求,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和投融资结合在一起,设置专门的服务平台,为文化创业发展的需求打下坚实的资金基础。此外,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积极借鉴国外知名城市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加强文化旅游资源产业的开发,与此同时,不断提高服务行业和旅游产业的配合度,完善游客的体验。

  结语:

  在创意经济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之下,旅游业如何才能够实现其自身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时下政府关注的热点话题。旅游文化创意的发展需要一个明确的定义,也需要一个准确界定的创意类型,除此之外更多的案例研究以及实地调研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献:

  [1]程乾,方琳.生态位视角下长三角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J].经济地理,2015,35(7):183-189.

  [2]李丰生,杨莎莎.中国各省(市、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证评估[J].生产力研究,2006(6):137-138.

  [3]肖维歌.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13(10):15-20.

  [4]郭向阳,明庆忠,穆学青.云南省边境市州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J].旅游研究,2017,9(4):74-84.

  作者简介:黄家美(1976.3-),女,安徽宣城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城市旅游和休闲文化旅游。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三:文化旅游消费数据监测指标体系

  江苏省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工作评价参考

  为加强对江苏省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单位(以下简称“试点单位”)建设工作的指导,制定本评价参考。

  一、试点评价内容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苏政办发〔2020〕15号),结合我省扩大和引导文化和旅游消费实际和发展目标,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政策保障、消费惠民措施、产业融合发展、消费便捷程度、产品供给能力、夜间和假日经济、入境旅游环境等。(一)政策保障主要包括:1.制定出台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政策文件情况;2.财政资金支持文化和旅游产品、项目以及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动情况;3.引导各类资金支持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情况;4.鼓励利用老旧厂房开设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落实土地、用水、用电、用气等支持政策情况;

  5.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数据监测情况;6.探索开展旅游景区经营权、门票收入权质押以及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林权抵押等贷款业务情况;7.引导保险业金融机构根据文化和旅游行业特点开发保险产品情况;8.推进国有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情况。(二)消费惠民措施主要包括:1.景区门票降价、发放文旅消费券等情况;2.配合“水韵江苏·又见美好”主题活动开展的本地活动情况;3.组织参与江苏省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活动,以及本地区举办的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或月等活动情况;4.与周边市、(县、市、区)建立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联动机制情况;5.支持金融机构发行文化和旅游消费联名银行卡情况;6.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信贷业务情况。(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包括:1.市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数量及经营状况;2.旅游演艺发展、小剧场建设情况;3.文化遗产地和各类文博场馆优化旅游功能情况、开展非

  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旅游情况、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基地建设情况;

  4.推进高品质步行街、文体商旅综合体发展状况;5.老字号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及老字号品牌集聚区“商文旅”融合发展情况。(四)消费便捷程度主要包括:1.建设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情况;2.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等打造群众身边的文化消费网点情况;3.对传统演出场所和博物馆等进行设施改造提升,营造更优质消费环境情况;4.推广移动互联网新兴支付方式,建设江苏省文旅消费便捷支付示范区情况;5.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4G/5G网络覆盖情况;6.优化旅游交通服务情况。(五)产品供给能力主要包括:1.文化娱乐场所数量及发展状况;2.3A级以上景区、省级以上旅游休闲度假区数量;3.三星级以上及高品质酒店、高品质旅游民宿数量及发展状况;4.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业态发展状况;

  5.文创产品及旅游商品开发;6.智慧景区建设及国有4A级旅游景区实行门票预约;7.加强新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应用,发展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情况;8.丰富数字内容产品及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庭休闲等新型文旅产品情况;9.推动新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情况;10.培育文旅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消费新热点情况。(六)假日和夜间经济主要包括:1.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情况;2.建设旅游信息库,建立假日旅游、旅游景区大客流预警系统,引导游客科学出行情况;3.加强高速公路和景区道路交通管理,增加公共交通运力,及时发布景区拥堵信息情况;4.在公休假日旅游高峰期,景区周边机关企事业单位协助提供停车、餐饮等便利情况;5.打造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情况;6.开发常态化、特色化夜间文旅体验项目,打造夜间文旅活动(产品)品牌情况;

  7.旅游景区开展夜间游览服务情况;8.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夜间餐饮、购物、演艺等服务情况;9.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情况;10.博物馆、美术馆等夜间开放情况;11.24小时书店、深夜影院等发展情况;12.周末、节假日适当延长重点区域及沿线公交地铁运营时间情况;13.试点打造“分时制步行街”情况。(七)入境旅游环境主要包括:1.开展旅游境外宣传推广情况;2.景区景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场所多语种服务水平;3.开发适应境外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目的地、旅游演艺及特色商品情况;4.探索入境游客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情况。二、申报试点单位需提供材料清单《江苏省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单位申报表》、试点工作方案。其中,试点工作方案应包括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和条件、试点工作思路及目标、试点工作主要内容及举措、工作机制、保障措施等。试点工作自评报告应包括试点成效、居民知晓度及满意度、财政资金绩效评价、试点模式创新及可推广等情况。

  三、其他需要说明事项1.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根据本评价参考制定指标评价体系,作为试点单位评选的主要依据和标准。2.申报试点单位需要提供的数据,由地方政府统筹辖区内相关部门提供,以统计部门、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商务部门、财政部门、金融部门、工信部门、公安部门等公开或认定的数据为准。3.试点单位建设工作充分考虑不同规模和类型县(市、区)的示范性。试点单位评选不设达标分,根据审核得分排名先后及不同规模和类型县(市、区)的名额比例,择优确定试点单位名单。

篇四:文化旅游消费数据监测指标体系

  我国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12020年4月19日

  中国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大的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中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中国的文化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特别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后,全国各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电视、电影、出版、音像、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乃至广告、信息、传播、娱乐等产业,已越来越发展为庞大的产业集团,成为国民经济运行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世界范围看,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数字技术的崛起,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为文化产业突破传统模式的全新超速发展提供了技术平台,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文化进入市场,文化进入产业,文化中渗透经济的、科技的、商品的要素,使文化产业具有了经济力、科技力的属性,成为社会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科技和现代化发展模式中日趋显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要。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从中国的情况看,近些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较快,但总体发展水平依然较低,突出表现在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小,科技含量少,竞争力差,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对文化资源的基础配置力较弱,文化要素市场流通不畅,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要。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同时,中国的文化发展也必须积极应对世界文化发展的竞争和挑战,努力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推动新世纪中国各项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为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强中国文化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方式应有所创新,加强宏观规划和调控、运用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市场调节手段进行管理逐渐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为满足政府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蓝图,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迫切需要,必须建立科学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以统一文化产业的界定范围、统计口径,规范数据来源渠道,提高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信息收集和分析的科学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3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正确反映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鉴于文化产业是一个较新的、宏观的概念,课题研究从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和现行统计条件入手,在界定了文化产业统计体系需包括的行业和领域的基础上,开展了体系框架、指标结构、评价功能的研究,完成了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包括了行业构成、指标框架、数据基础和指标解释等内容,其中指标框架由核算指标、分析指标、基础指标和辅助指标组成。

  文化产业统计范围的界定

  文化产业活动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它是涉及多行业、跨部门的一个交叉集合体,在内容和形式上表现为复杂多样化。进行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首要的问题就是明确文化及文化产业的概念,进而对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范围进行界定,也就是对文化产业概念的外延进行选择。

  文化产业范围的界定

  1.文化产业的概念

  4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文化产业的定义当然是和文化的定义密切相关的。但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层次的概念。把我们的研究范围确定在“文化”概念的哪一个层次上,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论证。而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比较明确,仅限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文化事业”运行模式变化的研究,建立统计指标体系,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研究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事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规模、发展趋势及其在国民经济整体结构中的比重和影响。

  根据研究目的,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的行业总称。其特征是以产业作为手段来发展文化事业,以文化为资源来进行生产,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由此也就从产业的角度圈定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事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外延范围。

  2.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是中国文化建设过程中两个互有交叉渗透又相互独立的不同形态。虽然它们的运作方式是有区别的:文化事业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之一,是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过程中会有一定的经济收益如门票收入、稿酬收入,但远不能达到其从事文化活动和艺术生产所付出的成本,运作所需的资金主要依靠政府部门拨款,主体的主要行为是非赢利

  5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活动。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活动中活动主体用产业方式进行运作,一般进行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活动。文化建设中的许多方面如娱乐业、演出业、电影电视业、出版业、音像业等均在产业运作模式上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故本文所研究的文化产业包括了上述两部分内容。

  3.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

  进入新世纪的今天,由于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使得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达到了全面互渗的境界,成为互为表里的现代社会的支柱产业。正是数字技术的崛起为与信息有关的一切产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大众传媒(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音像等)、通信(电话与无线通讯),以及信息业(计算机与网络)也因此而相互融合和渗透,为共同的“用户”提供服务。这种融合使得西方发达国家解除了对诸如通信业、传媒业、信息业之间的传统的行业管理壁垒。但在中国,两者仍有明显的界限划分,信息产业特指以电子计算机、电子通信及网络技术为载体的新兴产业。利用现代高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领域如证券业、银行业、计算机网络业、电子通信业不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

篇五:文化旅游消费数据监测指标体系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2020)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和《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苏发〔2019〕16号),大力提升全省文化和旅游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措施。

  一、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扩大有效优质供给

  (一)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提档升级,支持国家级、省级园区(基地)持续做大做强。促进旅游演艺发展,引导高等级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风情类特色小镇等规划建设一批小剧场,推出一批实景演艺项目,打造一批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的旅游演艺产品,到2022年,培育2-3个具有区域品牌知名度的旅游演艺精品项目。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重点建设区建设为牵引,开发以运河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品和线路,办好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打造“千年运河水韵江苏”旅游品牌。支持文化遗产地和各类文博场馆优化旅游功能,支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旅游,创设一批可作为非遗体验场所和旅游目的地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基地,鼓励非遗大师工作室、非遗体验工坊进入旅游空间,深度开发具有江苏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深入推进南京夫子庙步行街“全国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加快培育省级高品位步行街,把步行街打造成消费集聚地和旅游目的地。支持老字号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促进省级老字号集聚区与旅游、休闲产业相结合,推动老字号品牌集聚区“商文旅”融合发展。利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扬州入选“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等契机,打造一批国际文旅融合发展品牌。〔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文物局等牵头负责。本条及以下均需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不再列出〕

  (二)强化科技应用支撑。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应用,发展基于超高清、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5G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等标志性项目。丰富数字电影、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表演、网络文学、数字艺术展示等数字内容及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庭休闲等新型文旅产品。推动新技术在演艺娱乐、工艺美术、文化和旅游会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等行业中的应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积极培育文旅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消费新热点,引导基于网络平台的新型消费模式和文旅共享经济快速孕育成长。(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广电局等牵头负责)

  (三)鼓励业态多元创新。聚焦消费新热点、新趋势,布局、拓展文化和旅游新业态,开发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研学旅游、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商务会展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邮轮游艇旅游等业态产品,积极发展海洋海岛旅游,支持发展通用航空服务。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红色旅游品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我省各地更多入选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市、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继续办好江苏省乡村旅游节。加快制定出台规范发展旅游民宿的政策措施,推动旅游民宿标

  准化、规范化、特色化发展,强化星级旅游民宿品牌建设。依托高铁网络和站点,推出“高铁﹢景区门票”“高铁﹢酒店”等快捷旅游线路和产品。鼓励发展与休闲度假旅游、自驾车旅游相适应的租赁式公寓、汽车租赁、景区直通车等服务。支持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到2022年,建成15个以上省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支持电竞产业发展,鼓励电竞企业与旅游度假区合作开发休闲度假电竞产品,支持举办国际性电竞赛事,提升江苏电竞品牌影响力。(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省体育局、民航江苏安全监管局等牵头负责)

  二、实施惠民便民举措,激发大众消费潜力

  (四)完善消费惠民措施。继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鼓励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实行淡旺季票价和非周末促销价,落实特殊人群门票减免政策。持续开展“江苏人游江苏”活动。结合世界读书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和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组织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消费月和数字文旅消费体验等活动,集中展示推介江苏文化和旅游整体形象。加大与周边省(市)文旅资源互动对接和整合力度,加快建立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联动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发行文化和旅游消费联名银行卡,并给予特惠商户折扣、消费分期等用户权益。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信贷业务,以规范发展为前提,创新消费信贷抵质押模式,开发不同首付比例、期限和还款方式的信贷产品。(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保监局等牵头负责)

  (五)提升消费便捷程度。鼓励建设集文创商店、特色书店、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鼓励把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等打造群众身边的文化消费网点。鼓励依法依规对传统演出场所和博物馆进行设施改造提升,合理配套餐饮区、观众休息区、文创产品展示售卖区、书店等,营造更优质的消费环境。搭建省级智慧文旅平台,打造在线文旅超市,推动供给与需求精准对接。推动实施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银行卡使用便捷度,推广移动互联网新兴支付方式,引导演出、文化娱乐、景区景点等场所广泛应用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宽带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水平,在具备条件且用户需求较强的地方,优先部署5G网络。优化旅游交通服务,科学规划线路、站点设置,提供智能化出行信息服务。到2022年,实现全省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除现金支付外,都能支持银行卡或移动支付,互联网售票和4G/5G网络力争全覆盖。(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文物局、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等牵头负责)

  (六)推动景区提质扩容。合理调整景区布局,优化游览线路和方式,扩展游览空间,打造一批高品质旅游景区和特色旅游目的地。加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公共服务设施投入,推动旅游区设施设备更新换代、产品创新和项目升级,加大对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导游培训,鼓励志愿者义务导游讲解。加快推进“互联网+旅游”,强化智慧景区建设,实现实时监测、科学引导、智慧服务,探索旅游高峰期景区车辆进入预约管理制度。推广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合理确定并严格执行最高日接待游客人数规模。到2022年,全省高等级热门景区、热门文博场馆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等牵头负责)

  (七)繁荣假日和夜间经济。认真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单位与职工结合工作实际分

  段灵活安排带薪年休假、错峰休假。把握节假日及高峰期旅游消费集中的规律,建设旅游信息库,建立假日旅游、旅游景区大客流预警系统,引导科学出行。加强高速公路和景区道路交通管理,增加公共交通运力,及时发布景区拥堵信息。在公休假日旅游高峰期,鼓励景区周边机关企事业单位协助提供停车、餐饮等便利。加快发展夜间文旅经济,鼓励各地主要商圈、特色商业街和文体娱乐功能区积极推进景观亮化,开发夜间文旅产品,活跃夜间休闲市场,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开发一批常态化、特色化夜间文旅体验项目,打造更多夜间文旅活动(产品)品牌。在保证安全、避免扰民的情况下,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开展夜间游览服务。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夜间餐饮、购物、演艺等服务,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鼓励博物馆、美术馆等夜间开放,推进24小时书店、深夜影院等健康发展,推出一批夜间文旅消费打卡地。优化夜间交通组织,在周末、节假日适当延长重点区域及沿线的公交地铁运营时间。探索将夜间文旅消费集中的街道在高峰时段调整为步行街,试点打造“分时制步行街”。到2022年,建设30个以上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0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总工会等牵头负责)

  (八)优化入境旅游环境。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持续提升重点景区、新开发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的交流合作,推进境外江苏旅游推广中心建设,加强“水韵江苏”旅游推介,扩大入境旅游客源规模,到2022年,建成12-15个境外江苏旅游推广中心。加强资源整合,提升入境旅游统一宣介平台(含APP、小程序等移动端)水平。加大国际旅游航线开辟力度,增加国际航班班次,支持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等省内有条件的机场建成长三角旅游门户机场。着眼安全、便捷、温馨,提高入境旅游服务能力,提升景区景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机场车站等场所多语种服务水平。扶持旅行社做大做强,鼓励开发适应境外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目的地、旅游演艺及特色商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依规在文化和旅游消费集中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入境游客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提高游客消费便利性。(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公安厅、南京海关、民航江苏安全监管局、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保监局等牵头负责)

  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保障支持力度

  (九)健全政策保障体系。顺应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新趋势,依靠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制定并实施鼓励和引导居民消费的政策,进一步放宽文旅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财政专项资金引导作用,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升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将优质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项目纳入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引导各类资金支持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社会领域产业企业专项债券等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利用老旧厂房开设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落实土地支持政策,完善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探索开展旅游景区经营权、门票收入权质押以及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林权抵押等贷款业务。引导保险业金融机构根据文化和旅游行业特点开发种类丰富的保险产品。健全文物合法流通交易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国有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完善开发、营销模式和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物局、江苏银保监局等牵头负责)

  (十)发挥试点示范引领。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到2022年,建成10

  个以上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2-3个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一批示范性、引领性融合发展项目。推广南京、苏州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经验。以县(市、区)为对象开展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单位建设。推动更多设区市进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行列,打造一批区域性文化和旅游消费中心城市。支持南京、苏州等地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推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到2022年,建设30个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单位、10个示范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牵头负责)

  (十一)严格综合监管执法。加大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公正、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强化对文化娱乐和旅游设施的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公共卫生设施标准化、便利化水平,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加强对旅游交通的监管,督促旅行社使用合法合规的客运车辆。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行业自律规范发展。健全文旅质量标准和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并逐步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列入文化市场和旅游市场黑名单的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实施联合惩戒。(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应急厅、省市场监管局等牵头负责)

  (十二)加强统计监测评价。发挥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加强对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的宣传引导、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将文化和旅游消费纳入全面反映服务消费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健全考核评价制度,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对本通知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评估,指导各设区市建立文化和旅游消费数据监测体系,加强大数据技术应用,整合共享数据资源,加强趋势分析研判,为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提供决策依据。建立由第三方实施的消费者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旅项目与消费者需求有效对接。各设区市要根据通知要求,将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作为重要工作任务,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数据监测分析,完善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举措。(省文化和旅游厅等牵头负责)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0年3月19日

  (本资料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篇六:文化旅游消费数据监测指标体系

  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标体系设计

  贺辉【摘要】扩大消费成为当前政府的主要任务,我国没有充分发挥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同时,国内消费水平远远没有达到它该有的水平.文化消费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影响文化消费水平的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文化消费满意度可以很好地分析出消费者对文化消费供给的满意程度.因此,建立一套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标体系显得尤为必要.文章结合层次分析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从教育消费评价、文化艺术消费评价、娱乐消费评价、体育消费评价构建了由总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构成的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标体系.【期刊名称】《经济师》【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2页(P13-14)【关键词】文化消费满意度;统计指标;指标体系构建【作者】贺辉【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6.1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动力转型的复杂转型阶段。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阶段,一味地依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经济,不仅不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还会使经济结构更加恶化。因此,我国是必须依靠

  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三套马车“消费”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同时,由于当前我国消费低迷,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文化消费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消费必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文化消费满意度是加快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是促进文化消费的重要动力和依托。那么,当前我国文化消费满意度如何?我国文化消费满意度的趋势是什么?这就需要一套科学的统计指标来统计和反映我国目前文化消费满意度现状,更好地发挥文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大多关注文化消费的研究,很少有学者研究文化消费满意度。国外学者对文化消费满意度研究:YosukeTsuji(2007)利用方程结构模型,作了如下设置,设置了核心服务质量满意度、外围服务质量满意度、以及未来行为倾向,以期得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YosukeTsuji的研究结果表明:核心服务质量和外围服务质量是满意度的显著预测因子。此外,外围服务质量与外围服务质量满意度与未来行为倾向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核心服务质量满意度与未来行为倾向并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它间接影响未来行为倾向。VincenzoAsero(2009)指出旅游满意度并不直接取决于高质量的商品或服务,而是取决于对商品或服务的期望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可感知质量”概念,较高的满意度可能是旅游商品或服务的可感知质量之和较高,因此,高质量将描述更高的效用水平。MazirahYusoff(2015)通过探索性分析得出了影响马来西亚私立大学商科学生满意度的12个因子,其中人口因素影响了大学教育消费的满意度。国内学者对文化消费满意度的研究:曾丽艳(2009)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长沙为例,对我国城市居民旅游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服务水平、景观是影响旅游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而购物、娱乐项目,对旅游满意度的影响较小。通过对旅游满意的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提取了“基本需求”、“核心体验”、“弹性需求”、“消费水平”四个公因子,并采用方差分析探讨了人口学特征与四个公因子的关系,发现不同性

  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群体的旅游满意度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孙梦阳等(2010)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娱乐主题公园游客满意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娱乐主题公园的游客满意度由娱乐体验、公园环境、游乐消费和游憩体验、公园服务、引导信息这五个因素共同影响,并与游客满意度具有显著相关性,每个因素影响强度有所不同。游客满意度与忠诚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游客的重游愿望更为强烈。郝秀君(2012)运用结构方程筛选了政府服务、体育设施、健身服务和体育消费四个维度,构建了我国群众体育满意度评价模型并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政府服务维度对其他三个维度的影响系数最大。通过对现有文化消费满意度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目前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比较分散,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的分析框架。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教育消费满意度、文化消费满意度、娱乐文化消费满意度和体育消费满意度的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并未明确界定文化消费满意度的内涵,也没有构建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标体系,因此,构建衡量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标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了测度当前我国社会消费满意度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制定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政策提供切实可行的意见。在全面考虑影响文化消费满意因素,同时满足政府文化政策的制定与学者对文化消费满意度对统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构建文化消费满意度统计指标体系。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可以考虑两种方法:综合设计法和层次设计法。这两种设计方法各有自己的优缺点:综合设计法的优点是指标数据易获取,缺点是指标之间通常缺少逻辑;层次设计法的优点是指标之间具有比较强的逻辑,缺点是指标数据通常难以获取。因此,本文在借鉴综合设计法和层次设计法的基础上构建了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标体系。本文构建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思路可以简单描述为:确定文化消费满意度统

  计的总指标(文化消费满意度)——根据文化消费包含的内容确定文化消费满意度的层次结构——筛选指标——确定文化消费满意度一级指标——确立文化消费满意度二级指标——最终建立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标体系。(二)文化消费满意度总指标的分解1.文化消费满意度总指标的确定。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以及统计需要,本文把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总指标确定为文化消费满意度,用文化消费满意度来衡量我国目前消费者的文化消费满意度。2.一级指标的确定。分析影响文化消费满意度的因素,建立文化消费满意度的一级指标。本文根据曹俊为(2002)精神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的探讨研究得出的关于精神文化消费的内涵和对精神文化消费的分类,同时借鉴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对文化产业的分类将文化消费满意度分为四个维度:教育消费评价、文化艺术消费评价、娱乐消费评价、体育消费评价,即文化消费满意度的四个一级指标。3.二级指标的确定。根据文化消费满意统计体系各一级指标所包含的要素,据此来构建各一级指标与所含因素之间的关系,即二级指标。(1)教育消费评价。借鉴国家以及以往学者对教育消费的分类,教育分为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大学和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在职学习和培训,因此,我们将对教育消费评价分为6个二级指标:幼儿园教育消费满意度、小学教育消费满意度、中学教育消费满意度、大学教育消费满意度、成人教育消费满意度、在职学习和培训消费满意度。(2)文化艺术消费评价。根据欧翠珍(2010)文化消费研究述评中将文化消费分为广义文化消费和狭义文化消费;广义文化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消费精神文化产品和精神文化服务的行为;狭义文化消费是指以文学艺术为主体,包括音像、出版和与此相适应的文化艺术服务。本文中的

  文化艺术消费正是基于文化消费的狭义消费来设立的,将文化艺术消费分为报刊消费满意度、书籍消费满意度、期刊消费满意度、音像制品消费满意度、欣赏字画和鉴赏文物的消费满意度、音乐消费满意度、戏剧和舞蹈消费满意度等7个二级指标。(3)娱乐消费评价。娱乐消费是指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休闲产品(物质的和精神的)消费活动,根据对人们娱乐消费的分类,本文将娱乐消费评价分为7个二级指标,即广播电视消费满意度、电影消费满意度、游览观光消费满意度、歌舞厅娱乐消费满意度、电子游戏厅消费满意度、网吧消费满意度、游乐园消费满意度。(4)体育消费评价。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活动及相关方面的消费,主要包括用于购买体育服装以及运动器材,购买体育期刊、书报等实物型支出,用于观看各种体育比赛、表演、展览等所进行的观赏型的消费以及用于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健身训练、体育健康医疗等参与型消费。根据国家对体育消费的定义体育消费的分类,本文将体育消费评价分为五个二级指标,即参与型体育活动的消费满意度、体育技能培训消费满意度、体育健身活动的消费满意度、体育用品消费满意度和体育竞赛表演的消费满意度。(三)构建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标体系通过对前面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标体系总指标的层次分解和指标的筛选,构建了文化消费满意度总指标和4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形成了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标体系,详见表1。本文所构建的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标体系覆盖了文化消费所含的大部分因素,并对这些做了满意度评价,具有一定的实际可操作性,覆盖范围广、大众易于接受和理解。本文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标体系不仅可以用来测度我国目前文化消费满意度现状和发展趋势,而且还可以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同时也可以根据回归分析方法得出文化消费满意度对消费的影响,因此,该研究对引导文化产业发展,

  更好地挖掘文化消费对消费以及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文化消费满意度就是消费者对文化消费供给质量的评价,是消费者对文化消费产品做出的直接评价,可以促进文化产品企业改变文化产品供应的结构和质量,最终促进文化产业结构升级。

  【相关文献】

  [1]TsujiY,BennettG,ZhangJ.Consumersatisfactionwithanactionsportsevent[J].SportMarketingQuarterly,2007,16(4):199.[2]AseroV,PattiS.Asymmetricinformation,touristsatisfactionandqualityintourism[J].OFTHEUNIVERSITYOFPETRO?ANI?ECONOMICS?,2009:5.[3]YusoffM,McLeayF,Woodruffe-BurtonH.Dimensionsdrivingbusinessstudentsatisfactioninhighereducation[J].QualityAssuranceinEducation,2015,23(1):86-104.[4]曾丽艳.城市居民旅游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以长沙市为例[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2):36-39.[5]孙梦阳,赵晓燕,曹芙蓉.娱乐主题公园游客满意度研究——以北京为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46-51.[6]郝秀君.群众体育满意度评价模型的构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2):24-27.

篇七:文化旅游消费数据监测指标体系

  我国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构建

  关于《我国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必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而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消费的繁荣,大力促进文化消费,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必然选择,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依托和动力。那么,我国文化消费现状如何?我国文化消费趋势如何?这需要一套科学的统计指标来统计和反映我国目前的文化消费状况,以便更好的引领我国文化消费趋势,拉

  动文化消费需求,促进我国文化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1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文化消费统计的目的是把握文化消费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政府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因此,在全面考虑影响文化消费因素,满足文化政策决策者及相关文化消费信息使用者对统计信息需求基础上,研究构建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

  设计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可以采用综合设计法和层次分析法。以上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一般来说综合设计法注重指标数据的获取;其缺点是指标间往往缺乏明确的逻辑关系[3].层次分析法注重指标的层次性和指标间的内部逻辑关系,但往往忽视指标数据获取的难易且容易受到指标设计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为此,笔者运用层次分析与综合设计相结合方法构建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

  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可以描述为:分析确定文化消费统计的总指标(目标指标)--建立递阶层次结构--筛选指标--设计文化消费统计一级指标--确定文化消费二级指标-指标细化与筛选--确定文化消费统计三级指标--建立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2文化消费统计总指标的分解

  2.1总指标的确定

  总指标是对文化消费进行的综合描述和整体反映,笔者把我国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的总指标(目标指标)设计为文化消费度,以综合衡量我国文化消费的整体状况。

  2.2一级指标的确定==分析影响文化消费的因素,建立文

  化消费统计总指标与系统影响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文化消费统计的一级指标。文化消费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同消费者的经济状况、时间安排、支出能力、文化素质等也会导致文化消费的差异,文化消费品及其服务也是影响文化消费的因素,据此设计了文化消费环境、文化消费时间、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支出、文化消费群体、文化消费品和文化消费服务7个一级指标。

  2.3二级指标的确定

  分析文化消费统计各一级指标的构成要素,建立各一级指标与构成要素间的对应关系,即二级指标。其中:文化消费环境分解为文化产业地位、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消费法律法规完善度3个二级指标;文化消费时间分解为文化消费时间占用、文化消费时间分配、文化消费时间利用质量3个二级指标;文化消费水平分解为文化消费质量和文化消费成熟度2个二级指标;文化消费支出分解为文化消费支出量、文化消费结构和文化消费价格变动3个二级指标;文化消费群体分解为文化消费群体年龄结构、文化消费群体职业结构、文化消费群体学历结构3个二级指标;文化消费品分解为文化消费耐用品和文化消费设施2个二级指

  标;文化消费服务有文化消费服务业规模和文化消费服务设施分布2个二级指标。

  2.4三级指标的确定

  由对二级指标进行描述说明和定量分析的具体指标构成文化消费统计的三级指标。

  3文化消费统计指标的筛选设计==对文化消费统计总指标细化分解,相应设计递阶层次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以及三级指标(描述性指标),分别为:

  3.1文化消费环境统计指标

  社会文化环境的开放程度、时代背景的稳定性、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等对文化消费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文化消费统计需要对影响文化消费度的外部环境进行反映,设计文化消费环境一级指标,以反映拉动我国文化消费的外部环境情况。

  文化消费环境统计,可以从文化产业地位、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消费法律法规完善程度三方面进行。

  (1)文化产业地位统计指标文化产业与文化消费相辅相成,文化产业发展快、地位高,相应会促进文化消费的增加,而文化消费需求的增加会进一步刺激文化产业发展和地位的提升,因此,文化产业地位是文化消费环境的影响因素。文化产业地位可以从绝对数和相对数方面进行反映,其三级指标(描述指标)主要有:文化产业增加值指标和文化产业比重指标。

  (2)经济发展水平统计指标反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包括: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人均消费。以上指标均为国家统计常用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一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对此,不再赘述。

  (3)文化消费法律法规完善度统计指标法律法规是文化消费的制度保障,有效的法律法规能够刺激文化消费的发展,相反,法律法规也能够抑制不良文化消费,从而起到文化消费保障和引领作用。所以,文化消费法律法规也是文化消费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消费法律法规的完善度,可以通过文化消费法律法规的数量和增长率来反映。

  3.2文化消费时间统计指标

  文化消费时间的分配和利用,不同文化消费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文化消费统计应反映文化消费所占用时间的情况,并对文化消费时间的分配和利用状况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考查文化消费时间可以从文化消费时间占用、分配和利用质量三方面进行[5].

  (1)文化消费时间占用统计指标文化消费时间是反映文化消费的直观指标,其具体反映指标主要有:文化消费时间占用

  总量、文化消费时间占用率和人均文化消费时间占用量。

  文化消费时间占用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居民文化消费所占用时间的总和。它是研究文化消费物质基础与社会条件是否相适应的重要依据。

  人均文化消费时间占用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居民文化消费时间占用总量与人口数的比率。人均文化消费时间占用量的增加,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衡量生活水平高低和文化消费能力的重要标准。

  文化消费时间占用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居民文化消费时间总量占全部生活时间的比重。文化消费时间占用率的高低受社会经济和消费发展水平的影响,该指标可以表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社会对文化消费的认识程度[6].

  (2)文化消费时间分配统计指标反映文化消费时间分配的指标是文化消费时间分配结构比。

  文化消费时间分配结构比,是指某类型的文化消费活动或人口群体占用的时间与一定时期居民全部文化消费占用时间的比重。

  文化消费活动占用的时间按活动内容的性质可分为:业余学习、文体活动、娱乐、旅游、社会交往时间和其他时间。人口群体文化消费活动占用时间按年龄结构分为:老年人、中年人和青少年占用时间以及按性别、文化程度、职业不同分类的各类群体文化消费占用的时间。

  据以上分析,文化消费时间分配结构比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文化消费内容时间分配结构比、文化消费年龄时间分配结构比、文化消费职业时间分配结构比等。

  研究文化消费时间分配状况,优化文化消费时间结构,使文化消费时间的分配有利于人们文化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并为研究和解决相关的社会问题提供资料和依据。

  (3)文化消费时间利用质量统计指标文化消费时间利用质量统计主要通过文化消费质量系数来完成。文化消费质量系数是指从事正能量的文化消费活动所占用时间与全部文化消费时间总量的比值,是反映社会积极的文化消费情况、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和社会风气状况的重要指标。

  3.3文化消费水平统计指标

  文化消费水平,代表文化消费的层次性和成熟性,是文化消费统计的重点内容。通常,消费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消费质量和消费成熟度。所以,反映文化消费水平高低的指标应该是文化消费质量和文化消费成熟度。

  (1)文化消费质量统计指标文化消费质量代表一国(或地区)文化消费的层次性和成熟性,其统计指标主要有高雅文化消费率和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消费比指标。

  所谓高雅文化,是指从通俗文化中凝炼、升华而形成的脱离低级趣味的高尚文化,主要包括:歌剧、芭蕾舞、交响乐、京剧、话剧、民族歌舞等文化。高雅文化消费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全部居民高雅文化消费的总量占全部文化消费总量的比率。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消费比是指高雅文化消费量(价值量或时间)与通俗文化消费量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一定时间居民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消费的构成情况以及文化消费的偏好等。

  (2)文化消费成熟度统计指标文化消费成熟度,是指居民成熟文化消费的愿望和动机,其文化消费不受或极少受外界文化消费的刺激,是居民所具有的积极、主动的文化消费意愿。

  反映文化消费成熟度的指标主要有:家庭收入文化消费率和收入文化消费增长率。

  家庭收入文化消费率是指一定时期家庭文化消费支出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它表明家庭对文化消费参与的热情程度。

  家庭收入文化消费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居民家庭文化消费增长额占同期家庭收入增长额的比率。相对均衡的家庭收入文化消费增长率,反映出家庭对文化消费的常态性和文化消费的成熟程度。

  3.4文化消费支出统计指标

  文化消费支出是文化消费活动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之一。文化消费的货币支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说明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重要性认识越充分。文化消费支出的构成情况,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社会风气和个人文化素质的影响,不同社会、不同历史阶段和阶层,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形成了各个不同的文化消费方式、结构和内容。因此,文化消费支出统计指标应包括:

  (1)文化消费支出量统计指标文化消费支出货币量及其

  比例,可以反映出文化消费货币支出的直观构成情况,是当前文化消费领域研究的核心指标。

  文化消费支出量统计,主要包括: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和文化消费支出比例;文化消费支出增长量和增长率等指标。文化消费支出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某区域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总金额。文化消费支出比例,是指一定时期内某区域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总量占同期居民消费总量的比例,以考查文化消费的重要程度。文化消费支出增长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某区域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比上年同期(基期)文化消费支出量的增加额,反映居民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文化消费支出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某区域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比上年同期(基期)文化消费支出量的增加额占上年同期(基期)文化消费量的比率,反映文化消费增长速度。

  (2)文化消费结构统计指标反映文化消费结构的指标有类别文化消费量和文化消费支出结构比。

  从结构层次上看,文化消费可以分为娱乐性、消遣性、

  智力性、发展性的文化消费。娱乐性、消遣性文化消费是满足精神需求的文化消费,而智力性、发展性的文化消费是教育性的文化消费[7].分类计算精神需求文化消费支出和教育文化消费支出占全部文化消费支出的比重,可以反映社会文化消费的类别需求情况。

  类别文化消费量是文化消费各种类型的货币支出的绝对量,反映类别文化消费支出的实际情况。

  文化消费支出结构比,是指每一类文化消费支出占全部文化消费支出的比重指标,可以反映精神文明和社会风气转变的情况,也是文化消费领域研究的重要指标。

  (3)文化消费价格变动统计指标文化消费价格变动,应包括文化消费平均价格和价格指数两方面。文化消费平均价格是指一定时期市场上单位文化消费品和服务所支付的货币。文化消费价格指数是指反映文化消费市场价格动态的指标,其编制方法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方法类似。其数据资料主要是通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社会集团文化消费支出调查取得。

  3.5文化消费群体统计指标

  居民的年龄、职业、教育背景等对文化消费有不同的需求,通过文化消费群体统计,可以掌握文化消费普及程度、文化消费需求层次等状况。其考查内容包括:文化消费群体年龄、文化消费群体职业、文化消费群体教育背景等,分别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方面进行反映,设计统计指标分别为:文化消费群体年龄构成、文化消费群体年龄结构比,文化消费群体职业构成、文化消费群体职业结构比,文化消费群体学历结构比等。

  文化消费群体年龄结构比是指某年龄段文化消费人数(或文化消费支出)占全部文化消费人数(或文化消费支出)的比例。其年龄段划分为:18岁以下青少年群体、18-35岁青年群体、35-45岁中年群体和5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文化消费群体职业结构比是指某职业文化消费人数(或文化消费支出)占全部文化消费人数(或文化消费支出)的比例。其职业依据社会分工确定。

  文化消费群体学历结构比是指某学历背景的文化消费人数(或文化消费支出)占全部文化消费人数(或文化消费支出)的比例。其学历分为:小学及以下、中学、大学、研究生以上四类。

  3.6文化消费品统计指标

  文化消费品是文化消费的客体,是影响文化消费水平、质量和数量的决定性因素,是文化消费统计的重点内容。

  文化消费品包括文化消费耐用品和文化消费设施的相关信息,通过文化消费耐用品和文化消费设施可以衡量我国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适应情况。文化消费品统计主要包括:

  (1)文化消费耐用品统计指标文化消费耐用品统计主要

  考查文化消费耐用品拥有状况,其反映指标主要有:文化消费耐用品百户拥有量和人均拥有量。文化消费耐用品百户拥有量是指每一百户家庭平均拥有某种用于文化消费的耐用消费品(如电视机、家庭影院、电脑、数码录像设备等)的数量。文化消费耐用品人均拥有量是指平均每人拥有文化消费耐用品的数量。

  通过以上指标,来反映居民文化消费水平高低;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研究文化消费耐用品供需平衡状况以及消费趋势。

  (2)文化消费设施统计指标文化消费设施包括:业余学校、公共图书馆等用于增进文化知识方面的设施;美术馆、博物馆、影剧院等用于培养文化修养方面的设施;娱乐厅、歌舞厅、游乐场、公园、体育馆等用于娱乐、社会交往和体育锻炼方面的设施[8].

  考查文化消费设施,主要从文化消费设施满足程度和使用方便程度以及场馆设施的建设速度进行反映,并以此衡量文化消费设施建设、经营管理与群众文化消费需求的适应情况。其统计指标主要有:文化消费设施满足率、文化消费设施投资增长率

  与人口增长率的比率。

  文化消费设施满足率是指文化消费场地设施的容量与人口数的比率,这是研究文化消费设施的供给满足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状况的重要指标。

  文化消费设施投资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的比率,反映文化消费设施供给与需求平衡以及对人口增长需求的满足程度。

  3.7文化消费服务统计指标

  文化消费服务满足程度、服务质量以及文化消费服务设施分布情况,直接影响文化消费的状况,是文化消费统计核心内容之一。

  考查文化消费服务,主要从文化消费服务业规模和文化

  消费服务设施分布方面进行考查,所以,设计了文化消费服务业规模和文化消费服务设施分布密度两个指标。

  (1)文化消费服务业规模统计指标文化消费服务业规模是指用于文化消费服务从业人数以及从业人数比率、文化消费服务固定资产总值及其增长率等。其中:绝对数表示的规模大小,可用以反映文化消费服务业的发展程度以及文化消费社会条件状况;相对数表示的规模大小,则可以表明文化消费服务业适应人口增长需要的程度。

  (2)文化消费服务设施分布统计指标文化消费服务设施分布状况,反映居民文化消费的方便程度,其统计指标主要有:文化消费服务设施平均服务人数和文化消费服务设施平均服务地域等指标。

  4指标体系的构建

  通过前面文化消费统计总指标的层次分解和指标的筛选设计,构建了总指标和7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具体)指标构成的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见表1.

  该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涵盖范围,操作简单、易于理解和接受。利用本指标体系不仅可以评价目前我国文化消费现状,而且利用时间序列资料可以对文化消费趋势进行预测分析,这对拉动文化消费需求、引领文化消费方向,促进文化产业的更快更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艳明,王忠辉.我国企业统计理论基础及应用研究[J].统计教育,2004,(4)。

  [2]杨新洪.关于文化软实力量化指标评价问题研究[J].统计研究,2008,(9)。

  [3]林显鹏.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A].中国体育市场研究[C].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司,2000,(6)。

篇八:文化旅游消费数据监测指标体系

  《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一、指标体系编制的基本原则指标体系的编制以《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确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活动范围为依据,并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反映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指标体系立足于客观描述文化产业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服务的提供的全过程,反映文化产业的总体规模、水平、结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二)为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提供参考依据针对文化产业涉及的部门多,统计内容繁杂,现行统计制度中实物量指标较多,价值量指标偏少,难以完整地反映文化产业发展全貌的不足,指标体系为界定部门统计范围、完善部门统计制度、建立文化产业综合统计制度提供参考依据。(三)利于文化产业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开发指标体系立足于各部门现行的统计制度,同时考虑多角度研究文化产业的需要,为全面收集开发文化产业信息提供基本框架,为其他文化产业统计调查(如对在现行统计制度中尚未包括的文化个体经营户的调查)的设计提供参考。(四)反映对文化产业的认识过程指标体系反映的是当前对文化产业范围和各类文化活动的认识。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指标体系将逐步得到补充、修改和完善,以反映对文化产业认识的深入。二、指标体系编制说明

  1/23

  为全面反映文化产业的情况,指标体系从财务状况、业务活动、就业人员和补充指标等四个方面对文化产业进行描述。其中财务

  状况指标和业务活动指标是指标体系的主体,用于反映文化产业的基本活动特点;就业人员指标用于反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补充指标用于反映政府和居民对文化的投入和需求等外部影响状况。设置就业人员指标和补充指标主要是出于统计分析的目的。

  I.财务状况指标旨在反映文化产业的资产、收支和经营状况。财务状况指标包括四个部分:1.文化产品生产企业指标;2.文化产品流通企业指标;3.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文化服务企业指标;4.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文化单位指标。财务状况指标按文化产业企业和单位执行的会计制度及其财务状况指标内容设计,以系统反映文化产业经营和收支状况,同时满足增加值核算的需要。II.业务活动指标旨在反映文化产业主要业务活动的状况和规模。业务活动指标按《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规定的行业顺序排列,以部门的职责范围和现行统计制度为基础,力求全面反映文化产业活动的全貌,并尽量贴近部门管理工作实际。

  III.就业人员指标旨在反映文化产业就业人员的数量、素质和结构情况。除就业人员总数外,还反映就业人员的性别、文化程度和专业技术人员状况等。IV.补充指标反映政府文化事业支出、文化产业投资和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情况。

  2/23

  三、文化产业主要统计指标目录I.财务状况指标一、文化产品生产企业(一)总产值(二)资产情况1.固定资产原值2.累计折旧#本年折旧3.存货#产成品(三)损益及分配1.主营业务收入2主营业务成本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4.其他业务利润5.营业费用6.管理费用#税金劳动、失业保险费排污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

  3/23

  7.财务费用8.营业利润9.利润总额(四)工资、xx、增值税1.主营业务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2.主营业务应付福利费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3.本年应交增值税本年销项税额本年进项税额二、文化产品流通企业(一)固定资产1.固定资产原值2.累计折旧#本年折旧(二)损益及分配1.主营业务收入2.主营业务成本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4.主营业务利润5.其他业务利润6.营业费用

  4/23

  7.管理费用#税金劳动、失业保险费排污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8.财务费用9.营业利润10.利润总额(三)工资、xx、增值税1.主营业务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2.主营业务应付福利费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3.本年应交增值税三、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文化服务企业(一)固定资产1.固定资产原值2.累计折旧#本年折旧(二)损益及分配1.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2.营业税xx附加

  5/23

  3.其他业务利润4.营业费用5.管理费用#税金劳动、失业保险费排污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6.财务费用7.营业利润8.利润总额(三)工资、xx1.主营业务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2.主营业务应付福利费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四、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文化单位(一)固定资产原值(二)收入与支出1.收入合计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

  6/23

  2.支出合计人员支出公用支出#xx劳务费各种设备购置费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助学金抚恤和救济费II.业务活动指标第一部分核心层一、新闻业新闻社数新闻稿采编量新闻稿发稿量网络日均更新条数网络日均点击次数二、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1.书报刊出版图书、报纸、期刊出版社数出版种数

  7/23

  图书报纸期刊总印数图书#少年儿童读物#课本和教辅读物报纸期刊#少年儿童读物总印张数定价总金额2.音像电子制品出版音像制品、电子制品出版社数出版种数出版物载体数量#少儿#录音录像电子出版物3.音像电子制品复制

  8/23

  音像电子制品复制企业数复制加工数量年度最大生产能力4.出版物发行发行数量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制品发行网点数5.印刷企业统计指标印刷企业单位数书报刊印刷用纸量6.版权管理及版权贸易版权管理本年受理案件数收缴盗版品总数版权合同登记数版权贸易按产品类型分的版权引进项数#图书

  9/23

  按产品类型分的版权输出项数#图书7.出版物进出口出版物进出口品种数#进口出版物进出口总额#进口出版物进出口总量(按国别分)图书#进口报纸#进口期刊#进口音像电子制品#进口三、广播电视电影业1.广播广播电台数广播节目套数公共广播节目

  10/23

  付费广播节目对外广播节目播出语种数对外广播节目播出套数互联网转播广播节目套数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广播节目平均每日播出时间公共服务节目付费节目广播节目购买、交换时间广播节目进出口总额#进口广播节目进出口总量#进口2.电视电视台数广播电视台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数电视节目套数公共电视节目付费电视节目对外电视节目播出语种数

  11/23

  对外电视节目播出套数互联网转播电视节目套数电视节目制作时间电视节目平均每日播出时间公共服务节目付费节目电视剧制作部、集数动画电视节目制作部、集数电视节目进出口总额#进口电视节目进出口总量#进口3.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中、短波广播发射台、转播台数中波发射机功率短波发射机功率调频发射台、转播台数调频发射机功率电视发射台、转播台数电视发射机功率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

  12/23

  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付费电视用户#数字电视用户卫星地球站微波实有站数微波传送线路长度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中央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覆盖率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覆盖率农村通广播电视的乡镇#通有线广播电视的乡镇农村通广播电视的行政村#通有线广播电视的行政村农村通广播电视的自然村4.电影电影制片单位数影片产量#故事片电影洗印节目数电影影片洗印长度

  13/23

  电影发行单位数#电影发行公司电影院线电影放映单位数#电影院(影剧院、对外开放俱乐部、礼堂)#院线电影院流动放映队电影院线银幕数电影放映场次电影观众人次引进影片部数国产影片出口部数电影票房收入#引进影片票房收入国产影片境外票房收入四、文化艺术服务业1.艺术创作、表演及演出场所艺术创作与表演艺术表演团体数本年新排上演剧目数国内演出场次

  14/23

  #农村演出场次国外演出场次#商业演出观众人次艺术表演场馆场馆数剧场影剧院音乐厅书场曲艺场杂技场马戏场综合性演出场馆其他座席数剧场影剧院音乐厅书场曲艺场

  15/23

  杂技场马戏场综合性演出场馆其他演出场次#艺术演出观众人次#艺术演出2.文化保护和文化设施服务文物及文化保护、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数博物馆数文物藏品及保管品数#一级品文物库房面积陈列展览用房面积其他业务用房面积展览个数参观人次#青少年烈士陵园、纪念馆

  16/23

  烈士纪念建筑物数纪念馆数占地面积藏品数参观人次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数总藏量图书、报刊#古籍缩微制品、视听文献其他书刊文献外借人次书刊文献外借册次电子阅览室终端数本年新购藏量#新购图书公用房屋建筑面积书库阅览室#电子阅览室

  17/23

  阅览室座席数#少儿阅览室座席数综合档案馆综合档案馆数库房建筑面积馆藏档案数馆藏资料数抢救档案数开放档案数利用档案人次利用档案卷、件次公开出版的编研档案资料种数3.群众文化服务群众文化机构群众艺术馆数文化馆数文化站数#乡镇文化站组织的活动数举办展览组织文艺活动

  18/23

  举办训练班群众参与人次农村集镇文化中心数文化俱乐部数基层文化示范点个数图书室数文化户数群众业余演出队数社区活动中心社区活动中心数4.文化研究与文化社团服务社会人文科学研究社会人文科学研究机构数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科技项目(课题)人员数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科技项目(课题)数科技项目(课题)经费社会团体文化社团个数文化社团会员数

  19/23

  5.其他文化艺术第二部分外围层五、互联网文化服务1.互联网信息服务上网用户数#宽带上网用户六、文化休闲娱乐服务1.旅游文化服务旅行社旅行社数入境旅游人数出境旅游人数国内旅游人数风景名胜、公园、野生动植物和其他游览区管理旅游景点数独立的野生动植物观赏景区风景名胜区公园其他游览景区旅游景点供游览面积旅游景点接待游客人次数

  20/23

  2.娱乐文化服务室内娱乐和休闲健身娱乐活动(不包括网吧)经营场所数经营场所面积游乐园游乐园数#在其他旅游景点中的游乐园占地面积接待游客人次数其他计算机服务(网吧服务)网吧数#连锁网吧门店网吧营业面积其他娱乐活动彩票发行额七、其他文化服务1.文化艺术商务代理服务机构单位数2.文化产品出租与拍卖服务机构单位数3.广告和会展文化服务

  21/23

  广告业专业广告公司数会展及展览服务会展机构数会展场馆数可供展览的场馆面积第三部分相关层八、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1.各类文化产品的生产量文化用品生产文化设备生产相关文化产品生产九、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1.各类文化产品的销售量文化用品销售文化设备销售相关文化产品销售III.就业人员指标年末就业人员数#女性#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22/23

  #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职称)按年龄分组的就业人员数年平均就业人员数IV.补充指标文化事业政府财政支出总额外资对文化产业的投资总额内资对文化产业的投资总额#国有资产投资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额居民旅游支出额

  23/23

篇九:文化旅游消费数据监测指标体系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

  制定机关公布日期施行日期

  文号主题类别效力等级时效性

  2020.03.192020.03.19苏政办发〔2020〕15号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其他规定地方规范性文件

  现行有效

  正文:

  ----------------------------------------------------------------------------------------------------------------------------------------------------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

  苏政办发〔2020〕15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和《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苏发〔2019〕16号),大力提升全省文化和旅游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措施。一、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扩大有效优质供给(一)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提档升级,支持国家级、省级园区(基地)持续做大做强。促进旅游演艺发展,引导高等级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风情类特色小镇等规划建设一批小剧场,推出一批实景演艺项目,打造一批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的旅游演艺产品,到2022年,培育2-3个具有区域品牌知名度的旅游演艺精品项目。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重点建设区建设为牵引,开发以运河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品和线路,办好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打造“千年运河·水韵江苏”旅游品牌。支持文化遗产地和各类文博场馆优化旅游功能,支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旅游,创设一批可作为非遗体验场所和旅游目的地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基地,鼓励非遗大师工作室、非遗体验工坊进入

  旅游空间,深度开发具有江苏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深入推进南京夫子庙步行街“全国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加快培育省级高品位步行街,把步行街打造成消费集聚地和旅游目的地。支持老字号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促进省级老字号集聚区与旅游、休闲产业相结合,推动老字号品牌集聚区“商文旅”融合发展。利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扬州入选“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等契机,打造一批国际文旅融合发展品牌。〔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文物局等牵头负责。本条及以下均需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不再列出〕

  (二)强化科技应用支撑。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应用,发展基于超高清、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5G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等标志性项目。丰富数字电影、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表演、网络文学、数字艺术展示等数字内容及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庭休闲等新型文旅产品。推动新技术在演艺娱乐、工艺美术、文化和旅游会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等行业中的应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积极培育文旅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消费新热点,引导基于网络平台的新型消费模式和文旅共享经济快速孕育成长。(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广电局等牵头负责)

  (三)鼓励业态多元创新。聚焦消费新热点、新趋势,布局、拓展文化和旅游新业态,开发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研学旅游、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商务会展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邮轮游艇旅游等业态产品,积极发展海洋海岛旅游,支持发展通用航空服务。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红色旅游品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我省各地更多入选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市、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继续办好江苏省乡村旅游节。加快制定出台规范发展旅游民宿的政策措施,推动旅游民宿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发展,强化星级旅游民宿品牌建设。依托高铁网络和站点,推出“高铁﹢景区门票”“高铁﹢酒店”等快捷旅游线路和产品。鼓励发展与休闲度假旅游、自驾车旅游相适应的租赁式公寓、汽车租赁、景区直通车等服务。支持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到2022年,建成15个以上省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支持电竞产业发展,鼓励电竞企业与旅游度假区合作开发休闲度假电竞产品,支持举办国际性电竞赛事,提升江苏电竞品牌影响力。(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省体育局、民航江苏安全监管局等牵头负责)

  二、实施惠民便民举措,激发大众消费潜力(四)完善消费惠民措施。继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鼓励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实行淡旺季票价和非周末促销价,落实特殊人群门票减免政策。持续开展“江苏人游江苏”活动。结合世界读书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和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组织举办文化和旅游消

  费季、消费月和数字文旅消费体验等活动,集中展示推介江苏文化和旅游整体形象。加大与周边省(市)文旅资源互动对接和整合力度,加快建立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联动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发行文化和旅游消费联名银行卡,并给予特惠商户折扣、消费分期等用户权益。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信贷业务,以规范发展为前提,创新消费信贷抵质押模式,开发不同首付比例、期限和还款方式的信贷产品。(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保监局等牵头负责)

  (五)提升消费便捷程度。鼓励建设集文创商店、特色书店、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鼓励把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等打造群众身边的文化消费网点。鼓励依法依规对传统演出场所和博物馆进行设施改造提升,合理配套餐饮区、观众休息区、文创产品展示售卖区、书店等,营造更优质的消费环境。搭建省级智慧文旅平台,打造在线文旅超市,推动供给与需求精准对接。推动实施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银行卡使用便捷度,推广移动互联网新兴支付方式,引导演出、文化娱乐、景区景点等场所广泛应用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宽带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水平,在具备条件且用户需求较强的地方,优先部署5G网络。优化旅游交通服务,科学规划线路、站点设置,提供智能化出行信息服务。到2022年,实现全省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除现金支付外,都能支持银行卡或移动支付,互联网售票和4G/5G网络力争全覆盖。(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文物局、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等牵头负责)

  (六)推动景区提质扩容。合理调整景区布局,优化游览线路和方式,扩展游览空间,打造一批高品质旅游景区和特色旅游目的地。加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公共服务设施投入,推动旅游区设施设备更新换代、产品创新和项目升级,加大对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导游培训,鼓励志愿者义务导游讲解。加快推进“互联网+旅游”,强化智慧景区建设,实现实时监测、科学引导、智慧服务,探索旅游高峰期景区车辆进入预约管理制度。推广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合理确定并严格执行最高日接待游客人数规模。到2022年,全省高等级热门景区、热门文博场馆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等牵头负责)

  (七)繁荣假日和夜间经济。认真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单位与职工结合工作实际分段灵活安排带薪年休假、错峰休假。把握节假日及高峰期旅游消费集中的规律,建设旅游信息库,建立假日旅游、旅游景区大客流预警系统,引导科学出行。加强高速公路和景区道路交通管理,增加公共交通运力,及时发布景区拥堵信息。在公休假日旅游高峰期,鼓励景区周边机关企事业单位协助提供停车、餐饮等便利。加快发展夜间文旅经济,鼓励各地主要商圈、特色商业街和文体娱乐功能区积极推进景观亮化,开发夜间文旅产品,活跃夜间休闲市场,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开发一批常态化、特色化夜间文旅体验项目,打造更多夜间文旅活动(产品)品牌。在保证安全、避免扰民的情况下,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开展夜间游览服务。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夜间餐饮、购物、演艺等服务,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鼓励博物馆、美术馆等夜

  间开放,推进24小时书店、深夜影院等健康发展,推出一批夜间文旅消费打卡地。优化夜间交通组织,在周末、节假日适当延长重点区域及沿线的公交地铁运营时间。探索将夜间文旅消费集中的街道在高峰时段调整为步行街,试点打造“分时制步行街”。到2022年,建设30个以上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0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总工会等牵头负责)

  (八)优化入境旅游环境。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持续提升重点景区、新开发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的交流合作,推进境外江苏旅游推广中心建设,加强“水韵江苏”旅游推介,扩大入境旅游客源规模,到2022年,建成12-15个境外江苏旅游推广中心。加强资源整合,提升入境旅游统一宣介平台(含APP、小程序等移动端)水平。加大国际旅游航线开辟力度,增加国际航班班次,支持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等省内有条件的机场建成长三角旅游门户机场。着眼安全、便捷、温馨,提高入境旅游服务能力,提升景区景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机场车站等场所多语种服务水平。扶持旅行社做大做强,鼓励开发适应境外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目的地、旅游演艺及特色商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依规在文化和旅游消费集中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入境游客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提高游客消费便利性。(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公安厅、南京海关、民航江苏安全监管局、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保监局等牵头负责)

  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保障支持力度(九)健全政策保障体系。顺应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新趋势,依靠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制定并实施鼓励和引导居民消费的政策,进一步放宽文旅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财政专项资金引导作用,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升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将优质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项目纳入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引导各类资金支持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社会领域产业企业专项债券等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利用老旧厂房开设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落实土地支持政策,完善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探索开展旅游景区经营权、门票收入权质押以及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林权抵押等贷款业务。引导保险业金融机构根据文化和旅游行业特点开发种类丰富的保险产品。健全文物合法流通交易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国有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完善开发、营销模式和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物局、江苏银保监局等牵头负责)(十)发挥试点示范引领。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到2022年,建成10个以上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2-3个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一批示范性、引领性融合发展项目。推广南京、苏州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经验。以县(市、区)为对象开展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单位建设。推动更多设区市进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行列,打造一批区域性文化和旅游消费

  中心城市。支持南京、苏州等地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推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到2022年,建设30个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单位、10个示范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牵头负责)

  (十一)严格综合监管执法。加大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公正、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强化对文化娱乐和旅游设施的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公共卫生设施标准化、便利化水平,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加强对旅游交通的监管,督促旅行社使用合法合规的客运车辆。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行业自律规范发展。健全文旅质量标准和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并逐步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列入文化市场和旅游市场黑名单的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实施联合惩戒。(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应急厅、省市场监管局等牵头负责)

  (十二)加强统计监测评价。发挥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加强对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的宣传引导、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将文化和旅游消费纳入全面反映服务消费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健全考核评价制度,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对本通知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评估,指导各设区市建立文化和旅游消费数据监测体系,加强大数据技术应用,整合共享数据资源,加强趋势分析研判,为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提供决策依据。建立由第三方实施的消费者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旅项目与消费者需求有效对接。各设区市要根据通知要求,将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作为重要工作任务,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数据监测分析,完善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举措。(省文化和旅游厅等牵头负责)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3月19日

  ——结束——

篇十:文化旅游消费数据监测指标体系

  37文化消费服务统计指标文化消费服务满足程度服务质量以及文化消费服务设施分布情况直接影响文化消费的状况是文化消费统计核心内容之考查文化消费服务主要从文化消费服务业规模和文化消费服务设施分布方面进行考查所以设计了文化消费服务业规模和文化消费服务设施分布密度两个指标

  我国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构建

  关于《我国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必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而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消费的繁荣,大力促进文化消费,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必然选择,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依托和动力。那么,我国文化消费现状如何?我国文化消费趋势如何?这需要一套科学的统计指标来统计和反映我国目前的文化消费状况,以便更好的引领我国文化消费趋势,拉

  动文化消费需求,促进我国文化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1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文化消费统计的目的是把握文化消费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政府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因此,在全面考虑影响文化消费因素,满足文化政策决策者及相关文化消费信息使用者对统计信息需求基础上,研究构建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

  设计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可以采用综合设计法和层次分析法。以上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一般来说综合设计法注重指标数据的获取;其缺点是指标间往往缺乏明确的逻辑关系[3].层次分析法注重指标的层次性和指标间的内部逻辑关系,但往往忽视指标数据获取的难易且容易受到指标设计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为此,笔者运用层次分析与综合设计相结合方法构建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

  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可以描述为:分析确定文化消费统计的总指标(目标指标)--建立递阶层次结构--筛选指标--设计文化消费统计一级指标--确定文化消费二级指标-指标细化与筛选--确定文化消费统计三级指标--建立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2文化消费统计总指标的分解

  2.1总指标的确定

  总指标是对文化消费进行的综合描述和整体反映,笔者把我国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的总指标(目标指标)设计为文化消费度,以综合衡量我国文化消费的整体状况。

  2.2一级指标的确定==分析影响文化消费的因素,建立文

  化消费统计总指标与系统影响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文化消费统计的一级指标。文化消费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同消费者的经济状况、时间安排、支出能力、文化素质等也会导致文化消费的差异,文化消费品及其服务也是影响文化消费的因素,据此设计了文化消费环境、文化消费时间、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支出、文化消费群体、文化消费品和文化消费服务7个一级指标。

  2.3二级指标的确定

  分析文化消费统计各一级指标的构成要素,建立各一级指标与构成要素间的对应关系,即二级指标。其中:文化消费环境分解为文化产业地位、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消费法律法规完善度3个二级指标;文化消费时间分解为文化消费时间占用、文化消费时间分配、文化消费时间利用质量3个二级指标;文化消费水平分解为文化消费质量和文化消费成熟度2个二级指标;文化消费支出分解为文化消费支出量、文化消费结构和文化消费价格变动3个二级指标;文化消费群体分解为文化消费群体年龄结构、文化消费群体职业结构、文化消费群体学历结构3个二级指标;文化消费品分解为文化消费耐用品和文化消费设施2个二级指

  标;文化消费服务有文化消费服务业规模和文化消费服务设施分布2个二级指标。

  2.4三级指标的确定

  由对二级指标进行描述说明和定量分析的具体指标构成文化消费统计的三级指标。

  3文化消费统计指标的筛选设计==对文化消费统计总指标细化分解,相应设计递阶层次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以及三级指标(描述性指标),分别为:

  3.1文化消费环境统计指标

  社会文化环境的开放程度、时代背景的稳定性、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等对文化消费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文化消费统计需要对影响文化消费度的外部环境进行反映,设计文化消费环境一级指标,以反映拉动我国文化消费的外部环境情况。

  文化消费环境统计,可以从文化产业地位、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消费法律法规完善程度三方面进行。

  (1)文化产业地位统计指标文化产业与文化消费相辅相成,文化产业发展快、地位高,相应会促进文化消费的增加,而文化消费需求的增加会进一步刺激文化产业发展和地位的提升,因此,文化产业地位是文化消费环境的影响因素。文化产业地位可以从绝对数和相对数方面进行反映,其三级指标(描述指标)主要有:文化产业增加值指标和文化产业比重指标。

  (2)经济发展水平统计指标反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包括: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人均消费。以上指标均为国家统计常用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一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对此,不再赘述。

  (3)文化消费法律法规完善度统计指标法律法规是文化消费的制度保障,有效的法律法规能够刺激文化消费的发展,相反,法律法规也能够抑制不良文化消费,从而起到文化消费保障和引领作用。所以,文化消费法律法规也是文化消费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消费法律法规的完善度,可以通过文化消费法律法规的数量和增长率来反映。

  3.2文化消费时间统计指标

  文化消费时间的分配和利用,不同文化消费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文化消费统计应反映文化消费所占用时间的情况,并对文化消费时间的分配和利用状况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考查文化消费时间可以从文化消费时间占用、分配和利用质量三方面进行[5].

  (1)文化消费时间占用统计指标文化消费时间是反映文化消费的直观指标,其具体反映指标主要有:文化消费时间占用

  总量、文化消费时间占用率和人均文化消费时间占用量。

  文化消费时间占用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居民文化消费所占用时间的总和。它是研究文化消费物质基础与社会条件是否相适应的重要依据。

  人均文化消费时间占用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居民文化消费时间占用总量与人口数的比率。人均文化消费时间占用量的增加,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衡量生活水平高低和文化消费能力的重要标准。

  文化消费时间占用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居民文化消费时间总量占全部生活时间的比重。文化消费时间占用率的高低受社会经济和消费发展水平的影响,该指标可以表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社会对文化消费的认识程度[6].

  (2)文化消费时间分配统计指标反映文化消费时间分配的指标是文化消费时间分配结构比。

  文化消费时间分配结构比,是指某类型的文化消费活动或人口群体占用的时间与一定时期居民全部文化消费占用时间的比重。

  文化消费活动占用的时间按活动内容的性质可分为:业余学习、文体活动、娱乐、旅游、社会交往时间和其他时间。人口群体文化消费活动占用时间按年龄结构分为:老年人、中年人和青少年占用时间以及按性别、文化程度、职业不同分类的各类群体文化消费占用的时间。

  据以上分析,文化消费时间分配结构比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文化消费内容时间分配结构比、文化消费年龄时间分配结构比、文化消费职业时间分配结构比等。

  研究文化消费时间分配状况,优化文化消费时间结构,使文化消费时间的分配有利于人们文化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并为研究和解决相关的社会问题提供资料和依据。

  (3)文化消费时间利用质量统计指标文化消费时间利用质量统计主要通过文化消费质量系数来完成。文化消费质量系数是指从事正能量的文化消费活动所占用时间与全部文化消费时间总量的比值,是反映社会积极的文化消费情况、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和社会风气状况的重要指标。

  3.3文化消费水平统计指标

  文化消费水平,代表文化消费的层次性和成熟性,是文化消费统计的重点内容。通常,消费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消费质量和消费成熟度。所以,反映文化消费水平高低的指标应该是文化消费质量和文化消费成熟度。

  (1)文化消费质量统计指标文化消费质量代表一国(或地区)文化消费的层次性和成熟性,其统计指标主要有高雅文化消费率和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消费比指标。

  所谓高雅文化,是指从通俗文化中凝炼、升华而形成的脱离低级趣味的高尚文化,主要包括:歌剧、芭蕾舞、交响乐、京剧、话剧、民族歌舞等文化。高雅文化消费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全部居民高雅文化消费的总量占全部文化消费总量的比率。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消费比是指高雅文化消费量(价值量或时间)与通俗文化消费量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一定时间居民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消费的构成情况以及文化消费的偏好等。

  (2)文化消费成熟度统计指标文化消费成熟度,是指居民成熟文化消费的愿望和动机,其文化消费不受或极少受外界文化消费的刺激,是居民所具有的积极、主动的文化消费意愿。

  反映文化消费成熟度的指标主要有:家庭收入文化消费率和收入文化消费增长率。

  家庭收入文化消费率是指一定时期家庭文化消费支出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它表明家庭对文化消费参与的热情程度。

  家庭收入文化消费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居民家庭文化消费增长额占同期家庭收入增长额的比率。相对均衡的家庭收入文化消费增长率,反映出家庭对文化消费的常态性和文化消费的成熟程度。

  3.4文化消费支出统计指标

  文化消费支出是文化消费活动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之一。文化消费的货币支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说明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重要性认识越充分。文化消费支出的构成情况,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社会风气和个人文化素质的影响,不同社会、不同历史阶段和阶层,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形成了各个不同的文化消费方式、结构和内容。因此,文化消费支出统计指标应包括:

  (1)文化消费支出量统计指标文化消费支出货币量及其

  比例,可以反映出文化消费货币支出的直观构成情况,是当前文化消费领域研究的核心指标。

  文化消费支出量统计,主要包括: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和文化消费支出比例;文化消费支出增长量和增长率等指标。文化消费支出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某区域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总金额。文化消费支出比例,是指一定时期内某区域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总量占同期居民消费总量的比例,以考查文化消费的重要程度。文化消费支出增长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某区域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比上年同期(基期)文化消费支出量的增加额,反映居民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文化消费支出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某区域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比上年同期(基期)文化消费支出量的增加额占上年同期(基期)文化消费量的比率,反映文化消费增长速度。

  (2)文化消费结构统计指标反映文化消费结构的指标有类别文化消费量和文化消费支出结构比。

  从结构层次上看,文化消费可以分为娱乐性、消遣性、

  智力性、发展性的文化消费。娱乐性、消遣性文化消费是满足精神需求的文化消费,而智力性、发展性的文化消费是教育性的文化消费[7].分类计算精神需求文化消费支出和教育文化消费支出占全部文化消费支出的比重,可以反映社会文化消费的类别需求情况。

  类别文化消费量是文化消费各种类型的货币支出的绝对量,反映类别文化消费支出的实际情况。

  文化消费支出结构比,是指每一类文化消费支出占全部文化消费支出的比重指标,可以反映精神文明和社会风气转变的情况,也是文化消费领域研究的重要指标。

  (3)文化消费价格变动统计指标文化消费价格变动,应包括文化消费平均价格和价格指数两方面。文化消费平均价格是指一定时期市场上单位文化消费品和服务所支付的货币。文化消费价格指数是指反映文化消费市场价格动态的指标,其编制方法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方法类似。其数据资料主要是通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社会集团文化消费支出调查取得。

  3.5文化消费群体统计指标

  居民的年龄、职业、教育背景等对文化消费有不同的需求,通过文化消费群体统计,可以掌握文化消费普及程度、文化消费需求层次等状况。其考查内容包括:文化消费群体年龄、文化消费群体职业、文化消费群体教育背景等,分别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方面进行反映,设计统计指标分别为:文化消费群体年龄构成、文化消费群体年龄结构比,文化消费群体职业构成、文化消费群体职业结构比,文化消费群体学历结构比等。

  文化消费群体年龄结构比是指某年龄段文化消费人数(或文化消费支出)占全部文化消费人数(或文化消费支出)的比例。其年龄段划分为:18岁以下青少年群体、18-35岁青年群体、35-45岁中年群体和5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文化消费群体职业结构比是指某职业文化消费人数(或文化消费支出)占全部文化消费人数(或文化消费支出)的比例。其职业依据社会分工确定。

  文化消费群体学历结构比是指某学历背景的文化消费人数(或文化消费支出)占全部文化消费人数(或文化消费支出)的比例。其学历分为:小学及以下、中学、大学、研究生以上四类。

  3.6文化消费品统计指标

  文化消费品是文化消费的客体,是影响文化消费水平、质量和数量的决定性因素,是文化消费统计的重点内容。

  文化消费品包括文化消费耐用品和文化消费设施的相关信息,通过文化消费耐用品和文化消费设施可以衡量我国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适应情况。文化消费品统计主要包括:

  (1)文化消费耐用品统计指标文化消费耐用品统计主要

  考查文化消费耐用品拥有状况,其反映指标主要有:文化消费耐用品百户拥有量和人均拥有量。文化消费耐用品百户拥有量是指每一百户家庭平均拥有某种用于文化消费的耐用消费品(如电视机、家庭影院、电脑、数码录像设备等)的数量。文化消费耐用品人均拥有量是指平均每人拥有文化消费耐用品的数量。

  通过以上指标,来反映居民文化消费水平高低;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研究文化消费耐用品供需平衡状况以及消费趋势。

  (2)文化消费设施统计指标文化消费设施包括:业余学校、公共图书馆等用于增进文化知识方面的设施;美术馆、博物馆、影剧院等用于培养文化修养方面的设施;娱乐厅、歌舞厅、游乐场、公园、体育馆等用于娱乐、社会交往和体育锻炼方面的设施[8].

  考查文化消费设施,主要从文化消费设施满足程度和使用方便程度以及场馆设施的建设速度进行反映,并以此衡量文化消费设施建设、经营管理与群众文化消费需求的适应情况。其统计指标主要有:文化消费设施满足率、文化消费设施投资增长率

  与人口增长率的比率。

  文化消费设施满足率是指文化消费场地设施的容量与人口数的比率,这是研究文化消费设施的供给满足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状况的重要指标。

  文化消费设施投资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的比率,反映文化消费设施供给与需求平衡以及对人口增长需求的满足程度。

  3.7文化消费服务统计指标

  文化消费服务满足程度、服务质量以及文化消费服务设施分布情况,直接影响文化消费的状况,是文化消费统计核心内容之一。

  考查文化消费服务,主要从文化消费服务业规模和文化

  消费服务设施分布方面进行考查,所以,设计了文化消费服务业规模和文化消费服务设施分布密度两个指标。

  (1)文化消费服务业规模统计指标文化消费服务业规模是指用于文化消费服务从业人数以及从业人数比率、文化消费服务固定资产总值及其增长率等。其中:绝对数表示的规模大小,可用以反映文化消费服务业的发展程度以及文化消费社会条件状况;相对数表示的规模大小,则可以表明文化消费服务业适应人口增长需要的程度。

  (2)文化消费服务设施分布统计指标文化消费服务设施分布状况,反映居民文化消费的方便程度,其统计指标主要有:文化消费服务设施平均服务人数和文化消费服务设施平均服务地域等指标。

  4指标体系的构建

  通过前面文化消费统计总指标的层次分解和指标的筛选设计,构建了总指标和7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具体)指标构成的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见表1.

  该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涵盖范围,操作简单、易于理解和接受。利用本指标体系不仅可以评价目前我国文化消费现状,而且利用时间序列资料可以对文化消费趋势进行预测分析,这对拉动文化消费需求、引领文化消费方向,促进文化产业的更快更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艳明,王忠辉.我国企业统计理论基础及应用研究[J].统计教育,2004,(4)。

  [2]杨新洪.关于文化软实力量化指标评价问题研究[J].统计研究,2008,(9)。

  [3]林显鹏.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A].中国体育市场研究[C].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司,2000,(6)。

篇十一:文化旅游消费数据监测指标体系

P>  汉中文化旅游产业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汉中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旅游文化是巨大的优势旅游资本。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通过对汉中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构建文化旅游业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合理的策略和建议,希望为汉中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做出贡献。

  标签:汉中;文化;旅游;指标体系

  1研究背景和依据

  1.1政府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

  从陕西省政府到汉中市政府都很支持“文化”、“旅游”这两大产业的发展,汉中市委、市政府确定“十二五”期间把汉中建设成为“陕甘川毗邻地区的经济强市、特色鲜明的文化名市、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的战略目标。全面启动汉中“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大力培育文化产业。充分挖掘“两汉”、“三国”文化和陕南民歌等特色资源,打造一批能够代表汉中形象、体现汉中特色的文化产品。

  1.2产业融合背景

  在技术快速革新和经济服务化发展的趋势之下,“产业融合”成为提高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旅游产业关联度强、产业链长和与生俱来的文化属性,决定了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天然关系。在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也成为谋求城市转型的地方政府产业政策引导的方向。

  2汉中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国双拥模范城。有着“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汉中这些深厚的旅游文化积淀。全域旅游工程扎实推进。2015年,汉中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一个目标(建设国内一流特色旅游目的地),紧扣一条主线(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工程),把握三个关键(促进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倾力打造文化公园、精品景区,加强市场培育、宣传营销),全力打造“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推动文物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努力为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宜居富裕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具体文化旅游措施有:(1)张骞墓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陕南三市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打响了汉中走向世界的一张“金名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显著提升。(2)青木川古建筑群消防安全专项规划列入全国十家规划编制试点,是我省唯一入选的规划试点单位。(3)大汉中古栈道文化旅游品牌影视策划启动实施。

  旅游业也使汉中经济社会效益持续提升。全年接待游客2625万人次、实现

  旅游总收入131.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6%、23.9%。文物旅游业已成为全市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引擎,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三市”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3构建文化旅游业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文化旅游产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地区社会文化活动、文化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构成了一级指标、然后自此基础上有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二级指标,最后进一步对指标进行细化,并要求能够进行量化,从而进行计算分析。

  3.1地区社会文化活动

  地区社会文化活动要素包括文化旅游企业、民众、政府、中介组织、旅游学院及科研机构五个要素构成。

  (1)文化旅游企业是指从事文化旅游的旅游企业及与文化旅游相关的行业机构和企业。一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旅游服务业务的企业,包括酒店、餐馆、旅行社、文化产业部门、旅游景点、娱乐场所等,二是与文化旅游相关的服务行业机构传媒行业、通信设施以及食品、卫生等生活服文化旅游企业。在文化旅游创新体系中,旅游企业是创新活动的核心主体。

  (2)在文化旅游活动要素中,民众是指旅游地的居民。居民是文化创新的体验者和参与者,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当地居民是文化旅游活动,和当地的物质形态历史遗存是融合在一起的,把固定的景点和居民的动态活动相融合,赋予了它的生命力。

  (3)政府主要是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资金帮助,是宏观控制、组织协调的作用,同时扮演协调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文化旅游产业评价体系中其主要作用体现在:①依法治旅,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②政策引导;③战略规划创新;④加强文化旅游基础建设;⑤营造文化旅游创新环境等五个领域。

  (4)中介组织主要是指各种文化旅游行业协会及与文化或文化旅游相关的一些民间组织。他们起到桥梁的作用。

  (5)旅游科研机构作为知识、技术的支撑主体,通过对文化脉络的专业梳理研究为政府、企业的开发规划中的提供系统、科学的指导。

  总之,文化旅游产业评价体系中,居民与企业是评价主体中的核心要素;政府则是组织者、监督者、服务者;中介机构起到桥梁作用;旅游学院及科研机构提供科学指导作用。

  3.2文化旅游资源

  文化旅游资源指具有旅游价值的资源,包括自然存在的历史文化遗产、现代景观、无形的文化,以及旅游服务条件等等。

  3.3旅游环境

  旅游环境是指文化旅游产业活动所处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状况等诸方面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系统,可以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具有实体性要素,诸如必需的金融机构、服务中介机构、社会基础设施、知识技术支持平台、信息平台等。软环境是指不具有社会实体形态,如文化氛围、政策法规、资金投入、教育培训等。具体建立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4汉中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途径

  (1)整合资源,加强媒体宣传,扩大汉中旅游的知名度。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利用旅游业界主流媒体、旅游专业杂志和旅游网站等力量,全力推广我市“秦巴天府·水韵汉中”旅游整体形象。(2)整体联动,完善促销机制,实现汉中旅游持续快速发展。按照政府主导形象宣传,企业参与产品宣传的工作思路,制订全市旅游宣传促销计划,深入研究旅游市场变化,进一步完善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方联合、市场化运作的旅游促销工作机制,积极组织统一策划、统一包装、统一推介,创造了“卖点”,扩大了影响,提高了关注度,对汉中旅游的持续辉煌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3)加强协作,构建核心旅游品牌。汉中旅游继续以建设休闲与观光并重的综合旅游目的地为长远目标,结合发展机遇,变区位优势为市场优势;结合汉中生态资源特别突出、文化资源突出集中的特点,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围绕“快速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目标,精心打造汉中旅游精品,使汉中市从一个新兴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逐步建成成熟的中国西部地区著名的生核心品牌产品。

篇十二:文化旅游消费数据监测指标体系

P>  精品文章

  《文化和旅游统计体系构建探讨》

  摘要。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推进,文化和旅游统计应具有统一的统计体系。参照文化和旅游的国际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基于资源、经济和公共服务三个大维度的统计标准框架,框架的资源维度目的在于摸清文化和旅游的“家底”;经济维度测量旅游和文化产业(包括文旅新业态)的规模、经济贡献率;公共服务维度测量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情况、文化的传承的保护情况。并简要阐述了数据的获取方式和大数据的优化方法。

  关键词:文化和旅游;统计体系框架;文旅融合文化和旅游融合已经悄然展开,要真正做到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品融合还需要漫长的探索。就统计而言,建立相对统一的体系,才能更好的促进融合。统计系统构建为数据分析挖掘提供良好的基础,进而影响分析决策,对事业和产业的发展起到指引作用。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新业态不断应运而生,以往的统计指标体系加入较少新业态的度量和新技术的使用。文化和旅游分别统计的体系不利于文旅融合与发展。本文参照国际标准,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并加入新技术对文旅事业的影响,初步建立文旅统计指标体系框架。1文化和旅游统计指标体系研究进展1.1文化统计体系研究进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统计的角度是这样定义文化的:文化是某一社会(社会群体)独特的精神、物质、智力和情感特征。范围包括:艺术、文学、生活方式、聚居方式、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互联网+”时代,我国2018年文化产业

  精品文章

  分类新增了互联网文娱平台、可穿戴文化设备等。这标志着,统计指标体系随着社会和产业的发展应做出相应调整。创意与文化之争即将迎来文化新业态。联合国文化统计指标系统框架包括横向和纵向,横向维度包括文化和自然遗产、表演和庆祝活动、视觉艺术和手工艺、书籍和报刊、音像和交互媒体设计和创意服务、旅游业、体育和娱乐;纵向维度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培训、存档和保护及装备和辅助材料。对于如何界定生产性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采用了产品集中分类法(CPC)以及国际标准工业分类法(ISIC);对于如何界定文化商品和服务,采用了国际收支服务分类(EBOPS)和协调体系(HS);对于如何界定文化职业及文化从业人员,则使用国际标准职业分类法(ISCO)。在2008年之前对于文化参与度当前很多统计是基于对文化产品的服务和消费的指出的统计,在2008年之后,我国也随着欧美发达国家一样进行了一次时间利用数据调查,时间利用的统计能够准确反映人们的文化参与程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度量是行业遗留的难点尚未突破。1.2旅游统计指标体系研究进展。对旅游的统计首先要明确游客的界定。旅游是指出于商务、休闲或其他个人目的(非在被访问国家或地点受聘于某个居民实体)在持续时间(不足一年)内,出行到其惯常环境之外的某个主要目的地的活动。世界旅游联盟将统计体系分为与旅游业相关的基本概念、分类、数据、指标等,在具有国际可比性的国家统计体系下测度旅游业的经济贡献。目前我国旅游统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旅游市场的旅游人次、收入、花费、客源地、目的地;饭店和旅行社的

  精品文章

  数量、收入、税收、就业率;旅游教育培训涉及的高等院校数及在校生人数等。与文化统计类似,主要从经济的维度度量,然而社会层面的统计相对较弱。作为社会化的产业,社会和公共服务同样重要。《2008年国际旅游统计建议》和《2008年旅游卫星账户:推荐方法框架》均得到国家统计局的同意认可。基本统计信息方面,主要从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两方面统计,包括基本的概念体系、相关的分类标准、对应的指标体系及统计结果表式等。“卫星账户框架”遵守国民核算原则,设置了一系列全球标准和定义来测量旅游对GDP、就业、资本投资、税收等等的贡献,以及旅游业在国家收支平衡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统计中,我国的旅游统计体系无论在基本统计还是旅游贡献测定方面都与国际框架、建议存在一定的差距。1.3文化和旅游的统计方法。文化和旅游的统计方法受限于统计科学的发展,以往主要以抽样调查、部门报表和专项调查三种途径。统计调查项目由行政主管部门和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制定,地方会根据本地区特色和实际需要适当的增加地区性的统计内容。然而,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能够缩短数据的更新频率,在用户画像、精准营销方面为统计增添新方法。

  2文化和旅游指标体系构建指标体系的设计具有整体性、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借鉴国际对文化和旅游的统计框架,结合我国文旅融合的大背景及统计现状,拟从资源、经济和公共服务三大方面设计统计框架。文化和旅游不仅具备产业的经济属性,同样对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加入资源维度的测量,

  精品文章

  是从整体把握整个产业的规模。资源描述的是文化和旅游事业具有的机构数量、从业人员、资产情况,能定量的反应文化和旅游的“家底”;经济方面是描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市场情况和对经济的贡献率;公共服务包含了文化和旅游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辅助性基础设施、文化传承等,是衡量文化和旅游对社会大众的服务方面(如图1)。2.1资源维度。包括文化和旅游的机构组成、人员构成等。文化类机构细化参照《2017文化发展统计公报》。2.2经济维度。经济维度分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衡量市场规模、创造价值、投资额等,产业类别参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8)和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文化和旅游相关产业融合为(9+9=18类),每个大类下面分成若干种类和小类,共计70中类、211小类。其中小类中文化和旅游有重合的类别,归为一类,并不重复统计。如旅游娱乐类别下包含了旅游文化娱乐:文艺表演旅游服务、表演场所旅游服务、旅游市内娱乐服务、旅游摄影扩印服务,这就是文旅融合的产业。文旅融合度越深,证明旅游的文化内涵越丰富,才能使旅游产业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2.3公共服务维度。主要体现文化和旅游对公众的服务和附加产生的社会服务价值。可从表演、展览的服务人次、场次测量;以及随服务产生的附加社会价值,如建设的旅游通道、公共图书馆的停车位、大型购物场所等。传承和发展维度既体现了文化的社会属性、又伴有经济特性,是文化独有的特点。主要代表类别有文化参与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遗产评估。其中文化参与度主要通过调查公民在文化活动

  精品文章

  中的花费时间,欧盟一些国家就建立了时间使用数据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可能以音乐、故事、舞蹈等各种形式出现,可从艺术表演和语言的层面测量。语言测量通过调查语言使用者的绝对数量、教育材料的形式、数量、隔代传递比例等。

  3统计数据获取与收集3.1数据的来源。文化和旅游数据广泛而杂乱,非结构化数据居多。传统的统计方法已不能满足统计需求。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的发展,“互联网+”带动了很多领域和文化旅游领域的融合。大数据逐渐成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冲击着各个产业。现如今,统计方式又增加了互联网大数据。(1)互联网大数据。随着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逐渐覆盖了大部分的支付领域。消费大数据可以获取游客的消费情况,同时获取游客的其他信息,如住址、消费偏好等。服务满意度评价,很多服务部门为了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收集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价(旅游行业居多),随着爬虫技术的发展,能够获取全网公开的评价数据,通过语义网和本体对评价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并改进并提升服务。(2)部门统计数据。部门统计数据如图书借阅信息、博物馆购票信息、景区购票信息、投诉信息等。(3)共享数据,如公安机关的出入境数据、住宿业的住宿身份信息;民政部的户籍信息;将来也会产生可以对外共享的数据:如,不文明旅游名单等。3.2统计方法优化。传统的数据统计方法一般是年度、月度,很难做到实时。而大数据的统计不但多样,而且是时效性上远远高于传统数据统计方法。大数据可

  精品文章

  以对统计数据修正和优化,二者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大数据提供了另一种数据分析思路,与传统统计“逆序”,如通过收集游客的客源地、消费特征等画像来推断游客的消费习惯,从而预测行为。

  4统计指标的核算和评估资源、公共服务两个子类可直接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到不同层级指标的权重权重,最后计算综合得分。经济子类统计中,旅游产业可使用专门的方法和工具,即旅游卫星账户、投入产出表、社会核算矩阵等,整个区域体系的综合评分通过二级子类得分标准差比值加权计算。5结论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给文化和旅游带来了革新,无论是统计体系还是数据收集方式都将面临巨大挑战。文化和旅游部门的融合应该带动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统一。清晰的产业划分和科学的统计框架是文旅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资源、经济和公共服务的统计体系虽然还有待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和带动产业融合的进程,促进从业务融合向产品融合转变。科学的统计和系统的分析能够促进文旅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内容仅供参考

推荐访问:文化旅游消费数据监测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 监测 消费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