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4-05

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语文试题评析

| 来源:网友投稿

【编者按】高考的每一道真题都反映了命题者对课改理念的领悟、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对考试大纲的认识、对相关教材的驾驭,而且研究高考真题对一线教师来说,在课程资源的选取、教材内容的处理、课程标准的解读、考试说明的理解,以及问题解答的技巧、参考答案的组织等方面,也都有非常突出的价值。而在这些方面的共同取向是,对中学教学方向性的思考。中学一线教师对真题的研读,其思路应与命题专家有所不同。命题专家主要考虑的是:这道题好不好?好在哪?或,有何不足之处?如何才能命制得更好?而中学教师应侧重于探究真题的积极特征,分析命题者在中学教学方面的引领意图,进而思考在自己的工作中如何运用真题的指导性,解决“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

2014年高考结束后,本刊编辑部特约了一批中学特级教师及高级教师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对今年的各科高考试题进行评析,希望能对一线教师们的教学带来一些启发和建议。本专栏组稿过程中得到了本刊特约编委何成刚老师和沈为慧老师的大力协助,在此表示感谢。

本专栏中文章表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刊所持立场。欢迎广大一线教师及教研员来电来函参与讨论,提出批评指正。

本刊特约语文试题评析组主要成员是谢友明、杨小明、陶建芳。谢友明,江苏省昆山市开发区高级中学教师;杨小明,陶建芳,江苏省昆山中学教师。

2014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闪亮登场的这十八套语文试卷,合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紧扣《考试说明》,难易适中,守正出新,稳步求进,体现高考新变化。统观这十八套语文试卷,我们认为有这几个共性的特点:一是考题设计贴近考生生活,关注语文与考生生活的联系,突出考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二是选料上格外关注传统文化的因子,不光在现代文阅读中选取富有文化内涵和美学特质的经典篇什,还能在语言文字运用题中考查汉字、对联等相关知识,具有文化色彩,丰富人文积淀;三是考题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归现象,多年没有出现的题型,在今年一些考卷中又重新上场,如对得体、对联、标点等考点的考查;四是作文为清一色的新材料作文,材料扣住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生活,体现了写作的开放性和辨证性。为了进一步地分析今年的考题,下面从这十八套语文试卷中选取一些类题进行比较式的评析。

一、试题类型一:语用得体

例1(北京卷第6题)日常交际中,“得体”是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完成①②题。

①下文是一份请柬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 )。

(甲)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18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乙)您是著名民俗专家,对民俗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丙)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民俗文化的开展做出认真的指导。(丁)敬请届时光临。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②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得体的一项是( )

A.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

B.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

C.不喝,不喝。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

D.谢谢,谢谢!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答案】D

例2(江苏卷第3题)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答案】B

【点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应用·拓展”中要求学生“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此要求指出语言运用,一要注意语言运用的情境,二要注意语言运用的效果。因此这类考题的设计就应该注重语料的生活化和实用性,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将现实生活与语文学习紧密联系,语言表达正确有效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再者,作为交际用语,就应该注重表达的情境,因为语境不仅赋予语言特定的含义,还对语言表达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语言一旦脱离了它存在的语境,交际就会凭空虚设,也将失去传情达意的表达效果。

上面例题都是考查语言交际中的“表达是否得体”。根据上述课标标准,我们认为北京卷的第6题不失为一道好题。从试题的实用性来看,“社团活动写请柬”和“宴会上辞酒”是很生活化的,一是校园生活,一是社会生活,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空间。此题的设计不仅能让学生联系平时的交际活动和生活实践,较为准确地进行答题,还能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领域中注意得体语言的使用。从试题表述的语言角度来看,无论是为民俗文化报告会向民俗专家写的请柬;还是宴会上的婉辞尊长劝酒的四个选项,语言都相对通俗化、口语化,贴近现实生活,尤其是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下的考生在语意理解上没有多大障碍,很容易从比较中选出“得体”的答案来。

而江苏卷第3题和北京卷第6题相比,在这两个方面就显得不够。从试题表述的语言角度来看,四个选项的表述用词远离当下的学生生活,缺乏现代生活气息,学究味很浓,这种语言的表达,现代人,尤其现在的中学生应该很少会用。另外,选项的每一句话孤立、呆板、生冷,给人一种生硬编造之感。从试题使用的情境来看,这四句话的语境是“婚庆寿宴”等场合,大多出于司仪、学究之口,对于当下的学生来说,语言“交际”的实用范围不是很广。

二、试题类型二:对联运用

例3(山东卷第18题)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答案】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舟十里欢。

例4(江苏卷第2题)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 水面风回聚落花 B. 数峰无语立斜阳

C. 楼上春容带雨来 D. 蝉曳残声过别枝

【答案】A

【点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应用·拓展”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对联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讲究汉字对仗、平仄相协,以传统的民俗道德准则为内容,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文化内涵极其深远和博大。设计对联的考题,可谓合乎课程标准这一教学要求。

比较几个省份所命的对联考题,笔者认为山东卷的对联题难度适中,梯度分明。首先从内容上加以考查,考生要对春节、端午两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对题中提供的短语进行分类。其次从形式上加以考查,此题不光考查了语言表达的连贯,对联的对偶性,还考查了对联“仄起平收”的特点,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这样的音韵知识对考生无疑是一大挑战。因此,如果说考生对内容的考查没有多大难度,对偶的形式也好把握,而平仄区分就有一定的难度了,这样此题又有了一定的区分度。严格地说,此题的上联“江边柳线迎春绿”和下联“门上桃符耀眼红”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

山东卷第18题能从传统节日文化和对联文化两方面进行考查,文化韵味浓厚,价值取向明晰。而江苏卷第2题从命题方式来看,就显得单薄一些,少了对相关内容的文化性考查;在选项的设置上也太过机械,缺乏对对联知识的完整性考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句“水面风回聚落花”。考生无须理解对联的平仄知识,从语法结构的对称方面就可以准确判断,并且其余几个选项在对仗性方面的干扰极其薄弱,因此这道题目的区分度就不大了。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似乎也只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到对联的文化精髓上。

三、试题类型三:汉字形体

例5(四川卷第19题)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

要求:①至少答出两个特点;②语言准确、简明、连贯;③不少于40字。

【答案】汉字演变具有象形程度逐步减弱、字形由繁到简的特点。从“鱼”“马”等字来看,小篆以及之前的汉字与图画相关,象形性强,笔画繁复;之后象形程度减弱,字形逐步简化。

例6(湖北卷第20题)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人”()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请根据给出的古文字意,仿照“比”“化”两例,用七字句描述“从”“北”的形体结构与字义。要求:①形义描述合理;②押韵。

二人排齐向右站 左人正立右倒画

亲密并列肩并肩 人形颠倒表变化

【答案】从:两人排队左向走 形影跟随手拉手 北:左人右人背靠背 人形相反意相背

【点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课程内容的文化功能,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汉字重意会、重神摄、重具象,具有鲜明的生命特征和文化内涵,高考试题中涉及汉字形体方面的考查正好吻合了这些要求。它充分挖掘了汉字所蕴含的文化特点,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对汉字的亲近感、认同感与热爱感,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培育民族文化精神,都具有重要价值。

四川卷根据《汉字字形演变表》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引领学生走进汉字历史,了解演变规律,体悟民族文化,培养母语本位意识;同时也可以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拓宽教学领域,让语文教学内容厚重起来。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着眼于汉字形体演变特点的考查,既考查了学生对字形变化的观察能力,又考查学生对汉字演变特点的概括能力,因此题型设计具有创新性。但此题设计的思考点主要集中在汉字的具象性上,笔者认为缺乏形意的结合,也就降低了探究的力度,削弱了汉字的文化载体价值;应当在探寻汉字发展演变、把握文化意蕴过程中,结合汉字的表意性功能、形意结合的特点进行综合性的考查。

而湖北卷的第20题除了新颖性、文化性之外,它的探究性较四川卷更深广。从汉字造字法之一——会意下手,考查汉字形体结构与字义的关联性,汉字的具象性与抽象性双考查,不再是镜子映物般的机械描摹,而是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学生的思考点更宽广,体现了更高层次的探究能力。

四、试题类型四——诗歌情感

例7(江苏卷第10题第1问)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例8(重庆卷第12题第2问)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斑驳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点评】情感是高考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考点,每年都在考。但如何命题才能促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读懂文本,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找准表达情感的方式?江苏卷第10(1)题出得很不错。题目指向明确——“作者情绪变化”,特别是“变化”二字,巧妙地揭示了诗歌情感的灵动变化,提示考生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情感,深入解读每一句诗,捕捉显示情感的意象,找出情感产生的原因及变化。考生还要注意题干中“情绪”二字的要求,答题内容指向行为的“情绪”,这就要求考生还要学会提炼概括。此题扣住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改核心,让学生在“变”中体悟情感。

目前很多诗歌情感考查比较单一,往往只分析某一句诗的情感,即使考查整首诗歌的情感,也缺少了“变化”这一灵动性,由此带来学生在应试过程中的思维僵化,答题出现套路连连、词汇堆砌等弊病。重庆卷第12(2)题:“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从激发思维角度而言,重庆卷较江苏卷要弱很多,一方面缺乏整体性把握的思维导向;另一方面缺乏变化的灵动性,致使学生只要知道“春逝”“惜春”“伤春”等术语,就可以凭空想象、套用模式来进行答题。

五、试题类型五——现代文描写题

例9(江苏卷第13题)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答案】特点:既是客观描写,又体现出安娜主观的感受。作用:从侧面写出了安娜恍惚、敏感、神经质的心理状态。

例10(重庆卷第15题)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

【答案】(1)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蕴。(2)为陈皮匠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

【点评】文学作品的考查重在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价方面,而不是在审题上制造难度。考题指向明确一直是高考命题的基本要求,不能出现模糊要求,给学生审题增加难度。下面就从考题表述的明确性来谈谈上面的两个例题。

江苏卷第13题题目要求中,“特点”是描写的特点还是人物的特点,“作用”是描写的作用还是人物的作用,指向不清,学生一时可能很难区分。毫无疑问,这样的表述是非常混乱的,清晰度不够,指向性不明。从答案可以看出,题目中要求分析的“特点”是“描写的特点”,而不是“周围人的特点”;“作用”既可理解为描写的作用,也可是周围人的作用,这样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作答此题就有难度了。

而同样是考查小说描写作用的重庆卷,在题干的表述上指向性就非常明确。“特点”考查的是环境描写中的“古城怎样的特点”,“作用”则明确要求为“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学生在审题上不需要花费太长时间,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文本的品读和鉴赏中,这样才能考查学生真实的语文能力,体现出命题的科学性。

所以,语文考试题目要求不应该模糊朦胧,甚至有歧义或指代不明,应该具体、明确、科学;试题的重点不在于从审题上给学生设置障碍,而在于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不应本末倒置,故弄玄虚。

六、试题类型六——现代文客观题

例11(福建卷《祖屋》13题错误选项)

错误选项E.文章生动描绘了祖屋形象,突出“她”的可亲可爱,借此强调‘她”是“我”的精神支柱,“她”的倒塌令“我”失魂落魄。

【答案】E 强调“她”是“我”的精神支柱,“她”的倒塌令“我”失魂落魄,属于出题人的过度推断,作者并没有此情感和思想的表露。

例12(湖北卷《六猴儿》第16题)

错误选项B.侯六听到东家与老婆的对话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这种叙事中的闲笔,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

【答案】“这种叙事中的闲笔”错,是匠心独运。

【点评】 通观2014年18套高考试题,有9套试卷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采用了客观题的考查形式。客观题考查的信息涵盖面大,考点多,涉及作品内容、思想情感、主题解读、手法技巧等,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关注文本。由于客观题的选项要求学生必须进行是与非的判断,没有开放性,所以在选项的设计上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命题,考查的点要具体明确,不能有模糊不清和多种理解的可能性,答案的开放性要控制好。比如例12中湖北卷B选项的设置就比较合理,考查小说中“闲笔”的叙述作用。本题考查点很细小,只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此处的“闲笔”是为下文写侯六的转变做铺垫的。这样答案对错就明确了。

但有些客观题从作品主题和作者情感态度方面设置选项,而读者对主题情感的理解往往具有多种可能性,开放性很大。题目以判断是非的方式考查,其合理性就值得商榷了。比如例11福建卷中,就是对作品主题和情感态度的考查。命题人认为的“过度解读”是否真的“过度”呢?其实从文中“只怕她遭了风雨的侵蚀”“缩进我的梦里,晶莹成了枕边的一颗泪珠”“在外面游荡累了,总要回祖屋住上几天”“若干年下来,我觉得那轰然倒下的身影,一直实实在在地压在我心上”等句子中,可以明显感受到祖屋在作者精神世界中的独特情感价值,这种情感既是学生现实生活的体验,又是认真细读文本后的情感体验,有其合理性,为什么一定要判断错误呢,未免太武断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阅读·鉴赏”中要求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由此可见,如果学生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文本进行感受体验,这种理解的结果都应该是有价值的,在考试评价中,就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否则,题目设置的合理性就值得思考了。

七、试题类型七——新材料作文

例13(上海卷第27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答案】略

例14(江苏卷第19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答案】略

【点评】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余文先生说,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种“以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材料本身有很大的开放性,作文在材料范围以内就符合题意,所以高考的新材料作文应该具有话题的开放性和哲理的思辨性的特点。

从材料的思辨性来看,江苏和上海作文都是富有哲理性的名言材料,江苏卷谈论的是“青春”的“朽与不朽”的关系,它们是对立统一的。朽与不朽这组关系讲清楚了,青春的本质就浮现出来了,实际也实现了对于生命价值的终极追问。上海卷中尤其要注意这两个分句间的辩证关系。人是自由的,但自由又是有限制的。自由在不自由中,不自由是自由的前提条件。任何的自由都是有条件的自由,都是受制约的自由。从这一点来看,两则材料作文的思辨性都很强,都能注意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导向性很好。

就话题的开放性而言,两则材料隐藏的话题分别是“青春”和“沙漠”。上海卷材料中的“沙漠”明显带有比喻色彩,它并不确指,而是让学生自己理解与之相关的所指,它可喻指生活中的困难、挫折、不顺等。由于它指向宽广,话题的开放性很大,这就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只要写到与人生有关的“沙漠”应该都可以。然而江苏卷的材料中的“青春”,这个话题虽贴近学生实际,但考生所写的对象必须是与“青春”有关的,要求考生只能针对“青春”展开思考,否则就是偏题,缺少了上海卷的思维广度,在开放性上显得不够。

推荐访问:年高 评析 新课标 语文试题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