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24-05

2023年《荷塘旧事》教学设计【10篇】(全文完整)

| 来源:网友投稿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往事。通过美景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荷塘旧事》教学设计【10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荷塘旧事》教学设计【10篇】(全文完整)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往事。通过美景旧事,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设计上,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感知全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然后在这条主线上让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拓展和迁移,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使之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浮光跃金”、“攫住”、“憨直”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作者笔下荷塘美景,并学习其景物描写方法、比喻的.修辞手法,达到学以致用。

  3、朗读、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体会“人类淳朴的爱”,欣赏大自然那和谐的美。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描写荷塘的方法,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由反复探究,体会小伙伴们善良、淳朴、勇敢、机智的品格。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把自己的童年故事重温一下,并且自己认为童年像什么,把眼里、心中的童年以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2)教师搜集有关童年的文章、歌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欣赏荷塘美景。

  2、说说观后之感。

  3、导入:荷塘叶绿花娇,恰似人间仙境,今天让我们陪同作者一起欣赏荷塘的美景,一同回忆荷塘那让人难以忘怀的往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

  2、出示学法:

  ⑴读:能把课文读流利。

  ⑵画: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试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⑶思: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⑷说:说说文中讲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课文哪个部分?为什么?

  3、指名分段读文、正音。试理解以下词语:

  “浮光跃金、不可名状、攫住”等。

  4、考查生字。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

  骇(haì)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5、交流: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明确中心。

  1、师导:同学们,作者给大家讲述发生在荷塘的多年以前的难忘的往事,同时又引领大家去欣赏荷塘那至真、至纯的美景。其实这一切都是围绕着一句话来写,这句话是————

  2、齐读课文中心句。

  3、小结: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从这个中心句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文章中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4、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淳朴的爱

  四、品读赏析仔细阅读课文1———5自然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文中哪些段落体现了大自然和谐的美?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

  明确:

  (1)“来到塘边……繁星闪烁。”

  (2)“整个月牙泡泛着金光……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3)“白天……在微风中荡着绿浪”

  (4)“又点缀着许多……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文章,体会角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师:这些段主要写什么?(生:荷塘美景)

  2、请大家听教师配乐朗读,闭目想像荷塘的美。

  3、你从哪儿感受到它的和谐美?

  生:读比喻句。

  4、出示两个片断:⑴课文2—4自然段⑵将课文2—4自然段缩写,去掉比喻部分。

  5、对比朗读,说说哪个片断好?好在哪儿?

  6、小结:作者除了比喻还抓住颜色来表现出这荷塘的美,这是绿与红的和谐,是一片绿叶与粉红的荷花的美景和谐。是的,荷塘处处彰显和谐的美。

  7、同一个地方,因时间的不同,它所呈现的魅力也不同。你喜欢月色下的荷塘还是白天的荷塘?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好。

  8、分别齐声读2或3自然段

  五、作业超市:1、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3、仔细观察一处让自己心动的景色,试着写写。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比喻句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3、体会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

  4、感受小伙伴淳朴、聪明、勇敢的性格和小伙伴对作者发自内心的爱。

  二、教学重点: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在现实生活中见过荷花的同学请举手。在荷塘里玩过的请举手。这堂课,我们可以通过大散文家朱自清优美的文字欣赏到荷塘的美景,可以品尝到我们未曾体验过的别样的快乐。(出示幻灯片1)

  附:

  幻灯片1:

  请翻开课本第60页,自读《荷塘旧事》。将自己喜欢的句子画出来。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让学生合住课本说说读文后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3、品读课文

  (1)找中心句

  师:文章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句,同学们找一找。学生答时出示幻灯片2。

  附:

  幻灯片2:

  ( 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 人类纯朴的爱)

  (2)研读“荷塘”的部分,仔细体会文章的美。(荷塘美和语言美)

  ①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荷塘的美景。

  ②探究:作者是怎样把他眼中的美丽的荷塘告诉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处和一些词语的精用)

  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示相应幻灯片。重点词重点句的品析所利用的幻灯片为幻灯片3、4、5、6。

  附:

  幻灯片3:

  幻灯片4:

  幻灯片5:

  幻灯片6:

  ③配乐朗读。(为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以幻灯片7为背景,点名朗读,其余学生听。)

  附幻灯片7:

  (3)研读“狗刨比赛”和“打水仗”。

  问题一:在这美丽的地方,作者过了一个怎样的暑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过渡语设计:

  (以幻灯片8为背景)读得真好,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在这美丽的荷塘发生了些什么事了。谁来给老师讲讲?讲一件就行。

  作者写的好不好啊?怎么好?哪最好?

  再讲一件。(叫一读得不怎么好的)

  附幻灯片8: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问题二:作者是如何写出打水仗时的激烈的?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教师过渡语设计:

  啊,不够热闹。不够激烈。(出示幻灯片9,再读)

  附:

  幻灯片9:

  (4)体会小伙伴淳朴的爱。

  ①朗读想像我遇到危险的情景。

  ②想像一下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们的反应,表情,语言,动作。

  ③体会比喻句“铁链般”。(作者对小伙伴的信赖依靠)

  ④绝处逢生的我吓得哇哇大哭。可是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你们理解吗?他们为什么笑?

  有感情地练习朗读时以幻灯片10为背景。

  附幻灯片10:

  抽查学生朗读情况时用幻灯片11:

  (5)强化主题:

  过渡语设计: 啊,怪不得作者(读幻灯片12中的文字)

  附幻灯片12:

  4、课后作业(利用幻灯片13出示)

  附幻灯片13:

  附:

  板书设计:

  荷塘旧事

  美景 夜晚 静态 和谐的美

  白天 动态

  趣事 狗刨比赛 淳朴的爱

  打水仗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并学会用成语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能够根据提示练习给课文分段。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类纯朴的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当时是怎样走出困境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注音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骇(haì)

  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解决难点。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全班交流,重点理解一围黑绿、嵌、点缀、恬静。(为理解课*准备)

  ③理清脉络:给课文分层次。(学生分的层次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此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一下课文的层次。)

  二、品读课文,理解情感。

  (1)找中心句

  师:文章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句,同学们找一找(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纯朴的爱)

  (2)研读荷塘的部分,仔细体会文章的美。(荷塘美和语言美)

  ①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荷塘的美景。

  ②探究:作者是怎样把他眼中的美丽的荷塘告诉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处和一些词语的精用)

  ③配乐朗读。(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3)研读狗刨比赛和戏水游戏。

  问题一:在这美丽的地方,作者过了一个怎样的暑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问题二:作者是如何写出戏水时的激烈?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4)体会小伙伴淳朴的爱。

  ①朗读想像我遇到危险的情景。

  ②想像一下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们的反应,表情,语言,动作。

  ③体会比喻句铁链般。(作者对小伙伴的信赖依靠)

  ④绝处逢生的我吓得哇哇大哭。可是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你们理解吗?他们为什么笑?

  (5)了解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

  ①质疑:从本文的题目来看,本文是记事的。但作者却用了三个自然段来写景。这是否矛盾?去掉这一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②思考后交流。

  三、布置作业:

  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童年往事,选择一件事写一写。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4

  目标:通过研读探讨“旧事”,体会小伙伴憨直、淳朴,再由“拓展迁移”来升华主题理解作者所讴歌的“人类淳朴的爱”。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作者引领我们去感受荷塘的美景,感受那份“大自然和谐的美”。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把荷塘的美景读出来。

  板书:景美——和谐

  2、作者为什么能将荷塘的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呢?

  (以后,我们写作也要学习作者这种写法。)

  3、我们知道荷塘如天上的月牙儿一样时时浮现在作者的眼前,那么作者难以忘怀的仅仅是荷塘的`美景吗?那还写了什么呢?(旧事)。

  二、研读探讨,回味旧事

  ㈠、出示学法:

  1、读:自由读文旧事部分,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想想文中回忆了几件事?你对哪件事更感兴趣?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画:在你感兴趣的那件事中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4、说:你对哪件事更感兴趣?为什么?可以说给你的同学听。

  ㈡、整体感知

  1、作者回忆哪几件事?用小标题概括。

  2、这三件事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打水仗、狗刨比赛——有趣、激烈溺水获救——惊险

  其实,作者一部分写戏水,一部分写惊险

  3、每当到了夏天,我们这群小伙伴便经常集到荷塘的白水边,在几株垂柳下迅速地脱光了衣服,“扑通”一声,跳入水中……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好,那你就来读读这一段话吧。(课件出示“恬静的塘面——摇篮中。”)可以想像当时孩子们心情怎么样?

  生齐说愉快

  所以作者在这用上比喻,把荷塘比作——(生齐说摇篮)把整片荷塘的水比作——(母亲的手)我和小伙伴们在荷塘里游水感觉是多么的——(师生齐说舒服呀!)

  我们带着愉快、舒服的感觉再读这句。

  是呀,我们没来戏水时,荷塘是恬静的,我们来戏水时,荷塘是喧闹的,我们没来戏水时,荷塘美的!我们来戏水时,荷塘因有了我们才变得更加的美丽动人,那你就在大声地读出我们到来时的美吧。

  4.齐读这句话。

  ㈢、深入研读,有趣旧事

  导入:我们并不是仅仅自己在水中钻来钻去,我们还经常举行一些小游戏呢!(狗刨比赛、打水仗)

  交流“狗刨比赛”

  1、谁来说说“狗刨比赛”是怎么回事呀?(出示课件)

  2、你从哪感受到狗刨比赛的激烈?

  3、生:从“有时,我们排成整齐的横队,有人发一声喊,只听得“扑通通”“扑通通”,像哪个鼓队敲乱了套似的一阵乱响,身后翻着大菊花似的浪。”体会到狗刨比赛的激烈。

  4、你准备怎读出它的激烈呢?

  5、引读这句话。读出“扑通通”的味。

  6、还有谁从课文中感受到狗刨比赛的激烈呢?

  7、生:我从“‘刨’到岸边,人人都气喘吁吁,仰面倒在柔软的沙滩上。太阳热烘烘的,晒得我们昏昏欲睡,驾云似的。”体会狗刨比赛的激烈过后,大家已经很累了。

  8、指导朗读此句,读出“气喘吁吁、昏昏欲睡”的样子。

  交流“打水仗”

  1、玩完了令我们累得气喘吁吁的狗刨比赛,总得让大伙儿玩点轻松的游戏吧。

  2、出示“打水仗”课件。

  3、文中作者玩的“打水仗”又是怎样一番情景?请自由把课文读读。

  4、你从哪感受到打水仗的激烈?你准备怎样读这句话?[生朗读]

  5“哗哗”、“呀呀”是些什么词?如果把这两个词去掉,我们一起来读读,会有什么不同?(学生对比朗读)你觉得哪句话好呢?

  6、再看这段,作者分别写了些什么?(水线、鸟、声音、动作)作者只要写“打水仗”的动作便可,为什么又写声音、水线、鸟呢?

  [领会作者侧面反衬的写作法]这样写更能反衬出打水仗的激烈,以后我们的习作也可模仿作者这种写法。

  交流“溺水获救”

  1、导入:除了塘中忘情地戏水,愉快的游戏,在荷塘里还发生了什么事呢?(溺水获救)

  2、谁溺水啦?谁来将当时溺水的情景读读。

  3、评价朗读,并引导从声音的模拟及配上动作、表情朗读。

  4、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情景?

  5、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们的心情会是怎样?他们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6、穿过那道边缘线需要足够的勇气吗?为什么?你从文中哪儿看出来?这样的小伙伴你会对他们怀有怎样的情感?[带着这种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小结:小伙伴发挥集体的力量这样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既保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又能将溺水的我安全救起。以后,我们遇上需要你见义勇为的时候,可要像小伙伴一样急中生智,切不可鲁莽行事。

  一场虚惊过后,我想大家得帮小作者想想他遇险的原因是什么呢?此时此刻的你想对他说什么?

  你们是否发现课文几次出现“哈哈大笑”呢?

  你怎么理解这两个“哈哈大笑”起来的?这两个“哈哈大笑”又有什么区别呢?

  (旨在使学生明白小伙伴们那亲密无间的友情,伙伴们之间那纯朴善良的爱)

  7、指导朗读。

  8、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在小伙伴们的笑声中戛然而止,那么作者为什么写一件自己遇险的事情?

  ㈤、小结:这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这不仅有一片绿叶与粉红的荷花的和谐的美景,还有令作者终生难忘的这美丽的土地上养育着一群快乐、勇敢的小伙伴,难忘他们憨直淳朴的笑,难忘他们那份真诚纯朴的爱,所以课文结尾说——

  三、拓展迁移,重温童年。

  1、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每个人人生的起点,童年带给我们的是无限的欢笑,童年给我们留下甜蜜、永久、纯真的回忆。作者回忆童年时是如此真切,那么你们想不想重温童年,将你的欢笑和泪水与大家共享,你可以用倾诉方式也可以用画画的形式。

  2、在《童年》的音乐声中说、画童年旧事。

  3、交流。

  4、小结: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给我们留下了这样那样的回忆,让我们忘也忘不了,抹也抹不掉。

  四、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1、你现在该明白为什么多年来,那荷塘仍时时浮现在“我”眼前了吧。

  2、升华主题,三读中心句。

  ①是呀,每当作者举头望明月,便想起那浮光跃金的野荷塘,作者心中默默地说——(读中心句)

  ②当作者看到自己的孩子与小伙伴玩耍、嬉戏时,作者情不自禁地说……

  ③当作者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向充满活力、芬芳的每一天,他的内心感慨万千,他想大声地说……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5

  导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往事”单元一篇新的课文《荷塘旧事》。(出示课题)。

  2、课前已经布置预习了,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呢?和你周围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学生互相交流容易读错的字、词,纠正字音。如:月牙泡,这里指小的水塘,所以读一声。攫住,比较难写,注意任情字形,是抓住、夺取的意思,等等。

  4、老师也有一些词语提醒大家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出示词语课件),先自己读,然后随机选一组开火车检查。

  5、结识了这么多新的字词朋友,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这篇文章比较长,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提示:可以找找文章的中心句,段,帮助概括)

  6、交流中心句(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出示课件,齐读)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生答文章主要写了哪两方面)(板书:和谐的美纯朴的爱)

  初读课文

  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那让作者怀念至今的荷塘。师配乐范读。

  2、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荷塘?(生答)说了这么多的词语,最能表达这荷塘的是(美丽)。默默的地这一部分,看作者怎样写这荷塘的美?

  精读课文

  1、(预设:生找第四段)读第四段,谈体会。作者用什么方法体现了荷塘的美?(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出示课件)

  2、作者用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比喻把荷塘写的这么美,谁想读一读?(指名读)

  3、如果把(出示课件)改为“……”可以吗?(生答,谈原因)师结:因为有了这一围黑绿,所以映衬出泛着金光的月牙泡,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和谐)增一分则嫌多,减一分则嫌少,美的恰到好处,美的那么和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和谐的美。(出示课件)(板书夜晚)

  4、刚才我们抓住了重点词句来体会月色下的荷塘的美,用同样的方法看白天的荷塘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5、(出示课件)生读,谈体会。作者怎样比喻的?(生答)还抓住了什么体现荷塘的美?(颜色)

  6、师结:对!作者除了运用比喻还抓住了颜色来表现这荷塘的美,一片绿与粉红是颜色的和谐,绿叶与粉红的荷花是景色的和谐,在这荷塘处处彰现和谐的美。指名读。

  7、想不想来看看这美丽的荷塘?(出示课件:荷塘的图片、配乐)看到此情此景,你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荷塘的美?

  8、同一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魅力,你喜欢月色下的荷塘还是白天的荷塘,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一读,一会我们来比一比。

  9、这么美的段落、这么美的写作方法一定要积累下来,背一背你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导课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前面几个自然段,这节课继续来学习课文,如果说荷塘的美景是静态描写,那么荷塘的趣事就是(动态描写)(板书:静态动态)

  二、初读课文

  1、浏览课文,看看作者写了几件事?分别给这几件事加一个适当的小标题。(生答)

  2、可以确定的是“狗刨比赛”和“打水仗”(板书:狗刨比赛打水仗)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加小标题的方法了,就应该这样,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来概括,但第三件事怎么办?不需要说清楚“谁干什么事”,只要说明白“什么事结果”就可以,(学生概括)(板书:溺水被救)

  三、精读课文

  1、你对哪个故事最感兴趣?读一读,在你感兴趣的地方,做好批注。

  2、预设:生找“打水仗”。(出示课件)读课文,谈感受。

  3、我们都打过水仗,你们是怎么打的?(生说)情景怎样(热闹……)我们打水仗是两个人打,你看作者和小伙伴们是多少人打?(两队)那情景更是(闹的慌)。

  4、师读“急速的水线……”这是写什么的热闹?(水线)读一读下面几句话看分别是写了什么的热闹?(鸟、声音、动作)

  作者要写打水仗,写我们的动作怎样热闹就可以,为什么还要写水线、声音、鸟啊?(预设:生答:……映衬……)师结:对!以水线、声音、鸟来反衬打水仗的热闹,这就是“侧面烘托”我们在写作中也要运用这种方法。

  谁想来读一读,体会这热闹的场面。

  7、还对哪一个故事感兴趣?(预设:生答“狗刨比赛”)为什么对狗刨比赛感兴趣?(生答:很快乐、悠然自得……)带着快乐的心情读一读吧(生读)。

  8、还剩下一个“溺水被救”谁想起来说一说,当时的情况如何?(危险,生读句子)体会“攫”,当恐惧感紧紧抓住你,你会怎样?(非常害怕)再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心里的害怕。

  9、小伙伴是怎样做的?生答(……手拉手,救上来……铁链般)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小伙伴们聪明机智,镇定自若、友谊的牢固……)

  10、我被救上来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你觉得此时小伙伴们在想什么?生答(以后要注意安全………可把你救上来了……)师结:是啊这是救人后的轻松的笑,这是善意的笑,这也是憨直纯朴的笑!所以,作者说,我至今怀念那笑声!

  11、如今,(出示课件,配乐,齐读)

  12、完成板书。边小结:是啊,正是因为有了这美丽的荷塘所以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正是因为这童年的趣事,让我认识了人类纯朴的爱,这美丽的荷塘承载了我儿时的欢乐,承载了我儿时的快乐。这就是我的荷塘旧事。

  13、课文学到这里应该结束了,很完整,但文章最后又出现了一段(出示课件: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你觉得有必要吗?(生答,总结全文……)对,这段是全文思想感情的升华,是全文的总结,深化了中心。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写作中也要运用这种方法。

  14、同学们,我们也经历了10多个春夏秋冬了,有让你难忘的回忆吗?(生答)

  15、将这些回忆深深的印在脑海里,让它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丽的片段。

  板书设计:

  荷塘旧事

  美景夜晚(静态)和谐的美

  白天

  趣事狗刨比赛

  打水仗(动态)纯朴的爱

  溺水被救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词语及修辞手法,感受大自然和谐的美。

  3、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培养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优美的词语及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培养写作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童年是每个人人生的起点,童年带给我们无限的回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荷塘旧事》。

  【板书课题】

  2、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学法,把握题目,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书p60,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汇报:在读文时,有没有特别容易读错或难写的字词,找出来,提醒大家。

  【板书月牙泡攫住】

  3、浏览课文,说说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板书:美景旧事】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荷塘美景?2—4

  文章分别写了那几件往事,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板书:狗刨比赛、击水游戏、溺水被救】

  过渡:一起走近作者怀念的那片荷塘。

  4、默读,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荷塘的“美”勾画相关的句子,批注。

  交流探究

  夜晚:

  a月朗风清的夜晚,舅舅领我去那塘边散步。

  宁静之美、惬意、(指名读)

  b来到塘边,只见满塘浮光跃金,如繁星闪烁。

  浮光,指的是什么光?浮光跃金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名读,评价,再谈感受,指名读,

  指导:这浮光是昏昏暗暗吗?怎么读?跃金繁星闪烁指名读

  这浮光只出现在荷塘一角吗?怎么读?满塘指名读

  在朗朗明月的映衬下,只见满塘——齐读

  在徐徐清风的吹拂中,只见满塘——齐读

  c塘四周的树木在微光下形成一围黑绿。

  写荷塘的美为什么还要写塘四周的树木呢,还是一围黑绿?

  d整个月牙泡恰似一弯晶莹的新月嵌在田野上。

  指名读,谈体会,指导读,男生读,女生读引读——此时此刻,周围一片宁静,

  这个比喻句,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月牙泡的轮廓特征,还写出了什么?

  那皎洁的月光让人陶醉,那晶莹的荷塘让人留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体会“和谐”的美。——天上——周围——塘面——这是一种怎样的美?

  金色与黑绿是颜色的映衬;金色的水面与树木的黑绿是景色的协调

  【板书:(和谐的美)】

  小结:美的恰到好处,美的那么舒服,想不想去荷塘看看?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和谐的美。

  出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眼前的景象,

  (板书:夜晚)

  过渡:夜晚的荷塘真是太美了!白天的荷塘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板书:白天)

  a、白天,塘面在阳光下泛着绿光,在微风中漾着绿浪;

  b、绿色的荷叶铺在水面上,绿叶中点缀着许多粉红的荷苞和荷花,

  “铺”字,——铺天盖地——诗句

  静态中以绿衬红,更突出了荷苞和荷花的娇嫩——

  c、娇嫩而洁净的荷花颤动着,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荷花的纯洁——由此联想到什么诗句?

  荷花一袭分红的轻纱,那舞姿一定轻盈极了,指名读——

  动态中显出荷花的轻盈和柔美,齐读——

  绿色的荷叶与粉红的荷花是景色的呼应,颜色的映衬,

  这还是一种——和谐的美。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荷塘和荷叶,女生读荷花。

  想不想来看看这美丽的荷塘?(出示课件:荷塘的图片)

  请一个人为大家读这一段,我们来欣赏

  齐读。

  7、同一地点,早晚景色各不相同,一人读夜晚,全班读白天。

  谁你喜欢月色下的荷塘?白天阳光下的荷塘,选择你喜欢的一段有感情地读一读。

  8、生有感情练习朗读。

  指名分段合作读,男女生分段读。

  配乐,更加和谐

  9、机动:看到此情此景,你能联想到了哪些诗句?

  古往今来,赞美荷塘的诗文数不胜数,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师配乐范读补充片段,看看这个片段和我们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总结欣赏描写荷塘的美文,体会比喻的写法。

  月朗风清的夜晚,荷塘浮光跃金,阳光灿烂的白天,荷塘漾着绿浪,真是美不胜收,回归课文,齐读。

  五、总结:

  这荷塘真是太美了!以致于——几十年过去了,“我”的孩子已经上学了,往事也忘了许多,可是——“那荷塘却同天上的月牙一样,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那么,浮现在作者眼前的仅仅是荷塘的美景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荷塘旧事》是北师大教材六年级上册“往事”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叙事散文,与前两篇文章有所不同是有景物描写,文章多处运用修辞及表示颜色的词语,渲染了荷塘的美景,还写了一件旧时发生的,深深铭记在心的事,通过美景、旧事,使作者认识到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

  设计理念:

  1、这节课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领悟文章的情感内涵。

  2、面向学生可能的`生活实践,拓展部分给学生一个表现发挥的舞台,同学们把心中的童年跃然纸上,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乐趣,获得审美的情趣。

  教学目标:

  1、领会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3、朗读、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体会“人类淳朴的爱”,欣赏大自然那和谐的美。

  教学重点: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

  教学难点:由反复探究,体会小伙伴们善良、淳朴、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用具: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童年》歌曲

  2、提问:同学们,我们都是久居城市的孩子,那有谁去过乡下吗,那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谁愿意说一说?

  3、师:看来,同学们说起自己的童年时都很快乐,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文本,跟随作者去感受他的童年。(板书课题:荷塘旧事)

  二、自读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作者经历了哪几件事?

  2、指名学生回答。

  三、细读文本

  (一)、课件出示自学方法

  (二)、学生自读课文

  1、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

  2、每当到了夏天,我们这群小伙伴便经常集到荷塘的白水边,在几株垂柳下迅速地脱光了衣服,“扑通”一声,跳入水中……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课件出示“恬静的塘面----摇篮中”,引领学生读。可以想像当时孩子们心情怎么样?

  4、所以作者在这用上比喻,把荷塘比作----(生齐说摇篮)把整片荷塘的水比作-----(母亲的手)我和小伙伴们在荷塘里游水感觉是多么的——-(师生齐说舒服呀!)

  6、再齐读这两句。(“恬静的塘面——-摇篮中。”)

  预设交流“狗刨比赛”

  1、你从哪感受到狗刨比赛的激烈?

  2、体会到狗刨比赛的激烈,引导学生读出它的激烈。

  4、男、女赛读,体会比赛的激烈。

  5、还有谁从课文中感受到狗刨比赛的激烈呢?

  6、生:我从“‘刨’到岸边,人人都气喘吁吁,仰面倒在柔软的沙滩上。太阳热烘烘的,晒得我们昏昏欲睡,驾云似的。”体会作者从侧面描写的方法。

  交流“打水仗”

  1、出示“打水仗”课件,让学生说说看了这幅场景,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文中作者玩的“打水仗”又是怎样一番情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打水仗”这一自然段,画一画从哪些用词、用句中感受到这个游戏也非常有趣、激烈。

  3、你准备怎样读这句话?[生朗读]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击”“闹”“射”“撞击”“混”“响”等重点词来体会打水仗的激烈。

  4、师生赛读打水仗这部分。

  交流“溺水获救”

  1、导入:除了塘中忘情地戏水,愉快的游戏,在荷塘里还发生了什么事呢?(溺水获救)

  2、谁溺水啦?谁来将当时溺水的情景读读。

  3、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情景?“我”当时什么心情?

  4、指名学生读出“我”恐惧的心情?

  5、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们的心情会是怎样?他们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6、(生读)出示“原来,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有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及时把把“我”救上来呢?你从“铁链般”体会到什么?

  7、一场虚惊过后,“我吓得哇哇大哭,一个劲地呕水。他们却围着我哈哈大笑……”这是为什么?(引出“淳朴之爱”并板书)

  体会“荷塘美景”

  1、那大家想一想,多年以后作者仍然能记得这些往事,还有什么原因?

  2、配乐小声朗读三、四自然段,体会荷塘的美。

  3、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出作者要强调的“大自然的和谐的美”(板书:和谐之美)。

  4、师小结,指出作者为什么难忘旧事。(板书:难忘)

  四、拓展迁移,重温童年。

  在一幅幅童年游戏的图片中说说童年旧事。

  五、作业:

  1、找一找回忆童年的文章,有感情地朗读;

  2、以自己的“童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整体感知课文,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人类的淳朴。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情感目标:

  1、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

  2、培养学生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人类的淳朴。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小伙伴们的性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生活中,你见过荷花吗?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诗句来描述荷花吗?

  2、有一个人,在他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在他的外祖母家附近有一个荷塘,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课文《荷塘旧事》。(板书课题)

  二、质疑

  1、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

  2、相信大家通过学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检查预习,解决字词障碍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课文了,不知道里面的生字词掌握得怎么样?(出示词,指生读)

  2、通过预习课文,你不理解里面哪个词的意思?(学生汇报理解,通过图片、动作等方式帮助理解。)

  3、词语读正确了,大家是否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呢?(指生分段朗读课文)

  4、学习会写的生字。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预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再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

  2、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能找到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吗?请大家再读课文。

  3、生汇报板书中心句。

  五、品读2——5自然段

  1、作者怀念荷塘,在那里他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那么,从文中,你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了吗?

  2、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荷塘的“美”的?就读哪一部分。

  3、汇报

  (1)2自然段。生读谈感受,指生画荷塘。

  (2)4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出示图片)谈体会再指导朗读。

  (3)5自然段。(出示图片)引导思考:还像什么?指导读。作者为什么能把荷塘写得这么美?(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喜欢这荷塘美景吗?那让我们再投入地、美美地读这两段。(出示两段内容,男女生合作读)太美了!作者应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得美,大家用甜美的声音读得美,那么,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

  六、总结

  恰当的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把景物描写得更加具体、生动,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那么,作者怀念荷塘,仅仅是在那里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吗?还有——(生接说:人类淳朴的爱。)下节课我们继续感受“人类淳朴的爱”。

  板书设计

  荷 塘 旧 事

  白天

  夜晚

  大自然和谐的美 人类淳朴的爱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了解了荷塘的美,感受到了大自然和谐的美。我们再看课题,作者还要写什么?(往事)是呀,发生在荷塘的一件件往事使作者又认识了“人类淳朴的爱”。

  二、深入理解课文

  1、在这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大家接着往下读课文,找出作者写了几件事?边读边画。

  2、学生自由朗读后汇报写了几件事。

  3、小组合作学习:和你们小组内的伙伴商量一下,你们对哪件事最感兴趣,然后选择最感兴趣的事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4、汇报:

  a:“戏水”

  (1)指生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是呀,我们没有来戏水时,荷塘是恬静的,我们来戏水时,荷塘是喧闹的。我们可以说荷塘拥有(恬静)的美,更拥有(喧闹)的美。

  (3)荷塘因为有了我们才变得更加美丽,那就让我们大声地读出我们来到时的美吧!(自由读、指生读、评价)

  b:“狗刨比赛”

  (1)怎么回事?

  (2)文中是怎么写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c:“打水仗”

  (1)(出示图片)如果你就在里面,你给大家讲讲当时的场景吧!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2)自由读9自然段,想象什么样的场面?(激动、热烈、欢闹)

  (3)读这段时还发现有几个加了双引号的词语,你们发现了吗?“哗哗”“扑扑”是什么词?文中还有吗?用上这些拟声词有什么好处?你还能说一些拟声词吗?

  (4)你想怎样读这一段?指生读、评议。

  d:“遇险”

  (1)在写完“打水仗”这件事和写“我遇险”之间有一段话,能找到吗?(讲解过渡段)

  (2)汇报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心里怎么想的?我们就是乡下的孩子,你将怎么劝他?

  (3)师读12——15自然段。我怎么了?小伙伴怎么做的?请你从文中画出伙伴救我的句子,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出示图片)理解“铁链般”。

  (4)从这件事中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不懂的问题吗?“我”被吓得哇哇大哭,而小伙伴呢?却哈哈大笑,他们笑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说说。

  (5)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问题吗?文章主要以叙事为主,那么开头为什么要描写荷塘的美丽景色呢?(板书:景美人更美)师朗读:如今······生接读······

  三、全课总结

  是呀,美丽的自然景色、淳朴善良的人们,他们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一副和谐的美景图,让我久久难忘,使我永生享用。

  四、作业

  在你的记忆中,一定也有最令自己难忘的事吧,课后把自己难以忘怀的事写下来,明天读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荷 塘 旧 事

  白天 戏水

  打水仗

  夜晚 狗刨比赛

  遇险

  大自然和谐的美 人类淳朴的爱

  景美人更美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字词积累。

  2、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情感目标: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重点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学习方式 质疑研讨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注音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骇(haì)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赏析仔细阅读课文1---5自然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

  明确:

  (1)来到塘边繁星闪烁。

  (2)整个月牙泡泛着金光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3)白天在微风中荡着绿浪

  (4)又点缀着许多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文章,体会角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这些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作用是描写荷塘景色的美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下文作者赞美大自然和谐的美和表现农村少年天真、善良、淳朴美好的心灵作铺垫。注:以上两个问题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注意引导。

  五、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六、作业: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词。

  2、景物描写训练。

  要求:(1)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200字左右。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研读,学习生字新词,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及修辞手法。

  2、在对故事情节的学习中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培养写作能力。

  3、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二)、情感目标 感受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

  二、教学重点:

  赏析景物描写的优美,归纳写作要领。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伙伴们的性格特点并领悟文章的主题。

  四、教学用具:

  挂图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语引入:人生道路有风*浪静的,也有惊涛骇浪的,就是这些不同的经历才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所以旧事难忘啊!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既有美景描绘,又有动人故事叙述的文章。

  (板书、齐读课题)

  2、作者给我们讲述的旧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请一个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3、师:是啊,本文记叙作者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2——4段

  1、这是一个怎样的荷塘?听老师读2——4段,边听边想像,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个荷塘?(生说,师板书)

  2、请学习默读2——4段,勾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再想一想,这些句子写出了荷塘的哪些特点?能不能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谈出自己的体会。

  (请生读句子,谈体会,抓特点)

  3、指导感情朗读。

  4、师小结:作者抓住荷塘白天与夜晚颜色的变化,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而生动地描写了荷塘的形状及荷花动态,把荷塘的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样的景物描写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二)学习5——8段

  1、荷塘的景色是迷人的,是美丽的,但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便是那一件件发生在荷塘里的旧事。

  2、请同学们自读5——17段,把你认为特别有趣的地方勾画下来,并找一找作者写了哪几件旧事? (指导朗读、板书)

  (三)学习9——17段 (小组读,男女生读)

  1、还重点叙述了那件旧事?一起来看看这惊险的场面。(请学生读10——14段)

  2、同学们,你们有同样的经历吗?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设身处地地想,通过朗读表现当时紧张的场面)

  3、还好,有惊无险,请男生读小伙伴是如何把我救上来的。

  体会“哈哈大笑”是一种怎样的笑?

  为什么说那笑声“憨直淳朴”?

  (四)老师小结

  1、引读18段,想象浮现在“我”眼前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2、齐读最后一段,板书文章所揭示的中心。

  (五)拓展,结合我的视角,课后练习题多角度赏析文章。

  板书设计:

  形状

  景美 颜色和谐之美

  荷塘旧事 姿态

  狗刨比赛

  人美 打水仗淳朴之爱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10篇扩展阅读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10篇(扩展1)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10篇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并学会用成语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能够根据提示练习给课文分段。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类纯朴的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当时是怎样走出困境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注音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骇(haì)

  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解决难点。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全班交流,重点理解一围黑绿、嵌、点缀、恬静。(为理解课*准备)

  ③理清脉络:给课文分层次。(学生分的层次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此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一下课文的层次。)

  二、品读课文,理解情感。

  (1)找中心句

  师:文章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句,同学们找一找(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纯朴的爱)

  (2)研读荷塘的部分,仔细体会文章的美。(荷塘美和语言美)

  ①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荷塘的美景。

  ②探究:作者是怎样把他眼中的美丽的荷塘告诉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处和一些词语的精用)

  ③配乐朗读。(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3)研读狗刨比赛和戏水游戏。

  问题一:在这美丽的地方,作者过了一个怎样的暑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问题二:作者是如何写出戏水时的激烈?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4)体会小伙伴淳朴的爱。

  ①朗读想像我遇到危险的情景。

  ②想像一下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们的反应,表情,语言,动作。

  ③体会比喻句铁链般。(作者对小伙伴的信赖依靠)

  ④绝处逢生的我吓得哇哇大哭。可是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你们理解吗?他们为什么笑?

  (5)了解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

  ①质疑:从本文的题目来看,本文是记事的。但作者却用了三个自然段来写景。这是否矛盾?去掉这一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②思考后交流。

  三、布置作业:

  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童年往事,选择一件事写一写。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往事。通过美景旧事,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设计上,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感知全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然后在这条主线上让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拓展和迁移,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使之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浮光跃金”、“攫住”、“憨直”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作者笔下荷塘美景,并学习其景物描写方法、比喻的修辞手法,达到学以致用。

  3、朗读、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体会“人类淳朴的爱”,欣赏大自然那和谐的美。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描写荷塘的方法,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由反复探究,体会小伙伴们善良、淳朴、勇敢、机智的品格。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把自己的童年故事重温一下,并且自己认为童年像什么,把眼里、心中的童年以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2)教师搜集有关童年的文章、歌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欣赏荷塘美景。

  2、说说观后之感。

  3、导入:荷塘叶绿花娇,恰似人间仙境,今天让我们陪同作者一起欣赏荷塘的美景,一同回忆荷塘那让人难以忘怀的往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

  2、出示学法:

  ⑴读:能把课文读流利。

  ⑵画: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试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⑶思: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⑷说:说说文中讲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课文哪个部分?为什么?

  3、指名分段读文、正音。试理解以下词语:

  “浮光跃金、不可名状、攫住”等。

  4、考查生字。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

  骇(haì)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5、交流: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明确中心。

  1、师导:同学们,作者给大家讲述发生在荷塘的多年以前的难忘的往事,同时又引领大家去欣赏荷塘那至真、至纯的美景。其实这一切都是围绕着一句话来写,这句话是————

  2、齐读课文中心句。

  3、小结: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从这个中心句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文章中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4、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淳朴的爱

  四、品读赏析仔细阅读课文1———5自然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文中哪些段落体现了大自然和谐的美?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

  明确:

  (1)“来到塘边……繁星闪烁。”

  (2)“整个月牙泡泛着金光……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3)“白天……在微风中荡着绿浪”

  (4)“又点缀着许多……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文章,体会角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师:这些段主要写什么?(生:荷塘美景)

  2、请大家听教师配乐朗读,闭目想像荷塘的美。

  3、你从哪儿感受到它的和谐美?

  生:读比喻句。

  4、出示两个片断:⑴课文2—4自然段⑵将课文2—4自然段缩写,去掉比喻部分。

  5、对比朗读,说说哪个片断好?好在哪儿?

  6、小结:作者除了比喻还抓住颜色来表现出这荷塘的美,这是绿与红的和谐,是一片绿叶与粉红的荷花的美景和谐。是的,荷塘处处彰显和谐的美。

  7、同一个地方,因时间的不同,它所呈现的魅力也不同。你喜欢月色下的荷塘还是白天的荷塘?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好。

  8、分别齐声读2或3自然段

  五、作业超市:1、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3、仔细观察一处让自己心动的景色,试着写写。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本文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生活。文章中,作者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恰当地使用了描绘颜色的词语,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同时,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往事,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通过美景旧事,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本单元以 “往事”为主题,到此为止,所学的三篇课文都是写了作者回忆儿时的事情,但这篇课文又与前面的两篇课文有很大的差异。文章中,作者既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也叙述了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趣事,并在最后一段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本文的教学重点就是景物描写的学习,既要讲明什么是景物描写,又要交代景物描写的作用,使学生们学以致用。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小伙伴们的性格。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从课题明确本文是一篇写事的文章,然后感知全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然后在这条主线上让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拓展和迁移,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使之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新词。

  2、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过程与方法:质疑——研讨——探究

  情感与价值观: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 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儿时小朋友玩耍的情景。

  (学生观看录象。)

  2、看了刚才的录象,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3、回忆过去,每个人都有许多难忘的故事。亲人的关爱,故乡的明月,儿时的趣事,都珍藏在我们的记忆之中。回忆往事,可以使我们重温欢乐,也可以使我们认识生活。让我们来开故事会,讲讲以往的故事吧!

  (学生讲故事)

  4、聆听你们的故事,老师仿佛也回到了童年。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童年,聆听一位大作家童年的故事。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读了课题,你了解到了什么?

  (课文写的是往事,故事发生在荷塘)

  3、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荷塘在什么地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4、教师梳理问题后简单板书。

  三、检查预习。

  1、考查生字。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骇(haì)

  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2、指名分段读课文。

  在学生读文时纠正字音,理解以下词语。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四、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回忆童年时在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和小伙伴戏水的事情。)

  2、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3、往事像一粒粒珍珠,串起了七彩的童年,至今让作者记忆犹新。课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作者写的是往事呢?

  学生会找到的句子是:

  (1)那是我刚好念四年级的时候,妈妈叫来在城里念大学的舅舅,让他带我去乡下,到外祖母家去过暑假。

  (2)我一直留恋那笑声。

  (3)如今,我的孩子已经上学了,往事也忘了许多,可是,那荷塘却同天上的月牙一样,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4)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

  4、课件出示以上句子,学生齐读。

  5、到底是什么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荷塘和小伙伴。)

  6、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分别找出描写荷塘和小伙伴的内容来。

  (课文2——5自然段写荷塘,6———17自然段写我和小伙伴的旧事。)

  7、荷塘和旧事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五、体会情感。

  1、作者笔下的荷塘宁静而美丽,作者经历的旧事惊险而有趣,但事隔多年,为什么“荷塘旧事”会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

  2、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3、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本文讴歌的主题就是“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文中“大自然和谐的美”指什么?“人类淳朴的爱”指什么?

  (大自然和谐的美指荷塘的美景,人类淳朴的爱指小伙伴的关爱。)

  六、教师总结。

  七、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荷塘旧事》。(板书)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回忆童年时在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和小伙伴戏水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的赞美。)

  二、品读赏析。

  (一)学习“荷塘”部分。

  1、指名配乐读文,想象你能看到什么?

  (学生回答。)

  2、荷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自由读文,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

  学生会找到:

  (1)“来到塘边……繁星闪烁。”

  (2)“整个月牙泡泛着金光……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3)“白天……在微风中荡着绿浪”

  (4)“又点缀着许多……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荷塘的形状美、颜色美、动态美。)

  4、作者笔下的荷塘如此美丽,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荷塘之美呢?

  5、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来到了美丽的荷塘。请允许我也来赞美一下美丽的荷塘,好吗?

  (教师配乐读文。)

  6、学生练读,赞美荷塘。

  7、刚才,同学们读的内容都是描写荷塘的景色,这就叫做景物描写。作者为什么把荷塘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呢?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恰当地使用了描绘颜色的词语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作用。)

  (二)学习“旧事”部分。

  1、荷塘的景色是迷人的,荷塘边的小朋友们更是可爱的。请同学们自由读叙述“旧事”部分的内容,思考作者写了他和小伙伴的什么事?

  (“狗刨比赛”“打水仗”“溺水遇救”)(板书)

  2、读一读这三件事,想想你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狗刨比赛”“打水仗”—————快乐;“溺水遇救”——————惊险。)

  3、“狗刨比赛”和“打水仗”给作者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勾起了我们对儿时的回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作者为什么能把游戏场面写得这样有趣呢?

  4、有人说:儿时的回忆就像是打翻了的五味瓶,有酸、有甜、有苦、有辣。请同学们读读“我溺水”这一部分内容,画出表现我当时的感受的句子。

  5、学生交流。

  6、想象“我”当时的心情。

  7、指导朗读,体会作者当时身处绝境的心情。

  8、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他的?

  9、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原来,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

  10、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11、“我”绝处逢生,吓得哇哇大哭,可是小伙伴们却为什么哈哈大笑?

  (引导学生理解为这是小伙伴们善意的嘲笑,而且表现了他们救人之后的轻松的心理,也是善良淳朴的表现。)

  12、小伙伴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聪明、勇敢、淳朴、憨厚)(板书)

  三、总结全文。

  1、学生读文。

  2、为什么多年后,那荷塘却同天上的月牙一样,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引导学生由物及人思考——难忘的不仅仅是美景,更是那些淳朴无华憨直可爱的小朋友,友情难忘,令人永远铭记在心。)

  3、教师总结。

  四、学习写法。

  1、本单元以“往事”为主题,都是写了作者回忆儿时的事情,这篇课文与前面的两篇课文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

  (前面的两篇课文没有景物描写,这篇课文有景物描写,并且景物描写很细致。)

  2、如果去掉“景物”描写的内容好不好?为什么?

  五、拓展延伸。

  1、老师读采用此写法的片段,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2、学生列举自己所读过的采用此写法的文章,并说说景物描写的作用。

  六、作业超市。

  读一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画一画:作者眼中的荷塘。

  写一写;观察一处景物,并写下来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往事。通过美景旧事,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设计上,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感知全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然后在这条主线上让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拓展和迁移,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使之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浮光跃金”、“攫住”、“憨直”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作者笔下荷塘美景,并学习其景物描写方法、比喻的.修辞手法,达到学以致用。

  3、朗读、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体会“人类淳朴的爱”,欣赏大自然那和谐的美。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描写荷塘的方法,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由反复探究,体会小伙伴们善良、淳朴、勇敢、机智的品格。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把自己的童年故事重温一下,并且自己认为童年像什么,把眼里、心中的童年以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2)教师搜集有关童年的文章、歌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欣赏荷塘美景。

  2、说说观后之感。

  3、导入:荷塘叶绿花娇,恰似人间仙境,今天让我们陪同作者一起欣赏荷塘的美景,一同回忆荷塘那让人难以忘怀的往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

  2、出示学法:

  ⑴读:能把课文读流利。

  ⑵画: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试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⑶思: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⑷说:说说文中讲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课文哪个部分?为什么?

  3、指名分段读文、正音。试理解以下词语:

  “浮光跃金、不可名状、攫住”等。

  4、考查生字。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

  骇(haì)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5、交流: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明确中心。

  1、师导:同学们,作者给大家讲述发生在荷塘的多年以前的难忘的往事,同时又引领大家去欣赏荷塘那至真、至纯的美景。其实这一切都是围绕着一句话来写,这句话是————

  2、齐读课文中心句。

  3、小结: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从这个中心句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文章中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4、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淳朴的爱

  四、品读赏析仔细阅读课文1———5自然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文中哪些段落体现了大自然和谐的美?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

  明确:

  (1)“来到塘边……繁星闪烁。”

  (2)“整个月牙泡泛着金光……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3)“白天……在微风中荡着绿浪”

  (4)“又点缀着许多……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文章,体会角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师:这些段主要写什么?(生:荷塘美景)

  2、请大家听教师配乐朗读,闭目想像荷塘的美。

  3、你从哪儿感受到它的和谐美?

  生:读比喻句。

  4、出示两个片断:⑴课文2—4自然段⑵将课文2—4自然段缩写,去掉比喻部分。

  5、对比朗读,说说哪个片断好?好在哪儿?

  6、小结:作者除了比喻还抓住颜色来表现出这荷塘的美,这是绿与红的和谐,是一片绿叶与粉红的荷花的美景和谐。是的,荷塘处处彰显和谐的美。

  7、同一个地方,因时间的不同,它所呈现的魅力也不同。你喜欢月色下的荷塘还是白天的荷塘?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好。

  8、分别齐声读2或3自然段

  五、作业超市:1、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3、仔细观察一处让自己心动的景色,试着写写。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整体感知课文,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人类的淳朴。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情感目标:

  1、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

  2、培养学生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人类的淳朴。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小伙伴们的性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生活中,你见过荷花吗?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诗句来描述荷花吗?

  2、有一个人,在他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在他的外祖母家附近有一个荷塘,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课文《荷塘旧事》。(板书课题)

  二、质疑

  1、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

  2、相信大家通过学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检查预习,解决字词障碍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课文了,不知道里面的生字词掌握得怎么样?(出示词,指生读)

  2、通过预习课文,你不理解里面哪个词的意思?(学生汇报理解,通过图片、动作等方式帮助理解。)

  3、词语读正确了,大家是否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呢?(指生分段朗读课文)

  4、学习会写的生字。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预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再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

  2、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能找到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吗?请大家再读课文。

  3、生汇报板书中心句。

  五、品读2——5自然段

  1、作者怀念荷塘,在那里他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那么,从文中,你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了吗?

  2、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荷塘的“美”的?就读哪一部分。

  3、汇报

  (1)2自然段。生读谈感受,指生画荷塘。

  (2)4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出示图片)谈体会再指导朗读。

  (3)5自然段。(出示图片)引导思考:还像什么?指导读。作者为什么能把荷塘写得这么美?(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喜欢这荷塘美景吗?那让我们再投入地、美美地读这两段。(出示两段内容,男女生合作读)太美了!作者应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得美,大家用甜美的声音读得美,那么,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

  六、总结

  恰当的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把景物描写得更加具体、生动,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那么,作者怀念荷塘,仅仅是在那里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吗?还有——(生接说:人类淳朴的爱。)下节课我们继续感受“人类淳朴的爱”。

  板书设计

  荷塘旧事

  白天

  夜晚

  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淳朴的爱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了解了荷塘的美,感受到了大自然和谐的美。我们再看课题,作者还要写什么?(往事)是呀,发生在荷塘的一件件往事使作者又认识了“人类淳朴的爱”。

  二、深入理解课文

  1、在这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大家接着往下读课文,找出作者写了几件事?边读边画。

  2、学生自由朗读后汇报写了几件事。

  3、小组合作学习:和你们小组内的伙伴商量一下,你们对哪件事最感兴趣,然后选择最感兴趣的事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4、汇报:

  a:“戏水”

  (1)指生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是呀,我们没有来戏水时,荷塘是恬静的,我们来戏水时,荷塘是喧闹的。我们可以说荷塘拥有(恬静)的美,更拥有(喧闹)的美。

  (3)荷塘因为有了我们才变得更加美丽,那就让我们大声地读出我们来到时的美吧!(自由读、指生读、评价)

  b:“狗刨比赛”

  (1)怎么回事?

  (2)文中是怎么写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c:“打水仗”

  (1)(出示图片)如果你就在里面,你给大家讲讲当时的场景吧!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2)自由读9自然段,想象什么样的场面?(激动、热烈、欢闹)

  (3)读这段时还发现有几个加了双引号的词语,你们发现了吗?“哗哗”“扑扑”是什么词?文中还有吗?用上这些拟声词有什么好处?你还能说一些拟声词吗?

  (4)你想怎样读这一段?指生读、评议。

  d:“遇险”

  (1)在写完“打水仗”这件事和写“我遇险”之间有一段话,能找到吗?(讲解过渡段)

  (2)汇报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心里怎么想的?我们就是乡下的孩子,你将怎么劝他?

  (3)师读12——15自然段。我怎么了?小伙伴怎么做的?请你从文中画出伙伴救我的句子,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出示图片)理解“铁链般”。

  (4)从这件事中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不懂的问题吗?“我”被吓得哇哇大哭,而小伙伴呢?却哈哈大笑,他们笑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说说。

  (5)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问题吗?文章主要以叙事为主,那么开头为什么要描写荷塘的美丽景色呢?(板书:景美人更美)师朗读:如今······生接读······

  三、全课总结

  是呀,美丽的自然景色、淳朴善良的人们,他们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一副和谐的美景图,让我久久难忘,使我永生享用。

  四、作业

  在你的记忆中,一定也有最令自己难忘的事吧,课后把自己难以忘怀的事写下来,明天读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荷塘旧事

  白天戏水

  打水仗

  夜晚狗刨比赛

  遇险

  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淳朴的爱

  景美人更美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并学会用成语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能够根据提示练习给课文分段。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类纯朴的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当时是怎样走出困境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注音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骇(haì)

  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解决难点。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全班交流,重点理解一围黑绿、嵌、点缀、恬静。(为理解课*准备)

  ③理清脉络:给课文分层次。(学生分的层次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此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一下课文的层次。)

  二、品读课文,理解情感。

  (1)找中心句

  师:文章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句,同学们找一找(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纯朴的爱)

  (2)研读荷塘的部分,仔细体会文章的美。(荷塘美和语言美)

  ①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荷塘的美景。

  ②探究:作者是怎样把他眼中的美丽的荷塘告诉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处和一些词语的精用)

  ③配乐朗读。(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3)研读狗刨比赛和戏水游戏。

  问题一:在这美丽的地方,作者过了一个怎样的暑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问题二:作者是如何写出戏水时的激烈?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4)体会小伙伴淳朴的爱。

  ①朗读想像我遇到危险的情景。

  ②想像一下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们的反应,表情,语言,动作。

  ③体会比喻句铁链般。(作者对小伙伴的信赖依靠)

  ④绝处逢生的我吓得哇哇大哭。可是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你们理解吗?他们为什么笑?

  (5)了解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

  ①质疑:从本文的题目来看,本文是记事的。但作者却用了三个自然段来写景。这是否矛盾?去掉这一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②思考后交流。

  三、布置作业:

  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童年往事,选择一件事写一写。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研读,学习生字新词,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及修辞手法。

  2、在对故事情节的学习中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培养写作能力。

  3、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二)、情感目标感受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

  二、教学重点:

  赏析景物描写的优美,归纳写作要领。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伙伴们的性格特点并领悟文章的主题。

  四、教学用具:

  挂图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语引入:人生道路有风*浪静的,也有惊涛骇浪的,就是这些不同的经历才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所以旧事难忘啊!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既有美景描绘,又有动人故事叙述的文章。

  (板书、齐读课题)

  2、作者给我们讲述的旧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请一个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3、师:是啊,本文记叙作者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2——4段

  1、这是一个怎样的荷塘?听老师读2——4段,边听边想像,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个荷塘?(生说,师板书)

  2、请学习默读2——4段,勾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再想一想,这些句子写出了荷塘的哪些特点?能不能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谈出自己的体会。

  (请生读句子,谈体会,抓特点)

  3、指导感情朗读。

  4、师小结:作者抓住荷塘白天与夜晚颜色的变化,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而生动地描写了荷塘的形状及荷花动态,把荷塘的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样的景物描写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二)学习5——8段

  1、荷塘的景色是迷人的,是美丽的,但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便是那一件件发生在荷塘里的旧事。

  2、请同学们自读5——17段,把你认为特别有趣的地方勾画下来,并找一找作者写了哪几件旧事?(指导朗读、板书)

  (三)学习9——17段(小组读,男女生读)

  1、还重点叙述了那件旧事?一起来看看这惊险的场面。(请学生读10——14段)

  2、同学们,你们有同样的经历吗?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设身处地地想,通过朗读表现当时紧张的场面)

  3、还好,有惊无险,请男生读小伙伴是如何把我救上来的。

  体会“哈哈大笑”是一种怎样的笑?

  为什么说那笑声“憨直淳朴”?

  (四)老师小结

  1、引读18段,想象浮现在“我”眼前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2、齐读最后一段,板书文章所揭示的中心。

  (五)拓展,结合我的视角,课后练习题多角度赏析文章。

  板书设计:

  形状

  景美颜色和谐之美

  荷塘旧事姿态

  狗刨比赛

  人美打水仗淳朴之爱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8

  导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往事”单元一篇新的课文《荷塘旧事》。(出示课题)。

  2、课前已经布置预习了,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呢?和你周围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学生互相交流容易读错的字、词,纠正字音。如:月牙泡,这里指小的水塘,所以读一声。攫住,比较难写,注意任情字形,是抓住、夺取的意思,等等。

  4、老师也有一些词语提醒大家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出示词语课件),先自己读,然后随机选一组开火车检查。

  5、结识了这么多新的字词朋友,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这篇文章比较长,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提示:可以找找文章的中心句,段,帮助概括)

  6、交流中心句(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出示课件,齐读)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生答文章主要写了哪两方面)(板书:和谐的美纯朴的爱)

  初读课文

  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那让作者怀念至今的荷塘。师配乐范读。

  2、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荷塘?(生答)说了这么多的词语,最能表达这荷塘的是(美丽)。默默的地这一部分,看作者怎样写这荷塘的美?

  精读课文

  1、(预设:生找第四段)读第四段,谈体会。作者用什么方法体现了荷塘的美?(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出示课件)

  2、作者用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比喻把荷塘写的这么美,谁想读一读?(指名读)

  3、如果把(出示课件)改为“……”可以吗?(生答,谈原因)师结:因为有了这一围黑绿,所以映衬出泛着金光的月牙泡,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和谐)增一分则嫌多,减一分则嫌少,美的恰到好处,美的那么和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和谐的美。(出示课件)(板书夜晚)

  4、刚才我们抓住了重点词句来体会月色下的荷塘的美,用同样的方法看白天的荷塘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5、(出示课件)生读,谈体会。作者怎样比喻的?(生答)还抓住了什么体现荷塘的美?(颜色)

  6、师结:对!作者除了运用比喻还抓住了颜色来表现这荷塘的美,一片绿与粉红是颜色的和谐,绿叶与粉红的荷花是景色的和谐,在这荷塘处处彰现和谐的美。指名读。

  7、想不想来看看这美丽的荷塘?(出示课件:荷塘的图片、配乐)看到此情此景,你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荷塘的美?

  8、同一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魅力,你喜欢月色下的荷塘还是白天的荷塘,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一读,一会我们来比一比。

  9、这么美的段落、这么美的写作方法一定要积累下来,背一背你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导课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前面几个自然段,这节课继续来学习课文,如果说荷塘的美景是静态描写,那么荷塘的趣事就是(动态描写)(板书:静态动态)

  二、初读课文

  1、浏览课文,看看作者写了几件事?分别给这几件事加一个适当的小标题。(生答)

  2、可以确定的是“狗刨比赛”和“打水仗”(板书:狗刨比赛打水仗)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加小标题的方法了,就应该这样,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来概括,但第三件事怎么办?不需要说清楚“谁干什么事”,只要说明白“什么事结果”就可以,(学生概括)(板书:溺水被救)

  三、精读课文

  1、你对哪个故事最感兴趣?读一读,在你感兴趣的地方,做好批注。

  2、预设:生找“打水仗”。(出示课件)读课文,谈感受。

  3、我们都打过水仗,你们是怎么打的?(生说)情景怎样(热闹……)我们打水仗是两个人打,你看作者和小伙伴们是多少人打?(两队)那情景更是(闹的慌)。

  4、师读“急速的水线……”这是写什么的热闹?(水线)读一读下面几句话看分别是写了什么的热闹?(鸟、声音、动作)

  作者要写打水仗,写我们的动作怎样热闹就可以,为什么还要写水线、声音、鸟啊?(预设:生答:……映衬……)师结:对!以水线、声音、鸟来反衬打水仗的热闹,这就是“侧面烘托”我们在写作中也要运用这种方法。

  谁想来读一读,体会这热闹的场面。

  7、还对哪一个故事感兴趣?(预设:生答“狗刨比赛”)为什么对狗刨比赛感兴趣?(生答:很快乐、悠然自得……)带着快乐的心情读一读吧(生读)。

  8、还剩下一个“溺水被救”谁想起来说一说,当时的情况如何?(危险,生读句子)体会“攫”,当恐惧感紧紧抓住你,你会怎样?(非常害怕)再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心里的害怕。

  9、小伙伴是怎样做的?生答(……手拉手,救上来……铁链般)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小伙伴们聪明机智,镇定自若、友谊的牢固……)

  10、我被救上来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你觉得此时小伙伴们在想什么?生答(以后要注意安全………可把你救上来了……)师结:是啊这是救人后的轻松的笑,这是善意的笑,这也是憨直纯朴的笑!所以,作者说,我至今怀念那笑声!

  11、如今,(出示课件,配乐,齐读)

  12、完成板书。边小结:是啊,正是因为有了这美丽的荷塘所以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正是因为这童年的趣事,让我认识了人类纯朴的爱,这美丽的荷塘承载了我儿时的欢乐,承载了我儿时的快乐。这就是我的荷塘旧事。

  13、课文学到这里应该结束了,很完整,但文章最后又出现了一段(出示课件: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你觉得有必要吗?(生答,总结全文……)对,这段是全文思想感情的升华,是全文的总结,深化了中心。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写作中也要运用这种方法。

  14、同学们,我们也经历了10多个春夏秋冬了,有让你难忘的回忆吗?(生答)

  15、将这些回忆深深的印在脑海里,让它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丽的片段。

  板书设计:

  荷塘旧事

  美景夜晚(静态)和谐的美

  白天

  趣事狗刨比赛

  打水仗(动态)纯朴的爱

  溺水被救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往事。通过美景旧事,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设计上,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感知全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然后在这条主线上让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拓展和迁移,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使之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浮光跃金”、“攫住”、“憨直”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作者笔下荷塘美景,并学习其景物描写方法、比喻的修辞手法,达到学以致用。

  3、朗读、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体会“人类淳朴的爱”,欣赏大自然那和谐的美。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描写荷塘的方法,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由反复探究,体会小伙伴们善良、淳朴、勇敢、机智的品格。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把自己的童年故事重温一下,并且自己认为童年像什么,把眼里、心中的童年以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2)教师搜集有关童年的文章、歌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欣赏荷塘美景。

  2、说说观后之感。

  3、导入:荷塘叶绿花娇,恰似人间仙境,今天让我们陪同作者一起欣赏荷塘的美景,一同回忆荷塘那让人难以忘怀的往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

  2、出示学法:

  ⑴读:能把课文读流利。

  ⑵画: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试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⑶思: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⑷说:说说文中讲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课文哪个部分?为什么?

  3、指名分段读文、正音。试理解以下词语:

  “浮光跃金、不可名状、攫住”等。

  4、考查生字。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

  骇(haì)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5、交流: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明确中心。

  1、师导:同学们,作者给大家讲述发生在荷塘的多年以前的难忘的往事,同时又引领大家去欣赏荷塘那至真、至纯的美景。其实这一切都是围绕着一句话来写,这句话是————

  2、齐读课文中心句。

  3、小结: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从这个中心句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文章中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4、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淳朴的爱

  四、品读赏析仔细阅读课文1———5自然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文中哪些段落体现了大自然和谐的美?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

  明确:

  (1)“来到塘边……繁星闪烁。”

  (2)“整个月牙泡泛着金光……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3)“白天……在微风中荡着绿浪”

  (4)“又点缀着许多……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文章,体会角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师:这些段主要写什么?(生:荷塘美景)

  2、请大家听教师配乐朗读,闭目想像荷塘的美。

  3、你从哪儿感受到它的和谐美?

  生:读比喻句。

  4、出示两个片断:⑴课文2—4自然段⑵将课文2—4自然段缩写,去掉比喻部分。

  5、对比朗读,说说哪个片断好?好在哪儿?

  6、小结:作者除了比喻还抓住颜色来表现出这荷塘的美,这是绿与红的和谐,是一片绿叶与粉红的荷花的美景和谐。是的,荷塘处处彰显和谐的美。

  7、同一个地方,因时间的不同,它所呈现的魅力也不同。你喜欢月色下的荷塘还是白天的荷塘?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好。

  8、分别齐声读2或3自然段

  五、作业超市:1、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3、仔细观察一处让自己心动的景色,试着写写。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并学会用成语说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能够根据提示练习给课文分段。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类纯朴的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当时是怎样走出困境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有哪些难忘的往事。

  2、有一个人在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在荷塘也发生了一件难忘的事,今天我们来学习《荷塘旧事》

  二、初步了解课文。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己出声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音画出来。

  三、汇报学习生字、生词的情况。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互相交流学习生字。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熟读课文,结合课后问题进一步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读完了这篇文章,哪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3、同学们在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大自然和谐的美是什么样的?

  4、我们上学期也学到了一篇有关荷塘的文章还记得那个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塘的吗?

  5、作者都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描写荷塘的?

  6、这个地方美如仙境,但这是作者难忘的主要原因吗?那是个什么原因。

  7、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当是作者遇到了什么危险?

  8、结合你同学们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被水淹的了解。

  9、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呢?

  三、情感升华。

  我们再来看这个中心句,学完了文章你对它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四、布置作业。

  请你做个小调查,看看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童年的乐趣是什么,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10篇(扩展2)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10篇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并学会用成语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能够根据提示练习给课文分段。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类纯朴的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当时是怎样走出困境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注音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骇(haì)

  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解决难点。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全班交流,重点理解一围黑绿、嵌、点缀、恬静。(为理解课*准备)

  ③理清脉络:给课文分层次。(学生分的层次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此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一下课文的层次。)

  二、品读课文,理解情感。

  (1)找中心句

  师:文章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句,同学们找一找(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纯朴的爱)

  (2)研读荷塘的部分,仔细体会文章的美。(荷塘美和语言美)

  ①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荷塘的美景。

  ②探究:作者是怎样把他眼中的美丽的荷塘告诉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处和一些词语的精用)

  ③配乐朗读。(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3)研读狗刨比赛和戏水游戏。

  问题一:在这美丽的地方,作者过了一个怎样的暑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问题二:作者是如何写出戏水时的激烈?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4)体会小伙伴淳朴的爱。

  ①朗读想像我遇到危险的情景。

  ②想像一下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们的反应,表情,语言,动作。

  ③体会比喻句铁链般。(作者对小伙伴的信赖依靠)

  ④绝处逢生的我吓得哇哇大哭。可是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你们理解吗?他们为什么笑?

  (5)了解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

  ①质疑:从本文的题目来看,本文是记事的。但作者却用了三个自然段来写景。这是否矛盾?去掉这一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②思考后交流。

  三、布置作业:

  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童年往事,选择一件事写一写。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往事。通过美景旧事,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设计上,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感知全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然后在这条主线上让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拓展和迁移,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使之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浮光跃金”、“攫住”、“憨直”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作者笔下荷塘美景,并学习其景物描写方法、比喻的.修辞手法,达到学以致用。

  3、朗读、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体会“人类淳朴的爱”,欣赏大自然那和谐的美。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描写荷塘的方法,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由反复探究,体会小伙伴们善良、淳朴、勇敢、机智的品格。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把自己的童年故事重温一下,并且自己认为童年像什么,把眼里、心中的童年以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2)教师搜集有关童年的文章、歌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欣赏荷塘美景。

  2、说说观后之感。

  3、导入:荷塘叶绿花娇,恰似人间仙境,今天让我们陪同作者一起欣赏荷塘的美景,一同回忆荷塘那让人难以忘怀的往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

  2、出示学法:

  ⑴读:能把课文读流利。

  ⑵画: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试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⑶思: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⑷说:说说文中讲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课文哪个部分?为什么?

  3、指名分段读文、正音。试理解以下词语:

  “浮光跃金、不可名状、攫住”等。

  4、考查生字。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

  骇(haì)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5、交流: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明确中心。

  1、师导:同学们,作者给大家讲述发生在荷塘的多年以前的难忘的往事,同时又引领大家去欣赏荷塘那至真、至纯的美景。其实这一切都是围绕着一句话来写,这句话是————

  2、齐读课文中心句。

  3、小结: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从这个中心句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文章中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4、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淳朴的爱

  四、品读赏析仔细阅读课文1———5自然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文中哪些段落体现了大自然和谐的美?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

  明确:

  (1)“来到塘边……繁星闪烁。”

  (2)“整个月牙泡泛着金光……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3)“白天……在微风中荡着绿浪”

  (4)“又点缀着许多……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文章,体会角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师:这些段主要写什么?(生:荷塘美景)

  2、请大家听教师配乐朗读,闭目想像荷塘的美。

  3、你从哪儿感受到它的和谐美?

  生:读比喻句。

  4、出示两个片断:⑴课文2—4自然段⑵将课文2—4自然段缩写,去掉比喻部分。

  5、对比朗读,说说哪个片断好?好在哪儿?

  6、小结:作者除了比喻还抓住颜色来表现出这荷塘的美,这是绿与红的和谐,是一片绿叶与粉红的荷花的美景和谐。是的,荷塘处处彰显和谐的美。

  7、同一个地方,因时间的不同,它所呈现的魅力也不同。你喜欢月色下的荷塘还是白天的荷塘?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好。

  8、分别齐声读2或3自然段

  五、作业超市:1、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3、仔细观察一处让自己心动的景色,试着写写。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整体感知课文,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人类的淳朴。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情感目标:

  1、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

  2、培养学生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人类的淳朴。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小伙伴们的性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生活中,你见过荷花吗?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诗句来描述荷花吗?

  2、有一个人,在他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在他的外祖母家附近有一个荷塘,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课文《荷塘旧事》。(板书课题)

  二、质疑

  1、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

  2、相信大家通过学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检查预习,解决字词障碍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课文了,不知道里面的生字词掌握得怎么样?(出示词,指生读)

  2、通过预习课文,你不理解里面哪个词的意思?(学生汇报理解,通过图片、动作等方式帮助理解。)

  3、词语读正确了,大家是否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呢?(指生分段朗读课文)

  4、学习会写的生字。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预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再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

  2、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能找到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吗?请大家再读课文。

  3、生汇报板书中心句。

  五、品读2——5自然段

  1、作者怀念荷塘,在那里他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那么,从文中,你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了吗?

  2、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荷塘的“美”的?就读哪一部分。

  3、汇报

  (1)2自然段。生读谈感受,指生画荷塘。

  (2)4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出示图片)谈体会再指导朗读。

  (3)5自然段。(出示图片)引导思考:还像什么?指导读。作者为什么能把荷塘写得这么美?(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喜欢这荷塘美景吗?那让我们再投入地、美美地读这两段。(出示两段内容,男女生合作读)太美了!作者应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得美,大家用甜美的声音读得美,那么,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

  六、总结

  恰当的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把景物描写得更加具体、生动,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那么,作者怀念荷塘,仅仅是在那里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吗?还有——(生接说:人类淳朴的爱。)下节课我们继续感受“人类淳朴的爱”。

  板书设计

  荷塘旧事

  白天

  夜晚

  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淳朴的爱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了解了荷塘的美,感受到了大自然和谐的美。我们再看课题,作者还要写什么?(往事)是呀,发生在荷塘的一件件往事使作者又认识了“人类淳朴的爱”。

  二、深入理解课文

  1、在这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大家接着往下读课文,找出作者写了几件事?边读边画。

  2、学生自由朗读后汇报写了几件事。

  3、小组合作学习:和你们小组内的伙伴商量一下,你们对哪件事最感兴趣,然后选择最感兴趣的事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4、汇报:

  a:“戏水”

  (1)指生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是呀,我们没有来戏水时,荷塘是恬静的,我们来戏水时,荷塘是喧闹的。我们可以说荷塘拥有(恬静)的美,更拥有(喧闹)的美。

  (3)荷塘因为有了我们才变得更加美丽,那就让我们大声地读出我们来到时的美吧!(自由读、指生读、评价)

  b:“狗刨比赛”

  (1)怎么回事?

  (2)文中是怎么写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c:“打水仗”

  (1)(出示图片)如果你就在里面,你给大家讲讲当时的场景吧!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2)自由读9自然段,想象什么样的场面?(激动、热烈、欢闹)

  (3)读这段时还发现有几个加了双引号的词语,你们发现了吗?“哗哗”“扑扑”是什么词?文中还有吗?用上这些拟声词有什么好处?你还能说一些拟声词吗?

  (4)你想怎样读这一段?指生读、评议。

  d:“遇险”

  (1)在写完“打水仗”这件事和写“我遇险”之间有一段话,能找到吗?(讲解过渡段)

  (2)汇报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心里怎么想的?我们就是乡下的孩子,你将怎么劝他?

  (3)师读12——15自然段。我怎么了?小伙伴怎么做的?请你从文中画出伙伴救我的句子,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出示图片)理解“铁链般”。

  (4)从这件事中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不懂的问题吗?“我”被吓得哇哇大哭,而小伙伴呢?却哈哈大笑,他们笑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说说。

  (5)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问题吗?文章主要以叙事为主,那么开头为什么要描写荷塘的美丽景色呢?(板书:景美人更美)师朗读:如今······生接读······

  三、全课总结

  是呀,美丽的自然景色、淳朴善良的人们,他们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一副和谐的美景图,让我久久难忘,使我永生享用。

  四、作业

  在你的记忆中,一定也有最令自己难忘的事吧,课后把自己难以忘怀的事写下来,明天读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荷塘旧事

  白天戏水

  打水仗

  夜晚狗刨比赛

  遇险

  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淳朴的爱

  景美人更美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研读,学习生字新词,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及修辞手法。

  2、在对故事情节的学习中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培养写作能力。

  3、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二)、情感目标感受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

  二、教学重点:

  赏析景物描写的优美,归纳写作要领。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伙伴们的性格特点并领悟文章的主题。

  四、教学用具:

  挂图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语引入:人生道路有风*浪静的,也有惊涛骇浪的,就是这些不同的经历才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所以旧事难忘啊!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既有美景描绘,又有动人故事叙述的文章。

  (板书、齐读课题)

  2、作者给我们讲述的旧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请一个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3、师:是啊,本文记叙作者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2——4段

  1、这是一个怎样的荷塘?听老师读2——4段,边听边想像,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个荷塘?(生说,师板书)

  2、请学习默读2——4段,勾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再想一想,这些句子写出了荷塘的哪些特点?能不能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谈出自己的体会。

  (请生读句子,谈体会,抓特点)

  3、指导感情朗读。

  4、师小结:作者抓住荷塘白天与夜晚颜色的变化,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而生动地描写了荷塘的形状及荷花动态,把荷塘的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样的景物描写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二)学习5——8段

  1、荷塘的景色是迷人的,是美丽的,但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便是那一件件发生在荷塘里的旧事。

  2、请同学们自读5——17段,把你认为特别有趣的地方勾画下来,并找一找作者写了哪几件旧事?(指导朗读、板书)

  (三)学习9——17段(小组读,男女生读)

  1、还重点叙述了那件旧事?一起来看看这惊险的场面。(请学生读10——14段)

  2、同学们,你们有同样的经历吗?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设身处地地想,通过朗读表现当时紧张的场面)

  3、还好,有惊无险,请男生读小伙伴是如何把我救上来的。

  体会“哈哈大笑”是一种怎样的笑?

  为什么说那笑声“憨直淳朴”?

  (四)老师小结

  1、引读18段,想象浮现在“我”眼前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2、齐读最后一段,板书文章所揭示的中心。

  (五)拓展,结合我的视角,课后练习题多角度赏析文章。

  板书设计:

  形状

  景美颜色和谐之美

  荷塘旧事姿态

  狗刨比赛

  人美打水仗淳朴之爱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5

  目标:通过研读探讨“旧事”,体会小伙伴憨直、淳朴,再由“拓展迁移”来升华主题理解作者所讴歌的“人类淳朴的爱”。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作者引领我们去感受荷塘的美景,感受那份“大自然和谐的美”。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把荷塘的美景读出来。

  板书:景美——和谐

  2、作者为什么能将荷塘的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呢?

  (以后,我们写作也要学习作者这种写法。)

  3、我们知道荷塘如天上的月牙儿一样时时浮现在作者的眼前,那么作者难以忘怀的仅仅是荷塘的`美景吗?那还写了什么呢?(旧事)。

  二、研读探讨,回味旧事

  ㈠、出示学法:

  1、读:自由读文旧事部分,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想想文中回忆了几件事?你对哪件事更感兴趣?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画:在你感兴趣的那件事中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4、说:你对哪件事更感兴趣?为什么?可以说给你的同学听。

  ㈡、整体感知

  1、作者回忆哪几件事?用小标题概括。

  2、这三件事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打水仗、狗刨比赛——有趣、激烈溺水获救——惊险

  其实,作者一部分写戏水,一部分写惊险

  3、每当到了夏天,我们这群小伙伴便经常集到荷塘的白水边,在几株垂柳下迅速地脱光了衣服,“扑通”一声,跳入水中……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好,那你就来读读这一段话吧。(课件出示“恬静的塘面——摇篮中。”)可以想像当时孩子们心情怎么样?

  生齐说愉快

  所以作者在这用上比喻,把荷塘比作——(生齐说摇篮)把整片荷塘的水比作——(母亲的手)我和小伙伴们在荷塘里游水感觉是多么的——(师生齐说舒服呀!)

  我们带着愉快、舒服的感觉再读这句。

  是呀,我们没来戏水时,荷塘是恬静的,我们来戏水时,荷塘是喧闹的,我们没来戏水时,荷塘美的!我们来戏水时,荷塘因有了我们才变得更加的美丽动人,那你就在大声地读出我们到来时的美吧。

  4.齐读这句话。

  ㈢、深入研读,有趣旧事

  导入:我们并不是仅仅自己在水中钻来钻去,我们还经常举行一些小游戏呢!(狗刨比赛、打水仗)

  交流“狗刨比赛”

  1、谁来说说“狗刨比赛”是怎么回事呀?(出示课件)

  2、你从哪感受到狗刨比赛的激烈?

  3、生:从“有时,我们排成整齐的横队,有人发一声喊,只听得“扑通通”“扑通通”,像哪个鼓队敲乱了套似的一阵乱响,身后翻着大菊花似的浪。”体会到狗刨比赛的激烈。

  4、你准备怎读出它的激烈呢?

  5、引读这句话。读出“扑通通”的味。

  6、还有谁从课文中感受到狗刨比赛的激烈呢?

  7、生:我从“‘刨’到岸边,人人都气喘吁吁,仰面倒在柔软的沙滩上。太阳热烘烘的,晒得我们昏昏欲睡,驾云似的。”体会狗刨比赛的激烈过后,大家已经很累了。

  8、指导朗读此句,读出“气喘吁吁、昏昏欲睡”的样子。

  交流“打水仗”

  1、玩完了令我们累得气喘吁吁的狗刨比赛,总得让大伙儿玩点轻松的游戏吧。

  2、出示“打水仗”课件。

  3、文中作者玩的“打水仗”又是怎样一番情景?请自由把课文读读。

  4、你从哪感受到打水仗的激烈?你准备怎样读这句话?[生朗读]

  5“哗哗”、“呀呀”是些什么词?如果把这两个词去掉,我们一起来读读,会有什么不同?(学生对比朗读)你觉得哪句话好呢?

  6、再看这段,作者分别写了些什么?(水线、鸟、声音、动作)作者只要写“打水仗”的动作便可,为什么又写声音、水线、鸟呢?

  [领会作者侧面反衬的写作法]这样写更能反衬出打水仗的激烈,以后我们的习作也可模仿作者这种写法。

  交流“溺水获救”

  1、导入:除了塘中忘情地戏水,愉快的游戏,在荷塘里还发生了什么事呢?(溺水获救)

  2、谁溺水啦?谁来将当时溺水的情景读读。

  3、评价朗读,并引导从声音的模拟及配上动作、表情朗读。

  4、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情景?

  5、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们的心情会是怎样?他们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6、穿过那道边缘线需要足够的勇气吗?为什么?你从文中哪儿看出来?这样的小伙伴你会对他们怀有怎样的情感?[带着这种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小结:小伙伴发挥集体的力量这样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既保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又能将溺水的我安全救起。以后,我们遇上需要你见义勇为的时候,可要像小伙伴一样急中生智,切不可鲁莽行事。

  一场虚惊过后,我想大家得帮小作者想想他遇险的原因是什么呢?此时此刻的你想对他说什么?

  你们是否发现课文几次出现“哈哈大笑”呢?

  你怎么理解这两个“哈哈大笑”起来的?这两个“哈哈大笑”又有什么区别呢?

  (旨在使学生明白小伙伴们那亲密无间的友情,伙伴们之间那纯朴善良的爱)

  7、指导朗读。

  8、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在小伙伴们的笑声中戛然而止,那么作者为什么写一件自己遇险的事情?

  ㈤、小结:这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这不仅有一片绿叶与粉红的荷花的和谐的美景,还有令作者终生难忘的这美丽的土地上养育着一群快乐、勇敢的小伙伴,难忘他们憨直淳朴的笑,难忘他们那份真诚纯朴的爱,所以课文结尾说——

  三、拓展迁移,重温童年。

  1、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每个人人生的起点,童年带给我们的是无限的欢笑,童年给我们留下甜蜜、永久、纯真的回忆。作者回忆童年时是如此真切,那么你们想不想重温童年,将你的欢笑和泪水与大家共享,你可以用倾诉方式也可以用画画的形式。

  2、在《童年》的音乐声中说、画童年旧事。

  3、交流。

  4、小结: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给我们留下了这样那样的回忆,让我们忘也忘不了,抹也抹不掉。

  四、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1、你现在该明白为什么多年来,那荷塘仍时时浮现在“我”眼前了吧。

  2、升华主题,三读中心句。

  ①是呀,每当作者举头望明月,便想起那浮光跃金的野荷塘,作者心中默默地说——(读中心句)

  ②当作者看到自己的孩子与小伙伴玩耍、嬉戏时,作者情不自禁地说……

  ③当作者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向充满活力、芬芳的每一天,他的内心感慨万千,他想大声地说……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6

  目标:通过研读探讨“旧事”,体会小伙伴憨直、淳朴,再由“拓展迁移”来升华主题理解作者所讴歌的“人类淳朴的爱”。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作者引领我们去感受荷塘的美景,感受那份“大自然和谐的美”。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把荷塘的美景读出来。

  板书:景美——和谐

  2、作者为什么能将荷塘的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呢?

  (以后,我们写作也要学习作者这种写法。)

  3、我们知道荷塘如天上的月牙儿一样时时浮现在作者的眼前,那么作者难以忘怀的仅仅是荷塘的美景吗?那还写了什么呢?(旧事)。

  二、研读探讨,回味旧事

  ㈠、出示学法:

  1、读:自由读文旧事部分,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想想文中回忆了几件事?你对哪件事更感兴趣?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画:在你感兴趣的那件事中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4、说:你对哪件事更感兴趣?为什么?可以说给你的同学听。

  ㈡、整体感知

  1、作者回忆哪几件事?用小标题概括。

  2、这三件事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打水仗、狗刨比赛——有趣、激烈 溺水获救——惊险

  其实,作者一部分写戏水,一部分写惊险

  3、每当到了夏天,我们这群小伙伴便经常集到荷塘的白水边,在几株垂柳下迅速地脱光了衣服,“扑通”一声,跳入水中……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好,那你就来读读这一段话吧。(课件出示“恬静的塘面——摇篮中。”)可以想像当时孩子们心情怎么样?

  生齐说愉快

  所以作者在这用上比喻,把荷塘比作——(生齐说摇篮)把整片荷塘的水比作——(母亲的手)我和小伙伴们在荷塘里游水感觉是多么的——(师生齐说舒服呀!)

  我们带着愉快、舒服的感觉再读这句。

  是呀,我们没来戏水时,荷塘是恬静的,我们来戏水时,荷塘是喧闹的,我们没来戏水时,荷塘美的!我们来戏水时,荷塘因有了我们才变得更加的美丽动人,那你就在大声地读出我们到来时的美吧。

  4.齐读这句话。

  ㈢、深入研读,有趣旧事

  导入:我们并不是仅仅自己在水中钻来钻去,我们还经常举行一些小游戏呢!(狗刨比赛、打水仗)

  交流“狗刨比赛”

  1、谁来说说“狗刨比赛”是怎么回事呀?(出示课件)

  2、你从哪感受到狗刨比赛的激烈?

  3、生:从“有时,我们排成整齐的横队,有人发一声喊,只听得“扑通通”“扑通通”,像哪个鼓队敲乱了套似的一阵乱响,身后翻着大菊花似的浪。”体会到狗刨比赛的激烈。

  4、你准备怎读出它的激烈呢?

  5、引读这句话。读出“扑通通”的味。

  6、还有谁从课文中感受到狗刨比赛的激烈呢?

  7、生:我从“‘刨’到岸边,人人都气喘吁吁,仰面倒在柔软的沙滩上。太阳热烘烘的,晒得我们昏昏欲睡,驾云似的。”体会狗刨比赛的激烈过后,大家已经很累了。

  8、指导朗读此句,读出“气喘吁吁、昏昏欲睡”的样子。

  交流“打水仗”

  1、玩完了令我们累得气喘吁吁的狗刨比赛,总得让大伙儿玩点轻松的游戏吧。

  2、出示“打水仗”课件。

  3、文中作者玩的“打水仗”又是怎样一番情景?请自由把课文读读。

  4、你从哪感受到打水仗的激烈?

  你准备怎样读这句话?[生朗读]

  5“哗哗”、“呀呀”是些什么词?如果把这两个词去掉,我们一起来读读,会有什么不同?(学生对比朗读)你觉得哪句话好呢?

  6、再看这段,作者分别写了些什么?(水线、鸟、声音、动作)作者只要写“打水仗”的动作便可,为什么又写声音、水线、鸟呢?

  [领会作者侧面反衬的写作法]这样写更能反衬出打水仗的激烈,以后我们的习作也可模仿作者这种写法。

  交流“溺水获救”

  1、导入:除了塘中忘情地戏水,愉快的游戏,在荷塘里还发生了什么事呢?(溺水获救)

  2、谁溺水啦?谁来将当时溺水的情景读读。

  3、评价朗读,并引导从声音的模拟及配上动作、表情朗读。

  4、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情景?

  5、这千钧一发的时刻, 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们的心情会是怎样?他们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6、穿过那道边缘线需要足够的勇气吗?为什么?你从文中哪儿看出来?这样的小伙伴你会对他们怀有怎样的情感?[带着这种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小结:小伙伴发挥集体的力量这样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既保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又能将溺水的我安全救起。以后,我们遇上需要你见义勇为的时候,可要像小伙伴一样急中生智,切不可鲁莽行事。

  一场虚惊过后,我想大家得帮小作者想想他遇险的原因是什么呢?此时此刻的你想对他说什么?

  你们是否发现课文几次出现“哈哈大笑”呢?

  你怎么理解这两个“哈哈大笑”起来的?这两个“哈哈大笑”又有什么区别呢?

  (旨在使学生明白小伙伴们那亲密无间的友情,伙伴们之间那纯朴善良的爱)

  7、指导朗读。

  8、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在小伙伴们的笑声中戛然而止,那么作者为什么写一件自己遇险的事情?

  ㈤、小结:这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这不仅有一片绿叶与粉红的荷花的和谐的美景,还有令作者终生难忘的这美丽的土地上养育着一群快乐、勇敢的小伙伴,难忘他们憨直淳朴的笑,难忘他们那份真诚纯朴的爱,所以课文结尾说——

  三、拓展迁移,重温童年。

  1、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每个人人生的起点,童年带给我们的是无限的欢笑,童年给我们留下甜蜜、永久、纯真的回忆。作者回忆童年时是如此真切,那么你们想不想重温童年,将你的欢笑和泪水与大家共享,你可以用倾诉方式也可以用画画的形式。

  2、在《童年》的音乐声中说、画童年旧事。

  3、交流。

  4、小结: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给我们留下了这样那样的回忆,让我们忘也忘不了,抹也抹不掉。

  四、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1、你现在该明白为什么多年来,那荷塘仍时时浮现在“我”眼前了吧。

  2、升华主题,三读中心句。

  ①是呀,每当作者举头望明月,便想起那浮光跃金的野荷塘,作者心中默默地说——(读中心句)

  ②当作者看到自己的孩子与小伙伴玩耍、嬉戏时,作者情不自禁地说……

  ③当作者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向充满活力、芬芳的每一天,他的内心感慨万千,他想大声地说……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荷塘旧事》是北师大版第十一册“往事”这一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生活。文章中,作者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同时也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巧妙而生动的比喻修辞手法,恰当的描绘颜色的词语,使作者笔下美丽的荷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荷塘美景的描写又为介绍人性美作了铺垫。

  文章的最后一段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讴歌“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

  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最后一个学年,学生在前面几年的学习中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本学段,致力于综合性学习活动,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学,积累语言材料(字、词、精彩的句段篇),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中,作者与小伙伴在荷塘嬉戏玩耍的情景,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在学习理解上较为容易。

  设计理念:

  本文,作者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也叙述了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趣事,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教学重点是景物描写的学习,既要讲明什么是景物,又要交代景物描写的作用,使学生们学以致用。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小伙伴们的性格。而结尾处高度概括的语言是本文的亮点,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引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深深思索。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首先从课题入手,使学生知道本文是一篇叙事的文章,而且从课题就可以知道,文章写了两部分内容:“荷塘”“旧事”。然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据、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从而突破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感悟自然美,人性美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思想感情。

  3、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体会比喻句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

  对小伙伴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作品:《荷塘旧事》。

  2、生读课题,说说从课题中,你知道文章是写什么的?(写事)

  3、结合课题猜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内容呢?(根据学生的猜测,师整理一下)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荷塘在哪里?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荷塘旧事?)

  二、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考查学生认读情况:

  点缀 淳朴 攫住 留恋 憨直 月牙泡 恰似

  似的 撩水 月朗风清 浮光跃金 繁星闪烁 恬静

  气喘吁吁 不可名状 骇得

  在生读的过程中,联系时候实际,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小组内讨论交流,归纳小组意见。

  3、指名小组代表说一说,评议补充。(师板书:荷塘美景 旧事)

  4、找中心句:

  师:课文是围绕一句来写的,这句话就是课文的中心句,同学们找一找。(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 人类淳朴的爱)

  5、浏览课文,分别找出描写大自然美和小伙伴的内容。

  (课文2—5自然段写了荷塘美景,6—17自然段写了我和小伙伴的旧事。)

  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描写荷塘美景的句子。

  2、多读几遍画出的句子,在脑海中想象荷塘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对大自然的赞美。)

  3、轻声地读课文6—17自然段,联系自己*时和小伙伴在一起玩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小伙伴间亲密无间的友情,淳朴善良的爱,作者对儿时往事的怀念。)

  五、课堂小结:

  学生畅所欲言,说说在本节课中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荷塘旧事》这篇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1、出示课件(荷塘美景的图片)

  2、师范读课文2—5自然段,学生边看图片,边认真听。

  3、讨论交流:荷塘的美景作者是用怎样的语句表达出来的?(恰当的比喻,描写颜色的词。)

  4、画出这一部分中的比喻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形象、具体,景物描写的一种方法)

  5、师小结:因为作者巧妙地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这一部分景物描写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师:既然作者笔下的荷塘是这样的美,那么就让我们读出这种美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7、师:在这样美丽的地方,作者过了一个怎样的暑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1)默读课文6—1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2)小组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互相评议补充。

  8、文中的小伙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相应的句段说明。(憨直、淳朴、勇敢、善良)

  9、想象一下,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的反应。(表情、动作、语言)

  10、“我”吓得哇哇大哭,小伙伴却哈哈大笑,你是怎样理解的?说明了什么?(小伙伴之间亲密无间、他们都有一颗淳朴善良的心。)

  11、从课题来看,本文是写事的,但作者却用了三个自然段来写景,这一部分可以去掉吗?为什么?(不能去掉,大自然的美和人性的美是和谐的,相互映衬。)

  三、总结全文。

  1、出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为什么多年以后,那荷塘却同天上的月牙一样,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让作者永远难以忘怀。)

  四、拓展训练。

  1、读文中的比喻句,体会写法。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处景物。

  五、作业:

  抄写文中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荷 像…… 如…… 恰似…… 像…… 自然美

  塘 浮光跃金 黑绿 绿色 粉红

  旧 哈哈大笑 亲密无间 人性美

  事 哈哈大笑 淳朴善良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字词积累。

  2、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情感目标: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重点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学习方式 质疑研讨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注音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骇(haì)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赏析仔细阅读课文1---5自然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

  明确:

  (1)来到塘边繁星闪烁。

  (2)整个月牙泡泛着金光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3)白天在微风中荡着绿浪

  (4)又点缀着许多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文章,体会角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这些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作用是描写荷塘景色的美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下文作者赞美大自然和谐的美和表现农村少年天真、善良、淳朴美好的心灵作铺垫。注:以上两个问题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注意引导。

  五、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六、作业: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词。

  2、景物描写训练。

  要求:(1)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200字左右。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研读,学习生字新词,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及修辞手法。

  2、在对故事情节的学习中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培养写作能力。

  3、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二)、情感目标 感受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

  二、教学重点:

  赏析景物描写的优美,归纳写作要领。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伙伴们的性格特点并领悟文章的主题。

  四、教学用具:

  挂图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语引入:人生道路有风*浪静的,也有惊涛骇浪的,就是这些不同的经历才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所以旧事难忘啊!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既有美景描绘,又有动人故事叙述的文章。

  (板书、齐读课题)

  2、作者给我们讲述的旧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请一个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3、师:是啊,本文记叙作者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2——4段

  1、这是一个怎样的荷塘?听老师读2——4段,边听边想像,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个荷塘?(生说,师板书)

  2、请学习默读2——4段,勾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再想一想,这些句子写出了荷塘的哪些特点?能不能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谈出自己的体会。

  (请生读句子,谈体会,抓特点)

  3、指导感情朗读。

  4、师小结:作者抓住荷塘白天与夜晚颜色的变化,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而生动地描写了荷塘的形状及荷花动态,把荷塘的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样的景物描写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二)学习5——8段

  1、荷塘的景色是迷人的,是美丽的,但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便是那一件件发生在荷塘里的旧事。

  2、请同学们自读5——17段,把你认为特别有趣的地方勾画下来,并找一找作者写了哪几件旧事? (指导朗读、板书)

  (三)学习9——17段 (小组读,男女生读)

  1、还重点叙述了那件旧事?一起来看看这惊险的场面。(请学生读10——14段)

  2、同学们,你们有同样的经历吗?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设身处地地想,通过朗读表现当时紧张的场面)

  3、还好,有惊无险,请男生读小伙伴是如何把我救上来的。

  体会“哈哈大笑”是一种怎样的笑?

  为什么说那笑声“憨直淳朴”?

  (四)老师小结

  1、引读18段,想象浮现在“我”眼前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2、齐读最后一段,板书文章所揭示的中心。

  (五)拓展,结合我的视角,课后练习题多角度赏析文章。

  板书设计:

  形状

  景美 颜色和谐之美

  荷塘旧事 姿态

  狗刨比赛

  人美 打水仗淳朴之爱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词语及修辞手法,感受大自然和谐的美。

  3、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培养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优美的词语及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培养写作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童年是每个人人生的起点,童年带给我们无限的回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荷塘旧事》。

  【板书课题】

  2、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学法,把握题目,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书p60,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汇报:在读文时,有没有特别容易读错或难写的字词,找出来,提醒大家。

  【板书月牙泡攫住】

  3、浏览课文,说说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板书:美景旧事】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荷塘美景?2—4

  文章分别写了那几件往事,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板书:狗刨比赛、击水游戏、溺水被救】

  过渡:一起走近作者怀念的那片荷塘。

  4、默读,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荷塘的“美”勾画相关的句子,批注。

  交流探究

  夜晚:

  a月朗风清的夜晚,舅舅领我去那塘边散步。

  宁静之美、惬意、(指名读)

  b来到塘边,只见满塘浮光跃金,如繁星闪烁。

  浮光,指的是什么光?浮光跃金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名读,评价,再谈感受,指名读,

  指导:这浮光是昏昏暗暗吗?怎么读?跃金繁星闪烁指名读

  这浮光只出现在荷塘一角吗?怎么读?满塘指名读

  在朗朗明月的映衬下,只见满塘——齐读

  在徐徐清风的吹拂中,只见满塘——齐读

  c塘四周的树木在微光下形成一围黑绿。

  写荷塘的美为什么还要写塘四周的树木呢,还是一围黑绿?

  d整个月牙泡恰似一弯晶莹的新月嵌在田野上。

  指名读,谈体会,指导读,男生读,女生读引读——此时此刻,周围一片宁静,

  这个比喻句,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月牙泡的轮廓特征,还写出了什么?

  那皎洁的月光让人陶醉,那晶莹的荷塘让人留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体会“和谐”的美。——天上——周围——塘面——这是一种怎样的美?

  金色与黑绿是颜色的映衬;金色的水面与树木的黑绿是景色的协调

  【板书:(和谐的美)】

  小结:美的恰到好处,美的那么舒服,想不想去荷塘看看?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和谐的美。

  出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眼前的景象,

  (板书:夜晚)

  过渡:夜晚的荷塘真是太美了!白天的荷塘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板书:白天)

  a、白天,塘面在阳光下泛着绿光,在微风中漾着绿浪;

  b、绿色的荷叶铺在水面上,绿叶中点缀着许多粉红的荷苞和荷花,

  “铺”字,——铺天盖地——诗句

  静态中以绿衬红,更突出了荷苞和荷花的娇嫩——

  c、娇嫩而洁净的荷花颤动着,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荷花的纯洁——由此联想到什么诗句?

  荷花一袭分红的轻纱,那舞姿一定轻盈极了,指名读——

  动态中显出荷花的轻盈和柔美,齐读——

  绿色的荷叶与粉红的荷花是景色的呼应,颜色的映衬,

  这还是一种——和谐的美。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荷塘和荷叶,女生读荷花。

  想不想来看看这美丽的荷塘?(出示课件:荷塘的图片)

  请一个人为大家读这一段,我们来欣赏

  齐读。

  7、同一地点,早晚景色各不相同,一人读夜晚,全班读白天。

  谁你喜欢月色下的荷塘?白天阳光下的荷塘,选择你喜欢的一段有感情地读一读。

  8、生有感情练习朗读。

  指名分段合作读,男女生分段读。

  配乐,更加和谐

  9、机动:看到此情此景,你能联想到了哪些诗句?

  古往今来,赞美荷塘的诗文数不胜数,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师配乐范读补充片段,看看这个片段和我们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总结欣赏描写荷塘的美文,体会比喻的写法。

  月朗风清的夜晚,荷塘浮光跃金,阳光灿烂的白天,荷塘漾着绿浪,真是美不胜收,回归课文,齐读。

  五、总结:

  这荷塘真是太美了!以致于——几十年过去了,“我”的孩子已经上学了,往事也忘了许多,可是——“那荷塘却同天上的月牙一样,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那么,浮现在作者眼前的仅仅是荷塘的美景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10篇(扩展3)

——《荷塘旧事》教学反思5篇

《荷塘旧事》教学反思1

  《荷塘旧事》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通过回忆作者童年时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时光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自然之景,同时也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为了很好的实施教学,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一、教师配乐朗读全文,营造情境。

  二、学生整体感知,初步谈感受。

  三、复述课文,走进文本,品味语言。

  1、概要复述:简述景物和故事梗概。

  2、有感情的详细复述:抓重点句子体会荷塘的美和小伙伴的性格特点,复述之后自评和互评。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能结合自己画出的句子进行汇报交流,体会到荷塘如诗如画的美和小伙伴们那种天真、憨直、淳朴的性格。

  3、造性复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课文进行再创造。

  四、研讨最后一段。抓课文的中心句,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使学生认识到课文就是围绕着这两方面展开叙述的。

  有了充分的备课作为基础,对教材有了深入的了解,这就为我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课堂上,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让他们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教材,走进作者,感受作者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在课堂上真的能进入学习状态,真真切切地与文本对话,学生有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师生间的对话就达到了融洽自然,真的是水到渠成。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悦,教师上地自由放松,下课铃响了大家也都意犹未尽。

  总之,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课堂上师生间和谐、融洽的沟通与交流,试想如果一节课,学生与老师不配合,教与学完全脱节,那就是一节失败的课。作为始终站在教学一线,时刻在三尺讲台,把握教学命脉的我也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和谐才能创造美”的课堂,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会继续为追求“和谐创造美”而努力奋斗。

《荷塘旧事》教学反思2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本文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的生活。文章中,作者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同时也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念之情。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本节课的学习主要通过三件事的学习感受体会文章的“人性之美”。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研究《荷塘旧事》一课时,就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课文既有美景描绘,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叙述,因此朗读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能读出合适的语气,表现出小伙伴的性格是本课的难点。因此,上课中力求通过“品词析句”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并贯穿教学始终。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学习语文,感悟语言的有效策略。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悟,在朗读、辩论中,体验作者的情感。这一阅读目标的确立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开阔、活跃的探究*台,又让他们在有目的的自主阅读活动中提升了探究性阅读能力。

  第二段中,作者笔下的荷塘是美丽的,作者巧妙而生动地运用比喻向我们再现了荷塘的美景。除此之外,一些动词地恰当运用也为荷塘美景地成功介绍增加了分量。如:“浮光跃金”、“嵌”、“泛”、“漾”、“点缀”。我先让学生自读,说说你怎样感悟到美的,再让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的品读比较当中,去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读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并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想象、理解,这样抓住了关键的语言训练点,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荷塘的美景,感悟文章的景物描写方法。

  作者向我们介绍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比赛和击水游戏。继续采用以上学法让学生体会比赛的激烈和小伙伴们的机智他们的善良与淳朴。教学中我注意了紧扣文本,引领学生积极的和文本对话。学生的回答不是凭空编造,而是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句子进行感悟,手不离书,词不离句,时时引领学生回到文本中,抓具体句子,抓具体词语,学生的感悟是他真实的内心体验,感悟到位了,有感情的朗读便会水到渠成。

《荷塘旧事》教学反思3

  《荷塘旧事》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脉络清晰,围绕中心句“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从荷塘的美”、“人类淳朴的爱”两方面展开描写。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往事。通过美景旧事,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的主要类容,明确文章主题思想,我认为这是很多学生都非常欠缺的能力,因此在完成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只要涉及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题目,学生就会凭着自己的感觉和理解乱做一气,在写作中则表现为文章条理不清,中心不明,详略不当。因此我在教学中往往注重这方面能力的训练。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从分析题目《荷塘旧事》入手,让学生快速默读全文,找到描写荷塘美景和记叙童年旧事的两部分内容,然后在分析剩下自然段的内容,学生快速而又准确地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把握了文章主要类容:

  (1)舅舅带我到乡下外祖母家过暑假;

  (2)描写了美丽的荷塘;

  (3)我和小伙伴玩“狗刨比赛”和“相互击水”游戏;

  (4)我想炫耀却遇危险,小伙伴儿及时相救;

  (5)我留恋憨直淳朴的笑声和那同天上月牙儿一样的荷塘。主题思想: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和谐的美,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

《荷塘旧事》教学反思4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本文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的生活。文章中,作者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同时也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念之情。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本节课的学习主要通过三件事的学习感受体会文章的“人性之美”。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研究《荷塘旧事》一课时,就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课文既有美景描绘,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叙述,因此朗读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能读出合适的语气,表现出小伙伴的性格是本课的难点。因此,上课中力求通过“品词析句”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并贯穿教学始终。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学习语文,感悟语言的有效策略。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悟,在朗读、辩论中,体验作者的情感。这一阅读目标的确立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开阔、活跃的探究*台,又让他们在有目的的自主阅读活动中提升了探究性阅读能力。

  第二段中,作者笔下的荷塘是美丽的,作者巧妙而生动地运用比喻向我们再现了荷塘的美景。除此之外,一些动词地恰当运用也为荷塘美景地成功介绍增加了分量。如:“浮光跃金”、“嵌”、“泛”、“漾”、“点缀”。我先让学生自读,说说你怎样感悟到美的,再让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的品读比较当中,去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读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并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想象、理解,这样抓住了关键的语言训练点,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荷塘的美景,感悟文章的景物描写方法。

  作者向我们介绍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比赛和击水游戏。继续采用以上学法让学生体会比赛的激烈和小伙伴们的机智他们的善良与淳朴。教学中我注意了紧扣文本,引领学生积极的和文本对话。学生的回答不是凭空编造,而是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句子进行感悟,手不离书,词不离句,时时引领学生回到文本中,抓具体句子,抓具体词语,学生的感悟是他真实的内心体验,感悟到位了,有感情的朗读便会水到渠成。

《荷塘旧事》教学反思5

  《荷塘旧事》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通过回忆作者童年时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时光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自然之景,同时也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为了很好的实施教学,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一、教师配乐朗读全文,营造情境。

  二、学生整体感知,初步谈感受。

  三、复述课文,走进文本,品味语言。

  1.概要复述:简述景物和故事梗概。

  2.有感情的详细复述:抓重点句子体会荷塘的美和小伙伴的性格特点,复述之后自评和互评。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能结合自己画出的句子进行汇报交流,体会到荷塘如诗如画的美和小伙伴们那种天真.憨直.淳朴的性格。

  3.造性复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课文进行再创造。

  四、研讨最后一段。抓课文的中心句,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使学生认识到课文就是围绕着这两方面展开叙述的。

  有了充分的备课作为基础,对教材有了深入的了解,这就为我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课堂上,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让他们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教材,走进作者,感受作者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在课堂上真的能进入学习状态,真真切切地与文本对话,学生有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师生间的对话就达到了融洽自然,真的是水到渠成。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悦,教师上地自由放松,下课铃响了大家也都意犹未尽。

  总之,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课堂上师生间和谐、融洽的沟通与交流,试想如果一节课,学生与老师不配合,教与学完全脱节,那就是一节失败的课。作为始终站在教学一线,时刻在三尺讲台,把握教学命脉的我也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和谐才能创造美”的课堂,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会继续为追求“和谐创造美”而努力奋斗。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10篇(扩展4)

——夏日荷塘作文10篇

夏日荷塘作文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停下了脚步,欢喜的望着前方,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这样的诗句。一幅美丽的画卷静静的铺展开来,一瞬间充盈了我的视野。

  那是一片跃动着绿色精灵的碧海,圆盘似的荷叶一个个紧挨着,高高低低。一阵夏日的暖风吹过,便掀起一波波叶浪,此起彼伏,夏风卷带起片片荷叶下的点点阴凉,洋洋洒洒的拂过我的脸,顿觉一阵清凉,就像喝了一杯冰镇雪碧,哈,透心凉,心飞扬。。叶浪中时隐时现的,朵朵娇嫩欲滴的荷花,隐在绿叶中,立在笔直的荷杆上,随风摇摆着,好似在翩翩起舞呢。夏日的无限生机在这方小天地里肆意蔓延,连那叶面上晶莹透亮的水珠都调皮起来,滴溜溜的玩起了滑滑梯,忽上忽下。风稍大,啊,不好,刺溜一下就飞出了圆圆的.游乐场,回到了池塘的怀抱,风中传来轻轻的叹息:“唉,只有等下回,再让小青蛙带我出来玩了。”呵呵,淘气的孩子总要回家的嘛。

  还记得,小时候,喜欢屁颠屁颠的跟着堂哥玩。那时侯,最令我们垂涎的当然是甜美的莲子了。为此,我和哥哥可是下过一番功夫的,毕竟它长在池塘里,没点工具可不成。哥哥提议制作一艘简易小船,当然是就地取材了。一个黑溜溜的大大的橡胶轮胎,再在底下用粗绳固定一块方形木板,就大功告成了。带了把小镰刀,两人抬着轮胎船兴致勃勃的向池塘进军。结果当然是满载而归啦。呵呵。

  岸边杨柳树上的小鸟欢叫着,歌唱着这夏日的荷塘。

夏日荷塘作文2

  夏姑娘带着火辣辣的激情来到了人间。

  把大部分激情都送给了池塘。瞧那荷叶,绿得发亮、绿得充满生机,荷叶上的露珠,也因为夏日的到来激动地按捺不住。荷叶就象一个大舞台,而露珠则在这绿色大舞台上滚来滚去。更加惹眼的是姿态万千的荷花。那紧闭的花骨朵儿鼓鼓的,蓬蓬的,就等待着绽放的`一刹那,把激情爆发出来;那已然绽放的荷花也有不同的颜色,淡紫色的优雅而美丽、粉色的清新又活泼、梅红的娇艳又热烈,每种颜色都显出了荷花不同的娇美。

  再看荷塘里的小动物们,也都富有生机。一群金鱼在水里嬉戏,它们舞动着轻盈的鱼鳍游来游去,在玩捉迷藏。一只白色的金鱼躲在了一个石缝里,它可能一时大意,一点雪白的尾尖露在了外面,金鱼们一窝蜂游过来,它只好钻了出来。“呱呱”、“呱呱”,小青蛙悦耳的歌声传进了我的耳朵,一看,呵,原来是一只穿着绿衣的白肚子小青蛙,它在玩跳荷叶的游戏。只见它的两条后腿一蹬,往前一跳,稳稳地落在了一片荷叶上。它一会儿跳到这儿,一会儿跳到那儿,看得我眼花缭乱。瞧,小青蛙又开始起跳了,咦,前面没有荷叶,它要往哪儿跳呢?我还没有想明白,它已经纵身跃起,用长长的舌头卷住了一只蚊子,落回了起跳前的那片荷叶上,小青蛙把蚊子吞下肚,高兴地“呱呱”直叫。

  看,这就是夏日的荷塘,如梦幻一般,充满生机。回想着这美丽的夏景,我慢慢地走了回家。

夏日荷塘作文3

  I think the most beautiful summer is the lotus pond in the park.

  In the morning, as long as you enter the park, you will smell a fragrance. At this time, lotus flowers have been opened, and they are squeezed, and the lotus leaves are like a large disc. Lotus colors in the lotus pond, yellow, white, pink u0026 … u0026 … oh, these lotus pictures are like a picture, they are moving. Nearly, like a small fairy in a snowy dress; far-looking, like a childish baby. Although they are quiet, the aroma is floating everywhere.

  Suddenly, a breeze blows, those lotus flowers are suddenly awake, the lotus babies also open their body, stretch stretch, dance. Under the driving of the lotus baby, the other lotuses also swimped. That beautiful dance is very happy. The green lotus leaves are the lotus dance skirt, flashing in the sun, beautiful.

  Gradually, the wind and Bobo seems to be tired, and it is not moving. The lotus seems to be very embarrassed, standing there, the face is more red ... lotus baby is not so shy, dance, the body is sleeping together.

  Slowly, slowly, all lotus flowers have entered a dream. And the small fish of the water is still playing!

夏日荷塘作文4

  下午,太阳下山了,它用最后的余晖,把蓝蓝的天空变成了一片晚霞。小军,小红和小明约好去荷塘边欣赏美景。

  荷塘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荷塘的水真静啊,静得如同一块玻璃;荷塘的水真绿呀,绿得如同一块翡翠。荷叶碧绿碧绿的,像一把把大伞,给鱼儿遮风挡雨。荷叶底下还有几条小鱼,游来游去,真是“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荷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全开了,还有的已经变成莲蓬啦!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像是一位歌手,荷叶就是它的舞台。一只蜻蜓展开翅膀,停在荷叶上,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远处还有绿绿的大树,青青的山峰,天上还飞着几只鸟儿。

  “夏天的荷塘可真美啊!”三个小朋友赞叹着。

夏日荷塘作文5

  夏天的傍晚,小红、小华和小明一起相约去河边看荷花。这时,已经晚风习习,夕阳挂在了山腰。

  他们来到荷塘边,发现荷塘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人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荷塘的水真清啊,清得像一面镜子;荷塘的水真绿呀,绿得像一块翡翠……水上面有田田的荷叶,真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在给鱼儿遮风挡雨。小青蛙在荷叶上无忧无虑地唱歌。荷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半开,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全开,像花仙子在翩翩起舞,真是美不胜收啊!一只蜻蜓立在荷花上,好像在和花朵说悄悄话,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多么有趣呀!

  晚风吹来,到处都是荷花的香气,小朋友们陶醉了,仿佛也变成了荷花,在晚风里摇啊摇。

夏日荷塘作文6

  夏天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今天,我来到了遗爱湖公园的荷塘去赏荷花。

  远远望去,荷塘宛如一幅意境深远的水彩画,绿盖层层叠叠,随风摇曳。粉荷亭亭玉立,掩映其中。微风拂过了碧水,波光粼粼,透出几许清凉,传来阵阵清香,顿时一股惬意袭遍全身,说不出的舒爽。

  走近一看,那些荷花真是千姿百态,有的含苞待放,好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还是个花骨朵儿,好像支能够使人生花妙笔的毛笔呢。突然,我看见一只调皮的小蜻蜓轻盈地飞落在其上,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过了一会儿,我登上了苏公亭。站在木桥上,我低下头一看,“哎呀,这里水怎么这么脏啊!”我说道。但荷花并没有受生长环境的影响,长出的荷花和荷叶都象是被水洗过一般,这真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爱那美丽的荷塘。

夏日荷塘作文7

  夏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有一种美丽而高尚的花,那就是荷花。

  开始,我们在离荷塘很远的小路上,就迫不及待地向荷塘眺望。呀,荷塘边的绿树,与小伞似的荷叶融为一体,一片翠绿。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们渐渐向荷塘走近,慢慢地,我看见了一丝粉嫩无比的东西,那不正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吗?当然,它们还是从肮脏而浑浊的脏水里生长的呢!

  接着,我们上了桥。那一朵朵盛开的荷花是多么美啊!有的拢住了自己,似乎有点害羞;有的张开的花瓣,迎接我们的到来;有的与荷叶紧靠着,好像在说悄悄话。蝉跑到了树叶上,一阵微风也来到了这里,“呼呼”,“呼呼”,“知了”,“知了”。瞧!它们正在唱一首欢乐的歌呢!

  我被夏日荷塘的风景迷住了,是啊,夏天,一个多么美好而美丽的季节呀!

夏日荷塘作文8

  夏天,荷塘的景色可美了!

  荷塘在没有风的时候,就像一面硕大而透明的镜子。荷花被荷叶衬托着,而荷塘被荷花和荷叶一齐衬托着。荷塘是透明的;荷花是淡粉、浅粉、深粉的;荷叶呢?它们是浅绿、翠绿、深绿的。这一景色,真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儿。

  荷塘深处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让我带你去看看吧!小鲤鱼到处乱窜,可能是饿了吧!小金鱼可不像小鲤鱼那么调皮,她们在优雅的游泳,像一条条在欢快嬉戏的美人鱼。小金鱼有红色的、白色的、红白相间的……她们就好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而荷塘就像一条绿色的绸带,把宝石嵌在绸带上,熠熠生辉!

  荷塘旁的树木,长得可旺了!哦,你看,那棵柳树上有鸟儿在做窝,可能是让她的小宝宝吃掉荷塘里的害虫吧,让荷塘变得更干净。柳树长得很密,这成了鸟儿的天然“育儿所”。正是有了鸟儿们,荷塘才会如此美丽吧。

  夏日的荷塘——真美!

夏日荷塘作文9

  兴化的北公园又叫人民公园,公园里有一片美丽的荷塘。

  站在荷塘边极目远眺,哇!高高低低的荷叶和荷花,曲折的小桥,碧绿的莲蓬,把荷塘装扮得美丽极了!看着宁静的荷塘,令人不禁想起宋朝杨万里的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细细一看,荷叶挨挨挤挤、层层叠叠,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给小鱼儿乘凉呢!荷叶上有几个水珠,晶莹透亮,让人不忍心碰它。荷叶有的高高露出水面,有的贴着水面,像参差不齐的绿色舞裙。修长的绿茎像亭亭玉立的小姑娘站在那里。最美的就是荷花了,有的荷花还未开放,像一个粉嘟嘟的大水珠。可爱的蜻蜓飞了过来,停在属于自己的“停机场”;有的荷花含苞待放,像一个羞答答的少女微笑着;还有的荷花盛开了,露出了花蕊,像舞女正在跳舞呢!荷花的花瓣凋谢后,露出了小莲蓬,它探出头来,正望着这奇妙的世界呢!一阵微风吹来,荷花在风中跳舞,小鱼儿在水里嬉戏……

  这美丽的夏日荷塘,令人流连忘返!

夏日荷塘作文10

  夏天到了,荷塘里的荷花争先恐后地开放了,真是美丽极了!

  你瞧!荷塘边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树木,像是这个荷塘的保卫者。树荫下,三三两两的人群在休息、娱乐,欣赏着这美丽迷人的风景。放眼望去,荷塘一望无边,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的茎又细又长,而且还带有刺,就像是穿了盔甲一样,防止调皮的小鱼小虾们伤害到它。绿色的荷叶又大又圆,挨挨挤挤的,真像一个个太阳伞。一朵朵粉色的荷花从许多荷叶中舒展出来,显得亭亭玉立。它底部的颜色比较浅,越往上颜色就越深。有的还是花骨朵,像毛笔倒插在荷塘里;有的含苞欲放,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已经完全盛开,都看到了淡绿色的莲蓬,还吸引了蜻蜓落到上面,舍不得飞走。这时,一阵微风吹过,荷花像仙子一样跳起舞来,吸引了无数游客停下脚步,欣赏着美丽的荷花。

  夏日的荷塘真美啊,它把夏天打扮得多姿多彩。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10篇(扩展5)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10篇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1

  高一语文必修2选编了朱自清的名篇佳作《荷塘月色》,教完本文颇有感触。

  教学中,我采用中间突破的方法,从第4节开始切入文本解读,在这里我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荷塘的意境,点拨学生分析细节描写和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感悟作者的情感,从而理解作者笔下的荷韵;接着与学生共同探讨文章主旨句。并留下时间给学生思考、质疑、对话交流。但是,这一过程中预设的比生成的多,学生阅读能力的生成不够,教学思路跳跃性较大,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不充分。教学过程缺少真正意义上的高潮,原来设计高潮在学生自主阅读、质疑对话环节,但由于课堂没有把握好时间,这个环节没有出彩。

  其次,朗读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学设计中包括教师范读、学生抽读、集体齐读等朗读形式。目的是想通过师生的朗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将学生带进文章特有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愿望。但由于学生朗读时,我没有对朗读进行确当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对关键词、句的语气、语调和语速没有准确把握。在品味文章语言时,分析成分多了些,诵读的时间少了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2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篇文章,我听过许多老师讲过公开课。可以说,几乎每个老师的讲法都不一样——有的着重于品味语言;有的偏向于体会作者的感情……听得越多,便越觉得这篇课文不好讲,尤其是要讲出这篇文章的精妙之所在,真是难上加难。

  一篇文章的学习,不可能种种能力面面俱到,只能突出其中一两个能力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突出重点,“小切口,深挖掘”。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语言运用的理解。语言文字可以表现多种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摄影美……如何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到这些美呢?选取什么样的切口呢?我陷入了深思。

  一段《神秘园》中的音乐飘了过来。是的,美妙的音乐能给人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其实,美丽的文字也有这样的审美功效。艺术是相通的。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引导学生动用他们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感觉、凭借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来体会这篇文章的美。

  在讲文章的第四、五自然段的时候,我发动学生动用所有的感官来欣赏这两段文字,然后问他们:“在这两段文字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同学们读着、讨论,教室里非常热闹。

  把这种浓厚的学习气氛推向高潮的,还是关于第六自然段的讨论。我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用一种艺术形式来表现第六自然的内容,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是画?是音乐?是舞蹈?还是别的?”大家的回答比较一致,都认为应选择一幅画来表现这段文字所传达的内容。我的下一个问题接着来了:“绘画有很多种类,按照表现技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画和水墨画等等。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会选择哪一种绘画技法来表现这段文字呢?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呢?”

  “素描!”一个声音很快地响起。

  “来,来,你说说看,为什么选素描呢?”

  “因为素描画简洁。第六自然段描写的景物不多,就只有树和山,如果用别的画来表现,画面就会显得比较杂乱。”

  这个心直口快的孩子很自信地坐了下去。教室里忽然一片寂静。有的学生在点头,有的学生却皱着眉在摇头。一只手高高地举起来,是个秀气的女孩子。

  “老师,我觉得素描画不好。因为素描画的线条太硬,层次感、黑白对比都非常分明。但这段文字所表现的内容很朦胧,很含蓄。您看:树色阴阴象一团烟雾,远山也只是树梢上隐隐约约的一带远山,树与山的界线是不分明的。所以我觉得用素描画不好。”

  “那你认为用什么画比较好呢?”

  “用水彩画吧!”她想了一会儿,“因为水彩画比较适合画景物,它能表现出景物朦胧、含蓄的美”。

  “不对!不对!”这个孩子的话音未落,另一个反对的声音响起来,我点点头,示意他发表他的观点。

  “水彩画的颜色太明丽,一般用来表现白天的景物。这段文字写的是晚上的景物,色彩哪有那么鲜艳?”

  我又问:“你说说看,用什么种类的画表现要好一些呢?”

  “我还没有想好。”他不好意思地搔搔头。

  “你学过画吗?”我问。

  他摇头。

  “那你怎么知道这些的呢?”

  “凭感觉!”

  哦,感觉!好玄的词儿!这不正是语感吗?

  “好!班上有同学学过画吗?我们来听听‘专家’的意见,如何?”

  一个男生很神气地站了起来,还故作姿态地清了清嗓子。大家都笑了。

  “我觉得用*的水墨画比较好,水墨画色彩淡雅。在这幅画中,可主要选取黑墨,通过墨的深浅来表现远山近树的层次。水使墨荡开,使山与树的界线呈现出一种隐隐约约的状态。而且,*的水墨画讲究一种‘留白’艺术。就是整幅画并不画满,而是适当地留取一定的空白,给欣赏者一定的想象空间。因此,*画最适合表现空灵、含蓄的意境。而未自清先生在这段文字中表现的淡淡忧伤与落寂,也就是‘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通过整个画面能很好地表现出来。

  教室里安静极了,接下来便是雷鸣般的.掌声。讲得多好啊!我们的学生总会有让老师惊奇的潜质。我从他的一番话中知道了许多我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他们的回答让这节课更加精彩了。

  同学们都很赞同他的观点。因为他的话十分有说服力。上课,并不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汇聚了许多闪光点的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过程。

  我想,我应该把这节课记下来。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3

  《荷塘月色》意蕴深厚,是几代人传诵传教的名篇,可算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了。这篇课文,我教过多次,也不止一次听别的老师上过课。不知为何,总不由得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自然,朱自清不是王右军,年代久远,地位悬殊。若能转换时间、地点,“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改为“快然自足,曾不知时之将至”,“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改为“景随情迁,感慨系之矣”,也大抵贴切。王羲之从兰亭聚会感悟“死生亦大矣”,是大彻大悟。朱自清到荷塘走一遭,消受宁静之美,亦是人生的体验与感悟。而这种体验与感悟,借景抒情,体物畅怀,是能与常人相通的,所以我们能感受它,欣赏它,并与之产生共鸣。

  教《荷塘月色》,多数老师习惯把鉴赏、品读集中于文中写荷塘月色的部分。不足之处,是往往把它作为单一景物来赏析,即分为“月下荷塘”与“塘上月色”,且多从修辞角度品写景之妙,目中只有景,而忽略景中人之心境。是夜之月只是朱先生之月,是月之荷也只是朱先生之荷。试想,换另一夜,朱先生所见必是另一番荷塘月色。未理解这一点,所谓情景交融,终隔了一层。那么,是夜景中之人究竟有何心境呢?

  历来,教学教参大都把《荷塘月色》中朱先生“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为切入点,并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当然是有道理的。《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四·一二”*后的清华园,南方血雨腥风,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也在分化。像朱先生那样仍坚守文化批判阵地的知识分子,感到从未有过的寂寞和凄凉,因而陷入苦闷彷徨之中。这是处“五四”和第一次大革命两者之低谷的时代苦闷,是觉醒的一代面对黑暗而深感理想失落、无路可走的苦闷。因此,朱先生通过文章表达自己苦闷的心境,是可以理解的。

  但若将朱先生的`苦闷仅归于“黑暗”现实,是不全面的。《荷塘月色》是作者“独处”时的“独语”——与其说在欣赏景物,不如说在逼视自己的灵魂;与其说眼前是他看到、感觉到的,不如说他在构造心中渴望的“梦”。尤其朱自清是属“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像他那样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1927年国共分裂后,两大政治力量尖锐对立的形势下,必然陷于进退失据的困境中。他在《一封信》、《那里走》等文中也表露过抉择的困惑。发现和重视“个人价值”的时代已结束,“一切的价值都归于实际的行动”与“理智的权威”,而“党便是这种理智的权威之具体化。党所要求于个人的是牺牲,是无条件的牺牲,一个人得按照党的方式而生活”这些困惑不仅体现人物内心的苦闷,也符合“哀而不伤”的传统美学观。

  《荷塘月色》所表现的苦闷不仅有政治性的,也有伦理性的。至写本文时,朱自清已有六个儿女,“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望他养活,他便陷入了人生担荷过重的生存境况,而家中又常生龃龉和矛盾。从《背影》可知,1920年后朱自清的家境,已非常惨淡。朱自清月薪的一半寄给家里,但还是不能满足父母要求。妻儿生活在家中,倍受折磨。因为穷,家庭失和,为减少矛盾,节约开支,朱自清从杭州一师回到家乡任扬州八中教导主任。由于庶母挑拨,其父借着和校长私交,朱自清的薪水,本人不能领取,被直接送到家里。迫于此,朱自清不得不接出妻儿,在杭州另组小家庭。1922年,朱自清又带妻儿回到扬州,打算与父母和解,结果不仅未解决矛盾,反而加深了精神痛苦,父子关系并未缓和。此后,朱自清几次欲回扬州,但又怕父子关系难以和解,一直犹豫不定。因此,朱自清漫步荷塘时感到的自由,也可理解为一种伦理的“自由”,是摆脱了作为丈夫、父亲、儿子潜意识里的伦理负担,向往自由的流露。当然,伦理自由,并非与政治自由没一点联系,但那是比较间接的、次要的。

  无论政治原因、“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立场原因,还是家庭失和的伦理原因,都应是外在的、间接的,或说是导致苦闷的诱因,真正原因还在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人天生就是孤独的动物。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人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一种“社会动物”(达尔文语)。人类生存的这一必然矛盾,是“孤独”产生的根本原因。传说中耶稣被钉于十字架时,他心中除了为人类赎罪的崇高感、悲壮感之外,定还有深深的孤独。他以救人类为己任,却屡遭驱逐追杀,甚至被自己的徒弟犹大出卖。他无私献出博爱,却收获仇恨。他心中怎会不孤独?屈原走在汨罗江畔时,他心中也一定满是孤独。以统一天下、振兴楚国为己任的屈原,纵有内政、外交才能和对楚国的耿耿忠心,怎抵谗佞小人冷箭和中伤?眼看祖国被强秦欺凌甚至灭亡却无能为力,他心中怎能不悲愤、无奈和孤独。近来,也有评论对《荷塘月色》中作者表达的情绪界定为“世人皆醉我独醒”、“曲高和寡”式的智者的“孤独”,这种心理水*的定位,似有违朱先生的“真实”。但我们从原文中所能读出的,确是一种无人理会的苦闷和无可奈何的孤独。朱先生的挚友俞*伯先生,根据朱自清本人的说法对他当时的生存境况作过高度概括:“⑴家庭的穷困和冲突;⑵社会的压迫。”(俞*伯《读〈毁灭〉》,引自《朱自清研究资料》)面对来自这两方面的压力,导致心理的紧张和抉择的茫然,应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内涵,也是朱先生“孤独”的深层原因:生存中的诸多矛盾和痛苦使他欲语还休,烦闷不得释放,难有人理解,便会产生灵魂上莫名的孤独。当然,人的个性、秉赋不同,对孤独的感受与表现方式也有异。有人因孤独求同望断肝肠;有人因孤独痛苦难觅出路;有人则可能寄情山水,到大自然的宁静中去感受自然的细腻和优雅,体味人生“孤独”的矛盾,感悟生命过程的深刻和复杂,如朱自清先生和他们相比,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是多么幸福啊!只要我们面对生活多一点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微笑,就不会再感到无奈和孤独!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4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篇文章,我听过许多老师讲过公开课。可以说,几乎每个老师的讲法都不一样——有的着重于品味语言;有的偏向于体会作者的感情……听得越多,便越觉得这篇课文不好讲,尤其是要讲出这篇文章的精妙之所在,真是难上加难。

  一篇文章的学习,不可能种种能力面面俱到,只能突出其中一两个能力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突出重点,“小切口,深挖掘”。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语言运用的理解。语言文字可以表现多种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摄影美……如何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到这些美呢?选取什么样的切口呢?我陷入了深思。

  一段《神秘园》中的音乐飘了过来。是的,美妙的音乐能给人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其实,美丽的文字也有这样的审美功效。艺术是相通的。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引导学生动用他们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感觉、凭借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来体会这篇文章的美。

  在讲文章的第四、五自然段的时候,我发动学生动用所有的感官来欣赏这两段文字,然后问他们:“在这两段文字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同学们读着、讨论,教室里非常热闹。

  把这种浓厚的学习气氛推向高潮的,还是关于第六自然段的讨论。我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用一种艺术形式来表现第六自然的内容,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是画?是音乐?是舞蹈?还是别的?”大家的回答比较一致,都认为应选择一幅画来表现这段文字所传达的内容。我的下一个问题接着来了:“绘画有很多种类,按照表现技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画和水墨画等等。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会选择哪一种绘画技法来表现这段文字呢?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呢?”

  “素描!”一个声音很快地响起。

  “来,来,你说说看,为什么选素描呢?”

  “因为素描画简洁。第六自然段描写的景物不多,就只有树和山,如果用别的画来表现,画面就会显得比较杂乱。”

  这个心直口快的孩子很自信地坐了下去。教室里忽然一片寂静。有的学生在点头,有的学生却皱着眉在摇头。一只手高高地举起来,是个秀气的女孩子。

  “老师,我觉得素描画不好。因为素描画的线条太硬,层次感、黑白对比都非常分明。但这段文字所表现的内容很朦胧,很含蓄。您看:树色阴阴象一团烟雾,远山也只是树梢上隐隐约约的一带远山,树与山的界线是不分明的。所以我觉得用素描画不好。”

  “那你认为用什么画比较好呢?”

  “用水彩画吧!”她想了一会儿,“因为水彩画比较适合画景物,它能表现出景物朦胧、含蓄的美”。

  “不对!不对!”这个孩子的话音未落,另一个反对的声音响起来,我点点头,示意他发表他的观点。

  “水彩画的颜色太明丽,一般用来表现白天的景物。这段文字写的是晚上的景物,色彩哪有那么鲜艳?”

  我又问:“你说说看,用什么种类的画表现要好一些呢?”

  “我还没有想好。”他不好意思地搔搔头。

  “你学过画吗?”我问。

  他摇头。

  “那你怎么知道这些的呢?”

  “凭感觉!”

  哦,感觉!好玄的词儿!这不正是语感吗?

  “好!班上有同学学过画吗?我们来听听‘专家’的意见,如何?”

  一个男生很神气地站了起来,还故作姿态地清了清嗓子。大家都笑了。

  “我觉得用*的水墨画比较好,水墨画色彩淡雅。在这幅画中,可主要选取黑墨,通过墨的深浅来表现远山近树的层次。水使墨荡开,使山与树的界线呈现出一种隐隐约约的状态。而且,*的水墨画讲究一种‘留白’艺术。就是整幅画并不画满,而是适当地留取一定的空白,给欣赏者一定的想象空间。因此,*画最适合表现空灵、含蓄的意境。而未自清先生在这段文字中表现的淡淡忧伤与落寂,也就是‘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通过整个画面能很好地表现出来。

  教室里安静极了,接下来便是雷鸣般的掌声。讲得多好啊!我们的学生总会有让老师惊奇的潜质。我从他的一番话中知道了许多我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他们的回答让这节课更加精彩了。

  同学们都很赞同他的观点。因为他的话十分有说服力。上课,并不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汇聚了许多闪光点的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过程。

  我想,我应该把这节课记下来。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5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的经典之作,其清新的语言、灵巧的构思、写景状物的高超技艺让人叹服!

  经常听老师上《荷塘月色》的公开课,没发现好的使人难忘的好课,自己上来也觉得无趣。一篇如此优美的抒情散文到了老师手里怎么就变样、变味了呢?

  抒情散文不好上,我想是许多老师一致的看法。原因不一:情感不好把握有之,分析不到位有之,不知从何讲起有之,等等。而《荷塘月色》是众多散文中比较难上的一篇,不好找突破口,我上课喜欢找突破口。你从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始,但不好继续讲下去,想去开导学生,课堂死气沉沉。你从作者行程开始,显得单调肤浅。你从朗读开始,课堂重点不突出。难,真的难,难于上青天了。大多老师上公开课喜欢分析描写荷香月色的那几段,因为比较好驾驭。

  今天我也上了《荷塘月色》,总的感觉不好,不喜欢这堂课,可以说是一节失败的课。其一,缺乏激情;其二,重点不突出;其三,分析不透彻;其四,学生活动不够。

  现细细想来,觉得有几点值得我好好反思的。

  第一、课堂教学不是百家讲坛唱独角戏,而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学生去探究合作。

  第二、散文教学要突出朗读,要学生读去体味作者的情感和优美的散文语言。如何读,要课前设计好,面要广、要意义。

  第三、抒情散文教学要突出文中的情和景,如何梳理把握情感,怎样品味文章的景物描写,中学语文老师不是大学教授不必要那么深奥,要讲得通俗易懂。但也不能流于表面毫无启发。

  第四、教学要设计亮点和高潮,教学要有波澜,有余味。

  第五、教学要选好突破口,设计好有价值的提问。

  第六、散文教学不需面面俱到,要有所取舍。

  第七、《荷塘月色》第一课时可以从找出文中抒情的句子,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主要是要学生体悟作者的心理波动,设置高潮应该在“蝉声和蛙声”、《采莲曲》以及“妻儿”的沉睡处,作者用反衬来表达自己的心理反应。那么我们可以感悟到作者的内心“不宁静——宁静、孤寂——不宁静”这种矛盾的徘徊的过程。

  第八、第二课时重点欣赏描写部分通过诵读来感受散文的美以及作者描写技巧。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6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的经典之作,是经典中的经典。很多的老师也非常喜欢用这篇课文上公开课。但是,如果讲的不到位,特别是朗诵引导不到位的话,讲课是出不了彩的。

  但是我们也都知道抒情散文不好上,我想是许多老师一致的看法。原因不一:情感不好把握有之,分析不到位有之,不知从何讲起有之,等等。而《荷塘月色》是众多散文中比较难上的一篇,不好找突破口,我上课喜欢找突破口。你从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始,但不好继续讲下去,想去开导学生,课堂死气沉沉。你从作者行程开始,显得单调肤浅。你从朗读开始,课堂重点不突出。难,真的难,难于上青天了。大多老师上公开课喜欢分析描写荷香月色的那几段,因为比较好驾驭。

  今天我也上了《荷塘月色》,总的感觉不好,不喜欢这堂课,可以说是一节失败的课。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不是百家讲坛唱独角戏,而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学生去探究合作。但是我在课堂上这点做的很少。

  2、本课应该突出朗读,要学生读去体味作者的情感和优美的散文语言。让学生读了,但是读的效果并不好。

  3、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要突出文中的情和景,引导学生梳理把握情感,我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注意到了这点,并且作为难点来进行处理的,但是在启而不发的情况下,我自己讲了讲,没有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如果让我重讲这篇课文的话,我会先让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抒情的句子,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主要是要学生体悟作者的心理波动,设置高潮应该在“蝉声和蛙声”、《采莲曲》以及“妻儿”的沉睡处,作者用反衬来表达自己的心理反应。那么我们可以感悟到作者的内心“不宁静——宁静、孤寂——不宁静”这种矛盾的徘徊的过程。

  不管成功的课,还是失败的课,在反思中都是一种成长。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7

  《荷塘月色》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一篇上乘的美文。我想她的美恰如徐志摩《沙扬娜拉》中那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能把这种美传达给学生最好的方法便是朗读。做到以情感人,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但如果毫无技巧,一味的朗读,效果也是甚微的。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学反思。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朗读氛围。

  1、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我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一开始就向学生说明这是一篇美文,美文就要美读,然后通过听录音,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个大概的了解,同时把握作者的.情感。在感知了课文后,模仿录音大家齐读,教师作适当的点评,但不管学生朗读得如何,教师在某种程度上都应该给予肯定,给学生以充分地信心。

  2、精心设计导语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准确生动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学生,打动学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如:在讲授《荷塘月色》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古往今来有许多优秀的散文家,他们有自己饱蘸深情的笔,写下了许多诗情画意的篇章,在名家们的笔下一草一木都含有深情,富有灵性。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能体会到这一点。

  二、重视教师的范读。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多注意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和示范的影响,其中范读就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相当的影响力。老师如能经常给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读,就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从而不断提高读书的兴趣。

  三、对个别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

  在整体朗读课文之后,分析重点自然节时可抽几位学生读,然后先让同学发表意见,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其次教师归纳、总结,再次讲明朗读时掌握的技巧。同时,抽取的几位学生可先挑选一下,有朗读水*较好的学生和水*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这样可以有一个比较的过程,促使学生更好地朗读。

  其实,优美的朗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个性化,而且它会像一股清泉流淌学生稚嫩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

  除此之外,我认为这篇文章要讲的内容非常多,应该有一个取舍,最好不要面面俱到,要善于把握重点,让学生体会月下荷塘和荷塘月色这两节,从月下荷塘中朱自清不写一个月字,却能够尽得月之风姿说起以品味他的高妙。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8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于1927年7月写作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由于时代久远,作者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独特感受,不易为现代青少年所理解,教学上有一定难度。但这又是一篇文情并茂的优美散文,其语言精妙传神,是学生品味语言好教材。笔者把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放在“品味语言,掌握方法上”,“拈精摘要”,大胆取舍,主要抓住描绘“荷塘月色”的的三幅图景,教会学生掌握品味语言方法。

  1、诵读精彩文段:

  诵读是品味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说:“……采用朗读的办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形成语感。”学生通过对精彩文段的反复诵读,可以感受语言的丰富性,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从而增强对语言的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文章不是无情物”,通过表情朗读,学生从朗读的语调、音色和形象生动的词汇中,领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我主要采用多种朗读方法,诵读描绘“荷塘月色”的部分。除齐读外,或让学生先听录音,体会范读的速度,声调的高低以及感情的流露等;或由学生自己试读;或让学生自读,便于自己体味、揣摩;或由一人范读,其他同学聆听,然后共同评论其优劣。

  2、抓住关键词语:

  在景物描写中,关键词语就是指那些最能反映景物特点,又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荷塘月色》中描写月下荷塘里的景色有:田田的荷叶、袅娜的荷花、缕缕的荷香、脉脉的流水;描写荷塘上的月的景色有:如水的月光、月色、月影。一切都显得那么得宁静、和谐、自由,与作者“求静”的心态相吻合,情景交融。

  描写景物形态的词语起到了渲染环境及刻画作者情感的作用,也属关键词语。如月下荷塘一段的“曲曲折折”、“田田”、“亭亭”、“点缀”、“袅娜”、“羞涩”等,无不与表现人物思想情绪、感情色彩密切相关。

  体味本文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还应抓住本文比喻、通感及叠字的运用。比如,写静态荷花,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分别写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忽明忽暗、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塘中的月色,“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由视觉向听觉转移。

  月的光华和阴影,用“名曲”的旋律来形容,表明光和影的和谐,与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样悠扬、优美,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乃至带人进入一种幻境。作者锤炼语言的另一方面,是许许多多叠字的运用,这也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同时又加强了语意,给人一种音韵和谐的美感。如“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绿树,“隐隐约约”的远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真是比比皆是,匠心独运。

  此外,一些数词、量词,甚至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起到特殊的作用,同样要引起重视。

  3、体会深层含义:

  学生找到这些关键词语后,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些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我让学生思考:“‘云’、‘月’是‘淡淡’的,不能郎照,作者却以为是恰到好处呢?”“蝉声与蛙声很热闹,为什么作者说‘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逐步明确这实际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历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作者不满黑暗现实,追求自由光明,但一时又看不清前进方向,心情苦闷彷徨,思想矛盾复杂,于苦闷中想求得一时的解脱,因此踏上了求静之路,来到了日日曾走过的荷塘。欣赏着月下荷塘的美景,作者得到了片刻的宁静,但现实的阴霾在心头挥之不去,总有一股淡淡的忧愁蕴含其中。学生再进一步可以理解本文将客观描述与主观感受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4、通过比较,体会词语运用之妙:

  不同词语的运用,所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没有比较,就没有发现,就难有深的体会。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词语的优劣,品味其中的奥妙,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必然大增。

  《荷塘月色》中描述月光时这样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我让同学们比较“泻”字与“照”的区别。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一个“泻”字,变静为动,增强了月光的流动感,同时与“流水”相照应,而“照”就缺少这样的表达效果。

  又如“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句中的“浮”,是否可以换作“漂”或“升”呢?同学们思考后明确,“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与“薄薄”相照应。“漂”和“升”就难以体现青雾的轻盈之美、自由之态。

  教学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自己掌握品味语言方法。实践证明,语文教学抓住了“品味”这个鼻子,完全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因为教材中所选课文大都是语言精品,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就如同挖井,井挖得越深,泉水越多,越甘甜。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9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是必修二中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这一专题中的一篇散文。

  这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篇文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淡素雅、超凡脱俗的月下荷塘图。教材中要求的是欣赏文章的意境美,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使注意从意境这方面进行切入来学习欣赏这篇文章。“意境”顾名思义,即“意”与“境”的组合,意为作者的情感,而“境”则为外在事物,所谓“意境”即为作者内在情感与外在景物的有机结合,情景交融。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注意让学生体会荷塘之美,月色之美,以及在描写荷塘月色时所用的语言之美,并探究语言刻画的手法,其次是让学生领悟一切景语皆情语,探索朱自清先生在本篇文章中蕴藏的情感,紧扣开头的第一句(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静”对全文进行思想感情上的分析,因此我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鉴赏文章的语言,欣赏美丽的荷塘月色之景,第二课时从景入情,对其情感和所表达的思想进行分析,感受文章的意境美(散文就是美文,是文质相称,形神俱美的艺术品),古人说“文因质立,质资文宣”。散文的美表现咱内容和形式上的完整结合。《荷塘月色》就是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觉最为得意的地方就是评点这一环节。

  让学生在评点课文时,学生对于文章的点评非常到位,甚至于有些学生的点评替代教师的讲析,例如:有一位学生说:文中的第四段中曲曲折折的荷塘,“曲曲折折”写出了荷塘形状的不规则也写出了荷塘回环曲折的美感,而田田则写出了荷叶之多,亭亭写出了荷叶之高,荷叶的动感,荷叶的美,叠加了袅娜,节奏羞涩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荷叶娇羞之态,像少女一般的美,而写流水则脉脉一词来描述,把水写活了,写出了人的感情。

  得意之二便把文中使用叠词的句子让学生改写,对比改写之后与之前对照,有什么不同,领会叠词在文中使用的"作用,并让学生举出使用叠词较多的诗词,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学会从语音,语言节奏的角度来鉴赏诗词、散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好处,此处教师的预设在课堂中注意让学生去自主探究,自发生成,避免了出现老师预想不到的事情并且学生在对比中也学习到了方法。

  而谈起本节课的不足,则有很多,试举一两个作为典型代表。

  首先第一处便在引导学生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的时候教师只注重了自己的预设,而忽略了在此中的引导,以至于教师一味的把学生往自己设定好的路子上引,却引不过来,学生不明白教师在想的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此,让我感觉到在预设与生成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略。

  另一个是上课时的语速太快,提问时没有注意语言轻重缓急,让学生不能抓住问题的要点,使得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较慢,无法达到预设的理想状态,让学生无法从老师的语言中体味到文章舒缓朦胧的意境美。这也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10

  《荷塘月色》意蕴深厚,是几代人传诵传教的名篇,可算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了。这篇课文,我教过多次,也不止一次听别的老师上过课。不知为何,总不由得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自然,朱自清不是王右军,年代久远,地位悬殊。若能转换时间、地点,“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改为“快然自足,曾不知时之将至”,“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改为“景随情迁,感慨系之矣”,也大抵贴切。王羲之从兰亭聚会感悟“死生亦大矣”,是大彻大悟。朱自清到荷塘走一遭,消受宁静之美,亦是人生的体验与感悟。而这种体验与感悟,借景抒情,体物畅怀,是能与常人相通的,所以我们能感受它,欣赏它,并与之产生共鸣。

  教《荷塘月色》,多数老师习惯把鉴赏、品读集中于文中写荷塘月色的部分。不足之处,是往往把它作为单一景物来赏析,即分为“月下荷塘”与“塘上月色”,且多从修辞角度品写景之妙,目中只有景,而忽略景中人之心境。是夜之月只是朱先生之月,是月之荷也只是朱先生之荷。试想,换另一夜,朱先生所见必是另一番荷塘月色。未理解这一点,所谓情景交融,终隔了一层。那么,是夜景中之人究竟有何心境呢?

  历来,教学教参大都把《荷塘月色》中朱先生“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为切入点,并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当然是有道理的。《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四·一二”*后的清华园,南方血雨腥风,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也在分化。像朱先生那样仍坚守文化批判阵地的知识分子,感到从未有过的寂寞和凄凉,因而陷入苦闷彷徨之中。这是处“五四”和第一次大革命两者之低谷的时代苦闷,是觉醒的一代面对黑暗而深感理想失落、无路可走的苦闷。因此,朱先生通过文章表达自己苦闷的心境,是可以理解的。

  但若将朱先生的苦闷仅归于“黑暗”现实,是不全面的。《荷塘月色》是作者“独处”时的“独语”——与其说在欣赏景物,不如说在逼视自己的灵魂;与其说眼前是他看到、感觉到的,不如说他在构造心中渴望的“梦”。尤其朱自清是属“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像他那样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1927年国共分裂后,两大政治力量尖锐对立的形势下,必然陷于进退失据的困境中。他在《一封信》、《那里走》等文中也表露过抉择的困惑。发现和重视“个人价值”的时代已结束,“一切的价值都归于实际的行动”与“理智的权威”,而“党便是这种理智的权威之具体化。党所要求于个人的是牺牲,是无条件的牺牲,一个人得按照党的方式而生活”这些困惑不仅体现人物内心的苦闷,也符合“哀而不伤”的传统美学观。

  《荷塘月色》所表现的苦闷不仅有政治性的,也有伦理性的。至写本文时,朱自清已有六个儿女,“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望他养活,他便陷入了人生担荷过重的生存境况,而家中又常生龃龉和矛盾。从《背影》可知,1920年后朱自清的家境,已非常惨淡。朱自清月薪的一半寄给家里,但还是不能满足父母要求。妻儿生活在家中,倍受折磨。因为穷,家庭失和,为减少矛盾,节约开支,朱自清从杭州一师回到家乡任扬州八中教导主任。由于庶母挑拨,其父借着和校长私交,朱自清的薪水,本人不能领取,被直接送到家里。迫于此,朱自清不得不接出妻儿,在杭州另组小家庭。1922年,朱自清又带妻儿回到扬州,打算与父母和解,结果不仅未解决矛盾,反而加深了精神痛苦,父子关系并未缓和。此后,朱自清几次欲回扬州,但又怕父子关系难以和解,一直犹豫不定。因此,朱自清漫步荷塘时感到的自由,也可理解为一种伦理的“自由”,是摆脱了作为丈夫、父亲、儿子潜意识里的伦理负担,向往自由的流露。当然,伦理自由,并非与政治自由没一点联系,但那是比较间接的、次要的。

  无论政治原因、“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立场原因,还是家庭失和的伦理原因,都应是外在的、间接的,或说是导致苦闷的诱因,真正原因还在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人天生就是孤独的动物。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人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一种“社会动物”(达尔文语)。人类生存的这一必然矛盾,是“孤独”产生的根本原因。传说中耶稣被钉于十字架时,他心中除了为人类赎罪的崇高感、悲壮感之外,定还有深深的孤独。他以救人类为己任,却屡遭驱逐追杀,甚至被自己的徒弟犹大出卖。他无私献出博爱,却收获仇恨。他心中怎会不孤独?屈原走在汨罗江畔时,他心中也一定满是孤独。以统一天下、振兴楚国为己任的屈原,纵有内政、外交才能和对楚国的耿耿忠心,怎抵谗佞小人冷箭和中伤?眼看祖国被强秦欺凌甚至灭亡却无能为力,他心中怎能不悲愤、无奈和孤独。近来,也有评论对《荷塘月色》中作者表达的情绪界定为“世人皆醉我独醒”、“曲高和寡”式的智者的“孤独”,这种心理水*的定位,似有违朱先生的“真实”。但我们从原文中所能读出的,确是一种无人理会的苦闷和无可奈何的孤独。朱先生的挚友俞*伯先生,根据朱自清本人的说法对他当时的生存境况作过高度概括:

  ⑴家庭的穷困和冲突;

  ⑵社会的压迫。(俞*伯《读〈毁灭〉》,引自《朱自清研究资料》)面对来自这两方面的压力,导致心理的紧张和抉择的茫然,应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内涵,也是朱先生“孤独”的深层原因:生存中的诸多矛盾和痛苦使他欲语还休,烦闷不得释放,难有人理解,便会产生灵魂上莫名的孤独。当然,人的个性、秉赋不同,对孤独的感受与表现方式也有异。有人因孤独求同望断肝肠;有人因孤独痛苦难觅出路;有人则可能寄情山水,到大自然的宁静中去感受自然的细腻和优雅,体味人生“孤独”的矛盾,感悟生命过程的深刻和复杂,如朱自清先生和他们相比,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是多么幸福啊!只要我们面对生活多一点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微笑,就不会再感到无奈和孤独!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10篇(扩展6)

——荷塘美景作文10篇

荷塘美景作文1

  今天早晨六点多,我就起床和妈妈一起去锻炼身体。我们在人工湖跑着跑着,突然一幅美丽的画面映入了我们的眼帘,原来是荷花池里的荷花开了。我们走过去,看见池塘里一片片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叶中间,一朵朵荷花美丽动人,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只盛开了两三瓣,还有的已经完全盛开了。它们粉红粉红的,一个个亭亭玉立,惹人喜爱。在池塘里,还有许多小鱼在荷叶间游来游去,好像在捉迷藏。

  微风吹过,一阵阵荷叶的清香扑鼻而来,我和妈妈深吸了几口气,啊!真清新啊!

  这荷塘美景把我和妈妈深深地吸引住了,使我们流连忘返。

荷塘美景作文2

  今天,我去外婆家,表姐带我到野外玩。来到池塘边,只见荷叶挨挨挤挤,像一张张大扇子似的,铺在水面上。水里的鱼儿你追我逐,多快乐。鱼儿溅起的水花落在荷叶上。一颗颗水珠像珍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阳光一照发出耀眼的光芒,好看极了。

  在荷叶中,几朵荷花亭亭玉立。它们穿着粉红色的衣裳,像一个个仙女在风中翩翩起舞。有的还是花骨朵,像一个个桃子。有的含苞欲放,好像快要炸开了。

  忽然一只青蛙跳到荷叶上,张开口呱呱—呱呱—地叫着,把荷叶当成舞台。青蛙在唱歌,蜻蜓飞过来为青蛙伴舞,池塘里热闹极了。

荷塘美景作文3

  一个凉爽的夏日,爸爸带我去看荷花。当荷塘的景色展现在眼前时,我忍不住高呼:“好美啊!”

  看!*静的湖面上,碧绿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连成一片。高出水面的荷叶就像一把把漂亮的绿伞,浮在水面上的荷叶像一个个绿色的盘子,上面还滚动着水珠呢!还有的荷叶上蹲着一只青蛙,如果被惊动,它会“噗通”一声敲进水里。此时,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许多荷花高挺在荷叶之上,有的开放着,散发着阵阵清香;有的含苞待放,羞羞答答的;有的花谢了,长出了绿色的莲蓬,爸爸告诉我,莲子就是生长在那里面。

  因为天气渐渐热了起来,我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荷塘,我想:荷花给大自然增添了美,给人们带来了乐。我爱荷花。

荷塘美景作文4

  六月的阳光特别明媚,我的"心情也特别舒畅。因为“六一”儿童节早上,我们要去田东县十里莲塘观赏荷花。

  走进十里莲塘,兴奋的我惊喜地看到,这里全是荷叶的海洋,荷花的世界。芬芳扑鼻的荷花就像喷上香水的亭亭玉立的仙女在水面上翩翩起舞,圆圆的荷叶像一张张绿色的大饼在水面飘着。面对这样的美景让我仿佛来到童话的仙境里。我走到荷塘边仔细观看,发现荷花的品种真多啊!有东方明珠、大锦、千叶红莲等100多种,形态各异的荷花在水面上竞相开放,美不胜收。最令人难忘的是有一种叫“白雪公主”的荷花,它的花瓣粉嫩粉嫩的,就像白雪公主的脸蛋一样美丽极了,让人不禁更加喜欢她了。

  我们租了一条小船继续在荷花间漫游,一边玩水一边欣赏周围的美景。成群结对的蜻蜓,有的在宽大的荷叶上方盘旋飞舞,有的在盛开的荷花上驻足歇息。还能隐约看见成群的小鱼在水下追逐嬉戏,那些调皮的小鸭也在翻着跟斗寻找池塘里的小虾。愉快的心情感觉这时的荷花开得更灿烂了,它开心地向我们露出甜美的笑容,让人万分陶醉。

荷塘美景作文5

  夏天到了,我来到公园的小池子。池里的荷花真美。

  有的花长满了花骨,有的已经开了,有的是白的,白的像雪,有的是粉的,粉的像霞。荷花下有绿色的荷叶,荷叶下有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在游动。小鱼摇着尾巴游泳,游得很开心,就像小孩子跳芭蕾一样。

  突然下起雨来,小鱼小蝌蚪迅速躲到荷叶下面。他们都很着急,但过了一会儿,雨停了,小鱼小蝌蚪们高兴地出来玩耍,两只蜻蜓在飞。他们都很开心!

荷塘美景作文6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荷塘,那里面种着荷花,它的四季都很美。

  春天来了,荷叶露出了尖角,一只蜻蜓飞了过来,令我想起了一句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看那碧绿尖尖的荷叶多像小船呀!

  炎热的夏天来了,满塘的荷花盛开了,有的像害羞的姑娘,有的像不拢嘴的小妹妹,有的像亭亭玉立的仙女。

  丰收的秋天来了,小孩子们都来采白莲,让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农民伯伯在淤泥里采莲藕。老师说过,藕是出淤泥而不染,那里面含有许多营养。洗净的藕像一个白嫩嫩的胖娃。

  寒冷的冬天到来了,人们把荷叶摘了下来,铺在坛子上,荷叶发出了阵阵清香,连咸菜都有一股荷叶的香味。

  家乡的荷塘真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荷塘美景作文7

  一个凉爽的夏日午后,妈妈带着我来到城郊不远处的一个荷塘边散步。

  到了以后,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大片美不胜收的荷塘,只见荷塘里的荷花竞相开放,有的骄红、有的淡粉、有的雪白;有的开得正艳、有的含苞待放,仿佛无数个艳丽的小姑娘在绿毯上跳舞。河面上的一片片荷叶,好似一把把大伞舒展着。荷叶上滑动着无数颗露珠,像一颗颗调皮的小星星,忽而修然自得地打滚、忽而一眨眼猛然向水中一跳,顿时水面上泛起一圈圈鱼鳞般的波纹。迎面的风一吹,顿时一阵阵荷叶的清香扑面而来。我正陶醉在荷塘的美景中时,就听妈妈说:“看啊!有人在采莲蓬呢!”只见一个十三、四岁模样的男孩撑着船在荷塘中采摘莲蓬,不一会儿便满载而归了。此情此景让我联想到诗人白居易所作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荷花一直给我一种纯洁高尚的感觉,我想做人也应该像荷花那样“出於泥而不染”。

  眼看着天色渐渐晚了,在妈妈的催促下,我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但是荷塘的美景却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荷塘美景作文8

  在这个烈日炎炎的时候,老师看我们这幅汗流浃背的样,决定带我们去荷塘游玩,听了这个主意,大家兴高采烈。

  一走进荷塘,从远处望去,桥仿佛被这茂盛的荷花遮住了。“你看,你看,有人在荷花上行走!”一个同学惊奇地发现,其实他在桥上行走呢!一阵佛风吹来,多么凉爽的微风呀!风中还弥漫荷花那淡雅的清香。

  走进一看,这些荷叶有3种姿态,一种是花骨朵,就一个刚出生的娃娃;一种是半开的,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才开了半张脸;还有全部开放的,就像一张全开的笑脸,真是千姿百态呀!荷花的果实是一颗颗莲籽,就像一颗颗绿宝石嵌在里面,多美啊!荷花的下面是莲藕,莲藕全身是个宝,既可以解暑,又美味。

  当我们安静下来仔细地听时,我们会听到一阵蛙鸣,真好听。往水池里望去,一群鸭子成群结对地做“早操”,还有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蜻蜓在空中飞来飞去,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仿佛在戏耍。真像美丽的图画!

  我爱你这美丽的荷,更爱这荷塘美景!

荷塘美景作文9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夏日,火红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知了不停地在树上叫着,荷塘里的荷花别有一番韵味。

  远远看去,荷叶层层叠叠,荷花娇艳欲滴。一阵轻风吹过,荷花随风摇曳,清香扑面而来,引得人走上小桥,仔细欣赏一番。

  荷的茎中通外直,顶端长着墨绿色的叶子,像一把撑开的伞。宽大肥硕的叶子出水很高,似舞女的裙裾。许是雨后天晴,荷叶上的小水珠还未蒸发,微风拂过,左右晃动着。层层的叶子中间,盛开着风情万种的荷花。白的似雪,粉的似霞,红的如火。它们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姿态万千。有的羞涩地打着花骨朵儿,似蘸满墨水的毛笔,准备谱写夏日里那一池荷的韵味。有的是半开着的,里面似乎住着一位精灵,正时不时地朝外张望。完全盛开的,是那么热情奔放,尽情地舒展着它那清秀美丽的一面。调皮的水珠贴在花瓣上,荷花如刚出浴的美人一般,显得清新脱俗,优雅大方。鱼儿似闻到它的清香,在莲叶间嬉戏。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古代文人墨客都对荷情有独钟,他们赞美荷花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而是因为它有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

  荷之韵,那韵味是无穷的,它饱含了荷之美、荷之香,以及荷之优雅和高贵!

荷塘美景作文10

  早就听说城南的荷花池里美丽的荷花盛开了,一直想去欣赏一下,趁着暑假里的空闲时间,我如愿以偿地去美丽的荷花池看荷花了。

  到了那,一个碧波连天的荷塘展现在我的眼前,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像一位位穿着华丽衣裳的少女,头上戴着嫩黄色的小莲蓬,静静地站在那,真是让人美不胜收啊!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要破裂似的。

  看到荷花的高洁,这不禁让我想起它出淤泥而不染可贵品质。它的生长环境是如此的污浊,但长出的荷叶和开出的花竟是那样的一尘不染,长成的莲子和莲藕竟是那样的清纯养胃,我自幼就对荷花充满了敬意。荷花还有一个传说呢:在春秋战国的时候,越国和吴国打仗,越国打仗失败,吴国打仗赢了,越国国王勾践为了活命,就去求吴国国王夫差让他去当奴仆,还选了国中一位漂亮的女孩给吴王做老婆,她就是西施,吴王看了很喜欢她,也不出国打仗了,整天跟她在后院里吃喝玩乐,快乐极了。大臣们不愿意让勾践来做奴仆,怕勾践心存不善,夫差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还是把越国留了下来,然后勾践终于把夫差打败了。夫差死了,勾践又把西施带回越国去,勾践很想娶西施当老婆,可是他的王后知道了,就悄悄派人去把西施沉到水中淹死。玉帝看见了这个美丽的女孩子,就封她为荷花神。

  荷花可真令人流连忘返啊!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10篇(扩展7)

——《荷塘月色》的教学设计3篇

《荷塘月色》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理清全文的结构,了解直接抒情的语句的内涵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对生活语言的巧妙加工。

  认识“通感”的修辞方法,体会本文中“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难点:

  作者是怎样从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

  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

  茂密的荷叶--多姿的荷花--荷香--叶花颤动--流水

  体味作者的匠心:

  1、动静结合,“静”是“动”的瞬间表现。

  可见与可想结合,写出散文的`神韵。如:荷叶田田--水脉脉含情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经线:欣赏荷塘月色前后的心情变化。纬线:对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

  3、“通感”的特点及其作用:

  A、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本体--花香(嗅觉)喻体--渺茫的歌声(听觉)

  C、作用:把花香的特点写清了,生动形象。

  D、相似点:立于微风中嗅馨香(时有时无)--听远处高楼传来的歌声(时断时续)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A、请学生熟读课文;B、背诵4-6段。

  第一课时

  导入课文:

  具体介绍朱自清的生*和创作: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更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

  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

  《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听《荷塘月色》的配乐录音带:

  作品结构分析:

  全文共10个段落,每段都有其独立的内容,但从作者的行踪变化上看,从扣文题的主体文字与宕开笔墨写联想的“闲笔”来看,这10个自然段还可以划分成几个大部分,把文章的基本框架弄清楚了,有助于我们对内容的分析和对主旨的探索:

  缘起:第一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

  去荷塘:第二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三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

  观荷塘:第四段: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五段:塘中的月色。

  第六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离荷塘:第七、八、九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十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从写景状物的角度看:

  第一部分:(1)写观荷缘起。(情)(引子)

  第二部分:(2-6)写荷塘月色。(景)(主体)

  第三部分:(7-10)写景中人。(情)(尾声)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布置作业:1、背诵4-6段;2、阅读课后附文。

  第二课时

  检查作业:

  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对其中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让学生反复体会:

  全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分析:这是分量很重的一笔,可见“文由情生”,本句是“文眼”。

  问:起笔这样写是什么目的?

  不加掩饰直抒情怀,显出作者内心有苦闷,心绪烦乱。这也正是夜深人静出游荷塘的缘由,即,欲排遣苦闷之情。

  第三段中路上的一段独白:“路上只我一个人……这是独处的妙处”。

  分析:此段抛开写景,句句都是内心活动,这样写是不是偏离了文章的主题呢?

  明确:A、抒写月下独处的自由感正是对“心里颇不宁静”的自我调节,蕴涵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B、这“情”没有离开“景”,如果不是月下独行在那条极幽僻的路上,又怎么能抒发所谓“独处”之情呢?

  3、第三段最后一句:“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分析:A、这是过度句,提示下文重笔写荷塘月色;B、这一句感情上起了变化,作者没有陷入哀愁的泥淖不能自拔。

  三、解析第四段,看作者是怎样从多角度来描摹荷塘美景的:

  1、先写满眼茂密的荷叶,次写多姿多态的荷花,顺笔写及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以及流水。层次井然,形象精确。

  这是按观察的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以上是顺序特点,细分析,还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

  A、抓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把荷塘写“活”。(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回答,读进去)而且,作者笔下的景物都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扬静而情动。

  B、抓可见与可想的结合,写出了散文的神韵。所谓“可想”,是指由“可见”引起的合理联想,把不可见的景物写得很有风采。

  通感的运用:(详见前重、难点“通感”部分)

  五、请学生自己赏读5、6段:

  欣赏的重点可放在对某些字词的品味上,也可以研究一些极有感情特色的比喻句上: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字精确在哪儿?

  2、“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里的比喻与拟人,准确形象,但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作者为什么不割爱呢?

  六、小结全文:请学生说说自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思考练习、本课《课课练》。

《荷塘月色》的教学设计2

  一、课文内容分析:

  《荷塘月色》是现代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之一,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词语的解释和理解比较容易;但本文的写景抒情都比较细腻和朦胧,对一些字词的理解必须到位,所以必须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熟读作品,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的景物和情感特色,体味作品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的意象和情感联想,从而带领学生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

  二、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基本感知写景抒情散文情景融合的特点,领略情景交融散文的妙处,掌握此类散文的欣赏及分析方法。

  2、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

  3、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整体感受本文的意境,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听录音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

  3、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品味作品语言来突破学习的难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读课文感受荷塘月色美景,并获得美的享受。

  三、教学重点:

  (1)欣赏和分析作者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叠词等达成的对荷塘月色的成功描写。

  (2)讨论理清作者喜与愁相交织的感情线索。

  四、教学难点:

  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相交织”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策略

  1、诵读与赏析相结合;

  2、采用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六、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初步感知课文;2、品读课文第二部分(写“荷塘”“月色”的4、5、6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荷花以其高洁的形象深为*人所喜爱,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陶醉,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可以说,荷花已成为*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意蕴可谓深远,其意境可谓独特而优美。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荷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板书)

  二、解题

  1、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2、写作背景: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革命处于低潮。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他不满于*派的血腥屠杀,但因受阶级的局限,没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只能用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和反抗。本文正是通过“我”在荷塘月夜的独步、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时代的政治低下寂寞、苦闷、彷徨无路的情绪和出污不染、洁身自好的情操。

  三、听课文录音,初读感知课文并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分三部分:

  一(1):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点明题旨)

  二(2—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主体)

  三(7—10):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偏重抒情)

  四、品读课文第二部分(4、5、6段)

  提问:听过录音,请大家说说,文章集中笔力写荷塘月色的是哪几个自然段?(4、5、6自然段)

  (一)品读第4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从多角度来描摹荷塘美景?

  1、请一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2、让学生为这一段文字取个小标题(结合文题归纳出最合适的——月下荷塘图)

  3、师:这段文字描绘了哪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板书)

  引导明确:

  细致描绘荷塘的容貌,顺序写出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

  (重点引导学生明确比喻和拟人的用法)

  先找出用了比喻的句子;这里用了许多比喻有什么好处呢?例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的舞女是些高挑有风姿的女郎。亭亭的舞女的裙更是给人一种美好、轻盈、舒展、动感的联想。这一比喻生动地写出了荷叶出水很高、圆形舒展的娇美姿态,洋溢着情趣。

  找出运用拟人的句子;例析:“袅娜”,本指草木细长柔软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羞涩,意思是难为情,态度不自然,是专写人的情态的词。这两个词用来形容荷花妍媚多姿。

  4、赏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问:这一句与一般的比喻有什么不同?里面蕴含了几种感官感觉?

  清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上的感觉。这两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叫通感(我们把五官功能相互转换彼此沟通的现象叫通感,又称移觉)。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味,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变换欣赏角度,有焕然一新,奇趣无穷之感。歌声是细柔飘忽,婉转渺茫的,荷香是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这两种感觉有相似之处,把它们沟通起来,艺术的魅力也就出来了。但在运用这种比喻时一定要注意掌握事物之间在感官的感觉上的相似之处,或在特定环境下有这种沟通一气的感觉,做到妙不可言却不是故弄玄虚。

  小结:细致描绘荷塘的容貌,顺序写出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层次井然,委婉精细,栩栩如生,柔美动人。整段没有谈月,但处处有月。写荷叶、写荷花、写荷香、写荷波,都确然是在月光照耀下的。

  (二)品读第5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

  2、让学生再给这段文字取个小标题(荷塘月色)

  3、(略)比喻句赏析:

  师:在这一小节中作者也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等等。(“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的”不是比喻句)

  4、(重点)体会句子中词语使用的妙处

  这一小节中不仅仅句子用得好,一些字也用得非常巧妙。

  ①辨析: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B、薄薄的青雾浮(升)起在荷塘里。

  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明确:A、“泻”表现出月光似流水自上而下的动态“照”仅写出光线的照射。B、“浮”表现出雾气朦胧,“升”则失去朦胧之态

  ②析:“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画”,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师:(总结)可见,虽是一字之差,但表达效果却明显不同,意境也相去甚远。我们要以严谨的姿态面对博大精深的*汉字,在用字方面要仔细推敲。

  5、析句: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一句转折复句是前几句描写月色的总结。作者又一次运用“通感”或“移觉”的修辞说法,把上文描写的月光、树影揉合在一起,在读者面前,既树立视觉形象又树立听觉形象,给读者以清新雅洁的艺术享受。

  小结:第五自然段,着力描写月色,先是正面写,后是反衬。多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工巧熨贴。有光有影,有明有暗,从月光的映照下又进一步写出了荷塘胜景。

  (三)品读第6自然段

  1、请全班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

  2、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

  有人认为,这一自然段并没有写月光,请说说认为这一段没有写月光的理由;有人认为这一段其实写了月色,请说说认为这一段写了月色的理由。

  3、小结:这一节重点在写树,从方位、距离、高低几个角度来写,视线由荷塘内部扩展到荷塘四周。树多而密,重重围住荷塘,与前面的“幽僻”相照应,这是总写四周,接着写近处的树色、树姿、远处的树梢上的远山、又回过头写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鸣和水里的蛙声,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再一次展示出清淡朦胧、宁静深远的环境特点。所有的景物都是在月色笼罩之下的,似乎无一处写月,其实处处体现了月色。

  最后一句“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笔锋一转,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空虚与哀愁。

  4、学生比较这三段前后景的不同和情感的不同之处(稍点拨):淡淡的-喜悦-哀愁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荷塘月色》的教学设计3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清全文结构,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认识通感到修辞方法,体会本文中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学习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预习案】

  (一)、学法指导

  通过听朗读、学生默读,让学生读文入境。通过反复学生诵读、感知,品味作品语言。通过提问思考讨论,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预习内容

  1、走近作者

  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

  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作家。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同志曾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2、时代背景:

  本文写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革命*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大地。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信奉民主主义,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的距离。他只是一个民主型的战士,虽不满现实,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只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却。作者这种矛盾的情绪,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幽深的情绪。但作者还是惟妙惟肖地“言传”了出来。靠什么言传呢?靠写景,传朦胧的淡淡的哀愁与喜悦之情,使我们沉浸在一种苍茫、淡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朦胧美之中。

  3、预习检查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10篇(扩展8)

——《荷塘月色》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选5篇)

《荷塘月色》的公开课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散文精练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学习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欣赏散文静静美的同时,感受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3、启发学生思维,引起想象,激发兴趣,提高写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情与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

  三、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赏读式,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课件

  1、背景音乐

  2、图片:荷塘图、月光图、荷花图、星空图、月下树影图、荷叶图

  3、VCD片断:少女翩然起舞,裙幅舒展片断

  4、配乐朗诵录相片断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媒体显示:课题、背景音乐

  今天,我们要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作《荷塘月色》,关于作者我们并不陌生,他的佳作,大家能说出哪些?

  (生:《春》和《背影》)

  大家知道,朱自清是著名的,他还被誉为什么?

  (生:民主战士)

  对朱自清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他积极参加民主运动本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真实写照朱自清不愧是一位诗人,他的散文具有诗一般的意境,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荷塘月色》的重点,即文中那静谧清幽的美流露出是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情与景在散文中达到完美的结合

  (二)讲授新课

  让我们一起先阅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下文中作者的行踪哪位同学能复述出作者出家门,去荷塘赏月的行踪

  (生: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晚上在院子里乘凉,想起白天常经过的荷塘,决定去看一看于是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经过一条小煤屑路,作者来到荷塘,观赏月下荷塘的美景,看完荷塘,作者又想起《西洲曲》最后作者回家,推门进去,发现妻已熟睡好久了)

  刚才这位同学复述作者行踪,还有哪些细节遗漏了呢?

  (生补充:作者观赏荷塘时,在荷塘边观赏荷塘里的荷叶、荷花等等,然后观赏的是月色,最后还观赏了荷塘四周的景色,这才引起联想,想到《西洲曲》,刚才没有把观赏四周的景物交待清楚)

  同学的发言很好,经过后几位的补充,我们更为完整了解了作者的行踪,请看作者是: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是一条小煤屑路→观赏荷塘月色看四周→推门进去

  (一)细读课文

  重点赏读4、5自然段,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在了解作者之后,我们要进一步知道,文章开头写了怎样的环境,创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体现一种什么心情?

  (生:当时在晚上十分安静,作者感到孤独,心情“颇不宁静”)

  颇不宁静的心情是文章的文眼,文章开头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交待了作者去荷塘的动机,也为全篇所体现的矛盾心理和思想感情定下了基调与下文关联的如小路的“幽静”,夜晚的“寂寞”,路上的“阴深”,月光的“淡淡”,以及惦着江南的“采莲”等等,象一条无形的纲,连接着全文的网,形成文章的语脉,从而含蓄地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丝,揭示本文的主题

  荷塘小路有什么特点?

  (生:路曲曲折折;树蓊蓊郁郁;月光淡淡;小路上十分幽静)

  作者心情有无变化?

  (生:有变化开始比较忧愁“心里颇不宁静”,后来接近荷塘看到美景,有一丝丝淡淡的喜悦“我也象超出了*常的自已”,“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同学们分析的很好,作者的心情起伏不定注意“且”字,且:暂时表达作者对现实不满,对自由向往,这一部分写作者去荷塘,在小路上散步,抒发了月下独处的感受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欣赏这“静静的美”吧!

  赏读第4段

  刚才我们通过画面,陶醉在月下荷塘的美景,那么作者写月下荷塘,抓住荷塘中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作者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水,用了大量的比喻)

  回答十分准确,作者又是如何对其进行描写?

  (生:作者形容荷叶“田田”、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你能说说看荷叶与亭亭的舞女的裙有何相似点呢?

  (生:荷叶与裙子在形状上十分相似,都是张开着样子)

  除了张开的样子相似,还有没有呢?

  媒介显示:芭蕾舞片断

  (生:噢,还有就是当舞女旋转起来裙幅舒展飘动,荷叶在微风吹拂下,也有起伏的动态美,相连的荷叶高出水面的姿态与亭亭的舞女的裙样)

  那么作者如何表现花的呢?

  (生:作者用“袅娜”、“羞涩”形容花,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袅娜”女子柔美,“羞涩”娇羞姿态写花像“明珠”、像“星星”,则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洁白、明净、光亮)

  几个比喻连用,其中本体相同,喻体不同称为博喻

  媒介显示:星空图

  作者怎么描写荷香呢?

  (生:比喻,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这个比喻把嗅觉范围的“清香”和听觉范围的“歌声”联系起来共同点:两者(花香、歌声)给人的感觉都是时断时续,似有似无,因为歌声在“远处”、“高楼”上,这个比喻新鲜又能给人丰富的联想这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和转移称为通感

  荷波和荷水又是怎么描述的呢?

  (生:“凝碧的波痕”比喻在月光下微风吹过密密的叶子的颜色和姿态,像凝聚起来的碧绿的波纹,静中有动,特别传神水:“脉脉”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荷水满怀感情)

  第4自然段的采用,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眼前景物栩栩如生,柔美动人,给人以具体、生动、鲜明的印象景物由静态写到动态,这一段虽然没有提及一个“月”字,然而却处处写月,处处体现了月下荷塘的景物

  赏读第5段

  对月下荷塘的美景介绍完,作者笔锋一转到了荷上月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媒介显示:配乐朗诵第5自然段

  继荷塘之后,文章着重描写月色是如何展开的?

  (生:叶子和花上的投影→灌木丛和柳树上→总写在荷塘中的投影)

  用了哪些动词?好不好?为什么?

  (生:“泻”、“浮”、“洗”、“笼”、“画”

  泻:月光充沛,从高处落下

  浮:雾十分轻,扩散慢

  洗:花颜色十分洁白,鲜润

  笼:朦胧不可捉摸

  画:具有创造性的美感)

  分析的很好,朱自清不愧为语言大师,精练的动词,传神地写出景物的特点文章还连续用了三个比喻各突出月光的哪些特色?

  (生:“月光如流水一般”,这里刻画了月光流动、明净的样子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奶中洗过一样”,写出了月色中叶、花呈现出洁白、鲜润的特点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写出月光照射下的叶和花的朦胧之美

  月光在灌木丛中和杨柳上的投影为什么一个用“黑影”,一个用“倩影”?

  (生:因为灌木丛浓密,在月光下显得黑糊糊一片杨柳条稀疏,在月光下显得很美,这两个词准确写出了不同形象的特点)

  “月光”与“小提琴”有何共同点?如何体会这句话?

  (生:这里运用通感把视觉和听觉沟通起来,它们的共同点是月色有明有暗,光与影相互配合,琴色有高有低,有急有缓,两者都给人以和谐的感觉,)

  第5段着力描写月色,先是正面写,后是反衬,光与影相互衬托,月色美与荷塘美巧妙结合,明与暗十分协调通过比喻、博喻、通感等修辞手法,描绘了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而作者苦闷的心绪,也在这迷人的景色中暂时得到了解脱

  第6自然段

  下面一段写荷塘四周的月色,以树为中心对象,还写了远山,灯光、蝉声、蛙声等等

  文中“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什么意思?

  (生:这说明苦闷与寂寞的心情,又涌上作者的心头,所以热闹

  一点也没有感染他,作者由欣赏静静的美的同时,又回到了淡淡的哀愁)

  (四)巩固新课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美的景、美的情,其特点是月色与荷塘交叉,动的刻画与静的刻画相互交错,情与景交融,形成一副素雅、朦胧、静美的画面表现作者忧与喜的矛盾心态,抒发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感情

  (五)再次欣赏重点片断

  同学们一起体会月下的荷塘,塘上月色的美景,深入体会作者淡淡的哀愁齐读第4、5自然段

  媒介显示:月下荷塘图,背景音乐

  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散文情景的交融,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体现,下面我们就来实践一下,写一个抒情小片断—《雨中校园》

  (六)课堂小练笔

  媒介显示:作文《雨中校园》要求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片断(字数300字左右)

  例文:天空在不知疲倦地下着雨,朦胧的雨雾将整个校园轻轻地遮掩了在这雨雾中,好像一切都那么遥远、渺茫,就像从浓雾里传来的笛声漆黑的山林里飘出的鸟鸣声,悠远而又让人神往此时,唰唰的雨声,错综而热烈,深沉而和谐

  (七)布置作业

《荷塘月色》的公开课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一、分析、揣摩《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精练优美的语言,体会贴切、生动的比喻表达效果及其他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掌握《荷塘月色》刻划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通过学习,体会《荷塘月色》的神韵。

  教学重点:

  1、揣摩细腻的,具有特色的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

  教学难点:

  1、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找出作品中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2、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课前思考:

  1、认真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试给本文分段。

  2、试分析作者是根据什么线索来组织此篇文章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初中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作者眼中的荷花是高洁、朴素、庄重的,我们可以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两个句子体会得到。不知道同学们眼中的荷花是怎么样的呢?大家在月色下欣赏过荷花吗?有没有曾经觉得月色下的荷叶像舞女的群,荷花像明珠、像星星、像刚出浴的美人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欣赏一下那月色中的荷塘,月色中的荷花,并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看一下作者通过描写荷塘,有没有反映出《爱莲说》中出污不染、洁身自好的情操。

  二、解题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夜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三、写作背景

  朱自清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向往过俄国十月革命,后来也投身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革命处于低潮,蒋介石、汪精卫的*暴行激起*党人和广大革命人民的奋起反抗,同时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谴责。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他不满于*派的血腥屠杀,但因受阶级的局限,没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只能用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和反抗,而写出此篇文章。

  四、课文解读

  通过预习,同学们能给课文划分层次吗?能讲出划分的原因吗?

  全文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

  第二部分(2~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

  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

  分析课文:在分析的过程中,同学们注意找出作者写作的线索。

  第一部分(1)

  1、“颇不宁静”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家里有矛盾?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作者面对黑暗的现实,希望反抗,但是又没有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希望解脱却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不是家里的矛盾,“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这里明显可以看见孩子安详地谁着,妻子在哼眠歌,一切都很安静,很温馨;在“带上门出去”中的“带”,有轻轻地将门从背后掩上,动作轻柔随意,保持环境的宁静。假如是有矛盾的话,关门是就不会那么轻,体现作者对家人的关心。

  2、第二句可以看到作者希望排泄自己苦闷的心情,使自己心情得以*静。作者想起荷塘,给下文游荷塘埋下了伏笔。

  3、“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这句从“已经听不见了”和“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体现了环境的宁静,更反衬出作者的“颇不宁静”,促使作者希望借助宁静的环境,而得到心里的宁静。

  【小结】本段中的“日日、渐渐、迷迷糊糊、悄悄”这写叠词,产生一种韵律美在语音的延长中,语意与情感也是绵绵不绝,令人回味的。

  本段有一句是全文的文眼。含义:“文眼”是揭示全文主旨的点睛之笔,也是组织散文结构的重点线索,是散文艺术构思的焦点。

  哪一句是全文的文眼呢?————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第二部分(2~6)荷塘的月色(文章的主体)

  这一部分是按什么线索来写的?试把它整理出来。

  路上(2-3段)——月色下的荷塘(4段)——荷塘上的月色(5段)——荷塘四周(6段)

  第二段

  1、小路有什么特点?作者在这一段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小路的呢?

  曲折、幽僻、树多、寂寞是小路的特点,曲折和树多构成幽僻的重要条件,幽僻又引出了寂寞。

  作者用了对比的手法描写。白天(少人走)和黑夜(更寂寞)对比;没有月光(阴森森)和淡淡月光(很好)对比。

  2、作者为什么用对比的手法来衬托月下的小路呢?作者就说“这条小路很少人走,加上又许多树,显得阴森森的,当有月亮的晚上就很好”,不就可以了吗?

  这是关系到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作者通过对比就会更显得当天晚上的宁静与自己内心的寂寞。后面两句更通过对比,更显现出特殊的环境中的特殊的氛围,特殊的心情,“淡淡的月光”有一种朦胧感,这种氛围把以往阴森森的阴冷气氛打消,更能体现作者当时的心情。

  3、作者在描绘景物时用了哪些叠词?景物的色调是怎样的?流露了怎样的心情?

  蓊蓊郁郁、阴森森、淡淡;淡淡,朦胧的感觉;作者这里没有用上热烈、激昂的色调,突出他的淡淡的哀愁。

  第三段作者去荷塘的感受。

  1、若把“踱”换成“走”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心里若有所思,若有所感,走路时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慢条斯理,脚步井然有序,“踱”的这些性质,更能体现下面的“天地好像是我的”,作者在享受这一片自由的世界,在幽闲、超然中,淡淡三哀愁在若隐若现。若换成“走”字,则缺少了情景融合的神韵。

  2、联系上下文,理解“*常的自己”是怎样的?现在的自己又是怎样的?

  *常的自己苦闷、彷徨、想逃避又难以超然;我们从下面可以看到,自己现在是自由的人。

  3、从现在开始作者开始发生了变化,本段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心情产生了变化,并且得到暂时的解脱的呢?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里作者借助了宁静的小路,宁静的塘岸,开始排除烦闷、彷徨的心情。月色淡淡独步塘岸,似乎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作者成了一个“自由的人”。

  作者真是一个“自由人”吗?

  作者这里写得很超脱现实,应该说这是作者内心所渴望而在现实达不到的。越是超脱越是自由,便越显出作者在现实中的苦闷,在现实上作者并自由人。

  4、“这是独处的妙处”这一句回应了上面的“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中的“爱独处”。

  5、“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中“妙处”和“受用”两个词,可以表明作者的`心情有何变化?

  从淡淡的哀愁到淡淡的喜悦,作者的心情开始融进了荷塘中。

  【小结】这一段作者的心情开始得以解脱,从淡淡的忧愁到淡淡的喜悦。

  第四段月色下的荷塘

  1、“弥望”——充满视野,满眼。“田田”——多,连绵不绝。

  2、第二句,采用了比喻,舞女的裙。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相似,这个比喻是“多边”的,即它不仅表达了“荷”的高贵,还传达出它的标志,典雅,圣洁,飘逸,灵动,清峻等魅力,使叶子产生了动感,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具体。

  “亭亭”与前面哪个词相呼应?

  与“高”相呼应,因为叶子出水很高,才能清晰地看见叶子舒展的样子,作者才会联想到舞女的裙。

  3、“层层”——高低有序。

  4、“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本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拟人;拟人的运用可以回应上面的“舞女”,荷茎象舞女,叶子象舞女的裙,而花便象舞女的容颜,这样把整个舞女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5、“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本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格,为什么把荷花比喻成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呢?

  月下的荷花白而光亮,而且是“零星地点缀着”的,与“一粒粒”的“明”珠相似;白花“点缀”在“层层的叶子中间”,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碧天”里的“星星”相似;荷花是“袅娜”、“羞涩”而且是白而亮的,其神态与色泽都与刚出浴的美人相似。

  上面作者通过叶子、花,描绘了荷塘的形态美,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荷塘的动态美。

  6、点理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把“清香”比喻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里作者使用了几种感官感觉?

  清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上的感觉。歌声是细柔飘忽,婉转渺茫的,荷香是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这两种感觉有相似之处,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味,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变换欣赏角度,造成感觉的转移。

  这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把一种可感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可感的形象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通感”。所以这句话作者同时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7、“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中的“颤动、闪电、霎时、穿过”等词,传神微妙地写出了微风过处一刹那间,荷塘的整体形态,往往不被人注意的动态。这是作者观察仔细,用词的精妙之处。

  8、“一道凝碧的波痕”,就给人一种船航行留下的痕迹的感觉,作者表达得生动传神。

  9、“脉脉的流水”怎样理解?

  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象深含感情,表现流水的静态美。

  “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是因为静静的流水更反衬出,动态中的叶子的美的姿态。

  【小结】从形态、动态、静态多个角度来反映荷塘的美。

  作业:

  1、分析5~8段作者感情的变化。

  2、分析7~8段作者写江南旧俗的作用

  第二课时:

  第五段荷塘上的月色

  本段有三个动词用得很形象生动,使一切的事物都充满了动感。“泻”、“浮”、“洗”。

  1、第一句写月光泻在叶子和花上,能把“泻”改为“照”吗?

  前面写“月光如流水一般”,当看到“照”字你不会想到流水,而“泻”字唤起了人们对流水的想象,巧妙地写出月光流动轻柔的情态,化静为动,有一种自上而下的动感和立体感,这具有一种恬静的力度美。“照”字就显不出这种效果,只有呆板,*淡。

  2、若把“浮”换用“飘”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浮”描写出青雾与叶花既互相贴近互相映衬又若即若离的层次感和动感,又可描写出青雾似动而静、似静而动的轻柔含蓄之态;“飘”虽与“薄薄”相呼应,但既“飘”便“散”、便“逸”,虽有轻柔之态而无含蓄静谥之美,而且“雾”之所以“青”是因为雾贴近田田、密密的叶子而成,飘高飘远了,便无“青”的感觉。

  3、“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中的“牛乳”、“轻纱的梦”,回应了第二段中的淡淡的月光,把叶子和花都蒙上了一种朦胧的诗意,也显示作者淡淡的喜悦。用“洗”能理所当然地把叶子、花更淡淡的月色和薄薄的轻雾联系起来,“薄薄的轻雾”也成为了“牛乳”、“轻纱”。

  4、“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句再一次强调了淡淡的月光,一切显得朦胧,作者说“这恰是到了好处”是因为这样的景色恰是符合了作者但是淡淡的喜悦心情。

  5、下面是通过树来描写月色的。

  灌木——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杨柳——稀疏的倩影

  这里用了反衬的手法来描写月光。

  6、“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中的“画”说明树影的错落有致、浓淡和谐是恰到好处的,象是出自名画家之手,也让读者更易联想和想象到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

  6、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了联想?

  运用了比喻和通感(视觉与听觉的呼唤)。写出了光与影虽不均匀,互相交叉,如名曲中的高、低音。却和谐如名曲,光与影融为一体,荷塘与月色融为一体,心境与物景融为一体,整个天地浑然一体,如梦似幻,如诗如画,一切融为名曲。作者心中流露出的依然是淡淡的喜悦。

  【小结】作者从正面和侧面描写荷塘上的月光。

  第六段作者的视线由荷塘内部扩展到荷塘四周。

  1、“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重重围住”,写出了树的多,并且有层次,与前面的“幽僻”相照应。

  2、下面作者从树色、树姿和树梢上的远山来写树,虽然写出了一种朦胧的意境美,但是这里却开始隐隐约约地表达出阴暗、沉郁的色调。我们可以从这些词看出,“阴阴的”,“烟雾”,“隐隐约约”。

  3、最后两句,从“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这些微弱的路灯光联想到“渴睡人的眼”,作者巧妙地把景的描写回复到人的描写。作者上面是沉浸在一片宁静当中的,但是现在热闹的蝉声和蛙声打破了周围宁静的环境,它们的声音惊扰了荷塘和作者的超然、宁静的境界,使作者脱离了“另一个世界”不再是“自由的人”,而又回归到寂寞,终于发出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叹。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又从淡淡的喜悦转为淡淡的忧愁。

  4、文中用了两个“漏”字的作用是什么?

  借用月光、灯光衬托四周的灰暗,表现作者当时的心情。

  【小结】从这一段开始,作者的心情又发生了变化,从淡淡的喜悦转为淡淡的忧愁。

  第二部分着重写荷塘月色的优美景象。有勾勒,有细描,有渲染,有衬托,灵活多样,井井有条。特别是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有神韵,流露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与苦闷。

  第三部分(7~8)江南旧俗引起的思乡之情。

  1、作者为什么会“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呢?

  “颇不宁静”的心情在梦境般的荷塘岸边没有得到排遣,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情景,就想靠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怀念来解脱。(作者的故乡在江南)

  2、面作者描绘了江南采莲的具体情况。作者说这是一个“热闹”和“风流”的季节,并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描写当时“嬉游”的光景。

  《采莲赋》译文:漂亮的少年,美貌的少女,心心相印采莲去。首船头来回转,交杯频递笑把爱情传。桨板轻摇水草紧绊,船头微动浮萍才分开。姑娘身材多窈窕,白绸衫儿束细腰。情意绵绵难分割,恋恋不舍把头回。春末夏初好季节啊,叶儿嫩花儿开。撩水逗乐笑微微,怕水珠溅身弄湿衣。忽然又觉船儿斜,急忙收起绫罗裙。

  3、采莲的场面在作者心中又是“另一个世界”,又是一个“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世界,作者有没有被这种光景所感染呢?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

  没有。“可惜现在我们早已无福消受了,”依然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再一次发出感叹。

  4、《西洲曲》本是用来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作者却借用来表达什么感情?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

  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情,可以从“这到底使我惦着江南了”看出。

  作者从古诗词中对采莲的描绘,然后再收回到眼前,发出“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缺憾。由此极自然地牵动出“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种思乡的哀愁。这种乡愁正是作者当时面对黑暗现实苦闷彷徨,无所适从,欲超然又想挣扎,而面对荷塘,作者派遣不到自己的忧愁,现在就借思乡来派遣。作者当时这些矛盾心情在作品中的投影,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和对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

  5、“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表明了作者陶醉在宁静之中,极不情愿回到现实。

  作者从荷塘回到家里,心绪如何?

  作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不宁静,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恍如一梦。

  【小结】作者第三部分巧妙地运用了《采莲赋》和《西洲曲》中采莲的情景,反衬出自己的思乡之情,更衬托出作者当时的淡淡的忧愁的难以解脱,“猛一回头”回到家,又把自己的心情引向了低潮,一切都回复现实,作者又开始彷徨苦闷起来了。

  【全文总结】本文根据作者的游踪,可以引出一条线索。

  带上门——小路——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四周——江南旧俗、回家

  (空间线索——明线)

  还有没有其他线索呢?

  开始作者的心情“颇不宁静”,觉得苦闷、彷徨(心情的一个低潮);在刚开始慢步小路时,作者显示出淡淡的忧愁;由于小路的宁静,使作者进入了梦境一般的“另一世界里”,作者有意地把自己置身于超脱现实的环境中,“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里可以显现出作者的心情由淡淡的忧愁转化为淡淡的喜悦。然后,随着作者的立足点的变化,心情也发生了变化。作者在欣赏月色下的荷塘好荷塘上的月色时,淡淡的喜悦更加强烈(这里是作者心情的高潮),之后当作者看见荷塘四周没精打采的路灯光和热闹的蝉声和蛙声,反衬出作者的苦闷和淡淡的忧愁。然后借助江南的旧俗和他的思乡之情,解脱自己的苦闷,但是“无福消受”,最后回到家还是回到会现实,心情依旧“颇不宁静”(在一次回到心情的低潮)

  导出:暗线——情感

  颇不宁静——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愁——思乡愁——不宁静

  结构自然严谨。写景层次分明而富有特征,朦胧的景色与淡淡的喜悦和哀愁交融在一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凝练而传神。运用比喻、联想、衬托等手法把景象表达得极其真切而富韵味。

  板书设计:

  一(1)缘由:颇不宁静想起荷塘带上门

  二(2~6)荷塘月色

  曲折、幽僻、树多、寂寞

  淡淡的忧愁路白天(少人走)——夜晚(更寂寞)对

  没有月光(阴森森)——淡淡月光(很好)比

  上另一世界、自由的人

  妙处、受用

  荷田田、层层(多)

  叶高、亭亭(美)形

  月荷白(色)态

  色花袅娜、羞涩(态)美

  下明珠、星星(光)

  的荷香渺茫的歌声动

  淡淡的喜悦荷荷像闪电、霎时(快)态

  塘波凝碧(色)美

  荷水脉脉(态)——静态美

  荷从月色如流水、泻正

  塘的角度青雾:薄薄、似牛乳、似轻纱面

  上从景物叶子与花:似梦

  月的角度树影:黑影、倩影侧

  色光与影:不均匀、和谐、如名曲面

  树:重重、阴阴(沉郁)

  淡淡的忧愁四远山:隐隐约约

  周灯光:没精打采

  蝉鸣、蛙叫

  三(7~8)江南旧俗回家

  不宁静江南采莲思念故乡回到现实

《荷塘月色》的公开课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学习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知识目标:本文构思精巧。意境优美。语言清新,学习体会本文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判断什么是通感,体会本文比喻的妙处所在。

  二、教学重点:

  1、通过4-5段赏析,欣赏意境美,品味语言美。

  2、理解作者在动荡的年头彷徨于苦闷中的心境和作者在特殊年代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1、作者之所以有“颇不宁静”心情的原因。

  2、作者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作者及时代背景,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散文,它结构精致,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板书题目)

  二、作者介绍(略)

  三、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当时蒋介石叛变革命,*革命处于低潮,蒋介石、汪精卫的*暴行激起*党人和广大革命人民的奋起反抗,同时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谴责。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他不满于*派的血腥屠杀,但因受阶级的局限,没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只能用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和反抗。《荷》正是通过“我”在荷塘月夜的独步、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时代的政治低下寂寞、苦闷、彷徨无路的情绪和出污不染、洁身自好的情操。

  四、整体感知

  学习写景散文,首先要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景什么情,怎么写的。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结构内容。文章可以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想起荷塘。写出游的时间、地点和缘起(心不静)。

  第二部分:(2-6)夜游荷塘。

  1、(2-3)去荷塘的小路,勾勒荷塘轮廓,写我路上的思绪,表达求静的愿望(求静)。

  2、(4-5)写月下荷塘及荷塘月色的奇景(得静)。

  3、(6)写荷塘四周及远景(出静)。

  第三部分:(7-完)荷塘归来。

  文章的4,5,6三个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行文层次清楚,写景形象生动:先写荷塘,继写月色,后写荷塘四周。作者的观景角度富于变化:从*观到俯视,从细察到鸟瞰;由近及远,从里到外,层层铺陈,使整个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传神的勾勒出了月夜荷塘的风采,给人如临其境

《荷塘月色》的公开课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

  1、品味语言,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

  2、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方法:

  通过听录音、默读,让学生读文入境。

  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品味作品语言。

  通过提问思考讨论,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计划采用六个步骤自读感知,思考提问,查阅信息,讨论交流,熟读成诵,存疑留问,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存疑留问放在课外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读感知,学生思考提问,学生查阅信息,学生讨论交流,学生熟读成诵。教师在这过程中主要起引导点拨的作用。

  一、自读感知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整篇课文,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初步把握作品的基本结构框架和作者的感情。

  首先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借助注解和词典,弄清以下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幽僻、蓊蓊郁郁、弥望、袅娜、宛然、凝碧、斑驳、峭楞楞

  借助注解和词典读懂《采莲赋》。

  其次给文章八个小段标上序号,找出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找出文章抒情的语句。

  明确:

  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是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

  文章主要抒情的段落是第三段。

  文章抒情的语句主要有:

  第一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第二段: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常的自己,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便觉是一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第六段: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第七段: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第八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再次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下来,注意段落之间的联系。

  明确: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于是就想去看看,沿着荷塘的路*常是有些怕人的,但今晚却很好,我可以享受这无边的荷香月色。荷塘月色的确很美,月光下的荷塘美景清幽淡雅,荷塘上的迷人月色朦胧和谐,令人心醉。荷塘四周非常幽静,只有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最热闹,而我什么也没有。忽然又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那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巳无福消受了。采莲令我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回到了家里。

  二、思考提问

  首先学生再次仔细阅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有必要深究讨论的问题。

  学生先后提出如下一些问题:

  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爱热闹也爱冷静的双重性格?

  课文第五段,写月光用泻不用照一铺,其好处是什么?

  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

  第四段景物描写,为什么叶子写得多?

  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心里颇不宁静表现了什么?

  第五段酣民、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层含义?

  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写采莲的事情?

  作者为什么会由光和影联想到名曲?

  第六段写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为什么会如此伤感?

  《荷塘月色》为什么如此出名?我好像看不出它的好处。

  其次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上述问题,重新整合。

  第一类问题是关于文章主旨、作者思想感情的问题。

  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爱热闹也爱冷静的双重性格?

  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

  心里颇不宁静表现了什么?

  第二类问题是文章局部的细节问题。按照文章先后依次罗列如下:

  第四段景物描写,为什么叶子写得多?

  课文第五段,写月光用泻不用照铺,其好处是什么?

  第五段酣眠、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层含义?

  作者为什么会由光和影联想到名曲?

  第六段写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为什么会如此伤感?

  第七段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写采莲的事情?

  第八段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第三类是关于对本文的评价的问题。

  《荷塘月色》为什么如此出名?我好像看不出它的好处。

  三、查阅信息

  针对上述问题请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或上图书馆查阅资料。

  四、讨论交流

  首先讨论第一类问题,即关于作者思想感情的问题。

  教师提示,要搞清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的问题,首先要搞清为什么作者会颇不宁静,这必须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必须联系作者自身来看。学生交流上网查阅的有关资料。明确:

  (一)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华,串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地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入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二)时代背景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在此之前,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静的。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心里颇不宁静表现了什么?

  明确:《荷塘月色》表现了作者为国家民族命运而焦躁不安的矛盾心情,既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也表现了他不愿意投身革命,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弱点。这是他当时的真实心态的反映。

  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爱热闹也爱冷静的双重性格?

  明确:因为这是作者性格的真实写照,也是因为当时作者这种矛盾心态非常强烈。

  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

  明确:作者主观上想通过游览荷塘*息一下自己不宁静的心态,客观上确实在观赏月色下荷塘、荷塘上月色的时侯,作者完全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但是很快又回归不宁静,又重新忧郁起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就是他不宁静的表现。

  其次讨论局部细节问题。

  第四段景物描写,为什么叶子写得多?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第四段,看作者依次写了什么?又是怎么写的?

  明确:先写茂密的荷叶,次写多姿多态的荷花以及阵阵传来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和脉脉的流水。本段是按照驻足观察的顺序,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来写的。本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写静物,叶子像舞女的裙,静中写动,写出了动态美。花袅娜羞涩,像人一样娇美,写出了静态美;像明珠星星,则写出了荷花在想象中的光华。花香像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激活了读者的美好想象。第二层写动态。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给读者以不同的感觉。

  之所以叶子写得多,是当时当地景物的实际情况。作者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由此可以看出本文景物描写的特征,本文的特点是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第四段没有直接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月光的照耀下,月光之下,荷花也是银白色的,这是它和明珠星星的相似点。写荷花的香味,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处飘来的歌声一样动人心怀,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如在嘈杂的白天,绝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阅读第五段,思考本文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明确:作者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下面,一个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文章似乎仍在写荷叶、荷花,其实不然,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又如文章写黑影和倩影,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所以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课文第五段,写月光用泻不用照铺,其好处是什么?

  解答这个问题,不妨请学生把照和铺字代人句中读一遍,学生就知道了。

  明确:泻是承上面比喻句如流水一般而来的,泻字有向下倾的势态。照和铺字就没有这个效果。

  第五段酣眠、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层含义?

  明确:酬民比喻朗照,小睡比喻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至于它的深层含义应该联系作者的心态来看,他不希望过于激烈的行为,他喜欢一种*和的心态,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他做不到投笔从戎,他要寻找安宁*和的生活。对景物的喜好折射出作者的心态。

  作者为什么会由光和影联想到名曲?

  明确:这是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光与影是视觉形象,作者却用听觉形象来比喻,这就是通感的一种,其相似点就是和谐。第四段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歌声一样动人心怀,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有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这也是通感,把嗅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就是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

  第六段写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为什么会如此伤感?

  明确:作者想寻找美景,使自己宁静,*息自己矛盾的心态而不得,当然伤感。

  第七段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想起采莲的事情?

  明确:以采莲的热闹衬托自己的孤寂,且荷莲同物,作者又是扬州人,对江南习俗很了解。

  第八段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明确:一方面有照应文章开头的作用,但主要目的还是以静写动,以静来反衬自己,心里的极不宁静。心里的不宁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澜。全篇充满着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社会的动荡与荷塘一隅的寂静,内心的动荡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立统一,文章开头心里不宁静,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趋于心静,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宁静的现实中来,也形成对立、转化。

  再次讨论本文的评价问题。

  《荷塘月色》为什么如此出名?我好像看不出文章的好处。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完全陶醉在作品的意境之中。这个问题不必回答。

  五、熟读成诵

  要求学生背诵第四、第五、第六段。

  教师要求学生诵读时要把握好感情的度,以含蓄为主,内在情感要丰富,表现出优美的韵味,语速宜缓,节奏分明。

  六、存疑留问

  给学生一个探究的题目让他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在《荷塘月色》里,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超越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朱自清的一个梦。说说你对这个梦的理解。

《荷塘月色》的公开课教学设计5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

  披情入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诗中“月”的意象及其含义。

  1、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在这里,“月”成了诗人排遣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的一种载体。

  2、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这里,“月”成了词人表达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载体。

  3、那么,在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里,“月”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二、理出心情(披情)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表现作者心情发展变化的语句。

  2、请三至五位同学说说自己找到的能表现作者心情发展变化的语句。

  3、教师归纳总结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郁闷)──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开朗)──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重新陷入郁闷)──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又引出新的郁闷)

  如果我们把作者的郁闷当作心情发展变化的一个低点,把作者的开朗当作心情发展变化的一个高点的话,那么,上面的过程可以图示为

  这样来安排心情发展变化的线索有(使行文富有曲折变化)的作用。

  导致作者这些心情发展变化的原因分别是(见上图括号中文字)。

  三、领会意境(入境)

  1、作者是如何表现失眠的郁闷心情的?(一是借助对“月亮”的描写表现夜已深。二是借助对“孩子们”和“妻”的描写反衬出“我”的失眠)

  2、作者是如何表现观月的开朗心情的?(一是借助对*时没有月光时路上的景象的描写反衬今晚月光下景色的宜人,从而烘托出自己开朗的心情。二是借助对自己在苍茫的月光下的独特感受的描写来表现独处的妙处,侧面烘托出自己开朗的心情。三是借助对荷塘、月光及荷塘四周的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她们搭配得恰倒好处,进而烘托出自己开朗的心情)

  3、作者是如何表现冷清的郁闷心情的?(借助对“蝉声”和“蛙声”的热闹的描写反衬出自己的“冷清”)

  4、作者是如何表现思乡的郁闷心情的?(借助对《采莲赋》和《西洲曲》的有关内容的回忆来表现江南生活的意兴盎然,从而引出自己的思乡之情)

  5、小结:所谓“意境”,指的是外界的人事景物(客观)与人的思想感情(主观)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这种天人合一、情景交融越是天衣无缝、水*融,散文就越具有美感。《荷塘月色》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它具有一种意境美。

  四、了解作者(知人)

  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大学毕业后,又在浙江台州的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和浙江上虞的春晖中学任教过一段时间。而且在浙江的这一段时间是他人生中的辉煌时期。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他对江南的惦念之情。1页

  后来,朱自清来到了北京,受聘于清华大学。虽然身为大学教授,但是由于子女众多,家庭负担较重,贫困和家庭琐事时时困扰着他。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他夜不成眠的原因,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为何对独处之妙有如此深刻的感受。

  五、了解背景(论世)

  在创作本文之前,作者曾积极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干将。五四新文化运动热闹了一阵子之后,于1925年前后进入了低潮期。对此朱自清必然有所失落、有所彷徨。这一点也曲折地在《荷塘月色》中反映了出来。

  六、布置作业

  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月色的段落,在熟读的基础上领会其场面描写的美感。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朱自清散文的场面美。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法。

  教学过程

  一、作业检查

  请三至五位同学朗读自己找到的描写荷塘月色的段落。

  二、初步理解

  1、作者写了月下的荷塘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

  2、集体诵读这一段文字。

  3、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塘上的月色的?

  4、集体诵读这一段文字。

  5、作者写了荷塘四周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

  6、集体诵读这一段文字。

  7、小结:作者用他那支神奇的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荷塘月色图,从而显示出了散文的场面描写的美。

  三、深入理解

  1、作者是借助什么手法把荷塘月色描写得这么成功的?请从课文中摘录有关语句,填出下面表格中的有关内容。

  手法

  描写的对象

  文中的例句

  比

  喻

  出水很高的叶子

  像()

  开放的和尚未开放的荷花

  正如()

  又如()

  又如()

  颤动的叶和花

  像()

  密密挨着的叶子

  宛然()2页

  月光下的叶子和花

  仿佛()

  又像()

  灌木的黑影

  如()

  杨柳的倩影

  又像是()

  阴阴的树色

  像()

  树缝中漏下的路灯光

  是()

  通

  感

  微风中的荷香

  仿佛()

  塘中的月色

  如()

  拟

  人

  打着朵儿的荷花

  田田的荷叶

  叶子底下的流水

  荷塘边的杨柳树

  树缝中漏下的路灯光

  2、小结:要写出场面的美,运用比喻、拟人和通感的手法是十分必要的。

  3、集体诵读这三段文字。

  四、布置作业

  从你所接触的文学作品中,找到并摘录运用通感的表现手法的句子三至五个。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教学方法

  咀嚼品味法。

  教学过程

  一、作业检查

  1、请五至八位同学说一说自己摘录的运用通感的表现手法的句子。

  2、教师点拨: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其与比喻的区别在于通感的比喻感觉互通的。如“荷香”(嗅觉)仿佛“歌声”(听觉),“月色”(视觉)如“名曲”(听觉)。

  二、咀嚼语言

  理解语言之美需要咀嚼。所谓“咀嚼”,就是反复地比较:同样一个意思,可以用哪些词句来表达,作者为什么取此而舍彼,用彼词句有什么不妥,用此词句有什么妙处,等等。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例子来“咀嚼”一下。

  1、“这是一条幽僻的路”一句中“幽僻”如果换成“幽静”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幽僻”既有“幽静”的意思,又有“偏僻”的意思,而“幽静”只能表达一个意思。“幽静”只有在心情悠闲自在时才能体会得到,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而此刻作者的心情并不悠闲自在。“幽僻”尤其是“僻”恰倒好处地衬托出了作者孤独郁闷的心情)

  2、“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一句中的“踱”与“慢步”的意思相近,作者为什么不用“慢步”而用“踱”?(“慢步”只能表现动作的速度,“踱”既能表现动作的速度,也能表现做动作时的心情。“踱”与作者心情转为开朗相适应。“踱”又与下文“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相照应)

  3、“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一句中的“且”与“就”意思相近,作者为什么不用“就”而用“且”?(“且”除了“就”的意思之外,还有“暂且”的意思,表达的意思比“就”要丰富。“且”说明荷香月色带给“我”的欢愉只是片刻之间的,这与下文作者的心情重新进入郁闷相照应)

  4、“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句中的“泻”表达的其实就是“照”的意思,作者为什么不用“照”而用“泻”呢?(因为作者已经把“月光”比作“流水”了,“流水”是只能“泻”而不能“照”的)

  5、“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句中的“浮”表达的其实就是“升”的意思,作者为什么不用“升”而用“浮”呢?(“浮”和“升”都能表现“青雾”的动作,但在高度上有区别:“升”让人感觉“雾”很高;“浮”让人感觉“雾”很低,低得与荷叶的表面相*)

  6、“(灌木的黑影与杨柳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一句中的“画”表达的其实就是“留”的意思,作者为什么不用“留”而用“画”呢?(由同学们讨论后得出结论)

  三、品味语言

  理解语言之美还需要品味。所谓“品味”,就是深入地思考:作者选用某一个词能起到怎样的表达作用。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例子来“品味”一下。

  1、“悄悄地披了大衫”一句中的“悄悄地”有什么表达作用?(说明动作很小心,作者不愿惊动家人)

  2、“轻轻地推门进去”一句中的“轻轻地”有什么表达作用?(说明动作很轻,作者不愿惊动家人)

  3、“路上阴森森的”一句中的“森森”有什么表达作用?(用光亮的“暗”衬托出“我”郁闷的心情)

  4、“虽然月光还是淡淡的”一句中的“淡淡”有什么表达作用?(用月光的“淡淡”来衬托喜悦的“淡淡”)

  5、“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一句中的“田田”有什么表达作用?(突出叶子长得茂密)

  6、“(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一句中“粒粒”的重复有什么作用?(由同学们讨论后得出结论)

  7、“荷塘的四周,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一句中“远近”“高低”的重复有什么表达作用?(由同学们讨论后得出结论)

  四、布置作业

  下面是朱自清先生《一封信》中的一段,请你对其中加点的词语进行咀嚼和品味。

  我对于台州,永远不能忘记!我第一日到六师校时,系由埠头坐了轿子去的。轿子走的都是僻路,使我诧异,为什么堂堂一个府城,竟会这样冷静!那时正是春天,而因天气的阴薄和道路的幽寂,使我宛然如入了秋之国土。约莫到了卖花桥边,我看见那清绿的北固山,下面点缀着几带朴实的洋房子,心里顿时开朗,仿佛微微的风拂过我的面孔似的。到了校里,登楼一望,见远山之上,都幂着白云。四周全无人声,也无人影,天上的鸟也无一只。只背后山上谡谡的松风略略可听而已。那时我真脱却人间烟火而飘飘欲仙了!后来我虽然发见了那座楼实在太坏了:柱子如鸡骨,地板如鸡皮!但自然的宽大使我忘记了那房屋的狭窄。我于是曾好几次爬到北固山的顶上,去领略那飕飕的高风,看那低低的、小小的、绿绿的田亩。这是我最高兴的。

推荐访问:荷塘 旧事 教学设计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10篇】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1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100字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