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4-05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测评改革思考

|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关于21世纪人才技能框架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兴起,核心素养成为了我国教育界的热议话题。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基础上,基础教育各学科提出了本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程晓堂、赵思奇(2016)介绍了待颁布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框架将成为基础英语教育课程教材、教学和评价新一轮改革的最重要参照。其中,作为调控课程实施质量的测评领域倍受关注,如何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念,重构基础英语教育的测评体系,将面临新挑战。本文将从历时沿革、现实状况、改革思路三个维度展开讨论,具体地,首先厘清我国基础英语教育测评领域的发展历程,以期更好地理解现阶段改革方向,然后分析当前测评的现状,最后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提出在中小学进行质量监测、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中考、高考等领域进行新一轮测评改革的思路。

历史沿革

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测评领域的历史沿革,本部分将选取国家教育评价政策、课程大纲和高考变革三个对课程实施起关键作用的维度展开述评。

1. 国家教育评价政策

国家教育部和考试中心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布一些与中小学考试评价相关的文件,这些政策文件很大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现状、人才培养观、课程观、教学观等。总体上,以1978年改革开放起算,国家教育评价政策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时期: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中期、新课改时期和核心素养时期。

(1)改革开放初期 (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测评的文件极少,且均没有具体到学科,很难找到与英语测评相关的指导意见,较多的是宏观上的指导性文件。例如:1978年出台的较有影响的是《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这些守则实际上也是这个时期各级各类学校进行学生的整体教育评价的标准,是学生评价的重要依据。但这些守则显然未能针对学生学业评价,比较宽泛。再如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体制改革的目的和对人才的要求。对人才的要求,其实就是教育的理念,它直接引领着学校评价工作的走向。总体上,这个时期较显著的特征是:国家改革开放,百业待兴,智育被认为是教育的第一要素,学校考试以纸笔考试为主,考试的目标主要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改革开放中期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

在改革开放中期,国家越来越重视学校测评工作。1990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在普通高中实行毕业会考制度的意见》。规定了全国各地到1993年均实行会考制度。这一时期出台了一份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具有纲领性的、里程碑意义的文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21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目标,提出改革教育内容、方法及推行新的学生评价制度。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紧缺,评价选拔功能凸显,应试教育愈演愈烈。部分评价管理权由中央转移到地方,同时地方借鉴先进国际经验积极开展测评改革的探讨。

(3)新课改时期 (2001年至2013年)

第三个时期是新课改时期,从2001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开始。该时期内,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出台,课程目标体系凸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考试测评的关注比以往都多。2000年,国家颁布了《关于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改革的意见》,2001年颁布了纲领性的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2年发布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文件中提出的要求成为该时期开展测评工作的重要导向。2005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中考的目标、内容、实施等提出了具体意见。此外,2004年,国家启动高中课程改革,广东、宁夏、海南和山东四个省是首批进入国家课改省份,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这些指导意见对测评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产生了较大影响。2013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对评价目标做了指引,也就是学校的测评工作要超越学业评价,需要有更宏观的教育评价视角,即评价目标要多维,包括学生的其他素养,包括品德、文化素养等。总体上,该时期的特征是评价领域得到重视,强调评价目标的多维(除传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外,关注学生的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应用等综合素质)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总结性和形成性评价并重,关注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4)核心素养时期 (2014年至今)

教育部2014年颁发了一份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重点提出了三项新的措施。一是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二是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明确质量要求,完善现行课程标准,增强对教学和考试评价的指导性。三是加强学科、学段衔接和配合。随后,国务院及教育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包括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考试的意见》等。从这些意见中可以看出,目前我们的国家的测评是从重视基础到评价目标的多维,再到关注学生的核心能力和必备品格方向发展。

2. 英语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考察测评发展历程的另一个视角是对英语学科国家课程大纲和课程标准的研读。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颁布的教学大纲基本不涉及评价,只用很少文字对“测试方法”做了说明。测试方法指的是传统的纸笔测试,同时也提倡要考查听力和口语。1992年颁布的教学大纲中,关于评价部分称作“考试、考查”,关于“考试、考查”的内容,特别提出了对交际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考查。1993年和1996年的教学大纲和1992年的教学大纲大同小异。2001年出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对于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改革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就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内容标准、课堂教学、测评、教材编写等方面都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和要求。其中,“评价建议”部分,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测评理念,提出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评价既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评价方法应多样,要处理好教学与评价的关系,体现学生主体。

3. 高考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英语学科经历了一个从非考试科目到核心考试科目、计分权重从低到高的过程。此外,英语高考改革一直是我国高考改革的先行科目。英语自1978年进入高考,1979年成绩开始按比例计入总分,1983年成绩全部计入总分,1985年率先在广东省开展标准化考试试验,2000年教育部要求考试增加听力考查,2011年广东省率先举行高考“人机对话”听说考试。2014年9月3日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并确定上海、浙江省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开展改革试点旨在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此外,近年来,高考的题型也从传统的选择题等题型,向更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题型变化。例如:广东省在2007年取消语法单项选择题,采用了语法填空题,颠覆了老师对语法教学的传统认识,对语法教学产生了正面的反拨作用。其后全国卷也取消了语法单项选择题。2016浙江省的高考也初次使用读后续写新题型,凸显了对学生语篇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查。可见,高考的整个发展历程显示了我国基础教育测评理念的不断发展。

总的来说,自2001年课程改革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测评领域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操作指引,整体发展趋势良好,测评目标逐渐多元,方法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重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

现实状况

目前中小学测评领域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第一,过分强调测评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目前不少地区和学校均存在“为考而教”现象,有些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绩效的评价只注重中考、高考成绩,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体系不尽完善。

第二,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比较单一,学生思维能力水平不高。例如:不少高一教师会在期中考试或期末考中使用高三的题型,甚至有些教师在小学测试中已经使用中考题型。此外,目前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现欠佳,以某省高考约68万考生的数据为例,2016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卷)中,第一篇阅读中,第21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但该题难度系数为0.37,显示考生表现较差,不懂得如何以事实推出结论。再如第28题,难度系数为0.30,这道题的答案不能从文章中直接找出,而必须有推断的过程。再如完形填空第41题,难度系数为0.25,52题难度系数为0.19。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对于阅读中的细节问题的考查,即对于低阶思维能力的考查,考生表现不错,但对于考查中阶思维能力的题目,考生表现不理想。

第三,对地方命题质量缺乏监管。以中考为例,可以说,该项考试是一个高风险考试,对考生及其家庭都非常重要。但目前我国关于如何组织中考,还没有具体的指引。对中考的功能,如属于学业水平考试还是能力考试,似乎全国各地还有不同的定位。此外,中考的测试题型也是五花八门,卷内不同题型功能重复,考查目标不清晰,命题质量不高等,各类问题有待解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专家队伍应该对地方命题质量进行科学、系统、及时的监管。

第四,综合素质评价的诚信机制缺失。当前,综合素质评价遇到不少困难,除了技术上要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诚信机制的缺失。如何保证成绩的信度?怎样让家长和学生信服这个成绩是学生的最好的成绩?如何保证师生都不作弊?如何对学生分数进行合理处理?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需要有相应的政策出台指引。

第五,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人员及教师的测评素养不高。基于对468名教师和34名教研员进行的开放式问题问卷调查,发现目前不少教师及考试管理人员的测试素养较低,对测评相关理论认识贫乏,对一些关键问题不清楚解决方法,例如:如何确定不同测试的不同命题要求、理解测试背后的教育理念、测试编制的步骤、题目编写的基本原则和难度控制、测试质量指标的意义的理解和改进方法等。

改革思路

结合测评历史沿革及现实状况的述评,以下将讨论如何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开展测评领域的改革思路。

1.改革领域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基础教育阶段的测评至少有五个重要的测评领域需要进行重新思考和实施改革(见图1)。

目前国内关于英语学科教育质量监测的文献较缺乏。教育质量监测的功能和学校的评价以及中高考的功能完全不一样,教育监测主要是考查整个地区的学生在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方面是否达到了该学段学生该具备的语言素养,其主要功能是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黄丽燕等,2016)。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将引起监测目标和方法的变化。

过程性测评,也称之为形成性测评,目前需要思考如何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通过测评手段促进学生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水平。终结性评价,通常指区域或学校进行的各种阶段性考试,需要根据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要素,结合教材内容,重新思考考试目标和方法。

中考和高考由于其高风险性质,通常对整个基础教育的课程教学产生较大的反拨效应,因而是最需要不断思考和改革的领域。

2. 改革思路

新一轮的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改革,需要着力解决测评目标重构、测评方法优化、测评结果合理应用三个关键问题。

无论是教育监测,还是中高考,还是形成性评价,改革的思路主要包括三大关键环节(见图2)。第一个环节是目标的确定,属于“what”的问题。无论是监测、形成性测试,还是每周的测试小册子,目标确定非常关键,即测试学中的测试构念,测试构念反映了命题者对语言能力定义内涵的理解。例如,在设计听说考试试题时,何为听说能力?设计者的理解不一样,试题设计也就不一样。目前我们需要参照学科核心素养来确定测试构念。第二个关键环节是任务设计,属于“how”的问题,即选择什么考试题型作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其语言素养。第三个关键环节是测评结果的应用。

(1)目标确定:测评构念体系的重构

国家考试中心最新发布了“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姜钢,2016),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一体四层四翼”评价体系指出,高考的目标首先是立德树人,让学生通过准备考试、参与考试的过程得到发展,然后才是选拔功能,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导向作用。高考的考查目标主要包括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就英语学科而言,以往的测评比较重视对语言能力、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考查,相对于以往的测试实践,日后的测评应凸显对语篇能力、中高阶思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查。例如:可以通过任务,考查学生对语境、语篇模式、语篇手段的理解、分析、判断、迁移和创新能力。

以高考为例,值得大家思考、讨论的问题包括:第一,目前对于思维能力的考查多为低、中阶思维能力,这从考试大纲中可以看到有关要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是否可以补充一些关于思维能力及文化交际能力应用的考查要求呢?如:阅读理解能力主要考查以下六个方面的能力:① 理解主旨要义;②理解文中具体信息;③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④做出判断和推理;⑤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⑥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这六种能力也影响了中考的阅读考试目标,许多地市的中考试题也是参照六种能力来进行的,可见其重要性,但对思维能力层次的考查多以低、中阶(如辨认、理解、概括等)为主,不利于体现高考的选拔性功能。第二,不同的题型使用到的思维不一样,但考纲中基本笼统使用“理解”一词,是否可进一步明晰,以加强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呢?如:我们可以从不同维度对创新思维能力进行考查,包括如何表达想法,如何进行假设,如何进行猜测等。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国际的经验改进测评目标的设置。像PISA的阅读测试有三大层级的考查:检索与获取能力、整合与解释能力,以及反思与评价能力的考查。

(2)任务设计:测试方法途径的优化

如何设计任务载体,检测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是新一轮改革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测评任务的真实性、情境化、考查目标的多元化、任务对考生认知思维的挑战程度、考生语言产出预设的合理性等,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以笔者设计的计算机辅助中考英语听说考试为例,包括模仿朗读、信息获取、信息转述及询问三大部分。主要特点:首先,考试体现听说的现实生活情境,如信息转述题,要求学生边听边看以构思图呈现的笔记,然后进行转述。又如,要求考生听完信息后,根据所听内容,进一步追问另外一些未知信息。此外,重视对不同层面的思维能力考查。例如:复述题考查了概括、分析、分类、比较等能力。询问信息题加强学生质疑意识,提高提问能力,一定程度上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再以剑桥大学外语考试部组织的思维考试(TSA)为例(见图3)。如:对于一个人的讲话内容,让学生去回答思考“哪些提问可以反映此讲话的内容”,就是从事实到结论的推断。或者反过来,从结论出发,让学生思考要得出这种结论需要要有怎样的事实。这种类型阅读题,在我国的高考题中从未有过深度的考查,值得借鉴。

此外,行为表现评价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评价的主要手段之一。如,针对绘本教学的测评活动,我们可以建立了一个金字塔体现任务对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要求(见图4)。在金字塔最底层是根据阅读内容给读本配图,匹配或者画都可以;然后是描述绘本配图,这主要体现了提取信息的能力;任务设计还可以复杂一些,如要求学生比较老师和学生配图的异同,这就是分析能力的体现,是中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然后,讨论绘本人物,选择最喜欢的绘本人物并解释原因,主要对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查;接着,评价并推荐绘本故事,将绘本推荐给别人,需要说明推荐的原因;最后,续写、改编或者自我制作绘本故事,这是对评价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3)应用结果:促进正面的考试反拨效应

如何合理使用测评结果?如何提升测评对教与学的反拨作用?这些问题是解决了“评什么、如何评”问题后有待思考的另一关键问题。测评结果不应用于学生排名,也不应作为判断授课教师水平的主要依据。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研,是测评结果应用的主要方向。

结语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宣传、学习、解读、讨论等相关活动的开展已有一段时间,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对有关概念及内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细节决定成败,如何进一步把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的课程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价等教育环节中去,还有待深入研究、讨论和实践验证。测评对课程实施质量具有强大的调控功能,发挥好其杠杆作用,促进其正面反拨效应的形成,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Alderson, J.C., Clapham, C. and Wall, D.(1995). 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黄丽燕等. 英语教育质量监测政策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姜钢. 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 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N]. 中国教育报,2016-10-11(03).

许世红. 基础教育学生评价研究[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推荐访问:英语 素养 测评 视角 学科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