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2024-05

人教版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5篇)

| 来源:网友投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  《数与形》教课方案  教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课目的:  P107例1.  A类基础标:学生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5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5篇)

篇一:人教版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

  《数与形》教课方案

  教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课目的:

  P107例1.

  A类基础标:学生察看发现,把这些加数加起来,和就是正方形图中包括的小正方形数,即每边小正方形数的平方。

  B类导学标:使学生经过自主研究发现图形中隐蔽着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

  C类拓展标:使学生在解决数学识题的过程中,领会和掌握数形联合的数学思想。

  教课要点:感觉“形”与“数”之间的关系,培育学生用“数形联合”的思想解决问题。教课难点:在研究过程中累积基本的活动经验,感悟数形联合、概括推理的数学思想。教具准备:课件,正方形若干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引入新课

  xx口算竞赛,揭露并板书课题。

  【设计企图:口算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换学生的学习踊跃性,拉近师生距离并引入新课数与形的教课。】

  二、借形解数(教课例1)

  1/4

  1、察看图形,用算式表示每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2、察看算式,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3、想想:依据这样的规律,下一个算式怎么表示?对应的图形又是什么样的?4、怀疑:全部的算式都能这样计算吗?

  5、议论,报告交流6、课件考证,小结:从1开始,几个连续奇数相加的和就是几的平方。

  【设计企图:经过解决与图形有关的数学识题,使学生关注图形与数学的关系,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让学生经过数一数、想想、议一议,亲历了从“形”到“数”的过程,能直观的发现“形”与“数”的关系。体验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概括总结数的规

  律。】

  7、基本练习8、变式练习【设计企图:联合图形与算式发现计算规律,而且能应用规律来解决一些计算问题。让学生首次体验“形”能直观解说“数”的计算,进而体验成功的乐趣。增添变式练习丰富课时内容,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三、形中找数

  下边每个图形各有几个蓝色图形和红色图形?上边的图形和数有什么规律呢?蓝色是怎么算出来?红色图形呢?能不可以解说此中的道理。假如个数更多时,有没有更快的方法,小组内说一说。

  【设计企图:先让学生直观感知红色和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再离开图形,发现规律,总结提高。】

  四、数形联合

  2/4

  1、找规律,接着画一画2、交流图形和数之间的规律3、想象:第10个图形是什么样子的?4、算一算:第10个图形一共有几个圆5、报告交流,课件演示,认识计算方法6.介绍三角形数与正方形数7、介绍三角形数与正方形数的神奇联系

  【设计企图:让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再总结提高,感觉数与形的亲密联系,感觉数形联合的魅力】

  五、数形联合的实例。1、生试试举出数形联合的例子2、课件介绍数形联合的例子

  【设计企图:合时地介绍一些小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形联合的研究兴趣。经过回想旧知,唤起有关活动记忆,交流本节课与过去学习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感觉到数形联合的学习方法其实

  不陌生,它将向来陪伴着我们的学习。】

  六、全课总结1、生谈感觉2、课件出示华罗庚的话: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量时难入微,数形联合百般好,隔绝分家万事休。3、全课总结

  3/4

  【设计企图:运用华罗庚先生的感悟,让学生进一步感觉数形联合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4/4

篇二:人教版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

  1.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

  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直尺、纸条、回形针、练习本、铅笔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感受长度这个量:

  (1)出示新铅笔、教师书写笔,比一比,谁长谁短?(2)提出新问题:

  铅笔和教师书写笔到底有多长呢?这就要用长度来表示。(板书:长度)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学生看图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长度的。例如:用手

  1

  臂、手指、鞋长、步长等做工具来测量。(2)分别演示:用手臂测黑板长,用手指测课桌面的长边,用步长

  测教室长。记下结果。(3)学生同法操作,记下不同人测的结果。(数与单位齐全)

  (4)思维导向: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测得的长度数据不一样?(5)揭示矛盾问题:每个人所用的测量工具和单位都不一样,故量出的长度也不同。(6)思维导向:要想准确地量出这些东西的长度,应该怎么办?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1)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经常用到的工具是尺子。尺子有很多种,课件简介。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2)这就是我们学生常用的尺子,叫直尺。请你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3)学生观察后汇报,课件展示①:直尺放大图,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尺子上有很多密密麻麻的线,叫刻度线。长些的线都对应着一个数字,从0到20。还有两个字“厘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补充板书:单位。板书:厘米)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1厘米,感受1厘米的长度。

  2

  (1)在直尺上找:①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一找,并把它表示

  出来。②交流得出:在直尺上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刻度1,这

  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③问:除了刚才找出的这段是1厘米,你还能找到哪段是1厘

  米吗?④提示思考后得出:直尺上从刻度1到刻度2、从刻度2到刻

  度3……都是1厘米。⑤感受1厘米的长:用两个手指在尺子上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

  看着两指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脑子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在生活中找1厘米: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到了1厘米,下面找一找,在我们身边还有

  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举例:拿出你的手指在直尺上量一量,看看你的哪个手指的宽

  大约是1厘米?想一想:我们的作业本里哪种格子大约是1厘米宽?

  2、认识几厘米,感受几厘米的长度。(1)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2)指导操作:用左手大拇指尖掐在直尺的0刻度线上,右手大拇指尖掐在2刻度线上。

  3

  (3)两指尖之间是几厘米长?0到3呢?(4)小结:(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5)再操作:掐在4和7上,这之间是几厘米?

  掐在5和14上,这之间又是几厘米?(6)小结:(末端数减始端数的得数就是几厘米。)(7)比划一下10厘米是多长?问:你的直尺是多少厘米长?3、用厘米量。(1)课件展示②测量纸条长的方法:

  两对齐:直尺与长边对齐,不能斜着;0刻度线与纸条左端对齐。

  看刻度: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2)学生实测物体的长,并随机点名回答,防止单位说错。

  板书数量与单位,介绍长度表示方法:几厘米,几㎝。①测量自己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

  同桌互换纸条测量,两人结果一致?②量一量你的新铅笔和用过的铅笔分别长多少厘米。③量一量练习本的长边多长。④量一量你的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几厘米。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一的1-2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和本领?(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

  4

  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时要注意把尺子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

  左端,看右端对准尺子上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五、课堂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一、长度单位

  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直尺、软尺、卷尺、皮尺等)

  长度单位:厘米cm

  1厘米2厘米3厘米7厘米10厘米26厘

  米

  1cm

  2cm3cm

  7cm10cm

  26cm

  5

  (3)两指尖之间是几厘米长?0到3呢?(4)小结:(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5)再操作:掐在4和7上,这之间是几厘米?

  掐在5和14上,这之间又是几厘米?(6)小结:(末端数减始端数的得数就是几厘米。)(7)比划一下10厘米是多长?问:你的直尺是多少厘米长?3、用厘米量。(1)课件展示②测量纸条长的方法:

  两对齐:直尺与长边对齐,不能斜着;0刻度线与纸条左端对齐。

  看刻度: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2)学生实测物体的长,并随机点名回答,防止单位说错。

  板书数量与单位,介绍长度表示方法:几厘米,几㎝。①测量自己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

  同桌互换纸条测量,两人结果一致?②量一量你的新铅笔和用过的铅笔分别长多少厘米。③量一量练习本的长边多长。④量一量你的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几厘米。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一的1-2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和本领?(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

  4

  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时要注意把尺子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

  左端,看右端对准尺子上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五、课堂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一、长度单位

  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直尺、软尺、卷尺、皮尺等)

  长度单位:厘米cm

  1厘米2厘米3厘米7厘米10厘米26厘

  米

  1cm

  2cm3cm

  7cm10cm

  26cm

  5

篇三:人教版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看一看等方式能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大小。2.通过把“几分之一一个一个地累加”等操作体验,学生能初步感知分数加法的计算算理和方法,会简单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计算。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激活旧知。1.说出阴影部分表示的数:师:一一出示1/2、1/4、1/8.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谁来读一读

  生:因为A没有“平均分”。师:嗯,很有道理。那为什么不选C呢?生:因为C是平均分成4份,而不是8份。它表示的应该是1/4。师:是的,这样看来正确的只有B。2.分数大小比较:师:同学们,读了这三个分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分享给同桌吧。师: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看,他们有没有共同的地方?生:他们都取了其中的1份。师:也就是说他们的分子都是一样的。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在这三个分数当中,哪一个是最大的?生1:1/8是最大的。生2:我觉得是1/2最大。师:咦,现在又有两种答案了,一个说是1/8最大,一个说是1/2最大,同桌两人再商量一下,到底谁最大?师:现在你觉得哪个分数最大?生:1/2。师:为什么?生:因为(1/2)它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分的比较少,看起来就大。师:嗯,说的很有道理。那它(1/8)呢?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分的多,看起来就......(小)

  师:由此可见,1/8是这三个分数当中最......生:小的。师:1/2是这三个分数当中最......二、在“一个一个地累加”中,初步体会分数加法的计算算理,会简单计算。师: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取了其中的1份,那剩下一份是多少?生:1/2。师:我将它也涂上颜色,取出来,你想象一下,现在一共有多少了?生1:2/2。生2:2/2。......师:同学们请看,刚才这是几个1/2?(1个),加上几个1/2?(1个)我们在一起来说说看。生:一个1/2加上一个1/2。师:就等于2个1/2,这就是2/2。师:这句话我们还可以简单地写成:1/2+1/2=2/2。师:同学们,这是几个1/4?生:1个。(接着分3次拿出1/4)师:现在是多少了?请你写一写。

  生:2/4。

  师:同学们,2/4是怎样得到的呢?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一个1/4加上一个1/4就是2/4。

  师:简单地写就是1/4+1/4=2/4。

  师:(3个1/4)?你能不能直接写出分数?

  生:3/4。

  师:这个3/4是怎样得到的?

  生:一个1/4加一个1/4加1/4等于3个1/4,就是3/4。

  师:我们一起来写一写算式:1/4+1/4+1/4=3/4。还有别的小朋友

  想说吗?3/4是怎样得到的?

  生:2/4+1/4=3/4。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来看看3/4是怎样得到的?

  A1/4+1/4+1/4

  B2/4+1/4C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

  份,取其中的3份

  师:前两种是同学们想出来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2/8师:怎么得到的?生:1/8+1/8=2/8。(快速地说)师:就用这样的速度说。生:1/8+1/8+1/8=3/8,1/8+1/8+1/8+1/8=4/8,......,1/8+1/8+.....+1/8=7/8。(出示7个1/8)师:现在是多少?生:7/8。师:7个1/8就是7/8。那么现在离8/8还差多远?生:1个1/8。师:是啊,8/8-7/8=1/8。三、计算并延伸。四、课堂总结。

篇四:人教版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

  《集合》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2.在探索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重叠部分的理解。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

  习习惯。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对重叠部分的理解。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验证归纳等方法。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

  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老师还不想告

  诉你们,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二、新课学习1.教学例1.1方法一。师:学校准备从每个班中选几名热爱运动的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为下学期的

  校运动会做准备。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出示第104页表格)

  师: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位同学?参加踢毽的有几位同学?生:参加跳绳的有9人,参加踢毽的有8人。师:那么,参加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几位同学?你会计算吗?学生可能回答;一共有17人,9+8=17(人)。可是,参加这两项活动的没有17人呀。我发现有的人两项活动都参加了。应该是一共有14人参加了,算式是9+8=14(人)。……

  师:到底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有人说一共是14人呢?为什么要减去3呢?生:因为有3个人重复了。生:因为这3个人及参加了跳绳,又参加了踢毽。生:因为跳绳的9人里面有这3个人,踢毽的8人里面也有这3个人,所以计算的时候就不能是9+8=17(人),还应该减去3人,所以是9+8-3=14(人)。生:因为9+8就把这3个人重复算了,也就是多算了一遍,所以要减掉3人。师:同学们的发言真是精彩,报名参加校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呢?生:14人。2.方法二。师:为了能使同学们更方便的看清楚,我们把一项活动演示一遍,请班里的14名同学分别对应的替代其中一人,自己选一个替代的对象吧。班内的14名学生分别选定自己要替代的人。师:请报名参加跳绳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左边,报名参加踢毽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右边。“参与报名”的学生活动,站到相应的位置。师:杨明、刘红、李芳你们怎么还不站好呀?生:不知道站哪边。师:哦?为什么?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生:因为他们两厢运动都参加了,站左边不行,站右边也不行。师:请同学们来说说,他们应该怎么站比较好?生:站中间。

  三位同学都站到了讲台的中间。师:那左边、右边、中间分别表示什么?生:左边表示参加跳绳的同学,右边表示参加踢毽的同学,中间就是两种训练都参加的同学。3.方法三。师:谁能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一下刚才看到的情形?学生组内讨论,画出自己设计的图来,教师巡视观察了解情况并及时指导创作。分组展示自己设计的图画,并介绍自己的创意或想法。学生可能会说:生1:我觉得左边的同学是代表参加跳高的,应该圈在一起;右边的同学代表参加跳远的,他们也应该圈在一起;中间的同学再画一个圈。师:这样的话,能不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中间的是及参加了跳绳的,又参加了踢毽的呢?再想想,看还没有没更好的画法。生2:中间的同学也应该和左边的圈在一起,因为他们也参加了跳绳的呀。生3:那我还说中间的还可以圈到右边呢,他们还参加了踢毽呢。师:那就按你们说的试试吧。学生动手试着画图,并向全班展示。4、方法四。师:看图,说说每一部分分别表示什么?生:左边,表示只参加跳绳的;右边,表示只参加踢毽的;中间即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

  师:你能列式计算这两个小组的人数吗?生:9+8-3=14(人)生:(8-3)+3+(9-3)=14(人)三、结论总结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很出色,谁愿意来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学生自己交流各自的收获。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四、课堂练习1.三(2)参加运动会学生名单(学号表示),根据信息填写集合图中。

  2.

  3.

  跳绳的学生

  踢毽的学生

  陈东丁旭

  杨明

  于丽陶伟

  王爱华赵军

  刘红

  周晓卢强

  4.根马超据学校徐要强求,每班李要芳选拔9人朱晓参东加跳绳,8人参加踢毽子比赛,你觉得

  三(3)班可能会选拔多少人?

  5.同学们去春游,带面包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既带面包又带水果

  的有48人。参加春游的同学一共与多少人?

  6.三年级有20个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5人,参加作文

  赛的有11人。

  (1)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2)只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几人?

  (3)只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五、作业布置

  第106页练习二十三,第1~3题。

  六、板书设计

  集合

篇五:人教版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时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第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

  批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

  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

  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老师

  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咱们一起去放

  风筝好吗?

  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二、互动新授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方法1:连加。展示:3.5+3.5+3.5=10.5(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

  板书意义)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

  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

  角,即3.5×3=10.5(元)。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3)追问: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

  起。如果要用竖式计算,你会算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同桌

  讨论:如何列竖式计算3.5×37

  引导:出示(边说边演示):

  3.5元×3

  10.5元

  35角×3

  105角

  强调:我们可以把3.5元转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

  角,再把105角转化成10.5元。注意在列竖式时因数的末尾要

  对齐。

  2.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算式:0.72×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

  位了,还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

  内交流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演示。

  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这两

  种方法。(3)比较:(见板书设计)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为

  什么?生:用乘法比较简便。(4)追问: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

  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生:先把0.72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转化成72×5=360,得

  出结果后再把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3.6。质疑:既然把所得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那这个积就应

  该是一个两位小数,为什么现在只有一位呢?生: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积末

  尾的0可以直接去掉。(5)注意: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

  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那么,谁能和大家说说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计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指导学生归纳出: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要先把小数看作整数来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当积的末尾有“O”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把“0”去掉。

  师:(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

  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

  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顺利地买完了风筝,那就让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

  飞吧!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1题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2题

  同桌之间相互谈谈是怎样点小数点的。

  3.指名板演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3题

  4.不用计算,你能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148×23=3404

  14.8×23=()1.48×23=()0.148×23=()()×()=34.04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

  生自由发表想法)

  作业:教材第4页练习练习一第1、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各的简便运算。

  方法1

  0.720.720.720.72+0.723.60

  方法20.72×53.60

  ×100

  72

  ÷100

  ×5360

  最后的0可以去掉

  教学(后记)反思

推荐访问:人教版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人教版 小学数学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软件实施方案(实用8篇)(完整文档)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

22023年应聘自我介绍(优秀18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3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免费(汇总19篇)【优秀范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那么合同书的...

42023年度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模板2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

52023年最新春节晚会结束语十字(11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

6护理干事个人总结(实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

7坚持方面名人名言(通用1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8代发工资协议签好后多久发放(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

9美术论文鉴赏(大全19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

10领导辞职报告(汇总20篇)(范文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